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学 洛€¦ · 的历史相似性 ,因此本节课以周期函数概念的形成...

6
20 90 0 是上 海教 中的 教材 让学 生体 概念 关于 周期 较为成 何形 周期 的定 直接 无法 解决 课程 融入课程 个数 教师 学生 识数 社会 数学 价值 文化价 升学 识和 教学 体会 念有 展历史 人们 完善 完善 堂上 现这 们对概 数背后 文化价 让学 树立 正确 我们 来设计 培养 学抽 加深对 数本 理解 理解 正周 周期 括形 求法 广 体会 化价 动态 数学观 材料 其运 er 83 数确立为分 圆的超越 周期 线 识过 程可 述性 时期 时期三 史上 与周 有关 英三 始描述 象都 与时 例如 天离 线 第二 线 间间 为太 及地 变速 变化 on 出了 刚开 起时 历的 27 周期 的时 间隔 从天 HP

Upload: others

Post on 31-Jul-2020

1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小学 学 洛€¦ · 的历史相似性 ,因此本节课以周期函数概念的形成 为脉络 , 利用重构 、复制 、 附加的方式将相关的历史素 材融入到教学之中

中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研究

20 1 8年 1 1 月 下旬 (高中 )

上 洛f 年 东 坪 苽 大 学 附属 东 昌 中 f ( 200 1 20 ) 向

上 滲大学 附属 中 f (20 1 900 )

华 东 呷 艽大 学If 科 f t 芪 (20024 1

1 . 引 言

‘ ‘

周 期 函数”

是上海教 育 出 版社 《数 学 》高一

( 下 )

第 6章“

三角 函数”

中 的一

节 内容 . 教材从三角诱导公

式s

in

(; c + 2A :TT

=s in a:

(A: e Z

)出 发 , 让学生体会

sin

;t值的

重复 出 现 : 为 了 定量地描述周期性变化规律 , 直接引

入周期 函数概念 . 教 学实践表 明 , 关于周 期函数概念 ,

学生有 以 下困惑 : 周 期函数较为成熟的形式化定义是

如何形成的 ? 周 期函数一

定存在最小正周 期吗 ? 周

期函数 的定义域是无界 的吗 ? 按照教材 , 直接 引 入周

期函 数 的定义 , 无法解决上述 困 惑 . 另一

方面 课标”

在“

课程结构”

中 指 出 ,

把数 学文化融入课程 内 容

中”

, 在“

教学建议”

中要求 :

在整个数学教学中 , 教师

应当有 意识地结合相应 的教学内 容 , 引 导学生 了解数

学的发展 , 认识数 学在科学技术 、社会发展 中 的作用 ,

体会数学 的科学价值 、应用 价值和 文化价值 ,

提升学

生的 科学精神 、应用 意识和 文化素养 那 么 , 在周 期

函数概念的教学中 如何渗透数学文化 , 让学生体会数

学的文化价值 ? 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实践来解决 .

周期函 数概念有着 曲折的发展历史 , 反映 了历 史

上人们对该概念的认识经历 了 从不完善到完善 的过

程 . 我们希望在课堂上再现这一

过程 , 解决 学生心 中

的困惑 , 促进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 ; 另一

方面 , 通过

数学 史的融入 , 掲示 周期 函数背后 的文化价值 , 让学

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 感悟数学背后的理性精神 .

基于上述思考 , 我们釆用 H PM 的视角来设计本节

课的教学 . 具体的教学 目标如下 :

( 1 )了 解周 期 函数与周 期现象 的联系 , 经历 周期

函数概念抽 象概括的过程 , 培养数 学抽 象 的数 学素

养 :

( 2 )理解并 牮握 周 期 函数 的 定义 ,加深对周 期 函

沈 中 t

数本质属性的理解 , 理解最小正周 期的意义 ;

( 3 )经历正 、余弦 函数周期性的证明 过程 ,体会特

殊到一

般再到特殊的研宄方法 ;

(4 ) 能够总 结概括形如y

=/ l s i

n(w ; ic

+ <

#>

)、 y

=;4 cos

(〇?

+ <

/>)此类 函数的最 小正周 期的求法 ,体会数学推广

的意义 .

