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滨滨 doc

19
Southwest Southwest Southwest Southwest university university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of of of science science science science and and and and technology technology technology 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原因的研究 学院名称 文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 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生姓名 庄滨滨 20095306 指导教师 刘丽 二〇一三年六月

Upload: gftvlie-a

Post on 07-Mar-2016

2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TRANSCRIPT

SouthwestSouthwestSouthwestSouthwest 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 ofofofof sciencesciencesciencescience andandandand technologytechnologytechnology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原因的研究

学 院 名 称 文学与艺术学院

专 业 名 称 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 生 姓 名 庄滨滨

学 号 20095306

指 导 教 师 刘丽

二〇一三年六月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I

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原因的研究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原因的研究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原因的研究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原因的研究

摘要摘要摘要摘要::::《舌尖上的中国》自 2012 年火爆播出后,高收视率以及众多衍生效应,让各界

对于中国纪录片的探讨不绝于耳。纵观众多学者的研究课题,大多将纪录片成功的原

因归结于民族化表达、多元叙事方式等,高屋建瓴的研究对《舌尖上的中国》做了全

方位的解读,本身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从学者提出的几个角度出发,运用定

性方法,重点挖掘《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之道,以求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民族文化、叙事方式、品牌构建、中国纪录片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I I

The research about the hit reason of“the biteof CHINA”

AbstractAbstractAbstractAbstract: The tongue on China last year after the hot air, effects of high ratings and a

number of derivatives, to provide a forum for discussion on Chinese documentaries

there. Throughout many scholars study areas, mostly documentary films attributed to

the success of National Express, multiple narratives, operate from a strategically

advantageous position behind the study, is a documentary about China's relationship

with the tongue on China, concluding the tongue on the success of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This article made several perspectives from scholars, the use of qualitative

methods, focusing on learning from the tongue on the success of China in order to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documentary.

KeyKeyKeyKey words:words:words:words: culture, narrative, brand building, Chinese documentary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I II

目目目目 录录录录

绪论绪论绪论绪论..................................................................................................................................1

一、民族化内涵是源头活水民族化内涵是源头活水民族化内涵是源头活水民族化内涵是源头活水..........................................................................................3

(一)民族化故事.......................................................................................................3(二)民族化画面.......................................................................................................4

(三)民族化性格.......................................................................................................4

(四)故乡情的渲染...................................................................................................5二、多元化叙事方式成为中坚力量多元化叙事方式成为中坚力量多元化叙事方式成为中坚力量多元化叙事方式成为中坚力量..............................................................................7

(一)叙事主旨...........................................................................................................7

(二)细节制胜...........................................................................................................7(三)叙事角度...........................................................................................................9

(四)叙事结构.........................................................................................................10

三、新的传播尝试打造纪录片传奇新的传播尝试打造纪录片传奇新的传播尝试打造纪录片传奇新的传播尝试打造纪录片传奇............................................................................11致谢致谢致谢致谢................................................................................................................................1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5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

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原因的研究

绪绪绪绪 论论论论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打造的一档美食纪录片,去年 5

月份播出后,反响远超预期,不仅央视同时段的收视率飙升,而且随后在网络上

热播,引起广大观众的强烈关注,并创造了中国纪录片的一段奇迹。不仅如此,

由《舌尖上的中国》引发的各类现象持续发酵,让该纪录片的热度一直飙升。

不仅在国内热播,在国际市场上,《舌尖上的中国》也收获了广泛赞誉。戛

纳电影节上,该片引起了众多评委的好评,并吸引了众多海外电视台对该纪录片

的兴趣,采购量大增,让中国纪录片摆脱了在世界上默默无闻的形象,一举站在

了新的高度。应该说,这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纪录片,不仅让世人重新认识了中国

纪录片,而且完成了中国纪录片的价值转换,走上了商业之路。与其说《舌尖上

的中国》和世界的接轨是一次偶然爆发,不如说是中国纪录片的长期努力,不断

学习先进纪录片制作经验的一次厚积薄发。

纵观舌尖热,不难发现,唯美的镜头,流畅的叙事,感人的故事,富有哲理

的解说都是“催化剂”,深一层次来说,是中国独有的饮食文化,加上民族情感

和民族性格,铸就了这段纪录片传奇。研究《舌尖上的中国》热播的原因,不仅

可以在热播的余温下锦上添花,趁热打铁,而且可以汲取先进经验,借鉴到类似

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对于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定会大有裨益。

