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华文文学创作的发展历程研究: 国族认同、本土意识与...

1
3 4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责任编辑:王杨 宋晗 电话:(010)65389071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华文文学 2019 年 10 月 18 日 星期五 历史上有文字的记载来看 历史上有文字的记载来看中国与东南亚的交流可 中国与东南亚的交流可 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武帝时代 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当时就有大量的 当时就有大量的 移民迁居到今天的新加坡 移民迁居到今天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一带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一带纵观 纵观 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每当中国改朝换代时 每当中国改朝换代时大量的政治流亡者 大量的政治流亡者海盗以及 海盗以及 经济流民都会迁往东南亚地区 经济流民都会迁往东南亚地区至今在东南亚还流传着汉丽宝 至今在东南亚还流传着汉丽宝 之于郑和 之于郑和杜顺族之于大宋遗民的民间传说 杜顺族之于大宋遗民的民间传说更有郑和下西洋 更有郑和下西洋罗芳伯建立兰芳共和国 罗芳伯建立兰芳共和国叶亚来开埠吉隆坡 叶亚来开埠吉隆坡黄乃裳开垦沙捞 黄乃裳开垦沙捞 越等 越等这些华人在海上丝绸之路展开文化交流的历史事迹 这些华人在海上丝绸之路展开文化交流的历史事迹1824 1824 当时东南亚地区华人总人口是 当时东南亚地区华人总人口是 734 734, ,700 700 其中婆罗 其中婆罗 12 12 马来亚半岛 马来亚半岛 4 4 槟城 槟城 0 0. .8 8 马六甲 马六甲 2 2 泰国 泰国 44 44 越南 越南 3 3. .9 9 菲律宾 菲律宾 1 1. .5 5 印尼爪哇 印尼爪哇 4 4. .5 5 到了 到了 二战 二战结束 结束 1947 1947 年为例 年为例整个东南亚总人口是 整个东南亚总人口是 1 1. .57 57 亿 亿华人总人口 华人总人口 850 850 约占总人口的 约占总人口的 5 5- -6 6% %其中缅甸华人 其中缅甸华人 30 30 泰国华人 泰国华人 250 250 法属印度支那 法属印度支那 包括越南 包括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柬埔寨和老挝 华人 华人 85 85 来亚 来亚 包括新加坡和马来亚半岛 包括新加坡和马来亚半岛 261 261. .5 5 英属沙捞越 英属沙捞越北婆罗 北婆罗 洲和文莱有华人 洲和文莱有华人 22 22 印尼华人 印尼华人 190 190 菲律宾华人 菲律宾华人 12 12 1960 1960 东南亚总人口 东南亚总人口 2 2. .15 15 亿 亿其中缅甸 其中缅甸 35 35 泰国 泰国 267 267 越南 越南 86 86 柬埔寨 柬埔寨 35 35 老挝 老挝 3 3. .5 5 马来亚联邦 马来亚联邦 255 255 加坡 加坡 123 123 沙捞越 沙捞越 23 23. .6 6 北婆罗洲 北婆罗洲 10 10. .4 4 文莱 文莱 2 2. .1 1 印尼 印尼 269 269 菲律宾 菲律宾 18 18. .1 1 到了 到了 1970 1970 东南亚总人口 东南亚总人口 27514 27514. .6 6 万人 万人华人总人口 华人总人口 1481 1481. .4 4 万人 万人约占总人口的 约占总人口的 5 5. .38 38% %其中新加 其中新加 150 150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 370 370. .5 5 文莱 文莱 3 3. .2 2 缅甸 缅甸 44 44 柬埔寨 柬埔寨 43 43. .5 5 印尼 印尼 310 310 老挝 老挝 5 5. .8 8 菲律宾 菲律宾 52 52 泰国 泰国 340 340 140 140. .8 8 之后 之后随着东南亚各国同化华人的进程加快 随着东南亚各国同化华人的进程加快人人口也有很大的变化 人人口也有很大的变化华人族群数量变得不容易统计 华人族群数量变得不容易统计总体而言 总体而言东南亚地区各国的华人政策都受到过各国政府 东南亚地区各国的华人政策都受到过各国政府 政策的影响 政策的影响华人政治地位在整个东南亚 华人政治地位在整个东南亚 除新加坡之外 除新加坡之外 长期 长期 以来并不是很高 以来并不是很高华社 华社华校和华文教育三大支柱的发展一向 华校和华文教育三大支柱的发展一向 不是很顺利 不是很顺利文学在东南亚地区的创作也倍受压制 文学在东南亚地区的创作也倍受压制甚至被当 甚至被当 地国家政策强行中断 地国家政策强行中断如印尼 如印尼1965 1965 年发生政变 年发生政变第二年苏哈 第二年苏哈 托取代苏加诺 托取代苏加诺之后印尼发生了一系列排华运动 之后印尼发生了一系列排华运动所有华文学 所有华文学 校被关闭 校被关闭开始了同化政策 开始了同化政策直到 直到 2000 2000 瓦希德总统才开始 瓦希德总统才开始 准许华文 准许华文华语可以公开使用 华语可以公开使用华语电台和电视开始恢复播映 华语电台和电视开始恢复播映华人社团和会馆开始恢复 华人社团和会馆开始恢复再如 再如泰国 泰国 1951 1951 年开始执行同化 年开始执行同化 政策 政策泰国华人融入泰国社会 泰国华人融入泰国社会精英分子将子女送进教会和泰 精英分子将子女送进教会和泰 文学校 文学校其后裔也与泰人精英通婚 其后裔也与泰人精英通婚以成为或者巩固自己泰国 以成为或者巩固自己泰国 统治阶层一员的地位 统治阶层一员的地位底层华人多选择归化 底层华人多选择归化以求安居乐业 以求安居乐业而华文教育方面 而华文教育方面1976 1976 年华校完全泰化 年华校完全泰化而同时期的越南 而同时期的越南1975 1975 年越南统一开始 年越南统一开始 越南当局的排华较之前更加明显 越南当局的排华较之前更加明显 1978 1978- -1979 1979 年大约 年大约 10 10 万华人逃出越南形成逃亡潮 万华人逃出越南形成逃亡潮之后 之后南取缔境内所有华文报刊 南取缔境内所有华文报刊越南华校也消失了 越南华校也消失了柬埔寨 柬埔寨 1967 1967 年取缔了所有华文报刊 年取缔了所有华文报刊一直到 一直到 1993 1993 12 12 月华文报纸 月华文报纸 华商 华商 日报 日报 创刊 创刊才开始恢复当地华人文化 才开始恢复当地华人文化缅甸 缅甸 1963 1963 年实施国有 年实施国有 化政策 化政策1966 1966 年政府将所有华校校产全部充公 年政府将所有华校校产全部充公中断了该国 中断了该国 60 60 年的华文教育 年的华文教育而改革开放以来 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全方位的崛起 随着中国全方位的崛起经济 经济文化的软实力产生了全球影响 文化的软实力产生了全球影响在这种大背景下 在这种大背景下南亚华人教育和华文文学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南亚华人教育和华文文学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泰国的华 如泰国的华 侨崇圣大学 侨崇圣大学马来西亚的拉曼大学 马来西亚的拉曼大学印尼的亚洲国际友好学院 印尼的亚洲国际友好学院 都是由当地华人社会兴办 都是由当地华人社会兴办本国政府支持的华人大学 本国政府支持的华人大学希望随 希望随 着时代的发展 着时代的发展东南亚本土的华文教育会越来越发达 东南亚本土的华文教育会越来越发达回顾百余年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的历史 回顾百余年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的历史因为华文教育和 因为华文教育和 华人传统受到当地政府的压制 华人传统受到当地政府的压制 整体呈现衰落的大趋势 整体呈现衰落的大趋势 2019 2019 在整个东南亚地区 在整个东南亚地区东盟 东盟 10 10 国之中 国之中越南 越南老挝 老挝柬埔 柬埔 寨华文创作基本已经中断 寨华文创作基本已经中断泰国 泰国印尼 印尼文莱 文莱菲律宾 菲律宾缅甸华文 缅甸华文 文学尚保留一些活力 文学尚保留一些活力最能孕育出优秀华文文学的是新加坡和 最能孕育出优秀华文文学的是新加坡和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就华文文学的发展历史来看 就华文文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东南亚地区华文文学创作成 东南亚地区华文文学创作成 绩最高的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绩最高的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截至 截至 2019 2019 新加坡人口 新加坡人口 570 570. .36 36 其中华人 其中华人 424 424. .35 35 74 74. .4 4% %); ); 马来西亚人口 马来西亚人口 3258 3258. .14 14 其中华人 其中华人 742 742. .9 9 22 22. .8 8% % )。 )。但平心而论 但平心而论新加 新加 坡政府自 坡政府自 1979 1979 年开始的双语政策和 年开始的双语政策和 1986 1986 年的英语源流政策 年的英语源流政策直接导致新加坡华文教育水平直线下降 直接导致新加坡华文教育水平直线下降目前仅靠着特选中学 目前仅靠着特选中学 政策来维系华文教学 政策来维系华文教学而马来西亚政府自 而马来西亚政府自 1970 1970 年开始的 年开始的 新经 新经 济政策 济政策和相应的打压华人社会的政策 和相应的打压华人社会的政策华文教育靠着华人社 华文教育靠着华人社 会的华小 会的华小独中的华文中小学教育坚持至今 独中的华文中小学教育坚持至今这些年来 这些年来两国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有所改善 两国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有所改善但毕竟曾经的国家政策 但毕竟曾经的国家政策 伤及华文教育之根 伤及华文教育之根修复起来尚需时日 修复起来尚需时日我们也惟愿华文教育 我们也惟愿华文教育 和华文文学一脉可以继续在东南亚繁荣昌盛 和华文文学一脉可以继续在东南亚繁荣昌盛回顾 回顾 70 70 年东南 年东南 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 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我将以新马两国文学发展为主 我将以新马两国文学发展为主辅以 辅以 其他国家华文文学的发展为参照 其他国家华文文学的发展为参照勾勒东南华文文学的发展历 勾勒东南华文文学的发展历 程和一些重要创作主题 程和一些重要创作主题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 1950 1950- -1960 