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妈妈味 洛阳梨花香 - xtrb.cn走近一看,人圈里一个三十多岁的...

1
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苏有郎 校对/刘丽娜 微机操作/李 6 副刊 XINGTAI DAILY 编者按:由本报记者苏有郎采 写的中篇报告文学《好人乔奎国》 刊发于《中国作家·纪实》第10 期,这是我市今年文学创作的一个 重要收获。作品讲述了一个乡村 “草根好人”于平凡小事闪光于民 间的故事,树立了一个新的时代先 进典型形象,是一个“大家身边的 可学的好人”,读来感人肺腑。本 报自今日起进行连载,以飨读者。 许多事儿,近处看,感觉很不 起眼儿,当你从远处看,竟然灿烂 一片。 —引子 一、“都很平常的一些事儿” “都很平常的一些事儿,没啥 说的。要不别写了。” 河北省任县辛店镇桥东村委办 公室,我正在采访村支书兼村主任 乔奎国。乔奎国苦思冥想了半天, 最后竟冒出这么一句。 “你做那么多好事,咋就想不 起来了?乔三华,说说咋帮乔三华 的。”桥东村计生办主任贾计肖快 人快语。 “那有啥说的?” “咋没啥说?乔三华娘去世了, 不找别人,却找到你说:‘没娘了,没 人管俺了。’呜呜地哭。你连忙安慰 他:‘三华不哭,三华不哭!没事儿没 事儿,娘没了也不怕,以后你缺啥了 想吃啥了就找我和你婶。’你再三叮 嘱家人,只要三华来,一定照顾好, 别叫三华失望。这下好了,有事没 事,乔三华就来了。娘在时,三华只 要吃和穿,对钱不感兴趣。自娘去世 后,乔三华没人照管,靠拾荒维持生 计,根本不够过活,你今儿给他三 十,明儿送他五十,常年不断。这个 事儿,村里谁不知道啊!” “三华就像你家里人一样。”村 委副主任乔会考插话说,“在乔三华 眼里,你就是他的家人亲人,乔三华 自己也经常这样说,这可不是别人 说的。” 贾计肖迫不及待地想给我讲这 个故事,不等乔会考停下,又抢过话 说:“其实,你跟乔三华没有任何亲 缘关系。那天,你去参加一个朋友的 婚礼,遇大街上乱乎乎的一堆人,你 走近一看,人圈里一个三十多岁的 男人,穿得破破烂烂,脸上脏兮兮 的,东一言西一语,看着像傻子。人 们正你一言我一嘴逗那人玩儿。你 刚走近,就有人指着你对那人说: ‘想穿好衣服,跟他要,他给你。’原 来,他叫乔三华,是桥西村人,有 点傻。乔三华因父母年老,没人照 管,整日在四乡游荡,可怜兮兮 的。你知道了乔三华的情况,当即 到家里拿了几件衣服送给他。” “你不但自己照顾乔三华,还 嘱咐家属和两个十来岁的小儿子, 经常送乔三华些吃的和衣物。乔三 华可不知道客气是啥,桥西桥东一 河之隔,他常去你厂子玩儿。来到 厂里,直接就进了你的厂长办公 室,一身邋里邋遢沾满尘土的衣 服,这儿坐坐,那儿摸摸。有时一 屁股坐在床上—他可不管什么厂 长办不厂长办。只要不影响工作, 你就随他便儿。厂长办大多数时间 是你家属在,你家属是特别干净利 落的人,但也是个好脾气,乔三华 再邋遢,也不说他。工作人员嫌他 把床单坐脏了,你家属却说,他多 可怜啊,别撵他。他只来玩一会 儿,就让他呆会儿吧,不是多大的 事儿。床单脏了,大不了再洗洗。” 贾计肖越说越激动:“乔三华 虽傻,也知冷暖远近,他跟你家属 说:‘婶子,我把户口拨你家吧,你 在小区里给我买套房子。’其实,乔 三华比你家属还大1岁呢。人们见了 三华就烦他,你家属却说,三华不惹 祸不骂人,天真无邪,见了谁都友好 乐呵呵,其实挺可爱的。他衣裳脏点 乱点,那是因为他心眼少没人照顾 啊!他无非好向人要个东西,那是 因为他没有啊!” “常常,你家属正在吃饭,乔 三华吃完饭就在旁边缠着你家属聊 天,头都伸到碗边了,啐沫星子乱 飞。每当这时,你家属只是用手掩 住碗口,或者躲躲,从不像别人一 样说‘上一边儿去’。你家属从来 不说这样的话。” “一晃十几年,如今,三华都 52岁了,你对他的照顾一直没有 断过。” “三华有两个哥哥,日子也都 紧紧巴巴。二哥老实,一直单身, 孤苦伶仃;大哥多年前,抱养了一 个弃婴,不料这孩子患有先天性心 脏病,长到七八岁,得到北京治 疗,再不去就会耽误时机,可医疗 费太贵了,他们掏不起,只能干着 急。你听说后,马上送去两万块 钱,说:‘快去给孩子看病,不够 我再拿。’” “三华已经叨扰你多年,如今 自己又让你帮助,三华哥嫂感激不 尽,又没有别的报答办法,便让孩 子叫你们两口子爸爸妈妈,外人还 以为你又养了一个女儿哩。” “孩子的病太重了,最终没保 住,你全家像失去亲人一样伤心。 现在,已经过去七八年了,每次提 起这事,你都难过。” 贾计肖急于向我述说这个令她 激动的故事,说得太快了,叽哩 呱啦一口气说了一大堆,那一个 个故事细节从她嘴里像蹦豆子一样 蹦出来。 (1) 报告文学连载 好人乔奎国 苏有郎 在城里久居,我吃惯了大鱼大肉, 甚至山珍海味,本应是好事,然而,身 体出现亚健康信号,不能不烦忧,每每此 时,我就倍加想念生态而芬芳的“妈妈 味”,只任那些如蜜的爱温暖心灵。 