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43
創世紀4:25 創世紀17:14 ~ 12

Upload: edith-jing

Post on 09-Mar-2016

2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I Love Bible 2012 December

TRANSCRIPT

Page 1: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創世紀4:25

創世紀17:14

~

12

創世紀4:25

創世紀17:14

~

Page 2: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Page 3: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3

【牧養關懷部】 吳嘉純 區牧 0922-785885   [email protected]莊智程 實習傳道 0988-503700   [email protected]陳淑蘋 區長 0910-029293   [email protected]  范文綾 區長 0929-124520   [email protected]趙敏岑 區長 0952-866882   [email protected]王毓寧 實習區長 0922-032786   [email protected]謝懿佳 姊妹 0988-591932  [email protected]【多媒體、音樂事工】 張大偉 弟兄 0963-077740   [email protected]

Page 4: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4

December 122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MonSun Tue Wed Thu Fri Sat

Impact

新年祝福

聖誕節佈道會

Passion聖誕節佈道會 特別聚會

12

Page 5: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12

5

12 12/2-12/8

Page 6: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6

12/2(Sun) 亞當的後代創世紀五章1-20節

第一次創造人的時候是按照神的形像造的,這裡又一次強調。這句話告訴我們:創造的男子和女子是沒有差異的,他們在創造的那一天,神都賜福給他們。 在這一段經文中反復著出現「某人活了多少年生了兒子,又活了多少年並且生兒養女,共活了多少年就死了」,這說明了人生的兩件大事就是生育-「生兒養女」與死亡-「就死了」,人的歷史也是如此反復,死的話語一再出現,實現神所說「你吃的日子必死」的話語。人的一生也就是在為死亡預備,那是每個人必走的路,因為世人都犯了罪(羅馬書三23),罪的工價乃是死(羅馬書六23),死後且有審判(希伯來書九27),我們是否預備好面對死後那必有的審判呢?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亞當的後代,都是按著神自己的形像被造的,神並且造男造女。神為亞當、夏娃起名並且賜福給他們,這表明了神和人的關係就是父親與兒女的關係,正如創世記中的許多父親為兒子命名、為兒子祝福一般。(創九26、廿七27、四八15、四九29) 塞特與亞當的相似,就如亞當和神相似,再次顯示亞當和塞特的那種父子關係相等於神和亞當的關係。神不但創造了亞當,也是他(甚至他後代)的父親。「與亞當相似」(v. 3)這句話暗示現在地球上的人類都是亞當的後裔,我們都繼承了亞當的原罪。雖然我們也知道和敬畏神,但仍有原罪的本性。如果我們自己認真反省,就會承認自己真的是罪人,心中具有罪惡的想法,有這些罪惡的想法不是學來的,而是遺傳下來的罪性所導致的。

Page 7: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7

亞當的後代創世紀五章1-20節

Page 8: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8

12/3(Mon)與神同行的以諾創世紀五章21-24節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六8)這節經文是神對世人所發出的訊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與神同行,這是神一直以來渴望的心意,要我們與祂同行,祂也很樂意與我們同行。聖經中論到與神同行的人,就以以諾為典範了。他究竟如何與神同行呢? 以諾六十五歲的時候生了一個兒子,起名瑪土撒拉(vv. 21-24)。他在生了這個兒子之後就開始與神同行。為何生子前沒有與神同行,反而在生子後與神同行?原來瑪土撒拉的意思是:「他死後那件事就來了」,那究竟是指甚麼?瑪土撒拉活到九百六十九歲就死了,他死的那一年,正是孫兒挪亞六百歲那一年,也就是洪水淹沒地上的那一年。以諾因這兒子的出生,從神得了預兆,就起了敬畏神的心,開始與神同行。 以諾與神同行三百年。這不是一天、兩天的跟隨;不是一年、兩年的同行,而是如馬拉松賽跑般,長期、付代價的同行。今天我們見到許多人在跑天路,但只是短跑,跑一會就不再跑,就不見人影了。與神同行不是短跑是長跑,要直跑到見主的面。 以諾一面與神同行,一面生兒養女。(v. 22)這提醒我們:基督徒的人生,是超世而入世的人生,可以一面與神同行(過屬靈生活),另一面過入世的生活。生兒養女似乎是屬世的,但這也正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有婚姻生活、社交生活、娛樂、與世人來往、盡國家社會公民的責任。基督徒過的不是修道院式與世無爭的生活,而是深入社會人群,作光作鹽。超世並入世是平衡的基督徒生活。

