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21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pooky

Post on 25-Feb-2016

26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

DESCRIPTION

人生如戲 .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曾凡慈 輔仁大學社會系 2011/10/26. 其人其事. 高夫曼 (Erving Goffman ) , 1922 /6/11-1982/11/19. 高夫曼的生平. 生於加拿大,父母是從烏克蘭移民過來的猶太人。 原為理工背景,因為電影而對社會學產生興趣,轉讀人類學與社會學。 博士論文研究 Shetlands Islands 的鄉居生活,假裝自己是農業技術的學生,實則觀察社會互動。 後來發表為名著 《 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 》(1956)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高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曾凡慈輔仁大學社會系2011/10/26

人生如戲

Page 2: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其人其事 高夫曼 (Erving Goffman) ,

1922/6/11-1982/11/19

Page 3: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高夫曼的生平 生於加拿大,父母是從烏克蘭移民過來的猶太人。 原為理工背景,因為電影而對社會學產生興趣,轉讀人類學與社會學。 博士論文研究 Shetlands Islands 的鄉居生活,假裝自己是農業技術的學生,實則觀察社會互動。後來發表為名著《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 (1956) 。

Page 4: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1952 ,迎娶 23 歲的 Angelica Choate ,來自顯赫的美國家族,有親戚是媒體大亨。1953 年一子 tom ,同年獲博士學位。藉由婚姻與教育,從 poor , under-educated 家庭,搖身變成菁英。

1955 年,在 Saint Elizabeth’s Hospital 做民族誌,由國家研究院健康臨床中心 (NIMH) 贊助,後來寫成名著 Asylums 。 1958 年進入 Berkeley 任教,十年內就出版七本重要著作,縱橫股市也相當成功。

Page 5: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閒暇時,收集古董、打牌 (21 點 ) 。後來還取得發牌員 (Blackjack Dealer) 執照,定期在 Las Vegas 的 Station Plaza Casino兼差,最後還被晉升到賭台主管 (Pit Boss) 。本來想寫 gambler 的社會世界的參與民族誌研究,但最終並未發表。

《污名》是他在 Berkeley 開的講座課,1963 年集結出版。至今有超過十種語言的版本,再刷數十次。

1964 年,妻子因不堪精神病之苦而自殺。在 1969 年的‘ The Insanity of Place’ 中以疏離的態度反思與精神病人共同生活的經驗。

Page 6: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68 年,從 BERKELEY 跳槽到賓大社會學與人類學系,但當時社會系的同事反對,所以他一開始只能使用人類學博物館的辦公室。 他的生產力還是相當驚人,在 1981 年之前出版了四本書, Relations in Public (1971), Frame Analysis (1974),

Gender Advertisements (1979) and Forms of Talk (1981). 。

1981 年再娶語言學家 Gillian Sankoff ,隔年底就因胃癌過世,享年六十。當年也被選為 ASA 會長。就職演講的題目預計為‘ The Interaction Order’ ,談論了他二十多年來寫作的首要前提:面對面互動存在一種秩序,值得社會學研究。這個講題也恰是他三十年前博士論文的結論標題。

Page 7: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不同流俗的研究者拒絕接受理論定位,也反對正典,不認為自己屬於象徵互動學派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甚至拒絕接受「社會理論家」稱號。「我只是試著做出合理的分類,釐出一兩個可用的概念,找出處理的方式,以及描述歷程與實踐的方法……」 (Verhoeven,訪談 Goffman)

在寫作上,慣用文學風格,喜歡發明術語,立意要「問人所未問」、「檢視沒人檢視過的材料」。

Page 8: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高夫曼, 1956

Page 9: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Goffman 的核心關切人在面對面互動中的所做所為:

― 社會互動的情境中蘊含哪些要求?― 這些要求如何影響人們相遇時的一切?― 在日常生活中,人是透過哪些技巧,以在互動對方心目中,創造出一個符合自己期望的印象?

