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谲离奇的超现实主义影像 - peopledownload.people.com.cn/zuojia/wyb8b171018_print.pdf ·...

1
3 8 科声幻影 实验动画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敬你一碗 敬你一碗 浓鸡汤 浓鸡汤—日本动画·魔法篇(3):真岛浩与《妖精的尾巴》 吕晶莹 责任编辑:王 特约编辑:星 2017 年 10 月 18 日 星期三 少儿文艺 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在一家英国寄宿学校 里学习和生活,这家学校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 给他们的教育也是近乎贵族式的。从表面上看, 这些孩子被培养得近乎完美。 但是,一名正直的女老师,终于在课堂上向 孩子们说出了真相本来,人们长大了会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 但你们却永远不会。因为你们被“制造”出来,就 是为了给别人做器官捐献。你们的生命,从一开 始就不属于自己,而是从属于别人。 这就是《别让我走》( Never Let Me Go, 2010)向我们揭示出的恐怖真相。 这部影片改编自出版于2005年的同名原 著,而原著的作者就是刚刚获得2017年诺贝尔 文 学 奖 的 英 籍 日 裔 作 家 石 黑 一 雄(Kazuo Ishiguro)。 《别让我走》探讨的是有关克隆人的问题。 事实上克隆技术一经问世,就面临很多质疑,涉 及许多问题—尤其是伦理问题。但这其中,有 一些是伪问题—比如复制出某个战争恶魔 为害世界之类的担心,其实从技术上毫无可 能,完全是无稽之谈;克隆的毕竟只是那具躯 体,而不是那具躯体所承载的记忆,没有任何理 由相信被复制者会“复制”原版的恶行。其他诸 如此类的问题更是如此,有些甚至根本不是在 科学范围内进行探讨的。而在这种情况下,真正 的伦理问题往往被忽视,比如对克隆人的器官 利用问题。 人会得病,而究其根本,很多病因源自器官 病变,假如能用一个健康器官来替换问题器官, 人类自然可以减少很多痛苦与不幸。但是健康 器官来自哪里?事先预备一个或几个克隆人显 然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他们的存在,就是专 门用来为原型提供器官的。 恐怖吗?这才是克隆技术所涉及的真正的 伦理问题。这些人既然被克隆为真正的人,自然 应该与其他人一样拥有人的权利;但是,他们 被克隆出来的初衷,却又是为了解决原型疾病 问题的,由此,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就此 产生。 严格说来,《别让我走》并不算一部真正意 义上的科幻片,整部影片连一个科幻镜头都没 有出现。自始至终,电影制作者都在讲述一个美 丽而伤感的故事。 小男孩汤米在艺术和体育方面均不擅长, 经常遭到其他男生的嘲笑,他深感自卑,经常在 操场上疯狂吼叫。小女孩凯茜却喜欢汤米,她理 解他,安慰他,并与之交往,帮他建立起自信,两 个人之间产生出朦胧的爱情。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那位女老师对他们道 出了真相。真相是令人震撼的,所以女老师马上 被辞退。 让凯茜没想到的是,好朋友露丝同样也喜 欢汤米。眼看着汤米越来越受大家欢迎,露丝不 惜横刀夺爱,从凯茜手中抢走了汤米。凯茜心中 非常难过,她幻想着汤米与露丝会慢慢分开,没 想到他们却一直如胶似漆。 长大以后,大家纷纷离开寄宿学校,被分散 到其他各处,等待器官捐献。也许是命运使然, 三位好友居然被安排到同一处农舍。在这里,他 们遇到了许多来自其他学校且具有同样身世的 年轻人。凯茜亲眼目睹汤米一次次走上手术台, 直到最后一次捐出自己的器官。在她的眼前,闪 现出寄宿学校的一幕幕场景,回忆起大家当年 的稚气与童真。而此时她也得到通知,自己将在 一个月后进行第一次器官捐献…… 《别让我走》具有很强的文艺片特质,用 十分流畅的镜头传达出令人压抑的情感。