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u phap co han ngu

Post on 25-Oct-2015

6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Ngu phap Han Ngu thoi co dai.

TRANSCRIPT

古代漢語語法概說

(一) 詞類

詹 衛 東

古 代 漢 語 講 義

提 纲

1、古代漢語語法簡介

2、古代漢語的詞類劃分

3、古代漢語的詞類活用

4、詞類活用的條件

3.1 使動用法3.2 意動用法3.3 名詞用爲動詞3.4 名詞作状語3.5 動詞形容詞的其他活用

1 古代漢語語法簡介

1.1 漢語的分期

1.2 古代人的語法意識

1.3 了解古代漢語語法知識的作用

1.1 漢語的分期

上古 第一階段:商、周

第二階段:春秋、戰國

第三階段:秦、漢

中古 第四階段:魏、晉、南北朝

第五階段:唐、五代

第六階段:宋、元、明

近代 第七階段:清

現代 第八階段:民國以后

形成文言文的語法規范

古代白話文的形成與發展

從古代白話向現代漢語發展

歷代擬古文的傳統

上古漢語的一些特征

少用前置虛詞。

多用句末助詞。

《論語》《孟子》等代表魯國方言

《墨子》《莊子》等代表宋國方言

《論語》用“斯”不用“此”;《孟子》二者并用。

《論語》中無“所V之N”;《孟子》(“所居之室”)……

春秋、戰國

秦、漢

多用前置虛詞。如:迪,侯,時,維,言,于

少用句末助詞。如:哉,矣,焉

沒有代詞“吾”,有代詞“台,厥,茲,曷”等……

夏、商、西周

語言特征時代

太田辰夫《漢語史通考》

1.2 古人的語法意識(1)

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齊人伐衛,衛人及齊

人戰,衛人敗績。……《春秋》伐者為客,伐者為主,

故使衛主之也。曷為使衛主之?衛未有罪爾。敗者稱

師,衛何以不稱師?未得乎師也。(《春秋公羊傳·莊

公二十八年》)

東漢·何休《春秋公羊傳解詁》“伐人者為客,長言之;

見伐者為主,短言之。

主動與被動

古人的語法意識(2)

椒舉娶於申公子牟,子牟有罪而亡,康王以為椒舉遣

之,椒舉奔鄭,將遂奔晉。蔡聲子將如晉,遇之於鄭,饗

之以璧,侑曰:“子尚良食,二先子其皆相子,尚能事晉

君以為諸侯主。”辭曰:“非所愿也。若得歸骨于楚,死

且不朽。”聲子曰:“子尚良食,吾歸子。”椒舉降三

拜,納其乘馬,聲子受之。(《國語·楚語上》)

使動用法

三國·吳·韋昭注 “吾歸子”:使子得歸。

古人的語法意識(3)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請所用幣,昭子曰:

“日有食之,天子不舉,伐鼓於社,諸侯用幣於社,伐鼓於

朝,禮也。”平子禦之,曰:“止也……”平子弗從,昭子

退曰:“夫子將有異志,不君君矣。” (《左傳·昭公十七

年》)

晉·杜預注:“安君之災故曰有異志”

唐·孔穎達疏:正義曰:日食陰侵陽臣侵君之象救日食所以助君抑臣也平子不肯救日食乃是不君事其君也劉炫云乃是不復以君為君矣。

意動用法

古人的語法意識(4)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

是月,六鹢退飛,過宋都。(《春秋經·僖公十

六年》)

詞序

曷為先言隕而後言石?隕石記聞,聞其嗔然,

視之則石,察之則五。……曷為先言六而後言鹢?

六鹢退飛,記見也,視之則六,察之則鹢,徐而察

之則退飛。 (《公羊傳·僖公十六年》)

古人的語法意識(5)

1. 叔善射忌,又良御忌。(《詩經·鄭風·大叔于田》)

西漢·毛亨傳,忌:辭也。

2. 羌內恕己以量人兮。(《楚辭·離騷》) 東漢·王

逸·楚辭章句,羌,楚人語詞也。

3. 公儀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孫而立其子,檀弓

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也。”(《禮記·檀弓上》)

東漢·鄭玄注,居讀為姬姓之姬,齊魯之間語助也。

虛詞

1.3 了解語法知識的作用

桀溺曰:子為誰?

