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号课题 创建智慧社会:...瑞士印刷 07/2017 2017年,日内瓦 国际电信联盟...

86
第1/2号课题 最后报告 ITU-D 第2研究组 创建智慧社会: 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 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第6研究期 2014-2017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Feb-2020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07

/20

17

瑞士印刷

2017年,日内瓦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发展局

Place des NationsCH-1211 Geneva 20

Switzerlandwww.itu.int

第1

/2号

课题

:创

建智

慧社

会:

通过

信息

通信

技术

应用

促进

社会

和经

济发

第1/2号课题

最后报告 ITU-D 第2研究组

创建智慧社会: 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 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第6研究期2014-2017年

2014

-201

7

ISBN 978-92-61-22925-2

9 7 8 9 2 6 1 2 2 9 2 5 2

联系我们网站:

国际电联电子书店:

电子邮件:

电话:

www.itu.int/ITU-D/study-groups

www.itu.int/pub/D-STG/

[email protected]

+41 22 730 5999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最后报告

前言

国际电联电信发展部门(ITU-D)研究组提供一种文稿驱动工作的中立平台,政府、行

业和学术界的专家在此聚集,制定实用的工具和导则并开发资源来解决发展问题。ITU-D成员通过ITU-D研究组的工作,研究和分析以任务为导向的具体电信/ICT课题,从而加快各国

发展优先工作的进展。

研究组为所有ITU-D成员提供机会来交流经验、提出想法、交换意见,并就研究处理电

信/ICT优先工作的适当战略达成共识。ITU-D研究组负责根据成员提交的输入意见或文稿来

制定报告、导则和建议书。国际电联通过调查、文稿和案例研究收集的信息利用内容管理

和网络发布工具公开提供,以方便成员的轻松访问。研究组的工作与ITU-D不同计划和举措

相关联,以发挥协同作用,使成员在资源和专业知识上受益。与在相关议题领域开展工作

的其他群体和组织进行协作至关重要。

ITU-D研究组的研究课题由四年一届的世界电信发展大会(WTDC)决定,每届WTDC为界定下一个四年的电信/ICT发展问题和优先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导则。

ITU-D第1研究组的工作范围是研究“发展电信/ICT的有利环境”,ITU-D第2研究组则是

研究“ICT应用、网络安全、应急通信和适应气候变化”。

在2014-2017年研究期,由以下人员指导ITU-D第2研究组的工作:主席Ahmad Reza Sharafat(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代表六个区域的副主席:Aminata Kaba-Camara(几内亚

共和国)、Christopher Kemei(肯尼亚共和国)、Celina Delgado(尼加拉瓜)、Nasser Al Marzouqi(阿拉伯联合酋长国)、Nadir Ahmed Gaylani(苏丹共和国)、王柯(中华人民共

和国)、Ananda Raj Khanal(尼泊尔共和国)、Evgeny Bondarenko(俄罗斯联邦)、Henadz Asipovich(白俄罗斯共和国)和Petko Kantchev(保加利亚共和国)。

© ITU 2017

保留所有权利。未经国际电联事先书面许可, 不得以任何手段对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

打印本报告之前,请考虑到环境影响

最后报告

针对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后报告在报告人James Ngary Njeru(肯尼亚)的领导下制定,参与工作的

有10位副报告人:Richard Anago(布基纳法索)、Evgeny Bondarenko(Intervale,俄

罗斯联邦 ) 、Cheung-Moon Cho(大韩民国)、Romain Ciza Mweze(刚果民主共和

国 ) 、Seydou Diarra(马里)、Turhan Muluk(因特尔公司,美利坚合众国)、Jean-David Rodney(海地)、Dominic Vergine(ARM有限公司,联合王国)、辛星(中华人民

共和国)和Joëlle G. Zopani Yassengou(中非共和国)。ITU-D联系人和ITU-D研究组秘书处

也协助他们开展工作。

ISBN

978-92-61-22915-3 (Paper version)

978-92-61-22925-2 (Electronic version)

978-92-61-22935-1 (EPUB version)

978-92-61-22945-0 (Mobi version)

本报告由来自不同主管部门和组织的众多志愿人员编写。文中提到的具体公司或产品,

并不意味着它们得到了国际电联的认可或推崇。

v

前言 ii

最后报告 iii

内容提要 ix

i. 引言 x

ii. 目标 x

iii. 方法 xi

1 第1章 � 何为智慧社会? 1

1.1 智慧社会的范畴和服务 1

1.2 智慧社会的特点 3

1.3 智慧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4

2 第2章 �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创建智慧社会的根本原则 5

2.1 情况分析 5

2.2 ICT资源管理和效率 5

2.3 迈向数据开放性和信息管理共享 8

2.4 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战略格局转变 8

2.5 物联网 9

2.6 缩小农村-城市之间的数字化差距 102.6.1 数字鸿沟 102.6.2 突显农村与城市地区之间数字鸿沟的限制 102.6.3 缩小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数字鸿沟的战略 102.6.4 实施旨在支持数字包容性的项目 11

2.7 针对智慧社会的出现评估ICT项目 122.7.1 开发本地人员能力 122.7.2 所用ICT技术的适当性 122.7.3 社会和公民所承受经济负担的适当性 122.7.4 考虑特殊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132.7.5 生活质量指标的衡量和绩效 13

3 第3章 � 在智慧社会中使用ICT,包括M2M通信 14

3.1 智慧社会的ICT应用 – 智慧城市案例 14

3.2 卫生 16

3.3 教学 17

3.4 能源 213.4.1 背景 213.4.2 可持续能源概念 213.4.3 可持续能源示例 21

目录

vi

3.5 农业 23

3.6 资源管理 – 水和废弃物 263.6.1 智慧环境资源管理背景 263.6.2 智慧环境资源管理概念 263.6.3 智慧环境资源管理示例 27

3.7 商务 303.7.1 信息通信技术在普惠金融和智慧商务方面的作用 30

3.8 智慧交通网络和道路安全(国内及跨境网络和安全) 343.8.1 智慧交通网络的定义 343.8.2 发展中国家ITS的发展 343.8.3 发展中国家的ITS应用和经验有哪些? 353.8.4 ITS投资的经济和融资方面问题 38

4 第4章 – 实现发展中国家智慧社会的挑战和前景 39

4.1 ICT政策与监管 39

4.2 预算 40

4.3 标准化 41

4.4 人力资本 41

4.5 可持续性 41

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43

Annexes 46

Annex 1: List of the Rapporteurs and BDT focal points 46

Annex 2: Mandate and objectives of the Question 47

Annex 3: Sample of case studies 50

Annex 4: List of contributions and information documents 57

Annex 5: List of liaison statements 66

vii

图表目录

表目录

表1:智慧社会特点要求 3

表2:根据公路类别安装的链路 37

Table 1A: Target audience 48

图目录

图1:智慧社会的三大支柱 ix

图2:SMART教育的政策目标 19

图3:SMART教育的主要任务 20

图4:阿联酋的智慧课堂与教育 20

图5:M-KOPA系统 22

图6:e-soko 25

图7:ATM售水机 28

图8:GLOF早期预警站 29

图9:移动商务的结构以及不同移动商务系统的突出特性 33

图10: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前端的算法程序 36

Figure 1A: Energy relations in the Smart Society 54

框目录

框1:韩国电子政务法案中与企业相关的条款 6

框2:肯尼亚通过创建Huduma中心实现公共服务提供变革 7

框3:中国城市级互联网公众法律服务平台案例研究 8

框4:阿拉伯区域有关智慧教学的举措 18

框5:案例研究 – 韩国的SMART教育 19

框6:案例研究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智慧教学项目 20

框7:案例研究 – 推动肯尼亚商务和发展的移动货币 31

框8:案例研究 – 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联邦的使用邮局设施的数字金融服务 33

ix

内容提要

背景

社会正逐步走向“智慧化”,如“智慧汽车”、“智慧家庭”以及“智慧农业”。

信息通信技术(ICT)成为实现“智慧化”的引擎。2014年世界电信发展大会(WTDC-14 )在认识到ICT在当今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后批准了以下研究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

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本报告总结了过去三年的工作,这三年中国

际电联成员提交的文稿数量最多。

本报报告的输出成果

第1章介绍了智慧社会的概念。智慧社会的技术支柱和构成见下文图1。本报告还介绍了

这些构成部分的“智慧”特性。

图1:智慧社会的三大支柱

第2章 分析了ICT创建智慧社会的根本原则,如ICT资源管理和效率、数据开放性、以用户

为中心的战略、物联网(IoT)、城乡数字差距以及ICT项目的评定。

第3章 提供了卫生、学习、能源、农业、资源管理(水和废物)、商务以及智慧交通网

络和道路安全等领域内智慧社会的有益研究案例。

第4章 从ICT政策和监管、预算、标准化和人力资源角度介绍了实现发展中国家智慧社会

的挑战和前景。

课题的未来

智慧社会包含丰富多彩的特点和领域。从该课题的输出成果中可以看出,更加深入

地了解智慧社会中ICT应用的作用并为成员提交文稿提供明确的指导至关重要。因此,考

虑到实现智慧社会的工作重心并避免与其它课题的重复工作,建议经修订的课题应在侧

重于以下四项千年发展目标(SDG)的同时通过调整适用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原

则:

– SDG 2(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内容提要

x

– SDG 4(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

– SDG 7(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 SDG 11(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

i. 引言

信息通信技术(ICT)系统和服务已成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的重要组成部

分:未来人类社会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农业、交通和贸易的推进都将以某种形式

通过ICT系统和业务实现。当今,ICT在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车辆和交通的智慧管理、节

约电能、衡量环境污染的后果、提高农业产量、改进医疗卫生和教育的管理、加强饮用

水供给管控以及解决城市和农村地区所面临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世界正在

缓慢朝着“智慧社会”前进。智慧社会的实现取决于三个技术支柱 – 连通性、智能设备

和软件并有赖于可持续发展原则。

2014年世界电信发展大会(WTDC-14)认识到ICT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

此,在2010-2014年研究期第17-3/2号课题(电子政务活动的进展并确定可使发展中国家

受益的电子政务领域)的基础上并结合亚太电信组织、阿拉伯国家、非洲电信联盟成员

国、美国、阿尔及利亚电信Spa(阿尔及利亚)、Intervale(俄罗斯联邦)和A.S.波波夫敖

德萨国家电信研究院(乌克兰)提出的提案,批准了重点关注创建智慧社会的新课题。

本报告的受众和受益方包括相关政策制定机构、监管机构和电信/ICT及多媒体行业

参与方。

ii. 目标

研究的课题或问题聚焦于:

a) 讨论改进连通性(包括支持智能电网、智能城市、电子政务和电子卫生应用的连通

性),以支持智慧社会的方法并协助提高对这些方法的认识。

b) 电信发展局“移动促发展举措”强调了研究促进和实现(包括移动设备在内的)智

能设备部署和使用的最佳做法及其应用的重要性。该举措2012年在迪拜世界电信展

上启动并侧重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成功实例。

c) 调查软件(开源和/或专利软件)如何实现智能设备的连通性并由此实现智能业务

和智慧社会的方法和实例。

d) 为智慧城市定义生活质量指标的检测与衡量标准,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其确定可供

优良城市治理遵循的监管和交流机制。

e) 发达国家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的经验。

f) 创建国家生态系统,将所有利益攸关方纳入到制定国家道路安全政策中。

g) 定义跨境网络智能交通领域的区域性合作与协调框架。

xi

本课题的预期输出成果将包括:

a) 有关如何实现电信使用和其他方式连通性的案例研究,包括机器对机器(M2M)通

信以及获取ICT应用以支持可持续发展并培育发展中国家的智慧社会;

b) 提高相关与会者对采用开源战略获取电信的认识;研究提高使用和开发开源软件就

绪程度的推动因素,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电信;以及通过研究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

为国际电联成员之间开展合作创造机遇;

c) 分析影响有效发展连通性的因素,以支持可在智慧城市和农村地区实现电子政务应

用的ICT应用的各种因素;

d) 共享有关使用ICT网络实现道路安全的最佳做法;

e) 含有为发展智慧社会而使用电信及其他手段促进ICT应用及连通设备所获得的分析、

信息、最佳做法和实用经验等内容的年度进展报告和详尽最后报告。

iii. 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有赖于成员国、部门成员、部门准成员、学术成员、联合国其

它机构、区域性集团、国际电联其它部门的相关组、国际电联总秘书处和电信发展局

(BDT)协调人的文稿。

在网吧论坛期间并利用国际电联的共建平台得到了更多文稿和专家意见。

报告人组审议了所有文稿和情况通报文件、电信发展局与联合国其它组织和私营部

门一道开展的、利用ICT应用促进智慧社会发展举措的进展以及国际电联开展的所有其它

相关活动的进展情况。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1

1 第1章 � 何为智慧社会?

智慧社会或智慧国家作为一项口号得到广泛使用,目的是表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

关于实现未来先进信息社会(如智慧日本ICT战略1、智慧泰国20202和智慧非洲举措3等)

的展望。多数这些报告所述的智慧社会或智慧国家具有这样的状态,即公民享有平等权

利,且通过广泛使用先进ICT系统和服务,如,移动、遥感和人工智能技术,使社会效

率、生产力和竞争性大大提高。在此方面,智慧非洲举措将政策、接入、电子政务、

私营部门/创业和可持续发展确定为五项需要通过利用和采用先进ICT方可实现的支柱。

智慧社会由“智慧”和“社会”构成,因此,对智慧社会做出定义就要求我们了

解“智慧”的本质,并懂得“社会”的范畴或特性。有鉴于此,本章尽力说明何为“智

慧性”,以及社会范畴中应包含哪些要素。本章就目前与智慧社会相关的范畴和服务提

出指南并说明有助于实现智慧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社会特性。

1.1 智慧社会的范畴和服务

“智慧”一词应用十分广泛,如,“智慧(智能)电话”、“智慧(智能)汽车”

、“智慧家庭”、“智慧建筑”、“智慧农业”、“智慧学校(教学)”、“智慧城

市”和“智慧社会”。在“智慧(智能)汽车”、“智慧家庭”、“智慧建筑”和“智

慧农业”方面,“智慧”一词意味着汽车、家庭、建筑和农业设施能够通过使用遥感或

人工智能技术、并在无需主人人工操纵的情况下,自动完成相应功能。另一方面而言,

在“智慧学校(教学)”方面,自主实现功能的主体不是物而是人(学生),因此,这

意味着学生借助于“智慧学校”环境中的智慧装置,进行自学。

与诸如“电话”、“汽车”、“家庭”、“建筑”、“农业”和“学校(教学)”

等装置或业务/活动形成反差的是,“城市”和“社会”由更小的要素组成,其中包括“

政务”、“公民”和“生活方式”等等,因此,一个城市或社会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智

慧”城市或社会,其政务、公民和生活方式也应当智慧化。

在此意义上,可确定四项智慧化特性,即:

– 采用利用遥感技术的自主运行;

– 采用通过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

– 通过移动技术随时随地提供无所不在的服务;和

– 通过提供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不断沟通提供以用户为本的服务。

在这四项要素中,最后一项 – 通过提供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不断沟通提供以用户为本

的服务 – 对于实现名副其实的社会“智慧化”似乎最为至关重要。

1 http:// www. soumu. go. jp/ main_ content/ 000301884. pdf。2 http:// www. mict. go. th/ assets/ portals/ 10/ files/ e- Publication/ Executive%20 Summary% 20ICT2020.pdf。3 http:// www. smartafrica. org/?- Smartafrica- Overview。

2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由ITU-T第5研究组成立的ITU-T可持续智慧城市焦点组(FG SSC)为“可持续

智慧城市”提供了下列定义:

“可持续智慧城市(SSC)是创新城市,它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和

其它手段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运作和服务效率并加强竞争力的同时,确保

人们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得以满足”1。

然而,该定义并未明确无误地表明“政务”、“公民”和“生活方式”的

智慧化特性有哪些。

1 https:// www. itu. int/ en/ ITU- T/ focusgroups/ ssc/ Documents/ Approved_ Deliverables/ TR- Definitions. docx。

智慧社会是指利用技术的力量和潜能来提高人类生产力的社会;使其资源用于重要

的活动与关系中;并最终提升人们的健康、民生和生活质量水平。

一系列的技术进步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我们所生活的实体和虚

拟世界也变得更加相互交织。我们的越来越多的互动是借助机器来完成的。物联网、机

器对机器(M2M)通信超级连通性、可穿戴式技术、智能生活和泛在计算均变得越来越

重要。共同的基本议程包括开发新形式的连通性、新的数字关系类型以及将加强互联技

术融合所带来的机遇融入日常生活当中。

因此,可将智慧社会描述为“成功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设备潜能以及数字网络来改

善人们生活的社会”。4

智慧社会的支柱:

a) 连通性包含网络(移动、固定、卫星和有线)以及通常依赖无线电频谱的新技术。

连通性是机器对机器通信(M2M)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和组成部分,并催生了电子

政务、交通管理和道路安全等应用和服务。

b) 智能设备指相互连通、创建智慧社会的物品。汽车、交通信号灯和照相机、水泵、

电网、家用电器、路灯和健康监测仪等均需成为智能、互联设备,以便它们在可持

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重大进步。在发展中国家,这一点尤其重要。

c) 软件开发连接前两个支柱并使其得以实现,而这两者的结合则对以往不可能推出的

新服务给予支持。这些新服务正在改变从能效到环境改善、道路安全、食物和水安

全、制造、基本政务等一切事物。

发展智慧社会的推动因素

大创新中心已明确了支撑英国智慧社会持续发展的五大推动因素,强调了需要做什

么才能实现该目标:数据友好型文化;具备权能与数字素养的公民;拥有智慧领导力的

4 英国“大创新中心”定义的智慧社会。

3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公共机构;使能型基础设施以及开放的平台和市场。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以

便最充分地利用下一波智慧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可能性。

智慧非洲倡议有五(5)大支柱,与《智慧非洲宣言》的五大原则相呼应。这五大

支柱分别为:(i) 政策;(ii) 接入;(iii) 电子政务;(iv) 私营部门/企业家精神;(v) 可持续

发展。

这些支柱下还蕴含着四大相互交织的推动因素,为智慧非洲的落实提供支持。这四

大推动因素包括(i) 创新;(ii) 通信与宣传;(iii) 能力建设;以及(iv) 资源调动。

创建智慧社会有赖于数字技术的发展程度。智能技术正通过三大宏观路径改善着我

们的生活 – (a) 如今几乎所有的事物或活动都开展得更为高效和有效;(b) 数字技术正改

变着关系准则、使新的关系类型成为可能并扩大和加强我们之间的联系;(c) 开启新型

的商业模式,通过提高效率和有效性、新形式的关系准则和新的互补型产品或服务来创

造、提供和获得价值。

互联网也正给企业的业务运营和互动带来巨大的影响。基于云技术的数据存储、整

合采购系统以及“企业社交网络”均能够推动各组织内部和之间的实时通信,有助于国

家提高其公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智能和数字技术将潜在地引领我们走向智慧社会。

1.2 智慧社会的特点

社会包含政治、公共管理/服务、工业/经济活动、知识生产(教育)、文化(态度

和生活方式)及公民,因此,可以下表说明社会每个组成部分的“智慧性”特点。

表1:智慧社会特点要求

类别 被称作“智慧”所需的特点或特征

政治 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法律和政策制定进程)。

法律/政治制定进程的开放性。

公共管理/服务 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管理进程和服务提供。

公共管理进程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开放性。

由以公务员为中心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提供向以公民为中心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提供转变。