呱呱坠地后,我本能地吮吸妈妈 的乳汁,自然,甘甜,醇香,是“妈妈的 味道”。我虽不懂,但能吃饱,就专注且 喜欢“妈妈味”。直到 1 岁后,有了弟弟 的降临,我才无奈地被送到外婆家断 奶,暂别“妈妈味”。 没了乳汁的喂养,我曾不适应,嘟 过嘴,闹过别扭,让外婆及姨娘生气不 已。不过,孩子嘛,过段时间就好了。她 们这样安慰自己,尽力带、养我。实在是 我思念“妈妈味”心切,又哭又闹,爸爸 得知后,不得不把我背回到妈妈身边。 那时,正是大集体时代,须参加集 体劳动挣工分。一年下来,家里分得的 粮食仅有 400 斤左右。加之,经济收入 低,日子过得清苦。尽管如此,妈妈竭 尽所能地为我熬煮稀饭、烘洋芋、熬红 薯饭、汆水拌凉菜、做块块咸菜等,力 求不饿肚子。可是,菜里没有几滴油乃 至没有油,粮食又少,怎能吃饱、吃好! 只有吃个半饱,或半月或一月打回“牙 祭”,就算不错了。每餐饭,妈妈早早地 做,认真、细致、卫生,尤其是火候拿捏 得好,煮、炒出来的饭菜清香扑鼻,常 令我垂涎欲滴,吃起来更是津津有味, 从而赢得妈妈的夸赞。记得那次,我端 着洋瓷碗里妈妈做的红薯饭,手拿瓢 羹,来到地坝边,大声呼喊在一个名叫 三块田的地方犁田的爸爸回来吃红薯 饭。红薯饭飘香,我吃起来可谓狼吞虎 咽,很是过瘾,还赢得爸爸、妈妈的口 头表扬。至此,不论干、稀饭,还是杂粮 饭、素菜、荤菜,都是“妈妈味”,餐餐饱 含爱,愉悦我的身心。 土地下放户后,妈妈与爸爸一样, 劳动的积极性高涨,种的蔬菜、粮食越 来越多,收入状况也比先前好。每一 餐,妈妈照样发挥“家庭煮妇”职能, 煮、炒、烘出“妈妈味”十足的饭菜,让 我们一家人饱腹、乐呵。于是, “都是党 的政策好哦”“今非昔比哟”“妈妈能 干”等类似的感叹脱口而出,一家人其 乐融融,无与伦比。 读书后,妈妈起得更早了,为的是 给我尽早煮好早饭,解除后顾之忧,以 便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那餐餐早饭, 虽然仅是大米饭、杂粮饭,素菜居多, 荤菜少得可怜,油星星少,盐巴、酱油 为作料,但经过妈妈的操持,依然清 香、有滋有味,激发着我的食欲,犒劳 着我的肠胃,陶醉着我的灵魂,叫我怎 能不感激妈妈呢!只有化作学习的动 力,勤学苦练,提升成绩,才是对“妈妈 味”最好的感恩,才是对如蜜之爱的最 好回报。 中午放学后,我一路小跑,花了 20 分钟时间,回到家里,吃上冒热气、 清香四溢的“妈妈味”,那馋样甭提多 带劲,那心情甭提多美丽。就连在下午 学习之余,我也会想起“妈妈味”,禁不 住吞咽起口水来。所以,放学的钟声一 响,我就会背起书包,冲出教室,急急 地赶回家,期待飘香而美味的“妈妈 味”。见我吃得满足、兴奋,妈妈的脸上 露出灿烂的笑容。也许是回味悠长的 缘故,晚上的睡梦中竟有了“妈妈味” 的片段,不能不令我感动。 后来,我嫌中午回家吃饭麻烦,就 待在教室里饿着,苦熬至下午放学后才 回家吃午饭。这样一来,必将有损健康、 对学习不利。妈妈获悉情况后,十分揪 心,与爸爸商议,决定让我早上带饭菜 到教室作为午餐。临走时,妈妈将饭菜 舀进大盅里,盖好,配上瓢羹,嘱咐我带 去好好吃。我不住地点头,箭一般奔向 学校。不出所料,午餐有了“妈妈味”,尽 管是冷饭菜,可我乐此不疲地享用,感 到踏实,坚定了学习的信心。 放寒、暑假,我待在家里,天天都 能享用“妈妈味”,不失为一种幸福,哪 还有理由不好好读书呢!记忆犹新的 是妈妈烘饭时烘出的锅巴是最美的 味。瞧,那锅巴,色泽金黄,气味飘香, 诱人得很,吃起来,更是发出“嚓嚓”的 响声,既可口,又爽心,那才叫美呢!这 时,妈妈启迪我:要像锅巴一样,坚强, 勇敢,有力量,今后才会有出息。聆听 妈妈的话儿,我眨眨眼,点点头,对妈 妈的感激油然而生。久而久之,我爱吃 妈妈烘的锅巴饭,吃着吃着就豁然开 朗、有了感悟,然后满怀激情地投入到 学习中。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 砺出。在妈妈的鼓励、支持下,我不懈 地努力奋斗,先后考入了中学、中专, 走上了工作岗位,有了一席之地,不能 不令我自豪、令妈妈荣光。当一次次进 步、一项项成绩纷至沓来时,我欣慰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践行与诠释,更 感激“妈妈味”里的那些蜜爱。 成家立业后,我出差、培训在外, 或忙于工作与应酬,或照顾小家,就很 少吃到“妈妈味”的饭菜了。时间久了, 便会想念那些给我力量与滋养的“妈 妈味”,而且时常在梦中忆起。哎,受不 了煎熬,索性回老家去享用“妈妈味”。 灶还是那眼灶,鼎罐还是那鼎罐,饭还 是干、稀饭,菜还是素、荤菜,盐巴、酱 油等作料还在,但时过境迁,菜肴种类 越来越多, “妈妈味”越来越美,幸福指 数越来越高。遗憾的是,妈妈挡不住岁 月的脚步,早已身体佝偻,银发倍增, 老态龙钟。可喜的是,妈妈人老志气 高,精神矍铄,还与爸爸一起耕耘着 5 亩多田地,还做着几十年如一餐的“妈 妈味”饭菜,随时静候我的回归品尝。 