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下游沙苑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 -...

6
40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0 No.5 2012 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 NaturalScienceEdition Sep. 2012 文章编号16724291 2012 05008806 收稿日期201112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103063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GK200901007 第一作者白开霞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 .Email baikaixia 126.com. 通信作者查小春博士副教授 .Email zhxch snnu.edu.cn. 渭河下游沙苑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 白开霞查小春 黄春长庞奖励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通过在渭河下游大荔县沙苑地区实地考察选取典型的中部含有土壤地层的全新世 XYC 风沙沉积剖面并进行了粒度磁化率和碳酸钙沉积学特征分析和 OSL 测年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早期沙苑地区气候干旱流沙活动旺盛地表存在风沙沉积层形成了风沙景观全新世中期 气候湿润植被发育良好沙丘被固定沙苑地表发育良好的垆土类土壤层全新世晚期气候干旱 加之人类活动影响风沙再起3000aB.P. 之后沙丘景观开始形成流沙活动形成了历史时 期以来的沙丘起伏的自然景观沙苑因而得名成为渭河下游相对湿润地区的特殊景观建国以后政府的正确指导和群众的合理改造沙苑地区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研究结果为从沉积学角度长时间尺度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沙苑地区的环境变化和形成原因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渭河下游沙苑地区全新世环境变迁成因 中图分类号P534.63 文献标志码犜犺犲犎狅犾狅犮犲狀犲犲狀狏犻狉狅狀犿犲狀狋犲狏狅犾狌狋犻狅狀狅犳狊犪狀犱 犪狉犲犪犻狀狋犺犲犾狅狑犲狉狉犲犪犮犺犲狊狅犳犠犲犻犺犲犚犻狏犲狉 BAIKaixia ZHA Xiaochun HUANG Chunchang PANGJiangli CollegeofTourismandEnvironment ShaanxiNormalUniversity Xi′an710062 Shaanxi 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 ByfieldinvestigationinthesandyareaofDalicountyinthelowerreachesof Weihe River atypical Holocene XYC driftsand depositprofiles wasfoundandasoillayer was sandwichedinit.Through analyzingthesedimentarycharacteristicsofgrainsiz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aCO contentandOSLdating theresultsshowedthat thereexisteddriftsand layerandformedasandlandscapeinthestageofearly Holocenebecauseofthedryclimateand strongeolianprocess.InthemiddlestageofHolocene theclimatebecamewarmerandwetter thevegetationdevelopedwell andthesandduneswerefixed thecinnamonsoil wasformed becauseofthestrongbiologicaland weatheringpedogensisinsandyarea.Inthelatestageof Holocene theeolianprocessrenewedsince3000aB.P.becauseofthedryerclimateandhuman activities thequicksandactivitiesbecameanaturallandscapeundulatingsanddunessincethe historicalperiod sothesandyarea wasfamousandbecameastrictlyspeciallandscapeinthe relativelyhumidareasofthelowerreachesofWeiheRiver.AfterthefoundationofthePeople′s RepublicofChina theecologicalenvironmentwasimprovedgraduallyinsandyareathroughthe government′srightguidanceandlocalpeople′srationalreform.Thisresultprovidedanewideato furtherunderstandthe environmentchange andformation ofsandy areain the view of sedimentologyandthelongtimescale.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 thelowerreachesofWeiheRiver sandyarea Holocene environmentevolution cause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Feb-2020

2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第40卷 第5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40 No.5

 2012年9月 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 Sep.,2012 

文章编号:16724291(2012)05008806

收稿日期:201112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103063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GK200901007).

第一作者:白开霞,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Email:baikaixia@126.com.

通信作者:查小春,男,博士,副教授.Email:zhxch@snnu.edu.cn.