1960 年代 年代 ): ): 南下文人的身份认同变化和持续影响力 南下文人的身份认同变化和持续影响力 二战 二战结束之后 结束之后随着反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 随着反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南亚各国纷纷走上独立之路 南亚各国纷纷走上独立之路就华文文学创作群体而言 就华文文学创作群体而言当时 当时 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是由中国而来的南下 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是由中国而来的南下 文人创作群体 文人创作群体南下文人指的是那些在中国出生而后南渡东 南下文人指的是那些在中国出生而后南渡东 南亚 南亚在东南亚地区从事过文学活动 在东南亚地区从事过文学活动或在本地产生过影响的 或在本地产生过影响的 文学家 文学家这些作家包括许杰 这些作家包括许杰马宁 马宁林参天 林参天郑文通 郑文通吴天 吴天金枝 金枝 铁抗 铁抗金丁 金丁郁达夫 郁达夫张一倩 张一倩陈如旧 陈如旧王任叔 王任叔胡愈之 胡愈之沈兹 沈兹 张楚琨 张楚琨丘家珍 丘家珍杜边 杜边韦晕 韦晕絮絮 絮絮夏衍 夏衍韩萌 韩萌米军 米军李汝 李汝 李星可 李星可韩素音等等 韩素音等等笔者整理了一下 笔者整理了一下东南亚地区南下文 东南亚地区南下文 人南来时间以及常用笔名大致如下 人南来时间以及常用笔名大致如下1920 1920- -1931 1931 中国内战时期 中国内战时期陈炼青 陈炼青方北方 方北方斐楼 斐楼无闷 无闷郭秉箴 郭秉箴韩觉夫 韩觉夫洪灵菲 洪灵菲洪丝丝 洪丝丝胡浪曼 胡浪曼胡一声 胡一声李梅 李梅 李铁民 李铁民连啸鸥 连啸鸥林参天 林参天林连玉 林连玉林鲁生 林鲁生林姗姗 林姗姗林仙峤 林仙峤林岩 林岩 一礁 一礁 )、 )、 柳北岸 柳北岸潘醒农 潘醒农丘士珍 丘士珍谭云山 谭云山拓哥 拓哥王仲广 王仲广广川 广川许杰 许杰徐君濂 徐君濂薛残白 薛残白原上草 原上草 沙风 沙风 )、 )、 曾圣提 曾圣提张楚琨 张楚琨文通 文通郑吐飞 郑吐飞黄病佛 黄病佛林蝶衣 林蝶衣连吟啸 连吟啸1931 1931- -1942 1942 日本侵华时期 日本侵华时期白荻 白荻 黄科梅 黄科梅)、 )、 白路 白路清华 清华陈汝桐 陈汝桐陈文旌 陈文旌丁之屏 丁之屏东方月 东方月杜边 杜边杜门 杜门冯蕉衣 冯蕉衣高云岚 高云岚黄葆芳 黄葆芳黄大礼 黄大礼黄望青 黄望青姜凌 姜凌金枝芒 金枝芒 周容 周容乳婴 乳婴殷枝阳 殷枝阳 )、 )、 老蕾 老蕾李冰人 李冰人李润湖 李润湖梁若尘 梁若尘林佚 林佚林英强 林英强凌峰 凌峰刘思 刘思刘延陵 刘延陵刘子政 刘子政卢斌 卢斌马宁 马宁玛戈 玛戈任宇农 任宇农铁抗 铁抗王哥空 王哥空汪金丁 汪金丁王君实 王君实王秋田 王秋田韦晕 韦晕 上官豸 上官豸 )、 )、 文彪 文彪吴得 吴得 吴继岳 吴继岳吴柳斯 吴柳斯吴天 吴天 叶尼 叶尼)、 )、 谢松山 谢松山絮絮 絮絮许云樵 许云樵叶冠 叶冠 以今 以今莹姿 莹姿郁达夫 郁达夫于沫我 于沫我曾铁枕 曾铁枕张曙生 张曙生张天白 张天白 )、 )、 普洛 普洛郑子瑜 郑子瑜芝青 芝青周继昌 周继昌朱绪 朱绪吴继岳 吴继岳1942 1942- - 1965 1965 日军侵入马来亚 日军侵入马来亚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新加坡于 新加坡于 1965 1965 年宣布独立三个时期 年宣布独立三个时期艾骊 艾骊巴人 巴人白寒 白寒白塔 白塔冰梅 冰梅常夫 常夫 范提摩 范提摩 )、 )、 陈秋舫 陈秋舫陈伯萍 陈伯萍沉橹 沉橹蔡高岗 蔡高岗茀特 茀特韩萌 韩萌黄润岳 黄润岳黄尧 黄尧胡愈之 胡愈之金礼生 金礼生老杜 老杜李廉凤 李廉凤力匡 力匡李汝琳 李汝琳星可 星可连士升 连士升刘伯奎 刘伯奎刘尊棋 刘尊棋卢涛 卢涛洛萍 洛萍马宗芗 马宗芗梅秀 梅秀 夏怀 夏怀 )、 )、 孟瑶 孟瑶米军 米军彭士麟 彭士麟邱新民 邱新民彭松涛 彭松涛沈安琳 沈安琳沈兹九 沈兹九苏宗 苏宗 王恢 王恢王梅窗 王梅窗王秀南 王秀南无涯 无涯萧村 萧村萧劲华 萧劲华萧遥天 萧遥天邢致中 邢致中杏影 杏影许诺 许诺许健吾 许健吾许苏吾 许苏吾杨嘉 杨嘉杨樾 杨樾姚拓 姚拓 鲁文 鲁文 )、 )、 叶世芙 叶世芙姚紫 姚紫云里风 云里风张济川 张济川张肯堂 张肯堂张漠青 张漠青郑达 郑达南下文人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南下文人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5 5 第一位是代表五四启 第一位是代表五四启 蒙文学南洋传播的许杰 蒙文学南洋传播的许杰许杰是五四新文学的重要小说家 许杰是五四新文学的重要小说家鲁迅关系密切 鲁迅关系密切也深受其影响 也深受其影响其文艺活动主要集中在吉隆坡 其文艺活动主要集中在吉隆坡 一带 一带他对 他对 1920 1920 年代马华文学诞生期的贡献巨大 年代马华文学诞生期的贡献巨大除了提携 除了提携 新人 新人他以南洋经历为题材的散文集 他以南洋经历为题材的散文集 椰子与榴莲 椰子与榴莲 及收录其南 及收录其南 洋期间文论的 洋期间文论的 新兴文艺短论 新兴文艺短论 》, 》, 都留下早期中国知识分子宝贵 都留下早期中国知识分子宝贵 的南洋经历 的南洋经历第二位是长期关注华校教育的林参天 第二位是长期关注华校教育的林参天其长篇 其长篇 小说 小说 浓烟 浓烟 是战前马华文学界出版的惟一单行本长篇小说 是战前马华文学界出版的惟一单行本长篇小说反映 反映 1930 1930 年代马来亚华教问题的集大成之作 年代马来亚华教问题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的启蒙意 其中的启蒙意 识开启了百余年来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批判精神 识开启了百余年来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批判精神第三位是郁 第三位是郁 达夫 达夫作为五四文学的重要参与者 作为五四文学的重要参与者他在新 他在新印三地的文学 印三地的文学 活动至今为学术界津津乐道 活动至今为学术界津津乐道他创作的散文 他创作的散文社论 社论旧体诗堪为 旧体诗堪为 其后期创作的佳作 其后期创作的佳作第四位是胡愈之 第四位是胡愈之作为优秀的政治家和 作为优秀的政治家和 作家 作家他除了积极参与左翼政治活动 他除了积极参与左翼政治活动其杂文和科幻小说创作 其杂文和科幻小说创作 的影响巨大 的影响巨大编辑经历也提携了大一批文化人 编辑经历也提携了大一批文化人影响了几代东 影响了几代东 南亚报人 南亚报人值得一提的是 值得一提的是20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活动于新马的 世纪三四十年代活动于新马的 郁达夫 郁达夫胡愈之是当时东南亚华文文学的两面旗帜 胡愈之是当时东南亚华文文学的两面旗帜成为中国 成为中国 现代文学精神南传的重要文学事件 现代文学精神南传的重要文学事件第五位是韩素音 第五位是韩素音她是 她是 来自西方的中比混血儿 来自西方的中比混血儿以左翼眼光书写新马华人的历史 以左翼眼光书写新马华人的历史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餐风饮露 餐风饮露 对早期华人国民性揭露和共产党人的形 对早期华人国民性揭露和共产党人的形 象有着生动的描述 象有着生动的描述堪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经典之作 堪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经典之作开辟了 开辟了 华人英文创作的先河 华人英文创作的先河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1970 1970- -1980 1980 年代 年代 ): ): 资深作家创作的延续 资深作家创作的延续本土作家的崛起 本土作家的崛起 1945 1945 年日本战败后 年日本战败后英国统治的印度 英国统治的印度孟加拉 孟加拉锡兰 锡兰马来亚半岛等环印度洋地区的民族自决意识进一步强化 马来亚半岛等环印度洋地区的民族自决意识进一步强化居于南洋的华人都要面对 居于南洋的华人都要面对 做中国人还是做东南亚人 做中国人还是做东南亚人的问 的问 东南亚资深作家是处于所在国度由一个英国殖民地转向 东南亚资深作家是处于所在国度由一个英国殖民地转向 独立民族国家过程中的一群 独立民族国家过程中的一群经过了南来文人的热情参与写 经过了南来文人的热情参与写 作实践 作实践以及各所在国作家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国认同感 以及各所在国作家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国认同感东南 东南 亚华人文坛慢慢有了自己的本位意识 亚华人文坛慢慢有了自己的本位意识东南亚资深作家多出 东南亚资深作家多出 生在中国 生在中国青少年时期南来谋生 青少年时期南来谋生从年龄层面来看 从年龄层面来看他们大多出 他们大多出 生在 生在 1940 1940 年之前 年之前20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各殖民地建国的时 世纪五六十年代各殖民地建国的时 他们很多人都已经是东南亚文坛知名作家 他们很多人都已经是东南亚文坛知名作家他们都经历着 他们都经历着 侨民 侨民中国移民 中国移民 国民 国民东南亚各国公民 东南亚各国公民 的身份转换 的身份转换 过程 过程这批作家中的代表有马来西亚的韦晕 这批作家中的代表有马来西亚的韦晕方北方 方北方姚拓 姚拓韦晕 韦晕云里风 云里风宋子衡 宋子衡艾文 艾文 北蓝羚 北蓝羚 )、 )、 陈应德 陈应德端木虹 端木虹游牧 游牧菊凡 菊凡马汉 马汉年红 年红马崙 马崙梁园 梁园雨川 雨川冰谷 冰谷温祥英 温祥英碧澄等 碧澄等新加坡的李星可 新加坡的李星可连士升 连士升杏影 杏影苗秀 苗秀范北羚 范北羚于沫 于沫 谢克 谢克李汝琳 李汝琳杜红 杜红柳北岸 柳北岸赵戎 赵戎貂问湄 貂问湄苗芒 苗芒絮絮 絮絮孟仲季 孟仲季周粲等 周粲等印尼的黄东平 印尼的黄东平严唯真 严唯真犁青 犁青沙里洪 沙里洪柔米 柔米 · · 郑等 郑等近年来 近年来随着方北方 随着方北方姚拓 姚拓方修 方修吴岸等资深作家的 吴岸等资深作家的 先后谢世 先后谢世东南亚资深老作家的创作阵营也慢慢缩小 东南亚资深老作家的创作阵营也慢慢缩小虽然长 虽然长 江后浪推前浪 江后浪推前浪一些步入知天命的作家也逐渐成为东南亚文坛 一些步入知天命的作家也逐渐成为东南亚文坛 的重要力量 的重要力量资深作家的名号似乎又要被重新定义 资深作家的名号似乎又要被重新定义东南亚资 东南亚资 深老作家们的创作是东南亚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老作家们的创作是东南亚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东南 他们是东南 亚华文文学绝对不能忽略的力量 亚华文文学绝对不能忽略的力量主要因东南亚资深老作家 主要因东南亚资深老作家 他们建构的是东南亚文学的文学传统 他们建构的是东南亚文学的文学传统一个直通中国现代文学 一个直通中国现代文学 的文学传统 的文学传统东南亚资深作家都不否认中国现代作家对他们 东南亚资深作家都不否认中国现代作家对他们 的影响 