面对此情此景,我还能说什么好呢,唯 有专心地享用环保且色香味美的饭 菜,才不会愧对锅巴般的“妈妈味”里 如蜜的爱。 从外婆的蒲扇里出走,西风 捧出天凉水瘦 抡几杆笑声,姐姐就敲落了 青枣树上的蝉鸣 把雁影弯成一把镰刀,父亲 收获着满仓的瓜果飘香 有桂香的味道,铺满 我童年的梦 蟋蟀用歌唱,把母亲 灯下缝补的身影 擦得越来越亮越清晰 秋天的纺织娘 是季节风情的领颂者 是秋夜舞台的主角 院前窗下弹琴 树荫草丛鼓瑟 没有蝉鸣聒噪 没有蛙声喧闹 纺织娘,这 乡村的民间歌手 快乐时,就把 夜色唱成清风明月词 忧愁时,就把 月辉吟成秋花流水调 平仄的韵律 临摹着家园的温馨 浓浓的乡音 夜夜在游子的梦里 织夜半的月结霜 织乡愁的露白头 百泉诗行 秋的记忆 (外一首) 胡巨勇 人生的前面,暗藏着许多死 结,有时候不小心,踏入死结之中, 欲罢不能。有些人在死结面前,沉 沦了。像老舍,不堪“文革”迫害,终 于投太平湖而殁。有些人在死结面 前,善于解忧,等雨过天晴,涸辙之 鱼,回了大海,终归有了摇尾扬鳍 之日。 人不小心踏入死结,难免会愁 肠百结,唯一的途径,就是自我解 忧。不解忧是不行的,不 解忧就不能舒颜展眉,不 舒颜展眉就容易陷入迷 局、悬崖。三国时袁绍雄 踞河北,有一统江山的资 本,最后败给曹操,也是 因为不善解忧,终至抑郁 而死。 那么,何以解忧?解 忧有什么好方法?记得曹操有句千 古名言,叫作“何 以 解 忧 ,唯 有 杜 康”,但这种古法,大概只宜于有 宏达胸襟的枭雄,对于普罗大众, 正如俗谚所说:“借酒消愁,只能 愁更愁!”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洪 昭光教授认为,借酒消愁只能成事 不足,败事有余,解忧最上乘的方 法,唯有交流! 最好是与人交流。心灵的沟 通,是一副排解器,能把内心所有 积聚的忧愁与烦恼、抑郁与苦闷, 春风化雨般消融掉,使穷途的困 境,得到流水般的涓涓抚慰;使阻 塞的思路,有了疏通的渠道与出 口。万千不要闷闷不乐,将浓愁深 锁于五内之中,这样只能加速肉身 的毁灭。 十几年前,我遭逢人生的无妄 之灾,新婚不久的妻子不幸患上了 脑肿瘤。为了给妻子做手术,我倾 家荡产,债台高筑。偏偏屋漏又遭 连夜雨,我所在的国营厂,遇上了 体制改革的大潮,我被抛弃下岗 了,一夜间变成了无业游民,又兼 家中横着一个无底洞似的老病号, 这灭顶之灾,按常理,许多人会扛 不住,而像李贺一样,“长安有男 儿,二十心已”,有些人甚至会走 上“白练偏向梁上悬”的绝境。但我 发现了一套解忧的方法,我的解忧 方法就是找人倾诉。找朋友,找亲 人,找老师,找同事倾诉。他们虽然 在物质上帮不了我的大忙,但是他 们在精神上的劝慰与理解、悲悯与 同情,竟像美酒佳酿、名 珠宝玉一样,有着无法比 拟的神奇魔力,促使我的 意志更加坚如磐石,后来 我终于咬紧牙关,渡过了 这段“黑云压城城欲摧” 的痛苦岁月,守得了“云 开见明月”。 人生的死结,有时候 并不都是灭顶之灾,可能是一些小 挫折、小烦恼、小困难、小坎坷。这 时候如果你浸淫其中而不能自拔, 必然会大伤身体的元气,甚至会成 为你生活中的拌脚石。善于解忧, 何以解忧,就体现出你为人处世的 达观与智慧了。 除了找人交流,还有许多交流 的途径与方法。比如你也可以找书 交流。书是智者之母,它会配给你 一把钥匙,为你打开生活中的烦恼 之门;你也可以寻找大自然交流。 回归大自然,接受阳光、空气、水的 洗礼,看看神奇的造化,秀美的山 川,你的心灵会净化,人格会升华, 当你萌生出“念天地之悠悠”,“感 吾生之须臾”的敬畏与彻悟时,你 还有什么想不开、想不通的呢?你 看人家苏东坡,官途失意,一生遭 人打压,但他以“江海寄余生”的随 物自适,超然物外,即使“破镜”之 时,依旧不改其光,其结局最终得 以完满高寿。 人生苦多,世道浇漓,何以解 忧,唯有交流! (邢海滨 图) 开元钟声 何以解忧 孔令建 在邢台市区西南约7公里的 地方,有个氤氲着梨花芬芳的小村 —洛阳,每至春季,这个美丽 的小村庄就像一簇花蕊,被村外洁 白的梨花团团包围住。每年梨花盛 开的季节,村庄里花香四溢,沁人 心脾。 我7岁那年,祖父要迁走曾祖 父的坟茔。天还没亮,祖父请来几 十个街坊邻居前来帮忙。祖父带领 族人们穿上孝服,家中没有了往日 的欢声笑语,转换成哀悼。曾祖母 静静地坐在屋子里,一言不语,多 年的往事又涌上心头,她眼里的泪 水似梨花上的露珠,脸庞上的皱纹 像梨树皮一样掩不住岁月的沧桑。 我轻轻地拉着曾祖母的手,曾祖母 抚摸着我的头。平日曾祖母总是把 舍不得吃的鸭梨、秋梨偷偷塞到我 手里,可是这天,曾祖母欲言又止, 家国情仇、战火往事萦绕心头。 曾祖父的坟茔就在这片盛开 梨花的边缘地带,由于离村庄较 近,所以必须选择迁走。天亮了,一 家人在祖父的带领下,穿着白孝服 向着梨花的方向出发。到达之后, 街坊邻居们用铁锹把坟头上的土 挖开,由张爷把曾祖父的遗骨逐一 放到新做的棺材里。周围一片寂 静,忽然听到张爷说:“有两颗弹 头。”周围像炸了锅:“什么?怎么会 有子弹头?”“我看看……”张爷严 厉地说:“年轻人知道吗?