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stics 教育統計─目 錄book.sir.com.tw/prvpdf/010ah311206.pdf ·...

14
Contents1Statistics 教育統計─目 CH1 ...................................................... 1-1 1-1 統計學分類 .................................................................... 1-3 1-2 次數分配與圖示法 ........................................................ 1-12 CH2 常態分配特性 ........................................... 2-1 2-1 集中量數 ........................................................................ 2-3 2-2 算術平均數 .................................................................... 2-4 2-3 中位數 ............................................................................ 2-7 2-4 眾數 ............................................................................. 2-9 2-5 幾何平均數 .................................................................... 2-11 2-6 調和平均數 .................................................................... 2-12 2-7 變異量數 ........................................................................ 2-13 2-8 全距 ............................................................................. 2-14 2-9 四分位差 ........................................................................ 2-15 2-10 平均差 .......................................................................... 2-18 2-11 變異數與標準差 .......................................................... 2-19 2-12 相對變異量數 .............................................................. 2-25 2-13 偏態與峰態 .................................................................. 2-26 CH3 相對地位量數 ........................................... 3-1 3-1 百分位數與百分等級 .................................................... 3-3 3-2 標準分數 ........................................................................ 3-6 CH4 機率概論 ................................................... 4-1 4-1 集合 ............................................................................. 4-3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Feb-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Contents〈1〉

Statistics教育統計─目 錄

CH1 概 論 ...................................................... 1-1

1-1 統計學分類 .................................................................... 1-3

1-2 次數分配與圖示法 ........................................................ 1-12

CH2 常態分配特性 ........................................... 2-1

2-1 集中量數 ........................................................................ 2-3

2-2 算術平均數 .................................................................... 2-4

2-3 中位數 ............................................................................ 2-7

2-4 眾數 ............................................................................. 2-9

2-5 幾何平均數 .................................................................... 2-11

2-6 調和平均數 .................................................................... 2-12

2-7 變異量數 ........................................................................ 2-13

2-8 全距 ............................................................................. 2-14

2-9 四分位差 ........................................................................ 2-15

2-10 平均差 .......................................................................... 2-18

2-11 變異數與標準差 .......................................................... 2-19

2-12 相對變異量數 .............................................................. 2-25

2-13 偏態與峰態 .................................................................. 2-26

CH3 相對地位量數 ........................................... 3-1

3-1 百分位數與百分等級 .................................................... 3-3

3-2 標準分數 ........................................................................ 3-6

CH4 機率概論................................................... 4-1

4-1 集合 ............................................................................. 4-3

Contents〈2〉

4-2 機率 ............................................................................. 4-4

4-3 期望值 ............................................................................ 4-8

4-4 機率分配 ........................................................................ 4-10

CH5 簡單相關與迴歸 ........................................ 5-1

5-1 相關係數 ........................................................................ 5-3

5-2 積差相關 ......................................................................... 5-6

5-3 簡單迴歸分析 ................................................................. 5-13

5-4 迴歸方程式 ..................................................................... 5-17

5-5 離均差平方和 ................................................................. 5-19

5-6 決定係數 ......................................................................... 5-21

5-7 估計標準誤 ..................................................................... 5-22

CH6 抽樣理論與抽樣分配................................. 6-1

6-1 抽樣方法 ........................................................................ 6-3

6-2 抽樣分配 ........................................................................ 6-14

6-3 常用抽樣分配 ................................................................ 6-21

CH7 區間估計與假設考驗................................. 7-1

7-1 區間估計 ........................................................................ 7-3

7-2 假設考驗基本概述 ........................................................ 7-9

7-3 區間估計與假設考驗類型架構圖................................. 7-19

7-4 變異數區間估計與假設考驗......................................... 7-43

7-5 百分比區間估計與假設考驗......................................... 7-46

7-6 積差相關係數的假設考驗............................................. 7-52

7-7 樣本大小 n 推估 ............................................................ 7-56

CH8 卡方考驗................................................... 8-1

8-1 卡方分配 ........................................................................ 8-3

