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宿發展現況之探討 - shl.tpcu.edu.t ·...

15
臺灣民宿發展現況之探討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aiwan Bed and Breakfast 黃木棪 謝清秀 Huang, Mu-Yen Hsieh, Ching-Hsiu

Upload: others

Post on 14-Oct-2019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臺灣民宿發展現況之探討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aiwan Bed and

    Breakfast

    黃木棪 謝清秀

    Huang, Mu-Yen Hsieh, Ching-Hsiu

  • 臺北城市運動健康休閒學刊 第五卷 第一期 22-32頁 (2016.06)

    22

    臺灣民宿發展現況之探討

    黃木棪 謝清秀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系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臺灣民宿發展的過程、特性、並探討歸納出臺灣民宿發展至今面

    臨的困境,提出改進及建議。採取文獻分析法,彙整分析臺灣民宿發展、特性,並歸納

    出臺灣在現今政經環境下,經營面臨困境給予建議。研究結果如下:1.臺灣民宿的發展

    :自民國70年熱門旅遊景點民宅,提供多餘的房間給遊客為開端,經政府政策鼓勵民宿

    開始具有建築及美食特色並日漸蓬勃發展。至民國90年政府實施週休二日並頒佈「民宿

    管理辦法」後,民宿因應需求快速增加,經統計近十年民宿由1427家增加至6998家,成

    長4.9倍。臺灣地區民宿縣市排序以花蓮縣最多、其次為宜蘭縣、臺東縣、南投縣、屏東

    縣、澎湖縣等為臺灣民宿成展快速的地區,亦使臺灣民宿產業邁入成熟發展之階段。2.

    臺灣民宿的特性:強調旅客能與主人交流,並利用天然資源及當地特色,提供住宿和餐

    飲。民宿業者多為獨立經營並採取主業經營模式,與民宿法規相左。經營者會積極敦親

    睦鄰、涉入地方公共事務,帶動農村轉型,兼具地方經營及促進文化觀光,成為地方發

    展的重要推手。3.臺灣民宿發展面臨困境:(1)品質及收費標準良莠不齊,經營單打獨鬥

    ,難與傳統旅行業共同開發客源。(2)多數民宿業者是以主業模式經營,但民宿管理辦法

    第三條明定民宿為「家庭副業」,政府法規無法與時俱進。(3)多數民宿經營及服務人員

    未具專業經營及服務能力,相關證照認證及訓練制度未臻完善。(4)中央民宿法令規範缺

    乏彈性,各地方政府執行寬嚴不一,民宿業者合法認證有其困難度。(5)民宿經營者年齡

    偏大,持續營運形成問題。研究結論希望給予相關政府單位、民宿業者、消費者提供民

    宿經營、管理及住宿選擇之參考,祈有助於臺灣民宿產業正面發展及永續經營。

    關鍵詞:民宿、民宿發展

    通訊作者:黃木棪

    連絡電話:02-28927154分機 8728

    通訊地址: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 2號

    傳真:02-2894-8369

    E-mail:[email protected]

    投稿日期:105年 6月

    接受日期:105年 6月

  • 臺灣民宿發展現況之探討

    23

    壹、緒論

    一、研究背景

    民國90年1月1日政府實施周休二日以來,國人的休閒時間大幅增加、網際網路及旅

    遊行腳節目資訊快速流通,工作不再是生活的全部,休閒旅遊活動的安排變得理所當然

    ,對休閒旅遊的品質及方式也不斷改變,要求也愈發多元,旅遊活動擺脫走馬看花的旅

    遊方式,逐漸發展出回歸鄉野、走向自然、體驗生態的休閒旅遊方式。內、外在的環境

    丕變,皆有利於觀光產業的發展。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04年12月出版之103年國民所得統計年報統計資料顯示,就產

    業結構觀察,臺灣農業生產毛額比重占1.8%,工業生產毛額比重占34.5%,服務業生產

    毛額比重占63.6%,整體結構與已開發國家發展型態相近。另行政院於104年國家發展願

    景計劃中提到,國人國內旅遊率已高達91.3%,平均每人每年4.78次,平均停留1.64天,

    每人每次花費就達2,080元,由上述統計印證,服務業已占我國經濟體系最大比重,國內

    旅遊就已商機無限。由此可知休閒產業已成為國內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

    簡玉葉(2011)指出臺灣民宿的發展,早期並不是以營利為主,純粹是方便路過的旅

    人,在旅途中能有一個暫時棲身的場所;後續的發展是因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型態的