Page 9: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9

創世紀五章21-24節

Page 10: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10

12/4(Tue)瑪土撒拉、拉麥與挪亞創世紀五章25-32節

挪亞的父親拉麥,顯然是個敬畏神、尋求神的人,因為他生挪亞的時候,說:「這個兒子必為我們的操作和手中的勞苦安慰我們。這操作勞苦是因為耶和華咒詛地。」所以「挪亞」這個名字是安息、安慰的意思。「安慰我們」的意思是:使我們免除痛苦、解除痛苦,就是從「操作勞苦」中得到歇息,不用永無止境地操勞捱苦。拉麥盼望透過這個兒子,可以得到神的安慰。 挪亞怎樣「安慰」人呢?因為挪亞在洪水後保全了人類和其他生物,以及他獻上令神舒暢的祭使人得安慰,因為神不再因人而咒詛地和毀滅生物(八21)。 在一連串家譜記載著各人的死亡,但藉著拉麥為兒子起名,暗示在死亡的陰影下仍有一線的曙光,有一天,人會從「操作勞苦」中得著「安慰」。 整個創世記第五章中顯示:生命有開始,必有完結;有生育,必有死亡。就算長命如瑪土撒拉都難逃一死。瑪土撒拉是整篇歲數最長的人,而他的父親以諾似乎是全章壽命最短的,然而以諾的年歲絕不會比他父親或兒子遜色,他成為全章中唯一不經過死亡而進入永遠生命的人。一個人生命的價值不在乎他活得多久,乃在乎如何「活用」所擁有的歲月;關鍵不是怎樣盡力令自己「萬壽無疆」,乃是怎樣使用自己的一生,以致死後可以向造物主交賬。

Page 11: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11

瑪土撒拉、拉麥與挪亞創世紀五章25-32節

Page 12: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12

12/5(Wed)神後悔了創世紀六章1-7節

當神遍察人心,發現人敗壞到極點,因此神後悔了!他後悔創造人,請注意此處所指的後悔,並不是說神做錯了事,以致後悔;也不是說神在計畫上有差錯,以致失敗。不是的!神根本不受時間的限制,他預先知道人會墮落,他的智慧比任何人都高得多。這裡指的後悔,主要的是就感情而言,說出祂的失望、難過、傷心等感覺,並不是如前面我們所說的神不能預料,無法控制。神因人的墮落,為人的罪惡感到憂傷痛心,因為神愛人!就好像一位慈父見到兒子,因著生活敗壞、犯罪而遭受刑罰,心裡是多麼的悲痛呢?聖經不過是用人所能瞭解的話語,來描寫神的心境罷了。神是要將那完全的救恩賜給人,但人拒絕要,並故意違背神,作出一些叫祂難過之事,我們的神不是沒有感情的石頭,祂會難過的。這是聖經中神的後悔。 神後悔造人在地上,後悔表示神的心中的憂傷以致改變了祂對人的態度。「後悔了」是擬人語句,叫人可以知道神的態度,祂向人的態度永不改變、永不後悔,如撒母耳記上15:29:「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說謊,也不至後悔;因為他迥非世人,決不後悔。」神後悔了乃因人先改變了態度「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以致人遭受他自己所選擇放縱情慾的結果。 神所造的一切本是美好的。但當人違背神的吩咐而墮入罪中,罪惡便蔓延世間,於是神用洪水毀滅當時的世代。神「後悔」造人,表示祂憂傷不悅;祂的聖潔和公義帶來祂態度和作為上的轉變,不再施恩祝福,而是審判和咒詛。這是人該受的懲罰。 挪亞時代的人「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地上滿了強暴」,這豈不也是今天的時代最好的描寫嗎?人心所想的盡都是罪惡、背叛的事。到處可見強暴和不公平。國與國之間常有打仗的風聲,人與人之間也常有爭吵、打鬥和兇殺的事。幾乎每天都可以從報紙上看到姦淫、盜竊、欺騙等類的新聞,因為人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

