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專題期末報告 - nccu.edu.tjschiou/topic/nccuib_topic_9505.pdf · 「3c...

25
全球行銷專題期末報告 用相機寫日記-台灣數位相機行銷問題 企碩二 93355077 邱永昌 授課老師:邱志聖教授

Upload: others

Post on 11-Oct-2019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全球行銷專題期末報告用相機寫日記-台灣數位相機行銷問題

    企碩二 93355077 邱永昌

    授課老師:邱志聖教授

    二 0 0 五 年 一 月 三 日

  • 1

    目錄

    目錄.............................................................................................................1

    ㄧ、研究動機與目的 ................................................................................2

    二、數位相機之今昔與業務狀況 ............................................................3

    三、水貨?還是公司貨? ........................................................................5

    四、消費者購買相機時所面對的外顯單位效益成本 ............................9

    五、消費者購買相機時所面對的資訊搜尋成本 ..................................12

    六、消費者購買相機時所面對的道德危機成本 ..................................17

    七、消費者購買相機時所面對的專屬陷入成本 ..................................20

    八、結論...................................................................................................22

    參考文獻...................................................................................................24

  • 2

    ㄧ、研究動機與目的

    翻開近幾年來台灣電子產品的成長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的

    「3C商品」的急劇成長已經達到幾乎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這樣龐

    大的商機促使著廠商不斷研發、翻新技術來吸引消費者,其中的數位

    相機產業更是有如電腦產業中「摩爾定律」一般,每隔短短的一段時

    間就能將技術大幅翻新,使得實用性大幅的提升,幾年前還有人懷疑

    如此昂貴的機器要如何跟傳統銀鹽底片相機匹敵,但時至今日,沒有

    人會對數位相機的實用性劃上問號。

    在台灣,數位相機的銷售模式有很大的一部份為一般的代理銷售

    模式,也就是國外的大型品牌商會在國內委由一家代理商統籌當地的

    通路開發以及售後服務,這些代理商要怎樣完成開發台灣市場的任務

    呢?此外,因為產品推出時程不同、進口關稅、代理商加價或是差別

    取價的關係,而使得國內的數位相機有很大的平行輸入市場,本研究

    將以消費者的觀點出發,利用策略行銷分析中的 4C1嘗試去分析代理

    商應如何開拓台灣市場,消費者如何選擇要購買一般的代理商公司貨

    或是平行輸入的水貨,其中的差異到底有哪些,並且藉由這些觀點給

    予品牌商或是代理商行銷上的建議。

    1邱志聖(2003),策略行銷分析-架構與實務應用,智勝初版

  • 3

    二、數位相機之今昔與業務狀況

    消費型數位相機的發展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最早開始於 1981

    年 SONY推出的 Mavica相機,當時由於影像壓縮及半導體儲存技術

    均尚未成熟,而且當初是為了能夠直接透過彩色電視機顯像所設計,

    只能提供接近 VHS的影像品質,並不能滿足一般應用的需求。

    到了 80 年代後期,數位處理的進步及記憶卡,Fuji首先在 1988

    年推出全數位式的靜態照相機,接著 Olympus、 Ricoh、Canon、

    Konica及 Minolta等亦紛紛跟進推出產品,但這些早期的數位相機,

    影像品質在解析度上並沒有多大改善。一直到 1990 年 Kodak以

    Nikon單眼相機的機身為基礎,使用 1.3百萬畫素的 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為影像感測元件,推出 DCS系列相機,數位相機的