    改變,才逐漸將民宿推向以一種事業來經營,並透過生態觀念,將民宿發展約略分為民

    70年之前為播種期:早期交通不發達,在旅途中要找個歇腳的場所並不容易,許多旅人

    直接求助於村莊中的民宅,暫住一晚,這是最早的民宿型式。民70年為萌芽期:隨著早

    期開發的觀光風景遊樂區的興起湧入大量遊客,當地旅館不敷遊客的需求,居民便將家

    中多餘房間提供遊客住宿,臺灣民宿雛形就此應運而生。民80年為成長期:民國80年代

    起當時臺灣省山胞行政局,輔導原住民利用空屋,與當地特有的環境景觀經贏民宿,原

    住民山村成了提供遊客休閒活動及體驗當地風俗民情的好地方。民80年之後為茁壯期:

    民國80年代後期,傳統一級產業逐漸式微,失業人口增加。此時政府提倡農業精緻化、

    休閒化,積極輔導農業轉型,增加農林漁牧業的附加價值。民90年後為轉型期:在政府

    提供了一連串農業政策,臺灣的民宿已成為新興的休閒產業。民國90年12月12日發布民

    宿管理辦法,在有法源依據下,民宿家數大幅成長,未合法的民宿逐年下降,整個民宿

    呈現蓬勃發展之氣象,顯示整個民宿產業已進入成熟期。

    研究探討臺灣民宿的發展狀態、民宿特性,並提出民宿業者在臺灣當前政經環境下

    面臨的困境,如何做出不同理念及特色的民宿,為本研究的探討之動機。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是以文獻分析法探討臺灣民宿的發展、民宿特性、民宿發展面臨困境,提出

    改進,以下為本研究之目的:

    (一) 探討臺灣地區民宿的發展過程情形。

    (二) 探討臺灣地區民宿的特性。

    (三) 探討臺灣地區民宿發展面臨困境並提出建言。

  • 臺北城市運動健康休閒學刊 第五卷 第一期 22-32頁 (2016.06)

