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天性,收获未来 - why.com.cn ·...

1
严厉学风的另类教学 在今年8月快公司发布的“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 物100”榜单中,李想作为建筑设计圈的唯一一人入 选。2011年李想创立唯想国际,正式出道,至今已在 全球的各类建筑设计大奖中拿奖拿到手软。 她年轻,思想新锐,总是不按常理出牌,她参与设 计的钟书阁、宝龙创想实验室、奈尔宝中心、动物酒店 ……以超前的理念点燃设计之光,几乎每出一部作品 就会成为“爆款”,引发都市新青年潮水般的“膜拜”。 细数多年的求学经历,李想高中和大学均在国外 完成,她比较西化的思维体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 从启蒙教育阶段开始的。这种价值体系和世界观,对 她日后的从业生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李想也认为,在马来西亚泰莱大学攻读建筑系, 这段经历对她来说,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课。起先, 还不知道,直到即将毕业之时,李想才发现这个以教 师严厉著称的大学其实在建筑设计上的造诣很深,而 她的同学们个个家族背景显赫,非富即贵。 这些家族地位显赫甚至有王室背景的同学,平时 行事低调,一双 10 块钱的拖鞋穿 3 年,身上是 20 块钱 的T恤。每个人都有礼貌,态度谦卑,对自己的课业 一丝不苟,认真程度超出想象。 严谨的学风不单单来自老师严厉的教学方式,也 来自周边同学待人接物以及看待问题的角度。身边 这些同龄人,他们家庭背景显赫,却依然严于律己,没 有奢靡之风,也从不放弃自我价值的塑造。在这所学 校就读时,李想是唯一一个中国留学生,同辈压力也 逼迫她迅速成长,吸纳老师和同学身上的智慧。 以“严厉著称”的泰莱大学,老师态度强硬,说话 “毒舌”,让内心脆弱的女生“秒哭”。学生对所选科目 必须拿出100%的投入,稍不留神就会挂科。 老师的“毒舌”体现如此,学生们交上来的作品常常 只用“垃圾”或者“零分”就做了点评。而另一方面,他们 对学生手把手的指导几乎为零。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被 “喷”的几率太高了,李想不得不通过课后大量的阅读和 思考,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老师的评语 通常很少,多半要靠“猜”的,她需要反复揣摩老师课上 所传达的教学要义,自己在课后做充分消化。这种学习 方法也逐渐让李想养成了结构意识和思维的条理性。 有时,老师会让学生以著名建筑师的名言来做主 题设计。“lessismore”这句话是建筑师路德维希· 密斯·凡德罗提出的极简主义,同学们纷纷模仿最著 名的“less is more”进行主题设计。老师心情好的 时候会多几句点评。他会举例子,在纸上画一个点, 问你这是什么?很多同学会回答:这是一个点。老师 会释义另一个角度:你眼中的一个点,在密斯·凡德罗 眼中就是一个世界……这句话非常抽象,你需要花费 更多的时间去消化理解,建立自己的体悟,最终做出 你自认为能够达标的作品。 