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22
基于全球价值链 GVC 的中国进出口贸易分解和产业结构 调整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同国家的企业生产已经 可以通过构建国际生产网络,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生产、贸易。本文根据国 家间投入产出表,利用 GVC 分析方法剖析了中国 GVC 在世界 GVC 的地位及其演进 过程,并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进行了产品类别的分解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 由于中国企业的生产活动已经嵌入到全球生产网络中,尽管中国的加工贸易比重下降, 但是中国的中间产品进出口贸易占比仍在逐年提高;2.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对全球 GVC 的贡献逐年增加,同时中国产业价值链正在逐步向高端攀升; 3. 中国未来将越来 越多地依赖知识密集型产业,无论在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领域。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GVC),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国内增加值,国外增加值 May. 16, 2013 www.rcif.org.cn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Working Paper No. 2013W11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Sep-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基于全球价值链 GVC 的中国进出口贸易分解和产业结构

调整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同国家的企业生产已经

可以通过构建国际生产网络,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生产、贸易。本文根据国

家间投入产出表,利用 GVC 分析方法剖析了中国 GVC 在世界 GVC 的地位及其演进

过程,并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进行了产品类别的分解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

由于中国企业的生产活动已经嵌入到全球生产网络中,尽管中国的加工贸易比重下降,

但是中国的中间产品进出口贸易占比仍在逐年提高;2.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对全球

GVC 的贡献逐年增加,同时中国产业价值链正在逐步向高端攀升;3.中国未来将越来

越多地依赖知识密集型产业,无论在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领域。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GVC),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国内增加值,国外增加值

May. 16, 2013 www.rcif.org.cn

覃 筱

[email protected]

黄 薇

[email protected]

Working Paper No. 2013W11

Page 2: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flourish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anie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countries can invest,

product and trade on a global scale by construct a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network. By the

inter-country Input-Output table, the paper used GVC analys is to analyze China's position

in GVC, and decompose the China's trade performance. The result demonstrate: 1.Because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embedded in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the ratio of China's

intermediate production trade in trade has been increased; 2. After dozens of years, China's

contribution to GVC has been improved, while China's production has moved to high-end;

3. In future, China will more rely on knowledge-intensive production, no matter in

manufacturing or service industry.

Key Words: global value chain (GVC) ; inter-country input-output table;domestic

value-added;Foreign value-added

一、 引言

随着通讯技术和物流产业的发展,传统的产业链在地理上被打散,国际贸易向外

包和模块化方向发展。企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生产、贸易活动。目前全球

贸易中约 80%属于跨国贸易(UNCTAD,2013)。这些活动既发生在企业内,也发生

在企业间;既有区域内分工,也有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合作。WTO 和日本 IDE-JETRO

(2011)在研究了贸易类型和 GVC 之间的关系后,指出全球贸易模式正在由货物贸

易向任务贸易转变。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的基本思路局限于地域分割和最终产品统计,

即单一国家国土范围内的生产贸易活动,忽视了生产过程中中间贸易的作用。随着加

工贸易的兴起,这种统计方法已经无法准确反映商品生产的全过程以及产地信息:不

Page 3: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3

仅造成了贸易额的重复统计①,而且夸大了最终组装国的贸易额。

全球价值链分析(Global Value Chain analysis,简称 GVC 分析)为解决传统贸易统

计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相较过去的贸易统计方法,GVC 分析具有以下特

点:首先,其重视贸易的增加值部分,即净利润部分。传统贸易则仅基于进出口的总

量,忽略了各国以及各个产业在进出口贸易中获得的净利润情况。其次,GVC 分析

沿产业链纵向分解产品在全球化生产过程中所有涉及到的所有国家和行业的增加值

收益情况。这种分析思路有助于观察贸易发展情况,分析贸易与各国经济增长之间联

系。同时 GVC 分析也能为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贸易政策制定

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采用 GVC 分析方法讨论中国经贸活动的价值大致可以体现为两个方面:1.中国

贸易中 50%属于加工贸易,减去中间产品部门中国的贸易失衡将大为减轻;2.有助于

分析中国的产业从低端向高端转移及本国竞争力的实际变化。自 2001 年底加入 WTO

之后,中国在世界贸易和全球产业链中逐渐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亚洲地

区,中国与日本、韩国等经济体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和作用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

根本的变化。以中日为例,在全球价值链中,世界各国形成的中国 GVC 占中国 GVC

之比从 1995 年的 19.1%逐年上升到 2009 年的 28.1%,15 年间上升了 47%。而世界各

国形成的日本 GVC 占日本 GVC 之比则从 1995 年的 8.4%上升到 2009 年的 10.9%,

15 年间仅上升了 28%。中国最终需求形成的 GVC 占世界 GVC 之比从 1995 年的 2.5%

逐年上升到 2009 年的 8.1%,15 年间增长了 2.28 倍。日本最终需求形成的 GVC 占世

界 GVC 之比则从 1995 年的 17.9%逐年下降到 2009 年的 8.7%。

目前 OECD 已经发布了全球第一份贸易增加值统计报告,但是囿于基础数据问题

该报告对中国的分析质量并不高。基于 GVC 分析方法,本文对 1995 年-2009 年中国

与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产品类型进行了分解,并对初级产品和

资源、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服务

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健康、教育和公共服务业等 8 种类型的

产业进行了国内和国际生产增加值的重新估算。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国贸易失衡真实状

况、探寻中国在 GVC 中的位置变化,并为中国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进行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方法论;第四部分是

中国传统的贸易统计分析;第五部分是中国贸易的全球价值链分解分析;第六部分是

① 根据 UNCTAD(2013)的研究,2010 年全球 19 万亿美元的出口贸易中,约 5 万亿美元存在重复

计算,即全球出口贸易被人为放大了 35%。

Page 4: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4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增加值贸易分析;第七部分是结论和建议。

二、文献研究综述

1995 年 Krugman 最早提出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简称 GVC)概念,

指的是在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每个国家由于特定的生产阶段进行的活动而获得的增加

