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百歲生日...

1
校園活動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百歲生日 本校董事長、校長赴美代表致意 享譽國際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106 4 26 日剛過百歲大壽,全球各地的建築 文化界紛紛向他致意。而本校董事長曾紀鴻、校長王茂駿,也在本學年特地前往紐約 拜會,感謝他對於東海大學以及設計路思義教堂的貢獻。 貝聿銘,1917 年出生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他 18 歲負笈美國攻讀建築學,陸續在麻 省理工學院取得學士學位,以及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他得獎紀錄無數,曾獲得 1979 年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1981 年法國建築學院金獎,1983 年普立茲克獎得主,同 時也是第一位獲得普立茲克獎肯定的美籍華裔建築師。今年他更榮獲北京頒發「世界 因你而美麗—2016-2017 影響世界華人盛典」。 東海大學建校籌備處於 1953 6 月成立,選擇大度山為校址。中國基 督教大學聯合董事會邀請華裔建築大 師貝聿銘來台進行實地勘察校地及校 園規劃,並邀請張肇康與陳其寬兩位 建築師參與設計。路思義教堂, 1963 11 2 日落成。是美國《時 代雜誌》、《生活》雜誌創辦人亨利 路思義為宣揚福音並紀念父親亨利溫 特斯路思義牧師捐款興建,是貝聿銘 和已故建築師陳其寬共同設計。 路思義教堂曾榮登世界建築之列,獲得美國蓋提基金會計畫保存 20 世紀全球現代建 築之一。貝聿銘的設計讓建築融合自然空間,他的經典作品不勝其數,最著名的除了 本校路思義教堂外,另有法國羅浮宮門前的玻璃金字塔、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蘇州美 術館、日本美秀美術館。 校長王茂駿表示,和曾董事長前往紐約拜會貝聿銘建築大師,貝先生言談中提到路 思義教堂,說明是生涯中重要的傑作;在其建築事務所中,仍可看見牆上懸掛路思義 教堂照片,足見貝先生對此建築作品的重視,學校並致贈路思義教堂琉璃模型及琉璃 瓦畫作以茲紀念。除此,在今年四月東海與靜宜大學的聯合祈禱會中,大家共同感念 大師貢獻,而緊接建築系並將於下學期開設經典系列:貝聿銘的現代主義探索課程, 讓大師風範延續,造就更多的青年學子。 校園活動 地方治理與發展學術研討會 林依瑩副市長專題演講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在 2009 年成立「大台中治理研究中心」,並開辦中 部首創的「第三部門碩士在職專班」。該中心於 106 5 5 日在推廣部大會議廳邀 請到台中市副市長林依瑩以「地方治理與公私合作」為題,專題演講。 大台中治理研究中心持續思考在地方治理的理論與實務範疇之下,面對各類的地方 公共治理與管理發展議題,如何能從宏觀的組織層次發展具體可行的問題解決架構、 策略或行動方案。前述研討構想希冀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欣見各界學術及實務先進 能踴躍來稿。為推廣中部地區第三部門研究與實務成果,建構跨界交流平台,特別規 劃「第三部門專題演講」,邀集非營利界、政府界、學術界代表與會對話。 台中市副市長林依瑩表示,目前臺中國際非營利 組織中心發展以整修 NPO 實驗園區、擬設 NPO 續專區,建坪 4000 坪(原聯勤招待所)及國際 INGO 中心國際組織進駐辦公室。由於臺灣的外交 困境,又屬海洋國家,土地小,容易被邊緣化;臺 灣社會變遷、累積豐沛的民間資源與能量,促成非 政府組織的蓬勃發展;我國積極從事國際人道及醫 療援助、促進民主與人權及維護永續生態環境,國 際社會充分展現我國的軟實力,提昇我國的國際能見度與形象。綜合以上因素,對於 臺灣,國際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中心非常重有必要 性。 此外,新移民族群,為南向重要之人才資源,聚焦友邦、東南亞地區東協國家,配 合政府新南向策略,運用臺灣優勢借助民間組織與政府協力合作,共同推進新南向政 策。讓國內 NGO 參與跨國間 NGO 尤其東南亞、東協國家議題,協助共同解決問題。 東海 Story 歡迎教職員生、校友,將您在東海的溫馨小故事,與我們分享,字數 800 字內(本室擇優刊登) 東海新鮮事 歡迎學生針對系所或社團投稿,字數不超過 150 地址: 40704 台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 1727 Email [email protected] 徵文 你是東海人嗎? 你也愛東海嗎? 在東海有沒有令你難忘的青春歲月? 有沒有曾經在路思義教堂前擺出各種 POSE 拍照? 有沒有曾經在東海的某一角熬夜拼期末考? 有沒有曾經偷偷牽著誰的小手漫步在文理大道? 東海大學很想念你喔! 那你呢? 快點動手來幫東海大學按個讚吧! 也順便和聯絡老同學感情,看看東海最近的改變與發展。 東海大學官方粉絲團,需要您的「」助,快伸出食指按個讚!讓東海大學粉絲團成長茁壯! 東海粉絲團請點我,進去再按讚! 