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Ñ®¿¯) · 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初步研究成果,...

4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KEXUE TONGBAO) www.scichina.com csb.scichina.com (旬刊) 目次 专题: 大数据与化学 特邀编辑: 邵学广 进展 689 大数据时代的药物设计与药物信息 孙潭霖, 剑锋 在大数据时代, 随着数据的积累, 药物研发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作 出更好的决策, 从而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缩短药物研发周期以及降 低药物研发成本. 数据驱动的药物研发模式对药物信息数据的整合和 挖掘提出了新的挑战. 评述 694 大数据与化学数据挖掘 刘言, 蔡文生, 邵学广 介绍了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状况, 讨论了大数据在基础理论与 关键技术两个层面上的主要问题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化学各领域 中的应用, 同时展望了大数据发展的未来及其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 前景. 704 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 从传统数据到大数据 刘言, 蔡文生, 邵学广 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初步研究成果, 包括近红外光谱 在工业品在线检测不同批次产品鉴别中的应用以及近红外光谱物 联网系统等. 同时对近红外光谱大数据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论文 714 基于正交基光谱的大数据新型快速比对算法的构建 杜一平, 童佩瑾, 张飞宇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全球各存储端的光谱数据库均 可调用, 谱库数据量显著增加给需进行逐一比对的传统方法的分析速 度带来了巨大压力.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了新型比对算法. 封面说明 2004, 石墨烯的成功剥离为二维晶 体的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 2014 , 单层黑磷(SLBP)的发现又为该领域 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于SLBP 在电子 迁移率和开关比方面均显示出优异 的特性, 所以被认为是继石墨烯和单 层二硫化钼之后, 在薄膜电子学、光 学器件以及对各向异性敏感的新型 电子元件等方面最具应用前景的一 种后石墨烯材料. 目前, 国际上很多 科研团队和优秀的科学家们已从不 同的角度对SLBP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SLBP显著的脆性, 其力学性质以 及力电耦合特性对实际应用有着重 要影响, 故该晶体在实验室制备出来 , 就已出现相关力学性质方面的报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潘斗兴研 究了SLBP的纯弯变形特性, 揭示了 单层黑磷沿锯齿型方向弯曲时的失 稳现象, 同时从磷原子上未成键孤 电子对排斥效应的角度解释了其各 向异性的主要物理机制. 封面显示了 SLBP在弯曲变形后切面电子密度分 布图. 详见潘斗兴文(p764). 2015 3 , 60 , 8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Jul-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Ñ®¿¯) · 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初步研究成果, 包括近红外光谱 在工业品在线检测、不同批次产品鉴别中的应用以及近红外光谱物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KEXUE TONGBAO)

www.scichina.com csb.scichina.com

(旬刊)

目次

专题: 大数据与化学

特邀编辑:邵学广

进展

689 大数据时代的药物设计与药物信息

孙潭霖,剑锋 在大数据时代, 随着数据的积累, 药物研发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作

出更好的决策, 从而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缩短药物研发周期以及降

低药物研发成本. 数据驱动的药物研发模式对药物信息数据的整合和

挖掘提出了新的挑战.

评述

694 大数据与化学数据挖掘

刘言,蔡文生,邵学广 介绍了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状况, 讨论了大数据在基础理论与

关键技术两个层面上的主要问题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化学各领域

中的应用, 同时展望了大数据发展的未来及其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

前景.

704 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 从传统数据到大数据

刘言,蔡文生,邵学广 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初步研究成果, 包括近红外光谱

在工业品在线检测、不同批次产品鉴别中的应用以及近红外光谱物

联网系统等. 同时对近红外光谱大数据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论文

714 基于正交基光谱的大数据新型快速比对算法的构建

杜一平,童佩瑾,张飞宇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全球各存储端的光谱数据库均

可调用, 谱库数据量显著增加给需进行逐一比对的传统方法的分析速

度带来了巨大压力.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了新型比对算法.

封面说明

2004年, 石墨烯的成功剥离为二维晶体的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 2014年, 单层黑磷(SLBP)的发现又为该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于SLBP在电子迁移率和开关比方面均显示出优异的特性, 所以被认为是继石墨烯和单层二硫化钼之后, 在薄膜电子学、光学器件以及对各向异性敏感的新型电子元件等方面最具应用前景的一种后石墨烯材料. 目前, 国际上很多科研团队和优秀的科学家们已从不同的角度对SLBP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因SLBP显著的脆性, 其力学性质以及力电耦合特性对实际应用有着重要影响, 故该晶体在实验室制备出来后, 就已出现相关力学性质方面的报道.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潘斗兴研究了SLBP的纯弯变形特性, 揭示了单层黑磷沿锯齿型方向弯曲时的失稳现象, 同时从磷原子上未成键孤电子对排斥效应的角度解释了其各向异性的主要物理机制. 封面显示了SLBP在弯曲变形后切面电子密度分布图. 详见潘斗兴文(p764).

2015 年 3 月, 第 60 卷, 第 8 期

Page 2: (Ñ®¿¯) · 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初步研究成果, 包括近红外光谱 在工业品在线检测、不同批次产品鉴别中的应用以及近红外光谱物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www.scichina.com csb.scichina.com

目次

特邀评述

结构生物学

720 MFS超家族转运蛋白结构基础及转运机制

邓东,颜宁 介绍了MFS家族膜转运蛋白以及MFS家族膜转运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的

现状以及最新进展, 并分析了质子共转运以及协同转运的转运机制. 最后提

出了对MFS家族膜转运蛋白的研究展望.

