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高质量发展进行时 高烯:打通石墨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创新...

1
61幢 YUHANG MORNING POST 4 2018年5月8日 责任编辑:高宏丽 创新 · 梦栖良渚 余杭高质量发展进行时 本报讯 (见习记者 俞晓菲 通讯 金良瓶 )立夏,顾名思义,就是夏季 开始的意思,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 气,代表盛夏将至,农作物将加速生 长。劳作的人们希望来年有好收成,都 会在这一天举行吃立夏饭、称重、斗蛋 等活动。 5 5 日,立夏,崇福社区在邱家坞 老年过渡房组织了“体验民俗,欢乐立 夏”活动。当天一早,一口大铁锅就架 在露天烧开了,居民们从家中拿来豌 豆、野笋、腊肉、糯米等食材,一同准备 “立夏饭”。掌勺的沈雪池师傅说:“大 锅烧饭也是个技术活,火候太旺饭会 焦,火候太小会夹生。烧好一顿立夏饭 可不简单哩。”香喷喷的立夏饭刚出锅, 就被送到过渡房内老人的手中,让老人 们率先品尝这记忆中的“立夏味道”。 “立夏是我国传统节气之一。这次 举行立夏活动是想通过体验传统习俗 来传承传统文化,增进社区居民间的交 流。”崇福社区主任张宇挺介绍,这是社 区第一次举行立夏活动,却吸引了众多 居民参加,受到了大家的一致欢迎。往 后,类似的活动社区还将持续开展。 本报讯 (记 者 吴怡倩 通讯员 刘丽 ) 近日,由白敬亭、孙怡主演的《初晨》剧 组在梦栖小镇设计中心南区取景拍摄。 “梦栖小镇的景观环境、建筑风格、硬脑科技 公司内部的环境都非常符合剧情需要,剧组 经前期多地考察后,最终决定将这里定位电 视剧的主场景之一。”剧组工作人员介绍。 登上“央视 2 套财经频道”后,梦栖小镇 再次受到大众青睐。自 2015 年底正式启 动, 2016 年列入省级特色小镇以来,梦栖小 镇通过与浙江大学、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浙 江省工业设计协会等深度合作,已成功举办 两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国际金圆规奖颁奖 典礼、首届世界生命科技大会等一系列重量 级活动,成为展示中国创新设计的舞台和向 世界工业设计界发声的窗口。截至今年一 季度,梦栖小镇累计完成投资 45.17 亿元,集 聚设计产业项目 363 个,引进设计人才 2400 余名。 在建项目稳步推进。好的办公环境才 能给人设计灵感,为留住人才,梦栖小镇开 始实施邱家坞大师村改造工程、玉鸟路改造 工程、未来之光影视文化广场项目、浙江工 业设计城、邱家坞环境改造提升工程。目 前,由浙江大学、日本千叶大学与民间资本 合作开发的浙江工业设计城项目总投资 20 亿元,总建筑面积 35 万平方米,项目正在进 行主体和酒店施工,建成后重点引进设计公 司及配套的相关产业,引进 G-MARK 设计 奖中国总部。由万科集团精心打造的未来 之光影视文化广场项目总投资 28 亿元,主 要包含精品酒店、文创类设计类产业办公、 良渚大剧院等业态,项目正在进行地面主体 施工。 招商引资“磁力”强劲。梦栖小镇以良 渚遗址申遗为契机,引入未来之光影视文化 广场、 +星人影业等重大文创项目,集聚浙江 大学影视与动漫衍生品设计中心、翻翻动 漫、迪迪珠宝等文化创意平台及企业。依托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引进设咖工场、小米谷仓 孵化器、亿脑孵化器项目;依托浙江省工业设 计协会,引进凸凹出品、奥格设计、君乐设计、 热浪科技、汉度科技、杰创设计、本来设计、九 迪科技等省十佳工业设计企业 8 家。推进军 民融合产业园建设,以高烯科技为代表的 3 个浙大系军民融合项目入驻良渚大学科技 园。中国美院良渚校区落户进入实质性阶 段,为设计产业的培养注入强大活力。一季 度,梦栖小镇累计引进招商项目 363 个,其 中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企业 165 家。 如今,梦栖小镇正奔跑在“智慧良渚 · 计之都”的大道上。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 工业设计作品在这里诞生,更多的设计梦想 在这里绽放。 高烯:打通石墨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创新之路 本报讯 (通讯员 许悦 记者 吴怡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切实把服务 民生、服务群众的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 处,近日良渚街道聚贤社区将好戏送到 居民家门口,特别邀请良渚美丽洲文化 艺术团戏曲协会成员为社区居民带来越 剧表演《碧玉簪》。 整场演出共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演 出包括选段《三盖衣》《送凤冠》《归宁》 等。