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旺 脱贫有支柱 文化兴...

1
广东贫困残疾人 脱贫率达 98.99% 中国有 8500 多万残疾人 疾人减贫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 组成部分 5 17 日是第三十 个全国助残日 主题为 助残脱 决胜小康 ”。 其间 中国各地 采取多种方式对困难残疾人家 残疾人康复机构等进行慰 多地还开展线上招聘活 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 人社部 百日千万 网络招聘 专项行动中专门开设贫困残 疾人就业帮扶招聘专场 宣传 相关政策和服务 及时发布岗 位信息 根据广东省扶贫办 省残联 初步统计 目前广东持证残疾人 160.57 万人中 有建档立卡贫困 残疾人 252813 其中已脱贫 250253 脱贫率 98.99% 记者 了解到 针对目前全省尚有 2560 名残疾人未实现脱贫 广东民政 部门将积极配合扶贫部门 联合 残联 合力做好贫困残疾人脱贫 攻坚工作 确保如期打赢残疾人 脱贫攻坚战 ·符畅 莫冠婷 庞博· 扶贫济困日将至 广州倡议献爱心 近日 广州启动 2020 广 东扶贫济困日 活动 广州市慈善 会发出捐赠倡议书 号召各单位 广大市民群众奉献爱心 根据工作部署 广州市慈善 会设立 我为广东脱贫攻坚献爱 ”“ 羊城慈善为民 等项目 倡议全市党政机关 企事业单 社会组织以及各界爱心人士 积极捐款 人人参与 全面展示 广州人乐善好施 热心慈善 慨捐赠 鼎力支持扶贫济困的良 好形象 为广州打赢新时期精准 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和创建 善之城 汇聚强大的社会力量 市民群众可通过 广益联 联网 平台 点击 爱心捐 进入 善捐 项目 )”, 选择 我为广东脱贫攻坚献爱心 ”“ 城慈善为民 等慈善项目 线捐款 此外 还可通过到广州市 慈善会现场捐款 或银 行汇款等方 式捐款 ·符畅 廖培金 · “乡村记忆馆” 留住农耕记忆 废弃 旧粮仓 被改造 留住农耕记忆 乡村记忆馆 18 于清远 坑镇 安庆村 乡村记忆馆 开馆 际博物馆 广东活 动的 个分会场 乡村记忆馆 安庆村辖 兴村 民小组 废弃 旧粮仓 改造 建设为 有传 教育 感化 功能 的小 型博 物馆 分为实 物区 和展示 物区 农耕 活实 为主 展示 区则 历史图片资 为主 展示 非遗 项目三人 燕尾龙舟 沙河鸟笼 笔架茶制 技艺 禾楼歌 以及 旧粮票 重要历史印记 珍贵图片 资料 乡村记忆馆也 公共文化 延伸至农村基层 实现 典范 是通过 文旅融 推乡村振兴 发展的 个新 下一 该馆 还将与 ”“ ”“ 与相 文化室 联合 一系列文化 非遗 活动 使农耕记忆愈 起来 ·黄宙辉 粤文旅宣· 2020 5 22 / / / / / A12 老区村换新颜 村民逐梦“绿富美” 夏日清晨, 在韶关市翁源县江尾镇连溪 村, 59 岁的村民吴万明早早起床。 他说,趁着 早上凉快,正好去给花坛里的花浇浇水。 吴万明告诉记者,因家中有身体残疾的儿 子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一度陷入困顿。 驻村 扶贫工作队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在“一户一策” 精准扶贫过程中,为他“量身定制”了一个负责 全村花卉苗木维护的公益岗位—绿化管理 员。 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增加收入一万多元连溪村是粤北革命老区村,靠山面水,连 溪河蜿蜒环绕经过全村。 从江尾圩镇驾车驶 入连溪村, 宽阔的沥青马路沿着翠绿的秧田 一路向前延伸, 连溪河畔清风徐来, 白鹭成 行。 自 2016 年韶关市纪委、粤北人民医院的 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四年间,这个昔日破落 的村子彻底换了新颜, 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 靓丽“网红村”。 “你看看我们村,是不是比一些电视剧里 的风景还漂亮? ”吴万明不无自豪地笑道。 美 丽乡村建设带来的“红也切实惠及吴万明 的贫困户。 连溪村定贫困村出列 准,全村 24 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贫困 户家支配收入是从年前的 3300 元增2019 年底的 18901 元。 如此,“生+” 扶贫还使连溪村上了“绿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前是贫, 在就是致富啦。