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su annual newsletter 2015

44

Upload: the-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tudents-union-hkustsu

Post on 24-Jul-2016

22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TRANSCRIPT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學生會創立於 2012 年,歷史雖不及科大大部份學生組織,但仍然致力於堅守使命,服務本會會員的同時亦希望在科大宣揚人文精神和對社會的關懷。

本會每年舉辦不勝枚舉的活動,以期為學業繁重的科大生提供了解各地人文、關注社會議題之機會。以本年度為例,我們便於四月下旬舉辦了名為「五分鐘環遊世界」的活動,旨在以有趣的展覽和互動遊戲,加深學生對世界的三個奇異文化的認識。本會亦於十一月舉辦時政論壇,鼓勵學生了解和討論香港時事。除此以外,本會與各大院校合辦政策研究青年峰會,與外界社會科學學生團體維持友好關係。

Founded in 2012,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Union, HKUSTSU is the first and foremost students’ union under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at HKUST. The Union aspires to serve as pioneers to enrich the university’s life of all HKUST students by promoting the enthusiasm and empathy towards human i t i e s and soc ia l s c i ence . Moreover, the Union has great attempt to hold various events to raise students’ awareness and in te res t toward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to create a learning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can keep abreast of current issues and hence gradually develop a global outlook.

目錄 Content

電郵 E-mail: [email protected]

郵箱 Address: 香港新界西貢大埔仔香港科技大學學術大樓 LG5學生設施 99號郵箱Mailbox#99, LG5 Student Centre,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lear Water Bay,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網站Website: http://ihome.ust.hk/~su_hssu

Facebook: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Union (HSSU)

主編的話 Words from Editor-In-Chief ...............P.3

現任幹事 The 4th Executive Committee ...........P.4

活動回顧 Activities Review ..................................P.5

專題-遊走北韓 ................................................... P.19

專訪-揭開伊斯蘭世界的神秘面紗 .................. P.26

   與人文社科學院之專訪 .......................... P.29

徵文-人生若只如初見 ....................................... P.36

   其他投稿 ................................................... P.39

©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學生會版權所有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Union, HKUSTSU, Session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非賣品 NOT FOR SALE

主編

的話

Words from

Editor-In-Chief

3

主編的話 Words from Editor-In-Chief

有幸成為本期年報的主編,本人不勝感激。驀然回首,發覺光陰荏苒,本屆學生會已不知不覺走到其任期的盡頭。箇中經歷不少苦與樂,而且亦搏盡無悔。

從小就喜歡寫作,以文字寄託內心的絲絲情感,並渴望長大後從事文字編輯和出版的工作。衷心感謝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學生會給予我如此寶貴的機會,一嘗作為主編的滋味,也感激會員積極向本會投稿,令徵文活動反應熱烈。同時,亦感謝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和莊員一直以來對年報的支持。他們的幫助,使這沙漠變出綠洲的事,得以完成;他們的信任,使我能自由選擇年報的製作方向,也令文字創作的火焰在本學生會,重新燃起。

是次年報的主題是「世界的某一角」。世界總發生著很多我們都意想不到的事。在金氏家族的獨裁統治下,北韓人民困苦但快樂地生活著;遠在中東的伊斯蘭世界,出現奉行極端主義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也許在世界的某一角,有人獨自有著「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感慨,渴望與他的緣分,只限於初見的那一霎。故此,便有了有關北韓的專題和伊斯蘭世界的專訪,以及「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徵文活動。

在此,本人謹代表本學生會多謝各位閱讀本刊物。如有不足之處,隨時歡迎向各幹事反映意見。

年報主編 黃敖

Dear readers,

As I begin my mandate as the Editor-in-Chief of the 2nd Newsletter of the HSSU, I can look back with great pleasure at my year of service as an Executive Committee member. This year, with laughter and tears, Virtus has almost completed her mission with no regrets.

I like writing articles since I was small. The feeling of using words as a medium of expressing my inner feelings is fabulous, and my passion in writing never fades. Therefore,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earnest gratitude to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Union for providing me a precious opportunity to be an Editor-in-Chief and it is my utmost pleasure to publish the 2nd Newsletter of the HSSU. I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for the unlimited support and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members for offering me sufficient freedom to arrange the flow of the issue. Apart from them, I would like to thank members who have contributed articles for the Newsletter. Without their help, the completion of the Newsletter is never possible.

I would hereby thank all of you for reading this publication. Should you have any opinions,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express them to the email address of the Students’ Union, or any one of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Best Regards,WONG ConwayEditor-In-Chief of HSSU Annual NewsletterThe Promotion and Publication Secretary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Union, HKUSTSU, Session 2015

5

活動

回顧

Activities Review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學生會第四屆就職典禮於二零一五年二月十二號假利榮達演講廳順利舉行,意味著 Virtus 即將開始未來一年的任務。我們很榮幸能夠邀請共大約 10 位教授,30 個校外學會以及 30 個校內學會共同見證是次就職典禮。

是次就職典禮的演講嘉賓包括香港立法會議員梁家傑先生,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主席梁國柱先生以及香港知識產權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劉帥賢博士。在演講中,嘉賓分享了他們的個人經歷,並勉勵 Virtus 以熱誠解決任內的所有難關。

在各位來賓的見證下,Virtus 承諾將竭盡所能,為本學生會之會員服務。同時,去屆主席把學生會印章交給本屆主席,象徵著權力的交接,更有把學生會的使命傳承下去的意義。

The inauguration ceremony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Union, Session 2015 was held on the 12th February, 2015, symbolizing the start of the new cabinet, Virtus. The ceremony was taken place at Lee Wing Tat Lecture Theater (LTD) with

around 10 professors, 30 external societies and 30 internal societies, witnessing this joyous celebration.

We are very honored to invite Hon Leong Ka Kit, SC, the legislative councilor, Mr Leung Kwok Chu, the National President of Junior Chamber International Hong Kong and Dr Lau Shui Yin, the founder of the Hong Ko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visory Services Limited to be our guest speakers. Through the speeches, the guest speakers have shared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encouraged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to handle all the challenges with their enthusiasm in the coming year.

Under the presence of all our guests, Virtus has taken its oath of office, pledging that we would try our best to serve the members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Union. In addition, symbol of authority, the society seal, was passed to the President, which represents the mission of the HSSU will be carried on and the whole-year journey of Virtus has officially begun.

就職典禮 Inauguration Ceremony

為了讓科大學生對雨傘運動有更深刻的了解,本會、科大行動和成名副教授於四月二十七日在科大花旗集團演講廳合辦了一個名為「從雨傘運動看香港未來民主發展」的講座。首先,藝術攝影師朱迅先生作出演講,並展出在雨傘運動期間拍攝的珍貴短片和相片,令觀眾更了解雨傘運動的一點一滴。其後,兩位在政界和時事評論界有一定認受性的嘉賓-資深傳媒人程翔先生和公共專業聯盟創會主席黎廣德先生對雨傘運動後香港民主的未來發展作出分析。此外,本會亦成功得到「傘落社區」組織借出的寫有支持和鼓勵說話的黃布,作為是次講座展覽之用。

是次講座約有一百名市民和來自不同院校的同學參加。講座的中後段有一段答問時間,讓台下的觀眾與嘉賓交流對雨傘運動的看法,觀眾踴躍發言,氣氛大致融合。

In order to let the students in HKUST gain a deeper knowledge and more accur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Umbrella Movement, the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ocial Science, Professor Sing Ming, our Students’ Union (HSSU) and ProgressUST cooperated and planned an event. On the 27th of April, “the Reflections and the Foreseeing on the Umbrella Movement” was held in the Citi Lecture Theatre. It was composed of a seminar and a mini exhibition by the guests invited by Professor Sing. For the mini exhibition, materials were provided

by a society that was formed during the Umbrella Movement. Long yellow cloths with lots of supporting sentences from the public were being showcased. Apart from Hong Kong people, foreigners and even Mainland Chinese wrote some of the encouragements. Moreover, precious videos and photos produced by visual artist, Mr. Birdy Chu was shown during the seminar. He recorded what happened during the Umbrella Movement. These videos and photos will make a good material to show to the next generation.

During the seminar, Professor Sing also invited two well-known lecturers that are famous in their fields. They were Mr. Ching Cheong, a well-known journalist in Hong Kong and Mr. Lai Kwong-tak, the current chairperson of the Professional Commons. They shared their views on how Hong Kong democracy would develop after the Umbrella Movement.

The seminar lasted for three hours, with more than a hundred participants. The participants included the students from HKUST and other universities and some Hong Kong citizens. Apart from the guests’ sharing, there was also an interactive session, with the audiences participating actively. Questions were asked and the listeners with different standpoints towards the Umbrella Movement voiced out their opinions.

雨傘運動講座 Talk on "Umbrella Movement"

7

活動

回顧

Activities Review

焦點活動 Highlighted Event

「五分鐘環遊世界」是我們學生會的焦點活動,在四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於 Atrium 舉行。是次活動主要向科大學生介紹三個世上不被了解的民族-阿拉伯人、羅姆人和印第安人,令他們更加了解這些文化和擴闊他們的眼界,從而學會尊重不同文化,提升對學習各地文化的興趣。

“Around the world in 5 minutes”, our Students’ Union’s Highlighted Event was held back in the end of April. The event aims at promoting the cultures of 3 ethnic

groups around the world which are not well known to students in HKUST. Through this event, we hope that the HKUST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towards these cultures and broaden their horizons. We held this event with the objective to allow participants to know more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and learn to respect other cultural and religious practice more. At the same time we hope that this event can increase their interest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to broaden their horizon.

我們用帳蓬搭建了一條隧道,裡面按不同民族劃分了三個區域,而外圍則是一塊具三個民族色彩的塗鴉的營布。當參加者進入了隧道內,學生會幹事就會向他們介紹展板上的資訊。每一個展區都各具特色。在阿拉伯展區,我們放置了一塊伊斯蘭教的禮拜氈;在羅姆展區,我們讓參加者體驗塔羅牌占卜;在印第安展區,我們給每一位參加者一件印第安掛飾作為紀念品。

The Highlighted Event was being held in Atrium on 29th and 30th April. The event introduced three ethnic groups from around the world namely Arab, Roma and American Indian. We set up a tunnel by putting several tents together, and it had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areas for the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The exterior of the tunnel were decorated to imitate the style of the respective three cultures. There are also display boards in each of the areas. When the participants were passing through the tunnel,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members would explai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ethnic groups to them. There were some unique features in each of the three areas. In the Arab area, we showcased them a Sajjadah al—Salat, a mat that Muslim use for their prayers. In the Roma area, one of our organizers used Tarot to give a divination for the participant. In the American Indian area, we gave them a souvenir which was an accessory related to the culture.

參加者反應踴躍,對展覽內容表現得十分好奇,並希望知道更多有關展覧內容的額外資訊,甚至和其他參加者和學生會幹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總括而言,參加者認為這是一次愉快和學到新知識的體驗。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event were very active. Many of them were curious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exhibition. Many participants also wanted to know more and ask us further questions on the knowledge associated with the exhibits. Some of them even had heated discussions with fellow participants and us. They were ecstatic and believed that they had learnt something new and meaningful through the exhibition.

9

活動

回顧

Activities Review

課程研討會乃近年唯一由本學生會主導的課程意見論壇。是次研討會邀請到本學院黃副院長和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的各位教授參加,以及環球中研的現任與歷屆學生就議題表達意見。研討會就環球中國研究的必修科目、限制選修科目、專修範疇和各人文社科科目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教授亦以此機會接收及回應了學生對科目與課程制訂的意見,促進了學生與學院就課程發展的交流。

Syllabus Evaluation Forum was the first Students’ Union organized event that enabled students to publicly express their opinion on the courses offered by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HS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Global China Studies

Program (GCS). This year, we are delighted to have the presence of Professor Simon Wong, Associate Dean of SHSS, and various professors from both the stream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to participate in our forum. Current students and alumnus of GCS program were also invited to rais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regarding different issues such as pre-registration courses, restricted electives, concentrations of GCS program, and different SHSS courses. The event successfully provided a platform for the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of SHSS to exchange their ideas and thoughts regarding the concerned issues and develop a more constructive discussion among various parties.

課程架構檢討會 Syllabus Evaluation Forum

第六屆政策研究青年峰會由四所院校合辦,分別為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政治與行政學系系會、香港大學學生會社會科學學會政治及公共行政學會、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系會及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學生會。

今年政研的主題涵蓋三個現時香港社會最主要面對的問題,分別為「廢物處理」、「長者福利」及「社會融合」。參加者首先透過參與一系列的工作坊,了解三個主題和學會撰寫報告書的技巧,再就其中一個主題撰寫報告書,表達對該主題的一些政策的建議和看法。而今年除了邀請一些專業人士和教授,例如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先生、香港浸會大學黃煥忠教授、環保觸覺總幹事譚凱邦先生、環保局局長政治助理區詠芷女士及立法會議員張國柱先生等作開幕典禮和工作坊的嘉賓外,還增加了一個體驗活動,就是屯門國際十字路會的「難民求生」活動,讓參加者體會到作為難民的感受。

透過參與這類青年政策研究的活動,參加者可以從中聆聽社會的多元意見,並且從不同角度理解本港社會狀況,思考各種問題的根源,讓他們與其他來自不同大專院校的同學交流及反思。此外,他們也可體會到制定公共政策的困難,從以尋求社會問題的根源,藉此提高參加者對社會時事的觸覺。

In order to enhance political awareness amongst students in Hong Kong,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Union, HKUSTSU has co-organized the Sixth Hong Kong Politikos Quest Championship (Poliquest) with the Society of the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Student Union of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sociation SSS HKUSU and the Government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Society, HKBU.

The Poliquest this year covered three important social issues in Hong Kong, namely “waste disposal", "elderly welfare" and "social integration". Participants were

required to attend a series of workshops so as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n the three topics and equip skills on writing policy proposals. This year, not only did we invite professors and professionals, such as Hon Jasper Tsang Yok-sing, the legislative councilor, Mr Roy Tam, the founder of Greensense in Hong Kong, Ms Michelle Au Wing-Tsz, the political assistant of the Environment Bureau, to be guest speakers in the Opening Ceremony and workshops; but we also held an experiential event on top of all these events. The Poliquest has invited the Crossroads Foundation to hold the “Refugee Run”, which participants were able to experience the feelings of refugees. After attending the events, the students would have to select a topic and draft a policy proposal in order to address their opinions.