    畫質才大幅的提升。2

    近年光電、半導體及數位處理技術的進步使得數位相機的功能與

    價格越來越親民,再加上資訊環境基礎建設發展成熟、民眾對數位娛

    樂的熱愛,都是這股數位相機風潮崛起的原因。

    今年(2005)美國的數位相機銷售量可望突破 2,000萬台,並

    且美國相機製造協會指出數位相機銷售的頂點將會在 2006 年才出

    現,屆時可能全球幾個比較主要的市場銷售量成長都會漸漸平緩,這

    2數位相機之發展緣起,Available: http://www.minton.com.tw/main.php?Navi=CameraBasic

  • 4

    幾年爆炸性的成長可能將不再復見,因此根據過去電子商品的經驗,

    主要的業績成長可能將轉變為來自配件、周邊商品、售後服務等等3。

    在台灣,數位相機的銷售類型分為兩種,首先,由於市場規模不

    大與消費者習慣的限制,因此從早期開始各大傳統相機廠商在台灣都

    是經由總代理的方式,委託代理商經營通路以及相關服務,當這些廠

    商生產數位相機之後,仍是交由這些代理商在台銷售。另外一種廠商

    原本就是製造家電商品的廠商,例如 Sony或是 Panasonic,由於在

    台已經有相當多的營業據點,相關的市場經驗也比較豐富,所以這些

    品牌的數位相機通常都由其在台灣的子公司進行銷售,下表則是上述

    這些主要相機品牌廠商的代理商名單。

    品牌 在台代理、銷售公司

    Canon 彩虹

    Fujifilm 恆昶實業

    Konica Minolta 永準

    Nikon 國祥貿易

    Olympus 元佑實業

    Panasonic 台松電器販賣*

    Sony 台灣新力*

    士林電機(部份通路)

    表一、各廠牌數位相機在台代理批發商

    *為品牌公司在台子公司

    3美數位相機 將衝破 2,000萬台,經濟日報,2005/03/01,C4版電子科技

  • 5

    三、水貨?還是公司貨?

    本部份將說明消費者在購買數位相機時,如何去選擇要購買一般

    代理商所代理的公司貨或是由經銷商平行輸入的水貨。

    水貨與公司貨的差異?

    公司貨與水貨最大的差別在「保固」,一般販賣的平行輸入品是

    貿易商依法規自行進口之真品, 與代理商進口的產品性能應屬一

    致,但是也可能有微小差距,例如使用的界面、套裝的附件等等,但

    因不是代理商進口的,所以產品保固與維修服務等並不由代理商負

    責,必須由消費者自己去找出售的店家或是貿易商尋求維修的支援。

    水貨最大的優勢就是「價格」,水貨便宜的主要原因有:

    1. 逃漏稅:一般跑單幫的店家進貨時有機會逃掉關稅的課徵,

    除此之外銷貨時也絕大多數不會開發票,因此節省許多稅金。

    2. 沒有維修成本:代理商的加價有部份是用來建構售後服務的

    維修系統,出售水貨的店家一般並不從事售後維修服務,有

    售後服務的水貨店家一般而言保固期會比公司貨來得短。

    3. 不需管銷費用:相較於水貨店家,品牌代理商有打廣告以及

    經營經銷體系的成本。

    4. 免庫存:進口水貨的店家多半只會進口暢銷的機種,並不像

    代理商一樣有積壓存貨的壓力。

  • 6

    然而當消費者選擇便宜的水貨來節省荷包的同時,他們也必須承

    受著一定的風險:

