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47
1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Jul-2020

3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1

化 学

Page 2: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2

Ⅰ. 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

试卷包括两部分,共 19 题。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 14 题,

42 分;第二部分中的每道试题由数目不等的小题组成,包括填空、选

择、排序、作图、简答等多种题型,共 5 题,58 分。

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组成,总体难度适当。

Page 3: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3

Ⅱ. 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

化学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以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为依据,遵循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重视爱国主义情

操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关注考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融会贯通,

注重思维品质,强调实践创新,以评价考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水平并促进其终身学习为总体目标。

二、考核要求

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主要包括: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

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

性质和变化,具备“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

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

是可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辨证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

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Page 4: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4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

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

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

发展意识;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对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具备正确复述、再现、辨认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并能融会贯通

的能力。

(2)具备通过实验现象和对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

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信息,进行

初步加工、吸收并有序存储的能力。

(3)具备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

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具备将实际问题分解,结合相关知识,采用分析与综合、比

较与论证、归纳与演绎等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具备将分析问题的过程和结论,用文字、化学术语、图形、

图表等准确表达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

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

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Page 5: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5

Ⅲ. 考试内容与要求

化学要考查的知识内容分为 5 个主题(详见“化学知识内容表”)。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中学业质量水平四级的要求。

化学知识内容表

一、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化学学科特点

(1)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以及相互

间的联系

(2)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 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物质变化及其能量变化等基本原理和规律

(4)了解化学能识别物质并制备物质

2.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运用以实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获取事实和证据并解释相关化

学问题

(2)能用分类与比较、定性与定量等方法研究化学问题

3.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和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1)识别分子、原子和离子(包括原子团)

(2)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分类,如: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

非金属等

(3)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与符号,离子符号

(2)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

Page 6: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6

(3)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方法表示物质的组成

和结构

(4)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含义,能根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

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数目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计算

(7)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表示物质的变化并进行相关计算

3.溶液和胶体

(1)了解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

(2)利用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物质溶解性等信息

(3)理解溶液的组成并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进行相关计算

(4)了解溶液与胶体的区别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依据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彼此关系

和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4)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5)通过同一短周期或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理解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6)通过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理解元

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7)通过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形成过程认识化学键

5.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2)在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基础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之

间的反应

(4)通过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Page 7: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7

(5)通过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认识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及其重要应用

(6)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根据盖斯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7)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并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

(8)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在实际中的应用

(9)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10)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6.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4)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并进行简单计算

(5)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

(7)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实例,了解催化剂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

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理解强电解质和弱

电解质的概念,并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

(5)认识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 c(H+)和 c(OH-)、pH 三者之间的关系,并

能进行简单计算

(6)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7)了解溶液 pH 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8)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掌握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的应

Page 8: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8

(9)理解离子反应本质,能从离子角度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10)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

(1)能应用金属的活动顺序判断反应并解释相关现象

(2)根据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掌握典型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

质和应用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合金

2.常见非金属元素

(1)根据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掌握典型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

性质和应用

(2)了解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结合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实例,了解运用物质性质和反应

规律能实现物质间的转化

4.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四、常见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2)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及

其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3)根据官能团、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4)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并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

(5)知道有机化合物的某些物理性质与其结构的关系

(6)判断和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掌握烃(烷、烯、炔、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

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Page 9: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9

(2)从官能团的角度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并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化合物分

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3)根据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特点,判断有机反应类型

(4)认识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3.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认识维生素、食品添加剂和药物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4.合成高分子

(1)掌握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2)能依据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和对环境、人体

健康的影响

五、化学实验基础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了解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处理方法

4.掌握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6.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7.综合运用各类物质的性质,进行常见物质(包括离子)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8.能根据实验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采取适当的方法控制实验条件

(3)描述实验现象和收集有关数据

(4)分析现象和处理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5)识别或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Page 10: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10

