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发展绿色农业,实施“亩产万元立体农业” 治理石漠化土地 生态 … ·...

1
推动重庆各项事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2018 20186 625 25星期一 星期一 责编 责编 陈志刚 陈志刚 图编 图编 张路 张路 美编 美编 李晓霞 李晓霞 责校 责校 罗文宇 罗文宇 李晓霞 李晓霞 A02 重报集团都市传媒出品 调研 作风 落实 黔江区 金溪镇长 春村的养 蚕户 黔江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素有“渝鄂咽 喉”之称。山雄水秀,植被葱郁,不只有声 名远播的黔江鸡杂,还有水清岸绿的濯水 古镇,吸引着各地游客的目光。近年来,黔 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推进烤烟、 蚕桑、生猪三大传统农业骨干产业发展的 同时,实施着“亩产万元立体农业”的行动 计划,还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治理石 漠化土地,走出了一条“致富增收路”。 绿色发展 让石漠化地种桑树 蚕桑是黔江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近日,记者走进了位于黔江濯水镇西北部, 9公里外的双龙村,全村幅员面积8.2平方 公里。其中有耕地2700亩,而87%左右是 石漠化土地,但栽桑养蚕却是该村的主要 产业。 从濯水集镇出发,沿着一条洁净的水 泥路进入双龙村境内,公路两边到处是村 民建起的养蚕大棚,田间、地头、山坡上长 出的桑叶已开始覆盖土地,不时看见有村 民在桑园里采摘桑叶。濯水镇双龙村党支 部书记孙祥生说:“现在正是养蚕旺季,全 村累计栽植桑园2600亩,现有82户养蚕, 小蚕共育室 12 个,养蚕大棚 770 个,产茧量 更是一年一个台阶。” 在石漠化如此严重地区,双龙村的传 统蚕桑业为何越来越红火?黔江区林业局 副局长张甫解释说,因为在实践中发现桑 树发达的根系能堵住岩缝、保持水土。于 是就探索出了石漠化治理与蚕桑产业发展 相结合的路子,在村里大量栽植桑树。经 过多年努力,现在村里石漠化地上种的桑 树逐渐成林,基岩裸露度也由原来的60% 以上降至30%以下。这样,不但改善了生 态环境,实现了绿色发展,而且成为农民脱 贫增收的主要产业。 双龙村生态环境改善,蚕桑产业的氛 围更是越来越好。今年46岁的杨明忠,原 本出门在外当泥水工,前两年夫妻俩带着 打工的积蓄,回乡流转 200 亩土地,也干起 了养蚕业。杨明忠说:“现在一年能养四批 蚕,成茧周期需要 25 天左右,大概一年产茧 量 150 担左右,一担收入有 1800 元左右, 其余大多数时间是管护桑树。现在养蚕比 在外面下苦力强些,日子也过得轻松些。” 濯水镇双龙村党支部书记孙祥生表示, 今年春季养蚕定种650张,可产茧520担, 预计全年力争养蚕1734张,产茧2300担。 创新农业 “桑套菌”打造立体农业 当天,记者还走进了位于黔江区西南 面,距黔江城区约20公里的金溪镇长春 村。该村是由原平溪、金溪两个国家级贫 困乡合并而成,全村 485 户 1934 人,但外 出率达 49.7%,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地 区。其耕地面积 2.95 万亩,有 72.1%的土 地撂荒。 与濯水镇双龙村一样,该村也种桑养 蚕。金溪镇副镇长、长春村村支部书记杨 胜前说,为了发展多种产业融合,提高土 地的综合利用率,该村正在打造“亩产万 元立体农业”示范基地,其产业将涉及水 果、蔬菜、中药材、水产、畜牧和经济作物 6 大类。 长春村驻村干部杨中山介绍,村里产 业杂乱小,效益低,受益农户少是长春村的 痛点。为了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增加 产业收益,现已创新采用“桑套菌”模式,村 里种植的羊肚菌第一季已采摘完,产值达 到 35 万元。 “除了‘桑套菌’,村里还创新发展了 ‘桑套辣椒’、‘桑套生姜’、‘桑套蔬菜’等模 式的立体农业,让闲置着的土地每季都有 产出,产值上万元。”杨胜前说,这种模式不 但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率,还增加了农 业产业的收益。” 