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b20131016crb.bjrb.cn/resfile/2013-10-16/06/2013101606_pdf.pdf大农视野 66 2013年10月16日...

1
6 大农视野 6 2013 10 16 星期三 刘燎 本报讯 (余文键 报道) 眼下正值 农忙时节,金沙县 500 余名农技人员走 进田间地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指 导广大农户科学施肥、规范种植,为秋 冬种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以减轻因 旱灾带来的经济损失,帮助农民增产增 收。 进入秋冬种农业生产以来,岚头镇 按照金沙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大季损 失小季补”的举措,积极组织当地农技 人服务秋冬种农业生产,全镇已组织 200 多人 (次) 深入到 42 个村民组进行 技术指导。目前,已经种植了油菜、小 麦、绿肥等 6000 多亩,预计 10 月底可 完成 15000 亩的种植面积。 岚头镇农技人员樊红每天都要和同 事们一道,来到田间地头,把乡亲们聚 集在一起,现场为他们讲解种植技术, 指导农户抓好秋冬种农业生产工作。 樊红对现场的群众说:“你们栽种 时要注意选择壮苗来栽,不要选择病 苗、弱苗来栽。你们注意看,在油菜苗 地背面是白色的,就像我们泡菜坛里的 白蒙一样,这种油菜不宜移栽,这种油 菜是生了病的,移栽后会传染给其他油 菜苗。处理不好,病害防不好,会导致 油菜得不到收成。” 在讲解过程中,农技人员从育苗选 择、种植、施肥、管护和收割以及配方 施肥、土地平整、开沟作厢等方面进行 了详细的讲解,并一一回答了当地群众 在农业生产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 难。 岚头镇高果村村民刘体昌感触地 说:“以前搞的是普通种植,像他们讲 解的肥料追踪、施肥,以前没有听说过 这样的技术,现在得到他们的技术指 导,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结束完了现场讲解种植技术后,樊 红又继续和同事们为正在种植油菜的农 户土中进行指导。 樊红告诉笔者,只有对农户进行面 对面的培训和手把手技术指导,才能改 掉他们以往的不科学的种植方式,从而 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据了解,金沙县已组织农机人员 5300 多人次奔赴 26 个乡镇的 244 个村 民务秋冬种, 目前已完成秋冬种面积 29 万余亩,已种植蔬菜 9 万余亩,小麦 2.5 万亩,油菜 12.6 万亩,杂粮 6 亩,秋冬种工作开头良好。 本报讯 (刘登刚 报道) 黔西县林 泉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人示范为 带动,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积极调整 农业产业种植模式,发展菊花种植,进 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彭佑才是黔西县林泉镇增坪村党支 部书记,在他心里一直有个结,就是本 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大量的土地 被荒废闲置,看到这些长满荒草的田 地,他心里总不是滋味。为了增加当地 农村群众的经济收入,他多次外出考 察,最后决定引进市场前景好、经济价 值高、栽培技术易掌握的杭白菊进行试 种,以期提高土地利用率,拓宽群众增 收渠道。 “因为出去打工的人太多了,土地 荒废了很可惜,我抱着探索发展的态度 从老百姓手中流转土地来种植菊花,今 年我种植了百把亩菊花,品种是从外县 引进的高产杭白菊,从目前采摘情况来 看,每亩产量有 700 800 斤,按订单 4 /斤计算,一亩地除了土地流转费 等各方面费用外有 3000 左右的纯收 入,种菊花还是可以的。”彭佑才说。 笔者在林泉镇增坪村杭白菊种植基 地上看到,百亩菊花开满整个山头,淡 淡的清香沁人心脾,10 多名工人正在 忙着采摘菊花。高显春就是其中的一 员,她说家里的苞谷都打完了,烤烟也 齐完了,利用这个农闲时节,帮基地采 摘菊花,一天采到 40 多斤,能够挣到 七八十块钱的工资,可以补贴点家用。 “我们明年的计划是成立菊花种植 协会,发动全村的老百姓都来参与种植 菊花,力争种植面积达到 600 亩以上, 为了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我们将和 老百姓签订收购合同,按保护价进行收 购,并且争取在当地建立初加工厂房, 对菊花进行杀青、烘干等一条龙初加工 处理,提高菊花价值,从而增加群众销 售收入。”彭佑才说。 威宁自治县迤那镇奇石园,由该镇党 委政府投资 280 余万元修建,占地面积 6660 平方米。