Page 11: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11

Ⅳ. 参考样题

第一部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试题 1】(2010 年第 7 题)

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H2SO4、NaOH——腐蚀品

B.CH4、C2H4——易燃液体

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

D.KMnO4、K2Cr2O7——氧化剂

【答案】 B

【试题 2】(2017 年第 8 题)

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A.二氧化碳使 Na2O2 固体变白

B.氯气使 KBr 溶液变黄

C.乙烯使 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氨气使 AlCl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 B

【试题 3】(2018 年第 9 题)

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

实验 NaOH 溶液滴入

FeSO4 溶液中

石蕊溶液滴入

氯水中

Na2S 溶液滴入

AgCl 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

酸中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随后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

后迅速褪色

沉淀由白色逐渐

变为黑色

产生无色气体,

随后变为红棕色

【答案】 C

Page 12: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12

【试题 4】(2011 年第 10 题)

25℃、101 kPa 下:

① 2Na(s)+2

1O2(g)==== Na2O(s) ΔH1=-414 kJ/mol

② 2Na(s)+O2(g)==== Na2O2(s) ΔH2=-511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 Na 与足量 O2反应生成 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 Na2O

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 ℃、101 kPa 下,

Na2O2(s)+2Na(s)==== 2Na2O(s) ΔH=-317 kJ/mol

【答案】 D

【试题 5】(2012 年第 9 题)

已知 33As、35Br 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s>Cl>P

B.热稳定性:HCl>AsH3>HBr

C.还原性:As3->S2->Cl-

D.酸性:H3AsO4>H2SO4>H3PO4

【答案】 C

【试题 6】(2018 年第 7 题)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 CO2 和 CH4 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CH3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Page 13: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 CH3COOH 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 100%

B.CH4→CH3COOH 过程中,有 C—H 键发生断裂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 C—C 键

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 D

【试题 7】(2016 年第 11 题)

在两份相同的 Ba(OH)2 溶液中,分别

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H2SO4、NaHSO4

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

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代表滴加 H2SO4 溶液的变化曲线

B.b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Na+、OH-

C.c 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 OH-

D.a、d 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答案】 C

Page 14: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14

【试题 8】(2013 年第 11 题)

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 .

C.

D.

【答案】 C

【试题 9】(2010 年第 12 题)

某温度下,H2(g)+ CO2(g)==== H2O(g)+ CO(g)的平衡

常数 K=4

9。该温度下在甲、

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

投入 H2(g)和 CO2(g),其

起始浓度如右表所示。

c(氨水)/(mol·L-1) 0.1 0.01

pH 11.1 10.6

B. t / ℃ 25 50 100

Kw/ 10-14 1.01 5.47 55.0

Page 15: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15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乙中 CO2的转化率大于 60%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 H2 的转化率均是 60%

C.平衡时,丙中 c(CO2)是甲中的 2 倍,是 0.012 mol/L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答案】 C

【试题 10】(2015 年第 11 题)

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 NaOH。下列用

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 NaClO 溶液的 pH

约为 11)

A.该消毒液可用 NaOH 溶液吸收 Cl2 制备:

Cl2 + 2OH -==== ClO- + Cl- + H2O

B.该消毒液的 pH 约为 12:ClO- + H2O ==== HClO + O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 HCl)混用,产生有毒 Cl2:

2H+ + Cl-+ ClO- ==== Cl2↑ + H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 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

CH3COOH + ClO- ==== HClO +CH3COO-

【答案】 B

【试题 11】(2013 年第 10 题)

实验:① 0.1 mol·L-1 AgNO3溶液和 0.1 mol·L-1 NaCl 溶液等体

积混合得到浊液 a,过滤得到滤液 b 和白色沉淀 c;

② 向滤液 b 中滴加 0.1 mol·L-1 KI 溶液,出现浑浊;

③ 向沉淀 c 中滴加 0.1 mol·L-1 KI 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Page 16: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16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 a 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AgCl(s)==== Ag+(aq)+ Cl-(aq)