演员们唱腔优美、吐字清晰、感情投 入。居民们看得如痴如醉,遇到熟悉的 唱段还会跟着一起哼唱。表演结束后, 居民们意犹未尽。戏迷王阿姨直呼:“戏 曲艺术不仅仅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 一种情怀、一种精神,我们老一辈不光要 听要看要关注,还要带着年轻人参与其 中,让戏曲艺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据悉,送戏下乡活动是一项文化惠 民工程,今后聚贤社区将继续搭建各类 文化平台,让居民感受社区文化建设的 成果,让居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本报讯 (通 讯 员 张辛亥 沈祥林 记者 吴怡倩 ) 为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 增强法治观念,深化统计改革,全面依法 治统, 5 2 日上午,良渚新城、良渚街道 在良渚文化村开展了统计法制宣传活 动。 一大早,良渚新城、良渚街道经信处 工作人员来到活动现场,支起宣传牌,摆 上统计宣传资料,开始向群众宣传《宪 法》《统计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发放《宪法》《统计法》《统计法律知识手 册》《统计调查小知识》等资料。围绕当 前统计工作中的热点问题,经信处工作 人员向前来咨询的群众做了详细解答, 让他们对《统计法》和统计工作有了进一 步的理解和认识。 据了解,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 资料 300 余份。“统计无处不在,我们在 医治病人时,利用各种仪器检查结果,经 过统计数据的分析,判断病情,统计法 律、法规值得进一步学习。”活动现场,一 位退休的专家医生说,政府利用广场活 动把政策宣传到位,这样的方式值得点 赞。 本报讯 (记者 吴怡倩) 为进一步 提升广大家庭成员生态环保意识,引导 广大家庭成员养成“垃圾不落地,投入更 规范”的文明卫生习惯,近日良渚新城、良 渚街道妇联在大陆村召开了“垃圾不落 地,巾帼来助力”活动。各村社区妇联主 席、家庭代表 40 余人积极参与会议,并走 进村民家中,引导村民做到垃圾不落地、 垃圾自觉分类投放和垃圾有效利用。 在施村桥 7 号门口,大陆村妇女主任 向大家介绍了可腐垃圾与不可腐垃圾如 何分类。随后,大家走进施村桥 3 号家 中,将《良渚街道“垃圾不落地巾帼来出 力”倡议书》《美丽庭院“门前新三包”责 任书》发放到女户主吕子珍手中。吕子 珍一边签字一边说道:“平时厨房洗菜, 我都会把菜根菜叶丢进绿色垃圾桶,包 装塑料袋丢进黄色垃圾桶,这已经成为 一种生活习惯了。” “妇联希望各村社妇联以网格为单 位,认真组织巾帼志愿者当好文明安全 的宣传员、不良陋习的劝导员、热心周到 的服务员,为美丽良渚建设贡献巾帼力 量。”良渚新城、良渚街道妇联主席邱炳 芳告诉记者。 2016年底,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教授 高超带领8人团队,在良渚创立了杭州高 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研发生产单层石 墨烯及其宏观材料。石墨烯被称为“新 材料之王”,“高烯”致力于将关于石墨烯 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完成相关 产业孵化,形成完整的产业链。2017年 7 月,记者见证了“高烯”正式入驻良渚大 学科技园。如今,距公司成立已有一年 多时间,在良渚“高烯”有没有得到发 展?究竟取得了哪些突破?记者就此再 访“高烯”,寻求解答。 见习记者 俞晓菲 通讯员 方一村 一同品尝记忆中的“立夏味道” 良渚“磁力”强劲吸引影视剧组进梦栖小镇取景 支起宣传牌 摆上宣传资料 良渚助推统计法制观念入脑入心入行 聚贤社区将好戏送到居民家门口 垃圾不落地 巾帼来助力 制备石墨烯纯纤维 走村入户发放《垃圾不落地巾帼来 出力》倡议书 喷香软糯的立夏饭出锅喽 喷香软糯的立夏饭出锅喽美滋滋地捧上一碗尝尝 美滋滋地捧上一碗尝尝 招募人才 完善架构 领军型人才团队逐渐成型 一年时间,从最初的 8 人到现在的 32 人,高烯成功完成了涵盖研发、制造、营销、 物控、行政、财务六大部门的团队构建,已具 备完善的组织架构。以高超、韩焱、孙海燕 为创始人的核心研发团队共 13 人,其中博 5 名,硕士 7 名,均为国内或国际名校毕 业。2017 11 月,“高烯”荣获“余杭区领军 型人才团队”称号。 “我们在人才的选拔上,坚持精英式用 人理念。现在公司汇聚了不少石墨烯行业 的顶尖技术人才。”“高烯”行政中心经理张 露介绍,“在用人方面,除考虑专业技能、学 历、人品等常规因素外,公司还重点关注人 才的持续学习能力、知识的更新能力,乃至 跨界的融合能力,以及他们对石墨烯事业的 认可度、坚守性。” 谈及坚守,不得不提“高烯”研发中心技 术总监孙海燕。