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龙潭:美好乡居试验 -...

1
2020 5 19 星期二 庚子年四月廿七 9 助创 经济文教部 责任编辑:游笑春 美编:郑伟 电话:(0591)87095195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面对新鲜生长的龙潭“地球村”,引才引智、聚人聚力、活业 活村,成为屏南的治理和服务思路。 屏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德力表示,传统村落,比一般乡 村更具独特价值,屏南传统村落资源丰富,在经历探索后, 2015 年大胆创新,将工作思路从物化保护调整为活化利用,将文创作 为村落活态发展的突破点和引爆点,《屏南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先后出台。 为此,尽管财政薄弱,屏南县还是明确每年安排 1000 万元 作为文创工作专项资金,用于聘请文创专家、维护文创基地、开 展文创活动。数据显示,屏南文创兴村的成效已现。 2019 年,屏 南县接待旅游人数 623.71 万人次,其中, 64.68%属于乡村游。 龙潭模式,因时而生。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也跟随而来。 张德力介绍,为减少项目审批流程,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屏南县 出台试行村级小额工程招投标管理、村账乡管、“工料法”等一 批“接地气”措施文件,鼓励文创村落先行先试。这走在了全国 前列。 以“代建制”为例,新住民对老宅的修缮,由村委会以“人 工费+ 材料费”的方式计收费用,以经济高效的方式修复利用 老宅。 古村活了,机制跟着活了,龙潭这个古村因此散发别样的活 力。据不完全统计,“五一”期间,龙潭村接待游客近 2 万人次,村 中餐饮收入近 15 万元、住宿收入近 23 万元、小卖部收入近 8 元、农产品(土特产)销售近 5 万元。林正碌介绍,疫情期间,新老 村民普遍采用直播方式推介龙潭,带货增收,这一项收入也相当 可观。 “屏南文创兴村,一方面源于古村保护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 要,另一方面也为了打造最具情怀最有活力的乡村家园。”张德 力表示,当前的屏南,正不断推陈出新,持续探索乡村文化振兴 的路径。 理念与实践,艺术与古村,网络与现实,力的碰撞,心的共 鸣,正让龙潭这个古村迸发“核裂变”。 古村红了, 治理好更要服务好 本报讯(记者 游笑春 范陈春 文/ 图) 记者近日在宁德采访时了解到,宁德市 蕉城区八都镇洋头村正建设“开源村”项 目。目前已有冬令营落地。 开源村是可扩展农村创新实验项 目,旨在用开源的原则、工具和方法,连 接全世界的创客、设计师和艺术家,同 时,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加 速农业创新,并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真实 农村合作场景。 2018 年,深圳开放创新实验室同宁德 卫星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携手统一规划建 造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开源村。由深圳开放 创新实验室规划开源村策划以及未来预期 估算,宁德卫星大数据有限公司负责卫星 数据采集, aformal academy 国际项目总监 Jason Hilgefort 负责建筑设计。 按照计划,开源村项目拟在八都镇建 设高品质田园综合体,先行建设以闽坑、洋 头、福口、溪池四个村为核心,形成以 400 亩设施农业为技术高地的技术示范展示核 心和以 2000 亩为串联的田园综合体核心 示范区,同时沿线按照吃喝玩乐娱购六要 素分别布局相关设施和业态。据介绍,项目 拟在洋头村建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要涉 及开源农业、开源硬件与开源创客教育的 开源村。 据相关人士估计,开源村建成后将在 3 年内扩大到霍童溪沿岸 18 个村落,形成 基本收益超过 2 亿元的开源世界村群落。 开源村本地合作伙伴、宁德卫星大 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一峰告诉记 者,开源村计划用宁德卫星大数据公司 组装的星群 LEO 卫星系统来采集数据, 预先处理和传送。主要采集相关土壤、 温度、湿度、可耕地数量、天气和其他环 境因素的数据,以便于进一步改善现有 农务技术,使得更有效率和具备成本效 益。同时,帮助全球首个开源村改善灌 溉系统、害虫防治和控制工作,提供土壤 补救技术和环境监测与潜在减产风险的 预警。陈一峰表示,洋头村的村民可以 使用这些数据来实时改善农业技术、生 产力与农村生活。 “洋头村计划构建一个以宜居古村落、 机器人、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为支撑的生 态系统,为来到这里的创客们提供一个充 分释放他们创造力的生态系统和试验田。” 陈一峰表示。 据了解,目前开源村已对接冬令营项 目落地。2018 年底,全球首个开源村冬令 营以水下机器人为主题落地洋头村。据介 绍,中国仅有 1000 名学生参与过该冬令营 对接的海鲈机器人项目。 目前,洋头村正向全球创客开放邀请, 创新项目可来到开源村与农民们一起工 作,并在真实的农村环境中进行实地测试, 学生们可以投身到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机 器人技术及其在真实农场中的应用中来。 宁德洋头村: 创新建设 “开源村”项目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屏南龙潭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美好乡居试验 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 游笑春 游笑春 通讯员 通讯员 张尚瑶 张尚瑶 甘叶斌 甘叶斌 / /说起屏南文创,去过的人大多会想起拿着画笔的农民、栖居古村的艺术家、热情直播的网红…… 毕竟五年来,这一切构成了屏南文创发展的奇特景观,也催生了乡村振兴的新范式。