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野蛮人”站在家门口⋯⋯ - shfe.com.cn ·...

3
69 69 READING 当“野蛮人”站在家门口⋯⋯ ——读《门口的野蛮人》有感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 201620)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 展,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聚焦中国,许 多人惊呼中国的资本时代已经到来,资 本的力量将会给中国市场带来巨大的财 富和机会。然而,我们必须冷静下来问 问自己:面对金融市场逐渐开放后的机 遇与风险,我们的企业准备好了吗?对 于这个疑问,我从《门口的野蛮人》这 本书中获得了些许感想。 《门口的野蛮人》通过著名的雷诺 兹·纳贝斯克收购案,向读者们描绘了20 世纪90年代席卷美国资本市场的企业并购 狂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军阀混战的三国 时期那些各出奇谋、尔虞我诈的画面。细 读本书,你将通过这幅华尔街的浮世绘, 逐渐触摸到华尔街跳动的脉搏。 作为“美国梦”的一个鲜明代表,华 尔街充满了奇迹与不可思议。对闯荡华尔 街的人而言,功成名就或一败涂地仅在一 念之间,一夜暴富和倾家荡产仅有一步之 遥。这些人就是“野蛮人”,他们聪明绝 顶而又野心勃勃,更擅长也更愿意冒险, 他们是出色的谋略家,懂得审时度势,因 势利导;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目 标,并拟定好策略向它发起冲击! 在20世纪90年代,“野蛮人”们似 乎找到了他们最为有效的战术:杠杆收购 (LBO)。这个到最近几年才在中国大陆 财经媒体上频频出现的词汇,在当时席卷 布赖恩·伯勒(Bryan Burrough) 约翰·希利亚尔(John Helyar)著 张振华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Oct-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当“野蛮人”站在家门口⋯⋯ - shfe.com.cn · 董事们偏爱kkr。总价250亿美元的融资购 并,kkr只从自己钱兜里掏出区区1500万 美元的现金,余下99.94%的资金全靠垃圾

6969

READING读  书

当“野蛮人”站在家门口⋯⋯——读《门口的野蛮人》有感

韩  超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  201620)

近 年 来 , 随 着 中 国 经 济 的 高 速 发

展,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聚焦中国,许

多人惊呼中国的资本时代已经到来,资

本的力量将会给中国市场带来巨大的财

富和机会。然而,我们必须冷静下来问

问自己:面对金融市场逐渐开放后的机

遇与风险,我们的企业准备好了吗?对

于这个疑问,我从《门口的野蛮人》这

本书中获得了些许感想。

《门口的野蛮人》通过著名的雷诺

兹·纳贝斯克收购案,向读者们描绘了20

世纪90年代席卷美国资本市场的企业并购

狂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军阀混战的三国

时期那些各出奇谋、尔虞我诈的画面。细

读本书,你将通过这幅华尔街的浮世绘,

逐渐触摸到华尔街跳动的脉搏。

作为“美国梦”的一个鲜明代表,华

尔街充满了奇迹与不可思议。对闯荡华尔

街的人而言,功成名就或一败涂地仅在一

念之间,一夜暴富和倾家荡产仅有一步之

遥。这些人就是“野蛮人”,他们聪明绝

顶而又野心勃勃,更擅长也更愿意冒险,

他们是出色的谋略家,懂得审时度势,因

势利导;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目

标,并拟定好策略向它发起冲击!

在20世纪90年代,“野蛮人”们似

乎找到了他们最为有效的战术:杠杆收购

(LBO)。这个到最近几年才在中国大陆

财经媒体上频频出现的词汇,在当时席卷

布赖恩·伯勒(Bryan Burrough)

约翰·希利亚尔(John Helyar)著

张振华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Page 2: 当“野蛮人”站在家门口⋯⋯ - shfe.com.cn · 董事们偏爱kkr。总价250亿美元的融资购 并,kkr只从自己钱兜里掏出区区1500万 美元的现金,余下99.94%的资金全靠垃圾

7070

FUTURES AND FINANCIAL DERIVATIVES期货与金融衍生品FUTURES AND FINANCIAL DERIVATIVES期货与金融衍生品

美国,KKR、第一波士顿、摩根士丹利、

高盛、信孚银行,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在

这场并购浪潮中悉数登场,逐鹿华尔街。

那么究竟“杠杆收购”有着怎样的

惊人魔力让华尔街的“野蛮人”们趋之若

鹜?《门口的野蛮人》给出了答案。

KKR的辉煌历史多少解释了LBO风靡

的原因,像KKR这样的杠杆收购公司常常

通过组织一个杠杆收购基金公司以募集足

够的运作资金,然后寻找合适的目标公司

进行收购,创造一个又一个“蛇吞象”的

传奇。说白了,资本是野蛮的,力气最大

的狮子就是森林里的王,这是丛林法则,

而KKR有能力驱使最强大的“狮子”为其

所用!

