着力“三位一体”加强耕地保护 -...

1
◎ 到 2020 年,全市耕 地保有量不少于 144 万亩,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 少于 119.55 万亩,确保建 77.44 万亩、力争建成 82 万亩高标准农田 本报讯 市委、市政府日前印发 《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 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提出,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 “三位一体”保护,加强耕地管控、建 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确保实有耕 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提升、生态有 改善。 耕地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市 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 工作,严控建设占用耕地,大力实施 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 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同时要看到, 我市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省平均水 平,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 足且分布不均衡、土地生态环境亟 需改善等环境问题还比较突出,建 设占用耕地的压力大。《实施意见》 针对我市耕地保护难题,重点在严 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强化耕地生 态保护、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建 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实施土 地综合整治助推脱贫攻坚、强化保 障措施和监管考核等六方面作出规 定和要求。 《实施意见》提出,到 2020 年,全 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44万亩,永久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19.55万 亩,确保建成 77.44 万亩、力争建成 82 万亩高标准农田。 质量方面,将完善耕地质量标 准体系建设,科学有效开展耕地质 量建设和管理。全面推进建设占用 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对占用永 久基本农田和临时占用耕地的必须 进行耕作层剥离。实施耕地提质改 造和补改结合项目,在项目竣工验 收时,明确新增耕地面积、类型及质 量等级。重视土壤改良和地力培 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农药减 施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 循环利用、土壤污染防控等行动,强 化土壤质量保护、提升与建设。完 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和监测网络, 开展耕地质量变化动态监测和年度 监测成果更新。 生态方面,将加强耕地休养生 息,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环境承 载能力,分类实施耕地保护措施。 严禁在土壤污染严重区域,自然保 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等禁止区域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严格保护 生态前提下,科学划定宜耕土地后 备资源范围,禁止开垦严重沙化土 地,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开垦耕 地,禁止违规毁林开垦耕地。建立 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积极推进山 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 试点示范,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 草规模。启动市级耕地轮作休耕制 度试点,将轮作休耕耕地优先纳入 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因地制宜实 行免耕少耕、深松浅翻、深施肥料、 粮豆轮作套作的保护性耕作制度,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 分,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多措并举 保护提升耕地产能。 在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方面, 《实施意见》提出,将建立完善以县 (区)自行平衡为主,省、市调剂为辅 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多途径落实 补充耕地任务,规范市域内补充耕地 指标调剂管理,严格补充耕地检查验 收。 《实施意见》明确,要加大贫困地 区土地综合整治支持力度,鼓励各县 (区)选择有条件的贫困山区开展城 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优先将贫 困户纳入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范围, 充分发挥增减挂钩平台的整合作用, 助推脱贫攻坚。 《实施意见》强调,要完善落实党 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 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形成 耕地保护合力。强化工作保障,把高 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行动作为耕地保护的重点,不断加大 投入力度;在一般公共预算中安排专 项资金用于保障土地整治和高标准 农田建设。 严格监督管理,完善国土资源遥 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 立卫片执法监督检查与土地变更调 查协同推进、与土地督察相结合的工 作机制,加强执法监察能力和基层国 土所建设,强化基层执法,严肃查处 违法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 等行为,对违法占用耕地严重的县 (区)严肃约谈问责,对保护耕地不 力、损毁和破坏耕地的严格依法追究 责任。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将耕地保 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 实绩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 核、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 任审计等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任 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耕地保护 党政同责,对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 职渎职的,依纪依规追究党政领导责 任。 