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37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 中中中

Upload: chanel

Post on 06-Jan-2016

16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福建电大社科 系 副教授 涂礼雄. 中编 中外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比较. 大 纲 Outlines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介绍 国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介绍 中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比较 中国高考制度改革思考. 第五章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介绍. 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演变 我国大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我国港台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中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客观认识. 新中国统考 (高考制度完善时期). 注意:大学与新式大学入学考试的区别. 民国联考 (高考制度发展时期). 清末废科举,推广学堂 (新式大学入学考试萌芽).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福建电大社科系 副教授 涂礼雄

Page 2: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中编 中外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比较中编 中外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比较

大大纲纲 OutlinesOutlines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介绍

国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介绍国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介绍 中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比较 中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比较 中国高考制度改革思考中国高考制度改革思考

Page 3: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第五章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介绍第五章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介绍

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演变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演变

我国大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我国大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我国港台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我国港台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中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客观认识中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客观认识

Page 4: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一、我国大学入学考试的演变一、我国大学入学考试的演变

汉代太学升级考试(大学入学考试萌芽 )

清末废科举,推广学堂 (新式大学入学考试萌芽)

民国联考(高考制度发展时期)

新中国统考(高考制度完善时期)注意:大学与新

式大学入学考试的区别

Page 5: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二、我国大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二、我国大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高校招生考试机构设置高校招生考试机构设置

教育部考试中心

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

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

省人民政府

市人民政府

县人民政府 县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 县高招办

市高招办

省高招办

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招生委员会双重领导

中央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散办

理相结合

Page 6: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  高校招生考试办法高校招生考试办法

  我国从 1952 年起实行统一高考,同时高考改革一直都在进行。从 2002 年起,我国全面实行“ 3+X” 科目考试方案,其中,“ 3” 指语数外并 为 每 个 考 生 必 考 科 目 , 目 前 , 大 部 分 省 市的“ X” 方案选择的是“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也有的省市选择“大综合”或“大综合 +1” 的方案。

秋季高考时间为每年 6 月7、8、9日,春季为每年 12 月份;艺术类专业加试时间为 1 至 3月期间。

Page 7: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 高校录取方式高校录取方式   已建立了以文化考试为主、单独考试为辅、保送生为补

充的招生体系。全国统一文化考试的入学方式是主要的招生方式。录取原则为:公平竞争、公平选拔、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定、择优录取。录取时间为秋招每年 7-8 月,春招每年 1 月。录取分批次进行,各省市划定最低投档资格线,考试院按招生计划数的 120% 投档给各高校,各高校根据向社会公告的《招生章程》,按照考生所填报考志愿、高考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新生的录取工作是通过网络传输考生电子档案来完成。网上录取主要以网上远程异地录取,少量是网上现场录取。新生纸质档案转移工作,由原来的高校招生录取后随即从考试院提取,到现在高校按照新生实际报到人数到考试院提取。

Page 8: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三、港台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三、港台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香港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制度香港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香港在 1842 年以后,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其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带有浓厚的殖民主义教育的烙印。 20世纪 80 年代之后,回归中国前后,在我国政府一国两制的影响以及广大香港同胞的努力下,教育考试逐渐有所改革。香港的大学招生,主要以会考成绩作为录取标准。

Page 9: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台湾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台湾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以联招为大学入学主要方式。大学入学考试分四类:

第一类为文、法、商、艺术科;第二类为理、工科;第三类为生物、医学科;第四类为农科。每类考六门课程。公共课为:国文、英文、三民主义。每年 7 月初大学联招考试, 7 月下旬专科学校联招考试。

   2002 年起台湾地区开始实行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方案包括“改良式联招”、“推荐甄选”、”预修甄选”三个方面。“改良式联招”的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科目与指定科目两部分,基础科目测验学生的基本学力,全体报名者均须参加,指定科目是测验各院系要求的特定或特殊能力,由各院系自定 0—2 科。

Page 10: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思考:思考:

Page 11: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四、中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客观认识四、中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客观认识

中国高考的历史性贡献中国高考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在世界上率先走高校招生统考之路,是

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重大改革和创举,在世界高校招生考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0 年录取 3600万人 恢复高考功不可没 我国在过去的 20多年高招实践中,统一高

考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能确保考生的质量和学校的发展。

Page 12: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3030 年高考报考与招生人数 年高考报考与招生人数

Page 13: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77/78高考人物谱

政界人物

经济界人物 学界人物

文艺界人物

Page 14: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 高考不能承受之重高考不能承受之重 一是高考给考生和家长带来很大

精神压力

二是在高考“指挥棒”下,素质教育难于推广,不利于学生全面

发展

三是人才选拔方式和标准的单一化导致高考的“负荷”

加重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

高考高考

Page 15: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Page 16: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一味高喊,废除一味高喊,废除高考不可取!高考不可取!

