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 馬來西亞的 族群文化 - sgm...2 伊斯邁•恩邦 1948年4月...

12
輝煌 馬來西亞的 族群文化 13.10 – 02.12.2018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Jan-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輝煌馬來西亞的族群文化13.10 – 02.12.2018

2

伊斯邁•恩邦 1948年4月

2 3 日 出 生 於 登 嘉 樓 州 。 他

甚 早 便 已 享 譽 馬 來 西 亞 藝

術界,曾榮獲國家偉大人物

(Tokoh Negara)、國寶級畫

家(Pelukis Negara)等榮耀以

肯定他輝煌的成就。這些榮

耀源自他投身藝術26年、堅

持不懈地以視覺藝術來詮釋

馬來西亞歷史與文化的努力

成果。

3

法蒂瑪•羅哈妮 1992年3月27日

出生於登嘉樓州。她以藝名“艾瑪•

馬恩邦”廣為人知,自年幼便已跟隨

父親伊斯邁•恩邦的腳步,投入繪

畫創作。後來,她的藝術才華伸展

至其他領域,更活躍於演藝事業,

在舞臺上及電視、電影裏盡情地展

現她精湛的演技。

4

擁有超過三千萬人民的馬來西

亞,其多姿多彩的多元種族特色一

直都備受國內外人士矚目,尤其是

來自國外的作家和大自然愛好者,

早已對馬來西亞最初所展現的異國

情調開始,為其熱帶環境包圍下的

多樣性人種和文化傾心。

以繪畫藝術來記錄馬來西亞的歷

史事跡及文化極為重要。出於這份藝

術哲理的驅使,畫家投入心力,專註

在呈現馬來西亞族群的色彩、面貌及

其藝術精神。

此展覽主要是為激發及鼓勵馬

來西亞社眾重新發揮創造力,以創

伊拉努人90 x 60 cm

雪蘭莪馬來人90 x 60 cm

檳城土生華人90 x 60 cm

簡介

5

意推動馬來西亞民族與時並進,邁向

未來的理想。同時也向世界宣揚馬來

西亞的藝術與生活方式,為遼闊且復

雜的世界文明註入另一豐富的元素。

展覽展示了伊斯邁•恩邦與艾

瑪•馬恩邦共約54件畫作。從馬來西

亞人民對多元民族的價值觀與尊重,

以及普世價值下和睦的象征,其不同

種族所現示的色彩、藝術與文化,將

豐富人類文化與文明。

伊斯邁•恩邦的作品主要從四個

方面,即各族面貌、傳統服飾、傳統

建築及藝術形態,來展現馬來西亞多

元種族的精髓。其愛女艾瑪•馬恩邦

的作品則是從年輕畫家的視角,為相

同的主題提供不同的詮釋,更完整地

展現馬來西亞多姿多彩的生活文化特

色。她的作品着重在馬來西亞各民族

服飾的細節及本土色彩。

吉蘭丹馬來人 90 x 60 cm

比達友·布卡爾沙東人90 x 60 cm

米沙鄢人90 x 60 cm

6

居住在沙巴西海岸的巴瑤族是該州第二大的原住民社群。他

們本來靠海為生,如今許多人改為從事稻耕、畜牧、做生意及各

種服務業。

巴瑤族其中一個民族特色,是結合了音樂與舞蹈的巴瑤音樂藝

術。譬如“臨拜”舞(Limbai),其音樂是由六人表演鋼鑼樂器“古

凌當岸”(Kulintangan)合奏。樂隊是由一名女性在前頭帶領演奏

古凌當岸,加上兩人擊鼓、兩人敲鑼及另一人演奏bebandil樂器。

臨拜舞通常在婚禮上表演,舞者通常穿戴華麗的傳統服飾及頭飾

(Serimpak),表演時揮動手中的絲巾,表示歡迎新郎進入屋內。

伊斯邁•恩邦

巴瑤人油彩•畫布

90 x 60 cm

7

伊班族居住在砂拉越州,是該州原住民達雅族中人數最多的

族群。他們群居的長屋(Rumah Panjang)文化很有名,由幾個家庭

單位(Bilik)所組成,一個長屋裏可以居住四個多至80個家庭。這

種寓所除了有其獨一無二的文化特色之外,也具有保安的考量。

長屋裏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分別是露天陽臺(Tanju)、大廳

(Ruai)及房間(Bilik)。睡房和大廳的上方設有一個貯藏室,稱

為“薩道”(Sadau)。大廳是長屋成員走動的走廊,以及作為憩

息、閑聊、用餐或編織和雕刻的工作空間。露天陽臺的隔壁是能