雅安日报/北纬网首席记者 彭华 着力“三位一体” 加强耕地保护 我市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 编辑部值班主任:王大军 编辑:王丹 校对:王丹 组版:幸晓荫 11月17日雅安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5。空气质量级别:一级。空气质量状况:优。首要污染物:无。 今日820181119星期一 农历戊戌年十月十二 7635新闻热线: 2222226 值班副总编辑 黄英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雅安日报北纬网 微信公众号 掌上雅安 客户端 雅安看点 微信公众号 今年前三季度,在全市经济平稳 运行的基础上,我市财政预算收入实 现高质量增长。市财政局提供的一 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完 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10亿 元,增长 19.7%;增速位列全省第 2, 比上半年上升2位,比去年同期上升 12 位。 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的比重达77%,高于全省4.7个百 分点,比去年同期高 3.3 个百分点,经 济内部发展质量一片向好。 减税降费 助力全市实体经济发展 市财政局预算科科长魏嘉认为,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较大 增长,主要源于上半年以来国家接连 出台的优惠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 用开始显现。 “实体经济的向好发展进一步加 大了对原材料、电力的需求量,有效地 刺激了我市资源型产业、制造业产业 的生产发展。产业活起来了,经济就 发展起来了。”魏嘉说。 魏嘉的话,在我市企业身上得到 了印证。 11 月 12 日, “双十一”之后的第二 天,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车间 里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加班加点 将生产好的花椒油进行封装、发货,以 确保尽快将货品全部如期送到客户手 中。 作为我市一家规模较大的花椒加 工企业,近年来,该公司收到的税收优 惠“礼包”不断:继去年7月1日享受增 值税从13%降到11%的优惠政策后, 今年5月1日又再次享受到税率从 11%降至 10%的增值税政策优惠。“去 年公司享受了增值税减免 200 多万元 的优惠,今年受进项增多影响,初步估 算,截至9月底已享受减免增值税43 万元。”该公司财务工作人员李敏说。 优惠的税收政策,也为企业的后 续发展加足了“马力”。该公司不仅把 税收减免资金重新投入到升级生产设 备和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中,不断拓展 市场规模,还着力打造中国花椒博览 园,打响汉源花椒名气。如今,占地 3000多平方米的博览园已进入最后 的陈列布置阶段,预计将在今年年底 前开门迎客。“花椒博览园的建成,不 仅可以宣传汉源花椒,也必将带动更 多的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该公司有 关负责人说。 除了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外, 我市还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 费,强化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和收费公 示;支持金融机构助推经济发展等,多 措并举助力全市实体经济发展。 转型升级 全市经济实现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我 市不仅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增长,还实 现了高质量发展。 从魏嘉提供的一组数据可以看 出:今年 1 季度,全市税收收入占一般 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位列全省第 2 位; 从今年5月份开始,这个比重就一直稳 居全省第 1。“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占 比是财政收入质量的重要体现。税收 占比越高,说明财政收入质量越好,也 说明了地方经济进入健康发展的轨 道。”魏嘉说。 究其原因,魏嘉将其归功于我市 相继引进的一批企业效益开始逐步显 现,同时,随着我市产业转型发展的不 断深入,全市经济向好健康发展的态 势也开始显现。 以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雅安)有限 公司为例,作为我市“4 · 20”芦山强烈 地震后首个签约的核心重大示范项 目,它的发展一直受到关注。 自2015年该公司第一期项目开 始投产以来,公司的生产能力不断提 升。2016 年,公司生产了 1200 万箱 王老吉凉茶,实现了4.7亿元的销售收 入。2017年,随着第二条灌装生产线 的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公司成功实现 “双线”生产,当年产量超过 1400 万 箱,实现销售收入6.03亿元。数据还 在更新,据该公司财务负责人透露,截 至目前,该公司今年的销售收入已经 达到 6.45 亿元。 2015年产值2个亿,2016年产值 4 个亿,2017 年产值 5 个亿,2018 年目 前产值已达到 4 个多亿……作为我市 传统绿色载能产业代表企业之一,四 川一名微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 也不甘示弱。如今,该公司持续追加 投资 1.2 亿元,年产 100 平方米的 7 号 生产线已经完成建设,目前正在进行 设备调试,未来发展可期可盼。 …… 凡此种种,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为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活 力。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蒋龙华 前三季度 全市财政收入实现高质量增长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9.7% 增速位列全省第 2 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雅安)有限公司生产线 经开区供图 本报讯 今年,我市打响了 “投资四川、雅安优先”品牌,加快 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那么,该 如何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有 效性?17日,我市举办第十一期 雅州讲坛,邀请省投资促进局原 副局长戴绍泉就招商引资进行了 专题讲座。 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各地 招商引资存在着缺乏对产业布局 统筹协调、缺乏对项目优化选择、 招商方式粗放简单等方面的问 题,该如何破解?戴绍泉从招商 引资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入手,结合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地 分析了招商引资面临的挑战和存 在的问题。他表示,高质量招商 引资的新要求,是规模质量效益 并举型、环境保护型、结构优化 型、产业(要素)集约型、产业错位 型、项目优化型、依规合法型的招 商。 “比如项目包装,基础设施、 资源开发、民生及社会事业等方 面的项目,是‘设宴请客式’招商; 产业项目主要是看是否符合本地 产业发展规划、比较优势和承接 条件,这是‘来客点菜式’招商。” 