这是日本 人的子弹。”祖父接过张爷手中的 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白色的手 帕,包裹后小心翼翼地放进口袋 里,瞬间泪水就流下来。祖父双膝 下跪,族人们也随后跪了一片。泪 水浸润到松软的泥土中,哭声融合 到芬芳的空气里。 “张爷,这是怎么回事?”不时 有年轻人好奇地问。张爷把40年 前的前尘往事诉说给大家听,也让 我第一次了解到曾祖父短暂、战斗 的一生。 曾祖父名叫梁文忠,是冀南洛 阳游击队的队长。 1938 年初的一 天,日伪军突然进村抓走十几名抗 日青年,押到日军据点,进行拷打, 问谁是共产党,谁是游击队,谁说 出来有奖赏,不说的就杀掉。气急 败坏的敌人把奋力反抗的有志青 年残忍地杀害掉,并把头颅挂到洛 阳村街头的最高处,标上“谁抗日 就是如此下场”。为了镇压村民,日 军在洛阳村南建了碉堡。这一年, 曾祖父带领着张爷和接受过进步 思想教育的同伴加入了游击队。他 们选择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偷偷摸 近村南的碉堡,把这个村民眼中的 钉子炸掉了,那天晚上,爆炸声传遍 了整个村庄,村民们心里暗暗欢呼。 从此,日伪军紧紧盯住了曾祖父和 他的游击队。 1942 年的一天,游击队 所在地被日军发现,来了十几名日 军把游击队员团团围住,展开巷 战。曾祖父身手敏捷,跳到房顶上, 察看敌情,掩护队员,不幸被日军 发现,“嗖”的一声,子弹穿透了他 热血沸腾的身躯。这场巷战中,曾 祖父和他的另一位战友牺牲了,其 他战友冲出了包围。 祖父听了曾祖父的往事,哭泣 声更重了,一旁的李大爷接着张爷 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那个年 代,大家都全力抵抗日军,我们村 是英雄辈出啊!” 中午回到家,祖父把弹头交给 了曾祖母,曾祖母眼中的泪珠终于 按奈不住了,刷刷流下来。平静后, 曾祖母把那年的往事轻轻诉来。那 天深夜,曾祖母照顾着年幼的祖 父,正要入睡,忽然听到枪声,心中 正在为曾祖父担心,一会儿,便传 来敲门的声音。曾祖母赶忙穿衣来 到门口,只见曾祖父捂着胸膛,趴 在地上,有气无力地说:“孩他娘, 快走!我们暴露了,让他二叔领着 儿子远走高飞,你带着女儿到村外 窑洞躲几天。”曾祖母双手捧着曾 祖父的脸庞,久久不肯离去,她知 道这一走,将各奔天涯;这一走,将 阴阳两隔;这一走,她将度日如年。 曾祖母紧紧抱着曾祖父,曾祖父用 尽全身力气将曾祖母推开:“快走, 不然来不及了,一定照顾好咱们的 孩子。”曾祖母顾不上生死离别,将 年幼的祖父拜托给他二叔家,带着 女儿躲到窑洞里。从此,曾祖母与 曾祖父再不能相见,这一面竟成为 永别!与自己的儿子各奔天涯,这 一分竟整整7年!祖父的二叔领着 年仅7岁的祖父一路颠沛流离,走 到了天津,渡过了艰难的岁月,7 年 后才返归故里,与曾祖母重逢。这 7 年,曾祖母失去丈夫的痛楚,没有 儿子的消息,家国情仇,永存心中。 多年后,我再次走进这片美丽 的梨花丛,那梨花,冰身玉肤,凝脂 欲滴,妩媚多姿;那梨花,独占枝 头,抖落寒峭,先开为快;那梨花, 撇下绿叶,天姿灵秀,浩气清英。峥 嵘岁月,烟云风雨,我如同置身枪 林弹雨之中,与日军执枪相对;我 如同置身血雨腥风之中,与战友进 退同行。这芬芳的洛阳梨花香,如 同一股热浪推着我愈发执着、向前 迈进。 乡情一缕 洛阳梨花香 梁永亨 刊头制图 杨春广 刊头题字 赵京安 声明 申延霞不慎将邢台 市东捷汽车销售有限公 司开据的哈弗 h2 汽车发 票注册登记联于东捷4s 店附近丢失,发票代码: 113001820011,发 票 号 码:00187882,开票日期: 2018 年 10 月 31 日 。 声 明作废。 认领启事 2014年2月16日,在 邢 台市桥西区八一大街矿务 局医院门口西 50 米捡拾男 性弃婴一名,年龄约1周左 右,身体残疾,无随身携带 物品。 请孩子的亲生父母或 者其他监护人持有效证件 与市民政局联系,联系电话 2136810。即日起 60 日内无 人认领,孩子将依法安置。 灭失声明 张庆勇名下机动车冀 EM3030,车 辆 型 号 : CA6371,车 辆 识 别 代 号 : LFB0C143666F52490, 发 动 机 号 :601001086- J6。 由于本人不了解机动车注 销登记的相关政策规定, 已将此车辆自行解体,因 此产生的一切纠纷和法律 责任由本人承担,同时该 车车辆登记证书、行驶证、 牌照已丢失,现申请办理 注销登记,公告作废。 特此声明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Oct-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副刊 妈妈味 洛阳梨花香 - xtrb.cn走近一看,人圈里一个三十多岁的 男人,穿得破破烂烂,脸上脏兮兮 的,东一言西一语,看着像傻子。人

