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长期趋稳向好不会变 年轻态养生...

1
搜狐新闻客户端 消费日报微信公众平台 步骤一:扫码下载搜狐新闻客户端 步骤二:打开应用点击上方“订阅” 步骤三:选择“添加订阅”后搜索“消费日报” 步骤四:点击右上角“+关注”即可 《消费日报》搜狐新闻客户端订阅流程: 本报新闻职业道德监督岗 电话:(010)6760455467604747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微报眼 2020 5 7 星期四 总第 7714 4773 今日 4 CONSUMPTION DAILY A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举办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57 邮发代号: 81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丰工商广字第 0054 消费日报社出版 社长、总编辑:李振中 副社长:刘和清 副总编辑:刘 王燕华 主编:赵 责编:李豪悦 新闻热线传真:67604999 ● http: //www.xfrb.com.cn 北京市丰台区定安东里 20 号楼 邮编: 100075 监督电话: 67604747 总编室: 67605115 广告处: 67604888 发行处: 67604545 印刷:人民日报印刷厂 照排:网络照排中心 本报记者 史晓菲 2020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 情席卷我国,自行车制造业也深受影 响。随着疫情形势好转、生产生活恢复 正常,自行车行业逐渐平稳或将迎来新 一轮发展机遇。中国自行车协会(以下 简称中自协)预判: 2020 年总产量同比 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行业高质量发展 步伐或将进一步加快。 来自中自协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 度,行业复工复产进程加快,规模企业 产能逐步恢复;市场销售减少,网上新 零售增长较快;海外疫情蔓延,出口不 确定性风险增加。面对发展压力,行业 要充分认识当前的严峻形势,增强底线 思维,有效应对冲击;要促消费、稳出 口,两手抓两手硬;要坚定信心,疫情冲 击是短暂的,行业长期趋稳向好不会 变。 销量还会持续增长 线上消费成新引擎 受疫情影响,虽然我国经济面临下 行压力,但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维 持行业平稳运行的有利因素依然存 在。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 仍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中国自 行车协会获悉,受疫情影响,春节消费 高峰被压抑,待疫情平稳后刚需消费将 得到释放,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销量还 会持续增长。当年的“非典”疫情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动自行车行业迎 来爆发式增长;此次疫情过后,全民健 康意识进一步提高,以健身和运动为目 的的中高端自行车消费将加速复苏。 中自协表示,疫情期间,线上新型 消费迸发出巨大潜力,线下不再是产品 销售的唯一途径。从今年 3 月份开始, 行业骨干企业纷纷采用线上新零售模 式全力促进消费,力争恢复正常经营活 动。“直播带货”、网上销售,看似应急之 举,但这种方式证明了线上营销的可行 性,线上消费将成为行业经济增长的新 引擎。 资本助力行业转型加速 科技创新型企业更受青睐 共享单车风口已过,自行车行业投 资呈收紧态势,但资本逐利,行业仍存 在投资机会。近年来,行业中上市公司 的数量连年增加,在资本市场支持下企 业主营业务继续稳步增长。 中自协表示,目前,行业整体收益 较稳定,企业上市进程将稳步加快,科 技创新型企业更受资本青睐。另外, 骨干企业在集中充换电设施、环保设 施改造和“走出去”方面投入加大,可 占年度总投资额的 2%10%。其中, 部分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企业已经在 东南亚、东欧等地设立工厂,后续在配 套供应链、检测认证、售后服务等方面 的投入将加大。未来,行业数字化改 造的“新基建”项目,例如大数据中心、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将是投资热 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重要增长点 力争全年出口不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由于疫情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调低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预 计比去年的 2.9%将有所回落,全球经济 增长放缓加剧需求疲软。来自中自协 的信息显示,自行车主要出口市场美 国、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电动自行 车主要出口市场荷兰、德国、意大利、越 南,这些国家均出现不同程度疫情对行 业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当前,外贸企业 面临获取新订单、履行合同、国际物流、 贸易壁垒等诸多难题,预计上半年出口 可能出现较大下滑。 为了稳住行业出口形势,中自协表 示,要努力创造机遇,不断扩大出口规 模。