你道过时候 我有多忙哩! ”连溪村农耕文2019 年正 式挂牌AAA 级旅游景区,村民告诉记 者, 去年国庆期天涌入近万名,自不仅如愿摘掉了“ 穷帽子”,还上了 旅游饭”, 且越吃越香张文 何晓红 农村贫困创客 凭“岭头鸡”稳增收 65 只! ”今年假期第,全部由困户成的肇庆怀集县中创客农产品 种养专业合创下天之内卖出最多“ 头鸡”的纪早,负责营运 创客合 事罗 生就和妻活起来。 他们和泰东村的名贫困户一起, 在方圆 20 养殖场 捉鸡散养阔地被广东为“ ”,因肉质紧实美, 被食客们视作 珍品罗石的“ 吃玉米只喂饲料本高 20 元。 这些畅销珠三角大城市, 就连家里来了人的 周边村民都会特地上门求购假期前,他 上就了一大把订单2017 年,为照顾病重父亲罗石生从到老家。 当时,家里还有大学一的收入来自在外打工的子。 这 罗石生一家成了贫困户。 工作队申请到了普惠金融贷款 5 万元。 点本钱2018 年, 罗石鸭脱了贫。 去年 6 , 在中山市火炬开发区驻泰东 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创客合了。 村里 32 户有劳动能力 的贫困户 推选罗石 为“ 泰东村生态养殖基地” 运营总负责人。 “一人了贫,还要带动全村”, 泰东李军威鼓励罗石生。 是,他的养鸭 场扩大成了综合养殖场工作队 20 万元扶贫 款帮 地、 苗、 买饲料。 贫困户不仅能分红,还多了一个 在村里工的机会散养鸡由合社统,以“ 岭头鸡”的商标销售工作队与罗石定, 养鸡赚20% 他, 其余和用于分贫困户的 资则由罗石承担罗石生给来活的贫 困户开出了一100 元的工。“乡里 乡 的,给多一,自己也。 ”他说。 去年以来, 罗石生已为贫困户开出3 万多元工前, 上可红的 利润6 万元, 加上贫困户到的养鸡购款 3 万多元,“ 平均 每个贫困户增收 3000 多元”, 说。 / 以前 谭儒村的萝卜产业都是粗放型 每个家庭都是小作坊 没有品牌 有市场 也没有销售渠道 属于 叫好不 叫座 ”。 2017 我看到谭儒萝卜干名声在 但村民仍找不到致富道路 就想成立 合作社深挖萝卜产业的潜力 想法得到帮 扶单位电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支持 村里把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纳入合作社 营第一年 合作社种植萝卜 200 售出 萝卜干 4 万多斤 获利 20 多万元 谭儒村终于找到致富道路 我心里乐 开了花 第二年 谭儒村萝卜种植面积扩 大到 1000 ,“ 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的运作模式初步成型 村里所有贫困 户共分红 17.1 万元 我觉得这是一条脱 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只要群众家中种植萝 合作社都愿意和其签订购销协议 行保价回收 2019 谭儒村萝卜种植面 积扩大到 3600 打击来得猝不及防 去年 1 市场 上出现竞争对手 萝卜干销售阻滞 那时 萝卜到了收获季节 合作社只能硬着头皮 这边需要不断筹集资金回收萝卜 边要不断前往海南 珠三角城市开拓市 1 月至 7 滞销的萝卜干压得我 喘不过气来 当时想着 假如合作社破产 不仅是我个人背上骂名 更严重的是 低了党委 政府在 众心中的 威信 影响 乡村 振兴工 7 月中 的一 我在家中 出一 萝卜干 看到 还摆 放着一 瓶辣椒酱 用辣椒酱拌 萝卜干 尝试 下后 非常美味 萌生 了和 该食 品公司合作开 萝卜干的想法 我在 找到 公司的地 兴冲冲 地找过 得一共 七次 六次 都是 员接待 我从上 班等 下班 都没有 董事长 七次 8 多来到 直等 他们下班 当我 准备离 开时 董事长说 愿意和我 公司 打动 决定采 购谭 卜干开 产品 的萝卜产业 过这 危机 又再次走 快速发展 的道路 村贫困人 分红 23.57 万元 全部 到脱贫 标准 萝卜干在市场上 产业收 益稳 提高 10 6 南农业大 学还授予 振兴 乡村 在萝卜基地 品种 优化 制定 建立萝卜产业 标准化规程 实现 合作社 + 公司 + 科院校 + + 农户 位一 的运作模式 托起 乡村 振兴梦 茂名电白交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亮眼答卷 产业旺 脱贫有支柱 文化兴 新风润人心 茂名市电白区沙琅镇谭儒村村民走在绿树成荫的乡道上,看着白墙灰瓦上 描绘的美丽画卷,想着腰包一年比一年鼓起来,笑容格外明媚。 谭儒村是电白 乡村振兴工作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如今,走在电白田间地头,处处尽显乡村振 兴发展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电白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 裕”总要求,稳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以产业振兴为核心,交出脱贫攻坚亮 眼答卷。 