曰:為仲由。

曰:是魯孔丘之徒與?

桀溺曰:子為誰?

曰:為仲由。

曰:孔丘之徒與?

桀溺曰:子為誰?

曰:為仲由。

曰:子是孔子之徒與?

桀溺曰:子為誰?

曰:為仲由。

曰:子孔丘之徒與?

版本甲

版本乙

版本丙

版本丁

了解漢語語法結構的歷史演變

1. 及戰,射共王,中目。(左傳·成公十六年)

2. 豹自後擊而殺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3. 賢者舉而上之。(墨子·尚賢)

4. 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強力,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之。(史記·匈奴列傳)

5. 章邯遂擊破殺周市等軍。(史記·魏豹彭越列傳)

6. 癸巳,射中共王目。(史記·晉世家)

7. 與屠爭言,砍傷屠者。(漢書·游俠傳)

8. 其父打碎了個人一件家事。(朱子語類·訓門人)

2 古漢語的詞類劃分

名詞

動詞(助動詞)

形容詞

代詞

數詞、量詞

副詞

介詞

連詞

語氣詞

嘆詞

實詞 虛詞

劃分詞類的依據

1. 依據詞的意義

2. 依據詞的語法功能

《馬氏文通》的詞類劃分

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實字。

無解而惟以助實字之情態者,曰虛字。

1. 凡實字以名一切事物者,曰名字。

2. 凡實字用以指名者,曰代字。

3. 凡實字以言事物之行者,曰動字。

4. 凡實字以肖事物之形者,曰靜字。

5. 凡實字以貌動靜之容者,曰狀字。

《馬氏文通》的詞類劃分(續)

虛字:

1. 凡虛字以聯實字相關之義者,曰介字。

2. 凡虛字用以為提承輾轉字句者,統曰連字。

3. 凡虛字用以煞字與句讀者,曰助字。

4. 凡虛字以鳴人心中不平之聲者,曰嘆字。

詞的語法功能

所謂語法功能,是指一個詞在句法結構中主要擔任什麽成

分。漢語的基本句法結構可以分為以下七種類型:

晉公子廣而儉,文而有禮并列的成分聯 合

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修飾語加陳述性成分狀 中

鳥獸之肉,不登於俎修飾語加指稱性成分定 中

擊李曲軍 破之連續的動作行為連 謂

楚子弗從,臨之 以兵,懼而從之補充說明動作行為述 補

溫 故 而 知 新動作行為支配某個事物述 賓

邴夏 御齊侯 逢丑父 為右謂語說明主語的狀況主 謂

示例意義說明結構類型

詞的語法功能示例

述語

++++形容詞

+動詞

+++名詞

補語状語定語賓語謂語主語

更多的語法結構

……

是以知仁義 之 不足以治天下也。指稱X+Y表示的事件X 之 Y

是吾劍之所 從墜。指稱X涉及的事物所 X

知我 者,謂我心憂。指稱具有X性質的事物X 者

天將降大任于 是人也。引介賓語所指事物介 賓

示例意義說明結構類型

古代漢語各詞類的基本性質

示例功能意義詞類

單獨使用

句首、句末、句中停頓

連接前后成分

用于介賓結構

狀語

定、狀語

與所代詞的功能相同

定、狀、補、謂語

述語、謂語

主、賓語;-述語-補語

嗚呼表達強烈的情緒嘆詞

乎、也、歟表達情感、疑問等語氣詞

與、而、及連接對象連詞

于、以、自引介對象介詞

方、且、業修飾限定動作或性狀副詞

百、第、半表數目、順序、次數等數量詞

吾、汝、之指(替)代其他詞代詞

大、急、善表性質、狀態等形詞

生、思、行表動作、存在、變化等動詞

民、今、東指人、事、物、時、空名詞

詞的多功能性

字有一字一義者,亦有一字數義者。凡字

之有數義者,未能拘於一類,必須相其句中所處

之位,乃可類焉。(《馬氏文通·緒論·正名》)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

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論語·學而篇》)