的影响这不是一些任教于台湾高校的马裔华人学者不断强调 这不是一些任教于台湾高校的马裔华人学者不断强调 断奶说 断奶说能够抹杀的文学传统 能够抹杀的文学传统这是对资深老作家群体的尊 这是对资深老作家群体的尊 对东南亚华文文学传统的尊重 对东南亚华文文学传统的尊重与资深作家同期出现的是本土作家的崛起 与资深作家同期出现的是本土作家的崛起这批作家比起 这批作家比起 前面的 前面的 资深作家 资深作家身上的 身上的 中国气味 中国气味更淡 更淡多出生于东南亚本 多出生于东南亚本 在身份认同和情感认同上 在身份认同和情感认同上已经立足于东南亚本土文学的 已经立足于东南亚本土文学的 立场之上 立场之上就创作成绩而言 就创作成绩而言马来西亚本土作家的成绩是东南 马来西亚本土作家的成绩是东南 亚华文文学中的佼佼者 亚华文文学中的佼佼者1957 1957 年开始 年开始随着作家所居的地 随着作家所居的地 域和创作风格的不同 域和创作风格的不同当代马华文学的版图开始分裂 当代马华文学的版图开始分裂大体分 大体分 为北马 为北马中马 中马首都 首都南马和东马 南马和东马 5 5 个文艺创作圈子 个文艺创作圈子这里的作 这里的作 家群划分主要依据作家活动地域为依据 家群划分主要依据作家活动地域为依据1 1北马作家群主要分 北马作家群主要分 布在马来西亚北部的槟城 布在马来西亚北部的槟城吉打州和玻璃市三个州 吉打州和玻璃市三个州其核心是 其核心是 大山脚作家群 大山脚作家群主要成员有小黑 主要成员有小黑苏清强 苏清强傅承得 傅承得方昂 方昂林月丝 林月丝 朵拉 朵拉 )、 )、 方成 方成陈政欣 陈政欣黄英俊 黄英俊叶蕾 叶蕾 洪祖秋 洪祖秋 )、 )、 因心 因心陈绍安 陈绍安光达 光达刘育龙 刘育龙夏绍华 夏绍华陈强华 陈强华钟可斯 钟可斯杜忠全等人 杜忠全等人2 2霹雳作 霹雳作 家群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霹雳州 家群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霹雳州以怡保 以怡保金宝为中心 金宝为中心主要代 主要代 表有天狼星诗社 表有天狼星诗社 包括温任平 包括温任平温瑞安 温瑞安方娥真 方娥真李宗舜 李宗舜周清 周清 张树林 张树林谢川成 谢川成游以飘等人 游以飘等人 )、 )、 章钦 章钦王枝木 王枝木涵青 涵青雅波 雅波紫书 紫书房斯倪 房斯倪贺淑芳等人 贺淑芳等人3 3雪隆作家群主要以吉隆坡 雪隆作家群主要以吉隆坡雪兰 雪兰 莪州为中心 莪州为中心主要代表有戴小华 主要代表有戴小华叶啸 叶啸洪浪 洪浪梅淑贞 梅淑贞陈雪风 陈雪风曾沛 曾沛李忆莙 李忆莙柏一 柏一永乐多斯 永乐多斯游川 游川 子凡 子凡 )、 )、 潘友来 潘友来何乃健 何乃健国七 国七方野 方野 翁诗杰 翁诗杰 )、 )、 何国忠 何国忠许友彬 许友彬潘碧华 潘碧华孙彦庄 孙彦庄郭莲花 郭莲花张永修 张永修林春美 林春美陈湘琳 陈湘琳黄灵燕 黄灵燕刘育龙 刘育龙庄若 庄若吕育陶 吕育陶李天 李天 张依苹 张依苹陈志鸿 陈志鸿方路 方路 李成友 李成友 )、 )、 伍雁翎 伍雁翎苏燕婷 苏燕婷梁靖芬 梁靖芬翎龙 翎龙龚万辉等人 龚万辉等人4 4南马作家群主要分布在柔佛州的新山 南马作家群主要分布在柔佛州的新山坡两个地区 坡两个地区成员包括梁志庆 成员包括梁志庆爱薇 爱薇方理 方理潘雨桐 潘雨桐洪泉 洪泉李寿 李寿 文征 文征小曼 小曼许裕全 许裕全蔡家茂 蔡家茂李敬德 李敬德许通元 许通元邱苑妮等人 邱苑妮等人5 5东马作家群分布在沙特越和沙巴两州 东马作家群分布在沙特越和沙巴两州成员包括有吴岸 成员包括有吴岸梁放 梁放融融 融融关渡 关渡陈蝶 陈蝶邡眉 邡眉杨艺雄 杨艺雄 雨田 雨田 )、 )、 冯学良 冯学良 林野 林野 )、 )、 黄孟礼 黄孟礼田风 田风黄顺柳 黄顺柳 顺子 顺子 )、 )、 鞠药如 鞠药如梦羔子 梦羔子蓝波 蓝波沈庆 沈庆 旺等人 旺等人另外 另外新加坡作家英培安 新加坡作家英培安陈瑞献 陈瑞献南子 南子完颜籍 完颜籍流军 流军张曦娜 张曦娜希尼尔 希尼尔谢裕民 谢裕民尤今 尤今潘正镭 潘正镭孙爱玲 孙爱玲原甸等都是 原甸等都是 1970 1970- - 1980 1980 年代涌现的优秀本土作家 年代涌现的优秀本土作家他们与马华文学一 他们与马华文学一 构建了东南亚华文文学史的重要篇章 构建了东南亚华文文学史的重要篇章也代表着东南亚华 也代表着东南亚华 文文学的最高成就 文文学的最高成就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 1990 1990 年代至今 年代至今 ): ): 老中青三代齐聚 老中青三代齐聚新生代创作的先锋性 新生代创作的先锋性 1990 1990 年以来 年以来东南亚华文文学面临的危机大于挑战 东南亚华文文学面临的危机大于挑战印尼 印尼泰国 泰国缅甸 缅甸越南 越南老挝 老挝文莱等地 文莱等地华文文学虽有创作 华文文学虽有创作泰国作家司马攻 泰国作家司马攻姚宗伟 姚宗伟梦莉 梦莉岭南人 岭南人洪林等人的创作 洪林等人的创作体来说 体来说这些国家偶有佳作 这些国家偶有佳作但缺少能够真正反映时代变化的 但缺少能够真正反映时代变化的 厚重之作 厚重之作而马来西亚 而马来西亚新加坡两国的文学在文学创作成就上 新加坡两国的文学在文学创作成就上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马华文学的小说方面有商晚筠 马华文学的小说方面有商晚筠 七色花水 七色花水 》、 》、 潘雨桐 潘雨桐 河岸 河岸 传说 传说 》、 》、 温祥英 温祥英 清教徒 清教徒 》; 》; 散文方面有温任平 散文方面有温任平 文化人的心事 文化人的心事 》、 》、 小黑 小黑 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 》、 》、 李天葆 李天葆 盛世天光 盛世天光 》、 》、 黎紫书 黎紫书 山瘟 山瘟 》《 》《 蛆魇 蛆魇 》《 》《 别的年代 别的年代 等佳作 等佳作而李天葆 而李天葆黎紫书更是新生代作家的代表 黎紫书更是新生代作家的代表李天葆 李天葆 盛世天光 盛世天光 以女性历史为线索 以女性历史为线索构建了一条明显的南洋 构建了一条明显的南洋 女史谱系 女史谱系讲述梅苑酒家的兴衰历史 讲述梅苑酒家的兴衰历史他的小说有着强烈的怀 他的小说有着强烈的怀 旧风格 旧风格他对南洋服饰 他对南洋服饰南洋食物和南洋节庆礼俗的描写 南洋食物和南洋节庆礼俗的描写深入 深入 地展示了旧南洋的历史风貌 地展示了旧南洋的历史风貌李天葆由此也被认为是张爱玲 李天葆由此也被认为是张爱玲 在东南亚地区的文学传统继承者 在东南亚地区的文学传统继承者与李天葆同时期崛起的是 与李天葆同时期崛起的是 黎紫书 黎紫书她以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开启了她对南洋社会生 她以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开启了她对南洋社会生 活的先锋性实践 活的先锋性实践2011 2011 年她的长篇小说 年她的长篇小说 告别的年代 告别的年代以一种 以一种 崭新的写作姿态突破了自己的前期创作窠臼 崭新的写作姿态突破了自己的前期创作窠臼小说通过三个故 小说通过三个故 事串起百年马来西亚华人历史 事串起百年马来西亚华人历史寻找动荡岁月中底层人民坚韧 寻找动荡岁月中底层人民坚韧 的生命力 的生命力展示出融入历史的民间以及民间生活的力量 展示出融入历史的民间以及民间生活的力量这部 这部 长篇小说是当代马华文学的重要收获 长篇小说是当代马华文学的重要收获马华文坛有着一支重要的海外军团 马华文坛有着一支重要的海外军团那就是饮誉世界华文 那就是饮誉世界华文 文坛的台籍马裔作家 文坛的台籍马裔作家他们通过台湾当局的侨生政策而进入台 他们通过台湾当局的侨生政策而进入台 湾各大学深造 湾各大学深造之后一部分人回到了马来西亚 之后一部分人回到了马来西亚成为马华文坛 成为马华文坛 的重要力量 的重要力量另外一部分则入籍台湾 另外一部分则入籍台湾成为马华当代文学的延 成为马华当代文学的延 伸板块 伸板块综合考虑旅台作家的赴台时间 综合考虑旅台作家的赴台时间成名时间和年龄三个 成名时间和年龄三个 因素 因素第一代的马华旅台作家包括黄怀云 第一代的马华旅台作家包括黄怀云刘祺裕 刘祺裕张寒 张寒李有 李有 成等以及星座诗社 成等以及星座诗社 包括陈慧桦 包括陈慧桦林绿 林绿王润华 王润华淡莹等 淡莹等 )、 )、 神州 神州 诗社 诗社 温瑞安 温瑞安方娥真 方娥真黄昏星和周清啸等 黄昏星和周清啸等 )。 )。他们的文学活动 他们的文学活动 集中在六七十年代 集中在六七十年代第二阶段的旅台作家主要有李永平 第二阶段的旅台作家主要有李永平潘雨 潘雨 商晚筠 商晚筠张贵兴 张贵兴张锦忠等 张锦忠等其文学活动集中在 其文学活动集中在 1970 1970 年代 年代 1980 1980 年代初 年代初第三阶段的旅台作家 第三阶段的旅台作家指的是 指的是 1980 1980 年代末 年代末1990 1990 年代初就开始活跃在台湾文坛的旅台生 年代初就开始活跃在台湾文坛的旅台生其代表有林幸 其代表有林幸 黄锦树 黄锦树陈大为 陈大为钟怡雯 钟怡雯辛金顺等 辛金顺等他们的作品艺术价值 他们的作品艺术价值 很大 很大其中有老一代作家李永平的长篇小说 其中有老一代作家李永平的长篇小说 吉陵春秋 吉陵春秋 》《 》《 海东 海东 》《 》《 大河尽头 大河尽头 》、 》、 张贵兴 张贵兴 猴杯 猴杯 》《 》《 群象 群象 》《 》《 赛莲之歌 赛莲之歌 》, 》, 更有新一代 更有新一代 作家黄锦树的小说 作家黄锦树的小说陈大为的新诗和钟怡雯的散文 陈大为的新诗和钟怡雯的散文从而构成 从而构成 了华语文坛一道靓丽风景 了华语文坛一道靓丽风景新加坡虽只是一个靠近亚洲中南半岛最南边的蕞尔小岛 新加坡虽只是一个靠近亚洲中南半岛最南边的蕞尔小岛但从历史层面来看 但从历史层面来看新加坡一直是东南亚区域最重要的地点 新加坡一直是东南亚区域最重要的地点从文学层面来看 从文学层面来看新加坡文学一直是东南亚文学的重要力量 新加坡文学一直是东南亚文学的重要力量在没有分家之前 在没有分家之前 1965 1965 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合邦独立 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合邦独立 ), ), 传统意义上的 传统意义上的 马华文学 马华文学因为槟城 因为槟城吉隆坡 吉隆坡麻坡等马来亚半 麻坡等马来亚半 岛的文学创作实绩不强 岛的文学创作实绩不强马华文学 马华文学的主要创作力量集中在新 的主要创作力量集中在新 加坡 加坡前文提到的新马文学的老一辈作家中 前文提到的新马文学的老一辈作家中1990 1990 年代都 年代都 还有创作的不少 还有创作的不少如王润华 如王润华淡莹 淡莹黄孟文 黄孟文骆明 骆明陈瑞献 陈瑞献郭宝 郭宝 蓉子 蓉子英培安等人 英培安等人而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中生代 而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中生代原甸 原甸希尼尔 希尼尔谢裕民 谢裕民孙爱玲 孙爱玲张曦娜等 张曦娜等新生代作家柯思仁 新生代作家柯思仁梁文福 梁文福陈志锐 陈志锐韦铜雀 韦铜雀 吴耀宗 吴耀宗 )、 )、 刘碧娟 刘碧娟殷宋玮 殷宋玮黄浩威等 黄浩威等他们的创作面向更加多元 他们的创作面向更加多元创作内容更加丰富 创作内容更加丰富其中的代表作 其中的代表作 品有英培安的小说 品有英培安的小说 骚动 骚动》《 》《画室 画室戏服 戏服》、 》、 谢裕民的小说 谢裕民的小说 M M40 40 》; 》; 郭宝崑的话剧 郭宝崑的话剧 郑和的后代 郑和的后代 》《 》《 阿公肉骨茶 