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155
森林工程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2016 版)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Oct-2019

6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森林工程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2016 版)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Page 2: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目 录

《机械制图 A1》课程教学大纲 ..................................................................................................... 1

《机械制图 A2 及 CAD 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5

《机械设计基础 A》课程教学大纲 ............................................................................................... 9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 20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 23

《工程实训 A》课程教学大纲 ..................................................................................................... 30

《电工学 A》课程教学大纲 ......................................................................................................... 36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 ............................................................................................. 47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 53

《木材加工专论》课程教学大纲 ................................................................................................. 61

《林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65

《工程索道》课程教学大纲 ......................................................................................................... 69

《工程索道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 74

《森工智能装备》课程教学大纲 ................................................................................................. 76

《森工智能装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 80

《林业工程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 82

《生态型木材收获利用学》课程教学大纲 ................................................................................. 87

《森林资源精准监测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91

《森工智能装备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 96

《森林工程专业认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 98

《生产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 100

《综合专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102

《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104

《森林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106

《牵引机械》课程教学大纲 ....................................................................................................... 109

《牵引机械拆装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 114

《资源与环境系统分析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 116

《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 120

《林区道路与桥涵》课程教学大纲 ........................................................................................... 124

《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128

《起重运输机械》课程教学大纲 ............................................................................................... 134

《工程植被防护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137

《工程生态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141

《森林作业与环境》课程教学大纲 ........................................................................................... 145

《林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149

Page 3: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

《机械制图 A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0520130 课程中文名称: 机械制图 A1

课程英文名称: Mechanical Drawing A1

课程类别: 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3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48 学时/3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1

适用专业及类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复合应用型、蒙汉双语复合应用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复合应用型、复合应用型、蒙汉双语复合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复合应用型)等

先修课程: 无

主撰人: 乌云塔娜 主审人: 穆继卫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主要介绍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国家标准的

基本规定和图样画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和提高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图示和图解能力;同时培

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构思能力和图形思维能力以及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熟悉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和图样画法的有关规定;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课外习题 小计

1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6 10

2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6 9 15

3 基本体的投影 4 6 10

4 平面与立体相交(截交线) 4 6 10

5 立体与立体相交(相贯线) 4 6 10

6 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注法 10 15 25

Page 4: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2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课外习题 小计

7 轴测图 4 6 10

8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12 18 30

合 计 48 72 120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教学内容: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制图的一些标准、手工绘图工具使用方法和常用的几何作

图方法。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2)难点:平面图形的尺寸和线段分析。

3.教学目标:

(1)了解: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掌握: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方法,常见的几何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画法。

主要知识单元 2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1.教学内容:

技术图样的形成原理,技术图样的形成是利用投影的基本原理抽象概括得到的。点、线、

面的投影特性,及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点的投影规律、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特性;

(2)难点:平行投影法的特性。

3.教学目标:

(1)了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

(2)熟悉:点的投影规律、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特性;

(3)掌握: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及平行投影法的特性,点、线、面的投影特性。

主要知识单元 3 基本体的投影

1.教学内容:

绘制平面立体、回转体的三视图及上的点和线的投影。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绘制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体三视图;

(2)难点:回转体表面上找点和线。

3.教学目标:

掌握:绘制平面立体、回转体的三视图及上的点和线的投影。

主要知识单元 4 平面与立体相交(截交线)

1.教学内容:

绘制平面与立体的相交产生的在立体表面上的线既截交线的画法。

Page 5: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3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利用积聚性和表面上求点的方法掌握求截交线的绘制;

(2)难点:平面与回转体产生的截交线的绘制。

3.教学目标:

掌握:绘制平面与立体的相交产生的在立体表面上的线既截交线的画法。

主要知识单元 5 立体与立体相交(相贯线)

1.教学内容:

绘制常见回转体之间的交线既相贯线的画法。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求相贯线的方法,绘制常见立体之间的交线;

(2)难点:回转体的相贯线绘制。

3.教学目标:

掌握:绘制常见回转体之间的交线既相贯线的画法。

主要知识单元 6 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注法

1.教学内容:

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和标注尺寸,掌握组合体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利用形体和线面分析法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并学会标注组合体尺寸;

(2)难点:根据组合体的两面投影求第三投影,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3.教学目标:

(1)了解:组合体的形成;

(2)理解:组合体形体分析与线面分析法;

(3)掌握: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和标注尺寸,组合体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主要知识单元 7 轴测图

1.教学内容:

轴测投影的概念及分类;正等测和斜二测的作图过程。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正等测和斜二测的作图过程;

(2)难点:领会轴测图的使用场合。

3.教学目标:

(1)了解:轴测投影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正等测和斜二测的作图过程。

主要知识单元 8 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

1.教学内容:

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机件常用表达方法的特点和画法。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国家标准《机械制图》规定的各种视图、剖视、剖面的画法;

(2)难点:综合应用图样画法,能够完整、清晰表达机件。

3.教学目标:

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规定的各种视图、剖视、剖面的画法。

四、课外习题环节

Page 6: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4

课外习题主要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

高学生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讲课与课外习题所需时数比为 1:1.5。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 30%+期末考试 70%。

表 2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权 重(%) 10 20

表 3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判断题 选择题 作图题

权 重(%) 10 15 75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郭克希,王建国·机械制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第二版)

2.刘朝儒,吴志军,高政一,许纪昊·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第五版)

3.张志毅,穆继卫,郁志宏·现代工程制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3

4.穆继卫,乌云塔娜·工程制图习题集(中英文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5

5.焦永和,张彤,张京英·工程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第二版)

(二)相关网络资源

1.内蒙古农业大学精品课程:http://gczt.imau.edu.cn/

Page 7: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5

《机械制图 A2 及 CAD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0520230

课程中文名称: 机械制图 A2 及 CAD 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 Mechanical Drawing A2

and CAD

课程类别: 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3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24 学时/1.5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24 学时/1.5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2

适用专业及类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复合应用型、蒙汉双语复合应用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复合应用型、复合应用型、蒙汉双语复合应用型)、车辆工程(复合应用型)等

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 A1

主撰人: 乌云塔娜 主审人: 穆继卫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主要介绍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国家标准的

基本规定和图样画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和提高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图示和图解能力;同时培

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构思能力和图形思维能力以及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熟悉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和图样画法的有关规定;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课内实践 课外习题 小计

1 标准件与常用件 6 9 15

2 零件图 10 15 25

3 装配图 8 12 20

4 AutoCAD 基本知识 2 2 4

5 基本绘图命令 4 4 8

Page 8: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6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课内实践 课外习题 小计

6 基本编辑命令 4 4 8

7 图层及显示控制 4 4 8

8 图块及外部参照 4 4 8

9 文本注释、尺寸标注 4 4 8

10 三维建模、三维编辑简介 2 2 4

合 计 24 24 60 108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标准件与常用件

1.教学内容:

常用螺纹标准件、齿轮、弹簧的规定画法、代号、标注及有关查表和计算。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图法及标注和标准件的标记,键、销及其连接的规定

画法;

(2)难点:内外螺纹的装配画法。

3.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螺纹标准件、齿轮、弹簧的规定画法、代号、标注及有关查表和计算。

主要知识单元 2 零件图

1.教学内容:

零件图的内容,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及画法,并对零件图进行尺寸标注;零件图的技术要

求,领会读零件图的要领。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及画法;

(2)难点:零件图尺寸标注、技术要求和读零件图。

3.教学目标:

(1)了解:零件图的内容,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2)理解:读零件图的要领;

(3)掌握: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及画法,并对零件图进行尺寸标注。

主要知识单元 3 装配图

1.教学内容:

装配图的表达内容、视图选择及画法;装配图上标注的几类尺寸及读图方法;拆画零件

图的方法和步骤。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装配图的表达内容、视图选择及画法;

(2)难点:读装配图及拆画零件图。

3.教学目标:

(1)了解:装配图上标注的几类尺寸及读图方法;

(2)掌握:装配图的表达内容、视图选择及画法,拆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Page 9: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7

四、课外习题环节

课外习题主要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

高学生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讲课与习题课时数比约为 2:1。

五、课内实践教学环节

表 2 课内实践项目、学时分配、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践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1 AutoCAD 基本知识

AutoCAD 绘图环境的设置、基本操作、操作要领以及数据输入和实体选择的方法。

(1)了解:AutoCAD 的基本知识;

(2)熟悉:各种功能的应用;

(3)掌握:基本命令的使用。

2 基本绘图命令

点、直线、多段线、样条线、多线、结构线、多边形、圆、椭圆、弧等图元绘制命令。

(1)了解:绘图命令内容;

(2)熟悉:各种绘图命令的应用;

(3)掌握:熟练掌握绘图命令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3 基本编辑命令

删除、复制、镜向、移动、偏移、拉伸、阵列、旋转、比例缩放、圆角、倒角、修剪、延伸等命令。

(1)了解:编辑命令内容;

(2)熟悉:各种编辑命令的应用;

(3)掌握:熟练掌握编辑命令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4 图层及显示控制

图层的基本概念、属性、控制对话框;掌握图层的创建与特性设置,理解图层的作用。

(1)了解:绘制图样时比较常用的绘图工具;

(2)熟悉:图层工具的方便性;

(3)掌握:图层的设置及应用、窗口显示控制。

5 图块及外部参照

图块基本概念、块的创建定义、块插入、替换、存储、编辑等命令操作方法;块属性、块编辑、引用另一图形文件的操作方法。

(1)了解:了解图块、外部参照的概念及应用;

(2)熟悉:图块的方便性和优点;

(3)掌握:图块的制作和运用、引用外部参照。

6 文本注释、尺寸标注

文字式样设置、文字注写、特殊文字输入等命令的操作方法;文字编辑、改变文字式样等有关命令和操作方法。尺寸标注的构成及类型、尺寸标注、格式设置、标注文本编辑命令。

(1)了解:了解图案填充命令、文字注释使用条件;

(2)熟悉:图案填充、文字注释的应用;

(3)掌握:图案填充和填充编辑命令、文字式样设置、文字注写输入。

7 三维建模、三维编辑简介

三维建模与编辑的基本操作。

(1)了解:三维建模与编辑;

(2)理解:基本命令应用特点;

(3)掌握:基本命令操作方法。

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 50%+期末考试 50%。

表 2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上机实践操作

权 重(%) 10 10 30

表 3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判断题 填空题 作图题

权 重(%) 10 30 60

七、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Page 10: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8

(一)教材与参考书

1.郭克希,王建国·机械制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第二版)

2.刘朝儒,吴志军,高政一,许纪昊·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第五版)

3.张志毅,穆继卫,郁志宏·现代工程制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3

4.穆继卫,乌云塔娜·工程制图习题集(中英文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5

5.焦永和,张彤,张京英·工程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第二版)

(二)相关网络资源

1.内蒙古农业大学精品课程:http://gczt.imau.edu.cn/

Page 11: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9

《机械设计基础 A》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0527140

课程中文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 A

课程英文名称: Fundamental Mechanical

Design A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64 学时/4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56 学时/3.5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8 学时/0.5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4 或 5

适用专业及类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复合应用型)、交通运输(复合应用型)交通运输(蒙汉双语应用技能型)、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等

主撰人: 张雷 主审人: 王洪波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介绍常用机构及其工作原理与特性,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及基

本设计理论与方法的专业基础课,它在近机类专业中,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

——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原理、特性等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选用、分析基本机构的能

力;

——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和设计计算方法,并初步具有选用、分

析和设计简单的机械传动装置能力;

——能较熟练地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初步具有进行分析、计

算和设计常用机械零件和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小计

一 绪论 1 1 2

二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3 1 4

三 平面连杆机构 4 4

Page 12: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0

章次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小计

四 凸轮机构 3 3

五 齿轮机构 4 3 7

六 轮系 3 3

七 间歇运动机构 1 1

八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 2 2

九 回转件的平衡 2 1 3

十 机械零件设计概述 2 2

十一 连接 5 5

十二 齿轮传动 4 4

十三 蜗杆传动 2 2

十四 带传动和链传动 6 6

十五 轴 3 3

十六 滑动轴承 3 3

十七 滚动轴承 4 4

十八 联轴器和离合器 2 2

十九 弹簧 2 2 4

合 计 56 8 64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学习情况等进行适当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绪论

1.教学内容:

(1)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2)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

(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设计过程;

(4)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等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机械设计的基

本要求。

(2)难点: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等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性质、任务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机器的一

般设计程序;

(2)理解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等概念。

主要知识单元 2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1.教学内容:

(1)运动副及其分类;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Page 13: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1

(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4)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心中的应用。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2)难点: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3.教学目标:

(1)了解机构的组成、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

(2)理解机构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及速度瞬心的概念;

(3)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及速度瞬心在速度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3 平面连杆机构

1.教学内容:

(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3)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和曲柄存在的条件,平面四杆机构基本类型之间

的转换关系。

(2)难点:曲柄存在的条件、急回运动和压力角。

3.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点;

(2)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及其设计方法;

(3)掌握平面四杆机构基本形式及其基本特性(曲柄存在的条件、急回运动、压力角

和死点等)。

主要知识单元 4 凸轮机构

1.教学内容:

(1)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其类型;

(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用图解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

(4)凸轮机构在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冲击特性,用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2)难点:用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3.教学目标:

(1)了解凸轮机构的工作特点及其分类;

(2)理解凸轮机构设计时压力角与基圆半径的关系,滚子半径与理论廓线最小曲率半

径的关系(凸轮轮廓曲线变尖和运动失真现象);

(3)掌握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其特性与用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基本原理及

其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5 齿轮机构

1.教学内容:

(1)齿轮机构的特点及其类型;

(2)齿廓实现定比传动的条件;

Page 14: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2

(3)渐开线齿廓;

(4)齿轮各部分名称及其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

(5)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

(6)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

(7)根切现象、最少齿数及其变位齿轮;

(8)平行轴斜齿轮机构;

(9)锥齿轮机构。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重合度及其基本几何尺寸的计算;渐开线齿

轮的切齿原理、根切现象、最小齿数基变位齿轮的概念。

(2)难点:渐开线齿轮的啮合原理、重合度;斜齿轮的当量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背

锥及当量齿轮。

3.教学目标:

(1)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类型,渐开线的形成、性质及其啮合特性。

(2)理解斜齿轮和锥齿轮的形成及其当量齿轮的概念;

(3)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几何尺寸的计算、正确啮合条件、重合度、标准齿轮、切

齿原理、根切现象。

主要知识单元 6 轮系

1.教学内容:

(1)轮系的类型;

(2)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3)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4)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5)轮系的功用;

(6)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简介。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及其轮系的功用。

(2)难点:周转轮系的转化轮系和传动比计算。

3.教学目标:

(1)了解轮系的分类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理解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计算;

(3)掌握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计算和轮系的功用。

主要知识单元 7 间歇运动机构

1.教学内容:

(1)棘轮机构;

(2)槽轮机构。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槽轮机构的运动要求。

(2)难点:槽轮机构的运动分析。

3.教学目标:

(1)了解间歇运动的概念及其间歇运动机构的种类;

(2)理解对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设计要求;

Page 15: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3

(3)掌握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与特点。

主要知识单元 8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

1.教学内容:

(1)机械运转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方法;

(2)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

(3)飞轮的主要尺寸确定。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飞轮调速的基本原理;

(2)难点:最大盈亏功的确定。

3.教学目标:

(1)了解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原因、影响、分类及其调节方法;

(2)理解飞轮转动惯量与不均匀系数和平均角速度的关系;

(3)掌握飞轮调节速度波动的基本原理。

主要知识单元 9 回转件的平衡

1.教学内容:

(1)回转件平衡的目的;

(2)回转件平衡的计算;

(3)回转件的平衡实验。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静平衡的计算方法;

(2)难点:动平衡的计算方法。

3.教学目标:

(1)了解机械平衡的目的和分类;

(2)理解刚性回转件平衡的计算方法及其静、动平衡的实验原理;

(3)掌握回转件的静、动平衡的条件及其计算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10 机械零件设计概述

1.教学内容:

(1)机械零件设计概述;

(2)机械零件的强度;

(3)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4)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及其设计准则;

(5)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

(6)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及计算准则。

(2)难点: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3.教学目标:

(1)了解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及材料的选择原则;

(2)理解疲劳破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3)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及相应的计算准则。

主要知识单元 11 连接

Page 16: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4

1.教学内容:

(1)螺纹联接和平键连接的主要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2)螺旋副的受力、效率及自锁条件与轴毂连接其它类型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4)螺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计算方法;

(5)轴毂连接的其它类型;

(6)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7)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和普通平键连接的选择方法;

(8)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螺纹连接的防松和强度计算与普通平键的选择方法。

(2)难点:紧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3.教学目标:

(1)了解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和螺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计算方法,轴毂连接

的其它类型;

(2)理解螺旋副的受力、效率及自锁条件与轴毂连接其它类型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掌握螺纹联接和平键连接的主要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螺纹联接的预紧

和防松;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和普通平键连接的选择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12 齿轮传动

1.教学内容:

(1)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及其设计准则;

(2)齿轮的材料及其热处理与齿轮传动的精度;

(3)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其计算载荷;

(4)直齿圆柱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5)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根弯曲强度的计算;

(6)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7)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8)齿轮的结构;

(9)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齿轮传动的

强度计算方法;

(2)难点: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3.教学目标:

(1)了解齿轮传动常用精度等级和齿轮常用材料及热处理工艺;

(2)理解斜齿轮传动和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方法;

(3)掌握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直齿轮强度的

计算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13 蜗杆传动

1.教学内容:

(1)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2)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Page 17: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5

(3)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

(4)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5)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与热平衡计算。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蜗杆传动的材料选择;蜗杆传动的受力

分析和强度计算及热平衡计算。

(2)难点:蜗杆传动的相对滑动速度及影响;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及热平衡计算。

3.教学目标:

(1)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几何尺寸计算;

(2)理解蜗杆传动的效率、热平衡计算;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特性系数的意义,相

对滑动速度对蜗杆传动的影响及其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方法;

(3)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和选材原则。

主要知识单元 14 带传动和链传动

1.教学内容:

(1)带传动的工作原理,V 带的型号、规格及失效形式;

(2)打滑及弹性滑动的概念;

(3)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及应力状态;

(4)V 带型号的选择原则;

(5)带传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6)带轮的结构;

(7)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8)滚子链的结构、标准和链轮结构;

(9)链传动的布置、张紧与润滑;

(10)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11)滚子链传动的设计方法。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带传动时的应力分布;带传动的弹性滑动

和打滑;普通 V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及相应的限制条件;V 带轮的结构及带传动的张紧。

滚子链的结构、主要参数;链轮的齿形;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动载荷的产生及影响;链传动

的润滑和布置。

(2)难点:带传动的应力分布;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及带传动设计时的限制条件。

链传动的结构和运动特性。

3.教学目标:

(1)了解带传动的类型、工作特点、带轮的结构和链传动的工作特点、张紧与润滑;

(2)理解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打滑的概念与欧拉公式的意义和链传动的运动特性等;

(3)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应力分布、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掌握

滚子链的组成、各件之间的关系、主要参数、接头形式与动载荷产生的原因等。

主要知识单元 15 轴

1.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轴的作用、类型及其应用;掌握转轴的结构设计原则和强度计算

的一般方法及其步骤。

(1)轴的功用和类型;

Page 18: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6

(2)轴的材料;

(3)轴的结构设计;

(4)轴的工作能力计算。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轴的类型及结构设计。

(2)难点:轴的结构设计。

3.教学目标:

(1)了解轴的作用、类型及其应用;

(2)理解轴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方法;

(3)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原则和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16 滑动轴承

1.教学内容:

(1)摩擦状态;

(2)滑动轴承的主要结构类型;

(3)轴瓦及轴承衬材料;

(4)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5)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6)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

(7)向心滑动轴承的几何关系与承载量计算。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型式;轴瓦的结构和常用材料;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

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动压润滑的承载机理。

(2)难点:轴瓦的结构和对滑动轴承材料的要求;动压润滑的承载机理。

3.教学目标:

(1)了解滑动轴承的摩擦状态,典型结构型式机及向心滑动轴承的承载量计算方法;

(2)理解对轴承材料的要求与动压润滑的形成条件和承载机理;

(3)掌握轴瓦的结构及常用材料和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其计算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17 滚动轴承

1.教学内容:

(1)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2)滚动轴承的代号;

(3)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

(4)滚动轴承的尺寸选择计算;

(5)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及应用场合;滚动轴承的代号;滚动轴

承的寿命计算和当量动载荷的计算;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2)难点:滚动轴承的代号和当量动载荷的计算。

3.教学目标:

(1)了解滚动轴承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2)理解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要求;

Page 19: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7

(3)掌握滚动轴承的代号,主要类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选

择原则及其寿命计算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18 联轴器和离合器

1.教学内容:

(1)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及其应用;

(2)固定式刚性联轴器;

(3)可移式刚性联轴器;

(4)弹性联轴器;

(5)牙嵌式离合器;

(6)摩擦式离合器;

(7)磁粉离合器。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联轴器、离合器的分类、特点及应用场合;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择计算方

法;

(2)难点: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3.教学目标:

(1)了解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各种类型、特点及应用场合;

(2)理解常用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3)掌握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择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19 弹簧

1.教学内容:

(1)圆柱螺旋拉伸、压缩弹簧的设计方法;

(2)圆柱形螺旋弹簧的主要参数、制造方法及端部结构形式;

(3)弹簧的功用。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弹簧的功用及圆柱螺旋形压缩(拉伸)弹簧的制造方法和端部结构型式。

(2)难点:弹簧的端部结构型式。

3.教学目标:

(1)了解圆柱螺旋拉伸、压缩弹簧的设计方法;

(2)理解圆柱形螺旋弹簧的主要参数、制造方法及端部结构形式;

(3)掌握弹簧的功用。

四、实验教学环节

在本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有 8 个学时的实验教学环节,即各种机构的参观、机构的测绘、

齿轮范成加工、齿轮参数测量及静平衡与动平衡实验。这 8 个学时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课程的学习和掌握课程内容,并能运用课程知识对

实际机构和机器进行分析、测绘及观察。

(一)实验条件

表 2 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序号 实验项目 主要设备名称 每组应配台件数 备注

Page 20: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8

1 各种机构的参观实验 机构陈列柜 10 每组一个班

2 机构测绘实验 各种机构模型 2 每组 2~4 人

3 齿轮范成实验 渐开线齿轮范成仪 1 每组 2~4 人

4 齿轮参数测量实验 渐开线齿轮 3 每组 2~4 人

5 静、动平衡演示实验 静平衡和动平衡实验机 各 1 台 每组 6~8 人

6 减速器拆装实验 减速器 1 每组 2~4 人

(二)实验项目

表 3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1 各种机构参观实验

参观各种机构,并观察机构的运动。

了解各种机构机器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机构测绘实验

(1)观察机构的组成及运动情况;

(2)测量机构各个组成构件的尺寸参数。

(1)了解机构的运动;

(2)熟悉机构的组成;

(3)掌握机构的工作原理。

3 齿轮的范成实验

(1)按参数要求,在相应的纸上画出基圆、分度圆、齿根圆和齿顶圆;

(2)在范成仪画出齿条刀具的一系列加工位置。

(1)了解齿轮的根切现象及采用变位修正来避免根切的方法;

(2)熟悉齿轮范成加工的原理;

(3)掌握齿轮范成加工的过程。

4 齿轮参数测量

测量并计算齿轮主要参数的值。

(1)了解齿轮各个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2)熟悉齿轮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3)掌握渐开线齿轮的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

5

静平衡与动平衡演示实验

做静、动平衡实验。

(1)了解动平衡实验机的工作原理;

(2)熟悉静平衡和动平衡的实验方法;

(3)掌握静平衡实验的工作原理。

6 减速器拆装实验

(1)分析减速器的功能及实现该功能的工作原理;

(2)观察减速器的结构组成;

(3)观察减速器箱体及箱盖的结构与作用;

(4)分析减速器内部主要零部件的作用、结构及特点。

(1)了解减速器的组成及主要结构;

(2)熟悉减速器箱体及箱盖的主要结构及作用;

(3)掌握减速器内部主要零部件的作用、结构及特点。

(三)实验报告

有实验指导书,按照实验指导书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实验报告。

2.成绩评定:实验项目考核成绩按五个等级计分,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成绩评定包含内容:

(1)出勤情况;

(2)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

(3)工作态度、独立完成规定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正确等内容;

(4)善于观察、提出问题;

(5)实验报告项目齐全,文字、图表清晰,理论分析正确。

Page 21: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9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考勤 10%+作业 15%+实验成绩 15%)

×40%+课程结业考试成绩×60%。

表 2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实验

权 重(%) 10 15 15

表 3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填空、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分析与作图题 计算题