( 5 )理解数学活动的本质 , 体会数学 的文化价值 ,

树立动态的数学观,感悟数学 背后 的理性精神 .

2 . 历史材料及其运用

17 48 年 , 欧拉 ( L .E u le r, 1 707

1 7 83 )在 《无穷分析

引 论 》 中 , 将函数确立为分析学 的最基本的研究对象 .

在“

来 自圆 的超越量”一

章中 , 欧拉重新审视 了前人的

定理 、 公式 、 方程和计算 , 研宄了 周 期性 . 虽然欧拉没

有 明确提 出三角 函数 的周 期性 ,但他利用 曲 线的性态

表征 了正弦函数的周期性 .

历史上 , 人们对三角函数周期性 的认识过程可 以

分成萌芽时期 、 描述性定义时期 、形式化定义时期三

个阶段 .

2 .1 周期 函数概念的萌芽

在 历史上,周 期函数 的 出现与 周期现象有关 . 在

我们所考察的美英三角学教科书中 , 最开始描述的周

期现象都与 时间有关 , 例如 Kei t h ( 1 8 1 0 ) 对一

天给出

了 明确 的描述 : 由 任何一

天离开子午线 , 直至第二天

返 回 同一

子午线的时间 间隔被称为太阳 日 . 太阳 日 因

黄赤交角 以及地球 的变速运动而连续变化 . Bo n ny

Cas t l e (1 8 1 8 )给出 了

月 的定义 : 月 份是月 亮重新回

到 刚开始升起时 那一

点所需经 历的 周期 , 由 27 天组

成 . 在此时期 , 周 期与 时间 的变化有着密 不可分 的联

系 , 物体重 复经过一

个位置的时间间隔称之为周期 .

在萌 芽时期 , 三角学 教科书大多 从天体 的运动 出

*本 文 是华 东 师 范 大学 HPM工作 室 系 列课例之 一 .

第 45 页

Page 2: 小学 学 洛€¦ · 的历史相似性 ,因此本节课以周期函数概念的形成 为脉络 , 利用重构 、复制 、 附加的方式将相关的历史素 材融入到教学之中

20 1 8年 1 1 月 下旬 (髙 中 )

发来研宄三角函数的周 期性 , 但均未明确提出周期 函

数概念 .

2. 2 三角函数周期性的描述性定义

Lardner ( 1 82 8 )给出 了 三角函 数的终边定义 , 进

而给 出 了三角 函数周期的概念 . 在直角坐标系 中 , 角

的终边绕原点旋转 360°

后回到原来的位置 , 因而终边

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 函数值相等 , 作者以此来刻画三

角函数的周期性 .

这里 , 周期的定义仅仅是描述性的 , 并未采用符

号语言 .

2. 3 周期函数的形式化定义

Brenke ( 1 9 1 7 )给出 了较为成熟的形式定义 : 当角

度 *增加或减少 360°

的整数倍时 终边的位置不变 ,

即对任意 的 *有 : /(*

/(

* ± n -

360°

), 其中 /为任

三角 函数 .

之后 , 数学家逐步将以三角 函数为背景的形式化

定义一

般化 , 最终发展成一般周期 函 数的形式化定

义 . 分别有 :

1 899年 , 加拿大数学家穆雷 ( D . A

. Murray ,1 862-

193 4 )在“

终边相同角 的三角函数值相等”

以及诱导公

式的基础上 , 给出 如下周 期函数的形式化定义 :

地 , 对 于 函数 /(*

), 如果存在常数 it

,对任意 * 都有

/(*)

=/(* + ft)

, 那么 函数 /(*) 就叫做周期 函数 , 而满足

该等式的最小 的数 称为该函数的周期 .

1904年 ,美国数学家博汉南 (R .D . Bohannan,1 85 5

1 92 6)给出如下定义 :若厂 f(*)

,且满足尸(*

,)

=+/〇

则有 :

F(x ,)

= F{X l

+h)

= F(x,

+2h)

= F{x ,

+3h )

=F(x

+4h)

=F(x

h)

=F

(x

2h)

=F

{x

3h)

即对于函数 /帕 , 如果存在非零整数n , 对任意一

个 * , 都有 +这样的 函数称为周期函数 ,

其中 A为周期 .

