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rt market return post-war ·...

10
ART BANK · JANUARY-FEBRUARY 2014 100 板块 NICHE REVIEW 对中国和西方当代艺术界而言,2013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随着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耶稣 家谱》被中国私人藏家收藏,由此揭开了中国人购买西方战后艺术品的高峰,而苏富比和佳士得进驻中国内地后, 越来越多的中国藏家开始关注西方的战后艺术。西方战后艺术囊括了太多著名的艺术家和作品,这恐怕也是中国 藏家的目标所在。朱橙 编辑 张琳 图片提供 佳士得拍卖、本刊资料库 艺术回到西方战后 THE ART MARKET RETURN POST-WAR 100 板块 NICHE REVIEW ART BANK · JANUARY-FEBRUARY 2014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Sep-2020

3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THE ART MARKET RETURN POST-WAR · 如此看来,当代艺术市场似乎更多的只是安迪·沃霍尔等名家名作的独角戏。的确,历史往往只会记住那些留下了重要痕迹的人

AR

T

BA

NK

·

JA

NU

AR

Y-

FE

BR

UA

RY

2

01

4

100板块 NICHE REVIEW

对中国和西方当代艺术界而言,2013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随着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耶稣

家谱》被中国私人藏家收藏,由此揭开了中国人购买西方战后艺术品的高峰,而苏富比和佳士得进驻中国内地后,

越来越多的中国藏家开始关注西方的战后艺术。西方战后艺术囊括了太多著名的艺术家和作品,这恐怕也是中国

藏家的目标所在。文 ■ 朱橙 编辑 ■ 张琳 图片提供 ■ 佳士得拍卖、本刊资料库

艺术回到西方战后THE ART MARKET

RETURN POST-WAR

100板块 NICHE REVIEW

AR

T

BA

NK

·

JA

NU

AR

Y-

FE

BR

UA

RY

2

01

4

Page 2: THE ART MARKET RETURN POST-WAR · 如此看来,当代艺术市场似乎更多的只是安迪·沃霍尔等名家名作的独角戏。的确,历史往往只会记住那些留下了重要痕迹的人

101板块 NICHE REVIEW

纵观历史的脉络,从战后到如今的西方当代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三段进程:

第一个阶段是从战后到上世纪 70 年代,艺术沿着抽象表现主义和波

普这两条殊途最终共同汇入了观念的河流;随后在 80 年代,以绘画

为主的传统艺术完成了强势回归;第三个阶段,也就是 90 年代以来,西方当代艺

术的发展呈现出了一种更加关注左翼边缘身份的文化多元主义趋势,如今,这种

趋势仍在延续。而构成西方当代艺术市场主力的是前两个阶段。

何谓“战后西方当代艺术”