东盟人口多市场潜力大,欧美、日 本市场出口利润率较高,“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仍是出口重要增长点,企业可以 考虑从这些国家中捕捉商机,积极应 变,力争全年出口不出现较大幅度下 滑。 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刘素文在 日前召开的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表 示,全行业要增强信心,紧抓机遇,坚信 行业在我国交通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 不可替代;要扎实做好企业基础性工 作,强化阶段性区域发展和“十四五”规 划的衔接,苦练内功、补短板,进一步提 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要关注疫情后时代 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对行业的影响,分 析研究并积极谋划国际产业链重构带 来的新机遇。 “养生”是一种精神慰藉 一句“保温杯里泡枸杞”生动地唱出了办公室白领日常养生 的真实画面。根据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 2019 年度保健品行业 网络关注度分析报告》,在购买保健品的人群中, 90 后占比达到 25%CBNData 2018 国民健康跨境消费趋势报告》也显示, 80 后、 90 后是健康消费的主力军。 4 30 日,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望京某写字楼随机采访, “没 有时间” “经常加班” “脱发” “体重很难控制” “睡眠不规律”等关键 词,成为办公室白领对于职场压力最直观的描述。在受访的 15 位办公室白领中,都有过购买和食用养生滋补食品的经历,大多 数的受访者对于养生持积极态度,办公室养生已经成为自己的日 常生活。 就职于某互联网公司的郭小姐对记者说:“工作 7 年,头发 越来越少,睡眠质量也不好。亚健康问题让我焦虑,看不完的 合同,写不完的 PPT,让我没有时间运动、没有时间旅游、甚至 没有时间休息。面对生活和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加班的时候 泡一杯固元膏补元气、饭后吃几片山楂片助消化、皮肤干燥的 时候喝一杯即食银耳、睡前加倍吃几颗黑芝麻丸。有没有效果 不重要,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心理安慰吧。现在,同事聊得最多 的话题就是如何养生,同事分享的滋补食品,经常会成为办公 室‘爆款’。” 吸引众多商家布局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促使滋补养生产品日趋快捷化。零食作为日常饮食最好的 补充,开袋即食的产品特点,也成为了众多食品企业产品优化产品形态的发力点,养 生零食也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4 30 日,记者在北京蒲黄榆物美大卖场走访看到,与滋补养生相关的零食产 品种类丰富,一些结合中医“药食同源”养生理论的零食产品,因其熬夜防脱、养颜美 容、祛湿减肥等产品功能与便携即食的卖点,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首选。 某品牌阿胶的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 “我们这款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保真,而且阿 胶含量高,真空包装适合常温存放,开袋即食随时进补,补气养血,特别适合上班族放 在办公室食用,尤其是女孩子,吃阿胶特别好。”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一些传统医药滋补品牌也开始专攻都市白领的办公室场 景,纷纷推出即食便携的养生零食。如方回春堂、胡庆余堂、潘高寿等药企推出的黑芝 麻丸;东阿阿胶推出的小包装阿胶糕“桃花姬”。 此外,时下流行的现制饮品也纷纷开始“跨界”养生,推出了一批迎合办公室白领 的产品。太平洋咖啡联合东阿阿胶推出的一款阿胶咖啡。在北上广深等7 个城市的门 店上市后,比常规推新品的销量高出30%以上;椿风品牌的现调饮品中,人参、葛根、燕 窝、罗汉果、金银花成为常用原料,赋予产品减肥、养颜、助消化等养生功能;上海的注 春人文茶饮,选用云南小黄姜研发出的金黄姜奶,成为了店内日销超300 杯的单品,以 姜为主的热饮系列,点单率超过40%满足职场消费的场景需求 蜂王浆熬夜大补水,让熬夜加班的办公室白领产生一种“救命”的渴望;紧张的商 业洽谈中为女性客户来一杯阿胶咖啡,透出满满的关爱;黑芝麻丸的颜色,就像是头发 生长的原动力;一杯即溶银耳,仿佛吃下去的就是一碗“拯救”肌肤的胶原蛋白…… 相比传统的食品,小包装零食化的产品更有便携性,能独自享用也能与人分享, 在女性职场社交场景中有重要的地位。《养生食品行业新品趋势白皮书》显示,消费 者非常熟悉的“三黑食品”(黑豆、黑米、黑芝麻),如今以即食化的新吃法获得了更多 消费者的认可。其中口味搭配变化丰富的黑芝麻即食产品,销售规模一直领先。黑 豆即食新品的销售规模在 2019 年上半年环比增长了近三倍,潜力巨大。 除此之外,燕窝、人参、阿胶等传统高端滋补佳品,也开始通过即食产品进入年 轻人的日常养生场景。办公室白领高强度的工作,也为其带来丰厚的薪资待遇。作 为辛勤劳动的回报,高端滋补即食产品,正 好可以作为犒劳自己最好的“奖赏”,对于 缓解职场心里压力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 用。数据显示,近几年,即食燕窝在天猫平 台的销售占,比从 2016 年的 61% 提升到 2018 年的 84%,增速高达 260%业内人士指出,越来越多的养生零食,将 驱寒、除湿、美容、防脱、减肥、助消化等功能 当作营销的卖点,能够充分满足办公室白领 一个或者多个实际需求。