值收入。换言之,在研究各国间的生产分工体系(production fragmentation)时,不仅

需要分析生产活动在行业和商品间的分配,同时也需要考虑各种生产活动在不同区域

间的分配。(Grossman and Rossi-Hansberg,2007)。

国内外学者围绕 GVC 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GVC 基本数据

库建设与投入产出结构分析,即研究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投入-产出转化过程;(2)

GVC 的地理区域分布研究,侧重于研究区域内国家间资源禀赋差异导致的价值链分

割;(3)基于 GVC 的治理结构研究,重点研究企业对价值链过程的控制;(4)GVC

的制度因素研究,研究各国不同时期,不同的制度环境导致的全球价值链差异。

对 GVC 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单纯学者兴趣,开始逐步向着国际组织的应用方向

开始发生转变。随着国际组织对 GVC 分析思路的认可和支持,贸发会、WTO、OECD

等国际组织和机构开始致力于建设 GVC 分析的基本数据库。GVC 数据资源的逐步丰

富,极大地促进了研究界对于 GVC 分析的关注。目前国际间主要的 GVC 分析数据库

如表 1 所示。

表 1 GVC 分析数据库情况一览表

项目 机构 数据来源 国别 产业部门 时期

UNCTAD-Eora GVC

数据库 贸发会/Eora

国家提供的

I-O表 187

25-500(根据

国家情况) 1990-2010

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

(ICIO model) OECD/WTO 国家I-O表 40 18

2005,2008,

2009

亚洲国际投入产出表

(Asian International

I-O tables)

发展经济研究

所(IDE-JETRO)

国民账户体

系、公司调

10 76

1975,1980,

1985,1990,

2000,2005

全球贸易分析项目

(GTAP) 普渡大学

个体研究者

与组织提供 129 57 2004,2007

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

(WIOD)

欧盟支持的11

个机构联合体 国家I-O表 40 35 1995-2009

资料来源:UNCTAD(2013)

研究增加值贸易的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多区域模型的投入产出基础核

算研究;一类关注国际贸易中国内增加值的分析;还有一类研究关注国际分工中垂直

Page 5: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5

一体化分工情况。(Lejour et al.,2011)第一类工作由于需要得到国家投入产出表的支

持,往往以国际组织的研究为主要力量,如表 1 所示。在第二类研究中,Hummels et

al. (2001) 首次测算了一国贸易所体现的国际生产链中国外增加值(foreign value

added)情况,并提出 VS 指标来测算垂直分工(vertical specialization)。但是,他们

测算的数据集中由于没有包括国家间贸易,因此 VS 指标并非一个完善的指标(Daudin

et al.,2009;Johnson 和 Noguera,2011;Koopman et al.,2010) 。克服数据不完善

的方的方法是采用包含贸易的投入-产出数据库,如 GTAP 数据库以及 WIOD 数据库。

Koopman et al. (2008,2010)提出了测度增加值贸易的 KPWW 方法。该方法基于国家

间投入产出表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核算框架以测算全球生产链中的增加值贸易情况。但

是,在他们的研究中对贸易增加值的计算是通过增加值率和里昂惕夫逆矩阵以及总出

口相乘得到,这种做法受到了 Lejour et al.(2011)的质疑。后者应采用总需求而非总

出口指标来进行测算。

第三类关注产业分工的研究中,Timmer 及其合作者(2012)基于 WIOD (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数据库,考虑了国家间中间投入的贸易,研究了各国对全球 GVC

的贡献以及全球制造业价值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之间的分配。联合

国贸易和发展组织 UNCTAD(2013)开发了一个 1990-2010 年间 187 个国家、25-100

个行业的全球价值链数据库(UNCTAD-Eora GVC Database),发现:1)GVC 主要源

自于服务业,尽管其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仅为 20%左右,但是全球出口附加值的 46%

来自服务部门;2)GVC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左右巨大,发展中国家附加值贸

易对 GDP 的贡献率平均为 28%,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仅为 18%;3)发展中国家参与

GVC 的主要发展路径分为:嵌入型、升级型、蛙跳型和竞争型,最佳发展路径是在

增加 GVC 参与度的同时升级自身价值链。Dedrick et al.(2010),Ali-Yrkkö et al.(2011)

等的研究表明,由于专注于高附加值活动(如管理、研发、软件、系统集成、市场营

销、设计、品牌、物流和金融业等),欧洲、日本和美国的公司仍然获得了产品价值

的主要部分。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却由于主要从事装配、测试和包装活动,只能获得

较少的产品价值收入。

国内对 GVC 的研究相对有限,研究大多集中在 GVC 基本数据库建设与投入产出

结构分析层面。张少军等(2009,2010)研究了 GVC 的特征、动力、影响,并应用

国内投入产出表测度了广东省和江苏省在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中的表现。陈爱贞

(2011)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演变进行了研究,

Page 6: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6

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中间投入层次较低,间接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此

外,该研究认为由于装备制造业生产模式的“自我锁定”,造成了其在全球价值链中

的低端锁定效应,而以外资为主力的“为出口而进口”的贸易模式增强了这种锁定效

应。李昕(2012),李昕和徐滇庆(2013)将增加值法引入国际贸易核算体系,对中

国外贸依存度和失衡度进行了重新估算。该研究认为 GDP 与外贸数据的扭曲夸大了

中国外贸依存度及外贸失衡度。

本文在研究中借鉴了 Rahman 和 Zhao(2013)和 KPWW 的研究方法。不同之处

在于,Rahman 和 Zhao 主要从供应链的角度研究欧洲出口的绩效。本文则主要研究中

国与世界各国(地区)的增加值贸易情况:分别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利用全球价

值链分析方法进行测算和分解。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表,本文亦研究了中国各产业在

国内和国外的增加值表现。研究结果对于准确认识中国各主要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

中国贸易产业结构变动,以中国产业对全球价值链的贡献,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基于国际投入产出表的全球价值链模型

GVC 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分解不同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增加值收入。通过使