众所周知,当代艺术萌发于二战后的美国,随后遍及西方世界。二战前,现代艺

术占据主流地位,艺术家更加关注作品的基本构成因素,比如线条、色彩和结构

等。但战后主流艺术的面貌发生了彻底改变,变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当代艺术”。

要理解这种转变,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当代艺术?第一,这种艺术是当下创

作的艺术;第二,这是具有当代属性的艺术,这种艺术通常关注当下的社会现象

及问题,比如波普艺术的一些作品就以上世纪 60 年代爆发的种族运动和越南战争

为题材。那么,对比现代艺术,西方当代艺术有哪些不同之处呢?除了上面已提

及的作品关注对象(内容)具有很大的差异之外,创作方式也构成了区分现代 / 当

代艺术的一大方面:现代艺术属于架上的范畴,艺术家借助传统的工具创作,而

当代艺术超脱了这个范畴,艺术家几乎可用任何方式创作作品,甚至有了“人人

都是艺术家”的说法。

纽约取代巴黎成为艺术中心

二战前,纽约在欧洲人眼中是毫无艺术氛围可言的,欧洲人总是将美国与物质主义、

粗鲁、没有涵养的形象相联系。为了扭转这种形势,美国的文化冷战决策者们全

力要打造出一种“美国艺术”,“向巴黎宣战”。于是,战后美国动用强大的文

化宣传和艺术市场的力量,宣告欧洲古典艺术“过时了”,而把 20 世纪 60 年代

兴盛于美国的波普、观念等派别确立为当代艺术。1964 年美国人劳申伯格夺得威

尼斯双年展大奖是“美国艺术”在欧洲确立,并赢得国际地位的划时代标志。可

以说,这种代表了美国精神的艺术的盛行完全源于美国的推动。

美国这种对自身文化的大肆宣传,首先将抽象表现主义的风格确立了起来,以波

洛克(Jackson Pollock)为代表,他更是被塑造成了美国的“民族英雄”。波洛

克 1949 年创作的《网格之外》整个就是线条、色彩和结构的交织,一种抽象的美

感扑面而来。他的绘画全由即兴的行动完成,他把棍子浸入满是颜料和沙子的油

桶中,然后把颜色滴到画布上,凭着直觉和经验作画。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我们

才将抽象表现主义视为当代艺术的开端。除了波洛克之外,这个运动中的著名艺

术家还有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等。

随后,波普、行为、极简、观念、装置、影像等“美国式”艺术确立为国际当代

艺术的主流,由此把世界艺术的中心从巴黎“移到”纽约。

弗朗西斯·培根

《对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三个研究》 1969 年

101板块 NICHE REVIEW

Page 3: THE ART MARKET RETURN POST-WAR · 如此看来,当代艺术市场似乎更多的只是安迪·沃霍尔等名家名作的独角戏。的确,历史往往只会记住那些留下了重要痕迹的人

AR

T

BA

NK

·

JA

NU

AR

Y-

FE

BR

UA

RY

2

01

4

102板块 NICHE REVIEW

二战前,现代艺术占据主流地位,艺术家更加关注作品的基本构成因素,比如线条、色彩和结构等。但战后主流艺术的面貌发生了彻底改变,变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当代艺术”。

战后艺术重要流派

极少主义:极尽简单的美

抽象表现主义在上世纪 60 年代初逐渐走向了

极少主义,其产生基本上源于著名批评家格林

伯格(Clement Greenberg)的力推。

这种风格的作品通常缺乏表现性的内容,而且

具有极端简化的形式,可以是一幅单色绘画,

也可以是几块木头垒成的雕塑,甚至可以只是

一块铁板。如: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

的《菲兹》,画面构成相当简单:黄色和绿色

的斜块相间,四个相似的结构拼接在一起,营

造了一种独特的视觉向心力。极少主义的作品

多属此类。

波普艺术:艺术源于生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已是一个庞大的商业

帝国,图像复制、大众传媒和流行文化正在呈

现爆炸式的增长,正是这种环境促成了波普艺

术的诞生。以安迪·沃霍尔为例,1962 年,他

因展出美国人平常所吃的汤罐头的印刷图像和

布利洛肥皂盒子的实物而出名,其作品的图式

几乎千篇一律,全部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采

用单调重复的套色印刷手法,表达了高度发达

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的内在感情,典型的作

品就是他在 1964 年创作的《种族暴乱》。除

了沃霍尔,著名的波普艺术家还有罗伊·利希

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等。

新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的延续

随着波普艺术在英美兴起,欧洲大陆也诞生了

同样利用大众传媒图像的新现实主义。整个

20 世纪 60 年代是新现实主义的活跃期,也是

欧洲非常动荡的 10 年。在政治方面,以法国

“五月风暴”为代表的左翼学生运动如火如荼,

而在经济方面,老牌帝国殖民主义走向衰败,

不得不依靠美国的援助。但新现实主义在各国

皆有不同的称谓,比如以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为代表的法国新现实主义;在意大利,