变石为宝,找准农村产业发展脉 搏为农户谋取“致富路”;建园夯基础,舍 得投入积聚“石”产业化发展;引商入 园,引导商户规范经营拓宽销售市场,对 外树立“石”品牌形象,这是迤那镇党委 政府建设“迤那奇石园”的初衷。奇石园 建立后,这里的奇石经营户得以从“散兵 游勇”化为“聚拳出力”,他们在“奇石 园”花 2 万元就可以购置一间商铺“点石成 金”。日前,笔者来到这个奇石园,了解这 些经营户的运营情况。 在迤那镇大山村木营组,蓝天白云暖 阳微风。 穿组而过的 102 省道两旁,许多农户家 房屋周围摆满了造型各异的大奇石,给人 无限遐想。 “迤那奇石园”里,35 间整洁靓丽的商 铺门头上的标牌全部和“石”结缘:穹石 阁、石缘堂…… 一间间的商铺里摆满了各种形状、质 地各异的小奇石、根雕、工艺品。 “穹石阁”商铺前,温暖的阳光照在 71 岁的李扬举老人身上,他正一脸慈祥的守 着商铺。 “儿子们下地做活路去了,我帮他们看 着。”看见笔者来访,李扬举老人说到。 “老人家您知道这些石头的销售价格 吗?”笔者问到。 “怎个不晓得,我家做石头生意已经有 15 年了,原来专门做大奇石生意,现在政 府修起这些门面,我家就买了两个门面来 卖小奇石,现在大小奇石生意都在做。”李 扬举老人兴致勃勃的带着笔者参观他家的 商铺。 看着满屋造型别致的石头,笔者向李 扬举老人探询这些石头的销售价格。 “大奇石的卖价要高点,有卖四、五万 甚至更高价格的,小奇石的卖价要便宜 点,几百到几千元。还有石头也是需要碰 到识货的人,遇到识货的人,价格自然不 成问题,遇到不识货的人,本来是好石头 他也许认为不值钱。”李扬举老人对每种石 头的销售价格和行情了如指掌。 “一年下来您家卖石头毛收入有多 少?”笔者问到。 “一年如果生意好的时候连本带利 50 万元,最好的是不但可以做石头生意还不 影响娃儿些做农活,收入还可以。”李扬举 老人高兴地说到。 说到收入,“石头记”商铺女主人夏兰 这样告诉笔者,“我家一年大石头可以卖 10 多万元,小石头可以卖 6 万元左右。” 笔者采访时,“石缘堂”商铺主人徐贵 兰刚卖出一个 600 元的“狮子爬山”小奇 石,“今天我到现在已经卖出 1800 元的石头 了。” “石富人家”商铺的徐贵安夫妻俩人在 他们家的两个门面里忙碌着,徐贵安说, “我家一年能够卖出 10 多万元的石头,现在 两间门面感觉小了点了,家里还堆放着很 多石头。” 奇石协会会长李平平对奇石销售充满 信心,“我们这里销售的石头造型好质量 好,买的人多。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和党委 政府沟通,再修建一个专门摆放那些大奇 石的奇石园,把大石头全部集中到园里 来,便于更好的规范管理与对外销售。” 当笔者问到这些奇石销往哪些地方 时,徐贵安笑着对笔者说,“反正销售去的 地方很多,大部分石头都坐汽车走了,听 说还有部分石头坐火车飞机漂洋过海去 了。”徐贵安的话同许多商户爽朗的笑声在 奇石园里飘荡。 靠山吃山 “点石成金” —威宁自治县迤那镇奇石园见闻 □ 张锋 李玉荣 为了尽快打通大方县东关乡马鞍村 150 多米长的 硬化通组路,大方县纪委出资了 4 万余元,驻村干部 刘正己、周志积极协调了片石200方、细砂100方、 水泥 5 吨,亲自到施工场地蹲点监督施工进度和修建 质量。图为施工现场。 (张勤 摄) 本报讯 (张应明 报道) 织金县后寨乡偏岩村通过调 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环境和气候等优势,村“两委”带 领村民大胆突破,先行先试,培育黄柏树苗 40 万株,如 今该村黄柏树苗长势喜人。 据悉,该村黄柏育苗主要以农户分散撒种育苗为主,今 年全村共育苗 40 万株,苗木除了供本村种植外,对外销售 30 万株,售价为 0.5 0.8 /株,为种植户直接产生销售收 20 余万元,极大提高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为来年扩大 规模种植打下了坚实基础。图为长势喜人的黄柏树苗。 本报讯 (刘军林 报道) 威宁自治县双龙乡充分利用 当地气候、土壤等优势,积极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全乡今 年种植大白菜 1000 多亩,目前已经到了成熟期,喜获丰收。 据了解,近年来,双龙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积极 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等特色产 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通过资金扶 持、科技帮扶等措施,过去小而杂、小而弱的蔬菜产业经 营思路,逐渐开始向大基地、大产业规模化转变。 本报讯 (李 璐 报道) “我觉得当好一名村支书,关 键就是要做到:能管事、能办事、能成事,要有一颗高度 的责任心,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才能带领群众奔小 康。”