1 940年 ,美国数学家德累斯顿(A . Dre sd en,

1 88 2-

1 95 4 )在定 义周 期函数时 , 关注到 了 函数的定义域 :对

于定义域为 R (并非特指实数集 ) 的函数 /(*

), 如果对

任意一

个 均有尤和 戈 +P属于R ,且满足 /(

* +/>

曰/(*)

则称 /M 为周期为P的周 期函数 .

实际上 , 以上三个定义代表着形式化定义从不完

善到完善的过程 , 穆雷的定义没有强调周期 是非零

的 ,博汉南对周 期 函数的定义域有 了一

定要求 , 而德

累斯顿则明确提出 了周期 函数的定义域 .

第 46 页

中小学数学

教学实践表明 , 学生对周期 函数的认知呈现一定

的历史相似性 , 因此 , 本节课以周期函数概念的形成

为脉络 ,利用重构 、复制 、附加 的方式将相关的历史素

材融入到教学之中 .

3 . 教学设计与实施

3 . 1 引 出主题,

以学定教

师生共同 阅读教材中 的引 言 :

三角函数也称为

圆函数 , 它来 自 圆周运动 , 而 圆周 运动是一

种周 而复

始的周期运动 . 三角 函数是重要的周 期函数模型 ?

而提 出 问题 : 三角 函数会具有什么样的周 期性呢 ? 从

而引 出本节课的研宄主题 : 正弦 、余弦函数的周期性 .

在本节课之前让学生预 习 , 根据预 习情况 ,汇总

学生的问题如 下 :

( 1 )周期函数与诱导公式是否有关系 ?

( 2 )是否三角型 函数都是周期函数 ?

( 3 )周期性存在于哪种类型的函数 ?

( 4 )为什么规定周期函数的周期 ?

( 5 )周期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性 ?

( 6 )求三角 函数的周期有一

定规律吗 ?

( 7 )周期性如何结合其它性质 ?

( 8 )能否用 函数周期性去推导函数其它性质 ?

3. 2 问题探究 ,概念初探

基于以上学生的疑惑 , 教师启发学生进入对函数

周期性的探索 .

师 : 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 内 容都有 了一

定的 思

考 ,非常好 !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进入到新知识

的学习过程中 , 看看我们是否都能够圆满地解决这些

问 题 ?

通过 PPT 呈现两个问题 , 学生分组讨论 , 交流互

动 .

问题 1 : 你是否 能够举出 自然界 以及现实生活中

的周期性现象 ? 请对其特征进行概述 ?*

问题 2 : 你能 否举 出数学知 识 中 的周 期性现象 ?

请对其特征进行概述?

学生对问题 1 的回答 :

? 生 1 : 哈雷薏星周期 76年 .

生 2 : 自动扶梯上去下去的时间 间隔 .

生 3 :地球的公转和 自传 .

教师进一步要求概括这些现象的特征 .

师 : 能概括一

下它们的特征?

生 :所有的都是每隔一

定 的时间会重复出现 .

课堂教学研究

Page 3: 小学 学 洛€¦ · 的历史相似性 ,因此本节课以周期函数概念的形成 为脉络 , 利用重构 、复制 、 附加的方式将相关的历史素 材融入到教学之中

中小学数学

鹿堂教学研究

20 1 8年 1 1 月 下旬 (高中 )

学生对问题 2 的回答 :

生 1 : 无限循环小数 ,例 如I

生 2 : 还有终边相同的角 , 角的周而复始的变化 .

教师进一

步归纳 出周 期现象 的特征 , 并将其与函

数 的周期性相联系 .

师 : 非常好 , 存在一

个固定的 间隔 , 大家发现 了周

而 复始的规律 , 这就是周 期现象 . 又如 能被 3 整除余 1

的正整数 , 分别为 1 、 4 、 7 等等 . 那么 函数会有周 期性

吗 ?

生 : 随着角 的 终边周 而 复始地变化 , 三角 函 数值

也周而复始地变化 , 因此 , 三角 函数有周期性 .