阿公肉骨茶 》《 》《 灵戏 灵戏 等等 等等 都是新华文学的经典之作 都是新华文学的经典之作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的总体特征及其他 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的总体特征及其他 回顾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 回顾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东南亚华文文学一直在 东南亚华文文学一直在 国族认同 国族认同本土意识 本土意识现代性追求 现代性追求三重视野中寻找着自 三重视野中寻找着自 己的努力方向 己的努力方向第一点是 第一点是 国族认同 国族认同就是东南亚华人在东南亚地区坚持 就是东南亚华人在东南亚地区坚持 传承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坚持自己族群的文化特性 坚持自己族群的文化特性而正因为东南亚各 而正因为东南亚各 国华文教育的被压制的处境 国华文教育的被压制的处境书写华人文化传统的流失成为东 书写华人文化传统的流失成为东 南亚华人作家演绎的重要主题 南亚华人作家演绎的重要主题以新加坡为例 以新加坡为例1965 1965 年建 年建 国后的新加坡共和国 国后的新加坡共和国新加坡必须调整自己的生存姿态 新加坡必须调整自己的生存姿态这么 这么 多年的社会变型和国家变迁让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发生了翻 多年的社会变型和国家变迁让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 天覆地的变化新加坡政府用了 新加坡政府用了 40 40 多年的时间来打压华校和 多年的时间来打压华校和 华文教育 华文教育特别是 特别是 1980 1980 年关闭南洋大学 年关闭南洋大学从而斩断了华人中文 从而斩断了华人中文 高等教育的路 高等教育的路虽然经过 虽然经过 1987 1987 年特选中学政策 年特选中学政策但华文教育 但华文教育 之殇一直都是当代新加坡华人作家的伤痕记忆 之殇一直都是当代新加坡华人作家的伤痕记忆新华作家郭宝 新华作家郭宝 英培安 英培安张曦娜 张曦娜谢裕民 谢裕民希尼尔 希尼尔王昌伟 王昌伟黄浩威等几代华 黄浩威等几代华 人作家都在他们的作品中不断书写着这个主题 人作家都在他们的作品中不断书写着这个主题第二点是 第二点是 本土意识 本土意识指的是 指的是 二战 二战之后东南亚地区华人 之后东南亚地区华人 参与所在地区的建国历史 参与所在地区的建国历史随着创作本体意识发生变化 随着创作本体意识发生变化文学 文学 表现形态也相应变化 表现形态也相应变化东南亚华文文学一方面吸收中华文化的 东南亚华文文学一方面吸收中华文化的 传统 传统一方面根植于东南亚土地 一方面根植于东南亚土地凸显出很强的本土意识 凸显出很强的本土意识东南亚文学的历史来看 东南亚文学的历史来看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本土意识起源于 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本土意识起源于 1927 1927 当时的作家张金燕就呼吁作家要书写南洋题材 当时的作家张金燕就呼吁作家要书写南洋题材1939 1939 年郁达夫 年郁达夫1948 1948 年胡愈之先后还引发过关于本土性的 年胡愈之先后还引发过关于本土性的 论战 论战一直持续到 一直持续到 1948 1948 年国共两党政治势力离开马来亚 年国共两党政治势力离开马来亚华本土作家与南下文人争论的核心是题材问题 华本土作家与南下文人争论的核心是题材问题本来是一个 本来是一个 很简单的题材选择的问题 很简单的题材选择的问题但因为中间夹杂着国共两党意识形 但因为中间夹杂着国共两党意识形 态之争 态之争有着立场不同的两派文人的参与 有着立场不同的两派文人的参与所以弄得沸沸扬 所以弄得沸沸扬 到了 到了 1990 1990 年代 年代特别是 特别是 1997 1997 11 11 29 29 马华文学国际 马华文学国际 学术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在吉隆坡召开 在吉隆坡召开留台背景的马裔学者黄锦树 留台背景的马裔学者黄锦树林建 林建 国提出了 国提出了 断奶说 断奶说将台湾的台独意识置换到马来西亚华文文 将台湾的台独意识置换到马来西亚华文文 强调马华文学要梳理中国文学传统 强调马华文学要梳理中国文学传统建立自己的文学传 建立自己的文学传 这种观点当场被马华本土作家叶啸 这种观点当场被马华本土作家叶啸陈雪风 陈雪风陈应德 陈应德陈鹏 陈鹏 中国学者黄万华等人质疑 中国学者黄万华等人质疑今天看来 今天看来20 20 世纪前半期的 世纪前半期的 马华文学的独特性 马华文学的独特性是国共意识形态之争的产物 是国共意识形态之争的产物20 20 世纪后 世纪后 半期的马华文学 半期的马华文学 断奶说 断奶说则是台籍马裔学者们的一次作秀 则是台籍马裔学者们的一次作秀文学有传统 文学有传统不论马华文学 不论马华文学还是东南亚华文文学 还是东南亚华文文学从文学历史 从文学历史 的传统来看 的传统来看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是绝对断不了的 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是绝对断不了的第三点是 第三点是 现代性追求 现代性追求指的是随着东南亚各国走上独立 指的是随着东南亚各国走上独立 之路后 之路后因为创作者所属的代际不同 因为创作者所属的代际不同东南亚各代作家面对历 东南亚各代作家面对历 史时候的心态 史时候的心态记忆与对话 记忆与对话以及由此建构出来的创作图景发 以及由此建构出来的创作图景发 生了 生了巨大的变化 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新世纪以来 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多元语言 多元语言多元文化的社 多元文化的社 会现实 会现实以及环球化的脉络中 以及环球化的脉络中东南亚华文作家在建构社会与文 东南亚华文作家在建构社会与文 化意识 化意识协商自我认同的过程中 协商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是巨大的 所面对的挑战是巨大的对东 对东 南亚新生代作家而言 南亚新生代作家而言如何在创作主题 如何在创作主题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进行 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进行 新的突破 新的突破成为他们追求作品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动因 成为他们追求作品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动因东南亚 东南亚 华文作家中 华文作家中英培安的历史反思 英培安的历史反思 (《 (《 骚动 骚动 》《 》《 画室 画室 》)、 》)、 温祥英的同志 温祥英的同志 书写 书写 (《 (《 清教徒 清教徒 》)、 》)、 谢裕民的元小说叙事 谢裕民的元小说叙事 (《 (《 安汶的假期 安汶的假期 》)、 》)、 黎紫书 黎紫书 的后现代艺术手法 的后现代艺术手法 (《 (《 告别的年代 告别的年代 》)、 》)、 李天葆的怀旧叙事 李天葆的怀旧叙事 (《 (《 盛世 盛世 天光 天光 》) 》) 一一彰显东南亚华文小说的创作实绩 一一彰显东南亚华文小说的创作实绩另外 另外柯思仁 柯思仁 的地球村意识 的地球村意识 (《 (《 如果岛国 如果岛国一个离人 一个离人 》)、 》)、 黄浩威的存在主义 黄浩威的存在主义 (《 (《 无此城 无此城 》)、 》)、 翁弦尉的意象主义 翁弦尉的意象主义 (《 (《 不明生物 不明生物 》) 》) 也是践行西方 也是践行西方 现代主义的散文和新诗经典 现代主义的散文和新诗经典在当代华语文 在当代华语文学界都占据着 学界都占据着 重要的地位 重要的地位代表着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创作实绩 代表着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创作实绩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邮政编码:100125总编室电话/传真:(010)65003319新闻部电话/传真:(010)65002492宣传发行部电话:(010)65935482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20170145号零售每份0.70元印刷:中国青年报社印刷厂 东南亚华文文学创作的发展历程研究: 国族认同 国族认同本土意 本土意识与现代性追求 识与现代性追求 近日,“故乡的云—我们的文学与家国”系列活 动在法国里尔市举行,《故乡的云》一书同时首发, 本书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出席活动的有中共浙 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上法兰西大区议会 副主席萨尔瓦特雷·卡斯提洛内,中国驻法使馆公使 余劲松,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许澎,浙江出版 联合集团董事虞汉胤,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高利昂, 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郑重等。 首发式现场,加拿大华文作家张翎、匈牙利华文 作家协会会长张执任、美国国际新移民笔会会长王 威、加拿大华文作家孙博、澳大利亚华文作家张奥列 通过视频讲述了自己对家国的深切情怀和作品的创 作初衷,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张翎说: “《故乡的 云》是关于故土的回忆。无论我们居住得多么遥远,相 思总能够把我们牵在一起。”原籍上海的加拿大华人作 家孙博说: “漂洋过海转眼间已经将近30年了,对我来 说,写作也是一种回返故乡。这么多年来自己就像一 只风筝,穿梭在中加两国之间,亲自感受着祖国翻天 覆地的变化。” 活动上,菲利克斯·托雷斯出版社创始人托雷斯, 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法国东方书局社长张晓 贝分别与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虞汉胤签署了版权 协议。活动后,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还邀请侨居法国的 华人作家和法国作家围绕“我们的文学与家国”的主 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为全球化时代的移民文学创作与 出版探索新路。 (宋 闻) 海外华人作家倾情书写家国情 《故乡的云》在法国首发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Jan-2020

