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 view2020/03/07  ·...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Oct-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联创世华,铸造人生辉煌! 统一客服热线:4001105311

联创世华·内部资料

2020年山东事业单位笔试高分密训班讲义

公基(毛中特+时政)·标注版

目 录

第一部分·毛中特模块2

第二部分·时政模块20

第一部分·毛中特模块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科学含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依据:普遍性+特殊性】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

1.现实需要: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呼唤着新的理论。

2.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及工人运动的发展。

3.重要文化来源: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

★4.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背景。

5.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形成标志+成熟标志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开始。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小专题】

毛泽东思想主要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这期间,他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等文章,从理论上初步论证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问题。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这个时期,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了完整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小专题】

写入党章的时间

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既有对已经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更有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集中表现在毛泽东《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主要著作中。

【1921 1949 1953 1956】 1966 1976.9.9

★★(四)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备注】

1981年 十一届六中

《历史决议》

1、评价了毛泽东

2、主要矛盾

3、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哲学依据: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

【地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

【小专题】领导人思想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备注】《学习纲要》序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

2.群众路线【哲学依据: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所谓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党的认识路线:)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的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对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经验总结。群众路线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独立自主【哲学依据:内因】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五)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会考谁的历史地位】——习近平 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地位:毛泽东思想成熟)★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

2.革命动力: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四运动参与者:

★3.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4.革命性质: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备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

民族革命、民主革命 实质上是一场农民革命

领导力量:代表农民

依靠力量:依靠农民

革命目标:土地分给农民

5.革命前途:走向社会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论联合政府》(1945年)明确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1.政治纲领: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区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2)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八七会议:枪杆子出政权)和根据地建设(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三者之间关系。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武装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小专题】党的建设

1939年 伟大工程

通过数字看党建:

一个宗旨

两学一做

两个维护

三严三实

三个代表

四个伟大(2个)

四大考验

四大危险

四风主义:

四自能力

四铁干部:

四个意识

心中四有

……

八项规定

等等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毛泽东领导我们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大问题。

这一理论包括: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1956年

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三、党的建设理论★★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思想的提出,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增强阶级基础的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

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首次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这项伟大的工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为基础,以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为基本任务,是一个包括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在内的系统工程,但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即★党的思想建设必须放在首位。VS 习近平 政治建设 思想建设(基础)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1.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2.坚持民主集中制

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把民主集中制概括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原则,实行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纪律原则。

★★3.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首次对党的优良作风作了明确的概括,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即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四、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毛泽东系统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这一领域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

系统地解决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

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

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思想。

★五、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

这些政策和策略思想包括:【哲学依据】弱小的革命力量在变化着的主客观条件下能够最终战胜强大的反动力量;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哲学依据】要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不要四面出击;【哲学依据】对敌人要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实行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等等。

六、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毛泽东根据“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个基本观点,提出了许多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这些重要思想包括: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实行“百花齐放(文化领域)、百家争鸣(学术领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备注】毛泽东诗词

知识分子应当与工农相结合;

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等等。

附录1:

毛泽东思想部分重要著作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是毛的萌芽的标志。

1.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或工人)(领导力量)来领导。

3.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民(主力军)是最广大可靠的同盟军。

4.首次把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劳动阶级,是我们同盟的对象,革命的基本动力。)

内容: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阐明认清对象对革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1.总结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2.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4.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毛泽东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以“乡村为中心”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五、《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1.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2.是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4.开始形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

5.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六、《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

1.提出党在革命中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七、《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科学命题

八、《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1.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2.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并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归纳纲领。

3.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九、《论联合政府》(1945年中共七大)

1.概括了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判。

2.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十、《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

1.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工业生产”。

3.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

十一、《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十二、《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12月)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

十三、《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1.总结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基本经验,“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十四、《论十大关系》(1956年)

1.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2.“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思想

十五、《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1.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2.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

3.详尽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备注】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党派

方针: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民主党派:数量、性质: 参政党 反对党 在野党 执政党

两党制:执政党VS反对党 美国、英国

联创世华,铸造人生辉煌! 统一客服热线:4001105311

多党制:执政党(在朝党)VS在野党 意大利、日本

联创公考,志在必得! 1 联创世华公考网:www.Lgwy.net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历史和现实根据:

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根据。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1.命题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是这一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的阶段。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中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

【备注】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三次转折点:

【小专题】党的时间会议时间 1982年 十二大 2(偶数会) 7(奇数会)

2.形成轮廓: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56—社会主义现代化 21世纪中叶 ;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以此为标志,基本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3.基本形成: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

Eg、《春天的故事》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境界。

1992年,中共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确立了一个经济目标:市场经济

4.合法确认:中共十五大——1999年

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9年,又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总纲之中,确定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小专题】党的领导人思想 写入宪法的时间

