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 金 拾 在 一層碎 欒 身 正 出聲來 對臉相 在 樹 下 樹 冠 等 頂 ...69...

5
200311/1265 4364 滿 退 滿 滿 彿

Upload: others

Post on 16-Jul-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步 金 拾 在 一層碎 欒 身 正 出聲來 對臉相 在 樹 下 樹 冠 等 頂 ...69 2003年11/12月 第43期 68 老 台 電 人 持 續 充 電 的 老 台 電 人 文 /

2003年11/12月65第43期

64

台灣特有的樹蛙,有著翠綠鮮豔欲滴的色澤,圓鼓鼓的眼

睛,身上佈滿大大小小的圓黑斑,前肢短,後腿長,矯健的身

子,展現出驚人的攀吊能力。

這隻棲息在潮濕樹叢的樹蛙,正抓住一根藤蔓,後腿撐開,

歪頭凝視,活潑退趣的神情,十分可愛,畫面似乎也傳來陣陣

動人的天籟。

劉其偉小時候常在家大宅院的一片密林中,找鳥巢,翻蛇

窩,更常脫掉木屐,赤著

腳,踏著青春的水草,返逐著比水草還青的青蛙。來台灣

後,他在中和的家中,有一間磚房,牆洞裡藏滿了蜥蜴,

屋簷下有麻雀巢,黃峰窩,芭蕉樹上有樹蛙,花園裡,林

木茂盛,宛如一座原始林,他任草木自由生長,動物自由

繁殖,更不准家人打掃,因為那一區是動物保護區。

劉其偉愛動物更甚於人,他認為連森林中的一條蛇都

要比台北人懂得禮讓。他以他的人文關懷為農委會畫了乘

列的野生動物海報,同時也寫入他的生態保育心聲:﹁保

護野生動物,是為了下一代!﹂

曾以擔任玉山國家公園榮譽警察為榮的劉其偉,生前

矢志要悍衛台灣的野生動物,因為台灣雖小,但生物資源

的警察,卻很驚人,然而豐饒的大地之母,正在無聲的啜

泣,上天所賜予人類最珍貴的禮物,將成為供奉在博物館

的永恆祭品了。 文

/鄭惠美 

圖/劉其偉

生態台灣

打開一本書

季節就在生活裡

文/凌拂 

圖片提供/大樹文化

這個季節欒樹花開了,我的

三面窗戶都與台灣欒樹的樹冠緊

密相鄰,每日開窗,一壁金黃閃

爍照人眼目。由於距離實在太近

的緣故,那樣金燦燦的黃,大蓬

大蓬欺近眼前,近臉相對,著實

令人撼動。欒樹是大喬木,花序

頂生,如果不是新遷的樓高與其

樹冠等齊,年年賞花我仍然只能

在樹下昂首仰望。首次與之等身

對臉相望,金光沂動,著著實實令我失心讚嘆驚

出聲來。一數欒華宛如批了金身的王者,賜我平

身,正臉相望猶有無法逼視之感。

欒樹花細細開細細落,窗前花台上無聲佈滿

一層碎金,連盆栽上也是,彷彿飾了金箔。一一

拾在掌上,忍不住讓我想下樓去;在欒樹下踱

步,金雨洒身,這個季節欒花樹下,連大地也綴

了金光。里巷道路黃花灑落,這樣的

季節感不過是都市裡的一條居家窄

巷,自然生活與季節旅遊並不全然皆

在野地。居家間尋常里巷,是否能敏

銳的覺察季節的更迭以及自然的變化

全在習慣,這是介入生活的一種方

式。都市也好,野地也罷,其實都根

植於大地,生息與土地相依,虔心以

待,季節時刻都在生活裡,花開花

落,起滅變異,無常中的有常,有季

節感的自然生活不單一只在空間,重要的還有態度。

窄弄裡的欒花季節,讓我想到最近閱讀的大樹出

版的︽季節書︾。書中是一對原無任何自然生態背景的

夫婦,敘述自己如何在工作與居家之間,同時享有自

然的美麗生活。這一對夫婦,一個善畫,一個善寫,

生活中無論是花開、鳥鳴、枯草、落葉,每一個情緒

中的細節都在心靈觀照之中。圍繞著自己生活的四

善感的心就是一把季節的鑰匙,

可以開啟身邊許多的寶盒,

每一個寶盒都是一個新奇世界的門徑。

Page 2: 步 金 拾 在 一層碎 欒 身 正 出聲來 對臉相 在 樹 下 樹 冠 等 頂 ...69 2003年11/12月 第43期 68 老 台 電 人 持 續 充 電 的 老 台 電 人 文 /

