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属于青年电影人的嘉年华 青年影人齐聚武汉﹃ 非常开放...

1
4 2019 年 11 月 26 日 星期二 责编:张偲 美编:刘岩 版式:吴晓琳 责校:文胜 长江日报讯 (记者邱晨 万旭 )军运会的圣火刚刚熄灭,电影 的光芒又将照亮这片热土。11 月 25日晚,第十四届华语青年电影 周在武汉拉开帷幕。5 天的时间 里,一场属于青年电影人的嘉年华 将在江城上演,他们将在这个电影 圆梦之地“见自我,见世界”。 升级为青年影人保驾护航 2006 年,在电影市场风起云 涌,但青年导演普遍缺少拍摄资金 和拍摄机会的时代背景下,华语青 年影像论坛诞生,为中低成本电影 和青年电影人摇旗呐喊。它是除 “金鸡百花电影节”外,由中国电影 家协会主办的国内唯一国家级青 年电影文化品牌。十余年里,韩 延、李睿珺、徐浩峰、李玉、路阳、张 林子、彭磊、任素汐等青年影人从 这里走向更广阔的平台。2015 年, 华语青年影像论坛移师武汉举办, 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可能。2019 年, 论坛正式更名为华语青年电影周。 第十四届华语青年电影周由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国 电影家协会、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 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 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文化发展 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电影周 11 月 25日至29日在武汉举办,立足新 青年、新作品、新创意、新市场,以 更务实的内容,全新的开放格局, 以更专业的态度为青年电影创作 者和优质青年电影项目提供全方 位的服务,全力推动中国电影繁荣 发展。 本届电影周增设开幕式及“猎 鹰计划”项目创投、“启明星计划” 青年编剧训练营等青年影人扶持 项目,努力把武汉打造成中部地区 的电影高地、长江经济带的电影重 镇、全球大学生的电影之都。 建言青年影人不着急、守初心 在25日晚的开幕式上,几代 电影人“见自我,见世界”,向青年 影人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形象大使”黄轩说:“让我们 投入每一次表演和创作,尽可能地 做好它、享受它。” 刚刚获得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的王景春在本届电影周担任年度 新锐荣誉推选委员会主席,在观 看了数十部最新的青年电影作品 后,他惊喜地发现,“这些风格迥 异、精彩纷呈的长短片青年电影 作品,展现了当下青年电影人蓬 勃的创造力和动人的表现力,也 展现了他们更加多元的视角和影 像表达。既保留了初生牛犊不怕 虎的生猛与纯净,又呈现出对影 像和故事更为有效的控制与克 制,难能可贵。”他更诚挚地建言: “年轻的演员们,不要被各种纷扰 所诱惑,作为演员,用心演好每一 出戏、每一个角色是我们的本 分。年轻的创作者们也不要着 急,守住自己的初心。” 在开幕式上,陶玉玲、倪萍、娜 仁花、卢奇、刘劲等老艺术家,陈飞 宇、热依扎、蒋梦婕、黄宥明等青年 演员都来到现场,用不同的方式演 绎了中国电影的百年芳华。 “对我们来讲,这是大家的一个派对,非常开放,非常年轻,非 常有活力。” 11 月 25 日晚,第十四届“华语青年电影周”在武汉拉 开帷幕,开幕片《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导演刁亦男,为这场属于青 年电影人的嘉年华伸出了大拇指。 不仅如此,电影周形象大使黄轩,演员胡歌、桂纶镁等青年影 人,也为能够参与到这场盛会中,为青年影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 量而感到骄傲。 “华语青年电影周”落地大武汉 电影盛会和城市相得益彰相互提升 作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国内唯一国家级青年电影文化 品牌,2015 年,第十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移师武汉举办。经过 4 年培育和发展,它全面提档升级,并经中国文联批复更名为“华 语青年电影周”。 本届电影周开幕片《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导演刁亦男是各大 电影展的常客,在他看来,电影盛事和城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 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我们年轻的时候,拍那种没有钱的电影, 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去参加不同的影展,影展就会介绍给我们这 个城市的人文和旅游风光。我们会用这部电影周游世界。