    24

    三、名詞解釋

    民宿:「民宿係一般私人以副業方式經營,將其住宅部份居室空間出租予旅客,經

    營者提供住宿、在地美食或特色料理,結合周邊自然環境與人文資源,讓旅客體驗當地

    風土民情,民宿主人並能與旅客互動交流,使住宿者有如回家般的感受」。

    貳、臺灣民宿發展過程

    一、民宿的源起

    普遍的認知,民宿起源於英國古代,貴族到民間收租稅金,到鄉間小住體驗民間生

    活時,住民間農閒的空屋。在許多國家,例如美國、加拿大、澳洲等,民宿多以Bed and

    breakfast(通常簡稱為B & B)提供住宿加早餐方式存在;但國外學者對民宿的定義有許多

    不同見解,若從民宿的建築物以及功能性來定義,民宿則是屬於私人住宅或農宅,且大

    部分是具有歷史性的建築物,規模不大,主人通常將自家住宅一半自己住,另一半租給

    遊客住宿,屋主親自經營接待,並在自宅的飯廳或廚房供應早餐,租金不是民宿主人的

    唯一或主要收入來源(Lanier,1993; Sherry, 1993)。Lubetkin (1999)指出,民宿為經營者獨

    自經營、提供5到10間房間、早餐附在房價之中且有時會提供餐食給過夜旅客。

    國內學者以不同面向或切入點定義民宿,相關見解整理如下:郭永傑(1991)民宿係

    一般私人住宅將其一部份居室出租予旅遊人口,以「副業方式」經營的臨時住宿設施,

    其性質與普通店、旅館不同,除了能與旅客交流認識外,旅客更能享受經營者所提供當

    地之鄉土味覺及如在「家」的感覺。吳碧玉(2003)認為民宿是一般私人住宅,將其一部

    分起居室出租給旅遊人口,提供住宿或食宿之住宿設施。陳墀吉與楊永盛(2005)則認為

    ,民宿為一般個人住宅將其一部分居室,以「副業方式」經營的住宿設施。其性質與普

    通飯店或旅館不同,除了能與旅客交流認識外,旅客更能享受經營者所提供之當地鄉土

    味,以及有如在家的感覺的住宿設施,並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及

    體驗農林漁牧生產、生活、生態活動。

    綜合上述專家學者對民宿定義,本研究將目前臺灣之合法民宿定義為:「民宿係一

    般私人以副業方式經營,將其住宅部份居室空間出租予旅客,經營者提供住宿、在地美

    食或特色料理,結合周邊自然環境與人文資源,讓旅客體驗當地風土民情,民宿主人並

    能與旅客互動交流,使住宿者有如回家般的感受」。早期台灣地區民宿著重於硬體空閒

    方面的使用,後來則轉變為住宿及滿足心理層面的需求兼具,民宿除了提供基本的住宿

    之外,更能創造旅遊價值,滿足生活夢想。由於民宿經營模式不同於一般旅館、飯店或

    渡假中心,常能給予投宿者濃厚的人情味和家庭的溫馨感,有別於專業旅館或飯店生硬

    的制式的服務,於住宿同時,也能感受民宿所在位置的自然環境、田園景觀、農漁生態

    、風俗民情、在地美食或品嚐具有民宿特色的餐飲等,猶如回家般溫馨親切、自在的感

    受,達到身心靈放鬆的效果。

    二、臺灣民宿發展歷程

    臺灣民宿的起源最早於熱門的旅遊區域,首先是1980年代墾丁國家公園附近,經濟

    成長後國民休閒活動開始活躍,旅遊區域內的旅館無法容納大量湧入的遊客,因而衍生

  • 臺灣民宿發展現況之探討

    25

    出如同現今民宿定義的住宿服務(鄭詩華,1998)。早期台灣的民宿,在觀光景點、登山

    口的地點、有民俗特色或農特產觀光果園地區,為都市居民或登山客的便利,利用其空

    餘的房間,讓遠到旅客停留落腳住宿,民宿因應而生,且存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林梓

    聯,2001)。其後擴展至阿里山等觀光地區;同時間點在嘉義瑞里及雲林草嶺地區,亦

    因具有遊憩資源而產生遊客住宿的需求(廖榮聰,2003)。亦有學者說,臺灣民宿基本上

    都在偏遠之農村、山村及漁村,特別因應登山遊客之需求,或因為商賈採購如茶葉、樟

    腦及香茅油等特定農特產品,由生產者提供之簡易住宿或餐飲服務。遊客與經營者間則

    不論熟識與否,都以交陪作朋友的原則,不計成本或由遊客隨意貼補部份的工本費。由

    此可知,民宿早就存在於整個社會的休閒事業結構之中(邱湧忠,2002、陳楨婷,2008)