毛泽东思想 1975年

邓小平理论 1999年

三个代表 2004年

科学发展观 2018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8年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小专题】

中特理论体系中:四个模块 回答的问题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中: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哲学依据: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生产力的构成】

实体性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智能性要素、智能性要素:科学技术、科学管理、教育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和途径;

【备注】

2019年 GDP总量99万亿 人均GDP 1万美元

【经济点】

基尼系数(0-1) 0 绝对公平 1 绝对不公 国际警戒线:0.4

2008年 2015年 实现了七连降 0.462

2016年 0.465

2017年 0.467

2018年 超过了警戒线

2019年 基尼系数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1) 当前社会主义国家:5 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

(2) 绝对不能走两条路:邪路、老路=死路、绝路

二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邓小平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解决主要矛盾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

【小专题】建国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地位:立国之本、内涵),坚持改革开放(地位:强国之路、2018年12月18日 习近平 伟大革命、伟大觉醒、必由之路、重要法宝、关键一招)【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17大)(美丽19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国)而奋斗。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

(三)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1992年中国正式实行改革开放,中国进入新的改革时期。

对内改革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三权分置:承包地、宅基地】

邓小平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备注】

1、对谁开放? 2018年3月24日 淄博事业单位 --

法国:《论语导读》、贝聿铭:玻璃金字塔

2、开放格局:经济特区(4、1、2)——沿海开放城市(14)——沿海经济开放区——延边沿江开放——内陆开放

20世纪90年代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VS 外交格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举,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找到了一种新的实现形式。

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方式为主体的基础上,把市场经济的长处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合起来。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推荐:南巡讲话、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显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同一般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它又有其特殊性。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观点。

2.“有计划商品经济”阶段。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问题进行了新的概括和说明,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兼容问题上的认识有了重大的突破。

同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中国的经济改革进入了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阶段。

党的1997年十五大报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十五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备注】

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力)、集体经济(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混合公有+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2018年11月1日 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两者区别:是否存在雇佣、外资、(港澳台投资经济)、混合所有制非公有成分

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两个毫不动摇:巩固与发展、鼓励支持与引导

(五)“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在考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进而扩展到解决香港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集中了全党的智慧,逐步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其

1、基本内容(哲学依据+基本内涵)为: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在理论上,这一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法律学说,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上,它承认和尊重历史和现实,突破了祖国统一问题上的僵局,为实现祖国统一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备注·专题法】

台湾:1、台湾历史《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2、政治基础:一个中国

香港:1、《基本法》制定主体;2、自治权(不包括外交、国防=对外、防卫);3、逃犯条例

澳门:1、时政考点:贺一诚 第5任

2、 历史考点:20周年 1999年12月20日 葡萄牙

3、 大政考点: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4、 科技考点:港珠澳大桥

5、 文化考点:七子之歌 闻一多

6、 市情市况:区旗上的花朵:莲花

7、 时政考点:粤港澳大湾区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二、三者关系★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2.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3.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1.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的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2.理论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3.现实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条件★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虽明显增强,但总体水平不高,只有借助科学发展道路,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过程★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界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第一要义);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我们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不计代价的、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全面,是指各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处理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切实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系统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

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内涵】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人为本贯彻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通过民主法治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动力、目的、前提/基础)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就是和谐发展的途径;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五个统筹”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为了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

★第五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业】

整理党的全会

2012年 18大

2012年 18届1中

2013年 18届2中

2013年 18届3中

2014年 18届4中

2015年 18届5中

2016年 18届6中

2017年 18届7中

2017年 19大

2017年 19届1中

2018年 19届2中

2018年 19届3中

2019年 19届4中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地位:兴国之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

【备注】

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五四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的定义:2018年3月20日人大闭会 四个伟大: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民族精神

【题目】

下列诗歌能够体现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岳飞、陆游、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背过 台湾 陈彼得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各位:8:30准时上课,现在静音状态:)

★第六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7年10月18日 19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7年10月24日 党章 党的指导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8年3月份 宪法 写入宪法 国家的指导思想

这一重大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体现在它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把握住了这个核心要义,就把握住了最本质的东西,就把握住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联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

理论层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概括了这一重大思想的主要创新观点。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6年多选、2018年单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提出者 2020年 )的基础上,分两步走(2020~2035、2035年~本世纪中叶)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 国家博物馆 参观《复兴之路》、四个伟大: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形象表达,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要搞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能搞西方模式的现代化。这个现代化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行得通、走得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才能得到更好坚持和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备注】小专题 期

历史交汇期

决胜期

重要战略机遇期

深水区和攻坚期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Eg.电影

《百鸟朝凤》《流浪地球》《哪吒:魔童降世》《姜子牙》《地久天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现在,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必须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啃硬骨头、闯难关,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既规定根本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又规定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备注】

