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歸去來辭〉並序賞析xdcm.nmtl.gov.tw/tlc/photodata/pic1030423.pdf1...

8
1 陶淵明〈歸去來辭〉並序賞析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 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 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tan 7 ) 遠役。彭澤(phing 5 -tik 8 )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 違已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猶望一稔( lim 2 ) ,當斂(liam 7 )裳宵逝(se 7 /se 3 ) 。尋程氏妹喪於武昌, 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 〈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本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bu 5 )(hoo 5 )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ik 8 ),奚 (he) 1 惆悵(tiu 5 -thiong 3 )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kan 3 2 ,知來者 (lai 5 --tsia 2 )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iong 5 ) ,風飄飄而吹(tshui)衣。問征夫 3 以前路,恨晨 光之熹微 4 。乃瞻(tsiam)衡宇(hing 5 -u 2 ) 5 ,載欣(him)載奔。僮僕(pok) 歡迎,稚子候門。三徑 6 就荒,松菊猶存。攜(he 5 )幼入室,有酒盈樽。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Feb-2020

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1

陶淵明〈歸去來辭〉並序賞析

〖序〗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

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

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tan7)

遠役。彭澤(phing5-tik8)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

違已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猶望一稔( lim2),當斂(liam7)裳宵逝(se7/se3)。尋程氏妹喪於武昌,

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

〈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本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bu5)胡(hoo5)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ik8),奚

(he)1惆悵(tiu5-thiong3)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kan3)2,知來者

(lai5--tsia2)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iong5),風飄飄而吹(tshui)衣。問征夫3以前路,恨晨

光之熹微4。乃瞻(tsiam)衡宇(hing5-u2)5,載欣(him)載奔。僮僕(pok)

歡迎,稚子候門。三徑6就荒,松菊猶存。攜(he5)幼入室,有酒盈樽。

2

引壺(hoo5)觴以自酌(tsiok),眄(bian2)庭柯(ko)7以怡顏。倚南窗以

寄傲(ngoo7),審容膝(iong5-sik)8之易(i7)安。園日涉(siap8)以成趣,

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9以流憩(khe3)10,時矯首(kiau2-siu2)而遐觀。

雲無心以出岫(siu7)11,鳥倦飛而知還。景(影ing2)翳翳(e3遮蔽)12以將

入,撫(hu2)孤松而盤桓(puan5-huan5)13。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遺(ui5)14,復(hiu7)駕言15兮焉

求?悅(uat8)親戚之情話,樂(ngau7)16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

將有事於西疇(tiu5)17。或(hik8)命巾車,或棹(tau7)18孤舟。既窈窕

(iau2-thiau2)19以尋壑(hok)20,亦崎嶇(ki5-khu)而經丘。木欣欣以向

榮,泉涓涓而始(si2)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21。

已22矣乎!寓(gu7)形宇內(lue7)復幾時,曷(hat8) 23不委心24任去留,

胡為遑遑25欲何之26?富貴非吾願,帝鄉27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

植杖(sit8 tiong7)而耘耔28。登東臯(ko)29以舒嘯,臨清流而賦(hu3)

詩。聊乘化以歸盡30,樂(lok8)夫天命復奚疑!

〖註〗

歸去來辭:辭,文體之一,如今之歌詞、曲辭。「來」,語末助詞。

1胡、奚:何,怎麼。 2諫:kan3,勸止,挽回。 3征夫:行人。

4熹微:微明。熹,光明。 5衡宇:簡陋的屋了,隱者所居。

6三徑:小路。 7眄庭柯:斜視庭院的樹枝。柯,樹枝。

3

8審容膝:極言居室之狹小。審,熟究。 9策扶老:扶著拐杖。

10流憩:隨虎行遊或休息。 11岫:山有穴曰岫。古人以為風從谷出,雲自岫出。

12景翳翳:景同影,日光,音ing2。翳翳,遮蔽。 13盤桓:徘徊不進。

14相遺:兩相遺棄。 15復駕言:駕,駕車。復,又。言,語助詞。

16樂(ngau7):愛好。《論語.雍也》:「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17疇:泛指田間。一井曰疇。 18棹:船槳(tsiunn2)。台語「船片不(pue)」。

在此作動詞,划船。 19窈窕:深長貌。 20壑:澗水。

21行休:行止,謂出處進退。為叶韻而變文作休。 22已:停止。

23曷:(為)何。 24委心:隨心所欲。 25遑遑:不安貌。 26之:往。到哪

裡去。 27帝鄉:天帝之都。在此指理想世界。 28植杖(sit8 tiong7)而耘耔:

插拐杖於田間,作除草(耘)雍土培苗(耔)的事。 29東臯:東邊的水田。 30

聊乘化以歸盡:且隨陰陽大化以終了此生。

〖韻腳〗

1 歸去……熹微 i ui (四支、五微)

2 乃瞻……盈樽 un (十三元)

