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

12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mandar

Post on 17-Mar-2016

13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

DESCRIPTION

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 制 作 人 : 熊 莉. 实 验 目 的. 1 、测量纯弯曲梁上应变随高度变化的规律,验证平面假设的正确性 2 、学习使用电阻应变仪. 仪 器 设 备. 1 、 DST—2 多功能实验台 2 、 YD—88C 便携式超级应变仪 3 、 PS—20 预调平衡箱 4 、 AMPV—ID 高精度测量显示仪. DST—2 多功能实验台. 实 验 全 镜. 实 验 原 理. 首先,我们来看矩形梁.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

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分布电测实验

制 作 人 : 熊 莉

Page 2: 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

实 验 目 的1 、测量纯弯曲梁上应变随高度变化的规律,验证平面假设的正确性

2、学习使用电阻应变仪

Page 3: 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

仪 器 设 备1 、 DST—2 多功能实验台2 、 YD—88C 便携式超级应变仪3 、 PS—20 预调平衡箱4 、 AMPV—ID 高精度测量显示仪

Page 4: 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

DST—2 多功能实验台

Page 5: 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

Page 6: 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

实 验 原 理

矩形梁高度为 40mm ,厚度为 12mm ,简支于 A、 B两点,在对称的 C、 D两点上有一个加载横梁,我们通过加载手轮使加载横梁受力,荷载为 P。在矩形梁 的 C、 D两点分别承受 1/2P 的荷载。

首先,我们来看矩形梁

Page 7: 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

由剪力图得到 C、 D段剪力为零 ,因此我们认为矩形梁 C、 D段处于纯弯曲状态,遵循虎克定律。弯矩为一常量 M = ×170 梁的受力图、剪力图及弯矩图如右图所示:

P21

P21

P21

Page 8: 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

为了测量应变随试件截面高度的分布规律,我们在纯弯曲梁C、 D段上任取一个截面,确定 5个测点。这里,中性轴为 z轴, y轴向下

其中 , y1 = - 20 mm y 2 = - 10 mm y 3 = 0 mm y 4 = 10 mm y 5 = 20mm

Page 9: 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

现在 ,确定了测点坐标后,根据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 σ =

式中, M为横截面上的弯矩, I 为梁横截面对中性轴 z的惯性矩, y为各测点的坐标。 其中, M = x 170mm

这样,我们可以测出 5个测点的理论正应力: σ = 它们是随着测点坐标 y而变化的

ZIyM

P21

理 ZIyM

Z

Page 10: 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

在实验室 ,我们用实验的方法 ,测出这 5个测点的实际正应力因为 C、 D两点间的矩形梁处于纯弯曲状态,遵循虎克定律: σ = E ε 其中, E是材料的弹性模量,低碳钢的弹性模量为: E = 2.0 x 10 MPa这样,我们通过应变片和应变仪来分别测量 5个测点的实际应变值,带入公式: σ = E ε计算出 5个测点的实际正应力,并与理论正应力进行比较,计算相对误差:

5

实 实

00100

实理

Page 11: 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

实 验 步 骤1、将纯弯曲梁上的 5 个应变片 , 分别接到应变仪的 5 个测点上(采用半桥连接)。 2 、将温度补偿片接到应变仪的公共补偿点上。 3 、将这 5 个测点的电桥调平衡(显示为 0 )。 4 、通过加载手轮对试件施加荷载,采用逐级加载 法,加载顺序为: P1=500N , P2=1000N , P3=1500N , P4=2000N 5 、分别记录 5 个测点的应变值,并计算出读数差。 6 、重复上述步骤做三次实验。 7 、选出线性较好的一次数据,代入公式,分别计 算出 5 个测点的正应力,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Page 12: 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

思 考 题1 、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 、在中性层上理论计算应变值为零,而实际测量值却不为零,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