渭河下游沙苑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

白开霞,查小春,黄春长,庞奖励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710062)

摘 要:通过在渭河下游大荔县沙苑地区实地考察,选取典型的中部含有土壤地层的全新世XYC

风沙沉积剖面,并进行了粒度、磁化率和碳酸钙沉积学特征分析和OSL测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全新世早期沙苑地区气候干旱,流沙活动旺盛,地表存在风沙沉积层,形成了风沙景观;全新世中期

气候湿润,植被发育良好,沙丘被固定,沙苑地表发育良好的垆土类土壤层;全新世晚期气候干旱

化,加之人类活动影响,风沙再起,在3000aB.P.之后沙丘景观开始形成,流沙活动形成了历史时

期以来的沙丘起伏的自然景观,沙苑因而得名,成为渭河下游相对湿润地区的特殊景观;建国以后,

政府的正确指导和群众的合理改造,沙苑地区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研究结果为从沉积学角度、

长时间尺度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沙苑地区的环境变化和形成原因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渭河下游;沙苑地区;全新世;环境变迁;成因

中图分类号:P534.63+2 文献标志码:A

犜犺犲犎狅犾狅犮犲狀犲犲狀狏犻狉狅狀犿犲狀狋犲狏狅犾狌狋犻狅狀狅犳狊犪狀犱狔

犪狉犲犪犻狀狋犺犲犾狅狑犲狉狉犲犪犮犺犲狊狅犳犠犲犻犺犲犚犻狏犲狉

BAIKaixia,ZHAXiaochun,HUANGChunchang,PANGJiangli

(CollegeofTourismandEnvironment,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Shaanxi,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ByfieldinvestigationinthesandyareaofDalicountyinthelowerreachesofWeihe

River,atypicalHoloceneXYCdriftsanddepositprofileswasfoundandasoillayerwas

sandwichedinit.Throughanalyzingthesedimentarycharacteristicsofgrainsize,magnetic

susceptibility,CaCO3contentandOSLdating,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existeddriftsand

layerandformedasandlandscapeinthestageofearlyHolocenebecauseofthedryclimateand

strongeolianprocess.InthemiddlestageofHolocene,theclimatebecamewarmerandwetter,

thevegetationdevelopedwell,andthesandduneswerefixed,thecinnamonsoil(S0)wasformed

becauseofthestrongbiologicalandweatheringpedogensisinsandyarea.Inthelatestageof

Holocene,theeolianprocessrenewedsince3000aB.P.becauseofthedryerclimateandhuman

activities,thequicksandactivitiesbecameanaturallandscapeundulatingsanddunessincethe

historicalperiod,sothesandyareawasfamousandbecameastrictlyspeciallandscapeinthe

relativelyhumidareasofthelowerreachesofWeiheRiver.AfterthefoundationofthePeople′s

RepublicofChina,theecologicalenvironmentwasimprovedgraduallyinsandyareathroughthe

government′srightguidanceandlocalpeople′srationalreform.Thisresultprovidedanewideato

furtherunderstandtheenvironmentchangeandformation ofsandyareaintheview of

sedimentologyandthelongtimescale.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thelowerreachesofWeiheRiver;sandyarea;Holocene;environmentevolution;cause

  第5期 白开霞 等:渭河下游沙苑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 89   

  沙苑是陕西省关中平原渭河下游唯一的沙地.

对于沙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学者们主要借助历史

文献和考察两种方法来进行研究,如余汉章[1]最早

认为沙丘沙粒的来源是就地起沙.当渭河和洛河流

经这里,有沙层堆积,由于人们滥肆开垦,破坏植被,

沙层暴露,经风吹扬,形成沙丘;李昭淑等[2]依据沙

苑重砂矿物和沙苑形成的动力分析,指出沙苑的沙

源是来自黄河的沉积物;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渭

河研究组[3]指出,沙苑形成的原因主要与洛河颇为

密切;王元林[4]借助历史文献资料,认为除历史时期

气候变迁外,人类不合理的开发亦是沙苑流沙泛起

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沙苑的成

因和环境变化,以及治理沙苑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很少从沉积学角度、长时间尺度来研究沙苑的成

因和环境变化.本文通过对渭河下游沙苑地区进行

野外实地考察,在大荔县西阳村发现了含有土壤地

层的全新世风沙沉积剖面,这为研究沙苑地区全新

世环境变化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材料,也为进一步认

识沙苑的形成原因提供了新的思路.

1 研究区概况

沙苑位于渭河下游大荔县南部洛河、渭河和黄

河的三河交汇地带,东起兴旺村,西至孝义镇,其东

西长约40km,南北宽7~10km,土地总面积约460

km2(图1),为关中东部一块特殊的地貌单元,属于

河岸沙丘地貌类型的典型地区,是在非干旱气候条

件下形成的一个特殊荒漠景观[5].其地势西北高东

南低,海拔高度为330~375m,与渭河第二阶地高

度相当[6].该区域坐落于渭河地堑的东侧,南为小秦

岭,北为北山,地堑由西向东逐渐开阔,形似喇叭状.