零食化的滋补产品 将补品的功能性与零食适口美味的口感做到 了融合;时尚现代的包装设计,更能吸引年轻 消费者的注意;开袋即食、便携、保质期长的 产品特点,让滋补养生零食产品具有自带传 播的属性,在现代化、快节奏的职场人群中成 为一种消费潮流和生活方式。 “五一”假期,各地多措并举保障旅 游市场平稳有序。文化和旅游部 5 日发 布的数据显示, “五一”假期,全国共计接 待国内游客 1.15 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 收入达 475.6 亿元。5 日,全国接待国内 游客 1023.1 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43.3 亿元。 智慧旅游作为新的服务和治理手段 在保障假期旅游平稳有序方面发挥重要 作用。 “武汉战疫”微信小程序上线了“热 点区域客流量”新功能,游客可实时查看 黄鹤楼、汉口江滩等市内14 个热门景区、 热门商圈的当日客流量,提示各景区饱 和度趋势。河南云台山景区在景区入口 处开通直达单个景点的专线车,由智慧 平台分析各景点客流情况后发布指令, 调度专线车按指定线路运行,引导游客 避开热门景点,科学分流。广西通过“广 西文化和旅游厅”公众号、“广西游直通 车”微信小程序实时发布景区流量和出 行提示,并为游客办理网上预约购票。 乡村游、周边游等近程旅游成为游 客出游热点。同程旅行的景点大数据显 示:“五一”期间,各类户外历史遗迹、山 岳、野生动物园、古镇及各类生态度假区 成为人们周边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除 了传统的旅游景点外,各类农家乐、开放 性文旅综合体、度假区等也深受本地自 驾游爱好者欢迎,一些自驾营地、房车营 地迎来了疫情期间的首个接待旺季。 虽不能异地远行,很多市民选择游 览本地公园。据高德全国旅游景区动态 管理平台的数据显示,以北京为例,“五 一”期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朝阳公园、 北京动物园、颐和园、玉渊潭公园最受北 京市民喜爱。 多地纷纷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旅游活 动。甘肃省文旅厅推出以室外旅游为主 的“五一”小长假九大主题旅游产品,引 导广大群众通过就近错峰出游,探丝路 风情,品陇原乡愁,纳山川灵气,养健康 身心。山东各地推出赏花、采摘、登山、 骑行等一批符合时令特色的文化和旅游 产品,其中,济南推出了绿水青山生态 游、快乐泉城亲子游、浪漫田园乡村游、 诗意济南文化游等 4 大主题、 60 多项文 化和旅游休闲活动;河南信阳市鸡公山 “狂欢龙虾节”美味食物与精彩节目云 集,给广大游客上演了一场完美“食”听 盛宴;潍坊市推出健康养生、研学修习等 8 个系列 52 条旅游线路,实现多线路引 流、多产品分流、分散式游览,丰富了游 客旅游选择,有效分流了热点景区压力。 丰富的文化和旅游活动为游客带来 多彩假期体验。湖南各大景区捧出“非 遗节目单”。在通道皇都侗文化村,民族 体育竞技、侗族非遗乐器体验、亲水平台 演出等让游客回味无穷。江苏启动“水 韵江苏·又见美好”江苏人游江苏主题游 活动,发布省内 30 条“治愈系”精品旅游 线路,涉及全省 13 个地市,涵盖世界遗 产、 A 级旅游景区、星级宾馆饭店等,陆 续开展曲艺进景区、非遗文化进景区、园 林实景演出等 140 多个线上线下活动, 丰富了假日市场产品供给。 值得一提的是,“五一”期间武汉消 费回暖明显。在光谷天地、吉庆街等重 点商圈,部分商家订单量较开城时增长 10 倍以上,许多街区中小商户复工率 增长近二成。在消费偏好上,奶茶、火 锅、烧烤等均出现较快增长,销量环比增 幅均超过 1 倍,不少楚菜馆、粉面馆等小 店生意比上月增长 2 倍有余。饿了么数 据显示,“五一”期间,武汉人小龙虾外 卖在城市的订单占比是全国其他城市的 2.5 倍,居全国榜首;奶茶外卖在城市的 订单占比是全国其他城市的1.3 倍,全国 排名第六。 综合 网络零售一季度运行平稳 电商直播超 400 万场 本报讯 近日,在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称,商务部大数 据对 350 万家主要网络零售店监测显示,平台内商家复工率已近 90%,比 2 月底提升 20 个百分点。监测显示,一季度电商直播超过 400 万场。家居用品、厨具、健身器材等受 到消费者青睐,同比增长超过 40%;网络零售中,涉农商品销售旺盛,全国农产品网络零 售额达 936.8 亿元,增长 31%。商务部监测显示,从品类看,药品、粮油食品等销售额增 长超过 20%。汽车用品、家具、服装鞋帽等产品的销售在 3 月份有所回暖。从地区情况 看,东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增长 2.8%8.7%中国自行车协会预判 2020 年总产量同比基本持平 行业长期趋稳向好不会变 共享单车风口已过,科技创新型企业受资本青睐 日前,某电商平台直播间里,一款“熬夜 茶”卖出了近三万份,再一次让“年轻态养生” 成为消费热点。 在“大健康”概念备受重视的时代,随着第 一批90后结婚生子,养生行为也逐渐呈现出年 轻化发展趋势。 作为消费主力的办公室白领人群,工作带 来的压力与快节奏,让他们对于自身的身体健 康更加担忧。健康零食作为快捷、方便的饮食 补充,成为养生滋补食品重点发展的新趋势。 多品类、年轻态、即食化的养生型零食产品,也 开启了办公室消费场景模式。 本报实习记者 贾淘文 5月2日晚,游客在山东台儿庄古城乘坐摇橹船赏灯夜游。台儿庄古城景区 自恢复开放以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有序恢复“夜经济”。 高启民 智慧平台保障旅游平稳有序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搜狐新闻客户端 消费日报微信公众平台

