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高校大学生十余年志愿者经历令人动容 我在这里 爱是我们...

1
A08 青年 2015 年 12 月 4 日 星期五 见习编辑 陆天逸 美术编辑 施伟杰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现场] “请问需要什么帮助吗?”高校的青 年们身着鲜亮的志愿者服装,以标准的 笑容在寒冷冬日带来青春洋溢的温暖。 自 2003 年上海七所高校陆续入驻松 江大学城以来,高校青年们持续在奉 献。昨日的展览上,每个鲜亮的展板上 都展现着青年们的工作成果。 “多语种高校行是上外的特色项 目。”上外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同学介 绍,上海外国语大学有二十余门外语专 业,结合语言优势,来自法语、日语等语 言专业的高年级同学以志愿者的身份走 到了上海各兄弟院校中教授小语种。日 常用语、国家文化、礼仪习惯,借交流课 程,为有意愿了解外语知识的同学提供 了外语学习平台。 遇法律困难?到地铁站找寻法律帮 助。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立足自身的法 律专业特色,在去年进驻9号线松江新城 地铁站,每周日为过往乘客提供普法宣 传、法律咨询服务。短短一年时间已服 务 3500 余人次。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 大二施同学介绍,视觉学生的“文艺细 胞”比较丰富,利用这一优势,他们经常 到松江第四社会福利院帮忙画黑板报、 做电子期刊。 昨日,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还采取 了音乐报道剧的方式呈现。“我在这里, 爱是我们最终目的。”松江大学城的志愿 者们在自编的音乐剧《青春之歌》里,唱 出了自己的志愿服务心声。在东华大学 报告厅,《青春之歌》用歌曲、舞蹈、 VCR 等 方式,再现了大学生从事农民工子弟学 校支教、“科学商店”科普服务、“杏林义 工”导医服务等志愿服务中的感人故事。 “之前高校学生多默默无闻地献爱 心,”松江区文明办谢春讯副主任介绍, 如今搭建一个青年志愿者沟通交流的平 台,一方面展示青年默默乐于奉献的工 作;另一方面想通过我们的重视,给高校 志愿者十几年的工作积极肯定。 此外,“区校共建创益松江爱满申 松江大学园区优秀志愿服务项 目”事迹展将在松江大学园区举行巡回 展览。本次展示活动由上海市文明办、 松江区文明委、松江大学园区管委会主 办。市文明办副主任、市志愿者协会常 务副会长姜鸣、松江区委副书记黄冲为9 校的青年志愿者代表授旗,东华大学党 委书记朱民、松江大学园区管委会常务 副主任吴楚武为松江大学园区高校的青 年志愿者代表赠送志愿服务纪念册。松 江区委副书记黄冲参加活动并致辞。松 江大学园区管委会和松江九所高校的领 导出席活动。 “奶奶又见到您了。”一位年轻姑娘激动 地张开怀抱向记者身边的 89 岁张端文(音) 奶奶跑来。这位“85 后”姑娘黄硕讲起了自 己因志愿者工作与老人们“忘年交”的故事。 2005 年,刚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现更 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读大一的黄硕加 入了学院举办的“阳光工程”志愿者活动。 “阳光工程”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外语学院 为松江区的孤寡老人送去陪伴关怀的志愿 者服务。读大学时,她每周末都会志愿跑到 松江荣乐小区的孤寡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 晒太阳。 “学习遇到的问题会与张奶奶讲,她也 会分享遇到困难如何乐观对待。”她表示, 大学陪伴松江孤寡老人的时间可能比她见 到自己爷爷奶奶的时间都长,而这也成为 她在外求学感到孤单时的感情出口。 昨天,毕业 6 年的黄硕特意请假,从张 江的家中赶到松江,专程为张瑞文老人过 生日。和她一起回来看望老人的,还有当 年一同做“阳光工程”的爱心志愿者们。汇 报现场,志愿者们为将过90大寿的张奶奶 买了大蛋糕庆生。全场千余市民也为这位 孤寡老人唱生日歌祝寿。 松江高校大学生十余年志愿者经历令人动容 我在这里 爱是我们最终目的 昨日, “区校共建创益松江爱满申城—松江大学园区优秀 志愿服务项目集中展示活动”在松江区大学城东华大学锦绣礼 堂举行。松江大学城里的七所高校以及位于松江的立达职业技 术学校、农林职业技术学校等九所高校的青年学生汇聚东华大 学,各自带着十余年的志愿者项目向嘉宾和千余名松江市民展 示青年志愿者乐于奉献的故事。 青年报见习记者陈晓颖 “松江区共有19所农民工子弟小 学,2012 年共有 2.5 万孩子,如今约 1.9 万。”现场“扬志”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许天 蒙说起松江的农民工子弟小学,可滔滔 不绝地聊几天几夜。华东师范大学社会 工作专业的许天蒙,2012年一毕业便扎 根在松江做起了志愿者工作。 集合松江大学城内七所高校的志愿 者到小学授课,是小许每周的固定工 作。农民工子弟小学师资力量薄弱,英 语、综合素质教育较公办学校差别大。 小许集合了松江七所高校的志愿者团 队,对高校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后,在每 周二、三,固定向松江八所小学各个年级 的小朋友授课。 由一开始志愿者自发公交去低处偏 远的小学,到后来租大巴车集结高校学 生授课,由一开始没有教材,到如今装订 完整的上下学期课本,三年来,“扬志”在 小许的组织带领下,共有两万大学生志 愿者到小学系统授课,三年共授课一万 余节。 快乐星期二、快乐星期三。孩子每 周都会见到带着笑容与有趣知识的青年 大哥哥大姐姐们。花桥小学二年级的张 子墨小朋友一提到周三的“快乐课程”, 向记者大呼“好玩有趣!”每周都期待志 愿者们授课的小朋友,也给了志愿者们 莫大的鼓励。如今,“扬志”支教服务已 成体系,也得到了共青团松江区委员会 的项目经费支持。小许表示,将坚持做 下去。 是什么让你们坚持下来?松江大学 城的志愿者说,是孩子们的笑颜和“被需 要”的满足感。没有报酬,没有名声,这 些志愿者虽不是最专业,但他们最有爱。 大学城入驻松江10多年以来,在志 愿服务领域,涌现了诸如“杏林义工”、 “科学商店”、“关爱成长,融入松江”等品 牌项目。区校联动、地校联动、共建共享 已有了较好的基础。志愿者服务已然成 为青年学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载体,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服务社会的广 阔平台,为区域化党建提供了良好的沟 通基础,为松江乃至全市的精神文明建 设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外小语种华政普法 七所高校各显身手 扎根农民工子弟小学 3 年来授课 1 万余节 全场学生市民为孤老庆祝 90 大寿 全场为孤老庆生。 松江九所学校代表领奖。 本版受访者供图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Oct-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松江高校大学生十余年志愿者经历令人动容 我在这里 爱是我们 ...app.why.com.cn/epaper/qnb/images/2015-12/04/A08/QNBA08...完整的上下学期课本,三年来,“扬志”在

