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琼崖 b02...

1
铁血琼崖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 B B0 02 2 2015 20157 720 20星期一 星期一 主编 主编陈耿 陈耿 版式 版式庄和平 庄和平 一直以来,人们都比较熟知 琼崖纵队和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 的归侨志士,以及奋战在滇缅前 线的南侨机工们。而对在延安八 路军、新四军中参加抗战的海南 归侨华侨的状况,除了周士第、庄 田、何英、谢飞等知名度较高外, 其余同志则了解甚少。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笔 者根据有关资料,着重分类介绍 其中的 22 位归侨将士。 著名的归侨将军 在侨界被誉为著名的归侨将 军约有30多位(包括琼崖纵队中 的归侨将军),而在八路军、新四 军中参加抗战的海南籍归侨将军 有周士第、庄田、卢汉、符确坚等 四位。 周士第 (1900—1979),又名 周土梯、周力行、周平,琼海人,新 马归侨。1924年,周土第考上黄 埔军学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进 入北代军“铁甲车队”任副队长、 队长,并在同年加入中共。之后 在叶挺的独立团中任营长、团参 谋长,代理团长等职。1928 年 8 月 1 日,率部参加南昌起义,任 25 师师长(党代表为李硕勋)。起义 失败后,党派其经香港向党组织 汇报工作,之后因病赴马来亚,新 加坡治病与务工。1929年回国, 后到达江西苏区,在红军大学当 教员。1934年10月参加万里长 征,任十五军团参谋长,到达陕北 后直到新中国成立,一直在军队 中任要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防 空军司令员、军委训练总监部副 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 军衔。 庄田(1906—1992),名 庄 言,原名庄振风,曾用名庄龙蟠, 万宁人,新加坡归侨。1923年庄 田赴新加坡,先后在荷兰、英国的 外 轮 当 海 员 ,1926 年 加 入 共 产 党,1929 年 12 月赴苏联,入红军 步兵学校学习。1932年回国入 中央苏区瑞金,任过师政治部主 任等职。1934年10月随中央红 军长征,继续在红军中任要职。 抗战时期在延安抗大任过教育长 等职。1940年被党中央派回琼 崖,先后任中共琼崖特委常委、独 立总队副总队长、琼纵副司令员, 协助冯白驹抗击日伪军的“蚕食” 与“扫荡”,击退国民党顽固派的 进攻。1947年,奉命到中共桂滇 边工委工作,组建桂滇边纵队,任 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 军区副司令员,高级步校教育长、 海南军区司令员等职。1961年 后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 副省长、广州军区顾问、广东省人 大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1955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卢胜 (1911—1997),原名卢 家扬,曾用名李胜,琼海人,新加 坡归侨。早期卢胜在家乡参加红 军,1928 年赴新加坡,1929 年在 新加坡加入共青团,1932年转为 共产党员。1932年回国到达福 建,参加了 3 年的游击战争,任过 营团长等职务。闽粤边红军改编 为新四军后,卢胜历任新四军苏 皖支队第三纵队政委、军分区司 令员兼政委、地委书记等职。解 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政 委。师长、纵队副司会员、军政委 等要职,参加过孟良崮、解放上海 等著名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 任志愿军第23军政委,后历任福 建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 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55年被 授予中将军衔。 符确坚 (1906—1972),原名 符敦秀,文昌人,新加坡归侨。 1925年,符确坚飘洋过海到新加 坡谋生,在工厂内参加赤色工会 等 革 命 团 体 ,1927 年 加 入 共 产 党。1929年经组织介绍回故乡 参加革命,任过区、县委书记。 1934年经香港到达福建,后进入 中央苏区瑞金。1934年10月参 加万里长征,到达延安任过财政 部秘书长等职。1937年申请到 新四军工作。在军部任机要秘 书、干部科长等职。1941 年 1 月 “皖南事变”后历任旅政治部副主 任、师组织部长、军分区政治部主 任等职。1948年后任华东野战 军四纵师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 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23军副 政委、政委,南京军区后勤部部 长、政治部主任等职。1955年被 授予少将军衔。 