据了解,现在长春村已有1746亩蚕 桑,辣椒 1200 亩,羊肚菌 150 亩,还有蔬 菜450 亩,生姜110 亩,水果200 亩,村里 的立体农业产业已呈现出多元化、规模化 发展。 创新机制 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 为了发展立体农业,带动村民致富,长 春村还建立了长效机制。杨胜前介绍,按 照“村集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 的村社联营模式,让村民以田、土、林地折 价入股成立股份合作社,集中经营,抱团发 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据了解,现全村共有 4 个合作分社,每 个合作分社还选举了理事会和监事会,持 续有效运转,确保预期收益能够实现。目 前,全村已有 2258.68 亩地入股,其中有 1630亩撂荒地,预计全村力争到今年底入 股面积达到 3200 亩以上。 “专业合作社是把最大的利益留给村 民,让他们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杨胜 前说,合作社增加村民收入的途径,除了保 底流转金,还采取了引进大户,嵌入到合作 社,发展可以与蚕桑套种的产业,比如套种 套养羊肚菌、土鸡等,既可以单纯收取套种 土地费用,又可以单纯分红。 他还表示,长春村将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质量兴农理念,大力发展特色 效益农业,在保障基本农田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前提下,着力打造更多的“蚕桑+ N 模式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及“长春村 羊肚菌示范基地”和“长春村特色农产品 采摘园”等系列本地自主品牌,并结合乡 村旅游与电商平台,让黔江的农业产品 “走出去”。 都市传媒记者 陈英 摄影报道 黔江发展绿色农业,实施“亩产万元立体农业” 治理石漠化土地 生态改善致富增收 智慧景区、智慧医院、5G 网络商用试 点……日前,渝中区召开全区推进信息化 发展大会,并发布有关实施方案。记者了 解到,渝中区将逐步形成全区统一的公用 WiFi标识和平台,到明年形成覆盖全区的 公共区域免费WiFi体系,未来两年内力 争实现人流密集的公共区域 5G 网络基本 覆盖。 公共区域 5G 网络基本覆盖 实施方案提出,构建高速、移动、安全、 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渝中区大 数据智能化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渝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渝中区将加 强与移动、联通、电信渝中分公司的协作, 促进各运营商提供产品升级与安全保障, 逐步形成全区统一的公用WiFi标识和平 台。 其中,加快渝中区政府办事大厅、汽车 站、火车站、医院、公园、景区、人才市场、大 型商业区等公共区域实现免费WiFi全覆 盖。到明年,通过新建、整合、改造建设 500~700 个 AP(无线访问接入点),形成覆 盖全区的公共区域免费 WiFi 体系。 此外,由渝中区经信委牵头,加快在区 内重点区域开展超级 WiFi 热点试点建设, 争取两年内实现全区主要旅游景区景点、 行政服务大厅、交通枢纽、商圈、二甲以上 医院、公共场馆、星级酒店等公共服务场所 免费 WiFi 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渝中区将计划启动5G 基站建设,积极对接重庆移动5G试验网, 开展车联网、智慧城市、在线 AR/VR 等领 域应用实验,提前介入5G网络商用试点。 提前组织5G网络的布局和建设,力争实现 人流密集的公共区域 5G 网络基本覆盖。 打造“重庆链岛” 渝中区政府负责人表示,大石化(记者 注:主要指大坪、石油路和化龙桥片区)新 区是渝中区发展大数据智能化的主战场。 大石化新区将重点发展区块链、大数据应 用、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全力建设“重庆链 岛”智能产业集聚区。力争到 2020 年,集 聚区块链企业100家以上,试点示范项目 超过5个。 大石化管委会负责人表示,目前,大石 化新区形成了近 300 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 集群。