生活,善於觀善於感善於覺察與體悟,才識懂

得真愛土地與環境的重要能量。

大樹文化與︽季節書︾同時出版的還有另

一本︽台灣野生蘭│野外賞蘭大圖鑑︾。同樣

的,面對自然,在知識之外,最重要的是美的

認知與體悟,這關乎到生態良知的覺醒。美可

以超越經濟價值。李奧帕德在面對土地倫理

時,以對土地的傾向,應當趨向於保存生物群

落的整體性、穩定性與美,作為總結。他所說

的整體性指的是群落生物多樣性的保持;穩定

性是指土地的健康;美則是遠超過經濟價值上

的衡量。從這被人奉為圭臬的觀點來看,台灣

野生蘭的喪失殆盡,便是生活態度上的劫掠,

以及文化素養的不足,面對豐富的棲地生態,

往往失之貪慾,因而造成種種災劫。

兩相對照,這兩本書一為蘭花圖鑑,一為

自然生活的體認觀察,雖不相同,但正好從知

識的介面看到生活的介面。知識在生活裡,唯

有美可以使之柔軟,否則生冷的知識只會讓美

麗的蘭花迅速消失。以土地生態的整體性、穩

定性言,同時推出

這兩本,在美的圖

鑑與美的自然生活

之間,互為映照,

雖不相關,但可以

為權衡。十步之內

必有芳草,或許對

棲地的豐富性與多

樣性的認知,可以

讓我們更保有和尊

重野生蘭的私生

活。美與知識盡

在,也許這可為另

一種隱而不彰的巧

遇吧。

周,一個小社區裡的動靜瞻觀,點滴皆在眼

下,因為天心,所以善於體物,即使一個小小

的片段,細細拈來也是一翻動人的舖陳。自然

生活,四季更迭的點滴皆是故事,細膩處就像

台灣的土地一樣,豐富而美,變化精微。

就本書的意境言,這樣的書寫,展現的是

一種質的生活文化。透過自然舖陳,言談心

靈,面對台灣這個島上的常民,混亂的環境令

人揪心,有時不知該要如何對治。正如作者所

說,這本書的撰寫不在做為填充成一本工具

書。的確,就工具

書、圖鑑書而言,

經過各出版社的努

力,多年以來,自

然台灣缺的不再是

圖鑑,更重要的是

在知識圖鑑以外的

文化。︽季節書︾

這樣的書寫,其實

不僅在察覺自然,

它還在補足生活中

文化體察的欠缺,

這是一種素養。面

對環境也好,面對

土地也好,只有當

生活文化,生活態

度有了提升,生活乃至環境才有精質的可

能。

這本書記載的自然生活經驗,幾乎都發生

在作者居家附近。作者說的好:﹁我深信造

物主不會將精巧與微妙,總藏在遙遠的深山

大澤�

﹂的確,關於自然和美,只要想看到就

可以看到,﹁善感的心就是一把季節的鑰

匙,可以開啟身邊許多的寶盒,每一個寶盒

都是一個新奇世界的門徑。﹂作者的︽季節

書︾不在圖鑑的解說與知識的堆疊,情味與

662003年11/12月67第43期

Page 3: 步 金 拾 在 一層碎 欒 身 正 出聲來 對臉相 在 樹 下 樹 冠 等 頂 ...69 2003年11/12月 第43期 68 老 台 電 人 持 續 充 電 的 老 台 電 人 文 /