Poliquest served as a platform that facilitated interactions amongst students from various tertiary institutions, and as such, participants could listen to pluralistic views of the community as well as understand our society from different angles. Furthermore, by drafting the policy proposal, it is hoped that the participants could analyze the rooted problems of different social issues and recognize the difficulties on drafting public policies.

政策研究青年峰會 The Hong Kong Politikos Quest Championship

11

活動

回顧

Activities Review

有見南亞裔作為香港的少數族裔,在生活以及教育上一直受到種種制肘,本學生會受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張教授邀請,與牛頭角社區中心、語文教育中心、華南研究中心合作,邀請 40 多名南亞裔中學生來到科大參加 2 日 1 夜的體驗營。共融營中,約 20 名科大的大學生義工帶領著南亞裔中學生參與不同的文化交流活動,例如,語言遊戲、橫幅彩繪、包餃子、玩板球等。經過這次活動,大學生與中學生之間不但建立了真摯的友誼,更使這些南亞裔中學生首次體驗大學生活,對未來接受專上教育增加信心。

Being the minority group in Hong Kong, South Asian people face varies obstacles and difficulties in both livelihood and education aspect. On account of this,

our Students’ Union was invited by Professor Cheung to organize a camp. Alongside with Ngau Tau Kok Caritas Community Center, Language Center, South Asia Research Center, we welcomed 40 South Asian secondary students to enter HKUST for a 2-days 1-night experience camp. During the camp, 20 of the HKUST volunteers led the South Asian students to carry out different interactive activities, such as language games, henna drawing, making of traditional cuisine, and cricket games. Through the event, our university helpers not only formed strong friendship bonds with the secondary students, but also enabled the South Asian students to get to know university life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boosting their willingness and confidence in pursuit for a higher level education.

南亞科大共融營 Service Learning Intercultural Summer Camp

本會於八月十五至十七日舉行為期三日兩夜的迎新營,迎新營是迎新系列中最重要的活動之一,目的是讓新生體驗大學生活、熟悉校園環境及認識同儕。

迎新營以口號環節和破冰遊戲揭開序幕,使新生能互相認識對方,接著的是重點活動之一的校園迷蹤,所有組別都能完成十個關卡的任務,其中一組更完成了位於人工草皮足球場的額外獎勵關卡。到了晚上的偵探遊戲,經過一輪的解謎及推敲,所有組別都能夠解開迷團、找出兇手。而第二天的營火環節亦是迎新營的重點活動之一,組爸媽和新生在充滿手指燈及螢光棒的黑夜下共舞,享受了一個美好的晚上。最後一天的賭分遊戲更把氣氛炒到最高點,每組都使出渾身解數,務求在各個小遊戲中勝出。最後,第三組以最高分的成績,成為今年的冠軍,而第一組與上年一樣,在賭分遊戲中一下子失去所有分數。

迎新營在熱烈的氣氛中畫上完美的句號,希望每位組爸媽及新生享受這三天,並結識到友誼永固的朋友,同時亦感謝各位組爸媽的幫忙,令迎新營得以順利進行。

We are delighted to announce that the Orientation Camp held on 15-17 August was a success!

The 3 day 2 night camp was the major event in our orientation series. The aim was for the freshmen to have a taste of their new university life and get to know other

members in the HSSU community.

With all the usual demonstration of cheers, coming up with slogans and ice breaking games, the freshmen got to know each other better. The highlight of the camp on the first day was on-campus checkpoint games and all of the groups accomplished the tasks of 10 checkpoints, with one group going the extra mile and went down to ASP for the bonus check point. While at night, they all solved the detective game and figured out the killer. On the second day, the highlight was the campfire at night. With finger lights and glow sticks, the senior students and freshmen had a great time together and danced the night away in the dark. And the most exciting score bidding mini-games on the last day brought heated competition into the room. Each team had to send out their best and compete against the others in a large variation of games. In the end, the champion went to Group 3! They had the highest score out of all the teams. And Group 1 was once again the group that lost all their points in one go, just like last year.

The Orientation Camp ended with a blast! Hope all the senior students and freshmen enjoyed this event and had a great time knowing new friends that will last a lifetime. Special thanks to all senior students for helping and facilitating the event. Without their support, the Orientation Camp would not be a success.

迎新營 Orientation Camp

13

活動

回顧

Activities Review

九月二日至十八日,本會於賽馬會大堂舉辦了一個名為迎新周的活動。

是次迎新周旨在邀請更多新鮮人和一些就讀環球中國研究的同學(非本會會員)成為本會會員,享受會員福利,並以優惠價格參與本會活動。此次,本會第一次派發和銷售今年新設計的福利產品,包括會員卡、單行紙、文件夾、T 恤、索繩袋和手挽袋,並進行第二次福利產品的諮詢,了解本會會員對福利產品的意見。另外,是次活動向會員宣傳兩個將於九月舉辦的活動,分別是會員聚會和聯校社會科學高桌晚宴。

經過今年的迎新周,本會招收的會員數量十分可觀。科大學生對本會的認識大大增加,而幹事也對會員的訴求和意見有進一步的了解。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Union held the Orientation Week from the 2nd September to 18th September by setting up the counter in Atrium.

We had our first distribution and selling of the newly designed welfare products, which included the society T-shirt, the society paper, the society file and the society bag. All new members were given the welfare products with free of charge. Apart from the first welfare selling and distribution, we also consulted our members on what they would like to receive in our second welfare selling and distribution.

Moreover, our two upcoming events, the Members’ Gathering and the Joint University High Table Dinner were promoted. The events’ turn-up was great. New members were also recruited for HSSU.

To sum up, Orientation Week was used to promote our union to all students and members and it was a success. Through engaging with members, we were abl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ir thoughts and opinions.

迎新周 Orientation Week

第一度福利產品Welfare Products in 1st Selling and Distribution

本屆單行紙及文件夾Society Paper and Society File for this Session

15

活動

回顧

Activities Review

本年度之會員聚會,已於二零一五年九月十一日晚上於觀塘開源道 Partyland 圓滿結束。

所有宣傳資料於迎新周前已經準備妥當,並於迎新周透過不同渠道進行會員推廣。反應相當踴躍,迎新周伊始已有超過二十五名會員報名參加。

活動於七時正正式開始,首部分為自由時間,參加者可以按自己興趣享用場地內任何設施,例如麻將,飛鏢,桌上遊戲,電子遊戲等。娛樂設施種類繁多,來賓感到相當雀躍。小食時段完結後壓軸環節-集體遊戲隨即展開。活動在主席吳俊賢先生帶領下,將全場歡樂氣氛推至頂峰!經過一輪精彩刺激的遊戲環節,各參加者抱著愉快的心情盡興而歸。

The Member’s Gathering was held on September 11, 2015 at Partyland, Kwun Tong.

Promotion materials were designed before the Orientation Week commenced and different means were utilized. The promotion received great feedback, with more than 25 members applying within the first few days of promotion.

The activity started at 7 pm and free time was provided to participants to enjoy the gadgets the venue provided, such as Mahjong, darts, board games, electronic games, etc. Participants were fascinated by the enormous choices of games. Mass games were held after refreshments were served. Led by President Mr Ng Chun Yin Tony, the games were able to heat up the atmosphere and enabled the gathering to end in a cheerful tone.

會員聚會 Members Gathering

為了讓會員認識更多於其他院校就讀社會科學系的同學,以及就不同時事議題交換意見,本會今年特意聯合其他四所院校的社會科學系學會舉辦聯校高桌晚宴。

今年是首屆社會科學系的聯校高桌晚宴,而合辦的院校共有五間,分別為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學生會、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第三屆人文社會科學院及學部聯會幹事會、嶺南大學學生會社會科學聯會、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學系系會和香港公開大學社會科學學會。

是次高桌晚宴於九月三十日假香港沙田麗豪酒店舉行,參與人數約為一百五十人。而晚宴的主題為該如何走上成功之路,當晚邀請了公民黨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家洛博士和「耆妙人生」創辦人周賜芬女士致詞勉勵同學,讓同學了解在邁向成功的路上會遇到的難題。晚宴中,台下的同學也就近來國際和香港社會的一些熱門議題作意見交流,氣氛融合,而且習思廣益,從多角度了解時事。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ocial bonding among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enrich academic exchanges,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Union has co-organized a Joint-

University High Table Dinner with four social science related associations from other tertiary institutions.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Union is honored to witness this remarkable moment with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3rd Liberal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College and Division Society,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tudents’ Union, the 5th Social Sciences Association, HKIED, the 11th Student Society of Social Sciences-A student society of 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the 19th Executive Committee of Society of Social Sciences, L.U.S.U.

The Joint-University High Table Dinner was held on the 30th September, 2015 in Regal Riverside Hotel with around 150 counterparts of our members. It is of our utmost pleasure to invite Mr. Chan Ka Lok, the Legislative Councilor in Hong Kong, and Ms Cindy Chow, the founder and CEO of Happy Grannies, to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on being a politician and engaging in social enterprises respectively. Noting the intensive interactions among students on sharing current issues during the dinner,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dinner is a success to act as a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exchange their idea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聯校高桌晚宴 Joint-University High Table Dinner

17

活動

回顧

Activities Review

附屬幹事會活動 Sub-Committee Function附屬幹事會活動是本學生會每年都會舉辦的活動。在幹事的協助下,附屬幹事會的成員共同合辦一個活動,讓本學生會的其他會員參加。這一年活動的主題是「文化慶典」。參加者能透過嘗試來自不同國家的食物,並參與文化攤位遊戲,來體驗各國獨有的文化。

The HSSU’s sub-committee function is an annual event held by the sub-committe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HSSU executive committees, sub-committee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and cooperate with their fellow year one school mates so as to organize a unique event for the HSSU members. This year, the function’s theme was “Cultural Fiesta”. Participants were given a chance to experience several cultures by tasting different cuisines and playing various booth games, which contained distinct cultural elemen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活動當日有數個攤位遊戲,每一個攤位都以國家來命名,並提供與國家名稱相應的文化遊戲。例如,「中國」攤位提供書法遊戲;「印度」攤位幫參加者進行身體彩繪─指甲花 (Henna);「日本」攤位則提供繪畫日本著名卡通的遊戲。

There were several booths, with each of them naming after a country. Every stall provided a cultural game corresponding to its representing country. For example, a booth was called “China” and provided

calligraphy games to participants. The “India” booth helped members to draw Henna. And the “Japan” booth asked people to draw out the characters of Japanese cartoons.

參加者可品嚐各國美食,例如象徵韓國文化的辛辣年糕、印度文化的咖喱雞,以及中國文化的炒飯。

For Korean culture, spicy rice cakes were served; while for Indian culture, there was curry chicken. As for the Chinese culture, fried rice was provided.

這次活動中,會員皆共渡一個難忘的晚上。他們一起聊天、吃東西和唱歌,場面溫馨非常,整個房間都充斥著大家的歡笑聲。

The sub-committee function did enable members from different years to have an unforgettable night. They chatted, ate, sang and played together under the warm atmosphere. The room was full of their laughter.

遊走北韓—雕欄玉砌也不能掩蓋政府腐臭味的奇幻國度

無知是一種快樂嗎 ?

文 / 黃敖 特別鳴謝 / 周志輝筆者曾透過參加一個遊學機構,於暑假在北韓遊走五日四夜。期間遇過不少人、不少事,皆令我畢生難忘。 VIP 式的款待整個旅程中,所看的是雕欄玉砌,所吃的是美酒佳餚,北韓似乎是一個百姓豐衣足食、國家繁榮富強的烏托邦。北韓首府平壤有一座壯觀磅礡的巨型建築-凱旋門,以紀念第一任領袖金日成於二十年代投身抗日及四十年代凱旋歸國。而其高度高達六十米,比巴黎的凱旋門還要高出十米。無論是建築風格,還是宏偉程度,無不令人嘖嘖稱奇,感歎世上竟有如此巧奪天工之物。平壤另有兩大名勝-主體思想塔和南浦水壩,前者高聳入雲、氣勢如虹,彰顯主體思想的社會主義;後者延綿萬里,盡現高深精湛的科研水平。當然還有那金日成廣場,入夜時霓虹萬丈,夜景極美。

食物方面,北韓與南韓食物大同小異,吃的都是石頭鍋飯、韓式燒烤、泡菜等等。可是,若比較兩者的味道,南韓的食物完全不屑一提。在北韓所受到的待遇完全是 VIP 式的,即使在主題樂園玩機動遊戲也能用 Fastpass 插隊。這一切一切,都讓我不禁對北韓這個國家,甚至背後的社會主義改觀。可是,紙是包不住火的,就如一場戲中總有一些蛛絲馬跡怎麼也掩蓋不住。真恐怖,我這個接受了專上教育的香港大學生,竟然也差不多讓這個「面子工程」的幕後策劃者奸計得逞!映入眼簾的這一切,真是事實的全部嗎?