据统计, 电白区建档立卡贫困户 11791 26914 人全部达到脱贫标 准, 33 条省定贫困村出列,剩余 2 条已达出列条件。 谭儒村是革命老区村,靠植萝卜去年全村收入高达 2600 多万元, 92 贫困户 214 人全贫, 民在奔康 路上越走越快。 “我家萝卜今年3 万多元,靠 植萝卜盖起了新。 ”说起萝卜产业崔德 军心里美滋滋的。 2017 年前,他贫困腰包,连米都只 能三五改变始2017 年—— 村成立种养合全村 54 户有动能力的贫困户 中, 订购销合 确保贫困户放心植萝卜安排贫困户到劳动,每人每薪酬 100 元。 营第一年,就售出萝卜 4 万多获利 20 多万元。 2018 年, 谭儒 贫困户的地以变资方式红。 此举盘活了丢荒土 地,村民成工人、 民。 德军说, 2018 年, 为贫困户 17.1 元, 己分 2220 元,还有工13100 元。 后,他劳脱致富信心定。 植萝卜让贫困户到了,村民 纷纷加入。 前, 谭儒萝卜3600 总产2600 万元。 谭儒 朱雄伟说, 萝卜植基现脱奔康致富 “无缝衔接”,成了乡村 振兴产业乡村要实现持续发展产业。 电白区以大产业核心稳步 乡村振兴工作, 是加快进茂荔枝农业产业园电白、电白 香省级现农业产业园前, 电白区省级 “一村一、一镇一4 个、 专业16 ,电白区专业合677 家, 示范1 家、 省级示范2 家、市示范5 家。 电白尚塘村,一美丽的新画卷徐徐展开引领探索 乡村 振兴 道路, 让百姓 幸福 获得感尚塘部副介绍13 村,以党小体, 各片区村民理事会村中日工作片干部党小组组长牵员为 体的区理事会理, 使建工作 村委日 工作 实现融合 互相促进员日 家入户 宣讲 乡村 的理念深入人。” 说, 此, 村庄进行人境整治需地, 到一。 在自村,村民还 踊跃支持乡村建主动旧宅基地以建俗话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近年来,电白区始终把整软弱涣散农基层党作为加 强基层党 建的 ,每年排查整顿一批软弱涣村”“ 村”“ 村” 整治并深化驻联系群众制。 作为重点工作, 化村干部结构基层党体水区委领导任、区政府领导任常务副 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少召 宜居 美丽 乡村示范村工作现场会析问题 研究 部署工作, 推动乡村振兴落到山村好 空气 清新 人, 繁盛 光秀 美。 2017 年前,这里 荒草野树 ,环 旧脏乱 。” 村里的 化,村民 叔十 感慨 。 他说,村里因地制 合本 的好 后, 民的生活 有了明 化, 后不 到公 在一 喝酒 打牌 ,生活 绿 色健 了。 园融 社会主 核心 冼夫 化、 规等,建潜移默化地 村风、民风。 沐浴的新 风,村民 人翁精 极投 身乡村振兴建美丽幸福了解, 近年来, 电白区以建 “好 ”“好家风 公 体, 村人 弘扬 明新风。 前,电白区 建成好 好家 279 个。 遍布 乡村 或海 村落的这些公 但丰 富和 群众 的精 化生 活, 成为 推动 乡村家 庭文 明建 效载 和鲜 教材 了美丽乡 村建 动力 密码 “车头带”,筑牢战斗堡垒凝聚力量 1 密码 “支柱撑”,壮大乡村产业脱贫奔康 2 密码 “理念新” 扬文明新风建美丽家园 3 羊城晚报记者 全良波 通讯员 李华斌 邓博方 广东四部门联合 助寒门学子就业 季临近 于一些 家庭 济困难 业问题 广 一直采 取多种 施大力帮扶 教育厅 省人社 扶贫办 省工 联等部门 联合 办广东省 2020 届普 高校毕 助力 圆梦 扶贫济困大 型公 网络招聘月活动 活动将持 续开 6 15 教育厅表 职能 部门 通力合作 深挖就 业岗位 质就 资源 通过省大 学生就 创业 智慧 服务 平台 将岗位精准 推送给 家庭 济困难 展的还有 广东省 2020 届高校毕 生系列 需见 面活动 ”“ 向湖北高校毕 湖北籍毕 专场 ”“ 引才 益网络 招聘活动 200 校级 网络招聘专场 天候 流程 一站 式线上招聘 ·孙唯 粤教宣· 萝卜丰收 谭儒村农 笑逐颜开 资料图片 朱雄伟 贫困 家中 走访 罗石生在养殖基地中喂鸡 讲述人 茂名电白区谭儒村党支部书记朱雄伟 记录时间 5 17 整理 羊城晚报记者 全良波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Oct-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产业旺 脱贫有支柱 文化兴 新风润人心ep.ycwb.com/epaper/ycwb/resfile/2020-05-22/A12/... · 不止如此,“生态 +” 扶贫还使连溪村走 上了“绿富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前是脱