2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东南亚华文文学创作的发展历程研究: 国族认同、本土意识与 ...wyb.chinawriter.com.cn/attachment/201910/18/8884c567-4ae... · 2019-10-18 · 伤及华文教育之根,修复起来尚需时日,我们也惟愿华文教育

34

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

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局部

责任编辑:王杨 宋晗 电话:(010)65389071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华文文学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从从历史上有文字的记载来看历史上有文字的记载来看,,中国与东南亚的交流可中国与东南亚的交流可

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武帝时代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当时就有大量的当时就有大量的

移民迁居到今天的新加坡移民迁居到今天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一带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一带。。纵观纵观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每当中国改朝换代时每当中国改朝换代时,,大量的政治流亡者大量的政治流亡者、、海盗以及海盗以及

经济流民都会迁往东南亚地区经济流民都会迁往东南亚地区,,至今在东南亚还流传着汉丽宝至今在东南亚还流传着汉丽宝

之于郑和之于郑和、、杜顺族之于大宋遗民的民间传说杜顺族之于大宋遗民的民间传说,,更有郑和下西洋更有郑和下西洋、、

罗芳伯建立兰芳共和国罗芳伯建立兰芳共和国、、叶亚来开埠吉隆坡叶亚来开埠吉隆坡、、黄乃裳开垦沙捞黄乃裳开垦沙捞

越等越等,,这些华人在海上丝绸之路展开文化交流的历史事迹这些华人在海上丝绸之路展开文化交流的历史事迹。。

18241824年年,,当时东南亚地区华人总人口是当时东南亚地区华人总人口是734734,,700700人人,,其中婆罗其中婆罗

洲洲1212万万,,马来亚半岛马来亚半岛44万万,,槟城槟城00..88万万,,马六甲马六甲22万万,,泰国泰国4444万万,,

越南越南33..99万万,,菲律宾菲律宾11..55万万,,印尼爪哇印尼爪哇44..55万万。。到了到了““二战二战””结束结束

后后,,以以19471947年为例年为例,,整个东南亚总人口是整个东南亚总人口是11..5757亿亿,,华人总人口华人总人口

850850万万,,约占总人口的约占总人口的55--66%%,,其中缅甸华人其中缅甸华人3030万万,,泰国华人泰国华人

250250万万,,法属印度支那法属印度支那((包括越南包括越南、、柬埔寨和老挝柬埔寨和老挝))华人华人8585万万,,马马

来亚来亚((包括新加坡和马来亚半岛包括新加坡和马来亚半岛))261261..55万万,,英属沙捞越英属沙捞越、、北婆罗北婆罗

洲和文莱有华人洲和文莱有华人2222万万,,印尼华人印尼华人190190万万,,菲律宾华人菲律宾华人1212万万。。到到

了了19601960年年,,东南亚总人口东南亚总人口22..1515亿亿,,其中缅甸其中缅甸3535万万,,泰国泰国267267

万万,,越南越南8686万万,,柬埔寨柬埔寨3535万万,,老挝老挝33..55万万,,马来亚联邦马来亚联邦255255万万,,新新

加坡加坡123123万万,,沙捞越沙捞越2323..66万万,,北婆罗洲北婆罗洲1010..44万万,,文莱文莱22..11万万,,印尼印尼

269269万万,,菲律宾菲律宾1818..11万万。。到了到了19701970年年,,东南亚总人口东南亚总人口2751427514..66

万人万人,,华人总人口华人总人口14811481..44万人万人,,约占总人口的约占总人口的55..3838%%,,其中新加其中新加

坡坡150150万万,,马来西亚马来西亚370370..55万万,,文莱文莱33..22万万,,缅甸缅甸4444万万,,柬埔寨柬埔寨

4343..55万万,,印尼印尼310310万万,,老挝老挝55..88万万,,菲律宾菲律宾5252万万,,泰国泰国340340万万,,越越

南南140140..88万万。。之后之后,,随着东南亚各国同化华人的进程加快随着东南亚各国同化华人的进程加快,,华华

人人口也有很大的变化人人口也有很大的变化,,华人族群数量变得不容易统计华人族群数量变得不容易统计。。

总体而言总体而言,,东南亚地区各国的华人政策都受到过各国政府东南亚地区各国的华人政策都受到过各国政府

政策的影响政策的影响,,华人政治地位在整个东南亚华人政治地位在整个东南亚((除新加坡之外除新加坡之外))长期长期

以来并不是很高以来并不是很高,,华社华社、、华校和华文教育三大支柱的发展一向华校和华文教育三大支柱的发展一向

不是很顺利不是很顺利,,文学在东南亚地区的创作也倍受压制文学在东南亚地区的创作也倍受压制,,甚至被当甚至被当

地国家政策强行中断地国家政策强行中断。。如印尼如印尼,,19651965年发生政变年发生政变,,第二年苏哈第二年苏哈

托取代苏加诺托取代苏加诺,,之后印尼发生了一系列排华运动之后印尼发生了一系列排华运动,,所有华文学所有华文学

校被关闭校被关闭,,开始了同化政策开始了同化政策。。直到直到20002000年年,,瓦希德总统才开始瓦希德总统才开始

准许华文准许华文、、华语可以公开使用华语可以公开使用,,华语电台和电视开始恢复播映华语电台和电视开始恢复播映,,

华人社团和会馆开始恢复华人社团和会馆开始恢复。。再如再如,,泰国泰国19511951年开始执行同化年开始执行同化

政策政策,,泰国华人融入泰国社会泰国华人融入泰国社会,,精英分子将子女送进教会和泰精英分子将子女送进教会和泰

文学校文学校,,其后裔也与泰人精英通婚其后裔也与泰人精英通婚,,以成为或者巩固自己泰国以成为或者巩固自己泰国

统治阶层一员的地位统治阶层一员的地位。。底层华人多选择归化底层华人多选择归化,,以求安居乐业以求安居乐业,,

而华文教育方面而华文教育方面,,19761976年华校完全泰化年华校完全泰化。。而同时期的越南而同时期的越南,,自自

19751975 年越南统一开始年越南统一开始,,越南当局的排华较之前更加明显越南当局的排华较之前更加明显。。

19781978--19791979年大约年大约1010万华人逃出越南形成逃亡潮万华人逃出越南形成逃亡潮。。之后之后,,越越

南取缔境内所有华文报刊南取缔境内所有华文报刊,,越南华校也消失了越南华校也消失了。。柬埔寨柬埔寨19671967

年取缔了所有华文报刊年取缔了所有华文报刊,,一直到一直到19931993年年1212月华文报纸月华文报纸《《华商华商

日报日报》》创刊创刊,,才开始恢复当地华人文化才开始恢复当地华人文化。。缅甸缅甸19631963年实施国有年实施国有

化政策化政策,,19661966年政府将所有华校校产全部充公年政府将所有华校校产全部充公,,中断了该国中断了该国6060

年的华文教育年的华文教育。。而改革开放以来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全方位的崛起随着中国全方位的崛起,,政政

治治、、经济经济、、文化的软实力产生了全球影响文化的软实力产生了全球影响,,在这种大背景下在这种大背景下,,东东

南亚华人教育和华文文学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南亚华人教育和华文文学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泰国的华如泰国的华

侨崇圣大学侨崇圣大学、、马来西亚的拉曼大学马来西亚的拉曼大学、、印尼的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印尼的亚洲国际友好学院

都是由当地华人社会兴办都是由当地华人社会兴办、、本国政府支持的华人大学本国政府支持的华人大学。。希望随希望随

着时代的发展着时代的发展,,东南亚本土的华文教育会越来越发达东南亚本土的华文教育会越来越发达。。

回顾百余年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的历史回顾百余年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的历史,,因为华文教育和因为华文教育和

华人传统受到当地政府的压制华人传统受到当地政府的压制,,整体呈现衰落的大趋势整体呈现衰落的大趋势。。

20192019年年,,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在整个东南亚地区,,东盟东盟1010国之中国之中,,越南越南、、老挝老挝、、柬埔柬埔

寨华文创作基本已经中断寨华文创作基本已经中断,,泰国泰国、、印尼印尼、、文莱文莱、、菲律宾菲律宾、、缅甸华文缅甸华文

文学尚保留一些活力文学尚保留一些活力,,最能孕育出优秀华文文学的是新加坡和最能孕育出优秀华文文学的是新加坡和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

就华文文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就华文文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东南亚地区华文文学创作成东南亚地区华文文学创作成

绩最高的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绩最高的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截至截至20192019年年,,新加坡人口新加坡人口

570570..3636 万万,,其中华人其中华人 424424..3535 万万((占占 7474..44%%););马来西亚人口马来西亚人口

32583258..1414万万,,其中华人其中华人742742..99万万((占占2222..88%%)。)。但平心而论但平心而论,,新加新加

坡政府自坡政府自19791979年开始的双语政策和年开始的双语政策和19861986年的英语源流政策年的英语源流政策,,

直接导致新加坡华文教育水平直线下降直接导致新加坡华文教育水平直线下降,,目前仅靠着特选中学目前仅靠着特选中学

政策来维系华文教学政策来维系华文教学;;而马来西亚政府自而马来西亚政府自19701970年开始的年开始的““新经新经

济政策济政策””和相应的打压华人社会的政策和相应的打压华人社会的政策,,华文教育靠着华人社华文教育靠着华人社

会的华小会的华小、、独中的华文中小学教育坚持至今独中的华文中小学教育坚持至今。。这些年来这些年来,,新新、、马马

两国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有所改善两国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有所改善,,但毕竟曾经的国家政策但毕竟曾经的国家政策

伤及华文教育之根伤及华文教育之根,,修复起来尚需时日修复起来尚需时日,,我们也惟愿华文教育我们也惟愿华文教育

和华文文学一脉可以继续在东南亚繁荣昌盛和华文文学一脉可以继续在东南亚繁荣昌盛。。回顾回顾7070年东南年东南

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我将以新马两国文学发展为主我将以新马两国文学发展为主,,辅以辅以

其他国家华文文学的发展为参照其他国家华文文学的发展为参照,,勾勒东南华文文学的发展历勾勒东南华文文学的发展历

程和一些重要创作主题程和一些重要创作主题。。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9501950--19601960年代年代):):南下文人的身份认同变化和持续影响力南下文人的身份认同变化和持续影响力

““二战二战””结束之后结束之后,,随着反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随着反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东东

南亚各国纷纷走上独立之路南亚各国纷纷走上独立之路。。就华文文学创作群体而言就华文文学创作群体而言,,当时当时

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是由中国而来的南下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是由中国而来的南下

文人创作群体文人创作群体。。南下文人指的是那些在中国出生而后南渡东南下文人指的是那些在中国出生而后南渡东

南亚南亚,,在东南亚地区从事过文学活动在东南亚地区从事过文学活动,,或在本地产生过影响的或在本地产生过影响的

文学家文学家。。这些作家包括许杰这些作家包括许杰、、马宁马宁、、林参天林参天、、郑文通郑文通、、吴天吴天、、金枝金枝

芒芒、、铁抗铁抗、、金丁金丁、、郁达夫郁达夫、、张一倩张一倩、、陈如旧陈如旧、、王任叔王任叔、、胡愈之胡愈之、、沈兹沈兹

九九、、张楚琨张楚琨、、丘家珍丘家珍、、杜边杜边、、韦晕韦晕、、絮絮絮絮、、夏衍夏衍、、韩萌韩萌、、米军米军、、李汝李汝

琳琳、、李星可李星可、、韩素音等等韩素音等等。。笔者整理了一下笔者整理了一下,,东南亚地区南下文东南亚地区南下文

人南来时间以及常用笔名大致如下人南来时间以及常用笔名大致如下::