用著名的 Leontief 矩阵和多国投入产出模型,可以追踪到各国间直接和间接的生产诱

发过程,使得计算每一个生产环节获得的增加值收入成为可能。

在介绍 GVC 模型之前,需要先大致说明下国际生产分工体系(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Fragmentation, IPF)中任务分配的宏观经济框架。该分析框架将一国的

消费价值进行完全分解,并在全球范围内追踪与其相关的所有间接生产过程。通过利

用多国间投入产出表及国际贸易数据,可以对国家间的生产分工过程进行建模,然后

依据 Leontief 矩阵来追踪满足一定最终需求的所有直接和间接生产活动。增加值在生

产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形式进入产品价值,这种从支出到收入之间的关联关系如图 1

所示:

为了对国际生产的关联关系进行建模,我们引入了多国投入产出表来核算全球生

产链中的价值产生过程。在图 1 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构建国家间的投入产出表(表 2)。

Page 7: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7

X AX Y

图 1 国家间从支出到收入之间的关联关系

表 2 国家间投入产出表

投入 产出

中间使用 最终需求

总产出

国家 1 国家 2 … 国家 n 国家 1 国家 2 … 国家 n

中间

投入

国家 1 X11 X12 … X1n Y11 Y12 … Y1n X1

国家 2 X21 X22 … X2n Y21

Y22

… Y2n

X2

… … … … … … … … … …

国家 n Xn1 Xn2 … Xnn Yn1 Yn2 … Ynn Xn

初始投入 V1 V2 … Vn

总投入 X1 X2

Xn

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可以得到如下的恒等式。

(1)

(1)式中, X 用向量表示为: 1 2, ,... 'nX X X X,

nX 为某一国家的总产出。

Y 表示最终需求,用向量表示为: 1 2, ,... 'i i i ikY Y Y Y

A 国

uo 国

B 国

uo 国

C 国

uo 国

支出 生产 收入

最终产品 中间产品 要素服务

A 国的消费 在 A 国生产 A 国资本和劳动

在 B 国生产 B 国的消费

B 国的消费

在 C 国生产

B 国资本和劳动

C 国资本和劳动

Page 8: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8

其中, ikY 为 k 国对 i 国的最终需求。

11 12 1

21 22 2

21

...

...

... ... ... ...

...

n

n

n nnn

A A A

A A AA

A A A

(2)

(2)式中的 A为直接消耗矩阵, A的元素 ijA 表示 j 国使用的 i 国的中间产品。

对(1)式整理可得总产出为:

1 11 1 1 11 1

1 1

... ...

... .. .. ... ... ... ... ... ...

... ...

n n

n n nn m n nn

X A A X Y Y

X A A X Y Y

(3)

对(4)式进一步整理,可得:

1

1 11 1 11 1 11 1

1 1 1

11 1 11 1

1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n n

n n nn n nn n nn

n n

n nn n nn

X X X I A A Y Y

X X X A I A Y Y

B B Y Y

B B Y Y

(4)

设定V 表示单位总产出的增加值份额,即增加值率,代入(4)式可得最终要素需求

形成的全球价值链(GVC)。

1( )GVC V I A Y VBY

(5)

式(5)中, B 为里昂惕夫逆矩阵。

增加值份额V 的矩阵形式为:

1

2

0 ... 0

0 ... 0

... ... ... ...

0 0 ... k

V

VV

V

Page 9: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9

其中,

1

2

0 ... 0

0 ... 0

... ... ... ...

0 0 ...

k

k

k

n

k

r

rV

r

, 1

kr , 2

kr ,…,n

kr 为 k 国各行业的增加值率。

根据(1)式,可知增加值率满足以下约束: ( )i jijV u I A (6)

(6)式中的u 是元素为 1 的行向量。

根据 Koopman et al.(2010)的研究,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总出口可被分解为国

内增加值创造和国外增加值创造,表示为:

Ei∗ = DVi + FVi (7)

其中,根据(5)式,国内增加值 DVi 的计算公式为:DVi = ViBiiEi∗;国外增加值FVi可

表示为:FVi = ∑ VjBjiEi∗j≠i 。

根据(1)式,i 国向 j 国的出口可以表示为中间产品的出口和最终产品的出口,用公

式可以表示为:

ij ij ij jE Y A X (8)

(8)式中, ij jA X 表示 i 国向 j 国的中间产品出口, ijY 表示 i 国向 j 国的最终产品出

口,也就是(1)式 F 中 j 国对 i 国的最终需求。

进一步,i 国的总出口可以表示为:

* ( )i ij ij j ijj i j iE E A X Y

(9)

由下图 2 可知,i 国的总出口可以分为国内增加值出口(DVi)和国外增加值出口

(FVi)。

i 国向 j 国的出口可表示为:

,ij ij ij j ij ij jj ij jk ij jik i j

E Y A X Y A X A X A X

(10)

根据(4)式,中间产品的出口 ij jA X 被分解为 j 国自己使用的中间产品 ij jjA X ,j 国

出口到 k 国的中间产品, ij jkk i j

A X ,j 国出口回 i 国的中间产品 ij jiA X 三部分。

结合(7)式,i 国的总出口进一步可以分解为:

* ,i i i i ii ij i ii ij jj i ii ij jk i ii ij ji ik i jj i j i j i j i

E DV FV V B Y V B A X V B A X V B A X FV

(11)

Page 10: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10

式(11)中,i ii ij

j i

V B Y

表示为国内增加值中被直接进口国国内使用的最终产品

和劳务;i ii ij jj

j i

V B A X

表示为国内增加值中被直接进口国使用的中间产品和劳务;

,i ii ij jkk i jj i

V B A X

表示为国内增加值中被直接进口国再出口到第三国( k 国)使

用的中间产品和劳务;i ii ij ji

j i

V B A X

表示为国内增加值中被直接进口国再出口回本

国(i 国)使用的中间产品和劳务;iFV 为镶嵌在本国出口的国外增加值。

图 2 基于增加值贸易的总出口分解

注:参考 Koopman et al. (2011),其中本国出口形成的的国内增加值可以

分解为最终产品的出口和中间产品的出口。根据进口国使用的目的,中间产品的出口

进一步可以分解为:进口国仅自己使用而不再加工出口的产品;进口国经过加工出口

到第 3 国的产品;进口国经过加工又出口回本国的产品。

总出口源中的增加值矩阵记为:

总出口

国内增加值(DV) 国外增加值(FV)

最 终

产 品

出 口(1)

中 间

产 品

出 口

(2):

进 口

国 不

再 出口

中 间

产 品

出 口

(3):

加 工

后 再

出 口

到第 3

中 间

产 品

出 口

(4):

加 工

后 再

出 口

回 到母国

其 他

国 家

中 间

投 入

形 成

的 国

内 增

加 值(5)

Page 11: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11

1 11 1* 1 1 *

1 1* *

_

m m

m m m mm m

V B E V B E

VBS E

V B E V B E

在(9)以及(10)式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计算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下游参与度:

*

* *

j ji i

j iii

i i

V B EDP

DDPE E

(12)

以及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上游参与度:

*

* *

i ij j

j iii

i i

V B EUP

DUPE E

(13)

(12)式中,*i i j ji i

j i

DP FV V B E

(14)

(13)式中,*i i ij j

j i

UP V B E

(15)

四、中国传统贸易统计分析与基于 GVC 分析比较

1.传统贸易统计显示中间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份额均在上升

在研究中国进出口贸易时,本文将贸易区分为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贸易和中间产品

的贸易。图 3 显示了 1995 年-2009 年中国的最终产品(含劳务,下同)以及中间产品

(含劳务,下同)的出口情况。1995-2009 年中国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出口呈逐年下降

趋势,由 1995 年占总出口的 54.61%下降到 2009 年的 46.79%;而中间产品和劳务的

占比则从 1995 年的 45.39%上升到 2009 年的 53.21%。

中国的最终产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较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国最终产品的

进口已经从 1995 年的约 30%下降至 2009 年的不到 20%。与此相对应的是中间产品进

口比重的不断上升。与全球产业分工和模块化生产的发展趋势一致,中国的进出口贸

易活动正在愈来愈紧密地嵌入到全球性的生产网络中。因此尽管中国的加工贸易在本

世纪以来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中国对中间产品贸易的比重并没有因此随之下降而

是继续走高。

Page 12: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12

图 3 1995-2009 年中国最终产品以及中间产品的出、进口表现

2.基于 GVC 分析的四类产品分解与增加值贡献

本研究依据的基础数据来源为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

简称 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根据公式(5),中国贸易出口可再分解为国内

增加值(Domestic Value-added,以下简记为 DV)和国外增加值(Foreign Value-added,

以下简称 FV),如表 3 所示。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不同产品类别的结构变化,这里将

出口形成的国内增加值 DV 再细分为四个部分:(1)最终产品出口形成的 GVC;(2)

直接作为中间产品出口形成的 GVC;(3)经过加工作为中间产品再出口到第 3 国形

成的 GVC;(4)经过加工作为中间产品再出口回中国形成的 GVC。中国出口的国内

增加值占比在 1995-2002 年在 80%以上,在 2002 年之后则降到 80%以下。这是因为

在中国 2001 年 12 月加入 WTO 后,中国参与国际贸易分工的程度逐步加深,国内增

加值占比在 2008 年之前呈现总体下降趋势。

此外,为了下一小节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性指数的方便,需要确定指标的正逆属性。

其中,正向指标为有利于金融稳定的指标,逆向指标为不利于金融稳定的指标。IMF

的 FSI 以及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均遵循宏观审慎监管原则,认为任何一家机构的外生

风险均可能成为整个金融机构的内生风险。但是,从表 2 的属性划分可以观察到,一

些单个存款吸收机构的指标尽管在微观审慎分析中是正向指标,但在宏观审慎中却是

逆向指标。例如,尽管增加房地产市场贷款,在短期内会增加个别存款吸收机构的盈

利,但是如果其他存款吸收机构也有类似行为,那么整个存款吸收部门对房地产部门

的风险暴露就会急剧上升。因此,这类指标在本研究中作为逆向指标处理。

但是,在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出口和出口形成的增加值,与之前呈现

相反的发展趋势。实际上在加入 WTO 后,中国的出口虽然增长很快,但是其中占主

44

46

48

50

52

54

56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FINALEXPORT INTEREXPORT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FINALIMPORT INTERIMPORT

Page 13: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13

要地位的是加工贸易。由于加工贸易所形成的附加值较小,因此其所带来的国内增加

值占比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2008 年危机后,由于全球需求发生显著变化,

特别是加工贸易行业所受影响更大,出现了增加值表现的反转现象。

表 3 1995-2009 年中国贸易出口的 GVC 分解(%)

年份 最终产品 中间产品 加工出口第三国 加工后回母国 DV 占比 FV 占比 总计

1995 45.64 32.67 5.49 0.36 84.16 15.84 100

1996 46.54 32.82 5.89 0.40 85.65 14.35 100

1997 43.77 35.36 6.33 0.49 85.95 14.05 100

1998 44.16 35.99 6.52 0.48 87.15 12.85 100

1999 42.85 35.19 6.89 0.52 85.46 14.54 100

2000 39.51 35.09 7.45 0.65 82.70 17.30 100

2001 40.30 35.08 7.37 0.74 83.48 16.52 100

2002 39.54 34.67 7.09 0.86 82.15 17.85 100

2003 38.02 32.78 6.97 1.01 78.78 21.22 100

2004 33.92 32.09 7.47 1.20 74.68 25.32 100

2005 34.73 30.96 7.33 1.22 74.25 25.75 100

2006 34.72 31.39 7.45 1.31 74.87 25.13 100

2007 35.64 30.62 7.65 1.40 75.30 24.70 100

2008 31.77 30.58 7.48 1.71 71.54 28.46 100

2009 35.56 32.48 6.38 1.77 76.20 23.80 100

资料来源:作者测算

表 3 显示在出口贸易形成的国内增加值 DV 中,其主要部分为最终产品出口形成

的 GVC 和直接作为中间产品出口形成的 GVC。二者之和在总的增加值创造中所占份

额超过 60%。但是,2008 年前这两者所创造的 GVC 占所有类型 GVC 的比重一直呈

现下降趋势,尤其是最终产品出口形成的 GVC 下降趋势尤为明显。而经过加工作为

中间产品再出口到第3国形成的GVC和经过加工作为中间产品再出口回母国(中国)