    臺灣民宿的發展,根據林玥秀(2005)歸納區分如下,民國70年左右為台灣民宿發展

    的導入前期:70年代經濟條件帶動國民旅遊風氣,各地風景區如墾丁、阿里山、九份、

    溪頭、澎湖等住宿需求增加,附近居民提供遊客住宿,因而逐漸演變出如同現今民宿的

    住宿服務,亦為臺灣民宿的開端。民國78年為臺灣民宿發展導入期:政府在臺灣地區選

    定八個農、林、漁、牧、人文及觀光資源豐富之山村發展民宿,民宿也因此邁入正式化

    經營的階段。民國87年臺灣民宿發展的成長期:政府推行隔週休二日,民眾休閒時間增

    加,再加上國人收入提升,在有錢有閒的情形下,觀光休閒活動也帶動了民宿的發展。

    民國90年開始實施週休二日,民眾休閒時間增加,觀光休閒活動也帶動了民宿的發展。

    政府也於90年底正式頒佈「民宿管理辦法」,民宿家數至此快速增加,民宿經營者積極

    經營市場,將民宿帶入成長期並邁入成熟期。

    交通部觀光局於90年12月12日頒布民宿管理辦法將民宿納入管理,自此之後,民宿

    在台灣地區便蓬勃發展。根據交通部觀光局105年5月統計,國內共有民宿6998家,房間

    數29091間(合法民宿6561家,房間數26539間,不合法民宿437家,房間數2552間),較民

    國95年2月份統計民宿1427家,房間數6156家(合法民宿1247家,房間數5056間,不合法

    民宿180家,房間數1100間)。十年之間,民宿家數大約成長4.9倍,且同質性漸增,雖然

    旅客增加,但台灣近幾年經濟成長趨緩,國人消費意願似有下降,競爭越來越激烈也是

    不爭的事實。民宿產業所涵蓋的層面廣泛,如何達到長期經營乃是民宿業者追求的最終

    目標(鄭健雄,2004、林玥秀,2005、江大樹等,2009)。

    由表1可知,臺灣地區民宿及房間數統計,臺灣地區現有民宿就各縣市分佈情形觀

    察,花蓮縣是全臺民宿家數最多的地區共1607家,宜蘭縣1291家民宿排名居次,臺東縣

    968家民宿排名第三,南投縣659家排名居第四,屏東縣565家居第五;上述資料可分析

    ,花蓮縣、宜蘭縣、臺東縣、南投縣、屏東縣為本島近年民宿業發展較快速的地方;澎

    湖縣民宿480家排名第六,是離島地區民宿發展最為快速的地區。另觀察臺灣民宿的分

    佈可以發現,民宿主要是以東部地區(花蓮縣、宜蘭縣、台東縣)最多,南部的屏東及中

    部的南投居次,之後是離島的澎湖,就其原因分析,觀光產業發達之農村鄉野地區,住

    宿需求大,因偏遠且交通不便,形成民宿發展有利條件,反觀高度都市化的縣市交通發

    達、觀光飯店多,反而不利民宿發展。

  • 臺北城市運動健康休閒學刊 第五卷 第一期 22-32頁 (2016.06)

    26

    表 1 2016 年 05月臺灣地區 民宿及房間數、經營人數統計表

    縣市別 合 法 民 宿 未合法民宿 小 計

    家數 房間數 經營人數 家數 房間數 經營人數 家數 房間數 經營人數

    新北市 212 735 250 37 203 72 249 938 322

    桃園市 29 129 38 24 105 26 53 234 64

    臺中市 76 278 79 9 81 9 85 359 88

    臺南市 84 342 95 1 10 1 85 352 96

    高雄市 61 252 69 2 9 1 63 261 70

    宜蘭縣 1240 4895 1447 51 295 47 1291 5190 1494

    新竹縣 62 236 66 14 67 14 76 303 80

    苗栗縣 239 840 254 2 5 2 241 845 256

    彰化縣 30 112 33 5 18 7 35 130 40

    南投縣 563 2620 603 96 573 94 659 3193 697

    雲林縣 65 288 68 6 12 6 71 300 74

    嘉義縣 140 481 164 41 222 41 181 703 205

    屏東縣 484 1996 563 81 549 75 565 2545 638

    臺東縣 947 3936 1163 21 100 18 968 4036 1181

    花蓮縣 1596 6054 1646 11 61 9 1607 6115 1655

    澎湖縣 448 2139 500 32 224 30 480 2363 530

    基隆市 1 5 1 0 0 0 1 5 1

    金門縣 189 839 256 0 0 0 189 839 256

    連江縣 95 362 120 4 18 8 99 380 128

    總 計 6561 26539 7415 437 2552 460 6998 29091 7875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網站,2016年 5月)

    由表2可知,臺灣地區民宿及房間數成長統計表,民宿的發展與近年國內旅遊快速

    成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臺灣地區2006年至2016年近十年間所有民宿家數,由1427家增

    加至6998家,共計增加5571家,成長4.9倍;其中合法民宿由1247家增加至6561家,共計

    增加5314家,大幅成長5.2倍;未合法民宿由180家增加至437家,小幅增加257家,幅度

    2.4倍。由上述數據可以得知,臺灣地區合法民宿大幅增加5314家5.2倍,近十年民宿業

    可說蓬勃發展;另未合法民宿僅增加257家2.4倍,顯示臺灣地區民宿業者仍以合法經營

    民宿為目標。

    表 2 2006 年至 2016年臺灣地區民宿及房間數成長統計表

    年份 合 法 民 宿 未合法民宿 小 計

    家數 房間數 家數 房間數 家數 房間數

    2006年 2月 1247 5056 180 1100 1427 6156

    2016年 5月 6561 26539 437 2552 6998 29091

    增加數量 5314 21483 257 1442 5571 22935

    成長倍數 5.2 5.2 2.4 2.3 4.9 4.7

    (資料來源:2016年交通部觀光局網站,研究者彙整)