不得不说,它十分 引人注目。 然而,要概览屏南文创的全貌却并非易事,因它所涉及的古村、艺术家、创业者众多,每个村、每个 人、每件事,都有不一样的模式和故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研究、借鉴屏南经验?这个问题,屏南或许自己也给不出标准答案。从最 初“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设想,到如今美好乡居样本的打造,屏南文创的探索,一直在路上。 作为屏南文创的新范本,龙潭村的土地上,正在进行一场美好乡居试验。《助创》记者近日走访龙 潭发现,借助移动互联网,这里正缔造联接世界的创新纽带,古村向更广阔的空间敞开,也从外部世界 汲取养分。这样的联接,让屏南古村在疫情期间依然展现出独特的生命活力,让人不禁思考…… 一个联接世界的“地球村”,正打破时空而来。 5 14 日,黄旭丹在村中拾到一片古瓦,洗净后,她将其改 造成一个多肉花器。这个过程,被制作成短视频,上传至抖音。 这是黄旭丹在屏南县龙潭村的日常。她的抖音号“演丹” 拥有 10 万多名粉丝,靠着展现自己在古村的艺术和生活,她 与来自全世界的粉丝心灵相联。 喜欢黄旭丹的,都了解她与龙潭的故事。 3 年前,黄旭丹 追随丈夫曾伟,来到复办的龙潭小学支教。后者,作为龙潭村 居诗人、画家已有五年。 那时,仅有 100 多名留守村民的龙潭刚刚苏醒。白天,黄 旭丹教书时,曾伟则忙着盖书店。他们与许多艺术家一起,用 自己的方式试图将龙潭改造成理想家园。 3 年后的今天,龙潭的住民数量暴增 5 倍至 600 多人。他 们中有画家、诗人、音乐人、电影人、媒体人,多数还是喜爱龙 潭山水,向往在龙潭生活的年轻人。来自安徽的“95 后”姑娘 方俊,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龙潭村静轩民宿的员工,才来 2 个月的她刚刚度过 了一个忙碌的“五一”。“看了曾伟老师发的一条抖音,没有多 想就报名了,因为感觉这里就是我向往的地方。”方俊说。 原来, 2 个月前,新住民、艺术从业者胡文亮创办的静轩民宿 招聘员工,委托曾伟帮忙广告。有 3000 多人因为“网红”曾伟的推 荐报名,方俊和另外一名“95 后”四川女孩李果儿成为幸运儿。 这样的认同与向往,与龙潭向广阔世界展现的个性密不可 分。“心灵冲击没有标准化,茫茫人海,只要你对生活有热爱有 创意,通过直播自媒体,你总会找到你的知音。”屏南县传统村 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发展总策划林正碌告诉记者。 正是在这样的价值理念下,龙潭开始成为世界的龙潭。用 艺术和个性,借网络和直播,新老住民各自向世界敞开自己的 龙潭人生,于不经意间显露的诗意,捕获了来自远方的关注与 欣赏。 记者了解到,疫情期间,抖音上有 60 多万人关注龙潭村。 虽村中几无游客,但黄旭丹却带货 5000 多元,收获音浪 29 万。 龙潭新住民谢朋举,曾在龙潭发起乡村音乐节,疫情期间,他 的一条抖音浏览量达 1800 多万。 “在龙潭,当一个普通的农妇拿起画笔,开直播,她便不是 一个农民,而是通过直播向全世界寻找认同的生活艺术家。茫 茫人海,她总能成功收获粉丝。”林正碌说,村民与电影、音乐、 诗歌、文学、戏剧等艺术从业者,正在龙潭碰撞出个性的火花。 在龙潭的, 总会有人来粉 当龙潭迎来世界各地的住民,打造新型乡村 生活社区,当好社区管家,在省广播影视集团派驻 龙潭村第一书记夏兴勇眼里,是件头等大事。“人 来了,要让他们不想离开,离开了还想回来。”夏兴 勇说。 2017 年底,在夏兴勇支援龙潭村后,土地流转 工作大规模展开,他做起了“房地产”开发。 “村委会 是一个中介平台,从村民手中流转旧民居,然后按一 定标准低价租赁给新住民使用 15 年。”夏兴勇介绍, 这样的管理方式,明显让农村资源流转更有序了。 记者了解到,龙潭已是屏南新住民最多的古 村,有 28 户新住民签了房屋租赁合同,分别来自 英国和北京、香港、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区域。在 龙潭,他们拿出自有资金将 36 栋老宅改造成各类 文艺空间。记者看到,村里茶室、博物馆、酒吧、民 宿、美术馆、书店、咖啡屋、音乐厅等业态正日渐丰 富。在他们的带动下, 300 多名龙潭人回流。 人来了,如何给“身份”? “龙潭绿卡”,成为创举。 “龙潭新住民到龙潭后,在医疗、教育等生活上存在 跨区域的种种不便。”夏兴勇介绍,只要在龙潭签订 的租赁合同超过 15 年,长期居住 6 个月以上的外来 人口,在自愿提出申请的前提下,都可以发放居住 证。 2018 10 月, 10 名新住民拿到首批“龙潭绿卡”, 至今,拥有“绿卡”的新住民已经达到28 个。 新老住民生活在同一个空间,教育背景的差 异、思维习惯的不同,常常会有需要沟通解决的矛 盾。在夏兴勇看来,共同的美好生活愿望,是相互 之间能够融洽的关键。“龙潭精神,在我看来就是 人人献出一份热爱。” 从社区管理的角度,龙潭“地球村”的治理是 一道考题。对地方政府来说,要思考的问题还有 很多…… 有了“绿卡”, 就是乡居新住民 曾经的空心村龙潭,多了百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新住民,他们不仅出资 出智活化了绿水青山,还在这里找到了联接世界的方式在龙潭村,直播已经成为古村联接世界的工具。 2 1 3 龙潭村的再造 龙潭村的再造是乡居环境的大变革 是乡居环境的大变革“五一”期间的龙潭村 疫情期间,第一书记夏兴勇用直播推介龙潭村。 洋头村水下机器人试验。 黄旭丹与 龙潭村的孩子们 在一起。 (视频截图)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Jun-2020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2020 年 5 月19日 星期二 庚子年四月廿七 9助创经济文教部 责任编辑:游笑春 美编:郑伟

