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宴 》《...

1
2017年9月9日 本版编辑/侯艳宁 美术编辑/于在洋 12 书事 庆山在写作之外,阅读与旅行是她的 生活常态,她难得和读者分享了她的日常 生活:“我首先是一个写作者。每年有一 些时间会固定写作,其余的时间,或许在旅 行、种花、喝茶、读书、听音乐、健行、看电 影、烹煮、清洁……做各种琐碎而细微的家 常事情。也照顾养育孩子。但这一切行动 最终又会返照于写作之中。如果说写作是 一种心的训练,心的表达,那么,生活中的 任何一个场景,生命的点滴感受,都可以成 为这种表达的对境。我们总是可以从中得 到感受、思考与沉淀。写作与生活中的万 事万物密不可分,也与行为和心境密不可 分。最终,这一切都会在写作中得到过滤 及萃取。写作保留这些萃取中最精华的部 分。如此才可以与众人分享。” 庆山有一个女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 上,因为以前在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相处的 感受比较强烈,所以庆山说自己比较敏 感,时常会反省自己,大人的状态和表达 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感受。“务必把对方 当作一个独立而需要尊重和理解的个体, 不管她的年龄在哪个阶段。随着她渐渐 长大,父母成为有趣而丰富的有魅力大 人,成为可以与她聊天、玩耍、欣赏万事万 物的朋友,比单纯地照顾衣食住行更重 要。给予她美好的体验,智慧的经验,比 无微不至重要。两个人相处,首先是以彼 此的质地在相处,所以,要关照自己的质 地,也注意培育她的质地。孩子慢慢成 长,逐渐更加需要独处的空间,需要安静, 需要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这些也是需 要考虑到的问题。大人们在陪伴和帮助 孩子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 做有趣丰富有魅力的大人 1995年,“安妮 宝贝”以少女式的 网名在文学界横空 出世,她的写作深 深地影响了上世纪 末以 70 后、80 后为 主的青年。她敢于 书写“青春期的欲 望”,她将青春期 “难以启齿”的隐秘 絮絮铺陈。她引领 读者的审美体验, “穿棉麻长裙,手戴 骨镯,脚踩帆布鞋, 一头海藻般的长 发”的新世代文艺 女青年形象,在女 读者间掀起过追赶 的风潮。断断续续 十几年,她有不少 作 品 问 世 。 2014 年,40 岁的安妮宝 贝改名庆山,以迥 异于以往的朴实文 字,写探索和修行, 社会和人心。三年 过去,读者也许没 有适应“庆山”这个 名字,但接受了她 的成长和变化。 近日,庆山创 作脉络里最重要的 两部作品—长篇 小说《春宴》以及散 文集《眠空》插图珍 藏版由人民文学出 版社出版,庆山也 鲜有地出现在公众 面前,第一次和读 者进行了面对面的 交流。 《春宴》新版序: 《春宴》在 2011 年八月第 一次出版。