Page 13: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13

創世紀六章1-7節

Page 14: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14

12/6(Thu)創世紀六章8-12節

挪亞蒙恩

按神的公義標準來說,這樣一個混亂的社會,是需要審判的。神已經立意要消滅這個罪惡的世界,但是,因為神的慈愛,祂的救贖計畫還是繼續進行。祂的方法就是選召那合祂心意的人,派祂去承繼人類的歷史,從他們的後代中設立救主,打破罪惡和魔鬼的權勢,這個合祂心意的人正是挪亞和他的一家(v. 8)。 挪亞是亞當的十世孫,是塞特的後代,是拉麥的兒子。聖經記載他是個義人,按聖經的解釋,義人的含意,是指那些因著信心順服神、敬畏神而在神的恩典中被稱為無罪的人。他忠心於神,全然順服神的話語,且與神同行,他是個完全人。在當時那邪惡敗壞的世代裡,挪亞是唯一在耶和華面前蒙恩的,這也是他能夠出污泥而不染的原因。人若不藉著神的恩典,就無法站立在祂的面前。即使挪亞在行為上完全、良善,但是若沒有蒙神的恩典,這一切都是無用的。如此,神將祂審判的計劃和救贖之道路曉諭蒙神恩典而稱義、為人完全並與神同行的挪亞。 羅馬書四章5節說:「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為義。」當你全心全意信靠耶穌基督後,神便因著基督稱你為義人了。「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提摩太前二5)。「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彼得前書二24)。

Page 15: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15

創世紀六章8-12節

Page 16: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16

12/7(Fri)創世紀六章13-22節

挪亞造方舟

全地在神面前都敗壞了,神決定用洪水毀滅全地,但神的審判中仍然有憐憫,就是存留餘種,可以活在全地,包括挪亞一家及畜類、飛鳥。一個和神同行的人是可以知道神要做什麼的,可以聽見神向他說話(v. 14),並且性命被保存且能保護其他人的性命(vv. 18-20)。 挪亞就按照神的吩咐,用歌斐木開始造方舟了。「長三百肘,寬五十肘,高三十肘」,「一肘」約等於45公分,所以這個方舟是:長約135公尺,寬約22.5公尺,高約 13.5公尺,共三層,最頂上開有一個約45公分的窗戶作透光之用,推測它的容量可裝火車廂五百多個。為了造這艘船需要許多木材、勞力及時間,但更需要的是對神話語有不改變的信心。對一個人來說,這可是一個相當大的工程,他全部的時間、精力,就是在建這個方舟。 我們不知道到底挪亞花了多少年建造。但在當時那個年代,不會是一段短的日子。而神不但命令挪亞造這麼大的方舟,還要他拿各樣食物積蓄起來,作為自己及所有進方舟活物的食物,這需要耗費多少財力呢? 挪亞一邊造船,一邊向人說明他造船的原因和神審判的計畫,只是沒有人相信他,聖經說他是「傳義道的挪亞一家」(彼得後書二5)。所以,他不僅要辛苦地造船,還要忍受世人的揶揄和譏笑,一定有許多人說他瘋了! 這真是又大又難的事,但挪亞順服神,凡神所吩咐的,挪亞並不問為什麼,都照樣行了(六22、七5、八15-19),因為他相信神的話。既蒙神指示那未見之事,就動了敬畏的心。挪亞順服神,他沒有去想那些過程會有怎樣的事發生,要付何等代價-費財、費力,還可能要被人取笑,這是我們的榜樣。