2014 9 月,孙海燕毕业于 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并获得博 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石墨烯合成、超 轻气凝胶的制备及应用。她所制备的超轻 气凝胶被 《 Nature 》 杂志两次高度评价,获 “最轻固态材料”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入 选“两院院士评选 2013 年中国十大科技进 展新闻”。一直以来,孙海燕都全身心投入 石墨烯领域的探索。采访当天,记者在“高 烯”的研发中心见到了不停忙碌着的孙海 燕。 “眼下,石墨烯研究与应用开发正持续 升温,在这么‘热’的行业,我觉得‘高烯’想 要取胜还需要依靠‘特色’”。作为“高烯”的 技术创始人之一,孙海燕对于公司的发展有 着清晰的认识,她介绍,“高烯”掌握的单层 石墨烯制备技术可以提升产品性能,降低生 产成本,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对于公 司的发展前景,孙海燕充满信心。她也认识 到,作为一家技术孵化型企业,不断寻求技 术突破才是关键所在。因此,“泡”在研发中 心一头扎进复杂的实验,便成了孙海燕工作 的常态。 除了元老级的技术人员,“高烯”也吸引 了许多行业顶尖人才,为公司发展注入新鲜 血液,郭燕便是其中的代表。顺利取得伦敦 帝国理工大学与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双硕士 学位的郭燕,同时具备化学和高分子材料两 大类专业背景。这位 90 后女孩,成绩优异, 家境优越,却在 2017 6 月加入“高烯”这一 初创团队。问及初衷,郭燕说,“高烯”让她 看到石墨烯行业的发展前景。 加入高烯科技以来,郭燕一直以开发性 能优异的石墨烯电热新材料为目标,潜心研 制节能安全的柔性石墨烯电热布技术和超 柔性高导热石墨烯膜技术,同时积极进行生 产设备设计和市场调研。“在这里,只要肯投 入精力,就可以深入研究自己想做的课题, 并将它市场化。大家拧成一股绳,由无到有 完成一个个项目。这样的氛围让我越来越 爱上‘高烯’。” 推出新产品 扩建生产线 从科研到投产成为现实 去年年底,斩获余杭区领军型人才团队 称号让“高烯”团队备受鼓舞,但更让团队振 奋的是公司在科研与生产中取得的新突 破。其中,最让记者眼前一亮的当属石墨烯 电热布与石墨烯导热膜。 在“高烯”入驻良渚时,这两款产品还处 于实验室研发阶段。经过郭燕及其团队一 年多时间的研究,石墨烯电热布与石墨烯导 热膜均实现投产。郭燕通过一个简单的实 验,向记者演示了石墨烯电热布的功能。用 一个普通的充电宝给电热布元器件通电, 短短几秒钟时间,用手指触摸电热布就能 感受到明显的热度,其电热性能可见一 斑。郭燕介绍,这款电热布充分利用了石墨 烯的发热性,可用于发热服装、电热毯、暖手 宝等加热设备的制作,发热效率高,也更省 电更安全。 石墨烯导热膜则更具技术含量。这种 导热膜利用了石墨烯的高导热性,可用作电 子电器工业的散热材料,尤其具有超柔性, 可在未来柔性电子器件上作出重要贡献。 此前,市场上常用散热碳材料为人工合成石 墨膜,但制备人工合成石墨膜的原料聚酰亚 胺膜的质量直接决定成品的性能,而国产聚 酰亚胺膜与进口聚酰亚胺膜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我国仍需进口大量高质量聚酰亚胺膜, 且进口量正逐渐受限。郭燕介绍,“高烯”研 发的石墨烯导热膜性能不亚于人工合成石 墨膜,并具有独特的超柔性高导热兼具性 能,现已顺利打通了低成本高量产的生产路 线,未来将在电子电器领域发挥作用。 “在不断进行科研成果工业化的同时, 我们也注重不断提升工艺,让新的技术和科 研成果帮助我们优化产品、降低成本,形 成良性循环。”孙海燕介绍,除以上两款产 品外,“高烯”在石墨烯原料和墨烯复合纤 维材料的生产工艺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本月,在“高烯”研发中心一条新的自动 化生产线将安装完成,原本年产量几十公 斤的原料将提升至十吨。目前,“高烯”的 科研成果逐渐走向生产线。在这个充满创 新激情的研发中心,从科研到投产,已成为 现实。 相关链接 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目前发现的最 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 型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 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 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入 驻良渚的高烯科技由浙江大学石墨烯团队 创建,致力于研发生产单层石墨烯及其宏观 材料,在石墨烯研究方面已经积累了十年的 经验。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Oct-2019

