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義

23
人人人人 人人人

Upload: erica-hardin

Post on 31-Dec-2015

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人本主義. 張利中. 第三勢力. 人本主義是心理學的第三勢力,以關懷個人、抵抗環境對人的限制與束縛及發揚人性為出發點。 社會上一些機制的形成,原本是為了「人」而存在,如學校、醫院以及政府,但是隨著這些機構存在日久,便自行發展出生命力,為了維護機構的權益而去犧牲人的福祉。. 超個人心理學( trans humanistic psychology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人本主義

張利中

第三勢力 人本主義是心理學的第三勢力,以關懷個

人、抵抗環境對人的限制與束縛及發揚人性為出發點。

社會上一些機制的形成,原本是為了「人」而存在,如學校、醫院以及政府,但是隨著這些機構存在日久,便自行發展出生命力,為了維護機構的權益而去犧牲人的福祉。

超個人心理學( trans humanistic psychology ) 是人本心理學大師馬斯洛( Maslow ),因

他體驗到需求理論的不足,而提出了第六個需求層次,也就是所謂的「超越性」或「靈性」的需求。此一需求的提出,也象徵性的「完整」了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馬斯洛進一步於 1969 年將其需求理論加以細分為 X 理論(生理與安全需求)、 Y 理論(愛與隸屬、尊重與自我實現需求)與 Z理論(超越性或靈性需求)。

Maslow需求理論 馬斯洛( Maslow )的需求理論,認為人從動物

出發,有著根本的生物上的需求,然而人同時也是「理性」的動物,擁有「心智」的功能,因此,人除了生物性的需求之外,也會有情感性的需求,或是「期望與眾不同」及「實現自我」等「個別性」與「成就性」的需求。因著這些觀察,馬斯洛( Maslow )在 1954 年提出「需求層次論」,對於人性有非常正向與積極的假設:「人的需求層次有高下的差別」

五大需求 + 靈性需求

1﹒ 生理上的需求: 2﹒ 安全的需求: 3﹒ 愛與被愛的需求: 4﹒ 自尊需求: 5﹒ 自我實現的需求:

自我實現 基本上,需求反映出人的「動機」,當人

有了某一種需求時,也會因而有了「動力」,要採取行動來滿足這個需求。馬斯洛( Maslow )認為人除了天生就會有生理與安全需求之外,對於「愛與被愛」、「自尊」與「自我實現」等需求,也是天生的,換言之,人天生就具有追求愛、自尊與自我實現的動機。

自我實現的人

(1) 能運用潛能,充分發揮個人的功能,對周遭的人和工作有所幫助;

自我實現的人

(2) 能自主自發,了解自己的態度和價值觀,並自我導向出特定的行為;

自我實現的人

(3) 能肯定美感的價值,相信美感是人生一個很重要的事物;

自我實現的人

(4) 願意探索前因後果,了解人跟人的關係;

自我實現的人

(5) 能真正接納自己和別人。而在接納當中,不輕易地憎惡或是嫌棄自己或是任何一個人;

自我實現的人

(6) 體驗神祕和超越的內在經驗,一個自我實現的人會對自己的內在經驗好奇,透過打坐或禪修等方式,提升自我實現的能力。

這種說法大大地超越了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認為人具有「性的本能」與「死的本能」等生物性需求的概念

人本主義的重要概念

(一)相信人性的需求有向上提昇的動能(二)本能與實現傾向(三)自知與自決(四)自我實現的氛圍

反對行為主義

人本主義認為特定氛圍可以觸發個人實現的傾向。因為在現今的社會環境與教育中,很容易就忽略個人的實現傾向,教育很少重視個體自我實現的力量,而是硬性規定兒童的功課與行程。

環境 而人本主義者認為在一個「同理」、

「真誠」、「無條件積極觀注」的環境中,個體會感受到尊重與被關愛,自我實現的傾向會被發揚出來

C. Rogers

是一位在人類歷史上替「被乎略者」發言的人,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被乎略者。他家裡有八個小孩,他排行第四,得不到注意、很少被關心,他在美國伊利諾州誕生、長大,那裡是一個很遼闊的地方,到處都是玉米田。

「傾聽」

他是上帝派來教導人類傾聽的一位天使,人類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是人類從來沒有學會如何「傾聽」。在生活當中有太多的聽見是沒有真正聽見的,人不懂得怎麼樣去聽,這是「人」很大的問題。

羅吉斯另一個重要的成就,他是人類的歷史上第一個利用設備把心理治療過程錄製下來而重複研究的人

1﹒ 同理︰是一種感同身受,站在對方立場與處境和對方一起設想的態度和能力,其包括無知與好奇。何謂無知?指不預設立場及價值判斷。何謂好奇?指的是好的期待,對當事人的能力有正向的預期。

2﹒ 真誠:坦誠面對當事人的態度及情緒。心理治療師本身要知道及面對自己對當事人的態度和情緒,甚至要讓當事人知道,不能私下對當事人生氣,但表面上卻說當事人好,這叫做不真誠。

3﹒無條件的積極觀注:心理治療師對當事人的觀注不需要任何的條件,可以關心當事人。不會因為當事人表現的好壞而有差別的關懷。

超個人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