权 重(%) 20~40 10~15 15~25 10~15 10~2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

1.杨可帧·机械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侯书林,尹丽娟·机械设计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1

3.张祖立,程玉来,陶栋材·机械设计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6(第

二版)

Page 22: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2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0527320

课程中文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

Course Practice of

Fundamental Mechanical

Design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实践

总学时/学分: 64 学时/2 学分 实践学时/学分: 2 周/2 学分

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5

适用专业及类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复合应用型)、交通运输(复合应用型)、交通运输(蒙汉双语应用技能型)、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应用型)等

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

主撰人: 张雷 主审人: 王洪波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0 日

二、课程设计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设计是近机类本科学生在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所进行的实践性训练环节。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基本知识,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的有关课程的

基本知识。通过简单的机械传动设计,培养学生独立设计能力,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

一般规律,学会查阅技术资料,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标:

——了解机器的一般设计程序及方法;

——熟悉机器的一般设计步骤和对各种标准、手册、规范及有关技术资料的查阅与运用;

——掌握简单机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

三、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1.课程设计的题目

课程设计的题目应能满足教学要求,符合生产实际,建议采用能包括课程大部分内容的

部件,如减速器或简单机械传动装置,一般选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2.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括传动装置的全部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设计准备

阅读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工作条件、内容和步骤;通过对减速器的装拆了解设

计对象;阅读有关资料,明确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初步拟定设计计划。

(2)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Page 23: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21

根据任务书中所给参数和工作要求,分析和选定传动装置的总体方案;计算功率并选择

电动机;确定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计算各轴的转速、转矩和功率。

(3)各级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各传动零件的主要参数和尺寸,一般包括带传动、联轴器、齿轮传

动等。一般应先计算减速器箱体外传动件(如带、联轴器),后计算减速器箱体内传动件。

(4)减速器装配图的结构设计及绘制

分析和选定减速器的结构方案,绘制轴系结构及箱体内、外与其有关部分的草图;选择

减速器中受力较复杂的一根轴(一般应选减速器的输入轴)及其轴上零件,进行校核,包括

轴和键的强度及滚动轴承的寿命(轴的校核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进行轴系、箱体及其附

件的结构设计,箱体附件一般应包括窥视孔、油标、放油孔及其螺塞、起吊装置等。当减速

器的基本结构和各轴的结构确定后,再进行正式装配图的绘制。在绘制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并修改。标注必要的尺寸和公差配合,写出减速器特性、技术要求和零件序号,编写零件明

细表及标题栏。

(5)零件工作图的设计和绘制

对减速器的零件工作图的设计和绘制,应从减速器装配图中拆画零件图。一般应选两个

典型零件(如:轴和齿轮)进行设计和绘制。其尺寸和公差标注及技术要求应完整,绘制齿

轮零件工作图应有齿轮公差表。

(6)整理、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计算说明书应按要求的格式编写。其内容应包括文字叙述、设计计算和必要的简图,

在说明书每一页的右侧应单独写明有关重要的计算结果和简短结论(如:“ m=3 ㎜”、“满

足强度要求”等等)

(7)设计总结和答辩

课程设计集中在两周内完成。设计完成后每个学生要写设计总结,连同图纸和设计计算

说明书一起交指导教师进行验收。必要时应进行答辩,并评定成绩。

3.学生设计工作量

每个学生应完成减速器装配图一张(l 号或 0 号图纸),零件工作图 2 张(按 1:1 比例

绘制),通常应为盘类零件(如:齿轮、蜗轮或带轮)和轴类零件工作图(所有图纸均要求

手工绘制),设计计算说明书及设计总结各一份。

四、课程组织与实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属于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工作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但课程设计中

涉及到一些机械设计理论教学中未讲内容,学生应进行必要的自学,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

部分内容的补讲。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

实践能力以及进度把握等应做到心中有数。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集中 2 周共 10 个工作日完成,以单级齿轮减速器设计为例,进

度可参照如下表安排。

序号 时间进程 主要工作内容 组织实施方式

1 第 1 天

教师布置题目和内容,学生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参观陈列室及进行减速器拆装实验;

固定教室集中进行,学生单人完成具体设计任务,教师引领参观并讲解;老师指导,学生做减速器拆装实验。

2 第 2 天 机械系统运动、动力参数计算,原动机选择,传动零部件设计计算;

固定教室集中进行,学生单人完成具体设计任务,指导老师解答学生疑问。

3 第 3~5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轴承选择和寿命计算、轴的强度计算;

固定教室集中进行,学生单人完成具体设计任务,指导老师解答学生疑问。

Page 24: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22

序号 时间进程 主要工作内容 组织实施方式

4 第 6~7

天 减速器装配图绘制;

固定教室集中进行,学生单人完成具体设计任务,指导老师解答学生疑问。

5 第 8 天 零件图绘制; 固定教室集中进行,学生单人完成具体设计任务,指导老师解答学生疑问。

6 第 9 天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固定教室集中进行,学生单人完成具体设计任务,指导老师解答学生疑问。

7 第 10 天 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及图纸(并或答辩)。

按班级提交,若答辩,则在固定教室集中进行。

五、课程设计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课程设计图纸及说明书。

(二)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单独考核

计分。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

1.杨可帧·机械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四版)

2.张祖立 等·机械设计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第二版)

3.龚桂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第二版)

4.龚桂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第三版)

5.周开勤·机械零件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五版)

Page 25: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23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0530540

课程中文名称: 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B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64 学时/4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56 学时/3.5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8 学时/0.5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3

适用专业及类型: 工业设计专业(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实训

主撰人: 德雪红 主审人: 马彦华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由基础理论课过渡到机械制造系列课程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近机

类和部分非机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是提供工程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工程素质、实

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机械制造过程,建立材料与工艺之间的相互关系。

——熟悉机加工过程中材料的种类、零件的成型和加工方法、公差要求以及加工工艺的

过程;

——掌握综合运用材料及工艺知识进行选材与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小计

1 工程材料与制造技术绪论 2 2

2 晶体结构与结晶 2 2

3 二元合金相图及应用 6 6

4 合金钢及铸铁 4 2 6

5 钢的热处理 4 2 6

6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2 2

Page 26: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24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小计

7 机械零件失效分析及选材 2 2

8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绪论 2 2

9 极限与配合 6 2 8

10 形位公差 6 6

11 表面粗糙度 2 2 4

12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8 8

13 金属切削机床的基础知识 2 2

14 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 6 6

15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2 2

合 计 56 8 64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1.教学内容:

工程材料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材料的种类,材料的性能。

2.重点或难点:

(1)静载荷、动载荷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的符号及表示方法、单位、物理意义、

工程技术意义;

(2)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刚度、疲劳强度及断裂韧性的概念。

3.教学目标:

(1)了解工程材料及制造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工程材料的种类和主要

力学性能;

(2)掌握材料的各种机械性能指标(强度、 塑性、冲击韧性、硬度 HB,HRC,HV、

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了解材料的工艺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以及零件失效分析的一般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2

1.教学内容:

物质常见的几种结合键、晶体的概念;金属的常见晶格、晶体缺陷、单晶体和多晶体的

特点;金属结晶的过程;金属的同素异构性;金属铸锭的组织特点。

2.重点或难点:

(1)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学基础):晶体结构的描述、晶胞的概念和三种典型金属

晶胞(BCC、FCC、HCP);

(2)合金的晶体结构 (合金相结构):相和组织的概念、固溶体的概念、分类、特点;

固溶强化;化合物、机械混合物等概念;

(3)金属的结晶过程。

3.教学目标:

掌握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和结晶。

Page 27: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25

主要知识单元 3

1.教学内容:

固态合金的相结构;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及杠杆定律;匀晶相图、共晶反应、共析反应;

铁碳合金的相结构及性能;铁碳合金相图的分析与应用;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碳钢内常存

杂质对碳钢性能的影响;碳钢的分类;碳钢的编号及用途;铁碳合金的成分与性能的关系。

2.重点或难点:

(1)纯金属的结晶与组织,二元合金相图,Fe-Fe3 C 相图;

(2)典型 Fe-C 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

(3)铁碳合金相图的分析与应用。

3.教学目标:

掌握铁碳合金相图。

主要知识单元 4

1.教学内容:

合金元素对钢的基本相、铁碳合金相图的影响;合金钢的分类及牌号;合金元素对热处

理的影响;合金钢的分类;合金钢的牌号;铸铁的石墨化;铸铁的分类;常用铸铁的组织;

常用铸铁的成分;常用铸铁的性能特点。

2.重点或难点:

(1)合金元素的作用,合金钢的分类及牌号;

(2)铁石墨相图及石墨化;

(3)常用铸铁的性能及主要应用。

3.教学目标:

(1)掌握合金钢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

(2)了解铸铁的石墨化原理,石墨的形态,大小对铸铁性能的影响,铸铁的性能特点

及应用范围以及各类铸铁的成份,组织和性能特点及牌号识别;

(3)了解铸铁的常用热处理的方法和目的。

主要知识单元 5

1.教学内容:

热处理的意义及分类;钢的热处理基本过程;钢在加热时的相变;过冷 A 等温冷却曲

线、过冷 A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过冷 A 连续冷却曲线;影响 C 曲线的因素;钢的退火、

正火、回火及淬火的工艺特点及分类;钢各种普通热处理的应用领域;钢的表面淬火、化学

热处理的工艺特点及分类;钢各种表面热处理的应用领域。

2.重点或难点:

(1)钢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2)过冷 A 等温转变曲线(TTT 图),过冷 A 的连续冷却转变(CCT 图);

(3)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的应用,钢的退火和正火,钢的淬火和回火。

3.教学目标:

(1)熟悉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及转变产物的形态和性能;

(2)掌握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表面热处理的工艺特点和应用;

(3)了解常见热处理缺陷、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主要知识单元 6

Page 28: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26

1.教学内容:

常用铝及铝合金的牌号、成分、性能特点及用途; 常用铜及铜合金的牌号、成分、性

能特点及用途;常用轴承合金的牌号、成分、性能特点及用途。

2.重点或难点:

(1)铝合金的分类及牌号;铝合金的热处理强化;形变铝合金的应用;

(2)黄铜(单相黄铜、双相黄铜)的特点及应用;青铜(锡青铜、铝青铜、铍青铜等)

特点及应用;

(3)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的组织、成分及性能。

3.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组织、成分及性能特点。

主要知识单元 7

1.教学内容:

常见的失效形式(过量变形、断裂、表面损伤)及分析;选材的一般原则及典型零件选

材分析等。

2.重点或难点:

(1)机械零件的失效的主要方式和原因,选材使用性能原则(首要原则);

(2)选材的工艺性能原则;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路线;选材的经济性原则(根本原则)。

3. 教学目标:

(1)了解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2)熟悉选用工程材料的基本原则,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材料工艺性及经济性,能

合理地选用材料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8

1.教学内容:

互换性的概念、分类;互换性生产的发展;互换性生产与产品设计、制造、维修及生产

管理等方面的关系;标准化的意义;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数值标准化的意义及优先数系

在标准化中的应用。

2.重点或难点:

互换性、标准的概念及优先数系的概念。

3.教学目标:

(1)掌握互换性的概念;

(2)了解互换性及标准化在现代生产中的作用。本章计划 2 学时。

主要知识单元 9

1.教学内容:

有关尺寸及公差的基本术语;配合的三种类型;孔、轴公差标准公差等级;基本偏差的

国家标准及基孔制基本偏差的换算;标准公差数值的确定及基孔制基本偏差的换算;如何选

择基准制、公差等级、配合种类。

2.重点或难点:

(1)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及配合制度的概念、作用;

(2)公差配合在图样上表达方法,公差配合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3.教学目标:

(1)理解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有关术语及定义、尺寸公差带的特点及表达方法;公差配

合国家标准的体系与结构;标准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作用及配合制度的概念;

Page 29: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27

(2)掌握公差配合在图样上表达方法,公差配合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10

1.教学内容:

零件几何要素及其分类;形位公差项目及其符号;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形位公差的公

差带特点(大小、方向、位置和形状四要素);形位误差的评定准则--最小条件;形位误差的

常用评定方法;独立原则、形位公差的项目及公差值的选用原则。

2.重点或难点:

(1)形位公差的项目、符号及其公差带特点(大小、方向、位置和形状四要素);

(2)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的表达方法。

3.教学目标:

(1)了解形位公差的项目、符号及其公差带特点(大小、方向、位置和形状四要素),

理解形位公差的项目及公差值的选用原则;

(2)掌握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的表达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11