于夏天写完,从早 到晚。也是我目前写过的篇 幅最大的长篇小说。为了准 备写它,我花了两年左右时 间。这个过程也使我意识到, 一个写作者的工作并无明显 的时间间隔。写字,是工作。 日常生活观察、思考,经历和 认知万事诸相,也是工作。作 品构建出内心世界,创作者的 思虑如同蚕丝,密密吐出、缠 绕,完成之后,如同一次清 空。这种清空,会使人洁净。 创作行为有时如同新生。 这本小说是内心偏爱,很 难复制。彻底终结掉一些主 题,就此各归其位。 即便事隔多年,打开翻 看,仍会惊奇于文字之中的洪 流。古都,亭子,消失的桥,花 树之下的宴席,白鸟,隧道,夜 泳,独绳幻术……与书中各种 意象相随的,是前进社会的荒 诞、萧条、冲击、孤独。也是人 的心路探索,和对爱与生死恒 久的困惑和追问。 周庆长处境边缘,与现实 社会有所脱节,却对生命内在 充满质询,更接近自然人。她 也是我多年一直在书写的那 种人。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心 性、习惯、情趣、价值观、目标 与外界的主流倾向有所区别, 但从不怀疑自己,也不无端攻 击或愤怒于外界。只是默默 走自己的路。并且走得执拗、 专注,好像一定要追究到源 头。 心的深邃曲折,胜过外界 一切喧杂。而外界种种,最终 也不过是心的折射。那么,心 的源头是什么呢? 《春宴》这篇小说,像一个 人独穿隧道。入口很窄,也很 深入。读者对它的反应不一 样,有些翻了几十页觉得难以 读下去,有些反反复复读多 遍。每读一遍,在其中找到新 的意味。愿意安静下来去思 考一些日常无法触及的问题。 书中浩浩荡荡几十万字, 读者可以畅游其中,按照各自 的心性和理解力去给予回 应。里面有三组人物,最终他 们在现实中发生交会。这种 交会的寓意在小说中无处不 在,包括人名、地名一些细微 之处,仿佛时空一体,充满平 等性。若用佛经中的概念去 理解,是一个无量无边的世 界。在整体之中,人如同微 尘。但在个体的生命之中,却 充满艰辛的探索和行进。 《春宴》与外界有所隔膜, 阅读上的障碍也在于此。但 这种隔膜恰恰也是好的,经得 起时间。作品在当下显得疏 离,一些年月之后,或许其深 意可被感应。 对作者来说,写出一本可 以代表自己的思考和探索的 作品的机会,并不是能够始终 都有。《春宴》承载着这些,漂 流于世间,文字在与陌生人的 邂逅相会之中,获得它的活 力。这对书来说,也已足够。 《春宴》是安妮宝贝改名为庆山后创 作的首部长篇小说,在这部转折性的作品 中,庆山用两代女性、三组人物爱恨莫辨 的关系呈现出了一场“文字的洪流”:恣肆 的情感、丰盛的意象加以繁复结构的时 空,演绎人生中最绚烂而短暂的段落,既 浓烈又清淡,以有力的笔触呈现了人物纠 葛和心理深度,并指向其意味深长的历史 之因、生命之谜。 “情爱”是庆山想要在《春宴》中探究 的主题之一。这本小说讲述了周庆长、沈 信得、许清池、庄一 同、贞 谅、琴 药 等 人 的情感流变与生命进程。在小说中, 爱恨的交集不是二元对立的,它是绵 密细致的,人物现实关系的逻辑自有 因果渊源。他们在情感中奔腾,享受 爱欲的生起和寂灭,周庆长二十五岁 遇到定山,快速结婚,又离了婚。