▲ 北韓凱旋門

▲ 凱旋青年公園內的踫踫車

▲金日成廣場

▲平壤冷麵▲傳統韓式料理

21

專 題

金玉在外,敗絮其中北韓政府善於刻意將不好的地方隱藏,只將最好的一面呈現給遊客觀看。「金玉在外,敗絮其中」可以一句概括北韓的真實面貌。縱然政府只將最好的一面呈現,可是有時卻不小心將戲棚的簾幕扯下來。羊角島酒店雖然建築極盡奢華,可是筆者在裡面居住的三晚中,卻先後發生被困升降機、停電事件。近幾年才落成的南北戰爭紀念館,表面以白玉黃金雕砌而成,內裡洗手間的水龍頭卻不能出水。旅程中我從來沒有遇到傷殘人士,這個景象美好得太不自然。甚至在香港等先進城市,你會看見殘疾之人,怎麼一到了北韓,就一個都沒有了?看來名電影《刺殺金正恩》的推測可能是對的,我就置身於錄影廠之中,眼前的種種只不過是一個個演員。繁華美景背後,其實是滿目瘡痍。 第一晚的奇遇一個國家展現最好的一面予遊客觀看實屬正常,即使英國、美國等文明國家都會這樣做。可是,若為了刻意將黑暗的部分隱藏,而無所不用其極,不惜禁足遊客,這樣做就有欠公允了。記得第一晚與兩名團友拋離大隊擅自到酒店外逛,期間燈火暗淡(相信這是國家缺乏電源所致)、人跡罕至,輕輕颳過來的陣陣陰風,使人不禁不寒而慄。我們途中見到一個油站,突然「兵兵啪啪」的聲音傳入耳裡,聽起來就像工廠進行工程的樣子。我們滿臉疑惑地朝著聲音前去,怎知迎面而來是一個樣子嚴肅的軍人,我們四個立即低下頭來,不斷心想:「不要當我是間諜!」幸好那兵大哥沒有對我們做甚麼,只冉冉地走開了,我們便立即快步地走回酒店裡去。一回到酒店門口,映入眼簾的是諸多熟悉的面孔,原來是我們的團友,他們正在聽著導遊Miss Jin 的叮囑! Miss Jin 說:「你們可以在酒店外周圍走,但請勿踏足酒店所在的羊角島島外的範圍。若你踏上了那條通往外界的橋,或在島內燈光陰暗的地方遊走,你可能會被軍人誤會為間諜,並將你捉走。」霎那間,一幕幕的畫面如陰暗的燈光、嚴肅的軍人在我腦海投射出來。那一刻,甚至現在想起來,都有心有餘悸的感覺。可想而知,北韓是多麼的專制獨裁,對遊客已經如此,遑論黎民百姓。 北韓,一個君主集權體制下的朝代筆者難以想像,在這個平行時空中,竟有如此專制霸道的政權,猶如古時君主集權體制下的朝代,統治者權位形同世襲,直至千秋萬世,文明足足倒退了百多年。北韓獨裁的面貌磬竹難書,首先入境時被北韓士兵要求搜查行李和拍照裝置裡面儲存的相片,耗時多於一小時。居住的羊角島酒店表面富麗堂皇,實則監視處處。團友曾在房間的某一角落發現監察鏡頭,亦有團友於旅程前進行資料搜集,發現五樓極有可能就是閉路電視集中的地方!當我看見酒店大堂桌上的兩部電腦,第一眼還以為在北韓可以上網。怎知那部電腦原來只供遊客寄出電郵,卻不能接收任何電郵。 我和團友曾以三小時由平壤乘車至高麗一朝首府-開城。可是,三名導遊在這一路卻要求我們不要拍照,理由是怕被北韓士兵誤會我們是間諜。這個「百搭」的理由冠冕堂皇之餘也彷似為遊客設想一樣,可是於我看來,他們只不

▲ 南北戰爭紀念館

▲ 羊角島酒店大堂

▲ 筆者曾在夜晚擅自到酒店外逛

▲ 開城的街道

過不想我們拍到平壤至開城窮鄉僻壤、人民衣衫襤褸的景象罷了。五日四夜的行程由三名當地導遊帶領,可是有一名名叫 Mr. Lee 的男導遊卻長期不作講解,只站在旁邊不斷看著我們一行三十人的一舉一動。記得最可笑的是,有名團友以說笑的口吻向 Mr. Lee 說:「你長期不作導賞,難道你是政府派來的間諜?」翌日,Mr. Lee 好像脫胎換骨一般,對一路的景物作出介紹,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最佳示範。 最離譜的是,導遊要求,當我們看到金氏家族的雕像時,必須鞠躬獻花表示敬意,而且若我們的相片包含這些雕像,相片中的它們必須是完整無缺,不可被裁剪身體的任何一部分,違規者有機會被政府逮捕。清中葉時,馬戛爾尼尚且拒絕向乾隆帝行三跪九叩之禮,直至二百年後的今天,即使我們不是當地居民,我們竟然要向那幾個沒有生命的雕像進行那些提升「皇帝」權威的繁文縟節。難以想像,那封建守舊的枷鎖仍對現今社會縈繞不放,在北韓到處留下顯著的痕跡。 資訊封閉如斯資訊封閉的環境中,人們對外界的認識就如一張白紙一樣。記憶所及中學參觀時,有團友請學生於世界地圖上指出以色列的所在位置,拿著指揮捧的學生的手是顫抖著的,一絲絲驚慌之色掠過他的眉宇,最終也不能指出該國的位置。最歷歷在目的是,在主題樂園時,有一名小童突然跑到我的跟前,拉扯著我的褲子,以怪異的目光看著我。他的眼神是何等奇異,是何等深邃,彷彿在問我:為甚麼你穿的衣服會這麼光鮮?為甚麼你的膚色、容貌會與我們如此不同?那個眼神,至今難以忘懷。

對外界一無所知。相信「被消失」的字詞,不僅此而已。 人民民主專政?虛名而已「北韓」這個國家,有好幾個名字。香港人一般稱她「北韓」,中國大陸稱她「北朝鮮」,而北韓人則自稱「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 「人民民主主義」是他們立國思想之根本。不要笑,獨裁也可變民主的。知道為什麼東德叫「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他們的「民主」、「人民」,常人不易理解,這是真的。這是他們活在烏托邦的緣故,又或者:他們已經知道「人民民主」是行不通的,只不過手執「人民民主」的旗號招搖撞騙,繼續騙人幾十年,有人願打、有人願挨,挺有趣的。 當我參觀主體思想塔時,私下問導遊什麼是「主體思想」時,她好像答不出如維基百科所述的什麼頭腦軀體細胞,我看到她滿腹疑惑,然後瞪 著 眼 笑 說:「 人 民 是 主 人。(People are the god.)」這個答覆更教人不解,如果人民真的是主人,為什麼你們又對金將軍唯命是從? 人民既是主人,領袖又可獨裁,究竟這個看來矛盾的政治概念,是否可行? 談起這個概念,不得不提「人民民主專政」。什麼「民主集中制」,抑或「人民民主專制」,都是企圖將一些概念複雜化,教人摸不著頭腦,目的是用來欺騙別人,混淆焦點。民主就是民主,獨裁就是獨裁,這是很簡單的道理,無論你如何詭辯,都不能否認。 所以,無論是「民主集中制」,還是「人民民主專制」,都是獨裁,只不過有人意圖混水摸魚,將互不相容的概念混來一談。不過,「人民民主專制」恐佈之處,是它壟斷「人民」和「民主」的詮釋權,反對共產黨的人被政權標籤為「反民主」和「反人民」,是非顛倒指鹿為馬,這些他們玩得很純熟。

▲ 學生於世界地圖上指出以色列的位置

有些概念,只要不提出不就沒有人知道了?我曾 詢 問 導 遊 Miss Jin 知 不 知 道 甚 麼 是 "Market Economy",她滿臉疑惑地反問我此用語的意思。在一個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度裡,怎麼容許人民知道如斯顛覆國家立國思想的字詞?在此不能不驚歎北韓政府於禁制思想上所下的苦功,致使人民

▲ 主體思想塔 ▲ 開城街道上讚美社會主義的巨型畫報

23

專 題

當「民主」成為藉口在現代民主政體,政府只是一個工具,將公民的意見集合起來,維護每人的利益。現代民主跟自由息息相關,現代民主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制衡公

權力的權力,和保障個體的自由,包括對政治冷感的自由。簡單來說,現代民主被視為一種工具,公民的基本自由和獨特性才是目的。著名英國政治哲學家約翰·洛克在其著作《兩國論》中道明政府只是一個工具,用來解決自然狀態(State of Nature) (即沒有政府的狀況)的不便。政府必須保障個人利益,承認個體的多元和獨立,當政府侵犯公民權利,公民絕對有權力推翻政府。 若果要追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根本,我們必須提起盧梭。盧梭在其著作《社會契約論》同樣指每個人本應都是自由的,但是被周遭鉫鎖束縛。(Man is born free, and everywhere he is in chains. )盧梭設計的國體,便是透過直接民主(Direct democracy)的方式,動員全體國民根據公共意志(General Will)撰寫法律,然後全體國民必須嚴密遵守自己撰寫的法律。盧梭要求每個人都要履行,甚至愛上他們在社會上的義務,毫無保留地為國家服務。如果「民主」等於「人民作主」的話,根據盧梭的理解,便是所有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無條件地為這個羣體犧牲。可惜,無可避免的是,通常有權力的人,便會用羣體利益作為壓搾政治空間的尚方寶劍。 簡單在說,當民主不是一個協調不同利益的政府工具,而被成為政權集體動員的標語時,所謂民主,將淪為獨裁的藉口。 被修正的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國家,個人沒有對政治冷感的自由,個體自由也不受重視。所謂「民主」,根據他們的解釋,就是國家是自己的主人、獨立自主,因此所有人民都要意識自己是社會人(Social being),為自己的國家貢獻,為「人民利益」服務。關鍵是誰定義「人民利益」,誰有資格代表人民?在北韓,人民已被朝鮮勞動黨所代表,利益被其定義,美其名是貧富工農的代表。換言之,社會主義已經變成勞動黨的集體式獨裁,金氏家族更將其推向極致,實行對金氏三代個人崇拜。 馬克思、恩格思等等的無產主義創始者,他們所嚮往建立的國家,其實本質上是包含民主元素的,亦並非一黨專政。馬克思的構想,是地區的全權代表必須由選民選出,向選民負責,而地區的全權代表帶著選民的意見到全國代表會議。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從未主張在建立公有制國家後,國家以政黨代替無產階級,亦從未主張共產黨一黨專政。《共》說明共產黨本質上跟其他工人政黨沒有不同,沒有說明它可以凌駕在人民上。 馬克思提倡的是「無產階級民主制」,反對「資

1 Apps不說也不知道,很多平壤市民也有自己的智能電話。智能電話多是阿里郎或小米的品牌,而電話內更可安裝不同的 Apps。筆者曾看見導遊 Miss Jin 電 話 內 有 著 名 遊 戲 Apps “Angry Bird”,並問她為何可以安裝這些由外國出產的 Apps。她告訴我,原來北韓人會到政府的實體店舖下載Apps,店舖內有一系列的 Apps 任君選擇,極具計劃經濟的色彩。

2 教育及考試制度北韓實行十二年免費教育制度,所以政府聲稱全國零文盲率。完成高中課程後,學生須參加大學的入學試。只要在各科的考試中獲得合格的成績,學生便可以考入大學。全國最頂尖的大學就是金日成大學。

3 工作分配及薪金北韓人民從來都不擔心失業的問題,因為他們畢業後,政府會為他們找工作。接受高中或大專教育後,政府會提供一系列的工作,再由畢業生從中選擇一份適合他們的工作。以導遊 Miss Lee 為例,她是在平壤外國語大學畢業的,於是政府便提供了一個工作名單給她,裡面包括外交部官員、導遊及老師,她便選擇了導遊作為她的職業。在眾多工作之中,農民的薪金相對較高,以示北韓政府重視農業的立國思想。

4 再統一 (Re-Unification)北韓人渴望「再統一」,視南北韓再統一為心中的宏願。再統一的前提是美國政府不再對南北韓事務進行干涉,而北韓也渴望以非武力的方式進行再統一,以避免發生流血事件。再統一後,北韓也會以「一國兩制」的方式進行管治,即北韓政府實行社會主義的同時,南韓政府可繼續以資本主義作為地區的核心主義,但政治主導權必須留在北韓政府手中。

* 以上冷知識都是根據導遊 Miss Jin 和 Miss Lee 的口述撰寫而成,至於孰真孰假,任由諸君評說。

四大冷知識

產階段民主制」,故此他只是反對私有制,並未完全抹煞民主制度。只可惜,由於他對無產階級「專制」著墨太多,民主著墨太少,以致日後立心不良的人將這個理論任意搬弄,成為少數人獨裁的假藉。說到底,不具高透明度的管治,和不受公民社會制衡的政府,權力集中的結果,便是演變成獨裁。 空洞的口號變成表態工具在社會主義國家,有很多醒目的口號。可是,當口號喊多了,會有很多不良後果,值得深思。所謂意識形態、所謂價值,在很多的羣體當中,都會以簡單易記的口號來包裝。在社會主義國家,口號天天講、月月講,經歷時間的洗禮,必然出現兩個後果。 一,口號內容淪為空洞,沒有靈魂,甚至沒有內容。跟從口號,只是為了滿足當權者的需求——至於口號的原意,根本無人理會。「物以罕為貴」,口號喊多了,人們便只懂盲目叫喊,跟從一式一樣的行為標準,不用想、不需想、也不可想。 二,更嚴重的後果,便是口號淪為政治表態的工具。極權國家和共產國家其實如出一徹,他們的口號用詞曖昧、模糊。文革時期,皆有「政治表態人人過關」之說,所謂「表態」,便是一種對黨表態效忠的政治行為。「堅決擁護黨和國家的利益」、「毫不動搖擁護毛澤東思想」等本為口號,卻成為政治上的教條律例,而可怕的是「毫不動搖」、「國家利益」這些字眼本來沒有先行定義,成為日後當權者利用言辭含糊打壓異己的尚方寶劍。當字眼被少數人壟斷,由他們任意詮釋,隨時說你思想路線出現偏差、向敵人投降云云。這不僅在今天的北韓發生,其實在今日中國、香港,都有雷同之處。

「正面」、「積極」等詞,這些都是危險字眼。盧梭為了要人民認清自己作為「社會人」(Social Being)的身份,根據公共意志「愛上」他們的義務,所以他提倡教育和思想灌輸,讓人捨棄個人主義,共同為集體努力。盧梭解釋這個過程為「強迫得自由」(Forced to be free),由消極自由(追求個人慾望)(Negative Freedom)昇華至積極自由(Positive Freedom)。這只是詭辯,企圖用花言巧語將政權的洗腦機器重新包裝,屬「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之流。 集體信仰推至極致便是瘋狂20 世紀世界出現兩大逆流:極左的共產主義,以及極右的法西斯主義,不論前者抑或後者,對世界文明的禍害是毋庸置疑。而兩者都包含集體主義的特質,一旦將一種集體價值推向極端,肯定是集體瘋狂。而獨裁政權下的集體瘋狂,只不過是獨裁者在「民主」的粉飾下強迫所有人走同一

