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2020.5.1 出刊 善願串連 大悲咒 起來...

8
四眾佛子共勉語 庚午年季春釋聖嚴撰 信佛學法敬僧.三寶萬世明燈 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 為了廣種福田.那怕任怨任勞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 處處觀音菩薩.聲聲阿彌陀佛 1 要聞 ◆創辦人:聖嚴師父 ◆發行人:果暉法師 ◆社長:張昌邦 ◆發行所: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 ◆地址︰ 112 臺北市北投區公館路 186 號 ◆網址:www.ddm.org.tw ◆ E-mail:[email protected] ◆變更地址、索取、取消雜誌請電:(02)2896-6119 轉 201、204、207 2020.5.1 出刊 365 PERIODICAUSI 雜誌紙類 ◆法鼓山建設基金劃撥專戶 帳號:19078983 戶名: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 TAIPEI TAIWAN R.O.C. POSTAGE PAID LICENCE NO.1890 Android iOS 法鼓雜誌APP 歡迎下載 【新聞簡訊】 Line Line 退S A R S 便Line L Learn I Insist N Nurture E Empower Line QR Code 使便法鼓山關懷北海岸社工 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應新北市政府社 會局之邀,為第一線社工人員提供心 靈喘息服務。3 24 日,14 位北海 岸社福中心與家暴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的社工,透過參與手作活動,體會在 專注中放鬆身心,減輕工作壓力。 活動於北海岸社福中心進行,中心 社工主任羅惠玲表示,社工們是社會 底層家庭的重要支持者,平時工作量 大,心理壓力也大,防疫期間,還增 加獨居老人配送口罩的任務。這次很 難得有一個上午的時間,放鬆專注地 體驗手作。 為了讓社工們紓解緊繃的身心,慈 基會安排「蝶谷巴特」手作,提供多 種圖樣的餐巾紙,進行剪裁與拼貼創 作。許多社工不約而同選擇腳踏車圖 樣,北海岸社福支持服務組督導陳慶 家說:「這種時刻,最想做的事,就 是騎上腳踏車去追風。」 (楊雅穎) 法鼓山協助新竹市分裝口罩 4 22 日起至 6 月底,法鼓山 慈善基金會每週協助新竹市政府分裝 兒童口罩。22 日當天,22 位義工至 新竹市北區區公所,與銀髮族協會 等多個團體,在衛生局人員指導示範 下,共同協助分裝 7080 包口罩。 包裝前,義工們進行消毒、穿隔離 衣,戴上口罩、髮套與手套後,開始 分裝口罩,並協助確認數量。義工李 靜惠說,很高興有機會幫助第一線醫 護人員,現場也感受到政府對防護措 施的用心。 70 多歲義工陳錦鐘與妻子鄭秀治, 秉持創辦人聖嚴師父所說:「急需要 做,正要人做的事,我來吧!」的精 神,兩人一個拆點、一個包裝,心中 並默念:「小朋友身心安康,疫情早 日消除。」將祝福包進袋中。 負責召集義工的邱濱棋,特地排假 投入服務,他表示義工報名踴躍,奉 獻熱忱絲毫不受疫情影響,眾人期盼 能將這份培福有福的祝願,透過口罩 與小朋友們結緣。 (林雅櫻) 法鼓山推廣手機線上持咒 邀請民眾以大悲心為全世界祈福 深化修行 蓄備力量 大悲咒 起來 Line Dharma Relief Barr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Insight Meditation Korinji Rinzai Zen Community Sravasti Abbey Shambhala Publications Lion’s Roar and Buddhadharma 調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中)與李龍騰醫師(左)對談,分享「正面解『毒』的心靈處方」。 右為主持人臺北醫學大學張育嘉教授。 (李東陽攝) 防疫生活講座 方丈和尚與李龍騰醫師對談 善願串連 透過手機,隨時隨地都可參與 「大悲咒 Line 起來」持咒活 動,並可藉由「影音陪讀」功 能一起持誦。 (釋演化攝) 安心有道 正面解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Jul-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要聞 2020.5.1 出刊 善願串連 大悲咒 起來 Line願力,也能夠點滴累積,成就美好善業。盡可能地付出和關懷,即便只是發揮小小參與,學習觀音的慈悲,消除人我界線,定人心的力量。法師鼓勵每個人廣邀親友〈大悲咒〉,透過共同持咒迴向,發揮安或世界各地天災人禍,皆

四眾佛子共勉語 庚午年季春釋聖嚴撰信佛學法敬僧.三寶萬世明燈

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

為了廣種福田.那怕任怨任勞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

處處觀音菩薩.聲聲阿彌陀佛

1 要聞 ◆創辦人:聖嚴師父 ◆發行人:果暉法師 ◆社長:張昌邦 ◆發行所: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 ◆地址︰ 112 臺北市北投區公館路 186 號

◆網址:www.ddm.org.tw ◆ E-mail:[email protected] ◆變更地址、索取、取消雜誌請電:(02)2896-6119 轉 201、204、2072020.5.1出刊 365

PERIODICAUSI雜誌紙類

◆法鼓山建設基金劃撥專戶 帳號:19078983 戶名: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

非經本刊同意,不得轉載本報圖文。

本刊編印費用為十方信施,閱後請轉贈親

友,功德無量。

TAIPEI TAIWAN

R.O.C.

POSTAGE PAID

LICENCE NO.1890

Android iOS

法鼓雜誌APP歡迎下載

【新聞簡訊】

【楊雅穎/臺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衝

擊全球,日常生活數月間劇烈改變,病毒

示現了「全人類都是命運共同體」的根本

事實,當前唯有安住身心、彼此護念,方

能度過此次疫病。四月十日起,法鼓山透

過手機通訊軟體,推動「大悲咒Line

起來」

線上持咒活動,鼓勵民眾藉持咒祈福,拉

近彼此心的距離,匯聚慈悲祝福的力量,

為世界帶來安定。

「大悲咒Line

起來」為法鼓山首度開發

的手機線上持咒介面,僧團都監常遠法師

表示,希望藉此平台,串連起大眾的慈悲

和願力,同心祈願世界和平,疫情早日消

退。法師表示,法鼓山是觀音道場,一直

致力弘揚自利利他的觀音法門,尤其遇上

重大災難時,如九二一大地震、SARS,

或世界各地天災人禍,皆鼓勵大眾誦持

〈大悲咒〉,透過共同持咒迴向,發揮安

定人心的力量。法師鼓勵每個人廣邀親友

參與,學習觀音的慈悲,消除人我界線,

盡可能地付出和關懷,即便只是發揮小小

願力,也能夠點滴累積,成就美好善業。

「大悲咒Line

起來」活動中,「L」代

表「Learn

」開始學習:學習持誦,繼續持

誦;「I」代表「Insist

」堅持學習:持之

以恆,寧少勿斷;「N」代表「N

urture

增長學習:悲心發起,福慧增長;「E」

代表「Em

power

」學習助人:聞聲救苦,行

菩薩道這四種利益,皆能從持誦〈大悲咒〉

中得到。因此,持咒不但能安住自己的身

心,更能時時提勉自己學習、奉行觀音的

慈悲,在生活中實踐菩薩道。

四月十日起,只要用手機掃描「大悲咒

Line

起來」

的QR

Code

,即可參加持咒活

動,可自動累計個人持咒與念佛次數,不

會背誦者可藉由「影音陪讀」功能,跟著

影片一起持誦。持咒或誦佛號次數累進前

一千名者可上「功德榜」,榜上前六名可

獲頒電子獎牌。

五月十日佛誕節當天,法鼓山僧團將以

「三時繫念祈福超度法會」作為第一波迴

向,匯聚所有的善願祝福,迴向全世界遭

逢疫病、戰爭、天災人禍的受苦眾生,祝

願世間早日和平,重回安樂。

疫情蔓延,人心惶惶之際,

法鼓山關懷社會,僧眾

也把握當下用功。在結夏安居

前,僧團三學研修院與禪堂聯

合規畫為期四十天的精進用功

禪期,於四月二十一日至五月

三十一日在法華書苑展開,全

程共分五梯。

這次禪四十由禪堂監院常乘

法師擔任總護。法師表示,禪

眾參加長時間的禪修,在心態

的引導、方法的使用、進度的

安排上,都與短期的禪七不同,

即便是僧眾,同樣也是要回歸

到基礎的方法,漸次用功。

「現階段不是每個人都能直

接為社會做什麼,實質能做的

是『準備自己』。」僧才培育

院監院常藻法師表示,僧眾此

時沉澱用功,深化修行,正是

積極蓄備未來弘化關懷,成為

穩定社會的力量。

(文/釋演曉.圖/李東陽)

法鼓山關懷北海岸社工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應新北市政府社

會局之邀,為第一線社工人員提供心

靈喘息服務。3 月 24 日,14 位北海

岸社福中心與家暴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的社工,透過參與手作活動,體會在

專注中放鬆身心,減輕工作壓力。

活動於北海岸社福中心進行,中心

社工主任羅惠玲表示,社工們是社會

底層家庭的重要支持者,平時工作量

大,心理壓力也大,防疫期間,還增

加獨居老人配送口罩的任務。這次很

難得有一個上午的時間,放鬆專注地

體驗手作。

為了讓社工們紓解緊繃的身心,慈

基會安排「蝶谷巴特」手作,提供多

種圖樣的餐巾紙,進行剪裁與拼貼創

作。許多社工不約而同選擇腳踏車圖

樣,北海岸社福支持服務組督導陳慶

家說:「這種時刻,最想做的事,就

是騎上腳踏車去追風。」 (楊雅穎)

法鼓山協助新竹市分裝口罩

自 4 月 22 日起至 6 月底,法鼓山

慈善基金會每週協助新竹市政府分裝

兒童口罩。22 日當天,22 位義工至

新竹市北區區公所,與銀髮族協會

等多個團體,在衛生局人員指導示範

下,共同協助分裝 7080 包口罩。

包裝前,義工們進行消毒、穿隔離

衣,戴上口罩、髮套與手套後,開始

分裝口罩,並協助確認數量。義工李

靜惠說,很高興有機會幫助第一線醫

護人員,現場也感受到政府對防護措

施的用心。

70多歲義工陳錦鐘與妻子鄭秀治,

秉持創辦人聖嚴師父所說:「急需要

做,正要人做的事,我來吧!」的精

神,兩人一個拆點、一個包裝,心中

並默念:「小朋友身心安康,疫情早

日消除。」將祝福包進袋中。

負責召集義工的邱濱棋,特地排假

投入服務,他表示義工報名踴躍,奉

獻熱忱絲毫不受疫情影響,眾人期盼

能將這份培福有福的祝願,透過口罩

與小朋友們結緣。 (林雅櫻)

法鼓山推廣手機線上持咒 邀請民眾以大悲心為全世界祈福

深化修行 蓄備力量

大悲咒 起來Line

【本刊訊】三月中旬起,北美地

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確診人數激

增,造成醫療物資嚴重短缺。為支

援第一線保護大眾的醫護人員,三

月三十一日起,法鼓山北美分支道

場發起「佛法救濟」專案(D

harma

Relief

),捐贈口罩給當地醫療院所及

弱勢機構,知名佛教團體及出版社,

包括:巴瑞佛教研究中心(B

arr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內觀禪修中心

(Insight Meditation

)、香林臨濟禪修中

心(K

orinji Rinzai Zen C

omm

unity

)、

國舍衛精舍(Sravasti A

bbey

)、香巴拉

出版社(Sham

bhala Publications

)、加拿

大︽獅子吼︾與︽佛法︾雜誌(Lion’s

Roar and Buddhadharma

)等,紛紛響應

贊助。

至四月十一日止,「佛法救濟」專

案已運送三十多萬片口罩,捐贈給美

國二十七州、加拿大兩個省,共百餘

家醫院。同時,北美二十四個佛教團

體與五十八位義工,仍持續聯繫醫院

及口罩捐贈事宜。

寺院管理歐美區副都監常悟法師表

示:「口罩首先發給美、加疫情被列

為一級(嚴重)的州、省及當地醫院,

主要挑選病床數量大、有做新冠肺炎

檢測及收治新冠病患的醫院。由於疫

情尚未降溫,一級的醫院增多,物資

產量不敷需求,運送也經常受到影響,

計畫不得不機動調整,希望能盡快將

口罩送到醫護人員手中。看到這麼多

團體的響應,以及義工們的投入,讓

人非常感動!」這個專案的進行,也

改變了北美社會大眾認為佛教徒消極

的印象。

除了「佛法救濟」專案外,法鼓山

慈善基金會、護法總會關懷院也從

臺灣寄送數千個義工自製布口罩至北

美,提供當地分支道場與信眾及居民

結緣,期許以實際行動及佛法祝福,

共度疫情難關。

北美佛教團體共

▲�

法鼓山北美分支道場發起「佛法救濟」專

案,捐贈口罩給當地醫療院所與機構,廣

獲響應贊助。��

(佛法救濟專案小組�

提供)

【釋演化/北投報導】在疫情蔓延中,如何不

落入負面思考?如何保持社交距離而不疏離?如

何讓自己、也讓他人安心?四月十七日,法鼓山

行政中心於雲來寺舉辦第三場「防疫心生活講

座」,邀請臺北仁濟院總院院長李龍騰醫師與方

丈和尚果暉法師對談,分享「正面解『毒』的心

靈處方」,由臺北醫學大學張育嘉教授主持,透

過網路直播,與全球分支道場專職及義工分享。

李龍騰醫師首先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已

逾兩百萬人罹病、十餘萬人往生,臺灣雖然相對

平安,然而,為阻斷病毒傳染,戴口罩、自主或

居家隔離、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仍讓許多

人難以適應,近月在門診中已陸續看到悲傷、憂

鬱、焦慮、憤怒等臨床症狀的發生,大眾如何不

用藥物而能得到心安,確實是重要課題,他個人

最常運用的觀念,即是聖嚴師父所說的「心安就

有平安」以及「四它」。

方丈和尚分享,在疫情中,「保持距離,以策

安全」是必要的,因為保護自他安全是最基本的

關懷。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可以透過其他

方式達到關懷效果,在保持社交距離時,不致造

成人際疏離。並提醒,疫情為全人類各個層面帶

來重大的影響,在這陰影中,我們有更多因緣可

以向內看,對自己進行觀照、自省,同時也更需

要外看,啟發同理心、慈悲心,即是法鼓山開山

的精神||大悲心起。在心不安時,可以試著從

讓我們不安的現象,回到自己的身心,或者以念

佛號、觀呼吸的方式,讓念頭有對象可繫緣,如

此,即能得到初步的安心。

李龍騰回溯自己的生命經驗,憶及在當軍醫官

時,用親手鈔的︽心經︾與準備聯考的胞弟分享,

讓胞弟因而安下心來應考,也曾經以整日鈔︽心

經︾的方式,陪伴自己度過醫學檢查不出來的病

痛,除了科學與醫學專業之外,也相信信仰對自

己帶來的安心作用。

「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望,就

是最大的財富。」最後,方丈和尚以聖嚴師父的

法語,與大眾共勉,珍惜生命的每一刻及每一個

因緣。

抗疫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中)與李龍騰醫師(左)對談,分享「正面解『毒』的心靈處方」。