3 引壺……盤桓 an uan(十四寒、十五刪)

4 歸去……行休 iu (十一尤)

5 已矣……奚疑 i (四支)

〖譯文〗

序:我家境貧困,耕種田地不夠用來供給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

裏沒有儲存的糧食,以維持生活所需要的東西,(我也)沒有得到它的辦法。親

戚朋友經常勸我出去做個小官,我自己也產生了這種念頭,(但)求官又沒有門

路。剛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長官都以愛惜人才為美德,我的

叔父因為我貧困艱苦,就加以推薦,於是就被任命為小城的官吏。那時戰亂還沒

有平息,心裏害怕遠地的差使。彭澤縣距離家鄉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穫的糧

食足夠釀酒之用,因此就請命承接下來。但沒幾天,思念田園,不由得產生了歸

鄉的念頭。為什麼呢?(因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強做作所能夠改變的;

饑凍雖然是切膚之痛,但違背自己本心(更會)使我受到雙重的痛苦。我曾經做

過一些事情,(但)都是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強驅使自己;於是煩惱得憤懣不已,

4

感到自己非常有愧於平生的志願。但還是想等到秋收以後,就收拾行裝連夜離去。

(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喪,

於是就自己棄官離職了。從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著這件事

情來抒發自己心裏的情意,寫了篇文章命名為〈歸去來兮〉。時在乙巳年十一月。

本文

回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既然自認為心志被形體所役使,又為

什麼惆悵而獨自傷悲?覺悟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來的事情尚可追回。

實在是誤入迷途還不算太遠,已經覺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歸舟輕快地

飄蕩前進,微風徐徐地吹動著衣襟。向行人打聽前面的道路,恨晨光還是這樣微

弱迷離。

望見家鄉的陋屋,我高興得直往前奔。童僕歡喜地前來迎接,幼兒迎候在家門。

庭院小路雖將荒蕪,卻喜園中松菊還存。我拉著幼兒走進內室,屋裏擺著盛滿酒

的酒樽。拿過酒壺酒杯來自斟自飲,看著庭院裏的樹枝真使我開顏。靠著南窗寄

托著我的傲世情懷,覺得屋子雖狹小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園子裏散步自成樂趣,

儘管設有園門卻常常關閉。拄著手杖或漫步或悠閑地隨處休息,不時地擡起頭來

向遠處看去。雲煙自然而然地從山洞飄出,鳥兒飛倦了也知道回歸。日光漸暗太

陽快要下山,我撫摸著孤松而流連忘返。

回去吧!我要斷絕與外人的交遊。既然世俗與我互違相悖,我還駕車出遊欲求什

麼呢?親戚間說說知心話兒叫人心情歡悅,撫琴、讀書可藉以消愁解悶。農人們

告訴我春天已經來臨,我將要到西邊去耕耘田畝。有時駕著篷布小車,有時划著

一葉小舟;時而沿著婉蜒的溪水進入山谷,時而循著崎嶇的小路爬上山丘。樹木

長得欣欣向榮,泉水開始涓涓奔流。我羨慕物得逢天時,感嘆自己經歷的一生。

算了吧!寄身於天地間還有多少時日!何不放下心來任憑世事(的變化)?為什

麼還要遑遑不安想去哪裏?企求富貴不是我的心願,尋覓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

天氣我獨自外出,或者將手杖插在田邊去除草培苗。或到東邊的水田岸邊放聲長

嘯(唱歌),面對清清的流水吟誦詩篇。姑且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走向生命的盡頭,

樂天安命還有什麼值得懷疑!