19201920--19311931年年,,中国内战时期中国内战时期。。陈炼青陈炼青、、方北方方北方、、斐楼斐楼、、傅傅

无闷无闷、、郭秉箴郭秉箴、、韩觉夫韩觉夫、、洪灵菲洪灵菲、、洪丝丝洪丝丝、、胡浪曼胡浪曼、、胡一声胡一声、、李梅李梅

子子、、李铁民李铁民、、连啸鸥连啸鸥、、林参天林参天、、林连玉林连玉、、林鲁生林鲁生、、林姗姗林姗姗、、林仙峤林仙峤、、

林岩林岩((一礁一礁)、)、柳北岸柳北岸、、潘醒农潘醒农、、丘士珍丘士珍、、谭云山谭云山、、拓哥拓哥、、王仲广王仲广、、吴吴

广川广川、、许杰许杰、、徐君濂徐君濂、、薛残白薛残白、、原上草原上草((沙风沙风)、)、曾圣提曾圣提、、张楚琨张楚琨、、郑郑

文通文通、、郑吐飞郑吐飞、、黄病佛黄病佛、、林蝶衣林蝶衣、、连吟啸连吟啸。。

19311931--19421942年年,,日本侵华时期日本侵华时期。。白荻白荻((黄科梅黄科梅)、)、白路白路、、陈陈

清华清华、、陈汝桐陈汝桐、、陈文旌陈文旌、、丁之屏丁之屏、、东方月东方月、、杜边杜边、、杜门杜门、、冯蕉衣冯蕉衣、、方方

修修、、高云岚高云岚、、黄葆芳黄葆芳、、黄大礼黄大礼、、黄望青黄望青、、姜凌姜凌、、金枝芒金枝芒((周容周容、、乳婴乳婴、、

殷枝阳殷枝阳)、)、老蕾老蕾、、李冰人李冰人、、李润湖李润湖、、梁若尘梁若尘、、林佚林佚、、林英强林英强、、凌峰凌峰、、流流

浪浪、、刘思刘思、、刘延陵刘延陵、、刘子政刘子政、、卢斌卢斌、、马宁马宁、、玛戈玛戈、、任宇农任宇农、、铁抗铁抗、、潘潘

受受、、王哥空王哥空、、汪金丁汪金丁、、王君实王君实、、王秋田王秋田、、韦晕韦晕((上官豸上官豸)、)、文彪文彪、、吴得吴得

先先、、吴继岳吴继岳、、吴柳斯吴柳斯、、吴天吴天((叶尼叶尼)、)、谢松山谢松山、、絮絮絮絮、、许云樵许云樵、、叶冠叶冠

复复、、以今以今、、莹姿莹姿、、郁达夫郁达夫、、于沫我于沫我、、曾铁枕曾铁枕、、张曙生张曙生、、张天白张天白((伧伧

父父)、)、普洛普洛、、郑子瑜郑子瑜、、芝青芝青、、周继昌周继昌、、朱绪朱绪、、吴继岳吴继岳。。

19421942--19651965 年年,,日军侵入马来亚日军侵入马来亚、、日本投降日本投降、、新加坡于新加坡于

19651965年宣布独立三个时期年宣布独立三个时期。。艾骊艾骊、、巴人巴人、、白寒白寒、、白塔白塔、、冰梅冰梅、、曹曹

兮兮、、常夫常夫((范提摩范提摩)、)、陈秋舫陈秋舫、、陈伯萍陈伯萍、、沉橹沉橹、、蔡高岗蔡高岗、、茀特茀特、、韩萌韩萌、、

黄润岳黄润岳、、黄尧黄尧、、胡愈之胡愈之、、金礼生金礼生、、老杜老杜、、李廉凤李廉凤、、力匡力匡、、李汝琳李汝琳、、李李

星可星可、、连士升连士升、、刘伯奎刘伯奎、、刘尊棋刘尊棋、、卢涛卢涛、、洛萍洛萍、、马宗芗马宗芗、、梅秀梅秀((夏怀夏怀

霜霜)、)、孟瑶孟瑶、、米军米军、、彭士麟彭士麟、、邱新民邱新民、、彭松涛彭松涛、、沈安琳沈安琳、、沈兹九沈兹九、、苏宗苏宗

文文、、王恢王恢、、王梅窗王梅窗、、王秀南王秀南、、无涯无涯、、萧村萧村、、萧劲华萧劲华、、萧遥天萧遥天、、邢致中邢致中、、

杏影杏影、、许诺许诺、、许健吾许健吾、、许苏吾许苏吾、、杨嘉杨嘉、、杨樾杨樾、、姚拓姚拓((鲁文鲁文)、)、叶世芙叶世芙、、

姚紫姚紫、、云里风云里风、、张济川张济川、、张肯堂张肯堂、、张漠青张漠青、、郑达郑达。。

南下文人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南下文人中最具代表性的有55位位。。第一位是代表五四启第一位是代表五四启

蒙文学南洋传播的许杰蒙文学南洋传播的许杰。。许杰是五四新文学的重要小说家许杰是五四新文学的重要小说家,,与与

鲁迅关系密切鲁迅关系密切,,也深受其影响也深受其影响,,其文艺活动主要集中在吉隆坡其文艺活动主要集中在吉隆坡

一带一带,,他对他对19201920年代马华文学诞生期的贡献巨大年代马华文学诞生期的贡献巨大。。除了提携除了提携

新人新人,,他以南洋经历为题材的散文集他以南洋经历为题材的散文集《《椰子与榴莲椰子与榴莲》》及收录其南及收录其南

洋期间文论的洋期间文论的《《新兴文艺短论新兴文艺短论》,》,都留下早期中国知识分子宝贵都留下早期中国知识分子宝贵

的南洋经历的南洋经历。。第二位是长期关注华校教育的林参天第二位是长期关注华校教育的林参天。。其长篇其长篇

小说小说《《浓烟浓烟》》是战前马华文学界出版的惟一单行本长篇小说是战前马华文学界出版的惟一单行本长篇小说,,是是

反映反映19301930年代马来亚华教问题的集大成之作年代马来亚华教问题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的启蒙意其中的启蒙意

识开启了百余年来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批判精神识开启了百余年来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批判精神。。第三位是郁第三位是郁

达夫达夫。。作为五四文学的重要参与者作为五四文学的重要参与者,,他在新他在新、、马马、、印三地的文学印三地的文学

活动至今为学术界津津乐道活动至今为学术界津津乐道,,他创作的散文他创作的散文、、社论社论、、旧体诗堪为旧体诗堪为

其后期创作的佳作其后期创作的佳作。。第四位是胡愈之第四位是胡愈之。。作为优秀的政治家和作为优秀的政治家和

作家作家,,他除了积极参与左翼政治活动他除了积极参与左翼政治活动,,其杂文和科幻小说创作其杂文和科幻小说创作

的影响巨大的影响巨大,,编辑经历也提携了大一批文化人编辑经历也提携了大一批文化人,,影响了几代东影响了几代东

南亚报人南亚报人。。值得一提的是值得一提的是,,2020世纪三四十年代活动于新马的世纪三四十年代活动于新马的

郁达夫郁达夫、、胡愈之是当时东南亚华文文学的两面旗帜胡愈之是当时东南亚华文文学的两面旗帜,,成为中国成为中国

现代文学精神南传的重要文学事件现代文学精神南传的重要文学事件。。第五位是韩素音第五位是韩素音。。她是她是

来自西方的中比混血儿来自西方的中比混血儿,,以左翼眼光书写新马华人的历史以左翼眼光书写新马华人的历史,,其其

长篇小说长篇小说《《餐风饮露餐风饮露》》对早期华人国民性揭露和共产党人的形对早期华人国民性揭露和共产党人的形

象有着生动的描述象有着生动的描述,,堪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经典之作堪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经典之作,,开辟了开辟了

华人英文创作的先河华人英文创作的先河。。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701970--19801980年代年代):):资深作家创作的延续资深作家创作的延续,,本土作家的崛起本土作家的崛起

19451945年日本战败后年日本战败后,,英国统治的印度英国统治的印度、、孟加拉孟加拉、、锡兰锡兰、、缅缅

甸甸、、马来亚半岛等环印度洋地区的民族自决意识进一步强化马来亚半岛等环印度洋地区的民族自决意识进一步强化,,

居于南洋的华人都要面对居于南洋的华人都要面对““做中国人还是做东南亚人做中国人还是做东南亚人””的问的问

题题。。东南亚资深作家是处于所在国度由一个英国殖民地转向东南亚资深作家是处于所在国度由一个英国殖民地转向

独立民族国家过程中的一群独立民族国家过程中的一群。。经过了南来文人的热情参与写经过了南来文人的热情参与写

作实践作实践,,以及各所在国作家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国认同感以及各所在国作家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国认同感,,东南东南

亚华人文坛慢慢有了自己的本位意识亚华人文坛慢慢有了自己的本位意识。。东南亚资深作家多出东南亚资深作家多出

生在中国生在中国,,青少年时期南来谋生青少年时期南来谋生,,从年龄层面来看从年龄层面来看,,他们大多出他们大多出

生在生在19401940年之前年之前,,在在20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各殖民地建国的时世纪五六十年代各殖民地建国的时

候候,,他们很多人都已经是东南亚文坛知名作家他们很多人都已经是东南亚文坛知名作家,,他们都经历着他们都经历着

从从““侨民侨民””((中国移民中国移民))到到““国民国民””((东南亚各国公民东南亚各国公民))的身份转换的身份转换

过程过程,,这批作家中的代表有马来西亚的韦晕这批作家中的代表有马来西亚的韦晕、、方北方方北方、、姚拓姚拓、、方方

修修、、韦晕韦晕、、云里风云里风、、宋子衡宋子衡、、艾文艾文((北蓝羚北蓝羚)、)、陈应德陈应德、、端木虹端木虹、、驼驼

铃铃、、游牧游牧、、菊凡菊凡、、马汉马汉、、年红年红、、马崙马崙、、梁园梁园、、雨川雨川、、冰谷冰谷、、温祥英温祥英、、孟孟

沙沙、、碧澄等碧澄等;;新加坡的李星可新加坡的李星可、、连士升连士升、、杏影杏影、、苗秀苗秀、、范北羚范北羚、、于沫于沫

我我、、谢克谢克、、李汝琳李汝琳、、杜红杜红、、柳北岸柳北岸、、赵戎赵戎、、貂问湄貂问湄、、苗芒苗芒、、絮絮絮絮、、贺贺

巾巾、、孟仲季孟仲季、、周粲等周粲等;;印尼的黄东平印尼的黄东平、、严唯真严唯真、、犁青犁青、、沙里洪沙里洪、、柔米柔米

欧欧··郑等郑等。。近年来近年来,,随着方北方随着方北方、、姚拓姚拓、、方修方修、、吴岸等资深作家的吴岸等资深作家的

先后谢世先后谢世,,东南亚资深老作家的创作阵营也慢慢缩小东南亚资深老作家的创作阵营也慢慢缩小,,虽然长虽然长

江后浪推前浪江后浪推前浪,,一些步入知天命的作家也逐渐成为东南亚文坛一些步入知天命的作家也逐渐成为东南亚文坛

的重要力量的重要力量,,资深作家的名号似乎又要被重新定义资深作家的名号似乎又要被重新定义。。东南亚资东南亚资

深老作家们的创作是东南亚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老作家们的创作是东南亚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东南他们是东南