A08 青年 2015年12月4日星期五见习编辑陆天逸 美术编辑施伟杰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现场]

“请问需要什么帮助吗?”高校的青年们身着鲜亮的志愿者服装,以标准的笑容在寒冷冬日带来青春洋溢的温暖。

自2003年上海七所高校陆续入驻松江大学城以来,高校青年们持续在奉献。昨日的展览上,每个鲜亮的展板上都展现着青年们的工作成果。

“多语种高校行是上外的特色项目。”上外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同学介绍,上海外国语大学有二十余门外语专业,结合语言优势,来自法语、日语等语言专业的高年级同学以志愿者的身份走到了上海各兄弟院校中教授小语种。日常用语、国家文化、礼仪习惯,借交流课程,为有意愿了解外语知识的同学提供了外语学习平台。

遇法律困难?到地铁站找寻法律帮助。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立足自身的法律专业特色,在去年进驻9号线松江新城地铁站,每周日为过往乘客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服务。短短一年时间已服务3500余人次。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大二施同学介绍,视觉学生的“文艺细胞”比较丰富,利用这一优势,他们经常到松江第四社会福利院帮忙画黑板报、做电子期刊。

昨日,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还采取

了音乐报道剧的方式呈现。“我在这里,爱是我们最终目的。”松江大学城的志愿者们在自编的音乐剧《青春之歌》里,唱出了自己的志愿服务心声。在东华大学报告厅,《青春之歌》用歌曲、舞蹈、VCR等方式,再现了大学生从事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科学商店”科普服务、“杏林义工”导医服务等志愿服务中的感人故事。

“之前高校学生多默默无闻地献爱心,”松江区文明办谢春讯副主任介绍,如今搭建一个青年志愿者沟通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展示青年默默乐于奉献的工作;另一方面想通过我们的重视,给高校志愿者十几年的工作积极肯定。