构架自己的认知体系和多维视角,也许正是这所 大学要交给学生的技巧。李想曾说过自己最重要的 设计原则就是站在所有人的凳子上思考问题,唯独不 是设计师自己的。这种思维模式也许早在泰莱大学 的求学阶段便已注定了。 Q:你想对当下的年轻人说点什么? A: 我的话可能会比较毒舌。我的公司一直在 扩张,确实看见太多的新人。我发现教育是在每 个人的职业开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人必须要经 过系统性的教育才能有一定建树。只有你精通某 一个专业,才有“循规”的机会。至少做事时不会 做错事。第二点要考虑你是否在这一领域拥有天 赋,如果没有天赋,给你更多的规矩,你只能把这 件事越做越快,但未必能越做越好。做任何事,都 需要拥有天赋。如果你没有天赋,就去做一些适 合你性格的工作,发挥你的长处开辟新天地。很 多人错误的人生路,就发生于错误的选择上。 李想 唯想国际创始人 首位担任 FRAME AWARDS 评委的中国设计师 2019意大利A’Design设计大奖—金奖 代表作:钟书阁、宝龙创想实验室 释放天性,收获未来 【文/冷梅 图/受访者提供】 02 热爱 构建两种思维格局 之后,李想来到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攻读了英 国皇家RIBA认证建筑系的学位。在这所大学,教 师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风格。老师都很和善,没 有激烈的言辞,但对事的严谨程度尽人皆知。这很 符合英国人谨慎的行事风格,对一套设计方案,他 们不会只考虑设计稿有多好看,多标新立异;而考 虑更多的是这套设计方案是否契合大众需求,是否 多数人可以接受。 作为一个思想相对保守的国家,在创新尝试 中,他们一定会考虑让大多数人满意的方案。英 国的主流文化中“稳妥”二字常常被刻在头脑里。 因此他们的建筑设计不但会考虑建筑本身的用 途,还要关照环保节能、排放量对社区造成的影 响、社区居民对它的友好程度等等。 两所大学的求学经历,其实给了李想不同的人 生体悟。两种维度的出发点,似乎又有着某种相似 性。第一所学校培养的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发散性 和创新性;而第二所学校则是物理世界范畴的人文 关照。李想说:“它让你全面照顾到现实社会存在 的一些因素,在设计中思考其他人的感受。” 在建筑设计圈,李想是一个思维结构和设计理 念比较另类的建筑师,她的远见和格局观让她频出 “爆款”设计。她的手下团队已达 80 人,每一个项 目她都是主创,是团队的灵魂人物。按照这样的工 作强度,创意灵感还能取之不竭,李想自有独到之 处。她说,设计的灵感就是从她的内心深处发出的 源源不断的呐喊,是她对个人现状的不满意、挑剔 和执念,刺激她不断自我更新,迎接挑战。 性格决定命运,眼界决定格局。她的成功源 于总能突破自我限定,时刻保有生活的激情和对 世界的好奇心。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Jan-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严厉学风的另类教学