一詞多功能 :一詞多類 :詞的兼類

3 古漢語的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指的是某個有固定類屬的詞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改變其基本功能而充當别的詞類使用。

“臨時改變其功能”是詞類活用 重要的特徵,由此我們可以把詞類活用與詞的兼類現象區别開來。

差異

常態

臨時

穩定性

不可類推多功能詞的兼類

可類推多功能詞類活用

類推性共性

詞的兼類 與 詞類活用

1.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古詩·上山采靡蕪)

2. 素柰朱李,枝條入檐。 (北魏·楊銜之·洛陽伽藍記)

3. 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孫臏)

4. 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 (孫臏)

5. 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 (孫臏)

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

7. 高皇帝燒棧道,水章邯,兵不留行,收弊民之倦,東馳函

谷,西楚大破 (漢書·鄒陽傳)

詞類活用并非漢語獨有現象

1. 夏,成周宣榭火,人火之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左傳·宣公十六年》)

2. 余且朝。君曰:“漁何得?”對曰:“且之網得白龜焉,其圓五尺。”(《莊子·外物》)

3. 范增數目項王。 (《史記·項羽本紀》)

4. 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左傳·成公二年》)

to elbow (sb. aside)elbowto eye sb (narrowly)eyeto net(fish)netto fire(a house)fireverbnoun

3.1 使動用法

上古漢語中結果補語和遞系結構用得很少,凡是現

代漢語用這两種格式表達的内容古漢語大多用使動

用法表達。

使動用法是一種特殊的動賓結構。在這種結構里,

謂語所表示的行爲動作不是由主語來完成的,而是

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來完成的,如“晉君飲

趙盾酒”(左·宣2),飲酒的是趙盾,而不是晉君。

使動用法的現代對應結構

讓他喝酒飲之酒

讓他當王王之

招來來之

救活活之

現代漢語對應結構古漢語使動用法

各類詞的使動用法

名詞、形容詞、動詞都存在使動用法。

名詞、形容詞用作使動,從形式上看,都是带上賓語,因此是典型的詞類活用;

不及物動詞带上了賓語,可以看作是詞類內部的活用;

及物動詞用作使動用法的時候,動詞與賓語之間的語義關係發生了變化。

名詞的使動用法

1. 魏惠王起境内衆,將太子申而攻齊。(戰國策·魏策二)

2. 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3. 而自子之,乃變其名曰楚。(戰國策·秦策五)

4. 項羽爲西楚霸王,主命分天下王諸侯。(史記·秦始皇本紀)

5. 静而聖,動而王。(莊子·天道)

6. 四王之王也,樹德而濟同欲焉。(左傳·成公二年)

7. (巫臣)遂奔晉,而因郤至以臣於晉。(左傳·成公二年)

8. 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1. 今媪尊長安君之位。(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2. 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孟子·公孫丑下)

3. 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論語·子路)

4. 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

5. 諸君子皆與驩言,孟子獨不與驩言,是簡驩也。(孟

子·離婁下)

6.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史記·屈原列傳)

動詞的使動用法(1)

1. 莊公寤生,驚姜氏。(鄭伯克段於鄢)

2.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孫臏)

3. 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宫,没死以聞。(觸龍說趙太

后)

4. 則以法刑斷其两足而黥之,欲隱勿見。(孫臏)

5. 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荀子《天論》)

動詞的使動用法(2)1. 故民盡死力以從其上。(韓非子《五蠹》)

2.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史記·鴻門宴)

3. 士皆釋甲束馬而飲酒。(左·襄28)

4. 將飲馬於河而歸。(左·宣12)

5. 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孟子·梁惠王上)

6. 憐而常竊衣食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動詞的使動用法(3)1. 札雖不才,願附於子臧,以無失節 。(左·襄14)

2. 不能五十里,不達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孟子·萬

章下)

3. 是出主之爵祿以附下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4.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論語·先進)

5. 是役也,鄭石制實入楚師,將以分鄭而立公子魚臣。

(左·宣12)

6. 邊食足以支五歲,可令入粟郡縣矣。(晁錯·勿收農民租

疏)