右為主持人臺北醫學大學張育嘉教授。� (李東陽�攝)

防疫心生活講座 方丈和尚與李龍騰醫師對談

善 願 串 連

▲�透過手機,隨時隨地都可參與

「大悲咒 Line 起來」持咒活

動,並可藉由「影音陪讀」功

能一起持誦。� (釋演化�攝)

安心有道 正面解毒佛法救濟

Page 2: 要聞 2020.5.1 出刊 善願串連 大悲咒 起來 Line願力,也能夠點滴累積,成就美好善業。盡可能地付出和關懷,即便只是發揮小小參與,學習觀音的慈悲,消除人我界線,定人心的力量。法師鼓勵每個人廣邀親友〈大悲咒〉,透過共同持咒迴向,發揮安或世界各地天災人禍,皆

【楊雅穎/臺北報導】法鼓山第

三十六期百年樹人獎助學金,四月

十二日起於全臺各區,陸續進行

四十五場頒發活動,受惠學生共

一千兩百五十六人。疫情期間,不

少受薪家庭的收入受到影響,獎助

學金為學生提供實質幫助,並傳達

社會溫暖關懷。

四月十二日,「中港大排花語綠

意綠色長廊」廣場上,新莊分會身

穿綠色背心的義工,為前來領取獎

助學金的二十七位同學,細心量額

溫、噴灑酒精消毒雙手,再送上文

具、點心,儘管面戴口罩,並須保

持一公尺社交距離,大家反而分外

珍惜片刻相聚。慈基會祕書長常順

法師也到現場祝福同學們,抗疫期

間更要「平平安安,過好生活」!

義工李碧珍表示,每次頒發獎助學

金,看到孩子們逐年地成長,內心

無比安慰。

今年十六歲,就讀國立臺北商業

大學五專部的錢俞均,與讀國三的

妹妹錢姵彣搭父親的摩托車前來領

取獎助學金。錢姵彣表示,每次領

取時都覺得社會好溫暖,也因此自

我要求要更用功,才能對得起這份

心意;錢俞均則希望自己習得一技

之長,將來順利就職幫忙承擔家計。

她說,記憶中,父親結束清潔工作,

騎著摩托車來補習班接她和妹妹回

家,髒汙的外衣會特別翻過來穿,

讓後座的妹妹和她,抱在腰上不會

弄髒手。父親的愛護之情與辛勞付

出,兩位姊妹都看在眼裡,她們都

自我期許,將來有能力時也要為需

要協助的孩子,伸出溫暖之手。

2 護法關懷365期 2020.5

護法鼓手

三年前,張怡倩為照顧孩子離開職場,非常在意

時間掌控的她,在女兒上小學後,也希望女兒

每天都是前三個到班上的人,所以一大早就送女兒

出門。自從在課程中學習「自覺與放鬆」以後,她

認為自己的緊張,是因為擔心孩子不會照顧自己。

有一次,張怡倩問女兒每天趕著出門的感受:「她

很坦白地告訴我,她不想這樣,因為壓力很大。」

於是,她決定不再催促女兒上學,「沒有我的提醒,

她仍然能吃完早餐、準時出門,也沒有遲到。」這

讓她終於鬆了一口氣,說:「我現在每天早上的心

情輕鬆多了!」她體認到放手讓孩子獨立,是自己

與孩子都一起成長。

「這個課程最大的收穫,就是我跟孩子可以一起

學!」在公司行號擔任稽核人員的林雅卿,分享有

次與孩子聽完課之後,急著去做晚餐,六歲的女兒

在旁很想參與,卻阻礙了平時廚房的動線,於是大

聲斥責,女兒只好落寞離開,她想:「孩子不過是

想一起參與煮飯,我有必要這樣不耐煩嗎?」事後

她向女兒道歉,女兒卻反過來安慰她:「媽媽,老

師剛才有教怎麼按摩放鬆,以後您生氣時,我可以

像這樣握住您的手!」女兒用小手輕按林雅卿的指

頭,兩人說好以後誰生氣,都要用這樣溫柔的方式

給對方提醒。

法鼓山人基會主任卓俐君表示:「課程設計的理

念,是希望家長先學會如何照顧自己,再由內而外

地帶孩子練習自我照顧。」透過學員張怡倩與林雅

卿的分享,參與課程的家長,不單只學習如何教養,

更透過課程引導,練習自我檢視,且從觀照自己的

過程中再次成長。

法鼓山第36期百年樹人獎助學金

如果多數人都照常過生活,那分會又

為何不能照常提供服務?」新冠肺

炎尚未停息,但城中分會召委卓櫻麗分

享,在臺灣就算再擔心,上學的人還是去

上學,上班的也還是得上班,於是,最好

用的是一顆平常心!

城中分會因座落熱

鬧的臺北市區,即

使在疫情時期,

每日早晚都仍

有人來訪。於

是,三月起,

分會開啟安心

服務,每日從

早到晚都安排知客人員,希望盡最大的力

量,及時提供佛法給需要安心的人。

卓櫻麗也將佛法的安定人心,用在鼓勵

分會義工的服務工作上。她說義工都很發

心做安心服務,但暫停活動就像放長假,

開始時覺得輕鬆,時間一久又無事可安,

她立刻考慮到:「這場疫情還沒結束,更

考驗人的是耐力。」於是,每週四晚上,

她邀請義工一起持誦〈大悲咒〉,果然

大家焦慮的狀態漸漸減少,身心愈來愈安

穩。此

外,她也請各組長在手機群組中,每

日張貼師父文章,且持續與悅眾討論接續

的關懷計畫。她說,老菩薩抵抗力不佳,

所以前陣子主要關懷的對象是年長的會

員,「但已有會員的家人放了好幾個月的

無薪假,我們接下來必須開始關心青壯年

齡層是否需要協助。」

加入法鼓山三十年、承接召委執事十

年,卓櫻麗坦言:「其實我以前不那麼喜

歡跟人接觸。」她過去習慣獨處,最好

整天都不用跟人說話,「不過,因緣在身

上就要承擔,也是學佛讓我有這麼大的改

變。」分會裡看見的卓櫻麗,對每個人總

是熱誠關懷,分享佛法觀念。改變自己只

為利益眾生,她說:「分會的使命是服務

信眾,只要社會大眾需要佛法,我們義不

容辭。」

(何筱淇)

全世界很多學校都因疫情停課了,我

們還能上學,真的很幸福!」桃園

高中校長游文聰有感而發。儘管疫情期間,

校園節奏有些許改變,例如大型活動被取消、

學生畢業旅行延期、社團活動受限,師生反因疫

情的體會,培養出更開闊的胸襟。

游文聰舉一堂國文課為例,該堂課師生首先針對疫情

進行一場討論,最後一起到教室外的地板上,用彩色粉

筆共同繪製了一百個國家的國旗,並寫上祝福語。此舉

讓他非常感動,表示「若非疫情關係,學生們對世界其

他國家的處境,恐怕難有感受。這場疫病是我們最直接

的老師。」

游文聰是資深護法悅眾,擔任校長十四年的他,面對

前所未有的疫情,第一時間即透過輔導室轉發法鼓山《心

安平安》手冊給每位老師,並以輔導室為中心向全體師

生發出「信、運、同、轉」的呼籲,「信」是「依靠信仰」,

「運」即「好好運動」,「同」是「莫忘同理心」,「轉」

則「提醒轉念」,並請老師為學生分享觀念,種下善種子。

除了朝會演說改成直播,並適時援用佛法觀念,游文

聰不改往常習慣,每日清早站到校門邊看著學生一一進

校園,「我覺得自己很像『常不輕菩薩』,正看著一尊

尊的未來佛,感覺好歡喜!」疫病雖然帶來巨大衝擊,

他深信唯有堅守崗位,戮力奉獻,才能共度危難,也希

望大家都能從這場疫病中體認到,「人類是一整體,沒

有人能夠置身事外。」

(楊雅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航空業受到很大的波及,

護法信眾史慶生身為長程航班機長,四月份的

飛航班數還不到三月份的一半,甚至,曾飛了澳洲三

趟,機上沒有一位乘客。

「在臺灣很幸福,因為防疫工作做得很好,感覺不

到那種迫切的威脅性,我出班時,可以從乘客的反

應,感受到他們對未知的恐懼。」當駕駛員傳出確診

病例,遠在臺東的母親也打電話關心史慶生,希望他

暫時不飛,但他告訴母親:「如果我請假,表示有個

人要替代我飛。」在機上時,他會提起佛號,讓自己

心安,也為同一班機的人祝福。其餘,則像平常一樣,

該做什麼就做什麼,用平常心面對無常。

除了工作受波及,因隔離檢疫的關係,史慶生無論

在國外或臺灣的行動都受到限制。不過,他正面解

讀:「正好可以讓自己從忙碌中暫停一下,好好檢視

生活中哪些是必須的,哪些又是多餘的,可以看出生

命的重要排序。」再用上聖嚴師父的「四它」,面對

疫情,無有恐怖。

身為佛教徒,史慶生深刻體認到何謂共業,疫情影

響的不只是人類的健康安全,還有人際關係疏離、家

庭解構、經濟蕭條、社會崩解等,加上疫情變化迅速,

凸顯了人性的脆弱,是非常嚴峻的挑戰。「同體大悲

不再只是觀念,而是感同身受,更需要化為行動,從

心安平安做起。」他認為世界上良善的人還是居多,

護念有情的慈悲讓世間充滿希望。

(邱惠敏)

無常中用平常心史慶生機 長

三月起至今,護法總會陸

續召開工作說明會,協

助分會及共修處的悅眾及護

法鼓手,加入安心服務行列,

目前全臺已有二十四處開放服

務,更有超過十位發心的專職

人員,自願至各地參與服務,

向義工學習菩薩行,並將願心

帶回職場,也為社會帶來善的

循環。

護法總會服務處監院常應法

師表示,分會及共修處提供安

心服務的前提要件,除了有足

夠的義工人力之外,還須考量

義工及其家屬是否都安心無

虞、服務的場地是否寬敞且通

風等。

「提供安心服務,其實沒那

麼困難!」新莊分會召委黃蒼

海認為,因疫情影響,來往分

會的人較過去更少,感染的風

險沒有想像中可怕,只要嚴守

防疫措施,徹底執行工作手冊

上的流程,包括消毒方法及次

數、監控出入者的體溫等,就

能自在地繼續幫助需要佛法安

心的人。

初到重陽分會協助安心服務

的專職吳若竹也說,這段期間

很少有信眾來訪,令她意外的

是,分會每位義工菩薩,很習

慣地各居一處,有人安靜鈔

經、有人線上共修,也有人走

進佛堂練習梵唄,讓她明白,

原來安心服務,並不是做很複

雜的事,更多是個人的精進用

功,「在分會深刻體會到,平

時的精進用功,是為了某天,

當有一個需要佛法的人踏進

來,我已經準備好了!」

(文/何筱淇.圖/文山分會

提供)

安心服務一直在

孩子的溫柔提醒

今年即將畢業的受助學生廖又

諠,國二時父親因心肌梗塞過世,

家中頓失經濟來源,慈基會及時的

協助,不但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且

一直陪伴至今。專攻媒體設計的她,

每年親自設計卡片向認養人表達感

謝,也發願畢業工作後,加入認養

人行列。

常順法師表示,儘管獎助學金提

供的金額有限,但代表著社會各界

善的流轉,人與人之間的彼此護念,

更彌足珍貴。

▲�疫情期間,受薪家庭收入受到影響,獎助學金

為學生提供了實質幫助。� (李東陽�攝)

卓櫻麗

照常生活

照常提供服務

彼此護念

社會各界善流轉

受助學子發善願成為助人者

▲�

百年樹人獎助學金持

續頒發,集結社會各

界的善心與溫暖,協

助學子安心就學。�

(李東陽�

攝)

護念彼此,心安平安。防疫期間,如何用佛法調心轉念、自助助人呢?