这种风格被称为“贫困艺术”,代表艺术家是詹

尼斯·库内里斯(Jannis Kounellis);而在德国,博

伊斯领衔的激浪派艺术则与意法遥相呼应。

埃德·拉斯查 《水》 1970 年

Page 4: THE ART MARKET RETURN POST-WAR · 如此看来,当代艺术市场似乎更多的只是安迪·沃霍尔等名家名作的独角戏。的确,历史往往只会记住那些留下了重要痕迹的人

103板块 NICHE REVIEW

观念艺术:艺术在于观念的表达

20 世纪 60 年代末,波普艺术的“反艺术”内涵,与抽象表现主义的“行动”概念结合,最终诞生了观念艺术,一时

成为美国当代艺术的主流。杜尚用小便器做的《喷泉》被视为观念艺术的起源。还有约瑟夫 · 库苏斯(Joseph

Kosuth)的《一把和三把椅子》,所讲述的就是实物、图像和语言之间的哲学关系。观念艺术的具体表现形态

有很多,包括偶发艺术、行为艺术、集合艺术、装置艺术、大地艺术,以及身体艺术等等。

新表现主义:绘画的回归

20 世纪 70 年代末,架上艺术被重新发现。80 年代,美国经济达到巅峰,所以一些美国画廊开始在欧洲

开辟新的市场。美国首先发现了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这类作品带有强烈的民族和政治意识,比如彭克

(A.R Penck)创作的一些涂鸦绘画就表现了东德与西德的对立。其他国家,如以让·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等人为代表的美国新表现主义、以弗朗西斯科 · 克莱门特(Francesco Clemente)为代表的意大利“超

前卫”艺术,还有以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为代表的英国新具象绘画,都代表了当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左:弗朗西斯·培根

《对人体的研究》 1982 年

中:达明·赫斯特

《为了上帝的爱》 2007 年

右:弗兰克·斯特拉

《斐兹》 1964 年

Page 5: THE ART MARKET RETURN POST-WAR · 如此看来,当代艺术市场似乎更多的只是安迪·沃霍尔等名家名作的独角戏。的确,历史往往只会记住那些留下了重要痕迹的人

AR

T

BA

NK

·

JA

NU

AR

Y-

FE

BR

UA

RY

2

01

4

104板块 NICHE REVIEW

战后西方当代艺术的

市场表现随着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家外资拍卖公司的进入,2013 年的中国内地拍卖市场流入了新鲜的血液,其中“西方

战后当代艺术”板块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佳士得的上海首拍之夜,诸多战后艺术作品被中国藏家收入囊中,

由此展开了中国藏家对西方战后当代艺术的兴趣,或许这种兴趣早已存在。

104板块 NICHE REVIEW

亚历山大·考尔德 《黑:2-2-6》 1965 年

Page 6: THE ART MARKET RETURN POST-WAR · 如此看来,当代艺术市场似乎更多的只是安迪·沃霍尔等名家名作的独角戏。的确,历史往往只会记住那些留下了重要痕迹的人

105板块 NICHE REVIEW

战后艺术成为经济回暖的指标

近年来,尤其是 2008 年给国际战后当代艺术市场带来重挫的金融危机过后,当代艺术市场逐渐回暖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趋