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苏有郎 校对/刘丽娜 微机操作/李 丽6 副刊XINGTAI DAILY

编者按:由本报记者苏有郎采写的中篇报告文学《好人乔奎国》刊发于《中国作家·纪实》第10期,这是我市今年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作品讲述了一个乡村

“草根好人”于平凡小事闪光于民间的故事,树立了一个新的时代先进典型形象,是一个“大家身边的可学的好人”,读来感人肺腑。本报自今日起进行连载,以飨读者。

许多事儿,近处看,感觉很不起眼儿,当你从远处看,竟然灿烂一片。

——引子

一、“都很平常的一些事儿”

“都很平常的一些事儿,没啥说的。要不别写了。”

河北省任县辛店镇桥东村委办公室,我正在采访村支书兼村主任乔奎国。乔奎国苦思冥想了半天,最后竟冒出这么一句。

“你做那么多好事,咋就想不起来了?乔三华,说说咋帮乔三华的。”桥东村计生办主任贾计肖快人快语。

“那有啥说的?”“咋没啥说?乔三华娘去世了,

不找别人,却找到你说:‘没娘了,没人管俺了。’呜呜地哭。你连忙安慰他:‘三华不哭,三华不哭!没事儿没事儿,娘没了也不怕,以后你缺啥了想吃啥了就找我和你婶。’你再三叮嘱家人,只要三华来,一定照顾好,

别叫三华失望。这下好了,有事没事,乔三华就来了。娘在时,三华只要吃和穿,对钱不感兴趣。自娘去世后,乔三华没人照管,靠拾荒维持生计,根本不够过活,你今儿给他三十,明儿送他五十,常年不断。这个事儿,村里谁不知道啊!”

“三华就像你家里人一样。”村委副主任乔会考插话说,“在乔三华眼里,你就是他的家人亲人,乔三华自己也经常这样说,这可不是别人说的。”

贾计肖迫不及待地想给我讲这个故事,不等乔会考停下,又抢过话说:“其实,你跟乔三华没有任何亲缘关系。那天,你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遇大街上乱乎乎的一堆人,你走近一看,人圈里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穿得破破烂烂,脸上脏兮兮的,东一言西一语,看着像傻子。人们正你一言我一嘴逗那人玩儿。你刚走近,就有人指着你对那人说:

‘想穿好衣服,跟他要,他给你。’原来,他叫乔三华,是桥西村人,有点傻。乔三华因父母年老,没人照管,整日在四乡游荡,可怜兮兮的。你知道了乔三华的情况,当即到家里拿了几件衣服送给他。”

“你不但自己照顾乔三华,还嘱咐家属和两个十来岁的小儿子,经常送乔三华些吃的和衣物。乔三华可不知道客气是啥,桥西桥东一河之隔,他常去你厂子玩儿。来到厂里,直接就进了你的厂长办公室,一身邋里邋遢沾满尘土的衣服,这儿坐坐,那儿摸摸。有时一屁股坐在床上——他可不管什么厂长办不厂长办。只要不影响工作,你就随他便儿。厂长办大多数时间是你家属在,你家属是特别干净利落的人,但也是个好脾气,乔三华再邋遢,也不说他。工作人员嫌他把床单坐脏了,你家属却说,他多可怜啊,别撵他。他只来玩一会儿,就让他呆会儿吧,不是多大的事儿。床单脏了,大不了再洗洗。”

贾计肖越说越激动:“乔三华虽傻,也知冷暖远近,他跟你家属说:‘婶子,我把户口拨你家吧,你在小区里给我买套房子。’其实,乔三华比你家属还大1岁呢。人们见了三华就烦他,你家属却说,三华不惹祸不骂人,天真无邪,见了谁都友好乐呵呵,其实挺可爱的。他衣裳脏点乱点,那是因为他心眼少没人照顾啊!他无非好向人要个东西,那是

因为他没有啊!”“常常,你家属正在吃饭,乔

三华吃完饭就在旁边缠着你家属聊天,头都伸到碗边了,啐沫星子乱飞。每当这时,你家属只是用手掩住碗口,或者躲躲,从不像别人一样说‘上一边儿去’。你家属从来不说这样的话。”

“一晃十几年,如今,三华都52岁了,你对他的照顾一直没有断过。”

“三华有两个哥哥,日子也都紧紧巴巴。二哥老实,一直单身,孤苦伶仃;大哥多年前,抱养了一个弃婴,不料这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长到七八岁,得到北京治疗,再不去就会耽误时机,可医疗费太贵了,他们掏不起,只能干着急。你听说后,马上送去两万块钱,说:‘快去给孩子看病,不够我再拿。’”

“三华已经叨扰你多年,如今自己又让你帮助,三华哥嫂感激不尽,又没有别的报答办法,便让孩子叫你们两口子爸爸妈妈,外人还以为你又养了一个女儿哩。”