本期邀請各行各業的護法鼓手,分享他們心靈防疫上的珍貴體驗。

做心靈防疫為學生種下悲智種子

游文聰校 長

(文山分會 提供)

學子安心就學零

外疫

家長陪伴成長課程回響

何筱淇

心安身安 親子共成長

人基會 家長陪伴成長課程

【曾正智/臺北報導】二○

二○

年,

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正式啟動為期二

年的家長陪伴成長課程,主要目標是陪

伴家有學齡前兒童的家長自我照顧,進

而將幸福快樂帶給家人。由於新冠肺炎

疫情持續延燒,三、四月的課程,在原

設定「家長自我照護」的架構下,以安

心安身及防疫保健為課題。

三月八日展開的第一堂課,首先由心

理師陳怡婷主講「增進家庭親密與歸屬

感||引導孩子面對害怕,看見自身勇

敢」。講師從一個人的大腦發展歷程,

分析孩童身、心的發展,引導家長思考

如何帶領孩子從身安到心安。在面對恐

懼經驗時,陳怡婷建議家長,先同理孩

子的情緒,引導其面對,降低恐懼情

緒;同時透過正向對話,協助孩童儲備

勇敢的能量,透過鼓勵,激發孩子的信

心。課堂中亦安排人基會心聚團團長陳

淑惠,以八式動禪讓家長體會「身在哪

裡,心在哪裡」。

四月十九日,課程改以網路直播方

式,由劉柳樺老師講授「成為最棒的

你」快樂手防疫保健課,協助調理情緒

與身體臟腑的關係,達到穩定情緒與保

健的功效,進而能較放鬆地回應生活裡

的緊張跟壓力。

在中山精舍擔任義工的邱琡貴分享,

自己曾不了解孩子為何總是膽小,上完

課後,她開始反思,「我才知道自己怕

的事很多,例如新冠肺炎就讓我提心吊

膽!」現在,她可以和孩子分享一天遇

到哪些害怕的事,並一起設法克服。兩

堂課下來,二十七位參與的家長,普遍

回饋受益匪淺,親子關係也更加緊密。

▲�人基會家長陪伴成長課程四月起改網路直播,協助家長安住

身心,讓親子關係更緊密。� (法鼓山人基會�提供)

Page 3: 要聞 2020.5.1 出刊 善願串連 大悲咒 起來 Line願力,也能夠點滴累積,成就美好善業。盡可能地付出和關懷,即便只是發揮小小參與,學習觀音的慈悲,消除人我界線,定人心的力量。法師鼓勵每個人廣邀親友〈大悲咒〉,透過共同持咒迴向,發揮安或世界各地天災人禍,皆

每逢慎終追遠的清明時節,法鼓山海內

外各道場相繼舉辦清明報恩法會,然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修行的節奏

也不得不重新安排。為減少群聚接觸風險,

臺中寶雲寺「梁皇寶懺法會」首度採網路

直播,安和分院與紐約東初禪寺,同樣以

線上誦持《地藏經》共修,超薦先亡、追

思孝親,也為遭逢疫病苦難的世間祈福。

寶雲寺

啟建梁皇寶懺法會

寶雲寺自三月二十八日起,啟建一連七

天的梁皇寶懺法會,於四月四日晚上瑜伽

焰口法會後圓滿。全球近二十個國家地區、

超過二十萬人次在世界各地同步上網共

修,眾人以虔敬拜懺的功德力,為親友眷

屬、醫護防疫人員祈福,並超薦往生親友、

歷代祖先及因疫病往生的民眾。

「目前的疫情雖是共業,但是我們用共

願,一定可以共體時艱,共度難關!」瑜

伽焰口法會前,方丈和尚果暉法師來到寶

雲寺現場關懷,透過網路直播,向共修大

眾勉勵祝福。「將目前生活上的不方便或

困境,當作逆增上緣,來成就我們修福修

慧。」方丈和尚進一步籲請大眾在日常生

活中負責盡責,更期勉「學觀眾生是我觀

音」,在眾生中學做觀音,幫助自己,也

幫助他人離苦得樂。

總監香果慨法師每天引領大眾發願,並

講述《梁皇寶懺》十卷的懺法架構及自覺

覺他的修行次第,強調學佛重在實踐,勉

勵眾人遇到狀況時,要與信仰結合,佛法

才能與生命連結,內化為智慧。

首度直播共修廣獲回響,信眾

留言及提問踴躍,法師也及時

為前一日於網站上提問的信眾回

應釋疑,教導正信的修行觀念。

最後一日下午的瑜伽焰口法

會,悅眾法師帶領共修大眾以至誠

懇切心,召請法界眾生、新冠肺炎

全球各地往生民眾,前往法會現場

受甘露法食、聽聞佛法,從而心開

意解,超生解脫。

信眾陳炳成與同修李淑君分享,

法會期間每逢上班日,便運用休息之

餘共修,假日則在家中精進。瑜伽焰口

法會當天,兩人專程回嘉義,陪同父母

一起看直播用功。臺中大雅區的廖明輝以

自家佛堂為壇場,與同修互為監香,願累

積自己小小的力量,迴向疫情早日平息。

安和、東初

舉行地藏法會

安和分院三月二十三日至四月五日,舉

辦為期兩週的地藏法會,每天有二千多人

次上網共修。除了悅眾法師帶領誦持《地

藏經》,監院果旭法師特別邀請僧團四位

法師,分別就「相信地藏願力無邊」、「認

識地藏無盡寶藏」、「學習地藏有方法」、

「地藏好願在人間」四大主題,在法會前

半小時開示修持地藏法門的殊勝。

法會首日,常持法師表示,修持法門的

開始源於一個「信」字,所謂「信為道源

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佛教的「信」

是智信、理信,而非盲信,一切要從體驗

實踐中產生解信、證信,這樣的信是心開

意解的歡喜信受,也才能真心有感,菩薩

有應。

果舟法師則帶領大眾,認識地藏菩薩於

五濁惡世所發的悲願。果傳法師教導大家

從求地藏、念地藏,進而要學地藏、做地

藏。最後由果見法師總結,期勉大家如實

修行地藏法門,成就自利利人的佛果。 

紐約東初禪寺,於四月一日起,舉辦為

期三十天的「清明地藏三十法會」。由常

住法師帶領大眾共同為面臨嚴峻疫情的世

界祈福。監院常華法師開示「地藏」含意:

「地」是如大地般涵容世間萬物,而「藏」

則是自心所含藏的慈悲與智慧。法師強

調,紐約是美國目前疫情最嚴重的區域,

全市幾乎是封城狀態,大多數民眾是被動

的「留在家中」。在不能出門的日子,凡

事要正向思考,保持心的正念,才能安住

於當下,免於陷入恐慌。

365期 2020.53 各地報導

二○

一九年四月初到洛杉磯,此地

的富庶與舒適如人間天堂,令我

驚歎,也讓我對經上所說,天人因福

報大而無意修行,有了較深的體會。

一年後的今天,身處同一地,卻是另

一番景象,新冠病毒如風雨襲來,雨,

愈下愈大。

及時應變

關懷加溫

二月二十七日,北加州出現首例社

區感染病例,儘管當地政府尚未限制

集會人數,與常住法師及幾位資深

義工菩薩討論後,決定將果慨法師

二十九日及三月一日的演講,改為線

上直播,洛杉磯道場雖然缺乏直播

的器材和經驗,然而,法師帶領菩

薩們在二十四小時內完成了準備

工作,課程如期直播。

二月二十九日晚,召集悅眾

臨時會議,決定自三月二日起

停止道場對外活動,鼓勵信

眾在家上網參加線上課程或

法會共修。三月十五日晚,

再次召集悅眾臨時會議,決議自十六

日起關閉道場,並於次日起,週一至

週五晚間,由常住法師帶領線上持誦

︿大悲咒﹀共修及關懷開示。資深悅

眾菩薩並分工,致電關懷常來道場共

修的老菩薩,了解他們生活上的需求,

同時教他們使用手機上網共修。

線上持咒共修與關懷,發揮了安撫

人心的作用,參與的人數平均每天超

過百位,除了洛杉磯的菩薩外,還有

美國其他城市,甚至臺灣、香港、大

陸、馬來西亞的菩薩。一位信眾分享:

「疫情尚未爆發時,我已經生起很大

的恐懼,擔心孩子和同修的安全。隨

著疫情愈來愈嚴峻,我甚至嚴重失眠

和情緒低落,直到跟隨法師們帶領的

共修,心才慢慢定下來,心情一天天

好轉,做事也比較有力。」

逆行菩薩

示現佛法

新冠病毒對人類帶來許多衝擊和

難以估算的損失,但從另一個

角度看,病毒是我們的逆行

三月十六日 

,人口

八百萬的舊金山灣

區,在疫情蔓延中,於州

政府行政命令下,成為北

美第一個強制居家避疫的

地區。對居民來說,是二

次世界大戰後最大的生活

改變,對舊金山道場的信

眾而言,這是一門佛法的

必修課。

新冠肺炎疫情在一、二月

時,部分美國觀察家還以為

只是太平洋另一端的抗戰,

沒想到,到了三、四月,美

國卻以另一種形式成為國際

舞台的主角。人生不一定總

被開玩笑,但這場學習的代

價很沉重。

以教育安定人心

舊金山道場的應變計畫有三

個階段,大體上跟著醫療專業

的建議及政府公告方向而變

動,不變的是以教育來安定

人心的自我期許。

第一階段是準備期,目標

在做好硬體上的設備。當疫

信眾連線禮懺誦經 慎終追遠感恩祈福

用共願共度難關 迴向全球疫情早日平息

▲�

寶雲寺瑜伽焰口法會,由悅眾法師帶領大眾,以至誠心為先亡超薦,為

遭逢疫病的世間祈福。�

(寶雲寺�

提供)

▲�清明法會期間,莊嚴自家佛堂為壇場,

家人一同共修,精進不停歇。

� (寶雲寺�提供)

北美都會道場

防疫接招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北美地區各分支道場投入救援專案、強化信眾關懷,

美國洛杉磯、舊金山兩位監院法師分享道場因應過程,以及第一手的觀察與佛法祝福。

網路共修報親恩清明法會

◎編輯室

最壞的打算

最好的準備

釋常悅(洛杉磯道場監院)

洛杉磯道場

舊金山道場

菩薩。無論對個人或團體,在病毒面

前,我們不得不學習謙卑如實面對,

放下慣性的思考和行為,反思生命最

重要的意義。

生活在洛杉磯的人,平時受交通阻

塞之困,加上有太多休閒娛樂,學佛

修行對很多人來說,很像餐桌上的小

菜,既非必需,也不是每個人都愛吃。

這段時間,道場的線上共修活動人數

倍增。有信眾分享,平日難以接引的

親友,開始參與法鼓山的線上活動。

關懷菩薩時,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

「還好有佛法。」危機,也是契機,

病毒,也是菩薩。

行筆至此,洛杉磯的新冠肺炎病例

已近萬人,市長宣布居家令繼續實施

至五月十五日。看不見的病毒如無聲

的暴雨,身處其中,至今還能在暴風

雨中安住應對,做該做、能做的事,

完全是三寶功德力的加被、僧團的支

持、師兄弟的關心和信眾的護持。一

步步走來,師父的兩句法語最常浮現

在心中:「心安就有平安」、「要有

最壞的打算,和最好的準備」。

窗外的雨依然下著,想起師父的叮

嚀:「知道虛幻,而能夠面對虛幻,

不排斥虛幻,也不追求虛幻,

那就沒有問題。」雨,終

究會過去,天,一定

會晴朗起來!

情只在東亞大流行時,我

們依照道場專業的公衛醫生

及顧問建議,籌備相關物資、

做好消毒工作,保護信眾的健康並

因應疫情變化的準備。

時序進入三月,隨著美國疫情爆發,

道場應變進入第二階段安心期,暫停

開放而代以一週七天的網路共修。道

場內部的總務、香積、知客等因有前

一階段的準備,而順利運作替代方案。

學習

永不止息

四月份,進入第三階段的用功期。

在經歷不安及恐慌後,待在家中的信

眾如何按照道場的學習地圖來用功?

這一場居家避疫若持續到暑假,身為

佛教徒要如何從大變動中的無常來學

習?這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另外,身為只占美國人口不到百分

之二的佛教徒,佛教團體間如何對社

會善盡一份力量?法鼓山的理念在於

以教育安定人心,包含正知見的建立、

方法的持續練習,因此道場把重點放

在兩部分:對內,規畫中英雙語、完

整的禪修及課程為主的網路共修,協

助大眾在變動中體驗無常,持續精進;

對外,邀請法師們錄製不同語言對美

國社會的祝福。因道

場文宣組及視訊組居士

的努力,每月都有上千人

次一同學習。

從佛典中、從我們每個人的身心體

驗中,都能了解環境、身體、心念的

變動從未停止,只因愛恨分別,造成

追求、忽視或排斥對立。這次疫情中,

往生或受苦的大菩薩說了佛法的第一

堂課

――

苦及無常。我們無法預知疫

情何時結束,是否捲土重來,唯一能

把握的是當下精進用功,這也是道場

的網路共修所期望的。生命變動從未

停歇,學習腳步也該永不止息。

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抱

最大的希望。疫情未見高峰,居家避

疫何時了?變動的危機就是改善的契

機!這場二次世界大戰後被強迫改變

的生活型態,為擁有創新文化的矽谷

工程師,提供未來研發方向的資糧。

對佛教徒而言,從未體驗過的被迫居

家避疫能否轉為主動的自修生活?當

疫情結束時,是否三學增上?是否體

驗到佛法所云的苦、空、無常?人身

難得,願大眾不辜負在疫情中生命逝

去的大菩薩們無聲說法,這是活著的

佛教徒的必修課。

▲�

舊金山道場提供網路共

修課程,讓大眾精進用

功的腳步不停歇。

(舊金山道場�

提供)

共學佛法必修課

釋常惺(舊金山道場監院)

法鼓山體系暨各地分院聯絡網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Tel: (02)2498-7171