讓每一家儲存私人物品之處,同時也是用餐與睡覺之地;而薩道

則是用來收藏稻米或其他家族物品的地方。

比起現今居住在城市裏的小型家庭,伊班族的長屋文化展現

人們在社群裏融洽相處與

團結一致的美好景象。

伊斯邁•恩邦

伊班人油彩•畫布

90 x 60 cm

8

馬六甲的峇峇娘惹是馬來西亞有名的族群,他們是混合了

中華民族血統與馬來文化習俗的族群。他們的傳統服裝— 哥峇

雅和傳統娘惹糕點別具特色。

這一族的女性被稱為娘惹,他們喜歡穿着繡有花朵圖案和鑲

着銀飾的哥峇雅服。他們也喜歡穿着色彩鮮艷、繡有花朵和龍圖

案的手工飾珠鞋,以搭配手工精細、來自爪哇的峇迪制頭巾。在

馬六甲、新加坡及檳城,這套傳統服飾作為新娘禮服著稱。

而被稱為Bibik的年長女性,通常會穿着encim,也就是高領哥

峇雅服。她們也喜歡將頭發梳高結髻,再插上一些金花發釵及戴

上其他具有特色的飾品,進而展現出其文化的獨特一面。

伊斯邁•恩邦

馬六甲娘惹油彩•畫布

90 x 60 cm

9

登嘉樓皇室與廖內馬來 (Melayu Riau)皇朝有歷史淵源,並

繼承了其部分文化。登嘉樓人民傳統上以捕魚及進行海上貿易為

生,因此他們在造船和木雕的技術都頗為出色。

伴隨海洋生態的演變,一種名為“巫列瑪央”(Ulik Mayang)

的登嘉樓舞蹈逐漸形成,那是源自登嘉樓有關醫學的神話傳說,

是一支講述人類嘗試與海洋神靈溝通的祭祀舞蹈。據傳說,巫列

瑪央的公主曾將昏迷中的漁民們救醒了,因此漁民們便以這支舞

蹈來表達謝意。後來,這支舞蹈常在祭海節(Puja Pantai)表演,

以求漁民的安全。

如今巫列瑪央舞已演變為由10至15名舞者演出的文化舞蹈,

以在香爐上揮動檳榔花(Mayang Pinang)或椰子作為舞蹈的開端。

伊斯邁•恩邦

登嘉樓馬來人

(巫列瑪央舞)油彩•畫布

90 x 60 cm

10

艾瑪的作品是從少女的視角及想象

力描繪出馬來西亞族群的服飾。因此,

她的畫作以鮮艷的色彩及布質柔軟的服

飾,反映了正走向成年的青澀年輕人的

心境。以色彩豐富及多樣圖案的巴瑤族

及印裔服飾為例,她明確地凸現了本地

各族群的民族身份。

艾瑪•馬恩邦

印度服飾壓克力彩•綜合媒材• 畫布

122 x 92 cm

艾瑪•馬恩邦

巴瑤服飾壓克力彩•綜合媒材•畫布

122 x 92 cm

此版本為

中文翻譯版;

一切以馬來西亞國語

印刷版本為準。

SGM綜合文化中心

Wisma Kebudaan SGM

No.243, Jalan Bukit Bintang

55100 Kuala Lumpur

03-2144 8686 / 03-2141 2003

www.sgm.org.my

Soka Gakkai Malaysia

Royal Selangor Golf

Club

RHB Bank

American Embassy

Indonesian EmbassyLe

vain

Nob

le

Hou

seKuwait

Embassy

Pavillion

Starhill

Hong Leong Bank

SGM KL Centre

Lot 10

Imbi Plaza

Sungai Wang

Times Square

Fahrenheit88

Petr

on

Shel

l

World Wide Furniture

Wisma Technip

Japanese Embassy

Bangunan Yayasan

Tun Razak

Jln Tu

n Raz

ak

Jln Tu

n Raz

ak

Jln D

elimaJln

Kampu

ng

Jln InaiJln Utara Jln Kemuning

Jln Bukit Bintang

Jln Raja Chulan

Jln Bukit Bintang

Jln Su

ltan I

smail

Jln Imbi

Prince Court Medical Centre

Car route

U-turn

Parking

Wisma Kebudayaan

S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