“孩子的病太重了,最终没保住,你全家像失去亲人一样伤心。现在,已经过去七八年了,每次提起这事,你都难过。”

贾计肖急于向我述说这个令她激动的故事,说得太快了,叽哩呱啦一口气说了一大堆,那一个个故事细节从她嘴里像蹦豆子一样蹦出来。

(1)

●报告文学连载

好人乔奎国苏有郎

在城里久居,我吃惯了大鱼大肉,甚至山珍海味,本应是好事,然而,身体出现亚健康信号,不能不烦忧,每每此时,我就倍加想念生态而芬芳的“妈妈味”,只任那些如蜜的爱温暖心灵。

呱呱坠地后,我本能地吮吸妈妈的乳汁,自然,甘甜,醇香,是“妈妈的味道”。我虽不懂,但能吃饱,就专注且喜欢“妈妈味”。直到1岁后,有了弟弟的降临,我才无奈地被送到外婆家断奶,暂别“妈妈味”。

没了乳汁的喂养,我曾不适应,嘟过嘴,闹过别扭,让外婆及姨娘生气不已。不过,孩子嘛,过段时间就好了。她们这样安慰自己,尽力带、养我。实在是我思念“妈妈味”心切,又哭又闹,爸爸得知后,不得不把我背回到妈妈身边。

那时,正是大集体时代,须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一年下来,家里分得的粮食仅有400斤左右。加之,经济收入低,日子过得清苦。尽管如此,妈妈竭尽所能地为我熬煮稀饭、烘洋芋、熬红薯饭、汆水拌凉菜、做块块咸菜等,力求不饿肚子。可是,菜里没有几滴油乃至没有油,粮食又少,怎能吃饱、吃好!只有吃个半饱,或半月或一月打回“牙祭”,就算不错了。每餐饭,妈妈早早地做,认真、细致、卫生,尤其是火候拿捏得好,煮、炒出来的饭菜清香扑鼻,常令我垂涎欲滴,吃起来更是津津有味,从而赢得妈妈的夸赞。记得那次,我端着洋瓷碗里妈妈做的红薯饭,手拿瓢羹,来到地坝边,大声呼喊在一个名叫三块田的地方犁田的爸爸回来吃红薯饭。红薯饭飘香,我吃起来可谓狼吞虎咽,很是过瘾,还赢得爸爸、妈妈的口头表扬。至此,不论干、稀饭,还是杂粮饭、素菜、荤菜,都是“妈妈味”,餐餐饱含爱,愉悦我的身心。

土地下放户后,妈妈与爸爸一样,劳动的积极性高涨,种的蔬菜、粮食越来越多,收入状况也比先前好。每一餐,妈妈照样发挥“家庭煮妇”职能,煮、炒、烘出“妈妈味”十足的饭菜,让我们一家人饱腹、乐呵。于是,“都是党的政策好哦”“今非昔比哟”“妈妈能

干”等类似的感叹脱口而出,一家人其乐融融,无与伦比。

读书后,妈妈起得更早了,为的是给我尽早煮好早饭,解除后顾之忧,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那餐餐早饭,虽然仅是大米饭、杂粮饭,素菜居多,荤菜少得可怜,油星星少,盐巴、酱油为作料,但经过妈妈的操持,依然清香、有滋有味,激发着我的食欲,犒劳着我的肠胃,陶醉着我的灵魂,叫我怎能不感激妈妈呢!只有化作学习的动力,勤学苦练,提升成绩,才是对“妈妈味”最好的感恩,才是对如蜜之爱的最好回报。

中午放学后,我一路小跑,花了20分钟时间,回到家里,吃上冒热气、清香四溢的“妈妈味”,那馋样甭提多带劲,那心情甭提多美丽。就连在下午学习之余,我也会想起“妈妈味”,禁不住吞咽起口水来。所以,放学的钟声一响,我就会背起书包,冲出教室,急急地赶回家,期待飘香而美味的“妈妈味”。见我吃得满足、兴奋,妈妈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也许是回味悠长的缘故,晚上的睡梦中竟有了“妈妈味”的片段,不能不令我感动。

后来,我嫌中午回家吃饭麻烦,就待在教室里饿着,苦熬至下午放学后才回家吃午饭。这样一来,必将有损健康、对学习不利。妈妈获悉情况后,十分揪心,与爸爸商议,决定让我早上带饭菜到教室作为午餐。临走时,妈妈将饭菜舀进大盅里,盖好,配上瓢羹,嘱咐我带去好好吃。我不住地点头,箭一般奔向学校。不出所料,午餐有了“妈妈味”,尽管是冷饭菜,可我乐此不疲地享用,感到踏实,坚定了学习的信心。

放寒、暑假,我待在家里,天天都能享用“妈妈味”,不失为一种幸福,哪还有理由不好好读书呢!记忆犹新的是妈妈烘饭时烘出的锅巴是最美的味。瞧,那锅巴,色泽金黄,气味飘香,诱人得很,吃起来,更是发出“嚓嚓”的响声,既可口,又爽心,那才叫美呢!这时,妈妈启迪我:要像锅巴一样,坚强,勇敢,有力量,今后才会有出息。聆听妈妈的话儿,我眨眨眼,点点头,对妈妈的感激油然而生。久而久之,我爱吃妈妈烘的锅巴饭,吃着吃着就豁然开朗、有了感悟,然后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在妈妈的鼓励、支持下,我不懈地努力奋斗,先后考入了中学、中专,走上了工作岗位,有了一席之地,不能不令我自豪、令妈妈荣光。当一次次进步、一项项成绩纷至沓来时,我欣慰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践行与诠释,更感激“妈妈味”里的那些蜜爱。