近日,在织金县“2013 年公开选拔村党组织书记 ‘青春献基层,共话奔小康’”座谈会上,84 名“公选” 村支书欢聚一堂,话小康,谈感受,诉期盼。 今年 6 月, 在实施“领头雁工程”中,织金县公开 选拔了 84 名村支书,为及时了解这批“公选”村支书的 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加强基层干 部之间的工作交流,开创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 局面,县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了此次“青春献基层,共话 奔小康”座谈会。会议现场,84 名村支书围坐在一起, 热烈讨论自己对“领头雁工程”理解和感受,诉说自己 对如何有效统筹资源有效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建议和意 见。他们中有的是返乡农民工,有的是大学生村官,有 的是县直机关工勤人员,有的是乡镇事业单位职工。大 家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介绍工作经验,诉说工作难 点,畅谈对建成小康村的美好向往和实施计划。 本报讯 (侯 超 报道) 黔西县中建乡营盘村,从过去 闭塞落后的小山村,蜕变到基层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得 益于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帮扶。这里,山村变美了,村民 便铆足劲,如今的美丽营盘村,村民们一边放养山羊,一 边栽种经果林,正朝着小康之路走去。 营盘村沟头组通组路的尽头,村民肖永碧正在家门口 翻晒新打的稻谷。她今年 60 岁,腿脚不太方便,过去村 里的通组路没有硬化,晴天还好过,下雨天就得深一脚浅 一脚的出门,要是赶集天下雨,可苦了肖大娘,十多里的 山路,她要走上半天的时间。 有条好路走,成了肖大娘多年来可盼不可及的想法。 让肖大娘没有想到的是,今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圆了他多年 的梦,两个硬化让小山村完全变了样,家家户户的院坝硬 化了不说,还修起了小花园,而最让肖大娘欣慰的是,自 己赶集不费力了,有时甚至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生活用品。 要想富,先修路,如今路通了,村民致富的后劲也就 更足了。明方学搞过养殖,有些经验,村里适合养羊,让 他早就谋生了养羊致富的念头,可包里没有几个钱,养羊 需要的本钱让他焦头烂额。就在明方学寸步难行的时候, 好政策再次敲开了营盘村的大门。他告诉笔者:“我们这 里水泥路打通了,山林又好,我想喂养子,我们喂一只羊 子政府补助我们 750 块钱,我现在喂了四五十只,准备把 这个技术学好,带动群众些发展养羊,我们现在这里都有 七八户都喂了 100 多只了。” 本报讯 (万重阳 冯 尧 报道) 年来,纳雍县化作乡结合自身实际发 展,积极引导农民种上了经果林,相比 以前种植传统农作物,百姓们轻松了, 还增加了收入。 走进化作乡,随处可见连片长势良 好的经果林替代了以前的传统农作物。 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百姓们 转变传统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玛瑙红樱 桃、板栗、黑桃等经果林,相比种庄 稼,农民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 黑塘村村民王明江介绍:“近几 年,我们黑塘村主要是发展玛瑙红樱 桃、梨子、李子、板栗、黑桃这几个品 种,近几年农户得到了实惠,每户年人 均收入大概在 5000 元以上,经济相比 种庄稼有明显的增加。” 百姓种上经果林后,不仅增加了收 入,相对以前活少了,在闲余的时间还 能赚点其它收入,大家都感到非常满 意。 枪杆岩村村民王加良告诉笔者: “我们的承包地从前种马铃薯和玉米, 后来得到政府的支持种了经果林,现在 经济效益提高了,活也少干,老百姓很 满意。” 本报讯 (侯 超 报道) 黔西县中坪镇关寨村调整产业 结构,种植 4000 亩突尼斯软籽石榴,首先试种的 200 亩石 榴在国庆期间挂满了枝头,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前来观光和 购买,让市民流量往返的同时,也让果农的腰包鼓了起来。 金秋十月,关寨村的石榴迎来了丰收的季节,饱满的 果掉满了枝头,掩映在绿叶之间,煞是美观,引来了大量 的选择近郊游的游客游园赏果。游客们一边游园赏景,一 边自己动手采摘果实,用手机记录了绿色的果园,用箩筐 盛满了甘甜的果实。从贵阳来黔西旅游的陈邦君告诉笔 者,在大城市呆惯了,这种游果园、摘果实的自驾游,让 他们体验了一把惬意的农家生活的同时,也自己动手,给 家人和朋友带去了当地的特色果实。 