雲來寺/法鼓山基金會

Tel: (02)2893-9966

法鼓山世界青年會

Tel: (02)8978-2081

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

Tel: (02)8978-1996

法鼓文理學院

Tel: (02)2498-0707

聖嚴教育基金會

Tel: (02)2397-9300

■北部

農禪寺

Tel: (02)2893-3161

雲來別苑/護法總會

Tel: (02)2896-6119

中華佛教文化館

Tel: (02)2891-2550

安和分院

Tel: (02)2778-5007

天南寺

Tel: (02)8676-2556

齋明寺

Tel: (03)380-1426

齋明別苑

Tel: (03)315-1581

基隆精舍/基隆分會

Tel: (02)2426-1677

中山精舍/中山分會

Tel: (02)2591-1008

新竹精舍/新竹分會

Tel: (03)5258-246

松山分會

Tel: 0921-690-545

士林分會

Tel: (02)2881-7898

內湖分會

Tel: (02)2793-8809

社子分會

Tel: (02)2816-9619

石牌分會

Tel: 0937-819-855

大同分會

Tel: (02)2599-2571

北投分會

Tel: (02)2892-7138

淡水分會

Tel: (02)2629-2458

城中分會

Tel: (02)8978-2081轉1003

大安信義南港分會

Tel: (02)2778-5007~9轉176

文山分會

Tel: (02)2236-4380

三石分會

Tel: 0978-207-781

萬金分會

Tel: (02)2408-1844

雙和分會

Tel: (02)2231-2654

重陽分會

Tel: (02)2986-0168

新店分會

Tel: (02)2219-2998

海山分會

Tel: (02)2269-2578

板橋分會

Tel: (02)8951-3341

林口分會

Tel: (02)2603-0390

(02)2601-8643

新莊分會

Tel: (02)2994-6176

桃園分會

Tel: (03)302-4761

中壢分會

Tel: (03)2813-127

天母共修處

Tel: (02)2832-6777

0939-727-677

劍潭共修處

Tel: (02)2885-1792

0928-083-192

同德共修處

Tel: (02)2872-2627

深坑共修處

Tel: (02)2662-5854

屈尺共修處

Tel: (02)2666-7983

樹林共修處

Tel: (02)2681-0286

三鶯共修處

Tel: (02)8672-3406

蘆洲共修處

Tel: (02)2281-3377

泰山共修處

Tel: (02)8531-1262

■中部

臺中寶雲寺/臺中分會

Tel: (04)2255-0665轉3208

臺中寶雲別苑

Tel: (04)2465-6899

南投德華寺

Tel: (049)242-3025

三義DIY心靈環保教育中心

Tel: (04)2223-1055

苗栗分會

Tel: (037)362-881

豐原分會

Tel: (04)2524-5569

海線分會

Tel: (04)2622-9797

彰化分會

Tel: (04)711-6052

員林分會

Tel: (04)837-2601

南投分會

Tel: (049)231-5956

苑裡共修處

Tel: (037)741-715

竹山共修處

Tel: (049)264-5456

東勢共修處

Tel: (04)2588-1337

(04)2577-2923

■南部

臺南分院/臺南分會

Tel: (06)220-6329

臺南雲集寺

Tel: (06)721-1295

高雄紫雲寺/

高雄南/北區分會

Tel: (07)732-1380

高雄三民精舍

Tel: (07)225-6692

嘉義分會

Tel: (05)276-0071

屏東分會

Tel: (08)738-0001

潮洲分會

Tel: (08)789-8596

虎尾共修處

Tel: (05)636-4382

朴子共修處

Tel: (05)370-8758

白河共修處

Tel: (06)683-2919

■東部

臺東信行寺/臺東分會

Tel: (089)225-199

(089)223-151

蘭陽分院/羅東分會

Tel: (03)961-0296

宜蘭分會

Tel: (039)332-125

花蓮分會

Tel: (03)834-2758

Page 4: 要聞 2020.5.1 出刊 善願串連 大悲咒 起來 Line願力,也能夠點滴累積,成就美好善業。盡可能地付出和關懷,即便只是發揮小小參與,學習觀音的慈悲,消除人我界線,定人心的力量。法師鼓勵每個人廣邀親友〈大悲咒〉,透過共同持咒迴向,發揮安或世界各地天災人禍,皆

4 教育文化365期 2020.5

「行住坐臥,D

ila

日常之美」大賞

■《人生》雜誌 441 期 5 月號

勇氣 心的修練

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不得不離開熟悉的

日常,無處不在的未知、恐懼……此時正

需要勇氣來面對,誠如臺灣第 10 例確診個案痊

癒出院前的心聲:「我不勇敢,誰幫你堅強!」

宗教領袖達賴喇嘛 3 月 30 日也發表公開信,指出:

「無論怎麼艱難,我們仍應不離毅力和勇氣。」

測測你的勇士指數,找到屬於自己的勇氣關鍵

字,學習勇氣心法。心理學家林以正與我們一起

看看自己是真勇敢,還是半調子?常寬法師分享

勇氣潛能開發,轉化生氣為勇氣,創造修行者的

勇敢傳說。佛教在弘傳與復興過程中有許多祖師

大德的守護,如中國虛雲老和尚、錫蘭護法大士、

越南廣德法師,都是菩提道上的真勇

士。仁醫郭漢彬、大媽林月慎分別從

醫師、母親的身份學習不一樣的慈悲,

並提煉出勇氣;部落領袖蕭惠美、作

家藍白拖劉哲瑜則從逃避中找回勇氣,

迎向全新人生。

「佛系」近來很紅,連防疫也佛系?「清心自

在」黃曉黎分享佛系是平時即有準備,以安定的

身心落實防疫。「禪修正見」收錄聖嚴師父西方

法子吉伯.古帝亞茲禪七開示,以臨濟禪師語錄

闡釋正見對修行的重要,而首要是清楚心的運

作。(每本 180 元,訂閱一年 1680 元,另有特惠

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http://www.ddc.com.tw)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 facebook◎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書齋】

【江胤芝/金山報導】「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

為五比丘說法,佛教修行自此誕生;聖嚴師父在福

嚴精舍第一次講經,僅有三位居士主動聽講,一度

以為自己『沒人緣』,卻促成了日後的法鼓山。」

四月十八、十九日,僧伽大學舉辦「第十二屆講經

交流」,近百位師長、學僧共襄勝會,二十二位學

僧報名參與,見此盛況,男眾副院長常寬法師讚歎:

「你們真有善根和福報!」勉勵學僧相互切磋法義,

學習用不同表達方式讓大眾親近、理解佛法。

本屆講經主題多元豐富,包括高僧行誼、禪法、

淨土、戒律、梵唄、生活佛法、法鼓山理念,以及

《心經》、《維摩詰經》、《法句經》等經典。「當

別人打擊我們,如何不起瞋心?」演文法師由生活

實例切入「忍辱波羅蜜」的精髓,並從祖師大德的

行誼汲取心要,學習跳脫出硬生生吞忍,而能理解

因緣,乃至慈悲對待自他。演揚法師引用懷讓禪師

的公案:「磨磚既不能成鏡,坐禪又豈得成佛?」

進一步釐清,打坐雖為頓悟的前方便,但仍須放下

對於頓悟的執著與追逐,回到當下,保持心的覺照。

活潑的弘講形式、善用媒體與圖文呈現,在在展

現新世代學僧的創意。演根法師以實地錄製的梵唄

法音開場,引領大家進入音聲法門的修行內涵;「逐

家好!阿彌陀佛!」演漸法師全程用臺語介紹三皈

五戒的意義,並結合童趣的手繪插畫,「俗家老菩

薩平時講臺語,我希望他們能理解受戒的意義,也

為了讓老小菩薩都能輕鬆進入佛法,運用插畫,讓

他們看圖說故事。」

「眼神要對著大眾」、「大架構清楚再深入細節」、

「多舉生活化實例」……六位講評師長的諄諄教誨,

記錄在這次觀摩的演呈法師的筆記上,「行解並重

的主題,能激發各種思考;師長給予台上講者的回

饋,也讓我反思未來說法如何增上。」

擔任講評的果禪法師,對於學僧穩健的台風,能

因小見大、從故事深入教理,乃至勇於分享自身經

驗與內心轉變,皆深表肯定;常炬法師則欣見學僧

廣博多聞、從中整理出自己的修行方法,甚至融合

當代社會所需,助益於漢傳佛教的傳播。圓滿結語

中,常寬法師表示語言的使用是為了溝通,也提醒

學僧謹記弘講佛法的精神:「找尋公眾的利益!」

僧大解門課程的規畫,除了禪學

的脈絡嚴謹外,特重佛教史的

完整鋪墊。從一到四年級,讀著中

國佛教史、印度佛教思想史、禪宗

史與東亞、西藏佛教史,會發現佛

教從印度到漢地,再到世界,一代

代人不同,但事事總相似。從警醒

的角度學歷史,興衰跌宕與得失因

緣便格外意味深長;從借鑑的角度

看歷史,看的不是古人老掉牙的舊

時故事,而是在看自己的今夕明朝。

《史記》序:「究天人之際,通

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

肯定歷史是向前發展的,對於出現

的變革採取肯定的態度。然而印順

長老認為佛法是有變化,但未必是

進化,在流傳過程中還有退化與腐

化。聖嚴師父則譬喻佛法如大江奔

流般「經過黃土高原變成黃河,經

過黑土變成黑水……哪些才是源頭

的本來面目?哪些算是

由各地區、各時代附加

的異執?」在澄

清了佛教的源

頭與流變後,

才能拉近佛法與

現實佛教間的距

離。警醒、借鑑與

澄清是學歷史的

基本進路,而僧

人有別於世人,

更該以何態度

來學歷史呢?

僧大的佛教

史課程重視其宗教

性,宗教關心苦難,不管

是自己或別人的苦,都易激

發悲天憫人的宗教情操。還包含信

仰的實踐、因實踐而有的宗教體驗、

普度眾生的權巧方便,也需因時、

因地、因人而制宜,這些

都屬於宗教性的創發。如

同繪畫創作必須有其「藝

術性」、詩詞創作必須有

其「文學性」,有別於以理

性、科學、學術的方法來看

待歷史,更多了宗教情操的

培養。

學僧讀「前車之鑑」是為了

走「明日之路」,僧大望栽培出

能思考未來五十至二百年的佛教

出家人。師父說:「僅喊著跟上時

代步伐,實嫌不足,必須要有『若

不能指引時代方向,便會受到時代

淘汰』的自覺,佛教才有遠大的明

日。」或許,我們不知道未來該怎

樣前進,那就看過去是怎樣走來的。

承先啟後,定可指導未知的征程;

續佛慧命,則繫於宗教情懷中變與

不變的慈悲和智慧。

法鼓文理學院校區整建完成後,開闊的校園

裡,不僅有創辦人聖嚴師父對建築設計所

期待的「本來面目」校舍,同時在諸多單位的用

心規畫與經營下,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觀。此外,

延續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的整體境教精神,

校園中處處有禪機。

生活其間的教職員生、來本校參訪的貴賓,也

常忍不住隨手拍出種種風采,故此,校長惠敏法

師發起攝影比賽的構想,希望將大家捕捉的點滴

風華具體呈現,讓以心靈環保建校的精神,融合

獨特的景致與更多人分享。

攝影比賽由心靈環保研究中心、學務處及大

願.校史館共同執行,已經舉辦過四屆,分別為

二○

一七年

「心靈拼圖:淨心淨土.發現校園之

美」,從校園建築之美,體現「簡約質樸.本來

面目」的設計理念;校園景觀之美,呈現「融合

自然.清淨無礙」的樣貌;禪境之美則為展現「處

處在在.靜觀自得」的境教。二○

一八年「心靈

環保心視野:走出小宇宙.融入大世界」則希望

透過人走入自然的過程,開啟更大的關懷視角。

二○

一九年「大願興學,願願相續」,主要是

呼應該年度大願橋正式啟用,喚起對師父興學大

願的反思。至二○

二○

年的「行住坐臥,DILA

日常之美」,則希望讓所有在此地生活、學習,

或前來參訪、投入義工行列的眾人,在禪境中體

會日常之美。參賽作品捕捉最尋常不過的人境相

待、人境相融的自然與自在,更逐步將DILA

之美,普現大眾眼前。無論是踽踽獨行、席地而

坐、雨中漫步、光影中的穿透回互,都在看似隨

意的日常中,見出拍攝者的慧心與巧思。

比賽從原先的攝影,至後期開始加入影片與徵

文,從平面到立體,從單純的鏡頭到心眼,愈發

開展。今年參賽之攝影作品約莫百件;影片因難

度較高,還希望廣邀更多人的參與;徵文比賽多

以短文、詩歌呈現,亦有二十餘件。分別由專

業評審評選出前三名及佳作,於四月八日校慶當

日,邀請方丈和尚與校長頒獎,同時於大願.校

史館舉行年度特展,並同步於學校網頁推出數位

展。期望以持續邀請參與的過程,讓大眾在領略

校園風光之際,不僅從視覺的觸動體驗師父教導

的「即景觀心」,更能與心相應,徜徉其中,與

自然對話,讓生命沉潛而安頓。

「行住坐臥,D

ila

日常之美」數位展

辜琮瑜

(法鼓文理學院大願.校史館主任)

心靈拼圖

淨心淨土

【江胤芝/金山報導】「再聰明

的科學家,也無法解決內心煩惱的

問題,但愛他心、了知真相的空正

見,能助我們解脫煩惱。」十二歲

遠赴達蘭薩拉求學、十九歲即擔任達

賴喇嘛華語翻譯的蔣揚仁欽博士,三月

二十五日於法鼓文理學院講授「如何以般

若而波羅蜜多?」嘗試以智慧(般若)為劍,

斬斷煩惱絲,並修度至彼岸(波羅蜜多)。

蔣揚仁欽以《心經》經文「三世諸佛,依般

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清

楚表示六度中,智慧是通往彼岸的唯一入場券。

智慧包含兩大核心,一是自然任運、非造作的

「菩提心」,珍視一切眾生,並削減「愛我執」;

二是「空正見」,理解一切煩惱皆源於不了解

真相所致的錯覺。要成就菩提心和空正見的智

慧,有賴止觀雙運的修持,以及每日聞思修的

堅持。

蔣揚仁欽提出三個解決煩惱的智慧處方。首

先是「以智慧抉擇」,遇到問題時,理性上應

知有正負二面,但感性上應遠離悲觀。其次是

「認清煩惱緣」,理解所有負面情緒皆源於「愛

我執」,而能明白他人乃至仇敵,正是幫助自

己消除「愛我執」的唯一資源。「捨棄愛我執、

考慮他人的立場,才是有智慧的愛自己。」檢

核方式是:若是正確之道,豈會愈來愈苦?

最後是「認清煩惱根源」,鬆開對真實與絕

對性的執著。蔣揚仁欽引用偈頌:「如待車支

已,而施設為車,觀待蘊體支,施設假有情。」

指出,就如誤以為身心背後有一個操控的我,

車子因有輪胎、方向盤等,而被我們認定為車,

然而,無論身心或車子皆是依賴眾多因緣的和

合體,僅因彼此依存的關係,而被我們假定為

真。經由深層分析,有助於跳脫出表象的錯覺。

青年時便將菩提心視為畢生功課,蔣揚仁欽

笑說,自己曾不甘願將福德迴向給一切眾生,

「奇怪的是,當我打從心底迴向,內心竟產生

一股釋放感。」他建議眾人可由造作菩提心開

始,通往非造作菩提心,並在此世生起進入

大乘資糧道的把握。「靠智慧生起的菩提心,

因能理解真相、理解他人也受到煩惱的操控,

較不容易退轉。」以此砥礪大眾,為了自他

的幸福、世界的和諧,應理性分析負面情緒,

以智慧到達彼岸。

幸福心靈的智慧處方

提昇弘講力

文.圖/釋常啟

僧大為何學歷史?

