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23
史坦尼斯勞孟尼爾斯科(Stanislaw Moniuszko1819-1872史坦尼斯勞孟尼爾斯科,波蘭著名作曲家、樂團指揮暨音樂教授,以歌劇和歌 曲聞名樂壇,他的作品充滿熱愛國家、民族的風格,因此被視為「波蘭民族歌劇之 父」(the father of Polish national opera)。 孟尼爾斯科西元 1819 年生於沙俄統治下的烏比爾(Ubiel ,今白俄羅斯首都明斯 Minsk 附近),波蘭出身的父親是當地的大地主。孟尼爾斯科自幼展現優異的音樂 天賦,1827 年跟隨彿瑞伊爾(August Freyer)學鋼琴,為了證明自己的天分與興趣, 孟尼爾斯科 1837 年到柏林師事侖艮哈根(Karl Friedrich Rungenhagen),除了學習指 揮,他的主修科目為古典音樂和舞臺劇音樂。有一回孟尼爾斯科把波蘭民族詩人米克 基維克茲(Adam Mickiewicz)的詩譜成三首歌曲,不料竟大受歡迎而小有聲名,在 柏林期間他所寫的數首歌曲透過巴特巴克(Bote&Bock)公司發行也都獲得樂評們的 好評。 仙樂飄飄處處聞 —音樂家群芳譜(四) 洪達雄、陳兆福

Upload: others

Post on 11-Feb-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史坦尼斯勞孟尼爾斯科(Stanislaw Moniuszko,1819-1872)

史坦尼斯勞孟尼爾斯科,波蘭著名作曲家、樂團指揮暨音樂教授,以歌劇和歌

曲聞名樂壇,他的作品充滿熱愛國家、民族的風格,因此被視為「波蘭民族歌劇之

父」(the father of Polish national opera)。

孟尼爾斯科西元 1819年生於沙俄統治下的烏比爾(Ubiel,今白俄羅斯首都明斯

克Minsk附近),波蘭出身的父親是當地的大地主。孟尼爾斯科自幼展現優異的音樂

天賦,1827年跟隨彿瑞伊爾(August Freyer)學鋼琴,為了證明自己的天分與興趣,

孟尼爾斯科 1837年到柏林師事侖艮哈根(Karl Friedrich Rungenhagen),除了學習指

揮,他的主修科目為古典音樂和舞臺劇音樂。有一回孟尼爾斯科把波蘭民族詩人米克

基維克茲(Adam Mickiewicz)的詩譜成三首歌曲,不料竟大受歡迎而小有聲名,在

柏林期間他所寫的數首歌曲透過巴特巴克(Bote&Bock)公司發行也都獲得樂評們的

好評。

仙樂飄飄處處聞

—音樂家群芳譜(四)洪達雄、陳兆福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1 2010/6/11 下午 10:50:59

Page 2: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第二十六卷第二期

1840年孟尼爾斯科返回家園,娶慕勒

(Aleksandra Muller)為妻,婚後除擔任維

爾尼爾斯(Vilnius,今立陶宛首都,其地距

烏比爾不遠)的管風琴師外,他還兼鋼琴

家教,但是手頭依然十分吃緊,因為他和

慕勒非常恩愛,子女陸續出生,10個小孩

加上褓姆和僕役等,最多時曾達 18個人一

起用餐,家用開銷不言而喻。

孟尼爾斯科對於推動地方的音樂風氣

不遺餘力,經常指揮大型唱詩班演唱莫札

特的《鎮魂曲》、海頓的《創世紀》和孟德

爾松的《聖保羅》(St. Paul)等宗教歌曲,

或指揮樂團演奏貝多芬、孟德爾松與史邦

提尼的管弦樂曲,這段期間他認識小說家

克拉斯滋維斯基(Jozef Ignacy Kraszewski)

和 諷 刺 劇 作 家 福 瑞 德 羅(Aleksander

Fredro),兩人鼓勵他從事戲劇配樂,於是

他開始譜寫歌劇、舞臺劇以及宗教和世俗

的清唱劇,並且展開蒐集民俗歌曲的工

作, 這 部 題 名 為《 家 庭 詩 歌 選 輯 》

(Songbook for Home Use)的第一冊於 1843

年問世,引起民眾和樂評家熱烈的反應,

經過不斷地公開徵求,本書陸續出版 12

冊,共有 267首鋼琴伴奏曲,儘管其內有

多首歌曲的旋律都極簡單且重複,不乏採

用對答或民謠的形式,然而卻對孟尼爾斯

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不知不覺中,

他日後所創作曲子的旋律與音節,經常引

用波蘭的民俗音樂為根底。

孟尼爾斯科多次至聖彼得堡舉行音樂

會,葛令卡(Mikhail Glinka,1804-1857,

有「俄羅斯古典音樂之父」之稱)和達戈

米滋斯基(Alexander Dargomyzhsky)等同

一時期的音樂家都對他的才華十分欣賞,

他和後者結為知己,曾寫了一首《巴吉卡》

(Bajka,童話故事)題獻給達戈米滋斯

基。

1848年孟尼爾斯科訪問華沙音樂界,

認識席科爾斯基(Jozef Sikorski);日後成

為波蘭最著名音樂刊物《音樂邁動》

(Musical Movement)之主編,柯爾貝格

(Oscar Kolberg);頗有名氣的民謠蒐集者,

沃爾斯基(Wlodzimierz Wolski);詩人,提

供孟尼爾斯科成名歌劇《哈爾卡》(Halka)

的腳本。同年孟尼爾斯科於維爾尼爾斯指

導《哈爾卡》首演,當時該劇只有二名角

色,由於此劇主題富涵民族意識,加上該

年掀起中產階級要求改革政治的風潮,因

此被冷凍了十年,直到 1858年才在華沙舉

行首演,並將劇中人物修改成四名,結果

大為轟動,當晚面對不停的喝采聲,孟尼

爾斯科顯得有點手足無措,他僅不停地向

全場觀眾鞠躬答謝。《哈爾卡》旋即陸續於

布拉格、莫斯科和聖彼得堡演出,也都獲

得極高之讚譽。

1858年孟尼爾斯科獲任華沙大劇院

(Grand Theatre)歌劇表演的首席指揮,除

指揮樂團演奏外,他還忙著另一齣歌劇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2 2010/6/11 下午 10:51:00

Page 3: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印 刷 科 技

《乘筏者》(The Raftsman)的上演,此後十

五年間,他幾乎都是為了指揮自己作品的

演出而忙碌。

繼 1858年孟尼爾斯科為了感謝卡麗兒

吉絲(Maria Kalergis,鋼琴家)的協助曾跑

了一趟巴黎;《哈爾卡》準備在華沙舉行首

演時,曾遭到該劇院負責人莫坎諾

(Siergiej Muchanow,1863年成為卡麗兒吉

絲的第二任丈夫)的阻撓,幸虧有卡麗兒

吉斯出面代為說項。他再次於 1862年前

往,希望能獲得演出自己作品的機會,結

果無功而返,因為翌年波蘭和立陶宛各地

爆發反抗沙俄統治的「一月起義」(January

Uprising),斯時的政

治氛圍對藝術活動非

常不利。

1864年孟尼爾斯

科出任華沙音樂學會

(Music Institute)的教

授,講解和聲、對位

法與作曲,並指揮合

唱團的演唱,他於

1865年推出歌劇《鬧

鬼莊園》(The Haunted

Manor),所受熱烈歡

迎的程度,較諸《哈

爾卡》毫不遜色。

孟尼爾斯科完成

的主要歌劇除《哈爾

卡》、《乘筏者》與《鬧鬼莊園》外,尚有

《女伯爵》(The Countess,1858年)及《一

個貴族》(A Nobleman,1860年),這些歌

劇的共同特色是它們的內容大都描述波蘭

的貴族、上流階層和平民百姓,並強調波

蘭固有的風俗與傳統精神,在國家遭遇困

難時激勵民眾的愛國心,因此他被譽為

「波蘭民族歌劇之父」。

1872年 6月,孟尼爾斯科因一場突如

其來的心臟病而於華沙逝世,得年僅 53

歲,葬於華沙西面最古老、著名的「波瓦

滋基墓園」(Powazki Cemetery)。孟尼爾斯

科的葬禮形式等同國葬,而最光榮的是他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3 2010/6/11 下午 10:51:02