石榴园不仅让游客欣赏到了绿色的果园,吃到了甘甜 的果实,也让果农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关寨村在调整农业 产业结构时,果农们引进了突尼斯软籽石榴进行栽种,经 过三年多的精心管护,今年入秋以后,漫山遍野的石榴树 上挂慢了果实。看着硕果累累的石榴园,果农便开始担心 起石榴的市场来,就在果农们还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大量 的游客涌进了果园,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本报讯 (陈世海 唐德军 报道) 金沙县高坪乡围绕 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本乡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构筑 富民阵地,确保全乡群众稳定增收。 建成万亩花椒基地。通过分批实施,2013 年,在幸福 村完成基地育苗 200 亩,种植花椒 4000 亩。2014 年种植花 4000 亩,其中:幸福村 1000 亩、高坪、金桥 2 村各 1500 亩。2015 年,种植花椒 2000 亩,其中:幸福村 500 亩、高坪村 500 亩、金桥村 1000 亩。建成以幸福村为中心 覆盖周边各村的万亩花椒基地。 实施万亩核桃种植。充分利用摞荒地、荒山、田边地 角、房前屋后等组织农户栽种核桃,筛选优质核桃品种进 行嫁接改良,打造名优土特产品,建成以发明、三和 2 为中心覆盖全乡 10 个村的万亩核桃基地。 推进“六个千亩”工程。种植猕猴桃、枇杷各 1000 亩,建成千亩水果基地。种植金银花 2000 亩、天麻 1000 亩,建成千亩药材基地。实施 5000 亩高寒耐低温苗圃和 1000 亩绿化苗圃基地建设,建成千亩苗圃基地。稳定烤烟 年种植面积在 2000 亩以上,巩固建设千亩烤烟基地。稳 定种植脱毒马铃薯 2000 亩以上,香菇、食用菌 1000 亩以 上,引资建设夏凉蔬菜基地 2000 亩,建成千亩蔬菜基 地。到 2015 年,实现茶产规模化种植 5000 亩,建成千亩 茶叶基地。 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不断探索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及 模式,有效盘活土地资源。到 2015 年,使流转土地达 5000 亩以上、荒山 1 万亩以上,全乡土地向基地、合作社 和种植能手集中,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建立完善合作经济组织。在巩固现有 4 个专业合作社 的同时,建立完善各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到 2015 年,建成专业合作社 10 个以上、行业协会 3 个以上,带动 农民创业增收 2000 户以上,全乡 80%以上的农产品能通过 专业合作社等进行营销,形成鼓励“公司+合作社+基 地+支部+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 共赢模式,实现产业链发展全覆盖。 招商引资促经济发展。2013 年,计划完成招商引资 2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1 亿元,目前为止,任务过半。到 2015 年,完成招商引资 3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 1.5 个亿 以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大中型企业落户投产,刺 激经济稳步增长。 全程跟踪服务相关项目,优化提升投资环境,乡党 委、政府成立了服务项目工作组,在能源基地、矿产品物 流园区基地、蔬菜基地、中草药基地、避暑旅游基础设施 建设及花椒加工包装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三化同 步”统筹发展。 金沙县500 余名农技人员 服务秋冬种农业生产 黔西县林泉镇发展菊花种植促农增收 纳雍县化作乡农民种植经果林 轻松有了好收成 织金县84 名公选村支书 齐聚一堂话发展 黔西县中建乡营盘村山里农家风光好 牵羊栽树奔小康 黔西县果园飘香引客来 硕果满枝农家笑 织金县后寨乡40 万株黄柏助群众致富 金沙县高坪乡构筑六大“富民阵地” 威宁自治县双龙乡千亩大白菜喜获丰收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Jan-2020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6大农视野 6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刘 燎