依法治国 1999年

《民法典》

《外商投资法》

《密码法》

《公务员法》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几个固定搭配】

改革——动力

法治/律——保证/保障

教育——基础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82年 54、75、78、82 进行了5次修正 12月4日 国家宪法日 2014年 6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备注】

2019年 海军 建军70年 山东青岛

2019年 国产首艘航母 山东舰 17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坚决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能打胜仗是核心,必须始终聚焦备战打仗,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作风优良是保证,必须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要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哲学依据、】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

中国愿与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写入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坚定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实践层面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14条。这14条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战略,体现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内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4、坚持新发展理念(18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兴国之魂)4个方面:灵魂、主题、精髓、基础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是千年大计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专题】共同体

中非命运共同体

亚洲命运共同体

海洋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一重大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全党全社会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重大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用这一重大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附录2:

重要事件+主要会议

事件名称

时间

内容

鸦片战争

1840年

①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③主要任务发生了变化:反封→反帝反封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澳门割让

1887年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或称《中葡北京条约》)清政府与葡萄牙于1887年在北京签署的不平等条约,此为澳门被葡萄牙占据的历史转折点。

(2019年为澳门回归20周年)

戊戌变法

北大建校

1898年

2018年为戊戌变法、北大建校120周年;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之一。

辛丑条约

1901年

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

1911年

功绩: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缺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

改变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次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

五四运动

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

性质相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都以反帝反封建

为斗争对象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新三民

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中共一大

1921年

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二大

1922年

第一部党章、第一部党的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

领是实现民族独立)

(现行党章:1982年制定;现行宪法:1982年制定。)

中共三大

1923年

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国共合作

1924年

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中共四大

1925年

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中共五大

1927年

选举产生党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正式提出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三湾改编

1927年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提出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决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秋收起义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三湾改编提出了党指挥枪、党支部建在连上

★中共六大

1928年

唯一一次没有在我国召开的党代会,召开地点莫斯科

古田会议

1929年

确立了共产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

九一八事变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931年

抗日战争爆发,十四年抗战;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领导苏区人民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

红军长征

1934年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遵义会议

1935年

党史伟大转折;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瓦窑堡会议

1935年

决定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两个先锋队”

七七事变

★洛川会议

庐山谈话

1937年

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

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9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性,同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六届六中全会

1938年

①毛泽东做了《论新阶段》;②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使用实事求是来阐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延安整风运动

1941年

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

★中共七大

1945年

①提出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②把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③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

七届二中全会

第一届政协

新中国成立

中俄建交

1949年

①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从新由农村→城市;②党的地位由革命党→执政党;③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④着重研究和规划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所要采取的基本政策和方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平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反帝的任务正式结束。

1949年10月2日,我国同苏联建交(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2019年中俄建交70周年)。 

“一五”规划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1953年

“一五”计划(1953—1957)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第一次人大

1954年

1954年9月15日至9月28日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改造

中共八大

1956年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思想。

两弹一星

1960-

1970年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中法建交

1964年

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十一届

三中全会

1978年

①把党的工作中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②批判了“两个凡是”,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③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④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新篇章。

四项基本原则

中美建交

1979年

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指出这是立国之本,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

经济特区

1980年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

★十一届

六中全会

1981年

①会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进行了科学评价;②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反思和总结;③这次会议初步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会议指出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十二大

1982年

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式确立。

十三大

1987年

①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制定了“三步走”的基本发展战略;④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海南特区

1988年

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浦东新区

★南巡讲话

十四大

1992年

1992年10月11日,我国在上海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浦东新区

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提出“三个有利于”思想;③提出发展是硬道理;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①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初步总结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提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香港回归

十五大

1997年

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完整地提出和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①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基本纲领;③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④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⑤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歼十战机

1998年

3月2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歼10战斗机首飞成功。

神舟一号

澳门回归

1999年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30分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申奥成功

加入WTO

2001年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先生宣布:北京和张家口携手成为2022年冬奥会主办城市。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

十六大

2002年

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②提出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进一步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③总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十条基本经验。④宣布我国总体达到小康,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载人航天

2003年

神舟五号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探月工程

十七大

2007年

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①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作为必须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进了党章;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概念;③把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拓展到四位一体,并指出社会和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北京奥运

2008年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举办,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新疆特区

2010年

喀什、霍尔果斯设立经济特区,至此我国共有7个经济特区

★十八大

2012年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改革不走“两条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十八届

一中全会

2012年

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十八届

二中全会

2013年

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

自贸试验区

十八届

三中全会

2013年

2013年9月我国设立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重点:经济体制改革

十八届

四中全会

2014年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十八届

五中全会

2015年

“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十八届

六中全会

2016年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正式提出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领导地位。

十八届

七中全会

2017年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并通过了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十九大

2017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分两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

十九届

一中全会

2017年

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十九届

二中全会

2018年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