    步骤一:扫码下载搜狐新闻客户端步骤二:打开应用点击上方“订阅”

    步骤三:选择“添加订阅”后搜索“消费日报”步骤四:点击右上角“+关注”即可

    《消费日报》搜狐新闻客户端订阅流程:本报新闻职业道德监督岗电话:(010)67604554 67604747

    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微 报 眼

    2020年5月7日星期四

    总第7714期第4773期今日4版

    CONSUMPTION DAILY

    A ■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举办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管主办 ■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57 ■ 邮发代号:81—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丰工商广字第0054号版

    ● 消费日报社出版 ●社长、总编辑:李振中 ●副社长:刘和清 ● 副总编辑:刘 丁 王燕华 赵 曦 ● 主编:赵 曦 ● 责编:李豪悦 ●新闻热线传真:67604999 ● http: //www.xfrb.com.cn● 北京市丰台区定安东里20号楼 邮编:100075 ● 监督电话:67604747 ● 总编室:67605115 ● 广告处:67604888 ● 发行处:67604545 ● 印刷:人民日报印刷厂 ● 照排:网络照排中心

    □ 本报记者 史晓菲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

    情席卷我国,自行车制造业也深受影响。随着疫情形势好转、生产生活恢复正常,自行车行业逐渐平稳或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中国自行车协会(以下简称中自协)预判:2020年总产量同比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行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或将进一步加快。

    来自中自协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行业复工复产进程加快,规模企业产能逐步恢复;市场销售减少,网上新零售增长较快;海外疫情蔓延,出口不确定性风险增加。面对发展压力,行业要充分认识当前的严峻形势,增强底线思维,有效应对冲击;要促消费、稳出口,两手抓两手硬;要坚定信心,疫情冲击是短暂的,行业长期趋稳向好不会变。