纵纵览览

广东贫困残疾人脱贫率达 98.99%

中 国有 8500 多万残疾人 ,残疾 人 减 贫 是 中 国 脱 贫 攻 坚 战 的组成部分 。 5 月 17 日是第三十个 全 国 助残日 ,主题为 “助 残 脱贫 决胜小康 ” 。 其间 ,中国各地采 取 多 种 方 式 对 困 难 残 疾 人 家庭 、 残 疾 人 康 复 机 构 等 进 行 慰问 , 多 地 还 开 展 线 上 招 聘 活动 , 为 残 疾 人 提 供 就 业 岗 位 。人 社 部 “ 百 日 千 万 ” 网 络 招 聘专 项 行 动 中 专 门 开 设 贫 困 残疾 人 就 业 帮 扶 招 聘 专 场 , 宣 传相 关 政 策 和 服 务 , 及 时 发 布 岗位 信 息 。

根据广东省扶贫办 、省残联初步统计 ,目前广东持证残疾人160.57 万人中 ,有建档立卡贫困残 疾 人 252813 人 , 其 中 已 脱 贫250253 人 ,脱贫率 98.99% 。 记者了解到 ,针对目前全省尚有 2560名残疾人未实现脱贫 ,广东民政部门将积极配合扶贫部门 ,联合残联 ,合力做好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 ,确保如期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 。