B.滤液 b 中不含有 Ag+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 AgCl 转化为 AgI

D.实验可以证明 AgI 比 AgCl 更难溶

【答案】 B

【试题 12】(2016 年第 10 题)

K2Cr2O7 溶液中存在平衡:

Cr2O72−(橙色) + H2O 2CrO4

2−(黄色) + 2H+。用 K2Cr2O7 溶液

进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②中Cr2O72−被 C2H5OH 还原

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若向④中加入 70 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答案】 D

【试题 13】(2018 年第 10 题)

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其结

构片段如下图。

Page 17: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17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

学环境

B.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 或—NH2

C.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

D.结构简式为:

【答案】 B

【试题 14】(2016 年第 9 题)

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

熔点如下:

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苯

沸点 / ℃ 138 144 139 80

熔点 / ℃ 13 ﹣25 ﹣47 6

Page 18: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甲苯的沸点高于 144 ℃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

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

【答案】 B

【试题 15】(2012 年第 8 题)

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A.分离 Na2CO3 溶液和 CH3COOC2H5,选④

B.用 CCl4 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用 FeCl2 溶液吸收 Cl2,选⑤

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答案】 A

【试题 16】(等级考 2018 年 1 月测试卷第 13 题)

可用于检测 CO 的某气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A.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 pH 几乎

不变

Page 19: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19

C.电极 I 上发生反应:CO - 2e- +H2O = CO2 + 2H+

D.电极 II 上发生反应:O2 + 2H2O + 4e- = 4OH-

【答案】 D

【试题 17】(等级考 2018 年 1 月测试卷第 15 题)

海水提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池中发生的反应利用了相同条件下 Mg(OH)2比 Ca(OH)2

难溶的性质

B.干燥过程在 HCl 气流中进行,目的是避免溶液未完全中和

C.上述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有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

D.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H2和 Cl2

【答案】 A

【试题 18】(2018 年第 11 题)

测定 0.1 mol·L-1 Na2SO3 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 pH,数据如

下。

Page 20: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20

时刻 ① ② ③ ④

温度/℃ 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做

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O 23﹣+ H2O HSO 3

﹣+ OH﹣

B.④的 pH 与①不同,是由于 SO 23﹣浓度减小造成的

C.①→③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

D.①与④的 Kw值相等

【答案】 C

【试题 19】(等级考 2018 年 1 月测试卷第 16 题)

室温下,取一定量冰醋酸,进行如下实验:

① 将冰醋酸配制成 0.1 mol·L-1 醋酸溶液;

② 取 20mL①所配溶液,加入 a mL 0.1 mol·L-1 NaOH 溶液,充分

反应后,测得溶液 pH=7;

③ 向②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直至溶液中 n(Na+) = n(Cl-)。

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所得溶液的 pH=1

B.②中:a=20

C.③中:所得溶液中 c(CH3COO-)<c(H+),且 pH<7

D.①与③所得溶液相比,等体积时所含 CH3COOH 分子数目相

【答案】 C

Page 21: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21

第二部分

【试题 20】(2010 年第 28 题)

镇痉药物 C、化合物 N 以及高分子树脂( )

的合成路线如下:

(1)A 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2)A 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 H2 反应生成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

是 。

(3)酯类化合物 C 的分子式是 C15H14O3,其结构简式是 。

(4)A 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Page 22: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22

(5)扁桃酸(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属于甲酸酯且含

酚羟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写出其中一种含亚甲基

(-CH2-)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6)F 与 M 合成高分子树脂的化学方程式是 。

(7)N 在 NaOH 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参考答案】

【试题 21】(2017 年第 25 题)

羟甲香豆素是一种治疗胆结石的药物,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Page 23: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23

已知:

