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25
Southwest Southwest Southwest Southwest university university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of of of science science science science and and and and technology technology technology 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话题剧”热播的传播学分析 学院名称 文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 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生姓名 20085810 指导教师 陈云萍 副教授 二〇一二年五月

Upload: gftvlie-a

Post on 07-Mar-2016

22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8 download

DESCRIPTION

 

TRANSCRIPT

Page 1: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SouthwestSouthwestSouthwestSouthwest 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 ofofofof sciencesciencesciencescience andandandand technologytechnologytechnology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话题剧”热播的传播学分析

学 院 名 称 文学与艺术学院

专 业 名 称 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 生 姓 名 漆 静

学 号 20085810

指 导 教 师 陈云萍 副教授

二〇一二年五月

Page 2: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I

“话题剧”热播的传播学分析

摘要:“话题剧”是当下最受观众欢迎的类型电视剧之一。其关注的视点聚焦于现代

社会中普通大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其以写实的手法用电视剧的艺术形式表达出对现

代社会诸多社会问题的思考、对普通大众命运的关注。因此,“话题剧”作为电视剧

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类型,其所表达出的社会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然而,“话题

剧”作为一种新类型的电视剧,其反映出来的社会意义还没有被大众充分认识,而关

于其的研究也还处于一种起步阶段。本文主要通过传播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对当前的

“话题剧”和出现的“话题剧”热播的现象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更多的展现

“话题剧”的魅力以及其对于社会和大众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话题剧; 传播学; 大众

Page 3: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II

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AnalysisAnalysisAnalysisAnalysis onononon "Topic"Topic"Topic"Topic PlayPlayPlayPlay""""AbstractAbstractAbstractAbstract :"Topic play" is now the most popular type TV series. The attention focused on

the viewpoint of the modern society that ordinary people faced with the reality of, and the

realistic approach with TV art form express many social problems in modern society of

thought, to the general public the mercy of fate. And "topic play" as a dramatic career

development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new type, its expressed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is

not allow to ignore. However, "topic play" as a new type of TV series, reflected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has not been fully understand the public, and about the research also in start

level.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main analysis method to the

current "topic play" and emergence of "topic that play the phenomenon of" analysis;

Through the different Angle to more show "topic play" charm and its in social and public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KeywordsKeywordsKeywords: Topic play, Communication, Public

Page 4: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V

目 录

引 言......................................................................................................................................1

一、“话题剧”概述..............................................................................................................2

(一)“话题剧”的定义...............................................................................................2

(二)“话题剧”产生的背景.........................................................................................2

(三)“话题剧”的现状分析.....................................................................................3

(四)“话题剧”的基本特征.......................................................................................5

1、话题紧密贴合当下社会现实 激发观众认同感............................................6

2、剧中人物选取具有代表性 符合当下审美观念............................................6

3、台词幽默诙谐 风格化明显............................................................................7

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话题剧”热播现象............................................................8

(一)从传播者角度分析“话题剧”热播.................................................................8

(二)从传播内容角度分析“话题剧”热播...........................................................10

1、“话题剧”题材多元化....................................................................................10

2、叙事结构策略化..............................................................................................11

3、人物塑造具有代表性......................................................................................12

(三)从传播媒介的角度分析“话题剧”热播.......................................................13

(四) 从受众角度分析“话题剧”热播.................................................................14

1、“话题剧”热播中体现的大众文化意识........................................................14

2、“使用与满足理论”........................................................................................15

三、“话题剧”热播的冷思考............................................................................................17

四、结语..............................................................................................................................18

致 谢..................................................................................................................................19

参考文献..............................................................................................................................20

Page 5: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

“话题剧”热播的传播学分析

引 言

电视剧作为当下最能直观反映现代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艺术形式,它对各种题材

的展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当下社会精神文化状态和生活的一个缩影。而近年来呈

现在各大荧幕上的以反映大众现实生活状态的电视剧广受观众的青睐。其以反映普通

民众的真实生活,以写实的形式关注当下社会的各种矛盾,还原大众的人生态度的艺

术形式,真实再现当下社会人民大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此电视剧剧作为

代表的类型电视剧——“话题剧”是对中国电视剧事业发展很好的一个尝试。

“话题剧”是一个新的概念,它被提出是因为电视剧本身所具有的“话题性”,

而这些电视剧中的“话题”恰恰是跟普通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它们是对大众在生活

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集中反映,因此,让普通大众产生了观赏兴趣。然而,关于“话

题剧”这个概念还比较新,与此的相关文献少之又少,而且,目前“话题剧”也只是

被提出来而已,对于“话题剧”的研究在许多方面仍然是一片空白。为了丰富对于“话

题剧”的理解,加深大众对于“话题剧”热播现象的认识,通过对“话题剧”的研究,

弥补相关领域的一点空白。因此,本文主要是对“话题剧”的定义和产生背景以及特

征和现状进行分析;对“话题剧”热播从传播学的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从传播者、

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受众的角度中的大众文化意识和“使用与满足”理论进行分析;

最后,对当前出现“话题剧”热播现象进行一个冷思考。丰富和完善关于“话题剧”

的研究,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话题剧”这个新剧种。

Page 6: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

一、“话题剧”概述

(一)“话题剧”的定义

话题剧,又叫话题性电视剧,指的是这种不同于传统家庭伦理剧或感情剧的特

殊剧种起了一个新名词“话题性电视剧”。 正是由于电视剧中的主题表达真实反映了

普通大众的真实生活,剧中涉及的元素不但包括家庭、亲情、爱情等永恒的情感话题

和其中的矛盾纠葛,还关注了当下社会很多的热门话题,诸如物价、房子、保姆、外

地务工等话现实性话题[ 1 ] 。话题剧的核心就是紧握现实社会中与普通大众联系最紧

密的现实问题,以此为“核心”,着重反映当下社会的焦点、热点和当代人的生活和

情感问题,即最能引起普通大众共鸣的“话题”,通过电视剧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二)“话题剧”产生的背景