师 : 在历史上 ,三角 学最早只是天文学的工具 ,

来脱离天文学 , 而成为几何学 的一

部分 ; 再后 来发展

成 为一 门 独立 的学科 , 用于解平面三角形以及实际测

量 问题 : 最终 , 三角学的 功能进一

步拓广 ,被用于研宄

自然界 的周 期 现象 . 我们今天学 习 三角 学 , 重 点研究

的就是周 期性 . 1 748年 , 欧拉在 《无穷 分析 引 论 》 中提

出 了 三角 函数 的周 期性 . 此后 , 数学家在探索 各种 周

期 现象 的过程中 , 逐渐将其与三 角 函数联 系起来 . 我

们今天从认识 自然界的 周期现象到 揭示数学 中 的周

期现象就是这样一

个认知过程 .

3 . 3 深入探索 ,概念生成

接着教师提出第三个 问题 ,对函数的周期性进行

探索 .

第三个问 题 : 判断 该函数 图像是否具有周 期性现

象 ,你能否运用 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师 : 先看第一

张 图 ( 见 图 1 ( 1 ))

, 你们能否用 语言

来刻画描述其中 的周期性现象呢 ?

生 : 每隔 2tt 个单位图像会重复一

次 .

师 : 很好 ! 第一

张 图我们 己经很熟悉 , 物理课上

老师 已经告诉我们正 弦函数图 像是具有周期性的 . 那

么 除 了 正弦 函数外是 否还有其他的 函数也 具有周 期

性 , 这是一

个非常值得研宄 的问题 . 请看第二张图 ( 见

图 1⑵ )?

师 : 同学们 , 你们认为它 是否存在周期现象?

生 : 具有周期现象 ,也是存在规律周而复 始 、重复

出现 . 每经过 2个单位图像会周 而复始 .

师 : 回到我们的第三个 问 题 , 能否进一

步 用数学

符号语言来刻 画这种规律性呢 ? 相较前两个问题 , 这

个问 题是有难度的 . 我们可以找到 问题解决的办法 ,

我们 知道函数的基本构成元素是点 , 那么 能否从点的

变化来刻画这种周 而复始 的规律 ? 让我们来看看 点

的变化?

生: 设 图像上任意 点的坐标为h y)

, 则点(*

+ 2

, y)

也在该函数图像上 .

师 : 那也就意味着若 点的横坐标的差值是 固定值

2 时,其点 的纵坐标值不变 , 则此时 /(

*+

2)

=/(

*)成立 ,

那我们就称该 函数是周期 函数 , 2是它 的周期 . 这个过

程就是一

个数学抽象的过程 . 是不是可 以推广给 出周

期函数的定义 了 ?

生: 给定 函 数 y

=/(@,

;i: . eD, 如果成立 /(x

+ r

/问(7v o

),那么称 /〇

?:

)是周期函数 , r是它的周期 .

通过 问题辨析 , 讲解 明确周 期 函数定义 中 的关键

字词 .

师 : 请 同学们注意周 期 函数定义 中 的两性 : 存在

性 (存在非零常数 r ); 任意性 (定义域 d 中的任意 *都

满足定义式 ) . 在 以上的讨论过程中我们 同学提 出 的

些 问题是否 已得到 了解决 ? ( 如 r非零的 问题 、与诱

导 公式 的关系 ) , 还有哪些 问题我们需要再继续 ? ( 如

对周期函数定义域 d 的要求 )

3 . 4 古今对话 , 难点突破

基于学生探究得到 的周期函数 定义 , 教师利用与

数学家对话的形式进一

步对定义 中 的难点进行突破 .

师 : 最早提及周 期概念的是欧拉 , 欧拉在 1 74 8年

在 《 无穷 分析 引 论 》 中涉及 了一

个周 期性行为 ( 见 图

2 ) . 之后从 1 748年至 1 94 0年 , 无数 的数学 家和 数学爱

好者们前后花 了 2 00年的时间逐步开展并完善对周期

第 47 页

Page 4: 小学 学 洛€¦ · 的历史相似性 ,因此本节课以周期函数概念的形成 为脉络 , 利用重构 、复制 、 附加的方式将相关的历史素 材融入到教学之中

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20 1 8年 1 1 月 下旬 (髙中 )

函数 的研宄 , 而今天在课上我们只用 了2 2分钟就研宄

了 周 期 函 数的定 义 . 对 于历 史我们应该是敬 重的 . 接

下来就让我们与三位数学家对话 ( 呈现三个数学家的

资料 ) .

