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Post on 25-Feb-2016

27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人生如戲 .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曾凡慈 輔仁大學社會系 2011/10/26. 其人其事. 高夫曼 (Erving Goffman ) , 1922 /6/11-1982/11/19. 高夫曼的生平. 生於加拿大,父母是從烏克蘭移民過來的猶太人。 原為理工背景,因為電影而對社會學產生興趣,轉讀人類學與社會學。 博士論文研究 Shetlands Islands 的鄉居生活,假裝自己是農業技術的學生,實則觀察社會互動。 後來發表為名著 《 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 》(1956)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高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曾凡慈輔仁大學社會系2011/10/26

人生如戲

其人其事 高夫曼 (Erving Goffman) ,

1922/6/11-1982/11/19

高夫曼的生平 生於加拿大,父母是從烏克蘭移民過來的猶太人。 原為理工背景,因為電影而對社會學產生興趣,轉讀人類學與社會學。 博士論文研究 Shetlands Islands 的鄉居生活,假裝自己是農業技術的學生,實則觀察社會互動。後來發表為名著《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 (1956) 。

1952 ,迎娶 23 歲的 Angelica Choate ,來自顯赫的美國家族,有親戚是媒體大亨。1953 年一子 tom ,同年獲博士學位。藉由婚姻與教育,從 poor , under-educated 家庭,搖身變成菁英。

1955 年,在 Saint Elizabeth’s Hospital 做民族誌,由國家研究院健康臨床中心 (NIMH) 贊助,後來寫成名著 Asylums 。 1958 年進入 Berkeley 任教,十年內就出版七本重要著作,縱橫股市也相當成功。

閒暇時,收集古董、打牌 (21 點 ) 。後來還取得發牌員 (Blackjack Dealer) 執照,定期在 Las Vegas 的 Station Plaza Casino兼差,最後還被晉升到賭台主管 (Pit Boss) 。本來想寫 gambler 的社會世界的參與民族誌研究,但最終並未發表。

《污名》是他在 Berkeley 開的講座課,1963 年集結出版。至今有超過十種語言的版本,再刷數十次。

1964 年,妻子因不堪精神病之苦而自殺。在 1969 年的‘ The Insanity of Place’ 中以疏離的態度反思與精神病人共同生活的經驗。

68 年,從 BERKELEY 跳槽到賓大社會學與人類學系,但當時社會系的同事反對,所以他一開始只能使用人類學博物館的辦公室。 他的生產力還是相當驚人,在 1981 年之前出版了四本書, Relations in Public (1971), Frame Analysis (1974),

Gender Advertisements (1979) and Forms of Talk (1981). 。

1981 年再娶語言學家 Gillian Sankoff ,隔年底就因胃癌過世,享年六十。當年也被選為 ASA 會長。就職演講的題目預計為‘ The Interaction Order’ ,談論了他二十多年來寫作的首要前提:面對面互動存在一種秩序,值得社會學研究。這個講題也恰是他三十年前博士論文的結論標題。

不同流俗的研究者拒絕接受理論定位,也反對正典,不認為自己屬於象徵互動學派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甚至拒絕接受「社會理論家」稱號。「我只是試著做出合理的分類,釐出一兩個可用的概念,找出處理的方式,以及描述歷程與實踐的方法……」 (Verhoeven,訪談 Goffman)

在寫作上,慣用文學風格,喜歡發明術語,立意要「問人所未問」、「檢視沒人檢視過的材料」。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高夫曼, 1956

Goffman 的核心關切人在面對面互動中的所做所為:

― 社會互動的情境中蘊含哪些要求?― 這些要求如何影響人們相遇時的一切?― 在日常生活中,人是透過哪些技巧,以在互動對方心目中,創造出一個符合自己期望的印象?

戲劇論取向(dramaturgical approach)

戲劇論:使用舞台與演員的類比,來分析社會互動。

世界是一個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

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

-莎士比亞.皆大歡喜

扮演社會角色角色:與某一特定地位相聯的種種權力與責任。它們的腳本 (script) 是社會預先建立的,提供日常生活社會互動的結構,透過社會化過程而逐漸使個人習得「適當的行為模式」。 因此,「當個體在他人面前呈現自我時,他的表演往往包含並體現出社會中正式認可的價值。」(即便他的全部行為並不如此。)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從未能停止角色扮演。社會關係也由此而生。

印象管理 (impression management)

以口語的或非口語的實作,來呈現一種可為他人接受的自我形象。訊息的競賽 (information game)

― 給予 (give) vs. 流露 (give off)

建立有說服力的表演,最有效的方式:影響他人形成中的情境定義。― 第一印象

印象管理 (impression management)

重點在於避免表演破裂:― 表演者的防衛性措施

戲劇表演的忠誠、紀律與慎重― 觀眾和局外人的保護性措施

識相― 為了使觀眾與局外人從事保護性措施,表演者所必須採取的措施

識相的識相

表演 (performance)

真誠者 vs.玩世者戲劇化:核心的表演行為 理想化:強調某些且隱瞞某些 表演控制的維持:一致性誤傳:正當性、界線模糊、互動的限制 (69)

表演要成功,表演者必須使大多數觀眾相信他們是真誠的,但真實的表演者並不保證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表演。因此表象與真實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劇班 (performance team)在表演同一常規程序時,相互合作的一班人,以對「正在進行的工作之特質」(而非表演者)維持特定印象並,實現共同目的 ----保持特定的情境定義。檯面上的共識控制外部裝置

前台 vs. 後台 前台 (front stage) 、後台 (back stage) 、局外區域

(outside)

前台的表演必須符合兩項標準:禮貌與體面― EX: 假裝工作 or 假裝不工作

對後台的控制作為工作控制的核心部分 觀眾的隔離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小孩子在我工作的時候一直吵。我就是要教他們知道說,今天有客人在,媽媽就是沒辦法,你就是要等,那你就不要一直在那邊吵。……有時候吵得太厲害,我就會跟客人說等一下,然後進去我就開扁了啊!然後出來馬上還是要笑笑的,就像沒事一樣……因為你生意還是要做啊!」 (阿敏,40歲,經營家庭髮廊。 )

戲劇論的自我 (self)

自我可分為表演者 (performer) 與角色(character)― Self-as-character (the performed self):來自行動的整個場景,是社會生活表演的產物,而非肇因。― Self-as-performer: 作為心理生物學的有機體,有情緒與感受,希望獲得他人的讚許。

自我是場景的產品,因此不是恆定、單一的概念,而是多重的、不斷變化的。

社會互動的辯證 我們總是渴望得到完全的資訊,以知道並估計將要發生的事,並給其他在者應得的權益。也要對有關其他人的所有社會資料、活動可能產生什麼樣的結果,以及他們對他最真實的感情是什麼。 不可能獲得(尤其是後兩者),只能依賴表象。個體愈關注著不能被感知的現象,越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外表上。

社會互動的道德特質 在互動中,人會行動,必然會表現自我(無論有意無意),也就會對別人造成印象。而這種在場的互動是具有約束力的。

― 每個具有某種道德特質的人,都有權利要求別人以適當方式評價與對待他;― 他對他所主張具有的道德特質,必須做到言行一致。―其他人必須不懷疑地接受他的主張,並給予回應

是「演出」道德之戲,而非「達到」道德標準― 道德的商人 (merchants of morality)― 陰險的操弄者?

謝謝聆聽!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