中国电视剧的源头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当时还是中央电视台的前

身——北京电视台以直播的形式播出了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在当时,中国电视剧

是在弘扬主题文化的情况下产生的,此后,中国的电视剧的主流仍然是以红色文化为

基调。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来的是各类社会现象的产生,由此,部分反映社会

现状的电视剧开始在荧幕大放光彩。

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话题剧”的创作初见端倪。当时,国内经济

发展的需求迫在眉睫,改革开放的热潮开始席卷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衍生出许多

新兴职业。1989 年播出的《公关小姐》就是我国最早反映在改革开放浪潮下衍生出

的新兴职业——公关;而这部电视剧由于是反映当时职业女性群体生活的电视剧,因

此,一经播出,由于其包含的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思考性而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随之,反映广东地区外来打工者的生存状态的电视剧《外来妹》和描写赴美移民浪潮

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由于其都紧扣当下时代潮流,反映当下的社会热点现象,

在播出后都引起观众的广泛兴趣和热烈讨论。随后,又有如反映青年爱情的《将爱情

进行到底》等话题剧相继播出。但是,这类型的电视剧都是间断性的面世,并为形成

系统形成一股潮流。

[ 1 ] 引用自百度百科——话题剧

Page 7: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3

直至 2007 年《奋斗》的播出,在《奋斗》播出之前,中国电视剧由于经过近三

十多年的发展,其电视剧制作无论是从前期的剧本还是到后期的影视制作都越来越成

熟完善,其类型化也越来越明晰。然而,也正是由于电视剧的这些发展现状,成为中

国电视剧发展的瓶颈。虽然,每年的电视剧产量都很大,但是,其大多作品类型化过

高,“新瓶装旧酒”的模式已经越来越让观众“不买账”。在此情况下,《奋斗》一经

播出,就引发了收视狂潮,此后,《我的青春谁做主》《蜗居》《裸婚时代》《婚姻保卫

战》等这类电视剧的播出都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不但自播出以来收视率屡创新高,

引起广大观众的热烈讨论,还在网络上延伸出以此相关的关于电视剧话题的探讨热

潮。而这些类型的电视剧之所以受到欢迎的原因就在于其在很大程度上,无论是表达

方式还是所呈现的主题和其内含的对于精神文化的诉求都符合大众当下的生存状态

与思想价值观的表达。更重要的是,这类电视剧中所反映的无论是社会矛盾还是人与

人之间的矛盾以及所表达的主题都与当下的社会现实和普通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正

如大陆第一个旗帜鲜明的提出并实践“话题剧”类型创作的导演——赵宝刚所说:“现

在单纯的讲一个好看故事的电视剧,对观众的吸引力有限。关注社会焦点问题、有话

题的电视剧才能赢得市场”。[ 2 ]

(三)“话题剧”的现状分析

自从《奋斗》于 2007 年在各大卫视播出引发收视狂潮后,“话题剧”便如雨后

春笋般的出现在银幕上。如《奋斗》的姊妹篇《我的青春谁做主》,还有赵宝刚的《婚

姻保卫战》,不但在播出之前就被各大卫视买下其播出权,还在网站上引发了新一轮

的收视狂潮。而滕华涛导演的《蜗居》,自播出以后,不但收视喜人,更在全社会引

发了热烈的讨论。

无论是网络还是报刊杂志,都对《蜗居》的播出进行广泛关注。随后,《裸婚

时代》也开始占据各大卫视和网络的榜首。可以说,“话题剧”已经形成一股热播潮

流。现实社会中的矛盾不仅仅是一点两点,而是分为多种多样的,这多种多样的矛盾

点就构成了“话题剧”的“话题点”。例如,针对中国目前婚恋话题的作品就有《裸

婚时代》、《婚姻保卫战》、《闪婚》、《新结婚时代》、《裸婚》、《双城生活》、《夫妻那些

[ 2 ] 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kjwh/ylmb/ylzl/201007/14/t20100714_21613929.shtml.

Page 8: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4

事儿》等;针对住房问题的就有《蜗居》、《蚁族的奋斗》、《家产》等,针对婆媳关系

的电视剧就有《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婆婆来了》、《婆婆遇上妈》等;针对

两性关系的有《男人帮》、《女人帮》等;针对青少年的有《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

等;关注当下新型生活方式的《AA 制生活》,关注医患关系的《心术》等。这些电视

剧在各大卫视的播出,形成了一股“话题剧热播”的潮流。目前,关注不同题材的“话

题剧”就有约 50 部左右。可以说,在《奋斗》播出之前,中国的“话题剧”只是零

散的出现,而自《奋斗》播出后,中国的“话题剧”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各大荧幕出现,

以形成一股具有其特色的新的电视剧剧种。例如在 2011 年十月,就有四家省级卫视

——浙江卫视、北京卫视、上海卫视、天津卫视同步播出《男人帮》,而在十一月份

播出的《双城生活》也在各四大省级卫视同时段播出。央视索福瑞对 2011 年的收视

盘点如下:

[ 3 ]

[ 4 ]

从图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话题剧”已经在电视荧幕上占据一席之地,它对观众

的吸引已经可以逐渐与主流电视剧所媲美。而“话题剧”热播的出现充分说明大众对

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更多的是抱有一种正视的态度,这种态度直接或间接的将促进中