2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余杭高质量发展进行时 高烯:打通石墨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创新 …yhcb.eyh.cn/resfile/2018-05-08/04/yhcb2018050804.pdf · 公司内部的环境都非常符合剧情需要,剧组

61幢

YUHANG MORNING POST 42018年5月8日

责任编辑:高宏丽创新·梦栖良渚

余杭高质量发展进行时

本报讯(见习记者 俞晓菲 通讯员 金良瓶)立夏,顾名思义,就是夏季开始的意思,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气,代表盛夏将至,农作物将加速生长。劳作的人们希望来年有好收成,都会在这一天举行吃立夏饭、称重、斗蛋等活动。

5月5日,立夏,崇福社区在邱家坞老年过渡房组织了“体验民俗,欢乐立夏”活动。当天一早,一口大铁锅就架在露天烧开了,居民们从家中拿来豌豆、野笋、腊肉、糯米等食材,一同准备

“立夏饭”。掌勺的沈雪池师傅说:“大锅烧饭也是个技术活,火候太旺饭会焦,火候太小会夹生。烧好一顿立夏饭可不简单哩。”香喷喷的立夏饭刚出锅,就被送到过渡房内老人的手中,让老人们率先品尝这记忆中的“立夏味道”。

“立夏是我国传统节气之一。这次举行立夏活动是想通过体验传统习俗来传承传统文化,增进社区居民间的交流。”崇福社区主任张宇挺介绍,这是社区第一次举行立夏活动,却吸引了众多居民参加,受到了大家的一致欢迎。往后,类似的活动社区还将持续开展。