個方向,一方面維護政權,一方面洗腦。

洗腦教育北韓,不愧為一個奇幻的國度,眼前的一切都來得十分美好,百姓都從心底裡尊敬和愛上這個國家及其領導人。雖然他們生活困苦,但我能感受到,他們對領導人的崇拜是出自真心的,不是矯揉造作的。當導遊 Miss Jin 說領導人正帶領他們走向富強之路時,我能感受到她的眼神是堅定的,是衷心的,是誠懇的。在她眼中,金正恩就是一個兩歲懂得用手槍、四歲懂得駕車的偉大人物。我也曾參觀北韓和南韓的邊界-板門店,當導遊介紹南北韓和議的場地時,竟說出因為聯合國的軍旗遺留於戰場中,所以他們的行為等同棄械投降,北韓戰勝等令人啼笑皆非的說話。加上街道上「文革式」的讚美社會主義或金氏家族的巨型畫報,以及無限播放著愛國歌 MV 和偏頗新聞報導的官方電視台,難免出現團友在中學探訪時問學生最祟拜的人物是誰時,學生回答是金正日和金正恩的現象。

▲ 播放著愛國歌 MV 的官方電視台

▲ 板門店三八線

25

專 題

無知是一種快樂嗎?整件事是多麼的可悲,多麼的諷刺!明明金氏家族是導致國家蕭條的元兇,可是人們卻把他當作神一樣去崇拜。究竟,無知是一種快樂嗎?當我看見北韓人說起領導人時純樸爛漫的目光時,我就不忍心將那戲棚的簾幕扯下來。他們所面對的痛苦,比地球上所有人更多。也許,無知是一種快樂。但,這快樂,是脆弱的、是有時限的:時局一旦改變,過往的生活不復還,北韓人所面對的震盪,無論生活上,抑或心理上,帶來的痛苦都是無法想像的。

▲ 平壤某巴士站▲ 平壤的高樓大廈

▲ 筆者與導遊 Miss Jin 之合照 ▲ 由平壤開往丹東的火車

▲ 平壤地鐵站

揭開伊斯蘭世界的神秘面紗 文 / 鄺明康、羅健熙

嘉賓介紹-李振良先生

李振良,國際伊斯蘭政治研究員,生於汶萊的馬來西亞華人家庭。2006 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2010 年,於香港科技大學取得通識文學碩士 ( 所以他亦是本學院的畢業生 )。現時致力從事國際關係的研究工作,特別是全球極端主義的研究,並參與通識教材 ( 英皇教育日校、現代教育出版社 ) 的撰寫工作。

記:伊斯蘭國的興起顛覆了世人對伊斯蘭世界的想像。那麼,伊斯蘭國的興起有甚麼原因?

李:第一,伊拉克和敘利亞政治形勢混亂,令伊斯蘭國有機可乘。伊拉克與敘利亞都是由幾個勢力組成的國家,主要由什葉派,遜尼派和庫爾德人組成的。敘利亞人口中遜尼派佔多數,什葉派和庫爾德人佔少數;而伊拉克人口中什葉派佔多數,遜尼派和庫爾德人佔少數。人口組成令兩個國家存在著相當大的分歧,令伊斯蘭國有機可乘。

第二,伊拉克戰爭的影響。戰爭前代表少數遜尼派的薩達姆統治伊拉克。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後局勢變得混亂。這時出現了阿爾蓋達伊拉克分支的一個組織,但在 2006 年,該組織領袖被打敗,其餘部就在 2009-2010 年間成立了現在的伊斯蘭國。

第三,阿拉伯之春造成的局勢改變。阿拉伯之春造成各中東國家出現反政府浪潮,當中包括反對統治敘利亞什葉派阿薩德政府的運動及其後持續至今的內戰。伊斯蘭國借機擴展版圖,而阿薩德政府亦沒有制止伊斯蘭國的擴張,令伊斯蘭國勢力得以延伸至敘利亞。

第四,各國於中東的博奕。沙地阿拉伯是遜尼派大國,而伊朗是什葉派大國。在敘利亞內戰中,沙地阿拉伯派兵支持反政府勢力對抗什葉派阿薩德政權。而伊朗亦派兵對抗遜尼派勢力。這造成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衝突,亦令兩個大國能應對伊斯蘭國的軍力下降。

第五,極端思想形態。伊斯蘭國得到某些穆斯林的支持,是因為他們認為伊斯蘭國建立了純粹的伊斯蘭政權,去除西方文明的影響,是他們心中的理想國度。他們亦認為拉登建立的體制不夠正統,而伊斯蘭國在這方面比拉登更加成功。

記:近來伊斯蘭國在世界不同地方發動恐怖襲擊。那麼,現在極端伊斯蘭勢力在全球分布的情況是怎樣?

李:如果從伊斯蘭國與其他極端組織的關係的角度分析,這個問題會更有意思。索馬里的索馬里青年黨近來經常發動恐怖襲擊,有向伊斯蘭國投誠的意思。尼日利亞的博科聖地亦很早的表態效忠伊斯蘭國,而且似乎有和索馬里青年黨互動的現象。印尼的伊斯蘭祈禱團亦打算加入伊斯蘭國,只是印尼回

27

專 訪

祈團現在的勢力沒從前那麼大而已。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伊斯蘭馬格里布阿蓋達 (AQIM) 和阿蓋達本質上比較親近,但正考慮和伊斯蘭國合作,他們的組織開始和阿蓋達有點不同,傾向了本土化。菲律賓的阿布撒義夫 (Abu Sayyaf) 和伊斯蘭國是有關係的,他們和印尼回祈團可視為區域競爭對手。新疆的東突伊斯蘭運動和高加索車臣的武裝分子都是伊斯蘭國的招攬對象,因為這兩群人分別受到中國和俄羅斯的打壓。有些組織本身不是極端組織,但和極端組織關係密切,包括敘利亞屬什葉派的真主黨和巴勒斯坦的哈馬斯。雖然兩個組織都反對伊斯蘭國,認為他們不是真正的穆斯林,但同時由於伊斯蘭國希望實行伊斯蘭法,所以有些成員轉而加入伊斯蘭國,不過真主黨和哈馬斯本質上都是反以色列和反伊斯蘭國的。

記:除了伊斯蘭世界的勢力外,非伊斯蘭國家如歐洲國家的伊斯蘭極端主義發展現況如何?

▲ 18/8 敍利亞局勢 ( 紅色為政府,綠色為反抗軍,黃色為庫爾德人,黑色為伊斯蘭國)

▲ 18/8 伊拉克局勢 ( 黑色為伊斯蘭國,紅色為伊拉克政府,綠色為庫爾德人)

▲ 敘利亞內戰的各個陣營

李:在伊斯蘭世界以外的國家比如歐洲,伊斯蘭國利用阿拉伯移民的思鄉情緒發展勢力。於五、六十年代,歐洲國家因需建立福利主義和重建戰後秩序而大量招攬他們來定居和重建社會。但這些移民的下一代對父母的家鄉感到好奇,同時亦因為宗教差異在歐洲受到歧視,因為歐洲是基督教世界,文化完全不同,他們也在歐洲存在文化適應困難問題。伊斯蘭國利用他們這種情緒招攬他們加入。但由於美國是一個文化熔爐,對伊斯蘭文化比較寬容,雖然有些個別極端歧視情況,但沒有發生像歐洲這樣的情況。

記:現在伊斯蘭世界的地緣政治局勢怎麼樣?

李:現在伊斯蘭政治地緣主要在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伊斯蘭人口中,遜尼派佔約 80%,什葉派佔約 15%。在 2015 的也門內戰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遜什對立。除了伊朗,也門北部、伊拉克東部大部分領土、敘利亞西北部和東南部少數地區是什葉派

▲ 伊斯蘭國理想中的領土 ( 紅色為現時勢力範圍 )

勢力外,伊斯蘭世界其他地方都是遜尼派的,而兩派之間存在著敵我矛盾。也門北方是什葉派 Zayidi分支,得到伊朗政府的支持,南部是遜尼派,得到沙地阿拉伯政府支持。什葉派長期對自己的安全感到憂慮,令他們經常有意識去用軍事行動獲取安全感。

記:伊斯蘭世界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如何?

李:宗教上,美國、以色列和俄羅斯這幾個國家都極不尊重伊斯蘭國家,所以伊斯蘭國家對他們觀感不佳,但在生活文化上伊斯蘭世界卻比較親美或親西方。有不少皇族將自己的子女送到歐美升學或生活,但他們對俄羅斯比較抗拒,因為俄羅斯在歷史上多次鎮壓伊斯蘭國家,特別是車臣和其他某些地區。俄羅斯人認為別人進入俄羅斯就需要接受當地的文化及意識形態,所以穆斯林對俄羅斯沒有好感的。雖然宗教上穆斯林認為歐洲國家不尊重伊斯蘭教,但生活文化上依然是親西方的。而在伊斯蘭世界,以色列基本上是自成一角的,因為以色列和伊斯蘭國家關係極差,甚至很多伊斯蘭國家都不承認以色列護照。

記:伊斯蘭國希望建立一個像古代伊斯蘭帝國那樣的宗教國家,這和我們東亞以至歐美那樣的民族國家模式相差甚遠。伊斯蘭世界的社會結構其實是怎麼樣呢?

李: 部 落 主 義 是 伊 斯 蘭 世 界 社 會 結 構 的 主 要 組成 部 分, 因 為 大 部 分 中 東 國 家、 東 南 亞、 中 亞和北亞地區依然有氏族主義的存在,像伊拉克的Shammar、Dulayn、Bani Lam, 阿 拉 伯 半 島 的Qahtani、Ajman、Bani Yas 等。這就像中國的宗族主義一樣,沙地阿拉伯和伊拉克都有比較大型的部落。而這些氏族的用途在於維繫宗親,比如和其他友好部落通婚,以及擴大政經利益。伊斯蘭世界的身份認同是以部落為先,教派為次,第三才是國藉。故此,西方先行國籍的方法未必能套用在穆斯林身上。同時,伊斯蘭國家對所謂國慶亦非常冷淡,因為伊斯蘭教法規定國家權力屬於真主。氏族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氏族直接決定他們的教派。族長有權為自己的部落選擇教派,亦可以以部落之間的經濟利益去選擇跟從哪一個派系。中東的氏族主義令伊斯蘭國家好像一些小國一樣,政策必需顧及氏族的利益。例如早前約旦機師 Muaz Kasasbeh被燒死,約旦國王直接見他所屬部落的族長,因為當族人受到侮辱,國王必需為整個部落出頭。

記:中東國家給予人的印象好像不太重視民主,但數年前的阿拉伯之春卻讓我們看見伊斯蘭世界對民主都有著熱烈追求。究竟,民主制度和伊斯蘭政治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李:民主制度在伊斯蘭政治的最大特點是協商政治

(Shura)。《可蘭經》有提到政治問題需要以協商解決,這亦是伊斯蘭後世政治發展的規矩,但它並沒有指定用哪一種協商方法,所以現時伊斯蘭國家所用的方法通常有好幾種。第一種是用西方民主選舉制度,比如突尼西亞是用這種方法投選自己的領袖。第二種體制是威權體制,縱使總統權力非常大,但亦需要成立委員會來論政,類似敘利亞。委員會一般包括主要官員和部落首領,他們通過委員會收集意見,但不一定會跟從。第

三種是帝制,同樣需要成立委員會去治國,類似沙地阿拉伯、汶萊。最後是君主立憲制,和西方的君主立憲模式差不多,君主的權力有限,日常運作都是依靠政府,比如馬來西亞。

此外,伊斯蘭國家大多以伊斯蘭律法建立其體制,不同的是它們實行此律法的形式。完全依照伊斯蘭律法的國家只有數個,即沙地阿拉伯、汶萊、阿富汗、卡達、阿聯酋等國。伊斯蘭法有三個部份,一是崇拜法,即五功六信,若果沒執行的話就會受到宗教法律的執法人員的懲罰。二是天啟罪,這是伊斯蘭法的懲罰法律,真主規定不同罪行的刑罰。三是人與社會關係的伊斯蘭法,包括婚姻、戰爭、經濟與文化習俗的規定。這三種律法由伊斯蘭教的律政人員及酋長決定執行方法。

伊斯蘭法有不同的教法學派 (Mazhab)。教法學派指一些學者根據自己的學識去解釋法律條文及建議政府應該實行甚麼措施去體現這些法律的一些學派,馬力基派、沙菲儀派,以及中東的罕巴利派、中亞的哈乃菲派就是教法學派的代表例子。什葉派把教法學體制實行得比較嚴厲,他們會根據什葉派教義 (Vilayet-e Faqih) 制定全國通行的法律。由於伊朗實行共和體制,所以他們可以將教法體制發揮至極致。故此,伊朗最高領袖 ( 即教法學最高權威 ) 包攬全國所有大權,而總統的地位是在最高領袖之下。

由此可見,伊斯蘭教的教義是支持民主的,但國家的體制和君主性質會影響不同伊斯蘭國家的民主表現。

29

專 訪

與人文社科學院之專訪-交流計劃、實習計劃及就業發展 文 / 林卓越、劉名峰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言:「進步,意味著目標不斷前移,階段不斷更新,它的視野總是不斷變化的。」科大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為環球中國研究的學生提供了優良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達致全人發展。學院一直竭力發展各學術及其他學習領域的多元化學習平台,為求培養學生的環球視野以及各項能力。本學生會很高興獲得機會邀請到科大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黃敏浩教授、張兆和副教授、何傑堯副教授進行訪問,並藉此機會,向人文社科學院學生分享學院各方面的最新動態。

交流計劃科大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為了強化學院的交流計劃,一直與各大海外院校建立合作計劃,發展各種多元化交流計劃,致力為人文社科學院的學生提供更好、更多的交流機會而努力。

新交流合作夥伴黃教授指出本學院有專職的隊伍不斷開拓新的合作伙伴,除了現有合作夥伴外,學院近期成功與三所海外大學達成合作協議,意味學生來年可從更多的海外大學選擇適合自己的交流計劃。三所大學分別為,西班牙的 IE 大學 (IE University)、美國的康乃狄克大學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以及英國的薩塞克斯大學 (University of Sussex),大大提升了學生交流的機會。另外,學生除了可以申請本學院的交流計劃,亦可以選擇大學層面的交流計劃。