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同时,让更多的社会现象与社会矛盾以更为直接清晰的方式展现

[ 3 ] 来自央视索福瑞:《2011年电视剧播出与收视盘点》[ 4 ] 来自央视索福瑞:《2011年电视剧播出与收视盘点》

Page 9: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5

出来,这是“话题剧”在社会中产生的积极作用。而这些积极作用又会反作用于整个

“话题剧”行业的发展。

(四)“话题剧”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自《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蜗居》《裸婚时代》《婚姻保卫战》等剧

播出以来,均受到观众的喜爱,这些电视剧除收视率可人之外,还引发了观众的广泛

讨论。如《蜗居》曾一度跃居很多门户网站的视频频道点播排行榜的榜首。网友们通

过网络下载或者在线收看的方式对《蜗居》进行执着的关注。一时之间,有关于《蜗

居》的讨论,无论是剧中人物还是台词的讨论都在网络上热火起来。而据统计,“搜

狐高清视频”自从独家开播《婚姻保卫战》以来,日均点击率就超过了 1935 次,每

日增长率高达 22%,比尾随其后的《一起又看流星雨》高出了 6倍之多。 [ 5 ] “话

题剧”之所以能在观众中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原因就是“话题剧”是以社会共同关注

的问题和热点现象为基础,直面当下社会中的普通大众所面临的住房、婚姻、道德缺

失等生存压力,并且以其特有的表现特征展现出来,它是大众消费时代的产物。而“话

题剧”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话题紧密贴合当下社会现实 激发观众认同感

经济的全面化发展,特别是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让整个世界经济都联系得越来越

紧密,经济的日新月异也促进了民众生活水平和精神水平的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

发展机遇而来也是诸多的社会问题,如居高不下的高房价。美国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中

国,更是将中国的“高房价”推到了风口浪尖处。“买房难”成为普通民众的首要问

题,许多普通大众为了买房成为“蚁族”,为了房子成为“房奴”,更有青年一代因为

买不起房而“蜗居”和“裸婚”。如《蜗居》里的男女主人公苏淳和郭海萍夫妇,两

人同为名牌大学毕业生,为了理想毕业后双双都选择留在大城市里打拼,但是现实的

残酷性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为了能在城市里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他们长期挤在

一间十几平米的出租房里生活,他们把女儿寄养在父母家,为了买房他们甚至连续吃

了一星期的方便面。然而,买房过程一波三折,剧中郭海萍的一句“攒钱的速度永远

[ 5 ] 武春澎:《话题剧正当红》,《神州(上旬刊)》,2010年第 1期

Page 10: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6

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道出了都市无房族的心声;而最后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

有自己一套房子的愿望,女主人公郭海萍却收到了“江苏移动欢迎您”的短信。电视

剧《蜗居》之所以从播出以后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就是因为剧中对男女主人公的

生存状态的描写,对“蜗居”生活的深刻刻画,让普通大众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认同感。

观众作为普通百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社会问题在电视屏幕上找到了相似感;电

视剧里的剧情描写,让观众感受到了与自己相似的生活经历或者相通的感情经历。可

以说,这种认同感来自于电视剧对社会现实的真实还原,而这种真实的生活质感又来

源于其承载的是观众的现实人生的情感及利益诉求,而观众的现实人生的情感及利于

诉求从某种普遍意义上来说是构成普通大众生存状态的主体。因此,当“话题剧”以

当下贴合现实话题为其核心表现内容时,就自然而然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引起他们的

兴趣。

2、剧中人物选取具有代表性 符合当下审美观念

“话题剧”之所以形成一股热播潮流,除了“话题剧”本身具有的话题性吸引观

众注意之外,另外一个就是“话题剧”中的人物选取就有代表性,并且符合当下的审

美观念。如赵宝刚导演的《我的青春谁做主》里的女主人公钱小样,钱小样可以说是

“80后”年轻人的一个典型代表,她有着当下这代年轻人的许多性格特征:钱小样出

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里,但是她却有着年轻人的一股冲劲儿,她敢坐着陌生人的车去

北京,一个人离家出走;她眼高手低,急功近利,当校医时拿校医假条卖钱,卖楼时

又越权操作;后来为了想留在北京,不愿与父母回宁夏老家而逃跑,让自己的父亲成

了残废。这些事情典型的说明钱小样的缺点:自以为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但是,

她个性鲜明、敢爱敢恨、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当她经历过世事之后,学会对现实妥

协,明白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并且愿意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一切后果,她对待男主

人公方宇一片赤诚之心,从不嫌弃爱人的家境不好。可以说,这样一个敢做敢为、典

型的“80 后”女孩所拥有的优点与缺点都有着当下年轻人的典型性格特征,她可以

说只是虚构的一个电视剧角色,可是她在某种意义上却代表了当下一些年轻人。这也

是为什么自这部剧播出以后便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因为出演《奋斗》的米莱、《我的青春谁做主》中钱小样和《男人帮》里的女主

Page 11: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7

角莫小闵的扮演者——王珞丹,自出演这些电视剧之后,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不能

不说,是剧中人物角色的赋予让王珞丹受到观众的关注,然而,王珞丹本人,作为新

生代的“80 后”偶像,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清纯的长相也是让观众喜欢她的重要原

因。她曾经这样说过:“我等待大家对我的扮演有所承认,此外的无所谓”。就是这样

的一个女孩,凭着自己的表演的执着与认真,对理想的追求,不断挑战自己,其本人

也成为“80 后”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剧中人物的角色还是演员本身的性格特征,都

得让观众产生一种亲近感和认同感才能被观众所喜爱,这也是为什么出演“话题剧”