图 2

史料 h 加拿大数学家 穆雷于 1 899 年给出 如下 定

义 :

般地 ,对于 函数 /M , 如果存在常数 ft , 对任意一

个* 值 , 都有 /问=/(

*+ 幻 , 那么 函数 /(4 就叫 做周 期

函数 , 而满足该等式成立的最小 的数 fc称为该函数的

周期 .

师 : 你觉得这个定义与我们刚才所学 的定义有什

么不同吗 ? 或者有什么不完善之处 ?

生 1 : 没有对定义域作 出要求 .

生 2: 没有强调 /t 是非零的常数 .

生 3 : 这里谈到是最小 的数 A , 我认为没有最小 的

数 , 只有最小的正整数 .

师 : 生 3 的关注非常细致 , 实际上提 出 了一

个非常

好 的 问 题 , 如果一

个函 数有 周 期 , 就一

定有最小正周

期吗 ? 我给大家举一

个例子 : 常值 函数 ,常值函 数是

不是周期 函数 ? 但是常值函数的周 期为任意常数 .

师 : 此外 ,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另一

个问题 : 函数的

周期可 以是负数吗 ? 最小 的数 那是不 是意味着这

个函数肯定能找到那个最小的 fc?

史料 2 : 美国 数学家博汉南于 1 90 4年给 出 了 以下

定 义 : 若 函 数 满 足 作 ,卜 /^ +句 , 则 有

F(x

t)

=F

x,

+ h)

=F

(x

+2h)

=F{x

3/i)

=F

x,

- h)

=F

x,

2h)

= ,S 卩对于函数 /问 , 若存在非零整数n

, 对任

意一

个 ^:值 , 都有 尸(

*)

= /^

+以) , 则这样 的函数称为

周期函数 , 其 中 / i为周期 .

生 : 仍然未强调 /^ 是非零的 , 但对定义域好像有 了

说明 , 是不是可 以往两侧无限延伸 ?

师 : 这个发现非常有价值 , 老师举一

例 :

=S in :c ,

卜 4T7,4Tr

, 请问该函数是周期函数吗 ?

生 : 疑惑 , 当找到 r= 2ir 不满足 * 的任意性 , 所以

该 函数不是周期函数 .

师 : 现在大家发现周 期 函数定义域的限定条件了

吧 . 如果一

个函 数 的定义域有界 , 它一

定 不 是周 期函

数 .

师 : 请同学们 回去研读第三份历史 资料一一美 国

数学家德累斯顿于 1 9 40给出 的周期 函数 定义 , 体会在

周期函数定义中的 四个关键要素 : 定义域单边无界或

双边无界 、存在性 、 任意性 、定义式 .

师 : 为什么要研宄周 期性 , 它 是一

种科学 的态度

和方法 , 有 了 最 小正周 期就可 以把整段全局上的 问题

缩 小到一

个有限的 区间上进行研宄 , 其它单位区 间上

的性质也可 以进行刻画 .

通过这些互动交流 , 在周 期 函数概念学习 过程中

的难 点问题也迎刃而解 , 周 期函数的定 义域D 是有限

定的 , 至少要一

端无界 . 对于常数 T 的要求一

定要是非

零的 .

3. 5 练习巩固 ,概念强化

首先 ,要求学生会运用周期 函数的概念证明正弦

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 ,并知晓其最小正周 期 .

其次通过 以 下练 习 , 解 决形如 y

=4 s

in

(o^

+咖 、

=/

lc〇 S

6M : +4

类的函数最 小正周期的方法 .

【练 习 1 】 求下列 函数的周期 : /(*)

=8 i

*+

|)

【练 习 2 】 求下列函数的周期: /W

=3 s in

〔!

| )

通过以上练习让学生总结 出 此类三角 函数求最

小正周期的一

般方法 .

3 . 6 总结提升 , 知识升华

最后对本节课所学 习 的 内容进行总结提升 , 对应

学生在课前 提 出 的问 题 , 本节课基本解决 了学生的疑

惑 .