    销量还会持续增长线上消费成新引擎

    受疫情影响,虽然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维持行业平稳运行的有利因素依然存在。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仍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中国自行车协会获悉,受疫情影响,春节消费高峰被压抑,待疫情平稳后刚需消费将得到释放,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销量还会持续增长。当年的“非典”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动自行车行业迎

    来爆发式增长;此次疫情过后,全民健康意识进一步提高,以健身和运动为目的的中高端自行车消费将加速复苏。

    中自协表示,疫情期间,线上新型消费迸发出巨大潜力,线下不再是产品销售的唯一途径。从今年 3月份开始,行业骨干企业纷纷采用线上新零售模式全力促进消费,力争恢复正常经营活动。“直播带货”、网上销售,看似应急之举,但这种方式证明了线上营销的可行性,线上消费将成为行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资本助力行业转型加速科技创新型企业更受青睐

    共享单车风口已过,自行车行业投资呈收紧态势,但资本逐利,行业仍存在投资机会。近年来,行业中上市公司的数量连年增加,在资本市场支持下企业主营业务继续稳步增长。

    中自协表示,目前,行业整体收益较稳定,企业上市进程将稳步加快,科技创新型企业更受资本青睐。另外,骨干企业在集中充换电设施、环保设施改造和“走出去”方面投入加大,可占年度总投资额的 2%—10%。其中,部分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企业已经在东南亚、东欧等地设立工厂,后续在配套供应链、检测认证、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将加大。未来,行业数字化改造的“新基建”项目,例如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将是投资热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重要增长点力争全年出口不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由于疫情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调低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预计比去年的2.9%将有所回落,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加剧需求疲软。来自中自协的信息显示,自行车主要出口市场美国、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电动自行车主要出口市场荷兰、德国、意大利、越南,这些国家均出现不同程度疫情对行业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当前,外贸企业面临获取新订单、履行合同、国际物流、贸易壁垒等诸多难题,预计上半年出口可能出现较大下滑。

    为了稳住行业出口形势,中自协表示,要努力创造机遇,不断扩大出口规

    模。东盟人口多市场潜力大,欧美、日本市场出口利润率较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仍是出口重要增长点,企业可以考虑从这些国家中捕捉商机,积极应变,力争全年出口不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刘素文在日前召开的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表示,全行业要增强信心,紧抓机遇,坚信行业在我国交通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不可替代;要扎实做好企业基础性工作,强化阶段性区域发展和“十四五”规划的衔接,苦练内功、补短板,进一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要关注疫情后时代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对行业的影响,分析研究并积极谋划国际产业链重构带来的新机遇。

    “养生”是一种精神慰藉

    一句“保温杯里泡枸杞”生动地唱出了办公室白领日常养生的真实画面。根据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2019年度保健品行业网络关注度分析报告》,在购买保健品的人群中,90后占比达到25%。CBNData《2018国民健康跨境消费趋势报告》也显示,80后、90后是健康消费的主力军。

    4月30日,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望京某写字楼随机采访,“没有时间”“经常加班”“脱发”“体重很难控制”“睡眠不规律”等关键词,成为办公室白领对于职场压力最直观的描述。在受访的15位办公室白领中,都有过购买和食用养生滋补食品的经历,大多数的受访者对于养生持积极态度,办公室养生已经成为自己的日常生活。

    就职于某互联网公司的郭小姐对记者说:“工作7年,头发越来越少,睡眠质量也不好。亚健康问题让我焦虑,看不完的合同,写不完的PPT,让我没有时间运动、没有时间旅游、甚至没有时间休息。面对生活和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加班的时候泡一杯固元膏补元气、饭后吃几片山楂片助消化、皮肤干燥的时候喝一杯即食银耳、睡前加倍吃几颗黑芝麻丸。有没有效果不重要,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心理安慰吧。现在,同事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养生,同事分享的滋补食品,经常会成为办公室‘爆款’。”