戴绍泉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研判产 业、规划布局、包装项目、用好平 台、对接需求、配置资源、完善机 制、配置力量、优化环境等提高 招商引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具 体举措。他表示,招商引资还要 注意几个重要问题,既要抓好引 进 内 资 ,也 要 加 强引进外资;既 要对工业招商引资,也要对服务 业招商引资;既要招大引强,也要 注重引进中小项目;既要绿地投 资,也要重视并购上市;既要招商 引资,也要招才引智;既要引资进 来,也要走出去投资。 雅州讲坛是我市今年启动 实施的培训项目,重点围绕市委 “1485”总体发展思路、实施“六 大工程”、构建“5+1”绿色产业体 系、实现“五个走在全省前列”等 重大决策部署,就经济金融、城 建规划、产业项目、交通旅游等 专题邀请市外专家学者来雅授 课。 雅安日报/北纬网首席记者 张婧 提高招商引资的 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市举办第十一期雅州讲坛 新华社成都11月17日电 (记 者胡旭) 四川省工商联和人民银行 成都分行 16 日联合举行全省金融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对接会,工商银 行四川省分行、中国银行四川省分 行等 6 家金融机构在现场与四川省 工商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授信金 额达 4200 亿元。 数据显示,2017年四川省民营 经济实现增加值超2万亿元,占 GDP比重达56.1%。据人民银行 成都分行货币信贷大数据系统监 测,2018 年以来,四川省金融机构 共向民营企业授信1.08万亿元,发 放贷款 3.6 万笔,金额 2663 亿元, 加权平均利率为 5.61%,为民营经 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刘 绍新要求,各金融机构要采取更积 极的行动和更有效的举措,确保民 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在短 时间内取得更大的突破。要不断 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推行小 微企业贷款内部转移价格优惠措 施。要用好、用足今年历次降准释 放资金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加 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 降低融资成本。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四川省政 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放强 调,各银行机构要进一步解放思 想,建立尽职免责、纠错容错机制, 在信贷政策、信贷业务和内部考核 方面,对民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 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为民营企业 量身定做金融产品;进一步增强信 贷服务的有效性,了解企业经营和 资金需求,简化办事手续,减少审 批环节。 四川省金融机构集中向民营企业授信 4200 亿元 自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后, 对民企发展利好的消息不断传 来。除了各地、各部门相继召开 本地区、本行业的民企座谈会外, 有利民企发展的政策措施也密集 出台。这些占据了媒体重要位置 的利好消息,既表明民企座谈会 的积极效果,也反映了中央和地 方政府在为民企发展创造有利环 境方面是有路数、有办法的。 在民企座谈会召开之后不久, 财政部、税务总局等4部门联合发 文,明确在未来3年内将对孵化对 象使用的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 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 空间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 服务收入增值税。央行则承诺要 从债券、信贷、股权三渠道发力,解 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国 证券业协会也宣布全面启动证券 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系列资 产管理计划。证监会表示,支持各 类符合条件的机构通过发行专项 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专门用于缓解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化解上市公 司股票质押风险。 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聚焦如何 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 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会议提出, “要激励金融部门主动作为,财政 部要挺身而出”,力争小微企业贷 款利率比一季度降 1 个百分点。 为此,央行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 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 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 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 1/ 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 2/3,争取 3 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 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 50%。 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政策措 施出台,虽然还有待落地落实,但 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民企的 态度和决心已然显露。这些政策 措施来得快、来得多,其效果还需 今后一段时间民企发展的实际成 果检验。这些政策措施,对民企 发展而言,除去补偿性的因素,实 际上也是建构竞争中性市场环境 的必要之举。 在过去几十年里,民企已经 显示出其蓬勃的生命力。有一个 事实不能否定,民企在过去几十 年中的迅猛发展,并非得益于特 殊的优惠,而是在相关法律和政 策允许的空间内发育成长的结 果。这个事实说明,民企发展得 如何,重要的不是特惠待遇,甚至 也不是补偿性措施,而是一个公 正平等的市场环境,也就是不折 不扣地实行竞争中性的市场准 则。因此,在当下密集出台助力 民企发展政策措施时,所有相关 政策乃至法律都应对标竞争中性 原则,以建构公平公正的市场环 境为目的,并以这个原则和目标 为标准来制定政策、出台措施。 竞争中性原则,就是以公正 平等的原则对待市场竞争主体。 竞争中性原则有利于民企发展的 根本原因还在于,竞争中性原则 的实质就是市场主体的所有制平 等原则。所有制平等原则,是由 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决定的。在 市场竞争中,如果因为某类或某 些企业因其所有制不同而受到不 同的待遇,那么,这无疑将扰乱价 格信号,扭曲价格体系,由此解构 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机制。 长远看,建构以竞争中性、所 有制平等为原则的市场环境,是 民企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之道。 为民企建构 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 严石

