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 2006 ve - cp1897.com | 商務印書館網上書店 ·...

8
商務導讀計劃 2006 LO VE spring 2006 商務印書館 商務導讀計劃 出版: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門市統籌部 出版日期:2006年2月 © 版權所有 意見及查詢:[email protected]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Sep-2019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LO 2006 VE - CP1897.com | 商務印書館網上書店 · 不足以涵蓋古今所有優質讀物,卻旨在為各位提供一些閱讀參考,拋磚引玉,令大家更熱愛文字、

商務導讀計劃 2006

LOV E

閱 讀

愛 情

spring2006

商務印書館  商務導讀計劃

出版: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門市統籌部

出版日期:2006年2月

© 版權所有

意見及查詢:[email protected]

Page 2: LO 2006 VE - CP1897.com | 商務印書館網上書店 · 不足以涵蓋古今所有優質讀物,卻旨在為各位提供一些閱讀參考,拋磚引玉,令大家更熱愛文字、

在愛內,有說不盡的故事。

自古以來,關於愛情的文本,從神話、小說、劇作、傳記到家書,無論東方西方,天南地北,創作

向來不缺。原來有些故事,說不盡,也聽不厭。大家一定記得柏拉圖曾娓娓道來愛情與思念的誕

生;也沒忘掉《牡丹亭》�的柳夢梅如何情傷至死;我們更曾為了歷代作家自身細水長流的戀愛經

歷而心弦撼動。

專攻翻譯的童元方教授學貫中西,文筆秀麗,從白居易到唐吉訶德,無所不談;向來致力推動文化

發展的藝術工作者林奕華先生,跟我們分享了自己如何透過閱讀,從愛情挫敗中被拯救過來;深受

中學生歡迎的年輕作家袁兆昌先生,他的選書告訴我們,除了百年經典,後起之秀的創作亦同樣值

得我們重視。

《商務導讀計劃》於去年開始推出,每期按特定主題選書,與讀者交流互動。是次所選的書單,實

不足以涵蓋古今所有優質讀物,卻旨在為各位提供一些閱讀參考,拋磚引玉,令大家更熱愛文字、

親近文字,而這,正是本館推出導讀計劃的最大理由。

每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歡的愛情故事及解讀愛情的方式,只因人間永遠有愛。我們如此相信。

是為編者序言。

編者的話

愛情是歷久不衰的文學題材。多位名家都曾在其經典作品中描繪出不同的愛情片段。

第一次遇上妳……“What power there is in a woman’s eyes!…How deep they seem, how full of infinite promise!”Guy de Maupassant: In the Spring

在妳傷感的時候……“Keep your heart for men like meAnd safe from trustless chaps.”Alfred Edward Houseman

多次想衝口而出對妳說……“I am madly, madly, in love with you! Is it my fault that you are enchanting?”Lev Tolstoy: War and Peace

如果妳願意……“I’ve a home to offer you, and a heart as a true as ever man had to love and cherish you; Darling, say you’ll believe me, and that you’ll be mine.”Mrs. Gaskell: Mary Barton

這是我的命運嗎?“In love, we men are always the innocents and women the tricksters.”Guy de Maupassant: In the Spring

節錄自「讀名著學英語」(第二輯)

之《愛情詩文》

節錄自「一百叢書」之《英語愛情詩

一百首》

節錄自「一百叢書」之《外國名著愛

情描寫一百段》

節錄自「一百叢書」之《外國名著愛

情描寫一百段》

節錄自「讀名著學英語」(第二輯)

之《愛情詩文》

特別推介  商務印書館出版

Page 3: LO 2006 VE - CP1897.com | 商務印書館網上書店 · 不足以涵蓋古今所有優質讀物,卻旨在為各位提供一些閱讀參考,拋磚引玉,令大家更熱愛文字、

我最喜歡的愛情故事    童元方

我最喜歡的愛情故事,當然要從《李娃傳》說起了。

白居易作〈長恨歌〉,幾乎無人不曉。《長恨歌》

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因為白居易的歌,

唱了一千年了,他的歌所說的故事,也就傳了一千

年。結是馬嵬坡—楊貴妃死了。我們這些後人,

有為楊妃之慘死而悲,有為明皇的懦弱而慟的。總

之,是知道這個故事並沒有增加什麼,卻因而想起

來就難過。那又何必知道這種故事呢?所以我雖然

很愛念〈長恨歌〉,也不愛〈長恨歌〉的故事。

白居易有個弟弟叫白行簡,白行簡在白居易這棵大

樹的陰影下,定不會有什麼成就了。你替白行簡想

想,作詩還趕得上哥哥嗎?不要說長詩,就是作短

詩也很難趕得上。

我們隨便背一首白居易的絕句:

  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就是他的親弟弟,有相同的 DNA,也很難作得出

來。白行簡於是就另尋他途,做起小說來。白行簡

的小說,在唐代叫「傳奇」,只有一個,就是《李

娃傳》。《李娃傳》有各種窮困潦倒的情節,有各

種慷慨相助的義氣,最後是大團圓的結局!比起《

鶯鶯傳》、《霍小玉》等薄情故事,《李娃傳》看

來緊張,但最後不至重壓在身,使人出不來氣;而

看完了又感覺安慰。宋以後的小說或話本,明清的

「才子佳人」小說,大多是大團圓,可以說皆源自

白行簡的《李娃傳》。

白居易與白行簡這兩位兄弟,分別開闢了詩與小說的

兩種傳統,都輝煌得令人景仰。

說了兄弟檔,我想起了父子檔,那就是法國的大小仲

馬了。父親大仲馬做了多少俠義小說,著作等身根

本不足以形容。大仲馬所著的書,如也把稱為「三

劍客」的《俠隱記》,如《基度山恩仇記》等疊在

一起,恐怕有兩個大仲馬的身高了。而大仲馬的兒

子-小仲馬只寫了一本書,卻比大仲馬所有的作品

都精粹得多,這一本就是眾所周知的《茶花女》。我

們誰沒有讀過《茶花女》呢?誰沒有沉醉於阿芒與瑪

格麗特愛戀的經驗呢?我是看多少遍,就鼻涕眼淚地

哭多少遍,而哭過之後,又覺得神清氣爽。自從看了

《茶花女》後,才漸漸欣賞到悲劇的洗滌作用,才慢

慢領略到悲劇中愛情的真諦。

我於是在法國的《茶花女》小說中大過其癮之後,自

然想起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來。維特的煩惱,

是一開始就是非走向煩惱不可,最後是以自殺來結

束。據說歌德自己,真有與維特相似的經歷,也真的

曾想自殺,但因寫了這本小說,把對女子的愛慾之情

全部宣泄出去,就又不自殺了。如果傳聞不虛,這個

結局就太好了,歌德實際上活得很長壽,如此,才可

能完成《浮士德》的鉅製。那是留給人類多偉大的遺

產啊!而一本有關愛情的小著作,竟然救了他自己,

改變了他的一生,誠屬難得的佳話。從歌德的少年維

特自然想到另一位德國作家施篤姆的《茵夢湖》來。

已成了老人的萊因赫回到了故鄉,每一吋土地都喚醒

他對舊日的回憶,使他想起早已逝去的童年,而沉重

地說出:「在青山的那邊,埋葬著我的青春。」他怎

麼能不凝視著月光下湖面上的那一朵睡蓮,思念青梅

竹馬卻未能結合的小愛人伊麗莎白?不但少女時代的

商務導讀計劃 2006

我為之心動,就是而今每見到一片湖水,就想起「茵

夢」,仍為那終究是無望的昔日愛情而低迴不已。

從這個伊麗莎白一定會聯想到另外一位麗莎來,就是

屠格涅夫的《貴族之家》的女主角。

屠格涅夫的五、六本小說都寫得很好,世界各國都選

他的《父與子》作中學課本,我卻獨喜他的《貴族之

家》。因為《貴族之家》沒有傳達任何「信息」,只

是「抒情」。在《貴族之家》�,拉夫列斯基與麗莎

沒有結局的愛戀,固然令人忘不了;但我更忘不了的

是教麗莎音樂的那位老年音樂家。他也愛麗莎,好像

羞於自己的年老,而不敢向麗莎表白。小說的最後一

景太動人了,簡直是一首詩:他坐在麗莎家花園的椅

子上,夜已到來。他孤獨地望著樓上那一排窗戶,窗

子一個個明了,又暗了。他靜靜地望著,那是麗莎手

執�蠟燭從樓的一端走向另一端嗎?屠格涅夫的筆實

在太細膩,每本書都只有三、五個人,而情感卻如長

江大河,表面並沒有太大的波濤,但你投足於河水中

時,方知水流之湍急。

但這些小說,與唐吉訶德一比,就都不如這位做著中

古夢的騎士之愛的別出心裁了。明明是腰粗得像酒缸

似的村婆,唐吉訶德卻覺得是既美且艷的貴婦。他願

肝腦塗地,乃屬理所當然;為她犧牲奉獻,更是事所

必至。

其實,唐吉訶德對愛情的哲學倒是愛情的根本定義。

而多少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的真髓,都出不了唐吉訶

德所加定義的範圍。比如說《鐘樓駝俠》,或譯為《

鐘樓怪人》,這部小說大概是最令我心為之碎的愛情

故事了。加西莫多怕自己醜陋的臉孔嚇壞了所愛的女

子,總是拿手遮著;其心是卑微到了家,其愛也就昇

騰到了頂。這個掩臉的手勢在我的心中不知如何地成

了愛情不朽的標記。

轉了一大圈,回到我們的中國文化�,也是一差不多

的手勢-賣油郎以新衫的衣袖承接了爛醉如泥的花

魁女所嘔吐出來的什物。而這愛情終於使人在污與穢

中掙脫出來,得以完成救贖。

總括以上所述,我自己竟不期然地笑了!這些書為什

麼都是十九世紀以前的?也都是我中學時甚或小學時

讀過的。這些書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純而淨。

一六一六年,我們這個世界有三顆文星殞落了:即作

《羅密歐與茱麗葉》的莎士比亞、作《唐吉訶德》的