所形成的 GVC,两者所占比重尽管依然偏低但在过去 15 年中基本处于逐年上升状态。

最后一类,即经过加工作为中间产品再出口回中国形成的 GVC 所占比例非常小,截

止 2009 年也没有超过 2%。

表 4 1995-2009 年中国贸易进口的 GVC 分解(%)

年份 最终产品 中间产品 加工出口第三国 加工后回母国 DV 占比 FV 占比 总计

1995 24.38 49.64 5.72 0.77 80.51 19.49 100

1996 23.54 50.38 5.29 0.69 79.90 20.10 100

1997 18.80 53.78 6.31 0.74 79.63 20.37 100

1998 23.15 49.65 5.72 0.65 79.17 20.83 100

1999 21.59 50.62 5.89 0.68 78.78 21.22 100

2000 19.07 49.52 6.79 0.91 76.29 23.71 100

2001 21.13 48.01 6.24 0.86 76.24 23.76 100

Page 14: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14

2002 20.98 47.09 6.66 0.93 75.66 24.34 100

2003 19.75 46.37 7.55 1.06 74.73 25.27 100

2004 14.68 47.87 9.61 1.30 73.47 26.53 100

2005 13.12 47.80 10.17 1.52 72.61 27.39 100

2006 12.39 46.90 10.85 1.66 71.80 28.20 100

2007 11.37 47.98 10.84 1.61 71.80 28.20 100

2008 11.04 46.13 12.86 2.32 72.35 27.65 100

2009 12.42 50.34 10.73 1.87 75.35 24.65 100

资料来源:作者测算

与出口贸易类似,中国进口贸易带来的国内增加值 DV 中,占主要部分的也是最

终产品进口和直接作为中间产品进口形成的 GVC,且二者之和所占比重在绝大多数

年份也都超过 60%(见表 4)。四类产品中,直接作为中间产品的进口贸易所形成的

GVC 大致为所有类型的一半左右,占据绝对优势。作为中间产品出口到海外然后被

加工再出口回中国形成的 GVC 比重相对最低。与传统贸易分析结果不同的是,最终

产品和中间产品在 1998 年至 2007 年期间实际均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最终产品进口

形成的 GVC 下降趋势尤为明显。加工出口至第三国以及加工后回母国的中间产品比

重则一直在增加。

五、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增加值贸易分析

1、产业类型划分

进一步地,为了分析中国各产业在 GVC 中的表现,根据国家间投入产出表,本

文将国民经济划分为 35 个产业。(1)农、林、牧、渔业;(2)采矿业;(3)食品,

饮料制造及烟草业;(4)纺织及服装制造业;(5)皮革、毛皮、羽毛(绒)及鞋类制品

业;(6)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7)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

录媒介的复制业;(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

造业;(10)橡胶及塑料制品业;(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2)金属制品业;(13)

机械制造业;(14)电气及电子机械器材制造业;(1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6)

其他制造业及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7)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

业;(18)建筑业;(19)汽车及摩托车的销售,维护及修理;(20)燃油零售批发(不

含汽车及摩托车);(21)零售(不含汽车及摩托车);(22)住宿和餐饮业;(23)内

陆运输;(24)水路运输;(25)航空运输运输业的其他配套和辅助业务;(26)旅行社

业务(27)邮政与通讯业;(28)金融业;(29)房地产业;(3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Page 15: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15

(31)公共管理和国防,及社会保障业(32)教育;(33)卫生和社会工作;(34)其他

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35)私人雇用的家庭服务业。

为了分析的方便,这些产业被进一步划分为三大类产业:1)初级产品和资源产

品(产业 1、2);2)制造业,进一步细分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 4、5、6、16),

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产业 3、7、8、11、12),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产业 9、13、14、

15);3)服务业细分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产业 18、19、20、21、22、26、35),

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产业 17、23、24、25、27、29),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业 28、

30),健康、教育和公共服务业(产业 31、32、33、34)。

2、中国在 GVC 中上下游参与融合度的表现

图 4 DDP 与 DUP 图示

资料来源:作者测算

利用第三节介绍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上游参与融合度 DUP、

下游参与融合度 DDP 的情况,如图 4 所示。1998-2004 年期间,中国的上下游全球价

值链参与率均呈现上升趋势。2003 年中国的上游全球价值链参与融合度首次超越了下

游 DDP,换言之 2003 年成为中国在上游价值链创造在出口占比中的位置已经发生巨

大变化的一个重要时点。2004 年之后,中国在低端产业的下游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融

合度开始逐步下降,2008 年之后这一下降速度更为显著。

3、各产业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与国外增加值表现

中国初级、资源产品出口对于国内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缩小,其在 DV 中的占比

逐年下降从 1995 年的约 16%下降为 2009 年的 9.87%。1995-2009 年,相比资源类产

12

16

20

24

28

32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D D P D U P

Page 16: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16

品和服务业而言,中国制造业出口形成的 DV 占比相对最高(见图 5)。但是,制造业

出口对 DV 的重要性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结构角度观察,劳动密

集型制造业产品出口创造的 DV 下降的速度最快,其次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产品。而

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出口所形成的 DV 占比则出现渐次上升的趋势。经过 15 年的

发展,中国制造业出口 DV 占比最高的类型从 1995 年的资本密集型,逐步转变为知

识密集型。2009 年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在 DV 中的占比为 17.8%,远远超过了资本

密集型产品,约为劳动密集型的 2.4 倍。

表 5 1995-2009 年中国各产业出口形成的国内增加值 DV 占比(%)