工业/ 经济活动

产品和服务的发展通过遥感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主运行/功能。

在工业/经济活动方面满足公民的需求和利益。

知识生产(教育) 普通公民积极参与知识生产进程,如集体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

学校中实现由学生驱动的教学。

文化 (态度和生活方式)

培育鼓励创新和由公民驱动的生活方式文化

通过对所有公民的一视同仁的待遇,无论其种族、性别、年龄、收入或区域如何,实现繁复多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态度的和谐统一

公民 培养所有公民的参与信息生产和公共活动的能力。

4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在考虑到上述所讨论内容的情况下,还可将智慧社会描述为“智慧社会是这样一种

社会,即,不仅通过先进ICT的使用、而且通过社会法律和体系变革推进的这一使用,在

公民的大力参与下实现政治、公共管理/服务、工业/经济活动、知识生产(教育)、文

化(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及公民的运行和职能”。

1.3 智慧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上述有关智慧社会的特点有助于为在各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5创建有利

环境。

社会在实现各项SDG时需要以智慧方法实现自身发展,这样的社会注重于为人民提

供权利并实现了解人民要求和需要的开放政府;这样的社会是包容和普惠的社会,其公

民享受着21世纪的教育、其个人不仅仅是消费者,而且也是知识和财富的创造者;这样

的社会非常关心环境,而且能够充分利用新方法提高能源效率,改善交通,并能实现货

物和服务的非物质化和数字化,以帮助推进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同时能够更好地调整自

我,适应环境变化的影响,且其人民享有安全、健康和更快乐的生活。

只有将ICT创新作为一项关键要素纳入政府的政策之中并以与公共发展目标和谐统

一的方法制定国家信息通信战略,同时赋予公民通过新的教育方式进行创新的能力、为

培育更广泛的创新技能提供便利并为ICT创新进行适当融资,才能够实现上述有关智慧社

会的愿景。

5 请通过下列网站了解各项SDG:https:// sustainabledevelopment. un. org/? menu= 1300。

5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2 第2章 �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创建智慧社会的根本原则

2.1 情况分析

ICT创新是实现服务转变、以产生更大发展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 – 加强问责和政务工

作,改善公共服务并促进实现更更加包容的、私营部门的服务提供。真诚接纳ICT进步的

社会能够更具竞争力,并能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加速各经济部门的创新。智慧社会真诚

接受由ICT驱动的政策改革和私营以及公共-私营企业,以便大力促进对宽带基础设施的投

资并扩大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对宽带服务的接入。

ICT对可持续发展最终产生的影响与这些技术的普及和使用、以提高生产力、扩大

服务并提高政务效率休戚相关。在供给方面,这些技术在其它部门的普及和使用取决于

是否有相关参与方能够创建和开发所需应用和内容并使其适应当地需求和能力。在需求

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取决于当地环境和条件、能力以及确保ICT得到采用和使用的辅

助投资或帮助。ICT仅仅是实现所期望的发展成果的一项投入,对其进行充分使用以及这

些技术的有效性有赖于辅助条件的质量,如本地能力和技能,基础设施以及其它因素。

本章探讨一些根本原则,这些原则对于充分接纳ICT并最大限度地发挥ICT的潜力、以

促成实现和确保持续发展的智慧社会至关重要。这些根本原则包括资源管理和效率、信

息管理和共享、以用户为本的战略以及缩小数字鸿沟。本章还突出介绍一些针对智慧社

会的出现而可能需要的、评估ICT项目的指标。

2.2 ICT资源管理和效率

通过以智慧方式使用ICT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高效使用昂贵ICT资源,不能重复和浪

费现有ICT资源。然而,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国家在发展信息系统时未能高效

利用ICT资源,原因是缺乏适当的资源管理手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国家都已颁

布法律(如信息管理法案或电子政务法案),对实现信息管理工具和手段(如企业体系

架构)的采用和运行做出法律规定。在韩国,其电子政务法案规定,必须使用跨政府各

部门的企业体系架构(GEA),因此,所有部委和公共机构均须在政府EA门户6网站上登

记其在运行信息系统过程中拥有的各项IT资源。GEA进行的实时监测可避免信息系统的重

复或信息资源的浪费。

美国的IT仪表盘7具有类似功能,有助于联邦各机构和公众在线了解联邦信息技术

(IT)的投资细节情况,并追踪进展。此外,运行信息系统所所需的所有硬件均由一个

称为政府信息数据中心(GIDC)8的站址管理。GIDC进行的所有硬件的共同采购和管理促

成实现了IT资源的高效、安全和节约管理。电子政务标准框架是另一种确保高效管理IT资源的手段。所有部委和公共机构都得到建议,使用由韩国政府创建的标准框架,以实现

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性和重复使用性9。标准框架促成实现了以模块为基础的信息系统的发

展,因此,单个部委无需自己开发信息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因为标准框架已制定并提供

6 http:// www. geap. go. kr。7 http:// www. itdashboard. gov。8 http:// korea. ncis. go. kr/ eng/ index. jsp。9 http:// www. egovframe. go. kr/ EgovAdtView_ Eng. jsp。

6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诸多关键模块。通过标准框架实现的信息系统的更大互操作性和重复使用性不仅降低了

信息系统的建设成本,而且缩短了完成信息系统的工作时间。政府大力要求采用多种不

同强有力的措施,确保高效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ICT的可持续使用。

框1:韩国电子政务法案中与企业相关的条款

第45条(企业体系架构总计划的制定等)1

公共管理和安全部长须与相关行政管理机构首脑协商,制定系统性引入和

普及企业体系架构的总计划(以下称作“总计划”),并须向国家信息化战略

委员会做出报告。

公共管理和安全部长须按照总计划并在国家信息化战略委员会讨论的前提

下,制定泛政府企业体系架构。

公共管理和安全部长须制定和发布引入和运行企业体系架构以及信息系统

的建设和运行的导则,各行政管理机构首脑须遵守这些导则。

公共管理和安全部长须发布将企业体系架构与相关系统(如预算和业绩)

联系一起的政策,并与中央相关行政管理机构首脑协商制定这些政策,各行政

管理机构须努力在其负责的工作中反映这些政策,例外情况除外。

第46条(每一机构企业体系架构的引入和运行)

由总统令确定的每一行政管理机构(以下称作“引入体系架构的机构”)

的首脑须制定引入企业架构的计划,并将计划提交按照总统令任命的公共管理

和安全部长。

引入体系架构的各机构首脑须按照第(1)段所述的引入计划引入和运行企业

体系架构,并维护和发展这一架构,以确保高效处理工作并促进实现相关机构

的信息化。

第47条(为企业体系架构的引入和运行提供便利)

为了为企业体系架构的引入和运行提供便利,公共管理和安全部长可制定

并散发由相关管理机构等联合使用的企业体系架构参考模型(系指通过按照标

准化的分类系统和格式确定企业体系架构的构成成份、以确保一致性和兼容性

的一种模型;以下须同样适用)。

1 2/359号文件,韩国。

7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公共管理和安全部长可为寻求引入和运行企业体系架构的行政管理机构等

提供与这类体系架构的引入和运行有关的技术、教育和培训以及其它必要协助

(按总统令的要求进行)。

为了向所有行政管理机构等提供与企业体系架构相关的信息,公共管理和

安全部长须建立和运行一种系统,以管理和提供与参考模型、泛政府企业体系

架构、各机构实施和运行企业体系架构的现状有关的信息以及其它相关事宜。

公共管理和安全部长可建议私营部门与某一行政管理机构(建立或运行与

该行政管理机构信息系统相关的信息系统)密切合作,实施和运行企业体系架

构。

框2:肯尼亚通过创建Huduma中心实现公共服务提供变革

综合服务提供的Huduma模式的引入是为了提高政府的效率和透明度,反映

了愿景2030的肯尼亚经济蓝图的轻重缓急,前者强调创建聚焦于公众和面向结果

的公共服务系统。Huduma肯尼亚是改革肯尼亚服务提供的“一站式”方式,涉

及到在同一建筑,甚或同一层楼将相关服务综合一体,从而有效地使服务寻求者

方便快捷地获得所需服务。这意味着公民在一个地方即可以申请并领取出生证、

居民身份证、护照、企业名称注册并申请结婚证、驾照和警察摘要说明等1。

目前已有40个这样的中心,除其它地方外,主要设在内罗毕(GPO、 内罗毕城市广场、M a k a d a r a、E a s t l e i g h、K i b r a)G P O M o m b a s a、 Bungoma、Siaya、Kitui、Embu、Kisumu、Kisii、Kakamega、Kajiado、 Machakos、Meru、Isiolo、Wajir、Turkana、Nyeri、Nakuru、Eldoret、 Kwale、Makueni、Nyamira和Thika。

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发生的转变包括引入一站式Huduma服务中心,以便从

单一集中地点向公民提供客户服务,通过在线电子Huduma门户网站提供政府不

同部委、部门和机构提供的综合服务,并利用统一和综合的支付网关方便为所用

的政府服务付费。公民获取的服务包括利用其移动电话和/或通过呼叫中心(使

用单一拨号前置提供客户服务),获取诸如政府招标书和职位空缺通知等服务。

用户还可就政府的服务直接发布意见或进行投诉。

1 2/337号文件“肯尼亚通过创建Huduma中心实现公众服务提供领域变革”,肯尼亚共和国。

8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框3:中国城市级互联网公众法律服务平台案例研究

中国已引入城市级互联网公众法律服务平台,提升公众法律服务能力和效

力1。从技术角度而言,此项目体系由4层组成:(1) 展示层,(2) 应用层,(3) 数据支持层和(4) 基础支撑层。

此系统的建设内容包括九(9)个子系统:(1) 法治资源查询子系统,(2) 法律咨询子系统,(3)“一站式”法律服务子系统,(4) 司法考试服务子系统,(5) 律师专栏子系统,(6) 法治宣传专栏子系统,(7) 个人中心,(8) 公共法律服务应

用后台运营系统和(9) 系统支撑平台。

此系统有望改善社会公众法律服务资源的提供和共用。

1 2/429号文件“城市级互联网公众法律服务平台案例研究”,中国。

2.3 迈向数据开放性和信息管理共享

人们在初期采用ICT时的主要关切是数据或文件的数字化,然而,如今这些关切已变

为如何最充分地实现文件或数据的数字化并对之加以充分利用。特别应当指出,公共数

据的使用一直以来比私营部门的数据受到更多限制,因为公共部门很不情愿向公民开放

其公共数据。然而,公共行政服务的新格局要求公共和私营部门在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

方面进行密切合作。为了使私营部门能够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获得和使用公共数据至

关重要。在此方面,诸多国家均已颁布了开放数据法案,以确保向公民开放公共数据。

为促进政府拥有的公共数据的开放使用,经合发组织(OECD)(2015年)10就OECD成员国政府数据开放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包含四项指标,即(1) 是否存在国家战略或国家

政府开放数据(OGD)门户网站;(2) 就开放数据定期了解用户的需求;(3) 通过培训或宣

传活动支持和促进开放数据;(4) 通过以机器可读格式发布数据、提供元数据以及增加新

数据集时通知公民的方法,确保数据的方便获取。这些指标可成为许多国家启动开放政

府政策的良好基准导则。

政府开放数据的成功不仅有赖于数据的开放,而且需要改变政府在提供政府服务方

面的政策格局,如从以政府为中心的服务提供改为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提供、应用并推

广和传播新的价值观,如,政府行政程序的公开性、共享性、良好沟通、协作和创新,

并为公民提供量身定做的公共服务。

2.4 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战略格局转变

显而易见,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的一种方法是实现政府各类数据的个人化、更大针对

性和相互综合性。与日俱增的对数据、数字服务和自动化手段的使用(如果得到正确管

理),会为公民带来极大机遇。公民创建的呈爆发式增长的数据使政府有机会通过提高

10 OECD(2015年),“政府开放数据”,2015年政府服务一瞥,OECD发布,巴黎。

9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其服务的效率、精确性和对公民需求的适应性而改善这些服务。根本上而言,数据有助

于政府更好地服务于公民。例如,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有关当地疫情的消息可用来在拿出

医学实验室报告之前,预测病毒可能再在哪个地方暴发。

另一个示例是,由病人生成的数据(PGD)可用来在人口层面创建复杂模型,以了

解某些特定健康决定因素如何影响到病人群体。采用物联网(IoT)不仅有助于发现病人

在远期所面临的最大风险,而且有助于按照病人的康复目标,为之量身打造护理计划,

同时考虑到通常临床无法确定的、对病人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做到这一点,首先需

要创建感应、移动、在线和其它数据,此后,医疗卫生组织可将这些数据汇集一起并做

出分析,从而了解行为趋势和规律,以制定更加知情的和细致入微的临床导则和政策。

正如国际电联第六届世界电信发展大会(WTDC-14)所明确的,电信和信息通信技

术在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技术的采用已大大改善了

各经济部门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提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源RFID和基于GIS的综合人事和资产管理系统的采用使深圳大学图书馆实行了藏书的标签化(ticketing)。

在肯尼亚,自动售水机的引入改善了非正式定居点上服务欠缺地区人们的服务提供,保

证了饮水的质量、清洁程度和价格可承受性。在卢旺达和加纳,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采

用已使相关部门能够针对偏远和闭塞地区的孕妇和母亲等具体人群,高效提供医疗卫生

服务、信息和教育。在教育领域,通过在中小学实现图书和课程数字化,引入了智慧教

学,从而实现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和韩国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

2.5 物联网

可通过采用繁复多样的技术(如移动、Wi-Fi、固定和卫星)提供物联网(IoT)服

务,因此,需要以技术中立方式应用相关政策。毫无疑问,应允许市场参与者选择最为

合适的、能够支持各种IoT能力的技术。例如,不同IoT设备可能要求运营商使用许可和/或非许可频谱来部署包括短途和长途,室内和室外以及固定和移动应用在内的服务。尽

管技术中立性十分重要,但5G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众多益处,作为其替代解决方案的卫

星亦是如此,后者十分有利于为具有特殊需求的农村/闭塞地区提供融合电信服务(话

音、数据和音视频服务)。11

物联网方面的技术进步为实现整个农业的升级换代并加强其竞争性奠定了基础。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种使用无线传感网络(WSN)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采用一种三层体

系架构,即,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物联网应用在中国农业领域的采用已大大提高

了农业生产效率。12

然而,极具前景的物联网技术在完全成熟并得到普遍应用之前还任重而道远,因

此,未来需要在物联网研究和开发方面做出巨大投资,以便为农、林、牧、副、渔等

各行业开发更多应用。

11 2/378号文件“发展物联网和智慧社会的配套政策”, AT&T(美国);2/286号文件“考虑将卫星作为发

展普遍服务和其他发展导向服务的替代方案”,塞内加尔。12 2/301号文件“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中国。

10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2.6 缩小农村-城市之间的数字化差距

2.6.1 数字鸿沟

在我们当今持续演变的世界中,信息通信技术(ICT)正在实现惊人发展,但这些技

术的使用方法却呈现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差别:前者一直在与时俱进,始终

与技术发展步伐保持一致,而后者则大大落后,因此,出现了“数字鸿沟”一词,尽管

这一鸿沟也存在于不同人群之间。这一差别不仅存在于富有和贫困国家之间,而且也存

在于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

诸如互联网用户数量、联网计算机数量(作为人口比例)以及移动电话的使用等指

标是形成上述意见的基础。新技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量,数字鸿沟仅代表各方面

发展不平等性的一小部分。

在信息和知识获取以及网络接入方面存在的不平等性是严峻的,因此,各国都必须

制定缩小数字鸿沟的战略,以促进社会、政治、行政和文化各阶层的全面发展。

2.6.2 突显农村与城市地区之间数字鸿沟的限制

ICT十分有助于实现我们生活变革,改变我们的日常习惯,了解信息并进行自我教

育,相互沟通和照顾自己等。然而,最为重要的是,这些技术是最有效的、最佳发挥我

们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作用的手段。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拥有充分和良好的基础设

施。

令人遗憾的是,在农村和城市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使用差距,前者与后者相比,

基础设施根本不能尽如人意,甚或完全没有这些设施。这种差距在下列方面更是凸显无

疑:

– 基础设施

各国必须促进人们获取计算机和实现互联网连接,并为之提供便利。运营商通过持

续演进的技术(2G、3G 、4G、IMT-2020(5G)13、VSAT、高通量卫星(HTS)等)提供

互联网接入,但问题是有些技术并不覆盖一国的全部领土。

– 服务与内容

ICT(主要成份是电话和互联网)的使用对于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计算机仍就是一种奢侈品,且互联网接入费

用依然居高不下。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网络内容开发可谓闻所未闻。

2.6.3 缩小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数字鸿沟的战略

为了努力缩小城市与农村地区的数字鸿沟,应考虑采取以下等措施:

13 IMT-2020是国际电联开展的5G标准化工作。

11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 确保农村地区也可获取ICT工具。特定国家发展很差的道路基础设施可能妨碍这类工

具在这些地区的部署。与此同时,有关部署电力基础设施的政策必须与部署ICT的政

策一道实施;

– 在公共管理中促进ICT的使用,以改善公共服务提供。农村行政管理部门仍在使用古

老通信手段,处理时间一成不变地冗长无比。以在邮局邮寄信函的方式与城市中心

联系往往花费很长时间;

– 促进ICT在教育领域的使用。在本世纪,文盲是那些不利用ICT工具进行通信的人。

向人们、甚或是农村地区的人们介绍有关ICT的使用将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

– 修正各国的相关法律,以使其有利于进口电信和IT设备;

– 鼓励内容开发:发布内容,包括在线推销农产品、矿产品或其它自然资源,有利于

在农村地区使用ICT工具。

2.6.4 实施旨在支持数字包容性的项目

使用新的ICT,特别是互联网,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ADEN(促进数

字包容性)基金会14支持在12个ADEN国家 – 安哥拉、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几

内亚、马里、莫桑比克、尼日利亚、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塞内加尔和坦桑尼

亚 – 中开展开发互联网本地使用和应用的项目。该基金会寻求促进制作和开发可通过

互联网发布的IT应用和内容。此外,该基金会是法国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战略的一部

分,以通过为创建在线非洲内容进行融资帮助丰富了互联网的文化多样性。

正是在此背景下,ADEN项目优先实现了大众互联网接入模型(通过一项旨在支持在

中非共和国 – 非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 – 建立六个接入点的计划实现)。被称作ADEN中心的这些接入点已在该国六个地区镇的公共场所和本地协会建立。ADEN中心的设立是为

了引入互联网并就互联网的使用提供培训(咨询、通信、内容制作),从而为当地协会

提供后勤支持。除在设备和连接方面提供支持外,该项目通过对管理人员、领导人和培

训师进行培训,整合了中心的管理工作。

其另一个作用是通过ADEN中心支持新兴的微举措并利用新的ICT实现本地发展,具

体包括:

– 在每一个主办ADEN中心的地方至少支持一个微发展项目(培训、卫生、与失散家

人进行联系、贸易、扫盲、为所在地区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

– 通过举行会议并利用http://www. africaden. net网站(包含进行工作和通信的工具)

方便ADEN中心的管理人员与法国公共接入点管理人员的经验交流和信息分享。

所有这些已实现了:

– 本地社区对ADEN中心活动的更大参与;

– 强化了这些中心的经济可行性;

– 在互联网接入点管理和互联网使用和服务开发方面的技能转让和交流;

14 http:// www. diplomatie. gouv. fr/ en/ IMG/ pdf/ ADEN_ Fund_-_ Regulations. pdf。

12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 非洲大陆内部公共互联网接入点管理人员网络的建立,形成了名副其实的专家人才

库,并有潜力成为为电信运营商和捐助方进行牵线搭桥的一种协会。

2.7 针对智慧社会的出现评估ICT项目

成功的ICT项目不仅要求具备诸如基础设施、资金、人员能力和技术等资源,而且需

要所涉利益攸关方协调政策并得到项目拥有方在制度方面的支持。通过ICT在发展中国家

实现智慧社会可能还要求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所处的特殊境况。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多数

ICT项目都在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且在许多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不具备实施ICT项目的本

地的、技术能力很强的专业人士和政策协调能力,因此,发展中国家的ICT项目需要以更

加谨慎的方式予以对待,以确保这些项目的可持续性。

为了确保ICT项目的可持续性,可建议考虑开发本地人员能力、评估所采用ICT技术的

适当性、社会和公民所承受经济负担的适当性并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下

文各小节详细阐述了这四个层面的内容以及可用以衡量这些层面的潜在指标。

2.7.1 开发本地人员能力

ICT项目应能够为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就业机会须不仅带来经济

利益,而且能够调动培育技能的主观能动性。本地人员能力的使用不仅应表现在低层面

技能领域,而且应表现在高层面技能领域。如果主办ICT项目的国家缺乏领导这些ICT项目的、技能娴熟的人员,则本地人员培训计划应构成相关ICT项目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

分。同样,技术的选择应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定,包括环境、地形和气候等。

潜在指标

– 本地人员占参与ICT项目总人数之间的百分比。

– 培训计划预算占项目支出总预算的百分比。

– 培训计划工作量占项目总工作量的百分比。

2.7.2 所用ICT技术的适当性

为了使发展中国家能够恰当地充实完善其ICT项目,在实施ICT项目时应使用适当的、

可能并非是最先进的技术。如果ICT项目采用的技术远远超出了发展中国家的能力或资

源,那么它将在项目最初完成之后带来技术的维护、修改或扩展问题,因此,ICT项目采

用的、不适应发展中国家技术发展水平的技术,可能加深发展中国家在运行ICT项目和服

务过程中对技术的依赖。同样,在技术的选择中应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地形和气

候等方面的特点。

潜在指标

– 主办国是否拥有充分的、处理ICT项目所采用技术的人员?