成家立业后,我出差、培训在外,或忙于工作与应酬,或照顾小家,就很少吃到“妈妈味”的饭菜了。时间久了,便会想念那些给我力量与滋养的“妈妈味”,而且时常在梦中忆起。哎,受不了煎熬,索性回老家去享用“妈妈味”。灶还是那眼灶,鼎罐还是那鼎罐,饭还是干、稀饭,菜还是素、荤菜,盐巴、酱油等作料还在,但时过境迁,菜肴种类越来越多,“妈妈味”越来越美,幸福指数越来越高。遗憾的是,妈妈挡不住岁月的脚步,早已身体佝偻,银发倍增,老态龙钟。可喜的是,妈妈人老志气高,精神矍铄,还与爸爸一起耕耘着5亩多田地,还做着几十年如一餐的“妈妈味”饭菜,随时静候我的回归品尝。面对此情此景,我还能说什么好呢,唯有专心地享用环保且色香味美的饭菜,才不会愧对锅巴般的“妈妈味”里如蜜的爱。

●心香一瓣

﹃妈妈味﹄里如蜜爱

何龙飞

从外婆的蒲扇里出走,西风捧出天凉水瘦抡几杆笑声,姐姐就敲落了青枣树上的蝉鸣把雁影弯成一把镰刀,父亲收获着满仓的瓜果飘香有桂香的味道,铺满我童年的梦蟋蟀用歌唱,把母亲灯下缝补的身影擦得越来越亮越清晰

秋天的纺织娘

是季节风情的领颂者是秋夜舞台的主角

院前窗下弹琴树荫草丛鼓瑟没有蝉鸣聒噪没有蛙声喧闹纺织娘,这乡村的民间歌手快乐时,就把夜色唱成清风明月词忧愁时,就把月辉吟成秋花流水调平仄的韵律临摹着家园的温馨浓浓的乡音夜夜在游子的梦里织夜半的月结霜织乡愁的露白头

●百泉诗行

秋的记忆(外一首)

胡巨勇

人生的前面,暗藏着许多死结,有时候不小心,踏入死结之中,欲罢不能。有些人在死结面前,沉沦了。像老舍,不堪“文革”迫害,终于投太平湖而殁。有些人在死结面前,善于解忧,等雨过天晴,涸辙之鱼,回了大海,终归有了摇尾扬鳍之日。

人不小心踏入死结,难免会愁肠百结,唯一的途径,就是自我解忧。不解忧是不行的,不解忧就不能舒颜展眉,不舒颜展眉就容易陷入迷局、悬崖。三国时袁绍雄踞河北,有一统江山的资本,最后败给曹操,也是因为不善解忧,终至抑郁而死。

那么,何以解忧?解忧有什么好方法?记得曹操有句千古名言,叫作“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这种古法,大概只宜于有宏达胸襟的枭雄,对于普罗大众,正如俗谚所说:“借酒消愁,只能愁更愁!”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洪昭光教授认为,借酒消愁只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解忧最上乘的方法,唯有交流!

最好是与人交流。心灵的沟通,是一副排解器,能把内心所有积聚的忧愁与烦恼、抑郁与苦闷,春风化雨般消融掉,使穷途的困境,得到流水般的涓涓抚慰;使阻塞的思路,有了疏通的渠道与出口。万千不要闷闷不乐,将浓愁深锁于五内之中,这样只能加速肉身的毁灭。

十几年前,我遭逢人生的无妄之灾,新婚不久的妻子不幸患上了脑肿瘤。为了给妻子做手术,我倾家荡产,债台高筑。偏偏屋漏又遭连夜雨,我所在的国营厂,遇上了体制改革的大潮,我被抛弃下岗了,一夜间变成了无业游民,又兼

家中横着一个无底洞似的老病号,这灭顶之灾,按常理,许多人会扛不住,而像李贺一样,“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杇”,有些人甚至会走上“白练偏向梁上悬”的绝境。但我发现了一套解忧的方法,我的解忧方法就是找人倾诉。找朋友,找亲人,找老师,找同事倾诉。他们虽然在物质上帮不了我的大忙,但是他们在精神上的劝慰与理解、悲悯与

同情,竟像美酒佳酿、名珠宝玉一样,有着无法比拟的神奇魔力,促使我的意志更加坚如磐石,后来我终于咬紧牙关,渡过了这段“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痛苦岁月,守得了“云开见明月”。

人生的死结,有时候并不都是灭顶之灾,可能是一些小挫折、小烦恼、小困难、小坎坷。这时候如果你浸淫其中而不能自拔,必然会大伤身体的元气,甚至会成为你生活中的拌脚石。善于解忧,何以解忧,就体现出你为人处世的达观与智慧了。

除了找人交流,还有许多交流的途径与方法。比如你也可以找书交流。书是智者之母,它会配给你一把钥匙,为你打开生活中的烦恼之门;你也可以寻找大自然交流。回归大自然,接受阳光、空气、水的洗礼,看看神奇的造化,秀美的山川,你的心灵会净化,人格会升华,当你萌生出“念天地之悠悠”,“感吾生之须臾”的敬畏与彻悟时,你还有什么想不开、想不通的呢?你看人家苏东坡,官途失意,一生遭人打压,但他以“江海寄余生”的随物自适,超然物外,即使“破镜”之时,依旧不改其光,其结局最终得以完满高寿。

人生苦多,世道浇漓,何以解忧,唯有交流!