Page 17: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17

創世紀六章13-22節

Page 18: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18

12/8(Sat)創世紀七章1-16節

關進方舟

挪亞呼籲所見到的人都要進入方舟一同存活下來。但是人們不肯聽他所說的。他們看到挪亞將每樣活物,按著公母一對對地帶進方舟,就嘲笑他。但是挪亞仍全然信靠並順服神的話語,挪亞和他家人將一生奉獻在信靠和實踐神話語的事上。如此,挪亞靠信心而活,因著這信心,使他得以稱義。當時除了挪亞和他的家人之外,沒有人願意進入方舟,由此可知在那時代中實在沒有義人(只信靠並遵行神旨意的人)。 挪亞和他的家人如果不願被關進方舟裡,那他所造的方舟對他就毫無價值和意義。神為什麼不關別人,只關他們,因為只有他們一家信靠順服神。神把他們關進方舟裡頭,不是對他們的一種剝奪、一種偏待,使他們失去自由;這乃是神所賜的一種福分。挪亞一家被關進方舟裡,證明他們是被神所揀選,是可以被神造就,合乎神使用的人,神要用他們成為將來新世界的主人。 當他們被關進方舟裡的時候,雖然像是失去了自由,其實是得蒙神的保守,洪水無論漲得多高,不會侵害到他們,神把挪亞關在方舟裡去,是賜平安,不是降災禍。 挪亞一家被關進方舟,與神的計畫有密切關係。他們若不進方舟,神的審判就無法開始進行,一切舊有的就不能被毀滅,新的世代也就無法開始。今天我們也常覺得像挪亞一般被神關起來,受祂磨煉、雕塑。求神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我們所處的環境是神所安排,為要叫我們這些按祂旨意被召的人得益處,得以效法祂兒子的模樣(羅馬書八28-29)。而我們的順服與否也會關係到神對這個世代的計畫。我們現在常說得救的人數還沒有滿足,所以主還不能快來,為什麼得救的人數還未滿足?可能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專心地讓神關起來,還沒有好好的讓主造就成為合用的器皿,因此就無法出去搶救靈魂。

Page 19: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19

創世紀七章1-16節

Page 20: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小組長 告訴你喔

換你告訴我囉

幫我禱告 謝謝

20

12

Page 21: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小組長 告訴你喔

換你告訴我囉

幫我禱告 謝謝

21

12 12/16-12/22

Page 22: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22

12/16(Sun)創世紀十一章27-32節

亞伯拉罕住哈蘭

亞伯拉罕未住哈蘭之先,神已經向他顯現,神的呼召已經臨到他(使徒行傳七2-3),不過他這次未能完全答應神的呼召,只走到哈蘭就住在那裡。 迦勒底的吾珥就是巴比倫,是米所波大米南部最出名的城市,考古學家曾在該處掘出無數的珍寶,反映出這城有極高的文化,是拜偶像的地方(約書亞記廿四2-3),並且一般傳說他拉是個製造偶像的人。亞伯拉罕既已離開吾珥,就表示他已經開始走事奉神的路,開始答應神的呼召,往神所指示的地方去,但為什麼到了半路又住在哈蘭?因為他體貼他拉的意思,以致他在信心的路上成為一樣一半的人。哈蘭是吾珥到迦南地的中點,是荒漠中的綠洲,水草豐富,適合逐水草而居的他拉家族,亞伯拉罕一半順從神,一半體貼他父親的意思。結果就在靠近迦南邊界的哈蘭停了下來,沒有繼續往迦南去,結果他拉也死在哈蘭,這就是亞伯拉罕的第一次失敗。這也是許多基督徒的情形,他們不是沒有離開偶像和「世界的神」,而是沒有照著神的旨意生活,他們像亞伯拉罕一樣,作了一個停在迦南邊界上的基督徒。 亞伯拉罕孝敬他的父親是應當的;但在順服神的旨意上,他卻不能尊重他拉過於尊重神。主耶穌說:「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十37)。亞伯拉罕愛父親過於愛神。結果,雖然蒙召的是亞伯拉罕,但領頭走這條信心之路的,竟是不信的他拉。不信神的他拉,怎能帶領亞伯拉罕走事奉神的路呢?亞伯拉罕既答應神的呼召,就不應把自己屬靈的前途交在他拉的手中;這是體貼人的意思過於體貼神。這不只是兒子怎樣對待父親的問題,乃是在屬靈的事上應當如何不體貼親情,不讓屬靈的事受到屬肉身的親情干擾的問題。