本报讯 (记者 吴怡倩 通讯员 刘丽敏)近日,由白敬亭、孙怡主演的《初晨》剧组在梦栖小镇设计中心南区取景拍摄。

“梦栖小镇的景观环境、建筑风格、硬脑科技公司内部的环境都非常符合剧情需要,剧组经前期多地考察后,最终决定将这里定位电视剧的主场景之一。”剧组工作人员介绍。

登上“央视 2套财经频道”后,梦栖小镇再次受到大众青睐。自 2015年底正式启动,2016年列入省级特色小镇以来,梦栖小镇通过与浙江大学、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等深度合作,已成功举办两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国际金圆规奖颁奖典礼、首届世界生命科技大会等一系列重量级活动,成为展示中国创新设计的舞台和向世界工业设计界发声的窗口。截至今年一季度,梦栖小镇累计完成投资45.17亿元,集聚设计产业项目363个,引进设计人才2400

余名。在建项目稳步推进。好的办公环境才

能给人设计灵感,为留住人才,梦栖小镇开始实施邱家坞大师村改造工程、玉鸟路改造工程、未来之光影视文化广场项目、浙江工业设计城、邱家坞环境改造提升工程。目前,由浙江大学、日本千叶大学与民间资本合作开发的浙江工业设计城项目总投资 20亿元,总建筑面积 35万平方米,项目正在进行主体和酒店施工,建成后重点引进设计公司及配套的相关产业,引进G-MARK设计奖中国总部。由万科集团精心打造的未来之光影视文化广场项目总投资 28亿元,主要包含精品酒店、文创类设计类产业办公、良渚大剧院等业态,项目正在进行地面主体施工。

招商引资“磁力”强劲。梦栖小镇以良渚遗址申遗为契机,引入未来之光影视文化

广场、+星人影业等重大文创项目,集聚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衍生品设计中心、翻翻动漫、迪迪珠宝等文化创意平台及企业。依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引进设咖工场、小米谷仓孵化器、亿脑孵化器项目;依托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引进凸凹出品、奥格设计、君乐设计、热浪科技、汉度科技、杰创设计、本来设计、九迪科技等省十佳工业设计企业8家。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以高烯科技为代表的 3个浙大系军民融合项目入驻良渚大学科技园。中国美院良渚校区落户进入实质性阶段,为设计产业的培养注入强大活力。一季度,梦栖小镇累计引进招商项目 363个,其中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企业165家。

如今,梦栖小镇正奔跑在“智慧良渚·设计之都”的大道上。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工业设计作品在这里诞生,更多的设计梦想在这里绽放。

高烯:打通石墨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创新之路

本报讯(通讯员 许悦 记者 吴怡倩)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切实把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近日良渚街道聚贤社区将好戏送到居民家门口,特别邀请良渚美丽洲文化艺术团戏曲协会成员为社区居民带来越剧表演《碧玉簪》。

整场演出共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演出包括选段《三盖衣》《送凤冠》《归宁》等。演员们唱腔优美、吐字清晰、感情投入。居民们看得如痴如醉,遇到熟悉的

唱段还会跟着一起哼唱。表演结束后,居民们意犹未尽。戏迷王阿姨直呼:“戏曲艺术不仅仅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一种情怀、一种精神,我们老一辈不光要听要看要关注,还要带着年轻人参与其中,让戏曲艺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据悉,送戏下乡活动是一项文化惠民工程,今后聚贤社区将继续搭建各类文化平台,让居民感受社区文化建设的成果,让居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本报讯 (通讯员 张辛亥 沈祥林记者 吴怡倩)为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治观念,深化统计改革,全面依法治统,5月2日上午,良渚新城、良渚街道在良渚文化村开展了统计法制宣传活动。

一大早,良渚新城、良渚街道经信处工作人员来到活动现场,支起宣传牌,摆上统计宣传资料,开始向群众宣传《宪法》《统计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发放《宪法》《统计法》《统计法律知识手册》《统计调查小知识》等资料。围绕当