校園活動 INTERNATIONAL COLLEGE CONNECTS WITH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S SCHOOL OF SUSTAINABILITY Recently the International College co-organized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with the School of Sustainability,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SU), and the AZ-TW Society of Technology. The theme of the Symposium was “Achieving Sustainability through In- novation and Education,”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core spirit of the entire International College. ASU was ranked No. 1 by the U.S. News & World Report on its “Most Inno- vative Schools” list for the second year in a row (that’s ahead of both Stanford Univer- sity and MIT!) and its School of Sustainability i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degree- granting program of its kin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Symposium begins with an in- spiring opening remarks by Rep. Matt Salmon, ASU’s Vice President of Government Affairs and a former Congressman. Mr. Salmon told a number of stories about his role and continuous support of Taiwan throughout his five terms in U.S. Congress where he served as chairman of the Subcommittee on Asia and the Pacific in his last two terms. Prof. Walter Den, Dea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llege, also gave an opening remark representing Tunghai University and the Inter- national College. The one-day Symposium also featured speeches by Profs. Dave Guston (Director) and Clark Miller (Associate Director) of School for the Future of In- novation in Society, and by Prof. Peter Lammers of School of Sustainable Engineer- 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Profs. Chih Chao and Hsin-Chiu Sung of Tunghai Uni- versity also delivered speeches relate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ther than gain- ing better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two universities on both research and teaching fronts, the Symposium especially brings closer opportunities for academic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College and ASU’s School of Sustainability. The Symposium concluded in goodwill, with Prof. Walter Den and Prof. Christopher Boone, Dean of ASU’s School of Sustainability, signing a Memorandum of Under- standing between the two schools that promises to bring more opportunities to our stude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llege. 校園活動 創藝學院駐校藝術家–黎煥雄導演「新東方劇場之飛行」 東海大學創藝學院與通識中心合作之「數位互動音樂劇」課程,自 2013 年推出並於 每學期舉辦公演,已受到校內外重視與激賞;中文系也累積多年詩劇創作及演出之跨 國教學交流經驗,加上今年本校成立之「表演藝術與創作碩士學程」完成第一屆招 生,創藝學院與文學院一同合作於 106 5 9 日至 6 9 日特別邀請黎煥雄導演擔任 駐校藝術家,於本校進行為期一個月之跨院系專業指導,為校內注入表演創作教學之 活力。 