的许多演员都一夜之间被观众所熟知的原因。

3、台词幽默诙谐 风格化明显

“话题剧”之所以热播,并随之在观众中形成一种观看潮流,除了“话题剧”中

的“话题”与观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引起他们的观赏兴趣之外,其剧中的台词因为自

成一派,诙谐有趣且带有很明显的网络语言的特征而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当一部“话

题剧”播出以后,其剧中的台词往往也成为观众们讨论的重点。如《奋斗》《我的青

春谁做主》里钱小样的台词就被许多观众奉为经典,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而

百度中关于钱小样的经典台词的帖子就有 220,000个。[ 6 ] 例如:“挫折可以打击我;

但不可以击败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

人还犯我,斩草除根。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不许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世

事往往如此,想回头已经来不及,即使你肯沦为劣马,不一定有回头草在等着你”。[ 7 ]

再如《裸婚时代》里的台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偶尔低头,生活也不至于那么

拮据。太伤人心了你,我的心都碎了,我要有把刀,我淘出来给你看看,碎的跟饺子

馅儿似的。你以为四海之内皆你妈啊!谁都得惯着你”。[ 8 ] 这些台词不但幽默,还

能更加突出人物的个性,台词来源对生活的感悟,但是又不是大段的说教,是通过剧

中人物的“贫嘴”来道出这些人生道理。这些台词通俗又精辟,不但容易被观众接受,

还容易在观众形成一股新的“话语”间的潮流。

[ 6 ] 数据来自百度:http://www.baidu.com/s?tn=sogouie_1_dg&bs=%C7%AE%D0%A1%D1%F9%[ 7 ] 来自于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 8 ] 来自于电视剧《裸婚时代》

Page 12: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8

二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话题剧”热播现象

(一)从传播者角度分析“话题剧”热播

“话题剧”作为当下最受观众欢迎的电视剧类型之一,其从编剧到制作产出,再

到在社会上产生“话题剧”热播的连锁效应,其中,传播者在整个过程中占据了一个

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传播者,是处于信息传播链条的第一个环节,它是整个传播活动

的发起人,同时也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因此,传播者不仅仅决定着传播活动的存在

和发展,还决定着信息内容的质量和数量、流量和流向。而传播者还分为专职传播者

和普通传播者,在这一系列的“话题剧”引起的关注过程中,这两者所起的作用是不

同的。

专职传播者,顾名思义,是以传播为职业,专门负责传播的人。专职传播者主

要是通过先进的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向为数众多的、素不相识并且无法预知的大众

进行传播。这类专职传播者的典型代表就是编剧、导演、演员、电视制作公司等。正

是这些专门从事传播事业的传播者把他们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对于观众需求的预

测、对电视剧制作方式的掌握,以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传播给大众。“话题剧”所以

产生,其中,专职传播者起了一个关键的作用,这个作用是起始于“话题剧”的产生,

也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类专职传播者的传播行为,“话题剧”也不会引发公众对于它

们的话题热潮。只有在传播行为的始端的传播者对于受众的观赏兴趣有一个准确的把

握,这整个传播过程才会扩大,也才会引起后来的关注热潮,形成一种对于这类电视

剧的观赏热潮。就如电视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婚姻保卫战》的导演赵宝刚

所说:“其实观众是需要培养和引导的,你必须具有品牌意识,有意识经营某一种类

型和题材,善于挖掘普通人没想到的感觉,大多数人做不到的感觉,形成自己的风格

样式后,观众在接受你的同时自然会排斥他人,这样就会在比较中取胜。艺术家或者

说创作者有责任带动老百姓的思维,调动自身的力量和能量,使观众喜欢你拍出的电

Page 13: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9

视剧作品。”[ 9 ] 因此,专职传播者在“话题剧”热播的现象产生的整个过程,所起

的作用正如赵宝刚所说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作用”一旦正确有效,就会获得受众

的青睐。那么,专职传播者所想要达成的传播效用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而普通传播者的传播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或者说,他们的传播行为是非常自由、

灵活的,因为他们不以传播作为谋生的手段,因此,这种传播行为最明显的特征是自

发性。之所以出现“话题剧”热播的现象,除了专职传播者的引导作用,普通传播者

的传播行为也是扩大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话题剧”,顾名思义,是电视剧以其“话

题性”为主要特征。然而,“话题剧”中所涉及的“话题”是否能引起受众的兴趣,

并从而再把这种兴趣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给其他人,直接影响了整个传播过程的

扩大。而在整个“话题剧”热播潮流出现的过程中,观众可以说是以一个普通传播者

的身份对影响和扩大着“话题剧”的传播。而这种自发性的传播行为之所以产生正是

由于信息引起了受众的兴趣。例如“话题剧”《蜗居》,自播出以来,就曾一度跃居多

门户网站的食品频道点播排行榜的榜首。网友们通过网络下载或者在线收看的方式对

《蜗居》进行执着的关注。一时间,《<蜗居>经典台词》、《蜗居》剧评以及很多关于

《蜗居》的评论席卷了各大网站,“凤凰网”读书、文化频道出现了诸多关于房价、

年轻一代以及“二奶”话题的评论。”[ 1 0 ] 。这些网络上与话题剧有关或者由话题剧

衍生出来各种话题、讨论都再次证明了普通传播者的再次传播行为对“话题剧”热播

现象的出现做出了直接性的贡献。

(二)从传播内容角度分析“话题剧”热播

“话题剧”之所以形成一股热播潮流,除了其传播范围的广度与宽度与传播者的数

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信息内容的丰富性以及“话题点”是否能广泛引起受众的兴趣

有关。而“话题剧”之所以目前社会上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一股“话题剧”