– 考虑到主办国家的技术发展程度,为ICT项目采用的技术是否适当?

2.7.3 社会和公民所承受经济负担的适当性

大型ICT项目可能为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负担,因此,多数发展中国家都使用由贷款

或赠款构成的外国资金。由于这一原因,发展中国家必须充分了解ICT项目带来的金融成

本是否是在可管控范围内。如果一项ICT项目的成本超出了社会的承受力,那么就应缩小

13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其规模或对其加以修改,由性能中等但价格合理的设备取代高性能但价格昂贵的设备,

或由本地人才取代昂贵的外国专业人士,以符合东道国的经济现状。

潜在指标

– ICT项目预算占主管组织总预算的比例。

– ICT项目完成后预期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实现的节省。

– 项目的预期收益与成本之比。

2.7.4 考虑特殊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多数公民在ICT的接入和使用方面依然落后,因此,诸如电子政

务等ICT应用项目往往针对年轻一代或城市中产阶级。然而,这些社会群体可能已经是

发展中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成果的主要受益人,因此,ICT应用项目可能加大ICT使用者

与非ICT使用者之间的现有差距。在此方面,应以合理方法对ICT项目做出计划,以便为

更广泛的民众提供服务。

潜在指标

– ICT项目受益人数量。

– ICT项目受益人的范畴/范围。

– 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者受益人占ICT项目全部受益人的比例。

2.7.5 生活质量指标的衡量和绩效

ITU-T第5研究组(SG5)的可持续智慧城市焦点组(FG SSC)确定了衡量生活质量的

三个指标:教育、卫生和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

潜在指标

– 健康预期寿命:特定年龄的人预期是在无残疾状况下的剩余生命年数。

– 灾害和紧急情况预警准确性:及时得到预警的灾害和紧急情况比例。

– 为学生提供ICT情况:在学校可使用ICT功能的大中学生/小学生比例。

14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3 第3章 � 在智慧社会中使用ICT,包括M2M通信

3.1 智慧社会的ICT应用 – 智慧城市案例

自20世纪下半叶以及21世纪初以来,现代城市已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社会经济发展和

环境危机,由此,对诸如水、土地和化石燃料等现有自然资源造成了与日俱增的压力。

此外,人们对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充分医疗卫生的提供、教育的接受和日益增多的城市

人口的关切不断加深。

本节将回顾电信标准化局于2013年成立的ITU-T可持续智慧城市焦点组(FG SSC)制

定的报告,该焦点组的目的是评估ICT在为现代城市提供智慧和可持续解决方案方面的作

用15。FG SSC通过开展活动,就可持续智慧城市的定义达成了一致 – 可持续智慧城市是创

新城市,它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和其它手段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运作和服

务效率并加强竞争力的同时,确保人们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得以满足。

FG-SSC于2015年5月完成了工作,批准了21项技术标准和报告。16 总而言之,已为城

市确定了三项关键性层面和关键性属性:

– 环境和可持续性;

– 城市层面的服务;

– 生活质量。

可将上述层面重新排为包含不同属性的四大总支柱:经济、政务、环境和社会。

正如FG SSC的技术报告所述,基础设施是可持续智慧城市的最重要方面。传统上,

存在两类基础设施:物理基础设施(建筑、道路、交通、电厂)和数字基础设施(信息

技术和通信基础设施)。此外,还有提供在物理基础设施上运行的服务的服务基础设施

(教育、医疗卫生、电子政务、大众运输)。数字基础设施提供可持续智慧城市高效和

最佳运行的粘合剂。共同物理和服务基础设施包括:(1) 智慧能源;(2) 智慧建筑;(3) 智慧交通;(4) 智慧水利;(5) 智慧废弃物;(6) 智慧物理安全和安保;(7) 智慧医疗卫生;(8) 智慧教育。有鉴于此,可持续智慧城市的最终目标是在不牺牲公民享有的便利/生活质

量前提下,实现经济可持续的环境。这种城市努力通过使用ICT为其所有公民提供可持

续的生活环境。

ICT在可持续智慧城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一个汇聚各种信息和数

据的平台,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城市在资源消费、服务和生活方式方面是如何运行

的。举例而言,ICT可帮助实现:(1) ICT促成的信息和知识分享;(2) ICT促成的预测;(3) ICT促成的一体化。在可持续智慧城市中,数据预测、分析、大数据、开放数据、物联

网(IoT)、数据的无障碍获取和管理、数据安全、移动宽带、无所不在的传感网络等

都已变得不可或缺,且有赖于坚实的ICT基础设施。

15 http:// www. itu. int/ en/ ITU- T/ focusgroups/ ssc/ Pages/ default. aspx。16 http:// www. itu. int/ en/ ITU- T/ focusgroups/ ssc/ Documents/ website/ web- fg- ssc- 0029- r14- overview_ role_ of_ ICT.

docx。

15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FG SSC的技术报告 – 可持续智慧城市中的可持续智能建筑17 – 具体说明门禁和安保、

电梯和楼梯、照明、标志、建筑物状况监测等系统。以下给出其中的一些示例:

1. 加拿大军队哨所(CFS)预警,该哨所位于世界最北端长年无人居住的地方,距北极

仅817公里。CFS Eureka是一栋智能大楼,启用时能为加拿大渥太华总部的加拿大国

防部提供建议和意见,并自动汇集每季度高北极地区的补给和修复需求。

2. Molson中心是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个拥有2万多个座席的竞技场。这一不经常

使用的设施可由两个个人安全地予以管理和监测。主要通过屏幕进行监测工作,偶

尔派遣第二个人在出现状况时对之进行确认、核实或处理。集成一体的该系统包括

门禁系统、入侵发现、监控、发布警报、电梯、火警系统、寻呼系统、整座建筑的

电视屏幕显示、紧急撤离系统/大众广播系统、浮冰管理、话音、数据和餐馆系统、

啤酒出售机、食物储藏和厨房系统、停车系统、漏水监测系统、电子快照系统以及

为听力残障人士或同声翻译提供的系统。

3. 旧金山共用事业委员会(SFPUC)大楼采用了高效的大楼外部隔热层,可以遮挡日

光、进行眩光管理并将吸热降至最低程度。此外,由于玻璃墙中带有光架(light shelves),因此,可将日光收集起来,由该建筑使用,从而提高了效率。由于工作

站安装了任务照明,因此,降低了额外照明所需的电力。与此同时,还通过在SFPUC大楼正面一道安装的风力发电机产生能源并通过楼顶的三副太阳能板收集太阳能。

上述二者均配备有计量装置,以收集数据并做出分析,从而便于按照大楼的能源需

求做出相应变更。IBMS对数据进行监测和管理并做出分析和控制。在能源管理方

面,该设施监测和管理以下不同系统:电梯、照明、HVAC、电力监测、太阳能收

集器的计量、风能发电机的计量、内部和外部遮阳控制。SFPUC大楼的雨水收集系

统是一个2万5千加仑的蓄水池,收集来自屋顶和幼儿日托中心娱乐区的雨水。这些

雨水经处理后分发到大楼周围的灌溉区。节水型绿化方法方便了利用所聚雨水满足

各灌溉区的需求。该大楼使用的IBMS对大楼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此外,IBMS还控制着更多方面,如对需求做出响应、大楼性能分析、警报管理和向公众提供信息

和教育。IBMS中的数据被转换到仪表盘上。数据的视向化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目

前正在开发450多个仪表盘,以便为负责设施的团队、大楼运营人员甚或公众提供适

合其具体需求的信息。

西班牙由于在国家智慧城市计划项下实施的举措、ICT基础设施的改进以及计划框架

下治理的改善和智慧城市标准化方面的进展,已成为其他国家的参考模型18。针对智慧城

市项目和智慧型旅游目的地的援助使公众服务提供创新战略成为可能。西班牙智慧城市

网(RECI)开发的组织和协作模型促进了市政经验交流和与私营部门的合作。

由于ICT在解决建设智慧城市以及超越智慧城市的智慧社会问题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

用,因此,强调用以实施相关业务的ICT软件应用的重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ICT应用的标准包括:

– 目的性;

– 可靠性;

17 http:// www. itu. int/ en/ ITU- T/ focusgroups/ ssc/ Documents/ website/ web- fg- ssc- 0136- r6- smart- buildings. docx。18 2/408号文件“西班牙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将延续下去的成功模型”,西班牙。

16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 安全性;

– 隐私;

– 方便使用性。

尽管FG SCC将城市确定为可应用智慧服务的地点,但所讨论的问题远远超出城市的

范畴,属于一个更广泛的可被定义为智慧社会的范畴,其中的示例包括气候变化、农

业、医疗、水资源的限制以及其它。

3.2 卫生

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医疗卫生行业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动和采用ICT来改善对病人的

护理。当作为医疗卫生服务消费者的越来越多的病人寻求通过更好的治疗和服务保持和

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将之作为优先需求时,就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基础设施

提出了极大需求(1999年,Bodenheimer)。19早在2006年,世界银行在其报告20 – 实现人

民连接、改善医疗卫生:信息通信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卫生行业发挥的作用 – 中指出,可

靠的信息和有效的通信在公共卫生实践中是至关重要的要素。使用恰当技术能够改进质

量并扩大信息和通信的范围。

举例而言,卢旺达卫生行业ICT应用的采用以及能够接入功能性基础设施(连至医疗

卫生中心的计算机和宽带互联网)的医疗机构比例已达到93.8%21。这就使得这些医疗机

构能够及时接入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并获得相关病例。以下所述为卢旺达政府创建的旨在

改善卢旺达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ICT应用:

– 远程医疗:用以为闭塞地区人们提供卫生和医疗服务信息和教育的系统;

– 卫生管理信息系统(HMIS):卢旺达将数据收集处理、报告和信息使用集成一体、

以便做出切合实际的决策的系统;

– 开放MRS:一种可以追踪到病人层面数据的开放源病例系统;

– TracPlus和TRACnet:由卢旺达TRAC(艾滋病治疗和研究中心)设计的一种系统,旨

在对包括HIV/AIDS、肺结核和疟疾等在内的传染性疾病进行每月监测;

– CAMERWA:由CAMERWA(卢旺达中央药品采购局)设计的药品和医疗设备管理系

统;

– 移动卫生(mHealth):这一应用旨在对孕妇和新生儿进行跟踪,以提早发现威胁生

命的紧急情况,并方便报告社区层面的、有关《千年发展目标》推进方面的指标。

19 Bodenheimer,T.(1999年)美国医疗卫生系统:向着更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迈进。《新英格兰医学杂

志》340:488–92。20 世界银行(2006年):实现人民连接,改善医疗卫生:信息通信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卫生行业发挥的作

用,第5-6页。21 2/205号文件 – 卢旺达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愿景 – 卢旺达共和国。

17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 无人机医疗服务系统22:在2016年下半年通过公私伙伴关系启动的一个试点项目中,

卢旺达卫生部门使用无人机运送医疗用品,希望通过更快、更有效地向该国边远地

区运送救生血液和药品来应对这些挑战。十五架无人机每天将可按需向该国西半部

21家医院紧急运送150次,但这项服务将于2017年初前推广至该国其他地区。如原

文件表1所示,通过这项举措,卢旺达政府能够在15至30分钟内即刻向该国内的任

何公民提供救生输血。

为加纳,许多农村地区的贫困社区缺乏最基本的医疗服务23。此外,这些社区也无

法获得可避免疾病、营养不良以及最终所导致死亡的关键性信息。目前加纳正在成功使

用基于智能芯片的低成本移动技术来提供信息,以提高多数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并为他

们提供相应机会。

通过这些移动装置或“有声图书”,加纳最偏远乡村的孕妇和婴幼儿的母亲能够收

到有助于挽救生命的医疗卫生信息,包括如何预防和治疗埃博拉和霍乱、采用补液疗法

治疗儿童腹泻,并了解婴儿出生后前几个月进行健康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在印度和孟加拉的小村庄,格莱珉(乡村银行) – 英特尔正在对独一无二的医疗穿

戴装置进行试点,这是一个带有微小嵌入式氧化碳(CO)传感器的、颜色鲜艳的手镯。

当传感器发现一氧化碳达到危险程度时即会出现红色LED闪光。该手镯还以穿戴者使用的

语言产生话音报警,如打开门窗或走到户外等。该装置的目的是利用技术就一氧化碳做

出警报(视像或语音报警)。24

卫星通信由于广泛的覆盖、复原能力和适用性常常作为向边远地区提供电子卫星应

用的主要手段。贝宁推出的一项举措利用移动卫星服务(MSS)为1346个儿童及其家人

提供了实现远程医疗需要的连接。贝宁的慈善SOS儿童村与Abomey和Dassa-Zoume地区

的诊所合作,收集病人利用平板电脑发送的信息,并通过卫星移动宽带数据业务实时发

送至安全的服务器,城市医生因此可以观测并评估村民的健康情况,使病人得到比任何

可行方式更快的医疗关注。

3.3 教学

对于创建智慧社会而言,在教育体系中将ICT技术与智慧教学相结合至关重要。有必

要将社会中小学、中学、大学和其它地方的基于现代ICT的教育体系相互结合。不对民众

进行教育,他们就无法享受智慧应用和智慧服务(如智慧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电子政务服

务)的益处,因此,我们需要将教育领域各方面的ICT技术予以结合。数字扫盲计划对于

学习智慧服务并实现向智慧社会的转变也十分重要。

为了实现数字扫盲,需要大量的在开发智慧网络、应用、服务和向智慧社会(如智

慧城市、智慧道路、智慧水管理、智慧教学、智慧农业等)转变方面具有特殊技能的ICT专家。将现代ICT技术融入教育体系中还将加速培养此领域所需的、技能娴熟的劳动大

军。

22 2/412号文件“ICT促进国家向智慧社会转型”,卢旺达共和国。23 2/223号文件 – 智能芯片技术为推进发展中国家智慧社会带来的益处 – ARM控股公司(英国)。24 2/374号文件“发展中国家妇女的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英特尔公司(美国)。以下网站提供更多信

息:http:// www. grameen- intel. com。

18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由于认识到数字扫盲的重要性,因此,国际电联在WTDC-14期间,通过了作为智慧

教学范本的阿拉伯区域有关智慧教学的举措。

框4:阿拉伯区域有关智慧教学的举措

以下所列为阿拉伯区域有关智慧教学的举措在2015-2018年期间将实现的目

标和预期结果:

目标:

该举措旨在将中小学校和大学采用书和纸张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为采用平

板电脑、最新的软件和现代电信/ICT方法的智能学习方式,以获取各种学术信

息、资源和课程内容。

预期结果:

1. 消除阿拉伯地区的数字文盲;

2. 在阿拉伯各国政府的支持下或与生产商达成提供设备的协议,寻求智能和

低成本计算设备;

3. 为阿拉伯地区的中小学校和大学开发阿拉伯教育电子内容。

国际电联阿拉伯区域代表处于2015年3月10-11日与英特尔一道组织了促进宽带和智

慧教学实施的普遍服务政策在线培训讲习班25。之后,在阿联酋迪拜举办了国际电联/阿拉伯联盟教科文组织智慧教学论坛(2015年12月14-16日)26,该论坛制定了“有关制定

国家智慧教学战略的导则报告”。TDAG16-21/4号文件公布了2015年的举措以及2016年的行动,且随之提出的建议为:

– 制定国家信息通信技术/宽带计划(带有可衡量的落实计划),且该计划应包括在

教育中采用基于ICT的智慧教授,以创建信息社会;

– 制定针对智慧社会和智慧应用的提高认识和进行培训的计划;

– 以试点项目起步并在国家层面展开(试点项目对于表明益处并得到政治方面的支持

也十分重要);

– 就智慧应用和服务对所有政府工作人员展开教育;

– 为人们提供数字扫盲计划并就智慧应用和服务的使用对其进行教育;

– 得到总统/总理最高层面的支持;

25 http:// www. itu. int/ en/ ITU- D/ Regional- Presence/ ArabStates/ Pages/ Events/ 2015/ COE/ US4BASL/ US4BASL. aspx。26 http:// www. itu. int/ en/ ITU- D/ Regional- Presence/ ArabStates/ Pages/ Events/ 2015/ SL。

19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 提供不同部委和政府机构(信息通信技术、教育等部委以及监管机构)之间的协