·符畅 莫冠婷 庞博·

扶贫济困日将至广州倡议献爱心近日 ,广州启动 2020 年 “广

东扶贫济困日 ”活动 ,广州市慈善会发出捐赠倡议书 ,号召各单位 、广大市民群众奉献爱心。

根据工作部署 ,广州市慈善会设立 “我为广东脱贫攻坚献爱心 ” “羊城慈善为民 ”等项目 ,并倡 议 全 市 党 政 机 关 、 企 事 业 单位 、社会组织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积极捐款 ,人人参与 ,全 面 展 示广州人乐善好施 、 热心慈善 、慷慨捐赠 、鼎力支持扶贫济困的良好形象 ,为广州打赢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和创建 “慈善之城 ”汇聚强大的社会力量 。

市民群众可通过 “广益联募 ”互联网募捐平台 , 点击 “爱心捐赠”进入“善捐(项目募捐 )”,选择“我为广东脱贫攻坚献爱心 ” “羊城慈善为民 ” 等慈善项目即可在线捐款。 此外,还可通过到广州市慈善会现场捐款或银行汇款等方式捐款。

·符畅 廖培金·

“乡村记忆馆”留住农耕记忆昔日废弃的旧粮仓 , 被改造

成留住农耕记忆的乡村记忆馆 。18 日, 位于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安庆村的 “乡村记忆馆 ”开馆 ,这也是今年 “国际博物馆日 ”广东活动的一个分会场。

“乡 村 记 忆 馆 ”将 安 庆 村 辖下新兴村民小组废弃的旧粮仓 ,改 造 建 设 为 一 个 具 有 传 承 、 宣传 、教 育 、感 化 等 功 能 的 小 型 博物 馆 。 展 厅 分 为 实 物 区 和 展 示区 ,实 物 区 以 农 耕 工 具 、生 活 实物为主 ;展示区则以历史图片资料为主 ,分别展示非遗项目三人燕尾龙 舟 、沙 河 鸟 笼 、笔 架 茶 制作技艺 、 禾楼歌 , 以及旧粮票 、当 地 重 要 历 史 印 记 等 珍 贵 图 片资料 。

乡村记忆馆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延伸至农村基层 、实现共建共享的一个典范 ,是通过文旅融合助 推 乡 村 振 兴 发 展 的 一 个 新 探索 。 下一步 , 该馆还将与 “文 ”“人 ”“居 ”“产 ”相结合 ,与相邻的文 化 室 联 合 举 办 一 系 列 文 化 和非遗 活 动 ,使 农 耕 记 忆 愈 发 “鲜活 ”起来 。

·黄宙辉 粤文旅宣·

2020

年5

月22

日/

星期五/

要闻部主编/

责编陆德洁/

美编李焕菲/

校对黄文波

A12

致致富富故故事事

老区村换新颜村民逐梦“绿富美”夏日清晨, 在韶关市翁源县江尾镇连溪

村,59 岁的村民吴万明早早起床。 他说,趁着早上凉快,正好去给花坛里的花浇浇水。

吴万明告诉记者,因家中有身体残疾的儿子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一度陷入困顿。 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在“一户一策”精准扶贫过程中,为他“量身定制”了一个负责全村花卉苗木维护的公益岗位———绿化管理员。 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增加收入一万多元。

连溪村是粤北革命老区村,靠山面水,连溪河蜿蜒环绕经过全村。 从江尾圩镇驾车驶入连溪村, 宽阔的沥青马路沿着翠绿的秧田一路向前延伸, 连溪河畔清风徐来, 白鹭成行。 自 2016 年韶关市纪委、粤北人民医院的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四年间,这个昔日破落的村子彻底换了新颜, 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靓丽“网红村”。

