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田村与紫云观 -...

1
4 4 2017 6 27 星期二 编辑:罗玉蓉 电话: 07957091077 Email[email protected] 6 10 日至 18 日,我市选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项目—万载夏布织造技艺,在第六届中国 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主会场精彩亮相。本 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首次单独设置了“中国传统工 艺新生代竞技与作品展”板块,万载夏布织造技艺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宋志学参加了传统织造技艺项 目竞技大比拼,与来自全国的选手同台竞技并展示 自己独具特色的夏布作品,他娴熟、独到的技艺赢 得现场评委和观众的认可,最终获得本届非物质文 化遗产节“新生代手艺之星”奖,充分展示了我市近 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丰硕成果。 本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作为全国“文化和自然 遗产日”主会场,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 遵循“走进生活、活态活力”的理念,以“世界风、中 国节、中国戏、中国艺”为主线开展了系列活动。参 加本届非遗节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超过 100 个, 6 10 日到 18 日,集中活态或实物展示展演代表 性非遗项目超过 1100 个。 孙卫华 万载夏布织造技艺亮相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 6 18 日上午,宜春历史文化研究会在蟠龙讲 堂举办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由会长刘密主讲“《论 语》与未来”专题,来自全市各地的近五十名国学爱 好者到会听讲。 刘密站在继承与创新的高度,将《论语》放在中 国历史发展的时空长河中,从《论语》有什么、怎样 看《论语》、文化的追问、人类走向何处去、《论语》的 伟大贡献等方面,生动讲述《论语》这部中华传统文 化儒家经典在当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背景下的重大意义。“仁义礼智孝 恭宽信敏惠”是 《论语》的精华,天命思想、中庸思想、和贵思想、仁 礼思想是《论语》的伟大贡献,今人如何将其领会运 用于日常生活中,敬天命,顺自然,同时立命造命, 不断提升人生修为与境界,进而齐家治国,建设好 人类命运共同体,达到“天下一家 世界大同”的美 好愿景。 据悉,本次公益讲座是宜春历史文化研究会读 书会的一次主题活动,今后宜春历史文化研究会读 书会还将陆续推出系列名家文化讲座。 高松萍 记者罗玉蓉 宜春历史文化研究会举办传统文化公益讲座 双田村位于袁州区南庙镇的西 南部,南部与 5A景区明月山相 邻。双田村距离市区 10 公里,有 15 个居民小组, 330 多户,有李、夏、 彭、周、张等姓氏,是一个有二千年 历史的古村落。 双田村三面环山,中间为盆地, 春天花开形似花园,故有花园乡村 之美名。地形山高林立,最高山峰 邓表峰(又称紫云观)海拔 941 米, 森林覆盖率达到 85%,零污染的山 泉水含硒及偏硅酸均极高。 双田村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历 史文化底蕴深厚。一千七百年前的 东晋时代,有位名叫邓表的道人见 此青山秀水、气候宜人,在此炼丹修 道成仙,留下的紫云道观,至今依旧 香火鼎盛。晚唐诗人郑谷的哥哥 (进士及第)郑启便作有《邓表山》— 诗,记述邓表在紫云观炼丹等事: “白云三清此上时,观开山下彩云 飞。仙坛丹灶灵犹在,鹤驾清都去 不归。”诗中的“三清”指道教所尊的 三位神,即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 道君、太清太上老君。道书说此三 神居天外仙境,“清都”是传说中天 帝居住的地方。曾任袁州刺史的唐 代文学大家韩愈写下了“莫以宜春 远,江山多胜游”的名句。 