一个 影展如果在这个城市里生根,跟这个城市形成一种文化的互 动,那么它们相得益彰,都会获得很好的一个提升。” “有很多大的电影节,更注重的是成熟的导演和作品。其实 青年影人更需要专门的平台,令更多人关注到他们,鼓励他们的 作品。”黄轩表示,如果青年人的电影盛会长期放在一个城市举 办,“那么这个城市肯定是非常希望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政府也给 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这才有可能每一年都有这么好的机会,来 让青年电影人展示自己。” 青年演员为青年电影创作者站台 他们更需要被关注 更需要机会 更需要提携 “我认为在国内,非常需要更多的像华语青年电影周这样的 平台,给青年电影人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演员胡歌表示,现 在各大卫视的选秀节目,有很多给歌手和演员展示才华的机会, 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出来,让大家能够认识他们。“对于年轻的电影 人来说,也需要有这样的平台,一方面能够让优秀的作品、优秀的 人才得到专业认可,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更多的人来电影周看年轻 电影人的作品。” 跟胡歌持一样观点的,还有他在《南方车站的聚会》中的女搭 档桂纶镁。17 岁就凭借电影《蓝色大门》出道的她,其实已经是 演艺圈里的“老面孔”。桂纶镁说:“我和很多第一次执导电影的 导演合作过,我觉得他们有非常丰沛的热情,他们的视角甚至是 非常无惧的。能够有平台让他们有第一次展现的机会,让观众能 够看到这些作品,我期待这些面向青年电影人的平台,能够持续 下去。” 而作为本届电影节的形象大使,黄轩也感到身上责任重大: “我本身也是青年电影演员,我觉得青年电影人更需要被关注、需 要更多的机会,也需要更多人提携。如果担任大使能帮助青年电 影人发声,让更多观众关注我们,让更多业界前辈和投资人给青 年人机会,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事。” 他们的武汉话个顶个地道 本届华语青年电影周的开幕影片为《南方车站的聚会》, 该片在武汉拍摄了5个月。一落座,导演刁亦男就说道:“这 部电影算是真正地回到故乡了。”胡歌、桂纶镁则争相说起 武汉话,回忆起当初学武汉话的经历,两人都有一肚子故事 要说。 “刚开始用武汉话表演时,的确给我带来了一些压力,但是 当我熟练地掌握了武汉话之后,发现它能帮助我更好地走进这 个人物,毕竟他在形象、生活经历上都跟我很不一样。”正如胡歌 所说,在一部地域特征明显的电影中,使用方言表演并非刻意, 而是自然且必须的选择。 为了学好武汉话,桂纶镁花了很长时间在武汉体验生活, “我去花楼街、司门口、六渡桥,吃了好多豆皮、糊汤粉。”而她最 爱的竟然是在街头跟老人们一起打麻将,“一开始听的时候,觉 得武汉人说话就像吵架一样,其实只是听起来很有张力,每个人 内心都是非常温暖的。我在街头打麻将的时候,老人们就坐在 身边指导我,非常亲切温暖,几乎没有距离感。” “乐干面、鸭脖子”,黄轩时不时飙出一句武汉话,地道程 度令人称奇。原来,黄轩在广州读书时,吃了不少武汉同学从 家里带的鸭脖子、热干面,还特意学了武汉话。他刚拍完冯小 刚新片《如果芸知道》,徐帆不仅在片中说武汉话,现场也会 跟杨采钰用汉腔汉调对话。“到时候大家去看电影,就会听到 非常熟悉的武汉话。” 爱上武汉的湖水,发现武汉的现代化 武汉,历来是电影导演们钟爱的拍摄地之一。选择武汉拍 摄《南方车站的聚会》,刁亦男说道:“武汉这个城市是个很大的 载体,给我们的电影提供了特别丰富的选择。特别是武汉是一 个百湖之城,不仅美,而且这个湖水跟城市、地貌都有结合。” 《南方车站的聚会》在武汉的拍摄地多为城郊,胡歌坦言: “当时我们所处的地方都是比较偏远的、陈旧的,那样的环境更 容易让我进入角色,成为那个苟且活着的人物。”这次再来武 汉,胡歌发现:“这么美丽的夜景,满目的霓虹,真正的武汉其实 是一个现代化的大武汉,跟我们去年拍摄时看到的完全是两个 样子。” 对黄轩而言,武汉则是一个“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地方, “我的老家在兰州,很小就搬到了广州,每次坐火车一定会经过 武汉长江大桥,每次到了武汉我就扒在车窗上看大桥,过了桥就 能看到黄鹤楼。”每次都是匆匆而过,黄轩至今还没登上黄鹤楼, 聊到这次来武汉的愿望,他毫不犹豫地说道: “去黄鹤楼。” (长江日报记者万旭明 邱晨) 这是一场属于青年电影人的嘉年华 非常开放非常年轻非常有活力! 长江日报记者邱晨 万旭明 说起武汉话,胡歌、桂纶镁、黄轩个个都地道 在武汉拍电影后,他们爱上这座城 25日,第十四届华语青年电影周在武汉开幕,周涛和刘仪伟主持开幕式 本版摄影 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胡歌 黄轩 热依扎 陈飞宇 第十四届华语青 年电影周开幕式上, 形象大使黄轩,开幕 影片《南方车站的聚 会》主创刁亦男、胡 歌、桂纶镁等接受媒 体采访。都不是武汉 人,他们却与武汉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说起武汉话来个顶个 的地道,对武汉人的 亲切温暖、武汉这座 城市的美景与湖水都 念念不忘。 桂纶镁