新海外交流、實習、活動資助基金黃教授在訪問時提及本院有幸獲得廖勝昌先生支持成立「廖勝昌與黃寶玉環球中國國際學習經驗助學金」。環球中國研究的學生在海外進行交流、實習或其他相關活動時,將獲得經濟資助。而二零一六年秋季到海外進行活動的本學院同學將會成為第一批能夠受惠於這個基金的學生。本院對廖先生的慷慨支持,心存感激。

學生交流的決定準則黃教授指出學院對於如何決定學生能否取得個別交流計劃機會一向有一套嚴謹及公平的挑選準則。首先,申請交流的學生累計成績平均績點 (CGA) 需要達到 2.7 分,而院方將會按照同學交流的意願進行配對。當申請人數遠超交流配額時,院方除了參考成績外,也會全方位評核申請人。例如:其他方面的成就、社區貢獻、領袖才能等等。黃教授強調院方一直致力推動學生的交流活動。

科技大學 - 早稻田大學雙學位本學院早前成功與日本早稻田大學達成合作協定,院方預期在 2016 年秋前將正式接受申請,有興趣的同學可向課程辦公室的同事詢問詳情。初步的計劃是同學在科大完成 3 年的本科學習(同學需要在三年級時完成畢業論文),第四年則前往早稻田大學完成其餘學分。而主修課程可以包括政治科學、經濟學和環球政治經濟學。黃教授指出透過這個交流計劃,同學畢業後有機會留在日本發展自己的事業。成功申請這個跨大學雙學位課程有機會獲得百賢基金的贊助,減輕同學就讀雙學位學費和在日本生活的費用。

▲ 早稻田大學

實習計劃本學院近年來積極推動實習生計劃,讓修讀「環球中國研究」的同學在大學的四年生活中可前往不同的機構當實習生。

最新消息(i) 增加寒假實習負責實習計劃的張兆和教授指出今年會繼續聯絡現有的合作機構 / 企業為環球中國研究的學生提供暑期實習機會,與此同時,學院正準備推展寒假實習計劃。這樣的安排,讓同學在計劃自己的大學生活有更大的彈性,不再局限於只能在暑假實習。寒假的實習時間預期為一個月,屆時會有一定數目的公司給予同學選擇。

(ii) 中國及海外的實習機會除了增加寒假實習外,張教授亦希望拓展中國及海外的實習機會,讓同學參與的實習更能配合及針對「環球中國研究」課程的性質及方向。中國的機構界別較配合本學院主修科的元素 ( 即中國研究部份 );而海外機構選擇比較多元性和跨國性 ( 即環球部份 ) 。不同種類的機構,例如到一些商業機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機構實習等,均適合興趣廣泛的人文社科同學,讓同學有體驗不同工種的機會。

(iii) 第二次含學分的實習機會最後,張教授談及希望能夠提供第二次含學分的實習機會予本學院的同學。在現有的結構下,只有第一次的實習是含學分的,第二次是沒有學分的,但近年來有很多同學在四年的大學生活中,參與不止一次的實習計劃。所以,本學院正從此方向積極研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實施,讓同學受惠。

實習的意義張教授指出,實習生計劃是一個跟職業相關的計劃,可視為生涯規劃的一部分。同學除了可認識不同企業 / 組織的商業運作及經營差異等的職場知識外,更重要的就是同學可培養溝通、合作等人際技巧。張教授認為成熟的人際關係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因為在實習過程當中,同學不但要講求同僚

間的合作,還要學習如何有效地執行主管委派的工作,所以良好的人際溝通是十分重要。張教授認為同學在實習時候表現積極固然是值得嘉許的態度,但同時也要注意不應把自己的個人意願強加於別人身上,例如實習時提議不獲接納的時候,過激的情緒反應並不太恰當。其次,張教授亦提醒同學不應抱著一個兒戲的態度來面對實習時所發生的事情,應該以一個務實的態度來面對之。此外,在實習期間,不宜向實習機構提出一些有違原先已有共識的工作條件,例如薪金安排、上班日數等。當然,實習機構通知同學獲得實習機會時,同學亦有權表示不接受,但應該盡量禮貌婉轉地提供合理的解釋。須知拒絕也是一門學問,以保持相互之間的關係,使實習機構今後繼續願意為本學院的同學提供機會。

綜觀過往數年的經驗,學生出外實習,不論在什麼機構或崗位,一直也受到高度的評價。僱主對我們學生的肯定及支持,就是對本課程和本學院的肯定和支持。所以,張教授希望同學能秉承過往的優良文化,在往後的日子繼續在不同的實習崗位努力。

2014 實習計劃的情況張教授指出上年度,總共大約有四十多位人文社科的同學透過本學院的實習、學生事務處提供的計劃或同學自行尋找的實習,到不同的機構進行實習,而當中有二十七位人文社科的同學是參與本學院的實習生計劃的,人數超過一半。另外,就上年本學院實習生計劃的情況,他特別提到去年暑假,本學院的實習計劃安排了大約四十間機構提供實習機會予本學院的學生,但最後只有二十二個機構有同學參與實習,出現了一個供過於求的情況,張教授指這是本學院實習生計劃所面對的一個問題,因為很難得有那麼多公司願意提供實習的機會,但只有部分公司有同學願意前往實習,導致將來有些公司未必會再願意提供實習機會給予本學院的同學。因此,張教授鼓勵同學多參與實習計劃,為將來作好準備。

31

專 訪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們的同學有幸在眾多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被挑選參與一些難得的實習計劃,例如香港立法會、政務主任暑期實習、投資銀行、內地大企業及海外的新加坡和哥倫比亞實習等。

總結修讀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並不是只可以在一些固定範疇進行實習,無論是本學院的實習計劃,還是其他途徑,本學院的學生也可以發揮所長,就自己的興趣,透過實習,體驗不同的工作類別,為將來工作建立一定的經驗和人脈。

就業發展何傑堯教授指出,學生面對就業發展,在所難免地在不同階段遇到瓶頸,亦有一些學生難以將其跳脫的思維應用到規劃前路的人生議題上。所以,本學院希望能夠透過不同的渠道協助同學,讓同學在未來的工作路上能夠發揮所長,作出貢獻。

本學院與大學就業中心的合作自 2013 年開始,本學院聯同大學就業中心於每學期舉辦三至四場講座,主要向同學介紹就業中心提供的就業服務,指導同學規劃未來職業發展的路線圖,以及撰寫求職信及面試技巧等等。講者多是人力資源界別內的資深從業員,對各行各業的僱主需求均瞭如指掌,內容非常實用。

最新消息本學院將會於二零一六年春季與就業中心合作,開辦一個專為環球中國研究同學提供職業發展的課程。職業發展課程除了教授同學撰寫求職信及面試技巧外,最重要是就業中心的導師會透過小班教學,引導同學發掘自身的長處及興趣,再據此引申出未來的事業發展。何教授亦希望同學以課程作為平台,共同反思作為環球中國研究學生在職場以至社會的定位。本學院的教職員亦會參與其中,邀請人文社科學科的畢業生分享他 / 她們發展事業的心路歷程,希望能為同學提供一些靈感。何教授鼓勵同學踴躍參與這個課程,將人文社科關懷社會人文的精神應用到職場及社會,活學活用。

學生分享

Kathy - 首爾大學我是一個喜歡認識各地文化的人,亦知道韓國是東亞國家中其中一個擁有源遠流長的文化的國家,所以便決定前往韓國交流。除此之外,在科大讀過一個關於儒家發展的科目後,更想到韓國修讀更多關於文化發展的課程,以及參觀當地的名勝古蹟如景福宮,以親身體驗當地文化和認識韓國歷史,增廣見聞。

在交流期間,令我難忘的時刻當然多不勝數。還記得剛到首爾大學的時候,我遇上了選不到心儀科目的難題,當時去了該學科的辦公室查詢,但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那位職員是位韓國人,不是太明白英語。幸好的是,經過我的詳細解和另一位職員的協助,我終於知道怎樣才可以選入那門科目。另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是發生在我離開首爾大學的那一天,那天一大清早我便要從宿舍出發前往機場,我的宿友知道我的行李頗多,他們竟然也一大清早起床,多麼睏也要幫我把行李推到宿舍大堂。那一刻真的令我感動不已,雖然我們只是認識和相處了短短三個多月,但我們的情誼已到了一個不能以簡單文字所描述的境界。

整體而言,這次交流不僅令我大開眼界,對當地文化和歷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個人發展方面,亦令我變得更成熟和獨立自主。當你在另一個國家生活一段時間,與當地人相處數個月,你會發現更多你平時並不為意的事,如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蘇靈- 國立臺灣大學申請二年級當交換生時,我不加考慮便選了國立臺灣大學。原因之一是我喜愛中國哲學,希望藉此選些科大不常會開的中哲課。至於為什麼不選國內院校?這就關係到三十年前一個香港仔負笈台大的故事,當年這個畢業台大的香港仔就是今天我的老爹,在我自出娘胎已常從他口中聽及台大的種種,現正好有機會親身體驗,於是二話不說選了台大,這也算是父女間的文化傳承吧!

這次交流我只選了兩門哲學課、古籍版本學及我極感興趣的閩南語。平日閒暇較多,當然要「為口奔馳」,遊走台北市大小街頭巷弄,尋找人氣餐館,隱世美食。整個學期下來,除學業有所增益,胃腸也充實不少。

既是交流生,當然也得談談上課情況,否則科大以為我拿了資助去吃喝。這次交流讓人驚訝的,除了發覺《老子》課旁聽的人比正式修課的還要多之外,最令我難忘的,是《莊子》課的老師,他除了推薦我們課餘參加研討講座,更辦了個「哲學咖啡小聚」,邀請了我們五六位同學在週末外出喝咖啡,聊哲學。拉近師生關係的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他們對學問的熱情,不僅是為了應付課業,更視之為生活樂趣。

Vanessa - 美國華盛頓天主教大學 美國國會議員辦公室當初我選擇了美國華盛頓天主教大學作為我交流的目的地,其實是基於我大學導師的意見。現在回想起,這個決定也是正確的。在華盛頓生活和學習實在是一個難忘的經驗。我不但可以參觀不同類型的博物館和美術館,而且也親眼看到許多宏偉的政府大樓。這無疑擴闊了我的知識和視野,並且讓我更了解華盛頓。我很慶幸我選擇了參加為期一年的交流。這次交流提供了不少機會,包括學會去獨立,去探索和從政壇人士身上學習,甚至走出華盛頓到東海岸的周邊城市遊歷。在我交流期間,最難忘的經歷莫過於有幸是出席中國駐美大使館舉辦的招待晚宴。該活動歡迎受邀請的公眾人士參加,恰巧美國天主教大學的中國學生會能夠取得少量門票。機緣巧合之下,我有幸參加了大使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晚會,並聽到大使崔天凱親自撰詞演講。 作為在美國天主教大學交流的一部分,我在美國國會議員鮑比·拉什的辦公室當了五個月的實習生。這次實習讓我對美國國會眾議院的內部結構和工作流程有更深的認識,並讓我獲得份外重要的工作經驗。這次實習對我

意義非凡。不單是在華盛頓實習,亦因為這是我的第一次實習。在我實習期間最難忘的事件之一,是有機會旁觀外交委員會的國會聽證會。我能親耳聽到美國國際開發署官員的證詞,並記得我曾在教室裡了解過該機構。雖然我沒能留下來旁觀整個聆訊,我能親眼看到政府機構和國會之間的合作,這實在是寶貴的經驗。這次實習對我在美國天主教大學的學術成績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我極力推薦這個交流計劃。

Victoria - 法國巴黎政治大學電影中呈現的法國,往往很唯美,很浪漫,有聞名的艾菲爾鐵塔,有《達文西密碼》的拍攝地羅浮宮,有《天使愛美麗》的故事背景蒙馬特。她慢活的節奏和隨處都可感受到的文化氣息,是最能觸動我的,亦是我希望到法國交流的主要原因。

很有幸地,可以到法國巴黎政治大學交流。這所大學有

過往的旅行,無論曾多少次舊地重遊,自覺已是半個「地頭蟲」,但其實接觸的只是表象,不脫遊客視角。這次在台北四個多月的生活讓我更「接地氣」:今天會溜到大稻埕的老茶舖,跟店家喫茶聊天度下午;假日又會隻身跑去社福機構當志工,跟夥伴一起啃著便當練台語。連月下來,彷彿有身份認同的疑惑。

或許海外交流不至於令人脫胎換骨,但在學業、生活上都會讓你有新的視野。就請整理行囊,準備當個交流生吧!