在概念生成的过程中 , 我们发现了 周 期 函数与诱

导 公式之间有着紧密 的联系 , 诱导公式初步刻画 了三

角 函数的周 期性 (对应问题 1 ) , 因 此我们所学的 三角

函数其实都 是周 期 函数 (对应 问题 2 ), 但是 周期 函数

的范围 比三角 函数的 范围更广 , 还有更一

般的周 期 函

数 (对应问 题 3 ) , 同时通过概念的辨析 ,我们 知道 了周

第 48 页

Page 5: 小学 学 洛€¦ · 的历史相似性 ,因此本节课以周期函数概念的形成 为脉络 , 利用重构 、复制 、 附加的方式将相关的历史素 材融入到教学之中

中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研究

20 1 8年 1 1 月下旬 (高中 )

期 函数的定义 中规定周 期 的 必要性 (对应问题

4 ), 定义域必须要

端无界 (对应 问题 5 ) , 此外 , 通过

巩固练 习 ,知道 了 如何求三角 函数的 周期 (对应问题

6 ) , 至于周期性与其他性质 的关系 (对应问题 7 、 8 ), 同

学们可以课后进一

步探宄 .

在本节课的最后 , 教师呈现 了三角 函数周 期性的

思维导 图 (如 图 3所示 ), 此思维导 图将 2 00 年的周期

函数发展史浓缩于此 , 同时 与本节课所学的 内 容相呼

应 , 让学生精神一篾 , 我们的学 习其实在不断的经历

历史 、感悟历史 .

4 . 学生反馈

课后 , 我们收集了 班级 36 名学生对本节课的课后

反馈 , 以下为课后反馈的统计结果 .

问题 1 : 己知函 数 的定义域为 R , 下列 图像 (如 图

4 )是周期 函数 的是 ( ) .

( A )

( D )( E )( F )

图 4 课 后反馈 问题 ( 1 )

大部分学生 ( 8 3 . 3% )选择 了 正确 答案 A,但也有个

别学生选择 了 C 、 D 、 F等错误选项 . 说 明学生对一

般周

期 函数的概念有一

定的理解 .

问题 2 : 周 期 函数 的周期有 多少个 ? 周期函数一

定存在最小正 周期吗 ? 所有学生都回答有无数个周

期 , 同时 77 . 8%的学生回答不一

定有最小正周期 . 说明

学生基本理解了周 期 T 以及最小正周期 的含义 .

问题3 : 因为si n

(?+

0)

=si

na : ,所以 0是

y=

s in; !:

(:> :

e R)

的周期 . 所有学生都认为这一

说法是错误的 ,说 明 了

数学史融入周 期函数 的教学解决 了周期 T的非零性这

认知障碍.

问题 4 :

y=*>M(

* e [

3,3

])的 图像 C如 图 5 )如下 ,

请判别其是否为周期 函数 , 并说 明理由 .

图 5 课后反馈问 题 ( 2 )

72 . 2%的 学 生回答这不是周期 函数 , 说 明对周期

第 4 9 页

Page 6: 小学 学 洛€¦ · 的历史相似性 ,因此本节课以周期函数概念的形成 为脉络 , 利用重构 、复制 、 附加的方式将相关的历史素 材融入到教学之中

201 8年 1 1 月 下旬 (高中 )

函数的定义域是至少单边无界的这一

性质掌握得还

是不错的, 大部分学生指 出 了 该函数定义域是有界的

问题 .

问题 5 : 你认为这节课中 , 数学史给了你什么帮助

与启示 ? 对课上所呈现的历史上不同的定义 、思维导

图 中周 期函数的历史 , 你有何看法?

学生给出 的部分回答如下 :

? 感觉三角函数中 的周期性很奇妙 , 发现 了生活

中原来存在这么多关于周期性的现象 , 增加 了我对数

学的好奇心 .

? 数学上一

开始出现的周期函数概念 , 帮助我清

晰地看 出 周 期 中 的一 些知识 性错误 , 比 如浚 有写

7V O, 没有写 Z ) SR ,

让我以后不会犯这些错误 了 .