为此,大石化规划沿经纬大道中轴线 恒大广场、万科锦城、总部城区域、五一技 校、嘉陵中心为核心,共约 40 万平方米的产 业载体,总体形成智能信息产业的空间布局 和生态集聚,打造“重庆链岛”智能产业服务 集聚区。 都市传媒记者 何浩 渝中区将在公共区域实现 5G 网络基本覆盖 重庆晚报讯 (都市传媒记者 周小 平) 昨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我市启动 社会工作“三区”计划(边远贫困地区、边疆 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 持计划的简称)。 据悉,开州区爱心慈善发展中心、重庆 扬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重庆春语社会工 作服务中心、重庆慈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重庆市德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江北区新 扬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黔江区顺意社会工 作服务中心、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等 8 家机构将作今年“三区”计划项目援派 机构,选派45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深入开 州、城口、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酉 阳、彭水等9个国家级贫困区县开展社会工 作服务,为每个区县培养2至3名本土社会 工作专业人才。 据了解,在为期一年的项目周期内,选 派人员将扎根深度贫困乡镇贫困村,重点 开展以下服务: 首先,配合相关部门和基层群众性自 治组织对贫困群众开展需求评估、分析致 贫原因、制定服务方案,促进服务对象的精 准识别和精准管理,推动贫困群众服务需 求与扶贫资源精准对接。 其次,配合相关部门、联合相关社会力 量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 念,增强脱贫信心和内生动力,通过提供生 计发展服务,促进其发挥潜能,提升技能, 就业创业,增收脱贫。 三是为留守和困境儿童提供成长支 持、法治宣教、临界预防、行为矫正、社交指 导、精神关爱和社会保护服务;为留守和特 殊困难妇女提供精神减压、心理支持、亲职 辅导、权益维护等服务;为留守和特殊困难 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生活照顾、社会参 与、权益保障、临终关怀等服务。 四是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社区服刑 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强化心理 社会支持,帮助其改善家庭和社区关系,恢 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五是助力所在区县(自治县)社会工作 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 据悉,为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 区”计划顺利实施,在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 每个项目10万元的基础上,市级财政将补助 资金 20 万元。目前, “三区”计划暨深度贫困 乡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已陆续启动。 我市启动社会工作“三区”计划 45 名社工赴 9 个国家级贫困区县开展社工服务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Aug-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黔江发展绿色农业,实施“亩产万元立体农业” 治理石漠化土地 生态 … · WiFi标识和平台,到明年形成覆盖全区的 公共区域免费WiFi体系,未来两年内力