    1. 原購店家倒了,或貿易商關門閃人,或蓄意不理消費者,產

    品故障求助無門。

    2. 部份店家保固或保修條款不公,白紙黑字的保單形同虛設,

    有刻意詐欺消費者售後服務權利的意圖。

    3. 貨源有問題,將贓貨的保單抽出來後謊稱是水貨,由於機器

    上都有出廠序號,如果被循線追查到可能造成消費者困擾,

    小則出庭作證,大則是收受贓物罪。

    面對者水貨的競爭,代理奧林巴斯數位相機的元佑實業林瑞恆經

    理表示,對日本原廠來說,不管從哪裡取得的產品,都是自家品牌,

    因此當然希望代理商能維修水貨,也給予足夠的支援。但因零件備料

    預估不易,加上要讓公司貨有些優勢,因此水貨維修要加收檢測費,

    市價 2萬元以下的產品收 2500元,2萬元以上產品收 4000元,維

    修零件與工錢另計。雖然這種收費方式遭到不少水貨使用者的抱怨,

    但也是不得已的作法。公司貨與水貨的差價是水貨能生存下去的主

    因,林瑞恆表示代理商有經銷體系與售後服務的成本,售價難免高一

    些,但未來會盡量控制在 10%到 15%的差距,讓公司貨更具優勢。

    尼康(Nikon)數位相機代理國祥實業同樣對水貨維修收檢修費,

  • 7

    一般款式數位相機收 3000元,現在最熱門的單眼數位相機 D70則為

    1萬元,維修費另計,保固 3個月。但這檢測費只收一次,3個月後

    若再故障,則只收維修費,不必再付檢測費用4。因此無論如何,購

    買水貨之後若發生故障的情形,消費者要付出比當初節省的購機支出

    更大的成本。

    消費者怎麼看?

    根據劉恒在 2001 年對台灣台北、台中、高雄、花蓮等各大都會

    區消費者進行的研究顯示,消費者在購買數位相機時最害怕遇見的情

    形首位是「購買到性能較差的產品」,緊接在後的就是「廠商維修服

    務欠佳」和「買到廠商破產的孤兒產品」,可見消費者相當重視代理

    商所提供之售後服務;但是反觀消費者對數位相機最不滿意的因素首

    位是「畫質」,緊接在後的就是「價格」因素。基本上應該是沒有消

    費者會嫌錢多的,然而從前面所描述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想見消費

    者在購買相機時心中的角力,因此也就造成市場上兩種通路模式都有

    擁護者的現象。

    擁護水貨的消費者認為代理商的服務不盡理想,需要維修服務時

    常常受到代理商的冷眼對待,保固的範圍也不夠廣,有時價差甚至到

    了離譜的地步,因此在台灣市場上仍然有很大的水貨生存空間。公司

    4水貨數位相機 不是維修孩兒,民生報,2004/04/06,A5版 3C新聞網

  • 8

    貨的擁護者多半是風險趨避性格較為明顯的消費者,願意付出較多的

    成本購買相機以獲得較長的保固,以及避免未來維修時可能遇到的困

    擾。

    市場上的消費者行為的歧異正是代理商可以發揮的空間,如何獲

    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下面將以 4C 來分析消費者在購買相機時所注

    重的成本有哪些。

  • 9

    四、消費者購買相機時所面對的外顯單位效益成本

    如果有稍微了解數位相機的消費者可能已經漸漸發現產品的實

    體技術成長似乎已經到達了某一些瓶頸,由於受到相機尺寸的侷限以

    及感光元件的良率問題,目前數位相機的技術成長將不再從前一樣以

    畫素的進步做為主要的訴求。對於消費者的實用性而言,如果要沖洗

    出 4X6的傳統相片只需要 200萬畫素就綽綽有餘,因此目前的畫素

    就算不成長,對於較為精明的消費者而言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困擾,因

    此相機其他的附加功能就變成是目前相機廠商可以用來吸引顧客的

    主要武器,各家廠商莫不絞盡腦汁,發展出各式各樣新奇或是實用的

    功能,例如與 MP3隨身聽結合、防水等附加功能。

    然而時至今日,一項新的技術往往不能讓廠商維持太久的領先,

    競爭者通常很快地就會推出類似的技術與功能來競爭,例如數位相機

    因為機體輕薄,所以一般消費者在手持拍攝時往往會因為沒辦法穩固

    的使用相機而拍出模糊的相片,因此有些廠商開始研發防手振的功能

    來避免這樣子的問題,最早的防手振技術是由 Nikon發展出來並應用

    在傻瓜相機上,代號是 VR,後來 Canon也發展出可應用在數位單眼

    相機的鏡頭上的防手振技術,其原理是利用鏡頭內的三向運動感測

    器,實際感應鏡頭的振動方向然後透過鏡片的移動來校正震動造成的

    影像,其防手振鏡頭的代號是 is,之後 Nikon也立即跟進推出有防手

  • 10

    振的鏡頭。然而這種防振方式對於一般的數位相機並不適用,因為一

    般的數位相機的鏡頭太小,很難塞的下這種裝置。但這問題被 Minolta

    解決了,Minolta捨去矯正鏡片組的做法,而是利用矯正 CCD的方式

    來達到防手振的目的,之後 Panasonic也用同樣概念發展出了 O.I.S.