此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虽然《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是中国纪录片乃至中

国电视人的一部扬眉吐气的里程碑式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借鉴了国际化

叙事方式,惊艳了国人与世界。但是,我们与西方国家的 BBC、NHK 等电视台的

纪录片还是有着明显差距,所以,现在我们对于一部出彩作品的探讨远不应该在

表面,而是应该深究下去,追根溯源,从每一个阶段入手,全方位解读《舌尖上

的中国》,发掘其中的有益尝试。

国内学术界、电视界等行业对于《舌尖上的中国》研究一直不断,关注点大

多由舌尖上的中国引入,从国际化叙事、品牌化发展、民族文化表达等角度入手,

通过横向、纵向探讨,借鉴中外纪录片等方式,分析舌尖热播的原因。应该说我

们对于《舌尖上的中国》的研究已经到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程度,而且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

不仅停留在《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之道,对于纪录片的不足之处也有一定的阐

述。比如节目中的菜品过多地选择了高油、高盐的种类,侧重文化理念之余,健

康理念不突出;节目中选取的地域虽然很多,涵盖了众多美食,依旧没有完全将

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表达出来等等,这些意见丰富了对于《舌尖上的中国》

的研究,也将使得大众和学术界对该部纪录片有了一个更全方位的认识。

不过,我们还是应该着眼于纪录片的发展,除了在纪录片定位、制作上的经

验总结之外,我们也应该看到观众的需要。其实,我们的观众要求不高,只是希

望将最真实的中国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表达出来,《舌尖上的中国》正是认识到了

这一点,在融合了众多纪录片的制作方法之余,将中国人的情感、性格通过美食

表达出来,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依此可见,我们完全可以再去拍《房子里的中

国》、《脚下的中国》等等,只要抓住了受众的需要,那么我们的传播者,我们的

媒体人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最后,通过对众多专家、学者观点的综述,我希望整理出《舌尖上的中国》

成功的原因,并且根据自己的观看体验,和一些没被发现的网友声音,提出有建

设性的意见,对《舌尖上的中国》的研讨做出自己的贡献。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3

一、民族化内涵是源头活水一、民族化内涵是源头活水一、民族化内涵是源头活水一、民族化内涵是源头活水

《舌尖上的中国》共 7集,分别为自然的馈赠、主食的故事、转化的灵感、

时间的味道、厨房的秘密、五味的调和、我们的田野。秉承着“取自自然,回归

自然”的理念,纪录片将中华民族的美食与自然生态以及人文情怀联系起来,展

示了一道道美食的制作过程,许多地方的风土人情,也让美食背后的普通国人,

以及国人生存状况为世人共知。应该说,纪录片播出后,广大观众在美食的诱惑

下,沦为吃货之余,更多的被纪录片中渲染的浓浓乡愁,以及对于父老乡亲不屈

服于命运的精神所打动。是中国人的精神铸就了纪录片的骨骼,而丰满的美食版

块则是最靓丽的部分。

中国的纪录片可以追溯到 20世纪 50年代末期,经历了政治化,人文化,平

民化发展模式之后,逐渐向社会化风格演进。不同于前一阶段的精英化路线,此

次《舌尖上的中国》力争走平民化、大众化路线,摒弃了大城市的饭店厨房,以

往的美食节目纪录片模式,选择了普通的百姓美食,民间故事,传达了劳动者对

于生存的感悟,对于生活的希望,让观众在舌尖与心尖一同为美食所震撼,达到

了“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效果。

《舌尖上的中国》中的民族化内涵让一道道垂涎欲滴的美食充满了东方韵

味,不仅让国内观众为之痴迷,而且推动了中国美食的世界化,很多外国人也通

过这部纪录片对于中国美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东方人独有的价值观随之影响世

界。有的外国华侨像国人一样守候在网上,期待每天与《舌尖上的中国》“相会”;