〖鑒賞〗

陶淵明長於詩文辭賦,喜歡描繪大自然的秀麗景色、農村生活的情趣以及自

己的勞動感受,風格淡雅自然,優美含蓄,一反當時的追求形式、內容空洞的文

風,對後世文學有很大影響。《歸去來兮辭》是他辭賦中的名篇,關於其寫作時

間,大致有兩種說法:一是寫於辭官之前,一是寫於辭官之初。這裏取第一種說

法,因為“歸去來兮辭”之“來”為“將而猶未之辭”(錢鐘書《管錐編》P1225),

“田園將蕪”之“將”更這“將而尤未之辭”,由此推之,其文當為將歸而未歸

5

時所作,其中所述擺脫官場束縛,回歸農村田園的喜悅情感和各種情事,實乃“心

先一一想而如身一一經”(錢鐘書《管錐編》P1226)的想象之辭。然其文辭雅

淡,情韻幽遠,音節和諧,章法勻整,都可以說是“南北文章之絕唱”,也無怪

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等人都推重本文,也難怪被選入多種語文教材。

〖作者生平探究〗

1.作者生平

陶潛(365年至 427年),原名陶淵明,東晉亡後,改名潛,從此潛德幽

光,遺世獨立。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

江市)人。東晉詩人。他是東晉名將陶侃的曾孫,到了他那一代,家道已經衰落。

陶潛少時有大志,博學能文,本性率真,不喜束縛。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做過

幾次小官,都因不滿官場醜陋,自行解職。他四十一歲時出任彭澤令,在職僅八

十餘天,便因不肯束帶去見督郵而辭職歸家,回到田園,過著隱居耕種的生活,

自此不再出仕。他晚年家境貧寒,六十三歲時在貧病交迫中去世。

2.從〈五柳先生傳〉看陶淵明

〈五柳先生傳〉是淵明的自況,從作者的自剖中他告訴我們了解他。

(1)生活環境:五柳(淵明)生活清貧,住的房子簡陋,四壁空空,連風吹日

曬也擋不住。

(2)志向:五柳(淵明)不追求榮華利祿,沒有名利之心,又不怕貧困窮苦-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更不計較得意和失意,只希望隨

意任情地過這一生。

(3)嗜好:五柳(淵明)有三大嗜好:一是讀書,但只求通達大意;二是飲酒,

且經常飲醉;三是寫文章,愛寫文章娛樂自己。

3.寫作動機

依《宋書‧陶淵明傳》「郡遣督至縣,吏自應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

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以遂其志。」

辭序署明作於「乙巳歲十一月」,即晉安帝義熙元年(西元四0五年)陶淵明四

十一歲辭彭澤令所作。

陶淵明從二十九歲初仕到這一次歸田,十三年間斷斷續續作了一些小官,他

飽嚐了仕途的艱辛和痛苦,看透了官場的腐朽和黑暗,為了「口腹」不得不出仕,

但「矯厲」、「違己」又與本性相乖。歸田,這是他經過長期的思考而作出的最

後抉擇;這次歸田後他再也沒有涉足官場,這篇作品也就成了他終生不仕的宣

言。

4.陶淵明的思想、為人 服膺「儒、道」的思想

6

他在〈飲酒〉詩中說:「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即明顯地表明他的

思想,是早已植根儒家學術思想的土壤中。淵明早年幾次出仕,正是儒家用世思

想的體現。他的作品中及行為中,對善的嚮往,對惡的憎惡,對親友的殷勤懇切,

對生活的熱愛,都是與儒家學術思想聯繫著。

而陶淵明生活的時代,已是「正始」以來「玄風」大扇之後,而且老莊之書

也是文人所必涉獵的。因此,在他早年時,道家思想也與儒家思想同時存在著。

如〈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投冠旋舊

墟,不為好爵縈,養真衡門下,庶以善自名。」由於社會經驗的累積,他對現實

的認識加深,於是他基於儒家的善善惡惡的意識,和道家的崇尚自然的意識,同

時更加發展並且相互作用,他最後乃決然和他所不滿的現實決裂而歸到田園,而

以道家的順其自然來看待人生,如〈歸去來辭〉末端所示:「聊乘化以歸盡,樂

夫天命復奚疑」。

陶淵明的思想中雖然始終服膺儒家之道,但他從不提到當時統治者揭示的虛

偽的儒家名教禮制,並不以儒學為利祿之具,而在〈讀史述〉中,對拒絕以儒學

投機的魯二儒加以讚揚。他的道家思想,雖是繼承著正始以來以道家精神否定現

實的傳統。但他卻沒有嵇、阮等人企求神仙長生的不切實的想法,他只是運用莊

子順應自然的宇宙觀來看待人生,如在《神釋》中說:「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

去,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1

淵明心中,雖同時存在著儒家和道家兩個方面的思想,但二者不僅不矛盾而

且互為助益。如其〈雜詩〉說:「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

非常身。」人生是如此偶然,這完全是道家對人生的看法。接著本之《論語》「四

海之內,皆兄弟也」的儒家博愛思想而說:「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在他

看來,人生既是偶然無常,又何必狹隘固執,因此對人人都可看作兄弟看待。本

來把人生看得非常飄忽的道家思想,卻被他這樣和諧地運用來作為處理人與人關

係的指導思想。

總之:他以儒家嚴正的生活態度來處理自己並反抗現實,他也以道家泯絕一

切事物相對界限的哲理來否定現實並安頓自己,因此,他的人生態度既現實而不

侷促,他的胸襟既高曠而切合實際。也就因此,使他的思想和行為獲得和諧的統

一。他之能堅持隱居而不與黑暗的現實妥協,即是他的思想和行為和諧一致的具

體體現。

2014,04,20施炳華整理

聯緜字的定義:聲韻相同或相近的二個字組合成的詞,其中的兩個單字是不可以

單獨分開解釋的,這種詞就叫做聯緜字。本文的聯緜字: 雙聲:惆悵 疊韻:窈窕、盤桓、崎嶇 重言(疊字):搖搖、飄飄、翳翳、欣欣、涓涓、遑遑

1 參見胡國治《魏晉南北朝文學史》,頁 85-90。

7

施炳華〈談聯緜字〉 《中國語文》47 卷 3 期 pp67-71 1980 年 9 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