本报讯(余文键 报道) 眼下正值农忙时节,金沙县500余名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指导广大农户科学施肥、规范种植,为秋冬种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以减轻因旱灾带来的经济损失,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进入秋冬种农业生产以来,岚头镇按照金沙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大季损失小季补”的举措,积极组织当地农技人服务秋冬种农业生产,全镇已组织200多人(次)深入到42个村民组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已经种植了油菜、小麦、绿肥等 6000多亩,预计 10月底可完成15000亩的种植面积。

岚头镇农技人员樊红每天都要和同事们一道,来到田间地头,把乡亲们聚

集在一起,现场为他们讲解种植技术,指导农户抓好秋冬种农业生产工作。

樊红对现场的群众说:“你们栽种时要注意选择壮苗来栽,不要选择病苗、弱苗来栽。你们注意看,在油菜苗地背面是白色的,就像我们泡菜坛里的白蒙一样,这种油菜不宜移栽,这种油菜是生了病的,移栽后会传染给其他油菜苗。处理不好,病害防不好,会导致油菜得不到收成。”

在讲解过程中,农技人员从育苗选择、种植、施肥、管护和收割以及配方施肥、土地平整、开沟作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一一回答了当地群众在农业生产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岚头镇高果村村民刘体昌感触地

说:“以前搞的是普通种植,像他们讲解的肥料追踪、施肥,以前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技术,现在得到他们的技术指导,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结束完了现场讲解种植技术后,樊红又继续和同事们为正在种植油菜的农户土中进行指导。

樊红告诉笔者,只有对农户进行面对面的培训和手把手技术指导,才能改掉他们以往的不科学的种植方式,从而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据了解,金沙县已组织农机人员5300 多人次奔赴 26 个乡镇的 244 个村民务秋冬种,目前已完成秋冬种面积 29万余亩,已种植蔬菜 9 万余亩,小麦2.5 万亩,油菜 12.6 万亩,杂粮 6 万亩,秋冬种工作开头良好。

本报讯(刘登刚 报道) 黔西县林泉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人示范为带动,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种植模式,发展菊花种植,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彭佑才是黔西县林泉镇增坪村党支部书记,在他心里一直有个结,就是本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大量的土地被荒废闲置,看到这些长满荒草的田地,他心里总不是滋味。为了增加当地农村群众的经济收入,他多次外出考察,最后决定引进市场前景好、经济价值高、栽培技术易掌握的杭白菊进行试种,以期提高土地利用率,拓宽群众增

收渠道。“因为出去打工的人太多了,土地

荒废了很可惜,我抱着探索发展的态度从老百姓手中流转土地来种植菊花,今年我种植了百把亩菊花,品种是从外县引进的高产杭白菊,从目前采摘情况来看,每亩产量有 700至 800斤,按订单4 元/斤计算,一亩地除了土地流转费等各方面费用外有 3000 左右的纯收入,种菊花还是可以的。”彭佑才说。

笔者在林泉镇增坪村杭白菊种植基地上看到,百亩菊花开满整个山头,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10 多名工人正在忙着采摘菊花。高显春就是其中的一

员,她说家里的苞谷都打完了,烤烟也齐完了,利用这个农闲时节,帮基地采摘菊花,一天采到 40多斤,能够挣到七八十块钱的工资,可以补贴点家用。

“我们明年的计划是成立菊花种植协会,发动全村的老百姓都来参与种植菊花,力争种植面积达到 600 亩以上,为了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我们将和老百姓签订收购合同,按保护价进行收购,并且争取在当地建立初加工厂房,对菊花进行杀青、烘干等一条龙初加工处理,提高菊花价值,从而增加群众销售收入。”彭佑才说。