3.2 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只限於名詞和形容詞,動詞不存在意動用

法的問題。

從形式上看,名詞和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充當謂語,

後面带上賓語,在這一點上意動用法與使動用法是

相同的,但是,使動用法是使賓語怎麽樣,是客觀

的結果,而意動用法則表示認爲賓語怎麽樣或把賓

語看作什麽,是一種主觀看法。

名詞的意動用法

1. 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

(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2. 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馮諼

客孟嘗君)

3. 彼且乘人而無天,方且本身而異形。(莊子·天地)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1. 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孫臏)

2. 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鞌之戰)

3. 今棄是州也,農夫渔父過而陋之。(鈷鉧潭西小丘記)

3.3 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都屬於名詞活用

作動詞。除此之外,有些名詞活用作動詞的

情況不能歸入使動或意動範圍的,就一概籠

統地名之爲“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用作動詞(1)

1. 肸又無子,公室無度,幸而得死,豈其獲祀?(晏嬰

論季世)

2. 今京不度,非制也。(鄭伯克段於鄢)

3. 有复言令長安君爲質者,老婦必唾其面。(觸龍說趙

太后)

4. 於是爲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同上)

名詞用作動詞(2)1. 趙主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觸龍說趙太后)

2. 江水又東,徑巫峽。(巫山·巫峽)

3.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精衛填海)

4. 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給曰“左”。左,

乃陷大澤中。(史記·項羽本紀)

5.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6. 曹子手劍而從之。(公羊傳·莊工十三年)

7.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籠而有之。(鈷鉧潭西小丘記)

8. 枕席而卧,則清泠之状與目謀。(鈷鉧潭西小丘記)

名詞用作動詞 vs.使動/意動

釋義形式類型

根據上下文釋義NN O

N用作動詞

把 O 當作 NN ON的意動用法

使 O 成為 N N ON的使動用法

3.4 名詞用作狀語

所謂“名詞作状語”,意思是充當状語是名詞的一種

特殊用法。現代漢語中一般作状語是副詞的特定功

能,但是通常不說名詞活用作副詞,那就是不認爲

名詞作状語是詞類活用。只是從現代漢語語法系統

的角度來看,名詞作状語已經超出了它的基本功

能;從語法史的角度來看,古代漢語里名詞作状

語的現象很普遍,與現代漢語有明顯差異。

名詞用作狀語

名詞作状語的現象在現代漢語的許多成語里也很常

見。例如“虎距龍盘”(龍腾虎躍、龍吟虎嘯、龍争

虎斗、龍躍鳳鳴)、“火耕水耨”、“刀耕火種”、“鬼哭狼嚎”、“東奔西跑”、“水運”、“手寫”、“夜行”、“目送”,等等。因爲這些格式已經凝固化,我們往往感

覺不到。但由此也可以說明古代漢語中名詞作状語

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

名詞用作狀語(1)1. 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精衛填海)

2. 夫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3. 則貴游之士争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鈷鉧潭西小丘記)

4. 我將飲酒,而己雨行,何以聖爲?(左傳·襄22)

5. 招聚天下豪傑壮士與論議,腹诽而心謗。(漢書·灌夫傳)

6.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史記·陳涉世家)

7.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愚公移

山)

8. 王有所愛姬,王后使人酖殺之。(史記·呂太后本紀)

名詞用作狀語(2)9. 君爲我呼入之,吾得兄事之。(史記·鴻門宴)

10. 莊生雖居窮阎,然以廉直聞於國,自楚王以下皆師尊之。(史記·越

王勾踐世家)

11. 秦蠶食韓氏之地。(戰國策·趙策一)

12. 痛哉言乎!人頭畜鳴。(史記·秦始皇本紀)

13. 失時不雨,民且狼顧。(賈誼《論積贮疏》)

14. 夫救趙,高義也;卻秦兵,顯名也。義救亡國,威却强秦之兵。(史

記·田敬仲完世家)

15. 好面谀人者,亦好背而毁之。(莊子·盗跖)

名詞作狀語的各種類型

3每……數量狀語

14以……

9,10,11,12,13像……一樣方式狀語

6,7,8用……工具狀語

2,4,5,15在……

1向……方位狀語

例子現漢表達形式類型

3.5 動詞形容詞的其他活用

1. 於是從散約解,爭割地而賂秦。(賈誼《過秦論》)