塞萬提斯、作《牡丹亭》的湯顯祖。他們這三大文星

的如椽巨筆,揮灑了不朽的愛情詩篇。但是,莎士比

亞的巧安排,似乎不像真事;而湯顯祖的「死又可以

生,生又可以死」也不似在人間;還是以唐吉訶德的

純而淨卻並未發生的愛情故事做為代表罷!

二○○六年一月二十二日於香港

作者簡介:童元方教授,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士、美國奧立岡大學藝術史碩士、哈佛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教哈佛大學,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副教授。中文著作有《一樣花開-哈佛十年散記》、《水流花靜-科學與詩的對話》;新出版的有《愛因斯坦的感情世界》、《為彼此的鄉愁》。譯作有《愛因斯坦的夢》、《情書:愛因斯坦與米列娃》與《風雨絃歌:黃麗松回憶錄》。英文著作有:Two Journeys to the Nort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etic Journals of Wen T’ien-hsiang and Wu Mei-ts’un,譯作有明代女子曹靜照、馬如玉以及清代女子吳規臣、梁德繩的詩,收在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一書中。

Page 4: LO 2006 VE - CP1897.com | 商務印書館網上書店 · 不足以涵蓋古今所有優質讀物,卻旨在為各位提供一些閱讀參考,拋磚引玉,令大家更熱愛文字、

史編纂小組工作的林洙,兩人相濡以沫,直到梁思成在1972年與世長辭。

朱自清愛情書信手跡作者:朱自清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年份:2001內容簡介: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與詩人朱自清,用

其清新秀麗的行草書法,書寫情信給戀人陳竹隱女士,優雅無比。

給菲莉絲的情書(Letters to Felice)作者:(FranzKafka)譯者:耿一偉(中)JamesStern,ElizabethDuckworth(英)出版社:天下文化(中)Vintage(英)出版年份:2000(中)1992(英)內容簡介:此書收錄了存在主義作家卡夫卡寫給

菲莉絲的情書。這些書簡不僅是關於戀愛的書信,更是卡夫卡表達自身之於寫作、感情及生命的觀點的重要文字,對卡夫卡作品研究者來說,是自傳以外另一關鍵參考。

情書:愛因斯坦與米列娃(Albert Ein-stein, Mileva Maric: The Love Letters)作者:愛因斯坦、米列娃(AlbertEinstein,MilevaMaric)譯者:童元方(中)RobertSchulmann,ShawnSmith(英)出版社:天下文化(中)PrincetonUniversityPress(英)出版年份:2000(中、英)

愛 情 的 智 慧 與 哲 理柏拉圖文藝對話錄作者:柏拉圖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出版年份:2005內容簡介:被譽為最偉大的西方哲學家之一的柏

拉圖,畢生寫過接近四十篇的對話,談愛情的主要在《斐德若篇》與《會飲篇》(Symposium)。《會飲篇》裏有一個膾炙人口的神話:最早的人類本來有三種:男、女以及陰陽人,每人都有四雙手四條腿,以球形生存。後來天神宙斯把球形人劈開,從此,這一半想念那一半,渴望再合攏在一起,醫好從前截開的傷痛。

戀人絮語作者:羅蘭.巴特出版社:桂冠圖書公司出版年份:1990內容簡介:「眼淚的存在,是為了證明悲傷不是

一場幻覺。」符號學大師羅蘭.巴特在書中以絮語解構愛情,呢喃戀愛關係。此作品問世於1977年的法國,出版後旋即風靡文壇。

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作者:佛洛依德出版社:志文出版社出版年份:1998內容簡介: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佛洛依德,在《愛

情心理學》中詳細闡述了自己對性變態、幼兒性慾及思春期的精闢見解,當中包括他經典的原慾理論。他的論說,被譽為近代心理學的學術根源。

他 們 的 愛 情 世 界 … …巴金家書作者:巴金、蕭珊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年份:2003內容簡介:此書收錄了文學巨匠巴金與妻子蕭珊的