黎煥雄導演,現任人力飛行劇團的藝術總監。曾 執導改編自幾米膾炙人口的繪本,包括《向左走.向 右走》、《地下鐵》等音樂劇; 2015 年前往德國萊 茵歌劇院(Deutschen Operam Rhein)執導《浦契尼: 杜蘭朵》,為台灣劇場赴德執導歌劇第一人,亦是 國內富有舞台創作能量之劇場專業人才,擅長編 劇、導演、舞台實務整合,尤以精準表達演劇藝術 情境、運用有限預算完成高品質演出而享譽國內外。 黎煥雄導演駐校期間不僅在跨院系的課程擔任專業技術指導,也將舉辦一系列全校 性活動。5 10 日及 17 日「駐點討論會」以開放討論的形式,提供師生與黎煥雄導演 交流對話的空間。5 15 日「專題演講—遺憾先生的劇場人生」,遺憾先生為黎煥雄 導演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劇場原型角色,也是黎煥雄導演文字作品集《遺憾先生遺憾的 包裹掉進了遺憾的海》的書名來源,透過「遺憾先生的劇場人生」黎煥雄導演將引領 我們追溯八零年代台灣小劇場運動,與之後數個階段的個人與集體劇場美學經驗的實 踐,進而延展至個人文字創作經驗與文學閱讀底蘊。 此外,5 24 日「專題演講—尋找新東方劇場」,黎煥雄導演將從 2013 年開始的 「東方劇場」美學實踐的階段經驗,延續至 2015 年赴德執導歌劇《杜蘭朵》的回顧與 期待,並針對表演藝術的全球趨勢提出觀察。5 24 日「肢體表演工作坊」,黎煥雄 導演藉肢體表演的展示與解說,讓我們從中體驗表演技巧,並更近一步的認識表演藝 術。這期間每周一晚上也安排與兩學院各相關系所老師作交流討論。 黎煥雄導演駐校藝術家「新東方劇場之飛行」系列活動與演講訊息, 請參考: 校園活動 東海大學 2025 未來議題松 徵件報名開跑 台中訊- 東海大學達文西共學共創中心(簡稱達文西計畫)於 106 5 10 日宣布 2025 未來議題松」活動報名起跑,開放參賽者提案徵件。達文西計畫此次與東海大 學創新人博覽會主辦單位攜手合作,「2025 未來議題松」將於 6 3-4 日「創新人博 覽會」中舉行,鼓勵校內外同學、社會人士一同參與,「2025 未來議題松」將提供創 業基金給表現出色的參賽團隊,鼓勵具潛力的提案作品繼續深化發展。 議題松為「議題導向黑客松」(Issue-based Hackthon)的簡稱,是達文西計畫所提出 的全新概念,其精神在於引導參加學員以真實社會議題(例如空氣污染、食安)發展 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目前國內黑客松活動盛行,然過於著重技術鑽研,或以單一命題要求參賽者各自解 讀產出提案,導致成果流於技術展現或缺乏實際執行性。達文西議題松強調帶領參賽 者從各個面向檢視議題的思考過程,並從思考辯證過程中產出具影響力,可真正解決 議題的解決方案。 達文西計畫致力推動國內議題松的發展,培養勇 於面對並解決議題的能力。期以「實做」、「打破 同溫層」之精神,為台灣既有的學習體制與模式注 入新活力。活動中參賽者必須親手打造,落實自己 的創意發想,養成動手實踐、不怕失敗的習慣;而 招募來自四面八方的參賽者目的在於塑造一跨域、 混齡、去標籤化的共學型社群,眾人共同解決議 題,打破目前體制內學習同溫層知識想法過度侷限 的問題。 此次「2025 未來議題松」邀請參賽者一同想像 8 年後未來生活的模樣。2025 年,台 灣邁入高齡化社會,20%以上為高齡人口,加上少子化現象導致勞動人口面臨艱鉅考 驗。人口結構的巨變將推翻現有的經濟結構、生活方式與商業模式,達文西計畫帶領 眾人,在思考過程中尋求未來的解答。 2025 未來議題松」活動將於東海大學第二屆「創新人博覽會」中盛大展開,創新 人博覽會為東海大學教學能量與產業界合作成果的發表平台,今年以「連結與想像」 (Connetcting & Imagining)為大會主題,進一步定位為「選材-培材」的大學與企業協力 平台。「2025 未來議題松」與第二屆「創新人博覽會」6 3-4 日於東海大學體育館盛 大展開。 2025 未來議題松」活動 5 9 日起開放線上報名徵件,歡迎有志參賽者組隊報 名,團隊人數為 3-6 人,也歡迎個人參賽者報名,由主辦單位協助媒合組隊。 2025 未來議題松」報名網址: https://goo.gl/Gty208 「創新人博覽會」臉書專頁: https://goo.gl/KtT9cV 關於「議題松」 議題松是「議題導向黑客松」(Issue-based Hackthon)的簡稱,泛指參賽團隊在連續 時間內(約 1~2 天),不眠不休地針對特定議題發想解決方案並做出成品,以做出來為 目的。 黑客松(Hackathon)是「研究和解決問題(Hack)與馬拉松(Marathon)」兩字結合,是 「一群人不眠不休研究並解決問題」,團隊組成沒有任何規定,解決問題才是重點。 關於達文西共學共創中心 「達文西計畫」是個前瞻的教育實驗平台,目的在開創一個模糊學生/老師、學校/ 社會/產業/組織團體、學術/技術等既有體制架構的場域,在達文西,每個人都是彼此 的導師,共同加入議題導向專案(Issue-based Project)的創新學習模式。我們激發真實 學習的價值,讓學習沒有標準答案,產出無限可能性。 達文西計畫 FB 專頁 DView 本期電子報下載:東海大學第 1000178 期校園電子報 本刊發行日期: 2017 05 11 1000178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百歲生日 本校董事長、校長赴美代表致意目前國內黑客松活動盛行,然過於著重技術鑽研,或以單一命題要求參賽者各自解