    防手振系統5並以此塑造其產品的定位與形象風靡市場,但是這項技

    術快速地被各大廠發展出來並應用在新產品上,使得防手振的功能不

    再只侷限在特定品牌。

    在此假設所有的相機廠商在製造成本上差異不大,也就是功能相

    同的機種,並不會有哪一家廠商具有絕對的成本優勢。經過前面的敘

    述,在相機本身拍攝的相關功能效用差異不大並且成本相近的情況

    下,極有可能會形成一個大部分廠商外顯單位效益成本差異不大的狀

    況,如果廠商想要純粹以相機本身來吸引顧客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

    交易上的內隱交換成本就會顯得重要,哪一家廠商能越快解決與消費

    者之間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所遇到的麻煩,就能獲得更大的市場。

    對於大部分的外國品牌廠商來說,台灣市場的規模並不值得特別

    投入太多資源來經營通路,因此他們大部分都會尋求代理的模式,透

    過一家代理商,可以減少消費者與品牌廠商間的資訊搜尋成本、減少

    買者對於品牌廠商的道德危機成本、幫助品牌廠商與消費者建立專屬

    5Generalist (2005/09/02). 防手振相機的由來?Available: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83102222

  • 11

    資產以及協助設計生產出消費者喜愛的產品,相較於直接投入經營通

    路,大概只有經營全線電子產品的大廠才划得來。

  • 12

    五、消費者購買相機時所面對的資訊搜尋成本

    相信很多人在購買數位相機前,都會對數位相機零零總總的規格

    以及樣式感到徬徨,由於數位相機在近幾年來技術成長飛快,使得各

    種技術規格不斷推陳出新。一般而言當產品資訊的複雜度越高,則消

    費者就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神去蒐集資訊以幫助決策,這些消費

    者花費的時間與心力對買者而言都是一種成本。因此,像數位相機這

    類消費者知識不足與了解不深的產品,消費這在購買前必須蒐集下列

    的資訊:

    1. 消費者必須知道所要購買的數位相機的品牌、功能、特點、

    配件以及其他未來使用上可能花費的其他維修、耗材成本。

    2. 消費者必須知道他所選擇的機種與其他品牌或其他機型在

    品牌、功能、特點、配件以及其他未來使用上可能花費的其

    他維修、耗材成本最大的差異有哪些。

    3. 消費者必須了解該品牌或該系列產品的心理意義或是象徵

    性意義為何?以 Sony為例,其推出的 R系列與 V系列是準

    專業機型,A系列強調的形象是實用、時尚,T系列強調的

    是輕薄、前衛,而這些形象對於消費者而言,是正面加強或

    是負面的意義?

    4. 消費者必須知道如何去購買數位相機、去哪買以及怎麼買。

  • 13

    5. 消費者必須知道如何使用該數位相機。

    基本上上述的資訊都是消費者在選擇購買數位相機時所必須考

    量的構面,但是由於消費者各有所好,購物性格也不太一樣,因此消

    費族群還可以分為高涉入與低涉入兩種,如果認為數位相機是高涉入

    的產品,那麼他們就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心力去蒐集資訊,因此廠商首

    要解決的就是這一群高涉入的消費者的資訊需求,越能夠讓他們以較

    低的資訊搜尋成本取得公司產品的資訊,就越有可能在消費者心中搶

    得先機,如果對於高涉入的消費者的資訊搜尋成本已經處理的很不錯

    了,那麼對於低涉入型的消費者就更容易滿足他們的資訊需求了。

    針對上述的各項資訊需求,代理商要如何滿足消費者呢?下面就

    以策略行銷分析書中的建議,針對幾個方面提出建議:

    1. 品牌的市場定位與區隔

    在本部份將分為兩部份分析,首先要討論的是數位相機產品

    的子品牌與原本公司的品牌間的關係。以 Sony為例,原本就是

    電器大廠的 Sony將他們的數位相機子品牌命名為 Cyber-shot,

    當初設計的理念就是「開發充滿享樂氣息的數位相機」,最早開

    發的 Cyber-shot F1是一部具有旋轉鏡頭的數位相機,當時在數

    位相機產業造成轟動,之後 Sony沿用 Cyber-shot F的型號打造

    所有的旋轉鏡頭相機,這對消費者而言是一項清楚且有利的產品

  • 14

    定位,當消費者一聽到 Cyber-shot F系列的名字就能夠想到是

    具備旋轉鏡頭的數位相機,這對解決消費者的資訊搜尋成本相當

    有幫助,再加上母品牌 Sony傳達給顧客的就是可靠、高品質的

    形象,對於子品牌有形象外溢的效果。

    根據Aaker的”Leverage the corporate brand”(2004)這篇文

    章所述,對於公司品牌與子品牌的塑造有兩點建議,第一點就是

    公司的母品牌應謹守基礎、支援的角色,將優質的母品牌形象以

    品牌傘的效果傳達出去,不應該蓋過子品牌的形象。而子品牌則

    應該強調本身的特點,以清楚一致的形象定位傳達給消費者。

    在本部份代理商最重要的是要清楚了解所代理的產品特質

    是什麼、所透露出來的形象又如何,如此一來才能為品牌廠商打

    造形象清晰且有力的廣告,在台灣塑造該品牌一致的產品定位。

    此外,有些品牌廠商會將台灣區產品的命名交由代理商擬定,此

    時代理商就必須充分利用該產品的特點,做出令消費者印象深刻

    且一致性高的產品名稱。

    而第二部份要討論的是品牌廠商本身就以相機起家,因此沒

    有母品牌的形象外溢效果幫相機做背書,傳統上日系的 Nikon

    與 Canon以卓越精密的相機與鏡頭著稱,對於台灣的消費者來

    說知名度夠,形象也很清楚,因此在他們進入數位相機市場之

  • 15

    後,代理商可以很容易地用廠牌悠久的歷史與成就與消費者溝

    通;而另外一些比較走利基市場的相機廠商,例如 Pentax就是

    以輕巧迷你的傳統相機聞名,但是在台灣的知名度並未如大廠一

    般,因此當他們的數位相機進入台灣市場之後,代理商首重的就

    是將品牌的特色、定位清楚的告訴消費者,以增加台灣消費者對

    他的認知。

    2. 產品新技術與使用知識的傳達

    如前面所述,數位相機規格推陳出新,相機的新功能、款式

    目不暇給,代理商如何將新產品介紹給消費者才能讓買者容易接

    受呢?首先,代理商必須依照台灣消費者的使用習慣編製淺顯易

    懂的說明書,並且找到有能力清楚介紹產品功能特色的通路,必

    要時可以提供銷售人員必要的訓練。再來就是相關技術支援的服

    務,例如消費者使用上有任何疑問,可以透過服務電話獲得解

    答。最後產品發表期間的介紹也是相當重要,利用話題帶出相機

    主要的特色,例如 Panasonic推出防手振相機時請充滿動感活力

    的流行歌手代言,利用其活潑、熱情的形象介紹其防手振的功

    能,很容易就被消費者所接受。

    3. 網際網路的應用

    國內有許多知名的數位相機網站,例如 DCView、攝影家手

  • 16

    札等,都擁有相當龐大的讀者與社群,如果代理商可以利用該網

    站介紹新產品一定可以增加曝光以及直接接近目標客群。

    4. 適當的通路選擇

    根據劉恒在 2001年的研究,消費者最重視的零售通路是「數

    位相機專賣店」,再來是「大型量販店」,代理商在鋪貨時應盡力

    掌握重要通路,並且與其密切配合。

  • 17

    六、消費者購買相機時所面對的道德危機成本

    數位相機是極為精密的電子產品,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在尚未使用

    過一段時間前,並不能確定產品的性能使否可靠,此外,根據前面的

    分析,代理商的加價有一部分是在於保固維修的成本,如果將消費者

    花比水貨更多的錢購買公司貨的行為視為「買保險/保固」的行為的

    話,那麼消費者就面臨無法確定未來售後服務是否令人滿意的風險。

    根據策略行銷分析所述,數位相機購買者面臨著下列的道德危機成

    本:

    1. 消費者是否相信產品的性能、可靠性。

    2. 消費者是否相信代理商所提供的服務、保固、維修等各方面

    說明。

    3. 消費者是否相信廠商會在一些非預期事件發生時會以消費

    者的最大利益為考量,例如產品的設計有瑕疵是否願意負責

    到底。

    如果代理商想要減輕水貨帶來的威脅,那麼道德危機成本的處理

    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環,只要代理商加價合理,並且解決消費者的道德

    危機問題,那麼想必會有更多的消費者願意購買公司貨。下面列出幾

    點解決數位相機購買者道德危機成本的意見:

  • 18

    1. 產品符合給予消費者的預期

    根據消費者滿意模型,消費者在使用產品之前,往往會對產

    品的表現有一些期望,這些期望來自於產品的廣告或是其他資訊

    的綜合認知,當消費者與用過產品之後,發現產品的表現與當初

    的期望一樣或是高於期望時,就會感到滿意;反之,若表現不如

    預期,則會產生不滿意的評價。因此,雖然數位相機的樣式、功

    能零零總總,但也不能因為消費者不熟悉而誇大其詞,以廣告過

    於膨脹產品的功能,最重要的是保持誠信原則,將產品功能告訴

    消費者,並且告訴消費者要怎麼樣使用才能達到原先傳達的產品

    功能。

    2. 尋找有形象外溢的廠商及可信的代言人合作

    早期消費者會認為 Sony也許會做隨身聽、電視機,但是照

    相機是完全不一樣的專業產品,好的照相機必須有好的鏡頭設

    計、鏡片、機身,這是專業相機廠商才有能力開發出來的。Sony

    為了避免消費者的懷疑,找上了德國專業相機及鏡頭廠商 Zeiss

    共同開發相機,成功打響了 Cyber-shot的名聲,後來 Panasonic

    也循此模式與 Leica共同開發相機。以上這是產品本身尋找有形

    象外溢效果的廠商合作來減低道德危機成本的例子。但是在台灣

    的代理商所能做的就是有效利用這些特色來增加消費者的信

  • 19

    賴。此外,代言人的選擇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除了形象應與產

    品特質結合之外,其誠信的形象也是相當重要。另外,也可以將

    新產品送至相關機構、網站、雜誌受評,優秀產品的聲音相信是

    不會被埋沒的。

    3. 說到做到、以顧客的利益為最大考量

    一般最被消費者詬病的就是代理商的服務品質,尤其在現今

    這個網路時代,消費者對代理商有任何的不滿都會迅速的在網友

    間流傳,這些問題多半與保固有關。相較於水貨,代理商的公司

    貨價格都貴上一兩成,大部分消費者將這部份的加價視為購買保

    固服務的支出,但是有很多消費者發現當他們需要售後服務時,

    代理商不是把責任推給消費者或店家,就是對消費者的服務態度

    欠佳,尤其許多消費者並不瞭解保固合約的條款,因此代理商對

    於本身的服務品質與保固義務必須更加重視,必須要讓顧客可以

    感到售後服務是值得的,並且清楚的傳達給顧客服務合約內的內

    容,否則消費者仍然會懷疑加價獲得保固的必要性。

  • 20

    七、消費者購買相機時所面對的專屬陷入成本

    所謂的專屬資產是指買賣雙方因為買賣過程所產生無形或有形

    的特有資產,此資產唯有買賣雙方繼續交易行為時,才會具有價值6。

    對於代理商而言,他們所要建立的專屬資產分為兩部分,第一部份是

    針對經銷商與品牌商的專屬資產,這是用來維繫品牌-代理-經銷這三

    層關係的一項重要資源,例如代理商與經銷商有深厚的情感、代理商

    瞭解經銷商、品牌商的營運需求等等,此關係是代理商重要的談判籌

    碼,唯有維繫住這層關係並且提供給上下游價值,代理商的地位才不

    會被架空,接下來將著重在代理商與消費者間的專屬資產。

    一般而言,以消費者購買相機的行為模式來看,消費者的專屬資

    產多半是與品牌商的產品有關,例如相機的電池、配件、使用知識等

    等,與代理商發生的專屬資產除了保固維修之外可以說是沒有,因此