唐会昌年间,蔺道人云游邓表 峰西麓,结庐静修,采药冶于乡民, 撰写出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骨伤 科方书《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 国医学史上第一部中医骨伤科专 著,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推为经典, 也是研究骨伤科技术发展史的主要 文献。 隐秘于森林世界里,一片树木 环绕,景色幽雅的地方,有一座建筑 300 年前的古桥—狮古桥。狮 古桥下,是一条由泉水汇成的溪河, 一直往西流淌,叫名村河,河畔居住 着有上千年之久远的名门望族夏氏 家族一脉,至南宋有信王(追封)夏 协。夏协的女儿就是美貌如仙的夏 云姑,也就是南宋孝宗的贤妃。隆 兴元年( 1163 ),册立为皇后,史称宋 孝宗成恭皇后。 站在狮古桥上,远望邓表峰神 山,山中林木葱郁,古树参天,山峦 叠起,云雾缠绕,有天驻帝居的仙 境,心里油然生出几分野鹤云游至 此的感觉。难怪南宋理学大家朱 熹,在饱览宜春山水之后,发出了 “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的赞叹。 双田村委会决意借这块山青水 秀的花园之地,传承农耕文明,展示 民俗文化,保护传统民居,建设绿色 田园,打造集休闲旅游、生态养老、民 宿民俗于一体的生态村。村委会将 开发发源于邓表峰的名村河游览线, 沿途修复紫云观、狮古桥、信王夏协 古村落,并结合野外拓展基地、袁州 乡村植被研修基地建设,打造一个融 学习、体验、修行、运动为特色的旅游 景区;创设赏花、农耕项目,满足游客 体验式休闲;结合新农村建设,保护 古村舍,开展养老式民宿避暑项目; 挖掘本村民俗资源,如四时三节习 俗,让游客参与;推出观光旅游项目, 让游客在邓表峰山顶看星光,在名村 河步行区看萤火虫等。 双田村与紫云观 易春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从远古 走来,历经了一次次生命进化的嬗 变,留下了一朵朵璀璨夺目的奇 葩,为当今世界留下了许多颇为珍 贵的遗址。下陈遗址以其特有的 魅力向世人传递着远古文明的信 息,诉说着高安这片土地上悠久的 历史…… 下陈遗址位于高安市相城垦 殖场漳浒河北岸,面积达 3.6 万平 方米,高出地面约 2~3 米的土丘台 地遗址,也是江西省境内新石器时 代末期典型的文化遗存,距今有四 千多年。据考古记载,下陈遗址文 化遗存以泥质黑皮陶和黑皮磨光 陶为主要内涵,后来又相继发现玛 瑙块、玉璜、骨璜等装饰品和斧、 锛、锥、镞、环等石器。 走近下陈遗址,眼前一马平 川,数十亩稻田掩盖了它曾经的瑰 丽,留下了亘古如斯的一片沉寂。 一条几千年来奔腾不息的涓涓漳 浒河流,浇灌出两岸的丰沃秀美。 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仿佛看见了 远古时的祖先在这一带生活作息 的场面:他们身裹兽皮,手执石镞 追逐奔跑的野兽;他们弯腰低头, 挥舞石锛或石镰收割着熟透的庄 稼;他们双眼注视,用木棍连接锋 利的石刀在河里搜索乱窜的鱼儿; 在不远的山洞里还有袅袅饮烟升 起的部落,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捕捉猎物,生产耕作,男人和女 人,大人和小孩都过着一种平均分 配,人人平等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下陈遗址属母系社会,这里到 处洋溢着纯朴与仁爱;下陈人心灵 手巧,创造了辉煌的远古文明。他 们制造出的一件件精美、实用的黑 皮陶,光滑而具韵味。罐小口,圆 腹,腹侧安双环耳,平底,胎呈浅黑 色,肩及上腹都以宽肥的重黑彩条 带和细窄的锯齿状条带构成漩涡 状,利用了弧线的起伏旋转表现河 水奔腾的韵律感。这种将柔和的 弧线及醒目的圆点相结合构成的 二方连续的装饰带,是下陈遗址文 化的典型构图方式。时至今日,下 陈遗址黑皮陶所展现的文化艺术, 仍不失其迷人的魅力,那流畅的线 条所产生的韵律感仍带给我们美 的享受。他们相对先进的生产资 料及生产工具如石斧、锛、锥、石 环、玉璞、骨璜、陶器、洞穴……这 些都是下陈人智慧的结晶和下陈 遗址先进文明的标志。 漳浒河静静地流淌,河水幽 深、瓦蓝、清澈,倒映着那些古老山 川的影子,古山之魂,古人之灵闪 烁在水上,也许只有水具有记忆。 当一切消失之后,它依然能够穿越 时空隧道,将遗址曾拥有过的灿烂 和辉煌,现实与梦幻一一复原。 下陈虽老,其盛久矣;下陈低 调,其音悠远。下陈文明,和谐之 至。站在这一片土地上,你会感受 到文明在这里传扬,远古逐浪追涛 的和谐音符在你身边回荡…… 恍若千年又一梦 ——下陈遗址 熊晓原 文化视点 双田村与邓表峰 狮古桥 文化聚焦 文化传真 万载宋志学在展示夏布织造技艺