2. 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左傳·宣工二年》)

3. 子路拱而立(《論語·微子》)

4. 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戰國策·趙策》)

5. 有牽牛而過堂下者(《孟子·梁惠王上》)

6.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終寄臣以大事(諸葛亮《出師表》)

動詞用作狀語

動詞形容詞的其他活用(2)

1. 伯夷死名於首陽山下,盜跖死利於東陵之上。(莊子·駢拇)

2. 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吾君。(禮記·檀弓)

3. 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韓非子·和氏)

4. 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5.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史記·項羽本紀)

4 詞類活用的條件

詞和形容詞在發生詞類活用的時候,往往會有一些形式上的特徵。通過辨認這些特徵,可以幫助我們識别一個名詞或形容詞是否發生了詞類活用。這些特徵大致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詞類活用的條件(1)

名詞連用,不構成并列結構或偏正結

構,其中一個名詞可能活用爲動詞。

1. 魏桓子肘韓康子,康子履魏桓子。(戰國策·秦策)

2. 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戰國策·趙策)

3. 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史記·屈原列傳)

4. 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

(戰國策·齊策)

詞類活用的條件(2)

名詞或形容詞在“能、敢、可、足”等所謂能

願動詞或助動詞的後面,一般活用爲動詞。

1. 富而能臣,必免於難。(《左傳·定公十三年年》)

2. 將軍忠賢,能安劉氏也。(《漢書·霍光傳》)

3. 非敢後也,馬不進也。(《論語·雍也》)

4.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論語·公冶長》)

5. 子胥比干,皆不足貴也。(《莊子·盜跖》)

詞類活用的條件(3)

名詞出現在副詞的後面,一般活用爲動詞。

1.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鄭伯克段於鄢》)

2. 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鞌之

戰》)

3.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進如

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莊子·齊物論》)

詞類活用的條件(4)名詞或形容詞出現在“之”、“我”等代詞的前

面,一般活用作動詞。因爲代詞通常不受别的詞修飾。

1.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左傳·襄31)2.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傳·宣14)3.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詩經·小雅·出車)

詞類活用的條件(5)名詞後面有介詞結構作補語,這個名詞往往

活用作動詞。因爲介詞結構作補語一般是補充說明前面的動詞性成分。

1. 去邠,逾梁山,邑於岐山之下居焉。(《孟子·梁惠王下》)

2. 昔者,柳下惠吏於魯,三黜而不去。(《戰國策·燕策三》)

詞類活用的條件(6)名詞用連詞“而”連接,組成并列結構,其中的名詞一般活用作動詞,因爲“而”通常是連接動

詞性成分的連詞。

1. 古也墓而不墳。(《禮記·檀弓上》)

2. 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3. 原憲居魯,…匡坐而弦。(《莊子·讓王》)

詞類活用的條件(7)名詞或形容詞用在輔助性代詞“所”的後面時,

通常活用爲動詞。

1. 妾願子母辟之他國,若早自殺,毋徒使母子爲太子

所魚肉也。(《史記·晉世家》)

2. 繩者,所以繩萬物也。(《淮南子·時則訓》)

練習

1. 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論語·子張》)

2.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論語·季氏》)

3. 彼伊尹,圣人也。圣人出於天下,不夏商其心。心乎生民而已。(柳宗元《伊尹五就桀贊》)

4. 公若曰:“爾欲吳王我乎?”遂殺公若。(《左傳·定公十年》)

5. 勇士入其大門,則無人門焉者。(《公羊傳·宣公六年》)

6. 大夫種、范蠡存亡越,霸句踐。(《史記·淮陰侯列傳》)

7. 魏其謝病,屏居藍天南山之下數月,諸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8. 人或譖周公,周公奔楚。成王發府,見周公禱書,乃泣,反周公。(《史記·魯周公世家》)

參考文獻

• 呂叔湘、王海棻編《馬氏文通讀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 楊伯俊、何樂士,《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語文出版社1992年版。

• 太田辰夫 著,江藍生、白維國譯《漢語史通考》重慶出版社1991年版。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