有的汉语外教更是将纪录片当成活的中国文化教材,让外国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

博大精深,诸如此类,比比皆是。应该说,《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是中国文

化的成功,也是国家软实力的表现。

(一)民族化故事

民族化内涵可以分为纪录片讲述中的民族化的故事,民族化的画面感表达,

而且其独有的文化细节让我们深深的折服。一道道精美菜品的背后,民族文化体

现于其中,比如转化的灵感中的豆腐,酒,酱,不仅诠释了美食的制作过程,而

且优美的解说词将中国人的智慧表达出来,就像纪录片中的解说词所言,豆腐的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4

转化体现了中国人的包容,对细菌的掌控更将中国人的机敏展示无疑。人文情感

同样在民族文化的展示中吸引着广大观众,在纪录片的展示中,平凡的国人为了

生活的富足,一次次的接近自然,不论采集松茸的卓玛一家,还是在塘泥里摘藕

的茂荣和圣武,都让我们感叹于生活的艰辛。国人坚强朴实的品格背后,那一张

张笑脸,让我们欣慰,他们没有被生活打败,每一个国人都是坚强的,我们为此

而感动。不仅如此,美食背后的人文故事更是一次次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对

于国人,对于故乡,对于自己现在、曾经的处境感慨良多。

(二)民族化画面

民族化画面的利用也是纪录片成功的元素。不同于以往纪录片制作过程中的

全景、中景叙述,《舌尖上的中国》利用特写,近景等手段,让我们透过屏幕,

与美食近距离接触,不仅感官愉悦,味蕾的真实刺激更是让我们欣喜。蒸黄馍馍

的陕北夫妇,精工细料,卖力地制作,混合着流淌的汗水,让我们看到了劳动者

的艰辛与朴实。在老汉卖完馍馍回来的路上,荒凉的黄土高原背景下,老黄风尘

仆仆地骑着三轮,给家里打着电话,一股现代气息扑面而来,也让看到了受惠于

发展的国人新面貌。不仅如此,《舌尖上的中国》的画面不仅在质感层面一枝独

秀,而且纪录片画面尽量排除一些干扰因素,让原始的食材通过镜头得到了最完

美的诠释,让人得到了唯美的享受。夕阳西下,四季变化,各地的风情通过镜头

的表达,都一一得到诠释,除了画面的成功,还有灵活的音响、音乐运用,尤其

是纪录片的背景音乐,类似于昆虫鸣叫,让纪录片产生了一种神秘感,而观众则

萌生一种接近自然的感受,在领略美食之余,触动变得更加震撼。

(三)民族化性格

最后是民族化的故事。以东北漠河上的查干湖捕鱼人一集为例,众多捕鱼人,

在严寒的东北,将身体包裹的严严实实,从凌晨出发,马车行走在冰面上,谁也

不敢指明方向,到捕鱼时的众人拉网,我们看到人与大自然的斗争,在大自然中

获取生存资料的艰难。从卓玛与妈妈上山采松茸过程中,对于未长成的松茸小心

地埋起来,待到他日成熟再采摘的温馨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东方智慧

——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换来的必将是大自然的厚爱。在种紫菜的林仁灼那里,

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紧紧依靠自然,在海浪的侵蚀下,不屈的意志终获丰收的故事。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5