1.教学内容:

零件表面微观形状误差的形成特点及其对互换性的影响;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表面粗

糙度评定参数中高度参数及参数值、间距参数及形状参数;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表达方法;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原则。

2.重点或难点: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中高度参数及参数值、间距参数及形状参数及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

的表达方法。

3.教学目标:

(1)掌握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中高度参数及参数值;

(2)了解间距参数及形状参数,掌握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表达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12

1.教学内容:

加工表面、切削层参数及切削运动主要参数;切削用量三要素;刀具切削部分结构要素;

刀具角度主剖面参考系;刀具几何角度;刀具材料的性能要求和分类;高速钢、硬质合金的

牌号和用途并能按具体加工条件合理地选用;切削过程的实质、切屑的形成过程及类型、积

屑瘤与加工硬化、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切削热与切削液、刀具磨损与耐用度。

2.重点或难点:

(1)刀具标注角度、刀具角度参考系;

(2)切屑的形成过程及其类型。

3.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概念;

(2)掌握切削运动、切削用量及切削层、切削刀具的几何参数等。

主要知识单元 13

1.教学内容:

机床工业发展概况;机床分类、型号与主要技术参数。

2.重点或难点:

(1)机床分类和型号编制;

Page 30: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28

(2)机床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3.教学目标:

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型号与主要技术参数。

主要知识单元 14

1.教学内容:

车削加工,;钻、镗加工,刨、插、拉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及磨削技术新进

展;特种加工;零件表面加工方法选择。

2.重点或难点:

(1)车削加工、钻、镗加工、铣、刨、插、拉削加工、磨削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加工范

围;

(2)外圆表面、内圆表面、平面的加工方法选择。

3.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

(2)通过对各种表面加工的分析,具有较合理地选用加工方法的能力。

主要知识单元 15

1.教学内容:

切削加工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切削加工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2.重点或难点:

切削加工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3.教学目标:

具有分析零件机械加工结构工艺性的初步能力。

四、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一)实验条件

表 2 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序号 实验项目 主要设备名称 每组应配台件数 备注

1 观察鉄碳平衡及铸铁显微组织

金相显微镜 金相显微镜 40 台

2 热处理及硬度试验

箱式加热炉、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

布氏硬度计 7 台,洛氏硬度计 7 台,箱式电阻炉 7 台。

综合性实验

3 尺寸测量 立式光学比较仪、内径指示表、三坐标测量仪

光学比较仪 2 台,内径表 3

个,三坐标测量仪 1 台。 验证性实验

4 直线度误差与表面粗糙度

双管显微镜,表面粗糙度仪 1 台

双管显微镜 2 台,表面粗糙度仪 1 台,粗糙度样块 2 块。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项目

表 3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1

观察鉄碳平衡及铸铁显微组织

观察分析鉄碳平衡及铸铁组织,并画其显微组织图。

(1)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熟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3)掌握纯铁、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的含碳量、组织、性能的关系。

2 热处理及硬度试验

打布氏硬度,进行淬火,然后打洛氏硬度,进行对比分析。

(1)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熟悉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箱式电阻炉的使用;

Page 31: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29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3)掌握热处理工艺以及热处理工艺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 尺寸测量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用内径指示表测量孔。

(1)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熟悉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的操作;

(3)掌握内径指示表测量孔的操作。

4

直线度误差与表面粗糙度

用平直仪测量导轨、平尺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 用光切法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用干涉法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

(1)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熟悉平直仪测量导轨、平尺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的操作方法;

(3)掌握光切法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干涉法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操作方法。

(三)实验报告

(四)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评定:实验总评成绩=出勤(20%)+实验报告(80%)。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试卷成绩(70%)。

表 4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出勤 作业 实验

权 重(%) 30 30 40

表 5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判断正误 填空题 选择题 简答题 作图题 工艺分析题

权重(%) 10 10 15 20 15 20 1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及参考书

1.侯书林,朱海·机械制造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第二版)

2.戴枝荣,张远明·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Ⅰ)工程材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3

3.史美堂·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丁厚福,王立人·工程材料·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8

5.胡凤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6.甘永立·几何量公差与检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

(二)相关网络资源

1 . 内 蒙 古 农 业 大 学 校 级 精 品 课 程 :

http://eplat.imau.edu.cn/meol/jpk/course/layout/page/index.jsp? courseId=1620

2.清华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6483.html

Page 32: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30

《工程实训 A》课程教学大纲

一、实习课程基本属性

实习课程编码: 0530330

实习课程中文名称:

工程实训 A

实习课程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Training A

实习课程类型: 基础教育 实习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96 学时/3.0学分 实践学时/学分: 3 周/3.0 学分

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2

适用专业及类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复合应用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蒙汉双语复合应用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复合应用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卓越计划复合应用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蒙汉双语复合应用型)、车辆工程(复合应用型)、车辆工程(汉英双语复合应用型)

相关课程: 机械制图

主撰人: 金敏 主审人:

德雪红

制定时间:

2017 年 6月 2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工程实训是一门实践性的基础教育拓展课程。随着工程高等教育的发展,工程实训已经

发展成为面向各类专业的机械工程训练实践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

工艺方法,培养工程素质的重要课程;主要内容包含零件的毛坯制造工艺、切削加工工艺、

装配工艺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实训。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实习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获得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和金属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熟悉机械零件常用加工方法及使用的主要设备和工具;

——掌握常用机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

三、实习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习项目

实习内容 学时分配

每组人数

备注

1 入 厂

教育

实训目的和意义,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实训过程中人身及设备安全的重要性。

6 全体

实习学生

2 铸 造

实习

铸造生产的工艺过程及其特点;型砂、型芯砂等造型材料的性能及其制备;砂型的各种造型方法;铸铁的主要缺陷及产生原因。

6 30

Page 33: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31

序号

实习项目

实习内容 学时分配

每组人数

备注

3 锻压

实习

锻压生产过程、特点、应用以及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和地位;坯料加热目的和方法;了解锻压设备类型、结构及作用,熟悉本工种实习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机器自由锻的工艺特点、基本工序及操作方法,观看典型零件的自由锻工艺过程;冲压的工艺特点,板料冲压基本工序,冲模结构等。

6 30

4 焊接

实习

焊接生产过程、特点、应用以及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和地位;手工电弧焊的种类、结构及组成,安全操作方法;手工电弧焊的形成及特点;结构焊条的型号及其含义,掌握电焊条的组成和作用,了解酸性焊条和碱性焊条的性能、特点和选用原则;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参数和选择以及工艺参数对焊缝质量的影响;氧气切割的原理、过程以及金属气割的基本条件;熔化焊的常见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和避免措施;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氩弧焊等焊接原理及操作。

13 30

5 铣削

实习

铣床的种类、组成及其作用,铣削加工方法及所用刀具,常用附件及其使用方法;铣削的加工范围、特点及安全操作。

6 30

6 刨削

实习

刨床的种类、组成及其作用,牛头刨床的传动系统;刨削的加工方法、加工范围、加工特点及其安全操作。

6 30

7 车削

实习

车削加工的特点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和地位;常用的普通车床的种类、编号方法,实习所用车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车床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切削用量三要素的定义及单位;刀具材料的性能,掌握车刀的组成和结构,车刀的三面两刃一尖、五个主要角度的定义及作用;车削工作中常用量具的名称及其正确使用方法;一般的车削工艺过程,常用工件的装夹方法及注意事项。

13 30

8 钳工

实习

钳工在机械制造维修中的作用;划线、锯割、锉削,钻孔、螺纹加工的方法和应用;各种工具、量具的操作和测量方法;钻床的主要结构和安全使用方法。

13 30

9 机械

拆装实习

常见机械装备的特性,其组成的各部件及各零件的作用、名称,机械运动或传动的特点;机械装配特点及装配精度的初步概念;零件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间的关系。

6 30

1

0 数控

实习

数控车床的用途,型号,规格,主要组成及其作用;数控机床的使用方法及其所用刀具和安装方法;通过数控车床手动操作,掌握数控面板上各个功能键的功能;编写数控车床加工程序,理解数控车 G 代码的功能;数控机床的加工范围及加工达到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范围;数控机床的主要附件的结构特点极其作用。

7 30

1

1 激光

切割实习

激光切割的原理、激光切割设备的组成及其作用,激光切割工作台的工作方式与特点;激光切割的特点;激光切割的加工范围与其它切割加工方法的比较;激光切割的加工精度分

7 30

Page 34: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32

序号

实习项目

实习内容 学时分配

每组人数

备注

析。

1

2

雕刻及 3D 打印实习

雕刻技术及 3D 打印的应用,3D 打印及雕刻图形的设计、绘制,3D 打印机及雕刻机的使用。

7 30

合计

96

四、实习组织与安排

(一)实习条件

序号

实习项目 基本要求 场地、场所主要仪器

设备

备注

1 入厂教育 了解课程内容、教学环节与

要求、实习纪律与安全教育。 本次内容在教室及车

间完成。

2 铸造实习

独立完成手工两箱的造型

操作;独立完成型芯制作;对铸

件进行造型方法的分析;识别常

见铸造缺陷,分析其产生原因和

防止方法。

本次内容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热加工车间完成。砂型造型工作台、电阻炉、坩埚

3 锻压实习

了解锻压与冲压生产的工

艺过程及其特点;了解主要锻压

设备;了解冲压工艺及模具。

本次内容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锻压车间完成。剪床、空气锤、摩擦压力机、曲柄压力机、折弯机、万能液压机。

4 焊接实习

了解常见焊接方法和气割

加工过程的特点和应用;了解手

工电弧焊所用设备、工具和材

料;能初步进行手工电弧焊和气

割的操作;对常见焊接缺陷、应

力变形及常用检验方法有初步

了解;其它焊接方法简介。

本次内容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热加工车间完成。直流电焊机、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氩弧焊机、气焊气割仪器设备、电阻点焊机。

5 铣削实习

了解铣削加工所用的机床、

刀具、量具和主要附件的结构与

使用方法;掌握铣削加工的基本

方法及加工范围;能初步进行主

要铣削加工(铣平面、铣键槽、

铣断等)的操作。

本次内容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加工车间完成。立式铣床 7 台。

6 刨削实习

了解刨削加工所用的机床、

刀具、量具和主要传动系统的结

构与使用方法;掌握刨削加工的

基本方法及加工范围;能初步进

行主要刨削加工(刨平面、刨斜

面等)的操作。

本次内容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加工车间完成。牛头刨床 7 台。

7 车削实习

了解车削加工所用的机床、

刀具、量具和主要附件的结构与

使用方法;掌握车削加工的基本

本次内容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加工车间完成。卧式车床 12 台,带式

Page 35: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33

序号

实习项目 基本要求 场地、场所主要仪器

设备

备注

方法及加工范围;能初步进行主

要车削加工(车外圆、车端面、

倒角、打孔及滚花等)的操作。

锯床 1 台。

8

钳工实习 了解钳工工作在机器装配

及维修中的作用,并具有基本操

作的技能;掌握钳工加工的基本

类型及加工范围;能初步进行主

要钳工加工(划线、锯割、锉削,

钻孔、螺纹加工等)的操作。

本次内容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钳工车间完成。钳工操作台 32 台,带式锯床 1 台,锯、锉、各 32 套,划线平台钳 4 个,台钻 4

台。

9

机械拆装实习

了解常见的机械零件在机

械装备中的作用、了解零部件间

连接关系,了解机械加工精度与

装配间的关系;掌握机械拆装的

基本方法;能进行常见机械装备

的拆卸及装配操作。

本次内容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钳工车间完成。减速器 5 台。

10

数控实习 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熟悉

数控机床操作面板的功能和作

用,掌握数控编程的方法。

本次内容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数控车间完成。立式加工中心 1 台,立式铣床 3 台,卧式车床 8 台,车加工中心 1 台。

11

激光切割实习

了解激光切割的原理、特

点、基本方法、加工范围。

本次内容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数控车间完成。金属激光切割机 1 台

12

雕刻及3D

打印实习

了解雕刻及 3D 打印的原理、特点、基本方法、加工范围。

本次内容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快速成型制作室完成。桌面式雕刻机 5 台、3D 打印机 2 台。