Upload: others

Post on 31-May-2020

1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4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 119.55万亩,确保建成 77.44 万亩、力争建成82万亩高标准农田

本报讯 市委、市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

“三位一体”保护,加强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

耕 地 是 最 为 宝 贵 的 资 源 。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严控建设占用耕地,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同时要看到,我市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土地生态环境亟需改善等环境问题还比较突出,建设占用耕地的压力大。《实施意见》针对我市耕地保护难题,重点在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强化耕地生

态保护、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助推脱贫攻坚、强化保障措施和监管考核等六方面作出规定和要求。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4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 119.55 万亩,确保建成 77.44 万亩、力争建成82万亩高标准农田。

质量方面,将完善耕地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科学有效开展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对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临时占用耕地的必须进行耕作层剥离。实施耕地提质改造和补改结合项目,在项目竣工验收时,明确新增耕地面积、类型及质量等级。重视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循环利用、土壤污染防控等行动,强化土壤质量保护、提升与建设。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和监测网络,开展耕地质量变化动态监测和年度监测成果更新。

生态方面,将加强耕地休养生息,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分类实施耕地保护措施。严禁在土壤污染严重区域,自然保

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等禁止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科学划定宜耕土地后备资源范围,禁止开垦严重沙化土地,禁止在 25 度以上陡坡开垦耕地,禁止违规毁林开垦耕地。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试点示范,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启动市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将轮作休耕耕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因地制宜实行免耕少耕、深松浅翻、深施肥料、粮豆轮作套作的保护性耕作制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多措并举保护提升耕地产能。

在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将建立完善以县(区)自行平衡为主,省、市调剂为辅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多途径落实补充耕地任务,规范市域内补充耕地指标调剂管理,严格补充耕地检查验收。

《实施意见》明确,要加大贫困地区土地综合整治支持力度,鼓励各县

(区)选择有条件的贫困山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优先将贫困户纳入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范围,充分发挥增减挂钩平台的整合作用,

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强调,要完善落实党

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形成耕地保护合力。强化工作保障,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作为耕地保护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在一般公共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严格监督管理,完善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立卫片执法监督检查与土地变更调查协同推进、与土地督察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执法监察能力和基层国土所建设,强化基层执法,严肃查处违法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等行为,对违法占用耕地严重的县

(区)严肃约谈问责,对保护耕地不力、损毁和破坏耕地的严格依法追究责任。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对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依纪依规追究党政领导责任。

雅安日报/北纬网首席记者 彭华

着力“三位一体”加强耕地保护我市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

编辑部值班主任:王大军 编辑:王丹 校对:王丹 组版:幸晓荫11月17日雅安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5。空气质量级别:一级。空气质量状况:优。首要污染物:无。