再如西安的羊肉泡馍,每个人吃的不仅是哪个味道,而且在掰饼的过程中,每个

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掰成不同的形状,食品的味道加上个人的品味,让羊肉泡馍

变得格外诱人。一个个故事,让美食变得那么有人情味,应该说,很多人已经不

是在欣赏美食,而是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汲取着前行的力量,继而反观自身,

对于现实处境的进一步反思成为众多观众在欣赏纪录片时候的感受。

(四)故乡情的渲染

《舌尖上的中国》中民族化内涵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故乡情的渲染。余光中的

《乡愁》曾经感动了很多人,尤其是在城市化突飞猛进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远

离家乡,到异地拼搏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乡愁也愈发成为越来越多在外拼搏

的游子挥之不去的情怀。很多人虽然身在异乡,但对于故乡的一切都抱有浓厚的

情感,从未遗忘,不仅仅是那人那事,甚至细化到故乡的菜,故乡的花草,无意

中的一瞥,都会欣喜异常,继而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触碰。《舌尖上的中国》在

介绍华夏美食的同时,也在讲各地的文化习俗,对各地人的性格特点进行着诠释,

在主食的故事中,最后一段话强调没有什么比家人在一起吃饭更重要了,这就是

中国人的传统,这就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有家,有爱,生命才完整,我们的梦想

才能够有更广阔的天空飞翔。

很多守候在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是身在异乡的人,就是经常说的流动人口。

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他们背井离乡,现实生活中有着众多的不如意,买不起

房,供不起车,子女教育不如意,但是当看到家乡的美食,看到了淳朴的故人,

烦心事随之化解得烟消云散,人类通有的味觉唤醒人们内心向上的力量。只能说,

类似《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纪录片太少,让很多人积聚的情感无处表达,而《舌

尖上的中国》的横空面世为大家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直面美食,心向故乡,

这也是这部纪录片力图打造的两个元素,即美食和真情。

中国人的故乡情是复杂多样的,《舌尖上的中国》正是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

通过食物味道的变化,转化的滋味,让乡情变得多元,变得每一位观众都可以在

纪录片中找到了自己最欠缺的东西,最珍贵的情感。应该说,舌尖的成功,有着

共同情感的催化作用。在这里,“才下舌尖,又上心头”,不仅仅是一句空话,也

是在节目中真实反映后的凸显。

纵观《舌尖上的中国》中的民族文化表达,每一个观众在“品味”传统美食

之余,也在让自己的认知接受中华文化的洗礼,更多的则是对于多元化国人的了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6

解。在该部纪录片的对外传播过程中,民族化的文化内涵也必将带给世界纪录片

界一股东方旋风,利于世界了解中国,丰富对于中国传媒行业和文化传统的认知。

以《舌尖上的中国》为契机,让我们在通过孔子学院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之余,

又发现了另一条途径,就是通过纪录片的方式传达,背靠地大物博、文化悠久的

祖国,我们的纪录片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

些充满感染力、震撼力的元素表达出来,让中国的文化为世界人民所认知,让东

方价值观影响世界,推动世界的和谐发展。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7

二、多元化叙事方式成为中坚力量二、多元化叙事方式成为中坚力量二、多元化叙事方式成为中坚力量二、多元化叙事方式成为中坚力量

除去纪录片的民族文化元素,《舌尖上的中国》的叙事方式也是成功原因之

一。总编导陈晓卿说过,这部纪录片一改往日的国内叙述风格,模仿学习了 BBC

等知名纪录片制作商的风格,走上了一条国际化叙事风格的道路。关于国际化叙

事风格的展现,我们可以从叙事主旨、风格、角度、叙述者等方面进行解读,这

不仅有利于我们弄清纪录片的成功的元素,而且可以在其中汲取到有利于纪录片

今后发展的“助推剂”,推动中国纪录片事业的发展。

(一)叙事主旨

首先,我们应该着眼于《舌尖上的中国》的叙事主旨,不少研究者将纪录片

的主旨定义为劳动伦理的重构,的确,《舌尖上的中国》一反中国常规美食纪录

片的叙事模式,即几个专家围坐在一起边讲述、边制作一道美食的形式,将镜头

对准了最广大的劳动者身上,捕鱼的人,酿酒的人,做卤饭的人等等,走遍了祖

国的大江南北,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美食,人文风情,然后在镜头中的得到了

展示。有了一个好的主旨和定位,必将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产生提纲挈领的作

用。

在纪录片的镜头里,我们看到了劳动者的辛苦,看到美食制作过程的质感,

看到了文化在美食“跳跃”中的美。几乎每一个观众都可以在这部纪录片中看到

自己家乡的影子,抑或是自己理想中地方的美食,这让现阶段为食品安全而焦心,

“担心吃不好的”的国人难得的有了一次返璞归真的机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

“原来我们的美食并不遥远”。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中,虽然很多美

食的制作过程没有想象的精致,但是通过一双双岁月侵蚀,布满皱纹的双手,我

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美味的食物,更多的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父老乡亲的人性温