全盘移植外国的大学入学制度,可能也会因水土不服而难以为继!

出路在于 —改革

思考:中国高考制度改革应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国外那些好的经验与做法?

Page 17: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学习参考网络资源:学习参考网络资源:

福建电大:电大在线 http://online.fjrtvu.cn/

人民网: http://edu.people.com.cn/GB/8216/105509/

index.html

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高考年轮 http://

www.edu.cn/gaokao30/

凤凰网: http://news.ifeng.com/special/gaokao/

新浪网:恢复高考纪念网页 http://news.sina.com.cn/

z/gaokao30/index.shtml

腾讯特别策划: http://edu.qq.com/zt/2007/gaokao30/

index.htm

Page 18: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谢 谢 !

Page 19: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Page 20: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清末废科举,推广学堂 1905 年废除科举制后,建立的现代新式学堂,采取公开招生,并举行入学考试,代表了新式大学入学考试的萌芽。

清末制定的《奏定各学堂考试章程》中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所有学堂的升学考试均采用百分制。  内容,从古代学校对儒家经典的考试,转变为考近代科学文

化知识; 方法,从侧重考查对经典的背诵、记忆,转变为侧重考查对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考试科目和标准,一般考中学学过的主要科目:中国文学、算学、史地和格致(理化)等科目,难度以中学毕业程度为准;

命题,各学校招生都自己出题考试。

1903年京师大学堂重要教职员合影

京师大学堂旧址

清代复旦大学毕业文凭

Page 21: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民国时期高校招生制度新发展 民国时期的大学入学考试,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推测学

生将来的学习能力,以供高校择优录用。 分为四个阶段:

1927-1932 年,各校自行命题,单独招考。 1933-1937 年,计划招生,仍由各校自行命题、组织考试,但实行了“比例招生法”,在录取标准上有所控制。

1938-1940 年,实行公立各院校的联合招生,设立了专门的招生委员会。 1938 年各招生区命题。 1939 年教育部统一命题,开始了“标准化考试”的初步尝试。

1941-1949 年,实行联合招生制或委托招生制。由各大学在教育部划分的考区内联合组建招生委员会,自行组织报名、命题、阅卷等事宜,并可跨区委托不同的考区代为招生,称为委托招生。

杨绛与钱钟

蔡元培

梅贻琦

Page 22: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新中国高校招生制度不断完善

1949 年,所有高等学校都实行单独招生。招生计划、招生条件和办法,由各校自行决定。

1950年 5 月,教育部号召高等学校实行联合招生或委托招生,并允许学校自行招生;当年开始实施研究生的入学考试。

1951 年,各高等院校尽可能实行联考或单独考试,各系可实行加试或复试。 1952-1965 年,普通高等学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

1966 年,“文化大革命”,中断招生。 1970 年,废除了高考制度,改由推荐制度来替代。 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 1978 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

Page 23: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1977 年 10

月 21 日,人民日报一版刊发消息《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和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标志着中断了11年的高考制度正式恢复。

1977年 7 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恢复邓小平党政军领导职务。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主动要求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 1977年 8 月 4日早晨,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中断 11年的高考制度。

Page 24: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77年高考考场

1977年 12月 18日,长沙市电动工具厂考生周亚娅在参加高考。

1977年的高考报名点,时常能看到大龄考生拖儿带女来报名这是 1977年恢复高考的准考证。发黄的准考证成为当时的历史见证。

Page 25: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1978 年北京某大学在北京站迎接七七级新生入学

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

Page 26: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邓小平和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

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清华大学 77级学生在课堂上

Page 27: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重庆大学自控系 77年级毕业合影

北京大学中文系七七级新闻班( 2 )学生的合影。全班 34名学生,最大的 31岁,最小的 18岁,没有一个应届高中毕业生。

Page 28: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高考愚公”曹湘凡

制造高考“白卷”的女孩

蒋多多

高考故意 4 课挂零

Page 29: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考前家长陪同考生了解考场位置 家长全程陪考

安徽芜湖高考家长防噪封路

门里考学生栅栏外“烤”家长高考

Page 30: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有关人员展示查获的高考作弊器,其中的信号接收器被伪装成钱包模样。

微型耳机作弊器

上为作弊器,下为真橡皮擦

Page 31: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被顶替者罗彩霞向记者展示同学王佳俊的照片

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学事件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学事件

2004 年湖南邵东县考生罗彩霞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但她本人并不知情,一个假的罗彩霞冒名顶替成为贵州师范大学的一名新生。