(二)实习组织与实施

序号

时间进程

主要工作内容 组织实施方式

1 1 天 实习前的动员、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实习的内容介绍、

实习教学环节与要求、实习纪律与安全教育。 集中学习

2 1 天

现场讲授铸造生产的工艺过程及其特点;型砂的性能及

其制备;砂型的各种造型方法、浇注过程及铸铁的主要缺陷

及产生原因。学生独立操作整模造型、分模造型、挖砂造型、

制造砂芯。

分组实习

3 1 天

现场讲授锻压安全操作注意事项;锻压生产的特点、应

用以及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和地位;了解锻压设备类型、及

作用,熟悉本工种实习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观看典型零

件的自由锻、模锻、冲压工艺过程。学生独立操作剪床、折

弯机、摩擦压力机、曲柄压力机等设备。

分组实习

4 2 天

现场讲授焊接安全操作注意事项。介绍焊接的特点和应

用范围。介绍焊接方法和焊接设备。示范操作手工电弧焊的

焊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氩弧焊、气焊和气割。学生独

立操作以上内容。

分组实习

Page 36: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34

序号

时间进程

主要工作内容 组织实施方式

5 1 天

现场讲授铣床的结构及加工范围。介绍铣刀的类型及安

装方法。示范操作铣床的铣削平面加工。学生独立操作铣削

平面加工,完成规定的任务。

分组实习

6 1 天

现场讲授刨床的结构、运动及加工特点。介绍刨刀的安

装方法。示范操作刨床的刨削平面加工。学生独立操作铣削

平面加工,完成规定的任务。

分组实习

7 2 天

现场讲授车床的结构及加工范围。介绍车刀的类型及安

装方法。示范操作车床的外圆加工、端面加工、切断加工、

滚花加工等。学生独立操作上述的加工,完成规定的任务。

分组实习

8 2 天

现场讲授钳工的工作范围和特点。介绍划线、锯削、锉

削、钻孔,攻、套螺纹的工作要领。介绍台钻的安全使用。

示范操作六角螺母的加工过程。学生独立完成六角螺母的制

造加工。

分组实习

9 1 天

现场讲授机械拆装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介绍拆装的安

全操作和工作要领,介绍减速器的工作原理。现场演示减速

器的拆和装。学生独立完成减速器的拆和装并测绘主要典型

零件。

分组实习

1

0 1 天

现场讲授数控机床的结构组成和加工的特点、加工的精

度。介绍控制面板的功能和使用。介绍数控编程的方法和过

程。现场演示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学生独立完成数控

车床的编程,模拟数控加工过程。

分组实习

1

1 1 天

现场讲授激光切割技术的应用和特点。介绍激光切割机

的组成。示范演示激光切割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给定零件的

激光切割。

分组实习

1

2 1 天

现场讲授 3D 打印技术及雕刻技术的应用和特点。示范

演示图形的绘制和 3D 打印、雕刻。学生独立完成 3D 打印和

雕刻操作。

分组实习

五、实习报告

(一)实习成果

车削、铣削、刨削共同完成小锤的制作;钳工完成六角螺母的制作;其余工种完成该工

种要求的操作技能要求。

(二)实习技术报告

各工种撰写实习报告或总结。

六、实习考核

(一)考核方式:综合考核

(二)成绩评定:实习总评成绩=出勤(30%)+各工种实践操作成绩(50%)+实习报

告成绩(20%)

Page 37: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35

七、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

(1)朱海等·金工实习·北京:北京林业出版社,2012.8

2.教学参考书

(1)陈志鹏等·金工实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9

(2)郭术义·金工实习·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4

(二)相关网络资源

1.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金工实习精品课程:

http://jgsx.jixie.zhbit.com/

2.广东海洋大学金工实习精品课程:

http://210.38.136.69:1600/page/40.html

Page 38: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36

《电工学 A》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

电工学 A

二、课程英文名称: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三、课程编号:

ZB0541140

四、课程性质:

《电工及电子技术》是工科类非电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 72,理论课学时 60,实验课学时 12,学分为 4.5,第 4 学期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农业院校本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与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

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工电子技术工作

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相关的工科数学的基础上学习本门课程

八、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其他教学手段为实验课、课后辅导和不定期的习题课。

九、考核方法:

学习效果通过课程考试和平时作业体现,学生最终成绩评定由这两部分组成,考试成绩

占 70%,平时作业、考勤及实验占 30%。

十、选用教材参考书目:

秦曾煌 《电工学》(上、下册)(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张楠、高言 《电工学》(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郭永 《电工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十一、 教学进程安排表:

序号 章节教学内容 学时

理论 实践 合计

1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4 4

2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4 4

3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 6 2 8

4 第四章 三相电路 4 2 6

5 第五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4 4

6 第六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 6 6

7 第七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4 2 6

8 第八章 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 4 4

9 第九章 基本放大电路 6 2 8

Page 39: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37

10 第十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4 4

11 第十一章 直流稳压电源 2 2

12 第十二章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6 2 8

13 第十三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6 2 8

合计 52 12 72

十二、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意义;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

义;理解基尔霍夫定律并能正确应用;了解电源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并能理解电

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掌握分析与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的方法。

本章计划 4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

(一) 理解电路的概念

(二) 掌握电路的作用和组成要素

第二节 电路模型

(一)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意义

第三节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一)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及意义

第四节 欧姆定律

(一)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五节 电源有载工作状态、开路与短路

(一)了解电路的工作状态

(二)理解各种工作状态时电流、电压及功率的特点

(三)掌握有载工作状态的分析和计算

第六节 基尔霍夫定律

(一) 理解电路中支路、结点和回路的概念

(二) 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第七节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一)理解电位的概念

(二)掌握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二)教学难点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的概念。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和课后作业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1.什么情况下电源的端电压与电动势相等?

2.电压与电位的联系与区别?

练习:课后相应习题

Page 40: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38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分析电路的方法;理解实

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本章计划 4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

(一)理解电阻的串联及分压、电阻的并联及分流

(二)掌握电阻串联、并联及混联的等效

第二节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一)了解电压源与电流源的概念

(二)理解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点

(三)掌握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

第三节 支路电流法

(一)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分析电路

第四节 叠加原理

(一) 理解叠加原理的适用范围

(二) 掌握用叠加原理分析电路

第五节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一)理解有源二端网络

(二)掌握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三、重点、难点提示及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点;支路电流法;叠加原

理。

(二)教学难点

戴维南定理。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和课后作业

4.思考与练习

思考:1.有三个电阻 1R 、 2R 和 3R 。其中 1R 的值很小, 3R 的值很大。若将这三个电阻串联,

哪个电阻的作用最小?如果并联呢?

练习:课后相应习题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各种

表示方法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复阻抗和相量图,掌握用相量

法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瞬时功率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有功功率、

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了解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其经

济意义。

本章计划理论教学 6 学时,实验 2 学时,共 8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正弦电压与电流

Page 41: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39

(一)理解正弦交流电的概念

(二)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

(三)掌握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关系

第二节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一) 了解相量法

(二)掌握用相量表示正弦量及计算正弦交流电路

第三节 单一元件正弦交流电路

(一)了解电阻元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的性质

(二)掌握各单一元件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第四节 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

(一)掌握 RLC 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二)了解瞬时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三)理解并掌握有功功率

第五节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掌握功率因数提高的意义和方法

(二)理解阻抗的串联和并联

三、重点、难点提示及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有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的

意义和方法;交流电路中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

(二)教学难点

相量图;无功功率;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和课后作业及实验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1.为什么在直流电路中常把线圈当作短路,电容器当作开路?

第四章 三相电路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掌握三相四线

制电路中单相及三相负载的正确联接,了解中线的作用。

本章计划理论教学 4 学时,实验 2 学时,共 6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三相电压

(一) 了解三相发电机

(二) 理解三相对称电动势

(三) 掌握相电压与线电流的关系

第二节 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

(一) 了解中线的作用

(二) 理解三相对称负载

(三) 掌握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第三节 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

(一) 了解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联接方式

(二) 掌握对称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联接电路

第四节 三相功率

Page 42: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40

(一)理解三相电路的各功率

(二)掌握三相对称负载的功率

三、重点、难点提示及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三相电路的联接方法,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难点

三相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关系。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和课后作业及实验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1.三相对称电动势或三相对称电流的特点?

2.三相负载的阻抗欧姆值相同,是否属于三相对称负载?

练习:课后相应习题

第五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了解交流铁心线圈电路的基本电磁关系;理解

单相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额定值的意义,外特性及绕组的同极性端。

本章计划 4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磁路及其基本定律

(一) 了解磁路的概念及磁路中的几个物理量

(二) 理解分析磁路的基本定理

第二节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一) 了解电磁关系

(二) 掌握电压电流关系

第三节 变压器

(一)理解变压器的结构

(二)掌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三)了解变压器损耗与效率及外特性

(四)了解特殊变压器

(五)了解变压器绕组的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提示及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磁路欧姆定律、基本电磁关系;

(二)教学难点

变压器实现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和阻抗变换原理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联系实际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1.变压器的铁心为什么要用硅钢片叠装?

第六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工作原理、机械特性和经济运

行。了解铭牌和技术数据的意义;掌握起动和反转的方法,了解调速方法及其发展;了解单

Page 43: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41

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应用。

本章计划 4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

(一)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第二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一)理解旋转磁场的产生

(二)理解转差率的概念

(三)掌握转动原理

第三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

(一)了解定子电路

(二)理解转子电路

第四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与机械特性

(一)了解转矩公式

(二)理解机械特性曲线

(三)掌握各转矩的意义及计算

第五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

(一)了解铭牌数据

(二)了解起动性能并掌握起动方法

(三) 掌握调速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提示及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旋转磁场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和主要技术参数;三

相异步电动机起动转矩、额定转矩、最大转矩和过载能力

(二)教学难点: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结合实物和课后作业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1.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电流是如何产生的?

2.异步电动机起动时对电网电压产生什么影响?

练习:课后相应习题

第七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自锁、

联锁以及行程、时间等控制原则;了解过载、短路和失压保护的方法;能读懂简单的控制电

路原理图,能连线操作;

本章计划理论教学 4 学时,实验 2 学时,共 6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常用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

(一)了解各种控制和保护电器的结构和原理

第二节 鼠笼式电动机直接起动的控制线路

(一)了解控制线路结构

(二)掌握电路的自锁原理

Page 44: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42

第三节 鼠笼式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线路

(一)理解电动机正、反转的原理

(二)掌握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线路

(三)掌握电路中的互锁原理

第四节 行程控制、时间控制

(一)理解行程控制电路、时间控制电路

三、教学重点、难点提示及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直接起动控制线路及自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及联锁;顺序起动、停车控制电路;控制

电路中的过载、短路和失压保护

(二)教学难点

正反转控制线路及联锁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课后作业及实验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1.为什么热继电器不用于短路保护?

2.在异步电动机的继电接触控制电路中,怎样实现失压、欠压和过载保护?

练习:课后相应习题

第八章 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半导体材料和由其构成的各种半导体管的结构;理解各种半导体器

件的工作原理和导电特性;掌握半导体器件的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

本章计划理论 4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一)了解半导体的概念及特性

(二)理解半导体的导电机理

(三)掌握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第二节 PN结

(一)理解PN结的形成

(二)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

第三节 半导体二极管

(一)了解二极管的基本结构

(二)掌握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三)掌握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第四节 稳压管

(一)了解稳压管的结构

(二)掌握稳压管的伏安特性

(三)掌握稳压管的主要参数

第五节 晶体管

(一)了解晶体管的基本结构

(二)掌握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和放大原理

(三)掌握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四)掌握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Page 45: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43

三、 教学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晶体管的放大原理、主要参数和特性曲线、三种工作状态

(二)教学难点

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和放大原理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和课后作业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1.如何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好坏和区别二极管的正、负极?

2.稳压管是工作在什么区进行稳压的?

3.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的外部条件是什么?

练习:课后相应习题

第九章 基本放大电路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掌握静态工作点

的估算和简化微变等效电路的分析方法。了解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概念;理解射极输出器

的基本特点和应用;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的概念;理解基本

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理解 MOS 场效应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特性

和主要参数的意义,并了解共源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一) 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第二节 放大电路的分析

(一)掌握用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确定静态值

(二)理解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值

(三)掌握微变等效电路法进行动态分析

(四)了解图解法进行动态分析

第三节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一) 了解静态工作点不稳定的原因

(二) 理解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方法

(三) 掌握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分析

第四节 射极输出器

(一) 了解射极输出器的电路组成

(二) 理解射极输出器的特点和应用

第五节 差分放大电路

(一)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

(二)掌握典型差分放大电路的原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提示及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放大电路的静态值及其静态值的确定;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以及电压放大倍数

的计算;分压式偏置电路;射极输出器的特点和用途

(二)教学难点

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以及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Page 46: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44

课堂讲授和课后作业,理论教学和实验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1.基本放大电路中耦合电容的作用是什么?