度。由此,我们在对美食的追索中,有了对于劳动者的切身体会,有了对于生命

的感悟。

(二)细节制胜

此外,很多观众在观看纪录片,沉醉于美食中时,往往会产生感同身受的感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8

受,随便纪录片里的一个细微之处,都会让很多观众感动,让身在异乡的游子梦

回故乡,有了一次乡愁的补偿。有人说,自己是边流口水,边流泪水看完这部纪

录片的,由此可见一斑。

在纪录片中,影像叙事采用特写处理以突出美食的审美效果。比如,拍食物

仅限于碗内、锅内,既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展示了美食。还有慢镜

头的使用,将美食的细节持久地阐释在屏幕上,随之,诱惑在观众心底无限滋生。

图 2-1

图 2-2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9

(三)叙事角度

在叙事角度方面,《舌尖上的中国》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夹杂着纪录

片中人物的个体叙事,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美食的制作过程,以及美食背后的

劳动者身上的故事和精神光辉。个体叙事与碎片化的叙事方式让我们在一道道美

食间应接不暇,刚为一道美食流了口水,画面一转,我们就到了另一个地方、另

一个美食天堂,这在《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叙事中非常普遍,应该说,祖国

的地大物博被纪录片诠释得淋漓尽致。

转换叙事的魅力同样被《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运用得炉火纯青,刚才还在

祖国温暖的南方,镜头一转就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意犹未尽的效果让纪录片的

吸引力大增,更多的则是纪录片整体效果的提升。在画面叙述的转换间,我们看

到了叙述顺序的多样化形式,不论是顺叙还是倒叙,我们都能从美食中得到感官

愉悦,悬念式的叙事形式,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也让我们从劳动者身上不断获

得新的感悟。

转换叙事之外,是纪录片摄像过程中镜头的变化。我们都知道,食物的韵味

体现在色香味三方面,如果采用像以前名山大川类纪录片时常采用的长镜头之类

就显得不太合适,这时候,选择近景、特写镜头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彰显美食,

而且可以去除其他干扰因素,即使炊具、餐具不那么精美,也可以让食物在镜头

中变得美轮美奂,高度吸引受众,深度刺激观众的味蕾。对于这一点,不仅是观

众,很多专家在讨论的时候,都表示,《舌尖上的中国》对于镜头的把握很成熟,

有着国际化的味道。除了一系列匠心独运的景深,纪录片中的平视视角也让我们

看出,舌尖剧组是抱着对于食物、劳动者、自然的敬畏去拍摄的,而不是单纯的

为拍摄而拍摄,为展示美食而制作的一部纪录片。

在镜头的穿插间,观众之所以能够收获完美的试听感受,还离不开解说词的

作用。《舌尖上的中国》的文案很精简,每一句都是琢磨有加,让人读来非常有

哲理,绝没有一丝一毫“假大空”的意味,堪称解说词的完美典范。据说,在解

说词的写作过程中,不仅经过后来很多人的多次修改,而且吸取了之前讲课中英

国 BBC电视台专家的意见,让解说词变得通俗易懂。在欣赏纪录片的过程中,

读者在品味美食之余,精美的解说词也让我们对于祖国文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有了新的感受,品美食,看人情,赏文化,美的感受油然而生。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0