Page 4: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第二十六卷第二期

的作品被視為是斯拉夫民族的典範。

除了維爾尼爾斯舊市區有一處命名為

孟尼爾斯科的廣場並樹立其半身塑像外,

白俄羅斯政府亦自 1990年代開始視孟尼爾

斯科為該國的重要文化人物之一,不僅明

斯克的國家劇院定期公演他所作的歌劇,

而且還在該市成立一所紀念館。

圖為波蘭國家銀行 1990年發行之

100000佐洛蒂新鈔,正面右側是孟尼爾斯

科肖像,背面為華沙大劇場的宏偉外觀,

正面左下方、背面右上側雕以桂冠樹葉,

象徵他在樂壇的崇高地位,整體採用不透

明的黑紫、黑色為主要刷色,色調非常冷

豔!

依格納西堅帕德雷斯基

(Ignacy Jan Paderewski,1860-1941)

音樂家中固然不乏抱持政治理念者,

畢竟真正投入政壇的人還是極少數,義大

利的威爾第曾獲選該國的國會議員

(1861-65),而居政壇地位最高者,大概就

數波蘭的帕德雷斯基,帕德雷斯基 1919年

擔任波蘭總理兼外交部長,為國家的興亡

付出極多的心血,他的一生充滿傳奇。

帕德雷斯基西元 1860年出生於沙俄統

治下波多里亞省的庫利洛卡(Kurylowka

Podolia,今烏克蘭境內),家境富裕,父親

在當地擁有一大片產業,母親則不幸於產

下他數月後亡故,他由遠房親戚照顧長

大。

帕德雷斯基從小喜歡音樂,最初跟隨

音樂家教學鋼琴,1872年,12歲的帕德雷

斯基前往華沙,獲准入學華沙音樂學院,

1878年畢業後被要求留在母校擔任鋼琴個

人指導老師,二年後和安東妮娜(Antonina

Korsakowna)結婚,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很

快就出世,到了第二年夫妻倆才驚覺這個

男孩竟然罹患先天性機能障礙,安東妮娜

不久即撒手人寰。

帕德雷斯基為了平撫內心的傷痛,下

定投身於音樂的決心,1881年前去柏林,

跟 隨 凱 爾(Friedrich Kiel) 和 烏 爾 班

(Heinrich Urban)學作曲,1884年轉往維

也 納, 師 事 雷 茨 確 滋 斯 基(Theodor

Leschetizky,1830-1915,波蘭鋼琴、作曲

家)。

1887年帕德雷斯基於維也納首度登

臺,結果至為成功,備受各界的讚揚,其

後他赴巴黎(1889)、倫敦(1890)的演

出,也都獲得如潮的佳評,1891年自美載

譽歸國,他的聲望如日中天,斯時「帕德

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琴大師,同時也是二十世紀初葉最主要的

作曲家之一,除了譜寫為數眾多的鋼琴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4 2010/6/11 下午 10:51:03

Page 5: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印 刷 科 技

曲,他所寫的唯一一齣歌劇《村後茅舍》

(A Hut Behind the Village)1901年於德國德

雷斯登舉行首演,第二年搬上紐約大都會

歌劇院,創下該院迄今獨一無二上演波蘭

語歌劇的紀錄。

1904年帕德雷斯基由第二任妻子羅森

女男爵(Baroness of Rosen,1899年成婚)

陪同,帶著慣彈的「伊瑞爾德」(Erard)鋼

琴,從澳洲雪梨乘船至紐西蘭奧克蘭

(Auckland), 然 後 搭 火 車 至 威 靈 頓

(Wellington,紐國首都),在該市舉行一場

盛況空前的音樂會,全場鴉雀無聲,人人

不敢稍有妄動,因為言語風趣的帕德雷斯

基有一回曾一本正經

地告訴媒體說:當我在

演奏時,我最怕聽見

耳語,因此一旦有人

交頭接耳,我將會停

止演奏,我將會告訴

他們,我很抱歉打斷

你們的談話,對於中

斷你們的交談,我深

表歉意,因此我會暫

停一段時間,好讓你

們繼續交換意見。

1913年帕德雷斯

基定居美國,一次世

界大戰前夕,他買下

加州中部伊弋納希甄

(Rancho San Ignacio)一塊 2000英畝的土

地,十年後他在這片鄰近艾爾帕索(El

Paso)的土地上遍植「金芳德」(Zinfandel)

葡萄藤,再將收成的葡萄送至附近的「約

克山釀酒廠」(York Mountain Winery),該

廠所釀製的葡萄酒,今日成為洛杉磯和舊

金山之間最著名的品牌之一。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帕德雷斯基活躍

於巴黎所成立之「波蘭國家委員會」

(Polish National Committee),此一委員會

迅速獲得協約國的承認,帕德雷斯基除了

代表委員會對外發表聲明、演說之外,還

設立其他的機構,其中以倫敦的「波蘭復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5 2010/6/21 下午 02:29:09

Page 6: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第二十六卷第二期

國基金會」(Polish Relief Fund)最為出名。

帕德雷斯基為了籌措基金會的經費,曾和

英國著名音樂家艾爾嘉晤面,艾爾嘉慷慨

允諾,然後參考帕德雷斯基的作品《波蘭

舞蹈狂想曲》(Fantasie Polonaise),1915年

譜成交響樂前奏曲《波蘭》(Polonia,拉丁

文,意即波蘭),旋即於倫敦舉行首演,將

該場音樂會的收入悉數捐給「波蘭復國基

金會」。

大戰結束後的 1919年初,一個嶄新的

「波蘭」於焉建立,帕德雷斯基擔任該國的

總理兼外交部長,代表波蘭出席巴黎和

會,簽訂凡爾賽和

約,或許因為波蘭僅

收復上西利西亞、大

部分波森和西普魯

士,以及通往波羅的

海 的 波 美 拉 尼 亞

(Pomerania)走廊,但

澤(Gdansk)仍劃歸國

際自由市,大失波蘭

人民的期望,致使他

的支持者大量流失,

帕德雷斯基乃於該年

12月向波蘭總統斐爾

蘇 斯 基( J o z e f

Pilsudski)遞上辭呈,

隨後獲派出任波蘭駐

海牙國際聯盟的大

使。

帕德雷斯基 1922年退出政壇、回歸音

樂生涯,雖然離開舞臺已經多年,他復出

後的第一場音樂會是在紐約曼哈頓區的卡

內基大廳(Carnegie Hall)舉行,仍舊造成

轟動,緊跟著在 20000席次的麥迪遜廣場

花園(Madison Square Garden)演出,還是

座無虛席。搭乘私人車廂的火車旅遊美國

後,帕德雷斯基移居瑞士西南部的摩吉斯

(Morges)。

1926年在斐爾蘇斯基的策劃下波蘭突

然發生政變(Pilsudski`s coup d`etat,又稱五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6 2010/6/21 下午 02:29:11