? 本节课印象最深的地方是数学老师让我们“

数学家们”

对话 . 从 1 8世纪开始 ,数学家始终在探索周

期 函数 , 从许多不足到逐步完善 , 包括定义域的有无

界性 , 它使得我们有 了验证一

个函数是否为周期函数

的可能 . 数学史上 , 周 期函数概念开创至 比较完善 , 用

了2 00年时间 , 经历几代数学家的斗争 . 而我们在课上

不仅会用几堂课时 间来完成学习 ..

? 在学 习数学的过程中 , 我们总不能一

步成功 ,

数学史让我们 明 白数学应当坚持不懈 . 数学史的定义

让我们从各个角度分析了 数学学 习 . 思维导图更直观

准确地展现 了 本节课知识点 ,很喜欢老师.

5. 结语

本节课从学生对周期 函数的困惑出发 , 利用学生

对周期函数概念认识的历史相似性 , 以周期函数的历

史发展为脉络 , 利用 重构的方式将相关的历史素材融

入到教学之 中 . 在 问题探宄 , 概念初探环节让学生经

历三角 函数周期性的萌芽阶段 , 在深入探索 , 概念生

成环节中让学生从描述性定义时期过渡到形式化定

义时期 , 最后在古今对话 , 难点突破环节中采用历史

上数学家给 出的定义 , 利用概念辨析的形式加深学生

对形式化定义的理解 .

从生活中 的周期现象 出 发 , 经历对周期 函数图像

的观察 , 让学生 自 然归纳 出周期 函数的形式化定义 ,

然后通过历史上三个数学家不完善的定义的呈现 ,让

学生主动发现周 期函数概念中应注意到 的关键点 , 让

周期函数的概念在学生心 中顺其 自然的发生与深化 ,

中小学数学

揭示了“

知识之谐 学生经历 了周期 函数定义的探宄

过程 , 同 时通过历史上错误定义的呈现 , 让学生对定

义中的不完善之处自 主探宄 , 发现数学家们的千虑一

失 , 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小小数学家 , 从而营造

了“

探宄之乐 让学生体会生活中 的周期现象 , 从而

了解到周期 函数与现实生活 以及其他知识领域之间

的联系 , 感悟数学文化的多元性 , 用演进的思想看待

数学 , 展示 了“

文化之魅 通过思雄导图呈现整个周

期 函数概念的历史发展脉络 , 让他们认识数学概念的

演进历程 ,树立学生动态的数学观 ;让学生穿越时空

与历史上数学家对话 ,探宄数学家给出 的定义中 的不

严谨之处 , 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同时 , 让举生感悟数

学背后的理性精神 , 培养学生勇于战胜困难的积极态

度 , 从而实现“

德育之效

参考文献 :

[ 1 ] 中 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部 . 普通 高 中数学课程

标准 [S ] . 北京 :人 民教育出版社 ,20 17

[2 ] 欧拉 .无 穷分析 引 论 [M]

. 太原 :山 西教育 出

版社 1 9 97 .

[3 ]Ke i th,T.AnIntroduc t i on

totheTheo?

ry&Pract i c eofP l ane&Spher i ca lTr igonome-

try [M] .London :T .Dav i son, 18 1 0 .

244

[4 ] Bonnyc as tl e,J .ATreati s eonPl ane&

Sphe r i calTr i gonometr y [ M] .London : Cade l 1&Da

v i e s,etal .

,18 1 8.205

[5 ]Lardner, D .AnAnal yt i cTre at i s eon

Plane&Spher icalTri gonomet ry [M ] . London :

JohnTay lor,18 28

,292 .

[ 6]Brenke,ff.C.E l eme nt so fTri go nome

try [

M] v

NewYork : TheCent uryCompany ,1 9 1 7

1 3-

14 .

[ 7]Murray ,D .A.P l aneTr igonomet ryfor

Co l le ge sandSec ondarySc hoo l s[M] .NewYork :

Longman s , Gre en&Company,18 99.1 3 4

1 35 .

[ 8]Bohannan,R .D.PlaneTr i gonome try

[M] .Bo st on :A l lyn&Baco n,1 904 .1 1 4

1 1 5 .

[9]Dr esden,A

.In troduc ti ont oth eCa l

culus [M] .NewYor k :H .Ho l t&Company ,1940 .

44 .

课堂教学研究

第 5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