前统计工作中的热点问题,经信处工作人员向前来咨询的群众做了详细解答,让他们对《统计法》和统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据了解,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 300余份。“统计无处不在,我们在医治病人时,利用各种仪器检查结果,经过统计数据的分析,判断病情,统计法律、法规值得进一步学习。”活动现场,一位退休的专家医生说,政府利用广场活动把政策宣传到位,这样的方式值得点赞。

本报讯(记者 吴怡倩)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家庭成员生态环保意识,引导广大家庭成员养成“垃圾不落地,投入更规范”的文明卫生习惯,近日良渚新城、良渚街道妇联在大陆村召开了“垃圾不落地,巾帼来助力”活动。各村社区妇联主席、家庭代表40余人积极参与会议,并走进村民家中,引导村民做到垃圾不落地、垃圾自觉分类投放和垃圾有效利用。

在施村桥7号门口,大陆村妇女主任向大家介绍了可腐垃圾与不可腐垃圾如何分类。随后,大家走进施村桥 3号家中,将《良渚街道“垃圾不落地 巾帼来出力”倡议书》《美丽庭院“门前新三包”责任书》发放到女户主吕子珍手中。吕子珍一边签字一边说道:“平时厨房洗菜,我都会把菜根菜叶丢进绿色垃圾桶,包装塑料袋丢进黄色垃圾桶,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了。”

“妇联希望各村社妇联以网格为单位,认真组织巾帼志愿者当好文明安全的宣传员、不良陋习的劝导员、热心周到

的服务员,为美丽良渚建设贡献巾帼力量。”良渚新城、良渚街道妇联主席邱炳芳告诉记者。

2016年底,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教授

高超带领8人团队,在良渚创立了杭州高

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研发生产单层石

墨烯及其宏观材料。石墨烯被称为“新

材料之王”,“高烯”致力于将关于石墨烯

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完成相关

产业孵化,形成完整的产业链。2017年

7月,记者见证了“高烯”正式入驻良渚大

学科技园。如今,距公司成立已有一年

多时间,在良渚“高烯”有没有得到发

展?究竟取得了哪些突破?记者就此再

访“高烯”,寻求解答。

见习记者 俞晓菲 通讯员 方一村

一同品尝记忆中的“立夏味道”

良渚“磁力”强劲 吸引影视剧组进梦栖小镇取景

支起宣传牌 摆上宣传资料

良渚助推统计法制观念入脑入心入行

聚贤社区将好戏送到居民家门口

垃圾不落地 巾帼来助力

制备石墨烯纯纤维

走村入户发放《垃圾不落地 巾帼来出力》倡议书

喷香软糯的立夏饭出锅喽喷香软糯的立夏饭出锅喽,,美滋滋地捧上一碗尝尝美滋滋地捧上一碗尝尝

招募人才 完善架构领军型人才团队逐渐成型

一年时间,从最初的 8人到现在的 32人,高烯成功完成了涵盖研发、制造、营销、物控、行政、财务六大部门的团队构建,已具备完善的组织架构。以高超、韩焱、孙海燕为创始人的核心研发团队共 13人,其中博士 5名,硕士 7名,均为国内或国际名校毕业。2017年11月,“高烯”荣获“余杭区领军型人才团队”称号。

“我们在人才的选拔上,坚持精英式用人理念。现在公司汇聚了不少石墨烯行业的顶尖技术人才。”“高烯”行政中心经理张

露介绍,“在用人方面,除考虑专业技能、学历、人品等常规因素外,公司还重点关注人才的持续学习能力、知识的更新能力,乃至跨界的融合能力,以及他们对石墨烯事业的认可度、坚守性。”

谈及坚守,不得不提“高烯”研发中心技术总监孙海燕。2014年9月,孙海燕毕业于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石墨烯合成、超轻气凝胶的制备及应用。她所制备的超轻气凝胶被《Nature》杂志两次高度评价,获