Page 7: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印 刷 科 技

月政變,其主因係斐爾蘇斯基傾向獨裁,

不願擔任有職無權的總統),帕德雷斯基因

此返回華沙,變成反對所謂「癒合波蘭運

動」(Sanacja,意即無黨派團體全力配合政

府之運作以團結國家)的首要人物。斐爾

蘇斯基死於 1935年,該運動隨之煙消雲

散。

1939年 9月 1日,納粹德國突然展開

雷霆萬鈞的攻勢入侵波蘭,揭開二次世界

大戰的序幕,蘇聯紅軍旋即佔領波蘭東

境,9月 28日德、蘇二國簽訂新約,再次

瓜分波蘭,心懸祖國安危的帕德雷斯基立

即挺身而出,擔任倫敦波蘭流亡政府的國

際事務發言人,並再度設立「波蘭復國基

金會」,斯時年屆 80高齡的帕德雷斯基為

了募集基金,不辭辛勞一連舉辦數場音樂

會,以美國居多數。

1941年 6月,帕德雷斯基因舟車勞頓

而略感不適,數日後病逝於紐約,享壽 81

歲,最初葬在美國維吉尼亞州阿靈頓的

「阿靈頓國家墓園」(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1992年移靈華沙,葬於聖約翰

教堂(St. John`s Cathedral)。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波蘭在蘇聯的

扶植下,1946年正式成立一共黨政權,由

於該政權全面師法蘇聯,導致國家的經濟

衰退,生產大減,外債高築,自從波蘭團

結工聯(Labor Union)領袖華勒沙(Lech

Walesa)於 1989年終結共黨的統治,改採

前波蘭國家銀行總裁波賽洛維克茨(Leszek

Balcerowicz)所擬訂的經濟計畫;波賽洛

維克茨改國家計劃經濟為市場經濟,因為

正值轉型期,造成國內物價飛漲,通貨大

幅貶值,波蘭政府被迫自 1990年開始發行

大面額紙鈔;由孟尼爾斯科 100000佐洛蒂

率先登場,圖一、二為 1992年出爐的

2000000佐洛蒂,正面左側是帕德雷斯基的

側面像,背面為今日之波蘭國徽,該國徽

與 100000佐洛蒂位於正面中央下方的國徽

的最大不同處,是老鷹頭上多了一頂王

冠,此因先前的波蘭人民共和國既然標榜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7 2010/6/11 下午 10:51:08

Page 8: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第二十六卷第二期

無產階級專政,自然不容許有任何象徵王

權的圖案。

帕德雷斯基2000000佐洛蒂券問世後,

有人發現該券背面左下方的文字 SEJM

KONSTYTUCYJY 1919r.(意即根據 1919

年所制訂之憲法)其中的憲法一字竟然拼

錯,於是立即在第二年(1993)發行新版

2000000佐洛蒂(圖三、四),除改正憲法

(KONSTYTUCYJNY)一字的拼法(圖

五、六)、鈔券的印製年代不同之外,圖案

設計與刷色大抵相似,比較顯著的差異是

鈔券的流水號,1992年刷紅色,而 93年則

改為黑色。

兩版鈔券都以紫、黑為主要刷色,搭

配橄欖綠、棕、藍,顯得色彩繽紛。

傑恩席貝流士

(Jean Sibelius,1865-1957)

傑恩席貝流士,晚期浪漫樂派芬蘭最

著名音樂家,主要作品為七首交響曲和多

首表現民族特色的管弦樂曲,至今他的作

品依然經常在各地的音樂會中演奏,或灌

製成唱片等,讓人百聽不厭。

席貝流士西元 1865年生於沙俄轄下芬

蘭大公國(Grand Duchy of Finland)漢彌恩

林納(Hameenlinna)的一個瑞典語家庭,

父親克里斯汀古斯塔夫(Christian Gustaf

Sibelius)是個醫術精湛的醫師,在當地頗

孚人望,由於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掀起一股

「芬蘭化運動」(Fennoman Movement)和

「浪漫愛國主義」(Romantic Nationalism)的

風潮,因此其父送他至芬蘭語學校唸書。

1885年高中畢業,席貝流士最初遵照

父親的願望,進芬蘭亞歷山大帝國大學

(the Imperial Alexander University of

Finland),今赫爾辛基大學攻讀法律,然而

他對音樂的興趣遠勝於學法,因此不久即

改唸赫爾辛基音樂學院(Helsinki Music

School,今席貝流士藝術學院),師事韋格

里爾士(Martin Wegelius,1846-1906,芬蘭

作曲暨樂理家,1882年創立赫爾辛基音樂

學院),然後到柏林(1889-90)、維也納

(1890-91)深造。

1892年席貝流士和艾諾嘉妮斐爾德

(Aino Jarnefelt)結婚,他們取名為「艾諾

拉」(Ainola)、坐落於圖蘇拉湖畔(Lake

Tuusula)的宅院直到 1903年才告裝修完

成,夫婦倆在此度過極其恩愛的一生;結

婚 64年,生下六個女兒,席貝流士的作品

大多於此完成。

席貝流士 1911年因疑似罹患喉頭癌而

住院,動過一連串手術,從他這段期間的

創作,例如充滿憂鬱的《第四交響曲》(the

Symphony No.4,in A minor,1910-11)和訴

說精靈鬼怪的《樂昂娜妲》(Luonnotar,原

義為自然界中的女精靈,1913),不難發覺

他對面臨死亡的陰影曾一度揮之不去。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8 2010/6/21 下午 02:29:51

Page 9: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印 刷 科 技

席貝流士熱愛大自然,芬蘭的風景經

常成為他作曲的題材,他曾對友人說:初

雪的情景令我永難忘懷,我的第六交響曲

即是目睹飄雪的即興之作。此外 1926年應

紐 約 愛 樂 協 會(New York Philarmonic

Society) 所 託 而 寫 的《 泰 圮 奧 拉 》

(Tapiola,Tapio之原義為可怕之樹精)的

靈感,即是得自環繞於「艾諾拉」之外的

陰森松樹林。

1926年對席貝流士而言是極具關鍵性

的一年,自從他於 1924年完成《第七交響

曲 》(The Symphony No. 7,in C minor)

後,除了《泰圮奧拉》,他僅替莎翁名劇

《暴風雨》(The Tempest)完成配樂,之後

很少有重要的作品問世,甚至在往後的 30

年,他對自己的作品都避而不談。

實際上確有證據顯示席貝流士曾嘗試

譜寫他的第八首交響曲,因為他不僅在

1931年和 32年答應寇塞夫斯基(Serge

Koussevitzky,猶太裔俄國音樂家),由他

來指揮演奏他的新作,而且由卡麥隆

(Basil Cameron,英國指揮家)指揮、1933

年於倫敦首演的海報亦公諸於英國大眾,

結果都化為一場空。大凡一個偉大的藝術

家,往往求好心切、珍惜羽毛,一旦感覺

自己的新作無法超越前作時,其內心之焦

灼與痛苦令人難以想像,因此瑞士名建築

師巴羅米尼(Francesco Borromini)和美國

大文豪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最後都

以自殺結束生命,大概就是承受不了這樣

的煎熬,只因他們生怕自己的新作被世人

譏諷為狗尾續貂吧! 1945年席貝流士由其

妻出面,託人焚燒一大堆樂譜,盛傳就是

他那始終未能交卷的第八首交響曲。

席貝流士和許多同一時期的作曲家一

般,早年亦醉心於華格納的作品,留學柏

林期間,他曾參與貝里爾斯音樂節,深受

華格納歌劇《帕西法爾》的振撼與感動,

其後他專心研究《湯好色》、《羅安格林》

和《薇姬麗》等華格納歌劇,著手譜寫自

己題名為《船上之華厦》(The Building of

the Boat)的歌劇,後來他認為華格納的作

品流於機械化和過於誇張,因此半途而

廢,將未完成的《船上之華厦》改成著名

的管弦組曲《藍敏凱寧》(Lemminkainen

Suit)。

1893年完成的《藍敏凱寧》又稱《四

折傳奇故事》(Four Legends)或《喀利法

拉 四 折 傳 奇 》(Four Legends from the

Kalevala),喀利法拉是一本敘事詩體書,

內容包括芬蘭民族文獻及口耳相傳的詩

句, 作 者 為 艾 利 亞 斯 龍 洛 特(Elias

Lonnrot,1802-1884),席貝流士將此一組

曲分成四大段:

1. 《 藍 敏 凱 寧 與 島 上 的 少 女 》

(Lemminkainen and the Maidens of the

island)

2. 《藍敏凱寧在黃泉》(Lemminkainen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9 2010/6/11 下午 10:51:09

Page 10: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第二十六卷第二期

10

in Tuonela)

3. 《冥河的天鵝》(The Swan of Tuonela)

4. 《藍敏凱寧之歸鄉》(Lemminkainen's

Return)

由於整組演奏需時甚長,通常都是採

分段演出,其中以第三折《冥河的天鵝》

最為膾炙人口。

1899年由於沙俄強力干預芬蘭內政,

不准其人民享有言論自由,席貝流士於是

譜寫《芬蘭人覺醒吧》(Finlandia)這首交

響詩曲,翌年稍加修飾,全曲由激昂慷

慨、氣勢磅礡的音樂拉開序幕,喚起芬蘭

人的覺醒和愛國情操,

末段旋律則轉趨緩和,

後來這段平靜祥和的旋

律被他抽出,成為另一

首樂曲《自由之詩》

(Finland Hymn)。《 芬

蘭人覺醒吧》在沙俄的

施加壓力下,一度遭到

禁演的命運,直到 1905

年才得以解除,並改名

為《芬蘭頌》,深受芬

蘭人民的熱愛。

毫無疑問,席貝流

士亦廣受歐、美音樂界

的敬重,當他於 1955

年歡度 90大壽時,美

國費城管弦樂團(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和英國皇家愛樂管

弦樂團(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都往芬蘭為他賀壽,演奏他所作的樂曲。

1957年 9月,席貝流士因腦溢血而逝

世於「艾諾拉」,享壽 92歲,其妻艾諾嘉

妮斐爾德於 12年後去世,高壽 98。夫妻倆

都葬於「艾諾拉」的花園內,1972年席貝

流士的女兒將「艾諾拉」讓給芬蘭政府,

該國的教育部和席貝流士協會則於 1974年

開放「艾諾拉」成為「席貝流士紀念館」。

圖 為 1986 年 芬 蘭 銀 行(SUOMEN

PANKKI i.e. FINLANDS BANK)所發行的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10 2010/6/11 下午 10:51:13

Page 11: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11

印 刷 科 技

100馬克(markkaa)新鈔,正面是席貝流

士壯年時期的肖像,只見他一頭捲髮、蓄

留八字鬍,雙目炯然、一臉剛毅的神情,

背面則是一群飛翔的天鵝,除了代表他的

鉅作《冥河的天鵝》,亦象徵他的樂章散播

全世界。

整體以黑、綠、淡黃色系刷色,色澤在

凝重中瀉露出一股溫馨的和祥,非常特殊。

阿勒姆哈闕圖雷恩 (Aram Khachaturian, 1903-1978)

阿勒姆哈闕圖雷恩西元 1903年生於沙

俄統治下底比里斯(Tiflis,今獨立國協喬

治亞 Georgia首都)的一個亞美尼亞人

(Armenian)家庭,雖然從小就對音樂很感

興趣,但因家境貧寒,別說學音樂,就連

閱讀和音樂有關的書籍都是一種奢望。

1921年哈闕圖雷恩到莫斯科投靠在莫

斯科第二藝術中心(Second Moscow Art

Theatre)擔任指導的哥哥,儘管他幾乎從

未接受音樂課程,但在音樂方面所表現的

天分卻令人刮目相看,因此獲准進入格涅

斯辛國立音樂學院(Gnessin State Musical

College)就讀,跟隨比克思考夫(Sergey

Bychkov) 和 孛 雷 斯 亞 克(Andrey

Borysyak) 學 大 提 琴, 當 格 涅 斯 辛

(Mikhail Gnessin,他的三個姊姊 1895年創

立該音樂學院)於 1925年到該院開作曲課

時,哈闕圖雷恩立即成為他的學生。

1929年哈闕圖雷恩轉唸莫斯科音樂學

院(Moscow Conservatory),跟有「蘇維埃

交 響 樂 之 父 」(Father of the Soviet

Symphomy)之稱的米亞斯科夫斯基

(Nikolai Myaskovsky,1881-1950) 學 作

曲、瓦希翎科(Sergei Vasilenko)學管弦

樂,1934年畢業後,娶同窗瑪珂洛娃

(Nina Makarova)為妻,瑪坷洛娃對俄羅斯

音樂及本土歌謠深感興趣,亦跟從米亞斯

科夫斯基學作曲,婚後協助其夫完成《一

個真實的故事》(A Tale of Truth, 1947)和

《春之溪》(Spring Stream, 1953)。

1951年哈闕圖雷恩不僅擔任格涅斯

辛、莫斯科和佩達戈吉凱(Pedagogical

Institute)等三個音樂學院的教授,並保有

「作曲人協會」(Composer's Union)莫斯科

分會的代理主席(1937)及「蘇維埃作曲

人委員會」(Organizing Committee of Soviet

Composers)的副主席(1939)等兩個重要

的職務。

哈闕圖雷恩年青時就對共產主義十分

崇拜,1920年亞美尼亞宣佈成為蘇聯的一

員後,他立即參加文宣火車到各地宣揚共

產主義,1943年正式加入蘇聯共黨,有關

共產主義的思想在他部份作品中顯而易

見,例如 1939-41年完成的芭蕾舞劇《蓋雅

涅》(Gayane)和 1943、44年的第二首交

響曲《The Bell Symphony》,至於 1947年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11 2010/6/11 下午 10:51:14