万里长征老战士 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有 5 位海南归侨,除了周士第、庄田、 卢胜、符确坚等 4 位归侨将军,还 有谢飞和云广英。 谢飞 (1913—2013),原名谢 琼香,文昌人,马来亚归侨,1926 年在家乡参加共青团,1927年加 入中共,年仅14岁。1929年在广 东省委机关工作,稍后奉命往马 来亚,做团结教育华侨工作达3 年之久。1932年初回国到福建 从事地下工作。1934 年 5 月被调 到中央苏区担任政治保卫局机要 员。1934 年 10 月随 29 位女红军 战士参加万里长征,在长征途中 与刘少奇相识,并在到达陕北时 结婚。新四军组建后到该军工 作。1940 年 7 月,组织派其赴苏 南工作,刘少奇则到安微领导抗 战,由于环境恶劣失去联系而分 手。之后谢飞一直在苏、浙、豫、 皖等地从事革命活动与任职,在 浙江与日伪打过20多次仗,被称 为女中豪杰。1949 年 1 月调到东 北工作,5 月回到北京。1951 年 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4年,并在 该校担任专修科主任 3 年。1956 年后历任中央政法干校(后改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公安 部咨询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云广英 (1905—1990),原名 云昌旭,曾用名云清,林秀先,文 昌人,马来亚归侨。大革命时期 在广州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 经张云逸介绍到广西李明瑞部任 秘 书 ,从 事 兵 运 工 作 。 1927 年 “四·一二”事变后到马来亚谋生, 1929 年 回 国 参 加 广 西 白 色 起 义。1930年加入中共,并在红七 军任职。1934年10月参加万里 长征,到达延安后任红军大学组 织科长。1936年6月“两广事变” 发生,党中央委托其为红军代表, 秘密赴两广从事对李宗仁,李济 深等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 作。1936 年 9 月又回到延安,续 任前职。1937年春在抗大学习, 后又受党中央委派,到香港组建 地下党组织。抗日战争爆发后 任八路军驻广州、韶关办事处主 任。1942 年,第三次进延安,任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兼俄文学校 副校长。1945年,作为大后方代 表团成员出席党的七大。抗日 战争胜利后赴东北战场,任过中 央延边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 长。1949年南下,历任南下干部 大队副政委、江西省府秘书长。 1950年后历任广东省府秘书长, 省检察院检察长,省委工交部、 统战部副部长,省经委、计委副 主任,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副 主任等职。 情报外交部门的神奇人物 何英(1914—1993),琼 海 人,马来亚归侨。他13岁就到马 来亚谋生,当过学徒、店员、工 人。1929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 转为共产党员,历任:马来亚麻 城、吉隆坡少共地委书记、马来 亚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马六甲 地委书记、马共中央巡视员等 职。1935年不幸被捕入狱,1936 年出狱被驱遂回故乡而与党组 织失去联系。他不顾环境的恶 劣与自身的安危,从海南到广 州、上海、南京等地寻找组织,最 后在长沙找到党组织并被派到 广州任特派员。1938年到达延 安,在抗大、中央马列学院、马列 主义研究室学习。1942年后历 任:中共中央党务研究室研究 员、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委 员(朱德为主任)、海外干部训练 班班主任, 下转 B03 版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广大海外侨胞义愤填膺,强烈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竭尽全力支援祖国的抗战。除了捐 款捐物支援抗日前线外,还纷纷回国直接参战。据统计,抗战爆发后,从世界各地回国参战的华侨青年学生与工人约有1万人,其 中约有2000名左右分赴延安和华中、华南的敌后战场,参加八路军、新四军、东江纵队和琼崖纵队。 仅在革命圣地延安学习和工作过的华侨青年就约有600多人,海南籍的华侨青年和南侨机工约有数十人。 在新四军中参加抗战的华侨青年,也不下400人,仅在新四军军部各机关和直属支队的华侨就有七八十人。皖南事变中,数 以百计的归侨战士被残害,仅被国民党当局囚禁于上饶集中营的归侨将士就有24位(海南籍的归侨具体人数不详)。 \ 稿1938 年,梁国栋(左二)与琼海同 乡在延安合影。 这是一张珍贵的 历史照片,图中人物 是原红七军的部分人 员,其中有多位海南 籍人士。 后排站立者中, 左一左二为云广英和 陈英夫妇,左四为张 云逸。 卢胜 庄田 谢飞 符确坚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Jul-2020