2.静态工作点不稳定的后果是什么?

练习:课后相应习题

第十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及其主要参数的意义;理解运算放

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理解理想运算放大器并掌握其基本分析方法;理解用集成运算放大器

组成的比例、加、减、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理解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掌握运算放大器电路中负反馈的判别方法。

本章计划 4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简单介绍

(一)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点

(二)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主要参数

(三)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及其分析依据

第二节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一)掌握比例运算电路、加法运算电路、减法运算电路

(二)理解积分运算电路、微分运算电路

第三节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电压比较器

(一)理解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第四节 运算放大器电路中的负反馈

(一)理解反馈的概念并联电压负反馈

(二)掌握反馈的类型

(三)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改善

第六节 使用运算放大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了解电路中对运算放大器的选用、消振、调零、保护

三、教学重点、难点提示及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分析方法;比例、加、减、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电压比较

(二)教学难点

负反馈类型的判断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和课后作业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1.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条件是什么?

2. “虚短”和“虚断”指什么?

练习:课后相应习题

第十一章 直流稳压电源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单相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集成稳压块的使用。

本章计划理论教学 2 学时,实验 2 学时,共 4学时。

Page 47: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45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整流电路

(一)了解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二)掌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第二节 滤波电路

(一)掌握电容滤波电路

(二)了解电感滤波电路

第三节 直流稳压电源

(一)理解稳压管稳压电路

三、教学重点、难点提示及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二)教学难点

输出电压平均值 的计算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实验,课后作业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1.为什么电容或电感元件可用来滤波?

2.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组成有哪些部分?

练习:课后相应习题

第十二章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与”、“或”、“非”、“与非”、“异或”门的逻辑功能;掌握逻

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并能应用逻辑代数运算法则和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能分析和设计简单

的组合逻辑电路;理解加法器、8421 编码器和二进制译码器的工作原理,了解七段 LED 显

示译码驱动器的功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脉冲信号

(一)了解脉冲信号

第二节 基本门电路及其组合

(一)了解门电路的基本概念

(二)掌握基本门电路、复合门电路的功能

第三节 逻辑代数

(一)掌握逻辑代数的运算法则

(二)理解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三)掌握逻辑函数的饿化简

第四节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综合

(一)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二)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综合

第五节 加法器

(一)了解半加器、全加器的概念和电路

(二)掌握加法器的逻辑功能

第六节 编码器

(一)理解编码的概念

Page 48: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46

(二)掌握二进制编码器、二—十进制编码器、

(三)理解优先编码器

第七节 译码器和数字显示

(一)理解二进制译码器

(二)掌握二—十进制显示译码器

(三)了解数字显示电路

三、教学重点、难点提示及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与”、“或”、“非”、“与非”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及组合逻辑

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二)教学难点

实际逻辑问题的数学抽象。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课后作业及实验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区别?

练习:课后相应习题

第十三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 R-S、J-K、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双稳态触发器

(一)了解触发器的概念

(二)掌握 R-S 触发器、J-K 触发器、D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触发器次态、现态的概念,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二)教学难点

基本 RS 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次态、现态概念的建立;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逻辑功能;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和实验、课后作业

四、思考与练习

练习:课后相应习题

实验项目:

1. 功率因数的提高

2. 三相交流电路

3.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

4. 单管放大电路

5. 整流、滤波及稳压电路

6. 组合逻辑电路

Page 49: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47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0532120 课程中文名称: 液压与气压传动

课程英文名称: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ransmission

课程类别: 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0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26 学时/1.625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6 学时/0.375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5

适用专业及类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复合应用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复合应用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卓越计划复合应用型)、车辆工程(复合应用型)、车辆工程(汉英双语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数学、物理、流体力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电工学

主撰人: 张云 主审人:

张丽春 制定时

间: 2017 年 6月 2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液压传动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教育核心课程,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

联系紧密等特点。它是研究以液压流体为工作介质,实现各种机械传动及控制的主干学科;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设计和应用型人才,

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液压传动技术的基础知识;理解各类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 掌握其特点及应

用;

——熟悉各基本回路的组成、特点,能够分析中等复杂程度的液压系统;

——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和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小计

1

绪论 2 2

(1)液压传动工作原理和组成

(2)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的特性及选用

Page 50: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48

章次或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小计

2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3 3

(1)液体静力学

(2)流体动力学

(3)液体流动时的压力损失

(4)液体流经孔口的流量

3

动力元件 4 2 6

(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2)齿轮泵

(3)叶片泵

(4)柱塞泵

4

执行元件 2 2

(1)液压马达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2)液压缸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3)液压缸的结构和密封

5

控制元件 6 1 7

(1)方向控制阀

(2)压力控制阀

(3)流量控制阀

6 液压辅助元件(自学)

7

液压基本回路 5 3 8

(1)节流调速回路

(2)容积调速回路

(3)快速回路和速度换接回路

(4)压力调节回路

8

典型液压系统实例 4 4

(1)YT4543 型动力滑台的液压系统

(2)YB32-200 型万能压力机的液压系统

(3)大型拖拉机的液压悬挂系统

合 计 26 6 32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绪论

1.教学内容: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液压传动系统组成;液压油的主要物理性质及选

用。 2.重点或难点:

教学重点:

(1)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2)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Page 51: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49

(3)液压油的粘度;

(3)关于压力、流量的两个重要概念。

教学难点: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3.教学目标:

(1)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液压传动的优缺点、液压传动与控制技

术应用;

(2)熟悉液压传动工作原理;液压传动系统组成;国家标准图形符号;

(3)掌握液压传动工作介质及其主要物理性质;液压油种类及选用原则。

主要知识单元 2: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1.教学内容: 液体静力学基础;液体动力学基础;管路压力损失和孔口流量特性;液

压冲击和空穴现象。

2.重点或难点:

教学重点:

(1)静压力基本方程、压力的表示方法;

(2)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3)减少压力损失的措施;

(4)真空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3.教学目标:

(1)了解液体的静压特性、方程、传递规律;流动液体特性、传递规律;

(2)熟悉压力损失的类型和原因;孔口、缝隙形式及其流量计算;液压冲击和气穴现

象及其控制措施;

(3)掌握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应用;压力损失和孔口流量的计算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3:动力元件

1.教学内容: 概述;齿轮泵;单、双作用叶片泵;柱塞泵;各类液压泵的性能比较及

应用。

2.重点或难点:

教学重点: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参数。

教学难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3.教学目标:

(1)熟悉三类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三类液压泵的特点及应用。

主要知识单元 4: 执行元件

1.教学内容:液压马达;液压缸。

2.重点或难点:

教学重点:

(1)单活塞杆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液压马达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液压马达工作原理。

3.教学目标:

(1)了解液压缸密封的种类;了解液压马达的种类;

(2)熟悉执行元件的工作原理,掌握执行元件应用;

(3)掌握活塞式、柱塞式和伸缩式三种液压缸的结构、特点。

主要知识单元 5:控制元件

1.教学内容:概述;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

2.重点或难点:

教学重点:

(1)各类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作用及使用场合;

(2)先导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先导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

3.教学目标:

Page 52: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50

(1)熟悉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的工作原理;

(2)掌握常用液压控制阀的应用范围和职能符号。

主要知识单元 6:液压辅助元件(自学)

主要知识单元 7:液压基本回路

1.教学内容:方向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多执行元件控制回路。

2.重点或难点:

教学重点:

(1)压力控制回路;

(2)节流调速回路的特点;

(3)变量泵、定量执行元件组成的容积调速回路特点;

(3)先导式溢流阀的卸荷回路。

教学难点:变量泵、定量执行元件组成的容积调速回路特点。

3.教学目标:

(1)熟悉方向和压力控制回路作用、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压力和方向控制回路特

点及应用;速度控制回路作用、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

(2)掌握节流调速和容积调速回路特点及应用。

主要知识单元 8:典型液压系统实例

1.教学内容: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压力机液压系统。拖拉机液压悬挂系统。

2.重点或难点:

教学重点:

(1)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液压元件在基本回路中的功能以及子系统中基本

回路之间的相互关系;

(2)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分析及特点。

教学难点: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分析及特点。

3.教学目标:

(1)了解组合机床动力滑台和压力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液压元件和基本回

路;

(2)熟悉拖拉机液压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

(3)掌握阅读液压系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四、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一)实验条件

表 2 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序号 实验项目 主要设备名称 每组应配台件数 备注

1 液压泵的拆装和液压泵性能实验

各 类 液 压 泵QCS003B 、QCSOO3C 液压教学实验台

2 台 验证型实验

2

液压控制阀的拆装和节流调速性能实验

各 类 控 制 阀QCS003B 、QCSOO3C 液压教学实验台

2 台 验证型实验

3 液压传动综合型实验 YJS-03、QCS014A

液压教学实验台 2 台 综合型实验

(二)实验项目

表 3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Page 53: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51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1

液压泵的拆装和液压泵性能实验

(1)齿轮泵、叶片

泵、柱塞泵的拆装;(2)测试小功率液压泵流量-压力特性、容积效率-压力特性、总效率-压力特性,并绘制液压泵工作特性曲线。

(1)通过对各种液压泵的拆装,了解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3)熟悉液压实验台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使用

(4)掌握液压泵的流量、容积效率、总效率与压力之间的特性关系。

2

液压控制阀的拆装和节流调速性能实验

(1)单向阀、换向

阀、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调速阀的拆装。

(2)测试采用节

流阀的进、回、旁及调速阀的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并绘制四种节流调速的速度负载特性曲线。

(1)通过对各种阀的拆装,了解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3)熟悉液压实验台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使用;

(3)掌握上述四种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之间的关系。

4 液压传动

综合型实验

对常见典型液压回路进行组装、调试运行。

(1)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熟悉液压实验台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使用;

(3)掌握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控制部分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报告

(四)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评定:实验总评成绩=出勤(20%)+实验报告(80%)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期末试卷成绩

(70%)

表 4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出勤 作业

权 重(%) 50 50

表 5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判断正误 填空题 选择题 简答题 综合分析题 职能符号解释

权重(%) 10 30 20 20 10 1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Page 54: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52

(1)张丽春,吴晓强·液压与气压传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8

(2)韩宝生·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内蒙古农业大学印制中心,2010

2.参考书

(1)雷秀·液压与气压传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

(2)姜继海·液压传动·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8(第四版)

(二)相关网络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

http://eplat.imau.edu.cn/jpk/apply/teacher/course_preview_index.jsp?from=manager

&curid=74&coursename=液压与气压传动&curstyle=

Page 55: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53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0600645 课程中文名称: 工程力学

课程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Mechanics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72 学时/4.5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64 学时/4.0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8 学时/0.5学分

课内实践/学分: 0 学时/0 学分

开课单位: 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 + 卓越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主撰人: 李晓丽 主审人: 周海龙 制定时间:2017 年 6 月 20 日

二、 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刚体静力学和可变形体力学(材料力学部分)

两部分内容,其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后续课程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力学课程的基础,其

工程应用是工程设计和后续专业(基础)课的必要基础,是一门有工程背景的学科。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受力分析,应用力系的平衡条件和方程求解约束

反力,为可变形体力学的学习打下基础;构筑作为工程技术根基的知识结构;通过揭示杆件

强度、刚度、稳定性等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培

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该课程的在今后专业课学习中的作用,积累必要的力学基础知识,通过课程学

习具备比较熟练的力学计算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能力。

——熟悉该课程基本变形受力、变形特点,熟悉基本变形、组合变形的基本理论、方法

及应用。

——掌握该课程为合理设计构件提供有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掌握构件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受力和破坏规律,掌握强度理论及组合变形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Page 56: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54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二)教学基本要求

刚体静力学部分

主要知识单元 1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教学内容:平衡、刚体和力的概念,等效力系和平衡力系;静力学基本公理,主要

推论;约束的概念,约束类型,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2.重点难点:

(1)静力学基本公理、推论及其适用范围

(2)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3.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衡、刚体和力的概念,了解等效力系和平衡力系的概念

(2)掌握静力学基本公理、推论及其适用范围

(3)掌握约束的概念和各种常见约束力的性质,能熟练地画出受力图

主要知识单元 2 平面力系

1.教学内容:力的投影,力矩的概念,力偶的概念与性质,合力矩定理,力的平移定

理,平面力系向一点的简化及其结果,主矢与主矩,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桁架的概念,桁架内力的计算,静定与静不定的概念