Page 12: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第二十六卷第二期

1�

譜寫的交響詩曲;稍後更名為《第三交響

曲》,竟然惹怒共黨中央而遭到批判,諷刺

的是哈闕圖雷恩創作此曲的本意乃是為了

歌頌共產主義,曲中強調廣大蘇聯人民在

這偉大國家的統治下,歡樂與驕傲的生活

情景,或許只因他少寫了一份題辭或演出

綱要,導致蘇聯共黨中央委員會書記智丹

諾夫(Andrei Zhdanov)大動無名之火,智

丹諾夫立即在 1948年下達一道「智丹諾夫

律法」,連帶痛批哈闕圖雷恩、普洛科費夫

(Sergei Prokofiev)、蕭史塔克維克思

(Dmitri Shostakovich)等作曲家為「形式主

義」、「反社會主義」份子,雖然對哈闕圖

雷恩的打擊頗重,但是他很快就恢復共黨

中央對他的信任,不僅四度獲得史達林獎

(Stalin Prize, 1941、1943、1946、1950)、

一次列寧獎(Lenin Prize, 1959)、一次蘇聯

國家獎(USSR State Prize, 1971),1973年

的社會主義勞工英雄(Hero of Socialist

Labor),並且連續五年(1958-1962)當選

蘇聯的最高黨代表。

哈闕圖雷恩堪稱是一位多產的音樂

家,作品包括小提琴、大提琴、鋼琴等協

奏曲。最初他在鋼琴協奏曲中融入一種非

常特殊的打擊樂器(Flexatone),其形狀有

點類似音叉,由於該種打擊樂器所發出的

音響十分特別,因此引起歐、美樂壇人士

的注意,打開他在國際間的知名度。另外

他還寫了多首鋼琴獨奏曲,包括兩冊專為

兒童練習鋼琴而寫的曲子,《兒童鋼琴曲集

1.》(Children's Album, Book 1.)初版於 1947

年發行,甚中有一首音調優美,旋律較行

板稍慢、中板稍快的《伊凡之歌》(Ivan

Sings),此曲和 1964年初版的《兒童鋼琴

曲集 2》之中的一首遁走曲(Fugue)《兩位

女 士 之 間 的 閒 聊 》(Two Ladies

Gossiping),並稱最佳之練習用曲。

哈闕圖雷恩完成三首風格各異的交響

曲,都獲得極高之評價,尤其是《第三交

響曲》(Symphony No.3),由於加強喇叭和

管風琴的音效,非常特出。此外他曾替數

部電影配樂及譜寫插曲,其中以 1941年上

映的《化裝舞會》(Masquerade,本義為類

似嘉年華會中戴著面具的舞者)最獲好

評。《化裝舞會》諷刺沙俄上流社會士紳之

虛偽與狡詐,彷彿人人戴著一頂假面具,

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哈闕圖雷恩最負盛名的作品當推芭蕾

舞劇,除了《蓋雅涅》;本劇最初為描述一

個非常愛國的年青亞美尼亞婦女,名叫蓋

雅涅,當她發覺其夫對國家不忠時,內心

充滿惶惑與掙扎,原劇經過數回修改,最

後定稿為蓋雅涅熱愛國家更勝於她的夫

婿。另一齣《斯巴達克斯》(Spartacus)則

更為喧騰一時,此劇敘述奴隸鬥士斯巴達

克斯率領義大利境內的農奴起義,和羅馬

帝國作戰以爭取自由的故事。《斯巴達克

斯》劇中的樂曲,數度被引用為連續劇或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12 2010/6/11 下午 10:51:16

Page 13: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1�

印 刷 科 技

電影的配樂,前者如 1970

年代美國 BBC的《歐尼汀

船 舶 公 司 》(The Onedin

Line),後者有柯恩兄弟

(Joel and Ethan Coen)所拍

攝的喜劇片《哈德沙克代理

人》(The Hudsucker Proxy,

1994)。至於《蓋雅涅》劇

中部份柔和舒緩的旋律則為

電影《2001年太空漫遊》

(2001:A Space Odyssey)的

配樂,本片係由蜚聲國際的

美國大導演史坦利古柏瑞克

(Stanley Kubrick)所執導。

亞美尼亞(Republic of

Armenia)是個內陸小國,

位於西亞高加索山區,西臨

土耳其,北界喬治亞,東鄰

亞塞拜疆(Azerbaijan),南與伊朗及亞塞

拜疆接壤,面積 29,743平方公里,人口將

近 300萬,首都葉里溫(Yerevan),自從

前蘇聯解體後,亞美尼亞於 1991年宣告獨

立。

目前為硬幣所取代的 50 德拉姆

(Dram)紙鈔(見圖),是亞美尼亞中央銀

行於 1998年所發行第二系列紙幣的首枚,

正面左側是哈闕圖雷恩的肖像,其右則為

建於葉里溫的哈闕圖雷恩紀念館。

本券背面採《蓋雅涅》劇中最聞名的

「馬刀舞蹈」(Sabre Dance)為主題,襯以

終年積雪不退的亞拉瑞特山脈(Mountain

Ararat)為背景,一動一靜相互輝映。亞拉

瑞特山是座息火山,其主峰有二,最高的

大亞拉瑞特(Greater Ararat)位於土耳其境

內,海拔 5137公尺,次高的小亞拉瑞特

(Lesser Ararat)海拔 3896公尺,是亞美尼

亞與土耳其兩國的界山。聖經《創世紀》

一章中記載;大洪水時代的「諾亞方舟」

(Noah Ark)即擱淺於此山之上,因此亞拉

瑞特山馳名於基督教世界。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13 2010/6/11 下午 10:51:19

Page 14: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第二十六卷第二期

14

本券以粉紅、藍、灰為主要色系,色

澤柔和瑰麗。

雅可布蓋路斯 (Jacobus Gallus, 1550-1591)

雅可布蓋路斯自稱雅可布蓋路斯卡尼

奧爾斯(Jacobus Gallus Carniolus),卡尼奧

爾斯是卡尼奧拉(Carniola)地方人士之

意,因為中世紀奔走於外的人通常會在姓

名之後加上地名,以避免產生混淆,根據

史料所載,他晚年定居於摩拉維亞和波希

米亞一帶,是晚期文藝

復興音樂斯洛維尼亞

(Slovenia)最傑出之音

樂家。

蓋路斯西元 1550

年生於卡尼奧拉的瑞福

呢茲(Reifnitz)即今斯

洛維尼亞南部的萊布尼

加(Ribnica),當時在

奧地利哈布斯堡(Habs

burg, 1438-1740)王朝

的統治之下,此一時期

的哈布斯堡君主兼領神

聖羅馬帝國皇帝,國勢

強盛。

蓋路斯早年在卡尼

奧拉西斯蒂奧斯教會

(Cisteaux,天主教派之一)的修道院中接

受教育,大約 1564至 1566年間告別家園,

在奧地利停留一段時日後,再前往波希米

亞、摩拉維亞和西利西亞(Silesia)等地。

蓋路斯 1574年榮任維也納皇家教堂的

教士,1579年(或 1580)至 1585年間獲

任奧爾穆滋(Olmutz)大主教所屬合唱團

的指揮,之後擔任布拉格貝勒斯萃

(Balustrade)聖約翰(St. John)大教堂的

管風琴師,1591年逝世於布拉格,得年僅

41歲。

蓋路斯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士,定居波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14 2010/6/21 下午 02:30:25

Page 15: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1�

印 刷 科 技

希米亞之時高擎反宗教改革(Counter-

Reformation)旗幟,贊成容許教內不同教

派的存在,至於音樂方面,他把威尼斯樂

派的風格融入講求對位法的文藝復興音

樂,以宗教音樂和世俗樂曲馳名當代,作

品相當豐富,至少有 500多首列名其下,

其中包括多首規模宏偉的多部輪唱曲。

宗教音樂方面,蓋路斯以《巴洛》

(Opus musicum)最為出色,這部完成於

1577年的大堆頭作品分為六冊,納入 374

首經文歌,足供教會聖職人員一整年的禮

拜儀式所需。《巴洛》後來由布拉格的吉瑞

尼格林(Jiri Nigrin)印刷所印行,1586年

出版的第一冊中,有一首曲名為《喔瑪格

蘭之奧秘》(O magnum mysterium)適用於

耶蘇降臨節(Advent)的第一個禮拜天至

四旬節(Septuagesima)的最後一個禮拜,

這一首八部合唱曲顯然是受到威尼斯輪唱

讚美詩歌(Venetian polychoral)的影響,他

採用問答唱和的形式,有別於一般的經文

歌。此外尚有 20首彌撒曲留存至今,而其

中的 16首曾為吉瑞尼格林所印行。

至於世俗樂曲則大約有 100首存世,

包括部份以拉丁文寫就的情歌;由於當時

的情歌大多以義大利文歌唱,堪稱十分特

出,其餘則為德文或拉丁文。

1991年 10月 8日正式宣告完全獨立的

斯 洛 維 尼 亞 共 和 國(The Republic of

Slovenia),原屬南斯拉夫的一個聯邦,而

南斯拉夫自從該國強人狄托(Tito)死後終

告分裂。圖為斯洛維尼亞(國家)銀行

(Banka Slovenije)1992年所發行的 200托

勒(Tolar,複數為 Tolarjev)新鈔,正面右

側是臆想中的蓋路斯肖像,左側為該國音

樂廳的外貌,背面左側為斯洛維尼亞愛樂

廳(Slovene Philharmonic)的草圖;該廳早

已毀於戰火,此圖亦屬臆測,右側是蓋路

斯所作彌撒曲的部份曲譜。

本券正面刷以紅—棕、黑、藍色,色

澤穩重,背面則採紅—棕和彩度較高的蘋

果綠、黃、藍刷色,色彩繽紛。

菲立普狄蒙特 (Philippe de Monte, 1521-1603)

菲立普狄蒙特,晚期文藝復興音樂

(A.D. 1450-1600)比利時最負盛名音樂家

之一,以擅長情歌(Madrigal,本義指非宗

教性質之世俗音樂,因其內容大多和詠嘆

愛情有關,可直譯為情歌)馳名歐洲,他

所創作的情歌,不僅數量為同一時期各個

作曲家之冠,而且因採用新的作曲方式;

喜歡採用無前奏樂伴奏之合唱或獨唱,以

及樹立新的音樂風格;開巴洛克音樂(A.D.

