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所是」之一 - afcinc.orgafcinc.org/portals/1/magazine/article/2012/0304/p2...4...

3
約翰福音書卷裏,耶 穌 基 督 所 說 的 七個「我 是 」中,第 一 句 為「我就是生命的糧」(約六35,和合本聖經),也有譯作「我 就是生命的食物」(新譯本聖經),直譯則為「我就是生命的麵包」 I’am the bread of life)。 當我們思想這節經文之前,需要簡單了解背景。「我是」在約翰福 音裏是很獨特的使用方式,或說是一個專用詞,由此引伸出很重要的 信仰基礎。在聖經中,「我是」的使用有兩種方式。一是所謂的「絕對 性」用法,出現過九次,都是為凸顯耶穌基督的神性——祂是基督,是 上帝的兒子,這是約翰福音的主題信息;二是加上謂詞的用法,雖然也 反映了耶穌基督的神性,但更重要的乃是要表達祂對世人、對信徒的 信仰意義。後者是我們要探討的課題。 耶穌講這句話之前,行過一個很重要的神蹟,就是用五餅二魚餵 飽五千人。之後,猶太人繼續尋找耶穌。為什麼?為了肚腹之慾。按照 猶太人基本的信仰、傳統,有一種信念,即摩西在曠野的四十年如何 幫助他們的列祖,把嗎哪賜給他們,相信將來的彌賽亞要延續摩西的 工作。由此,認為耶穌若是彌賽亞的話,會繼續把食物賜給他們,自 然就願意跟著耶穌,希望能夠得到飽足。 耶穌對「生命的糧」的講論給我們傳遞了三個方面的重要信息。 耶穌超越物質的價值 耶穌在第26-27節裏指明了這個觀念。麵包對猶太人到底意味著 什麼?無論是當時或現今,這都是他們的主食,是生活必不可少的。 還記得五餅二魚的神蹟嗎?那五個大麥餅是用大麥,即糧食做 的,這是主食,而兩條小魚只是配料。糧食是生命所需要的一部分, 不可或缺。所以當耶穌說「我是生命的糧」時,這些猶太人馬上就能 夠深切感受到。耶穌用這個觀念,目的是將猶太人的關注點從物質 的層面帶到屬靈的層面。遺憾的是這些猶太跟隨者,吃了五餅二魚 後,看到的只是物質的需要。 如今,他們繼續尋找耶穌,並沒有錯,只是懷以不正確的動機,僅 僅為了填飽肚腹之需,還把耶穌與摩西相提並論,這是錯誤的神學思 2 使者 03.04.12 使者 03.04.12 3 释经真义 1 陳世欽 耶稣的「所是」之一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Sep-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耶稣的「所是」之一 - afcinc.orgafcinc.org/Portals/1/magazine/article/2012/0304/p2...4 使者 03.04.12 使者 03.04.12 5 想。他們甚至認為耶穌是那位能夠提供滿足他們物質需求的對象,這

在約翰福音書卷裏,耶穌基督所說的七個「我是」中,第一句

為「我就是生命的糧」(約六35,和合本聖經),也有譯作「我

就是生命的食物」(新譯本聖經),直譯則為「我就是生命的麵包」

(I ’a m t h e b r e a d o f l i f e)。

當我們思想這節經文之前,需要簡單了解背景。「我是」在約翰福

音裏是很獨特的使用方式,或說是一個專用詞,由此引伸出很重要的

信仰基礎。在聖經中,「我是」的使用有兩種方式。一是所謂的「絕對

性」用法,出現過九次,都是為凸顯耶穌基督的神性——祂是基督,是

上帝的兒子,這是約翰福音的主題信息;二是加上謂詞的用法,雖然也

反映了耶穌基督的神性,但更重要的乃是要表達祂對世人、對信徒的

信仰意義。後者是我們要探討的課題。

耶穌講這句話之前,行過一個很重要的神蹟,就是用五餅二魚餵

飽五千人。之後,猶太人繼續尋找耶穌。為什麼?為了肚腹之慾。按照

猶太人基本的信仰、傳統,有一種信念,即摩西在曠野的四十年如何

幫助他們的列祖,把嗎哪賜給他們,相信將來的彌賽亞要延續摩西的

工作。由此,認為耶穌若是彌賽亞的話,會繼續把食物賜給他們,自

然就願意跟著耶穌,希望能夠得到飽足。

耶穌對「生命的糧」的講論給我們傳遞了三個方面的重要信息。

耶穌超越物質的價值

耶穌在第26-27節裏指明了這個觀念。麵包對猶太人到底意味著

什麼?無論是當時或現今,這都是他們的主食,是生活必不可少的。

還記得五餅二魚的神蹟嗎?那五個大麥餅是用大麥,即糧食做

的,這是主食,而兩條小魚只是配料。糧食是生命所需要的一部分,

不可或缺。所以當耶穌說「我是生命的糧」時,這些猶太人馬上就能

夠深切感受到。耶穌用這個觀念,目的是將猶太人的關注點從物質

的層面帶到屬靈的層面。遺憾的是這些猶太跟隨者,吃了五餅二魚

後,看到的只是物質的需要。

如今,他們繼續尋找耶穌,並沒有錯,只是懷以不正確的動機,僅

僅為了填飽肚腹之需,還把耶穌與摩西相提並論,這是錯誤的神學思

2 使者 03.04.12 使者 03.04.12 3

释经真义

1 陳世欽

耶稣的「所是」之一

Page 2: 耶稣的「所是」之一 - afcinc.orgafcinc.org/Portals/1/magazine/article/2012/0304/p2...4 使者 03.04.12 使者 03.04.12 5 想。他們甚至認為耶穌是那位能夠提供滿足他們物質需求的對象,這