与 其他讨论克隆人的科幻作品不同,主人公们 从未质疑过这种天生不公的规则,而是默默地 予以承受,仿佛这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悲惨宿 命。惟有凯茜在片尾做出了些许质问:我们的 生命,与那些我们所拯救的生命,究竟有什么 不同? 动漫焦点 动漫焦点 她的故事 她的故事 》: 》: 令人耳目一新的悬疑游戏 令人耳目一新的悬疑游戏 刘书亮 刘书亮 奔跑的男人 奔跑的男人 》: 》: 到达极限的赛车手扎克 到达极限的赛车手扎克 · · 希尔 希尔 别让我走 别让我走 电影海报 电影海报 20世纪90年代,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引进 了一批日本科幻作家的作品,其中有一部名为《太 空少年》的小说,作者是眉村卓。出生于 1934 年的 眉村卓是日本著名科幻作家。他有一部相当有名 的随笔集—《献给妻子的 1778 个故事》。这本随 笔集诞生的起点是作家和自己妻子之间发生的真 实事件—眉村卓的妻子悦子被检查出肠癌,并 被医生残酷地告知仅有一年的生存期。为了让妻 子获得快乐生活下去的勇气,眉村卓决定每天用 三页稿纸给妻子写一则小故事逗她开心。在5年 中他笔耕不辍,一直写至悦子去世。 这里要介绍的日本动画《迷宫物语》,原作同 样出自眉村卓之手,改编自眉村卓的短篇小说 《口袋中的 XYZ》。1987 年,日本角川书店的社长 角川春树有意将其改编成动画,于是他请来了大 友克洋、林太郎和川尻善昭三位知名的动画人。 《迷宫物语》的成片由三个不同题材的短片组成: 第一部分《迷宫·迷宫》由导演了《魔幻大战》的林 太郎执导;第二部分《奔跑的男人》出自风格冷峻 并刚刚在《妖兽都市》中展示出导演才华的川尻 善昭之手;第三部分《工事终止命令》则由还在策 划《阿基拉》的大友克洋负责;全片共 50 分钟。由 于大友克洋在日本动画业界的地位,《迷宫物语》 常常被打上大友克洋的标签,但笔者更喜欢的其 实是另外两位导演的影像部分—它们先锋、前 卫,并且充满了实验性。 第一个故事《迷宫·迷宫》奠定了整部影片神 秘诡谲的基调。小女孩阿幸和猫咪吉吉鲁在家里 捉迷藏,他们误入了一个迷宫的世界。在这里,阿 幸和吉吉鲁先后遇到了马戏团的小丑、浮动的幽 灵、电车上的骷髅人……无论是画面中出现的视 觉元素,还是特殊变形的动画中间帧,我们在这 部分的视觉叙述中却丝毫感受不到童年的天真 烂漫,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冷峻、诱惑和恐惧。 《迷宫·迷宫》令人感到碎片化、意象化、非理性 化,令人想到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其中,小丑 游行的段落中,有着细长腿的小丑排成一列,缓 步行进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中,这不得不令人联想 起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作品。导演 林太郎使用了大透视的运动、不常见的视角和光 效,并以此来营造画面氛围的诡异感。用动画导 演森田修平的说法,就是“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但还是觉得精彩,因为“以前没见过类似的表达 形式”。在笔者看来,《迷宫·迷宫》的精彩之处不 仅在于形式上的新鲜感,还在于整个视觉段落的 超现实主义表达十分感性而准确—这些片段 的组接令人回忆起童年某个瞬间的闪念,以及普 通生活场景中的臆想和恐惧。 《奔跑的男人》部分的导演是川尻善昭。这一 段落的主角是一位名为扎克·希尔的伟大赛车 手。扎克·希尔常年保持着冠军的头衔,但他的精 神状态和身体情况被严酷的赛事折磨,并且逐渐 恶化。他在噩梦中不断被其他对手超过,无论如 何努力也无法迎头赶上。狂躁的扎克·希尔在梦 中怒吼,直到生命终止。梦醒之后,赛道上残酷的 追逐仿佛重演着他日复一日的梦魇。终于,身体 和精神突破极限的扎克·希尔在赛道上出现事 故,车身解体、燃烧;与此同时,对手的车也纷纷 爆炸……而扎克·希尔并没有停止追逐—他加 大马力,与幻想中的幽灵展开最后的角逐。 