8-2 適合度考驗 .................................................................... 8-5

Contents〈3〉

8-3 百分比同質性考驗 ........................................................ 8-8

8-4 獨立性檢定(關聯性考驗)......................................... 8-12

8-5 改變的顯著性檢定 ........................................................ 8-16

8-6 2考驗應用限制 ........................................................... 8-19

CH9 變異數分析 ............................................... 9-1

9-1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9-4

9-2 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9

9-3 單因子相依樣本變異數分析......................................... 9-15

9-4 變異數分析基本假設 .................................................... 9-21

9-5 多重比較 ........................................................................ 9-23

9-6 雙因子變異分析 ............................................................ 9-35

9-7 趨向分析與共變項分析 ................................................ 9-47

CH10 其他相關統計法 ...................................... 10-1

10-1 相關與列聯相關 ...................................................... 10-4

10-2 二系列相關、點二系列相關與四分相關................... 10-8

10-3 等級相關 ......................................................................10-12

10-4 相關比 ..........................................................................10-15

10-5 淨相關、部分相關 ......................................................10-17

CH11 高等統計................................................. 11-1

11-1 複迴歸分析 .................................................................. 11-3

11-2 多變項相關分析 ..........................................................11-10

附錄一 解釋名詞 ............................................... 12-1

附錄二 統計機率分配表 .................................... 13-1

表 A 常態分配表 .............................................................. 13-2

表 B 常態分配表 .............................................................. 13-5

Contents〈4〉

表 C 常態分配表 .............................................................. 13-6

表 D 積差相關係數(r)顯著性臨界值............................. 13-7

表 E 亂數表 .......................................................................... 13-8

表 F t 分配表(左表) ........................................................ 13-9

表 G t 分配表(右表)........................................................13-10

表 H 2分配表 .....................................................................13-11

表 I F 分配表 ....................................................................13-12

表 J F 分配表 ....................................................................13-13

表 K F 分配表...................................................................13-14

表 L q 分配的臨界值 ...........................................................13-15

表 M Fmax的臨界值(哈特萊變異數同質性考驗)...........13-16

表 N Dunnett 多重比較的 tD分配........................................13-17

表 O Pearson r 與 Fisher Z(Zr)直線轉換 ........................13-18

第一章 概 論 1-3

教育統計學(Statistics for Education)是一門應用統計學,主要在探

討如何利用它來解決實際教育與心理工作所面臨的問題。統計學定義為蒐

集、整理、分析、解釋統計資料,並依樣本資料去推論母體特性,使能在

不確定情況下作出適切決策。

統計分析目前在社會科學應用日益廣泛與重要。例如:臺灣高等教育

供需為何?教育與學習效果的研究與衡量?瞭解學生人格特質與發展?教

育品質是否有所改善?……等等都可以利用統計方法來解決。

1-1 統計學分類

一、統計學分類

教育統計學依其內容約可區分敘述統計學(Descriptive Statistics)、推

論統計學(Inferential Statistics)與實驗設計(Experimental Design)三

大類。就時間發展次序而言,敘述統計學與推論統計學發展較早,而實

驗設計則為近代產物。

敘述統計學(Descriptive Statistics):

只探討母體與樣本的個別特性,對研究資料之處理主要在蒐集、整理

劃記、描述與表現結果,即將一群資料加以整理、摘要、組織與簡化

,使讀者容易明瞭其中意義與傳遞訊息。內容包括集中趨勢、變異趨

勢、圖形表示、相對地位量數等。

:只求算出樣本平均數。若全校 1000 名女學生,欲推算全校女學

生的體重,抽樣 100 名學生得到樣本平均體重X 44。推論統計學(Inferential Statistics):