Upload: others

Post on 15-Feb-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4 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责编:张偲 美编:刘岩 版式:吴晓琳 责校:文胜焦 点

长江日报讯(记者邱晨 万旭明)军运会的圣火刚刚熄灭,电影的光芒又将照亮这片热土。11月25 日晚,第十四届华语青年电影周在武汉拉开帷幕。5 天的时间里,一场属于青年电影人的嘉年华将在江城上演,他们将在这个电影圆梦之地“见自我,见世界”。

升级——为青年影人保驾护航

2006 年,在电影市场风起云涌,但青年导演普遍缺少拍摄资金和拍摄机会的时代背景下,华语青年影像论坛诞生,为中低成本电影和青年电影人摇旗呐喊。它是除

“金鸡百花电影节”外,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国内唯一国家级青年电影文化品牌。十余年里,韩延、李睿珺、徐浩峰、李玉、路阳、张林子、彭磊、任素汐等青年影人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平台。2015年,华语青年影像论坛移师武汉举办,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可能。2019年,论坛正式更名为华语青年电影周。

第十四届华语青年电影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国电影家协会、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电影周11月25 日至 29 日在武汉举办,立足新青年、新作品、新创意、新市场,以更务实的内容,全新的开放格局,以更专业的态度为青年电影创作者和优质青年电影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全力推动中国电影繁荣发展。

本届电影周增设开幕式及“猎鹰计划”项目创投、“启明星计划”青年编剧训练营等青年影人扶持项目,努力把武汉打造成中部地区的电影高地、长江经济带的电影重镇、全球大学生的电影之都。

建言——青年影人不着急、守初心

在 25 日晚的开幕式上,几代电影人“见自我,见世界”,向青年影人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形象大使”黄轩说:“让我们投入每一次表演和创作,尽可能地做好它、享受它。”

刚刚获得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的王景春在本届电影周担任年度新锐荣誉推选委员会主席,在观看了数十部最新的青年电影作品后,他惊喜地发现,“这些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长短片青年电影作品,展现了当下青年电影人蓬勃的创造力和动人的表现力,也展现了他们更加多元的视角和影像表达。既保留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猛与纯净,又呈现出对影像和故事更为有效的控制与克制,难能可贵。”他更诚挚地建言:

“年轻的演员们,不要被各种纷扰所诱惑,作为演员,用心演好每一出戏、每一个角色是我们的本分。年轻的创作者们也不要着急,守住自己的初心。”

在开幕式上,陶玉玲、倪萍、娜仁花、卢奇、刘劲等老艺术家,陈飞宇、热依扎、蒋梦婕、黄宥明等青年演员都来到现场,用不同的方式演绎了中国电影的百年芳华。

“对我们来讲,这是大家的一个派对,非常开放,非常年轻,非常有活力。”11月25日晚,第十四届“华语青年电影周”在武汉拉开帷幕,开幕片《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导演刁亦男,为这场属于青年电影人的嘉年华伸出了大拇指。

不仅如此,电影周形象大使黄轩,演员胡歌、桂纶镁等青年影人,也为能够参与到这场盛会中,为青年影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而感到骄傲。

“华语青年电影周”落地大武汉电影盛会和城市相得益彰相互提升

作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国内唯一国家级青年电影文化品牌,2015年,第十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移师武汉举办。经过4年培育和发展,它全面提档升级,并经中国文联批复更名为“华语青年电影周”。

本届电影周开幕片《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导演刁亦男是各大电影展的常客,在他看来,电影盛事和城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

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我们年轻的时候,拍那种没有钱的电影,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去参加不同的影展,影展就会介绍给我们这个城市的人文和旅游风光。我们会用这部电影周游世界。一个影展如果在这个城市里生根,跟这个城市形成一种文化的互动,那么它们相得益彰,都会获得很好的一个提升。”

“有很多大的电影节,更注重的是成熟的导演和作品。其实青年影人更需要专门的平台,令更多人关注到他们,鼓励他们的作品。”黄轩表示,如果青年人的电影盛会长期放在一个城市举办,“那么这个城市肯定是非常希望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政府也给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这才有可能每一年都有这么好的机会,来让青年电影人展示自己。”

青年演员为青年电影创作者站台他们更需要被关注 更需要机会 更需要提携

“我认为在国内,非常需要更多的像华语青年电影周这样的平台,给青年电影人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演员胡歌表示,现