悠久的過百年歷史,培育了多名法國總統,而我選擇了這所大學享譽名聲的法律和經濟課程。這裡上課有着不同的感受,氣氛輕鬆得來,往往也可從同學們熱烈的討論中,學習到新的知識。為了對法國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我也讀了一個法國品酒課程。除了有機會品嘗林林總總的葡萄酒,學習品酒的基本技巧和知識,了解食物和酒的合適配搭,更有機會參與巴黎兩年一度的葡萄酒盛會,與不同的酒商交

33

專 訪

Karen - 思網絡剛過去的暑假,我參加了學院主辦的暑期實習計劃,在「思網絡」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實習。個人而言,我比較喜歡傳統報館的工作 ( 紙媒記者 ),不過,在機緣巧合之下,被推薦到「思網絡」工作卻是一個既意外又令人滿足的收穫。

在實習期間,除了最基本的文字翻譯和排版工作,也要打理公司網頁。為了令專題項目更有宣傳效果,也會參與一些圖像設計和影片製作的工作。此外,我也有跟進一些專題項目的進度,例如和合作伙伴開會、與他們定期聯絡和更新工作進度等等,所以在「思網絡」的實習時光可謂相當充實。

最難忘的事,則要回首那段穿梭港九新界,與各大專生做有關社會企業的採訪的時光。從計劃行程、錄影收音到後期剪輯及影片製作,我也很落力地參與其中,

影片製作更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嘗試!回望整個實習生涯,幸得「思網絡」總監鄭女士的照顧。她並沒有因我經驗不足而把我調離工作,反而鼓勵我從工作中學習。在不斷嘗試以及一班很關顧、愛護我的同事的指教下,我終於製成了令大家都滿意的宣傳片。這是一段相當難忘,且有滿滿成功感的經歷。

流。這些難得的經驗使我體驗到法國傳統的飲食文化,實是寶貴。

大學的學習,不應受到書本所局限。出國交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心作第一身既感受,才是至真至深的體驗,也是人生中可貴的一課。

Eunice - 新加坡國立大學家庭及人口研究中心大學生有多少個暑假?不多。可是暑假可以做的事情卻是多不勝數。如何善用長達三個月的暑假?這幾乎是每位大學生都會遇到的問題。過去我非常幸運能夠把握機會參與各種學生活動,包括籌備兩岸四地的青年活動和到歐洲交流。這些經歷不僅讓我學懂待人接物的技巧和豐富個人閱歷,還為我爭取這次到新加坡實習打下重要的基礎。今年年初,我經學校的就業中心報名參加香港大學生東盟實習計劃 (ASEAN Internship for Hong Kong University Student),希望藉此認識東南亞的工作文化、經濟優勢和政治體制。經過面試後,新加坡中心職員看中我籌備活動的經驗和國際視野,讓我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家庭及人口研究中心 (CFPR) 實習兩個月。我很慶幸我得到這難得的實習機會,因為實習的收穫是超乎想象的。

兩個月的實習工作包括舉辦工作坊、搜集資料供研究用途和處理中心日常行政工作。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加坡的職員都是用人唯才,務必讓實習生發揮所長,更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欲。職員發現我可以有效率地搜集數據,而且明白數據背後的意義,故此讓我負責搜集資料及以圖表展示成果。這份工作不僅應用過去所學的研究方法,也讓我在短時間內了解東南亞人口及社會發展的趨勢,還學到很多和人口研究相關的議題,可說是寓學習於工作。

放假時,我會外出逛逛,體驗民生民情。除了參與新加坡的詩歌節和馬來人的齋戒月慶祝活動外,我還碰上新加坡五十周年國慶。當時無論是媒體、街道、學校還是商場都是鋪天蓋地的建國五十周年慶祝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我看到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如何在尊重不同種族的同時,推廣國家歷史和集體回憶建立新加坡的民族意識。這些都打破從前我對新加坡的印象,還啓發我寫畢業論文。

我在這次的實習不僅累積了寶貴的工作經驗,應用過去學到的知識,還認識新加坡的社會和政治發展。這麽多姿多彩的實習經歷,實在有賴當初鼓起勇氣跳出香港實習,還有實習期間保持積極學習的心態。最後我要感謝就業中心的安排和支持才能讓我享受這次實習。

黃蓉 - 北京故宮博物館基於自己的本科是修讀中國研究, 我一直很希望找到回內地工作或者是學習的機會,好以讓自己可以吸收有關這個國家在課本以外的知識。因為偶爾在學校留意到這項由香港青年聯會舉辦的實習計畫,再加上朋友的極力推薦,我在今年暑假隨著眾多香港的大學生們來到了北京,度過了充實的一個半月。

這次旅程不但讓我深入了解北京、幫助我累積舉辦活動的經驗更重要的是豐富了我的工作經驗。我記得自己剛進大學的時候,經常跟同學談到自己畢業以後不知道應該從事哪一類型的工作。我有想過以後可以參與政府營運,文化管理甚至是繼續在學校進行研究工作,可是自己在科大的前兩年一直沒有踏出第一步,參與跟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有關的課外活動。這項實習計畫對我而言十分吸引的原因正是因為它能為我提供在內地的政府以及文博機構實習的機會,而這兩樣都是我一直很想嘗試的工作類型。

最後在這項計畫下,我被委派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圖書

館實習。因為這個機會,我學會掌握檔案管理的技巧。同時每天上班時,被各種文獻、藏品、古建築包圍著,令我有無數機會去學習故宮的文化、藝術和歷史。外事處的老師還為我和其他實習生們安排講座和導賞,令我對故宮明清時期的瓷器、宮殿的大型規劃以及室內裝潢等都有更多的了解。我相信這些知識必定能為我將來朝文化管理方面發展打好基礎 。

Kathy - 香港海事博物館我是一個喜歡探討各地文化和參觀博物館的人。對我來說,博物館不僅是一個讓我增廣見聞的地方,更是一個神秘而有趣的地方。正因為這原因,我選擇到香港海事博物館實習,從而深入了解博物館背後的運作。

在實習的時候,我被安排到四個部門工作,協助招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和搜集展覽資料,並在館藏管理部及教育部工作。在四項工作中,最難忘的可算是有機會看到整個口述歷史的製作過程。當時博物館正籌備 2015年 3 月的特別展覽,其中一個展區將展出香港米業發展,因此,他們邀請了有名的米行商家做訪問,並將它錄製成影片,以放於博物館供大眾觀看,了解更多。之前,我只做過大眾入博物館看口述歷史,但實習的時候,我竟然有機會能親身參與籌備,更知道籌備工作過程繁複,這經驗真是難能可貴啊!

實習是一個讓你了解自己,發掘潛能和興趣的好機會。

以我為例,我在實習後更明白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亦知道自己對文化和文物管理有濃厚興趣。另一方面,我也有機會與在文化界工作的人士交流,對這個行業了解更多。

總的來說,實習不僅使我對博物館和文化界加深了認識,更使我認識自己,改善不足之處,成為一個更有競爭力的大學生。

Victoria - 保安局禁毒處我非常榮幸在暑假期間參與公務員事務局政務主任實習計劃。在實習期間,我獲派到保安局禁毒處實習三個月。實習期間,我主要負責兩大項目:進行有關氯胺酮的研究及更新網址。

在香港,氯胺酮是青少年最常吸食的毒品,然而除卻香港及中國內地將氯胺酮列為毒品外,現時管制毒品 的國際條約並未將之納入規管之列。我的任務主要是搜集充份證據證明氯胺酮符合聯合國國際條約對毒品的定義,從而爭取把氯胺酮納入成為國際管制的毒品,而我要在實習期最後階段將研究所得資料作匯報。除了研究外,我亦要負責更新禁毒處及藥物資訊天地的網站。我需要定期檢查禁毒處的網站,確保網站內容沒有遺漏,並負責撰寫網站的「常見問題」。至於藥物資訊天地網站,我主要負責提議網站的版面設計及內容。我亦參與向家長宣揚禁毒訊息的海報製作。作為實習政務主任,我很高興能夠參與禁毒常務委員會的定期會議,這類參與令我能以旁觀者的角度,學習如何將不同持分者的意

35

專 訪

在今年二月至七月期間,我去了柬埔寨首都金邊,在一間非政府組織 (Cambodian Children's Fund) 當教學助理。

我每日的工作是協助當地老師進行課堂活動、教授學生英語及數學。柬埔寨人在經歷了赤柬年代的洗禮後,文化和教育上出現了斷層。普遍人民的教育水平較低,例如當地並沒有一所大學是符合國際標準的;當地教師大多只有高中學歷,而且他們的英語發音不太標準。在柬埔寨的教育制度中,公立學校只有柬文、數學及理科等學科,並沒有提供英語課程。而且公立學校的學費十分昂貴,住在貧民區的家庭根本不能負擔高昂的學費,令很多兒童失學。

Cambodian Children's Fund(CCF) 是 一 間 由 澳洲人成立的非政府組織。他們為當地兒童提供了全面的生活保障,如為他們提供免費教育(英文及數學)、醫療服務、食物 ...... 等等。在 CCF 裡,學生無需繳交任何學費和雜費,學習上的一切開支(如課本和校服)都由機構一併負責。在柬埔寨看醫生很困難,一來柬埔寨缺乏專業和有經驗的醫生,二來當地醫療費用十分高昂,不是一般平民百姓能負擔的水平,所以他們生病時只能服食市面上的成藥或自然痊癒。有見及此,CCF 會為貧民區家庭提供免費的診療服務和藥物,以及提供一些身體檢查及牙科服務,所以我每天經過這診所時總會有很多人在門外排隊候診。

美一所大學,電腦器材、美術用具、音樂設備、標準足球場、游泳池、圖書館、飯堂 ...... 等等,應有盡有。CCF 的學生與 ISPP 的學生形成一個非常強烈的對比。其中一位名叫 Voung 的小妹妹是CCF 的學生,她今年十四歲,但身形十分瘦削和矮小,看上去只有十歲左右;而 ISPP 的一位女生同樣也是十四歲,但身材高大,發育良好,滿口都是英語。在同一片天空下,竟有如此天壤之別!

很多人問我為甚麼會來柬埔寨當義工?你不怕危險嗎?你父母允許你來嗎?到柬埔寨這裡來,除了希望體驗生活外,更重要的是,在大學的四年裡,有些人會為學業、為未來做準備而埋頭苦幹,有些人會參加各式各樣的學會活動、上莊、實習或兼職。對我來說,大學是人生的一個轉捩點,是最自由、最無憂無慮的一個時期,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可以去別的地方體驗世界。如果做每件事之前都要思前想後,便沒有冒險精神了。正正因為年輕,我沒有甚麼可以失去,所以我喜歡挑戰自己,毅然決定到一個從來沒有踏足過的國家-柬埔寨當義工,也是我第一次離開父母到遠處生活。在這,我也非常感謝我父母,因為他們對任性的我十分包容。在決定去柬埔寨的事上可以稱得上為「先斬後奏」。當我收到 CCF 的工作確認信之後,我便立刻預訂去金邊的機票。然而,在距離出發不足一個月的時間,我才「知會」父母。可能因為我是女童軍的關係,父母從不擔心我的自理能力,而且他們也同意年輕人應該闖蕩世界,所以我喜歡挑戰和冒險的個性或多或少是我父母培育出來的。

在柬埔寨的短短半年間,我遇到的人和事將會是我生命中最獨特和不可取代的經歷。雖然我的畢業時間將會延遲,不能與我的朋友們一起戴上四方帽,走上頒獎台領取畢業證書,但這半年的時間換來的經歷是畢生難忘的。

Fiona - 《我的寨國之旅 》

在柬埔寨這半年間,最深刻印象的是體會當地的貧富懸殊問題。柬埔寨有一間非常有名的國際學校(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Phnom Penh,ISPP ),可以稱得上金邊的貴族學校,只有富有商人和官員的子女才能入讀。有一次,我帶着 CCF 的學生到這所學校上美術課。這所學校的設施可以媲

見及聲音整合。除了日常會議,我亦參與了禁毒處在本年六月廿七日 ( 即國際禁毒日翌日 ) 舉辦大型禁毒活動的籌備小組會議。除了在禁毒處工作,是次實習計劃亦安排所有實習生到不同政府部門參觀,當中包括廉政公署、屯門區議會等等。我最難忘的經驗莫過於參觀政務司司長官邸,更能與林鄭

女士面談!

這次實習的經驗十分難忘。透過直接參與政府部門的工作及與一眾政務主任並肩工作,我能深入體驗政府的日常運作,實在是一個很難得的學習機會。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時秋風悲晝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徵文主題 : 人生若只如初見

初見時的淡然美好,如同看見了園中繁花盛放。這般的光景讓人不禁的停留,只恐這奼紫嫣紅終究付與了斷井頹垣。便如曹植初遇洛神,但又怕遭神女的欺騙。「執眷眷之款實兮,惧斯靈之我欺」,而不敢前進。

人生若只如初見,不起半點漣漪,果真美好?

但凡經歷過,才懂箇中的愛恨嗔癡,嚐出人生百味,而不枉此生。若只追尋美好,豈不無趣?昔日司馬相如初遇見那模樣姣好,才情橫溢的卓文君,何不是一日不見,思之若狂。以《鳳求凰》表愛慕之情。卓文君後來與司馬相如私奔,放棄了錦衣玉食,本著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去度過相守的時光。然而,司馬相如獲漢武帝賞識,飛黃騰達之時卻忘了彼此的山盟海誓。當初為她朝往而暮來,現卻飲食樂而忘人。若只停留在兩人相遇之時,沉溺在《鳳求凰》的美好之中。兩人的愛情是否便如松柏一樣常青,永不凋零。綻放到凋零,人生便是擁有不同的花期。卓文君本著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而與司馬相如私奔,她綻放了她最美好的愛情,而隨著離棄而墜落。便是這樣花開花落,人生才不至枯燥乏味。沒有枯萎的冷寂,何以有綻放時的繁華。

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正因如此,我們才會在浮世中尋尋覓覓,結局可能非盡如人意,最終曲終人散。人生重要的是落得無悔二字。選擇,要不就在初見時停滯不前而自欺欺人,要不就浩浩蕩蕩的一窺究竟。若是人世萬物是恆古不變,剛認識的淡然美好便不會隨年月而消逝。當初絳

珠仙草受神瑛侍者的滴水之恩,為了償淚而來到人間。想眼中有多少珠淚兒,怎經得秋流到東盡,春流到夏。然她選擇了,不眷戀受灌溉之時。最終這朵芙蓉花淚盡而亡。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即便如此,她終究還是得到了任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美好。別人看似潦倒的結局,其實最後看待的是自己想得到甚麼。楊玉環即使最後被縊死在馬嵬坡上,可她也得到了七月七日在長生殿內,唐明皇為她許下的諾言。人生不就是為了走遍荊棘後,尋到屬於自己的一沁芳香。

人生便是不斷的經歷。只如初見,未免索然無味。然而,在你歷盡蒼桑之後,若還能保留初見的心,那便是彌足珍貴。《霸王別姬》中的程蝶衣和段小樓,由兒時刻苦的學戲,兩人相扶相持。程蝶衣對師兄段小樓早已超越了兄弟之情。兩人成名後,走過紙醉金迷的世界,蝶衣也曾因小樓娶了名妓為妻而傷心欲絕。後來因政治環境等種種因素,讓兩人生活大不如如前,甚至關係決裂。十一年後,兩人再次演這一齣《霸王別姬》,小豆子看著小石頭,宛如虞姬看著霸王一般,始終如一。最後蝶衣像虞姬一樣在霸王面前自刎。可歎的是蝶衣是真虞姬,小樓是假霸王,則為他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蝶衣在經歷種種背叛和苦難後,看見故人,仍然能保留昔日的情感,初見的美好,從一而終。