二十七 岁遇到许清池,互相取舍,相互周转,而在 这场荷尔蒙游戏中,周庆长只是在实践一 切人生的行动,推进,继续。另一条线索 则是贞谅与爱人琴药的生死追随,真情酷 烈而充满感伤。在庆山早期的作品中,女 性角色多为决绝与爱恨淋漓。在近期的 写作中,她笔下的女人与异性或者说生活 有了更多的黏滞,女性与世界发生关系的 胶着状态更强。 《春宴》里有一句话“信得强大坚韧的 形象之后,必然有一处失陷”,这是否代表 了庆山对人性的认识?在两性关系中,人 性是否有失陷之处?庆山在和读者交流 的时候说道:“我们应该有勇气去面对自 己的内心历史,这是修护生命的一种方 式。有勇气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面对黑 暗之处,一处处地检查、整理、治愈、平 衡。这是《春宴》当中周庆长的方式。她 以此走出了情爱隧道。” 自从《七月与安生》改编成电影并获 得成功之后,庆山的作品备受影视的青 睐。据悉,《春宴》一书已售出电影版权, 投资方将以伍迪·艾伦式的风格,串联起 小说中现实与虚构的世界中截然相反又 殊途同归的命运,打造一部感人肺腑的都 市爱情故事。 《春宴》里的文字洪流 《眠空》是庆山在创作长篇小说《春宴》 前后一年的时序更替里的观察与冥想之 作,小到一花一叶,大到宇宙星空,以短句 式的、段落式的体例,真实、诚恳地记录了 自己的写作、行走、思考、情感以及情绪,既 像日本俳句,也有明清笔记流韵。庆山相 信人此刻的存在,并清楚察看生命的每一 刻。当自我与现在的世界拉开距离,山河 日月、季节更替、人与情感都具备了崭新的 意义。 庆山在《眠空》里写:“日写五千,这是 个基本目标。应把相机放在包里,若外出, 可即兴拍摄。”“心”是内部的,“对于创作者 来说,个体的困惑,探索,自相矛盾,进退两 难,却不顺服地探究。这是一种坚强。”她 的思辨与求索皆因我们是渺小的生命个 体,当一个人拓展了生命的范围和边界,也 就拓展了作品的深度。 在谈到《眠空》的体裁设计和美学精神 时,庆山回答: “《眠空》集中的是 2011、 2012 期间的日记、笔记、专栏,离现在已经有段时 间。我的心更新得比较快,每个阶段的表 达和想法都会有所差别。特定时期的文 字,会体现我在那个阶段的一些阅读和思 考的重心。对日本文学、中国古典文学有 由衷的喜爱,在那几年阅读比较多一些,比 如日本俳句、明清笔记之类。喜欢它们传 递出来的一种直接、跳跃、简洁、超越性的文 字表现力。它们呈现出来的观念是,当我 们试图表达的时候,要抓住其凝聚而重要 的核心,无须束缚于形式或常规。思路有 跳脱性,而文字宜简洁。这种表达方式虽 然不拘一格,但同时也是优雅、端正、有气 场的。在我看来,这样的文字很美。” 《眠空》里的思辨与自我抗衡 2 3 1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Oct-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春宴 》《 重新阅读庆山作品里的崭新意义yzdsb.hebnews.cn/pc/paper/att/201709/09/f744ed49-3...1995年,“安妮 宝贝”以少女式的 网名在文学界横空 出世,她的写作深