4 使者 03.04.12 使者 03.04.12 5

想。他們甚至認為耶穌是那位能夠提供滿足他們物質需求的對象,這

也是錯誤的,因為耶穌後來所講的,跟他們的思想和動機完全不是一

回事。他們只看重物質的需要與滿足,耶穌真正要給的卻並非如此。

嗎哪是物質,並不是摩西給的,乃是上帝從天上降下來給他們的,

只是為滿足當時的肉身需要。第49和58節,耶穌基督重複說:你們的

列祖吃了這個食物,即從天上降下來的嗎哪,接著的一句話,耶穌說

得很不客氣。耶穌說:他們都死了。由此可見,物質只是短暫地滿足肉

身的需要。

而當耶穌講這些話的時候,猶太人馬上就回想到舊約有關曠野的

經歷,尤其進入迦南前摩西所說了一番話(申八3-4節),提醒他們上

帝是如何帶領,並把天上的嗎哪賜給他們。然後聖經這樣提醒他們,

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這句經

節,後來耶穌在被魔鬼試探的時候,同樣被引用(太四4)。耶穌為什

麼這麼說呢?食物當然是指嗎哪即糧食,這些都是物質。物質固然有

其重要性,但是物質本身卻是暫時的,無法解決人的真正需要。

耶穌指出,物質不能真正滿足人的需要,而祂所給的,超越物質

的價值。我們活在一個非常注重物質的世代,甚至稱得上是「物化」的

世代,很容易使我們對人生價值觀的選擇模糊不清。

物質主義的核心是什麼?不是你對物質擁有的多或少,乃是我們

對物質本身,抱以物質至上的態度。所以,耶穌基督說「我是生命的

糧」,就是要我們看見祂超越了物質的價值。從而,讓我們正確看待基

督徒的人生。

上個世紀,紐約著名大財主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是一個

非常成功的商人金融家。當他離開世界的時候,很多人都很好奇,想知

道他到底有多少財產。尤其是記者,千方百計找到洛克菲勒集團的一

名高級職員,想從他的口中挖掘出答案。見面時,記者很直接地問他,

洛克菲勒到底留下了多少資產?你知道這位職員怎麼回答?他詼諧地

說,所有的都留下了來(all of that)。

多麼有意思,而且有深度的回答。到底留了多少?所有!什麼意

思?一分錢都帶不走呀!你有沒有好好琢磨這句話?我們往往感覺,

物質重要到一個程度,讓我們拼命地掙,使勁地裝,直到最後,才發現

什麼都留下了,實在沒有辦法,帶不走啊!

物質本身,並沒有錯。耶穌基督也是用五個餅、兩條魚餵飽超過

五千人的。上帝按照祂的心意,看到百姓們如此可憐,沒有飲食。於是,

整整四十年,除了禮拜天以外,每一天從天上降下嗎哪來餵養祂的子

民,供應他們肉身的需要。

不錯,物質固然重要,但是耶穌說「我是生命的糧」時,讓我們看

到,祂不僅僅供應物質,更是超越了物質的價值。

今天,我們需要學習功課。在基督徒生活裏,不要把物質看得絕

對重要,不然的話對人生中的許多事情就會模糊不清,這是值得我們

深一層去探討的人生功課。

耶穌滿足人屬靈需要

耶穌說了「我就是生命的糧」,接著說「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

餓;信我的人,永遠不渴」。這讓我們看到第二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

耶穌滿足人屬靈的需要。耶穌在講論中,談到你們以為嗎哪是最重要

的,錯了!我才是真正從天上來的食物。耶穌把自己和嗎哪作一個所

謂的對比,讓他們看見屬靈的信息,人的真正需要是那從天上降下來

的食物,耶穌就是那生命的糧。

由此,耶穌教導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人有屬靈的需要,

而這屬靈的需要只有耶穌基督能夠滿足。所以才有「我是從天上降下

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約六50)的教導。並且在

第51和58節又再次強調。

生命是指什麼?是指與上帝發生關係的生命,即新生命的本質,

這就是屬靈生命的意義。為此,當耶穌說「吃我肉,喝我血」,乃是探

討有關祂的受難和救贖。

我們藉著信,與基督發生生命的關係,就會永遠不渴、永遠不餓,

就有永生。這也使我們想起了阿摩司書第八章第11-12經文告訴我們:

「人饑餓非因無米,人乾渴非因無水,乃是因為不聽耶和華的話。」為

此,神的話才是我們屬靈生命的真正需要。

Page 3: 耶稣的「所是」之一 - afcinc.orgafcinc.org/Portals/1/magazine/article/2012/0304/p2...4 使者 03.04.12 使者 03.04.12 5 想。他們甚至認為耶穌是那位能夠提供滿足他們物質需求的對象,這

6 使者 03.04.12 使者 03.04.12 7

讓「生命的糧」充滿生命

當我們明白了這些基本的聖經教導,就開始思想一個更深入的問

題。對基督徒而言,如果堅定相信耶穌是「生命的糧」,唯有祂能滿足

我們屬靈的需要,那麼在我們的人生中,到底「吃」了多少「糧」?這

不是指吃餅和喝杯的聖餐,乃是指日常的生活,到底讓耶穌的榮耀彰

顯了多少,有多少時候活出了基督的樣式?

更進一步說,我們與耶穌基督的關係能不能呈現在我們生活的各

個方面?以及我們生活的重心,是否從「物化」進入到屬靈生命的層

面?因著我們與耶穌基督的關係,能否在每天的生活中去應對現實社

會給我們的衝擊?

我們往往認為物質就是現實。當然,客觀地講,物質是真實存在

的,因為每個人都活在「物化」的世界裏,有家庭、父母、夫妻、兒女

以及孫輩,還有房子、汽車、工作、事業等,好不好?當然好。然而,必

須明白聖經的教導,人生的實質意義不在於此。

上述這些固然重要,但根據耶穌基督的教導,假若我們人生中缺

少了這「生命的糧」,沒有耶穌基督作為生命的核心,成為我們的主,

所擁有任何物質的層面就都變成不真實了。

對基督徒來說,如何去應對每一天的生活,不在於我們擁有物質

的多少,不在於物質條件的優劣,因為那是會有所變化的,可能就在

轉眼之間即化為烏有。可靠嗎?實在靠不住。物質本身就好像嗎哪,

他們的列祖吃了,還是要死。所以,耶穌說「吃我肉,喝我血的,永遠

不死」。表明了什麼?就是在屬靈方面的需要,是最關切的,也是最重

要的。為此,如何接受耶穌基督的赦免和恩典,遵循祂的教導,讓祂在

我們生命中顯大,從而使我們每一天活得更加真實,這是對我們的莫

大挑戰。

其實,我們擁有的物質越多,就會感覺自己越缺乏,因為人心貪得

無厭,多了還要多,形成惡性循環。最終,使得我們屬靈的生命被窒

息。為什麼?正是由於物質本身是短暫的,無法真正滿足我們屬靈的

需要。當我們的生活被物質填滿後,整個屬靈的需要就慢慢地被擠

壓,使我們從心靈上感覺嚴重的匱乏,而越是更多地用物質來充填,

必然造成屬靈的貧窮。

這就使我想起一本很有意義的書,描寫攀登全世界最高山峰——

珠穆郎瑪峰時發生的一個故事。眾所周知,登山必備物品中,有一件

是氧氣筒。而氧氣筒的容量是有限的,故此在峰頂上不能久留,到了一

定時間就要馬上下來。

有一個叫Andy的隊員終於攀至山峰的最高點。哇!他陶醉於宛如

仙境的美麗情景之中,感到多麼舒暢。隊員準備下山了,他還是一直

說﹕「你們先下,你們先下。」等他準備下去時,卻發現氧氣筒的氧氣越

來越少,開始不夠用了。於是,便通過報話機與山下的人聯系:「我開

始感到呼吸困難,該怎麼辦?」接著,他聽到對方回答說再往下走,途

中會有氧氣筒供應站,供突發事件時使用。

Andy到了那裏,卻告訴山下的隊員說:「我看到許多氧氣筒,但裏

面沒有氧氣,都不能用。」他的隊友下山時剛經過此地,非常清楚那裏

所有氧氣筒都有足夠的氧氣。可是,Andy還是不停地喊著﹕「沒有氧

氣,沒有氧氣。」隊友們想方設法說服他,讓他相信氧氣筒可用,他卻

總是不信。

原來,Andy的腦部已經嚴重缺氧,神智有點不太清醒,盡管手中

拿著的氧氣筒明明有氧氣,也無法使用,終因嚴重缺氧而身亡。

這個記載,讓我有很深的感觸。對基督徒而言,很多時候有類似的

經歷。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人都有屬靈的需要,那是最關鍵的環

節。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卻不肯相信屬靈生命才是至寶,可以真正充

滿生命,而錯把物質填滿自己,甚至將物質作為生命的終極追求,以

致屬靈生命成了貧乏的空間。由此,生活陸續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

題,開始對很多事情沒有辦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致使產生各種

各樣的難題,充滿苦毒。究其緣由,缺少什麼?正是「生命的糧」,沒

有讓耶穌充滿我們的生命。

親愛的弟兄姊妹,讓「生命的糧」餵養我們生活的每一天,活像耶

穌、事奉耶穌、敬拜耶穌、傳揚耶穌。讓我們活出榮耀、有見證的真實

生命。(作者為世界華福總幹事,使者事工特約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