热播潮流,究其原因,是因为 “话题剧”中所表达的信息内容,即电视剧中的“话

题”能让受众感觉到电视剧中所展现出的内容是与自己的生活是紧密相联的,并且由

此衍生出一种与此相关的身份认同感,而这种身份认同感不仅在于观众对自身身份的

[ 9 ] 转引自佟婷:《赵宝刚:只谈爱情》,《电影》,2011年第 4期,第 9页[ 1 0 ] 陈正懿:《透视<蜗居>的热播和热议》,《艺廊回声》,2010年第 3期

Page 14: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0

认同,也在于观众对这部电视剧的认同。“话题剧”的传播内容由于其在很大的程度

上切合了在当前社会转型期里,大众心里中普遍关心而又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房

子、“二奶”、腐败、理想与现实的博弈、面对爱情和亲情的态度以及关于个人价值观

的确立等一系列现实的问题。因此,电视剧所反映出来的这些问题就为大众的集体寻

唤心理提供了某种缺失性的补偿。 [ 1 1 ] 也可以说,之所以目前对于“话题剧”的观

看热潮,就来自于“话题剧”对于受众的缺失性补偿,而这种补偿主要是来自于电视

剧的题材、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等多个方面。

1、“话题剧”题材多元化

“话题剧”之所以被提出,是因为其以电视剧的表现形式关注了普通大众的生存状

态和生活现状,而其之所以能形成一股热播的潮流,除了其电视剧本身的“话题点”

吸引观众之外,它题材的多元化、风格的多样化也是让观众对其乐此不疲的一个重要

原因。

例如,赵宝刚于 2007 年导演的作品《奋斗》。《奋斗》是表现当下的年轻一代,

特别是以“80 后”为代表的一代年轻人对于生活、理想、爱情的追求与个人价值观

的体现。也正是由于这是一部针对当下年轻人的电视剧,而且剧中所表现的是与年轻

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最接近,也可以说是最能反映当下年轻人的价值观的一部电

视剧,所以从开播伊始,便引发了观众们的强烈关注,网络上也引发一股对于《奋斗》

的评论热潮。随后,被冠以《奋斗》的姊妹篇的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同样由

于其贴近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展现当下年轻人在现实与理想面前的不屈不饶的精神而

再次才成为观众们的“焦点”,这两部电视剧的题材都是关于当下年轻人的,是关于

寻求理想与现实之间平衡点的年轻人的。2009 年播出的《蜗居》让中国的“话题剧”

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因为它关注的是更真实的生活,它的传播内容是更贴近普

通大众生存状态的。《蜗居》掀起一股观影热潮,这种热潮来自于“话题剧”的题材

的扩大化和平民化。《蜗居》关注的是房产、“二奶”与腐败等现实生活中表现得最迫

切的问题。

然而,电视剧创作者们并没有止步于此,整个人类社会的复杂性也决定了人类

[ 1 1 ] 武桂杰:霍尔与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Page 15: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1

生活的复杂性,所以,现实生活中的“话题点”也并不止一个。如关注当下婚姻问题

的《婚姻保卫战》、《裸婚时代》、《新结婚时代》、《夫妻那些事儿》等婚姻题材的“话

题剧”,自开播以来就取得了观众良好的口碑。再如针对两性关系的《男人帮》、《女

人帮》和即将要播出的针对当下年轻人新的一种生活方式的《AA 制生活》和目前最

紧张的医患关系的《心术》等。也正是由于电视剧制作团队们对各种题材的勇于尝试,

通过选中各个题材中最能引起观众兴趣的“话题点”来进行电视剧的艺术表现,是形

成“话题剧”热播潮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2、叙事结构策略化

一部电视剧的叙事结构的好坏,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部电视剧受欢迎的程度。

而近年来活跃于各大荧幕上的“话题剧”,以及其形成的“话题剧”热播潮流,均是

由于其叙事结构的策略化。

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通过艺术文本将编剧或者

导演想要表现的思想情感予以表现。而叙事或者说是讲故事是电视剧的第一要义,一

部电视剧要想得到观众的认可,必须要会讲故事和讲好故事。“电视剧的情节叙事与

画面叙事,是一种呈现于屏幕的既定叙事,也就是说,它是经过了拍摄选择、剪辑选

择而完成的作品。这里包括对人物的设置、情节张力的设置等等,这些设置通常已决

定了一部电视剧作品的叙事结构。” [ 1 2 ] 纵观当前的“话题剧”,我们可以看到,它

已经初步具备了类型剧的样式,在叙事结构上也开始有了比较成熟的一套“具有联想

关系的公认套路”。[ 1 3 ] “话题剧”的叙事结构主要表现在以“话题点”暗藏的形

式作为全篇的基调,再通过生活化的戏剧冲突组织安排情节的发展、过渡和转折,故

事节奏紧凑合理。例如电视剧《蜗居》:《蜗居》中的核心点就在于“房子”,男女主

公是因为“房子”而产生了戏剧冲突——郭海萍和丈夫为了在大城市买一套房子而长

期“蜗居”在一个小出租楼里,妹妹郭海藻也是因为姐姐的“房子”而求助于高官宋

思明,从而成了宋思明的“情妇”,也是因为“房子”有了强拆和牺牲。可以说,在

《蜗居》中,“房子”就是整部剧一个暗藏的骨骼框架,它是引导整部电视剧的发展

的,但也是最明显的线索所在,引导观众去认知这部剧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房子”

[ 1 2 ]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39[ 1 3 ] [美]约翰·费斯克等:《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17