2017年9月9日本版编辑/侯艳宁 美术编辑/于在洋

12书事

庆山在写作之外,阅读与旅行是她的

生活常态,她难得和读者分享了她的日常

生活:“我首先是一个写作者。每年有一

些时间会固定写作,其余的时间,或许在旅

行、种花、喝茶、读书、听音乐、健行、看电

影、烹煮、清洁……做各种琐碎而细微的家

常事情。也照顾养育孩子。但这一切行动

最终又会返照于写作之中。如果说写作是

一种心的训练,心的表达,那么,生活中的

任何一个场景,生命的点滴感受,都可以成

为这种表达的对境。我们总是可以从中得

到感受、思考与沉淀。写作与生活中的万

事万物密不可分,也与行为和心境密不可

分。最终,这一切都会在写作中得到过滤

及萃取。写作保留这些萃取中最精华的部

分。如此才可以与众人分享。”

庆山有一个女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

上,因为以前在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相处的

感受比较强烈,所以庆山说自己比较敏

感,时常会反省自己,大人的状态和表达

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感受。“务必把对方

当作一个独立而需要尊重和理解的个体,

不管她的年龄在哪个阶段。随着她渐渐

长大,父母成为有趣而丰富的有魅力大

人,成为可以与她聊天、玩耍、欣赏万事万

物的朋友,比单纯地照顾衣食住行更重

要。给予她美好的体验,智慧的经验,比

无微不至重要。两个人相处,首先是以彼

此的质地在相处,所以,要关照自己的质

地,也注意培育她的质地。孩子慢慢成

长,逐渐更加需要独处的空间,需要安静,

需要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这些也是需

要考虑到的问题。大人们在陪伴和帮助

孩子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

做有趣丰富有魅力的大人

《春宴》《眠空》推新版

重新阅读庆山作品里的崭新意义

1995年,“安妮

宝贝”以少女式的

网名在文学界横空

出世,她的写作深

深地影响了上世纪

末以 70 后、80 后为

主的青年。她敢于

书写“青春期的欲

望”,她将青春期

“难以启齿”的隐秘

絮絮铺陈。她引领

读者的审美体验,

“穿棉麻长裙,手戴

骨镯,脚踩帆布鞋,

一 头 海 藻 般 的 长

发”的新世代文艺

女青年形象,在女

读者间掀起过追赶

的风潮。断断续续

十几年,她有不少

作 品 问 世 。 2014

年,40 岁的安妮宝

贝改名庆山,以迥

异于以往的朴实文

字,写探索和修行,

社会和人心。三年

过去,读者也许没

有适应“庆山”这个

名字,但接受了她

的成长和变化。

近日,庆山创

作脉络里最重要的

两部作品——长篇

小说《春宴》以及散

文集《眠空》插图珍

藏版由人民文学出

版社出版,庆山也

鲜有地出现在公众

面前,第一次和读

者进行了面对面的

交流。

本报记者

侯艳宁

《春宴》新版序:《春宴》在2011年八月第

一次出版。于夏天写完,从早

到晚。也是我目前写过的篇

幅最大的长篇小说。为了准

备写它,我花了两年左右时

间。这个过程也使我意识到,

一个写作者的工作并无明显

的时间间隔。写字,是工作。

日常生活观察、思考,经历和

认知万事诸相,也是工作。作

品构建出内心世界,创作者的

思虑如同蚕丝,密密吐出、缠

绕,完成之后,如同一次清

空。这种清空,会使人洁净。

创作行为有时如同新生。

这本小说是内心偏爱,很

难复制。彻底终结掉一些主

题,就此各归其位。

即便事隔多年,打开翻

看,仍会惊奇于文字之中的洪

流。古都,亭子,消失的桥,花

树之下的宴席,白鸟,隧道,夜

泳,独绳幻术……与书中各种

意象相随的,是前进社会的荒

诞、萧条、冲击、孤独。也是人

的心路探索,和对爱与生死恒

久的困惑和追问。

周庆长处境边缘,与现实

社会有所脱节,却对生命内在

充满质询,更接近自然人。她

也是我多年一直在书写的那

种人。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心

性、习惯、情趣、价值观、目标

与外界的主流倾向有所区别,

但从不怀疑自己,也不无端攻

击或愤怒于外界。只是默默

走自己的路。并且走得执拗、

专注,好像一定要追究到源

头。

心的深邃曲折,胜过外界

一切喧杂。而外界种种,最终

也不过是心的折射。那么,心

的源头是什么呢?