《奔跑的男人》模糊了幻想、梦境与现实,也是 典型的超现实主义式表达。川尻善昭将扎克·希尔 的不同状态进行混合剪辑,以此来表现赛车手巨 大的精神压力和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混乱感。 笔者在观看这两个段落时有一个直观感受: 形式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压倒性优势凌驾于叙事 之上,并通过视觉元素的变形和空间与时间的拼 接,将叙事挤到了微不足道的角落里。 无论是《迷宫·迷宫》还是《奔跑的男人》,这 两个视觉段落都打碎了时间和空间,尝试着将记 忆、非理性的梦境与幻觉进行重组,并希望以此 真实地展现客观现实。在这里,视觉符号与动作 设计成为了动画的最主要元素。这两个段落表现 了人类下意识的活动、心理的扭曲与变态、梦幻 与想象以及在偶然之间迸发出来的灵感。与其说 两位导演在讲故事,倒不如理解为他们尝试在视 觉段落中去探讨人类心底隐秘的精神世界。 在超现实主义摄影与绘画中,艺术家经常对 影像进行拼凑和改组,并进行夸张和变形,用以 创造出现实和想象之中的超现实境地;而在《迷 宫物语》的前两个段落中,林太郎和川尻善昭则 用动画的手法实现了这一视觉元素的表达。 在《工事终止命令》中,大友克洋的表现则略 显保守。他用自己擅长的机器人题材,描绘了一 个疯狂工作、无法停止的机器人世界。 在光影间流动着感情、诗意、恐惧和隐喻,让 笔者很难用文字来进行描绘,这也是《迷宫物语》 的特别之处。 不久前,黄磊主演的国产 剧《深夜食堂》走红,引发网络 热议。网民们将其与日本原 版漫画和影视作品做比对,几 代人言说着对日本“热血影 视”的回忆与怀念。诚然,从 《排 球 女 将》到《校 对 女 孩·河 野悦子》,广泛流行于中国的 日本影视作品大多充满了浓 浓的“鸡汤味”,似乎吃一碗拉 面都能忆及拉面师傅的一生, 继而讲出一个励志故事来。 事实上,在动漫领域也有着大 量类似主题的作品,被统称为 “热血动漫”,这些作品通过漫 画和动画故事传递出勇敢、善 良、奋斗、努力、责任等信念, 而读者与观众会在作品找到 可以共鸣的角色,与作者和角 色一起成长。有时随着作品的持续创作,剧情甚至还会根据 社会现状的变化而发生调整—除了主人公个人的成长,社 会的成长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妖精的尾巴》就是这样一部以魔法世界为背景的“热血 动漫”,沉淀出一群少年的成长故事。魔法世界阿斯兰特 (Earthland)中,存在一个永远中立的魔法王国菲奥雷王国, 在这个有着 1700 万人口的国家里,魔法成为一种“硬通货”, 在流通领域被贩卖。少女露西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操控魔法 的“魔导士”,她得到了少年纳兹的帮助,终于如愿以偿,并 且与格雷、艾露莎和哈比等伙伴结成了公会,帮助越来越多 的委托人实现他们的目标…… 如果看到这里,你会觉得上述情节太过老套;那么真正 进入观看之后,你更会给其一个“俗套”的评价—姑且让我 们把这当作是作者从不成熟到成熟过程中的尝试吧。然而 继续观看10集之后,你就会看到这部作品的真正魅力所在: 故事精巧、伏笔连连、画面华丽、对话幽默。当然,有人会觉 得故事太过单一、甚至脸谱化的人物性格只适合青春期的青 少年观看和欣赏(特别是和《银魂》这样的神作 相比),成年人无需有此尝试。但笔者认为,即 使是年龄增长,愈发沧桑,也不一定非要给自己 的选择加上一个局限;舆论中的打分也好,评价 也罢,姑且当作一种参考,只要自己喜欢就 —选择影视作品如此,求学、就业甚至恋爱 也是同样的道理。 《妖精的尾巴》( Fairy Tail )自 2006 年第 35 期 开 始 连 载 于 讲 谈 社 旗 下 的《周 刊 少 年 Magazine》,2007 年第 34 期连载结束。其单 行 本 累 计 62 本 ,发 行 数 量 超 过 6000 万 本 以 上。2009 年 10 月至 2013 年 3 月播出同名动画 作品的第一部(175 集),2014 年 4 月 5 日至 2016年3月6日播出同名动画作品的第二部 (102 集),预计 2018 年将推出动画作品的完结 篇。