Page 16: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2

成为剧中戏剧化冲突的导火线所在,成为整个故事发展、过渡和转折的关键所在。而

正是因为“房子”是整部电视剧的核心点和“话题点”所在,所以《蜗居》受到了许

多观众的喜爱。

3、人物塑造具有代表性

“话题剧”热播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其塑造了许多风格迥异的人物。而剧中的这些

人物形象和精神状态是有其现实原型并且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如《蜗居》中的女主人

公——郭海藻,郭海藻曾经是一个单纯的大学毕业生,也有一个相爱的男朋友小贝,

但是在现实问题的压力下,她选择了逃避现实,从能给她庇护的政府高官宋思明处寻

求安稳。郭海藻看似是在现实的各种问题的“逼迫”下成为高官宋思明的情妇,然而,

这也说明现实中有这样的一群女性,在面对现实中的难题时,不敢直接面对,而是转

而寻求“捷径”,希望能通过“不奋斗”或者“少奋斗”而获得安逸的生活。如郭海

藻的选择——放弃贫穷的男朋友小贝转而成为宋思明的情妇,看似是现实中的各种问

题造就了这种结果,其实剧中的郭海藻代表的是与郭海藻有相同或者相似经历的女性

的选择,而这种人物设置和情节冲突是具有现实性的,所以《蜗居》自播出后,郭海

藻的选择就成了广大观众热烈讨论的话题,就是因为郭海藻这个人物设置太有现实代

表性。而这种代表性就容易引起观众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来自于观众对现实生活的

真切感受,所以,人物的典型代表性也成为“话题剧”传播内容中的重要一环。

“话题剧”的传播内容之所以能在普通大众间引起强烈的反响,并以此引发社会中

的广泛关注,就来源于编剧和导演对于“话题”的把握。如导演赵宝刚所说:“时代

在发展,如果还只是真实的反映生活的本质,仅仅表现生活质感的东西,可能社会就

不前进了,人的意识就会落后。我觉得应该是位于前面一点,有一点创造,而不能完

全照搬生活原生态的那种东西。当然也有可能人家会这样说,那是因为生活里面的很

多先进、美学意识非常强的东西你没有去发现,这我也承认,但是我这是从对于一个

个体来讲,从一个提高的过程去说。如果不去表现比较先进的、超前的美学意识,那

么久停滞不前了。”[ 1 4 ] 因此,可以说,“话题剧”的传播内容是否真正具有“话题

性”以及这些“话题”是否真正能引起受众的关注直接关系着“话题剧”的成功与否。

[ 1 4 ] 转引自马智:《赵宝刚:让作品净化社会和心灵》,《大众电影》,2005年第 1期,第 29页

Page 17: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3

(三)从传播媒介的角度分析“话题剧”热播

传播学学者施拉姆对媒介一词的定义是“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

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因此,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

它包括与媒介相关的媒介组织。而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则指的是报纸、期刊、广播、电

视、互联网等传播工具。在形成“话题剧”热播的传播过程中,传播媒介以其载体的

功能,特别是以电视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传播媒介成为受众接受和传播“话题剧”的最

直接工具。

正是由于社会的进步,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发展,让电视剧能以更为广泛的方式传

播开来。如于 2011年 11月播出的《双城生活》——其以关注异地恋人的感情生活为

“话题点”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在播出之前就因为其关注点的特别而引发了特别关

注,而这部电视剧在首播时,就登陆了四大卫视—— 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深圳卫

视、陕西卫视,播出受到好评后,又相继在黑龙江、天津等卫视播出,这是电视作为

视听媒介对其进行的首次传播,紧跟电视播出的是网络的同步首播,优酷、土豆、乐

视、搜狐、云鹏等各网络电视也实施同步播出,因此,可以说是网络对《双城生活》

进行了二次传播,也是扩大性的传播。除此之外,报纸新闻、网络新闻等也对《双城

生活》进行全方位的报道,搜狐网络甚至还专门针对《双城生活》这部电视剧作了专

网站专题:里面不仅可以在线观看剧集,还可以查看与此相关的剧照,了解电视剧的

新闻动态,甚至对故事梗概和主创都有详细介绍。而《双城生活》首播,就在东方卫

视创下了 1%的收视率,而其上线两周的点击率就突破了两亿。[ 1 5 ] 由此可见,传

播媒介为“话题剧”的热播提供了不容忽视的平台。传播媒介是承载电视剧的基础,

如果没有传播媒介对其进行宣传,那么,“话题剧”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也

不会形成热播潮流。

[ 1 5 ] 来自搜狐娱乐:http://yule.sohu.com/20111121/n326364771.shtml

Page 18: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4

(四) 从受众角度分析“话题剧”热播

1、“话题剧”热播中体现的大众文化意识

“话题剧”热播的产生,源于在这类电视剧——话题剧中,里面所反映的话题是

与当下的普通大众相关的,正是这种相关性让“话题剧”在大众中受到关注从而引起

一股收视热潮。而普通大众作为整个社会中的主流文化代表,他们的审美取向与关注

点就代表了他们精神文化状况。因为大众文化其实首先也是一种传媒文化,大众文化

是以传播媒介为主要载体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大众传播媒介就没有大众文化。可以这

样说,“话题剧”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大众文化,也正是由于大众文化的广泛性与普