  • 臺灣民宿發展現況之探討

    27

    就上述多位學者文獻及臺灣地區民宿家數的成長統計趨勢總結歸納,臺灣地區由早

    期的農業社會漸漸轉變成工商業社會,工作環境日漸都市化,現代化生活日趨緊張繁忙

    ,前往郊區從事短期旅遊活動需求漸增,以至於遊客對民宿的需求漸增。民宿自民國70

    年代熱門旅遊景點民宅,提供多餘的房間給遊客為開端,經政府政策鼓勵,逐漸成為國

    人實現夢想的新興行業,民宿開始具有建築及美食特色並日漸蓬勃發展;臺灣地區民宿

    發展至民國90年,政府開始實施週休二日並正式頒佈「民宿管理辦法」後,使民宿在經

    營上有了法源依據,民宿也因應需求快速增加,據本研究統計,現有民宿6998家,房間

    數29091間,與民國95年比較十年之間,民宿家數快速成長4.9倍,其中花蓮縣、宜蘭縣

    、臺東縣、南投縣、屏東縣為本島近年民宿業成長較快速的地方;澎湖縣民宿則是離島

    地區民宿成展最為快速的地區。臺灣地區的民宿產業邁入成熟並穩定發展之階段。

    參、臺灣民宿的特性

    民宿和旅館業在定位上有差異性,其性質與一般飯店和旅館也不同,除了能與旅客

    交流認識外,旅客更能享受經營者所提供當地專屬的鄉土民情味覺,享受到有如「家」

    的溫暖感覺。嚴如鈺(2003)民宿有幾項不同於旅館的特色,包括:1.提供另一種住宿體

    驗,2.提供遊客認識當地特色和文化的機會,3.維護屬於當地的人文和自然環境,4.提供

    遊客服務和休閒活動,5.遊客可品嚐當地特產與美食,6.親切對待使遊客有在「家」的

    溫暖感覺,7.經濟優惠的價格。

    鄭詩華(1996)、謝美玲(2002)、陳詩惠(2003)等認為在臺灣民宿的經營管理上,主要

    可以區分為獨立經營、加盟經營,而加盟經營的方式在日本的民宿產業中相當盛行,至

    於臺灣地區的民宿多為業者獨立經營,並未有加盟經營的「連鎖民宿」出現。楊永盛(2003)

    與楊凱傑(2004)關於民宿經營的特色:增加消費者感受到的有形、無形效益,提供遊客

    一種家庭味、鄉土味、和人情味的氣氛,並利用天然的資源,配合當地的文化特色,讓

    消費者能充分享受悠閒的情趣,增加其重購意願,建立消費者和業者間的忠誠關係。近

    十年來,臺灣民宿產業蓬勃發展,不論是農村或各地風景名勝等地,皆可見其蹤跡。因

    設立門檻低,且具備不同於旅館的多樣化服務,民宿不僅帶給觀光客全新的體驗,同時

    也帶動起農村的轉型契機,吸引著一波波離鄉工作者返鄉建設,使民宿儼然成為一種新

    興行業(江大樹等,2009)。

    2002年台灣加入WTO後,傳統農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與經營瓶頸,因此政府

    開始積極輔導農業轉型,使之成為有特色的觀光休閒產業,而與地方產業經營有密切關

    聯的民宿業,便成為推動農村轉型與促進地方發展的重要推手(李文伽,2010)。民宿經

    營與地方經營二者不可分,除可透過民宿經營帶動地方發展的提升外,民宿經營者本身

    ,更可透過積極參與地方的公共事務,而直接去影響地方經營。民宿發展至今,它不只

    提供遊客住宿消費的行為而已,用心經營的民宿主人更是地方的經紀人,兼具了參與地

    方經營、地方文史資源的轉化、及代理地方產業及促進文化觀光等功能(吳佩倫,2007)

    。大部分的民宿業者不僅是提供服務,照護客人的主人,同時也是地方觀光的經理人,

    他要負責將地方的資源藉由解說、體驗的過程傳遞給遊客,甚至要擔任中介的角色,將

    地方產業的特色推薦給客人。讓更多的地方產業有機會與遊客更頻繁的互動,一起「把

    餅做大」或以「策略聯盟」的方式,讓地方一起共享觀光所帶入的營收(黃舒楣,2004)

    民宿特性和一般旅館最大的不同,是旅客能與民宿主人交流認識,強調富有家庭味

  • 臺北城市運動健康休閒學刊 第五卷 第一期 22-32頁 (2016.06)