威宁自治县迤那镇奇石园,由该镇党委政府投资 280余万元修建,占地面积 6660平方米。变石为宝,找准农村产业发展脉搏为农户谋取“致富路”;建园夯基础,舍得投入积聚“石”产业化发展;引商入园,引导商户规范经营拓宽销售市场,对外树立“石”品牌形象,这是迤那镇党委政府建设“迤那奇石园”的初衷。奇石园建立后,这里的奇石经营户得以从“散兵游勇”化为“聚拳出力”,他们在“奇石园”花 2万元就可以购置一间商铺“点石成金”。日前,笔者来到这个奇石园,了解这些经营户的运营情况。

在迤那镇大山村木营组,蓝天白云暖阳微风。

穿组而过的 102省道两旁,许多农户家房屋周围摆满了造型各异的大奇石,给人无限遐想。

“迤那奇石园”里,35间整洁靓丽的商铺门头上的标牌全部和“石”结缘:穹石阁、石缘堂……

一间间的商铺里摆满了各种形状、质地各异的小奇石、根雕、工艺品。

“穹石阁”商铺前,温暖的阳光照在 71

岁的李扬举老人身上,他正一脸慈祥的守着商铺。

“儿子们下地做活路去了,我帮他们看着。”看见笔者来访,李扬举老人说到。

“老人家您知道这些石头的销售价格吗?”笔者问到。

“怎个不晓得,我家做石头生意已经有15 年了,原来专门做大奇石生意,现在政府修起这些门面,我家就买了两个门面来卖小奇石,现在大小奇石生意都在做。”李扬举老人兴致勃勃的带着笔者参观他家的商铺。

看着满屋造型别致的石头,笔者向李扬举老人探询这些石头的销售价格。

“大奇石的卖价要高点,有卖四、五万甚至更高价格的,小奇石的卖价要便宜点,几百到几千元。还有石头也是需要碰

到识货的人,遇到识货的人,价格自然不成问题,遇到不识货的人,本来是好石头他也许认为不值钱。”李扬举老人对每种石头的销售价格和行情了如指掌。

“ 一 年 下 来 您 家 卖 石 头 毛 收 入 有 多少?”笔者问到。

“一年如果生意好的时候连本带利 50多万元,最好的是不但可以做石头生意还不影响娃儿些做农活,收入还可以。”李扬举老人高兴地说到。

说到收入,“石头记”商铺女主人夏兰这样告诉笔者,“我家一年大石头可以卖 10多万元,小石头可以卖6万元左右。”

笔者采访时,“石缘堂”商铺主人徐贵兰刚卖出一个 600 元的“狮子爬山”小奇石,“今天我到现在已经卖出 1800元的石头了。”

“石富人家”商铺的徐贵安夫妻俩人在他们家的两个门面里忙碌着,徐贵安说,

“我家一年能够卖出 10多万元的石头,现在两间门面感觉小了点了,家里还堆放着很多石头。”

奇石协会会长李平平对奇石销售充满信心,“我们这里销售的石头造型好质量好,买的人多。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和党委政府沟通,再修建一个专门摆放那些大奇石的奇石园,把大石头全部集中到园里来,便于更好的规范管理与对外销售。”

当笔者问到这些奇石销往哪些地方时,徐贵安笑着对笔者说,“反正销售去的地方很多,大部分石头都坐汽车走了,听说还有部分石头坐火车飞机漂洋过海去了。”徐贵安的话同许多商户爽朗的笑声在奇石园里飘荡。

靠山吃山 “点石成金”——威宁自治县迤那镇奇石园见闻

□ 张 锋 李玉荣

为了尽快打通大方县东关乡马鞍村150多米长的硬化通组路,大方县纪委出资了4万余元,驻村干部刘正己、周志积极协调了片石 200 方、细砂 100 方、水泥5吨,亲自到施工场地蹲点监督施工进度和修建质量。图为施工现场。

(张勤 摄)

本报讯(张应明 报道) 织金县后寨乡偏岩村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环境和气候等优势,村“两委”带领村民大胆突破,先行先试,培育黄柏树苗 40万株,如今该村黄柏树苗长势喜人。