▲�上台講經交流的學僧善用多媒體與圖文輔助講述,活潑闡釋經典內涵與法鼓山理念。� (李東陽�攝)

新世代學僧弘化創意多元 活潑闡釋佛法與法鼓山理念法鼓山僧大第12屆講經交流切磋法義

▲�

蔣揚仁欽博士以「如何以般若而波羅蜜多」為題,分享

幸福心靈的般若智慧。�

��

(江胤芝�

攝)

哈佛大學 蔣揚仁欽博士

講座

【攝影得獎作品】浮光小憩 攝影/徐浩雲

Page 5: 要聞 2020.5.1 出刊 善願串連 大悲咒 起來 Line願力,也能夠點滴累積,成就美好善業。盡可能地付出和關懷,即便只是發揮小小參與,學習觀音的慈悲,消除人我界線,定人心的力量。法師鼓勵每個人廣邀親友〈大悲咒〉,透過共同持咒迴向,發揮安或世界各地天災人禍,皆

面對嚴峻的疫情,

多數人配合防疫

減少出入公眾場合,

在外保持安全社交距

離,讓不少人感覺

「悶壞了」!由法鼓

山世界青年會創作的

《禪修心體驗》系列

短片,以及佛曲〈日

出〉,陸續於「法鼓

山FB粉絲專頁」

及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安心專區」播放,

分享年輕世代運用專

長及創意,為社會注

入安心的祝福,以及

一份安定的力量。

《禪修心體驗》系列短片的拍攝,緣於僧團都監常遠法

師為上班族構思的日常安心之道。有感於防疫時期,民眾

常處於緊繃、焦慮、有壓力的狀態,更需要禪法來安身安

心,青年院法師與二十多位法青成員通力合作,由演柔法

師、資深法青周敬淳帶領臺北法青,共同完成編劇、導演

和演出。

系列短片共有五部,短短一分多鐘的影片裡,以上班族

的生活日常,如等車、開會、用餐、加班、失眠等情境為

故事主軸,主角從立禪、行禪、吃飯禪、坐姿放鬆及大休

息的體驗中,開始懂得放慢、放鬆、專注的方法,輕鬆、

幽默又有趣的劇情,讓大眾簡單學到隨時隨地可運用的禪

法。〈

日出〉詞曲為法青戴碧持所創作,「心潮悅音佛曲班」

多位法青擔任鋼琴、吉他、大小提琴等樂器演奏,由青春

洋溢的男女聲合唱,歌曲的MV拍攝過程,更是從深夜

守候至翌日清晨,只為捕捉日出片刻,猶如在黑暗中看見

希望。充滿光明、活潑氣息的詞曲及影片,十分鼓舞人心。

「我們不善於獨處,是因為習慣了外在環境與妄念的打

擾,所以更適合用禪修來自覺及放鬆。」演柔法師表示,

防疫期間,深感「獨處」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希望透過《禪

修心體驗》系列短片,因應現代人快速學習的需求,也為

大家開啟放鬆的好心情。

佛曲班輔導法師演信法師表示,由於活動都暫停了,許

多法青們感到不知所措,於是便鼓勵大家踴躍創作音樂,

「用祝福的心創作,如同投入願心在其中,那麼佛曲就跟

梵唄有一樣的力量!」邀請社會大眾一同來感受年輕世代

對社會的祝福與關懷。

收看網址,請至法鼓山官方網站,點選「安心專區」

https://www.ddm.org.tw/event/care/p1-2.htm

l

5 心靈成長

青年防疫 主張

365期 2020.5

法鼓講堂四月

特別講座,

邀請常隨法師以

「通往『禪』的《金

剛經》」與大眾分享。

法師首先以高麗己和得通

禪師的偈頌:「錦鱗正在深深

處,千尺絲綸也須垂。」點出

這次講座的主軸「垂絲千尺,

意在深處」,意指每一個人都

可以透過佛法的教導,一起往

成佛的方向前進。

常隨法師從四個面向闡釋《金

剛經》,一是金剛般若怎麼入

門;二是關於發菩提心與見性

的關聯:三是經中「甲即非甲」

句型的意涵;四是日常生活中

如何運用。如一般佛教徒所知,

《金剛經》是一部闡述空性的

經典。對於空性,一般人常有錯

誤的理解,或者知其義卻不知如

何運用。

常隨法師分享,可以從生活

單純化下手。透過簡樸的生活,

並養成每日打坐、拜佛的習慣,

將複雜躁動的心,回復到單純安

定,學習用這樣的心去觀看一切

現象,撥開烏雲後,湛然清澈的

天空立即顯現。只有澄清的心才

可以見到空性,而智慧由此真正

產生。

聖嚴師父指出:「實相即無

相,是超越語言文字,超越一切

現象,但是又不離一切現象。」

現象是暫時、有局限性的,然

而,我們習慣將它當真,不斷

地在心中導演一幕幕的電影,

隨情節而歡喜、憂惱。法師分

享,一般人與他人相處時,很容

易有「我相」、「人相」出現,

佛陀告誡我們要避免。不同專長

的人,會注意不同的點,每個人

看到、聽到、理解的難免會有落

差,所以要時常核對。

斷執的方法須從觀念的改變、

心態的建立、方法的運用下手,

生活中處處可以練習。法師以

「不住相布施」為例,布施時,

要求即時、精準、尊重、包容;

要知道布施給誰?當布施什麼

東西?布施對方正需要的,要等

他開口嗎?如何發揮布施的最大

邊際效益?布施之後就放下,即

是不住相。如此時時練習,便能

逐漸看穿現象,了悟一切法的本

性,面對紛擾的外境,也可以淡

然自在了。

防疫期間,緊繃、焦慮和壓力隨之而來,

法青用年輕人的活潑及創意,創作一系列影音作品,

帶大家運用禪修方法,隨時隨地感受放鬆與自在。� �◎何筱淇

社會大眾需要安定自心的方法,

你可以拍幾部影片來助人安心

嗎?」接到都監常遠法師拍片的邀請

時,身為自由接案導演的資深法青周敬

淳,立刻答應。加上來勢洶洶的疫情,

青年院暫停活動,他手上很多案子也被

臨時取消,「剛好趁這個任務,轉移我

的焦慮。」

加入法青十一年的他,認為生活無處

不能體驗禪,一直希望能拍攝創意的

禪修影片,在與青年院法師及法青的合

作之下,促成《禪修心體驗》系列短片

及佛曲〈日出〉MV。「我不會在意付

出後的結果,因為這是我的願心。」很

多法青沒有演出的經驗,容易笑場、忘

詞,但卻增加片場歡樂的氣氛,卸下面

對客戶的緊繃神經之後,周敬淳寬心看

待這一切,他跟著所有人一起放鬆,也

放下對疫情的擔憂。

短片主角李德晨,在拍攝以前,並沒

有參加過禪修,「因為過程要禁語,我

又是個好動的人,當然不會想參加!」

但經過這次演出,他有不同的體會:

「禪修時感到身心清淨,現在我也會在

行住坐臥中用上方法。」他說,拍攝地

點在蘭陽分院,晚課時間一到,就算戲

服來不及換下,也要跟著大家到禪堂打

坐。一

個人發心奉獻,會觸動更多的人。

戴碧持說發起〈日出〉佛曲創作時,

開始只有他一人,漸漸地,吉他手吳金

城、大小提琴手張福與陳帝伊也加入編

曲,其他法青也主動獻唱,最後的成

品,超過他起初的創作,「我不會知道

這首歌可以變得如此豐富,每人的一小

點付出,都會讓結果很不一樣。」

工作與學業之餘,法青努力拼湊時

間,甚至接連熬夜,才能在一個多月

裡,將一個個精彩又安慰人心的作品,

呈現給疫情陰影下的人們。

青年院演信法師觀察參與創作的二十

多位法青,奉獻的同時也在自我成長,

「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付出的人,其實收

穫最多!」

小小奉獻收穫多

【法青影音製作幕後】 ◎何筱淇

在此時惶恐的情境中,如何

以「心靈環保」自利利人,

將安心的力量分享他人?此刻

如何守護身心?眾多訊息裡,

看到三月「法鼓講堂」的海報

「地藏懺法—

守護身心的寶

蓋」,正與內心疑惑相呼應,

促使我準時上線學習。

課程開始,講師常諦法師開

宗明義即說:「每個人不僅需

要對正報所造成的事情負起責

任,對於依報環境也同樣要負

責。我們每個人直接、間接造

成依報的環境,因此需要透過

懺悔,真誠地面對、負責。」

這段話,喚起共學的初發心,

也回應了當前的疫情。為了生

活便利,長期消耗大地資源,

卻忘了對環境多一分關照,忘

了自己與環境是一個整體,致使

大地受傷而不自覺。

接下來的課程,法師深入淺出

說明「殊勝的地藏法門」、「漢

傳佛教懺法的演進」、「地藏

菩薩懺法」及「地藏信仰的演

變」。從懺本結構逐一解析,加

上悉心彙整的表格,不時穿插小

故事及補充,即使不熟悉懺本,

也能對懺法有梗概的了解。法師

還提到,透過懺悔法門的信仰、

發願、修行,可以帶著清淨身心

坐禪修觀,所以懺悔法門乃是禪

修的前方便,是非常受用的基本

方法。

聖嚴師父曾說:「任何狀況

下,都要照顧好自己的心,保

持內心的平穩與安定,就是心靈

環保。」這次因緣正是我們修行

懺法的好時機,透過拜懺淨化身

心,進一步學習地藏菩薩「難行

能行,自度度人」的大願心。

最後一堂課時,法師分享歷代

的地藏菩薩造像,無論雕塑或彩

畫,各有不同莊嚴相。端詳著造

像,心中生起暖暖的感受,那些

都是地藏菩薩的慈悲展現,撫

慰、陪伴著眾生,只要我們依教

奉行,持誦聖號、讀誦經典,修

行懺悔法門,學習地藏精神,必

能穿透惴惴惶惶的焦慮,自安安

人。疫

情無常變化,讓原本規律的

生活起了改變,也許我們都多出

了一些時間,邀請您打開「法鼓

講堂」線上課程,多聞熏習,提

起心力,實踐生活佛法,我們也

能成為安定自己和社會的後盾。

課程心得

吳士玉

修學懺法

做社會安定後盾

法鼓講堂.特別講座

�◎

釋演月

5 月各地線上共修【法會】

名稱 時間 網站連結

三時繫念祈福超度法會

5/10(日)14:00~20:00

法鼓山網路電視台https://ddmtv.ddm.org.tw

《地藏經》共修5/3(日)~5/9(六)09:00~12:00

安和分院https://anhe.ddm.org.tw

大悲懺共修5/24(日)14:00~16:00(美西)

洛杉磯道場http://www.ddmbala.org

【講座】名稱 主講 時間 網站連結

安心防疫特別講座楞嚴禪心

果醒法師

5月每週五19:00~21:00

心靈環保學習網https://www.dharmaschool.com法鼓講堂

《華嚴經.華藏世界品》略解

果見法師

5月每週三19:00~21:00

《法華經》與改變的力量

果慨法師

5/3、10、17、31(日)14:00~16:00(美西) 洛杉磯道場

共學《六祖壇經》常悅法師

每週日10:00~11:30(美西)

高僧行誼僧大法師群

5/2、9、16(六)20:00~21:30(美西)

舊金山道場https://www.ddmbasf.org

深入淺出《地藏經》果舟法師

每週日20:00~21:00

新加坡護法會http://www.ddsingapore.org

【禪修】活動 時間 網站連結

Online�Meditation�and�Discussion�Sessions(禪修與討論)

每週日10:00~12:00(美西)

洛杉磯道場

禪修指引發現自在、體驗放鬆

週六13:30~15:30(美東)

東初禪寺

學習成長看板

▼�

「禪修心體驗」系列短片,

指引觀眾在忙碌緊湊的工

作和生活中,學習清楚、

放鬆。

隨時 一下禪

《金剛經》指引成佛路

▲�法青以活力洋溢的音聲合唱〈日出〉,鼓舞人心。

� (青年院�提供)

Page 6: 要聞 2020.5.1 出刊 善願串連 大悲咒 起來 Line願力,也能夠點滴累積,成就美好善業。盡可能地付出和關懷,即便只是發揮小小參與,學習觀音的慈悲,消除人我界線,定人心的力量。法師鼓勵每個人廣邀親友〈大悲咒〉,透過共同持咒迴向,發揮安或世界各地天災人禍,皆

英國電視台曾測試:請自願者在無窗的貨櫃

屋裡待五天,三餐與生活用品供應無虞,

但沒有電視、電腦與手機,從鏡頭見到獨處者

的焦躁,難以安住在原先計畫的生活作息,最

後有三位完成、兩位放棄,完成者表示獨處五

天後更了解自己,但不想再經歷這種考驗,實

在太難熬了。相較之下,目前被隔離十四天或

居家的人們,雖不至於和外界斷訊,但身心能

否安住?若換成是我,能關得住嗎?