    28

    ,並利用天然資源及當地文化特色,提供住宿和餐飲。臺灣民宿業者多為獨立經營,少

    有加盟經營民宿;另根據(江大樹等,2009)調查結果顯示,臺灣民宿業者多數是採取主

    業經營模式,與民宿相關法規相去甚遠。民宿經營者,相較於一般社區居民,會更積極

    敦親睦鄰、涉入地方公共事務,帶動農村的轉型契機,提高居民的收入,減少失業人口

    ,促使年輕人返鄉經營。民宿主人更兼具地方經營、文史資源轉化及促進文化觀光,成

    為農村轉型與地方發展的重要推手。

    肆、臺灣民宿發展面臨困境

    臺灣民宿協會理事長陳智夫(2013):「現在民宿的競爭很激烈……但是因為良莠不

    齊,所以旅行社無從配合。加上一些民宿的房價定得很高……是不應該的現象。因此當

    旅行社想做行銷,進到民宿的市場時,發現民宿的房間不足以供應旅行團,加上旅客對

    房價的疑惑。民宿房間少,賺的不多,客人又有質疑的聲音出現,也因此旅行社就不會

    想碰這一塊,其實現在大部分的民宿經營,都會碰到這樣的困境」。台北戶外生活圖書

    公司(2003)提供的民宿房間數資料,全臺灣民宿有相當比例是以主業經營,平均客房數

    約為9.9間,約三分之二的民宿都有客房超出法定規範(5間)的問題。另蘇成田(2007)的研

    究也呼應此項看法,指出目前臺灣已有為數不少的民宿業者是以主業經營的模式發展民

    宿,政府必須對此變遷趨勢研擬因應的配套措施,才能引導民宿業者朝向永續經營。

    江大樹等(2009)研究指出,綜合臺灣民宿產業發展趨勢與政府職能角色之問題可知

    :1.臺灣民宿產業發展迅速且朝向主業經營,現行民宿管理辦法未能有效規範並引發諸

    多論爭,成為地方觀光發展的隱憂。2.民宿產業是觀光產業的重要一環,其發展應受政

    府重視,是否應從「副業」朝向「主業」發展,須有明確政策方針,並且研修相關法令

    ,方能導正發展趨勢。3.民宿經營之「未合法」與「違規」情事,不僅影響旅客權益、

    破壞觀光形象,且衝擊旅館業者,然而,地方政府未能積極輔導與有效執法,潛伏諸多

    問題與缺失。4.各縣市民宿產業發展不一,中央法令規範缺乏彈性,地方政策執行則寬

    嚴不一。5.民宿管理辦法發佈施行將近八年,業已無法因應實際政策需求,交通部觀光

    局研議修正草案,不同意見亟待積極整合。

    簡玉葉(2011)研究,臺灣民宿發展迄今,曾為萎靡的農業注入了活水,也為國內旅

    遊市場帶來新的氣象,「遊臺灣,住民宿」民宿一詞,儼然成為臺灣的特色之一。但在

    這亮眼的外觀之下,臺灣民宿目前續存最大的困境包含:民宿的定位不清及規模太小、

    民宿的特色問題、子女的續存意願低落、對民宿產業的預期差異大、經營者特質不明顯

    、財務問題、民宿的地點因素、民宿收入不佳、經營者年歲漸長體力不堪負荷……等九

    項。

    歸納上述文獻,現今台灣地區民宿競爭激烈,定價及住宿品質良莠不齊,經營上大

    多單打獨鬥,難與旅行社共同開發大量固定客源,民宿業者間的策略聯盟是可思考的方

    向。民宿定位對多數經營者及遊客均感到困惑,多數民宿業者以主業模式經營民宿,而

    非民宿管理辦法的「家庭副業」,政府相關法規未與時俱進。具特色的民宿是民宿續存

    的靈魂,軟硬體均要能吸引遊客,目前臺灣民宿多具備有硬體設施吸引遊客,但不同專

    業技能如餐飲製作、服務接待、遊憩活動規劃、行銷與財務管理等仍然欠缺,然目前政

    府並無開辦如民宿管家等相關訓練或證照認證。另各縣市民宿產業發展狀況不同,中央

    法令規範缺乏彈性,各地方政策執行則寬嚴不一標準不同,先前清境地區合法民宿標準

    認定,中央、地方標準落差就是最佳寫照。臺灣民宿目前困境非一夕形成,當初法令規

  • 臺灣民宿發展現況之探討

    29

    定以家庭副業方式經營雖有其時代背景,然政府低估民宿發展的潛能,未適度放寬民宿

    之經營規模或限制,形成臺灣民宿發展的阻礙。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 臺灣地區民宿自民國 70 年代熱門景點民宅提供多餘房間給遊客為開端,至民國