3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铁血琼崖 B02 在岛外抗日的海南归侨hnrb.hinews.cn/resfile/2015-07-20/010/hnrb20150720010.pdf · 员(朱德为主任)、海外干部训练 班班主任, 下转b03版

铁血琼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BB002220152015年年77月月2020日日 星期一星期一主编主编││陈耿陈耿版式版式││庄和平庄和平

一直以来,人们都比较熟知琼崖纵队和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的归侨志士,以及奋战在滇缅前线的南侨机工们。而对在延安八路军、新四军中参加抗战的海南归侨华侨的状况,除了周士第、庄田、何英、谢飞等知名度较高外,其余同志则了解甚少。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笔者根据有关资料,着重分类介绍其中的22位归侨将士。

著名的归侨将军

在侨界被誉为著名的归侨将军约有30多位(包括琼崖纵队中的归侨将军),而在八路军、新四军中参加抗战的海南籍归侨将军

有周士第、庄田、卢汉、符确坚等四位。

周士第(1900—1979),又名周土梯、周力行、周平,琼海人,新马归侨。1924年,周土第考上黄埔军学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进入北代军“铁甲车队”任副队长、队长,并在同年加入中共。之后在叶挺的独立团中任营长、团参谋长,代理团长等职。1928年8月1日,率部参加南昌起义,任25师师长(党代表为李硕勋)。起义失败后,党派其经香港向党组织汇报工作,之后因病赴马来亚,新加坡治病与务工。1929年回国,后到达江西苏区,在红军大学当教员。1934年10月参加万里长

征,任十五军团参谋长,到达陕北后直到新中国成立,一直在军队中任要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防空军司令员、军委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庄 田(1906—1992),名 庄言,原名庄振风,曾用名庄龙蟠,万宁人,新加坡归侨。1923年庄田赴新加坡,先后在荷兰、英国的外轮当海员,1926 年加入共产党,1929年12月赴苏联,入红军步兵学校学习。1932年回国入中央苏区瑞金,任过师政治部主任等职。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继续在红军中任要职。抗战时期在延安抗大任过教育长等职。1940年被党中央派回琼

崖,先后任中共琼崖特委常委、独立总队副总队长、琼纵副司令员,协助冯白驹抗击日伪军的“蚕食”与“扫荡”,击退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1947年,奉命到中共桂滇边工委工作,组建桂滇边纵队,任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高级步校教育长、海南军区司令员等职。1961年后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军区顾问、广东省人大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卢胜(1911—1997),原名卢家扬,曾用名李胜,琼海人,新加坡归侨。早期卢胜在家乡参加红军,1928年赴新加坡,1929年在

新加坡加入共青团,1932年转为共产党员。1932年回国到达福建,参加了3年的游击战争,任过营团长等职务。闽粤边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后,卢胜历任新四军苏皖支队第三纵队政委、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地委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政委。师长、纵队副司会员、军政委等要职,参加过孟良崮、解放上海等著名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第23军政委,后历任福建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符确坚(1906—1972),原名符敦秀,文昌人,新加坡归侨。1925年,符确坚飘洋过海到新加坡谋生,在工厂内参加赤色工会等革命团体,1927 年加入共产党。1929年经组织介绍回故乡参加革命,任过区、县委书记。1934年经香港到达福建,后进入中央苏区瑞金。1934年10月参加万里长征,到达延安任过财政部秘书长等职。1937年申请到新四军工作。在军部任机要秘书、干部科长等职。1941年1月

“皖南事变”后历任旅政治部副主任、师组织部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1948年后任华东野战军四纵师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23军副政委、政委,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万里长征老战士