書信,情真意切。從戀愛到結婚,兩人共渡30餘年,一直相親相愛,即使在文革那段最難熬的日子,他們依然甘苦與共。巴金在〈懷念蕭珊〉一文中描述愛妻去世時的情形:「她躺在擔架上,但已經被白布床單包得緊緊的,看不到面容了。我彎下身子,把地上那個還有點人形的白布包拍了好幾下,一面哭著喚她的名字。」此時此境,叫讀者情何以堪。

沈從文家書 — 從文兆和書信選作者:沈從文出版社:臺灣商務出版年份:1998內容簡介:「我行過許多

地方的橋,看過許多地方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沈從文家書》選輯了文學家沈從文與妻子張兆和的家書,從相識到從文革前夕,橫互30多年。

梁思成、林徽因與我作者:林洙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簡)、聯經出版公司(繁)出版年份:2004

內容簡介:建築學家梁思成的遺孀林洙女士,在書中回顧了自己多年來與夫婿走過的路,記錄了他們從相識到相戀的細微末節。既是建築學家亦為作家的林徽因,在1928年3月與梁思成結婚,兩夫婦互相扶持,成為該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婚後27年,林徽因病逝。梁思成於1962年迎娶在中國建築

Page 5: LO 2006 VE - CP1897.com | 商務印書館網上書店 · 不足以涵蓋古今所有優質讀物,卻旨在為各位提供一些閱讀參考,拋磚引玉,令大家更熱愛文字、

之間,兩人失去音訊。世事恍惚,兩人再見,已是許多年後的事了。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作者:米蘭.昆德拉(MilanKundera)譯者:尉遲秀出版社:皇冠出版社(中)/HarperPerennialModernClassics(英)出版日期:2004(中)1999(英)內容簡介:《生命中不能

承受之輕》是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經典之作。小說以『布拉格之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透過一男兩女糾纏不清、有愛有疾妒的愛情故事,從而帶出對政治、文化、人類生命的省思與嘲諷。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作者:勞倫斯(D.H.Lawrence)譯者:湯新楣出版社:桂冠圖書公司(中)/Penguin(英)出版日期:1997(中)1998(英)內 容 簡 介 : 此 小 說 於1928年出版之時,曾被衛道之士口誅筆伐,強烈批

評它內容淫穢,有違善良風俗,當時多數人皆以色情角度看待這部傑作,卻忽略了勞倫斯背後的創作理念,無視其文學藝術價值。事隔多年,這部作品到今天已深受肯定,成為世界經典小說之一。故事發生於英格蘭中部,克里夫.查泰萊在第一次大戰中身負重傷,下半身永久癱瘓,其妻康妮負起照顧他的責任之餘,兩人亦開

未央歌(更新版)作者:鹿橋出版社:臺灣商務出版日期:1995內容簡介:「為了一向珍視那真的,曾經有過的生

活,我很想把每一片段在我心上所創作的全留下來,不讓他們一齊混進所謂分析過的生活經驗,而成了所謂錘煉過的思想。」鹿橋如是說。於是,我們讀到真摯動人的《未央歌》。從1959年初版問世至今,《未央歌》一直深深打動了許多青年學子的心。小說以中國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為背景,一群年輕率性的大學生,發展出屬於青春歲月的愛情故事,彼此有愛有怨,笑中帶淚。

傾城之戀作者:張愛玲出版社:皇冠出版社出版日期:1998

半生緣作者:張愛玲出版社:皇冠出版社出版日期:1999內容簡介:文學評論家王德威教授曾說:「五四以來,以數量有限的作品,而能贏得讀者持續支

持的中國作家,除魯迅外,只有張愛玲。」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和《半生緣》已成經典,多次被搬上舞台及改編成電影。《傾城之戀》的故事背景發生於香港,白流蘇和范柳原這對平凡男女,於戰爭的兵荒馬亂中,兩人的命運從此糾結在一起。「沒有遺憾的愛情就不是完美的愛情」這個戀愛觀,使《半生緣》成為張愛玲作品中最受歡迎的長篇小說之一。在三十年代的舊上海,主角顧曼楨與沈世鈞相戀,彼此篤定,以為這樣就是一輩子。可惜造化弄人,轉折

始過著有名無實的夫妻生活。後來她結識了另一男子並從他身上獲得肉體上的歡愉,一對不被認同的情侶,從此開始叛離社會規約。

愛在瘟疫蔓延時(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作者:加西亞.馬奎斯(GabrielGarciaMarquez)譯者:蔣宗曹、姜鳳光(中)/E.Grossman(英)出版社:允晨文化實業(中)/Penguin(英)出版日期:1995(中)1989(英)內容簡介:憑《百年孤