“你看看我们村,是不是比一些电视剧里的风景还漂亮? ”吴万明不无自豪地笑道。 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红利”也切实惠及吴万明这样的贫困户。 连溪村达到省定贫困村出列标准,全村 24 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从几年前的 3300元增至 2019 年底的 18901 元。

不止如此,“生态 +” 扶贫还使连溪村走上了“绿富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前是脱贫,现在就是致富啦。 你都不知道过节的时候我有多忙哩! ”连溪村农耕文化园 2019 年正式挂牌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村民告诉记者, 去年国庆期间文化园每天涌入近万名游客,自己不仅如愿摘掉了“穷帽子”,还吃上了

“旅游饭”,且越吃越香。(张文 何晓红)

农村贫困创客凭“岭头鸡”稳增收“65 只!”今年五一假期第一天,全部由贫

困户组成的肇庆市怀集县中洲镇创客农产品种养专业合作社,创下一天之内卖出最多“岭头鸡”的纪录。

一大早,负责营运的创客合作社理事罗石生就和妻子忙活起来。 他们和泰东村的两名贫困户一起, 在方圆 20 多亩的养殖场里捉鸡。

散养在开阔地带的鸡,被广东人称为“走地鸡”,因肉质紧实、味道鲜美,被食客们视作鸡中珍品。 罗石生养的“走地鸡”主要吃玉米,比只喂饲料的鸡每只成本高 20 元。 这些鸡不仅畅销珠三角大城市, 就连家里来了客人的周边村民都会特地上门求购。 五一假期前,他手上就握了一大把订单。

2017 年,为照顾病重的父亲,罗石生从佛山辞工回到老家。 当时,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读大学, 唯一的收入来自在外打工的妻子。 这下,罗石生一家成了贫困户。

工作队帮他申请到了农村普惠金融贷款5 万元。 凭这点本钱,2018 年,罗石生通过养鸭脱了贫。

去年 6 月, 在中山市火炬开发区驻泰东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创客合作社成立了。村里 32 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推选罗石生为“泰东村生态养殖基地”运营总负责人。

“一人脱了贫,还要带动全村嘛”,泰东村第一书记李军威鼓励罗石生。 于是,他的养鸭场扩大成了综合养殖场。

工作队用 20 万元扶贫款帮着租地、买苗、买饲料。 贫困户不仅能分红,还多了一个在村里打工的机会, 散养的鸡由合作社统一收购,以“岭头鸡”的商标销售。

工作队与罗石生约定, 养鸡赚的钱 20%归他,其余的归村集体和用于分红;贫困户的工资则由罗石生承担。 罗石生给来干活的贫困户开出了一天 100 元的工钱。“乡里乡亲的,给多一点,自己也不吃亏。 ”他说。

去年以来, 罗石生已为贫困户开出了 3万多元工资。 目前,合作社账上可用来分红的利润约有 6 万元, 加上贫困户得到的养鸡收购款 3 万多元,“平均每个贫困户增收 3000多元”,李军威说。

(文/图 新华)

以前 ,谭儒村的萝卜产业都是粗放型的 , 每个家庭都是小作坊 , 没有品牌 ,没有市场 ,也没有销售渠道 ,属于 “叫好不叫座 ”。

2017 年 , 我看到谭儒萝卜干名声在外 ,但村民仍找不到致富道路 ,就想成立合作社深挖萝卜产业的潜力。 想法得到帮扶单位电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支持 ,村里把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纳入合作社。 经营第一年 ,合作社种植萝卜 200 亩 ,售出萝卜干 4 万多斤,获利 20 多万元。

谭儒村终于找到致富道路 ,我心里乐开了花 。 第二年 ,谭儒村萝卜种植面积扩大到 1000 亩 ,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 ”的运作模式初步成型 ,村里所有贫困户共分红 17.1 万元。 我觉得这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只要群众家中种植萝卜 , 合作社都愿意和其签订购销协议 ,实