今日8版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农历戊戌年十月十二 第7635期 新闻热线:2222226 值班副总编辑 黄英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雅安日报北纬网微信公众号

掌上雅安客户端

雅安看点微信公众号

今年前三季度,在全市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我市财政预算收入实现高质量增长。市财政局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0.10 亿元,增长 19.7%;增速位列全省第 2,比上半年上升 2 位,比去年同期上升12位。

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7%,高于全省4.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3.3个百分点,经济内部发展质量一片向好。

减税降费助力全市实体经济发展

市财政局预算科科长魏嘉认为,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较大增长,主要源于上半年以来国家接连出台的优惠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开始显现。

“实体经济的向好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对原材料、电力的需求量,有效地刺激了我市资源型产业、制造业产业的生产发展。产业活起来了,经济就发展起来了。”魏嘉说。

魏嘉的话,在我市企业身上得到了印证。

11月12日,“双十一”之后的第二天,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将生产好的花椒油进行封装、发货,以确保尽快将货品全部如期送到客户手中。

作为我市一家规模较大的花椒加工企业,近年来,该公司收到的税收优惠“礼包”不断:继去年7月1日享受增值税从13%降到11%的优惠政策后,今年 5 月 1 日又再次享受到税率从11%降至10%的增值税政策优惠。“去年公司享受了增值税减免200多万元的优惠,今年受进项增多影响,初步估算,截至9月底已享受减免增值税43万元。”该公司财务工作人员李敏说。

优惠的税收政策,也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加足了“马力”。该公司不仅把税收减免资金重新投入到升级生产设备和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中,不断拓展

市场规模,还着力打造中国花椒博览园,打响汉源花椒名气。如今,占地3000 多平方米的博览园已进入最后的陈列布置阶段,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开门迎客。“花椒博览园的建成,不仅可以宣传汉源花椒,也必将带动更多的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除了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外,我市还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强化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和收费公示;支持金融机构助推经济发展等,多措并举助力全市实体经济发展。

转型升级全市经济实现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我市不仅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增长,还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从魏嘉提供的一组数据可以看

出:今年1季度,全市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位列全省第2位;从今年5月份开始,这个比重就一直稳居全省第1。“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是财政收入质量的重要体现。税收占比越高,说明财政收入质量越好,也说明了地方经济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魏嘉说。

究其原因,魏嘉将其归功于我市相继引进的一批企业效益开始逐步显现,同时,随着我市产业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全市经济向好健康发展的态势也开始显现。

以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雅安)有限公司为例,作为我市“4·20”芦山强烈地震后首个签约的核心重大示范项目,它的发展一直受到关注。

自 2015 年该公司第一期项目开始投产以来,公司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16 年,公司生产了 1200 万箱王老吉凉茶,实现了4.7亿元的销售收

入。2017年,随着第二条灌装生产线的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公司成功实现

“双线”生产,当年产量超过 1400 万箱,实现销售收入6.03亿元。数据还在更新,据该公司财务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该公司今年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6.45亿元。

2015年产值2个亿,2016年产值4个亿,2017年产值5个亿,2018年目前产值已达到4个多亿……作为我市传统绿色载能产业代表企业之一,四川一名微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也不甘示弱。如今,该公司持续追加投资1.2亿元,年产100平方米的7号生产线已经完成建设,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未来发展可期可盼。

……凡此种种,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为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蒋龙华

前三季度

全市财政收入实现高质量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9.7% 增速位列全省第2

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雅安)有限公司生产线 经开区供图

本报讯 今年,我市打响了“投资四川、雅安优先”品牌,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那么,该如何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7日,我市举办第十一期雅州讲坛,邀请省投资促进局原副局长戴绍泉就招商引资进行了专题讲座。

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各地招商引资存在着缺乏对产业布局统筹协调、缺乏对项目优化选择、招商方式粗放简单等方面的问题,该如何破解?戴绍泉从招商引资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入手,结合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招商引资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他表示,高质量招商引资的新要求,是规模质量效益并举型、环境保护型、结构优化型、产业(要素)集约型、产业错位型、项目优化型、依规合法型的招商。