在今年8月快公司发布的“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

物100”榜单中,李想作为建筑设计圈的唯一一人入

选。2011年李想创立唯想国际,正式出道,至今已在

全球的各类建筑设计大奖中拿奖拿到手软。

她年轻,思想新锐,总是不按常理出牌,她参与设

计的钟书阁、宝龙创想实验室、奈尔宝中心、动物酒店

……以超前的理念点燃设计之光,几乎每出一部作品

就会成为“爆款”,引发都市新青年潮水般的“膜拜”。

细数多年的求学经历,李想高中和大学均在国外

完成,她比较西化的思维体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

从启蒙教育阶段开始的。这种价值体系和世界观,对

她日后的从业生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李想也认为,在马来西亚泰莱大学攻读建筑系,

这段经历对她来说,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课。起先,

还不知道,直到即将毕业之时,李想才发现这个以教

师严厉著称的大学其实在建筑设计上的造诣很深,而

她的同学们个个家族背景显赫,非富即贵。

这些家族地位显赫甚至有王室背景的同学,平时

行事低调,一双10块钱的拖鞋穿3年,身上是20块钱

的T恤。每个人都有礼貌,态度谦卑,对自己的课业

一丝不苟,认真程度超出想象。

严谨的学风不单单来自老师严厉的教学方式,也

来自周边同学待人接物以及看待问题的角度。身边

这些同龄人,他们家庭背景显赫,却依然严于律己,没

有奢靡之风,也从不放弃自我价值的塑造。在这所学

校就读时,李想是唯一一个中国留学生,同辈压力也

逼迫她迅速成长,吸纳老师和同学身上的智慧。

以“严厉著称”的泰莱大学,老师态度强硬,说话

“毒舌”,让内心脆弱的女生“秒哭”。学生对所选科目

必须拿出100%的投入,稍不留神就会挂科。

老师的“毒舌”体现如此,学生们交上来的作品常常

只用“垃圾”或者“零分”就做了点评。而另一方面,他们

对学生手把手的指导几乎为零。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被

“喷”的几率太高了,李想不得不通过课后大量的阅读和

思考,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老师的评语

通常很少,多半要靠“猜”的,她需要反复揣摩老师课上

所传达的教学要义,自己在课后做充分消化。这种学习

方法也逐渐让李想养成了结构意识和思维的条理性。

有时,老师会让学生以著名建筑师的名言来做主

题设计。“less is more”这句话是建筑师路德维希·

密斯·凡德罗提出的极简主义,同学们纷纷模仿最著

名的“less is more”进行主题设计。老师心情好的

时候会多几句点评。他会举例子,在纸上画一个点,

问你这是什么?很多同学会回答:这是一个点。老师

会释义另一个角度:你眼中的一个点,在密斯·凡德罗

眼中就是一个世界……这句话非常抽象,你需要花费

更多的时间去消化理解,建立自己的体悟,最终做出

你自认为能够达标的作品。

构架自己的认知体系和多维视角,也许正是这所

大学要交给学生的技巧。李想曾说过自己最重要的

设计原则就是站在所有人的凳子上思考问题,唯独不

是设计师自己的。这种思维模式也许早在泰莱大学

的求学阶段便已注定了。

Q:你想对当下的年轻人说点什么?

A:我的话可能会比较毒舌。我的公司一直在

扩张,确实看见太多的新人。我发现教育是在每

个人的职业开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人必须要经

过系统性的教育才能有一定建树。只有你精通某

一个专业,才有“循规”的机会。至少做事时不会

做错事。第二点要考虑你是否在这一领域拥有天

赋,如果没有天赋,给你更多的规矩,你只能把这

件事越做越快,但未必能越做越好。做任何事,都

需要拥有天赋。如果你没有天赋,就去做一些适

合你性格的工作,发挥你的长处开辟新天地。很

多人错误的人生路,就发生于错误的选择上。

李想唯想国际创始人

首位担任FRAME AWARDS评委的中国设计师

2019意大利A’Design设计大奖——金奖

代表作:钟书阁、宝龙创想实验室

释放天性,收获未来【文/冷梅 图/受访者提供】

02 热爱

构建两种思维格局

之后,李想来到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攻读了英

国皇家RIBA认证建筑系的学位。在这所大学,教

师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风格。老师都很和善,没

有激烈的言辞,但对事的严谨程度尽人皆知。这很

符合英国人谨慎的行事风格,对一套设计方案,他

们不会只考虑设计稿有多好看,多标新立异;而考

虑更多的是这套设计方案是否契合大众需求,是否

多数人可以接受。

作为一个思想相对保守的国家,在创新尝试

中,他们一定会考虑让大多数人满意的方案。英

国的主流文化中“稳妥”二字常常被刻在头脑里。

因此他们的建筑设计不但会考虑建筑本身的用

途,还要关照环保节能、排放量对社区造成的影

响、社区居民对它的友好程度等等。

两所大学的求学经历,其实给了李想不同的人

生体悟。两种维度的出发点,似乎又有着某种相似

性。第一所学校培养的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发散性

和创新性;而第二所学校则是物理世界范畴的人文

关照。李想说:“它让你全面照顾到现实社会存在

的一些因素,在设计中思考其他人的感受。”

在建筑设计圈,李想是一个思维结构和设计理

念比较另类的建筑师,她的远见和格局观让她频出

“爆款”设计。她的手下团队已达80人,每一个项

目她都是主创,是团队的灵魂人物。按照这样的工

作强度,创意灵感还能取之不竭,李想自有独到之

处。她说,设计的灵感就是从她的内心深处发出的

源源不断的呐喊,是她对个人现状的不满意、挑剔

和执念,刺激她不断自我更新,迎接挑战。

性格决定命运,眼界决定格局。她的成功源

于总能突破自我限定,时刻保有生活的激情和对

世界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