    代理商以專屬資產套住消費者的能力有其限制。然而,代理商還是有

    機會利用其代理的地位嘗試建立專屬資產,使消費者愛用公司貨。

    消費者購買公司貨最重要的理由就是保固服務,如果仔細的

    去觀察使用者購買後在網路發表的意見,就會發現有一些代理商

    的服務還是為人所稱道,例如更長年限的保固、良好的服務態度

    等,通常這種代理商就會建立起消費者心中代理的品牌價值。另

    6邱志聖(2003),策略行銷分析-架構與實務應用,智勝初版

  • 21

    外,在品牌愛好者的社群當中,可能也會有一些群體的共識,認

    為獲得優質的售後服務是值得的而願意花多一些錢去購買公司

    貨。

  • 22

    八、結論

    經過上述的分析,代理商若是要對品牌商有更大的附加價值,幫

    助品牌商在台灣開發市場就必須更加瞭解所有消費者在整個交易的

    過程當中,是否有些障礙阻礙交易的進行,並且嘗試去解決他。此外

    針對水貨與公司貨的競爭,下面列出雙方在各個成本上的高低差異:

    效用 成本 資訊搜尋 道德危機 專屬資產

    公司貨 相同 較高 低 中 低

    水貨 相同 較低 中 高 低

    表二、公司貨與水貨的 4C比較

    由於產品相同,因此雙方效用應該相同,但是因為水貨的成本較

    低所以水貨在外顯單位效益成本勝出。在資訊搜尋成本上,由於代理

    商做的廣告同時也會讓水貨商受益,因此水貨商在這一塊有搭便車的

    效果,但是因為水貨商的通路相較於公司貨而言比較少,所以水貨的

    資訊搜尋成本稍高。在道德危機成本上,水貨因為沒有足夠的保固,

    而且有一些被騙或是貨源有問題的風險,因此道德危機最高;然而有

    些消費者對於代理商的保固信任不足,因此售後服務不佳的公司貨道

    德危機成本也不低。最後在專屬資產上,目前水貨與公司貨都並未對

    消費者有專屬資產,因此雙方的專屬資產都是處於低點。

    如果要讓公司貨勝過水貨,很明顯的就是要從道德危機成本上拉

  • 23

    開差距,必且輔以建立代理商的良好形象與品牌對消費者來建立專屬

    資產,最後才能在總成本上勝過水貨,減少水貨帶來的困擾。

  • 24

    參考文獻

    1. 邱志聖(2003),「策略行銷分析-架構與實務應用」,智勝初版

    2. 「數位相機之發展緣起」,Available:

    http://www.minton.com.tw/main.php?Navi=CameraBasic 3. 「美數位相機 將衝破 2,000萬台」,經濟日報,2005/03/01,C4版電子科技

    4. 「水貨數位相機 不是維修孤兒」,民生報,2004/04/06,A5版

    3C新聞網

    5. Generalist (2005/09/02). 「防手振相機的由來?」

    Available: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83102222

    6. Aaker, D. A. (2004), “Leveraging the Corporate Brand,”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Spring), 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