调。

以下各分节介绍目前正在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和韩国落实的两项有关智慧

教学项目的案例研究。

框5:案例研究 – 韩国的SMART教育

韩国教育和科技部于2007年制定了“数字课本推广计划”,并通过该计划

出台了一个试点项目 – 在十三所参与试点项目的小学中开发六种科目的数字课

本样本(prototypes)。1

2011年,韩国政府确立了通过了才俊建设强大国家的目标,并决定在21世纪推行SMART教育。SMART(自我引导、具有主观能动性、适应性、无资源和

内置技术)教育是一种“智能化和量身定制的教授与学习体系”(MEST 2011年总统报告)。正如SMART这几个首字母所表明的那样,预期学生将在资源丰

富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并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天资进行自我引导。

图2:SMART教育的政策目标

SMART教育政策的五个主要支柱为:在2015年前将数字课本融入学校体

系;推行在线课堂和评估;改进法律框架和版权法;开发师资能力;建设基于

云计算的基础设施。由于基于云计算的环境,数字课本内容可随时下载,因此,

学生可随时随地获得最新信息。

基于以下若干理由,对数字课本(计算机)的采用做出了一些调整:(1) 纸质课本有限;(2) 难以根据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修订教学大纲;(3) 及时修改内容

需要大量时间和成本;(4) 无法满足学生的多种不同学习需求。

1 http:// www. unescobkk. org/ education/ ict/ online- resources/ databases/ ict- in- education- database/ item/ article/ digital- textbook- initiatives- in- korea。

20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图3:SMART教育的主要任务

框6:案例研究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智慧教学项目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于2012年出台了智慧教学项目,这是阿联酋愿景2021 – 通过在教育中纳入技术成为基于知识的经济体 – 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举措于2014年获得国际电联奖。

阿联酋正在通过该项目进行大量投资,以便使学校用到最新技术,并鼓励

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分析性思维和创新。该项目旨在通过出台“智慧课堂”(

到2019年,为每个学生都提供平板电脑和高速4G网络接入),在联邦各学校形

成新的教学环境和文化。通过该国电信管理局信息通信技术(ICT)基金供资的

该举措由教育部以及总理办公室领导。这充分说明了该项目所具备的巨大潜力和

希望以及阿联酋政府在教育和ICT方面开展的兢兢业业的工作。

图4:阿联酋的智慧课堂与教育

21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3.4 能源

3.4.1 背景

能源是人类生活各方面的的一项关键性投入 – 获得可持续能源是实现生活、经济

和人类世界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创新在不断改善业务程序,因此,提高能源生产

和使用技术及运行的效率是智慧社会的支柱之一。目前世界各经济体都在通过充分接纳

ICT创新来改善与能源有关的服务使用和提供。其中一些应用包括:现收现付的太阳能系

统、智慧街道照明和用电计量技术解决方案。

3.4.2 可持续能源概念

人们普遍认为,可持续能源也是一种最新通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7) – 后者呼

吁确保人人都能获得价格可承受、可靠、可持续和现代化能源。该目标还呼吁在全球能

源结构中大大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并按照2030年的具体目标,将全球能源效率提高

一倍:

1) 实现能源的普遍获取

普遍获取现代化能源服务是人类发展的根本要素,也是我们对人类的集体未来做出

的一项投资。尽管发展中国家的ICT使用不断得到普及,但没有能源人们还是无法享受

ICT带来的益处。实现2030年的能源普遍服务目标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普

及ICT。据2015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导,尽管各方已做出了极大努力,但如今占全球人口

17%的约12亿人依然没有供电27。进一步强化现有活动非常重要。目前存在诸多缩小上

述差距的ICT相关项目,如,农村地区的现收现付太阳能系统。

2) 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大大加大可再生能源的份额

转向使用可持续和再生能源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健康亦至关重要。据国际能源

署(IEA)报告称,占全球人口38%的27亿人由于依赖传统固态生物能源进行烹饪而面临

健康风险。

3) 提高能源效率

诸如智能电网、智慧大楼、智能交通系统等新兴智能ICT应用对提高能源效率大有裨

益。例如,智能电网技术可减少电网拥塞、断电和供电质量下降带来的成本。通过实现

诸如电网等网络的智能化和数据通信,ICT有助于实现能源动态使用,赋予消费者更大能

力并实现新的业务模式和全面提高效率。

3.4.3 可持续能源示例

肯尼亚的现收现付太阳能系统

据估算,肯尼亚约有600万家庭未由电网覆盖。解决这一价格可承受性问题的一个业

务模式示例是M-KOPA28。M-KOPA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客户购买可进行自我安装并以移动手

27 http:// www. worldenergyoutlook. org/ weo2015/ 。28 网站:M-KOPA头三年的创新能源服务经验教训。

22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段连接的家庭太阳能系统。图4所示为M-KOPA的工作流程。客户可抵押30美元将M-KOPA家庭太阳能系统搬回家,此后,当其需要使用该系统时,通过自己的移动电话进行“信

用单位”充值,从而在一段时间内,只需每次小额付费。每次购买信用后,嵌入式GSM技术都会远程将系统激活。12个月后,客户在信用良好的情况下,自己拥有该系统。M-KOPA自商用以来,已在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获得了25万客户。

图5:M-KOPA系统

配电

智慧社会应用可提高配电的稳定性和效率。举例而言,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区域配

电网29的建设为澳大利亚最偏避和经济最脆弱的社区中720,000家庭和企业提供了能源。

该网络配备了数百个断路自动开关以便管理网络的能源分配,其中大部分工作在蜂窝和

地面连通有限,甚至无法使用的国家最偏远地区。使用卫星M2M远程监测、控制和管理

自动开关,网络满足了抵御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不可或缺的统一、普及和可靠需求并提

供了高安全性。

智能路灯

智能路灯系指可控制路灯使用的、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系统。最简单的智能路灯

系统能够准确测量路灯耗电情况。更复杂的系统将核准进行道路照明所需的电力,并在

路灯损坏或运行不良时向中心数据点发出消息。尖端系统还包括根据各种不同外部因素

(如交通流量),调整自身的照明强弱度。

29 https:// www. ergon. com. au/ about- us/ news- hub/ talking- energy/ electricity- industry/ machines- talking- to- machines- are- powering- regional- queensland。

23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目前全球各地在部署这类智能照明系统 –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

兰、法国、德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和俄罗斯联邦都已批准了此方面的专利。智能

路灯系统带来的效率是显而易见的:一项工业研究表明,实施这一技术意味着每年每灯

可节省45美元,该数字乘以一个城市的路灯数量所带来的经济节省无疑是巨大的。智能

路灯还会带来43%的能源节省红利,因为每年每灯可减少128公斤的二氧化碳(CO2)排

放。30

3.5 农业

农业对于维护人类生命和社会生活与保护自然必不可少。农业这一资源是工业的重

要基础,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农业和渔业在内的农业是一项关键性行业,被认为是

区域核心行业,对食品业和相关设备制造商及安装商具有溢出效应。例如,在卢旺达,

农业一直是最大的就业来源,占劳动力的82%。31

在“电子农业”方面,将通过农业与ICT行业的协作,优先提供加大ICT使用方面的

支持,以积极开展营销和生产管理。国际电联与联合国其它相关组织目前正在通过电

子农业工作合作,应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挑战。自2005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WSIS)突尼斯阶段会议以来,在为农民、农村社区、渔民和捕鱼社区提供ICT、以使他

们通过最新和可靠信息改善自身生计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些工作改变了农村地区的

农业咨询服务、市场信息、价值链和金融服务的格局。ICT及其应用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

面的使用可为抵抗饥饿和营养不良并提高灵活性和减少粮食浪费及损失带来极大支持。

与此同时,生产更多粮食依然是当务之急。据粮农组织(FAO)估算,预期世界人

口将于2050年达到近110亿,这意味着农业需求将增加约70%,这是一个只有通过农业

革命才能满足的数字。

目前正在由部门成员开展诸多的有效、可靠和可持续使用ICT促进农业发展的工作,

其中一些解决方案以技术为基础 – 卫星M2M技术可有助于创建智慧社会32 – 卫星M2M被

用于监测农业活动。巴西的一项案例研究表明,运营商如何为未由蜂窝网络覆盖的地区

广泛提供相关服务。还利用卫星M2M技术开发了一种实时跟踪和监测收割机的系统。

该监测系统能够很快地收集、管理和分析相关信息,由此,操作人员能够对数据做出响

应,以安排维护时间,并将机器调整至可最佳使用燃料的状态。机器操作时间(非修复

时间)提高10%,同时燃料效率增加5%。

特别应当指出,未来物联网(IoT)技术的部署十分重要,这是一种可行的提高农业

产出和供应链可持续性及灵活性的方法,同时能够为小型农场主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解决方案本身价格越来越可承受,且质量日益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案例研

究表明了如何利用ICT建立食品质量和安全跟踪信息系统方面的经验33。通过ICT,该系统

将食品生产链所有的环节相结合,记录并跟踪信息,有效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因此,

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近年来,中国政府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建设信息系统方面取得了巨

30 2/号文件“机器对机器(M2M)技术在发展智慧和互连社会中的作用”,ARM控股公司(英国)。31 SG2RGQ/212号文件“将ICT用于卢旺达的农业发展”,卢旺达共和国。32 SG2RGQ/69号文件“基于卫星的机器对机器(M2M)技术在现实发展中国家智慧社会方面的作用”,铱

系统有限公司(美国)。33 2/58号文件“中国在利用信息系统跟踪食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

24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大进步。食品安全以及提高生产率和增加收入也是其它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信息通信

技术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可发挥主要作用。

通过监测农产品从田地到饭桌、从生产到市场销售以及整个供给链上产品安全的无

缝信息流动,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客户在做出购买商人提供的产品决定前,可以

获得有关原材料、生产、加工、物流和EPC(产品电子代码)方面的信息,因此,他们已

掌握有关产品的更多知识并对产品做出选择和监督产品质量。

例如,在卢旺达34,已出台了一项通过ICT应用创建智慧社会的举措。卢旺达政府正

在积极部署多种不同信息技术,以改善公民生计。在农业方面,卢旺达政府明白其公民

最大一部分经济活动为农业领域的活动,因此引入了下列系统:

– 市场信息系统(MIS/e-SOKO) – 这是一种有助于农民和经销商获得有关市场上农产

品信息的电子产品。该平台已帮助固定了农场出厂价、提高了人们对主要市场零售

价的意识并帮助农民得到了很大一部分通过其辛勤劳动创造的收入。

– 化肥凭证管理系统 – 已帮助整合了与农民和化肥补贴数量有关的数据,同时可监测

和评估化肥的使用和普及情况。目前,该系统已发放80多万个化肥凭证,使240万农

民从全国范围的化肥发放中获益。

– MINAGRI项目的目的在于从国家层面利用数字绿色投放机向全国的农民加速传播农

业知识和技术信息。卢旺达公共事业管理局(RURA)通过以下方式对该项目提供

支持:利用普遍接入和服务基金。

– 用地方语文“Kinyarwanda”建立的农业延伸网站“Noza Ubuhinzi n’ Ubworozi”旨

在方便农民和扩建机构获得实用技术信息。该网站提供很多以PDF、视频和音频形

式出售的打包内容商品。

– “nkatrack”:是使用移动电话或计算机跟踪牲畜健康和生产力的应用。该软件显示

全国拥有的牛的数量,病牛数量、死亡情况、蔓延最广的疾病以及很多其它信息,

用于国家规划和管理。

34 SGRGQ/212号文件“卢旺达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卢旺达共和国。

25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图6:e-soko

来源:http:// www. esoko. com。

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的其它示例包括“智慧葡萄园 – 使葡萄更益于人们的健康”案

例,该案例表明匈牙利35如何利用ICT种植葡萄。该系统包括能够捕获最准确的天气参数

的精准传感器。其专门集成一体的LHT传感器从设计上就是为了能够测量在引发葡萄疾

病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的各项参数(从叶片水份到湿度)。该传感器专门用于葡萄种植,

是便携式装置,可放在叶片中,以便为葡萄栽培者提供最为可靠的结果。

AgroN2系统是另一个智慧农业示例,该系统引入一种与网络连接的、通过无线电

频率进行通信的、带有太阳能板供电的复合传感网36。在收集到诸如土壤湿度、辐射、

空气温度、土壤温度、风向和风速等数据后,软件根据特定任务和农民喜好处理相关数

值并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如库存清单、农业趋势或生物预测机制。该系统旨在通过提供

有关土壤物理参数、预期气象和农民特定农田的宏观经济程序方面的最新具体信息,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AgroN2有助于做出决策、计算生产的组织安排 – 何时收获、出售或种

植 – 确定如何在远期有效和最佳使用土地。

“移动渔业”,这一举措旨在缩小印度尼西亚37农村渔民面临的数字鸿沟,具体是

创建一个与价格可承受的可持续移动数字计划相联系的应用 – 这一应用将渔民与至关重

要的信息和当地非政府组织(NGO)相连接。试点证明,它可使经济金字塔最底层的人

们能够承受得起移动互联网接入并有助于开展更广泛的、可持续性渔业工作,以改善沿

海社区人们的生计。

35 国际电联2016年国际电信展活动,http:// telecomworld. itu. int/ wp- content/ uploads/ 2015/ 09/ full_ exhibition_ programme. pdf。

36 国际电联2016年国际电信展活动,http:// telecomworld. itu. int/ wp- content/ uploads/ 2015/ 09/ full_ exhibition_ programme. pdf。

37 http:// mfish. id。

26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ICT还能为在困难生长环境中提高食物生产效率和有效性助一臂之力。例如,在一些

沙漠地区,一些国家使用水耕法加大作物产量取得成功。这些大型设施可能设在边远地

区,远离城市基础设施。利用卫星实现的M2M传感技术对这些站点进行远程实时监测从

而以低成本提供最新情况,以便尽快采取所需要的行动。利用卫星连接还能远程保持站

点的安全。

这些示例均旨在突显ICT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相关模式,在此方面已在国家、区域或

全球层面实施了有效、可持续和可伸缩的举措。潜在的优良做法能够使人们洞悉不同条

件、投入和方法的正确组合与配置,这对于可复制和具有持续性的举措是至关重要的。

显而易见,ICT在农业价值链方面的影响是多样化的,以不同方法影响到市场竞争

力。考虑到相关环境条件的重要性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可能难以确定目前恰当的工具在

未来是否能够依然保持恰当。

随着电子农业的发展,可能会实现农业生态系统中多种不同利益攸关方的更紧密的

联系,其中包括农民、ICT公司(如无线服务提供商)、聚焦于对其处理器与日俱增的

需求的全球半导体制造公司、零售商、食品生产商、分销商、技术公司、公共部门以及

NGO等。这些利益攸关方必须竭尽努力,以缓解可能出现的信息流动瓶颈。

有必要持续推进ICT的使用,以加强国家、社区和个人的灵活性,并促进协作和知识

共享,包括电子农业利益攸关方的协作和知识共享。

3.6 资源管理 – 水和废弃物

3.6.1 智慧环境资源管理背景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们未能充分预测该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已

出现了三种全球性重大危机,即,资源过度使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未能采取充

分的预防措施。各国都已经认识到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因此,正在积极努力改善环境。

信息通信技术在分析环境数据方面是一项重要工具。智慧环境资源管理涉及ICT与物联网

(IoT)的综合,以全面认识并随后管理水资源、大气、废弃物和环境。这将最终形成一

个综合性智慧环境保护系统,该系统通过智慧认识、智慧处理和智慧管理,帮助促进世

界范围内的减排和污染治理,并便于进行环境保护,从而为实现环境、人类生活、经济

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3.6.2 智慧环境资源管理概念

智慧环境资源管理系指旨在实现下列目标的、IoT与电子化环境数据相结合的概念:

1) 通过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先进认知装置 – 包括种类广泛的传感器、仪表和其它仪器

(包括先进视频监测设备、智慧视频分析技术和无线电频率识别技术) – 更加深入

和全面地认识环境,从而监测并衡量物理和化学指标、自然和水资源状况以及大气

中的有害气体。综合使用这些设备和技术将有助于实现前所未有的智慧型认识。

27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2) 各种互联网装置、互联网本身及先进认知设备与日俱增的广泛互连以及实时捕获由

认知设备传送到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平台将数据前转至手持装置、计算机或其它

智慧终端上。

3) 更高级别的系统智能,通过认知设备捕获到的数据被相应服务系统使用,并作为建

模的基本数据得到使用。数据管理平台实时收集数据并做出分析。当数据表明已超

出允许限值时,将会触发自动告警,提醒负责环境资源保护或污染管理的部门有必

要将该情况作为紧急事务加以处理。

3.6.3 智慧环境资源管理示例

阿拉伯区域的智能水管理机会38

阿拉伯国家占世界总面积的10%,但其年平均降水量仅占全球的2.1%。最近阿拉伯

国家正在开展一项综合水资源管理试点项目(ISWM),ISWM依赖于先进计量基础设施

(AMI)的使用,同时需结合采取具有创新性的智慧抽水机制和/或将所有这些与ICT设备

相连接,以监督和测量水消费量。

可充分利用上述手段应对所述挑战,从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缓解气候变化,控制

水的质量并确保用水安全。以下是在阿拉伯区域开展该试点项目的、代表潜在主要方向

的领域:

– 水系统模型;

– 水系统模拟和优化;

– 与抽水和水消费相联系的先进计量基础设施;

– 水分配网络的效率和漏水控制;

– 水质量监测和控制;

– 用于灌溉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DSS)的水信息系统;

– 精准农业。

肯尼亚的智能水管理机会39

在肯尼亚,政府通过城市水机构(NCWSC)在Mathare贫民区安装了自动柜员

(ATM)饮水机。与城市地区的许多非正式安置点一样,Mathare贫民区缺少连接个人

的水管、完善的排水和用水管理系统等必要基础设施。

ATM售水机是获得收入和在线远程管理供水点的独特综合平台。该平台由三个主要

部分组成:(a) 存储水积分的智能卡;(b) 出水和管理积分的饮水机;(c) 处理和发布交易

及运行数据的在线水管理系统。ATM饮水机是无现金的收入收缴平台,不仅改善了向非

正式安置点等缺少服务地区的服务提供,还提供了客户水消费行为和系统运行的宝贵数

38 2/76号文件“阿拉伯区域智能水管理机会”,阿拉伯埃及共和国。39 2/189号文件“采用ATM自动售水机”,肯尼亚共和国。

28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据,并确保向居民提供高质量、清洁和价格可承受的用水。“ATM售水机”的主要优势

如下:

– 采用智能卡和移动银行分配积分的闭路系统,可通过预付费确保饮水收入的自动和

有效收缴;

– 减少非营利用水;

– 透明、高效和有效的收入收缴;

– 向最终用户提供方便、价格可承受和供应可靠的清洁饮用水;

– 减少水源性疾病;

– 通过可靠的水供应改善生活条件。

图7:ATM售水机

公共供水和排水监测

智慧城市供排水监测系统40 依赖卫星技术传送有关水和废水的监测数据,已在包括

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在内的若干国家部署。该系统可事先监测即将出现的下

水道溢出情况,以便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该系统提供完整可靠的双向无线通信、实时持