东邻黄河地堑,是崤山和中条山东西向断陷谷地,由

于受渭河和洛河河谷地形影响,风力较强,冲积层随

风吹扬,就地起沙,流沙活动十分强烈,致使沙丘密

集高度大,一般高1~10m,形成了沙苑地区四周

高,中间低的槽形洼地[2].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潜水

面出露地表,形成沼泽地和湖泊,有利于发展农业生

产.这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属于

季风气候区,冬季处于蒙古冷高压南缘,盛行西北

风,夏季受西太平洋高压控制,盛行东南风,年平均

气温14.4℃,降水量514mm,无霜期214d.中石

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初期,沙苑地区已出现沙苑文

化,今天众多的文化遗存遍布在沙苑的众多区域.

图1 渭河下游大荔沙苑范围示意图和犡犢犆剖面位置图

犉犻犵.1 犛犽犲狋犮犺犾犪狀犱犳狅狉犿犿犪狆狅犳狊犪狀犱狔犪狉犲犪犪狀犱狋犺犲狊犻狋犲狅犳犡犢犆狆狉狅犳犻犾犲狅犳犇犪犾犻犮狅狌狀狋狔犻狀狋犺犲犾狅狑犲狉狉犲犪犮犺犲狊狅犳犠犲犻犺犲犚犻狏犲狉

90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0卷

2 剖面特征与研究方法

通过对沙苑地区广泛深入的实地考察,在大荔

县“沙苑文化遗址”所在地的西阳村四组发现典型的

XYC风沙沉积剖面,剖面上下部为风沙层(DS上、

DS下),中间夹有一层土壤层(S0),上风沙层(DS上)

厚约250cm,中间古土壤层(S0)厚约60cm,310cm

以下为下风沙层(DS下),未见底(图2).根据各层特

图2 大荔沙苑犡犢犆典型全新世沉积剖面图片

犉犻犵.2 犜犺犲狋狔狆犻犮犪犾犎狅犾狅犮犲狀犲犱犲狆狅狊犻狋狆狉狅犳犻犾犲狅犳犡犢犆

犻狀狋犺犲狊犪狀犱狔犪狉犲犪狅犳犇犪犾犻犮狅狌狀狋狔

征差异,在XYC剖面上风沙层(DS上)的底部和下风

沙层(DS下)的顶部各采集一个样品,土壤层中采集

了2个样品,同时也在上下风沙层和土壤层中采集

了光释光(OSL)测年样品.样品在室内风干后,磁化

率用英国Bartington公司生产的 MS—2型磁化率

仪测 定;粒 度 采 用 英 国 Malvern 公 司 生 产 的

Mastersizer—S型激光粒度仪测定;CaCO3含量采

用荷兰Eijkelkamp公司生产的08.53型碳酸钙测

定仪测定;OSL年龄的测定在陕西师范大学环境变

迁实验室用 Ris—TL/OSL—DA15断代仪器进

行测定.

关于 XYC剖面的地层年代,首先与大荔人遗

址所在地甜水沟的沟头TSC剖面[7]进行地层学对

比,建立了XYC剖面的基本框架;其次,OSL测年

结果表明:XYC剖面上风沙层DS上 底部245~250

cm的OSL年代为2950±180aB.P.;土壤层S0顶

部250~255cm 的 OSL 年代为3800±270a

B.P.;土壤层S0底部305~310cm处OSL年代为

8540±760aB.P.;下风沙层DS下 顶部310~315

cm处OSL年代为9880±800aB.P..结合这两方

面确定了XYC剖面的年代框架.

3 结果分析

磁铁矿是成壤过程中的就地产物,磁化率值的

高低可指示成壤或成土作用的强度[810].表1表明,

在XYC剖面中,古土壤S0的磁化率值最大,为42.0

×10-8m3/kg,其次是风沙层DS上,为36.3×10-8

m3/kg,风沙层DS下 的磁化率最低,为30.8×10-8

m3/kg(表1).古土壤S0磁化率值比风沙层DS上 和

DS下的磁化率都高,说明古土壤S0的成壤作用较

强,而风沙层DS上和DS下的成壤作用较弱.