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大名鼎鼎的拉丁美洲文學作家馬奎斯,在此作品中放棄揚名國際的魔幻現實主義寫作手法,向傳統的現實主義回歸。小說描述一對年輕戀人分離了五十年,歷經了戰亂、瘟疫等等。其後女主角下嫁他人,男子決心等待,直至她夫婿過世守寡,白髮蒼蒼的兩人才終於廝守。

傲慢與偏見作者:珍.奧斯汀出版社:商周出版出版日期:2005內容簡介:作為英國文學史上公認的出色小說

家,珍.奧斯汀於二百年前寫下不朽鉅著《傲慢與偏見》。此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女主角伊莉莎白出身小地主家庭,富豪子弟達西乃是她的裙下之臣。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但多次遭到拒絕。其後伊莉莎白觀察達西的為人處世和所作所為,特別是看到他改變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才消除對他的誤會和偏見,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

內容簡介:生於德國、成長於慕尼黑的愛因斯坦,與匈牙利公務員之女米列娃曾經同就讀於瑞士聯邦理工大學。本書蒐集了他們54封情書,首封寫於1897年,即兩人一起求學的第二年,最後兩封則寫於1903年,即他們結婚之年。這段婚姻雖然只維繫了十年,但才智相當的米列娃對丈夫的支持,造就了愛因斯坦日後輝煌的科研成果。

波娃的告別(再見,沙特)

波娃的告別(與沙特的對話)作者:西蒙.波娃譯者:賴建誠出版社:左岸文化出版年份:2002內容簡介:「我有位特別的讀者,那就是妳。當妳對我說:『我同意,

行。』那就可以了。我把書出版,不理會那些評論,妳對我的幫助很大,妳對我有信心,使得我不至於孤單一人。」法國哲學家沙特曾跟女權運動先驅西蒙.波娃說。他倆一生支持自由戀愛,同時又情深義重。沙特晚年健康狀況欠佳,幾乎全盲,無法提筆寫作,但有波娃在旁照料,給他念書讀報和筆錄訪談,陪他走到生命的盡頭。

過平常日子作者:李歐梵、李玉瑩出版社:天地圖書出版年份:2002

一起看海的日子作者:李歐梵、李玉瑩出版社:二魚文化出版年份:2004內容簡介:《過平常日子》及《一起看海的日

子》是李歐梵教授與妻子李玉瑩女士的合著。兩夫婦多年來所建立的感情,本來就源自日常生活。作者透過這兩部作品,跟讀者分享他們的生活情趣與經驗。正如李教授在《過平常日子》的序言中寫道:「本書為我們所珍惜的生活留點紀錄,也可以以此告慰友朋的關心,甚至可以使部分不相識的讀者莞爾一笑或感受一點溫暖,我們就於願已足了。」

60歲的情書作者:NHK出版譯者:游蕾蕾出版社:萬里機構出版年份:2002內容簡介:《六十歲的情

書》收錄了168封老夫老妻的情書。書的緣起來自日本住友信託銀行的一項商業宣傳,集團在千禧年舉辦徵文比賽,以年齡介乎50至70歲的人為對象。該次比賽吸引了好幾萬封稿件,作品陸續被編輯成書,分冊推出,每件書信皆紙短情長,真摯感人。

五十歲的情書 — 延綿的情話始終是最美的

五十歲的情書 — 無論如何跟您長相廝守作者:愛因斯坦、米列娃譯者:童元方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年份:2000

內容簡介:香港電台教育電視部年前推出「黃金歲月」系列,宣揚老有所為、「五十歲才是人生開始」的正面信息。此系列向來備受讚賞,獲得國際獎項的認同。節目曾舉辦徵文比賽,收集大量由老人家撰文、或以老人家為書寫對象的情信。當中收錄的並非僅限於兩人的愛情印記,且包括

兩代和三代的親情,也有對朋友、師徒、同事,甚或許久不見、離散已久的初戀情人的真情告白。

忘 不 了 的 經 典 故 事紅樓夢作者:曹雪芹、高鶚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出版日期:2004內容簡介:作為經典鉅

著,《紅樓夢》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透過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發展出錯綜複雜、關於封建社會沒落貴族的故事情節。

牡丹亭作者:湯顯祖出版社:海嘯事業出版出版日期:2000內容簡介:《牡丹亭》是明代戲曲作家湯顯祖的

代表作,取材於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內容描寫貴族少女杜麗娘和年輕書生柳夢梅生死遇合的愛情故事,極其優美動人。

圍城作者:錢鍾書出版社:天地圖書出版日期:1999內容簡介:「婚姻像圍城,在外面的人拼命想攻進去,在裡面的人拼命想

衝出來。」現代文學作家錢鍾書留下這樣的名言。《圍城》是一個關於知識分子的故事:留學生方鴻漸在歐洲留學多年卻一無所成,乾脆買一張假文憑回國,後來陷於戀愛與工作的困境當中,進退失據。