漫画作者真岛浩,2009 年凭借《妖精的尾 巴》获得第33届讲谈社漫画奖少年组的大奖。 这位1977年出生的男性作者,凭借热血、魔幻、 搞笑等画风而闻名,深受前辈鸟山明和田中宏 的影响。很多人会因为画风相似而将其与《海贼王》的作者 尾田荣一郎搞混,甚至出现“抄袭”的传闻,个中恩怨是非大 概只有漫画家本人才知晓真相,作为读者和观众的我们,大 抵也不需要过多评论,静静地欣赏与期待便好。 诡谲离奇的超现实主义影像 诡谲离奇的超现实主义影像 由三段短片组成的 由三段短片组成的 迷宫物语 迷宫物语 市面上绝大多、甚至可以说几乎所有数字游戏都是以动 画为主来制作影像的,这也成为动画与游戏两个领域连接得 尤其紧密的重要原因。然而有一款游戏却以实拍影像为核心 进行制作,这就是《她的故事》。该游戏 2015 年首先发布了电 脑端与ios移动版,第二年又推出了安卓版。 在设计与玩法机制上,《她的故事》颇为创新—整个游 戏的画面始终是一台警局旧电脑显示器上的图像。游戏的画 面似乎很简单,清晰出现在画面里的只有一位真人演员的表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来自英国的表演者碧娃·塞福特 同时也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和音乐人。在游戏中,玩家根据电 脑里留存的录自前后数天的审问录像,亲自键入关键词来搜 索视频,探究一桩案件的始末。这样的玩法,可以说突破了常 规的游戏分类,独树一帜;游戏机制如此简约,却令人耳目一 新,四两拨千斤的悬疑感让人心惊肉跳。这些特点让《她的故 事》收获了无数好评,在全球媒体的多项游戏评选中全都榜上 有名。 塞福特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这名接受审讯的女人叫做汉 娜。这桩案件的核心疑点便是:谁杀了汉娜的丈夫西蒙。随着 玩家找到的视频片段越来越多,玩家会发现塞福特竟然“一人 分饰两角” —另一个角色是伊芙,她是汉娜的双胞胎姐妹。 然而,这只是伊芙自己的说法,汉娜却否认伊芙与自己是双胞 胎。事实上,最终的推理结论是:汉娜与伊芙,她们是同一身体 中的两个人格,她患上了人格分裂症! 网络上对这款游戏的讨论也很多,一些讨论并不认为汉 娜和伊芙是分裂出的两个人格,还是将她们作为双胞胎去看 待。在笔者看来,这种解读是颇有问题的,因为诸多细节已经 充分暗示了人格分裂的结论。例如按照汉娜和伊芙的描述,她 们经常换装戴假发轮流与西蒙约会,但她们从未一起出现在 其他任何人面前。伊芙回忆自己5岁时曾看见自己的影子跟 自己打招呼,这俨然是对自己另一面的隐喻。还有很多其他的 游戏设计细节也提示了这一点,如作为游戏“支线”的一部分, 电脑桌面的回收站里有一个如同彩蛋的小游戏,文件名叫“镜 子游戏”,实际上也就是所谓的黑白棋。不过这一游戏却非人 机对战,玩家在打开它之后,要交替作为两名玩家来下棋,就 如同自己与自己对弈,这同样直指人格分裂的生活方式。 《她的故事》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偶得素材”风格—这 是伪纪录片风格故事片中很有趣的一个亚类,这些影片的故 事展开过程被塑造为拍摄者遗失的数段视频被后来人无意间 找到。《她的故事》与“偶得素材”的常见表现手法有些类似,但 又略有不同,因为这些影像并不是遗失后又找到的,而是一直 存储在警局的电脑里。玩家就是这台电脑的操作者,主动从中 搜取片段观看。在很多讲述人格分裂的电影中,比如《搏击俱 乐部》等等,患者的多个人格是由不同演员饰演的;而《她的故 事》模仿的是警局录像,这便是“偶得素材”的限制(和魅力): 多个人格不得不使用同一演员来表演。患者假想中的双胞胎 身份,则让这个故事得以合理完美地展现。 别让我走 别让我走 图书封面 图书封面 迷宫 迷宫 · · 迷宫 迷宫 中具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小丑大游行 中具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小丑大游行 · ·