1600-1750)之先河,因此被推崇為比利時

最佳作曲家,而能夠和他比肩,並駕齊驅

的同代人物,大概也只有奧蘭德拉樹士

(Orlande de Lassus)了。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15 2010/6/11 下午 10:51:23

Page 16: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第二十六卷第二期

1�

蒙 特 西 元 1521 年 生 於 法 蘭 德 斯

(Flanders,今比利時北部,該政治體全盛

時期尚包括法國與荷蘭二國之一小部份),

童年時為梅奇侖(Mechelen)聖侖波德斯

大教堂(St. Rumbolds Cathedral)詩歌班的

成員,並且在該教堂接受音樂訓練。

蒙特和十六世紀法蘭德斯有志於音樂

的年青人一般,長大後亦前往義大利深

造,逐漸在義大利建立自己的名聲,他最

初在拿坡里工作一段時間,後來前去羅

馬,受雇於奧爾鍚尼樞機主教(Cardinal

Orsini)。

1554年初,蒙特曾赴英國,擔任瑪莉

一世(Queen Mary I,亦稱血腥瑪莉,在位

1553-58)宮廷樂師,同年 7月瑪莉一世和

西班牙王菲律普二世(King Philip II)大

婚,其後蒙特因為和菲律普二世所任用的

其他西班牙籍樂師相處不睦,遂於 1555年

辭職。

返回義大利之後,蒙特先是受聘於托

斯坎尼大公梅迪西(Fernando de Medici,

Grand Duck of Tuscany),1568年繼雅可布

維耶特(Jacobus Vaet, 1529-1567,義大利知

名音樂家)獲任神聖羅馬皇帝馬克西米連

二世(Maximilian II,1564-1576稱帝)宮廷

管弦樂團長,蒙特上任後的前十年,除了

指揮演奏和譜寫宗教樂曲之外,最大的貢

獻在於替教會發掘和培育音樂人才,學生

之中以來自帕杜爾(Padua,義大利北部)

的 裴 尼 里(Gian Vincenzo Pinelli,

1535-1601,著名科學家伽利略之師)最為

出色,他們傳承蒙特純熟的作曲技巧和豐

富的經驗,創巴洛克音樂早期的風貌。蒙

特晚年來往於維也納和布拉格兩地的帝國

宮廷,1603年逝世於布拉格,享壽 82歲。

蒙 特 生 前 喜 歡 閱 讀 佩 脫 拉 克

(Francesco Petrarch,人文主義之父)、班博

(Bembo)、桑納扎羅(Jacopo Sannazaro)

等人文主義學者的詩文,處於宗教紛爭的

年代,雖然他不像是宗教改革運動的支持

者,但因經常和義大利的學者討論有關宗

教的敏感話題,或許他對宗教改革亦懷有

少許的認同,這點可從他晚期的作品中窺

得一、二。

蒙特不愧是位多產的音樂家,無論在

宗教音樂或世俗樂曲方面,大約完成 40首

彌撒曲和 260首經文曲,以及 34冊、總數

超過 1100首的世俗曲,他的作品大都由義

大利獨家代理商—威尼斯的佐丹奴

(Gardano)負責印行。世俗曲第一冊於

1554年問世,蒙特時年 33歲,此後他援例

在每一冊的前頁題寫序文,以表達對於支

持者的感謝之意。雖然由於戰爭、災難等

種種原因,蒙特一生的作品未能全部留存

後世,但是他所寫的一部份情歌,至今仍

在歐洲各地飄揚。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16 2010/6/11 下午 10:51:24

Page 17: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1�

印 刷 科 技

奧蘭德拉樹士 (Orlande de Lassus, 1532-1594)

奧蘭德拉樹士西元 1532年生於法蘭德

斯艾諾郡蒙斯(Mons, County of Hainaut,

今比利時北部),有關他早年的史料厥如,

流傳至今的各種鄉野閒譚中則以他童年曾

經三次遭人誘拐最為當地人士所津津樂

道,大概因為他擁有一副非常優美的歌

喉,因此成為各個教堂詩歌班極力網羅的

對象,而有史可考的是

拉樹士 12歲跟隨神聖

羅馬帝國著名將領費蘭

特 岡 薩 嘉(Ferrante

Gonzaga, 1507-1557)離

別家園。岡薩嘉因為戰

功 彪 炳,1535-1546 年

任 職 西 西 里 總 督,

1546-1554年統治米蘭

公 國(Governor of the

Duchy of Milan),1547

年拉樹士於米蘭認識義

大利知名世俗音樂作曲

家達瑞吉歐(Spirito l’

Hoste da Reggio),大概

曾跟他學習作曲,因此

拉樹士早期的作品頗有

達瑞吉歐的風味。

1550年代初期,拉

樹 士 替 拿 坡 里 貴 族 卡 斯 特 里 奧 托

(Costantino Castrioto)唱歌和作曲,之後前

往羅馬,在托斯坎尼大公柯西莫梅迪西

(Cosimo I de Medici)的羅馬官邸工作,

1553年獲任羅馬聖若望拉特朗大殿

(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天主

教羅馬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亦稱全世界天

主教母堂)的管弦樂團指揮,以一個當時

年紀才 21歲的年青小伙子而言,可謂光榮

之至,不過他僅任職一年就離去。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17 2010/6/11 下午 10:51:28

Page 18: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第二十六卷第二期

1�

拉樹士離開聖若望拉特朗大殿後的行

踪不明,當時有人宣稱他前往法、英二國

旅行。1555年拉樹士回到故鄉,在安特衛

普(Antwerp)出版他的音樂作品,1556年

獲邀加入巴伐利亞公爵艾爾伯瑞克五世

(Albrecht V)的宮廷樂團,斯時艾爾伯瑞

克公爵亟思組成一支能和義大利各王公貴

族一較長短的管弦樂團,不惜重金聘請各

地的知名樂師,該樂團中有七位是來自法

蘭德斯,其中以拉樹士最負盛名。

顯然拉樹士在慕尼黑(Munich,巴伐

利亞公國首府)的生活過得很是慊意,因

為他決定在該地長久居留。1558年拉樹士

娶公爵夫人貼身女宦的女兒瑞琴娜魏金潔

(Regina Wackinger)為妻,1563年前後,

拉樹士繼路德威格達瑟爾(Ludwig Daser)

之後,成為宮廷樂團長,終其一生替艾爾

伯瑞克及其子嗣威廉五世(Wilhelm V)服

務,長達 30餘年。

1560年代初期,拉樹士之名享譽歐

洲,當時有許多有志於音樂的人士,不遠

千里紛紛來到慕尼黑跟他學習,其中之佼

佼 者, 如 安 德 烈 嘉 伯 瑞 利(Andrea

Gabrieli,義大利作曲家)率先於 1562年到

來,大約跟隨一年之久,而其姪子喬凡尼

(Giovanni Gabrieli)於 1570年抵達之後,

追隨時日更長,而其成就更勝於乃叔。拉

樹士的名望在 1570年代到達頂峰,除了神

聖羅馬皇帝馬克西米連二世拔擢他為貴族

階級之外,教皇格利哥里十三世(Pope

Gregory XIII)更賜與騎士勳爵之殊榮。這

位 1572- 1585在位的格利哥里教皇,任

內有二大成就;1576年下令成立遠東的澳

門教區,1582年下令改革曆法,形成今日

全世界通用的西曆。

1570年代晚期至 1580年代,拉樹士曾

數度走訪義大利,當時義大利北部的費拉

拉(Ferrara)是前衛世俗音樂最活躍的地

區,毫無疑問拉樹士定然親耳聽到許多呈

給埃斯特(Este)宮廷的情歌作品,然而個

性保守的拉樹士並未受時代潮流的影響而

改變他的風格,反而隨著年歲的增長,使

他的作品更清純、更洗練。

1590年代之初,拉樹士的健康情況開

始走下坡,他請湯瑪士梅爾曼醫師(Doc.