行保价回收。 2019 年,谭儒村萝卜种植面积扩大到 3600 亩。

打击来得猝不及防 。 去年 1 月 ,市场上出现竞争对手,萝卜干销售阻滞。 那时,萝卜到了收获季节 ,合作社只能硬着头皮收 。 这边需要不断筹集资金回收萝卜 ,那边要不断前往海南 、 珠三角城市开拓市场。 从 1 月至 7 月,滞销的萝卜干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当时想着,假如合作社破产,不仅是我个人背上骂名 , 更严重的是 ,降低了党委 、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威信 ,影响乡村振兴工作。

7 月中旬的一天 , 我在家中吃白粥 。我拿出一罐萝卜干 ,看到台上还摆放着一瓶辣椒酱 ,就用辣椒酱拌萝卜干 。 尝试一下后 ,我发现非常美味 ,就萌生了和该食品公司合作开发萝卜干的想法。 我在网上找到该公司的地址 ,兴冲冲地找过去 。 我

记得一共去了七次。 前六次都是办公室人员接待 ,我从上班等到下班 ,都没有见到董事长。 第七次 ,又是早上 8 点多来到办公室 ,一直等到他们下班 。 正当我垂头丧气准备离开时 , 董事长说愿意和我谈一谈。 最终,该公司被打动,决定采购谭儒萝卜干开发产品。 我们的萝卜产业渡过这次危机,又再次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去年,谭儒村贫困人口分红 23.57 万元 , 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如今 , 谭儒萝卜干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产业收益稳步提高。 去年 10 月 6 日,华南农业大学还授予谭儒村 “振兴乡村工作站”牌匾 ,将在萝卜基地进行育种 、品种优化和制定建立萝卜产业标准化规程。 谭儒村将实现 “合作社+公司+农科院校+基地+农户”五位一体的运作模式 ,托起乡村振兴梦。

发发展展密密码码

茂名电白交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亮眼答卷

产业旺 脱贫有支柱文化兴 新风润人心

茂名市电白区沙琅镇谭儒村村民走在绿树成荫的乡道上,看着白墙灰瓦上描绘的美丽画卷,想着腰包一年比一年鼓起来,笑容格外明媚。 谭儒村是电白乡村振兴工作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如今,走在电白田间地头,处处尽显乡村振兴发展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电白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稳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以产业振兴为核心,交出脱贫攻坚亮眼答卷。 据统计, 电白区建档立卡贫困户 11791 户 26914 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33 条省定贫困村出列,剩余 2 条已达出列条件。

谭儒村是革命老区村,靠种植萝卜,去年全村总收入高达 2600 多万元,92 户贫困户 214 人全部脱贫,农民在脱贫奔康路上越走越快。

“我家萝卜今年卖了 3 万多元,靠种植萝卜盖起了新房。 ”说起萝卜产业,崔德

军心里美滋滋的。 2017 年前,他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腰包里没有几个钱,连米都只能三五斤地买。 改变始于 2017 年———谭儒村成立种养合作社, 把全村 54 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编入其中, 签订购销合同,确保贫困户放心种植萝卜。 同时,合作社安排贫困户到基地劳动,每人每天薪酬100 元。 合作社经营第一年,就售出萝卜干 4 万多斤,获利 20 多万元。

2018 年, 谭儒村又通过土地流转,将贫困户的土地以资源变资产的

方式入股合作社, 合作社按比例给予分红。 此举盘活了丢荒土

地,村民变成工人、股民。 崔德军说,2018 年, 合作社

为贫困户分红 17.1 万元, 自己分到 2220

元,还有工资 13100 元。拿到钱后,他凭借勤劳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加坚定。

种植萝卜让贫困户尝到了甜头,村民纷纷加入。 目前,谭儒村萝卜种植面积扩大到 3600 亩,总产值达 2600 万元。 谭儒村党支部书记朱雄伟说,萝卜种植基地实现脱贫和奔康致富“无缝衔接”,成了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乡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产业作为支撑。 电白区以壮大产业为核心,稳步实施乡村振兴工作,尤其是加快推进茂名市荔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电白园、电白区沉香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目前,电白区创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 4 个、专业村 16 条,电白区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 677 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 1家、省级示范社 2 家、市级示范社 5 家。