真的罗彩霞在落榜后选择了复读,并于 2005 年考入天津师范大学。今年 3 月,罗彩霞申请网银被拒绝了。她发现,竟然有一个女孩有着和她相同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在银行的电脑上,罗彩霞第一次看到了那个女孩的照片。

随后,因为两个人有着相同的身份信息,即将毕业的罗彩霞发现,自己无法取得教师资格证,甚至连毕业证和学位证也无法办理。几经调查,罗彩霞发现原来自己当年已经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而冒名顶替她的正是同班同学王佳俊。 2008 年,王佳俊顺利毕业。而本应今年毕业的罗彩霞却不得不面临因身份证被盗用而被取消教师资格证书等一系列问题。

Page 32: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福建霞浦招生办主任福建霞浦招生办主任助子高考作弊获刑助子高考作弊获刑 77 个月个月

2008 年,福建霞浦县招办主任吴孝荣儿子参加高考。考试前,吴孝荣利用职务之便,安排部分熟悉人员担任儿子所在考场的机动监考员,并交代考务组人员和机动监考人员帮助舞弊。

在数学考试中,由于相关人员只传递了部分选择题答案,吴孝荣感到儿子的数学成绩还不理想,高考结束后的次日,他把儿子带到了县教育局招生办办公室等候,并借故通知负责保卫工作的两名边防武警回家。之后,吴孝荣叫保密员王某等工作人员,打开保密室清点试卷,并让人将高考试卷搬到教育局三楼走廊。然后,吴孝荣将装有其子数学科答题卡试卷的箱子搬进自己办公室,拆封答题卡袋,让儿子将事先下载的标准答案抄到答题卡上,此后又启用高考备用袋重新装袋密封,并叫王某在备用袋“考点考务组验收人员”一栏内签上“王莹”的假名。同时,王某还协助吴孝荣将擅自开封的答题卡箱重新封好,与所有高考答题卡一起运往宁德。整个考中、考后多次舞弊 15 人参与。

Page 33: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福建霞浦招生办主任福建霞浦招生办主任助子高考作弊获刑助子高考作弊获刑 77 个月个月

最终,吴某的高考数学、英语两科均获得了较高分数,被北京一所高校录取。 

由于不断接到群众的举报,引起相关部门关注并展开调查,后被检察机关立案调查。

    2009年 4 月 3 日,霞浦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一审判决吴孝荣有期徒刑 7 个月,另一涉案人员王某拘役4 个月。目前,吴孝荣尚未提出上诉,王某已向宁德中院提起上诉。

Page 34: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大学生高分低能大学生高分低能

2007年 7 月,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节目报道了“高考奇才”张非的情况。张非曾先后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却都因迷恋上网而被退学。 2007 年他参加高考又考得高分,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录取。

Page 35: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戚柯 ( 化名 ) 从清华大学毕业已经 6 年了,曾是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如今却患上抑郁症,沦为一个无法自食其力的社会遗弃者。生活中细小的挫折,使这名身高1.8米的堂堂男儿一蹶不振。他毕业后进的第一家单位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可半年之后,他因种种原因被辞退。此后数年,他做过搬运工、发过传单、交600元找过中介谋生路,但每份工作总在 1 个月左右就结束了。直到去年 9 月,他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成日无所事事。

年轻的戚柯意气风发

母亲为儿子担心

Page 36: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根源:根源:

大学生高分低能,多数人认为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对此,一分为二来看,有学生自身的部分原因,但是,探究根源,个人认为,问题出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上。

在以分数论英雄的应试体制下,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误入了学习歧途,变成了高分低能、低素质的人。

Page 37: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媒体曝云南宣威高考作弊 媒体曝云南宣威高考作弊 当地教育局坚决否认当地教育局坚决否认

2007年 6 月 14 日,云南当地媒体报道:曲靖市宣威市( 县级市 ) 今年参加高考的 1 万多名学生中,几乎有 40%以上的人作弊,而监管老师对此几乎不管。记者就此事向相关管理部门求证。云南省教育厅的答复是“正在调查”,曲靖市教育局坚决否认,称此事纯属“子虚乌有”。

据知情人透露,在此次高考中,宣威七中共有 40名高二的尖子生顶替高三学生考试。不愿参加替考的学生被威胁说“不准他们参加明年的高考”。当地媒体调查得知,宣威的 10 所中学,大部分学生都作弊,而监管老师几乎不管。

一些学生反映,老师不管他们作弊、不管替考,是因为学校希望学生为自己的学校争光。同时,发现一个学生作弊,监考老师就要写2 万字的报告,所以老师也怕麻烦,干脆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