Thomas Mermann)治療,儘管梅爾曼醫師

對於他所罹患的「憂鬱症」(melancholia

hypocondriaca)似乎無能為力,但是拉樹士

依舊能繼續作曲和偶爾出外旅遊。拉樹士

最後完成的作品—1594年的《聖彼德的淚

水》(Lagrime di San Pietro),被譽為是他的

壓卷之作,這組由 21支歌曲組成的優美曲

子,拉樹士題獻當時的教皇克萊蒙八世

(Pope Clement VIII,在位 1592-1605);克

萊蒙八世任內的重大成就之一是他曾替咖

啡祝福,從此改變歐洲人不喝異教徒飲料

的歷史(咖啡由篤信伊斯蘭教的鄂圖曼土

耳其帝國帶入歐洲)。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18 2010/6/11 下午 10:51:29

Page 19: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1�

印 刷 科 技

這首備受讚美的《聖彼得的淚水》於

1595年印行,而令人遺憾的是拉樹士已先

一年,於 1594年辭世。

拉樹士完成 2000多首拉丁、義大利、

法、德等語文的歌曲,其中包括 530首經

文曲,175首義大利世俗樂和輕聲樂,150

首法國香頌(chansons,二部或二部以上的

合唱詩曲),90首德國藝術歌曲,堪稱是

位多才多藝和多產的音樂大師,在宗教紛

爭的年代裏,固然他的作品中不乏諷刺性

的創作,他仍舊是一位虔誠的羅馬天主教

信徒。拉樹士傳世的作品之中,以 1588年

完成的《禮拜儀式用的詩篇歌集》(Catholic

Ulenberg Psalter)和悔罪用的《聖彼得的淚

水》最為著名。

昔稱法蘭德斯的比利時,西瀕大西

洋,自北至南依序和荷蘭、德國、盧森

堡、法國等國接壤,面積雖然只有三萬餘

平方公里(比台灣略小),卻處西歐的要

衝,自古即為歐洲各邦的用武之地;歐洲

史上最著名的「滑鐵盧戰役」,爆發於比京

布魯塞爾南方的滑鐵盧,二次世界大戰末

期納粹德國發動功敗垂成的安特衛普大反

攻,亦於該國東南的巴斯東爆發大戰,因

此境內種族複雜,堪稱歐洲民族的大熔

爐。比利時北部、南部往昔分別為荷蘭、

法國的領土,人口以荷、法語系居多,德

國其次,官方語文荷、法、德三種並列。

這枚比利時財政部發行於 1950年的 20

法朗,正面是拉樹士肖像,其上為法文國

名 ROYAUME DE BELGIQUE,背面肖像為

蒙特,其上之國名採用荷文 KONINKRIJK

BELGIE,或許因為剛經過二次世界大戰戰

火的洗禮,國力尚未恢復,本券之圖案設

計極為簡略,刷色僅以淡紫、米、藍色為

主。

安德瑞葛瑞璀 (Andre Gretry, 1741-1813)

安德瑞葛瑞璀原本是利吉王子教區

(Prince-Bishopric of Liege,今屬比利時)的

作曲家,西元 1767年之後前去法國發展,

後來加入法國籍,作品以喜歌劇最為出

色。

葛瑞璀 1741年生於利吉,父親是個窮

苦的樂師。葛瑞璀幼年加入當地聖丹尼士

(St. Denis)教堂的兒童唱詩班,養成音樂

興趣。1753年葛瑞璀師事萊克里克(Jean-

Pantaleon Leclerc, 1697- 1760),其後跟隨雷

恩尼金(Nicolas Rennekin)學管風琴、莫

里哀(Henri Moreau)學大鍵琴和作曲,後

來獲邀參加一個義大利人的歌劇團,不僅

按演出場次收取酬金、得以聆聽蓋洛普

(Baldassare Galuppi,義大利作曲家)、佩

格里西(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義大利

作曲暨小提琴、管風琴家)和其他音樂大

師的作品,而且實現到義大利學習音樂的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19 2010/6/11 下午 10:51:30

Page 20: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第二十六卷第二期

�0

夙願。

1759年葛瑞璀譜成一首彌撒曲,獻給

利吉天主教堂的教士赫爾雷(Hurley),赫

爾雷非常滿意,依約給付他一筆錢,葛瑞

璀於該年 3月前往義大利、到羅馬利吉學

院(College de Liege)學習了五年,在卡賽

里(Giovanni Battista Casali,義大利作曲

家,擅長詩歌班的清唱曲)的指導下,勤

奮地修完音樂課程,精通和聲與對位法。

1765 年 葛 瑞 璀 替 羅 馬 阿 里 伯 蒂

(Aliberti)劇院所寫的幕間插劇《La

vendemmiatrice》備受各界的讚譽,使他一

夕之間名聞羅馬。由於此一輕歌劇頗有孟

西格尼(Pierre-Alexandre Monsigny,法國

作曲家)的風格,獲得法國駐羅馬大使館

秘書格外的青睞,因此促成他到法國尋求

發展的決心。1767年元旦,葛瑞璀按照計

劃 離 開 羅 馬, 中 途 因 認 識 服 爾 泰

(Voltaire,法國啟蒙運動的代表)而在瑞士

日內瓦(Geneva)稍作停留,然後在寫完

一齣喜歌劇後直奔巴黎。

初到巴黎的頭兩年,葛瑞璀因為缺乏

金錢和知名度,必須分外努力,所幸他並

非全然得不到朋友的照拂,在瑞典大使克

魯滋伯爵(Count Gustaf Philip Creutz)的協

助下,葛瑞璀自馬蒙泰爾(Jean-Francois

Marmontel,法國歷史學家暨作家)獲得一

個腳本,他僅花費不到六週的時間就譜成

歌劇,這齣名為《Le Huron》的喜歌劇

1768年 8月於巴黎首演,結果造成了空前

的轟動,緊跟著他又推出《Lucile》和《Le

Tableau parlant》兩劇,也都收到相當的好

評,從此奠定他在法國喜歌劇的崇高地位。

葛瑞璀大約完成 50齣喜歌劇,其中最

負盛名的當推 1771年的《Zemire et Azor》

和 1784年的《Richard Coeur-de-lion》(獅心

王理查),後者劇情和十二世紀末的英王理

查 一 世(Richard I of England, 在 位

1189-99)有間接的關聯,同樣是敘述一個

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蹟,劇中有一段非常膾

炙人口的浪漫歌曲《理查,吾王》(O

Richard, O mon Roi),當時風靡整個法國,

1789年有個馬賽衛戍部隊隊長的貼身護衛

在一場晚宴上高歌此曲後,激發萊瑟

(Claude Joseph Rouget de Lisle)的靈感,他

在 1792年創作出更受法國人熱愛的《馬賽

頌》(La Marseillaise),後來成為法國的國

歌。《獅心王理查》稍後被譯成英文,由英

國劇作家貝爾戈恩(John Burgoyne)改為

英語歌劇,同樣大受英國民眾的歡迎。

葛瑞璀是所有音樂家中將低音喇叭譜

為主曲的第一位,他採用這種源自羅馬帝

國時代的號角聲而演發的樂器譜成一首送

葬曲,在服爾泰的葬禮上吹奏,由於低音

喇叭的樂聲比較沈鬱,予人一種嗚咽哀傷

的感受,較能烘托喪葬場的氛圍,因此以

後的喪葬曲大都以低音喇叭為主要樂器。

1783年於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首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20 2010/6/11 下午 10:51:31