评述

药学

729 人造纳米颗粒呼吸系统毒性及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吴添舒,唐萌 随着人造纳米材料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巨大应用价值,

其生物安全性, 包括接触途径、接触方式等, 已成为了全球研究者的关注热

点. 鉴于呼吸道为人造纳米颗粒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本文重点归纳了

几种常见人造纳米颗粒对机体呼吸系统的毒性效应和可能的毒性作用机制, 并探讨了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快讯

地质学

741 我国和印度8个典型站点大气降水氧同位素与降水量的关系

李云霞,饶志国,刘小康,金明,陈发虎 年际尺度的大气降水δ18Op与降水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华南地区二

者关系不显著; 印度季风区δ18Op变化很可能受控于年际尺度的“降水量效

应”, 印度夏季风强度变化可能通过“瑞利分馏效应”对东亚季风区的δ18Op产

生重要影响.

论文

地质学

744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面条的成分分析与复制

吕厚远,李玉梅,张健平,杨晓燕,叶茂林,李泉,王灿,吴乃琴 通过对青海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面条残留物中植硅体、淀粉和生物标志

物分析, 提供了古人以粟、黍为主制作面条的系统证据, 并利用传统工具复

制出与出土面条成分、形态一致的粟类面条, 为深入认识史前人类饮食文

化提供了新证据和新视角.

凝聚态物理

757 制备大尺寸单畴YBCO超导块材的新方法

陈丽平,杨万民,郭玉霞,郭莉萍,李强 研究了制备超导体的新方法, 主要强调新方法的先进性和创新点, 如降低实

验成本、提高样品性能、成功制备出直径59和93 mm的样品等.

p 刘言等 p704

p 杜一平等 p714

p 邓东等 p720

2015 年 3 月, 第 60 卷, 第 8 期

Page 3: (Ñ®¿¯) · 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初步研究成果, 包括近红外光谱 在工业品在线检测、不同批次产品鉴别中的应用以及近红外光谱物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www.scichina.com csb.scichina.com

目次

Science Bulletin (《科学通报》英文版) 2015年第3期要目Ⅱ

纳米孔DNA测序:我们在哪了? 梁峰,PeimingZhang

固态纳米孔制备技术的发展

邓涛,李孟委,王一凡,刘泽文

夏威夷海洋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基因组分析

王晓琦,王琦,郭潇,刘璐瀛,郭江涛,姚锦仙,朱怀球

基于RNA干扰(RNAi)的携带显性致死昆虫释放系统的开发

林欣大,王冠琳

大气反演模型模拟的CO2浓度与GOSAT卫星观测值的对比

张慧芳,陈报章,许光,严建武,车明亮,陈婧,房世峰,林晓凤,孙少波

具有大非晶形成能力和高饱和磁化强度的铁基块体非晶合金

李晋峰,邵洋,刘学,姚可夫

更多关于Science Bulletin的内容, 敬请浏览www.scibull.com

材料科学

764 单层黑磷弯曲变形的各向异性及其失稳现象

潘斗兴 单层黑磷是2014年年初发现的新型二维晶体.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揭示

了其纯弯变形所呈现的各向异性以及沿锯齿型方向弯曲时过早的失稳现象, 而磷原子上未成键孤电子对的排斥效应则是其各向异性的主要物理机制.

771 干黏附碳纳米管垂直阵列的转移及其黏附性能评价

罗敏,李阳,姚亚刚,张昊,张永毅,李清文,戴振东 碳纳米管垂直阵列转移到柔性基底将促进其作为仿壁虎干黏附材料的应用.

在保持黏附力和提高界面强度的前提下, 通过弱氧化法与加热转移相结合, 实现了碳纳米管的底端转移和顶端转移, 从而拓宽了干黏附技术的发展.

简报

780 偶极化峰面附近离子通量消退现象

石雪灵,陈涛,张灵倩,段素平,刘江,何兆海

p 吕厚远等 p744

2015 年 3 月, 第 60 卷, 第 8 期

Page 4: (Ñ®¿¯) · 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初步研究成果, 包括近红外光谱 在工业品在线检测、不同批次产品鉴别中的应用以及近红外光谱物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www.scichina.com csb.scichina.com

(Published three issues every month)

Volume 60 Number 8 March 2015

Main Contents689 Drug design and drug information in the big data era SUN TanLin, PEI JianFeng

694 Big data and chemical data mining LIU Yan, CAI WenSheng & SHAO XueGuang

704 Analysis of near-infrared spectra: From tradition to big data LIU Yan, CAI WenSheng & SHAO XueGuang

714 Development of a novel algorithm for rapid alignment of big spectral data based on orthogonal base

DU YiPing, TONG PeiJin & ZHANG FeiYu

720 Structural basis and transport mechanism of the major facility superfamily (MFS) transporter

DENG Dong & YAN Nieng

729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toxic effects of manufactured nanoparticles on the respiratory system

WU TianShu & TANG Meng

741 Interannual correlations between modern precipitation δ18O and precipitation amount recorded by GNIP stations in China and India

LI YunXia, RAO ZhiGuo, LIU XiaoKang, JIN Ming & CHEN FaHu

744 Component and simulation of the 4000-year-old noodles excavated from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Lajia in Qinghai, China

LÜ HouYuan, LI YuMei, ZHANG JianPing, YANG XiaoYan, YE MaoLin, LI Quan, WANG Can & WU NaiQin

757 New TSIG method for fabrication of large size single domain YBCO bulk superconductors

CHEN LiPing, YANG WanMin, GUO YuXia, GUO LiPing & LI Qiang

764 Anisotropic bending behaviors and bending induced buckling in single-layered black phosphorus

PAN DouXing

771 Transfer of vertically aligned carbon nanotube arrays onto flexible substrate for dry adhesive and its properties

LUO Min, LI Yang, YAO YaGang, ZHANG Hao, ZHANG YongYi, LI QingWen & DAI Zhen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