(1)A 属于芳香烃,其结构简式是 。B 中所含的官能团

是 。

(2)C→D 的反应类型是 。

(3)E 属于酯类。仅以乙醇为有机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

成 E,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

(5)以 D 和 F 为原料合成羟甲香豆素分为三步反应,写出有关

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Page 24: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24

【试题 22】(2009 年第 25题)

丙烯可用于合成杀除根瘤线虫的农药( 分子式为 C3H5Br2Cl )

和应用广泛的 DAP 树脂:

Page 25: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25

已知酯与醇可发生如下酯交换反应:

RCOOR′+R″OH 催化剂 RCOOR″+R′OH(R、R′、R″

代表烃基)

(1)农药 C3H5Br2Cl 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上均连有卤原子。

① A 的结构简式是 ,

A 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

② 由丙烯生成 A 的反应类型是 。

(2)A 水解可得到 D,该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C 蒸气密度是相同状态下甲烷密度的 6.25 倍,C 中各元素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碳 60%,氢 8%,氧 32%。C 的结构简

式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

a. C 能发生聚合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

b. C 含有 2 个甲基的羧酸类同分异构体有 4 个

c. D 催化加氢的产物与 B 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d. E 具有芳香气味,易溶于乙醇

(5)E 的水解产物经分离最终得到甲醇和 B,二者均可循环利用

于 DAP 树脂的制备。其中将甲醇与 H 分离的操作方法

是 。

(6)F 的分子式为 C10H10O4。DAP 单体为苯的二元取代物,且

两个取代基不处于对位,该单体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两

种。D 和 F 反应生成 DAP 单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参考答案】

(1)①CH2==CHCH2Cl 碳碳双键、氯原子

② 取代反应

Page 26: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26

(2)CH2==CHCH2Cl + H2O NaOH

⎯⎯⎯→CH2CHCH2OH+HCl

(3)CH3COOCH2CH==CH2

(4)acd

(5)蒸馏

(6)

【试题 23】(2011 年第 25 题)

在温度 t1 和 t2下,X2 (g)和 H2 反应生成 HX 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1)已知 t2>t1,HX 的生成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

“放热”)。

(2)HX 的电子式是 。

(3)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强,HX 共

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4)X2 都能与 H2反应生成 H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

Page 27: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27

(5)K 的变化体现出 X2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

因: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6)仅.依据 K 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

增加, (选填字母)。

a.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 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

b.X2 与 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c.HX 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d.HX 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参考答案】

(1)放热

(3)HF、HCl、HBr、HI

(4)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7

(5)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6)a d

【试题 24】(2016 年第 28 题)

以 Na2SO3 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

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

实验 试剂 现象

Page 28: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28

滴管 试管

0.2 mol·L-1

Na2SO3

溶液

饱和 Ag2SO4溶液 Ⅰ.产生白色沉淀

0.2 mol·L-1CuSO4溶液 Ⅱ.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

生棕黄色沉淀

0.1 mol·L-1Al2(SO4)3

溶液

Ⅲ.开始无明显变化,继续

滴加产生白色沉淀

(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 Ag2SO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现象Ⅰ: 。

(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2

4SO ,含有 Cu+、Cu2+

和-2

3SO 。

已知:Cu+ ⎯⎯⎯ →⎯ 42SOH稀Cu+Cu2+,Cu2+ ⎯→⎯

−I

CuI↓(白色)+I2。

① 用稀 H2SO4 证实沉淀中含有 Cu+的实验现象是 。

② 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 Cu2+和-2

3SO 。

a.白色沉淀 A 是 BaSO4,试剂 1 是 。

b.证实沉淀中含有 Cu2+和-2

3SO 的理由是 。

(3)已知:Al2(SO3) 3 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Ⅲ的白

色沉淀中无-2

4SO ,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

碱,还可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① 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 。

Page 29: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29

② 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 ⅰ.被

Al(OH)3 所吸附;ⅱ.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ⅱ设计

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ⅱ成立。

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步骤一:

步骤二: (按上图形式呈现)。

b.假设ⅱ成立的实验证据是 。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 。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

性与 有关。

【参考答案】

(1)2Ag++SO32−==== Ag2SO3↓

(2)① 析出红色固体

② a.HCl 和 BaCl2 溶液

b.在 I-的作用下,Cu2+转化为白色沉淀 CuI,-2

3SO 转化

为-2

4SO

(3)① Al3+、OH-

② a.

b.V1 明显大于 V2

(4)亚硫酸盐的溶解性、氧化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

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

Page 30: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30

【试题 25】(2015 年第 28 题)

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

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 2Fe2++I2”反应中 Fe3+和 Fe2+的相互转

化。实验如下:

(1)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

Ⅰ的反应达到 。

(2)ⅲ是ⅱ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ⅱ中 造成的影响。

(3)ⅰ和ⅱ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 Fe3+转化。用化

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

同学推测ⅰ中 Fe2+向 Fe3+转化

的原因:外加 Ag+使 c(I-)降低,

导致 I-的还原性弱于 Fe2+。用

右图装置(a、b 均为石墨电极)

进行实验验证。

a b

盐桥

K

0.005 mol L-1

Fe2(SO4)3溶液

(pH约为1)

0

G

0.01 mol L-1

KI溶液

Page 31: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31

① K 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 作 极。

② 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 U 型管左管中滴

加 0.01 mol·L-1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

该现象是 。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ⅱ

中 Fe2+向 Fe3+转化的原因。

① 转化原因是 。

② 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

(6)实验Ⅰ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Ⅱ中,还原性:Fe2+>I-。

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

(1)化学平衡状态

(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

(3)加入 Ag+发生反应:Ag+ + I- ==== AgI↓,c(I-)降低;或增大

c(Fe2+),平衡均逆向移动

(4)① 正

② 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

(5)① Fe2+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 Fe2+还原性强于 I-

② 向右管中加入 1 mol·L-1 FeSO4 溶液

(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

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

Page 32: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32

【试题 26】(2011 年第 27 题)

甲、乙两同学为探究 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

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 A 中加热装置已

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

浓硫酸,加热

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 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

色并逐渐消失

打开弹簧夹,通入 N2,停

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 — — — — —

从 B、C 中分别取少量白

色沉淀,加稀盐酸 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1)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C 中白色沉淀是 ,该沉淀的生成表明 SO2具有 性。

(3)C 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Page 33: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33

(4)分析 B 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

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 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

乙在 A、B 间增加洗气瓶 D,D 中盛放的试剂是 。

② 进行实验,B 中现象:

甲 大量白色沉淀

乙 少量白色沉淀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

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 中无沉淀生成,而

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

(1)Cu+2H2SO4 ≜ CuSO4+SO2↑+2H2O

(2)BaSO4还原

(3)2NO+O2==== 2NO2

(4)① 通 N2 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饱和 NaHSO3溶液

② 甲: 4

2-2

4 BaSOBaSO ====+ +

乙:2Ba2++2SO2+O2+2H2O==== 2BaSO4↓+ 4H+

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 O2的量

(5)SO2 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 BaSO3沉淀

Page 34: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34

【试题 27】(2014 年第 28 题)

用 FeCl3 酸性溶液脱除 H2S 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

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 pH=1 的 0.1 mol/L

FeCl2 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录如下(a、b、c 代表电压值):

序号 电压/V 阳极现象 检验阳极产物

Ⅰ x≥a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 有 Fe3+、有 Cl

2

Ⅱ a>x≥b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 有 Fe3+、无 Cl

2

Ⅲ b>x>0 无明显变化 无 Fe3+、无 Cl

2

(1)用 KSCN 溶液检验出 Fe3+的现象是 。

(2)Ⅰ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 Cl2 将

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 。

(3)由Ⅱ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 Fe2+在阳极放电,原因

是 Fe2+具有 性。

(4)Ⅱ中虽未检验出 Cl2,但 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

电解 pH=1 的 NaCl 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电压/V 阳极现象 检验阳极产物