势。在 2012 年的纽约苏富比和佳士得秋拍中,当代艺术板块持续井喷,分别掳掠 3.75 亿美元和 4.122 亿美元的高成交额,由此

打破了拍卖行在战后和当代艺术领域的纪录。安迪·沃霍尔、利希滕斯坦和巴斯奎特等人作品的价格持续走高。但这些繁华的表

象却难掩当代艺术这个板块并不是艺术市场的主导者的事实。数据表明,2012 年,战后当代艺术的市场交易额仅占总市场交易

额的 14.85%,交易数量占 9.54%,远远低于占据主导地位的以莫奈(Claude Monet)为代表的印象派板块和以毕加索(Pablo

Picasso)为代表的现代艺术板块,后者在 2012 年的市场交易额占据了总市场交易额的 31.16%。此外,还有一个事实值得指出,

即从历年当代艺术作品的拍卖和交易来看,价格超过 100000 欧元的作品数量只占整个板块的 1.9%,但交易金额却达 63%。相

比之下,价格小于 2000 欧元的作品数量众多,占整个板块的 61.8%,但其成交总额却仅占 1.3%。

如此看来,当代艺术市场似乎更多的只是安迪·沃霍尔等名家名作的独角戏。的确,历史往往只会记住那些留下了重要痕迹的人

和事。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早已步入名作行情。虽然难逃市场的投机和资本的操控,但整体上,时尚的当代艺术

仍然是最具购买意向的板块。从近年的趋势来看,西方当代艺术的市场表现趋向多元化的发展,与西方当代艺术创作的多元主义

倾向一样。总体而言,架上形态的战后当代艺术仍然是最受欢迎的群体,尤其是那些已经在历史中功成名就的艺术家的作品,譬

如安迪·沃霍尔、格哈德·里希特,以及弗朗西斯·培根等人。但不可忽略的是,抵制传统架上艺术的当代艺术在当今的市场中

也占据了一席之地,比如近年来比较火热的美国影像艺术家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和英国 YBA 装置艺术家达明·赫斯特

(Damien Hirst)等人,后者的《春天摇篮曲》在 2007 年的伦敦苏富比秋拍中更是创下了 17100000 美元的装置作品的天价。

105板块 NICHE REVIEW

2001-2012年西方“战后艺术”名家作品成交率

96.50%

96.00%

95.50%

95.00%

94.50%

94.00%2001-2007

95.40%

95.00%

95.50%

96.30%

94.90%

95.4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来源:artfind

Page 7: THE ART MARKET RETURN POST-WAR · 如此看来,当代艺术市场似乎更多的只是安迪·沃霍尔等名家名作的独角戏。的确,历史往往只会记住那些留下了重要痕迹的人

AR

T

BA

NK

·

JA

NU

AR

Y-

FE

BR

UA

RY

2

01

4

106板块 NICHE REVIEW

缘何高端拍品如此受青睐?

抛开数量占绝大部分但交易总额却少得可怜的低端当代艺术品,我

们将目光转向那些所谓的高端作品,简单分析它们得以取得如此市

场的原因,以方便藏家了解和理性投资。以安迪·沃霍尔为例,报告

显示,从 1997 年到 2002 年的 5 年间,以沃霍尔和利希滕斯坦为代

表的波普艺术的价值约成长了 165%,而近年来,居高不下的市场

行情更使波普作品成为拍卖和交易行业的香饽饽。沃霍尔更是首当

其冲,这位波普艺术大明星的作品价格比美元还要坚挺。不管是私

下交易还是公开拍卖,沃霍尔都取得了不俗乃至堪称奇迹的成绩,

《八个猫王》和《银色撞车》更是突破了 1 亿美元的天价。抛开表

面的华丽数据不谈,沃霍尔是如何在当代艺术市场上占据这样的地

位的呢?我们可以从伦敦艺术市场研究机构的执行董事安德斯·彼得

森(Anders Petterson)道出的缘由中窥见一二。

首先,任何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的人或事必定体现了重大

价值,沃霍尔亦不例外,他的作品不仅标示了西方当代艺术发展的

起点,还典型地体现了美国大工业景观和商业社会的蓬勃发展。因

此,这样的作品具有重要的社会及历史意义。世界各大权威博物馆

与美术馆争相收藏和展出其作品更是明确了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自 1996 年以来,沃霍尔的作品在博物馆展出的次数增加了十多倍。

仅 2007 年就有 127 家博物馆竞相展出他的作品,其中 25 家举办的

是他的个展。可以说,权威博物馆的支持是沃霍尔的作品价值攀升

的重要助力。

其次,当代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推手,沃霍尔作品的市场表现

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根据ArtTactic的报道,以色列穆格拉比(Muqrabi)