走进电白尚塘村,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该村通过党建引领,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道路, 让百姓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尚塘村党支部副书记黄全发介绍,尚塘村下辖 13 条自然村,以党小组为主体,成立各片区村民理事会;村中日常工作由管片干部、党小组组长牵头,由以党员为主体的片区理事会协助处理,使党建工作更接地气, 与村委日常工作实现融合贯

通,互相促进。“党员日常走家入户宣讲,让乡村振

兴的理念深入人心。 ”黄全发说,得益于此, 村庄进行人居环境整治需要用地,没有遇到一点阻力。 在自然村柳村,村民还踊跃支持乡村建设,主动让出旧宅基地和自留地以建设小公园。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近年来,电白区始终把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举

措,每年排查整顿一批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对“穷村”“乱村”“软村”实行分类整治,并深化驻点联系群众制。 同时,把村级换届作为重点工作,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党建整体水平。 由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现场会,分析问题、研究部署工作,推动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走在葛山村好心公园 ,空气清新宜人, 目之所及草木繁盛 、 风光秀美。

“2017 年前,这里都是荒草野树 ,环境残旧脏乱。 ”对于村里的变化,村民谢

叔十分感慨。 他说,村里因地制宜,打造符合本村特色的好心公园

后, 居民的生活也有了明显变化,晚饭后不少人都到公园里散步, 而不再是聚在一起喝酒 、打牌 ,生活更加绿色健康了。

好心公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冼夫人文

化、 弟子规等文化内核, 建设了各项文化设施, 潜移默化地改

变村风、民风。 沐浴着文明实践的新风,村民主人翁精神不断增强,积极投

身乡村振兴,共建美丽幸福家园。据了解, 近年来, 电白区以建设

“好心公园 ”“好家风公园 ” 为主要载体,凝心聚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弘扬文明新风。 截至目前,电白区共建成好心(好 家 风)公园 279 个。 遍布于乡村山野或海边村落的这些公园 , 不但丰富 和 提 升 了 当 地 群 众 的 精 神 文 化 生活, 且成为推动乡村家庭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鲜活教材 , 激发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密码 :“车头带”,筑牢战斗堡垒凝聚力量1

密码 :“支柱撑”,壮大乡村产业脱贫奔康2

密码 :“理念新”扬文明新风建美丽家园

3

头头雁雁日日记记

羊城晚报记者 全良波通讯员 李华斌 邓博方

““七七顾顾茅茅庐庐””为为滞滞销销萝萝卜卜拓拓销销路路

广东四部门联合助寒门学子就业毕业季临近 , 对于一些家庭

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广东一直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帮扶 。近日 ,省教育厅会同省人社厅 、省扶贫办 、省工商联等部门 ,联合举办广东省 2020 届普通高校毕业生 “助力圆梦 ”扶贫济困大型公益网络招聘月活动 。 活动将持续开展至 6 月 15 日。

省教育厅表示 , 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 ,深挖就业岗位 ,集聚优质就业资源 , 通过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将岗位精准匹配推送给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

同 步 开 展 的 还 有 “ 广 东 省2020 届 高 校 毕 业 生 系 列 供 需 见面活动 ” “面 向 湖 北 高 校 毕 业 生及外省湖北籍 毕 业 生 专 场 ” “聚力引才 启程未来 ” 等公益网络招 聘 活 动 , 同 时 开 展 200 余 场“组团式 ”校级网络招聘专场 ,全天候 、全流程 、一站式线上招聘 。

·孙唯 粤教宣·

萝卜丰收 , 谭儒村农民笑逐颜开 资料图片

朱雄伟(右)在贫困户家中走访

罗石生在养殖基地中喂鸡

讲述人 茂名电白区谭儒村党支部书记朱雄伟

记录时间 5 月 17 日 整理 羊城晚报记者 全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