Page 23: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23

創世紀十一章27-32節

Page 24: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24

12/17(Mon)創世紀十二章1-3節

蒙召的人

創世記1到11章神啟示了祂的創造;人的起源、地位和責任,從第12章開始神揀選亞伯蘭及他的後裔來啟示祂自己及祂對人類的心意。 神的揀選事實上與人的表現一點也無關聯,完全是神的主權,是神的恩典。當神的呼召臨到亞伯拉罕時,他原來住在加勒底的吾珥。神呼召亞伯拉罕,「離開本地,本族和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v. 1;使徒行傳七2-3) 神呼召亞伯拉罕,是要從他身上建立一群屬神的子民,再從這群人開始對全人類的救贖計畫。希伯來書上說:「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希伯來書十一8)為何神能將這麼大的任務交在他身上?就是知道他的信心,因著信他能遵命而行。這個遵命並不是容易的事。面對一個目標不清、方向不明的目的地,誰願意放棄舒適的城市生活,跑到一個遙遠而未知的地方?但亞伯蘭卻沒有懷疑、沒有討價還價,他知道這是神給他的呼召,一蒙神的呼召,他就遵命出去了。神應許他:「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vv. 2-3)神揀選亞伯蘭不是為了他個人的利益,乃是為了世人的好處。神要亞伯蘭先蒙福,跟著使那些祝福他的人得福,最後萬國都要因他得福。 對於神的這個呼召雖有極大的祝福等著,但若要回應,也必須付上極大的代價-因為當時的人以團體生活為依歸,一個人受到最大的刑罰是被逼離開自己的家鄉,放逐到異地。而神的條件便是他必須離開他的本地、本族、父家,往神要指示的地方去(v. 1)。 離開原本所熟悉的,往神要我們去的地方是得福分及有影響力的關鍵,這就是信心的生活與結果。

Page 25: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25

創世紀十二章1-3節

Page 26: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26

12/18(Tue)創世紀十二章4-5節

對呼召的回應

亞伯蘭聽見了神的呼召及應許,雖然這些應許都是千百年後的事,那時候他早已不在世上了。而現在他沒有後代、沒有土地、沒有固定的居所。但是他信神的話,神說出的話絕對不會錯的。「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v. 4)「就」表明了亞伯蘭的順服,他的順服帶進了他「蒙福」的開始。他相信神的應許既使今生未能實現,神總能將應許成就在他的後代身上。 雖然不清楚往那裡去、要去的地方有多遙遠,但亞伯蘭順服神的吩咐,毅然前往。他熟知離鄉背井的痛苦,但他不與神討價還價,就按所吩咐的前去,他對神的信心可見一斑。這種對神順服的心志,照著神的話去行,正是亞伯蘭生平的一個特點。 亞伯蘭不但照耶和華的吩咐去了,他還將妻子和姪兒,連他們在哈蘭所積蓄的財物、所賺得的僕婢,就是「所得的人口」,都帶往迦南地去(v. 5)。這是一種完全的跟隨。這給我們看見蒙召者的生活是完全的跟隨主,並且也要帶領那些願意跟隨的人,按神的指示去生活。 我們要效法亞伯蘭順服神的吩咐去做,就會發現神必按所應許的賜福給我們。我們要培養對神的信心,才能像亞伯蘭一聽見呼召就出去,因為「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希伯來書十一6)有了信心,就算神允諾的應許還未實現,我們仍可以憑信心去順服祂的吩咐。 神的吩咐無論帶來甚麼困難和痛苦,只要我們順服祂,祂必賜我們力量去應付。我們要信得過祂的恩典是夠我們用的;靠著祂,我們凡事都能。因為信心正是面對壓力和憂慮最好的良藥。 但在順服神的吩咐之先,我們要先聽見祂的吩咐。我們今日的環境中充塞著太多的聲音,再加上自己心靈裡太多填滿的東西,使得我們常常聽不見祂的聲音。