“比如项目包装,基础设施、资源开发、民生及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项目,是‘设宴请客式’招商;产业项目主要是看是否符合本地

产业发展规划、比较优势和承接条件,这是‘来客点菜式’招商。”戴绍泉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研判产业、规划布局、包装项目、用好平台、对接需求、配置资源、完善机制、配置力量、优化环境等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具体举措。他表示,招商引资还要注意几个重要问题,既要抓好引进内资,也要加强引进外资;既要对工业招商引资,也要对服务业招商引资;既要招大引强,也要注重引进中小项目;既要绿地投资,也要重视并购上市;既要招商引资,也要招才引智;既要引资进来,也要走出去投资。

雅州讲坛是我市今年启动实施的培训项目,重点围绕市委

“1485”总体发展思路、实施“六大工程”、构建“5+1”绿色产业体系、实现“五个走在全省前列”等重大决策部署,就经济金融、城建规划、产业项目、交通旅游等专题邀请市外专家学者来雅授课。雅安日报/北纬网首席记者 张婧

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市举办第十一期雅州讲坛

新华社成都11月17日电(记者胡旭)四川省工商联和人民银行成都分行16日联合举行全省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对接会,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等6家金融机构在现场与四川省工商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授信金额达4200亿元。

数据显示,2017年四川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超 2 万亿元,占GDP 比重达 56.1%。据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货币信贷大数据系统监测,2018年以来,四川省金融机构

共向民营企业授信1.08万亿元,发放贷款 3.6 万笔,金额 2663 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5.61%,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刘绍新要求,各金融机构要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和更有效的举措,确保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大的突破。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推行小微企业贷款内部转移价格优惠措施。要用好、用足今年历次降准释放资金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加

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放强调,各银行机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尽职免责、纠错容错机制,在信贷政策、信贷业务和内部考核方面,对民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进一步增强信贷服务的有效性,了解企业经营和资金需求,简化办事手续,减少审批环节。

四川省金融机构集中向民营企业授信4200亿元

自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对民企发展利好的消息不断传来。除了各地、各部门相继召开本地区、本行业的民企座谈会外,有利民企发展的政策措施也密集出台。这些占据了媒体重要位置的利好消息,既表明民企座谈会的积极效果,也反映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为民企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方面是有路数、有办法的。

在民企座谈会召开之后不久,财政部、税务总局等4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在未来3年内将对孵化对象使用的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服务收入增值税。央行则承诺要从债券、信贷、股权三渠道发力,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宣布全面启动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系列资产管理计划。证监会表示,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机构通过发行专项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专门用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

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聚焦如何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会议提出,

“要激励金融部门主动作为,财政部要挺身而出”,力争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比一季度降 1 个百分点。为此,央行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3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政策措

施出台,虽然还有待落地落实,但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民企的态度和决心已然显露。这些政策措施来得快、来得多,其效果还需今后一段时间民企发展的实际成果检验。这些政策措施,对民企发展而言,除去补偿性的因素,实际上也是建构竞争中性市场环境的必要之举。

在过去几十年里,民企已经显示出其蓬勃的生命力。有一个事实不能否定,民企在过去几十年中的迅猛发展,并非得益于特殊的优惠,而是在相关法律和政策允许的空间内发育成长的结果。这个事实说明,民企发展得如何,重要的不是特惠待遇,甚至也不是补偿性措施,而是一个公正平等的市场环境,也就是不折不扣地实行竞争中性的市场准则。因此,在当下密集出台助力民企发展政策措施时,所有相关政策乃至法律都应对标竞争中性原则,以建构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为目的,并以这个原则和目标为标准来制定政策、出台措施。

竞争中性原则,就是以公正平等的原则对待市场竞争主体。竞争中性原则有利于民企发展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竞争中性原则的实质就是市场主体的所有制平等原则。所有制平等原则,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决定的。在市场竞争中,如果因为某类或某些企业因其所有制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那么,这无疑将扰乱价格信号,扭曲价格体系,由此解构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机制。

长远看,建构以竞争中性、所有制平等为原则的市场环境,是民企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之道。

为民企建构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严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