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34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felicia-tan

Post on 11-May-2015

991 views

Category:

Travel


5 download

DESCRIPTION

Memoirs of petaling street

TRANSCRIPT

Page 1: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茨厂街指导老师:李荣兴 师组员 : 陈怡芊( 14 )

丘敏学( 34 )陈俐娴( 7 )

Page 2: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目录o 背景:华人南移o 前言o 昔日茨厂街o 今日茨厂街o 茨厂街的特色o 访茨厂街记o 心得o 感言o 工作分配o 资料来源

Page 3: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曾经的荒芜

Page 4: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今日的辉煌

Page 5: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我们华人祖先飘洋过海 远渡重洋 的心血

Page 6: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回顾从前。。。

1840 年,英国踹开中国大门,鸦片战争爆发1842 年,《南京条约》中国丧权辱国

1860 年,《北京条约》中国门户洞开

频仍的战争、列强的压迫、腐朽的政府,成千上万华人不得不远走他乡,搭帆下南洋,寻找另一片新天地;

Page 7: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可他们却不知,这一去,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华族纷纷踏上陌路,来到一个从不晓得的地方——马来半岛。

一批远渡重洋来到马来西亚的中国劳工开始在此落地生根。

Page 8: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这时,掀开了吉隆坡和茨厂街的故事

Page 9: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前言茨厂街,拥有逾百年的历史价值,它的存在

见证了吉隆坡的成长和繁荣。

因为它就是这些华族先辈最初开埠的“江山”,华族在本土自力更生并为开辟工程所做的贡献,在这条街里头有着深远的意义和标志性。

从了解茨厂街,了解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的付出和奉献,引领我们追思、追源。

Page 10: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茨厂街名字的由来,和叶亚来有很大的关系

1880 年,吉隆坡还在开辟的年代中,当时的甲必丹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

的叶亚来先生。

Page 11: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而茨厂如今已不见踪迹,而它所坐落的正确位置即柏屏戏院后方的地点,也已经辟成一间公共厕所,提供广大市民和游客方便实用。

茨厂街的茨厂,早就随历史远去,一去不复返,令人能做的,只有追忆。

话说在 1880 年,叶亚来在现今茨厂街这个地方开设了一家茨厂,茨即是木薯的意思,茨厂是专门生产木薯粉,供出口到国外。

茨粉成为当时吉隆坡主要生产品,茨厂聘请外国工程师打理,还有先进的研磨机等。机器在白天轰轰作响,成为人们对哪里最鲜明的印象。

正因为茨厂曾经存在过,从今以后,当时华人就把这个地区称为茨厂街,而这名称也就是一直流传了百余年之久。

但是,茨厂只经营了 2 年时间,在次年也就是 1881 年就倒闭了。

Page 12: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茨厂街记载许多吉隆坡开发的历史故事 ...

见证大马华人百年风雨

茨厂街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命运。

Page 13: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照片中一群华裔正在街头享用午餐,而且里面有一位老兄是名符其实的蹲着来吃,其余者都坐在一些矮凳上。早期的人力车 路边的店面 别有一番风味

这些华族先辈,梯山航海,冒险南来,他们绝大部份是赤手空拳而至。可是凭着克勤克俭的精神坚苦奋斗,在充满挑战的陌生环境中挣扎求存。

Page 14: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茨厂街街景吉隆坡 (1884 年 )

1897 年 , 由陈秀连向英殖民地政府标得七间毗连店铺地段后动工兴建陈氏书院 , 建筑结构规格设计皆仿自广州陈氏书院 , 惟规模较小规模较小。建筑工程达十年之久 , 迟至 1908 年才正式获得入伙纸。

茨厂街早一九零零年

茨厂街 (1910 年 )

R. D. Jackson笔下的茨厂街,繁忙的街头,人力车风行的时代。有点搞笑的是,画家是老外,对中文一窍不通,所以那些商家招牌上的文字都被乱画一通。

Page 15: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日治时期二战过后,舶来品被公开售卖茨厂街里的一家店

初期的茨厂街

Page 16: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其中一次对茨厂街影响深远的是1881 年,吉隆坡发生大火,英殖民地决定重建,采用砖墙和瓦盖屋顶,同时还规定保留一条距离马路 5 英尺的走道,也就是我们