Ⅳ a>x≥c 无明显变化 有 Cl2

Ⅴ c>x≥b 无明显变化 无 Cl2

① NaCl 溶液的浓度是 mol/L。

② Ⅳ中检验 Cl2的实验方法: 。

③ 与Ⅱ对比,得出的结论(写出两点): 。

Page 35: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35

【参考答案】

(1)溶液变红

(2)2Cl--2e-==== Cl2 Cl2+2Fe2+==== 2Cl-+2Fe3+

(3)还原

(4)① 0.2

② 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 KI 试纸上,试纸变蓝

③ 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 Fe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

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 Fe2+先于 Cl-放电

【试题 28】(2015 年第 27 题)

研究 CO2 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

域。

(1)溶于海水的 CO2主要以 4 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

3HCO 占

95%。写出 CO2 溶于水产生-

3HCO 的方程式: 。

(2)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右

图所示的途径固碳。

① 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

式: 。

② 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用释

放出的 O2 只来自于 H2O。用 18O 标记物质的光合作用的

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

+ ======(CH2O)x+x18O2+xH2O 叶绿体

光照

Page 36: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36

(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

的 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

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

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 气提、吸收 CO2。用 N2从酸

化后的海水中吹出 CO2 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

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

② 滴定。将吸收液吸收的无机碳转化为 NaHCO3,再用

x mol·L-1 HCl 溶液滴定,消耗 y mL HCl 溶液。海水中

溶解无机碳的浓度= mol·L-1。

(4)利用右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 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

气体含量。

① 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 CO2

的原理: 。

② 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 b 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

大海。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 。

【参考答案】

(1) CO2+H2O====H2CO3、H2CO3====H++HCO3−

Page 37: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37

(2)① 2HCO3−+Ca2+ ====CaCO3↓+CO2↑+H2O

② xCO2 2xH218O

(3)①

② z

yx

(4)① a 室:2H2O-4e-==== 4H++O2↑,H+通过阳离子膜进入 b 室,

发生反应:H++HCO3−==== CO2↑+H2O

② c 室的反应:2H2O+2e-==== 2OH-+H2↑,用 c 室排出的碱液

将从 b 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至接近装置入口海水的 pH

【试题 29】(2017 年第 27 题)

SCR 和 NSR 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

NOx排放。

(1)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工作原理:

① 尿素[CO(NH2) 2]水溶液热分解为 NH3和 CO2,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② 反应器中 NH3 还原 NO2 的化学方程式: 。

Page 38: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38

③ 当燃油中含硫量较高时,尾气中 SO2在 O2作用下会形成

(NH4) 2SO4,使催化剂中毒。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H4) 2SO4

的形成: 。

④ 尿素溶液浓度影响 NO2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M=60

g·mol-1)含量的方法如下:取 a g 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

全转化为 NH3,所得 NH3 用过量的 v1 mL c1 mol·L-1 H2SO4

溶液吸收完全,剩余 H2SO4 用 v2 mL c2 mol·L-1 NaOH 溶

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2)NSR(NOx 储存还原)工作原理:

NOx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如图 a 所示。

① 通过 BaO 和 Ba(NO3) 2 的相互转化实现 NOx的储存和还

原。储存 NOx的物质是 。

② H2 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了 Ba(NO3) 2 的催化还原

过程,该过程分两步进行,图 b 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

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一步反应消耗的 H2与 Ba(NO3) 2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③ 还原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笑气(N2O)。用同位素示踪法