校園活動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百歲生日 本校董事長、校長赴美代表致意

享譽國際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106 年 4 月 26 日剛過百歲大壽,全球各地的建築

文化界紛紛向他致意。而本校董事長曾紀鴻、校長王茂駿,也在本學年特地前往紐約

拜會,感謝他對於東海大學以及設計路思義教堂的貢獻。

貝聿銘,1917 年出生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他 18 歲負笈美國攻讀建築學,陸續在麻

省理工學院取得學士學位,以及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他得獎紀錄無數,曾獲得

1979 年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1981 年法國建築學院金獎,1983 年普立茲克獎得主,同

時也是第一位獲得普立茲克獎肯定的美籍華裔建築師。今年他更榮獲北京頒發「世界

因你而美麗—2016-2017 影響世界華人盛典」。

東海大學建校籌備處於 1953 年 6

月成立,選擇大度山為校址。中國基

督教大學聯合董事會邀請華裔建築大

師貝聿銘來台進行實地勘察校地及校

園規劃,並邀請張肇康與陳其寬兩位

建築師參與設計。路思義教堂,

1963 年 11 月 2 日落成。是美國《時

代雜誌》、《生活》雜誌創辦人亨利

路思義為宣揚福音並紀念父親亨利溫

特斯路思義牧師捐款興建,是貝聿銘

和已故建築師陳其寬共同設計。

路思義教堂曾榮登世界建築之列,獲得美國蓋提基金會計畫保存 20 世紀全球現代建

築之一。貝聿銘的設計讓建築融合自然空間,他的經典作品不勝其數,最著名的除了

本校路思義教堂外,另有法國羅浮宮門前的玻璃金字塔、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蘇州美

術館、日本美秀美術館。

校長王茂駿表示,和曾董事長前往紐約拜會貝聿銘建築大師,貝先生言談中提到路

思義教堂,說明是生涯中重要的傑作;在其建築事務所中,仍可看見牆上懸掛路思義

教堂照片,足見貝先生對此建築作品的重視,學校並致贈路思義教堂琉璃模型及琉璃

瓦畫作以茲紀念。除此,在今年四月東海與靜宜大學的聯合祈禱會中,大家共同感念

大師貢獻,而緊接建築系並將於下學期開設經典系列:貝聿銘的現代主義探索課程,

讓大師風範延續,造就更多的青年學子。

校園活動

地方治理與發展學術研討會 林依瑩副市長專題演講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在 2009 年成立「大台中治理研究中心」,並開辦中

部首創的「第三部門碩士在職專班」。該中心於 106 年 5 月 5 日在推廣部大會議廳邀

請到台中市副市長林依瑩以「地方治理與公私合作」為題,專題演講。

大台中治理研究中心持續思考在地方治理的理論與實務範疇之下,面對各類的地方

公共治理與管理發展議題,如何能從宏觀的組織層次發展具體可行的問題解決架構、

策略或行動方案。前述研討構想希冀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欣見各界學術及實務先進

能踴躍來稿。為推廣中部地區第三部門研究與實務成果,建構跨界交流平台,特別規

劃「第三部門專題演講」,邀集非營利界、政府界、學術界代表與會對話。

台中市副市長林依瑩表示,目前臺中國際非營利

組織中心發展以整修 NPO 實驗園區、擬設 NPO 永

續專區,建坪 4000 坪(原聯勤招待所)及國際

INGO 中心國際組織進駐辦公室。由於臺灣的外交

困境,又屬海洋國家,土地小,容易被邊緣化;臺

灣社會變遷、累積豐沛的民間資源與能量,促成非

政府組織的蓬勃發展;我國積極從事國際人道及醫

療援助、促進民主與人權及維護永續生態環境,國

際社會充分展現我國的軟實力,提昇我國的國際能見度與形象。綜合以上因素,對於

臺灣,國際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中心非常重有必要

性。

此外,新移民族群,為南向重要之人才資源,聚焦友邦、東南亞地區東協國家,配

合政府新南向策略,運用臺灣優勢借助民間組織與政府協力合作,共同推進新南向政

策。讓國內 NGO 參與跨國間 NGO 尤其東南亞、東協國家議題,協助共同解決問題。

東海 Story 歡迎教職員生、校友,將您在東海的溫馨小故事,與我們分享,字數 800 字內(本室擇優刊登)

東海新鮮事 歡迎學生針對系所或社團投稿,字數不超過 150 字

地址: 40704 台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 1727 號 Email : [email protected]

徵文

你是東海人嗎? 你也愛東海嗎? 在東海有沒有令你難忘的青春歲月?