    吸引众多商家布局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促使滋补养生产品日趋快捷化。零食作为日常饮食最好的补充,开袋即食的产品特点,也成为了众多食品企业产品优化产品形态的发力点,养生零食也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4月30日,记者在北京蒲黄榆物美大卖场走访看到,与滋补养生相关的零食产品种类丰富,一些结合中医“药食同源”养生理论的零食产品,因其熬夜防脱、养颜美容、祛湿减肥等产品功能与便携即食的卖点,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首选。

    某品牌阿胶的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我们这款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保真,而且阿胶含量高,真空包装适合常温存放,开袋即食随时进补,补气养血,特别适合上班族放在办公室食用,尤其是女孩子,吃阿胶特别好。”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一些传统医药滋补品牌也开始专攻都市白领的办公室场景,纷纷推出即食便携的养生零食。如方回春堂、胡庆余堂、潘高寿等药企推出的黑芝麻丸;东阿阿胶推出的小包装阿胶糕“桃花姬”。

    此外,时下流行的现制饮品也纷纷开始“跨界”养生,推出了一批迎合办公室白领的产品。太平洋咖啡联合东阿阿胶推出的一款阿胶咖啡。在北上广深等7个城市的门店上市后,比常规推新品的销量高出30%以上;椿风品牌的现调饮品中,人参、葛根、燕窝、罗汉果、金银花成为常用原料,赋予产品减肥、养颜、助消化等养生功能;上海的注春人文茶饮,选用云南小黄姜研发出的金黄姜奶,成为了店内日销超300杯的单品,以姜为主的热饮系列,点单率超过40%。

    满足职场消费的场景需求

    蜂王浆熬夜大补水,让熬夜加班的办公室白领产生一种“救命”的渴望;紧张的商业洽谈中为女性客户来一杯阿胶咖啡,透出满满的关爱;黑芝麻丸的颜色,就像是头发生长的原动力;一杯即溶银耳,仿佛吃下去的就是一碗“拯救”肌肤的胶原蛋白……

    相比传统的食品,小包装零食化的产品更有便携性,能独自享用也能与人分享,在女性职场社交场景中有重要的地位。《养生食品行业新品趋势白皮书》显示,消费者非常熟悉的“三黑食品”(黑豆、黑米、黑芝麻),如今以即食化的新吃法获得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其中口味搭配变化丰富的黑芝麻即食产品,销售规模一直领先。黑豆即食新品的销售规模在2019年上半年环比增长了近三倍,潜力巨大。

    除此之外,燕窝、人参、阿胶等传统高端滋补佳品,也开始通过即食产品进入年轻人的日常养生场景。办公室白领高强度的工作,也为其带来丰厚的薪资待遇。作为辛勤劳动的回报,高端滋补即食产品,正好可以作为犒劳自己最好的“奖赏”,对于缓解职场心里压力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数据显示,近几年,即食燕窝在天猫平台的销售占,比从 2016 年的 61%提升到2018年的84%,增速高达260%。

    业内人士指出,越来越多的养生零食,将驱寒、除湿、美容、防脱、减肥、助消化等功能当作营销的卖点,能够充分满足办公室白领一个或者多个实际需求。零食化的滋补产品将补品的功能性与零食适口美味的口感做到了融合;时尚现代的包装设计,更能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注意;开袋即食、便携、保质期长的产品特点,让滋补养生零食产品具有自带传播的属性,在现代化、快节奏的职场人群中成为一种消费潮流和生活方式。

    “五一”假期,各地多措并举保障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文化和旅游部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达475.6亿元。5日,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023.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3.3亿元。

    智慧旅游作为新的服务和治理手段在保障假期旅游平稳有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武汉战疫”微信小程序上线了“热点区域客流量”新功能,游客可实时查看黄鹤楼、汉口江滩等市内14个热门景区、热门商圈的当日客流量,提示各景区饱和度趋势。河南云台山景区在景区入口处开通直达单个景点的专线车,由智慧平台分析各景点客流情况后发布指令,调度专线车按指定线路运行,引导游客避开热门景点,科学分流。广西通过“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公众号、“广西游直通车”微信小程序实时发布景区流量和出

    行提示,并为游客办理网上预约购票。乡村游、周边游等近程旅游成为游

    客出游热点。同程旅行的景点大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各类户外历史遗迹、山岳、野生动物园、古镇及各类生态度假区成为人们周边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除了传统的旅游景点外,各类农家乐、开放性文旅综合体、度假区等也深受本地自驾游爱好者欢迎,一些自驾营地、房车营地迎来了疫情期间的首个接待旺季。