此外,“区校共建创益松江爱满申城——松江大学园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事迹展将在松江大学园区举行巡回展览。本次展示活动由上海市文明办、松江区文明委、松江大学园区管委会主办。市文明办副主任、市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姜鸣、松江区委副书记黄冲为9校的青年志愿者代表授旗,东华大学党委书记朱民、松江大学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吴楚武为松江大学园区高校的青年志愿者代表赠送志愿服务纪念册。松江区委副书记黄冲参加活动并致辞。松江大学园区管委会和松江九所高校的领导出席活动。

“奶奶又见到您了。”一位年轻姑娘激动

地张开怀抱向记者身边的89岁张端文(音)

奶奶跑来。这位“85后”姑娘黄硕讲起了自

己因志愿者工作与老人们“忘年交”的故事。

2005年,刚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现更

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读大一的黄硕加

入了学院举办的“阳光工程”志愿者活动。

“阳光工程”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外语学院

为松江区的孤寡老人送去陪伴关怀的志愿

者服务。读大学时,她每周末都会志愿跑到

松江荣乐小区的孤寡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

晒太阳。

“学习遇到的问题会与张奶奶讲,她也

会分享遇到困难如何乐观对待。”她表示,

大学陪伴松江孤寡老人的时间可能比她见

到自己爷爷奶奶的时间都长,而这也成为

她在外求学感到孤单时的感情出口。

昨天,毕业6年的黄硕特意请假,从张

江的家中赶到松江,专程为张瑞文老人过

生日。和她一起回来看望老人的,还有当

年一同做“阳光工程”的爱心志愿者们。汇

报现场,志愿者们为将过90大寿的张奶奶

买了大蛋糕庆生。全场千余市民也为这位

孤寡老人唱生日歌祝寿。

松江高校大学生十余年志愿者经历令人动容

我在这里 爱是我们最终目的昨日,“区校共建创益松江爱满申城——松江大学园区优秀

志愿服务项目集中展示活动”在松江区大学城东华大学锦绣礼堂举行。松江大学城里的七所高校以及位于松江的立达职业技术学校、农林职业技术学校等九所高校的青年学生汇聚东华大学,各自带着十余年的志愿者项目向嘉宾和千余名松江市民展示青年志愿者乐于奉献的故事。 青年报见习记者陈晓颖

“松江区共有 19 所农民工子弟小学,2012年共有2.5万孩子,如今约1.9万。”现场“扬志”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许天蒙说起松江的农民工子弟小学,可滔滔不绝地聊几天几夜。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许天蒙,2012年一毕业便扎根在松江做起了志愿者工作。

集合松江大学城内七所高校的志愿者到小学授课,是小许每周的固定工作。农民工子弟小学师资力量薄弱,英语、综合素质教育较公办学校差别大。小许集合了松江七所高校的志愿者团队,对高校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后,在每周二、三,固定向松江八所小学各个年级的小朋友授课。

由一开始志愿者自发公交去低处偏远的小学,到后来租大巴车集结高校学生授课,由一开始没有教材,到如今装订完整的上下学期课本,三年来,“扬志”在小许的组织带领下,共有两万大学生志愿者到小学系统授课,三年共授课一万余节。

快乐星期二、快乐星期三。孩子每周都会见到带着笑容与有趣知识的青年大哥哥大姐姐们。花桥小学二年级的张子墨小朋友一提到周三的“快乐课程”,向记者大呼“好玩有趣!”每周都期待志愿者们授课的小朋友,也给了志愿者们莫大的鼓励。如今,“扬志”支教服务已成体系,也得到了共青团松江区委员会的项目经费支持。小许表示,将坚持做下去。

是什么让你们坚持下来?松江大学

城的志愿者说,是孩子们的笑颜和“被需要”的满足感。没有报酬,没有名声,这些志愿者虽不是最专业,但他们最有爱。

大学城入驻松江10多年以来,在志愿服务领域,涌现了诸如“杏林义工”、

“科学商店”、“关爱成长,融入松江”等品牌项目。区校联动、地校联动、共建共享已有了较好的基础。志愿者服务已然成为青年学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服务社会的广阔平台,为区域化党建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基础,为松江乃至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外小语种华政普法 七所高校各显身手

扎根农民工子弟小学 3年来授课1万余节

全场学生市民为孤老庆祝90大寿

全场为孤老庆生。

松江九所学校代表领奖。 本版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