目前通称的“五脚基”。

当 1874 年,叶亚来因锡米掀起的雪兰莪州内战结束后,在废墟中重建吉隆坡,当时的茨厂街只有零零落落的亚答屋。

Page 17: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1882 年至 1896 年,茨厂街是店铺、妓院、鸦片窟和赌馆,目前道路和店铺的地点完全依归。

当时茨厂街左右两排的屋子,有好多间是妓院,一边为日本籍妓女,另一边则全部是华籍妓女。然而妓院是合法的,获得当时的政府批准公开经营。

除了妓院外,赌场也可申请经营准证。谐街有一间赌场,由五间店屋打通,由下午四时开始营业,凌晨一点结束,玩意儿包括牌九、十二支等。

Page 18: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 妈姐”曾是茨厂街的一个特色,不过,随着人老凋零,现今

的茨厂街已不见她们的身影。

这些梳起不嫁的女子,在茨厂街租下房子,从事家庭工、杂工、

大妗姐及陪月等工作。

茨厂街店屋楼上,有如七十二家房客一样,住满多户人家。

通常,屋子的格式是:中央是条长长的走廊,两旁都是房间,一层楼约可间隔出十一、二间房,一个家庭就挤在一间小小的房间内。

Page 19: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作为一个对服装潮流最敏感的地方之一,茨厂街日新月异,商店的招牌不断在变、内容也在变,川流不息的人流及车阵,都是那么不固定。

而这么多年来恒常不变的,也许就只有那数间站得住脚的老字号,玉壶轩茶楼是其中之一,是这一带硕果仅存的老茶楼。

茨厂街的摆摊文化开始于 70 年代,政府容许小贩们在源珍栈到隆盛酒庄路段设立夜市摊。

夜晚的茨厂街最为活跃,人山人海,也从这时候开始,成了游客的必游地,也成为摄影师的焦点。

在风吹雨淋十多年后, 1992年政府决定美化茨厂街,但拖延至 2003 年方才动工,从此,茨厂街的上空多了一条现代巨龙⋯⋯

Page 20: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事实上茨厂街的房屋在 100年来经过好几期重建才展现

今天的面貌。

80 年代,城市发展局( UDA )在茨厂街收购店屋,拆除原有旧建筑物重新发展现代购物中心于茨厂街。

90 年代初,有人提倡“文化街”慨念,把茨厂街一带发展为文化街。

90 年代后期,战前建筑物法令被废除,很多战前旧建筑物被拆除。

2000 年美化茨厂街工程动工,茨厂街将成为露天购物中心、纪念品中心。

茨厂街的蜕变

谐街新九如饭店的双层电屋是茨厂街一带仅存的早

期街屋。

Page 21: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今日的茨厂街

华人的背影,已渐渐模糊。

虽然人潮比过去更拥挤更热闹、但风味和色彩全变了样。在街上吆喝着招徕生意的贩商,几乎是外劳,孟加拉外劳占绝大多数。

百年历史的茨厂街,快要成为外劳街,快要成为“翻版和应品的天堂”了。

Page 22: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茨厂街的特色

Page 23: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利用战前旧店屋重新装璜成咖啡馆、酒吧、民歌餐厅、书局、茶艺馆等,是茨厂街的特色。

茨厂街上最具特色者当為沿街设立的眾多摊档,密密麻麻一字排开,吃、穿、用、玩一应俱全。

早市早茶

中国菜馆大排档夜市摊

对外国人来说,茨厂街是一个购物天堂。对于本地人,它更像个美食天堂。

Page 24: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茨厂街其实不应该称为唐人街定义:“唐人街”——外国有些城市中,华侨聚居的街或区。

然而,茨厂街所聚居的华人并非“华侨”,而是华族自己打拚的新天地。

身为马来西亚华人,我们坚决认为外国人口中的“唐人街”三个字,含有轻蔑的贬意。

Page 25: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现代的我们,有多少人会留恋那先辈浴血奋斗时代?有多少人了解他们的当年劈荆斩次的毅念?