家族和超级艺术经销商拉里·高古轩(Larry Gagosian)为沃霍尔作品

的市场提供了最重要的推动和支持。单单前者就收藏了沃霍尔的 800

余件作品,这从侧面反映了沃霍尔的作品数量之众,而且其中许多

作品都在私人藏家手上。事实表明,每年送拍的作品都稳定在 200

幅左右,这种情况确保了沃霍尔作品的市场流通性。另外,历史赋

予沃霍尔的知名度和重要地位也令其作品的拍卖成交率和流动值大

幅上升,远高于其他当代艺术作品。

以达明·赫斯特为代表的起落涨跌

与始终坚挺的沃霍尔作品的市场不同,英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装置艺术家达明·赫斯特

作品的市场却经历了一波三折。自 2008 年 9 月的拍卖会以后,赫斯特作品的交易声势

明显转淡,市场行情也急转直下(从 2008 年至 2010 年下降了 65%)。虽然自 2011

年以来当代艺术市场有所回暖,但赫斯特作品的市场再也没能达到 2008 年以前的高度。

与安迪·沃霍尔一样,赫斯特也是当代艺术的大明星,但他们的市场境遇为何会如此

不同?

20 世纪 90 年代,作为“英国青年艺术家”(YBA)一员的赫斯特凭借在全世界范围内

掀起热潮的“感觉”展览而声名鹊起,并迅速成为当代艺术市场的宠儿。他的成功是多

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断然少不了以下两点:首先,完善的作品展览机制和全

球形象宣传造就了赫斯特的诺大名声;其次,广告业的亿万富翁和画廊拥有者查尔斯·萨

奇(Charles Saatchi)作为赫斯特作品的收藏者和市场推手,与这位艺术家的成功有着

莫大的关系。结果,在 2007 年和 2008 年,赫斯特作品身价达到了顶峰,其中,逾 10

件作品拍出了 400 万美元以上的天价,《春天摇篮曲》更是以 17,100,000 美元的价格

成交。但随着 2008 年末经济危机肆虐全球,此后赫斯特作品的市场没能完成强势反弹。

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其市场推手的经济实力下降有关,另一方面,权威博物馆对赫斯

特的作品缺乏艺术史价值上的认可。因而,赫斯特的例子典型地体现了当代艺术市场的

不确定性,因为当代艺术还处在未完成的状态,其价值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近年来,中国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当代艺术市场,占全球拍卖收入的 38.79%。中国

藏家在推动国内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在密切关注欧美的当代艺术作品。据佳士

得统计,注册参加纽约和伦敦拍卖的亚洲客户数量已经上升了 31%,而且 2012 年两大

拍卖行的秋拍,就有中国买家抱回了一件顶尖波普艺术家利希滕斯坦的作品。再加上国

内藏家通过私下交易收购基弗和博伊斯的作品,这充分说明西方当代艺术在中国迎来了

春天。如果出于投资的目的收藏西方当代艺术,那么,藏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

问题呢?通过以上沃霍尔和赫斯特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首先,藏家一定要在符

合自我经济实力的基础上购买;其次,尽量选择那些经过权威博物馆认可的著名艺术家

的作品,因为相较于其他作品,这些“高端”精品具有更深远的历史价值、更强大的市

场推手,以及更高的市场流动值。当然,通常来说,它们的投资回报也更为丰厚。当代

艺术品价值的难以判定导致了投资的高风险,但撇开这些不谈,收藏西方当代艺术,尤

其是代表性的作品,对国人的见识和信心无疑具有革命性的开拓作用,也从侧面印证了

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

Page 8: THE ART MARKET RETURN POST-WAR · 如此看来,当代艺术市场似乎更多的只是安迪·沃霍尔等名家名作的独角戏。的确,历史往往只会记住那些留下了重要痕迹的人