有沒有曾經在路思義教堂前擺出各種 POSE 拍照?

有沒有曾經在東海的某一角熬夜拼期末考?

有沒有曾經偷偷牽著誰的小手漫步在文理大道?

東海大學很想念你喔! 那你呢?

快點動手來幫東海大學按個讚吧!

也順便和聯絡老同學感情,看看東海最近的改變與發展。

東海大學官方粉絲團,需要您的「讚」助,快伸出食指按個讚!讓東海大學粉絲團成長茁壯!

東海粉絲團請點我,進去再按讚!

校園活動

INTERNATIONAL COLLEGE CONNECTS WITH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S SCHOOL OF SUSTAINABILITY

Recently the International College co-organized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with the

School of Sustainability,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SU), and the AZ-TW Society of

Technology. The theme of the Symposium was “Achieving Sustainability through In-

novation and Education,”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core spirit of the entire International

College. ASU was ranked No. 1 by the U.S. News & World Report on its “Most Inno-

vative Schools” list for the second year in a row (that’s ahead of both Stanford Univer-

sity and MIT!) and its School of Sustainability i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degree-

granting program of its kin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Symposium begins with an in-

spiring opening remarks by Rep.

Matt Salmon, ASU’s Vice President

of Government Affairs and a former

Congressman. Mr. Salmon told a

number of stories about his role

and continuous support of Taiwan

throughout his five terms in U.S.

Congress where he served as

chairman of the Subcommittee on

Asia and the Pacific in his last two terms. Prof. Walter Den, Dea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llege, also gave an opening remark representing Tunghai University and the Inter-

national College. The one-day Symposium also featured speeches by Profs. Dave

Guston (Director) and Clark Miller (Associate Director) of School for the Future of In-

novation in Society, and by Prof. Peter Lammers of School of Sustainable Engineer-

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Profs. Chih Chao and Hsin-Chiu Sung of Tunghai Uni-

versity also delivered speeches relate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ther than gain-

ing better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two universities on both research and

teaching fronts, the Symposium especially brings closer opportunities for academic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College and ASU’s School of Sustainability.

The Symposium concluded in goodwill, with Prof. Walter Den and Prof. Christopher

Boone, Dean of ASU’s School of Sustainability, signing a Memorandum of Under-

standing between the two schools that promises to bring more opportunities to our

stude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llege.

校園活動

創藝學院駐校藝術家–黎煥雄導演「新東方劇場之飛行」

東海大學創藝學院與通識中心合作之「數位互動音樂劇」課程,自 2013 年推出並於

每學期舉辦公演,已受到校內外重視與激賞;中文系也累積多年詩劇創作及演出之跨

國教學交流經驗,加上今年本校成立之「表演藝術與創作碩士學程」完成第一屆招

生,創藝學院與文學院一同合作於 106 年 5 月 9 日至 6 月 9 日特別邀請黎煥雄導演擔任

駐校藝術家,於本校進行為期一個月之跨院系專業指導,為校內注入表演創作教學之

活力。

黎煥雄導演,現任人力飛行劇團的藝術總監。曾

執導改編自幾米膾炙人口的繪本,包括《向左走.向

右走》、《地下鐵》等音樂劇; 2015 年前往德國萊

茵歌劇院(Deutschen Operam Rhein)執導《浦契尼:

杜蘭朵》,為台灣劇場赴德執導歌劇第一人,亦是

國內富有舞台創作能量之劇場專業人才,擅長編

劇、導演、舞台實務整合,尤以精準表達演劇藝術

情境、運用有限預算完成高品質演出而享譽國內外。

黎煥雄導演駐校期間不僅在跨院系的課程擔任專業技術指導,也將舉辦一系列全校

性活動。5 月 10 日及 17 日「駐點討論會」以開放討論的形式,提供師生與黎煥雄導演

交流對話的空間。5 月 15 日「專題演講—遺憾先生的劇場人生」,遺憾先生為黎煥雄

導演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劇場原型角色,也是黎煥雄導演文字作品集《遺憾先生遺憾的