年份

初级产

业出口DV

制造业出口 DV 服务业出口 DV 国内

增加值 DV

合计 初级、资

源产品

劳动

密集

型制

造业

资本

密集

型制

造业

知识

密集

型制

造业

劳动

密集

型服

务业

资本

密集

型服

务业

知识

密集

型服

务业

健康、

教育和

公共服

务业

1995 16.0 13.4 16.1 14.5 44.0 9.3 8.4 5.0 1.6 24.2 84.2

1996 15.5 14.2 16.8 15.5 46.6 9.2 8.2 4.6 1.6 23.6 85.7

1997 13.9 13.3 16.4 15.4 45.1 12.3 8.2 4.7 1.7 26.9 86.0

1998 12.9 13.0 16.2 16.4 45.6 12.3 8.9 5.7 1.8 28.7 87.2

1999 11.9 12.5 15.5 17.0 45.0 11.8 9.2 5.6 1.9 28.5 85.5

2000 11.4 11.4 14.8 17.4 43.6 11.1 9.4 5.4 2.0 27.7 82.7

2001 10.8 11.2 14.6 17.7 43.5 11.2 10.1 5.6 2.2 29.2 83.5

2002 10.1 10.4 13.8 17.9 42.1 11.0 10.7 5.7 2.5 30.0 82.2

2003 9.9 9.5 13.4 18.4 41.3 10.0 10.0 5.6 2.1 27.6 78.8

2004 10.5 7.9 13.2 17.3 38.4 8.8 10.0 5.3 1.7 25.9 74.7

2005 10.6 7.8 13.0 17.6 38.4 8.3 9.8 5.5 1.7 25.3 74.3

2006 10.3 8.1 13.3 18.3 39.7 8.2 9.1 5.9 1.6 24.9 74.9

2007 10.1 7.9 13.4 18.7 40.0 8.0 9.1 6.6 1.5 25.2 75.3

2008 9.3 6.7 12.4 16.9 36.0 8.8 8.9 6.8 1.7 26.2 71.5

2009 9.9 7.5 12.6 17.8 37.9 9.4 9.5 7.7 1.9 28.5 76.2

资料来源:作者测算

中国服务业出口形成的 DV 在 1995-2002 年、2006-2009 年经历了两轮上升。从

服务业出口的产品类别结构来看,由于劳动成本上升以及资本和知识替代,在服务业

出口中占比较高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出口带来的 DV 在 1997-2007 年期间经历将近十

年的下降期,这一趋势在全球经济危机后出现了调整。随着资本投入的积累,资本密

集型服务业出口形成的 DV 内增加值占比逐步上升,并于 2003 年超过劳动密集型服

务业成为服务业出口中 DV 贡献最高的类别。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出口的 DV 贡献尽管

Page 17: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17

起点较低,但是在过去 15 年中一直呈现增长态势,已经从 1995 年的 4.96%增长为 2009

年的 7.67%。健康、教育和公共服务业出口的 DV 增加值占比仍处于相对稳定的较低

水平。

表 6 1995-2009 年中国各产业出口形成的国外增加值 FV 占比(%)

年份

初级产

业出口FV

制造业出口 FV 服务业出口 FV 国外

增加值FV

合计

初级、

资源产

劳动密集

型制

造业

资本密集

型制

造业

知识密集

型制

造业

劳动密集

型服

务业

资本密集

型服

务业

知识密集

型服

务业

健康、教育和公

共服务

1995 2.0 1.8 2.7 3.8 8.3 2.1 1.5 1.7 0.3 5.6 15.8

1996 1.9 1.5 2.5 3.5 7.5 1.9 1.3 1.5 0.3 5.0 14.4

1997 1.7 1.3 2.5 3.6 7.4 1.8 1.3 1.6 0.3 4.9 14.1

1998 1.4 1.2 2.3 3.4 6.9 1.6 1.2 1.6 0.3 4.6 12.9

1999 1.6 1.3 2.4 4.0 7.7 1.8 1.3 1.8 0.3 5.2 14.5

2000 2.6 1.3 2.7 4.7 8.7 2.1 1.5 2.1 0.4 6.0 17.3

2001 2.2 1.2 2.5 4.5 8.1 2.1 1.5 2.2 0.4 6.1 16.5

2002 2.2 1.0 2.7 5.2 9.0 2.2 1.7 2.4 0.4 6.7 17.9

2003 2.8 0.9 3.2 6.4 10.5 2.5 2.0 2.8 0.5 7.9 21.2

2004 3.8 0.8 3.7 7.9 12.5 2.9 2.3 3.2 0.6 9.0 25.3

2005 4.5 0.7 3.6 8.0 12.3 2.9 2.3 3.2 0.6 9.0 25.8

2006 4.8 0.6 3.4 7.7 11.6 2.8 2.2 3.1 0.7 8.8 25.1

2007 4.9 0.5 3.3 7.4 11.2 2.7 2.1 3.2 0.7 8.7 24.7

2008 6.9 0.5 3.5 7.1 11.1 3.1 2.6 3.9 0.8 10.5 28.5

2009 5.2 0.5 2.9 6.5 9.8 2.6 2.1 3.3 0.7 8.8 23.8

资料来源:作者测算

随着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逐年增加,中国对国外价值链的贡献也逐年增大。

中国出口形成的 FV占比从 1995 年的 15.84% 上升到 2008 年的 28.46%,如表 6 所示。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对于初级、资源类产品的需求增长迅猛,但是与此相悖