续遥感并向客户选定的方式(如智能电话或基于网络的界面)发出警报,同时进行长期

和短期数据收集和分析。该系统运行于困难环境中 – 无供电或通信 – 能够提供“即时基

础设施” – 几乎可在世界任何地方运行并在数分钟内得到安装。这类监测系统有助于管

理部门监测供水和废水站址,远程提供安全或监测在环境方面至关重要的地点。

40 SG2RGQ/69号文件“基于卫星的机器对机器(M2M)技术在现实发展中国家智慧社会方面的作用”,铱

系统有限公司(美国)。

29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不丹的冰碛湖洪水溃决监测和预警系统

当此前由冰川冰块阻挡的冰川湖水忽然流出时,会引发冰碛湖溃决洪水

(GLOF)41 。不丹的GLOF42可大面积破坏财产和牲畜并导致人员伤亡。1994年发生的GLOF

造成22人死亡,因此,不丹政府开始寻求建立早期预警系统,以使下游居民能够及时撤

离。

2004年,实施了一个基础预警系统,但需要人工识读安装在偏远冰川湖上的仪表数

字,且很容易受无线电通信失效的影响。多数传感器要骑行9天驼兽才能接触到,且到现

场的维护工作也同样耗时。

图8:GLOF早期预警站

不丹于2010年开始建设可提供可靠早期预警系统的项目。为克服困难地貌造成的挑

战,项目建设安装了双向通信、远程诊断和备份传感器以及数据记录仪,方便远程更新

软件。警报器也一样,与控制中心的双向通信便于对其进行远程诊断和电池电量监测。

由于使用低轨(LEO)卫星,所以,远程水文气象台站与Wangdu中心控制台站之间的数

据时延几乎令人感觉不到。其它通信系统由于缺乏必要的双向通信功能、成本高昂或需

要在困难地形上使用中继站而被排除。

GLOF早期预警系统由与中央控制台站相连的六(6)个传感器和17个警报站组成。

传感器收集有关水位和水外溢数据,并通过卫星遥测传至控制中心(避开不可靠的本地

地面基础设施)。置于人口集中地方的警报台站由80瓦太阳能板供电,并带有75Ah 12V电池,以确保连续操作。自2011起,GLOF早期预警系统已投入全面运行。预期在首先出

台该系统后,不丹将有多个这类早期预警系统相继问世。

41 2/243号文件“基于早期预警系统中机器对机器技术的卫星应用”,铱系统有限公司(美国)。42 http:// www. hydromet. gov. bt/? q= 22。

30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3.7 商务

M-商务(移动商务)系指通过无线手持装置,如,蜂窝电话和个人数字助理

(PDA),购买和销售货物和服务。最新技术进步已使用户能够无需寻找带有电源插口

的地方即可接入互联网。受到智慧商务影响的行业包括:

– 金融服务,其中包括移动银行(客户利用其手持装置查询账户或按账单付款)以及

经纪服务,后者系指通过同一手持装置显示股票报价并进行交易;

– 远程通信,通过同一手持装置可更改服务、付账单并查询账户;

– 服务/零售,因为客户有能力随机下订单和付款;

– 信息服务,包括向单一移动装置提供财经新闻、体育数字和最新交通信息。

3.7.1 信息通信技术在普惠金融和智慧商务方面的作用

全球移动通信的广泛普及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使金融服务,特别是支付平台发生变

革。移动装置已从最初的单一语音电话发展成如今的多功能ICT设备。近年来,手机在物

品和服务的付款、电子政务、医疗服务和公用事业方面的角色日益活跃。

在发展中国家,很大一部分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心以外地方,不能方便地接入基础设

施和获取服务。在这些社区,依赖智能芯片技术的移动货币应用已大大改善了此前服务

不足人群的金融服务。创新技术解决方案以及与之伴随的较为完善的监管框架为发展中

国家银行业的基础设施匮乏、高文盲率、正式身份文件缺失以及其它独特需求和习惯带

来了解决良方。

在2014年12月发布的报告中,“移动技术助力发展倡议咨询委员会”认为移动支付

是移动商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智慧商务成功的基石之下是创建有利于创造财富(金钱)并能够将其从A点移到B点 – 所谓的“金钱速度” – 的平台。诸如M-PESA等创新式移动货币转账方式减少了供给

方受到的限制,因为它降低了货币寄出和接收双方的交易成本(为完成一项业务而进行

交易,或由个人在其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

M-PESA在推动肯尼亚的增长和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世界银行估算,

如果将汇款手续费降低2%至5%,则可使正式汇款增加50%到70%,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

展43。

43 http:// pubdocs. worldbank. org/ en/ 346121443469727614/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2006-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remittances- and- migration. pdf。

31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框7:案例研究 – 推动肯尼亚商务和发展的移动货币

移动电话技术的问世以及普及为肯尼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平台,使其能够

以惊人的成功方式实现跨越式金融服务获取。2006年,本国只有26.4%的成年人

可以获得金融服务,而到2015年9月底,该数字翻了一番多,达到66.7%,金融

货币代理达到135 724个。

肯尼亚是世界上移动货币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肯尼亚开有移动货

币账户的人口已达到2 800万,他们可以进行对等(P2P)转账、支付账单并接

收社保款和进行国际汇款。目前也开发了基于智能芯片技术的其它创新移动货

币产品、服务和应用,为肯尼亚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而有助于

实现本国的智慧社会。如若不然,本国人民还将不得不努力挣扎获得诸如供水

和供电等基本服务。现今,利用基于移动电话的银行应用,肯尼亚偏远社区的

家庭可以获得清洁饮用水等。

基于ICT的服务的发展为各国带来了不胜枚举的社会发展机遇并有助于刺激经济增

长,从而造福于所有公民的日常生活。这一现象为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普及此类服务

带来了独特机遇,因此,影响到了社会发展本身,进而出现被称之为“智慧社会”的社

会。智慧社会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是电子商务 – 利用电信网(如互联网或移动网络)进行

产品或服务的交易或为之提供便利。电子商务本身不是一种新的行业,但却在造就新的

经济模式,而且是智慧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总体而言,电子商务作为一种

积极业务程序,将引领人类世界做出史无前例的变革。

近年来得到强劲发展的一个电子商务领域是移动装置的使用。为多数农村和偏远地

区提供这种强大技术并将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置于我们掌中,我们就必须不仅将这些技

术的潜力用于商务,而且用于卫生、教育、农业和体育领域以及有助于为人类提供服务

并能帮助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各行各业。

全球移动通信的广泛普及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使手机成为最流行的ICT设备,还使

其从最初的单一语音电话发展成如今的多功能ICT设备。近年来,手机在移动政务、移动

医疗、移动学习和移动商务方面的角色日益活跃。

国际电联已经认识到移动设备在ICT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致力于开展移动服

务的标准化和实施工作。44 为此,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部门于2011年开始制定确保保护

移动支付的建议书,并于2014年成立了数字金融服务焦点组(FG DFS),旨在整合移动

金融服务领域的不同做法并制定相关标准。45 经过两年的广泛磋商,FG DFS已完成其工

作,发布了28份技术报告46:

– DFS生态系统(12份技术报告);

44 在国际电联2012年世界电信展上,电信发展局主任布哈伊马·萨努(Brahima Sanou)先生启动了“移动

技术助力发展”倡议(m-Powering Development),旨在促进这类服务的快速发展,并使其普及全球各

个角落。45 DFS-LS-001和DFS-LS-006这两份文件请专家参与FG DFS的活动。46 2/TD/9号文件,“ITU-T FG DFS就协作问题向ITU-D第2研究组第1/2号课题发出的联络声明”。

32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 互操作性(5份技术报告);

– 消费者保护(3份技术报告);

– 技术、创新和竞争(7份技术报告);

– 建议书(包括面向政策制定机构和DFS运营商的约85项政策建议)。

另一种实现移动商务系统高安全性的方法可能是创建认证实验室,以认证移动服

务是否符合安全标准需求。实验室的这种认证可以可靠地保证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并

成为这种系统取得成功的关键。由于最初设计移动装置时并非是为了提供安全操作,因

此,此前的移动装置模式没有任何可以进行安全存储和处理敏感数据的特殊结构,只有

SIM卡除外。然而,SIM卡是移动运营商的财产,这就阻碍了其它方面提供相关服务。由

此,多数现有基于移动的服务不够安全。但安全领域的最新技术创新和标准化活动将弥

补移动设备的“阿喀琉斯之踵”短板,从而进一步推广普及移动支付和移动银行服务。

早期移动支付体系防护采用了移动运营商的安全功能。使用SIM卡作为安全元件存储

和处理保密数据获得了最佳效果,进而有效巩固了移动运营商的垄断地位。自此以后,

内置安全元件的移动设备以及可以安装安全microSD卡的移动设备开始问世,方便银行

和其他实体提供移动支付服务。但是,即便存在安全元件也无法完全保证交易的安全,

因为安全元件不能防护安全元件与显示器或键盘之间的数据拦截行为。为了防范数据拦

截,实现“所见即所付”的原则,处理器的开发均采用了被称为可信任执行环境(TEE)的区域,即设备处理器中的隔离出来的硬件保护环境。

TEE保护了关键资源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确保安全存储和处理敏感数据及可信应用

程序。在保护区域运行的应用可以访问主处理器和内存的资源,硬件隔离使在主操作系

统上运行的用户安装应用或攻击者安装应用无法接触保护区域。TEE中的软件和加密隔离

还能在TEE中的可信应用之间实现防护。目前,TEE能为数据提供最高级别的物理和软件

防护。

与此同时,通过使用临时令牌将存储在用户设备的数据量维持在最低水平是业界普

遍采用的原则。这一原则为时下流行的主机卡仿真(HCE)奠定了基础。HEC的两个主要

变体分别为“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和“基于令牌的解决方案”。在前者中,每次交易需

要向远程服务器提出在线请求,从而获得支付所需的属性。后者则需要在电话中存储一

次性或有限使用的主账号(PAN)代理,或其他支付来源属性。混合解决方案能够提供最

高水准的安全防护,其中安全元件包含最低限度的密钥或同级实体鉴别数据,其余所有

关键数据均储存在云端。

当前另一热门技术领域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用于代替密码。生物特征参数包括指

纹、静脉识别、心脏电脉冲、容貌特征、视网膜扫描以及行为生物统计学。

33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图9:移动商务的结构以及不同移动商务系统的突出特性47

最为值得注意的是,支付体系分为“远程”或“近端”支付两大类。远程支付体系

采用的通信技术包括SMS、USSD、各种分组数据传输、DTMF猝发音,甚至包括语音。

近端支付采用NFC、蓝牙、光识读器,甚至音频信号。除通信技术外,不同支付体系在

安全水平、实现方式以及服务实施方法上也存在差异:基于标准移动运营商服务、基于

保护区域的特殊应用(SIM卡、microSD卡或内置安全元件),或储存在未受保护的手机

内存中。

除技术差异外,支付体系的付款来源也多种多样,包括银行账户、支付卡、移动运

营商账户、各种类型的电子货币以及匿名支付等其他方式。

框8:案例研究 – 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联邦的使用邮局设施的数字金融服务

利用邮政服务成功引入在线货币转账是一个很好的将现代ICT创新与传统邮

政服务相结合的示例1。经网站或使用移动电话在线汇出的货币可在邮局收到或

由邮差投递上门。由Intervale为俄罗斯邮政和Kazpochta(哈萨克斯坦)实施的

该项目成果在于日内瓦举行的ITU-T数字金融服务焦点组(FG DFS)会议上得到

介绍。

“邮局在金融交易(特别是国内和国际汇兑)方面的经验、极受信赖的品

牌形象和业已得到证明的在运行数额巨大或小规模商业服务的能力使他们成为

特别适合提供数字金融服务(DFS)的机构”,万国邮政联盟邮政技术中心副主

任David Avsec如是说。

1 SG2RGQ/200号文件“在邮政网络中利用移动应用推动数字金融服务发展”,Intervale(俄罗

斯联邦)。

47 2/176号文件“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战略、监管和技术方面问题”,Intervale(俄罗斯联邦)、波波夫敖

德萨电信研究院(乌克兰)。

34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3.8 智慧交通网络和道路安全(国内及跨境网络和安全)

3.8.1 智慧交通网络的定义

可将智慧交通网络广泛地解释为系指支持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各种技术。这种

网络包括各种模式的交通,并涵盖交通系统的所有部分,如车辆、基础设施和司机或用

户,所有这些方面都在一种动态关系中相互作用。

ITS是一种统称,旨在说明交通系统的通信、控制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ITS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交通网络运营者和其它用户的决策进程,从而整体改进交通系统的运

行。由于信息是任何ITS的基础,因此,很大一部分ITS工具都涉及到信息的收集、处理、

集成和传播。

3.8.1.1 ITS智慧交通网络的目的

投资ITS的主要原因是要改善交通系统的运行,以提高生产效率、拯救生命、更好地

利用时间、降低成本并节省能源。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在过去三十年中看到,交通

行业和全球经济对ITS的依赖与日俱增。

3.8.2 发展中国家ITS的发展

3.8.2.1 发展中国家的ITS现状

在发展中国家,ITS尚属发展初期,各国对该系统的接受、采用和在本地应用程度不

尽相同。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包括下列在内的相同交通问题:

1. 迅猛发展的城市化导致城镇人口激增,带来了诸如不断严重的交通堵塞、大气污染

和交通事故等社会问题;

2. 私家车的大量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史无前例的挑战;

3. 发展中国家的开车一族通常比工业化国家的此类人群年龄更高,由此带来的各种安

全问题,在城镇尤其如此;

4. 随着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私家车数量的增长,公共交通系统备受影响,部分原因

是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长期缺乏投资;

5. 拥有私家车往往被认为是一种人生成功的标志,而对公共交通的使用则持续下降;

6. 诸多发展中国家很可能都认为对道路基础设施的低水平投资是一项主要问题,而道

路维护的不足和不规律性也是这些国家的问题之一;

7. 贸易的扩大以及公路运输量的不断提高加大了对公路网络的压力。

35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3.8.2.2 ITS的作用和优势

在所有国家中,交通都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从根本上而言,ITS提供两种益

处。首先,有助于改善公路网络使用并减少拥堵、污染和交通事故;其次,这类系统能

够帮助改善向用户提供服务并提高交通系统及其运行的效率。

3.8.3 发展中国家的ITS应用和经验有哪些?

3.8.3.1 现有应用

世界银行48通过一项重点关注特定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确定了下列四类应用。

交通管理

在主要城市,城市交通规则是发展中国家对快速增加的机动车做出的一种基本反

应。大多数这类主要城市(如泰国的一些城市(曼谷和特定农村地区))都已采用了

交通灯管理系统,但现有的巨大挑战是实现这类系统的网络化,以提高运行效率。

电子收费

电子收费(ETC)系统已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得到采用,各方采用这种系统的动力十

足,因为这些系统是基础设施投资的收入渠道之一。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系统的部署由

国家若干实体和私营部门负责建设和运营高速公路的运营商参与。

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早在1996年,巴西就已针对一些主要交通问题,如严重

拥堵、高事故率以及在道路基础设施方面的公共支出的极大减少,启动了收费高速公路

项目。

有效管理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网络对于旨在减少拥堵的城市规划举措至关重要。电子“智能票”(最好

是允许使用各种交通模式的智能票)已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采用。

此外还有其它一些ITS解决方案,如,交通灯可将公共汽车排在优先地位、实现主要

和支线道路的连网、完善交通模式的结合、提供更好的用户信息系统并提高安全功能特

性。

公共交通管理在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得到现代化,GPS交通监测系统被用于实现不

同公共交通和车队管理网络运行的合理化。在若干城市的公共汽车上已安装了实时乘客

信息系统。

在南非开普敦,一个实时信息系统包括车载的用于乘客安全的视频监控网络。

在泰国曼谷,通过安装在出租车和货运卡车上的GPS传感器产生交通信息。该系统

已推广到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其它国家,这些国家的政府管理部门都面临交通拥堵这

一主要挑战。

48 http:// siteresources. worldbank. org/ EXTROADSHIGHWAYS/ Resources/ Appendix. pdf。

36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商业机动车跟踪系统

可利用GPS解决方案跟踪诸如货运卡车等商业机动车,从而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

性。GPS的运行离不开数字地图,但这种地图的可用情况在不同国家间大相径庭。

目前诸多发展中国家的货运交通都在迅速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和东欧

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尤其迅猛,由此带来物理基础设施问题以及在边境检查处的长时间

等待等。例如:

在拉丁美洲,根据有关促进该地理区域(北美自由贸易区即是这种区域的一个示

例)的贸易的决定,引入了跨境系统,其目的是强化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东欧,已实施了旨在实现货运卡车合理化的举措(在返程过程中充分利用可用运

输能力)。2001年,罗马尼亚出台了TransInfo – 基于网络的、旨在将运输能力进行买卖

服务,货运承包商可通过该网络服务发布其旨在进行交易的要约。

在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还引入了基于卫星的、用于安全目的的货运卡车跟踪系

统,该系统覆盖整个南美地区。

3.8.3.2 中国的经验

尽管ITS的推广尚处于初期阶段,但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推

进,且每个城市都已在ITS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采用方面进行了投资。诸如北京等城市已在

智慧城市交通应用方面做出投资,其结果可被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图10: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前端的算法程序

37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公路交通管理

中国已建设了极为高效的智慧公路交通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城市公路上的信号控

制,交通流量发现、视频监控、发现违反交规行为以及事故警报系统。

公共交通管理

中国已建成了公共交通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乘客信息管理以及公共汽车维修服务

组织。

电子收费

中国已为电动公交车和城市轨道服务系统安装了城市卡系统。

客运和货运

中国已为路程超过十个长途省际车站的车辆安装了在线售票系统、实施了五个安全

监测中心(包括两种规划服务),并为运输危险物品的车辆设立了GPS跟踪系统。

3.8.3.3 泰国的经验

在世界十大交通最差城市中,(泰国)曼谷名列第八,在其之前的为(印度尼西

亚)雅加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墨西哥)墨西哥城、(印度尼西亚)Surabaya、(俄罗斯)莫斯科和(意大利)罗马。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自2015年以来,泰国公路上的车辆构成为:109 671辆出租车(

曼谷各街道上每24小时的出租车数量为365辆);16 321辆公共汽车;58 276辆摩托出租

车和8 996辆tuk-tuk三轮车。上述数据表明,已在出租车和货运卡车上安装了下列设备:

1) 曼谷出租车安装了9 000个GPS装置,每3到5秒提供一次数据,每天共提供6 000万项

数据。

2) 运行于全国的运输卡车安装了250个(目前正在增加到5 000个)GPS装置。

3) 在全国建起了108 533条链路,具体为:中部28 519条;北部21 532条;南部16 482条;东部10 978条;西部4 308条;东北26 714条。

4) 这些链路是根据公路类别建立的。

表2:根据公路类别安装的链路

公路类别 每类公路链路数量

公路 74

高速公路 626

主要公路 87 787

其它 20 046

合计 108 533

38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3.8.4 ITS投资的经济和融资方面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特点是总体缺乏融资资源,尤其缺乏ITS方面的投资,只有个别此类国