据悉,该村黄柏育苗主要以农户分散撒种育苗为主,今年全村共育苗 40万株,苗木除了供本村种植外,对外销售30万株,售价为 0.5至 0.8元/株,为种植户直接产生销售收入 20余万元,极大提高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为来年扩大规模种植打下了坚实基础。图为长势喜人的黄柏树苗。

本报讯(刘军林 报道) 威宁自治县双龙乡充分利用当地气候、土壤等优势,积极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全乡今年种植大白菜1000多亩,目前已经到了成熟期,喜获丰收。

据了解,近年来,双龙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等特色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通过资金扶持、科技帮扶等措施,过去小而杂、小而弱的蔬菜产业经营思路,逐渐开始向大基地、大产业规模化转变。

本报讯(李 璐 报道)“我觉得当好一名村支书,关键就是要做到:能管事、能办事、能成事,要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才能带领群众奔小康。”近日,在织金县“2013 年公开选拔村党组织书记

‘青春献基层,共话奔小康’”座谈会上,84名“公选”村支书欢聚一堂,话小康,谈感受,诉期盼。

今年 6月, 在实施“领头雁工程”中,织金县公开选拔了 84名村支书,为及时了解这批“公选”村支书的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加强基层干部之间的工作交流,开创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局面,县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了此次“青春献基层,共话奔小康”座谈会。会议现场,84 名村支书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自己对“领头雁工程”理解和感受,诉说自己对如何有效统筹资源有效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他们中有的是返乡农民工,有的是大学生村官,有的是县直机关工勤人员,有的是乡镇事业单位职工。大家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介绍工作经验,诉说工作难点,畅谈对建成小康村的美好向往和实施计划。

本报讯(侯 超 报道) 黔西县中建乡营盘村,从过去闭塞落后的小山村,蜕变到基层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得益于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帮扶。这里,山村变美了,村民便铆足劲,如今的美丽营盘村,村民们一边放养山羊,一边栽种经果林,正朝着小康之路走去。

营盘村沟头组通组路的尽头,村民肖永碧正在家门口翻晒新打的稻谷。她今年 60岁,腿脚不太方便,过去村里的通组路没有硬化,晴天还好过,下雨天就得深一脚浅一脚的出门,要是赶集天下雨,可苦了肖大娘,十多里的山路,她要走上半天的时间。

有条好路走,成了肖大娘多年来可盼不可及的想法。让肖大娘没有想到的是,今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圆了他多年的梦,两个硬化让小山村完全变了样,家家户户的院坝硬化了不说,还修起了小花园,而最让肖大娘欣慰的是,自己赶集不费力了,有时甚至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生活用品。

要想富,先修路,如今路通了,村民致富的后劲也就更足了。明方学搞过养殖,有些经验,村里适合养羊,让他早就谋生了养羊致富的念头,可包里没有几个钱,养羊需要的本钱让他焦头烂额。就在明方学寸步难行的时候,好政策再次敲开了营盘村的大门。他告诉笔者:“我们这里水泥路打通了,山林又好,我想喂养子,我们喂一只羊子政府补助我们750块钱,我现在喂了四五十只,准备把这个技术学好,带动群众些发展养羊,我们现在这里都有七八户都喂了100多只了。”

本报讯(万重阳 冯 尧 报道) 近年来,纳雍县化作乡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积极引导农民种上了经果林,相比以前种植传统农作物,百姓们轻松了,还增加了收入。

走进化作乡,随处可见连片长势良好的经果林替代了以前的传统农作物。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百姓们转变传统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玛瑙红樱

桃、板栗、黑桃等经果林,相比种庄稼,农民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

黑塘村村民王明江介绍:“近几年,我们黑塘村主要是发展玛瑙红樱桃、梨子、李子、板栗、黑桃这几个品种,近几年农户得到了实惠,每户年人均收入大概在 5000 元以上,经济相比种庄稼有明显的增加。”

百姓种上经果林后,不仅增加了收

入,相对以前活少了,在闲余的时间还能赚点其它收入,大家都感到非常满意。

枪杆岩村村民王加良告诉笔者:“我们的承包地从前种马铃薯和玉米,后来得到政府的支持种了经果林,现在经济效益提高了,活也少干,老百姓很满意。”