“最轻固态材料”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入选“两院院士评选 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一直以来,孙海燕都全身心投入石墨烯领域的探索。采访当天,记者在“高

烯”的研发中心见到了不停忙碌着的孙海燕。

“眼下,石墨烯研究与应用开发正持续升温,在这么‘热’的行业,我觉得‘高烯’想要取胜还需要依靠‘特色’”。作为“高烯”的技术创始人之一,孙海燕对于公司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认识,她介绍,“高烯”掌握的单层石墨烯制备技术可以提升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对于公司的发展前景,孙海燕充满信心。她也认识到,作为一家技术孵化型企业,不断寻求技术突破才是关键所在。因此,“泡”在研发中心一头扎进复杂的实验,便成了孙海燕工作的常态。

除了元老级的技术人员,“高烯”也吸引

了许多行业顶尖人才,为公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郭燕便是其中的代表。顺利取得伦敦帝国理工大学与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双硕士学位的郭燕,同时具备化学和高分子材料两大类专业背景。这位 90后女孩,成绩优异,家境优越,却在2017年6月加入“高烯”这一初创团队。问及初衷,郭燕说,“高烯”让她看到石墨烯行业的发展前景。

加入高烯科技以来,郭燕一直以开发性能优异的石墨烯电热新材料为目标,潜心研制节能安全的柔性石墨烯电热布技术和超柔性高导热石墨烯膜技术,同时积极进行生产设备设计和市场调研。“在这里,只要肯投入精力,就可以深入研究自己想做的课题,并将它市场化。大家拧成一股绳,由无到有完成一个个项目。这样的氛围让我越来越爱上‘高烯’。”

推出新产品 扩建生产线从科研到投产成为现实

去年年底,斩获余杭区领军型人才团队称号让“高烯”团队备受鼓舞,但更让团队振奋的是公司在科研与生产中取得的新突破。其中,最让记者眼前一亮的当属石墨烯电热布与石墨烯导热膜。

在“高烯”入驻良渚时,这两款产品还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经过郭燕及其团队一年多时间的研究,石墨烯电热布与石墨烯导热膜均实现投产。郭燕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向记者演示了石墨烯电热布的功能。用一个普通的充电宝给电热布元器件通电,短短几秒钟时间,用手指触摸电热布就能感受到明显的热度,其电热性能可见一斑。郭燕介绍,这款电热布充分利用了石墨烯的发热性,可用于发热服装、电热毯、暖手宝等加热设备的制作,发热效率高,也更省电更安全。

石墨烯导热膜则更具技术含量。这种导热膜利用了石墨烯的高导热性,可用作电子电器工业的散热材料,尤其具有超柔性,可在未来柔性电子器件上作出重要贡献。此前,市场上常用散热碳材料为人工合成石墨膜,但制备人工合成石墨膜的原料聚酰亚胺膜的质量直接决定成品的性能,而国产聚酰亚胺膜与进口聚酰亚胺膜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国仍需进口大量高质量聚酰亚胺膜,且进口量正逐渐受限。郭燕介绍,“高烯”研发的石墨烯导热膜性能不亚于人工合成石墨膜,并具有独特的超柔性高导热兼具性能,现已顺利打通了低成本高量产的生产路线,未来将在电子电器领域发挥作用。

“在不断进行科研成果工业化的同时,我们也注重不断提升工艺,让新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帮助我们优化产品、降低成本,形成良性循环。”孙海燕介绍,除以上两款产品外,“高烯”在石墨烯原料和墨烯复合纤维材料的生产工艺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月,在“高烯”研发中心一条新的自动化生产线将安装完成,原本年产量几十公斤的原料将提升至十吨。目前,“高烯”的科研成果逐渐走向生产线。在这个充满创新激情的研发中心,从科研到投产,已成为现实。

相关链接

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目前发现的最

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

型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

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

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入

驻良渚的高烯科技由浙江大学石墨烯团队

创建,致力于研发生产单层石墨烯及其宏观

材料,在石墨烯研究方面已经积累了十年的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