又稱歸納統計學(Inductive Statistics),係探討母體與樣本之間的關

係,根據樣本的資料推論未知母體性質(非樣本性質)。當研究者欲

瞭解母體某些特性,但母體群過於龐大,無法將母群體全部蒐集,最

好辦法為經由隨機(Random)方式,自群體抽取若干具有代表性(

Representative)個體為樣本,再依機率原理,經由假設、估計、考驗

步驟,使用樣本統計量從事估計與考驗母體的方法。內容包括機率分

1-4 教育統計

配、抽樣方法、估計、考驗、2分配、相關與迴歸。

:依上例由X 44 推算全校女同學平均體重()。

實驗設計(Design of Experiments):

製造一種情況用以驗證假設是否存在,如自變項與依變項的因果關係

;研究者透過實驗操弄自變項,然後觀察依變項造成影響。實驗研究

前,研究者必須有詳細完整計畫,包括操弄自變項內容、觀察依變項

內容、干擾變項、抽取樣本大小、測量誤差範圍、採用統計方法、考

量成本時間……等均需事先決定。

:研究者想瞭解不同教學方法(電腦輔助教學法、啟發教學法、編

序教學法)對國民小學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

二、教育統計學架構

資料的性質與蒐集(第一章)

集中量數

變異量數

峰態

單峰分配四大量數

(第二章)

偏態

敘述統計學

相對地位量數(第三章)

資料的性質與蒐集(第一章)機率理論

抽樣與抽樣分配(第六章)

母體 樣本

抽樣

推論

第一章 概 論 1-5

迴歸分析與相關分析(第五章)

其他相關分析(第十章)

區間估計與假設考驗(第七章)推論統計學

卡方檢定(第八章)

變異數分析(第九章)實驗設計

共變項分析(第九章)

※母數統計學與無母數統計學之比較:

推論統計學中因母群體特性與條件不同,又分成母數統計學(

Parametric Statistics)與無母數統計學(Non Parametric Statistics)二

類,二者間差異比較如下:

母 數 統 計 學 無 母 數 統 計 學

母體分配呈常態分配 母體分配不呈常態分配

大樣本資料 小樣本資本

母群變異數同質性 母群變異數異質性

適用等距變項與比率變項的研

究資料

適用名義變項與次序變項的研究

資料

統計考驗方法:t、Z、F 統計考驗方法:2

發展時間較早 發展時間方法較晚

常使用統計附表 不常使用統計附表

統計考驗力(1 )較高 統計考驗力(1 )較低

三、概念、構念與變項

研究在探求「事實的真相」,在研究過程必須具有思考基本元素和單位

(Units)而概念、構念和變項即為思考元素,分述如下:

概念(Concept):

概念(Concept)用來表示某事物、對象、狀況的共同特徵或想法,

當大家約定成俗以文字表達時,即為概念。一般用來表達概念方式分

為:客觀實體可觀察事物,如「桌子」、「電腦」、「教學媒體」

1-6 教育統計

……等;抽象不可觀察的事物,非具體存在,如「個性」、「動機

」……等,也即為「假設性構念」(Hypothetical Construct)。

構念(Construct):

本質上構念與概念相同,但構念是基於研究者學術研究需要,所假設

性創造的抽象概念,其目的在建立理論基礎。構念多由一組簡單的概

念組合而成,而且無法直接測量。假設性構念產生為研究者依據現有

理論為基礎,發揮學術洞察與創意成果,亦為研究者建構理論基準,

有其存在的價值。假設性構念可由三方面間接推論:原因推論;

結果推論;表現推論。

變項(Variable):

變項是一個概念或特性,如指人或事物的特徵,這些特徵在質或量可

以變動的概念或屬性,因此具有不同數值,即為變項;而變數則為研

究者賦予數值符號。常見變項分類包括四大變項、自變項與依變項。

四、測量尺度種類

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蒐集到資料數據中,應以何種特性或量測準則?