表1 大荔沙苑犡犢犆风沙沉积剖面沉积学特征

犜犪犫.1 犛犲犱犻犿犲狀狋犪狉狔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狅犳犡犢犆狆狉狅犳犻犾犲犻狀狋犺犲狊犪狀犱狔犪狉犲犪狅犳犇犪犾犻犮狅狌狀狋狔

地层磁化率

/(10-8m3·kg-1)

CaCO3/

黏粒/

粉沙/

沙粒/

Md/

mm

Mz/

mm

σ/

Φ

S/

Φ

SK/

Φ

Kg/

Φ

DS上 36.3 3.89 2.53 9.69 87.76 0.14 0.16 1.30 0.68 0.14 1.51

S0 42.0 7.99 5.81 21.83 71.34 0.13 0.14 1.96 1.18 0.37 1.20

DS下 30.8 9.44 3.90 14.16 81.93 0.14 0.16 1.64 0.82 0.33 1.51

  Md为中值粒径;Mz为平均粒径;σ为标准离差;SK为偏度;Kg为峰态;S为分选系数;Φ=-log2犱(犱为颗粒

直径,mm).

  由于CaCO3易溶而在风化过程中变化明显,其

淀积程度可以作为衡量大气降水或气候湿润程度的

指标[1112].表1表明 XYC 剖面中,古土壤 S0的

CaCO3含量为7.99%,下风沙层DS下的CaCO3含量

较高,为9.44%,这表明土壤层S0风化淋溶作用较

强,CaCO3因被大量淋溶而使 DS下 含量较高;而

XYC剖面上风沙层DS上 的CaCO3含量为3.89%,

小于古土壤层中S0的含量,主要原因为上风沙层

DS上孔隙度大,CaCO3易被淋失.粒度的变化直接反

映了气候及沉积环境的演变,粒度成分又是反映成

壤作用强弱的重要指标[1314].表1中,XYC剖面中

上风沙层DS上、古土壤S0、下风沙层DS下 的粒度成

分主要表现为:黏粒(<0.005mm)百分含量分别是

2.53%、5.81%、3.90%,粉沙(0.005~0.05mm)百

  第5期 白开霞 等:渭河下游沙苑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 91   

分含量分别是9.69%、21.83%、14.16%,沙粒(>

0.05mm)的百分含量分别是87.75%、71.34%、

81.93%.根据粒度成分三角图(图3)可见,3个样品

中沙粒(>0.05mm)含量为68.78%~87.76%,古

土壤S0中的沙粒百分含量明显低于风沙层的含量,

古土壤S0黏粒和粉沙含量都高于风沙层,并且比上

下部风沙层高出了将近两倍,这就表明全新世中期

古土壤发生了明显的黏化作用,当时植被生长环境

较好,有利于风化成壤作用.

图3 大荔沙苑犡犢犆剖面粒度成分三角图

犉犻犵.3 犜狉犻犪狀犵犾犲犱犻犪犵狉犪犿狅犳犵狉犪犻狀狊犻狕犲犳狅狉狋犺犲犡犢犆狆狉狅犳犻犾犲

犻狀狋犺犲狊犪狀犱狔犪狉犲犪狅犳犇犪犾犻犮狅狌狀狋狔

同时,粒度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衡量冬季风强弱

的替代性指标[1516].由粒度自然分布曲线(图4)显

示,曲线呈双峰式,主峰在126.19~141.58μm的

区间,含量介于47.94%~68.07%之间;次峰在

25.17~31.69μm 的区间,含量介于6.96%~

18.79%之间,由以上数据及图中可以看出,由下风

沙层向古土壤过渡或古土壤向上风沙层过渡之间,

大于63μm颗粒含量变化的幅度和频率都比较高,

可反映出当时可能发生了极强的冬季风和尘暴

事件.