Page 21: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1

印 刷 科 技

演的《La caravane du

Caire》( 開 羅 大 蓬

車),是葛瑞璀所作

芭蕾舞劇中最為出色

的一齣,裏面有一段

描寫男主角潛入後宮

誘拐妃子,然後由其

僕人冒險搭救跳上蓬

車的過程,採用豎琴

和三角震動器伴奏,

極富異國風味,贏得

全場觀眾起立鼓掌,

應當是這齣芭蕾舞劇

能在法國保持 50年

聲勢不墜的最主要原

因之一。

葛瑞璀所譜的合

唱曲,在結構上顯得

較為薄弱,相同情況也表現於管弦樂曲方

面,因此部份他的管弦樂曲曾被其他的作

曲家重新修飾,以符合聽眾的需求和口

味。

法國大革命期間,葛瑞璀遭到池魚之

殃,所有財產損失殆盡,幸而繼立的法國

政府都很同情他的遭遇,並給予較佳的照

顧,1792年建立的法國第一共和聘請他擔

任巴黎音樂學院的督學,1804年稱帝的拿

破崙不僅頒給他象徵法國最高榮譽的「大

十字騎士勳章」(The Cross of the Legion of

Honour,等級僅次於拿破崙自己佩帶的軍

團長騎士勳章)而且發給一份優渥的養老

金以怡養天年。

1813年葛瑞璀於巴黎北部的隱居處逝

世;該地原是盧梭生前的宅院,享年 72

歲,葬於巴黎東郊墓園。經過一段極為冗

長的訴訟,15年後葛瑞璀的後人將他的心

臟取出,歸葬於他的出生地,1842年一座

高大的葛瑞璀銅像樹立於利吉,以紀念這

位偉大的音樂家。

比利時國家銀行自 1981年開始發行葛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21 2010/6/11 下午 10:51:36

Page 22: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第二十六卷第二期

��

瑞璀 1000比利時法朗紙鈔,圖案設計非常

音樂化,除了肖像位於正面左側,其餘如

正面的小提琴和背面的音叉,以及曲折起

伏的線條,處處象徵聲波的向外擴散,令

人大有樂聲洋洋盈耳的感覺,整體刷色以

棕色為主,搭配黃、紅、藍、綠等,色彩

繽紛,賞心悅目!

阿道爾夫薩克斯 (Adolphe Sax, 1814-1894)

阿道爾夫薩克斯雖

然只是樂器的改良、研

發者,儘管他擅長吹橫

笛與豎笛,仍稱不上什

麼了不起的音樂家,但

是由於他所研發的樂器

─ 薩 克 斯 風

(Saxophone),對當時

和後世的音樂家以及音

樂,產生極大的影響,

因此將他列入群芳譜。

薩克斯西元 1814年

生於比利時瓦隆尼亞

(Wallonia)的迪南特

(Dinant),其父查理士

─ 約 瑟 夫(Charles-

Joseph)本身就是個樂

器設計師,曾數度改良

號角樂器,25歲在比京布魯塞爾設立樂器

製造廠,生產木製和銅製樂器,由於種類

繁多、產品精良,荷蘭國王威廉二世

(King William Ⅱ of Holland)曾大量採購他

的產品以供各地的軍樂隊之用,並賜予

「宮廷樂器製造師」(Instrument Maker to the

Court)的榮銜。薩克斯自幼跟隨父親,學

習改良樂器,後來入學布魯塞爾皇家音樂

學校(Royal School of Singing),專攻橫笛

與豎笛,畢業後始專注於新型樂器的研究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22 2010/6/11 下午 10:51:40

Page 23: —音樂家群芳譜(四)雷斯基」和「鋼琴藝術巨匠」一詞畫上等 號,人人都以一睹他的風采為榮。 帕德雷斯基不僅是歐美家喻戶曉的鋼

��

印 刷 科 技

和測試,他的第一項成果為改進低音豎笛

的製造,並於 24歲獲得該項設計的專利

權。

1841年薩克斯再次遷居巴黎,著手設

計一系列新樂器,準備參展 1844年巴黎所

舉辦的世界博覽會。雖然這些內部裝置栓

塞的喇叭並非新發明,但是經他設計改良

的新產品,其品質優於其他同業所製造,

替薩克斯家族賺進大把銀子,而這一系列

稱作「薩克斯號角」(Saxhorn)的樂器,大

約有七種大小不同的尺寸,不僅是「粗管

短號」(Flugelhorn)的前身,同時也替日後

的「上低音大號」(Euphonium)奠下了基

礎,逐漸成為各型演奏會和管弦樂團所使

用的樂器。

由於各個樂器製造商對於樂器的改良

和研發非常熱衷,高明如薩克斯也難免倍

感壓力;當時經法國政府審核通過專利申

請的樂器項目不下 4000項,薩克斯只不過

取得其中的 40項而已。然而因為薩克斯所

獲得專利的產品十分暢銷,不免引起同業

的嫉妒與敵視,薩克斯為了防範他的新產

品在取得專利之前,遭到其他同業的剽竊

或模仿,因此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嚴緊,例

如薩克斯風,自 1841年參加比利時工商展

覽到取得專利權的 1846年 3月之間,從未

公開亮相,總是藏在布簾之後吹奏,令人

諱莫如深,儘管如此,薩克斯因為進行冗

長的專利訴訟官司,1856、1873年兩度宣

告破產。

薩克斯風問世後,頗受法國著名音樂

家白遼士的喜愛,他曾在「樂器世界」

(Journal des Debats)雜誌中發表評論,大

加讚揚,而薩克斯本人也因該樂器的研

發,1867年獲聘巴黎音樂學院,開班教授

薩克斯風。

薩克斯 1853年罹患口腔癌,然而卻奇

蹟似地於 1858年康復,1894年逝世於巴

黎,享年 80歲,葬於巴黎蒙特瑪璀墓園

(Cimetiere de Montmartre,因位於巴黎北

郊,又稱北郊墓園)。

比利時國家銀行於 1995年發行一款

200法朗新鈔以紀念薩克斯逝世 100周年,

本款新鈔刷以彩度極高的橘紅、黃綠色,

色澤亮麗,令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該

券正面左側是薩克斯肖像,雙目炯炯,顯

得神采奕奕,左下角則是他極富藝術感的

簡式簽名 Sax,右側是一支煙斗形的薩克斯

風,橫亙於中央下方的是薩克斯風的音

鍵,至於象徵樂音飛揚的音符則飄浮其

上。背面左側為三名薩克斯風吹奏師,其

右則是代表迪南特的建築,包括一所教堂

以及薩克斯出生的房舍,寓涵自薩克斯風

管口所奔流而出的美妙音樂散播人間之

意。

洪達雄/大同大學電機系教授

陳兆福/東方郵報專欄作家

001-023-音樂家群芳譜四.indd 23 2010/6/11 下午 10: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