(四)多线索叙事

最后,从《舌尖上的中国》整体叙事结构来看,在一个个故事,一道道美食

的展示过程中,是时间和空间的反转,整个叙事过程中,结构的形式感也是影片

艺术魅力的体现。所谓结构主义,就是试图探究文化意义是透过什么样的相互关

系表达出来。而《舌尖上的中国》就是通过自己独特的结构安排,不断变化时空,

比如一会在兰州,一会去海边等等,让观众在节目中流连忘返。虽然纪录片选取

的美食故乡没有覆盖中国各地,但是在有限的 7集里选择性表达了最有代表性的

地方,让整个国人和世界为之“奔走”,让大部分观众非常满意。

应该说,《舌尖上的中国》中的叙述特点有着鲜明国际化特色,用通行国际

的方式,不仅给国内纪录片界带来一部历史性的杰作,而且让全世界意识到了中

国纪录片举足轻重的地位。无疑,这也将为国内的年轻电视人注入力量,为中国

纪录片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最后,我们也应该在纪录片个体叙述的背后,更多的

关注人文情感的力量,有时候,触动我们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美食背后的人们。

所以,在纪录片中,如何用叙述方式展示人类的共同情感,让观众产生共鸣感,

激发节目的最大播出效果,值得我们纪录片行业人员学习和反思。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1

三、新的传播尝试打造纪录片传奇

除去前期的制作努力,《舌尖上的中国》的后期传播应该说也有着示范作用。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由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打造,总编导陈晓卿团队从央

视上千部待制作纪录片中脱颖而出,2011年开始拍摄,2012年 5月首播,历时

一年多,在国内 60多个地区进行拍摄,终于成功制作了这部纪录片。纪录片的

原有初衷是打造一部商业纪录片,又不失展示东方生活价值观的纪录片,节目制

作完成后,经过央视领导和节目制作组的讨论,决定放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魅力

纪录》节目黄金时间播出,随着在传统媒体上的出彩,加上经过新媒体的传播发

酵后,《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在收视率方面占据优势,而且其传播效果达到了最

大化,也让《舌尖上的中国》的品牌化研究成为一个课题。

《舌尖上的中国》的选题和节目整体策划阶段,即节目的地点选择,美食筛

选等,都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多次修改,摒弃了之前的精品纪录片的定位,而是

将眼光放在大众身上,拒绝小众化,不仅如此,节目的播出平台不仅选择了中央

台这个平台,而是紧跟形势,与新媒体同行,让更多的受众参与进来。按常理,

央视这个平台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是,央视纪录片频道虽然单列出来,仍旧只

有一个很小的圈子,纪录片的固定受众有限。放眼众多电视观众,在忙碌的工作

之余,更多人将有限的精力放在娱乐节目和电视剧上,所以,如果选择纪录片频

道播出,那么《舌尖上的中国》则不会有这么好的传播效果。央视一套的黄金时

段原本是电视剧类节目的天下,《舌尖上的中国》选择了这个时段,就把纪录片

这一小众化节目形式推向了大众,让更多的受众开始关注中国纪录片,加上节目

本身的精心制作,自然带给了观众不一样的视听享受。同时,也扩大了纪录片的

受众群体,让更多人认识纪录片,关注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

事情。

《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在电视式微的当下,非常具有典型性。由央视的传

播效应,加上网络的助推作用,不仅让很多观众记住了这部纪录片,而且让很多

平时不看电视的观众,一次次守候到电视机旁,变成了《舌尖上的中国》的粉丝。

此外,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让《舌尖上的中国》在传播过程中,各种研究和讨

论与日俱增,网友们边看边评论,边去逛淘宝网,购买美食等等,所以,人们欣

赏的已经不是一部单纯的美食纪录片,由此衍生的关于中国美食、风土人情,纪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2