家除外。在一些国家,公路网络和ITS所需的资金通过建设高速公路和使用ETC系统获得。

此外,所需资金往往由世界银行和欧洲委员会提供,后者优先针对欧盟候选国家。

39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4 第4章 – 实现发展中国家智慧社会的挑战和前景

4.1 ICT政策与监管

新一代网络是ICT行业创新的基石,也是移动服务和应用发展的引擎,因此,宽带网

络和服务有利于未来IoT和其他智慧社会服务顺利前行而必不可少的稳步网络部署和技术

发展的投资。所涉所有公共管理机构在国际、区域、国家和地方层面合作对于制定支持

普遍部署移动服务和应用的互操作性政策框架至关重要。鉴于卫星通信为推动智慧社会

发挥的重要作用,政策制定机构和监管机构必须十分关注设计出有关移动宽带服务频谱

划分和分配的灵活、具有激励性质并面向市场的政策和监管框架的重要性,以建立诚信

并为移动服务和应用市场的繁荣提供必要条件。

由于这些服务可以使用多种技术提供,政策的实施必须采用技术中立的方式。因

此,各种市场力量应能选择最适当的技术以支持智慧社会的各项能力。例如,对于码

号,理想的码号政策和提供以及启动模式在不同应用中会产生巨大差异。最适合一项应

用的方式可能不适合另一项应用。因此,国际监管机构必须允许提供商在各种码号和设

备管理可用方案中加以选择,而不是将一种套路施加给所有的情况,更不能是某一国家

确定或建立的方式。49

针对智能设备,新市场和移动设备行业的发展需要通过适当和充分的监管措施得到

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

在必要时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和审议政府的现有政策,以确保这些政策依然适应新的

环境并能够保证用户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同时,需要出台开放和协作式监管框架,以

促进跨领域服务,如,移动商务、移动银行和移动货币以及移动卫生的发展。我们认识

到,创建有利于竞争、互连和互操作性的融合参考框架可有效促进不同基础设施和服务

提供商之间以及这些提供商与应用和内容提供商之间的关系。

由于移动服务和应用对于提高公共服务的透明度、加强问责和改善效率极具潜力,

因此,政府可充分利用利益攸关方的知识和经验,拟定整体性战略,方便用户使用移动

服务和应用。政府还应成为这一领域的创新者和带头使用者。有关将公共行政管理部门

和诸如学校、图书馆和医院等机构相互连通的举措将带来极大的市场机遇,不仅能够刺

激移动服务和应用的供给,也将推动对这些服务和应用的需求。

49 一些国家的监管机构采用具有启发性的方式处理IoT带来的码号问题,如允许在领土内提供M2M服

务时使用IMSI代码并调整码号政策使其更加灵活,从而使这种领土内的使用成为可能。参见比利时

邮政服务和电信机构(BIPT)理事会2014年11月25日就审议2015年7月28日号码方案管理政策提出

的磋商请求作出的回复摘要和深入分析(“BIPT摘要分析”),见http://www. bipt. be/ en/ operators/ telecommunication/ Numbering/ regulation/ summary- and- further- analysis- answers- to- the- consultation- at- the- request- of- the- bipt- council- of- 25- november- 2014- on- reviewing- the- policy- regarding- the- numbering- plan- management- of- 28- july- 2015;美洲电信委员会CCP. I- TIC/ doc. 3905/16 rev.1号文件建议4。亦见欧

洲电子通信监管机构(BEREC)有关实现物连网的报告正文,2015年12月2日,见http://berec. europa. eu/ eng/ document_ register/ subject_ matter/ berec/ reports/ 5755- berec- report- on- enabl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欧洲邮电大会主管部门(CEPT)、领土内对E. 164号码的使用 – 高层分配和使用原则。ECC建议

(16)02,2016年4月28日批准,见http://www. erodocdb. dk/ Docs/ doc98/ official/ pdf/ REC1602. PDF。

40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我们认识到,监管机构在支持和鼓励结成伙伴关系、以推动移动服务和应用的发展

并提高人们对这些服务和应用如何帮助提高经济生产效率的认识方面发挥着作用。特别

应当指出,针对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者或未连接人口的社交应用可以改善各经济部门人们

的生活质量。与其它部门的政府机构携手努力可创建双赢机会,在推动实现关于教育、

数字技能、普惠金融和卫生领域的项目方面尤其如此。

我们进一步强调,促进开发和传播适当数字内容,包括多语言内容和本地语言内容

十分重要。

数据保护和数据安全性对于任何政策和监管环境均至关重要,这将促成实现智慧

社会。在帮助提高数据安全性的监管手段还在酝酿阶段时,技术不断进步。例如,近年

来,针对政府监控和若干高度曝光的个人数据破坏事件,一些服务提供商正在推出一种

设备和端到端应用加密技术。

然而,这一所谓“边缘加密”的发展的确也带来了一些新挑战。例如,对基础设施

或连网汽车中运行于嵌入式IoT设备的软件升级需通过无线电波传输。那么谁负责确保被

传输数据不被截听或干扰并检查已实现定期升级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在智慧社会环境中,数据保护主要是确保公民对于其为改善服务而被处理的数据感

到可以接受。在此,行业的责任是要引导而非等待监管机构通过新的规则予以介入。消

费者希望简单明了地解释其数据是如何被使用的。如果他们认为相关方面背叛了他们的

信任且隐私被破坏,那么他们很快会对新的创新置之不理。行业最有条件通过创建新的

工具和程序来赋予其用户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控其数据如何、何时和在哪里得到

分享以及为了何种目的,从而对用户需求做出反应。必须认识到,许多移动服务和应用

不涉及个人可识别数据,因此不会带来真正的隐私风险。为此,处理隐私的任何方法都

应首先审查有关应用的隐私影响,而不是将所有应用相提并论。

我们亦请全行业尽可能提高这些服务的无障碍获取性,同时确保实现合理的成本。

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人员和原设备制造商应通过合作推动上述目标的实

现。

4.2 预算

许多国家都没有针对诸多智慧社会项目的具体预算。相反,计划人员必须确定已被

确定的、旨在实现ICT解决方案增加值(如监测污染)的政府投入资金。这就使得ICT成为

了应对社会挑战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非一项额外项目。

波特兰市(美国)的经验教训表明,IoT项目不需要独一无二的资金流。相反,应将

其视作更广泛的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交通部门、农业部门、制造业或其它

行业的项目),发展中国家亦应如此。将IoT的部署作为提供公民目前面临问题必要解决

方案的组成部分将有利于赠款或其它渠道的资金得到预留,以用于通过接入ICT实现智慧

社会的解决方案之中。

应出台创新和现成可用的措施,以刺激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移动服务的腾飞发展并创

建适应当地需求的应用。除其它措施外,可确定普遍服务战略和适当机制,以创建ICT孵化器,或为本地开发商和适合本地需求的应用提供资金。

41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4.3 标准化

标准化是实现智慧社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目前ITU-T第20研究组正在努力工作,

研究解决物联网(IoT)技术标准化要求,最初重点为智慧城市和社区(SC&C)的IoT应用。

4.4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对于实现智慧社会至关重要。尽管波特兰市50劳动力市场上的人力资本很

高,但经营IoT所需的具体技能非常专业化,市场并不能广泛提供。规划人员对此问题的

解决方案是与波特兰州立大学结成伙伴关系,进行IoT应用的分析工作。该伙伴关系的另

一个益处是为规划人员创建了机会,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重要研发能力。

缺乏能够促成IoT部署的人力资本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问题。技能不足意味着无

法最大程度地实现某些IoT服务,如数据挖掘和分析的益处,因此,限制了整个社会的

受益,也妨碍了在大数据世界中可实现的积极外部性的产生。对此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是学习波特兰的榜样,在政府之外寻找专家,如,与高等教育机构结成伙伴,克服ICT技能短缺问题。波特兰的经验表明,与外部结成伙伴关系可对IoT项目以及随后的当地社区

带来倍增效应。

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获得数字技能对于大范围采用和有效使用移动服务和应用并对

于实施针对不同群体的包容性培训项目必不可少。

4.5 可持续性

诸多发展中国家在通过ICT项目实现智慧社会方面面临的另一项挑战是确保可持续性

问题。在规划和设计阶段不能正确考虑到可持续性问题可能会导致ICT项目失败,或最好

的情况也只能使其成为一次性项目,因此,政策制定机构在实施ICT项目时必须考虑到可

持续性问题。为确保ICT项目的可持续性,需考虑的方面包括开发本地人员能力,所采用

ICT技术的适当性、对公民造成的经济负担,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以及衡量四个可持续性

方面的指标。这些指标可用作确保ICT项目可持续性的基准参考。

多数有关智慧社会的对话都将重点放在了生产和工业活动,如交通、农业、后勤、

商务等,对智能技术(移动、传感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使用上。然而,社会的

一个关键参与方是公民,因此,使用智能技术或实现智慧社会必须从人民的角度出发。

为此,有必要评定智能技术对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换言之,智能技术在多大程度上加

强了公民的能力并解决了公民的问题,如经济贫困、就业、健康、学习、安全、良好社

会治安等。

50 2/246号文件“智慧城市:波特兰市”,ARM有限公司(英国)。

42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最后,还应考虑到智能技术采用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例如,采用智能技术可能造

成迅速加大使用者和非使用者之间的差距、让人们失去传统就业机会(随着智能技术的

采用,其速度加快)、过于依赖智能技术、不道德地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大

数据中泄漏个人信息等负面结果,因此,利益攸关方在制定实现智慧社会的政策框架和

业界最佳做法时,应将这些方面考虑在内。随着对可能产生的风险的认识和缓解,智慧

社会带来的丰厚机遇将成倍增长。

43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Various 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are used through the document, they are provided here for simplicity.

Abbreviation/acronym Description

ALECSO Arab League Education Culture and Sciences Organisation

AMI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TM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BDT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Bureau

CAMERWA Central Drug Purchasing Agency in Rwanda

CFS Canadian Forces Station

CO Carbon monoxide

COP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DS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TMF Dual Tone – Multi Frequency

e-SOKO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ervice for agricultural markets in Africa

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EU European Union

FAO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sation

FG DFS ITU-T Focus Group on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FG SSC ITU-T Focus Group on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GEA Government wide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GIDC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ata Center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LOF 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HCE Host Card Emulation

HIV/AID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HMIS Healt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HTS High-Throughput Satellite

HVAC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IBMS 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ICT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44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Abbreviation/acronym Description

IEA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oT Internet of Things

ISWM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T ITU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LED Light-Emitting Diode

LEO Low Earth Orbit

M2M Machine-to- Machine

MFS Mobile Financial Services

MINAGRI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Resources (Rwanda)

MIS Market Information System

MRC Mobile Remote Capture

MSS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NAFTA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CWSC Nairobi City Water and Sewerage Company (Kenya)

NFC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GO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

OECD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GD Open Government Data

OpenMRS Open-source Medical Records System

P2P Peer-to-Peer

PAN Primary Account Number

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GD Patient Generated Data

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CI Spanish Network of Smart Cities (Asociación Red Española de Ciudades Inteligentes)

RFID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URA Rwanda Utilities Regulatory Authority

SC&C Smart Cities and Communities

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45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Abbreviation/acronym Description

SFPUC San Francisco Public Utilities Commission

SIM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SC Smart Sustainable City

TB Tuberculosis

TDAG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Advisory Group

TEE 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

TRAC Treatment and Research AIDS Centre

UAE United Arab Emirates

VSAT 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

WSIS 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TDC World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Conference

46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Annexes

Annex 1: List of the Rapporteurs and BDT focal points

Rapporteur Dr James Ngari Njeru (Kenya)

Vice-Rapporteurs Mr Richard Anago (Burkina Faso)

Mr Evgeny Bondarenko (Intervale, Russian Federation)

Dr Cheung-Moon Cho (Republic of Korea)

Mr Romain Ciza Mwez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Mr Seydou Diarra (Mali)

Mr Turhan Muluk (Intel Corporatio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Mr Jean-David Rodney (Haiti)

Mr Dominic Vergine (ARM Holdings plc, United Kingdom)

Ms Xing X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s Joëlle G. Zopani Yassengou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BDT Focal Points Mr Karim Abdelghani (BDT Focal Point (ARB))

Mr Hani Eskandar(BDT Focal Point (Headquarters))

Ms Ida Jallow (BDT Focal Point (AFR))

Mr Takashi Masumitsu (BDT Focal Point (Headquarters))

Mr Farid Nakhli (BDT Focal Point (CIS))

Mr Ashish Narayan (BDT Focal Point (ASP))

47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Annex 2: Mandate and objectives of the Question1) Statement of the situation or problem

All areas of society – culture, education, health, transport and trade – will depend for their development on the advances made through ICT systems and services in their activities. ICTs can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and persons; smart management of motor vehicle traffic; saving electrical energy; measuring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mproving agricultural yield; management of healthcare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drinking water supplies;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facing cities and rural areas. This is the smart society.

Delivering the promise of the smart society relies on three technological pillars – connectivity, smart devices and software – an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Connectivity encompasses and includes existing and traditional networks (mobile, broadband, and cable) as well as new technologies most often reliant on radio spectrum. Connectivity is a key enabler and component of machine-to-machine (M2M) and resulting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such as e-government, traffic management and road safety.

Smart devices are the things that are connected that create smart societies. Cars, traffic lights and cameras, water pumps, electricity grids, home appliances, street lights and health monitors are all examples of things that need to become smart, connected devices so that they can deliver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sustainability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s. Th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oftware development connects and enables the first two pillars that, all working together, support new services that would never have been possible before. These new services are transforming everything from energy efficiency to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 road safety, food and water safety, manufacturing and basic government services.

2) Question or issue for study

– Discussion of and assistance in raising awareness of methods of improving connectivity to support the smart society, including connectivity to support smart grids, smart cities and e-environment and e-health applications.

– Examination of best practices for fostering and enabling deployment and use of smart devices, including mobile devic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such devices having been highlighted by BDT’s m-Powering Development initiative, launched at ITU TELECOM World 2012 in Dubai, with an emphasis on successful examples from rural area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 Survey of methods and examples of how software, both open-source and/or proprietary, enables connectivity of smart devices, thereby supporting smart services and smart societies.

– Definition of a measurement and performance benchmark for quality-of-life indicators in smart cities, and possible regu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chanisms that can be followed for good urban governance.

– The experienc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at have built smart cities.

– Creation of a national ecosystem that will include all stakeholders involved in defining national road-safety policy.

– Definition of a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framework in the area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 on cross-border networks.

3) Expected output

The output expected from this Question will include:

48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 Case studies on how to enable use of tele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means of connectivity, including M2M communications, and access to ICT applications to sup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oster smart socie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 Increasing awareness among relevant participants regarding the adoption of open-source strategies for enabling access to telecommunications, and studying the drivers for increasing the degree of preparedness to use and develop open-source software to support telecommunica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well as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ITU members by reviewing successful partnerships;

–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icient roll-out of connectivity to support ICT applications that enable e-government applications in smart cities and rural areas;

– Sharing of best practices in the use of ICT networks to enable road safety;

– Annual progress reports and detailed final report containing analysis, information and best practices, as well as any practical experience acquired in the areas of use of tele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means of enabling ICT applications and connecting device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smart society.

4) Timing

A preliminary report should be submitted to the study group in 2016. The studies should be concluded in 2017, by which time a final report will be submitted.

5) Proposers/sponsors

The Question was approved by WTDC-14, on the basis of Question 17-3/2 and proposals from the Asia-Pacific Telecommunity, Arab States, Member States of the African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the United States, Algérie Télécom Spa, Interval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the A.S. Popov Odessa National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Ukraine).

6) Sources of input

– Progress on study of the Questions relevant to this issue in ITU-T and ITU-R study groups;

– Contributions from Member States, Sector Members, Associates other United Nations agencies, regional groups, and BDT coordinators;

– Progress of BDT initiatives with other United Nations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ivate sector on using ICT ap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smart society;

– Progress on any other relevant activity carried out by the ITU General Secretariat or BDT.

7) Target audience – Who specifically will use the output

Relevant policy-makers, regulators and participants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ICT and multimedia sectors.

Table 1A: Target audienceTarget audience Developed countries Developing countries*

Telecom policy-makers Yes Yes

Telecom regulators Yes Yes

Service providers/operators Yes Yes

Manufacturers (telecommunication/ICT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automobile industry, etc.)

Yes Yes

BDT programmes Yes Yes

49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Target audience Developed countries Developing countries*

* These include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landlocked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countries with economies in transition.

8) Proposed method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ults

In guidelines for implementing BDT regional initiatives.

9) Proposed methods of handling the Question or issue

Within Study Group 2.

10) 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

– The relevant BDT unit dealing with these issues;

– Relevant work in progress in the other two ITU Sectors.

11) BDT programme link

All BDT programmes are concerned by the Question as regards, in particular, aspects relating to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CT applications, enabling environment, digital inclusion and emergency telecommunications.

12) O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be identified later during the life of this new Question.

50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Annex 3: Sample of case studiesRecommend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agriculture submitted by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ocument 303/2)

This case study begins with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agriculture and describes China’s experience in this regard. It also analyses the issues that China ha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process and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to address the issues.

1) Achievements of smart agriculture

Smart agriculture is a modern mode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y us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profound sensing, reliable transmission and big data analysis and by means of automatic production, optimized control, smart management, systematic logistics and E-trading, aiming at maximiz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reduction of cos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while minimizing impairments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optimizing the overall system of agriculture.

With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ies,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in China is under migration to smart agriculture in an accelerated way. At the current stage, relying on the sophisticated technologies such as IoT. Innovations on multiple functions and intelligence have been promoted to facilit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chievements into product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achievements of smart agriculture are reflected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reas:

• Intelligence in various area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mote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nvironment has been made possible with the video monitoring devices acquiring information of crops by making use of real time parameters of humidity, lighting and CO2 density collected by wireless sensors. As a result of digitization and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would be uploaded real time to the smart management system through transmission networks. The system will control precisely the automatic on-off function of the different devices 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s of various crops.

For instance, the pilot projects of water conservation for agricultural corridors in the municipalities of Beijing and Tianjin initiated in 2008. Thousands of water metering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he capability of remote billing for agricultural water use have been put into place. Consequently, 50 per cent of water has been saved for each unit of land, lowering the cost of farmers on water use and reducing the waste of water tremendously. Pilot areas for water use have also been established in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Henan province, which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ovinces of Heilongjiang and Henan have monitored the growth of crops and soil and implemented precise application of pesticides and fertilizer as well as remote diagnosis by means of IoT.

•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RFID, a tracking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been set up in order to increase sharing and transparent mana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whole process from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to transportation and sale, contributing to branding and adding value to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 example, in Beijing and Lanzhou of Gansu province, an operational mode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center, transportation and direct marketing has been established, which ensures the quality and security of the products by a tracking system with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over sites of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 Guidance on crop production

51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By analyzing data on air, soil, growth of crops and climate, the system is conducive to the zoning of the industrial park,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products, on-l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rop diseases, scientific prediction and crop rotation.

North-west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of China has developed a big data platform of agriculture, monitoring comprehensively soil, quality of water, climate and disasters and analyzing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ll the elements, thus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crops.

2) Experience of smart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agriculture in China, experience could be drawn from the following 3 points:

• Enhanced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to promote smart agri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agriculture is indispensable from the government support. In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aunched by the state,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agriculture and standardization have been mentioned many times. Smart agriculture has become a major orientation for the future. Driven by the national policy, efforts in this regard have been witnessed all over the country with relevant policies and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of sensing,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ing to agriculture.