    虽不能异地远行,很多市民选择游览本地公园。据高德全国旅游景区动态

    管理平台的数据显示,以北京为例,“五一”期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朝阳公园、北京动物园、颐和园、玉渊潭公园最受北京市民喜爱。

    多地纷纷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甘肃省文旅厅推出以室外旅游为主的“五一”小长假九大主题旅游产品,引导广大群众通过就近错峰出游,探丝路风情,品陇原乡愁,纳山川灵气,养健康身心。山东各地推出赏花、采摘、登山、骑行等一批符合时令特色的文化和旅游产品,其中,济南推出了绿水青山生态游、快乐泉城亲子游、浪漫田园乡村游、诗意济南文化游等4大主题、60多项文化和旅游休闲活动;河南信阳市鸡公山

    “狂欢龙虾节”美味食物与精彩节目云集,给广大游客上演了一场完美“食”听盛宴;潍坊市推出健康养生、研学修习等8个系列52条旅游线路,实现多线路引流、多产品分流、分散式游览,丰富了游客旅游选择,有效分流了热点景区压力。

    丰富的文化和旅游活动为游客带来多彩假期体验。湖南各大景区捧出“非

    遗节目单”。在通道皇都侗文化村,民族体育竞技、侗族非遗乐器体验、亲水平台演出等让游客回味无穷。江苏启动“水韵江苏·又见美好”江苏人游江苏主题游活动,发布省内30条“治愈系”精品旅游线路,涉及全省 13个地市,涵盖世界遗产、A级旅游景区、星级宾馆饭店等,陆续开展曲艺进景区、非遗文化进景区、园林实景演出等 140多个线上线下活动,丰富了假日市场产品供给。

    值得一提的是,“五一”期间武汉消费回暖明显。在光谷天地、吉庆街等重点商圈,部分商家订单量较开城时增长了10倍以上,许多街区中小商户复工率增长近二成。在消费偏好上,奶茶、火锅、烧烤等均出现较快增长,销量环比增幅均超过1倍,不少楚菜馆、粉面馆等小店生意比上月增长2倍有余。饿了么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武汉人小龙虾外卖在城市的订单占比是全国其他城市的2.5倍,居全国榜首;奶茶外卖在城市的订单占比是全国其他城市的1.3倍,全国排名第六。 (综 合)

    网络零售一季度运行平稳 电商直播超400万场本报讯 近日,在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称,商务部大数

    据对350万家主要网络零售店监测显示,平台内商家复工率已近90%,比2月底提升20个百分点。监测显示,一季度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家居用品、厨具、健身器材等受到消费者青睐,同比增长超过40%;网络零售中,涉农商品销售旺盛,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936.8亿元,增长31%。商务部监测显示,从品类看,药品、粮油食品等销售额增长超过20%。汽车用品、家具、服装鞋帽等产品的销售在3月份有所回暖。从地区情况看,东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增长2.8%和8.7%。

    中国自行车协会预判2020年总产量同比基本持平

    行业长期趋稳向好不会变共享单车风口已过,科技创新型企业受资本青睐

    日前,某电商平台直播间里,一款“熬夜

    茶”卖出了近三万份,再一次让“年轻态养生”

    成为消费热点。

    在“大健康”概念备受重视的时代,随着第

    一批90后结婚生子,养生行为也逐渐呈现出年

    轻化发展趋势。

    作为消费主力的办公室白领人群,工作带

    来的压力与快节奏,让他们对于自身的身体健

    康更加担忧。健康零食作为快捷、方便的饮食

    补充,成为养生滋补食品重点发展的新趋势。

    多品类、年轻态、即食化的养生型零食产品,也

    开启了办公室消费场景模式。

    □ 本报实习记者 贾淘文

    一款﹃熬夜茶﹄在直播中卖出近三万份

    ﹃年轻态养生﹄悄然成为市场热点

    5月2日晚,游客在山东台儿庄古城乘坐摇橹船赏灯夜游。台儿庄古城景区自恢复开放以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有序恢复“夜经济”。

    高启民 摄

    智慧平台保障旅游平稳有序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