遍性,才有了“话题剧”热播的这个现象。

大众文化的特点就是其具有现代性、商业性、世俗性、时效性、娱乐性特征。

在“话题剧”里,大众文化就得有很多的具体体现。例如,《蜗居》里反映的房子对

于郭海萍的意义,这里的房子不仅仅是一套房子,还代表了郭海萍对于家的一个渴望,

房子对于郭海萍而言是家完整性的前提,同时也是自己身处大城市的身份认同的一种

象征。因此,郭海萍才会为了买房、为了能在大城市里有一席之地而与丈夫租住在一

个小房间里拮据度日。《蜗居》其实是代表了当下许多年轻人的一种生存状态,而郭

海萍对于房子的渴望也从侧面代表了当下年轻人对于房子的态度。这种对大众生活的

细致化描写与构建正是代表了当前大众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人生态度。再如《我的青

春谁做主》这部电视剧里的女主人公赵青楚,为了自己的梦想,不顾妈妈在上海为自

己找的工作,也不依靠法律界的翘楚奶奶的名气,自己在北京为理想打拼。这都是能

反映当下的一些年轻人在面对于现实的安稳与理想的挑战的抉择时的人生态度。而这

些“话题剧”里反映的人生态度与现实生活是具有代表性的。这种代表性通过传播,

受众就会产生有相似经历的强烈认同感。正如《蜗居》的编剧六六所说:“每一个写

字楼里拥有一平方米隔间、月月还房贷、出门坐公交、中午吃盒饭的人,都能找到自

己的影子。” [ 1 6 ] 这种来自于电视剧的认同感其实就是大众文化的典型表现。只是说,

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把大众文化更为清晰的表达出来了。

[ 1 6 ] 方亭 单晓颖:《都市蚁族的群体诉求与认同—从受众心理解读<蜗居>热现象》,《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 2月,第 27卷第 2期

Page 19: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5

2、“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传播媒介的使用动机和

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 1 7 ] 在“使用与

满足”理论中,受众成员被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而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

动看作是以特定需求为基础动机的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

过程。[ 1 8 ] 可见,受众在对媒介产品进行选择的时候,他是有着个人需求的,不论

是通过电视还是通过网络,他的媒介行为是以不同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潜在需求。而

“话题剧”之所以热播,就是因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在观看电视剧时的多

种需求。

满足受众的娱乐渴求心理。电视剧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

是具有观赏性,从而使观众的观看电视剧的过程中满足自己对于娱乐需求的心理,也

可以说,观众观看电视剧就是一种娱乐休闲方式。而电视剧要获得受众的认可,重要

条件之一就是满足受众的这种娱乐心理。如《奋斗》里的男女演员都是青春洋溢的青

年演员,这些演员不但外形靓丽,而且剧中的人物造型也各有特点,如坦率独立的夏

琳、痴情清纯的米莱、可爱任性的杨晓芸,而且《奋斗》播出以后,剧中人物的服装

甚至饰品都在大众中流行起来。而电视剧中所有的这些“装置配备”都是为了满足观

众对“美”的观赏。社会学家赖特在《大众传播社会学观点》一书中指出:电视媒介

特有的“声画一体”特点使人们的听觉和视觉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延伸,从而成为人

们寻求娱乐的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 [ 1 9 ] 所以,满足观众的观赏需要,可以说是

“话题剧”赢得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众期待视野获得满足,产生认同感。“话题剧热播”现象的产生的另一个缘由

就在于,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在于“话题剧”本身的某种或者某些特征是符合受众的

期待视野的。所谓的“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文学接受活

动中,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

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在阅读活动中,它

[ 1 7 ] 来自于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112239.htm[ 1 8 ] 徐协 朱涛《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的传播学思考》,《东京文学》,2010年第 12 期[ 1 9 ] 董小博:《都市青春剧热播解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 28(4)期

Page 20: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6

起着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的双重作用。具体表现为:“当读者发现作品与自己的审美

经验和期待视野相一致的时候,读者反而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反之,当作品超出、校

正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时,读者反而会兴高采烈。 [ 2 0 ] 观众观看电视剧,除了希望满

足自己的娱乐心理之外,还在潜意识里希望这部电视剧的内容表现或者价值观的引导

符合自己的期待,希望能发现一些“新东西”,这些“新东西”能让自己产生认同感。

而“话题剧”中所涉及主题内容大多都是当下普通大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或者焦点

问题,所以,只要这部“话题剧”中的“话题点”能满足受众的期待视野,或者超出

受众对这部电视剧预先的期待,就能引起受众的关注。就比如滕华涛导演的《蜗居》,

其关注的是当下社会的高房价、高物价、以及腐败和“二奶”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

下大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电视剧情节中的内容展现很多都让观众有一种感同身受的

感觉,这种“相似感”就满足了受众的期待视野;通过观看电视剧,受众从电视剧中

找到了普通大众自己的影子,从而深化成一种“认同感”。因此,这类“话题剧”一

经播出,就会赢得观众的喜爱。

三 “话题剧”热播的冷思考

由“话题剧”延伸出来的就是电视的高收视率和网络视频的高点击率,这些高

收视率和高点击率给电视制作公司和导演、编剧以及演艺人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和名声效益。而自 “话题剧”从开播以来,无论是以房子为话题的《蜗居》,以年青

一代为话题的《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还是以婚姻关系为话题的《婚姻保卫战》、

《夫妻那些事儿》等话题剧,由于其“接地气”的题材和对当下社会的各种问题的关

注与思考都获得了观众的肯定,从而在当下的电视剧事业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但是这类“话题剧”,还是存在着许多的缺点,比如剧情设置还欠合理、台词内容存

在问题、话题性不够深刻犀利等。如许多观众认为《奋斗》里的许多情节设置不合理,

[ 2 0 ] 王林生《姚斯的“期待视野”说》,《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Page 21: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7

如男主人公陆涛一毕业就有出现了一个富爸爸,而平民的夏琳却随时随地都能完成去

法国的梦想;《蜗居》里许多的台词“很黄很暴力”,以致在 2009 年年底遭遇停播;