推动重庆各项事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20182018年年66月月2525日日 星期一星期一 责编责编 陈志刚陈志刚 图编图编 张路张路 美编美编 李晓霞李晓霞 责校责校 罗文宇罗文宇 李晓霞李晓霞 A02

重报集团都市传媒出品

大 型 系 列 报 道

兴调研

转作风

促落实

◀黔江区金溪镇长春村的养蚕户

黔江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素有“渝鄂咽喉”之称。山雄水秀,植被葱郁,不只有声名远播的黔江鸡杂,还有水清岸绿的濯水古镇,吸引着各地游客的目光。近年来,黔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推进烤烟、蚕桑、生猪三大传统农业骨干产业发展的同时,实施着“亩产万元立体农业”的行动计划,还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治理石漠化土地,走出了一条“致富增收路”。

绿色发展让石漠化地种桑树

蚕桑是黔江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近日,记者走进了位于黔江濯水镇西北部,9公里外的双龙村,全村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2700亩,而87%左右是石漠化土地,但栽桑养蚕却是该村的主要产业。

从濯水集镇出发,沿着一条洁净的水泥路进入双龙村境内,公路两边到处是村民建起的养蚕大棚,田间、地头、山坡上长出的桑叶已开始覆盖土地,不时看见有村民在桑园里采摘桑叶。濯水镇双龙村党支部书记孙祥生说:“现在正是养蚕旺季,全村累计栽植桑园2600亩,现有82户养蚕,小蚕共育室12个,养蚕大棚770个,产茧量更是一年一个台阶。”

在石漠化如此严重地区,双龙村的传统蚕桑业为何越来越红火?黔江区林业局副局长张甫解释说,因为在实践中发现桑树发达的根系能堵住岩缝、保持水土。于是就探索出了石漠化治理与蚕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路子,在村里大量栽植桑树。经过多年努力,现在村里石漠化地上种的桑树逐渐成林,基岩裸露度也由原来的60%

以上降至30%以下。这样,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绿色发展,而且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主要产业。

双龙村生态环境改善,蚕桑产业的氛围更是越来越好。今年46岁的杨明忠,原本出门在外当泥水工,前两年夫妻俩带着打工的积蓄,回乡流转200亩土地,也干起了养蚕业。杨明忠说:“现在一年能养四批蚕,成茧周期需要25天左右,大概一年产茧量150担左右,一担收入有1800元左右,其余大多数时间是管护桑树。现在养蚕比在外面下苦力强些,日子也过得轻松些。”

濯水镇双龙村党支部书记孙祥生表示,今年春季养蚕定种650张,可产茧520担,预计全年力争养蚕1734张,产茧2300担。

创新农业“桑套菌”打造立体农业

当天,记者还走进了位于黔江区西南

面,距黔江城区约20公里的金溪镇长春村。该村是由原平溪、金溪两个国家级贫困乡合并而成,全村485户1934人,但外出率达49.7%,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其耕地面积2.95万亩,有72.1%的土地撂荒。

与濯水镇双龙村一样,该村也种桑养蚕。金溪镇副镇长、长春村村支部书记杨胜前说,为了发展多种产业融合,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该村正在打造“亩产万元立体农业”示范基地,其产业将涉及水果、蔬菜、中药材、水产、畜牧和经济作物6大类。

长春村驻村干部杨中山介绍,村里产业杂乱小,效益低,受益农户少是长春村的痛点。为了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增加产业收益,现已创新采用“桑套菌”模式,村里种植的羊肚菌第一季已采摘完,产值达到35万元。

“除了‘桑套菌’,村里还创新发展了

‘桑套辣椒’、‘桑套生姜’、‘桑套蔬菜’等模式的立体农业,让闲置着的土地每季都有产出,产值上万元。”杨胜前说,这种模式不但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率,还增加了农业产业的收益。”

据了解,现在长春村已有1746亩蚕桑,辣椒1200亩,羊肚菌150亩,还有蔬菜450亩,生姜110亩,水果200亩,村里的立体农业产业已呈现出多元化、规模化发展。

创新机制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

为了发展立体农业,带动村民致富,长春村还建立了长效机制。杨胜前介绍,按照“村集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村社联营模式,让村民以田、土、林地折价入股成立股份合作社,集中经营,抱团发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据了解,现全村共有4个合作分社,每个合作分社还选举了理事会和监事会,持续有效运转,确保预期收益能够实现。目前,全村已有 2258.68 亩地入股,其中有1630亩撂荒地,预计全村力争到今年底入股面积达到3200亩以上。

“专业合作社是把最大的利益留给村民,让他们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杨胜前说,合作社增加村民收入的途径,除了保底流转金,还采取了引进大户,嵌入到合作社,发展可以与蚕桑套种的产业,比如套种套养羊肚菌、土鸡等,既可以单纯收取套种土地费用,又可以单纯分红。

他还表示,长春村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质量兴农理念,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在保障基本农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前提下,着力打造更多的“蚕桑+N模式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及“长春村羊肚菌示范基地”和“长春村特色农产品采摘园”等系列本地自主品牌,并结合乡村旅游与电商平台,让黔江的农业产品