电话:(0591)87095195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面对新鲜生长的龙潭“地球村”,引才引智、聚人聚力、活业活村,成为屏南的治理和服务思路。

屏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德力表示,传统村落,比一般乡村更具独特价值,屏南传统村落资源丰富,在经历探索后,2015年大胆创新,将工作思路从物化保护调整为活化利用,将文创作为村落活态发展的突破点和引爆点,《屏南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先后出台。

为此,尽管财政薄弱,屏南县还是明确每年安排 1000 万元作为文创工作专项资金,用于聘请文创专家、维护文创基地、开展文创活动。数据显示,屏南文创兴村的成效已现。2019 年,屏南县接待旅游人数 623.71万人次,其中,64.68%属于乡村游。

龙潭模式,因时而生。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也跟随而来。张德力介绍,为减少项目审批流程,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屏南县出台试行村级小额工程招投标管理、村账乡管、“工料法”等一批“接地气”措施文件,鼓励文创村落先行先试。这走在了全国前列。

以“代建制”为例,新住民对老宅的修缮,由村委会以“人工费+材料费”的方式计收费用,以经济高效的方式修复利用老宅。

古村活了,机制跟着活了,龙潭这个古村因此散发别样的活力。据不完全统计,“五一”期间,龙潭村接待游客近 2万人次,村中餐饮收入近 15 万元、住宿收入近 23 万元、小卖部收入近 8 万元、农产品(土特产)销售近 5万元。林正碌介绍,疫情期间,新老村民普遍采用直播方式推介龙潭,带货增收,这一项收入也相当可观。

“屏南文创兴村,一方面源于古村保护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也为了打造最具情怀最有活力的乡村家园。”张德力表示,当前的屏南,正不断推陈出新,持续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

理念与实践,艺术与古村,网络与现实,力的碰撞,心的共鸣,正让龙潭这个古村迸发“核裂变”。

古村红了,治理好更要服务好

本报讯 (记者 游笑春 范陈春 文/图)记者近日在宁德采访时了解到,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洋头村正建设“开源村”项目。目前已有冬令营落地。