Page 6: LO 2006 VE - CP1897.com | 商務印書館網上書店 · 不足以涵蓋古今所有優質讀物,卻旨在為各位提供一些閱讀參考,拋磚引玉,令大家更熱愛文字、

在三次失戀中救了我的三本書    林奕華

生活是一個瓶子,我盡量維持它的透明,不是

為了讓別人容易懂我,而是讓自己清楚一天一

天,一點一滴,在�面放了什麼,累積了什

麼。透明的另一個原因是,我不想心理活動過

份影響我的思維,接著又影響我的感情,最後

是整個人混濁起來,生活的素質也受到影響。

這便是不快樂的源頭。而瓶子也是慾望的比

喻,我想能看見我的慾望,而不是我被關在瓶

子�面。是很難的,因為每天所見所聞都是刺

激慾望的東西,都在提醒我們欠缺什麼,而不

是擁有什麼。

是很難的,面對想要但得不到的東西,等於要

面對自己,承認條件、機會、際遇等等的不夠

「好」,接�便是面對情緒的變化,變酸、

變苦、變老、變壞,沒有一樣不是對生活的腐

蝕。

生之慾如同生之蝕,應該是在陰涼幽冷的心理

大屋的某些角落進行的吧。所以我才說我要明

白、懂得我的慾望,讓它經得起太陽光亮的直

接照射。太陽是什麼的比喻呢?一部份是知識

吧。愈讀多幾本書,愈是覺得自己從前一直在

自己跟自己捉迷藏,是讀到了某一本某一段才

發現,唉呀,原來你在這�,早點找到你就可

以少走一些冤枉路了。說是這樣說,卻明知道

過程才是真正的收穫。

現在很多人說想有刻骨銘心的愛情,但又只願

乘搭不停站直達所謂幸福終站的一班車。太

矛盾了。愛情是出於我們對自我匱乏的心理補

償,不論追求對方有貌有才有身段有安全感有

女性魅力有男性氣慨,都反映出一個人覺得自

己有什麼欠缺和不足,而流行文化教給我們的

愛情,不過是看到一個眼睛喜歡的人便渴望他

也喜歡自己,於是便肯定了自我的價值。但這

種自我價值不過是自我懷疑的包裝,因為得到

心目中的愛情之後,又會害怕對方因看到另一

個更喜歡的人而變心。

說到底,還是回到一開始—這個人並不是因

為帶�喜歡自己的心情而吸引到喜歡他的人,

卻是因為不喜歡自己才產生了急切想被愛的焦

慮。我看過太多例子是重覆又重覆的關係模

式,都是當事人忙著看別人,忘記了或壓根不

想面對自己。對我而言,愛情所以難,是因為

「愛情」被這個時代加了引號,再被放上商店

的貨架,它要不就是方便麵,要不就是名牌

貨。愛情猶如生命一樣需要思考這個觀念,對

多數人已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它們不能解決急

切的飢渴,更不乎合主流價值倡導的「愛情是

一種感覺」,言下之意,「愛情應該讓人感覺

良好」;卻不是教人反問,我為何需要那樣的

人愛我?我是怎樣的人?我想成為怎樣的人?

我能怎樣愛人?

 在三次失戀中救了我的三本書:

(一)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

艾利赫.佛洛姆(Erich Fromm)著。生平第一

次失戀,一位長輩便向我推介此書。那段日子

的我滿腦袋愛情文藝,瓊瑤才遷出,亦舒又已

少年維特的煩惱作者:歌德譯者:周學普出版社:志文出版日期:1975內容簡介:德國大文豪歌

德的最高傑作。他以自傳性質的書信體方式,描寫自己青少年時期的愛情歷程,從他對夏綠蒂的悲戀、與瑪古西及其夫布倫達諾交往的經驗,以及耶路薩倫的悲劇融合而成。在厭世、沈鬱的絕望感中,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戀情。書成於1774年,甫出版,隨即轟動全歐洲,使他一舉成名。

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 — 茨威格中篇小說作者:史帝芬.茨威格出版社:商周出版出版日期:2005內容簡介:德語作家茨威

格的經典之作。1881年生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茨威格,在猶太家庭成長,是一名和平主義者,他在作品中擅長刻畫人物和描寫性格。代表作《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以書信形式,描述了一名女子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回顧自己畢生癡情,寫下一封淒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作家告白。

我談的那場戀愛(Essays in Love: a novel)作者:艾倫.狄波頓(AlaindeBotton)譯者:林說俐出版社:先覺出版(中)/PANMACMILLAN(英)出版日期:2001(中)/1993(英)內容簡介:此乃艾倫.狄波頓首部小說創作,甫出