“走出去”。都市传媒记者 陈英 摄影报道

黔江发展绿色农业,实施“亩产万元立体农业”

治理石漠化土地 生态改善致富增收

智慧景区、智慧医院、5G网络商用试点……日前,渝中区召开全区推进信息化发展大会,并发布有关实施方案。记者了解到,渝中区将逐步形成全区统一的公用WiFi标识和平台,到明年形成覆盖全区的公共区域免费WiFi体系,未来两年内力争实现人流密集的公共区域5G网络基本覆盖。

公共区域5G网络基本覆盖

实施方案提出,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渝中区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渝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渝中区将加强与移动、联通、电信渝中分公司的协作,促进各运营商提供产品升级与安全保障,逐步形成全区统一的公用WiFi标识和平台。

其中,加快渝中区政府办事大厅、汽车站、火车站、医院、公园、景区、人才市场、大型商业区等公共区域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到明年,通过新建、整合、改造建设500~700个AP(无线访问接入点),形成覆盖全区的公共区域免费WiFi体系。

此外,由渝中区经信委牵头,加快在区内重点区域开展超级WiFi热点试点建设,争取两年内实现全区主要旅游景区景点、

行政服务大厅、交通枢纽、商圈、二甲以上医院、公共场馆、星级酒店等公共服务场所免费WiFi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渝中区将计划启动5G基站建设,积极对接重庆移动5G试验网,开展车联网、智慧城市、在线AR/VR等领域应用实验,提前介入5G网络商用试点。提前组织5G网络的布局和建设,力争实现人流密集的公共区域5G网络基本覆盖。

打造“重庆链岛”

渝中区政府负责人表示,大石化(记者注:主要指大坪、石油路和化龙桥片区)新

区是渝中区发展大数据智能化的主战场。大石化新区将重点发展区块链、大数据应用、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全力建设“重庆链岛”智能产业集聚区。力争到2020年,集聚区块链企业100家以上,试点示范项目超过5个。

大石化管委会负责人表示,目前,大石化新区形成了近300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集群。为此,大石化规划沿经纬大道中轴线恒大广场、万科锦城、总部城区域、五一技校、嘉陵中心为核心,共约40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总体形成智能信息产业的空间布局和生态集聚,打造“重庆链岛”智能产业服务集聚区。 都市传媒记者 何浩

渝中区将在公共区域实现5G网络基本覆盖

重庆晚报讯 (都市传媒记者 周小平)昨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我市启动社会工作“三区”计划(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的简称)。

据悉,开州区爱心慈善发展中心、重庆扬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重庆春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重庆慈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重庆市德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江北区新扬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黔江区顺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等8家机构将作今年“三区”计划项目援派机构,选派45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深入开州、城口、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酉阳、彭水等9个国家级贫困区县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为每个区县培养2至3名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据了解,在为期一年的项目周期内,选派人员将扎根深度贫困乡镇贫困村,重点开展以下服务:

首先,配合相关部门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对贫困群众开展需求评估、分析致

贫原因、制定服务方案,促进服务对象的精准识别和精准管理,推动贫困群众服务需求与扶贫资源精准对接。

其次,配合相关部门、联合相关社会力量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脱贫信心和内生动力,通过提供生计发展服务,促进其发挥潜能,提升技能,就业创业,增收脱贫。

三是为留守和困境儿童提供成长支持、法治宣教、临界预防、行为矫正、社交指导、精神关爱和社会保护服务;为留守和特

殊困难妇女提供精神减压、心理支持、亲职辅导、权益维护等服务;为留守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生活照顾、社会参与、权益保障、临终关怀等服务。

四是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强化心理社会支持,帮助其改善家庭和社区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五是助力所在区县(自治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

据悉,为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顺利实施,在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每个项目10万元的基础上,市级财政将补助资金20万元。目前,“三区”计划暨深度贫困乡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已陆续启动。

我市启动社会工作“三区”计划45名社工赴9个国家级贫困区县开展社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