107板块 NICHE REVIEW

达明·赫斯特 《罪人》 装置 1988 年

Page 9: THE ART MARKET RETURN POST-WAR · 如此看来,当代艺术市场似乎更多的只是安迪·沃霍尔等名家名作的独角戏。的确,历史往往只会记住那些留下了重要痕迹的人

AR

T

BA

NK

·

JA

NU

AR

Y-

FE

BR

UA

RY

2

01

4

108板块 NICHE REVIEW

2001-2012年“TOP5”高端作品成交率(%)西方“战后艺术”代表性艺术家作品最高拍卖纪录 来源:artfind

艺术家 作品名 成交价(美元) 拍卖公司 拍卖时间

弗朗西斯·培根 《卢西恩·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 142400000 纽约佳士得 2013 年

安迪·沃霍尔 《银色车祸(双重灾难)》 105000000 纽约苏富比 2013 年

杰克逊·波洛克 《数字 4》 40400000 纽约苏富比 2012 年

贾斯珀·约翰斯 《旗帜》 28600000 纽约佳士得 2010 年

让·巴斯奎特 《无题》 26400000 纽约佳士得 2012 年

达明·赫斯特 《春天摇篮曲》 19200000 伦敦苏富比 2007 年

罗伊·利希滕斯坦

《戴花帽的女子》

综合媒材 1963 年

Page 10: THE ART MARKET RETURN POST-WAR · 如此看来,当代艺术市场似乎更多的只是安迪·沃霍尔等名家名作的独角戏。的确,历史往往只会记住那些留下了重要痕迹的人

109板块 NICHE REVIEW

ART BANK :在今年佳士得上海首拍期间,战后艺术板块成交量怎么样?与其他门类的艺术品相比有什么区别吗?

AMY:这次在上海的拍卖,战后和当代艺术板块的艺术品100%全部拍掉了,并且整体成交成绩相当不错,这让我们感到欣喜。同时,

我们也通过这个板块意识到要给中国买家介绍有代表性的西方当代艺术作品,并根据此次拍卖的经验制定合理的价格。

ART BANK :在美国,战后艺术作品的市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爆发的呢?其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AMY:在过去 20 多年中,战后艺术的市场增长一直都很稳健,直到最近 10 年,这个板块的价值才真正快速地涨起来。由于这类

作品的存量和购买成本等因素,带来了近年来的价值增长空间,目前整体是稳定的并且价值也在逐渐增长。加上这类艺术品的罕

见性,而且能够充实藏家的自我文化财富,战后艺术越来越受欢迎。

ART BANK :什么类型的藏家会钟爱战后艺术作品?有没有来自中国的藏家?

AMY:也就是在这几年,我们发现有一些中国藏家将兴趣转移到了西方战后和当代艺术。这一直是我们所期待的,而且这种趋势

还在持续。大多数藏家是被这类作品的反叛精神和冒险精神所吸引(而非是说仅仅追求一种传统的画面的美感)、从投资的角度来说,

这类作品市场的发展很健康也很成熟。

ART BANK :依你看,这类藏品受中国藏家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AMY:凭我与中国藏家接触的经验来看,他们有对外国文化的好奇心,同样也很享受中国艺术的伟大作品,全球范围内历史的和

当代的东西都有可能是他们的收藏目标。同样,西方收藏家似乎也对这种意识产生了觉醒。

ART BANK :佳士得已经在中国上海打响了拍卖的第一炮,你们有没有可能在中国内地展开“战后艺术”的拍卖专场?

AMY:目前,还没有确定什么时候会在中国内地开展西方战后当代艺术的专场,但是我本人非常支持多种艺术共聚一堂,亚洲、欧洲、

南美、北美的艺术作品,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对话,西方战后艺术板块刺激了这种对话的可能性。

纽约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部拓展主席

艺术银行

艾米·卡佩拉佐

艺术银行 =ART BANK

艾米·卡佩拉佐 =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