的是中国对于初级、资源产品出口对国外增加值 FV 的贡献呈现上升趋势。制造业产

品出口的 FV 发展情况与 DV 类似:知识密集型的 FV 高,劳动密集型的 FV 低;知识

密集型 FV 处于上升通道,而劳动密集型则反之。但是,与在 DV 上的表现不同,中

国服务业的国外增加值 FV 创造能力大幅度提升:中国的四种服务业类型产品出口的

FV 均持续上升,其中知识密集型增长更快,并在 2000 年以后超过劳动密集型产品成

为 FV 最高的服务业产品类型。

Page 18: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18

4、各产业进口的国内增加值与国外增加值表现

总体而言,中国进口产品对于国内增加值的贡献逐年减少,2007 年相比 1995 年

下降了 8.7%,如表 7 所示。这一下降趋势主要来自于制造业产品进口的 DV 不断下降

的结果,三种类型的制造业产品进口带来的 DV 均逐年降低。尽管服务业进口中劳动

密集型服务业的 DV 也存在下降趋势,但是其他三类服务业产品的进口带来的 DV 相

对比较稳定。但是在进口产品中,初级、资源类产品的带来的 DV 则不断上升。随着

中国经济容量的逐步扩大,中国经济对于外部初级产品的依赖性也在上升。从截面数

据而言,中国的制造业进口产品中知识密集型产品对 DV 贡献占据绝对优势。

表 7 1995-2009 年中国各产业进口形成的全球国内增加值 DV 占比(%) 年份 初级

产业

进口DV

制造业进口 DV 服务业进口 DV

国内

增加

值DV

合计 初级、

资源产

劳动

密集

型制

造业

资本密

集型制

造业

知识

密集

型制

造业

小计 劳动

密集

型服

务业

资本

密集

型服

务业

知识

密集

型服

务业

健康、

教育和

公共服

务业

1995 9.4 5.6 14.1 23.2 42.8 11.0 7.0 8.3 2.1 28.3 80.5

1996 9.7 5.4 14.3 23.1 42.7 10.7 6.9 8.2 1.7 27.5 79.9

1997 9.0 5.3 14.8 23.0 43.1 10.3 7.0 8.6 1.7 27.5 79.6

1998 7.7 5.0 14.6 24.0 43.6 9.4 6.9 9.7 2.0 27.9 79.2

1999 8.5 4.9 14.0 23.9 42.8 9.2 6.6 9.8 2.0 27.5 78.8

2000 11.2 4.2 12.5 22.6 39.3 8.6 6.3 9.0 1.9 25.8 76.3

2001 9.6 4.0 12.1 23.0 39.0 9.0 6.7 9.7 2.1 27.6 76.2

2002 8.8 3.5 11.8 24.1 39.3 8.8 6.8 9.6 2.3 27.5 75.7

2003 9.3 2.7 11.5 24.2 38.4 8.3 6.7 9.8 2.2 27.0 74.7

2004 11.3 2.2 10.8 23.7 36.6 7.9 6.5 9.1 2.1 25.6 73.5

2005 13.2 1.9 10.2 22.7 34.8 7.6 6.3 8.7 2.1 24.7 72.6

2006 14.0 1.6 9.5 22.3 33.4 7.4 6.1 8.7 2.2 24.4 71.8

2007 14.9 1.5 9.3 21.4 32.1 7.5 6.1 9.0 2.2 24.8 71.8

2008 17.7 1.3 8.4 18.2 28.0 7.7 6.6 9.8 2.6 26.7 72.4

2009 17.0 1.5 9.1 20.1 30.6 8.0 6.7 10.4 2.7 27.8 75.4

资料来源:作者测算

1995-2007 年中国进口形成的海外国外增加值 FV 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中,而 DV 则

处于下降趋势。外部经济增加值中约 25%以上来自中国的产品进口贡献。其中在 FV

上增长最快的是中国对初级、资源性产品的进口,2008 年中国此类产品进口带来的

FV 为 4.7%已经超过 1995 年的一倍有余。除了中国对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进口

的 FV 比重逐年下降以外,中国其他的制造业产品进口以及服务业产品进口所带来的

Page 19: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19

FV 均呈现上升趋势。中国进口需求已经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表 8 1995-2009 年中国各产业进口形成的全球国外增加值 FV 占比(%)

年份

初级产业进口

FV

制造业进口 FV 服务业进口 FV 国外

增加

值FV

合计

初级产

品和资源产品

劳动

密集型制

造业

资本

密集型制

造业

知识

密集型制

造业

小计

劳动

密集型服

务业

资本

密集型服

务业

知识

密集型服

务业

健康、

教育和公共服

务业

小计

1995 2.2 0.8 3.6 4.8 9.1 2.8 2.2 2.7 0.5 8.2 19.5

1996 2.4 0.8 3.6 4.9 9.2 2.9 2.2 2.8 0.5 8.5 20.1

1997 2.8 0.7 3.5 4.8 9.1 2.9 2.2 2.9 0.5 8.5 20.4

1998 2.6 0.7 3.6 5.1 9.3 3.1 2.3 3.1 0.6 9.0 20.8

1999 2.5 0.6 3.5 5.3 9.5 3.2 2.3 3.3 0.6 9.2 21.2

2000 3.2 0.6 3.7 6.0 10.2 3.6 2.5 3.6 0.6 10.2 23.7

2001 3.1 0.6 3.7 5.8 10.0 3.7 2.7 3.8 0.6 10.7 23.8

2002 2.9 0.5 3.8 6.2 10.5 3.7 2.8 3.9 0.6 11.0 24.3

2003 3.0 0.5 4.1 6.5 11.0 3.7 2.9 4.0 0.7 11.3 25.3

2004 3.4 0.5 4.4 6.9 11.8 3.8 2.9 4.0 0.7 11.3 26.5

2005 3.8 0.5 4.5 7.0 12.0 3.8 3.0 4.1 0.7 11.6 27.4

2006 4.3 0.5 4.7 7.1 12.2 3.9 3.0 4.1 0.7 11.7 28.2

2007 4.2 0.5 4.8 6.9 12.2 3.9 3.0 4.3 0.7 11.9 28.2

2008 4.7 0.5 4.6 6.0 11.1 3.9 3.0 4.2 0.7 11.8 27.7

2009 3.7 0.4 3.9 5.7 10.1 3.5 2.7 4.0 0.6 10.9 24.7

资料来源:作者测算

表 5-表 8 显示,尽管中国产品的进出口的 DV 贡献占据绝对优势(>70%),但在

1995-2007 年期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而 FV 虽然占比较低,但却持续上升。这种现

象一方面与中国本国经济增加值的快速增长有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贸易对于

外部经济体的贡献巨大。是中国经济正的外溢性的一种反映,是“包容性”增长的一

种事实性载体。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由于以加工贸易活动为主的收缩以及向新兴市

场的贸易转移影响下,这种趋势正在发生改变。

七、结论与建议

利用传统的贸易分析方法,只能观察到在中国逐步成长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的同

时,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程度也在逐年上升,生产活动已经嵌入到全球生产网络中。本