Upload: others

Post on 21-Jan-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38■科声幻影

■实验动画 ■他山之石他山之石 敬你一碗敬你一碗““浓鸡汤浓鸡汤””——日本动画·魔法篇(3):真岛浩与《妖精的尾巴》

□吕晶莹

责任编辑:王 杨 特约编辑:星 河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少儿文艺

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在一家英国寄宿学校

里学习和生活,这家学校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

给他们的教育也是近乎贵族式的。从表面上看,

这些孩子被培养得近乎完美。

但是,一名正直的女老师,终于在课堂上向

孩子们说出了真相——

本来,人们长大了会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

但你们却永远不会。因为你们被“制造”出来,就

是为了给别人做器官捐献。你们的生命,从一开

始就不属于自己,而是从属于别人。

这就是《别让我走》(Never Let Me Go,2010)向我们揭示出的恐怖真相。

这部影片改编自出版于2005年的同名原

著,而原著的作者就是刚刚获得2017年诺贝尔

文学奖的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

《别让我走》探讨的是有关克隆人的问题。

事实上克隆技术一经问世,就面临很多质疑,涉

及许多问题——尤其是伦理问题。但这其中,有

一些是伪问题——比如复制出某个战争恶魔

为害世界之类的担心,其实从技术上毫无可

能,完全是无稽之谈;克隆的毕竟只是那具躯

体,而不是那具躯体所承载的记忆,没有任何理

由相信被复制者会“复制”原版的恶行。其他诸

如此类的问题更是如此,有些甚至根本不是在

科学范围内进行探讨的。而在这种情况下,真正

的伦理问题往往被忽视,比如对克隆人的器官

利用问题。

人会得病,而究其根本,很多病因源自器官

病变,假如能用一个健康器官来替换问题器官,

人类自然可以减少很多痛苦与不幸。但是健康

器官来自哪里?事先预备一个或几个克隆人显

然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他们的存在,就是专

门用来为原型提供器官的。

恐怖吗?这才是克隆技术所涉及的真正的

伦理问题。这些人既然被克隆为真正的人,自然

应该与其他人一样拥有人的权利;但是,他们

被克隆出来的初衷,却又是为了解决原型疾病

问题的,由此,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就此

产生。

严格说来,《别让我走》并不算一部真正意

义上的科幻片,整部影片连一个科幻镜头都没

有出现。自始至终,电影制作者都在讲述一个美

丽而伤感的故事。

小男孩汤米在艺术和体育方面均不擅长,

经常遭到其他男生的嘲笑,他深感自卑,经常在

操场上疯狂吼叫。小女孩凯茜却喜欢汤米,她理

解他,安慰他,并与之交往,帮他建立起自信,两

个人之间产生出朦胧的爱情。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那位女老师对他们道

出了真相。真相是令人震撼的,所以女老师马上

被辞退。

让凯茜没想到的是,好朋友露丝同样也喜

欢汤米。眼看着汤米越来越受大家欢迎,露丝不

惜横刀夺爱,从凯茜手中抢走了汤米。凯茜心中

非常难过,她幻想着汤米与露丝会慢慢分开,没

想到他们却一直如胶似漆。

长大以后,大家纷纷离开寄宿学校,被分散

到其他各处,等待器官捐献。也许是命运使然,

三位好友居然被安排到同一处农舍。在这里,他

们遇到了许多来自其他学校且具有同样身世的

年轻人。凯茜亲眼目睹汤米一次次走上手术台,

直到最后一次捐出自己的器官。在她的眼前,闪

现出寄宿学校的一幕幕场景,回忆起大家当年

的稚气与童真。而此时她也得到通知,自己将在

一个月后进行第一次器官捐献……

《别让我走》具有很强的文艺片特质,用

十分流畅的镜头传达出令人压抑的情感。与

其他讨论克隆人的科幻作品不同,主人公们

从未质疑过这种天生不公的规则,而是默默地

予以承受,仿佛这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悲惨宿

命。惟有凯茜在片尾做出了些许质问:我们的

生命,与那些我们所拯救的生命,究竟有什么

不同?