开 源 村 是 可 扩 展 农 村 创 新 实 验 项目,旨在用开源的原则、工具和方法,连接 全 世 界 的 创 客 、设 计 师 和 艺 术 家 ,同时,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加速 农 业 创 新 ,并 为 创 新 创 业 者 提 供 真 实农村合作场景。

2018 年,深圳开放创新实验室同宁德卫星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携手统一规划建造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开源村。由深圳开放创新实验室规划开源村策划以及未来预期估算,宁德卫星大数据有限公司负责卫星数据采集,aformal academy 国际项目总监Jason Hilgefort 负责建筑设计。

按照计划,开源村项目拟在八都镇建设高品质田园综合体,先行建设以闽坑、洋头、福口、溪池四个村为核心,形成以 400亩设施农业为技术高地的技术示范展示核心和以 2000 亩为串联的田园综合体核心示范区,同时沿线按照吃喝玩乐娱购六要素分别布局相关设施和业态。据介绍,项目拟在洋头村建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要涉及开源农业、开源硬件与开源创客教育的开源村。

据相关人士估计,开源村建成后将在3 年内扩大到霍童溪沿岸 18 个村落,形成基本收益超过 2亿元的开源世界村群落。

开 源 村 本 地 合 作 伙 伴 、宁 德 卫 星 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一峰告诉记者 ,开 源 村 计 划 用 宁 德 卫 星 大 数 据 公 司组装的星群 LEO 卫星系统来采集数据,预 先 处 理 和 传 送 。 主 要 采 集 相 关 土 壤、温度、湿度、可耕地数量、天气和其他环境 因 素 的 数 据 ,以 便 于 进 一 步 改 善 现 有农 务 技 术 ,使 得 更 有 效 率 和 具 备 成 本 效益 。 同 时 ,帮 助 全 球 首 个 开 源 村 改 善 灌溉系统、害虫防治和控制工作,提供土壤补救技术和环境监测与潜在减产风险的预 警 。 陈 一 峰 表 示 ,洋 头 村 的 村 民 可 以使 用 这 些 数 据 来 实 时 改 善 农 业 技 术、生产力与农村生活。

“洋头村计划构建一个以宜居古村落、机器人、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为支撑的生态系统,为来到这里的创客们提供一个充分释放他们创造力的生态系统和试验田。”陈一峰表示。

据了解,目前开源村已对接冬令营项目落地。2018 年底,全球首个开源村冬令营以水下机器人为主题落地洋头村。据介绍,中国仅有 1000 名学生参与过该冬令营对接的海鲈机器人项目。

目前,洋头村正向全球创客开放邀请,创新项目可来到开源村与农民们一起工作,并在真实的农村环境中进行实地测试,学生们可以投身到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及其在真实农场中的应用中来。

宁德洋头村:

创新建设“开源村”项目

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屏南龙潭::::::::::::::::::::::::::::::::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美好乡居试验□□本报记者本报记者 游笑春游笑春 通讯员通讯员 张尚瑶张尚瑶 甘叶斌甘叶斌 文文//图图

说起屏南文创,去过的人大多会想起拿着画笔的农民、栖居古村的艺术家、热情直播的网红……毕竟五年来,这一切构成了屏南文创发展的奇特景观,也催生了乡村振兴的新范式。不得不说,它十分引人注目。

然而,要概览屏南文创的全貌却并非易事,因它所涉及的古村、艺术家、创业者众多,每个村、每个人、每件事,都有不一样的模式和故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研究、借鉴屏南经验?这个问题,屏南或许自己也给不出标准答案。从最初“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设想,到如今美好乡居样本的打造,屏南文创的探索,一直在路上。

作为屏南文创的新范本,龙潭村的土地上,正在进行一场美好乡居试验。《助创》记者近日走访龙潭发现,借助移动互联网,这里正缔造联接世界的创新纽带,古村向更广阔的空间敞开,也从外部世界汲取养分。这样的联接,让屏南古村在疫情期间依然展现出独特的生命活力,让人不禁思考……