版即大受歡迎。在這本自傳式的小說中,作者描述一段情緣的邂逅、迷戀、平凡中的幸福、熟悉後的倦怠、女友移

情別戀、試圖挽回無效、自殺、醒悟,以至於一段情完全成為過去的種種階段。他認真思辯,忠實記下每個細節,特別是心理與哲學層面的思考。透過作者觀察入微、瑣碎卻充滿趣味性的勾勒,我們目睹了一段幾近不朽但畢竟無法脫俗的愛情故事。

6封布拉格地鐵的情書作者:米哈.伊維譯者:林蒔慧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日期:2003內容簡介:生於布拉格

的米哈.伊維,被譽為現今最受歡迎的中生代捷克作家。小說起始於布拉格地鐵廣告看板上的一封情書,一個男子寫信給前任女友羅拉:「妳什麼都沒留下,只留給我思念。」此後半年,每隔一個月就會出現一封公開的情書。作者透過合共六封的情信,帶出一則關於愛情的隱喻:天下沒有完美的男子,卻可能有完美的愛情。

愛情盛宴作者:查理.巴克斯特譯者:張娟芬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日期:2001內容簡介:美國當代小說

家巴克斯特透過一個失眠作家的角色細緻描述,利用訪談文體帶出眾人的愛情故事,當中包括夫妻之情、小情侶的激戀、女同志的繾綣、不倫之戀和親情等等,儼如一場甜酸苦辣皆可嚐透的愛情盛宴。

愛情的盡頭作者:格雷安.葛林譯者:盧玉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01內容簡介:當《愛情的

盡頭》於1951年出版時,英國小說大師格雷安.葛林曾成為〈時代雜誌〉

的封面人物。雖然他多次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但無損他在文壇上的份量與地位,其作品一直備受讚賞。《愛情的盡頭》主角班德瑞克是一位作家,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倫敦與已婚女子莎拉戀愛,其後班德瑞克於一次空襲中受傷昏迷,莎拉絕望之際毅然對上帝發誓,若班德瑞克能醒過來,她願意斷絕與他的不倫關係。

愛.只有你 — 今生約定的愛情故事作者:張健鵬、胡足青(主編)出版社:和平圖書出版日期:2006

內容簡介:全書以描寫夫妻、情人之間相處時的生活細節與感情變化為骨幹,收錄了數十個動人的愛情故事,透過寫實取材,希望能引起讀者貼心的共鳴。

中國愛情與兩性關係中國小說研究作者:何滿子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出版日期:1994內容簡介:愛情是文學

的永恆主題,本書從古往今來,悲歡離合的中國愛情小說,如“西廂記”、“金瓶梅”、“紅樓夢”等,分析男女戀愛中情與慾兩者的關係,並揭示出情慾與傳統封建禮教相互的矛盾。

由中國的愛情小說,也可反映出人生問題與社會關係,皆蘊含著獨特的民族風習。

商務印書館的閱讀推介

商務導讀計劃 2006

Page 7: LO 2006 VE - CP1897.com | 商務印書館網上書店 · 不足以涵蓋古今所有優質讀物,卻旨在為各位提供一些閱讀參考,拋磚引玉,令大家更熱愛文字、

寧靜.好黑.幽靈    袁兆昌

關於小說 — 

入選中學生好書龍虎榜的小說,不一定淺白易

明。繼謝曉虹《好黑》之後,韓麗珠的《寧靜

的獸》成為該書榜的第二個異數。兩本著作同

獲中文文學雙年獎,是近年矚目的兩位年輕女

作家。

謝曉虹的《好黑》,由封面到排版設計均由作

者一人包辦。書中收錄多篇魔幻寫實、畸零等

短篇小說,無所不包。作品多刻劃二性之間的

愛情角力,並如何展露人性本質。小說出版具

濃厚的實驗性質,每篇小說都夾有副文本(如

〈1130號巴士〉),以灰楷字體穿梭小說之

中,為讀者帶來一次嶄新閱讀經驗。作者曾獲

第十五屆台灣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首

獎、2004年度香港中文文學獎小說組冠軍,深

得港台兩地學者好評。謝曉虹現職香港中文大

學中文系導師。

韓麗珠《寧靜的獸》的素白封面,恰與黑色格

調成一強調對比;小說內容以冷靜的視角,敘

述多則倫理愛情故事。講述單親家庭的有〈壁

屋〉,本篇用孩童視角敘述一個身分低微的父

親,在子女眼中的形象,及後如何影響孩童離

家出走。作品既有高超的文學技巧,又為社會

現實層面注入新角度,甚為耐讀。香港城市大

學翻譯系畢業的她,前一部作品《輸水管森

林》曾獲國內評論家推介予國內讀者。韓麗珠 

現職雜誌編輯。

遷入,哪�能把理論文字看得進去?是在很多

年後,心境改變之餘,才掏得出裝載反思愛和

愛情的空間。

(二)藝術觀賞之道(Ways Of Seeing)