2.重点难点: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小计

1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6 6

2 平面力系 6 2 8

3 变形体基本理论 2 2

4 轴向拉伸和压缩 4 2 6

5 材料的力学性质 2 4 6

6 连接构件的强度计算 2 2

7 扭转 6 2 8

8 弯曲内力 6 2 8

9 截面图形几何性质 2 2

10 弯曲应力 6 2 8

11 弯曲变形 4 6

12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5 1 6

13 组合变形 5 1 4

合 计 56 8 6 2 72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Page 57: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55

应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

3.教学目标:

(1)掌握力矩、力偶、主矢和主矩的概念,并能熟练计算

(2)掌握力的平移定理,平面力系向一点的简化及其结果

(3)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能熟练应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

(4)了解桁架的概念和内力计算方法

可变形体力学部分

主要知识单元 3 变形体基本理论

1.教学内容: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变形特征,正应力和剪应

力、正应变和剪应变的概念,截面法

2.重点难点:

(1)应力、应变的概念

(2)截面法求解内力的方法

3.教学目标:

(1)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变形的特征

(2)掌握正应力和切应力、正应变和切应变的概念;掌握截面法求解内力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4 轴向拉伸和压缩

1.教学内容: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内力计算,内力方程,内力图;直杆在轴向拉伸或

压缩时横截面、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强度计算。胡克定律,泊松比,直杆在轴向

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计算

2.重点难点:

(1)轴力图的绘制、强度计算

3.教学目标:

(1)掌握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内力计算,能写出内力方程并绘制内力图

(2)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熟练进行强度校

核、设计截面和许用载荷的计算

(3)理解胡克定律,了解泊松比,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和应变计算

主要知识单元 5 材料的力学性能

1.教学内容:低碳钢和铸铁材料拉伸、压缩的实验方法和力学性能;应力集中的概念,

圣维南原理,许用应力及安全因数的确定

2.重点难点:

低碳钢和铸铁材料拉伸压缩的力学性能

3.教学目标:

Page 58: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56

(1)掌握低碳钢和铸铁材料拉伸、压缩的实验方法和力学性能

(2)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

(3)了解圣维南原理,许用应力及安全因数的确定

主要知识单元 6 连接构件的强度计算

1.教学内容:

连接构件中剪切、挤压的强度(实用)计算

2.重点或难点:

连接构件中剪切、挤压的强度(实用)计算

3.教学目标:

(1)理解连接构件的概念

(2)掌握连接构件中剪切、挤压的强度(实用)计算

主要知识单元 7 扭转

1.教学内容:外力偶矩,扭矩,扭矩方程,扭矩图;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剪应力,剪应

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律;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变形计算,扭转的强度与刚度计

2.重点难点:

(1)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2)理解剪应力互等定理

3.教学目标:

(1)掌握扭转时外力偶矩的换算

(2)掌握扭转时的扭矩计算,能写出扭矩方程并绘制扭矩图

(3)理解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切应力计算,理解剪应力互等定理及剪切胡克定律

(4)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变形计算,能熟练进行扭转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主要知识单元 8 弯曲内力

1.教学内容:剪力计算,弯矩计算,剪力方程、弯矩方程,剪力图、弯矩图;剪力、

弯矩和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叠加法绘制剪力、弯矩图

2.重点难点:

(1)绘制剪力、弯矩图

(2)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

3.教学目标:

(1)掌握弯曲变形时的内力(剪力和弯矩)计算,能写出剪力、弯矩方程并绘制剪力、

弯矩图

(2)掌握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

(3)了解运用叠加法绘制剪力、弯矩图原理与方法

Page 59: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57

主要知识单元 9 平面图形几何性质

1.教学内容:

静矩和形心;惯性矩和惯性矩;平行移轴定理;形心主惯性轴和形心主惯性矩

2.重点或难点:

惯性矩和惯性矩;平行移轴定理

3.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图形的形心、静矩、惯性矩、极惯性矩和平行移轴定理的应用

(2)了解转轴公式

(3)了解平面图形的形心主惯性轴、形心主惯性平面和形心主惯性矩的概念

主要知识单元 10 弯曲应力

1.教学内容:纯弯曲、平面弯曲、对称弯曲和横力弯曲的概念;弯曲正应力和剪应力

的计算,弯曲强度计算;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

2.重点难点:

弯曲正应力弯曲强度计算

3.教学目标:

(1)理解纯弯曲、平面弯曲、对称弯曲和横力弯曲的概念

(2)掌握弯曲正应力计算,熟练进行弯曲强度计算

(3)理解弯曲剪应力的计算,理解进行弯曲强度计算

(4)了解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

主要知识单元 11 弯曲变形

1.教学内容:挠曲线,挠度,转角,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积分法确定挠曲线方程和

转角方程;叠加法求解梁的挠度和转角;梁的刚度计算

2.重点难点:

(1)积分法确定挠曲线方程和转角方程

(2)叠加法求解梁的挠度和转角

3.教学目标:

(1)掌握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能够熟练运用积分法确定挠曲线方程和转角方

(2)掌握叠加法求解梁的挠度和转角;熟练进行梁的刚度计算

(3)了解提高梁弯曲刚度的主要措施

主要知识单元 12 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

1.教学内容:

应力状态的概念;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分析的解析法及图解法;三向应力状态;广义胡

克定律;四种常用强度理论;莫尔强度理论

Page 60: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58

2.重点或难点:

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分析的解析法及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四种常用强度理论

3.教学目标:

(1)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掌握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分析的解析法及图解法

(2)理解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掌握主应力、主平面和最大剪应力的计算

(3)掌握广义胡克定律

(4)掌握强度理论的概念及四种常用强度理论及其应用;理解莫尔强度理论

(5)了解体积应变、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能密度、体积改变能密度的概念

主要知识单元 13 组合变形

1.教学内容:

组合变形的概念;斜弯曲;拉(压)弯组合;偏心压缩;扭转和弯曲

2.重点或难点:

斜弯曲;拉(压)弯组合;扭转和弯曲

3.教学目标:

(1)掌握组合变形的概念

(2)掌握杆件的斜弯曲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3)理解偏心压缩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4)掌握拉伸(压缩)和弯曲、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四、实践环节

(一)实验条件

表 2 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序号 实验项目 主要设备名称 每组应配台件数 备注

1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WES-600S型电液

式万能试验机 4

2 金属材料的压缩实验

应该选择ZCW-W

金属材料压力试验

4

3 金属材料的扭转实验 扭转试验机 4

4 梁的纯弯曲正应力实

纯弯曲梁实验装置

静态电阻应变仪 4

(二)实验项目

表 3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实验

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Page 61: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59

1

金属

材料

的拉

伸实

1.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2.测定铸铁的抗拉强度;

(1)了解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的工作原理

,并测试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的力学性能。

即拉伸时的屈服极限σs、强度极限σb、延伸

率δ、截面收缩率Ψ。

(2)熟悉拉伸时所表现的各种现象,并打

印实验报告。

(3)对低碳钢与铸铁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

,观察断口现象,分析引起破坏的原因。

2

金属

材料

的压

缩实

1.测定低碳钢压缩时的屈服极限;

2.测定铸铁的抗压强度;

(1)了解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的工作原理

,并测试低碳钢在压缩过程中的力学性能。

压缩时的屈服极限σs。压缩时的屈服极限σs

(2)熟悉压缩时所表现的各种现象,并打

印实验报告。

(3)对低碳钢与铸铁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

,观察断口现象,分析引起破坏的原因。

3

金属

材料

的扭

转实

1.测定低碳钢的切变模量、剪切屈

服极限和剪切强度极限;

2.测定铸铁扭转时的剪切强度极限

3.观察低碳钢与灰铸铁在扭转时的

变形和破坏现象。

4.比较低碳钢与灰铸铁在扭转时的

力学性能。

(1)了解材料抗剪能力

(2)着重了解塑性材料(低碳钢)和脆性

材料(铸铁)受扭转时的机械性能,测定sτ

、bτ 绘制φ−T图,并比较两种材料的破坏情

况及分析原因。

4

梁的

纯弯

曲正

应力

实验

1.学会电阻应变测量技术的基本原

理和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2.测量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时横截面

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并与理论计

算结果比较。

(1)了解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

小和分布规律

(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公式

(三)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 :提交实验报告

2.成绩评定:实验数据数据准确、可靠

实验总评成绩=100%(占课程总评成绩5%)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期末成绩×70% + 平时考核成绩×25%+ 实验成绩×5%

表 4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Page 62: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60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权 重(%) 50 50

表 5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计算题

权重(%) 10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 申向东.工程力学.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07

[2] 孙训方,方孝淑等.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7(第 3 版)

[3] 刘鸿文.材料力学 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1(第 5 版)

[4] 单祖辉.材料力学(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09(第 2 版)

[5] 范饮珊.材料力学(土木、水利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8

[6] 盖尔,古德诺(美).材料力学(英文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7

(二)相关网络资源

1.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home/

2.内蒙古农业大学网络教学平台:http://eplat.imau.edu.cn/meol/homepage/common/

Page 63: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61

《木材加工专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0894230

课程中文名称: 木材加工专论

课程英文名称: Wood Processing

Introduction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 3.0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48 学时/3.0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

开设学期: 4

适用专业及类型: 产品设计专业(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专业导论、人体工程学、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设计制图、AutoCAD 等

主撰人: 王欣 主审人: 赵喜龙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3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木材加工专论是产品设计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门专业教育核心课。以专业导

论、人体工程学、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设计制图、AutoCAD 等课程为基础,本课程是一

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涉及木材学、制材学、木材干燥、胶粘剂与涂料、人造板等多方面

的知识,为后续木质产品生产工艺学、家具样品制作、木质家具设计与开发、家具制作实训

等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

论,熟悉各方面知识的相互关系,掌握木质材料构造、性能、处理、应用等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家具设计与生产管理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熟悉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的相互联系;

——掌握木质材料构造、性能、处理、应用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小计

1 绪论 2 2

Page 64: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62

2 木材学基础 10 10

3 制材学 8 8

4 木材干燥 6 6

5 胶黏剂与涂料简介 6 6

6 人造板简介 16 16

合计 48 48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绪论

1. 教学内容:木材的特征与优势、木材的用途与利用形式、木材加工方法、本课程主

要内容。

2. 重点或难点:木材的用途、加工方法;木材的特征与优势

3. 教学目标:

(1)了解木材的特征与优势;

(2)理解木材的利用形式;

(3)掌握木材的用途与加工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2. 木材学基础

1. 教学内容:木材的构造,木材的识别,木材基本性质及其缺陷。

2. 重点或难点:木材的宏观构造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木材缺陷的种类。

3. 教学目标:

(1)了解木材的生长过程与木材识别;

(2)理解并掌握木材的基本性质;

(3)掌握木材的组成与构造,木材的基本性质及木材缺陷的种类与概念。

主要知识单元 3. 制材学

1. 教学内容:制材基本术语和下锯法,制材生产的设备与工艺。

2. 重点或难点:制材的基本下锯法,出材率;跑车大带锯、多联框锯。

3. 教学目标:

(1)了解制材生产常用设备;

(2)理解原木下锯法的应用;

(3)掌握制材基本术语,下锯法的基本种类、性质及应用范围,各种出材率的基本概

念。

主要知识单元 4. 木材干燥

1. 教学内容:木材干燥基本理论;木材干燥工艺与方法。

2. 重点或难点:木材的干燥规律、木材的自然干燥、木材的人工干燥、木材的贮存;

木材干燥基本理论与干燥工艺。

3. 教学目标:

(1)了解木材干燥的基本理论,不同干燥设备的组成与原理;

(2)理解干燥基准的制定原则;

(3)掌握木材干燥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木材干燥方法的种类。

主要知识单元 5. 胶黏剂与涂料简介

Page 65: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63

1. 教学内容:胶黏剂的组成与种类,选用原则;涂料的组成、分类与性能,选用原则。

2. 重点或难点:胶粘剂的组成、种类与选用原则;涂料的组成、种类、性能与选用原

则。

3. 教学目标:

(1)了解胶黏剂和涂料的选用原则;

(2)理解胶黏剂与涂料固化(干燥)机理;

(3)掌握木制品常用胶黏剂的组成与种类,木制品常用涂料的组成、种类及其性能。

主要知识单元 6. 人造板简介

1. 教学内容:基本人造板制造工艺,其它人造板制造工艺,人造板表面装饰方法。

2. 重点或难点: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等的制造工艺、性能与用途。

3. 教学目标:

(1)了解细木工板、集成等的制造工艺、性能与用途;

(2)理解各种板材的不同性能与用途;

(3)掌握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的性能与用途;了解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的生

产工艺过程及其表面装饰种类与方法。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开卷(或闭卷)。

(二)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40%+课程结业考试×60%。

表 2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课堂表现

权 重(%) 20 60 20

表 3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 论述题

权重(%) 10 30 10 10 20~30 10~2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 沈隽·木材加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

2.顾炼百·木材加工工艺学(第二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6

3. 王喜明·《木材干燥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4. 顾继友·《胶粘剂与涂料》(第二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05

5. 周定国·人造板工艺学(第二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6

6.刘一星·木材资源材料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8

(二)相关网络资源

Page 66: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64

1.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home/

2.内蒙古农业大学网络教学平台:http://eplat.imau.edu.cn/meol/homepage/common/

也可以提供具体课程链接!