人生不能只停留在初見時般無聊,可心境若能如初見時純潔,便是難能可貴。

文 / 李小雪

37

徵 文

和他初見時的驚豔,在他腦海中仍歷歷在目。

對於他的一切,他都過目不忘:那及耳垂的短黑髮、優雅的天鵝脖子、吹彈可破的白晢肌膚、帶點嬰兒肥的可愛臉蛋、玫瑰花瓣般的嘴唇、當然還有那雙神秘又攝人的黑瞳⋯⋯。他嬌弱易毀得像珍藏在博物館中的稀世瑰寶,又美得讓他屏聲斂息,只敢躲在老遠望著他呆呆發眐,彷彿一個稍有差錯的動作,眼前如夢的境象就會灰飛煙滅。大概是一見鍾情作祟吧,在他自己意識到以前,對他的愛已泥足深陷,不能自拔。

可幸的是,起初他欣然地接受了他作為他的朋友。

打從認識了他,他就對他的一舉一動都有莫名的好奇,即使他過的都只是平常不過的生活、做他平凡無奇的自己,在他看來一切卻特別耐人尋味、別有意思。時間過去,兩人的距離慢慢縮短,他依循既定的軌道奔波,他卻成為了每天在他身旁繞轉的衛星,總是有一股莫不可測的力量,像昆蟲的趨光性般一種根本性的特質,令他難以理喻地喜歡上他。

對初相識的人來說,對對方的好奇及熱情是很難解釋的,大概如此,行星對於這顆行星亦很感興趣,一直都讓他待在身旁,形影不離,卻不以為意地令這份單向的情感無限發酵。

不幸的是,他只能接受他作為他的朋友。

漸漸地,友誼剛相識的新鮮感消減,剩下的是無

法打破的平行點、那段無法越過的界限,這麼近,那麼遠。

他知道自己再靠近他是毀滅的開端,然而卻無法阻止這股執著,因為自己完全招架不住這種對一個人瘋狂的痴迷,像載浮載沈的人被漩渦吞噬,沒有半點還擊之力。

行星是衛星的一切,沒有了它,它只是漂流在銀河系中的一顆碎屑。對行星而言,衛星卻只是芸芸星系的一部分。

有時候他很羨慕流星,它們是多麼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四處傲遊,不留下半點星塵和痕跡。有時候他很羨慕磒石,那種玉石俱焚的勇氣、不顧一切去追尋自己理想的覺悟。他們的一生很短暫,像煙火一樣化成了光和熱、一迅即逝,就只有這麼幾秒,卻足以令人目眩。

可是現在,他只能安份地做一顆衛星,和他保持這一段不短不遠的距離,而他多麼殘酷無情,看著他無盡地打轉、打轉、打轉⋯⋯

他寧可是一顆磒石,橫衝直撞投進他的懷裡,即使自己會遭到滅門之禍,在他身上仍能留下一點的痕跡、還有那份初見的傾情。

在冷冷的星河中,他只是渺小的一角。他不願轟烈的犧牲,而只默默地做他唯一的自己,那個因他人而生的可憐蟲,在浩瀚宇宙中,沉淪在自我的夢囈。

文 / 摩訶曼珠沙華

「請問這個位有沒有人坐 ?」

我把眼睛特意抬高一點,避開他的眼神。陽光照在他的臉上,黑色眉毛,眼睛,鼻樑,所有細微末節,勾畫出一個相熟的輪廓。我馬上反應過來,說「嗯,沒人。」

然後發現自己把聲音壓得很低,生怕他聽不見,又搖了搖頭。

那天學校開放日,人群中,我與朋友在踱步前進。我與他,正好插肩而過。他只不過是抱著書,穿著白色襯衫,耳朵塞著白色耳機,繩線從胸口繞下,消失在褲袋裡。離遠就看到他那輪廓,長得高高瘦瘦,並不是那麼搶眼,很普通的一個男生。

自那次相鄰而坐,我們變得不陌生,但也不熟悉。每次見遇見,他總會首先微笑。漸漸地,我們會在下課後和他談論功課,他亦會耐心回答。

我們互相交換了電話,互相幫對方留座位,偶爾約在下課後去圖書館看書;看書悶的時候,偶爾的玩笑,讓我有了期待。就像是大氣中兩顆毫不相關的塵埃,慢慢,慢慢地靠近。

朋友在課堂上見證了一幕幕的發生,「你們發展到什麼地步了?」她帶著萬分好奇的表情望著我。

算是談戀愛了嗎 ?

然後,我們的談話移師到網路上。每天晚上跟他

文 / 例如

的對話彷彿成為一種隆重的事。

「早安,今天天氣很好啊。」

「天氣轉涼,記得保重身體。」

「別忘了帶今天的功課。」

一字一句我都要斟酌一番,盡力顯得細心又不囉嗦。我捧著手機,就如對待一個呱呱墜地的初生嬰兒,對待每一個來之不易的開端。無聊的時候,我會上網查遍所有的星座預測,生辰八字之類的,努力去尋找我們有緣的證據。

每天下課之後,我們會一起吃午餐,實在是吃厭了學校的「頹飯」,就坐車出去附近的市鎮找吃的,或者逛逛街,或者看上一場電影。商場或者戲院的冷氣太冷,他就像早就預知的一樣,從書包裡掏出外套,不聲不響地披在我身上。那是一種被照顧的感覺。

不過有時候他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會在模型店的櫥窗前停下,跟我說一大堆關於什麼航空母艦啊、戰列艦的歷史,名字之類的,即使我一萬個認真去聽,可是怎麼都聽不懂。待他見到我聽到無聊的時候,就會補上一句:「我們去吃抹茶蛋糕吧。」因為,他知道我最喜歡的,就是抹茶蛋糕。

他還喜歡帶上相機去遠足,每次回來都給我看不同的風景。日出日落、林蔭樹影、小橋流水。一次他說要帶我去看看香港所有的風景,我呆呆地看著他,沒有任何反應,他就用手拍我的後腦。

每句話,每個舉手投足,每個生活的點滴,都在我的眼中無限放大。他從來沒有說過愛我,也沒甜言蜜語。不過我知道,有他在身邊,已是最美的風景。對於情侶二字,我也小心翼翼地不加強求。

他也慢慢融入了我的社交圈子,他從來不介意我跟朋友以及其他女生談談是非八卦,然後毫無儀態地放聲大笑。在我的朋友眼中,我們就是被默認為一對「潛在的情侶」。

在同一時間,朋友對我說了,有一個神秘人,總是在她上課之前,將一盒加熱的牛奶和麵包擺在她的書桌上面。她試過提早回到課室,可是找不到那個人。

於是我笑她:「哇,神秘的傾慕者出現了,或許就是同班的熟人!」

朋友也靦腆地笑了,帶著一絲的尷尬。就像,大家的生活在同一時間都有了愛和憧憬,似乎大家都要迎接一個新的開始。

一天,朋友給我一張紙條,是神秘傾慕者的筆跡:「A good day starts with a good breakfast」。署名是「Argus」。

我記不起這英文的意思,但好像曾經在哪裡聽過。

偏偏有幾個奇怪的英文一直都留在記憶裡。直到一個平淡的夜晚,我突然記得他在前幾天終於買下了一艘航空母艦的模型,那是他花了好幾個月的儲蓄買下來的,好像是世界上第一艘的航空母艦,名叫「Argus」。

我突然明白了一切,我也沒有追問,因為一切也用不上解釋。

好像,他從來沒說過愛我。但是我不會忘記,我曾經用心對待過。

「請問這個位有沒有人坐 ?」

「不好意思,有人的。」

39

徵 文

其他投稿

若你尚未果腹,我勸你還是別急著去讀逯耀東的這篇文章。

《漢書。酈食其傳》說道「民以食為天」。作者憑其對中國飲食文化的淵博研究,文中主角蛋炒飯的米飯開始細談,抽絲剝繭,從遠古歷史文化入首,句句詳盡充實之餘,當中流露的韻味更叫人垂涎。作者認為,像蛋炒飯這般看似簡單的菜式,其實「極平易極難出色」,偏偏自己在描寫米飯如此平淡泛泛之食時,卻能讓讀者嘗出千古之味,叫人欲罷不能,禁不住要追蛋炒飯的乾坤。說罷食米,當然要說配合主食之用的菜餚。作者從珍羞八味細數,說明蛋炒飯的初型:淳熬與淳母之珍,再描述蛋炒飯經歷改朝換代的蛻變史。隋朝的「碎金飯」,傳至現今大陸揚州的「金釀銀」,再由粵菜「揚州炒飯」傳至南洋的「星洲炒米」。由色似炸金的飯粒變為香辣撲鼻的米粉,雖式有所異,卻未損其靈魂所在。然後作者開始大談現今社會把固有文化推翻,壞其流,破其體的不堪景況,表達那份黯然,也構起了讀者的反思。

傳統飲食文化的流逝,大抵可以問責於年輕一代之上。他們對其價值及影響可說是毫無頭緒。全球化的蔓延之下·,連鎖快餐店似是牽動了這一代的瘋狂迷戀。西方的一量一度,以科學帶來機

械化的食物,就這樣成了他們最吸引的投資,然後逐漸把吃的藝術,味道的要求,全都拋緒腦後。我們不難看見作者的無奈和惋惜之臉,可作者也是持平的。不同國家流有不同的飲食文化,唯我們這代人罕以將接受和欣賞無限昇華至不能自拔的地步。作者不甘中國的飲食傳統被慢慢垂棄的心理不時從幽默而帶有諷刺感的字裡行間透露出來,叫讀者好笑之餘又不禁為隱憂而擔心。

現代化抹走的,不僅是桌上一飯一菜的味道,也一併抹掉了人情味。作者對一家賣浙江口味的小店情有獨鍾,可那鄉土風味已被擠到巷子裡去,去吃飯的人,野曲終人散,留下的僅如老闆與熟客之間的舊情。看到此處,相信港人讀者定必身同感受,市區的遷拆重建如光如影,當我們對不斷推陳出新的建築也變得眩暈陌生時,又何說能把住昔日的風味?

蛋炒飯要做到顆粒分明,顆顆包有蛋黃,色似炸金,要把火候好好控制,當旺火過盛,蛋漿未能沾上每顆飯粒之際便都焦掉。科學和城市發展過急,也恐怕在傳統韻味未首滲透於這代人的心靈前,便被熊熊烈烈的現代化社會給燒焦掉。 「極平易極難出色」,要好好保留剩下的蛋炒飯,還是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文 / 周靖琳

《別砸碎這碗剩下的蛋炒飯》逯耀東:祗剩下蛋炒飯 賞析

是有種人,有種步伐,有種節奏,成就了一群有故事的人。

大城內,有很多種故事,起承轉合,饒有風味,開首美好,結局坎坷,始於艱辛,終於圓滿⋯⋯ 但他們都有一種個性,這叫堅持,堅持完成他們的責任,留下了發人深省的故事。

西西《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中,有個女子不怕別人奇異目光,為自己的事業打拼,為姑媽的宏願傳承,開始,被愛人、朋友唾棄,不過她堅持,最終改變了身邊人的看法。余秋雨《垂釣》中,有個瘦老人不計較魚穫,為興趣尋回價值,為價值尋回人生意義,起首,被旁人暗笑,不過他堅持,最終老人活得自在。是有種人,放慢步伐,享受生活一點一滴,在現實和理想之間掙扎,成就了他們的小故事。

有種小人物,有種個性,成就了各個小故事。有種舉足輕重的人,有種個性,成就了百世流芳的故事。

《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成大

業的人在絕境中堅持,以他們的經驗改變大局,開通思想,最終締造了桃花源的美景。葉名琛「六不」,為國家名望堅守,在絕望中堅持,以他的毅力,團結國民,最後奮勇抗敵,雖敗猶榮。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百姓堅持發聲,在污煙瘴氣的官場掙扎,克盡己任,得後世傳頌。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為黑人爭取基本權利,打壓聲中,以他的毅力,凝聚群眾,最終得以解放。是有種人,加快步伐,先多行一步,以大眾利益為己任,相信絕處逢生,成就了大故事。

已有這麼多人,還要有這種我嗎 ?

梁啟超《最苦與最樂》中,「人生最苦的事,莫苦於身上有著一種未了的責任。」,人人也有責任,只差在堅持。我不是說堅持一定會開花結果,只是一種生活態度,步伐多快多慢,步距多大多小,全憑個人決定,不過有了這種我,拼圖會更圓滿,結局會更美好。

是有種人,是有種你,是有種我。

文 / TC Chimz

《是有種人》

我就是過著那些沒意義的日子,一事無成,終日胡混,快要被判死刑,也沒什麼掙扎,我能掙扎點什麼 ?

我讓人在我的身上留點墨,本來無一物,赤條條的,是人硬要我裝有的兒墨水,有的兒邏輯,但後來我什麼也學不了,便已矣,真薄命。

或許我根本只是人的其中一個過客,就是他欠了點什麼,便給他什麼,讓他滿足一番。小時,讓他學算術,比比畫畫,寫了幾個歪歪倒倒的一、二、三,上學去時,讓他記重點,雄渾有力,寫了幾個凌亂無序的 sin、cos、tan,潦倒了大半生後,還是會記重點,不過柔弱沒勁,寫了幾件做不了的憾事⋯⋯

他有憾事,而我呢 ?

我只是隨人怎麼活便是怎麼活,人浮於事,我還能選擇嗎 ? 其實我根本就是一無所有的,人把我曾經留下來,已經很好了,起碼我讓他得到了一刻的滿足,泄了心頭難嚥的恨,我也幹完了我要幹的事,哪兒有憾事 ?

還記得曾經有人滿懷大志寫下《我的志願》這篇文的草稿,默寫了《江雪》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算過了不少的術數、帳目、孽債⋯⋯我就是那麼隨波逐流,也沒什麼大志,沒什麼邏輯,不懂分析人間的二三事,天天也有新鮮事,我管不了那麼多。有時,我也想如果他沒那麼懂事,沒什麼顧忌,多麼自在呀 !