图4 大荔沙苑犡犢犆剖面粒度分布频率曲线

犉犻犵.4 犇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狅狀犳狉犲狇狌犲狀犮狔犮狌狉狏犲狊狅犳犵狉犪犻狀狊犻狕犲

犳狅狉狋犺犲犡犢犆狆狉狅犳犻犾犲犻狀狋犺犲狊犪狀犱狔犪狉犲犪狅犳犇犪犾犻犮狅狌狀狋狔

DS上和DS下 的中值粒径(Md)都为0.14mm,

古土壤S0为0.12mm;DS上 和 DS下 的平均粒径

(Mz)都为0.16mm,古土壤S0为0.14mm,由此可

看出风沙层的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都大于古土壤,

可表明风沙层形成时期,即全新世早期和晚期,气候

干旱,成壤作用弱,颗粒较大.标准偏差(σ)用来表示

沉积物中粒度的物质来源和分选程度,其与物质搬

运中的动力条件及风化成壤作用密切相关,该剖面

DS上和DS下 的标准偏差分别为1.30和1.64,而古

土壤S0为1.96,说明全新中期成壤作用好,分选性

较差,而在全新世早期和晚期,受风力作用,上下风

沙层的分选性好.而且风沙层DS上和DS下的分选系

数分别为0.68和0.82,分选系数接近1,分选性较

好;而古土壤S0为1.18,分选系数大于1,分选性较

差.偏态系数(SK)反映颗粒频率分布的不对称程

度,该值全部>0.1,为正偏,偏向粗粒度一侧.峰态

(Kg)衡量粒度频率曲线的尖锐程度,可度量粒度分

布的中部与两尾端的展形之比,该剖面DS上和DS下

的峰态(Kg)值都为1.51,古土壤为1.29,由此可看

出风沙层形态较古土壤峰态尖锐,风沙层形成时期,

风力作用较强,表明在全新世早期和晚期,当时冬季

风比较强盛,气候比较干旱,环境恶劣.

4 讨论

根据全新世变化三段划分方案,全新世早期

(11500~8500aB.P.)为升温期,中期(8500~

3100aB.P.)为大暖期,晚期(3100~0aB.P.)属

于降温期[1718].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实验鉴别分析

以及OSL测年结果表明大荔XYC剖面属于全新世

风沙沉积剖面,XYC剖面的下风沙层DS下顶界310

cm位置以下,属于全新世早期;中部310~250cm

为古土壤层S0,代表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简称为

大暖期;250cm以上的上风沙层DS上属于全新世晚

期的降温期.

黄河在150kaB.P.完全切穿三门峡、贯通东流

入海[19],这使得关中东部及沙苑地区的三门湖面积

日益缩小,以至于逐渐消失,进而渭洛两河尾闾南

伸.洛河“古道本正南行入渭”,也就是在今天的沙苑

西,从龙羊镇、官路、桥店到孝义镇,至此与渭河相

交[3];如今还依稀可以看见这段地势低洼的洛河古

河道的残迹.而渭河自西而南,经孝义镇、小莲池、白

马营、管子池、太白池、麻子池沿线,而后出马房头,

东流汇入黄河,这一带现仍保留有平坦草地、湖沼和

槽形谷地等遗迹.

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Dryas)之后,全球气候

9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0卷

迅速转暖而进入全新世环境[2021].XYC沉积剖面下

风沙层DS下的磁化率最低(为30.8×10-8 m3/kg),

粒度偏粗,分选性较好,虽然全新世早期气温相比末

次冰期有所升高,但这一时期受东南季风所控制的

降水仍较少,气温与全新世大暖期相比仍比较低,气

候较为干燥.黄、洛、渭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依

然稀疏,地表裸露,暴雨洪水携带大量的泥沙淤积于

地形平缓的沙苑地区[4];同时,受渭河和洛河河谷地

形影响,风力较强,河谷流沙活动旺盛,就地起沙,形

成了风沙景观.因此,全新世早期干冷的气候环境及

渭河和洛河河谷特殊的地形是形成沙苑上风沙层的

2个重要因素.