录片的叙事表达,都充斥着人们的话题。同时,节目播出期间,在新浪微博等新

媒体上,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的讨论长期占据话题榜的前几位。这让《舌尖上

的中国》成为了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人看舌尖,话舌尖,为舌尖上的美食而流

口水,为民间的故事而感动,为现实中的食品安全而担忧。

此外,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关于舌尖的话题被连续“引爆”,新

媒体的火爆效应使得更多传统媒体随之跟进,形成了一个关于节目的强大舆论

场。去年《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后,研究该部纪录片成为一种风尚。在《舌尖上

的中国》官网上的节目的研讨会上,我们可以看出,由纪录片引发的话题经久不

息,不仅如此,淘宝网的美食跟进也促进了《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很多“吃

货”观众彻夜守候节目,然后边看边逛淘宝,淘宝交易额的递增,也让《舌尖上

的中国》的传播更加广泛化,多元化。

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舌尖上的中国》力图打造大众化的纪录片,但是,

他没有放弃自身的品牌化建设,做到了雅俗共赏,它的品牌化就是指自身美食与

情感理念的传达,东方文化价值观的传达。这也是《舌尖上的中国》能够产生突

破效应的原因所在。而从整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舌尖上的中国》的成

功,是融合中西方纪录片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经验,不断摸索,不断挖掘的过程。

应该说,类似纪录片的的成功绝对不是昙花一现,秉承着立足自身,不断学习的

理念,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之路定会不断向前,找准了发展方向,加上不断涌现的

纪录片人才,相信我们国家纪录片事业的未来也将一片明朗。

作为一个传媒学子,我们去研究、了解纪录片,不仅有利于我们个人的知识

的积累,而且可以在纪录片这一节目形式中发现传播的奥秘,我们可能以后不走

传媒这条道路,但是我们对于美的感知却是无处不在,而在纪录片中汲取的精华,

都将重铸到我们的知识框架中去,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我们可以成为更有效率

的传播者,或者一个有着良好素养的受众。当然,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的研究

还将持续下去,具体的研究方式也有待于学界的开拓,作为一个学生,我们收获

到了新的知识,并将其学以致用,就算是将纪录片的作用又放大、折射了一次。

如果说对于《舌尖上的中国》的遗憾,莫过于没看到家乡的美食,那种对于

家乡美食传扬的渴望,恰恰说明舌尖纪录片的影响广泛,地方上的人都希望在这

部纪录片中看到家乡的影子,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美食,了解家乡的文化。此

外,《舌尖上的中国》展现的美食过于理想化,无形中对于现实中的食品问题是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3

一种回避,希望今后的此类纪录片能将审美与现实结合起来,带给人们更多的思

考,促进问题的解决,为创造良好的食品环境贡献力量。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4

致致致致 谢谢谢谢

我的论文题目当时定的比较仓促,但是刘丽老师一直与我探讨,最终为我确

定了论文题目。当时自己正在考研,对于论文的事情不是很上心,刘丽老师经常

帮助我,让我的论文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寒假实习期间,自己就根据开题报告

构思论文,经过一个多月的斟酌,自己逐渐确立了论文思路。经过查阅资料,以

及和老师同学的探讨,自己的论文渐渐有了眉目,看到一篇近万字的文章,自己

很兴奋,谢谢老师的帮助。

四年的大学生活一晃而过,自己很庆幸能和众多优秀师生一起共度 4年美好

时光,希望我们的情谊永远延续,不忘初衷,每一个梦想都开出美丽的花朵。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谭志勇,《“饮食”与“影视”的盛宴》,《电影评介》2013年01期,2013

[3] 冯欣、张同道,《从舌尖上的中国看中国纪录片的品牌构建》,《艺术评论》2012年07期,

2012

[4] 黎仁刚,《当代中外纪录片的叙述者及其呈现》,《现代传播》2010年08期,2010

[5] 刘涛,《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三重叙事语境探析》,《中国电视》2010年 09,2010

[6] 贺艳,《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叙事特征研究》,《中国电视》2012年 09,2012

[7] 王立影,《普通人视角的味觉审美》,《今传媒》2012年 10,2012

[8] 张慧芳,《浅析中国纪录片叙事故事化的形式》,《文艺生活》2010年 11,2010

[9] 舌尖上的中国独家官方网站

[10] 姜海,《探析舌尖上的中国火爆的原因》,《新闻研究导刊》,2012年 10,2012

[11]杜志红,《文化传播的国际化表达》,《中国电视》,2012年 08,2012

[12]崔星迪,《我国电视纪录片叙事情境的发展与演变》,2007

[13]刘嫡,《中国纪录片民族化的细节优势》

[14]《记录与真实》 ,王亚维,未定义出版社,2003年 10

[15]《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人民出版社,1997年 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