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有5位海南归侨,除了周士第、庄田、卢胜、符确坚等4位归侨将军,还有谢飞和云广英。

谢飞(1913—2013),原名谢琼香,文昌人,马来亚归侨,1926年在家乡参加共青团,1927年加入中共,年仅14岁。1929年在广东省委机关工作,稍后奉命往马来亚,做团结教育华侨工作达3年之久。1932年初回国到福建从事地下工作。1934年5月被调到中央苏区担任政治保卫局机要员。1934年10月随29位女红军战士参加万里长征,在长征途中与刘少奇相识,并在到达陕北时结婚。新四军组建后到该军工作。1940年7月,组织派其赴苏南工作,刘少奇则到安微领导抗战,由于环境恶劣失去联系而分手。之后谢飞一直在苏、浙、豫、皖等地从事革命活动与任职,在浙江与日伪打过20多次仗,被称为女中豪杰。1949年1月调到东

北工作,5月回到北京。195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4年,并在该校担任专修科主任3年。1956年后历任中央政法干校(后改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公安部咨询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云广英(1905—1990),原名云昌旭,曾用名云清,林秀先,文昌人,马来亚归侨。大革命时期在广州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经张云逸介绍到广西李明瑞部任秘书,从事兵运工作。1927 年

“四·一二”事变后到马来亚谋生,1929 年回国参加广西白色起义。1930年加入中共,并在红七军任职。1934年10月参加万里长征,到达延安后任红军大学组织科长。1936年6月“两广事变”发生,党中央委托其为红军代表,秘密赴两广从事对李宗仁,李济深等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1936年9月又回到延安,续任前职。1937年春在抗大学习,后又受党中央委派,到香港组建地下党组织。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驻广州、韶关办事处主任。1942年,第三次进延安,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兼俄文学校副校长。1945年,作为大后方代表团成员出席党的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战场,任过中央延边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9年南下,历任南下干部大队副政委、江西省府秘书长。1950年后历任广东省府秘书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省委工交部、统战部副部长,省经委、计委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副主任等职。

情报外交部门的神奇人物

何 英(1914—1993),琼 海人,马来亚归侨。他13岁就到马来亚谋生,当过学徒、店员、工人。1929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转为共产党员,历任:马来亚麻城、吉隆坡少共地委书记、马来亚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马六甲地委书记、马共中央巡视员等职。1935年不幸被捕入狱,1936年出狱被驱遂回故乡而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不顾环境的恶劣与自身的安危,从海南到广州、上海、南京等地寻找组织,最后在长沙找到党组织并被派到广州任特派员。1938年到达延安,在抗大、中央马列学院、马列主义研究室学习。1942年后历任:中共中央党务研究室研究员、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委员(朱德为主任)、海外干部训练班班主任, 下转B03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广大海外侨胞义愤填膺,强烈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竭尽全力支援祖国的抗战。除了捐款捐物支援抗日前线外,还纷纷回国直接参战。据统计,抗战爆发后,从世界各地回国参战的华侨青年学生与工人约有1万人,其中约有2000名左右分赴延安和华中、华南的敌后战场,参加八路军、新四军、东江纵队和琼崖纵队。

仅在革命圣地延安学习和工作过的华侨青年就约有600多人,海南籍的华侨青年和南侨机工约有数十人。在新四军中参加抗战的华侨青年,也不下400人,仅在新四军军部各机关和直属支队的华侨就有七八十人。皖南事变中,数

以百计的归侨战士被残害,仅被国民党当局囚禁于上饶集中营的归侨将士就有24位(海南籍的归侨具体人数不详)。

投身延安八路军、新四军参与抗战

在岛外抗日的

海南归侨

文\

本刊特约撰稿

林明江

1938年,梁国栋(左二)与琼海同乡在延安合影。

这是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图中人物是原红七军的部分人员,其中有多位海南籍人士。

后排站立者中,左一左二为云广英和陈英夫妇,左四为张云逸。

卢胜庄田谢飞 符确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