全新世中期,全球气候进入大暖期,东南季风长

期控制黄土高原腹地,气候普遍温暖湿润,生态环境

良好[2223].1955—1956年,曾在沙苑东部发现定名

为“沙苑文化”的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可推

断当时这里植被茂盛,沼泽众多,野兽出没,有利于

“沙苑人”狩猎捕食、休养生息[6].这一时期,渭洛河

流经于今沙苑地区,而且洛河已渐向东移,自北而

南,从沙苑中心地带流入渭河[24].由于气候转暖,雨

水增多,地表植被茂盛,河流携带的泥沙较少,渭洛

河流较少改道,使得沙丘稳定,生物风化成壤较强,

因此在XYC沉积剖面出现垆土类古土壤层S0,磁

化率值最大,为42.0×10-8 m3/kg,黏粒和粉沙含

量都均高于上下风沙层.王元林[4]也指出在沙苑马

坊渡附近的井池细沙土下面为垆土,垆土厚度在

0.2~2m之间,其分布大致略作西北—东南向,并

且与河道平行成条带状,此外垆土在兴旺村、梁家

园、秦家庄也有存在.说明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湿

润,夏季风比较强盛,植被生长条件较好,使沙苑地

区沙丘稳定,出现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在沙苑地表发

育良好的垆土类土壤层,因此也就形成了沙苑的中

间古土壤层.

3100aB.P.以后,全球气候发生重大调整,东

亚季风格局发生改变,西北季风势力大大增强,呈现

变冷变干的趋势[2526].XYC 沉积剖面的风沙层

DS上,磁化率值降低,为36.3×10-8m3/kg;CaCO3

含量为3.89%,粒度偏粗,分选性较好,表明全新世

晚期土壤的次生黏化作用、淋溶作用、成壤作用大大

减弱.而且,在DS上底部245~250cm的OSL测年

为2950±180aB.P.,说明自3000aB.P.以后,因

全新世晚期气候的干旱化,地表植被稀疏,使得大量

泥沙被携带至渭洛下游淤积,在风力作用下,加之人

类活动的影响,沙苑地区风沙再起,形成了沙丘景

观,同时也导致沙苑地区渭洛河流改道.由于洛河东

流而绕沙苑,又向南入渭河,湖泊面积逐渐缩小,沙

洲也日趋增多,使得沙苑雏形初显.洛水东移沙苑最

迟在秦修“堑洛长城”前(即公元前408年).咸丰《同

州府志》记载,“战国时,秦人堑洛,水道东移,于是旧

成浸处渐为沙海”,这说明,洛水发生东移之后,秦人

才凭借洛水,“堑洛”河岸,在其附近修筑长城的[4].

北魏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曾出现“洛水东经沙阜

北,其阜东西80里,南北30里,俗名之曰沙苑”,这

是沙苑正式开始见于文献中,也可以说,沙苑最迟在

北魏时,已经有名于世.公元537年的东西魏沙苑之

战就发生在这里,这个时候渭曲“葭芦丛生”,说明在

北魏以前沙苑已具雏形,而其间并不是短时间内形

成的[27].至此,处于渭河和洛河之间的沙苑,成为渭

河下游相对湿润地区的特殊景观.此后,随着气候变

化,以及人类活动的乱砍滥伐、过渡垦殖等不合理利

用,致使该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沙进人退,在清

末民国时沙苑出现了“飞沙走石暴生风,豆麦春时扫

荡空”的现象,形成DS上 风沙层,从而最终形成了沙

苑特殊的沙丘景观.而在建国以后,政府在沙苑地区

大力实施开展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政策,使沙苑形成

了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现今沙苑又实行平沙改田、发

展棉花瓜果等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政策,因此在政府

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沙苑地区面貌焕然一新,

成为一个林茂粮丰的新沙苑[28].

由此可见,渭河下游沙苑的形成,在全新世早期

以前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与渭洛黄河关系密切;

全新世中期,因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沙苑地表

发育良好的垆土类土壤层;全新世后期在气候、人为

等叠加因素作用下而不断演化,至迟在北魏时,沙苑

已有名于世,其后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下,沙苑地

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建国后,在政府的正确指导和

群众合理改造下,沙苑的生态环境才得到不断改善.

5 结论

(1)通过OSL测年和与TSG全新世黄土古土

壤地层剖面相对比,确定了XYC沙丘剖面的年代

框架;通过实验数据的沉积学特征分析来研究沙苑

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变迁,这与以往

用查找文献的方法不同,为研究沙苑地区的环境变

迁提供了更为科学实证的方法.

(2)XYC沉积剖面的磁化率、碳酸钙、粒度等沉

积学特征数据表明,全新世早期沙苑地区沙沉积层

的存在,表明当时气候干旱,受渭河和洛河河谷地形

  第5期 白开霞 等:渭河下游沙苑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 93   

影响,流沙活动旺盛,形成了风沙景观;全新世中期

古土壤层的存在表明当时植被发育良好,沙丘被固

定,沙苑地表发育良好的垆土类土壤层;全新世晚期

因气候干旱化,加之人类活动影响,在3000aB.P.