Page 27: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27

創世紀十二章4-5節

對呼召的回應

Page 28: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28

12/19(Wed) 築壇的人生創世紀十二章6-9節

亞伯蘭聽從神的呼召,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到神指定的地方去,當他到了示劍的摩利橡樹後,第一件事就是築壇。亞伯蘭是個知道感恩的人,他知道要築壇來敬拜神,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星期天應是個分別為聖、敬拜神的日子,但世上的人在這日子中,只知玩樂、睡覺、享受,他們不知敬拜的重要,所以無法在心中築起敬拜的壇,將主日分別出來成為敬拜神的日子。 隨後,亞伯蘭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又再度築壇,求告耶和華的名(v. 8)。人很難憑信心走不知目的的道路。但亞伯蘭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他凡事求告耶和華的名。每一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壇,親自和主建立關係,使我們在行走天路時不致徬徨失措。 築壇是由於神的顯現,除非「遇見」神,否則我們絕不會真正把自己獻給神;除非心靈中得主「顯現」,沒有人可以憑自己的立志,而真正過奉獻的生活。「奉獻」的開始是由於神的顯現,奉獻的繼續卻是藉著經常的「求告」-為耶和華築壇,在那裏求告耶和華的名。因為奉獻是把自己和自己的一切主權交給主,「求告」乃是實行這個交出。既然交出主權,當然就得求告神,聽候神旨意的安排。一個信徒若已經把自己獻給神了,他就應當以求告的態度來生活,也以尋求並順從神的旨意來生活,這才是真正的奉獻。亞伯拉罕出吾珥之後,並非立即開始築壇。他第一次為耶和華築壇是在到了迦南之後才開始的。有不少信徒不是沒有離開迦勒底的吾珥,不是未開始走十字架的道路;而是一直未開始「築壇」,沒有把自己獻上給主,也沒有尋求神喜悅的生活目標,這不會叫主滿足。願那向亞伯拉罕顯現的神,今天向你我顯現,好讓我們都能走上奉獻的路。

Page 29: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29

創世紀十二章6-9節

Page 30: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30

12/20(Thu)蒙召者的軟弱創世紀十二章10-20節

神呼召亞伯蘭到迦南地,亞伯蘭也順服了。並且他到迦南之後,我們看到他到一個地方就築壇(築壇就是禱告、親近神)又支搭帳棚,但後來他漸漸的到了南地,卻沒有再說他為耶和華築壇,而這時迦南地遇見饑荒,而且是很大的饑荒,所以亞伯蘭想到埃及去暫居(v. 10)。亞伯蘭不是離開了帳棚生活,但他的帳棚卻離開了迦南。不少基督徒在奉獻之後便開始度寄居的生活,可是當他的眼睛一看環境,信心軟弱了,那分別為聖的生活就變成一種口號而已。雖然他沒有對神的呼召失去信心(他只想在埃及暫居,不是久留),但他也沒有尋求神就自己去解決飢荒的問題,因此在他身上就有些失敗。雖然他以為自己未曾離開帳棚生活!其實他的帳棚,不再是在迦南的帳棚,乃是在埃及的帳棚了! 亞伯蘭要妻子不承認和他是夫妻關係,而是兄妹,好叫他可以得生命、得平安(vv. 11-13)。他依靠人的保護,他看不見神是他生命的保護者及平安的來源。神呼召他是要使他成為別人的祝福,但現在他得許多財物卻是因出賣自己的妻子(v. 16),這是多大的諷刺啊!原本他是想到埃及暫時避難,現在謊言被揭穿了並且被趕離這個國家(v. 18-20),在不信的法老面前真是很沒見證,也是自己的羞恥。而且他害妻子差一點失去貞節,也害法老全家被神降大災(vv. 15-17),成為一個害別人受苦的人。 當我們執意走自己的路,到頭來是白忙一場,何不回到神面前,重新尋求神。當我們失去「順服」就失去「祝福」,但神給我們恩典,我們要重新找回神的祝福。當神在我們的生命中踩煞車時,我們的回應就是回頭,回到神的面前。我們成為基督徒是神的選召,是不後悔的選召(羅馬書十一29),神揀選亞伯蘭,即使亞伯蘭走錯了路,神伸手介入就改觀(v. 17)。讓我們這些蒙召的人,天天尋求神的引導,以遠離這些失敗。