研究发现笑气的产生与 NO 有关。在有氧条件下,15NO

Page 39: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39

与 NH3以一定比例反应时,得到的笑气几乎都是 15NNO。

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15NNO+□H2O

【参考答案】

(1)① CO(NH2) 2 +H2O ⎯→⎯CO2+2NH3

② 8NH3+6NO2==== 7N2+12H2O

③ 2SO2+O2+4NH3+2H2O==== 2(NH4) 2SO4

④100a

)vc-v(2c3 2211

(2)① BaO

② 8∶1

③ 415NO+4NH3+3O2==== 415NNO+6H2O

【试题 30】(2011 年第 26 题)

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

理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1)溶液 A 的溶质是 。

(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

程式是 。

(3)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 pH 在 2~3。用化学平衡移

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用: 。

(4)电解所用的盐水需精制,去除有影响的 Ca2+、Mg2+、NH4+、

催化剂

催化剂

Page 40: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40

SO42−[c(SO4

2−)>c(Ca2+)]。精制流程如下(淡盐水和溶液 A

来自电解池):

① 盐泥 a 除泥沙外,还含有的物质是 。

② 过程 I 中将NH4+转化为 N2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 BaSO4 的溶解度比 BaCO3的小。过程 II 中除去的离子

有 。

④ 经过程 III 处理,要求盐水 c 中剩余 Na2SO3的含量小于

5 mg/L。若盐水 b 中 NaClO 的含量是 7.45 mg/L,则处理

10 m3 盐水 b,至多添加 10% Na2SO3溶液 kg(溶

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参考答案】

(1)NaOH

(2)2Cl- + 2H2O ==== H2↑ + Cl2↑ + 2OH-

(3)Cl2 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增大 HCl 的浓

度使平衡逆向移动,减少 Cl2 在水中的溶解,有利于 Cl2 的

逸出

(4)① Mg(OH) 2

② 2NH4+ +3Cl2+8OH-==== N2↑+6Cl-+8H2O

③ SO42−、Ca2+

④ 1.76

通电

Page 41: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41

【试题 31】(2016 年第 26 题)

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

究的热点之一。

(1)Fe 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

如右图所示。

① 作负极的物质是 。

②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 24 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 pH,

结果如下:

初始 pH pH=2.5 pH=4.5

NO3−的去除率 接近 100% <50%

24 小时 pH 接近中性 接近中性

铁的最终物质

形态

pH=4.5 时,NO3−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 。

(3)实验发现:在初始 pH=4.5 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

补充一定量的 Fe2+可以明显提高NO3−的去除率。对 Fe2+的作

用提出两种假设:

Ⅰ.Fe2+直接还原NO3−;

Ⅱ.Fe2+破坏 FeO(OH)氧化层。

① 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

可得到的结论是 。

Page 42: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42

② 同位素示踪法证实 Fe2+能与 FeO(OH)反应生成 Fe3O4。

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 Fe2+提高NO3−去

除率的原因: 。

(4)其他条件与(2)相同,经 1 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 pH,

结果如下:

初始 pH pH=2.5 pH=4.5

NO3−的去除率 约 10% 约 3%

1小时 pH 接近中性 接近中性

与(2)中数据对比,解释(2)中初始 pH 不同时,NO3−去

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 。

【参考答案】

(1)① Fe

② NO3−+8e-+10H+ ==== NH4

+ +3H2O

(2)FeO(OH)不导电,阻碍电子转移

(3)① 本实验条件下,Fe2+不能直接还原NO3−;在 Fe 和 Fe2+

共同作用下能提高NO3−的去除率

② Fe2++2FeO(OH) ==== Fe3O4+2H+,Fe2+将不导电的

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 Fe3O4,利于电子转移

(4)初始 pH 低时,产生的 Fe2+充足;初始 pH 高时,产生的 Fe2+

不足

【试题 32】(等级考 2018 年 1 月测试卷第 19 题)

用 H2O2、KI 和洗洁精可完成“大象牙膏”实验(短时间内产生大量

泡沫),某同学依据文献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探究。

Page 43: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43

(1)资料 1:

KI 在该反应中的作用:

H2O2 + I- = H2O + IO-;H2O2 + IO- = H2O + O2 + I-,则总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 。

(2)资料 2:H2O2 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①无

KI 加入,②有 KI 加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选填

字母)。

a.加入 KI 后改变了反应的路径

b.加入 KI 后改变了总反应的能量变化

c.H2O2 + I- = H2O + IO-是放热反应

(3)实验中发现,H2O2与 KI 溶液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溶液

颜色变黄。继续加入 CCl4,振荡、静置,气泡明显减少。

资料 3:I2 也可催化 H2O2的分解反应。

① 加 CCl4 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 ,说明有 I2

生成。

② 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ⅰ H2O2 浓度降低,

ⅱ 。以下对照实验说明ⅰ不是主要原因:向H2O2

溶液中加入KI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

B 试管中。A 试管继续加入 CCl4,B 试管不加 CCl4,

分别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

Page 44: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44

(4)为了探究体系中含碘微粒的存在形式,进行实验:向 20 mL

一定浓度的 H2O2溶液中加入 10 mL 0.10 mol·L-1 KI 溶液,

达平衡后,部分含碘微粒浓度如下

含碘微粒 I- I2 I3

-

浓度/

mol·L-1

2.5×10-3 a 4.0×10

-3

已知:I- + I2 I3

- K= 640。

① a = 。

② 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 I2、 I3-和 I-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

碘微粒,理由是 。

【参考答案】

(1)2H2O2 2H2O+O2↑

(2)c

(3)①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②Ⅰ具有催化作用的 I2在水溶液中的浓度降低

Ⅱ不加 CCl4的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没有明显减小

(4)2.5×10-3 mol/L;

2c(I2) + c(I-) + 3c(I3-)<0.033 mol/L

Page 45: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45

【试题 33】(2018 年第 27 题)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

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1)反应 I:

2H2SO4(l)===2SO2(g) +2H2O(g)+O2(g) H1 =+551 kJ·mol-1

反应 III:

S(s) + O2(g) === SO2(g) H3 =-297 kJ·mol-1

反应 II 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对反应 II,在某一投料比时,两种压强下,H2SO4 在平衡体

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

化关系如图所示。p2 p

1

(填“>”或“<”),得出该

结论的理由是 。

(3)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 SO2 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

程如下。将 ii 补充完整。

i . SO2 + 4I−+ 4H+ === S↓+ 2I2 + 2H2O

ii . I2 + 2H2O + === + + 2I −

Page 46: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46

(4)探究 i、ii 反应速率与 SO2 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

分别将 18 mL SO2 饱和溶液加入到 2 mL 下列试剂中,密闭放

置观察现象。(已知:I2 易溶解在 KI 溶液中)

A B C D

0.4

mol·L-1

KI

a mol·L-1 KI

0.2 mol·L-1

H2SO4

0.2

mol·L-1

H2SO4

0.2 mol·L-1

KI

0.0002 mol

I2

溶 液 变

黄,一段

时间后出

现浑浊

溶液变黄,

出现浑浊较

A 快

无明显现

溶液由棕褐

色 很 快 褪

色,变成黄

色,出现浑

浊较 A 快

① B 是 A 的对比实验,则 a = 。

② 比较 A、B、C,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③ 实验表明,SO2 的歧化反应速率 D>A。结合 i、ii 反应速

率解释原因: 。

【参考答案】

(1)3SO2(g)+2H2O(g) === 2H2SO4(l) + S(s) H2 = -254 kJ·mol-1

(2)>

反应 II 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

使反应正向移动,H2SO4 的物质的量增大,体系总物质的量

减小,H2SO4 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Page 47: Ⅰ 试卷结构 - gaokzx.com · 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 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47

(3)SO2 24SO − 4H+

(4)① 0.4

② I-是 SO2 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

用,但 H+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

③ 反应 ii 比 i 快;D 中由反应 ii 产生的 H+使反应ⅰ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