Upload: others

Post on 11-Oct-2019

2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44文 化 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编辑:罗玉蓉 电话:0795—7091077 Email:[email protected]

6月10日至18日,我市选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万载夏布织造技艺,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主会场精彩亮相。本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首次单独设置了“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竞技与作品展”板块,万载夏布织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宋志学参加了传统织造技艺项目竞技大比拼,与来自全国的选手同台竞技并展示自己独具特色的夏布作品,他娴熟、独到的技艺赢得现场评委和观众的认可,最终获得本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新生代手艺之星”奖,充分展示了我市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丰硕成果。

本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作为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遵循“走进生活、活态活力”的理念,以“世界风、中国节、中国戏、中国艺”为主线开展了系列活动。参加本届非遗节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超过100个,

从6月10日到18日,集中活态或实物展示展演代表性非遗项目超过1100个。 (孙卫华)

万载夏布织造技艺亮相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

6 月 18 日上午,宜春历史文化研究会在蟠龙讲堂举办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由会长刘密主讲“《论语》与未来”专题,来自全市各地的近五十名国学爱好者到会听讲。

刘密站在继承与创新的高度,将《论语》放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时空长河中,从《论语》有什么、怎样看《论语》、文化的追问、人类走向何处去、《论语》的伟大贡献等方面,生动讲述《论语》这部中华传统文化儒家经典在当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的重大意义。“仁义礼智孝 恭宽信敏惠”是

《论语》的精华,天命思想、中庸思想、和贵思想、仁礼思想是《论语》的伟大贡献,今人如何将其领会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敬天命,顺自然,同时立命造命,不断提升人生修为与境界,进而齐家治国,建设好人类命运共同体,达到“天下一家 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

据悉,本次公益讲座是宜春历史文化研究会读

书会的一次主题活动,今后宜春历史文化研究会读书会还将陆续推出系列名家文化讲座。

(高松萍 记者罗玉蓉)

宜春历史文化研究会举办传统文化公益讲座

双田村位于袁州区南庙镇的西南部,南部与 5A景区明月山相邻。双田村距离市区10公里,有15

个居民小组,330 多户,有李、夏、彭、周、张等姓氏,是一个有二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双田村三面环山,中间为盆地,春天花开形似花园,故有花园乡村之美名。地形山高林立,最高山峰邓表峰(又称紫云观)海拔 941 米,森林覆盖率达到 85%,零污染的山泉水含硒及偏硅酸均极高。

双田村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一千七百年前的东晋时代,有位名叫邓表的道人见此青山秀水、气候宜人,在此炼丹修道成仙,留下的紫云道观,至今依旧香火鼎盛。晚唐诗人郑谷的哥哥(进士及第)郑启便作有《邓表山》—诗,记述邓表在紫云观炼丹等事:

“白云三清此上时,观开山下彩云飞。仙坛丹灶灵犹在,鹤驾清都去不归。”诗中的“三清”指道教所尊的三位神,即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道书说此三神居天外仙境,“清都”是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地方。曾任袁州刺史的唐代文学大家韩愈写下了“莫以宜春

远,江山多胜游”的名句。唐会昌年间,蔺道人云游邓表

峰西麓,结庐静修,采药冶于乡民,撰写出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骨伤科方书《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中医骨伤科专著,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推为经典,也是研究骨伤科技术发展史的主要文献。

隐秘于森林世界里,一片树木环绕,景色幽雅的地方,有一座建筑于300年前的古桥——狮古桥。狮古桥下,是一条由泉水汇成的溪河,一直往西流淌,叫名村河,河畔居住着有上千年之久远的名门望族夏氏家族一脉,至南宋有信王(追封)夏协。夏协的女儿就是美貌如仙的夏云姑,也就是南宋孝宗的贤妃。隆兴元年(1163),册立为皇后,史称宋孝宗成恭皇后。