Page 10: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戲劇論取向(dramaturgical approach)

戲劇論:使用舞台與演員的類比,來分析社會互動。

世界是一個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

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

-莎士比亞.皆大歡喜

Page 11: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扮演社會角色角色:與某一特定地位相聯的種種權力與責任。它們的腳本 (script) 是社會預先建立的,提供日常生活社會互動的結構,透過社會化過程而逐漸使個人習得「適當的行為模式」。 因此,「當個體在他人面前呈現自我時,他的表演往往包含並體現出社會中正式認可的價值。」(即便他的全部行為並不如此。)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從未能停止角色扮演。社會關係也由此而生。

Page 12: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印象管理 (impression management)

以口語的或非口語的實作,來呈現一種可為他人接受的自我形象。訊息的競賽 (information game)

― 給予 (give) vs. 流露 (give off)

建立有說服力的表演,最有效的方式:影響他人形成中的情境定義。― 第一印象

Page 13: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印象管理 (impression management)

重點在於避免表演破裂:― 表演者的防衛性措施

戲劇表演的忠誠、紀律與慎重― 觀眾和局外人的保護性措施

識相― 為了使觀眾與局外人從事保護性措施,表演者所必須採取的措施

識相的識相

Page 14: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表演 (performance)

真誠者 vs.玩世者戲劇化:核心的表演行為 理想化:強調某些且隱瞞某些 表演控制的維持:一致性誤傳:正當性、界線模糊、互動的限制 (69)

表演要成功,表演者必須使大多數觀眾相信他們是真誠的,但真實的表演者並不保證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表演。因此表象與真實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Page 15: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劇班 (performance team)在表演同一常規程序時,相互合作的一班人,以對「正在進行的工作之特質」(而非表演者)維持特定印象並,實現共同目的 ----保持特定的情境定義。檯面上的共識控制外部裝置

Page 16: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前台 vs. 後台 前台 (front stage) 、後台 (back stage) 、局外區域

(outside)

前台的表演必須符合兩項標準:禮貌與體面― EX: 假裝工作 or 假裝不工作

對後台的控制作為工作控制的核心部分 觀眾的隔離

Page 17: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小孩子在我工作的時候一直吵。我就是要教他們知道說,今天有客人在,媽媽就是沒辦法,你就是要等,那你就不要一直在那邊吵。……有時候吵得太厲害,我就會跟客人說等一下,然後進去我就開扁了啊!然後出來馬上還是要笑笑的,就像沒事一樣……因為你生意還是要做啊!」 (阿敏,40歲,經營家庭髮廊。 )

Page 18: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戲劇論的自我 (self)

自我可分為表演者 (performer) 與角色(character)― Self-as-character (the performed self):來自行動的整個場景,是社會生活表演的產物,而非肇因。― Self-as-performer: 作為心理生物學的有機體,有情緒與感受,希望獲得他人的讚許。

自我是場景的產品,因此不是恆定、單一的概念,而是多重的、不斷變化的。

Page 19: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社會互動的辯證 我們總是渴望得到完全的資訊,以知道並估計將要發生的事,並給其他在者應得的權益。也要對有關其他人的所有社會資料、活動可能產生什麼樣的結果,以及他們對他最真實的感情是什麼。 不可能獲得(尤其是後兩者),只能依賴表象。個體愈關注著不能被感知的現象,越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外表上。

Page 20: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社會互動的道德特質 在互動中,人會行動,必然會表現自我(無論有意無意),也就會對別人造成印象。而這種在場的互動是具有約束力的。

― 每個具有某種道德特質的人,都有權利要求別人以適當方式評價與對待他;― 他對他所主張具有的道德特質,必須做到言行一致。―其他人必須不懷疑地接受他的主張,並給予回應

是「演出」道德之戲,而非「達到」道德標準― 道德的商人 (merchants of morality)― 陰險的操弄者?

Page 21: 高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