因不同測量尺度其資料計算與進行統計推論方式均不同,因此對於「變

項」的基本概念與區辨方式,是初學者進入「教育統計學」領域必備概

念。而最常見測量尺度區分方式是以 1951 年 S. S. Stevens 將測量尺度

區分為四大類:

類別變項(名目變項、名義變項)(Nominal Variable):

係為標示事物與事物間不同特質或類別而指定的數字,無法比較二者

間大小和形式,亦即二變項間具有互斥性(Mutually Exclusive)與完

整性(Exhaustive Categories),僅眾數有意義。如:身分證號碼、血

型、性別、郵遞區號。

次序變項(順序變項)(Ordinal Variable):

不僅能標示事物與事物間不同特質或類別而指定的數字,亦能指出大

小次序(等級順序)、多寡、優劣、高低,但無法衡量其距離差異大

小值,僅中位數有意義。如:考試名次、作文成績甲等乙等、百分等

級、教育程度、社經地位、大學教授層級。

等距變項(區間變項)(Interval Variable):

第一章 概 論 1-7

不僅能標示事物與事物間不同特質或類別而指定的數字,亦能指出大

小次序(等級順序)、多寡、優劣、高低,尚可以數值方式表示二事

物差別之大小的變項。平均數、標準差都有意義,尚有溫度、明暗度

、音量、智商、成績分數。等距變項具有一基本特性「相等單位」,

但無絕對零點、無倍數關係。

比率變項(Ratio Variable):

不僅能標示事物與事物間不同特質或類別而指定的數字,亦能指出大

小次序(等級順序)、多寡、優劣、高低,尚可以數值方式表示二事

物差別之大小的變項,還可以表示相對比例大小。比率變項最重要條

件是具有絕對零點(Absolute Zero;為具備任何測量變項屬性,絕對

零點的 0 即表「空」或「無」)與有倍數關係,具備四則運算中加、

減、乘、除運算。如:身高、年齡、體重、薪資皆為此一變項。為變

項中最高階量尺。

表 1-1 變項種類彙總表

測量尺度

名義(目)變項

類 別 尺 度

Nominal Scale

順 序 變 項

序 列 尺 度

Ordinal Scale

區 間 變 項

等 距 尺 度

Interval Scale

比 率 變 項

比例(尺度)

Ratio Scale

特  性

標示目的物而

指定的數字

分辨類別

分辨類別

只能指出等

級順序

比較大小、

高低、長短

、優劣

分辨類別

只能指出等

級順序

比較大小、

高低、長短

、優劣

算出差距

分辨類別

只能指出等

級順序

比較大小、

高低、長短

、優劣

算出差距

算出比率(

例)

簡  例

性別、宗教、血

型、國籍、籍貫

、准考證號碼、

寢室號碼、月份

、校別、身分證

字號、價值觀、

眾數

選美、考試名

次、等第、中

位數、百分等

級、積差相關

、四分位差、

難度、教授層

級、李克特五

等量表

溫度、IQ、測

驗成績、音量

、明暗度、智

商、平均數、

標準差、標準

分數、全距、

T分數、標準九

身高、體重、

長度、年齡、

面積、體積、

薪水、暴風半

徑、老鼠跑迷

津、時間、速度

1-8 教育統計

數理特性不能四則運算

()

不能四則運算

()

能做 能做四則運算

()

絕對零點 無 有

提供訊息 少多

轉  化 連續變項可轉化為間斷變項,但間斷變項不能轉化為連續變項

五、其他變項分類

連續變項與間斷變項:

連續變項(計量變項)(Continuous Variable):觀察或測量的統

計資料中,任何二數量間均可無窮細分,可以有小數或分數連續不

間斷的數據,且每個數值均有意義,連續變項是一個數列中一段距

離而非一個點,可使用「介於什麼之間」表示。連續變項測量數值

皆代表強度意義,又稱為量化變項(Quantitative Variable)。如身

高、時間、體重、分數……等。

間斷變項(離散變項)(Discrete Variable):某一特定範圍內一些

分數點相互分開,且各點之間有一段明確距離,同時此種變項大多

使用整數表示;其數值間不可無限細分,無法找到更小單位數值,

其值由點計而得,而非一段距離,不可以有小數或分數,又稱為質

化變項(Qualtitative Variable)。如:性別、骰子點數、家庭孩子

數、20 張椅子是一精確數。

自變項與依變項:

自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與依變項(Dependent Variable):

自變項屬於刺激變項,為研究者所操弄的因素,藉由操弄此因素觀

察它對另一變項所產生影響,按照字面翻譯,自變項又稱為「獨立

變項」;而依變項則為反應變項,隨自變項影響而改變。從預測作

用角度,自變項預測依變項,自變項則屬於「預測變項」;依變項

則屬於「效標變項」、「結果變項」,以發生時間為基準,發生在

前變項可為因,視為自變項;發生在後為果,視為依變項,而此種

關係如「投入─產出」,則自變項稱為「投入變項」,依變項稱為

「產出變項」。

:Y f(X)   X:自變項    Y:依變項

第一章 概 論 1-9

X:教學法(演講法、編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

Y:學習成績

控制變項(Controlled Variable):

瞭解干擾變項或無關變項的存在,而將其加以控制,那些干擾變

項就成了控制變項。

控制變項的控制與自變項的控制是不同的,前者的控制目的是使

所控制變項對依變項不影響,而後者的控制則希望自變項對依變

項有影響,即控制變項的控制旨在排除干擾變項;控制自變項目

的,則在於探知依變項之變化,係單純因自變項而引起。

六、母體與樣本統計量數

母體(Population):

母體係指欲研究問題中,相關的觀察測量值之總集合體稱之;係由具

有共同特性之個體或元素(Element)所組成之群體,是研究者想要

觀察的對象全體集合。母體又分為標的母群體與可接近母群體。

樣本(Sample):

是由母體中抽出部分個體所組成的小群體,依抽樣方法可分為隨機樣

本與非隨機樣本,能夠代表母體特性的樣本稱代表性樣本。而抽取樣

本過程叫抽樣,所採用方法叫抽樣方法。

母數或參數(Parameter):

由母體中所求算出的表徵數,用來描述母體資料的特性,大都以希臘

字母代表,如平均數、變異數 2、相關係數……。因為母體較

為龐大,大都無法知道母體母數特性,必須透過隨機抽樣由樣本統計

量推論母體母數特性。

統計量(Statistics):

由樣本所求算出之表徵數,用來描述樣本資料特性的測量數,一般以

英文符號表示,如變異數 S2、相關係數 r、平均數X ……。

表 徵 數 母 數 統 計 量

算術平均數 X 、M變異數 2 2S 、S2

比率(例) P p

1-10 教育統計

迴歸係數 b相關係數 r

主要資料(一手資料)(Firsthand Data):

事件發生時,實際觀察者或參與者提出報告,由研究者個人直接調查

獲得資料。

次級資料(二手資料)(Secondary Data):

經由他人蒐集整理分析的統計資料,而非研究者個人調查獲得。如來

自國內外政府機關、公民營學術機構、企業組織、一般書刊雜誌均為

次級資料的來源。

七、實驗研究法特徵

隨機化(Randomization):

由於研究情境相當複雜,且不同組別受試者具有許多特質差異,欲完

全控制這些因素,研究者常採用隨機化原則排除無法直接適當控制因

素。隨機化為消除傳統偏見及減弱無關變項影響力最有效因素,最常

用隨機化步驟有二個:一是隨機抽樣、二為隨機分派。

隨機抽樣(Random Sampling):為使樣本具有代表性,每一樣本

均有相等機會被抽取為研究對象,且樣本間出現彼此互不影響,亦

即實驗結果有推論到母體可能,因此實驗設計中要盡量做到隨機抽

樣,確保實驗結果具有外在效度。

隨機分派(Random Assignment):每個被抽取受試者均有相同機

會接受任何一種實驗處理,且樣本間出現彼此互不影響,當實驗研

究二組受試者完全相同下,觀察依變項在實驗後變化可以歸因於研

究者對自變項操弄,因此實驗設計中盡量做到隨機分派,確保實驗

結果具有內在效度。

控制變項:

依據「大小控原理」(Max-min-con Principle),實驗研究必須經由

適當實驗設計,儘量增大實驗變異量強度,使有實驗處理與無實驗處

第一章 概 論 1-11

理的差異明顯,且須控制無關變異量與混淆變項,並減小實驗結果誤

差變異量,才能使實驗效果更客觀正確。

使實驗變異量(研究問題相關變項之變異量)最大:實驗者必須使

幾個實驗處理間有很大差異,以提昇研究統計考驗力。

減低誤差變異量(個別差異變異量)最小:任何實驗研究均會有誤

差存在,只是程度上不同,這些誤差會造成實驗效果顯著性,實驗

者必須妥善控制實驗情境與提高測量工具信度,設法減低誤差變異

量到最小限度。誤差變異量主要來自個別差異變異量與測量誤差。

排除無關變異量(Extraneous Variance):研究者必須設法控制實

驗變項以外的無關變項或混淆變項,使它們對實驗效果影響降至最

低程度,以免混淆實驗結果,造成解釋困難。

八、研究效度

內在效度意義:

郭生玉(民 88)指出「內在效度」為實驗者所操縱實驗變項對依變

項所造成影響真正程度,亦即實驗處理是否確實造成有意義差異。而

內在效度高低,則視研究者是否控制無關變項程度,控制愈好,則實

驗差異愈能解釋是由實驗處理造成,即內在效度高,亦為一致性高。

如何提高「內在效度」:

學者 Campbell 與 Stanley 於西元 1963 年認為八項因素是影響內在效

度無關變項,研究者必須加以控制,使研究結果做正確解釋,八項因

素包括同時事件(臨時事件)、成熟、測驗、測量工具、統計迴歸、

選樣偏差、受試者流失、因素交互作用;提高方法包括隨機分派、設

計前測、增設一組控制組。

外在效度意義:

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指實驗結果的概括性(Generalizatility)和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亦即研究結果是否可以推論到其

他研究母體或研究情境,研究結果愈具普遍的應用性,其外在效度愈

高。學者 Bracht 與 Glass 提出二種外在效度:母群體效度(

Population Validity);生態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

如何提高「外在效度」:

1-12 教育統計

影響外在效度因素包括測驗反作用與交互作用效果、霍桑效應、選樣

偏差與實驗變項交互作用效果、多重實驗處理的干擾;提高方法包括

隨機抽樣、使用延宕測驗、盡量不安排前測實驗設計。

1-2 次數分配與圖示法

當研究者蒐集大量數據,很難從未經整理資料中看出其意義與特性,

這些資料數據稱原始資料(Raw Data),從原始資料計算出的分數即為原

始分數(Raw Score)。為了將這些資料加以分類整理,讓讀者能更容易

瞭解資料內容趨勢,統計學者發明了統計表與統計圖二類方式。

一、次數分配表

次數分配(Frequency Distribution):

將蒐集的資料經過整理,如依數量大小分成若干組,用來顯示資料中

分布情況,經常以次數圖或次數表來表示。自變項為數量大小,而依

變項則為各數量發生次數。

編製次數分配表假設:

均勻分配:假設資料在各組中是均勻分配。

集中分配:假設資料在各組中是集中在組中點。

編製次數分配表分類原則:

周延(Inclusion):周延目的在使原始資料無一遺漏,即資料數據

必可歸納於某一類中。

互斥(Exclusion):互斥目的在使原始資料無一重複,即資料數據

不可同時在二類中出現。

次數分配表功能:(王保進,民 95)檢測與描述蒐集資料集中量數的趨勢。

檢測與描述蒐集資料變異量數的趨勢。

檢測資料分配狀況是否為常態分配。

檢查資料是否出現極端值(Outlier)。

編製次數分配表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