■动漫焦点动漫焦点

《《她的故事她的故事》:》:

令人耳目一新的悬疑游戏令人耳目一新的悬疑游戏□□刘书亮刘书亮

《《奔跑的男人奔跑的男人》:》:到达极限的赛车手扎克到达极限的赛车手扎克··希尔希尔《《别让我走别让我走》》电影海报电影海报

20世纪90年代,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引进

了一批日本科幻作家的作品,其中有一部名为《太

空少年》的小说,作者是眉村卓。出生于1934年的

眉村卓是日本著名科幻作家。他有一部相当有名

的随笔集——《献给妻子的1778个故事》。这本随

笔集诞生的起点是作家和自己妻子之间发生的真

实事件——眉村卓的妻子悦子被检查出肠癌,并

被医生残酷地告知仅有一年的生存期。为了让妻

子获得快乐生活下去的勇气,眉村卓决定每天用

三页稿纸给妻子写一则小故事逗她开心。在5年

中他笔耕不辍,一直写至悦子去世。

这里要介绍的日本动画《迷宫物语》,原作同

样出自眉村卓之手,改编自眉村卓的短篇小说

《口袋中的XYZ》。1987年,日本角川书店的社长

角川春树有意将其改编成动画,于是他请来了大

友克洋、林太郎和川尻善昭三位知名的动画人。

《迷宫物语》的成片由三个不同题材的短片组成:

第一部分《迷宫·迷宫》由导演了《魔幻大战》的林

太郎执导;第二部分《奔跑的男人》出自风格冷峻

并刚刚在《妖兽都市》中展示出导演才华的川尻

善昭之手;第三部分《工事终止命令》则由还在策

划《阿基拉》的大友克洋负责;全片共50分钟。由

于大友克洋在日本动画业界的地位,《迷宫物语》

常常被打上大友克洋的标签,但笔者更喜欢的其

实是另外两位导演的影像部分——它们先锋、前

卫,并且充满了实验性。

第一个故事《迷宫·迷宫》奠定了整部影片神

秘诡谲的基调。小女孩阿幸和猫咪吉吉鲁在家里

捉迷藏,他们误入了一个迷宫的世界。在这里,阿

幸和吉吉鲁先后遇到了马戏团的小丑、浮动的幽

灵、电车上的骷髅人……无论是画面中出现的视

觉元素,还是特殊变形的动画中间帧,我们在这

部分的视觉叙述中却丝毫感受不到童年的天真

烂漫,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冷峻、诱惑和恐惧。

《迷宫·迷宫》令人感到碎片化、意象化、非理性

化,令人想到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其中,小丑

游行的段落中,有着细长腿的小丑排成一列,缓

步行进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中,这不得不令人联想

起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作品。导演

林太郎使用了大透视的运动、不常见的视角和光

效,并以此来营造画面氛围的诡异感。用动画导

演森田修平的说法,就是“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但还是觉得精彩,因为“以前没见过类似的表达

形式”。在笔者看来,《迷宫·迷宫》的精彩之处不

仅在于形式上的新鲜感,还在于整个视觉段落的

超现实主义表达十分感性而准确——这些片段

的组接令人回忆起童年某个瞬间的闪念,以及普

通生活场景中的臆想和恐惧。

《奔跑的男人》部分的导演是川尻善昭。这一

段落的主角是一位名为扎克·希尔的伟大赛车

手。扎克·希尔常年保持着冠军的头衔,但他的精

神状态和身体情况被严酷的赛事折磨,并且逐渐

恶化。他在噩梦中不断被其他对手超过,无论如

何努力也无法迎头赶上。狂躁的扎克·希尔在梦

中怒吼,直到生命终止。梦醒之后,赛道上残酷的

追逐仿佛重演着他日复一日的梦魇。终于,身体

和精神突破极限的扎克·希尔在赛道上出现事

故,车身解体、燃烧;与此同时,对手的车也纷纷

爆炸……而扎克·希尔并没有停止追逐——他加

大马力,与幻想中的幽灵展开最后的角逐。

《奔跑的男人》模糊了幻想、梦境与现实,也是

典型的超现实主义式表达。川尻善昭将扎克·希尔

的不同状态进行混合剪辑,以此来表现赛车手巨

大的精神压力和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混乱感。

笔者在观看这两个段落时有一个直观感受:

形式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压倒性优势凌驾于叙事

之上,并通过视觉元素的变形和空间与时间的拼

接,将叙事挤到了微不足道的角落里。

无论是《迷宫·迷宫》还是《奔跑的男人》,这

两个视觉段落都打碎了时间和空间,尝试着将记

忆、非理性的梦境与幻觉进行重组,并希望以此

真实地展现客观现实。在这里,视觉符号与动作

设计成为了动画的最主要元素。这两个段落表现

了人类下意识的活动、心理的扭曲与变态、梦幻

与想象以及在偶然之间迸发出来的灵感。与其说

两位导演在讲故事,倒不如理解为他们尝试在视

觉段落中去探讨人类心底隐秘的精神世界。

在超现实主义摄影与绘画中,艺术家经常对

影像进行拼凑和改组,并进行夸张和变形,用以

创造出现实和想象之中的超现实境地;而在《迷

宫物语》的前两个段落中,林太郎和川尻善昭则

用动画的手法实现了这一视觉元素的表达。

在《工事终止命令》中,大友克洋的表现则略

显保守。他用自己擅长的机器人题材,描绘了一

个疯狂工作、无法停止的机器人世界。

在光影间流动着感情、诗意、恐惧和隐喻,让

笔者很难用文字来进行描绘,这也是《迷宫物语》

的特别之处。

不久前,黄磊主演的国产

剧《深夜食堂》走红,引发网络

热议。网民们将其与日本原

版漫画和影视作品做比对,几

代人言说着对日本“热血影

视”的回忆与怀念。诚然,从

《排球女将》到《校对女孩·河

野悦子》,广泛流行于中国的

日本影视作品大多充满了浓

浓的“鸡汤味”,似乎吃一碗拉

面都能忆及拉面师傅的一生,

继而讲出一个励志故事来。

事实上,在动漫领域也有着大

量类似主题的作品,被统称为

“热血动漫”,这些作品通过漫

画和动画故事传递出勇敢、善

良、奋斗、努力、责任等信念,

而读者与观众会在作品找到

可以共鸣的角色,与作者和角

色一起成长。有时随着作品的持续创作,剧情甚至还会根据

社会现状的变化而发生调整——除了主人公个人的成长,社

会的成长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妖精的尾巴》就是这样一部以魔法世界为背景的“热血

动漫”,沉淀出一群少年的成长故事。魔法世界阿斯兰特

(Earthland)中,存在一个永远中立的魔法王国菲奥雷王国,

在这个有着1700万人口的国家里,魔法成为一种“硬通货”,

在流通领域被贩卖。少女露西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操控魔法

的“魔导士”,她得到了少年纳兹的帮助,终于如愿以偿,并

且与格雷、艾露莎和哈比等伙伴结成了公会,帮助越来越多

的委托人实现他们的目标……

如果看到这里,你会觉得上述情节太过老套;那么真正

进入观看之后,你更会给其一个“俗套”的评价——姑且让我

们把这当作是作者从不成熟到成熟过程中的尝试吧。然而

继续观看10集之后,你就会看到这部作品的真正魅力所在:

故事精巧、伏笔连连、画面华丽、对话幽默。当然,有人会觉

得故事太过单一、甚至脸谱化的人物性格只适合青春期的青

少年观看和欣赏(特别是和《银魂》这样的神作

相比),成年人无需有此尝试。但笔者认为,即

使是年龄增长,愈发沧桑,也不一定非要给自己

的选择加上一个局限;舆论中的打分也好,评价

也罢,姑且当作一种参考,只要自己喜欢就

行——选择影视作品如此,求学、就业甚至恋爱

也是同样的道理。

《妖精的尾巴》(Fairy Tail)自 2006年第

35 期开始连载于讲谈社旗下的《周刊少年

Magazine》,2007年第34期连载结束。其单

行本累计 62 本,发行数量超过 6000 万本以

上。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播出同名动画

作品的第一部(175 集),2014 年 4 月 5 日至

2016年 3月 6日播出同名动画作品的第二部

(102集),预计2018年将推出动画作品的完结

篇。漫画作者真岛浩,2009年凭借《妖精的尾

巴》获得第33届讲谈社漫画奖少年组的大奖。

这位1977年出生的男性作者,凭借热血、魔幻、

搞笑等画风而闻名,深受前辈鸟山明和田中宏

的影响。很多人会因为画风相似而将其与《海贼王》的作者

尾田荣一郎搞混,甚至出现“抄袭”的传闻,个中恩怨是非大

概只有漫画家本人才知晓真相,作为读者和观众的我们,大

抵也不需要过多评论,静静地欣赏与期待便好。

诡谲离奇的超现实主义影像诡谲离奇的超现实主义影像————由三段短片组成的由三段短片组成的《《迷宫物语迷宫物语》》 □□李李 萌萌

《《别让我走

别让我走》:》:

不属于自

不属于自己的生命

己的生命

□□星星

河河

市面上绝大多、甚至可以说几乎所有数字游戏都是以动

画为主来制作影像的,这也成为动画与游戏两个领域连接得

尤其紧密的重要原因。然而有一款游戏却以实拍影像为核心

进行制作,这就是《她的故事》。该游戏2015年首先发布了电

脑端与ios移动版,第二年又推出了安卓版。

在设计与玩法机制上,《她的故事》颇为创新——整个游

戏的画面始终是一台警局旧电脑显示器上的图像。游戏的画

面似乎很简单,清晰出现在画面里的只有一位真人演员的表

演——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来自英国的表演者碧娃·塞福特

同时也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和音乐人。在游戏中,玩家根据电

脑里留存的录自前后数天的审问录像,亲自键入关键词来搜

索视频,探究一桩案件的始末。这样的玩法,可以说突破了常

规的游戏分类,独树一帜;游戏机制如此简约,却令人耳目一

新,四两拨千斤的悬疑感让人心惊肉跳。这些特点让《她的故

事》收获了无数好评,在全球媒体的多项游戏评选中全都榜上

有名。

塞福特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这名接受审讯的女人叫做汉

娜。这桩案件的核心疑点便是:谁杀了汉娜的丈夫西蒙。随着

玩家找到的视频片段越来越多,玩家会发现塞福特竟然“一人

分饰两角”——另一个角色是伊芙,她是汉娜的双胞胎姐妹。

然而,这只是伊芙自己的说法,汉娜却否认伊芙与自己是双胞

胎。事实上,最终的推理结论是:汉娜与伊芙,她们是同一身体

中的两个人格,她患上了人格分裂症!

网络上对这款游戏的讨论也很多,一些讨论并不认为汉

娜和伊芙是分裂出的两个人格,还是将她们作为双胞胎去看

待。在笔者看来,这种解读是颇有问题的,因为诸多细节已经

充分暗示了人格分裂的结论。例如按照汉娜和伊芙的描述,她

们经常换装戴假发轮流与西蒙约会,但她们从未一起出现在

其他任何人面前。伊芙回忆自己5岁时曾看见自己的影子跟

自己打招呼,这俨然是对自己另一面的隐喻。还有很多其他的

游戏设计细节也提示了这一点,如作为游戏“支线”的一部分,

电脑桌面的回收站里有一个如同彩蛋的小游戏,文件名叫“镜

子游戏”,实际上也就是所谓的黑白棋。不过这一游戏却非人

机对战,玩家在打开它之后,要交替作为两名玩家来下棋,就

如同自己与自己对弈,这同样直指人格分裂的生活方式。

《她的故事》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偶得素材”风格——这

是伪纪录片风格故事片中很有趣的一个亚类,这些影片的故

事展开过程被塑造为拍摄者遗失的数段视频被后来人无意间

找到。《她的故事》与“偶得素材”的常见表现手法有些类似,但

又略有不同,因为这些影像并不是遗失后又找到的,而是一直

存储在警局的电脑里。玩家就是这台电脑的操作者,主动从中

搜取片段观看。在很多讲述人格分裂的电影中,比如《搏击俱

乐部》等等,患者的多个人格是由不同演员饰演的;而《她的故

事》模仿的是警局录像,这便是“偶得素材”的限制(和魅力):

多个人格不得不使用同一演员来表演。患者假想中的双胞胎

身份,则让这个故事得以合理完美地展现。

《《别让我走别让我走》》图书封面图书封面《《迷宫迷宫··迷宫迷宫》》中具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小丑大游行中具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小丑大游行

《《迷宫迷宫··迷宫迷宫》》中夸张的动画中间画

中夸张的动画中间画

《妖精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