《春宴》这篇小说,像一个

人独穿隧道。入口很窄,也很

深入。读者对它的反应不一

样,有些翻了几十页觉得难以

读下去,有些反反复复读多

遍。每读一遍,在其中找到新

的意味。愿意安静下来去思

考一些日常无法触及的问题。

书中浩浩荡荡几十万字,

读者可以畅游其中,按照各自

的心性和理解力去给予回

应。里面有三组人物,最终他

们在现实中发生交会。这种

交会的寓意在小说中无处不

在,包括人名、地名一些细微

之处,仿佛时空一体,充满平

等性。若用佛经中的概念去

理解,是一个无量无边的世

界。在整体之中,人如同微

尘。但在个体的生命之中,却

充满艰辛的探索和行进。

《春宴》与外界有所隔膜,

阅读上的障碍也在于此。但

这种隔膜恰恰也是好的,经得

起时间。作品在当下显得疏

离,一些年月之后,或许其深

意可被感应。

对作者来说,写出一本可

以代表自己的思考和探索的

作品的机会,并不是能够始终

都有。《春宴》承载着这些,漂

流于世间,文字在与陌生人的

邂逅相会之中,获得它的活

力。这对书来说,也已足够。

《春宴》是安妮宝贝改名为庆山后创

作的首部长篇小说,在这部转折性的作品

中,庆山用两代女性、三组人物爱恨莫辨

的关系呈现出了一场“文字的洪流”:恣肆

的情感、丰盛的意象加以繁复结构的时

空,演绎人生中最绚烂而短暂的段落,既

浓烈又清淡,以有力的笔触呈现了人物纠

葛和心理深度,并指向其意味深长的历史

之因、生命之谜。

“情爱”是庆山想要在《春宴》中探究

的主题之一。这本小说讲述了周庆长、沈

信得、许清池、庄一同、贞谅、琴药等人

的情感流变与生命进程。在小说中,

爱恨的交集不是二元对立的,它是绵

密细致的,人物现实关系的逻辑自有

因果渊源。他们在情感中奔腾,享受

爱欲的生起和寂灭,周庆长二十五岁

遇到定山,快速结婚,又离了婚。二十七

岁遇到许清池,互相取舍,相互周转,而在

这场荷尔蒙游戏中,周庆长只是在实践一

切人生的行动,推进,继续。另一条线索

则是贞谅与爱人琴药的生死追随,真情酷

烈而充满感伤。在庆山早期的作品中,女

性角色多为决绝与爱恨淋漓。在近期的

写作中,她笔下的女人与异性或者说生活

有了更多的黏滞,女性与世界发生关系的

胶着状态更强。

《春宴》里有一句话“信得强大坚韧的

形象之后,必然有一处失陷”,这是否代表

了庆山对人性的认识?在两性关系中,人

性是否有失陷之处?庆山在和读者交流

的时候说道:“我们应该有勇气去面对自

己的内心历史,这是修护生命的一种方

式。有勇气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面对黑

暗之处,一处处地检查、整理、治愈、平

衡。这是《春宴》当中周庆长的方式。她

以此走出了情爱隧道。”

自从《七月与安生》改编成电影并获

得成功之后,庆山的作品备受影视的青

睐。据悉,《春宴》一书已售出电影版权,

投资方将以伍迪·艾伦式的风格,串联起

小说中现实与虚构的世界中截然相反又

殊途同归的命运,打造一部感人肺腑的都

市爱情故事。

《春宴》里的文字洪流

《眠空》是庆山在创作长篇小说《春宴》

前后一年的时序更替里的观察与冥想之

作,小到一花一叶,大到宇宙星空,以短句

式的、段落式的体例,真实、诚恳地记录了

自己的写作、行走、思考、情感以及情绪,既

像日本俳句,也有明清笔记流韵。庆山相

信人此刻的存在,并清楚察看生命的每一

刻。当自我与现在的世界拉开距离,山河

日月、季节更替、人与情感都具备了崭新的

意义。

庆山在《眠空》里写:“日写五千,这是

个基本目标。应把相机放在包里,若外出,

可即兴拍摄。”“心”是内部的,“对于创作者

来说,个体的困惑,探索,自相矛盾,进退两

难,却不顺服地探究。这是一种坚强。”她

的思辨与求索皆因我们是渺小的生命个

体,当一个人拓展了生命的范围和边界,也

就拓展了作品的深度。

在谈到《眠空》的体裁设计和美学精神

时,庆山回答:“《眠空》集中的是2011、2012

期间的日记、笔记、专栏,离现在已经有段时

间。我的心更新得比较快,每个阶段的表

达和想法都会有所差别。特定时期的文

字,会体现我在那个阶段的一些阅读和思

考的重心。对日本文学、中国古典文学有

由衷的喜爱,在那几年阅读比较多一些,比

如日本俳句、明清笔记之类。喜欢它们传

递出来的一种直接、跳跃、简洁、超越性的文

字表现力。它们呈现出来的观念是,当我

们试图表达的时候,要抓住其凝聚而重要

的核心,无须束缚于形式或常规。思路有

跳脱性,而文字宜简洁。这种表达方式虽

然不拘一格,但同时也是优雅、端正、有气

场的。在我看来,这样的文字很美。”

《眠空》里的思辨与自我抗衡2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