(邢海滨 图)

●开元钟声

何以解忧孔令建

在邢台市区西南约7 公里的地方,有个氤氲着梨花芬芳的小村庄——洛阳,每至春季,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就像一簇花蕊,被村外洁白的梨花团团包围住。每年梨花盛开的季节,村庄里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我7岁那年,祖父要迁走曾祖父的坟茔。天还没亮,祖父请来几十个街坊邻居前来帮忙。祖父带领族人们穿上孝服,家中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转换成哀悼。曾祖母静静地坐在屋子里,一言不语,多年的往事又涌上心头,她眼里的泪水似梨花上的露珠,脸庞上的皱纹像梨树皮一样掩不住岁月的沧桑。我轻轻地拉着曾祖母的手,曾祖母抚摸着我的头。平日曾祖母总是把舍不得吃的鸭梨、秋梨偷偷塞到我手里,可是这天,曾祖母欲言又止,家国情仇、战火往事萦绕心头。

曾祖父的坟茔就在这片盛开梨花的边缘地带,由于离村庄较近,所以必须选择迁走。天亮了,一家人在祖父的带领下,穿着白孝服向着梨花的方向出发。到达之后,街坊邻居们用铁锹把坟头上的土挖开,由张爷把曾祖父的遗骨逐一放到新做的棺材里。周围一片寂静,忽然听到张爷说:“有两颗弹头。”周围像炸了锅:“什么?怎么会有子弹头?”“我看看……”张爷严厉地说:“年轻人知道吗?这是日本人的子弹。”祖父接过张爷手中的

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白色的手帕,包裹后小心翼翼地放进口袋里,瞬间泪水就流下来。祖父双膝下跪,族人们也随后跪了一片。泪水浸润到松软的泥土中,哭声融合到芬芳的空气里。

“张爷,这是怎么回事?”不时有年轻人好奇地问。张爷把40年前的前尘往事诉说给大家听,也让我第一次了解到曾祖父短暂、战斗的一生。

曾祖父名叫梁文忠,是冀南洛阳游击队的队长。1938 年初的一天,日伪军突然进村抓走十几名抗日青年,押到日军据点,进行拷打,问谁是共产党,谁是游击队,谁说出来有奖赏,不说的就杀掉。气急败坏的敌人把奋力反抗的有志青年残忍地杀害掉,并把头颅挂到洛阳村街头的最高处,标上“谁抗日就是如此下场”。为了镇压村民,日军在洛阳村南建了碉堡。这一年,曾祖父带领着张爷和接受过进步思想教育的同伴加入了游击队。他们选择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偷偷摸

近村南的碉堡,把这个村民眼中的钉子炸掉了,那天晚上,爆炸声传遍了整个村庄,村民们心里暗暗欢呼。从此,日伪军紧紧盯住了曾祖父和他的游击队。1942年的一天,游击队所在地被日军发现,来了十几名日军把游击队员团团围住,展开巷战。曾祖父身手敏捷,跳到房顶上,察看敌情,掩护队员,不幸被日军发现,“嗖”的一声,子弹穿透了他热血沸腾的身躯。这场巷战中,曾祖父和他的另一位战友牺牲了,其他战友冲出了包围。

祖父听了曾祖父的往事,哭泣声更重了,一旁的李大爷接着张爷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那个年代,大家都全力抵抗日军,我们村是英雄辈出啊!”

中午回到家,祖父把弹头交给了曾祖母,曾祖母眼中的泪珠终于按奈不住了,刷刷流下来。平静后,曾祖母把那年的往事轻轻诉来。那天深夜,曾祖母照顾着年幼的祖父,正要入睡,忽然听到枪声,心中正在为曾祖父担心,一会儿,便传

来敲门的声音。曾祖母赶忙穿衣来到门口,只见曾祖父捂着胸膛,趴在地上,有气无力地说:“孩他娘,快走!我们暴露了,让他二叔领着儿子远走高飞,你带着女儿到村外窑洞躲几天。”曾祖母双手捧着曾祖父的脸庞,久久不肯离去,她知道这一走,将各奔天涯;这一走,将阴阳两隔;这一走,她将度日如年。曾祖母紧紧抱着曾祖父,曾祖父用尽全身力气将曾祖母推开:“快走,不然来不及了,一定照顾好咱们的孩子。”曾祖母顾不上生死离别,将年幼的祖父拜托给他二叔家,带着女儿躲到窑洞里。从此,曾祖母与曾祖父再不能相见,这一面竟成为永别!与自己的儿子各奔天涯,这一分竟整整7年!祖父的二叔领着年仅7岁的祖父一路颠沛流离,走到了天津,渡过了艰难的岁月,7年后才返归故里,与曾祖母重逢。这7年,曾祖母失去丈夫的痛楚,没有儿子的消息,家国情仇,永存心中。

多年后,我再次走进这片美丽的梨花丛,那梨花,冰身玉肤,凝脂欲滴,妩媚多姿;那梨花,独占枝头,抖落寒峭,先开为快;那梨花,撇下绿叶,天姿灵秀,浩气清英。峥嵘岁月,烟云风雨,我如同置身枪林弹雨之中,与日军执枪相对;我如同置身血雨腥风之中,与战友进退同行。这芬芳的洛阳梨花香,如同一股热浪推着我愈发执着、向前迈进。

●乡情一缕

洛阳梨花香梁永亨

刊头制图 杨春广刊头题字 赵京安

声 明申延霞不慎将邢台

市东捷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开据的哈弗h2汽车发票注册登记联于东捷 4s店附近丢失,发票代码:113001820011,发 票 号码:00187882,开票日期:2018 年 10 月 31 日。声明作废。

认领启事2014年2月16日,在 邢

台市桥西区八一大街矿务局医院门口西50米捡拾男性弃婴一名,年龄约1周左右,身体残疾,无随身携带物 品。

请孩子的亲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持有效证件与市民政局联系,联系电话2136810。即日起60日内无人认领,孩子将依法安置。

灭失声明张庆勇名下机动车冀

EM3030,车 辆 型 号 :CA6371,车辆识别代号:LFB0C143666F52490, 发动 机 号 :601001086- J6。由于本人不了解机动车注销登记的相关政策规定,已将此车辆自行解体,因此产生的一切纠纷和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同时该车车辆登记证书、行驶证、牌照已丢失,现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公告作废。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