    90 年政府實施週休二日及頒佈「民宿管理辦法」後快速蓬勃發展,迄今年五月

    國內共計 6998家民宿,其中以花蓮縣、宜蘭縣、臺東縣、南投縣、屏東縣、澎

    湖縣發展最為快速,臺灣地區的民宿產業可說已經邁入成熟並穩定發展之階

    段。

    (二) 臺灣民宿強調旅客能與主人交流,並利用天然資源及當地特色,提供住宿和餐飲。

    臺灣民宿業者多為獨立經營並採取主業經營模式,與民宿法規相左。民宿經營

    者會積極敦親睦鄰、涉入地方公共事務,帶動農村的轉型契機,促使年輕人返

    鄉經營。民宿兼具地方經營及促進文化觀光,成為地方發展的重要推手。

    (三) 臺灣民宿發展面臨困境依本研究歸納如下:1.品質及收費標準良莠不齊,經營單

    打獨鬥,難與傳統旅行業共同開發客源。2.多數民宿業者是以主業模式經營,但

    民宿管理辦法第三條明定民宿為「家庭副業」,政府法規無法與時俱進。3.多數

    民宿經營及服務人員未具專業經營及服務能力,相關證照認證及訓練制度未臻

    完善。4.中央民宿法令規範缺乏彈性,各地方政府執行寬嚴不一,民宿業者合法

    認證有其困難度。5.民宿經營者年齡偏大,持續營運形成問題。

    二、建議

    (一) 建議政府單位:政府單位適度放寬民宿之經營規模限制、適時修訂民宿管理相關

    辦法,中央及各縣市政府建立民宿標章認證標準之一致性。政府部門配合民間

    觀光團體或各大專院校,開辦如民宿管家等相關訓練或證照認證,並定期舉辦

    研討、整合旅客及業者實際需求,輔導國內民宿健全發展。

    (二) 建議民宿業者之間:建立區域性或聯盟性資訊平台,提供遊客民宿相關資訊,透

    過策略聯盟合作所產生的力量,達成淡、旺季客房相互調整之功效;或整體聯

    盟客房數量與旅行業合作,藉由資源交換發揮營收互惠的功能。並藉由聯盟間

    整體房務運作,降低營運及訓練成本,提升民宿服務品質亦提升顧客滿意度。

    (三) 建議消費者:住宿前應勤做功課找出適合自己及家人之民宿,善用網路平台,掌

    握最新訊息,選擇政府核定民宿合法標章之業者,提升合法業者住房率,藉此

    鼓勵民宿業者申請合法標章。

  • 臺北城市運動健康休閒學刊 第五卷 第一期 22-32頁 (2016.06)

    30

    參考文獻

    網路部分

    交通部觀光局(2016年 05月)。民宿家數、房間數、經營人數統計表。資料引自http://admin.taiwan.net.tw/travel/statistic_g.aspx?no=228

    台灣觀光論壇 2013年 6 月 26日訪談臺灣民宿協會理事長陳智夫。資料引自https://zh-tw.facebook.com/twtf.since2011/posts/469925886424437

    中文部分

    戶外生活圖書公司(2003)。南臺灣、東臺灣民宿全集。台北市,戶外生活圖書公司。

    江大樹、鄭健雄、曾士瑋、林劭潔(2009)。觀光民宿管理之政府職能與角色分析。行政

    院研考會委辦臺灣公共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報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吳佩倫(2007)。從澎湖民宿興起討論地方永續發展之可能。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大學工學院環境工程學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

    吳碧玉(2003)。民宿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以核心資源觀點理論。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亞洲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李文伽(2010)。微型企業創業家之人格特質、創業動機與經營績效之研究─以旅遊民宿

    業者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台北市。

    邱湧忠(2002)。休閒農業經濟學。台北市:茂昌圖書。

    林玥秀(2005)。東部地區一般旅館業與民宿經營現況調查報告。台北市,交通部觀光局。

    陳詩惠(2003)。民宿遊客市場區隔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

    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楨婷(2008)。民宿經營之永續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台中市。