因疫情緣故,從過年就幾乎「宅」在家中到

現在。已邁入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在家做了

什麼?網路上的法會和課程,好像都有跟著、

聽著;想看的書,也只有想著或翻翻幾頁,

連定課都不一定。洗個碗、曬個衣、備個料,

擦擦掃掃洗洗,滑滑群組、線上聊聊或看看

新聞,然後一天過去。仔細觀察在家好像很

盡職責,好像多少有用功,卻也發現心不清

楚。身體拜念做定課,心仍常常隨著外境走,

做其他事更不用說了。

聖嚴師父談過閉關的條件:「第一,你準

備在關中做什麼?如何安頓你的身心?閱

藏?還是修定?若閱藏則如何閱?若修定,

不論禪、淨,你已知如法修持嗎?第二,有

誰為你做外護?生活上、環境上你已有這些

福緣嗎?」也提到:「禪宗主張應該將修行

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對於日常一舉一動的每

一個念頭,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不

管是行、住、坐、臥、吃飯、穿衣、待人接

物都是修行。」

思索著自己的狀況,在自身福緣有限下,

還是安住於平常的修行功課,好好護持家

人,練習清楚現在該做的事。發現念頭亂

跑,就回到做的事情上;若頻頻想別件事,

就用計數念佛的方法收攝心念。需要時,

停下手邊的工作好好想一下,或先處理家

人馬上的需要:等一下要吃什麼?要洗衣服

了嗎?擦地板的抹布在哪裡……在家是「休

福」修慧?或是修福修慧?期許自己多些清

楚明白―

「我」常常在家。

鑽石公主號郵輪停留日本港口,無法靠岸的二十

天,對我而言,是一場艱困的心路歷程。兒子

陳日昇擔任船公司的魔術師,當電視、網路持續傳出

郵輪上的種種新聞:確診人數不斷增加、日本政府無

法接受靠岸、船上醫藥物資缺乏……對於乘客家屬而

言,真是一個又一個令人焦慮的衝擊。

祈求觀音護佑

平安無事

健康回家

由於完全無法聯絡上兒子,心中百般擔憂,幸好法

鼓山多位法師、師兄姊引導協助,讓我安下心來。後

來聯絡上了,兒子回應說:「很好、沒事,會照顧好

自己。」但這是寬慰母親的話,我知道背後一定有很

多事要處理。兒子自小獨立懂事,不讓父母擔心,以

讓大眾開心為一生職志,看到大衛變魔術,便打工存

錢,買書自學。以前同修都會載他一起到農禪寺接我

回家,每每在「大悲咒球」等候時,看到有許多小朋

友,便即興表演魔術,逗得小菩薩們開心不已。

這次在郵輪上,兒子一方面透過直播,讓外界明白

船上狀況,不斷呼籲並尋求各方政府救援;一方面凝

聚船上的臺灣遊客,建立關懷和訊息通道。每當看到

他出現在網路上,我除了較為放心,也一直思索如何

轉變契機。我不斷將法鼓山網站「安心專區」內的法

寶傳送給他,包括:早晚課、八式動禪影片、《延命

十句觀音經》、聖嚴師父法語等,也教他如何在房間

內持誦〈大悲咒〉,祈求觀音菩薩護佑,讓他保持身

體健康。

回家之路艱辛

感恩眾多觀音幫忙

當我將法鼓山的法寶一股腦兒傳給兒子,卻發現這

是在舒緩自己的焦慮,但兒子是否受用?如果自己一

直擔憂不已,如何安兒子的心?於是我請護法總會講

師張允雄師兄幫忙,跟兒子保持連繫。「任何事的發

生,都是最好的安排」,允雄師兄和同修美莉師姊有

如觀音菩薩,不但安我的心,更安了兒子的心。

十多天的過程,猶如歷經十多年,所幸靠著佛法的

信仰、師父的法語,生起安定的力量。最不可思議的

是,二月二十一日早上,我接到下船名單的訊息,兒

子原本不在其中,我再次懇切祈求觀音菩薩。幾小時

後收到兒子通知,說檢驗報告證明是陰性,可以下

船,聽到此一訊息,如釋重負,相信一切都是觀音菩

薩護佑。

兒子回臺隔離期間,慈基會會長柯瑤碧師姊送來了

安心包,在法鼓山學佛二十多年,深刻感受到如來家

的溫暖和智慧。這趟回家之路分外艱辛,兒子非常感

恩眾多人的幫忙,日後將繼續奉獻所學做公益,而這

一段生命歷程,也將成為他助人利人的菩薩道資糧。

(釋正能/採訪整理)

十多天的過程,猶如歷經十多年,

所幸靠著佛法的信仰、師父的法語,生起安定的力量……

(李東陽

攝)

廖春玉

隨著新冠肺炎︵C

OV

ID-19

︶疫情擴

散,社會人心難免不安、惶恐,此

時更是體現彼此關懷,學習同理心與慈

悲心的時候。疫情的傳播與影響是全球

性的,而當下每一個人的心念及身口的

善惡行為,都會對現在,乃至未來疫情

發展的好或壞造成影響,我們更應該不

分你我,彼此護念。只要有共同的希望

和信心,相信黑夜會過去,白天終究會

到來;相信發好願、說好話、做好事,

一定可以轉大環境的好運。

這段期間,我個人及法鼓山僧團,每

天早晚課,禮拜、持誦觀世音菩薩聖號,

將功德共同迴向:祈願因疫情不幸往生

的人,能放下萬緣;祝福正在接受治療

的人,能早日恢復健康;祝願正在隔離

中的人,能安心地度過隔離的生活。

除了傳播善念,共同祈願疫情早日退

去,我們也需要用安心的方法,如落實

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等防疫措施,抱持希望和信心;過度的

憂慮、擔心,則是不需要的。

在疫情不斷變化,生活便利性不斷限

縮,各方面訊息紛至沓來的時候,生活

如何維持常軌不受影響?首先,公部門

公布的資訊,以及公部門所認可的專家

建議,有一定的可信度。除此之外多餘

的訊息,甚至不需要Input

︵接收︶,反

而更需要O

utput

︵輸出︶對社會的關心。

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不需要把疫

情的訊息,二十四小時放在我們的腦袋

裡,這樣只會把自己嚇得不知道該如何

過日子了。

無論有沒有宗教信仰,如果還是很擔

憂,可以把身心放鬆一下,感覺自己的

呼吸。如果是佛教徒,也可持誦佛菩薩

聖號,讓心漸漸平靜、安穩下來。把擔

憂交給各自的信仰,好好配合防疫措

施,必能平安無事。

透過大家共同的願力||發好願、說

好話、做好事,一定可以轉好運。善的

力量就是在創造因緣,讓善的力量發揮

作用。讓我們共同祈願、祝福、迴向,

讓疫情早日結束,回歸正常的生活步調。

(節錄自二○

二○

年二月十六日臺北電台專

訪)

6 生活佛法365期 2020.5

◎果暉法師

一生・一日

方丈和尚清涼語

善的力量 就在創造因緣

我今年八十三歲了,從來沒見過這

麼可怕的疫情,受害地區從武

漢到歐美,幾乎世界各地都受影

響。疫

情之前,每週二到三天,我會

到農禪寺和讀書會同學一起上課或

共修。在班上,因為大家都學佛,彼

此很有默契,這種同在一起的感覺,真

的很快樂。但現在,我們只能在群組上

互相問候。班長也會傳來線上共修的訊

息,只是我不會用電腦,所以就以自己

原本的定課,安住自己的心。

每天早上我固定誦《無量壽經》,下

午誦《地藏經》,誦完後持觀世音菩薩

聖號,每天定課約三到四小時。疫情剛

爆發時,我把定課做的功德迴向給因疫

情受苦的眾生和第一線醫護人員,也迴向

給新冠肺炎病毒。

《地藏經》裡尊稱他方國土與娑婆世界各

領域的掌管者為神,有海神、江神、樹神等,

所以我也敬稱新冠病毒為「瘟神」,迴向文中

都會念道:「請瘟神早日回歸本位,讓眾生回

歸正常生活。」我相信這病毒有它善的一面,

它來提醒我們人類,該對做過的一些事情好好

反省和調整,《地藏經》裡不也說,即便是主

宰生死的大鬼王,「是大士慈悲願故,現大鬼

王身,實非鬼也。」如果我們能夠把握這次機

會,往善的方向修正、發展,相信疫情過後,

大家會變得更好。

佛法教我學會如何放下,即使疫情讓人這麼

緊張,透過迴向,加上自己也做好防疫準備,

我每天都過得非常安心,其他因緣就交給菩薩,

我告訴孩子:「我這一生已經過得很滿足了,

萬一有什麼變故,不要急救。我要隨阿彌陀佛

去西方極樂世界。」為了這個願,我要繼續恆

常地修行下去,讓自己的心一天比一天穩定,

更靠近阿彌陀佛。

(楊雅穎/採訪整理)

請問我在家嗎?

居家防疫 修行迴向好安心

黃曉黎

◎蔡東國

法鼓山全球護法會【北美】紐約東初禪寺/紐約分會召集人:彭溫巧Tel: 718-592-6593E-mail: [email protected]

紐約州象岡道場Tel: 845-744-8114E-mail: [email protected]

加州洛杉磯道場/洛杉磯分會召集人:王小薇Tel: 626-350-4388E-mail: [email protected]

加州舊金山道場/舊金山分會召集人:鄺江濤Tel: 510-246-8264E-mail: [email protected]

麻州普賢講堂/波士頓聯絡處召集人:周景華Tel: 781-863-1936E-mail: [email protected]

【美國護法會】新澤西州分會召集人:梁達人Tel: 732-249-1898E-mail: [email protected]

康州南部聯絡處召集人:彭明美Tel: 203-912-0734E-mail: [email protected]

康州哈特福聯絡處召集人:王泠芸Tel: 860-805-3588E-mail: [email protected]

佛蒙特州伯靈頓聯絡點召集人:李瑞莒Tel: 802-658-3413E-mail: [email protected]

首都華盛頓聯絡處召集人:張傑雄Tel: 240-424-5486E-mail: [email protected]

喬治亞州亞特蘭大聯絡處聯絡人:陳佩雯Tel: 678-809-5392 E-mail: [email protected]

德州達拉斯聯絡處聯絡人:陳忻民Tel: 682-552-0519 E-mail: [email protected]

佛州塔城分會召集人:Frances BerryTel: 850-888-2616E-mail: [email protected]

佛州奧蘭多聯絡點召集人:張安琪Tel: 321-917-6923 E-mail: [email protected]

佛州邁阿密聯絡點聯絡人:李美賢Tel: 954-432-8683

佛州甘市聯絡點聯絡人:陳蘭蕙 Tel: 352-336-5301E-mail: [email protected]

北卡州卡里聯絡點 聯絡人:李民安 Tel: 919-677-9030E-mail: [email protected]

伊利諾州芝加哥分會召集人:羅修權Tel: 847-255-5483E-mail: [email protected]

密西根州蘭辛聯絡處召集人:李麗華Tel: 517-332-0003E-mail: [email protected]

密蘇里州聖路易聯絡處召集人:李台玲Tel: 636-825-3889E-mail: [email protected]

德州休士頓聯絡點聯絡人:邵一平Tel: 682-552-0519E-mail: [email protected]

科羅拉多州丹佛聯絡點聯絡人:朱元東Tel: 732-754-8984E-mail: [email protected]

猶他州鹽湖城聯絡點聯絡人:范弘青 Tel: 801-947-9019E-mail: [email protected]

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聯絡點 聯絡人:林玉華 Tel: 702-896-4108E-mail: [email protected]

華盛頓州西雅圖分會召集人:林明海Tel: 425-957-4597E-mail: [email protected]

加州省會聯絡處召集人:蔡維馨 Tel: 916-681-2416E-mail: [email protected]

南加州橙縣聯絡處召集人:徐洛鈞 Tel: 949-216-0399E-mail: [email protected]

【加拿大】溫哥華道場Tel: 604-277-1357E-mail: [email protected]

安省多倫多分會召集人:王怡文Tel: 416-855-0531E-mail: [email protected]

【香港護法會】香港道場召集人:劉佳略Tel: 852-2865-3110E-mail: [email protected]

【馬來西亞護法會】馬來西亞道場召集人:陳善沛E-mail: [email protected]

【新加坡護法會】召集人:顏瑞華Tel: 65-6735-5900E-mail: [email protected]

【泰國護法會】召集人:蘇林妙芬Tel: 66-2-0135651E-mail: [email protected]

【澳洲護法會】雪梨分會聯絡人:林萍Tel: 61-2-8056-1773Fax: 61-2-9283-3168Email: [email protected]

墨爾本分會召集人:簡浩華Tel: 61-4-7069-0911Email: [email protected]

【歐洲】盧森堡聯絡處聯絡人:林麗娟Tel: 352-400-080Email: [email protected]

英國倫敦聯絡處聯絡人:Orca LiewTel: 44-20-8459-8716Email: [email protected]

英國里茲聯絡點聯絡人:王昭雯Tel: 44-7787-502-686

聖嚴師父曾說:「當外在的環境起了變化

,我們要知道那是外在環境在動,心不要

也跟著動。」防疫期間,您如何以法安心?生活中,

您有哪些學佛故事、修行體驗?邀您提起筆,與讀者

分享善的力量,把好的心念與行動傳出去。

■�來稿請寄:�臺北市 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 5樓

������������������《法鼓》雜誌收

■傳真:(02)2896-0731

■ E-mail:[email protected]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刪修權,若

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

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

另行通知)

法鼓

徵文

分享善的力量!師父的叮嚀 ◎姚果莊

對於修行好的人來說,被聖嚴師父當著大眾責備,絕

對默然接受而不起心動念;然而對習性深重又沒有

修行的我,師父責備我一定是在私下錄稿時。每當我遇

到心態調不過來的事,不悅必定會掛在臉上,師父會說

我:「看起來很聰明,是個有良心的人,其實非常愚蠢。」

有一次被師父嚴厲地罵了,我不斷地哭泣著,過了五

分鐘傳來一句喝聲:「還要不要錄稿了?」這一聲提醒

了我,趕快擦乾眼淚繼續錄稿。

幸好挨罵的次數漸漸減少,師父對我說:「要改變自

己的心態來工作,不是硬要往牆上撞,卻不知如何繞道

而行。所以有空時一定要多讀經,慚愧、懺悔,改過修

正,不然替我錄稿、謄稿,都白寫了。」(曹一竹 繪)

師徒

自從一年多前踏入水月

道場農禪寺後,對於

未能親炙聖嚴師父學佛,感

到遺憾。總覺得如果能在師

父捨報前,就聽他老人家親

自開示該多好。甚至再早一

年,能在父親去世前,就接

觸正信的佛教,又該有多

好。這

一年多來,從參與法

會、共修、讀書會,到閱讀

師父著作、看師父開示影

片,進而在家練習,學佛,

已經成為生命中非常重要

的部分。師父的〈四眾佛子

共勉語〉,更是生活中不可

或缺的元素。與人意見不

合時,便默念「慈悲沒有敵

人,智慧不起煩惱」;工作

不順心時,便念「盡心盡力

第一,不爭你我多少」;有

時想做的事好多,又覺得時

間不夠用時,「忙人時間最

多,勤勞健康最好」就浮現

心中。只要有妄念,一定有

共勉語可以當下相應。

學佛之後,生活也有了改

變。以前的我,能在床上賴

多久就賴多久;現在的我,

想到早起可以靜心做早課、

做八式動禪,甚至有時間打

坐。以前對打掃廁所莫名排

斥,除了上學時因規定打

掃廁所,幾乎從來沒有掃廁

所。參加禪三時分配出坡工

作,法師提醒大家,拿到工

作時請觀照內心,看當下

的心反應是什麼?直覺會

被分派到廁所,菩薩也如

我所願。自此之後,對掃廁

所的排斥不見了,在道場打

掃時,心中邊唱佛曲,邊念

佛號,想到下一位菩薩使用

時,可以看到乾淨清爽的洗

手間,便做得滿心歡喜。

「千般計較怎得快樂,心

容萬物焉不幸福」,這兩句

師父的法語時時提醒我:

要知足、要感恩。所以現在

的我,不再感嘆未見師父,

只要心中有三寶,佛菩薩和

師父法身無處不在,我就是

身處極樂世界,繼續努力修

行菩薩道。

不可或缺的共勉語

宋演施

每 天 做 定 課

Page 7: 要聞 2020.5.1 出刊 善願串連 大悲咒 起來 Line願力,也能夠點滴累積,成就美好善業。盡可能地付出和關懷,即便只是發揮小小參與,學習觀音的慈悲,消除人我界線,定人心的力量。法師鼓勵每個人廣邀親友〈大悲咒〉,透過共同持咒迴向,發揮安或世界各地天災人禍,皆

感恩寶雲寺,在疫情蔓延下,

透過網路直播「梁皇寶懺法

會」。原以為今年會同以往一樣,

但當共修、法會一個個取消時,心

裡很惶恐、很不安,一直祈求疫情

趕快過去。然而,病毒菩薩好像沒

打算快速離開,每天電視、網路一

遍又一遍不停地報導,由國內到國

外,乃至全世界,無一倖免,心情

也愈來愈沉重。

這次法會進行網路直播共修,真

是及時雨,澆熄了煩惱及不安的

火焰,心有了著落,便不再胡思

亂想。法會中,把心安住在悅眾法

師的唱誦、總護法師的講經說法、

聖嚴師父的影片開示、方丈和尚果

暉法師的叮嚀,懸浮的心也放了下

來。當唱誦到「唯知我有苦,不知

有他苦」這段懺文,內心隨之柔軟

起來。在疫情籠罩下,全世界已是

一個生命共同體,法鼓山提倡的

「心靈環保」,此時顯得格外重要。

之前依賴法師、依賴寺院、依賴師

父,現在要自立,還要自利。

「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

鬆,全身放鬆。」不停地用方法,

一遍一遍地將自己的身心拉回來。

每天勤洗手、戴口罩,調身、調息、

調心。知道病毒原本不會在人與人

之間傳播,是因我們貪口腹之欲才

會發生,因緣是和合的,它也會離

散,轉殺生來護生,當念一轉,心

力一來,也就不再害怕了。

這次雲端祈福時,特別為感染新

冠病毒的菩薩們祈福,師父說「受

苦受難的是大菩薩」,感恩這些菩

薩的示現,讓我們深深懺悔過去的

不善業,才會帶來今日的苦果。拜

懺到第九卷時,緊張不安的心已

趨平靜,未來不管遇到任何風雨,

只要有懺悔的心,以感恩的心來面

對,一切都會過去。

參加這次「與禪相遇」培訓營,第一天上

午由常乘法師分享放鬆。法師引導每

位僧眾練習,讓每一組分享自己平時如

何覺察及放鬆,也在分享中熟悉彼此。

大家都說知道放鬆的觀念及方法,

但對境時,不一定每次都能用上,

因此更能同理、明白他人與自己一

樣,都是心不由己。

第二堂課,常啟法師用「不可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來破題,

令人印象深刻。法師問大家什麼

是「三時調三事」?教禪訓班時

明明白白,現在卻不那麼確定,

當自己熟悉打坐流程後,似乎就

沒怎麼去注意每個細節。法師從

三時調三事、七支坐法細細說明,

坐姿以「左右平衡,上下中正」來

檢查。這不就是禪的精神嗎?「隨

時覺照」,對已熟悉的事更需要覺

照,心才能「明」,而不會落入慣性

的「無明」之中。晚上,常襄法師分享

自我覺照,從身、口、意的觀察,提醒

我們隨時用方法,而不是想到才用方法,

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提醒。

第一天從放鬆到觀念、方法到自我覺照,

講師們用心安排有次第的學習。第二天延續「不

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方向,加強放鬆引導、

數息方法、經行帶領等運用的細節,讓各組輪流

觀察眾人的打坐狀況。過程中,不斷回想及檢視

自己用方法的情形,發現許多被忽略的細節。原

先對禪修有些小小氣餒,聖嚴師父的開示又帶來

希望:中國禪宗頓法的二個層次,第一層次「念

起即覺,覺之即無」,第二層次「一念不生,萬

緣放下」是繫念用功的法寶。

《禪的體

驗.禪的開示》

中提到:「繫念用功,乃是我意識到我在用功,

若有意若無意。妄想用功,則是緊抓住方法不放,

緊張兮兮、出大力氣,唯恐前後念之間有妄念插

進來。這樣子,不必多久就累倒了!繫念用功則

是雖然在用方法,心裡卻是輕閒舒緩地,腦筋不

緊張,身、心都放鬆。」課程結束了,正是檢視、

調整修行觀念和方法的起步。願師兄弟們一起繫

念用功,利益一切有情。

二月初開始,每週一晚上七點半至八點

半,在「青年初階梵唄」群組上,青年院

演信法師都會帶領我們恭誦《藥師經》一遍,中間也

會持誦「藥師灌頂真言」約十五分鐘。多數同學都在家中線上共

修,每週固定十多人參與。有時候同學忘記關麥克風,便會發現有

人還在捷運上,或是正在騎車返家的路上,可見同學們對安心的需求,

也體會到共修的力量。

反覆持誦真言時,我都閉上眼睛,讓身體在椅子上清楚放鬆,體會到

「身體的病痛不一定是苦,心不平安才是真正的苦。」新冠肺炎疫情深

不可測,發展擴散的速度十分驚人,但臺灣在防疫上的努力,成功穩

住二千三百萬人的心。從一開始的「口罩風波」,讓大家覺察到「需

要」與「想要」之間人性的拉鋸;「能要」與「該要」之間,也讓

不少人呼應「我 OK,你先領」運動的精神。「疾病交給醫生,心靈交給道場」,接下來法鼓山各道場仍

採取「網路共修」的模式,以減少疫情擴散。祈願疾疫早

日過去,並以共修的功德,迴向臺灣、中國大陸及世

界各地,以及因為新冠肺炎感染往生及受苦受

難的大菩薩們。

心靈交給道場◎謝演應

青年初階梵唄線上共修

7 樂在修行

(本刊資料)

(寶雲寺

提供)

我們現在所做的,未來一定會有結果出現;

而現在我們所接受的,

是由於過去所造的因而得到的結果。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自己有福

報時,就會運用各式各樣的

資源來享受生活、享受權力、享

受成果,總認為既然得到而不去享

受,那不是很愚蠢嗎?

但是從佛教的觀點來說,一個人

的福報是極為有限的,就像任何人

在銀行裡都不可能有無限量的存款,

即使是大資本家,他的存款也是有限

的。而且,無論是存股票、存黃金、

存美金,都不一定穩當,只要世界局

勢丕變、政治制度改革、社會環境混

亂,所有的存款都很可能在一夕之間

隨風而去;因此佛陀告訴我們:財產為

五家共有─

惡政、盜賊、水、火、不

肖子。

資源有限

揮霍即損福

可是沒有惜福觀念的人會說:「管他

呢!至少我這一生,地球的資源還不會

全部用光吧?我兒子、孫子那一輩,地

球也應該沒有問題,還不至於到毀滅的

程度。」從佛法的立場來看,時間是無

盡的,眾生也是無窮的、無盡的、無量

的,只要地球存在一天,眾生就能在這個

地球多活一天。

而地球本身的資源有限,如果我們

揮霍無度,自己認為是享福,實際是

糟蹋,是損福;糟蹋的越多,損福

就越多。這不僅是物質的糟蹋,也

是對眾生心靈的損害,所造成的惡

果,到頭來仍然必須由我們自己承

擔。「

因果」是從時間的關係來看,我

們現在所做的,未來一定會有結果出

現;而現在我們所接受的,是由於過去所

造的因而得到的結果。「因果」又可分兩

大類,第一是共業:例如全地球、全人類

共同的因果;第二是別業:每個人的生命

過程,從無量世的過去到無量世的未來,

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所應負的因果責任。

一般人只能看到、承認和了解歷史的因

開始學懺悔禮拜,是受《梁皇寶懺》

故事所吸引:梁武帝不忍郗后受

蟒身之苦,為其念佛禮懺。罪滅福生,

郗后生至忉利天。心想:生前所造罪

業,他人為其禮拜懺悔、布施迴向,一

樣可得佛菩薩加被,更何況是自身求懺

悔?自此相信懺悔法門是重要的修行方

法,如實修學,自能產生慈悲智慧的力

量。參

加寶雲寺「梁皇寶懺法會」多年,

一開始前行功課不足,拜懺時體力不

濟、昏睡、打妄想,整天下來,對懺

文沒什麼印象,雖然法喜,總覺得少

了什麼。後來做了前行功課,每日

三千聲佛號、打坐、上網聽《梁皇寶

懺》講座,再進入壇場時,無論是安

定身心,還是融入懺文,一拜一誦當

中,也可做到幾分清楚、專注、放鬆。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法會

改採網路共修,透過

直播畫面,與帶

領的悅眾法師

同步禮懺,學

做自己的監

香。如何像

往年在寺院

一般用功拜

懺?總護果

慨法師告訴

我們,萬象由

心造,多一分

學做自己的監香

寶雲寺梁皇寶懺法會網路直播共修

張惠貞

及時法雨澆熄不安

諶耀紅

恭敬心,必能多一分收穫。原本

認為在家共修易受干擾,全程參

與恐有困難,事實上都克服了。

少了車舟往返時間,除了拜懺,

還可做定課迴向,特別感到心安。

尤其果慨法師在早上和下午說法,

講解懺儀與修行方法,收穫豐富。

疫情改變了生活腳步,但師父

說:「凡事若能逆向思考,順勢而

為,即便是危機,也能變成轉機。」

這次法會雖少了壇場的真實感,法

師和義工們的成就、科技進步的造

就,一樣圓滿。應慶幸自己有善根

福報,才能聽經聞法、修持佛法。

當今人心不安,若能彼此護念,提

起正念,善用佛法,相信疫情會早

日平息,一切時中恆吉祥。

果,因為,過去人的種種行為,不論是好是壞,對人類是有貢獻

或破壞,我們都在受其餘蔭或餘殃,也就是承受前人的成果。儒

家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意思是說如果祖上有德,子孫

自然繁榮;祖上無德,做了許多壞事,必定殃及子孫。這樣的因

果觀念,有時正確,有時又似乎不符事實,因為有的家庭很努力,

卻絕了後代;諸如此類遺憾又無奈的事,在這世界上很多,於是

有人會說老天瞎了眼,這麼好的家庭,都沒有得到好的果報。

信因果明因緣

努力以赴

佛教徒相信,一個人此生幾十年生命,只不過是無窮生命之

流中的一個小小段落;過去生之前又有無量的過去,此生之後

仍有無盡的未來。但這個「三世」的觀念,是許多非佛教徒

所無法接受的。因此曾有人告訴我:「如果你能證明給我看,

我就相信三世因果。」我告訴他們,這是一種信仰,從信仰

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項事實,透過過去、未來以及現在,因

果就能講得通,就很合理了。

所以,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因為目前的現實,是從過去

一直到現在的,同時對過去的所作所為負起責任,並且接

受這樣的責任、這樣的結果。

常言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可是種瓜的未必有瓜

吃,種豆的未必有豆吃;未種瓜的吃到瓜,未種豆的吃到

豆;有人平步青雲,有人坎坷一生。這究竟是什麼道理

呢?因

果必須還有因緣的配合。「因緣」就是在由因到果的

過程之中,種種主客觀的因素,有許多不是人為的力量所

能掌控的,而是環境的關係。

各人有各人的因緣,因此,最重要的是,必須要以因緣

的觀念,盡心盡力戮力以赴,這就是面對現實。

繫念用功 身心都放鬆◎釋淨容培訓營

◎聖嚴師父2

法鼓山全球護法會【北美】紐約東初禪寺/紐約分會召集人:彭溫巧Tel: 718-592-6593E-mail: [email protected]

紐約州象岡道場Tel: 845-744-8114E-mail: [email protected]

加州洛杉磯道場/洛杉磯分會召集人:王小薇Tel: 626-350-4388E-mail: [email protected]

加州舊金山道場/舊金山分會召集人:鄺江濤Tel: 510-246-8264E-mail: [email protected]

麻州普賢講堂/波士頓聯絡處召集人:周景華Tel: 781-863-1936E-mail: [email protected]

【美國護法會】新澤西州分會召集人:梁達人Tel: 732-249-1898E-mail: [email protected]

康州南部聯絡處召集人:彭明美Tel: 203-912-0734E-mail: [email protected]

康州哈特福聯絡處召集人:王泠芸Tel: 860-805-3588E-mail: [email protected]

佛蒙特州伯靈頓聯絡點召集人:李瑞莒Tel: 802-658-3413E-mail: [email protected]

首都華盛頓聯絡處召集人:張傑雄Tel: 240-424-5486E-mail: [email protected]

喬治亞州亞特蘭大聯絡處聯絡人:陳佩雯Tel: 678-809-5392 E-mail: [email protected]

德州達拉斯聯絡處聯絡人:陳忻民Tel: 682-552-0519 E-mail: [email protected]

佛州塔城分會召集人:Frances BerryTel: 850-888-2616E-mail: [email protected]

佛州奧蘭多聯絡點召集人:張安琪Tel: 321-917-6923 E-mail: [email protected]

佛州邁阿密聯絡點聯絡人:李美賢Tel: 954-432-8683

佛州甘市聯絡點聯絡人:陳蘭蕙 Tel: 352-336-5301E-mail: [email protected]

北卡州卡里聯絡點 聯絡人:李民安 Tel: 919-677-9030E-mail: [email protected]

伊利諾州芝加哥分會召集人:羅修權Tel: 847-255-5483E-mail: [email protected]

密西根州蘭辛聯絡處召集人:李麗華Tel: 517-332-0003E-mail: [email protected]

密蘇里州聖路易聯絡處召集人:李台玲Tel: 636-825-3889E-mail: [email protected]