亚华文文学绝对不能忽略的力量亚华文文学绝对不能忽略的力量。。主要因东南亚资深老作家主要因东南亚资深老作家

他们建构的是东南亚文学的文学传统他们建构的是东南亚文学的文学传统,,一个直通中国现代文学一个直通中国现代文学

的文学传统的文学传统。。东南亚资深作家都不否认中国现代作家对他们东南亚资深作家都不否认中国现代作家对他们

的影响的影响,,这不是一些任教于台湾高校的马裔华人学者不断强调这不是一些任教于台湾高校的马裔华人学者不断强调

““断奶说断奶说””能够抹杀的文学传统能够抹杀的文学传统,,这是对资深老作家群体的尊这是对资深老作家群体的尊

重重,,对东南亚华文文学传统的尊重对东南亚华文文学传统的尊重。。

与资深作家同期出现的是本土作家的崛起与资深作家同期出现的是本土作家的崛起,,这批作家比起这批作家比起

前面的前面的““资深作家资深作家””身上的身上的““中国气味中国气味””更淡更淡,,多出生于东南亚本多出生于东南亚本

土土,,在身份认同和情感认同上在身份认同和情感认同上,,已经立足于东南亚本土文学的已经立足于东南亚本土文学的

立场之上立场之上。。就创作成绩而言就创作成绩而言,,马来西亚本土作家的成绩是东南马来西亚本土作家的成绩是东南

亚华文文学中的佼佼者亚华文文学中的佼佼者。。从从19571957年开始年开始,,随着作家所居的地随着作家所居的地

域和创作风格的不同域和创作风格的不同,,当代马华文学的版图开始分裂当代马华文学的版图开始分裂,,大体分大体分

为北马为北马、、中马中马、、首都首都、、南马和东马南马和东马55个文艺创作圈子个文艺创作圈子。。这里的作这里的作

家群划分主要依据作家活动地域为依据家群划分主要依据作家活动地域为依据::11、、北马作家群主要分北马作家群主要分

布在马来西亚北部的槟城布在马来西亚北部的槟城、、吉打州和玻璃市三个州吉打州和玻璃市三个州,,其核心是其核心是

大山脚作家群大山脚作家群,,主要成员有小黑主要成员有小黑、、苏清强苏清强、、傅承得傅承得、、方昂方昂、、林月丝林月丝

((朵拉朵拉)、)、方成方成、、陈政欣陈政欣、、黄英俊黄英俊、、叶蕾叶蕾((洪祖秋洪祖秋)、)、因心因心、、陈绍安陈绍安、、张张

光达光达、、刘育龙刘育龙、、夏绍华夏绍华、、陈强华陈强华、、钟可斯钟可斯、、杜忠全等人杜忠全等人;;22、、霹雳作霹雳作

家群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霹雳州家群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霹雳州,,以怡保以怡保、、金宝为中心金宝为中心,,主要代主要代

表有天狼星诗社表有天狼星诗社((包括温任平包括温任平、、温瑞安温瑞安、、方娥真方娥真、、李宗舜李宗舜、、周清周清

啸啸、、张树林张树林、、谢川成谢川成、、游以飘等人游以飘等人)、)、章钦章钦、、王枝木王枝木、、涵青涵青、、雅波雅波、、黎黎

紫书紫书、、房斯倪房斯倪、、贺淑芳等人贺淑芳等人;;33、、雪隆作家群主要以吉隆坡雪隆作家群主要以吉隆坡、、雪兰雪兰

莪州为中心莪州为中心,,主要代表有戴小华主要代表有戴小华、、叶啸叶啸、、洪浪洪浪、、梅淑贞梅淑贞、、陈雪风陈雪风、、

曾沛曾沛、、李忆莙李忆莙、、柏一柏一、、永乐多斯永乐多斯、、游川游川((子凡子凡)、)、潘友来潘友来、、何乃健何乃健、、李李

国七国七、、方野方野((翁诗杰翁诗杰)、)、何国忠何国忠、、许友彬许友彬、、潘碧华潘碧华、、孙彦庄孙彦庄、、郭莲花郭莲花、、

张永修张永修、、林春美林春美、、陈湘琳陈湘琳、、黄灵燕黄灵燕、、刘育龙刘育龙、、庄若庄若、、吕育陶吕育陶、、李天李天

葆葆、、张依苹张依苹、、陈志鸿陈志鸿、、方路方路((李成友李成友)、)、伍雁翎伍雁翎、、苏燕婷苏燕婷、、梁靖芬梁靖芬、、曾曾

翎龙翎龙、、龚万辉等人龚万辉等人;;44、、南马作家群主要分布在柔佛州的新山南马作家群主要分布在柔佛州的新山、、麻麻

坡两个地区坡两个地区,,成员包括梁志庆成员包括梁志庆、、爱薇爱薇、、方理方理、、潘雨桐潘雨桐、、洪泉洪泉、、李寿李寿

章章、、文征文征、、小曼小曼、、许裕全许裕全、、蔡家茂蔡家茂、、李敬德李敬德、、许通元许通元、、邱苑妮等人邱苑妮等人;;

55、、东马作家群分布在沙特越和沙巴两州东马作家群分布在沙特越和沙巴两州,,成员包括有吴岸成员包括有吴岸、、田田

思思、、梁放梁放、、融融融融、、关渡关渡、、陈蝶陈蝶、、邡眉邡眉、、杨艺雄杨艺雄((雨田雨田)、)、冯学良冯学良((林野林野

夫夫)、)、黄孟礼黄孟礼、、田风田风、、黄顺柳黄顺柳((顺子顺子)、)、鞠药如鞠药如、、梦羔子梦羔子、、蓝波蓝波、、沈庆沈庆

旺等人旺等人。。

另外另外,,新加坡作家英培安新加坡作家英培安、、陈瑞献陈瑞献、、南子南子、、完颜籍完颜籍、、流军流军、、蓉蓉

子子、、张曦娜张曦娜、、希尼尔希尼尔、、谢裕民谢裕民、、尤今尤今、、潘正镭潘正镭、、孙爱玲孙爱玲、、原甸等都是原甸等都是

19701970--19801980年代涌现的优秀本土作家年代涌现的优秀本土作家。。他们与马华文学一他们与马华文学一

起起,,构建了东南亚华文文学史的重要篇章构建了东南亚华文文学史的重要篇章,,也代表着东南亚华也代表着东南亚华

文文学的最高成就文文学的最高成就。。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19901990年代至今年代至今):):老中青三代齐聚老中青三代齐聚,,新生代创作的先锋性新生代创作的先锋性

19901990年以来年以来,,东南亚华文文学面临的危机大于挑战东南亚华文文学面临的危机大于挑战。。在在

印尼印尼、、泰国泰国、、缅甸缅甸、、越南越南、、老挝老挝、、文莱等地文莱等地,,华文文学虽有创作华文文学虽有创作,,如如

泰国作家司马攻泰国作家司马攻、、姚宗伟姚宗伟、、梦莉梦莉、、岭南人岭南人、、洪林等人的创作洪林等人的创作。。总总

体来说体来说,,这些国家偶有佳作这些国家偶有佳作,,但缺少能够真正反映时代变化的但缺少能够真正反映时代变化的

厚重之作厚重之作。。而马来西亚而马来西亚、、新加坡两国的文学在文学创作成就上新加坡两国的文学在文学创作成就上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马华文学的小说方面有商晚筠马华文学的小说方面有商晚筠《《七色花水七色花水》、》、潘雨桐潘雨桐《《河岸河岸

传说传说》、》、温祥英温祥英《《清教徒清教徒》;》;散文方面有温任平散文方面有温任平《《文化人的心事文化人的心事》、》、

小黑小黑《《寻人启事寻人启事》、》、李天葆李天葆《《盛世天光盛世天光》、》、黎紫书黎紫书《《山瘟山瘟》《》《蛆魇蛆魇》《》《告告

别的年代别的年代》》等佳作等佳作。。而李天葆而李天葆、、黎紫书更是新生代作家的代表黎紫书更是新生代作家的代表,,

李天葆李天葆《《盛世天光盛世天光》》以女性历史为线索以女性历史为线索,,构建了一条明显的南洋构建了一条明显的南洋

女史谱系女史谱系,,讲述梅苑酒家的兴衰历史讲述梅苑酒家的兴衰历史。。他的小说有着强烈的怀他的小说有着强烈的怀

旧风格旧风格,,他对南洋服饰他对南洋服饰、、南洋食物和南洋节庆礼俗的描写南洋食物和南洋节庆礼俗的描写,,深入深入

地展示了旧南洋的历史风貌地展示了旧南洋的历史风貌。。李天葆由此也被认为是张爱玲李天葆由此也被认为是张爱玲

在东南亚地区的文学传统继承者在东南亚地区的文学传统继承者。。与李天葆同时期崛起的是与李天葆同时期崛起的是

黎紫书黎紫书,,她以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开启了她对南洋社会生她以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开启了她对南洋社会生

活的先锋性实践活的先锋性实践,,20112011年她的长篇小说年她的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告别的年代》》以一种以一种

崭新的写作姿态突破了自己的前期创作窠臼崭新的写作姿态突破了自己的前期创作窠臼,,小说通过三个故小说通过三个故

事串起百年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事串起百年马来西亚华人历史,,寻找动荡岁月中底层人民坚韧寻找动荡岁月中底层人民坚韧

的生命力的生命力,,展示出融入历史的民间以及民间生活的力量展示出融入历史的民间以及民间生活的力量,,这部这部

长篇小说是当代马华文学的重要收获长篇小说是当代马华文学的重要收获。。

马华文坛有着一支重要的海外军团马华文坛有着一支重要的海外军团,,那就是饮誉世界华文那就是饮誉世界华文

文坛的台籍马裔作家文坛的台籍马裔作家,,他们通过台湾当局的侨生政策而进入台他们通过台湾当局的侨生政策而进入台

湾各大学深造湾各大学深造,,之后一部分人回到了马来西亚之后一部分人回到了马来西亚,,成为马华文坛成为马华文坛

的重要力量的重要力量,,另外一部分则入籍台湾另外一部分则入籍台湾,,成为马华当代文学的延成为马华当代文学的延

伸板块伸板块。。综合考虑旅台作家的赴台时间综合考虑旅台作家的赴台时间、、成名时间和年龄三个成名时间和年龄三个

因素因素,,第一代的马华旅台作家包括黄怀云第一代的马华旅台作家包括黄怀云、、刘祺裕刘祺裕、、张寒张寒、、李有李有

成等以及星座诗社成等以及星座诗社((包括陈慧桦包括陈慧桦、、林绿林绿、、王润华王润华、、淡莹等淡莹等)、)、神州神州

诗社诗社((温瑞安温瑞安、、方娥真方娥真、、黄昏星和周清啸等黄昏星和周清啸等)。)。他们的文学活动他们的文学活动

集中在六七十年代集中在六七十年代。。第二阶段的旅台作家主要有李永平第二阶段的旅台作家主要有李永平、、潘雨潘雨

桐桐、、商晚筠商晚筠、、张贵兴张贵兴、、张锦忠等张锦忠等,,其文学活动集中在其文学活动集中在19701970年代年代

末末、、19801980年代初年代初。。第三阶段的旅台作家第三阶段的旅台作家,,指的是指的是19801980年代末年代末、、

19901990年代初就开始活跃在台湾文坛的旅台生年代初就开始活跃在台湾文坛的旅台生,,其代表有林幸其代表有林幸

谦谦、、黄锦树黄锦树、、陈大为陈大为、、钟怡雯钟怡雯、、辛金顺等辛金顺等。。他们的作品艺术价值他们的作品艺术价值

很大很大,,其中有老一代作家李永平的长篇小说其中有老一代作家李永平的长篇小说《《吉陵春秋吉陵春秋》《》《海东海东

青青》《》《大河尽头大河尽头》、》、张贵兴张贵兴《《猴杯猴杯》《》《群象群象》《》《赛莲之歌赛莲之歌》,》,更有新一代更有新一代

作家黄锦树的小说作家黄锦树的小说、、陈大为的新诗和钟怡雯的散文陈大为的新诗和钟怡雯的散文,,从而构成从而构成

了华语文坛一道靓丽风景了华语文坛一道靓丽风景。。

新加坡虽只是一个靠近亚洲中南半岛最南边的蕞尔小岛新加坡虽只是一个靠近亚洲中南半岛最南边的蕞尔小岛,,

但从历史层面来看但从历史层面来看,,新加坡一直是东南亚区域最重要的地点新加坡一直是东南亚区域最重要的地点;;