    郭永傑(1991)。山地民宿村莊之計劃理念與營運計劃。休閒農業經營手冊,106-111。行

    政院農委會。

    黃舒楣(2004)。生活風格的創製:民宿狂潮中的意義生產與想像漂流台灣大學。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楊永盛(2003)。遊客對宜蘭地區民宿評價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觀光學系

    碩士論文,台北市。

    楊凱傑(2004)。民宿業者策略聯盟經營方式之探討—以宜蘭民宿策略聯盟為例。未出版

    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地政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鄭詩華(1996)。休閒農業發展地區制度之研究。台灣土地金融季刊,33(2):195–213。

  • 臺灣民宿發展現況之探討

    31

    鄭詩華(1998)。民宿制度之研究。台中縣:台灣省交通處旅遊事業管理局。

    鄭健雄(2004)。鄉村度假民宿行銷策略建構之研究,生物與休閒事業研究,1(1),31-50。

    廖榮聰(2003)。民宿旅客投宿體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

    管理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謝美玲(2002)。台灣歐風民宿。台北市,上旗文化。

    簡玉葉(2011)。民宿續存模式及其影響因素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休閒與

    遊憩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中市。

    蘇成田(2007)。民宿經營管理發展趨勢之研究。交通部觀光局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嚴如鈺(2003)。民宿使用者消費型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生活應用科學

    系碩士論文,台北縣。

    外文部分

    Lanier, P. & Berman, J. (1993). Bed-and-breakfast inns come of age. The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4(2), pp14-23.

    Lubetkin, M (1999). Bed-and-breakfast.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ation

    Quarterly, 40(4), pp84-90.

    Pamela, L. , David, C. & Helen C..(2000). How big is small ? A study of bed & breakfast,

    country inns, and small hotels.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kistration quarterly.

    Nuntsu N., Tassiopoulos D. & Hagdam N. (2004). The bed and breakfast market of Buffalo

    City (BC), South Africa: present status, constraints and success factors, Tourism

    Management, 25(4), 515-522.

  • 臺北城市運動健康休閒學刊 第五卷 第一期 22-32頁 (2016.06)

    3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aiwan Bed and

    Breakfast

    Huang, Mu-Yen* Hsieh, Ching-Hsiu

    Taipei Cit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xplore the process of B & B Taiwan'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e summed up the plight of Taiwan's development has faced houses,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and recommendations. Take literature analysis, analysis of

    aggregated B & B Taiwan'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ummarized in Taiwan in

    today'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business facing difficulties to give advic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B&B in Taiwan: Since 1980s, private

    residential tourist attractions provide extra rooms for tourists, Encouraged by government

    policy, B&B has more construction and culinary specialties and become flourish; B&B in

    Taiwan developing to 2001, the government began to take two-day weeke responsend effect

    and after the promulgation of "B & B management approach"The requirements of B & B

    increase rapidly for response; After the statistics for B&B, in the last 10 years, by the rapid

    increase from 1427 to 6998, Increase of 4.9 times. The amount of B&B in every counties

    sequentially in Hualien is the most, followed by Ilan, Taitung, Nantou, Pingtung, and Penghu

    is the fastest growing area of B&B. B&B industry in Taiwan has entered a mature stage of

    development. 2. The features of B&B in Taiwan: Emphasize that guests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 owner, and mak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local specialties, provide dining and

    accommodation. B&B owners mostly operate independently and take the main business

    model, Unlike B&B regulations, Operators will actively to keep better relations with neighbor,

    Participation in local public affairs, Promote rural transformation, Taking the local oper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into account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moter of local development. 3. The facing development dilemma of B&B in

    Taiwan : (A)Quality and charges have no standard, Operating alone and Difficult to explore

    new customers with traditional travel industry. (B) Most B&B owners operating by main

    business operation, But B&B regulations provision that B&B is “household sideline,” Unable

    to meet government regulations. (C)Most B & B operators and server do not have the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and business services, License certifi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is not perfect.

    (D) B&B regulations inelasticity, Local governments to implement different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B&B owners have difficulty to make legally certified. (E) B&B operators are often

    elderly, keep operating become a problem. Conclusions hopes to provide government

    agencies, B&B operators and consumers common reference,hopes to help Taiwan B & B

    industry.

    Keywords: bed and breakfasts, B & B business, bed and breakfasts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