《裸婚时代》里的男女主角离婚后,男主角马上就有贵人相助成立了一个广告公司,

女主角也有一个“富二代”愿意娶她、替她养孩子等等;再有就是当下许多的“话题

剧”对于社会问题的剖析不够透彻,如《裸婚时代》里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而实行裸

婚,而在实行裸婚后,更多的是以家庭剧的叙事方式来进行描写,而忽略了去表达真

正的裸婚一族的生存状态。

“话题剧”自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由此延伸出的关于话题剧的在各

大报刊与网络讨论,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话题剧”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由此也证明,观众对于这一类型的电视剧的探索与创新是持肯定支持态度的。而“话

题剧热播”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普通大众对当下社会存在的问题缺乏解决能力,很

大程度上通过电视剧来进行情感宣泄。如果受众对这些情感宣泄度把握的不好,就会

引起反效果;并且电视剧中的内容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对某种价值观的表达,如若这种

价值观的表达出现偏差,就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然而,“话题剧热播”现象之所以出现,表示受众是愿意观看这类电视剧的,因

此,中国以后可以多拍这种关注民生的电视剧作品。并且可以向这类电视剧的成功尝

试进行借鉴,通过对于当下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度关注。还可以关注一些目

前社会中的少数人群,如——艾滋病人群、同性恋人群、无性人群的生存状态和精神

状态以及价值观的表现。通过对社会问题的解构,让大众更多的去了解社会中的各种

问题,从而让那些以前不被大众理解的人群与普通大众有更平等的交流。通过电视剧

这种艺术形式让这个社会的发展更加的健全化。

Page 22: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8

四 结语

中国电视剧事业的发展,迄今为止,已经历了五十多个年头,虽然中国电视剧

事业的真正开始的发展的时间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经

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

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然而,伴随着丰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而来的也是各种的社会

问题。普通大众在面临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而“话题剧”

在此时适当的出现,通过对普通大众最平凡的生活的描写和对社会问题的“揭露”,

都有效的让大众找到了一种新的情感宣泄出口;同时这种“揭露”形式也让社会问题

暴露的更全面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来探讨和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不能不说,“话

题剧”以一种娱乐的方式关心着普通大众、关注着社会,这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向前发

展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所以,才会在社会上掀起一股“话题剧热”的“潮流”。对

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持以肯定的态度,让“话题剧”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Page 23: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9

致 谢

非常感谢陈云萍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期间——毕业论文阶段给我的指导。从最

初的论文定题、到资料搜集,再到写作、修改,直至论文定稿,她都给我了耐心的指

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的毕业论文,她在百忙之中还抽出空来对我进行详细的

指导,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的,在此,我想向陈云萍老师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

也感谢西南科技大学广播电视新闻系所有的老师,在我大学期间对我学习的指导和帮

助。正是由于他们的帮助,才能让我们在各个方面取得更多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

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当前“话题剧热”的传播学分析》终于完

成了,在西南科技大学学习期间,我收获了很多,当然,这与各个老师的辛勤付出和

同学朋友们的帮助分不开,在这里,我也要向他们表达我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和自身专业水平不足,整篇论文还存在许多缺点和错误。恳请阅读

此篇论文的老师、同学,多予指正,不胜感激!

Page 24: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0

参考文献

[1]卢蓉.大陆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与比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M].中国电视.2004(2).

[2]张体坤.电视剧<蜗居>的社会效应与意义产生[A].东方论坛.2010 年第 2 期

[3]佟婷.赵宝刚:只谈爱情.电影[J].2011 年第 4 期,第9 页

[4]陈正懿.透视《蜗居》的热播与热议[J].艺廊回声.2010 年第 3 期

[5]武春澎.话题剧正当红[J].神州(上旬刊).2011 年第 1 期

[6]马智.赵宝刚:让作品净化社会和心灵[J].大众电影.2005 年第 1 期,第29 页

[7]彭晚晚.“赵氏青春偶像剧”透析[A].四川:西南大学,2010.

[8]方亭 单晓颖.都市蚁族的群体诉求与认同[N].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 年 2 月,第 27卷第

2 期

[9]刘威威.《婚姻保卫战》的叙事与意蕴[A].河南:河南大学,2011

[10]丁亚平.传媒时代的赵宝刚现象[J].中国电视.2007(9)

[11]顾琳.析《蜗居》对新女性主义的折射[N].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论坛).2011

年 3月,第 9卷第 5期

[12]张元欢.赵宝刚电视剧中的“乌托邦”—赵宝刚电视剧话题化现象分析[J].中国电视.2011

(4)

[13 谷岩 胡哲.电视剧对社会价值观的映射与建构[J].现代传播.2011年第 12期

[14]张宗伟.课题·难题·话题—2008 年国产电视剧三题[J].艺术评论.2009(1)

[15]卢蓉 闫琳.新时期“话题剧”审美文化价值分析[J].当代电影

[16]王林生.姚斯的“期待视野”说[M].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年

[17]武桂杰.霍尔与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18]【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

Page 25: 新闻0801.漆静.20085810.话题剧热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1

版社.2006.39

[19][美]约翰·费斯克等.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17

[20]徐协 朱涛.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的传播学思考[J].东京文学.2010 年第 12 期

[21]董小博.都市青春剧热播解析[N].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

28(4)期

[22]樊恒.赵宝刚电视剧导演艺术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年

[23]刘颖慧 杜若松.试论六六婚恋题材作品叙事风格的嬗变—从《王贵与安娜》到《双面胶》再

到《蜗居》[N].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年 11 月,第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