德州休士頓聯絡點聯絡人:邵一平Tel: 682-552-0519E-mail: [email protected]

科羅拉多州丹佛聯絡點聯絡人:朱元東Tel: 732-754-8984E-mail: [email protected]

猶他州鹽湖城聯絡點聯絡人:范弘青 Tel: 801-947-9019E-mail: [email protected]

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聯絡點 聯絡人:林玉華 Tel: 702-896-4108E-mail: [email protected]

華盛頓州西雅圖分會召集人:林明海Tel: 425-957-4597E-mail: [email protected]

加州省會聯絡處召集人:蔡維馨 Tel: 916-681-2416E-mail: [email protected]

南加州橙縣聯絡處召集人:徐洛鈞 Tel: 949-216-0399E-mail: [email protected]

【加拿大】溫哥華道場Tel: 604-277-1357E-mail: [email protected]

安省多倫多分會召集人:王怡文Tel: 416-855-0531E-mail: [email protected]

【香港護法會】香港道場召集人:劉佳略Tel: 852-2865-3110E-mail: [email protected]

【馬來西亞護法會】馬來西亞道場召集人:陳善沛E-mail: [email protected]

【新加坡護法會】召集人:顏瑞華Tel: 65-6735-5900E-mail: [email protected]

【泰國護法會】召集人:蘇林妙芬Tel: 66-2-0135651E-mail: [email protected]

【澳洲護法會】雪梨分會聯絡人:林萍Tel: 61-2-8056-1773Fax: 61-2-9283-3168Email: [email protected]

墨爾本分會召集人:簡浩華Tel: 61-4-7069-0911Email: [email protected]

【歐洲】盧森堡聯絡處聯絡人:林麗娟Tel: 352-400-080Email: [email protected]

英國倫敦聯絡處聯絡人:Orca LiewTel: 44-20-8459-8716Email: [email protected]

英國里茲聯絡點聯絡人:王昭雯Tel: 44-7787-502-686

有幸福惜

以惜福代替享福

(摘自《平安的人間》)

365期 2020.5

Page 8: 要聞 2020.5.1 出刊 善願串連 大悲咒 起來 Line願力,也能夠點滴累積,成就美好善業。盡可能地付出和關懷,即便只是發揮小小參與,學習觀音的慈悲,消除人我界線,定人心的力量。法師鼓勵每個人廣邀親友〈大悲咒〉,透過共同持咒迴向,發揮安或世界各地天災人禍,皆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出自《法華經》第

二十五品,也是與漢地最有緣的一品,最

早自五胡亂華時代開始盛行。當時,北涼國主沮

渠蒙遜害了一場大病,苦於束手無醫之際,來自

印度的譯經師曇無讖勸請國主誦持〈普門品〉,

以祈消障除病。沮渠蒙遜奉行之下,果真不藥而

癒,遂教令國人讀誦,〈普門品〉開始廣為流傳。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

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

皆得解脫。」〈普門品〉緣起於無盡意菩薩向佛

陀請問觀世音菩薩名字的由來,佛陀因而宣說觀

世音菩薩如何隨類應機示現三十二種化身,廣開

慈悲救濟的普門,於諸苦難中解救眾生。

〈普門品〉將眾生於娑婆世界的苦難,列舉了

七難及三毒。七難分別為火難、水難、風難、刀

杖難、惡鬼難、幽繫難、險路難。前三難皆屬天

災;後四難則多指人禍。「刀杖難」在現代的意

義上,指盜匪乃至戰爭之難;「惡鬼難」則因夜

叉、羅剎的擾亂,帶來生活莫名的災難;「幽繫

難」指遭人囚禁失去自由之苦;「險路難」則為

人在追求世間名利甚或學佛過程中遭遇的艱險。

「三毒」,指的是眾生的根本煩惱||

貪瞋癡。

七難雖只舉出七種苦難的類

別,卻象徵了娑婆世界裡的各

種困厄,也包括這次新冠肺炎

疫病之苦。聖嚴師父曾說:

「七種苦難只是代表,其實觀

世音菩薩是有求必應,所有的

苦難都會救濟。」就連三毒之

苦,也可以藉由一心稱念觀世

音菩薩而得解脫。

面對苦難,眾生必心生恐懼,

觀世音菩薩能使人無有恐怖,平安得

度,故又名為「施無畏者」,也因具足

各種方便法門,現三十二種身分隨機度化眾生,

故有觀音「普門示現」的說法。

聖嚴師父曾以「千江有水千江月」,比喻觀世

音菩薩對有情眾生無遠弗屆的感應。觀音如月,

眾生對觀音之請求,如有水處,無處不映月。此

際疫病當前,不妨就從念〈普門品〉開始,感受

觀音的慈悲! 據

《大悲心陀羅

尼經》記載,

觀世音菩薩向千光王

靜住如來習得〈大悲

咒〉,立即由初地菩

薩頓入八地菩薩的果

位,當下發了誓願:

「若我當來,堪能利

益安樂一切眾生者,

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

眼具足。」頓時,果

真具足千手千眼。

此咒殊勝,即在於

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加

持。諸佛大會中,觀

世音發願為使眾生得

安樂、除病苦、得壽

命、得富饒、除一切惡罪、遠離一切障礙、成

就清淨功德、成就一切善根、遠離一切恐怖、

滿足一切所願,向佛請求宣說此咒。

佛曾說眾生耳根最利,〈大悲咒〉即為觀

世音修證的「耳根圓通法門」之一,全文以

八十四句梵語構成,為祕密語,可透過持誦,

以音聲的共振,與諸佛菩薩的修證心髓及大悲

願力相應共感,屬「音聲法門」的修持。內文

大致講述,觀世音為救度眾生,密放神通,隨

緣化度,引領眾生了悟佛法,遠離貪瞋癡三魔,

即使眾生習於十惡之苦,不知自覺亦不肯脫

離,然因菩薩慈悲,願意在眾生之中隨緣示現,

使眾生憶念佛恩、迷途知悟。

由於〈大悲咒〉具備「持善不失、持惡不起」

的功能,日日誦咒、持續熏習,即能與諸佛菩

薩的功德「感應道交」。不過,要深入了解〈大

悲咒〉內涵,必得從《大悲心陀羅尼經》著手,

《大悲懺》亦由此經衍伸,為宋代知禮和尚所

發展、編寫、制定出的「懺門」儀軌。

根據此經,持誦者應先發十大願,並發心修

持大慈悲心,再依不同用途持誦咒語,如確實

修持,能得十五種善生,免於十五種惡死。「圓

通」乃一門通、門門皆通之意,聖嚴師父於《聖

嚴法師教觀音法門》指出:「倘若持〈大悲咒〉

及觀世音聖號等,不以自我中心的自私心修

持,而能以尋聲救苦的大悲心來持誦,念念熏

習,也都是悟入自性成就無上菩提的法門。」

由此可知,〈大悲咒〉的修持,貴於效法觀

世音菩薩慈悲救度的精神,除了感應,更要體

解。在生活中,循序漸進地由念觀音、求觀音,

進而學觀音、做觀音,便能開展出一條護念自

他的無上菩提道。

焦點報導365期 2020.5 8

普門品〉在觀世音菩薩隨

類應機接引眾生的法門

中,最為親切容易。蘭陽分院

監院常法法師於四月法鼓講堂

中分享〈普門品〉的修行方法,

指出深入〈普門品〉修持,即可

通達所有佛法修行。

出自《妙法蓮華經》的〈普門品〉,

廣受世人喜愛。常法法師表示,〈普門品〉

是觀世音菩薩在因地修行成功後,講其果德內

容。法師指出〈普門品〉功德殊勝之處,在於

它強調「關懷先,教育後」的無量慈悲。觀世

音菩薩為娑婆世界眾生拔苦予樂,有其先後次

序,先為救苦眾生免除七難,再教導眾生如何

離三毒、應二求(滿所有願)

,最後再示以佛

陀的教義。常法法師指出,如此次第,也告訴

我們慈悲待人應以關懷為先,教育為次。

出家前從事社工輔導的常法法師,指出現實

處境中,很多人生活幾乎過不下去了,此時

與其宣說佛法,不如先給予幫助和關懷,事

實上,透過關懷也可以達到教育效果。〈普門

品〉中觀音示現三十二相度眾生,道理即是

在此||以關懷為前提。聖嚴師父亦曾指出:

「救災不談宗教」,宗教是窄門,普門關懷才

是大門。

如此胸懷建立之後,法師表示更要精勤修持

身口意三業。「一心稱名」,即是以誦念觀世

音菩薩名號修習口業,法師建議,可學習方丈

和尚果暉法師教導的「三三二二」念佛頻率,

讓妄念可以止息,以保持清楚的觀照力,漸次

做到「事一心」,亦即念念相續,清明誦持名

號的能力。最後則能漸次自淨其意,開顯出內

我從小就修行觀音法門,觀音法門可深可淺,像《心經》

是觀音法門,《楞嚴經》也是觀音法門,而禪宗的

開悟、見性,悟前要發大慈悲心、大菩提心,以及悟後

度眾生,這些都是觀音法門。

禪宗有個名詞叫作「手眼」,而〈大悲咒〉全名叫作

〈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所以禪宗的「手眼」,即

是學習觀音菩薩的圓通法門;禪修中的開悟,就是開

「手眼」的悟,就是知道手眼的著力點是什麼。修行

如果沒有大菩提心、大悲心,手眼便生不起來,所以

發心「自己未度先度人」,便是菩薩初發的大菩提心、

大悲心。

法鼓山鼓勵人發菩提心,也鼓勵人修行,我們的理

念「提昇人的品質」,就是運用一切的事物、時間、

場所,做為修行的著力點。因此自己還沒開悟,首先

要學習千手千眼的觀世音菩薩,放下自私心、自我中

心,這便是法鼓山禪修道場的根本精神,也就是「大

悲心起」。所以說,「大悲心起」是整體法鼓山的精

神,並不是(二○

五年)十月二十一日那天的活動

才叫「大悲心起」。

而「大悲心起」的意義則是指廣大的慈悲心,但

願全人類都能有大慈心,把所有人當成自己,待人

如己,因此,不管世間任何一地、任何一人遭受苦

難,我們都要想辦法予以濟助。如果自己能力有

限,則呼籲有能力、有錢、有智慧的人一同參

與奉獻,這就是大悲心起。

(摘錄自二○

五年十月《法鼓山落成

開山專刊》)

把自己當成觀世音菩薩的小幫手,有

你在的地方,就有〈大悲咒〉,就

有一片淨土,如此才是真正的持咒。」

弘化發展專案召集人果慨法師如是說道,

在〈大悲咒〉予人無上神咒、能得菩薩

慈悲救贖的形象外,更強調咒語中自度

度他的精神。

〈大悲咒〉的修持要訣,就是「老實」

兩個字。法師建議:「寧可短,不要

斷!」由一天一遍開始,每隔一天多加一

遍,直到一天能持上二十一、四十九或

一百零八遍,如此便養成了好習慣。「修

行重點不在誦念次數,而是那份覺照力,

由於〈大悲咒〉不長不短,特別適合用

來修定。」藉由〈大悲咒〉安定身心之餘,

更要自覺覺他,不讓自己與眾生起煩惱。

更進一步,要慢慢提昇自己的工夫,

果慨法師指出:「絕大多數信眾停留在

『誦咒』、『念咒』的層次,由於此咒

相感於諸佛菩薩的功德和願力,無形中

也能讓人產生改變;不過,『持咒』是

在生活中真正落實〈大悲咒〉的內涵。」

而觀世音菩薩所述〈大悲咒〉的相貌:

「大慈悲心」,正是其修持心要,「大」

即平等,「慈悲」則是拔苦予樂的精神。

聖嚴師父曾引《仁王護國般若經》:

「國土亂時,先鬼神

亂。」說明由於人心亂,

與十善法相違且與十惡法

相應,因此鬼神才亂。果

慨法師表示,疫情期間更應

踏實修持〈大悲咒〉,當心中

發出善念,較不容易因疫情而

生起苦,即使遭逢苦難,由於

心念慈悲,苦的感受也會產生

轉化。如何修持大慈悲心?師

父所言:「我每到一個團體或

者任何地方,首先想到的是:

『我能對這個環境做些什麼?

我能奉獻什麼?』」可作為奉

行的簡易指南,前提是「隨緣

盡份」地做。

時常提起〈大悲咒〉,正是慈悲

心的體現,因此,「即使過去造了

不好的因,遇上一個好緣,果報也不

會太差;倘若善因加上善緣,那果報

就會更好。」法師也再次勉勵大家,誦

咒與持咒應相輔相成,前者修定,後者

修慧,而開啟智慧有賴於那顆不忍眾生

苦之心,「多聞熏習佛法,將〈大悲咒〉

體證於生活,才能成為自己的見地。」

1觀音法門 ◎江胤芝

2觀音法門 ◎楊雅穎

▲�持〈大悲咒〉是觀音法門之一,不但能除一切災難、

諸惡業病苦,而且能成就一切善法、遠離一切怖畏。����������

(李東陽�攝)

果慨法師

發出善念

正向改變

江胤芝

楊雅穎

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學觀音千處祈求千處應,

普使有情眾生圓成佛道。�

(梁忠楠�

攝)

常法法師

關懷為先的慈悲精神

大悲心起

大家都來學

面對無常苦難的人間,你我不僅要安定自心,更要生起慈悲的力量。

本期起,推出「大悲心起 學做觀音」系列報導,

邀您一起學觀音法門,做觀音菩薩,

共同為廣大的世間,注入無盡的光明與希望。

聖嚴師父

菩薩發心先度人

〈普門品 聞聲救苦度眾生 〉

〈大悲咒〉利益安樂一切眾

在慈悲。此外,亦可透過禮拜觀世音菩薩,

發心懺悔,心生柔軟,解怨釋結。

常法法師表示,〈普門品〉的修持容易

上手,一心修持必有成效,〈普門品〉中

亦云,僅持觀音菩薩名號者與持恆河沙菩

薩名號者,所持時間「一時」者與「盡形壽」

者,「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法師進一步

表示,若能一心修持,可漸次從有相進

到無相,因為當心清淨到無所求時,

即是無相。法師最後勉勵大家,早

晚清醒後、入睡前,各一心誦念

十次觀世音菩薩聖號,由此開始

修持,定能漸次修行圓滿。

(本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