Page 31: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31

蒙召者的軟弱創世紀十二章10-20節

Page 32: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32

12/21(Fri) 帳棚的生活創世紀十三章1-4節

亞伯蘭雖有失敗但回轉到神的路並再次依靠神,他就得勝了。聖經說他從埃及回到伯特利和艾的中間,就是從前支搭帳棚及築壇的地方,而且他又在那裡求告耶和華的名。他重新回到原點(v. 3-4)。 象徵亞伯拉罕靈性生活的東西除了祭壇以外,就是帳棚。聖經頭一次提到亞伯拉罕的帳棚是跟在祭壇之後(十二7-8)因為祭壇代表奉獻的生活,帳棚代表寄居生活。帳棚是臨時的,隨時搬遷的。它告訴我們人生在世不過是短暫的居留,我們都要到一個永久的家鄉去。但是若沒有過奉獻的生活,這暫時的今世生活就沒有什麼意義。我們不是渾渾噩噩的在今世作客,乃是把握每一個可用的短暫的時光,為永世的事工圖謀。所以先是「祭壇」;後是「帳棚」;先奉獻,後為主而活。 亞伯拉罕帳棚的生活,也告訴我們基督徒在世生活的屬靈意義: 1.是分別為聖的:雖然在亞伯拉罕周圍有許多迦南人,但他的帳棚把他從他們之中劃了出來。基督徒在世上過的是分別為聖的生活,也要有範圍、有界限。我們不能沒有範圍、沒有限制地隨著世人的樣式行。 2.是暫時的:「帳棚」是遊牧民族的記號。它只是臨時的停留處,不是永久的居所。它告訴我們在世上只是一個旅客,要放下各樣的重擔和容易纏累的罪,奔那擺在前頭的路程。不要讓錢財、房屋、家室、美名,纏累住我們的心。 3.是以羊群的需要為重的:住帳棚的遊牧民族,是以羊群的需要而定行止的,是逐水草而居。他們的居留或移動,不是為他們自己的愛惡,乃以羊群的需要為重。基督徒的帳棚生活也以尋求真理之糧、餵養饑渴的靈魂為追求的方向。我們不是為自己的愛好而生活,乃是為神家的利益而行動。 亞伯蘭的祭壇和帳棚,都是連在一起的。讓我們的生活學習亞伯蘭的榜樣,時時把自己奉獻在神的祭壇上、把自己從世俗中分別出來、在世度寄居的生活、常與神交通禱告。

Page 33: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33

創世紀十三章1-4節

Page 34: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34

12/22(Sat) 如何面對家族衝突創世紀十三章5-8節

當亞伯蘭從埃及回到迦南地時,聖經說他們的金、銀、牲畜極多(v. 2)。而羅得也有牛群、羊群、帳棚,所以那地容不下他們。因為他們的財物甚多,使他們不能同居(vv 5-6)。照理說「財物甚多」是神的祝福,但是面對神的祝福,如果我們不謹慎,常常就會是撒但攻擊的焦點。而有這些財物是因他們去埃及的緣故,所以我們要小心,財物若不是在神恩典中得的,反而不是祝福。這裡說「那地容不下他們」,在當時的環境,四處都是曠野,一望無際,因此不是「地」容不下,真正容不下的應該是他們的「心」。 面對家族衝突的困難,亞伯蘭看重的是家庭的和睦,而價值觀決定我們的行為模式,因此亞伯蘭讓姪兒羅得先選。照理講:亞伯蘭是叔叔,他比羅得大,而且是照養他的,但為了和睦沒有紛爭,亞伯蘭讓羅得先選地,他把自己的權力及利益先放下。「讓」這個行為模式並不代表亞伯蘭懦弱,在四王與五王之戰時,他因羅得被俘而率領三百多壯丁衝入敵營把羅得救出來。但在家族的衝突中,他面對的不是敵人而是家人,所以他選擇「讓」,這成為他蒙福的關鍵。 教會是我們屬靈的家,既然是家,我們就必須學會「合一」。要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以弗所書四3),如果我們沒有學會「合一」,撒但常會在我們中間做工,為了一點小事,造成弟兄與弟兄相爭,同工與同工相爭。求主恩待我們不要中了撒但的詭計,我們一起學習我們是家人,就像亞伯蘭對羅得說:「我們是骨肉」(v. 8)。