在各大卫视的选秀节目,有很多给歌手和演员展示才华的机会,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出来,让大家能够认识他们。“对于年轻的电影人来说,也需要有这样的平台,一方面能够让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才得到专业认可,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更多的人来电影周看年轻电影人的作品。”

跟胡歌持一样观点的,还有他在《南方车站的聚会》中的女搭档桂纶镁。17岁就凭借电影《蓝色大门》出道的她,其实已经是演艺圈里的“老面孔”。桂纶镁说:“我和很多第一次执导电影的导演合作过,我觉得他们有非常丰沛的热情,他们的视角甚至是非常无惧的。能够有平台让他们有第一次展现的机会,让观众能够看到这些作品,我期待这些面向青年电影人的平台,能够持续下去。”

而作为本届电影节的形象大使,黄轩也感到身上责任重大:“我本身也是青年电影演员,我觉得青年电影人更需要被关注、需要更多的机会,也需要更多人提携。如果担任大使能帮助青年电影人发声,让更多观众关注我们,让更多业界前辈和投资人给青年人机会,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事。”

他们的武汉话个顶个地道

本届华语青年电影周的开幕影片为《南方车站的聚会》,该片在武汉拍摄了 5 个月。一落座,导演刁亦男就说道:“这部电影算是真正地回到故乡了。”胡歌、桂纶镁则争相说起武汉话,回忆起当初学武汉话的经历,两人都有一肚子故事要说。

“刚开始用武汉话表演时,的确给我带来了一些压力,但是当我熟练地掌握了武汉话之后,发现它能帮助我更好地走进这个人物,毕竟他在形象、生活经历上都跟我很不一样。”正如胡歌所说,在一部地域特征明显的电影中,使用方言表演并非刻意,而是自然且必须的选择。

为了学好武汉话,桂纶镁花了很长时间在武汉体验生活,“我去花楼街、司门口、六渡桥,吃了好多豆皮、糊汤粉。”而她最

爱的竟然是在街头跟老人们一起打麻将,“一开始听的时候,觉得武汉人说话就像吵架一样,其实只是听起来很有张力,每个人内心都是非常温暖的。我在街头打麻将的时候,老人们就坐在身边指导我,非常亲切温暖,几乎没有距离感。”

“乐干面、鸭脖子”,黄轩时不时飙出一句武汉话,地道程度令人称奇。原来,黄轩在广州读书时,吃了不少武汉同学从家里带的鸭脖子、热干面,还特意学了武汉话。他刚拍完冯小刚新片《如果芸知道》,徐帆不仅在片中说武汉话,现场也会跟杨采钰用汉腔汉调对话。“到时候大家去看电影,就会听到非常熟悉的武汉话。”

爱上武汉的湖水,发现武汉的现代化

武汉,历来是电影导演们钟爱的拍摄地之一。选择武汉拍摄《南方车站的聚会》,刁亦男说道:“武汉这个城市是个很大的

载体,给我们的电影提供了特别丰富的选择。特别是武汉是一个百湖之城,不仅美,而且这个湖水跟城市、地貌都有结合。”

《南方车站的聚会》在武汉的拍摄地多为城郊,胡歌坦言:“当时我们所处的地方都是比较偏远的、陈旧的,那样的环境更容易让我进入角色,成为那个苟且活着的人物。”这次再来武汉,胡歌发现:“这么美丽的夜景,满目的霓虹,真正的武汉其实是一个现代化的大武汉,跟我们去年拍摄时看到的完全是两个样子。”

对黄轩而言,武汉则是一个“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地方,“我的老家在兰州,很小就搬到了广州,每次坐火车一定会经过武汉长江大桥,每次到了武汉我就扒在车窗上看大桥,过了桥就能看到黄鹤楼。”每次都是匆匆而过,黄轩至今还没登上黄鹤楼,聊到这次来武汉的愿望,他毫不犹豫地说道:“去黄鹤楼。”

(长江日报记者万旭明 邱晨)

第十四届华语青年电影周开幕

青年影人齐聚武汉

﹃见自我见世界﹄

这是一场属于青年电影人的嘉年华

非常开放非常年轻非常有活力!长江日报记者邱晨 万旭明

说起武汉话,胡歌、桂纶镁、黄轩个个都地道

在武汉拍电影后,他们爱上这座城

25日,第十四届华语青年电影周在武汉开幕,周涛和刘仪伟主持开幕式

本版摄影 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胡歌 黄轩 热依扎 陈飞宇

第十四届华语青

年电影周开幕式上,

形象大使黄轩,开幕

影片《南方车站的聚

会》主创刁亦男、胡

歌、桂纶镁等接受媒

体采访。都不是武汉

人,他们却与武汉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说起武汉话来个顶个

的地道,对武汉人的

亲切温暖、武汉这座

城市的美景与湖水都

念念不忘。

桂纶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