从文学层面来看从文学层面来看,,新加坡文学一直是东南亚文学的重要力量新加坡文学一直是东南亚文学的重要力量,,

在没有分家之前在没有分家之前((1965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合邦独立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合邦独立),),

传统意义上的传统意义上的““马华文学马华文学””,,因为槟城因为槟城、、吉隆坡吉隆坡、、麻坡等马来亚半麻坡等马来亚半

岛的文学创作实绩不强岛的文学创作实绩不强,,““马华文学马华文学””的主要创作力量集中在新的主要创作力量集中在新

加坡加坡。。前文提到的新马文学的老一辈作家中前文提到的新马文学的老一辈作家中,,在在19901990年代都年代都

还有创作的不少还有创作的不少,,如王润华如王润华、、淡莹淡莹、、黄孟文黄孟文、、骆明骆明、、陈瑞献陈瑞献、、郭宝郭宝

崑崑、、蓉子蓉子、、英培安等人英培安等人。。而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中生代而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中生代,,如如

原甸原甸、、希尼尔希尼尔、、谢裕民谢裕民、、孙爱玲孙爱玲、、张曦娜等张曦娜等,,新生代作家柯思仁新生代作家柯思仁、、

梁文福梁文福、、陈志锐陈志锐、、韦铜雀韦铜雀((吴耀宗吴耀宗)、)、刘碧娟刘碧娟、、殷宋玮殷宋玮、、黄浩威等黄浩威等,,

他们的创作面向更加多元他们的创作面向更加多元,,创作内容更加丰富创作内容更加丰富。。其中的代表作其中的代表作

品有英培安的小说品有英培安的小说《《骚动骚动》《》《画室画室》》和和《《戏服戏服》、》、谢裕民的小说谢裕民的小说

《《MM4040》;》;郭宝崑的话剧郭宝崑的话剧《《郑和的后代郑和的后代》《》《阿公肉骨茶阿公肉骨茶》《》《灵戏灵戏》》等等等等

都是新华文学的经典之作都是新华文学的经典之作。。

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的总体特征及其他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的总体特征及其他

回顾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回顾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东南亚华文文学一直在东南亚华文文学一直在

““国族认同国族认同””、、““本土意识本土意识””与与““现代性追求现代性追求””三重视野中寻找着自三重视野中寻找着自

己的努力方向己的努力方向。。

第一点是第一点是““国族认同国族认同””,,就是东南亚华人在东南亚地区坚持就是东南亚华人在东南亚地区坚持

传承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坚持自己族群的文化特性坚持自己族群的文化特性。。而正因为东南亚各而正因为东南亚各

国华文教育的被压制的处境国华文教育的被压制的处境,,书写华人文化传统的流失成为东书写华人文化传统的流失成为东

南亚华人作家演绎的重要主题南亚华人作家演绎的重要主题。。以新加坡为例以新加坡为例,,在在19651965年建年建

国后的新加坡共和国国后的新加坡共和国,,新加坡必须调整自己的生存姿态新加坡必须调整自己的生存姿态,,这么这么

多年的社会变型和国家变迁让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多年的社会变型和国家变迁让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天覆地的变化,,新加坡政府用了新加坡政府用了4040多年的时间来打压华校和多年的时间来打压华校和

华文教育华文教育,,特别是特别是19801980年关闭南洋大学年关闭南洋大学,,从而斩断了华人中文从而斩断了华人中文

高等教育的路高等教育的路。。虽然经过虽然经过19871987年特选中学政策年特选中学政策,,但华文教育但华文教育

之殇一直都是当代新加坡华人作家的伤痕记忆之殇一直都是当代新加坡华人作家的伤痕记忆,,新华作家郭宝新华作家郭宝

崑崑、、英培安英培安、、张曦娜张曦娜、、谢裕民谢裕民、、希尼尔希尼尔、、王昌伟王昌伟、、黄浩威等几代华黄浩威等几代华

人作家都在他们的作品中不断书写着这个主题人作家都在他们的作品中不断书写着这个主题。。

第二点是第二点是““本土意识本土意识””,,指的是指的是““二战二战””之后东南亚地区华人之后东南亚地区华人

参与所在地区的建国历史参与所在地区的建国历史,,随着创作本体意识发生变化随着创作本体意识发生变化,,文学文学

表现形态也相应变化表现形态也相应变化,,东南亚华文文学一方面吸收中华文化的东南亚华文文学一方面吸收中华文化的

传统传统,,一方面根植于东南亚土地一方面根植于东南亚土地,,凸显出很强的本土意识凸显出很强的本土意识。。从从

东南亚文学的历史来看东南亚文学的历史来看,,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本土意识起源于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本土意识起源于

19271927年年,,当时的作家张金燕就呼吁作家要书写南洋题材当时的作家张金燕就呼吁作家要书写南洋题材,,后后

来来,,19391939年郁达夫年郁达夫、、19481948年胡愈之先后还引发过关于本土性的年胡愈之先后还引发过关于本土性的

论战论战。。一直持续到一直持续到19481948年国共两党政治势力离开马来亚年国共两党政治势力离开马来亚。。马马

华本土作家与南下文人争论的核心是题材问题华本土作家与南下文人争论的核心是题材问题。。本来是一个本来是一个

很简单的题材选择的问题很简单的题材选择的问题,,但因为中间夹杂着国共两党意识形但因为中间夹杂着国共两党意识形

态之争态之争,,有着立场不同的两派文人的参与有着立场不同的两派文人的参与,,所以弄得沸沸扬所以弄得沸沸扬

扬扬。。到了到了19901990年代年代,,特别是特别是19971997年年1111月月2929日日““马华文学国际马华文学国际

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在吉隆坡召开在吉隆坡召开,,留台背景的马裔学者黄锦树留台背景的马裔学者黄锦树、、林建林建

国提出了国提出了““断奶说断奶说””,,将台湾的台独意识置换到马来西亚华文文将台湾的台独意识置换到马来西亚华文文

坛坛,,强调马华文学要梳理中国文学传统强调马华文学要梳理中国文学传统,,建立自己的文学传建立自己的文学传

统统。。这种观点当场被马华本土作家叶啸这种观点当场被马华本土作家叶啸、、陈雪风陈雪风、、陈应德陈应德、、陈鹏陈鹏

翔翔,,中国学者黄万华等人质疑中国学者黄万华等人质疑。。今天看来今天看来,,2020世纪前半期的世纪前半期的

““马华文学的独特性马华文学的独特性””是国共意识形态之争的产物是国共意识形态之争的产物,,2020世纪后世纪后

半期的马华文学半期的马华文学““断奶说断奶说””则是台籍马裔学者们的一次作秀则是台籍马裔学者们的一次作秀。。

文学有传统文学有传统,,不论马华文学不论马华文学,,还是东南亚华文文学还是东南亚华文文学,,从文学历史从文学历史

的传统来看的传统来看,,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是绝对断不了的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是绝对断不了的。。

第三点是第三点是““现代性追求现代性追求””,,指的是随着东南亚各国走上独立指的是随着东南亚各国走上独立

之路后之路后,,因为创作者所属的代际不同因为创作者所属的代际不同,,东南亚各代作家面对历东南亚各代作家面对历

史时候的心态史时候的心态、、记忆与对话记忆与对话,,以及由此建构出来的创作图景发以及由此建构出来的创作图景发

生了生了巨大的变化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多元语言多元语言、、多元文化的社多元文化的社

会现实会现实,,以及环球化的脉络中以及环球化的脉络中,,东南亚华文作家在建构社会与文东南亚华文作家在建构社会与文

化意识化意识、、协商自我认同的过程中协商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是巨大的所面对的挑战是巨大的。。对东对东

南亚新生代作家而言南亚新生代作家而言,,如何在创作主题如何在创作主题、、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进行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进行

新的突破新的突破,,成为他们追求作品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动因成为他们追求作品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动因。。东南亚东南亚

华文作家中华文作家中,,英培安的历史反思英培安的历史反思(《(《骚动骚动》《》《画室画室》)、》)、温祥英的同志温祥英的同志

书写书写(《(《清教徒清教徒》)、》)、谢裕民的元小说叙事谢裕民的元小说叙事(《(《安汶的假期安汶的假期》)、》)、黎紫书黎紫书

的后现代艺术手法的后现代艺术手法(《(《告别的年代告别的年代》)、》)、李天葆的怀旧叙事李天葆的怀旧叙事(《(《盛世盛世

天光天光》)》)等等,,一一彰显东南亚华文小说的创作实绩一一彰显东南亚华文小说的创作实绩。。另外另外,,柯思仁柯思仁

的地球村意识的地球村意识(《(《如果岛国如果岛国,,一个离人一个离人》)、》)、黄浩威的存在主义黄浩威的存在主义(《(《查查

无此城无此城》)、》)、翁弦尉的意象主义翁弦尉的意象主义(《(《不明生物不明生物》)》)等等,,也是践行西方也是践行西方

((后后))现代主义的散文和新诗经典现代主义的散文和新诗经典,,在当代华语文在当代华语文学界都占据着学界都占据着

重要的地位重要的地位,,代表着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创作实绩代表着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创作实绩。。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邮政编码:100125 总编室电话/传真:(010)65003319 新闻部电话/传真:(010)65002492 宣传发行部电话:(010)65935482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20170145号 零售每份0.70元 印刷:中国青年报社印刷厂

东南亚华文文学创作的发展历程研究:

国族认同国族认同、、本土意本土意识与现代性追求识与现代性追求□金 进

近日,“故乡的云——我们的文学与家国”系列活

动在法国里尔市举行,《故乡的云》一书同时首发,

本书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出席活动的有中共浙

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上法兰西大区议会

副主席萨尔瓦特雷·卡斯提洛内,中国驻法使馆公使

余劲松,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许澎,浙江出版

联合集团董事虞汉胤,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高利昂,

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郑重等。

首发式现场,加拿大华文作家张翎、匈牙利华文

作家协会会长张执任、美国国际新移民笔会会长王

威、加拿大华文作家孙博、澳大利亚华文作家张奥列

通过视频讲述了自己对家国的深切情怀和作品的创

作初衷,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张翎说:“《故乡的

云》是关于故土的回忆。无论我们居住得多么遥远,相

思总能够把我们牵在一起。”原籍上海的加拿大华人作

家孙博说:“漂洋过海转眼间已经将近30年了,对我来

说,写作也是一种回返故乡。这么多年来自己就像一

只风筝,穿梭在中加两国之间,亲自感受着祖国翻天

覆地的变化。”

活动上,菲利克斯·托雷斯出版社创始人托雷斯,

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法国东方书局社长张晓

贝分别与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虞汉胤签署了版权

协议。活动后,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还邀请侨居法国的

华人作家和法国作家围绕“我们的文学与家国”的主

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为全球化时代的移民文学创作与

出版探索新路。 (宋 闻)

海外华人作家倾情书写家国情《故乡的云》在法国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