Page 35: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35

如何面對家族衝突創世紀十三章5-8節

Page 36: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小組長 告訴你喔

換你告訴我囉

幫我禱告 謝謝

36

12

Page 37: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小組長 告訴你喔

換你告訴我囉

幫我禱告 謝謝

37

12 12/30-1/5

Page 38: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38

12/30(Sun)亞伯蘭更名創世紀十七章1-8節

15章和本章記述神與亞伯蘭立約的兩個階段,本章是神立約的重申,也指出特別神賜予的條件是在神面前要做「完全人」(v. 1),完全人是指全心全意的奉獻和信靠神。我們要在神面前過一個全心全意的奉獻及信靠的生活實在不容易,亞伯蘭也是如此。從上次神說話到現在已經又過了十幾年,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神的應許似乎也沒有看到,對每一個人都會是很大的考驗,因此神向他顯現的第一句話說「我是全能的神」(v. 1)。我是全能的神是指出神是無所不能,也說明祂的豐盛和無窮無盡的供應。神要求亞伯蘭作「完全人」並不是讓他靠自己,而是神先啟示祂自己是誰,給他保證祂會供應他,所以他可以做到這要求,這是神極寶貴的恩典。 神不僅在亞伯蘭身上有一個族類的轉換,更使他藉著改名字,有了生命的轉換。古中東人認為一個人的名字就是他最主要的特質,所以改變名字意味著重大的改變。其意義包括著生命、身分或際遇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或是和神有新的關係;或是新的任命(馬可福音三16)。亞伯蘭意為「尊貴的父」,但神要他改名為亞伯拉罕,意思是「多國之父」。這表明亞伯蘭要由一個無兒無女的人,變成擁有無數後代,成為「多國的父」。神應許亞伯拉罕要成為偉大的父、萬眾的父。這指明亞伯拉罕不僅要作他肉身子孫的父,也要作因信而為新約信徒者的父(羅馬書四14-17)。我們雖然生為亞當的族類,但藉著相信基督,我們都已重生為亞伯拉罕的族類,如今我們乃是神屬天的子民,是蒙召的族類。在我們身上也有一生命的轉換,這轉換開始於重生,並要完滿的完成在主回來的時候。故此,我們的行事為人也當和我們「基督徒」的名相符。

Page 39: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39

亞伯蘭更名創世紀十七章1-8節

Page 40: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40

12/30(Mon)割禮-立約的記號創世紀十七章9-14節

割禮早行於當時中東的民族中,神現在拿來作為與亞伯拉罕立約的記號,後來也賦予了屬靈上的意義,只有受割禮的以色列男子,才可以在表明神救贖的逾越節上有分(出埃及記十二48)。 神以割禮作為立約的證據,重點是提醒亞伯拉罕和他的後代他們的特殊身分,他們是屬於神和神立約的子民,必須遵守約的要求。割禮的意義在於神要從祂子民的身上將羞辱脫去(約書亞記五),因此亞伯拉罕之約也被稱為割禮之約(使徒行傳七8)。割禮成了加入這團體的必經手續,行了割禮就成為神子民的一部份,這是他們的權利;但有權利也有義務,割禮提醒他們是委身於神的子民,必須履行這約的要求,包括在神「面前作完全人」(v. 2),他們行事為人要和約相符。 這約是神主動和亞伯蘭訂立的(十七2),目的是要給他和他的後裔許多祝福。這是神與亞伯拉罕及其後裔堅定所立的約(vv 7, 19, 21),是永遠的約(v. 7),這約表明神不只是亞伯拉罕的神,也是他後代的神;這也顯明神的信實,一定會永遠遵守此約。 割禮是猶太人和神立約的記號,這就像基督徒藉著受洗歸入基督的名下(加拉太書三27)、和基督聯合(羅馬書六3-8)、成了新人(歌羅西書二12-13),應活出新生的樣式。我們今日固然無需靠著肉身的割禮得救,但也不要忽略心靈的割禮,應除掉心裡的污穢,追求聖潔,才可以全心愛神。

Page 41: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41

割禮-立約的記號創世紀十七章9-14節

Page 42: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Page 43: 2012 December/Even Version

當個活活潑潑的好小羊

作個堂堂正正的基督徒

Merry Christ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