之后沙苑地区风沙再起,流沙活动形成了历史时期

以来的沙丘起伏的自然景观,沙苑因而得名,成为在

渭河下游相对湿润地区的特殊景观.

(3)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角度分析,认

为渭河下游沙苑的形成,全新世早期以前主要受气

候变化的影响,与渭洛黄河关系密切;全新世中期,

因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沙苑地表发育良好的垆

土类土壤层;全新世后期在气候、人为等叠加因素而

不断演化,3000aB.P.之后沙丘景观开始形成,至

迟在北魏时,沙苑已有名于世,其后在人类活动的强

烈影响下,沙苑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建国后,

在政府的正确指导和群众合理的改造下,沙苑生态

环境才得到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余汉章.渭洛三角地带沙苑的沙丘地形[J].地理学资

料,1957(1):8187.

[2]李昭淑,张生春,杜占武.沙苑地貌成因与治理的研究

[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13(4):8494.

[3]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渭河研究组.渭河下游河流地貌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57165.

[4]王元林.沙苑的历史变迁[J].人文杂志,2001(4):

126131.

[5]陕西省考古学会.陕西考古重大发现(1949-1984)

[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67.

[6]夏开儒,李昭淑.渭河下游淤积形态的研究[J].地理学

报,1963,29(3):207218.

[7]王丽娟,庞奖励,黄春长,等.甜水沟全新世黄土-古

土壤序列风化程度及意义[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

(3):379384.

[8]安芷生,PorterS,KuklaG,等.最近13万年黄土高原

季风变迁的磁化率证据[J].科学通报,1990,(7):

529532.

[9]刘秀铭,刘东生,HenerF,等.黄土频率磁化率与古气

候冷暖变换[J].第四纪研究,2000,20(1):4250.

[10]吕厚远,韩家憋,吴乃琴,等.中国现代土壤磁化率分

析及其古气候意义[J].中国科学:B辑,1994,24

(12):12911297.

[11]赵景波.西北黄土区第四纪土壤与环境[M].西安:陕

西科技出版社,1994:165.

[12]庞奖励,黄春长.黄土高原晚更新世黄土与古季风研

究进展[J].干旱区地理,1996,19(2):18.

[13]张春生,刘忠保.现代河湖沉积与模拟实验[M].北

京:地质出版社,1997:102103.

[14]胡刚,王乃昂,罗建育,等.花海湖泊古风成砂的粒度

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沉积学报,2001,19(4):

642647.

[15]徐树建,潘保田,李琼,等.陇西盆地末次冰期黄土粒

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沉积学报,2005,23(4):

701708.

[16]鹿化煜,安芷生.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

义[J].中国科学:D辑,1998,23(3):278283.

[17]黄春长,庞奖励,黄萍,等.关中盆地西部黄土台塬全

新世气候事件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2,25(1):

1015.

[18]查小春,黄春长,庞奖励.运城盆地洪积平原全新世

环境演变与侵蚀阶段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20(1):131135.

[19]王苏民,吴锡浩,张振克,等.三门古湖沉积记录的环

境变迁与黄河贯通东流研究[J].中国科学:D 辑,

2011,31(9):760768.

[20]周群英,黄春长.渭河流域全新世环境演变对人类文

化发展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5):

1218.

[21]黄春长.渭河流域全新世黄土与环境变迁[J].地理研

究,1989,8(1):2031.

[22]毛龙江,黄春长,庞奖励.泾河中游地区全新世成壤

环境演变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4):478483.

[23]赵景波.关中地区全新世大暖期的土壤与气候变迁

[J].地理科学,2003,23(5):554559.

[24]张建,张俊辉.沙苑生态环境变迁[J].宝鸡文理学院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3):250253.

[25]查小春,黄春长,庞奖励.关中西部漆水河全新世特

大洪水与环境演变[J].地理学报,2007,62(3):

291300.

[26]黄春长.渭河流域3100年前资源退化与人地关系演

变[J].地理科学,2001,21(1):3034.

[27]王元林.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M].北京:中华

书局,2005:264308.

[28]刘煜,程铁锁.沙苑,正在走向辉煌的明天[J].陕西

林业,1995(5):34.

〔责任编辑 程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