2003年11/12月69第43期

68

老台電人

持續充電的老台電人

文/林怡靚  圖片提供/呂振鏘

我是個極平凡的人,請儘量寫保守一點﹂這話

剛好突顯他樸實的個性。呂振鏘,二十三年

次,民國四十六年進入台電,退休前是宜蘭區營業

處總務課長。

發散持久的電力

呂振鏘還是宜蘭中學的學生時,興趣在電機,

可惜當時門窄,沒能登第。之後考上國防醫學院,

必須耗念七年,兄長友人恰是過來人,現身說苦,

父親更是心疼不捨,因而放棄。然他自我期許,雖

然沒有念大學,但有朝一日成就一定要超越大學

生、收入也要高於他們!後來他參加經濟部的招

考,被分入台電的材料管理班,經過半年的管理會

計養成工訓練後,分派到宜蘭區處任職業務工。

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就從最基層的業務工做

起,後來升上管理監,有機會就參加升等考試,一

步步爬升,當上了總務課長。早時因孩子還小不便

外調,無緣再升遷。他在台電散發著專一而持久的

電力,由年少而至白頭,果真實現了當年的宏志。

難忘颱風大停電

民國五十年前後,歐珀、波蜜拉颱風的停電搶

修是他最難忘的經歷。當時全台災情慘重,以宜蘭

為最,停電了一個多月。為了搶修全縣的送電線

路,所有搶修班員工將近兩個月都沒有回家過。宜

蘭區處必須負責所有物料、三餐飲食、住宿等等供

做為一個現代人,老子告訴我們,

重要的是有沒有勇氣、信心和毅力去克服各種困境,

要有聰穎的智慧,智慧是開啟問題之門的鑰匙。智慧的獲得,除了靠先天的稟賦,

更要依賴後天的學習,不只來自個人的體認,也來自歷代聖賢的心血與體悟。

漁民圖黃玉成

油畫

30F 1991

文/李欽賢

宜蘭畫家黃玉成原出身農家,小學三年級時父親帶他到

南方澳就醫,並順道造訪以捕魚為業的表兄。黃玉成幼小

心靈已刻下漁港民家密集與農村原野遼闊之迥異印象。沒

想到後來就業、成家落腳於南方澳,一住十七個年頭,南

方澳漁民的喜怒哀歡遂成為他創作的源頭活水,畫了甚多

漁夫作息主題。

黃玉成筆下的漁夫,不是畫一個人,而都是一群人。群

像不易處理,黃玉成卻得心應手,而樂此不疲。在這裡選

一幅黃玉成較少有的,表情仍算清晰的作品。背景是漁

港,漁民們著工作服、穿雨鞋,正在整理剛上岸的魚獲。

天色未明,漁船已紛紛進港,想必是豐收令眾人喜於形

色,連婦人抱著酣睡中的小孩,也是來湊熱鬧。

黃玉成是中堅輩畫家群像高手之一,這是一幅100號大作,

形構成討海一族的壯觀畫面。

黃玉成

藝術關懷

Page 4: 步 金 拾 在 一層碎 欒 身 正 出聲來 對臉相 在 樹 下 樹 冠 等 頂 ...69 2003年11/12月 第43期 68 老 台 電 人 持 續 充 電 的 老 台 電 人 文 /

2003年11/12月71第43期

70

應無缺。

他說:﹁現在台電的耐風壓設備都做得

很好了。﹂原來,近年風災不再造成嚴重停

電,乃因設備改善了,而非颱風的威力大不

如前!記

得在還未擔任材料股長前,他的主要

職務是材料管理與會計,必須負責所有材料

的驗收與採購。有一回,要到嘉義的振昌木

材行驗收數百萬金額的﹁接戶橫木﹂,這原

需三個部門的人共同前往,主管臨時卻只派

了他單獨南下。當時年輕的他,一律依照

﹁物料規範﹂辦事,樣樣按規定來驗收;因

規範定得相當嚴格,令廠商感到非常頭痛。

驗收時廠商使出慣用招數:給紅包、請吃

飯、住高級旅館�

。而呂振鏘卻表示什麼都

不必,只借簡單工寮一宿,材料的品質最要

緊。老板急得直跳腳:﹁唉!別的單位都講

得通,怎麼碰上你就不行了,年輕人不能夠

這樣做事的。﹂

﹁接戶橫木﹂要求的是上材檜木,呂振鏘嚴守規

定,卻把木材行老板給氣壞了,本來驗收只要一星

期,結果拖了三個禮拜,有木材都讓他挑到沒有木

材可以驗收。後來老板的小兒子要求與他一同回宜

蘭見他的主管,並與當時主管侯若愚先生談了很

久。呂振鏘心想這下麻煩了,結果侯先生支持他做

得對,不受威嚇利誘,直誇他了不起。由外面的人

來引證私德,讓他受到主管的賞識,之後升遷也變

得更順利。

善意卻換得恐嚇

有一回,公司有營建工程招標,底價一千多

萬,在當時這是很大的數目,吸引許多業者搶標,

最後以六百八十萬決標。呂振鏘覺得這與他們當初

設計估價的誤差未免太大了。因此好心的問對方:

﹁你這樣標,估價是否有問題?該不會計算錯誤?﹂

對方卻堅持沒錯。呂振鏘表示,材質與施工品質都

必須符合規範的,對方認為標了就絕對有辦法,還

要他別這麼瞧不起人。

隨後一出標場,此人即問呂是不是有什麼用意

在?還出言恐嚇。他只好解釋:﹁請不要誤會,我

只是話講在先,將來你如果做不出來,押標金可是

要被沒收的,同時還得負起賠償責任。﹂無奈,對

方根本聽不進這善意的提醒,還持續恐嚇,說﹁要

給他好看﹂!他只好表明會向人二安全部門及警察

單位報備。

結果業者做不了多月便請了議員陪同前來向呂

振鏘道歉:﹁想不到台灣竟有這樣堅持工程品質的

人。我非常佩服。你當初就已當面告訴了我,而我

卻沒有聽進你的話,結果虧損才會這麼的大。﹂業

者實在沒有辦法再繼續施工下去了,結果押標金沒

收,但要他向分局與

人二單位取消報備。

不忘持續充電

奉公守法的呂振鏘

範,並已取得空大的

學位。他說:﹁因為

要上班,公務繁忙,

無法實地去念大學,

但又有強烈的學習需

求,於是在民國七十

四年進了空大,前後

念了二十年。﹂他修

的是可以實際運用於

工作的商學系,習得

了各種管理知識,對

他幫助非常大。他目

前也還持續在宜蘭社

呂振鏘讀書,不

僅為求學問,也

是想給孩子一個

榜樣:「老爸都

在勤奮念書,孩

子 怎 好 不 讀

呢?」

退休後熱衷學

習,對於攝影

尤有心得,並

把自己的作品

張貼與大家交

流。

Page 5: 步 金 拾 在 一層碎 欒 身 正 出聲來 對臉相 在 樹 下 樹 冠 等 頂 ...69 2003年11/12月 第43期 68 老 台 電 人 持 續 充 電 的 老 台 電 人 文 /

2003年11/12月73第43期

72

﹁我把一

生所學都貢

獻給了電力

公司,而電

力公司也非

常照顧我。

益,這是最

的。﹂﹁電與

百姓生命息

息相關,所

以品質要求

必須嚴格。

於今我仍心

穩,可以自詡一生守分盡職,問心無愧。﹂

呂振鏘在社區大學老子課程的文章裡寫道:

﹁做為一個現代人,老子告訴我們,重要的是有沒有

勇氣、信心和毅力去克服各種困境,要有聰穎的智

慧,智慧是開啟問題之門的鑰匙。智慧的獲得,除

了靠先天的稟賦,更要依賴後天的學習,不只來自

個人的體認,也來自歷代聖賢的心血與體悟。﹂他

果真是咀嚼到學習的甘味了。

2002年6月25日,

台灣的《源》與新加坡的《源》在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結為姊妹刊。

圖左起:楊樹清、楊松年、孟樊、龔鵬程、林文丹、馬森;蔡錦淞、巴特爾。

區大學選修許多課程:E

Q

與人性管理、民法、日

文、攝影、老子、莊子、金剛經�

,還有空大的生

死學。無

論學什麼,他都很認真。陪著夫人學習日

語,可以讓曾受日本教育的他重拾記憶。對攝影,

他的投入則可由家裡壁上展示與收藏的作品顯見。

而法律,他笑言:﹁其實好人根本不會去犯法,何

需法律來規範;它比較像是定來給壞人參考鑽營用

的。﹂至於那些哲學課程,他開玩笑的說:﹁因為

曾經幾次被人講:你這樣辦事,將來會不得好死。

所以要選讀佛學、哲學、生死學,看將來能不能夠

好死一點。﹂其實,在學習的路上,除了商務知

識,人生哲學即是他最大的收穫。

咀嚼學習的甘味

呂振鏘讀書,不僅為求學問,也是想給孩子一

個榜樣:﹁老爸都在勤奮念書,孩子怎好不讀呢?﹂

呂家確為書香門第,他的曾祖父呂桂芬還登入了宜

蘭鄉賢列傳,於清光緒年間是仰山書院的稟生。而

今的新生代依然卓爾不群:長子台大地球物理系畢

業,目前做的是地平線的測試與地震研究。次子出

自光武,也是個台電人,現於蘭嶼負責外包工程的

品管監工。三子甫進中興大學攻讀資訊研究所。三

個孩子都是聽話上進的好青年。

呂振鏘自前台電

大家長張鍾潛董

事長手中領到榮

退紀念。

四海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