Page 26: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长青书报发行有限公司• 称呼:周先生• 年龄: 28岁• 对茨厂街的了解:外劳比较多,治安

不是很好,人多,不觉得有什么特别。• 工作: 4 年• 茨厂街的创立背景:不知道

商务书店• 称呼:洪小姐• 年龄: 23岁• 店面历史: 55 年• 对茨厂街的了解:是个旅游区,游客多,卖很多纪念品,现在应已不再属于华人街,因为外劳很多。晚上很多小吃,治安一般上还好。

• 茨厂街的创立背景:以前卖很多木薯,因而命名;至于谁建立,就不了解了。

马来友族同胞对茨厂街的了解:人多,治安还好,本身的生意(水果档)不错。茨厂街的创立背景:不了解

凤凰饼家姓名:陈汝顺年龄: 30岁创立年份: 1957 年(历经 3 代, 54 年)茨厂街的创立背景:不了解感想:非常有亲切感、安全感,有家的感觉,从小在这长大,对于打理这老店觉得很有成就感。

陈氏书院称呼:陈小姐成立: 115 年背景:仿造广州“陈氏书院”而命名,以前为革命基地,现为祭祖的地方而非真正的书院。与茨厂街的关系:位于茨厂街附近,于茨厂街同

一条街道—— Jln Petaling ,也是华族一砖一瓦建立的。对茨厂街的了解:旅游中心 ,华人聚集的地方,以前的治安还好,现在外劳比较多,会害怕。

访茨厂街记

Page 27: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在鳞次栉比的传统砖瓦中,我们仿佛细涓小流,在已干涸的历史床河中,追寻曾经…

回溯当年渡海南来、当年风吹雨打、当年力挽狂澜的华族先辈在峥嵘岁月里,一人双手打拼出来的“江山”,所留下的文化菁华。

 可如今,我们看到的,就只有这些年在日

晒雨淋、岁月无情的狂流下斑驳毁坏。

我们意识,当年前人种下的树已经腐朽,在这崭新的时代洪流中,历史渐渐褪色,我们可以觅求的已经太少了……

Page 28: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感言茨厂街,一个华人落地生根的地方。如今,旧景不再,取而代之却是外劳与新兴建筑,实为遗憾。

我们所能得到的资料,大部分都从网上。在街里,历史已无迹可寻。不禁叹惋、可惜。

俐娴

Page 29: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感言在闹络杂沓的茨厂街,我们沿路访问,所收获的竟是无人识得茨厂街为谁人所建。就连在当地长大的,随着一栋栋高楼的建起,背后的历史已逐渐被隐没。我想,再过一代,这段历史已无可追寻。剩下的会是断墙败瓦和摩天大楼的强烈对比。

敏学

Page 30: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感言多少的地方,能经得起岁月的洗礼。多少的地方,能经得起时代的变 迁。走进茨厂街,昔日的传统风味不再,换来的是各种新时代的元素 。沿路的访问,让我得知原来许多人都不懂茨厂街的历史背景,更别 说当年华族先辈离乡背井,经过风吹雨打,付出多少血汗所换来的成 果。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更应该保护好前人为我们种下的 树。

怡芊

Page 31: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汉记老店

忙得不可开交 访问 只好宣告失败时间大概太早了 冠记云吞面 还未营业长青书店店员 第一个接受我们的访问 ^^长青书店

商务书店沿途所看到的街景

早上的茨厂街 人潮还很少

一路上美食摊尽在眼前

回到冠记 老板忙得无法接受访问肚子饿了 先医饱肚子吧 XD做笔记 加油加油!等待食物的当儿 再去访问 “茶王”热心的老板 耐心回答我们的问题 =)开动啦 !茶王的“ cham”..赞!

Page 32: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来到另一个老字号——金莲记大家几乎没有时间接受访问大招牌

难得看到传统风味的建筑物 拍下来作个纪念 ^^

接近中午时 人潮逐渐增多茨厂街正门口千里迢迢 迷了路 终于到了陈氏书院走到累了 买杯豆水解渴沿途所见得到的旅客

Page 33: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工作分配表资料整理 :敏学 俐娴 ppt设计 :俐娴 敏学排序 :怡芊 俐娴资料访问 :敏学 怡芊

Page 34: 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Malaysia

资料来源《十口足责》林金城《探缘》 周泽南 & 陈漱石《追根》周泽南 & 陈漱石www.sinchew.com.mywww.djz.edu.myImage: www.google.c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