我胡混了那麼多年,掙了幾口飯過活,也沒什麼遺憾了。 讓我長眠於泥裡,留待上天造化。

《筆記》

41

徵 文

六年了,沒想到重遇的一刻,與分手時一樣,都是個下雨天。

十二月九日,台北已經瀰漫着聖誕節的氣氛。燦爛的燈飾下,晚上寒冷的空氣直叫人哆嗦,天空還下着綿綿細雨,格外增添一份淒美。我坐在一家咖啡店裡,一家教我永遠不能忘記的咖啡店,而店裡只剩下自己和一陣陣濃郁芳香的咖啡香。這次重遊舊地,除了公幹,就是好好地休息。我叫了一杯咖啡,慢慢的品嚐着,仔細地看着玻璃上的雨點,靜靜地享受這個晚上。

「請問我可以坐下嗎 ?」耳邊傳來一股熟悉的聲音。我抬頭一望,那熟悉的輪廓映入眼簾,我這時候呆了,過了幾秒才回應 :「可⋯以⋯」她坐在我的對面,她那秀長的頭髮,那明亮的眼睛,我還依稀記得,但是不同的是我們之間的關係。

「好久不見,最近還好嗎 ?」她先打開話匣子。

「還好,我們都已經有六年沒見了吧⋯⋯」我一直不敢正視她,因為我始終忘不了六年前在同一地點,同一桌子,她說過的那番話⋯⋯

六年前,也是接近聖誕節的日子,我正準備一份聖誕禮物送給她。而我和她,是同一所大學的學生,也是同一學系的同學。我不是台灣人,但我們在一起了三年了。那天忽然,我收到了她的電話。「我有些話想跟你說,老地方見⋯⋯」我也未反應過來,她就掛斷了。當時,傻傻的我還沒有意識到什麼,想也不想就出門了。這時候,天空已經下着大雨,像是有什麼預示。

我沒帶雨傘,只是一股衝勁來到了老地方,也就是那家咖啡店,也是我們第一次約會的地方。我看到了她,於是靜靜地走過去。不過她,並沒有像以前一樣,熱情地摟着我,而是冷漠地叫我坐下。我打算叫東西喝,正想着舉手的時候被她阻止了。此時的她,相當冷靜,說 : 「不用了,我其實只有一句話想跟你說。」她嚥了一下口水,淡淡地說 :「我們分開吧,其實我們並不適合⋯...」

「我想,我還欠你一個解釋吧⋯⋯」她打斷了我的回想。

「其實,我沒有耿耿於懷。」我雖然閃着綠燈,但心卻掛著紅燈。

她並沒有理會我,繼續說 :「那時後的分開,我也

是迫不得已。」

她的家庭比較保守,父母不能接受異地戀,認為這樣的感情不會長久。他們知道我是香港人,一定會回香港發展,而笨笨的她既不想讓父母擔心,又不想耽誤我的未來,所以才會作出這決定。

聽畢這番話,我察覺她的性格依然沒變,依然是孝順父母,依然會站在別人角度為人設想。然而這也是我喜歡她的其中一個原因。

聽了真相以後,除了無奈,就是難過。她尷尬地問 :「其實,在六年來,你有惱怒我嗎 ?」我點點頭,因為我無法釋懷 --- 在這六年來,為了她,我曾經鍥而不捨地尋找她的聯絡方法,前幾年甚至傻的在她以前住的附近到處找她踪影,結果也是杳無音訊;為了她,我甚至六年來也沒有認識其他女朋友。「其實,我有氣過你當初為什麼避開我,也有氣過你為什麼不跟我解釋⋯⋯」這些心聲就像子彈一樣,從我口中狠狠地發射,使她無力還擊。「但是,其實我還記掛着你⋯⋯」我鼓起勇氣,最後道出這六年藏在內心最深處的一句。

一瞬間,她的臉變得像番茄一樣通紅,比之前更尷尬。我看到她那纖細的無名指上掛着一枚戒指。此時此刻,我的臉也紅了,恨不得立刻想找個洞鑽進去。不過我心裡明白,我不是一個卑鄙小人,我絕對不會拆散別人美好的家庭。也許,是時候,要學會放下了。

「不過,再見依然會是好朋友。」她微笑地說。她那燦爛的笑容,在這寒冷的天氣下,給我一絲絲的溫暖。的確,雖然我倆戀人做不成,不過六年後我終於解開了這重重的心結,又得回了一個知心好友,這也是相當值得。最後我們交換了聯絡方式,她還邀請我下一次來台北時,要到她家裡和介紹她丈夫給我認識。最後,她再三叮囑我 : 「最要緊的是趕快交個女朋友,哈哈⋯⋯.」

雖然在事過境遷之後,我們幸運地在這家咖啡店相遇,不過她,已經找到一個好歸宿;而我,也應該要一直往前走。六年前,落寞的我離開咖啡店後,沒帶傘,在街上淋雨,流下的是眼淚;而今天,我一個人走出咖啡店時,帶着傘,在雨中漫步,流露出輕鬆的笑容。這六年來。我從沒這樣釋懷過 !

文 / 鄺振邦《下雨的夜晚》

美國 Pew Research Centre 年初發佈全球宗教調查報告,預測基督教人口發展滯緩,加上無信仰者亦持續增加,而伊斯蘭教增長速度快,預計於 2050年伊斯蘭教將成為世界最大之宗教。報告面世旋即引起各方憂慮,擔心伊斯蘭教之擴張會危及世界社會一直珍視的價值,諸如科學、人權與民主。

但假若我們觀察歷史,我們會發現若果歐洲未有經過文藝復興、啟蒙時代、法國大革命等等的重大變革,歐洲基督教派之行為實與今日的回教國家及激進原教旨主義者大同小異。教廷於 17 世紀前一直大舉迫害非教徒與科學家:伽利略因提出與《聖經》相異之天文學觀點被教延下禁書令及軟禁;布魯諾因大力提倡日心說並拒絕向教廷認罪,因而被活活燒死。更不消提於 12-16 世紀間那場血腥的獵巫行動了。直至文藝復興的爆發及啟蒙時代的到來,令歐洲充滿對人文科學之追求,人民開始對基督宗教提出質疑及猛烈批判,基督教派被迫進行革新(屈從於科學及民主之下),保持自身於符號秩序中的一定位置。隨後,基督教派亦因資本主義的唯物條件改變而進行不斷的再生產(當然,資本主義亦有其新教的精神根源),令它「與時代同步」,使自身不為社會所拚棄。基督教派正正是受到德先生與賽先生的整肅與清洗,才能走上現今科學、人權及民主接近相符的道路,而非其本質早已與「普世價值」吻合之故。

再回到封建制和專制君主制時代,察看當時的中東地區。事實上伊斯蘭教於當時是比基督教更開放和進步的,這個於當時的新興宗教提倡公平公正的法治社會的「前普世價值」。以下舉隅:

一、重視公正 - 「公正」二字為伊斯蘭教最重視的法學概念,《可蘭經》及《聖訓》經常強調依法地與公正地仲裁不同部落間、家庭間與私人間之爭執。例如《可蘭經》第 5 章(馬以代)之第 106節:「信道的人們啊!當你們中有人臨終作遺囑的時候,你們之間的作証,是你們中兩個公正人的作証,或別的兩個外人的作証⋯⋯」

二、反戰思想 - 伊斯蘭教有著反戰的傾向,除了表明不可在不受侵犯下向他國宣戰,更主張善待戰俘。例如《可蘭經》第 9 章(討白)第 70 節:「先知啊!你對你們手中的俘虜們說:如果真主知道你們心中有善意,那麼,他要把比你們所納的贖金更好的東西賞賜你們,而且要饒恕你們。真主是至赦的,至慈的。」

三、經濟正義 - 伊斯蘭教著重對經濟平等,試圖透過宗教的律法把經濟正義制度化,《可蘭經》多次表示反對商人謀取暴利。例如《可蘭經》第2 章(百格勒)第 275 節:「吃重利的人,要像中了魔的人一樣,瘋瘋癲癲地站起來。這是因為他們說:買賣恰像重利。真主准許買賣,而禁止重利⋯⋯」

再者,它相當鼓勵科學的發展與研究,伊斯蘭教當時視科學為「追尋阿拉的智慧」,認為宗教與科學並不相悖。於伊斯蘭世界中,尤其是公元 8世紀至 13 世紀,數學、天文學、醫學、化學及物理學等等範疇皆有重大發展,一群通才者如 巴努穆薩兄弟(Banū Mūsā)不僅將相當分量的古代希臘文獻翻譯為阿拉伯文(反諷地,這間接引爆了歐洲的文藝復興),更闡釋了圓錐和橢圓的數學原理。科學的勝利在伊斯蘭世界並未象徵著宗教的敗北或是退卻。在這裏,我們或可以大膽的定言:令伊斯蘭教落後與保守的原因,正正是也為其內在的開放性。

觀 乎 基 督 教 派 於 17 世 紀 至 19 世 紀 的 迅 速 敗亡,正正是基於基督教派本身對不同思想及科學的對抗性高,人文科學思潮與基督宗教的矛盾無可避免地劇化,最終使人文科學戰勝並揚棄(aufheben)基督宗教。然而,伊斯蘭教本身對人文科學的寬容甚至吸納使科學民主與宗教神權的衝突大為減少,避免了兩者間矛盾之銳化,於當年保住了正統伊斯蘭教的陣腳。但在缺乏被民權及科學思想蹂躪下,伊斯蘭教持續過去的狀態(伊斯蘭教於上世紀進行了一場鮮為人知的改革運動,但改革的深廣度明顯不足),而同時「西方」已於過去幾個世紀已經經歷種種影響深遠的前衛運動,如共產主義運動、女權運動及性解放運動。這便令伊斯蘭教基本上已完全與時代脫鈎,令它由「開放」變得「封閉」。在這裏,我們便得出一個辯證的結論:伊斯蘭教的封閉,正正是建基於其開放性。

但筆者並非歷史悲觀的:現時保守的伊斯蘭世界必然於未來像基督教派在從前般土崩瓦解,科學、民主、人權一定會戰勝一切活化石 ------ 永遠不要忘記阿富汗人民當年如何靠自身努力革命並建立一個高度世俗化、平等主義的社會主義政權;而該政權的崩潰又如何令阿富汗重返政教重疊的道路。我們必須徹底反對政教合一的中世紀反動思想,迫使宗教從政治的舞台上退下,全世界人民才能向幸福走近一步。

文 / 烏衣郎

《指向保守的開放:試從矛盾簡論伊斯蘭教「保守」傾向的起源》

43

徵 文

各位師弟師妹,時光匆匆,作為首屆畢業生的我們不經不覺已經離開科大一年多,實在有點懷念大學時無拘無束的日子。記得去年初到職場,一時之間還不太適應失去自由的生活。每天一大早就要起床迫地鐵,然後埋頭苦幹地工作直到2046,一不留神更可能被上司同事「指點」。可是轉眼間,原來自己在職場上也再不「新鮮」。我在想:作為一個過來人,如果我有機會與大學時的自己談談,我會跟他說甚麼呢?讀大學對我的意義又是甚麼呢?

1. 給自己一點自信,其實你已經不錯!「你畢業想做咩?」可能是 GCS 學生最常遇到,也是最不知道怎樣回答的問題。不像其他專科學生有一條較明確的出路,讀人文學科的我們或許常為自己的前路感到迷茫,好像甚麼路都可以走,但又好像走甚麼路也比不上其他人。論匯報和包裝自己,可能不及 BBA;論腦轉數,又可能不及science 和 engin。的確讀 huma sosc 科係幾有趣,但去到職場又好像不太實用。想當年我們第一屆學生,沒有師兄師姐的經驗,真的不知環球中國研究學生出去社會究竟可以做甚麼。 可是現在回想過來,只覺得「少年,你太年輕了!」。看見我其他畢業同學的出路,才發覺原來科大畢業的我們,雖不算是天之驕子,但都算「四四正正」,其實已經不錯了!我們雖然方向各有不同,但都算穩步地向著自己的目標邁進,有的入政府服務市民,有的做紀律部隊,有的走進商界發展,有的教書,有的繼續進修深造等,不能盡錄。其實GCS 學生的路沒有你們想像中那麼難走,假如你們有興趣,相信校友都好樂意回來和各位分享心得,令大家可以對前路少一分迷茫。

2. 珍惜大學的時光,好好探索自己有 人 說, 讀 大 學 一 定 要 做 齊 五 件 事, 讀 書( 走堂?)、上莊、住 hall、part-time、拍拖;又有

人 覺 得 追 GPA 追 HON 好 重 要,OCAMP RE-U話 題 總 離 不 開 哪 個 PROFESSOR 好 GRADE 爛GRADE。的確 GPA 就等同大學的「錢」,沒有它你就沒有 EXCHANGE 和 INTERN 的機會。不過到你畢業,可能又會覺得其實「神馬都是浮雲」,所有東西只不過是一件小事,因為投身社會沒有人會理你甚麼 HON(第一份工和進修是有一點影響沒錯),沒有人會記得你大學上過甚麼莊,做過甚麼 POST,舉辦過甚麼活動。而對我而言,大學最重要的意義,是容許你有三、四年的時間去了解「我是誰」,去想一想自己餘下的大半生想做點甚麼。

還記得自己 YEAR 1 的時候,當時不知道自己將來想做甚麼,GPA 又低,和莊員相處上又發生了些問題,加上上述那種「GCS 的迷茫」,那時候真的覺得自己很迷失,也很失敗。幸運的是,大學正正是一個容許我們失敗的地方。”You learn to fail or you fail to learn.” 我 在 失 敗 過程中了解自己更多,開始知道自己喜歡聆聽和對人的工作,再一步一步的透過 INTERN 和參與校外活動等,進一步確認自己的興趣和方向。坦白說,我直至現在仍然不確定將來的路會怎樣走,但至少會因為了解自己而有一個方向。大學就是一個讓你有失敗的機會、都讓你有自由去嘗試各種事情的地方,離開舒適區去挑戰自己,你學到的會是更多。

另外,我今年起和幾位舊生着手籌備 GCSAA( 環球中國研究舊生會 ),希望讓各位畢業生,以及各位在學中的 GCS 同學保持聯繫,秉承我系團結互助的精神。若同學希望和我們保持聯繫,歡迎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共勉之!

文 / Rico Yip《給 GCS 師弟妹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