約翰.柏格(John  Berger)著。又一次嚴重失

戀。開始反省感情經常出事,是否就像開車但

不熟路又不肯讀地圖。碰上這本「引導讀者如

何突破各種既定觀念,觀賞世界真貌」的書,

才領略到「愛人」可以是油畫,又或是廣告,

我們看他/她,很少沒有受到價值觀的影響。

(三)戀人的心(A Psychologist Looks At 

Love)

狄奧多.芮克(Theodor  Reik)著。近乎致命

性的第三次失戀。終於明白不了解自己的人,

終其一生也只會談著不明不白的戀愛。然而有

太多人相信自己應該是由別人去「明白」的,

忽略了「明白」的意思,是如何理解事情的本

質。以愛情為例,就是借著明白對愛情的需要

來認識自己。在本書中,有很多這方面的啟

發。

(四)《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

福婁拜  G.  Flaubert著。我的心願之一是把這本

十九世紀法國的文學名著搬上舞台,用今日的

社會角度重新詮釋,那便是女性對於「幸福」

的追尋,有多少是受到物質世界的影響。將在

八月上演的《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

哀愁》,是我的一篇讀後報告。

作者簡介: 林奕華先生 ,「進念.二十面體」創團成員之一。中二開始創作電視劇本;91年成立「非常林奕華」;91至95年間,先後在巴黎、比利時及英國巡迴演出;曾編寫電影劇本《紅玫瑰白玫瑰》,94年獲最佳改編劇本金馬獎;95年回港至今創作及演出了逾三十齣舞台劇目;99年獲香港藝術家年獎,05年獲頒授「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獎」,以表揚其推動文化藝術發展的貢獻。近期劇場作品有《東宮西宮》系列、《半生緣》、《快樂王子》及《大娛樂家》。著作包括最近出版的《等待香港》系列(〈女人篇〉、〈青春篇〉、〈文化篇〉、〈娛樂篇〉)。最近亦為香港電台及東亞衛視的文化及電影評論節目擔任主持。

The Art of Loving

作者:Erich Fromm 

出版社:Harper Perennial 

出版日期: 2000

Ways of Seeing

作者:John Berger 

出版社:Penguin 

出版日期:1990

戀人的心 (A Psychologist Looks At Love)

作者:狄奧多.芮克(Theodor Reik) 

譯者:孟祥森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中)

Rinehart & Co. (英)

出版日期:2002(中)/1944(英)

商務導讀計劃 2006

《包法利夫人》

作者:Gustave Flaubert

出版社:Penguin

出版日期:1995

Page 8: LO 2006 VE - CP1897.com | 商務印書館網上書店 · 不足以涵蓋古今所有優質讀物,卻旨在為各位提供一些閱讀參考,拋磚引玉,令大家更熱愛文字、

閱 讀

愛 情

關於詩 —

出自女性手筆的情詩格外動人,劉芷韻的《與

幽靈同處的居所》也不例外。作者是本地新晉

女作家之一,任職編劇,上班開會煲碟,夜半

束膝寫稿,冷暖自知。創作詩歌,是她遊走於

雅俗文化之間的猶豫與紓緩。

叢林意象的愛情隱喻,藉長句子流露含蓄情

感;封面有當代著名設計師典雅演繹,內文則

以「拍子簿」式刊印。作者早在中學時代開始

創作新詩,並得藝發局資助出版第一本手作詩

集《心的全部》,今已絕版。《與幽靈同處的

居所》更為本地出版界佳話:甫出版已售出二

百餘本,是本地「出版毒藥」(詩集)罕見的

優異成績。

作者簡介:袁兆昌先生,現職編輯,兼任中、小學寫作班導師,著有《超凡學生》系列、《情感不良》等。《拋棄熊》將於七月出版。今年與多名本地年輕創作人,包括鄧小樺、李智海、江康泉、張歷君、郭詩詠、謝曉虹和韓麗珠一行八人,攜手創辦新銳文學雜誌《字花》,以雙月期刊的形式,為年輕人選編當代佳作,引介中外文學,積極投入文學出版及創作,成為本地今年不容忽視的文學團體。

與幽靈同處的居所

作者:劉芷韻

出版社:陳湘記圖書

出版日期:2003

寧靜的獸

作者: 韓麗珠

出版社:青文書屋

出版日期:2004

好黑

作者:謝曉虹

出版社:青文書屋

出版日期: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