• Guided by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re given full play

Smart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always involv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businesses. At present, there are a huge number of IoT enterprises. Under the proper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 these enterprises have been motivated, encouraging more businesses to get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agriculture, for instance, both Zhengbang Group and Dabei Agricultural Group are typical high-tech companies of agriculture which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xpansion of smart agriculture.

• Strengthening R&D and building pilot zones for promotion

IoT of agriculture is the key to smart agriculture. China has been on the forefront in this field. With the concerted efforts from China Academy of Science, Chin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he important proje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 has yielded remarkable results. As the number of pilot zones keeps increasing,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agriculture has been progressing steadily.

3) Current issues in relation to smart agriculture

China has accumulated some experience in the R&D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of smart agriculture, playing a positive role to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to be addressed along the process.

First, po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acilities. Regional gap, industry differences and shortage of fund constitute obstacles to the progress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ulting in poor level of digit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which can hardly satisfy the needs of smar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erms of timeliness, precision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information.

Second, there’s a lack of unified technology standard for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s. The diverse sources and random structures of information have imped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ts R&D. The norm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level could not meet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standardiz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or resources, nor the need of information for R&D.

Thirdly, farmers have inadequate knowledge of technology. The education level of farmers in China is generally low, therefore, they are not fully capable of applying and adop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52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Fourthly, the production scale in limited. In most parts of China,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family operation, which is hard to achieve central management, rational production and on-demand plantation.

4)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agriculture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issues, the application of IoT and big data analysis to agriculture should be promoted in order to advance smart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 of agriculture should be transformed rapidly and more pilot projects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in the areas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quality and security of products and supervis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Tackling key technologies for smart agriculture

Dedicated sensors used for various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s should be developed to deal with the common problem of sensing nodes deployment in the IoT of agriculture. The application service system to satisfy the need of Chinese agriculture should be created, 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 to the system integration, mass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oT products.

Led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 users, research organizations and higher institutions will be working together to develop the application standards of agricultural IoT, including the function, performance, interfaces of agricultural sensors and identification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protocol for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analyzing and processing standard for the converged data from multiple sources and the standard of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mart agricultu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with regard to human resources, financial and material support. This will help to address not only the issu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ncome of farmers, but also the prosper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and national security, because government input is required in the infrastructure building,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n the rural areas. All players will be encouraged to take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agriculture.

• Formulating policies and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Policies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technical experts for agriculture should be developed by working together with relevant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entit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innovation in rural areas. Incentive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maintain and enlarge the team of expertis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agriculture. More efforts are expected to explore new technologies, modes of operation and platforms.

• Rationalizing structure and balancing development

Modern agriculture should be featured by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incubators, seeding parks,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processing facilities and logistic centers as well as balanced development. Smart agriculture involves many aspects, leading to problems of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To minimize repeated investment, the top layer structure should be designed in an optimal manner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transformation,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D results and achieve consistency and harmony in the development.

Recommendations on energy submitted by Republic of Haiti (Document 2/341)

1) Background

As energy is the backbone of any modern society, it must be at the heart of the “Smart City”. This means that control over its consumption, diversification in the ways use is made of “energy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minimization of the impacts caused by their use, and, in general, smart control over the global interrelations between the individual,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he broadest sense) constitute the best indicators of quality of life within a

53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geographical space inhabited by a community of individuals sharing common interests – i.e. a “Smart City”.

Thus, the concept of “Smart City” cannot be dissociated from that of “Smart relations with Energy”. A city with a high “energy footprint” cannot be a smart city. And since it is the individual that drives consumption in a city, the “optimized functioning” of the “Individual-City-Energy” trinomial is essential if there is to be a smart city.

Pursuit of this Optimized Functioning is fundamental, as reflection generally focuses on “binomial relations”:

–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ity, or the Individual as the creator of cities;

– The individual and energy;

– The City and energy flows.

The key to the issue nevertheless resides in optimizing the trinomial interrelations between Individual-City-Energy,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a) The individual

Begins to realize that:

– Human (aggressive) activities are extremely liable to cause climate change;

– The pursuit of “comfort” impacts the physical space lived in;

– Concentration within cities (with the trend towards growth) offers opportunities but creates new difficulties in terms of the management and offer of services.

b) The city

As a nerve center comprising a functional and dynamic set of artificial and natural systems, the city is increasingly transforming into a place of intensive activities that is called upon to integrate everyone’s differing interest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facilitating the creation of wealth and avoiding poverty and exclusion.

The capacity to harmonise the available space, sophistication of the services on offer and quality of life are of no small importance, a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ity” will be its “appeal”.

c) Energy relations

Energy Relations must take account of the fact that fossil fuels will inevitably run out, and of the “recent agreements” reached in Paris (COP 21).

Ensuring that the (virtuous) circle of interrelations in this trinomial is efficient is thus what will make the city a Smart City, as it is a question not only of mitigating the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physical and social), but also of RETHINKING the ways resources are accessed, transport utilization (Logistics and Mobility in addition to infrastructure), waste management, the 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and energy management in general (resources, supply logistics, utilization, etc.). One way of presenting the problem visually is to identify all issues constituting the challenges, stakes, weaknesses and opportunities to be tackled by society in order to build a smart city. This is illustrated in Figure 1A.

54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Figure 1A: Energy relations in the Smart Society

2) Redefinition of the Smart City based on the energy approach

In view of what precedes, we must consider that the energy system of a smart city must be capable of:

1) Promoting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55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2) Ensuring the sustainabl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by minimizing the impacts caused to the Environment;

3) Facilitating access to Energy and to Energy Security.

In the most general terms, it may be said that a smart city is one whose energy behaviour is in line with Goal 7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Ensure access to affordable, reliable, sustainable and modern energy for all.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DG 7 (affordability, reliability, sustainability and modernity) are different but not mutually exclusive, and they are adaptable to the imperatives of the Energy Trilemma: Energy Security – Energy Equity –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 Energy Security: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supply of primary energy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sources, reliability of energy infrastructure and capacity of energy providers to meet current and future demand;

– Energy Equity: Accessibility, including economic accessibility, of energy supply for the population;

–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Encompasses the enhancement of energy efficiency on both the offer and the demand sid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supply based on renewables and other low-carbon sources.

In consequence, appliances, structures, mechanisms and systems in a smart city must be designed to ensure that everyone has access to affordable, reliable, sustainable and modern services.

Associated energy parameters

The present analysis lays no claim to representing an exhaustive study of the various different aspects involved in configuring a smart urban space. The various aspects addressed nevertheless provide a sufficiently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work to be carried out and action to be taken to ensure that:

1) The smart city’s energy configuration is based on sustainability;

2)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in the energy architecture is smart and contributes to building sustainable infrastructures focused on the “overall wellbeing” of the individual.

Appliances, structures, mechanisms and systems

It may be said that the logic of a smart urban space (in the region of concern to us or elsewhere) is based principally on the following:

– Decentralized energy production: smart energy production spread over the entire territory. A “targeted” offer adapted to “local” needs and designed to reduce the associated costs.

–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rt Grids, and within this framework:

• Achievement of widespread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n large and small scale);

• Development of isolated or interconnected mini- and/or micro-networks;

• Promotion of systematic measurement for both educational and civic responsibility purposes.

○ Promotion of Smart Metering: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personalized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for each user using smart meters.

○ Telemetric meters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and optimize consumption. Such systems make it easier to foresee and adapt consumption, thereby lowering costs for citizens and consequently reducing emissions.

– Promotion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the housing sector, the services sector, goods manufacturing;

• Enhanced 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56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 The Smart Citizen: Enhance citizens’ knowledge regarding energy; Smart Citizens for a Smart City;

– Energy management. The choice was made to integrate renewable sources into the network, in order to enhance efficiency and reduce CO2 emissions.

–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Logistics and Mobility;

• Strengthening of smart mobility to facilitate user mobility (on foot, bicycle, public or private transport);

• Improvement of collective transport systems (private or public);

• Promotion of electromobility;

• Creation of transport facilitation structures.

– Management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3) Conclusion

This study of the energy-related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development of the “smart city” may give rise to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costs linked to such an approach, the possibilities of obtaining the funding required for it,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requisite human capital. These are indeed fundamental questions, but even if unanswered they should neither prevent nor delay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approaches. For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way in which cities have evolved shows clearly that their viability depends on “global” society’s ability to make them functionally smart spaces – be the city Paris, Sidney, Barcelona, Bridgetown, Kingston or Port-au-Prince.

And since the same “needs typology” will prevail everywhere, regardless of where the individual comes from or resides, sooner or later the evolution of urban spaces will impose the smart city as the norm, and the smart use of energy resources as a strategy for (human) durability.

The first actions to be recommended to this end are those indicated in the four action lines described, and the appliances, structures and systems to be put in place are those also described.

57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Annex 4: List of contributions and information documentsReports

Web Received Source Title

2/REP/33 (Rev.1)

2017-03-28 Rapporteur for Question 1/2

Report of the Rapporteur Group meeting on Ques-tion 1/2 (Geneva, Friday 7 April 2017, 09:00 - 12:00 hours)

RGQ/REP/20

2017-01-19 Rapporteur for Question 1/2

Report for the Rapporteur Group meeting on Question 1/2 (Geneva, Tuesday, 24 January 2017, 09:30 -12:30 and 14:30 - 17:30 hours)

2/REP/22 2016-09-26 Rapporteur for Question 1/2

Report of the Rapporteur Group Meeting on Question 1/2 (Geneva, 30 September 2016, 09:00 - 12:00 hours

RGQ/REP/10

2016-04-21 Rapporteur for Question 1/2

Report of the Rapporteur Group meeting on Question 1/2 (Geneva, Thursday, 21 April 2016, 09:30 -12:30 and 14:30 - 17:30 hours)

2/REP/11 2015-09-11 Rapporteur for Question 1/2

Report of the Rapporteur Group Meeting on Question 1/2 (Geneva, Friday 11 September 2015, 09:00 - 12:00 hours)

RGQ/REP/1

2015-05-04 Rapporteur for Question 1/2

Report of the Rapporteur Group Meeting on Question 1/2 (Geneva, Monday, 4 May 2015, 09:30 -12:30 and 14:30 - 17:30 hours)

2/REP/1 Appendix

2014-09-22 Rapporteur for Question 1/2

Report of the Rapporteur Group Meeting on Question 1/2 (Geneva, Monday 22 September 2014, 14:30 - 17:30 hours)

Question 1/2 contributions for Rapporteur Group and Study Group meetings

Web Received Source Title

2/466 +Ann.1

2017-03-23 Argentine Republic Pursuing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hrough IoT for irrigation systems

2/465 2017-03-23 Argentine Republic Tiflocelulares – Access to the library Tiflolibros for people with visual impairment through cellular devices

2/457 (Rev.1)

2017-03-21 Korea (Republic of) Topics for the study of Question 1/2 for the next study period

2/450 2017-03-09 Ir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mart e-Government in Iran (v0.8)

2/438 2017-01-24 Rapporteur for Question 1/2

Report of the Rapporteur Group meeting on Question 1/2, Geneva, 24 January 2017

2/430 2017-02-17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Big data-based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credit investigation industry

2/429 2017-02-17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Case study on municipal-level Internet public legal service platform

2/427 2017-02-17 Intervale (Russian Federation)

Definition of terms that use the word “smart”

58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Web Received Source Title

2/413 [OR]

2017-02-16 Rapporteur for Question 1/2

Final Report for Question 1/2

2/412 2017-02-15 Rwanda (Republic of) ICTs for the Nation’s transformation into a Smart Society

2/408 2017-02-06 Spain The smart cities ecosystem in Spain: A successful model to be continued

RGQ/241 2017-01-06 AT&T, Inc. Proposed additional information for inclusion in Chapter 4 of the Draft Final Report for Question 1/2

RGQ/224 2016-12-02 Palestine(*) One-stop shop for government and private services

RGQ/221 2016-11-28 Senegal (Republic of) Overview of the Digital Senegal 2025 (Sénégal Numérique 2025) Strategy validated and adopted in 2016

RGQ/220 2016-12-02 Senegal (Republic of) The C, Ku and Ka bands as alternative solutions for an effective universal service and other vital us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GQ/212 2016-11-24 Rwanda (Republic of) Use of ICTs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Rwanda

RGQ/208 [OR]

2016-11-17 Rapporteur for Question 1/2

Draft Final Report for Question 1/2

RGQ/204 2016-11-14 Norway Creating a metric for cyber security culture

RGQ/200 2016-11-02 Intervale (Russian Federation)

Use of mobile application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in postal networks

RGQ/194 2016-10-27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building and pipeline planning for industrial parks

RGQ/193 2016-10-27 Inmarsat plc The role of satellite connectivity in facilitating smart societies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RGQ/192 2016-10-27 Ir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ran (Islamic Republic of)

Smart Traffic Management in Iran

2/378 2016-09-14 AT&T Supportive Polic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the Smart Society

2/374 2016-09-14 Intel Corporation Women’s health wearable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2/373 2016-09-13 Inter-American Telecommunication Commission

CITEL PCC.I “Recommendation to Incentivize Greater Adoption of IoT/M2M Services in the CITEL Member States”

2/359 2016-09-13 Korea (Republic of) Draft Text for Chapter 2 (section 2.1.1, 2.1.2) and Chapter 4 of the Final Report

2/352 2016-09-07 Intel Corporatio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mportance of 5G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59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Web Received Source Title

2/345 2016-08-31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The experien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ceability system with QR code and IT technology in Hainan Province

2/341 2016-08-17 Haiti (Republic of) Prise en compte de l’offre satellitaire comme alternative de développement du Service Univer-sel et d’autres services orientés développement

2/338 (Rev.1) [OR]

2016-08-12 Rapporteur for Question 1/2

Draft Final Report for Question 1 /2

2/337 2016-08-11 Kenya (Republic of) Transforming Public Service Delivery through creation of Huduma Centres in Kenya

2/303 2016-08-04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agriculture

2/302 2016-08-04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Proposal on establishing the smart energy mechanism

2/301 2016-08-04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IoT in agriculture

2/300 2016-08-04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building and pipeline planning for industrial parks

2/299 Rev.1

2016-08-04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Building smart citie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with experiences gained in Jiuquan municipality as an example

2/298 2016-08-04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Comprehensive mobile coverage solutions for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2/297 2016-08-04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The application of ICTs in the industrial and manufacturing sector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2/290 2016-08-02 Intervale (Russian Federation)

Use of mobile application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in postal networks

2/286 2016-08-04 Senegal (Republic of) Prise en compte de l’offre satellitaire comme alternative de développement du Service Univer-sel et d’autres services orientés développement

2/257 2016-04-21 Rapporteur for Question 1/2

Report of the Rapporteur Group Meeting on Question 1/2, Geneva, 21 April 2016

RGQ/157 2016-04-05 Rapporteur for Question 1/2

Initial draft of the Final Report on Question 1/2

RGQ/135 2016-04-01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Sector

ITU-D Study Groups Cocreation Challenge and Methodology

RGQ/128 2016-03-22 Intel Corporation Draft Text for Subchapter 3.2

RGQ/127 2016-03-23 China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

Proposed mechanisms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sharing in smart society

60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Web Received Source Title

RGQ/114 2016-03-04 Telecom Regulatory Authority of India (TRAI)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in the realization of smart socie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246 2015-08-27 ARM Holdings The Smart City: City of Portland

2/243 2015-08-27 Iridium Communications Inc.

Applications of satellite based machine-to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arly warning systems

2/232 2015-08-25 Korea (Republic of) Smart and sustainable societ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2/223 2015-08-27 ARM Holdings The benefits of smart chip technolog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mart socie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221 2015-08-12 Telefon AB - LM Ericsson Evolution in mobile broadband networks, for its consideration in the reports

2/211 +Ann.1-2

2015-08-04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IEEE Smart Cities Activities - Overview

2/207 (Rev.1)

2015-08-01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Regulatory aspects of mobile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2/206 2015-07-31 Intel Corporation ICT in Education - Smart Learning

2/205 2015-08-31 Rwanda (Republic of) ICT for development vision in Rwanda

2/204 2015-07-29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Section 3.6: Les réseaux de transport intelligents et la sécurité routière (domestique et transfrontalière)

2/193 2015-07-24 Kenya (Republic of) The scope of a smart society

2/192 2015-07-24 G3ict Evolution of accessibility features available on mobile devices as presented at the M-Enabling Summit 2015 in Washington, DC

2/189 2015-07-24 Kenya (Republic of) Adoption of ATM Water Dispenser Machines

2/188 2015-07-24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net+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2/187 (Rev.1)

2015-07-24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Smart environment

2/186 (Rev.1)

2015-07-24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Proposed mechanisms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sharing in smart society

2/185 2015-07-24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Exploring the inclusion of smart city associated sectors in decision-making models and policies

2/184 2015-07-24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Intelligent visual sensor networks

2/183 2015-07-24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Active RFID and GIS-based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s

2/182 2015-07-24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Smart environmental resource management - Water, wastes and environment

61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Web Received Source Title

2/180 2015-07-24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Smart transport - Providing reliable road infrastruc-t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smart society

2/176 +Ann.1

2015-07-22 Intervale (Russian Federation) , Odessa National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n.a. A.S. Popov

Strategic, regulatory and technical aspects of developing the mobile payment business

2/173 2015-07-23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Full lifecycle methods of dumb resource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2/172 2015-07-23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of the IPv6 network-based high definition video monitoring application

2/171 2015-07-23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Best Practice for the Smart City - The City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149 2015-06-29 BDT Focal Point for Question 1/1

ITU GSR15 discussion papers and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2/142 2015-05-12 Rapporteur for Question 1/2

Table of Contents for the final Report on Question 1/2

2/133 2015-05-08 Rapporteur for Question 1/2

Report of the Rapporteur Group Meeting on Question 1/2, Geneva, 4 May 2015

RGQ/97 2015-11-09 ITU-T Study Group 20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G20 to ITU-D SG1 and 2 on new ITU-T SG20

RGQ/69 2015-04-14 Iridium Communications Inc.