一个联接世界的“地球村”,正打破时空而来。

5月 14日,黄旭丹在村中拾到一片古瓦,洗净后,她将其改造成一个多肉花器。这个过程,被制作成短视频,上传至抖音。

这是黄旭丹在屏南县龙潭村的日常。她的抖音号“演丹”拥有 10 万多名粉丝,靠着展现自己在古村的艺术和生活,她与来自全世界的粉丝心灵相联。

喜欢黄旭丹的,都了解她与龙潭的故事。3 年前,黄旭丹追随丈夫曾伟,来到复办的龙潭小学支教。后者,作为龙潭村居诗人、画家已有五年。

那时,仅有 100 多名留守村民的龙潭刚刚苏醒。白天,黄旭丹教书时,曾伟则忙着盖书店。他们与许多艺术家一起,用自己的方式试图将龙潭改造成理想家园。

3 年后的今天,龙潭的住民数量暴增 5 倍至 600 多人。他们中有画家、诗人、音乐人、电影人、媒体人,多数还是喜爱龙潭山水,向往在龙潭生活的年轻人。来自安徽的“95 后”姑娘方俊,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龙潭村静轩民宿的员工,才来 2 个月的她刚刚度过了一个忙碌的“五一”。“看了曾伟老师发的一条抖音,没有多想就报名了,因为感觉这里就是我向往的地方。”方俊说。

原来,2个月前,新住民、艺术从业者胡文亮创办的静轩民宿招聘员工,委托曾伟帮忙广告。有3000多人因为“网红”曾伟的推荐报名,方俊和另外一名“95后”四川女孩李果儿成为幸运儿。

这样的认同与向往,与龙潭向广阔世界展现的个性密不可分。“心灵冲击没有标准化,茫茫人海,只要你对生活有热爱有创意,通过直播自媒体,你总会找到你的知音。”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发展总策划林正碌告诉记者。

正是在这样的价值理念下,龙潭开始成为世界的龙潭。用艺术和个性,借网络和直播,新老住民各自向世界敞开自己的龙潭人生,于不经意间显露的诗意,捕获了来自远方的关注与欣赏。

记者了解到,疫情期间,抖音上有 60 多万人关注龙潭村。虽村中几无游客,但黄旭丹却带货 5000多元,收获音浪 29万。龙潭新住民谢朋举,曾在龙潭发起乡村音乐节,疫情期间,他的一条抖音浏览量达 1800多万。

“在龙潭,当一个普通的农妇拿起画笔,开直播,她便不是一个农民,而是通过直播向全世界寻找认同的生活艺术家。茫茫人海,她总能成功收获粉丝。”林正碌说,村民与电影、音乐、诗歌、文学、戏剧等艺术从业者,正在龙潭碰撞出个性的火花。

在龙潭的,总会有人来粉

当龙潭迎来世界各地的住民,打造新型乡村生活社区,当好社区管家,在省广播影视集团派驻龙潭村第一书记夏兴勇眼里,是件头等大事。“人来了,要让他们不想离开,离开了还想回来。”夏兴勇说。

2017年底,在夏兴勇支援龙潭村后,土地流转工作大规模展开,他做起了“房地产”开发。“村委会是一个中介平台,从村民手中流转旧民居,然后按一定标准低价租赁给新住民使用15年。”夏兴勇介绍,这样的管理方式,明显让农村资源流转更有序了。

记者了解到,龙潭已是屏南新住民最多的古村,有 28 户新住民签了房屋租赁合同,分别来自英国和北京、香港、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区域。在龙潭,他们拿出自有资金将 36 栋老宅改造成各类文艺空间。记者看到,村里茶室、博物馆、酒吧、民宿、美术馆、书店、咖啡屋、音乐厅等业态正日渐丰富。在他们的带动下,300多名龙潭人回流。

人来了,如何给“身份”?“龙潭绿卡”,成为创举。“龙潭新住民到龙潭后,在医疗、教育等生活上存在跨区域的种种不便。”夏兴勇介绍,只要在龙潭签订的租赁合同超过15年,长期居住6个月以上的外来人口,在自愿提出申请的前提下,都可以发放居住证。2018年10月,10名新住民拿到首批“龙潭绿卡”,至今,拥有“绿卡”的新住民已经达到28个。

新老住民生活在同一个空间,教育背景的差异、思维习惯的不同,常常会有需要沟通解决的矛盾。在夏兴勇看来,共同的美好生活愿望,是相互之间能够融洽的关键。“龙潭精神,在我看来就是人人献出一份热爱。”

从社区管理的角度,龙潭“地球村”的治理是一道考题。对地方政府来说,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

有了“绿卡”,就是乡居新住民

曾经的空心村龙潭,多了百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新住民,他们不仅出资出智活化了绿水青山,还在这里找到了联接世界的方式——

在龙潭村,直播已经成为古村联接世界的工具。

2

1

3

龙潭村的再造龙潭村的再造,,是乡居环境的大变革是乡居环境的大变革。。

“五一”期间的龙潭村疫情期间,第一书记夏兴勇用直播推介龙潭村。

洋头村水下机器人试验。

▶黄旭丹与龙潭村的孩子们在一起。

(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