文第四节的数据显示,尽管中国的加工贸易比重逐年下降,但是中国的中间产品进出

口贸易占比仍在逐年提高;而最终产品的进口和出口比重则相对下降。但是无法给出

Page 20: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20

贸易活动对于国内国外的增加值贡献。

然而,由于全球价值链 GVC 中包括了参与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全部生产性活动,

因此这种分析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存在日益增多的“外包”和“离岸”生产方式

的全球性经贸活动。本研究发现实际上尽管中国的中间产品贸易比重上升,但实际上

1998 年以后作为纯粹的中间产品在 GVC 中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上升的是作为中间产

品出口到第三国和回到母国的这类中间产品。这一分析结果充分说明一方面中国的生

产贸易已经深深融入了全球生产网络(出口到第三国),另一方面某些中间产品在经

历再加工后会回到中国继续生产(出口到母国)。这一现象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对于开

放性的全球贸易环境高度依赖,一旦贸易活动受到影响,中间产品贸易活动的下降将

直接引致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困难。

在对具体产业的分析中,本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首先,经过 GVC 分析得到的

结果符合具体实际,中国的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在所有贸易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次,

对于初级、资源性产业出口的 DV 比重逐年下降,但是该产业进出口的 FV 以及该产

业进口的 DV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说明该类产品的出口对于国内增加值的贡献渐小,

应降低对该类产品的出口。同时,该类产品的进口对国内外增加值的贡献均不断增长,

说明了中国在全球初级、资源类产业需求中的重要价值。再次,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

务业,中国的产品进出口贸易活动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国内增加值的贡献都在下降。

这一现象与中国日益上升的劳动成本因素有关,随着劳动资源的价格竞争力逐步下降,

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贸易中的优势将渐次失去。最后,知识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

业出口带来的增加值增长迅猛,而且中国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的 GVC 比重要高于资本

密集型。数据的表现已经清楚地传递了一个信息,中国企业已经走上了产业升级道路,

未来中国经贸活动带来的增加值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知识密集型产业。这一信息将有助

于我们提升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信心,中国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参考文献

[1]李昕、 徐滇庆,中国外贸依存度和失衡度的重新估算——全球生产链中的增加值

贸易,《中国社会科学》, 2013 年第 1 期 ,29-55 页。

[2]李昕,贸易总额与贸易差额的增加值统计研究《统计研究》 2012 年 10 期

[3] 张少军、东岗,全球价值链下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征、影响和对策,经济理论

与经济管理[j], 2010 年第 9 期。

[4] 张少军、刘志彪,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动力、影响与对中国产业升级

Page 21: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21

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中国工业经济[j],2009 年第 11 期。

[5]张少军,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新方法,国际贸易问题[j],

2009 年第 4 期。

[6]Gary Gereffi & Karina Fernandez-Stark(2011)Global Value Chain Analysis: A Primer

http://www.cggc.duke.edu/pdfs/2011-05-31_GVC_analysis_a_primer.pdf

[7]Grossman, G. and Rossi-Hansberg (2006) The Rise of Offshoring: It’s Not Wine for

Cloth Anymore,

http://www.kansascityfed.org/PUBLICAT/SYMPOS/2006/PDF/Grossman-RossiHansberg.

paper.0728.pdf

[8]Grossman, G. and E. Rossi-Hansberg (2008), “Trading Tasks: A Simple Theory of

Offshor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8(5), pp. 1978-1997

[9]Hummels, D., J. Ishiib, and K. Yi(2001), “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in world Trad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54, pp. 75–96.

[10]Koopman, R., Z. Wang, and S. Wei(2008), “How Much of Chinese Export is Really

Made in China? Assessing Domestic Value-Added When Processing Trade is Pervasive,”

NBER Working Paper 14109.

[11]Koopman, R., W. Powers, Z. Wang and S. Wei (2010),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Tracing Value-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 NBER Working Paper No.16426.

[12]Lejour, A., Rojas-Romagosa, H. and Veenendaal, P. (2011),The origins of value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 Final Report for DG Trade, European Commission, May 2012.

http://trade.ec.europa.eu/doclib/docs/2012/may/tradoc_149512.05.pdf

[13]Rahman, Jesmin ; Zhao, Tianli(2013),Export Performance in Europe: What Do We

Know from Supply Links? Working Paper No. 13/62

[14]Timmer, M P, A Erumban, B Los, R Stehrer and G de Vries (2012), “New measures of

European Competitiveness: A Global Value Chain Perspective”, WIOD Working Paper 9.

[15]Timmer, M P (2012), “The 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 (WIOD): Contents, Sources

and Methods”, WIOD Working Paper 10.

[16]Timmer, Marcel, Abdul A. Erumban, Bart Los, Robert Stehrer, and Gaaitzen de

Vries(2012). “Slicing Up Global Value Chains.” WIOD Working Paper No. 12, World Input

Output Database,

http://www.wiod.org/publications/papers/wiod12.pdf

[17] UNCTAD (2013), Global Value Chains and Development Investment and Value Added

Trade in the Global Economy (A Preliminary Analysis)[R].

Page 22: November 17, 2005 · 2014. 11. 8. · Title: November 17, 2005 Author: Lenovo User Created Date: 5/16/2013 11:05:09 AM

22

http://unctad.org/en/PublicationsLibrary/diae2013d1_en.pdf

[18] WTO and IDE-JETRO(2011), “Trade Patterns and Global Value Chains in East As ia:

From Trade in Goods to Trade in Tasks.” Geneva: WTO, 2011.

www.ide.go.jp/English/Press/pdf/20110606_news.pdf

[19]Wang, Z., and S. Wei, 2008, “What Accounts for the Rising Sophistication of

China’sExport?” NBER Working Paper 13771.

声明:本报告非成熟稿件,仅供内部讨论。报告版权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

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

上网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