本报讯(侯 超 报道) 黔西县中坪镇关寨村调整产业结构,种植4000亩突尼斯软籽石榴,首先试种的200亩石榴在国庆期间挂满了枝头,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前来观光和购买,让市民流量往返的同时,也让果农的腰包鼓了起来。

金秋十月,关寨村的石榴迎来了丰收的季节,饱满的果掉满了枝头,掩映在绿叶之间,煞是美观,引来了大量的选择近郊游的游客游园赏果。游客们一边游园赏景,一边自己动手采摘果实,用手机记录了绿色的果园,用箩筐盛满了甘甜的果实。从贵阳来黔西旅游的陈邦君告诉笔者,在大城市呆惯了,这种游果园、摘果实的自驾游,让他们体验了一把惬意的农家生活的同时,也自己动手,给家人和朋友带去了当地的特色果实。

石榴园不仅让游客欣赏到了绿色的果园,吃到了甘甜的果实,也让果农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关寨村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时,果农们引进了突尼斯软籽石榴进行栽种,经过三年多的精心管护,今年入秋以后,漫山遍野的石榴树上挂慢了果实。看着硕果累累的石榴园,果农便开始担心起石榴的市场来,就在果农们还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大量的游客涌进了果园,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本报讯(陈世海 唐德军 报道) 金沙县高坪乡围绕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本乡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构筑富民阵地,确保全乡群众稳定增收。

建成万亩花椒基地。通过分批实施,2013年,在幸福村完成基地育苗200亩,种植花椒4000亩。2014年种植花椒 4000 亩,其中:幸福村 1000 亩、高坪、金桥 2 村各1500 亩。2015 年,种植花椒 2000 亩,其中:幸福村 500亩、高坪村500亩、金桥村1000亩。建成以幸福村为中心覆盖周边各村的万亩花椒基地。

实施万亩核桃种植。充分利用摞荒地、荒山、田边地角、房前屋后等组织农户栽种核桃,筛选优质核桃品种进行嫁接改良,打造名优土特产品,建成以发明、三和2村为中心覆盖全乡10个村的万亩核桃基地。

推进“六个千亩”工程。种植猕猴桃、枇杷各 1000亩,建成千亩水果基地。种植金银花 2000亩、天麻 1000亩,建成千亩药材基地。实施 5000亩高寒耐低温苗圃和1000亩绿化苗圃基地建设,建成千亩苗圃基地。稳定烤烟年种植面积在 2000亩以上,巩固建设千亩烤烟基地。稳定种植脱毒马铃薯 2000亩以上,香菇、食用菌 1000亩以上,引资建设夏凉蔬菜基地 2000 亩,建成千亩蔬菜基地。到 2015年,实现茶产规模化种植 5000亩,建成千亩茶叶基地。

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不断探索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及模式,有效盘活土地资源。到 2015 年,使流转土地达5000亩以上、荒山1万亩以上,全乡土地向基地、合作社和种植能手集中,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建立完善合作经济组织。在巩固现有4个专业合作社的同时,建立完善各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到2015年,建成专业合作社10个以上、行业协会3个以上,带动农民创业增收2000户以上,全乡80%以上的农产品能通过专业合作社等进行营销,形成鼓励“公司+合作社+基地+支部+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共赢模式,实现产业链发展全覆盖。

招商引资促经济发展。2013年,计划完成招商引资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1 亿元,目前为止,任务过半。到2015年,完成招商引资 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 1.5个亿以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大中型企业落户投产,刺激经济稳步增长。

全程跟踪服务相关项目,优化提升投资环境,乡党委、政府成立了服务项目工作组,在能源基地、矿产品物流园区基地、蔬菜基地、中草药基地、避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花椒加工包装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三化同步”统筹发展。

金沙县——

500余名农技人员服务秋冬种农业生产

黔西县林泉镇——

发展菊花种植促农增收

纳雍县化作乡——

农民种植经果林 轻松有了好收成

织金县——

84名公选村支书齐聚一堂话发展

黔西县中建乡营盘村——

山里农家风光好牵羊栽树奔小康

黔西县——

果园飘香引客来硕果满枝农家笑

织金县后寨乡——

40万株黄柏助群众致富

金沙县高坪乡——

构筑六大“富民阵地”

威宁自治县双龙乡——

千亩大白菜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