其实杠杆收购的游戏,并不是所有

玩家都能入局,“皇家赌场”只向那些有

着最强技巧和最多筹码的顶尖高手开放。

在书中,以罗斯·约翰逊为代表的企业管

理层与华尔街的巨头协利证券以及所罗门

兄弟一起向董事会提出管理层收购公司股

权,成为最早入局且最有优势的“野蛮

人”,他们起初信心满满地等着在完成这

笔当时美国最大的收购交易之后,大捞一

票,名利双收。但如此可口的“美味”早

就让门口的其他“野蛮人”们垂涎三尺

了,尤其对于当时杠杆收购的王者KKR来

说,这场交易他们也是志在必得。KKR的

新贵,睿智的克拉维斯有着高人一等的技

巧和过去在各项并购业务中丰富的经验,

不难想象他是如何的踌躇满志想要大干一

场了。其他的“玩家”,比如福斯特曼—

利特尔公司以及家道中落的第一波士顿也

都厉兵秣马伺机入场。LBO的故事也在这

一刻推向了高潮。

但丁说:要进来,先把希望留在门

外!然而大多数的野蛮人却时刻把野心和

欲望戴在身上。他们很难真正得到满足!

管理层高管们打着美妙的小算盘,

他们觊觎公司股价被低估所派生的投机机

会,指望利用被低估的股价赚个盆满钵

满。他们的方案是,在收购完成后计划出

售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的食品业务,只

保留烟草业务,原因在于市场对烟草业的

低估,食品与烟草混合经营很难理清公

司的真实价值。并且方案中还规定了罗

斯·约翰逊代表的管理层将在并购之后得

到一份丰厚的远超想象的回报,这些对于

董事会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原本对于

KKR来说,和管理层合作是最安全最有保

障的方式,这也有助于他们维持公众面前

“善意收购”的良好形象,但是这就得指

望着与罗斯合作的协利及所罗门让出他们

的既得利益,这对于贪婪的华尔街野蛮人

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不难想象最后谈判

的破裂。于是KKR决定自己单干,他们的

方案针尖对麦芒,打算保留烟草及大部分

食品业务,尽可能维持公司原貌,而看上

去KKR给出的方案对于董事会更为可靠、

安全,而且符合员工及股东的最高利益,

但事实却远非如此。

在华尔街的大幕下,所有的交情显得

苍白和伪善,在这场多方博弈中,作为后

来者的第一波士顿以及坚守所谓不发垃圾

债券道德底线的福斯特曼—利特尔公司都

成为了配角。随着其他竞标者落寞的背影

离开舞台,最后的战役在KKR和管理层之

间打响,最终的结果是:虽然表面上管理

Page 3: 当“野蛮人”站在家门口⋯⋯ - shfe.com.cn · 董事们偏爱kkr。总价250亿美元的融资购 并,kkr只从自己钱兜里掏出区区1500万 美元的现金,余下99.94%的资金全靠垃圾

7171

READING读  书

层出价最高,甚至提至每股112美元,尽管

KKR每股出价仅108美元,即使减少9.26亿

美元的入账也最终没有打动董事们的心,

董事们偏爱KKR。总价250亿美元的融资购

并,KKR只从自己钱兜里掏出区区1500万

美元的现金,余下99.94%的资金全靠垃圾

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玩起搬钱游戏,

故伎重演,发行垃圾债券。这样一来融资

购并案成了合法的诈骗,现金并不总是为

王,一切说到底就是玩空手道,用少量的

钱,撬动所收购的庞大的资产,产业资本

在金融资本面前总是那么脆弱。

“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了为什么而

出发”(纪伯伦)——当雷诺兹·纳贝斯

克的前CEO罗斯.约翰逊先生回顾自己的

平生时,一定会发出类似的感慨。当原先

的理想渐行渐远、当游戏规则被遗忘或被

改变时,魔鬼会从深渊窜出,给出最沉重

的打击!在收购之前的10年间,相比一家

伟大的公司,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就像

是一个巨大的造梦机器。来自烟草业务的

巨额现金流让一些人自我膨胀,并实现了

疯狂的梦想。但是现实往往比梦想还要疯

狂!为了这些疯狂,整个公司被拖入了一

个债务的泥潭,一个本身有着很好发展轨

迹的公司不仅没有从收购中受益,反而在

收购之后步履维艰。显然,雷诺兹·纳贝

斯克给新兴经济体的蓬勃发展的金融市场

敲响了警钟:杠杆收购之类的交易并不如

想象中的美好,巨大的诱惑后面可能隐藏

着噬血的野兽!

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先后经历了5次兼并

重组浪潮,资本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

了技术创新,优化了资源配置。世人从这

个过程中看到了一段飞速发展的美国经济

史,一座流光溢彩的“大苹果城”,一条

控制了世界金融命脉的华尔街,但浮华背

后有着怎样的丑恶!

中国的资本时代已经来临,闹得沸沸

扬扬的“国美案”显示,像贝恩资本这样

的“野蛮人”已然蠢蠢欲动。也许,杠杆

收购这样的资本运作过程对于现在的国内

企业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机会,但我们仍有

必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冷静地分析企业

现状,选择一条真正合理的发展道路。

对中国企业垂涎三尺、跃跃欲试的拥

有国际背景的大资金,我们该如何应对?

或许,《门口的野蛮人》一书可以带给处

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一些启示。

(责任编辑  米  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