The role of satellite-based Machine to Machine (M2M) technology in the realization of smart soci-e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GQ/62 2015-04-13 Korea (Republic of) Change of draft table of contents of the final report in order to include sustainability and openness in exploring Question 1/2

RGQ/57 2015-04-01 Intel Corporation Reflection of “ICT in education” Chapter in Question 1/2

RGQ/41 +Ann.1

2015-03-11 ITU-T Focus Group on SSC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FG on SSC on the new ITU-D Study Question on smart society and activities of the Focus Group on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RGQ/27 2015-02-21 Intervale (Russian Federation)

Mobile payment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RGQ/5 2014-12-15 Rapporteur for Question 1/2

Draft work plan for Question 1/2

2/98 2014-09-12 BDT Focal Point for Question 1/2

Smart Society: Need for policy and regulatory facilitation by ICT sector

2/89 2014-09-09 General Secretariat WSIS Stocktaking: Success stories

2/87 2014-09-08 General Secretariat Report on WSIS Stocktaking 2014

2/84 2014-09-08 Kenya (Republic of) Proposal for initial work plan for Question 1/2

62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Web Received Source Title

2/80 2014-09-04 ARM Holdings The role of Machine to Machine (M2M)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con-nected societies

2/77 2014-09-02 Symantec Corporation Cyber-security’s role and best practices to ensure Smart Cities’ service continuity and resilience

2/76 2014-09-01 Egypt (Arab Republic of)

Smart water manage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Arab Region

2/74 2014-08-29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mart city development and smart practice in Nanjing

2/73 2014-08-29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Discussion on the combination of wireless network site planning of smart cities with city planning

2/72 2014-08-29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Research progress on smart city planning methods

2/71 2014-08-29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Safe city networking model and new technology deliberation

2/70 2014-08-29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The city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video analysis

2/68 2014-08-29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smart industrial park in China

2/66 2014-08-29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Research of city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based on integrated GIS

2/62 2014-08-28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Proposal mechanisms for information sharing of smart city

2/61 2014-08-28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Proposed mechanisms for open operation of smart city

2/60 2014-08-28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Progress of ITU-T Focus Group on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FG-SSC)

2/59 2014-08-28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Analysis of ICT application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2/58 2014-08-28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The experience of information system for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traceability in China

2/57 2014-08-28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elecom’s smart citie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introduction

2/56 2014-08-28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ese smart cities development introduction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Question 1/2

2/29 2014-08-04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Bureau

Working Groups deliverables of the FG SSC and planned approval date

2/28 2014-08-04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Bureau

Summary of the fifth meeting of the Focus Group on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FG-SSC)

2/27 +Ann.1

2014-08-04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Bureau

Overview and next steps of Focus Group on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FG SSC)

63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Web Received Source Title

2/26 2014-08-04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Bureau

Agreed definition of a Smart Sustainable City

Contributions for QAll for Rapporteur Group and Study Group meetings

Web Received Source Title

2/453 +Ann.1

2017-03-17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Bureau

Feedback received through the survey on ITU-D Study Group Questions, Procedures, and Proposals on Future Activities

2/452 2017-03-17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Bureau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ITU-D

2/451 2017-03-15 Russian Federation Proposals for the revision and rearrangement of ITU-D Study Groups 1 and 2' Study Questions

2/448 +Ann.1-2

2017-03-09 Rapporteur for Question 9/2

Analysis of feedback received through the global survey on the work of ITU-D study groups

2/436 2017-02-22 Vice-Chairman, ITU-D Study Group 2, and Co-Rapporteur for Question 8/2

Study Groups, study Questions, and working method for WTDC-17

2/424 2017-02-17 Côte d’Ivoire (Republic of)

Draft text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study Questions and new Questions for the period 2018-2021

2/423 2017-02-17 Côte d’Ivoire (Republic of)

Proposal for new Question on Internet of Things for the study period 2018-2021

2/355 2016-09-07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Bureau

Update on innovation activities to ITU-D Study Groups

2/320 2016-08-05 General Secretariat WSIS Stocktaking 2014-2016 Regional Reports of ICT Projects and Activities

2/319 2016-08-05 General Secretariat WSIS Prizes 2016-2017

2/318 2016-08-05 General Secretariat WSIS Stocktaking 2016-2017

2/312 2016-08-04 General Secretariat WSIS Action Line Roadmaps C2, C5 and C6

2/311 2016-08-04 General Secretariat ITU’s Contribu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SIS Outcomes 2016

2/309 2016-08-04 General Secretariat WSIS Forum 2016 and SDG Matrix

2/308 2016-08-04 General Secretariat WSIS Action Lines Support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 SDGs

2/307 2016-08-04 General Secretariat WSIS Forum 2016: High Level Track Outcomes and Executive Brief

2/306 2016-08-04 General Secretariat WSIS Forum 2016 Outcome Document - Forum Track

2/305 2016-08-04 General Secretariat WSIS Forum 2017 - Open Consultation Process

2/274 2016-06-24 Chairman, ITU-D Study Group 2

Compendium of Draft Outlines for expected out-puts to be produced by ITU-D Study Group 2 Questions (September 2016)

64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Web Received Source Title

RGQ/124 2016-03-18 BDT Focal Point for Question 8/1 and Resolution 9

Outcomes of RA-15,WRC-15 and CPM19-1 related to ITU-D

RGQ/107 2016-02-18 Kazakhstan (Republic of) Contribution from Kazakhstan to Questions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and 5/2

2/249 2015-09-24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Bureau

Final list of participants to the second meeting of ITU-D Study Group 2, Geneva, 7 - 11 September 2015

2/247 2015-08-28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Bureau

List of information documents

2/229 2015-08-25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Bureau

ITU-D Study Groups Innovation Update

2/213 2015-08-07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Bureau

1st ITU-D Academia Network Meeting

2/190 2015-07-24 General Secretariat WSIS Forum 2015: High level policy statements, Outcome document, Reports on WSIS Stocktaking

2/150 2015-07-06 Uganda (Republic of) Increasing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ITU Study Groups’ work

2/149 2015-06-29 BDT Focal Point for Question 1/1

ITU GSR15 discussion papers and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2/101 Rev.1

2014-09-29 Chairman, ITU-D Study Group 2

Final list of participants for the First Meeting of ITU-D Study Group 2, Geneva, 22-26 September 2014

2/100 Rev.1

2014-09-24 Chairman, ITU-D Study Group 2

Appointed Rapporteurs and Vice-Rapporteurs of ITU-D Study Group 2 Questions for the 2014-2018 period

2/99 2014-09-19 Intel Corporation New Question for ITU-D Study Group 1 (2014-2018): Assistance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CT programs in education

2/97 2014-09-11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Bureau

List of information documents

2/96 2014-09-15 Chairman, ITU-D Study Group 2

Establishment of working parties for ITU-D Study Group 2

2/95 2014-09-11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Bureau

ITU Workshop on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and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First Meeting of Focus Group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4-5 December 2014, ITU, Geneva

2/92 2014-09-09 General Secretariat WSIS Action Lines Executive Summaries (Achieve-ments, Challenges and Recommendations)

2/88 2014-09-09 General Secretariat WSIS+10 High level event: High level policy state-ments, Forum track outcome document, reports

2/86 2014-09-08 General Secretariat WSIS+10 High level event: Outcome documents

65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Web Received Source Title

2/51 2014-08-23 Nepal (Republic of) Need for developing detailed table of contents for each Question under both the ITU-D Study Groups at the beginning

2/5 (Rev.1-2)

2014-09-08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Bureau

Candidates for Rapporteurs and Vice-Rapporteurs of ITU-D Study Group 1 and 2 study Questions for the 2014-2018 period

2/4 2014-09-01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Bureau

List of WTDC Resolutions and ITU-D Recommendations relevant to the work of the ITU-D Study Groups

2/2 +Ann.1

2014-08-20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Bureau

Resolution 2 (Rev. Dubai, 2014): Establishment of study groups + Full text of all ITU-D Study Group 1 and 2 Questions in Annex 1

2/1 2014-08-20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Bureau

Resolution 1 (Rev. Dubai, 2014): Rules of procedure of the ITU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Sector

66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Annex 5: List of liaison statementsLiaison statements for Question 1/2

Web Received Source Title

2/TD/9 2017-03-29 ITU-T Focus Group on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FG DFS)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FG DFS to ITU-D SG2 Question 1/2 on collaboration

2/339 2016-08-19 ITU-T Study Group 20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G20 to ITU-D SG2 Q1/2 on collaboration with ITU-D SG2 Q1/2

2/272 2016-05-18 ITU-T Study Group 5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tudy Group 5 to ITU-D Study 1 and 2 on updates on ITU-T SG 5 activ-ities relevant to ITU-D study groups

RGQ/97 2015-11-09 ITU-T Study Group 20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G20 to ITU-D SG1 and 2 on new ITU-T SG20

2/157 2015-07-04 ITU-T Study Group 15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G15 to ITU-D SGs on ITU-T SG15 OTNT standardization work plan

2/144 2015-05-19 ITU-T Focus Group on SSC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FG-SSC to ITU-D SGs on Final deliverables of the Focus Group on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FG-SSC) and proposal of a new Study Group

RGQ/41 +Ann.1

2015-03-11 ITU-T Focus Group on SSC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FG on SSC on the new ITU-D Study Question on smart society and activi-ties of the Focus Group on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RGQ/33 2015-03-03 ITU-T Study Group 5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tudy Group 5 to ITU-D Study Group 2 on the 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ITU-T Study Group 5 Meeting

RGQ/3 (Rev.1)

2014-11-18 ITU-T Focus Group on SSC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Focus Group on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FG-SSC) on Activities of the Focus Group on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2/24 2014-06-26 ITU-T Focus Group on SSC

Liaison Statement from the ITU-T FG on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FG-SSC) to ITU-D SG1 and SG2 on Activities of the Focus Group on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67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Liaison statements for all ITU-D Study Group 2 Questions

Web Received Source Title

2/403 2017-01-31 ITU-T Study Group 12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G12 to ITU-D SG1 and SG2 on operational plan for implementation of WTSA-16 Resolution 95 (Hammamet, 2016)

RGQ/199 2016-10-31 ITU-T Study Group 15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G15 to ITU-D Study Groups 1 and 2 on the latest version of the Access Network Transport (ANT), Smart Grid and Home Network Transport (HNT) Standards Overviews and Work Plans

2/371 2016-09-13 Inter Sector Rapporteur Group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nter Sector Rapporteur Group to ITU-D SG2 on requirement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UNCRPD for media services for all

2/288 2016-07-29 TSAG Liaison Statement from TSAG to ITU-D Study Groups on ITU inter-sector coordination

2/281 2016-06-28 ITU-T Study Group 12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G12 to ITU-D SG1 and SG2 on revised definition of Quality of Experi-ence (QoE) and new terms in Rec. P.10/G.100

2/280 2016-06-28 ITU-T Study Group 12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G12 to ITU-D SG1 and SG2 on ITU inter-Sector coordination (reply to TSAG LS17)

RGQ/117 2016-03-07 ITU-T Study Group 15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G15 to ITU-D SG1 and 2 on the latest version of the Access Network Transport (ANT), Smart Grid and Home Network Transport (HNT) Standards Overviews and Work Plans

RGQ/111 2016-03-03 ITU-T Study Group 15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tudy Group 15 to ITU-D SG 1 and 2 on ITU-T SG15 OTNT standardiza-tion work plan

RGQ/110 2016-03-03 ITU-T Study Group 15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tudy Group 15 to ITU-D SG 1 and 2 on new technical classification and numbering of ITU-T L-Series Recommendations

RGQ/103 2016-02-08 TSAG Liaison statement from TSAG to ITU-D study groups 1 and 2 on ITU inter-Sector coordination

RGQ/94 2015-11-18 ITU-R Study Group Department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R Study Group Depart-ment to ITU-D SG 1 and 2 on Resolutions approved at the Radiocommunication Assembly (RA-15)

RGQ/82 2015-09-29 Asia-Pacific Telecommunity (APT)

Liaison statement from the APT Standardization Program Forum (ASTAP) to ITU-D Study Group 1 and 2 on NGN activities

2/230 2015-08-24 ITU-T JCA-AHF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JCA-AHF, Chairman to ITU-D SGs on Draft meeting report of Joint Coordination Activity on Accessibility and Human Factors (JCA-AHF) in Geneva on 17 June 2015

2/158 2015-07-10 ITU-T Study Group 15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G15 to ITU-D SGs on the latest versions of the Access Network Transport (ANT), Smart Grid and Home Network Transport (HNT) Standards Overviews and Work Plans

68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Web Received Source Title

2/157 2015-07-04 ITU-T Study Group 15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G15 to ITU-D SGs on ITU-T SG15 OTNT standardization work plan

2/148 2015-07-12 TSAG Liaison Statement from TSAG to ITU-D Study Groups on ITU inter-sector coordination

2/144 2015-05-19 ITU-T Focus Group on SSC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FG-SSC to ITU-D SGs on Final deliverables of the Focus Group on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FG-SSC) and proposal of a new Study Group

2/143 2015-05-12 ITU-T Study Group 13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G13 to ITU-D SGs on Development of the Roadmap on IMT

2/129 2015-04-30 ITU-T Study Group 11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G11 to ITU-D Study Groups on the progress on standardization work to combat Counterfeit ICT devices

2/128 2015-04-29 ITU-T Study Group 16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G16 to ITU-D SGs on ITU-D SG1 and SG2 Questions of interest to ITU-T Study Groups

2/127 2015-04-29 ITU-T Focus Group on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Focus Group on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DFS) to ITU-D Study Groups on BDT’s work on ITU m-Powering Development

2/126 2015-04-29 ITU-T Focus Group on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Focus Group on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DFS) to ITU-D Study Groups concerning its work

RGQ/34 2015-03-03 ITU-T Study Group 16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G16 to ITU-D SGs on ITU-D SG1 and SG2 Questions of interest to ITU-T Study Groups

RGQ/20 2015-02-10 ITU-R Study Groups - Working Party 5D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 Radiocommunication Study Groups WP5D to ITU-D Study Groups con-cerning the Handbook on “Global Trends in IMT”

RGQ/19 2015-02-10 ITU-R Study Groups - Working Party 5D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 Radiocommunica-tion Study Groups WP5D to ITU-D Study Groups concerning the Handbook on “Global Trends in IMT”

RGQ/16 2015-01-23 ITU-T FG DFS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Focus Group on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DFS) to ITU-D Study Groups on BDT’s work on ITU m-Powering Development

RGQ/15 2015-01-22 ITU-T FG DFS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Focus Group on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DFS) to ITU-D Study Groups concerning its work

2/22 2014-05-23 ITU-T JCA-AHF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Joint Coordination Activity on Accessibility and Human Factors (JCA-AHF) on Assistive Listening Devices (ALD) and the allocation of Mobile Phone Services in the 2.3-2.4 GHz band

69

第1/2号课题:创建智慧社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Web Received Source Title

2/19 2014-03-10 ITU-T Study Group 11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tudy Group 11 to ITU-D SG1 and SG2 on Request for status update from GSMA and ITU on proposed studies on the issue of mobile theft, grey market and counterfeit devices

2/18 (Rev.1)

2014-03-10 ITU-T Study Group 11 Liaison Statement from ITU-T Study Group 11 to ITU-D SG1 and SG2 on Technical report on counterfeit equipment

2/16 2014-02-10 ITU-T Focus Group on Innovation

Liaison Statement from the ITU-T FG on Innovation to ITU-D SG1 and SG2 on New Standard-ization Activities for ITU-T study groups and ICT Innovation Panel

2/9 2013-10-22 ITU-T Focus Group on Innovation

Liaison Statement from the ITU-T FG on Innovation to ITU-D SG1 and SG2 on inputs on ICT innovation panel

_______________

国际电信联盟(ITU)电信发展局(BDT)主任办公室Place des NationsCH-1211 Geneva 20 – Switzerland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电话: +41 22 730 5035/5435传真: +41 22 730 5484

副主任

兼行政和运营协调部负责人(DDR)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和

电子应用部(IEE)创新和

合作伙伴部(IP)项目和

知识管理部(PKM)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电话: +41 22 730 5784 电话: +41 22 730 5421 电话: +41 22 730 5900 电话: +41 22 730 5447传真: +41 22 730 5484 传真: +41 22 730 5484 传真: +41 22 730 5484 传真: +41 22 730 5484

非洲埃塞俄比亚 喀麦隆 塞内加尔 津巴布韦国际电联

区域代表处P.O. Box 60 005Gambia Rd., Leghar ETC Building3rd floorAddis Ababa – Ethiopia

国际电联

地区办事处Immeuble CAMPOST, 3e étageBoulevard du 20 maiBoîte postale 11017Yaoundé – Cameroon

国际电联

地区办事处8, Route du MéridienImmeuble RokhayaB.P. 29471 Dakar-YoffDakar –Sénégal

国际电联

地区办事处TelOne Centre for LearningCorner Samora Machel and Hampton RoadP.O. Box BE 792 Belvedere Harare – Zimbabwe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电话: +251 11 551 4977 电话: + 237 22 22 9292 电话: +221 33 859 7010 电话: +263 4 77 5939电话: +251 11 551 4855 电话: + 237 22 22 9291 电话: +221 33 859 7021 电话: +263 4 77 5941电话: +251 11 551 8328 传真: + 237 22 22 9297 传真: +221 33 868 6386 传真: +263 4 77 1257传真: +251 11 551 7299

美洲巴西 巴巴多斯 智利 洪都拉斯国际电联

区域代表处SAUS Quadra 06, Bloco “E”10º andar, Ala SulEd. Luis Eduardo Magalhães (Anatel) 70070-940 Brasilia, DF – Brazil

国际电联

地区办事处United Nations HouseMarine GardensHastings, Christ ChurchP.O. Box 1047Bridgetown – Barbados

国际电联

地区办事处Merced 753, Piso 4Casilla 50484, Plaza de ArmasSantiago de Chile – Chile

国际电联

地区办事处Colonia Palmira, Avenida BrasilEd. COMTELCA/UIT, 4.º pisoP.O. Box 976Tegucigalpa – Honduras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电话: +55 61 2312 2730-1 电话: +1 246 431 0343/4 电话: +56 2 632 6134/6147 电话: +504 22 201 074电话: +55 61 2312 2733-5 传真: +1 246 437 7403 传真: +56 2 632 6154 传真: +504 22 201 075传真: +55 61 2312 2738

阿拉伯国家 亚太 独联体国家埃及 泰国 印度尼西亚 俄罗斯联邦国际电联

区域代表处Smart Village, Building B 147, 3rd floorKm 28 Cairo – Alexandria Desert RoadGiza GovernorateCairo – Egypt

国际电联

区域代表处Thailand Post Training Center, 5th floor,111 Chaengwattana Road, LaksiBangkok 10210 – Thailand

邮寄地址:P.O. Box 178, Laksi Post OfficeLaksi, Bangkok 10210 – Thailand

国际电联

地区办事处Sapta Pesona Building, 13th floorJI. Merdan Merdeka Barat No. 17Jakarta 10110 – Indonesia

邮寄地址:c/o UNDP – P.O. Box 2338Jakarta 10110 – Indonesia

国际电联

地区办事处4, Building 1Sergiy Radonezhsky Str.Moscow 105120Russian Federation

邮寄地址:P.O. Box 47 – Moscow 105120Russian Federation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电话: +202 3537 1777 电话: +66 2 575 0055 电话: +62 21 381 3572 电话: +7 495 926 6070传真: +202 3537 1888 传真: +66 2 575 3507 电话: +62 21 380 2322/2324 传真: +7 495 926 6073

传真: +62 21 389 05521

欧洲 瑞士 国际电联

电信发展局(BDT)地区办事处Place des NationsCH-1211 Geneva 20 – SwitzerlandSwitzerland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电话: +41 22 730 6065

07

/20

17

瑞士印刷

2017年,日内瓦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发展局

Place des NationsCH-1211 Geneva 20

Switzerlandwww.itu.int

第1

/2号

课题

:创

建智

慧社

会:

通过

信息

通信

技术

应用

促进

社会

和经

济发

第1/2号课题

最后报告 ITU-D 第2研究组

创建智慧社会: 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 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第6研究期2014-2017年

2014

-201

7

ISBN 978-92-61-22925-2

9 7 8 9 2 6 1 2 2 9 2 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