包裹掉進了遺憾的海》的書名來源,透過「遺憾先生的劇場人生」黎煥雄導演將引領

我們追溯八零年代台灣小劇場運動,與之後數個階段的個人與集體劇場美學經驗的實

踐,進而延展至個人文字創作經驗與文學閱讀底蘊。

此外,5 月 24 日「專題演講—尋找新東方劇場」,黎煥雄導演將從 2013 年開始的

「東方劇場」美學實踐的階段經驗,延續至 2015 年赴德執導歌劇《杜蘭朵》的回顧與

期待,並針對表演藝術的全球趨勢提出觀察。5 月 24 日「肢體表演工作坊」,黎煥雄

導演藉肢體表演的展示與解說,讓我們從中體驗表演技巧,並更近一步的認識表演藝

術。這期間每周一晚上也安排與兩學院各相關系所老師作交流討論。

黎煥雄導演駐校藝術家「新東方劇場之飛行」系列活動與演講訊息,

請參考:

校園活動

東海大學 2025未來議題松 徵件報名開跑

台中訊- 東海大學達文西共學共創中心(簡稱達文西計畫)於 106 年 5 月 10 日宣布

「2025 未來議題松」活動報名起跑,開放參賽者提案徵件。達文西計畫此次與東海大

學創新人博覽會主辦單位攜手合作,「2025 未來議題松」將於 6 月 3-4 日「創新人博

覽會」中舉行,鼓勵校內外同學、社會人士一同參與,「2025 未來議題松」將提供創

業基金給表現出色的參賽團隊,鼓勵具潛力的提案作品繼續深化發展。

議題松為「議題導向黑客松」(Issue-based Hackthon)的簡稱,是達文西計畫所提出

的全新概念,其精神在於引導參加學員以真實社會議題(例如空氣污染、食安)發展

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目前國內黑客松活動盛行,然過於著重技術鑽研,或以單一命題要求參賽者各自解

讀產出提案,導致成果流於技術展現或缺乏實際執行性。達文西議題松強調帶領參賽

者從各個面向檢視議題的思考過程,並從思考辯證過程中產出具影響力,可真正解決

議題的解決方案。

達文西計畫致力推動國內議題松的發展,培養勇

於面對並解決議題的能力。期以「實做」、「打破

同溫層」之精神,為台灣既有的學習體制與模式注

入新活力。活動中參賽者必須親手打造,落實自己

的創意發想,養成動手實踐、不怕失敗的習慣;而

招募來自四面八方的參賽者目的在於塑造一跨域、

混齡、去標籤化的共學型社群,眾人共同解決議

題,打破目前體制內學習同溫層知識想法過度侷限

的問題。

此次「2025 未來議題松」邀請參賽者一同想像 8 年後未來生活的模樣。2025 年,台

灣邁入高齡化社會,20%以上為高齡人口,加上少子化現象導致勞動人口面臨艱鉅考

驗。人口結構的巨變將推翻現有的經濟結構、生活方式與商業模式,達文西計畫帶領

眾人,在思考過程中尋求未來的解答。

「2025 未來議題松」活動將於東海大學第二屆「創新人博覽會」中盛大展開,創新

人博覽會為東海大學教學能量與產業界合作成果的發表平台,今年以「連結與想像」

(Connetcting & Imagining)為大會主題,進一步定位為「選材-培材」的大學與企業協力

平台。「2025 未來議題松」與第二屆「創新人博覽會」6 月 3-4 日於東海大學體育館盛

大展開。

「2025 未來議題松」活動 5 月 9 日起開放線上報名徵件,歡迎有志參賽者組隊報

名,團隊人數為 3-6 人,也歡迎個人參賽者報名,由主辦單位協助媒合組隊。

❏ 「2025 未來議題松」報名網址: https://goo.gl/Gty208

❏ 「創新人博覽會」臉書專頁: https://goo.gl/KtT9cV

關於「議題松」

議題松是「議題導向黑客松」(Issue-based Hackthon)的簡稱,泛指參賽團隊在連續

時間內(約 1~2 天),不眠不休地針對特定議題發想解決方案並做出成品,以做出來為

目的。

黑客松(Hackathon)是「研究和解決問題(Hack)與馬拉松(Marathon)」兩字結合,是

「一群人不眠不休研究並解決問題」,團隊組成沒有任何規定,解決問題才是重點。

關於達文西共學共創中心

「達文西計畫」是個前瞻的教育實驗平台,目的在開創一個模糊學生/老師、學校/

社會/產業/組織團體、學術/技術等既有體制架構的場域,在達文西,每個人都是彼此

的導師,共同加入議題導向專案(Issue-based Project)的創新學習模式。我們激發真實

學習的價值,讓學習沒有標準答案,產出無限可能性。

達文西計畫 FB 專頁

DView

本期電子報下載:東海大學第 1000178 期校園電子報

本刊發行日期: 2017 年 05月 11日 第 10001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