站在狮古桥上,远望邓表峰神山,山中林木葱郁,古树参天,山峦

叠起,云雾缠绕,有天驻帝居的仙境,心里油然生出几分野鹤云游至此的感觉。难怪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饱览宜春山水之后,发出了

“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的赞叹。双田村委会决意借这块山青水

秀的花园之地,传承农耕文明,展示民俗文化,保护传统民居,建设绿色田园,打造集休闲旅游、生态养老、民宿民俗于一体的生态村。村委会将开发发源于邓表峰的名村河游览线,沿途修复紫云观、狮古桥、信王夏协古村落,并结合野外拓展基地、袁州乡村植被研修基地建设,打造一个融学习、体验、修行、运动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创设赏花、农耕项目,满足游客体验式休闲;结合新农村建设,保护古村舍,开展养老式民宿避暑项目;挖掘本村民俗资源,如四时三节习俗,让游客参与;推出观光旅游项目,让游客在邓表峰山顶看星光,在名村河步行区看萤火虫等。

双田村与紫云观易春生 文/图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从远古走来,历经了一次次生命进化的嬗变,留下了一朵朵璀璨夺目的奇葩,为当今世界留下了许多颇为珍贵的遗址。下陈遗址以其特有的魅力向世人传递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诉说着高安这片土地上悠久的历史……

下陈遗址位于高安市相城垦殖场漳浒河北岸,面积达 3.6 万平方米,高出地面约 2~3 米的土丘台地遗址,也是江西省境内新石器时代末期典型的文化遗存,距今有四千多年。据考古记载,下陈遗址文化遗存以泥质黑皮陶和黑皮磨光陶为主要内涵,后来又相继发现玛瑙块、玉璜、骨璜等装饰品和斧、锛、锥、镞、环等石器。

走近下陈遗址,眼前一马平川,数十亩稻田掩盖了它曾经的瑰丽,留下了亘古如斯的一片沉寂。一条几千年来奔腾不息的涓涓漳浒河流,浇灌出两岸的丰沃秀美。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仿佛看见了远古时的祖先在这一带生活作息的场面:他们身裹兽皮,手执石镞追逐奔跑的野兽;他们弯腰低头,挥舞石锛或石镰收割着熟透的庄稼;他们双眼注视,用木棍连接锋利的石刀在河里搜索乱窜的鱼儿;在不远的山洞里还有袅袅饮烟升起的部落,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捕捉猎物,生产耕作,男人和女人,大人和小孩都过着一种平均分

配,人人平等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下陈遗址属母系社会,这里到

处洋溢着纯朴与仁爱;下陈人心灵手巧,创造了辉煌的远古文明。他们制造出的一件件精美、实用的黑皮陶,光滑而具韵味。罐小口,圆腹,腹侧安双环耳,平底,胎呈浅黑色,肩及上腹都以宽肥的重黑彩条带和细窄的锯齿状条带构成漩涡状,利用了弧线的起伏旋转表现河水奔腾的韵律感。这种将柔和的弧线及醒目的圆点相结合构成的二方连续的装饰带,是下陈遗址文化的典型构图方式。时至今日,下陈遗址黑皮陶所展现的文化艺术,仍不失其迷人的魅力,那流畅的线条所产生的韵律感仍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他们相对先进的生产资料及生产工具如石斧、锛、锥、石环、玉璞、骨璜、陶器、洞穴……这些都是下陈人智慧的结晶和下陈遗址先进文明的标志。

漳浒河静静地流淌,河水幽深、瓦蓝、清澈,倒映着那些古老山川的影子,古山之魂,古人之灵闪烁在水上,也许只有水具有记忆。当一切消失之后,它依然能够穿越时空隧道,将遗址曾拥有过的灿烂和辉煌,现实与梦幻一一复原。

下陈虽老,其盛久矣;下陈低调,其音悠远。下陈文明,和谐之至。站在这一片土地上,你会感受到文明在这里传扬,远古逐浪追涛的和谐音符在你身边回荡……

恍若千年又一梦——下陈遗址

熊晓原

文化视点

双田村与邓表峰

狮古桥

文化聚焦

文化传真

万载宋志学在展示夏布织造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