又如:

网站类别 网址

慕课教学网址

https://www.edx.org/

精品课程资源网 http://www.jingpinke.net/

https://www.coursera.org/

https://www.udacity.com/

国内公开课教学网

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home/

北京大学 MOOCs 课程:http://mooc.pku.edu.cn

新浪公开课:http://open.sina.com.cn/

网易公开课:http://open.163.com/

内蒙古内农业大学尔尔雅网络课程:http://imau.benke.chaoxing.com/

内蒙古农业大学智慧树网络课程:www.zhihuishu.com

内蒙古农业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http://eplat.imau.edu.cn/meol/homepage/common/

Page 67: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65

《林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30135 课程中文名称: 林学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 Forestry Conspectus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56 学时/3.5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56 学时/3.5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4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先修课程: 无

主撰人: 德永军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林学概论》是森林工程专业教育核心课程,适用于森林工程专业。本课程是对林学的

概括性论述,是森林工程专业学生认识林学的主要课程,主要介绍林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和基本技术,包括森林树种及其特性,森林与分布,林木良种生产与苗木培育,森林营造,

森林采伐更新,森林健康,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等,为解决繁育种苗、培

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利用森林中涉及森林工程专业的林业生产问题提供背景知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森林的特征、林分的特征、森林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熟悉主要森林树种的特性,种苗培育、森林营造、森林采伐、森林健康的基本理论;

——掌握种苗生产、造林与更新、间伐与主伐、病虫害与火灾防控的主要技术环节。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

1 林学、森林、林业 2

2 主要森林树种概述 10 2

3 森林环境 2

4 森林群落与森林结构 4

5 林木良种生产与苗木培育 8 2

6 森林营造 8 2

7 森林采伐更新 8 2

8 森林健康 2

9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 4

Page 68: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66

合 计 48 2 6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绪论

1.教学内容: 林学的意义;森林的作用和效益;我国林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重点或难点:

(1)林学、林业、森林的定义;

(2)我国林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3.教学目标:

(1)了解森林的作用和效益;

(2)熟悉我国林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3)掌握林学、林业、森林的概念。

主要知识单元 2 主要森林树种概述

1.教学内容:

林学、林业、森林的概念;森林的作用;森林的效益;我国林业现状;发展趋势。

2.重点或难点:

(1)植物的命名法;

(2)主要针叶树种特性;

(3)主要阔叶树种特性。

3.教学目标:

(1)了解树木分类依据的形状,我国森林树种分布概况;

(2)熟悉植物的命名法;

(3)掌握主要树种特性。

主要知识单元 3 森林环境

1.教学内容: 环境的概念;环境的类型;生态因子的分类;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功能;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2.重点或难点:

(1)生态因子的分类;

(2)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功能。

3.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的概念,环境的类型,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2)熟悉生态因子的分类和功能。

主要知识单元 4 森林群落与森林结构

1.教学内容:

植物群落与森林群落;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森林的生长发育期;森林演替的概念;植

物演替与森林形成;森林演替的原因;林层;密度和组成;同龄林与异龄林;森林起源。

2.重点或难点:

(1)森林的生长发育期;

(2)森林演替的原因;

(3)森林结构。

3.教学目标:

(1)了解森林群落,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2)熟悉森林的生长发育期,森林演替的原因;

Page 69: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67

(3)掌握林层、密度、组成、同龄林与异龄林、森林起源的含义。

主要知识单元 5 林木良种生产与苗木培育

1.教学内容:

选择育种基本知识;林木种子生产;苗圃建立与土壤耕作;苗木培育。

2.重点或难点:

(1)种实采集;

(2)种子的调制;

(3)土壤耕作;

(4)播种苗的培育;

(5)营养繁殖苗的培育;

(6)移植苗的培育;

(7)苗木出圃。

3.教学目标:

(1)了解选择育种,林木结实周期性,种实的贮藏;

(2)熟悉种实采集,种子的调制;

(3)掌握土壤耕作,播种苗的培育,营养繁殖苗的培育,移植苗的培育,苗木出圃。

主要知识单元 6 森林营造

1.教学内容:

人工造林概述;林种规划;树种选择;造林技术。

2.重点或难点:

(1)林种;

(2)选树原则;

(3)造林地种类;

(4)造林密度;

(5)林分树种组成;

(6)造林整地;

(7)造林方法;

(8)幼林抚育管理。

3.教学目标:

(1)了解立地条件和立地因子,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2)熟悉林种,选树原则,造林地种类,造林密度,林分树种组成;

(3)掌握造林整地,造林方法,幼林抚育管理。

主要知识单元 7 森林采伐更新

1.教学内容:

森林抚育;林分改造;森林主伐与更新。

2.重点或难点:

(1)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2)择伐与更新;

(3)渐伐与更新;

(4)皆伐与更新。

3.教学目标:

(1)了解低质低效林,次生林的经营类型;

(2)熟悉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Page 70: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68

(3)掌握择伐与更新,渐伐与更新,皆伐与更新。

主要知识单元 8 森林健康

1.教学内容:

林木病害及其控制;森林虫害及其控制;森林火灾及其控制。

2.重点或难点:

(1)林木病害管理;

(2)森林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3)林火的预防与扑救。

3.教学目标:

(1)了解林木病害类型,森林虫害类型,林火的基本原理;

(2)熟悉林木病害管理,森林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林火的预防与扑救。

主要知识单元 9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

1.教学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原理;生态建设内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

2.重点或难点:

(1)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2)生态建设内容;

(3)重点林业生态工程。

3.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建设的原理;

(2)熟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

(3)掌握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生态建设内容。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20%+期中考试×30%+课程结业考试

×50%。

表 2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出勤 作业

权 重(%) 40 60

表 3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题 选择题 解答题 计算题 综合题

权重(%) 20 10 10 35 5 2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教材:

赵忠·林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参考书:

[1]徐小牛·林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2]胡海波·林学概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3]火树华·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Page 71: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69

《工程索道》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30225 课程中文名称: 工程索道

课程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Ropeway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40 学时/2.5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8 学时/0.5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4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先修课程: 森林工程专业导论,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

主撰人: 裴志永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工程索道》课程是森林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均匀重力场的作用下,以缆索承重

和缆索传动为主体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运输通道,它们承重和传动的工作结构系统相同、索

道工作索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相同,架设工程的技术基本要求相同,只是因其运输的对象

不同而运载工具和名称不同,相关技术参数的要求不同。要求本科学生系统掌握各种工程索

道共同的系统知识,基本熟悉各种索道的特点,以便为各种工程索道与悬索桥的设计和生产

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工程索道的种类及其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熟悉工程索道设计的核心内容、原则、程序。

——掌握索道侧型设计的基本理论与索道设计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

1 绪论 2

2 索道类型与标记 5

3 钢丝绳和索具 5 2

4 跑车及索道的附属装置 2 2

5 绞盘机 2 2

6 柔索理论 12

Page 72: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70

7 索道线路的勘测与设计 2

8 索道的安装架设与管理 2 2

合计 32 8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绪论

1.教学内容:

索道发展史;索道在工程中的应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逻辑关系。

2.重点或难点:

索道在工程中的应用;课程的任务与目标。

3.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索道(客运、货运、林用索道)发展趋势;

(2)掌握索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知识单元 2 索道类型与标记

1.教学内容:

架空索道的标准与标记。

2.重点或难点:

(1)索道类型及其工作原理、索道主要组成及其功用、索道基本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2)索系图的绘制、标准:ZBB 9600886 解读。

3.教学目标:

掌握索道基本类型及其适用条件、索系图的绘制、标准和标记。

主要知识单元 3 钢丝绳和索具

1.教学内容:

钢丝绳类型及其结构;钢索的机械性能;国外架空索道用钢丝绳综合评述;林业索道

所用钢索的选择;钢索的使用与管理;钢索的连接与索具。

2.重点或难点:

(1)钢丝绳的组成、直径、捻距、标记、类型及其结构;

(2)索道钢索的选择要求,各索的选择类型;

(3)钢索的使用与管理(正确使用、养护、损耗与报废等),长接法、短插法;

(4)索具:卡子、绳夹板、松紧器、卸扣。

3.教学目标:

(1)了解钢丝绳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结构和使用管理,掌握双绕索的分类及特性;

(2)理解钢丝绳技术标准;

(3)掌握双绕索的分类及特性。

主要知识单元 4 跑车及索道的附属装置

1.教学内容:

集材跑车;运材跑车;索道的附属装置。

2.重点或难点:

(1)跑车的分类及功能;

(2)集材跑车结构要求、型式与结构;

(3)运材跑车结构要求、型式与结构。

3.教学目标:

(1)了解跑车分类及功能;

(2)理解不同类型跑车的结构和特点;

Page 73: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71

(3)掌握集材跑车四大机构分析方法和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5 绞盘机

1.教学内容:

绞盘机主要性能参数;绞盘机的工作机构;绞盘机的传动系统;绞盘机的操作系统;索

道驱动机结构与设计;绞盘机的使用与维护。

2.重点或难点:

(1)索道绞盘机的主要用途、分类和标记、基本组成及其产品分类;

(2)索道绞盘机的工作特点,对索道绞盘机结构和性能要求,技术性能参数确定及其

要求;

(3)卷筒的作用与分类,光面缠绕卷筒基本尺寸确定,曲面卷筒合理曲面分析;

(4)离合器与制动器的分类、功用、结构与特点。

3.教学目标:

(1)了解光面缠绕卷筒基本尺寸,曲面卷筒合理曲面分析,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功能及

其特点;

(2)理解并掌握绞盘机标准和标记,技术参数性能。

主要知识单元 6 柔索理论

1.教学内容:

几种悬索理论假设条件与曲线方程的比较;悬索的线形及拉力计算;工作索的选用及拉

力概算。

2.重点或难点:

(1)悬索线形及拉力计算理论基础是悬链线理论、抛物线理论,无量纲的悬索曲线理

论和摄动法在悬索设计计算上的应用,悬索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2)承载索计算:无荷悬索的线形及拉力计算,有荷悬索的线形与拉力计算;

(3)悬索的补正计算、升角计算;

(4)承载索的耐久性、安全系数与承载索规格的确定;

(5)工作索计算:牵引索运行中的阻力、工作索的拉力计算、安全系数与工作索规格

确定。

3.教学目标:

(1)了解工作索概算、索道设计系统及索道优化设计理论;

(2)理解悬索计算中无荷中挠系数;

(3)掌握抛物线理论对索道进行系统的设计计算。

主要知识单元 7 索道线路的勘测与设计

1.教学内容:

索道线路选择与定测;索道纵断面图的绘制;承载索的锚定力学计算。

2.重点或难点:

(1)索道选线步骤和原则,方案比较,索道测量方法;

(2)索道纵断面图的精确绘制法与简便作图法。

3.教学目标:

(1)理解承载索的锚定力学计算公式;

(2)掌握索道线路测量及纵断面图的绘制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8 索道的安装架设与管理

1.教学内容:

索道安装架设;承载索的安装拉力及张紧度的测定;索道安全技术规程;索道生产的经

Page 74: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72

济效果计算。

2.重点或难点:

(1)安装作业网络图的编制;

(2)安装拉力及张紧度的测定;

(3)索道安全技术规程与使用管理。

3.教学目标:

(1)理解索道安装技术规程;

(2)掌握安装拉力张紧度的测定方法。

四、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一)实验条件

表 2 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序号 实验项目 主要设备名称 每组应配台件数 备注

1 钢丝绳抗拉强度试验、

钢丝绳破损检测

拉力试验机、钢丝

绳无损检测仪

1

2 跑车拆装 跑车 1

3 绞盘机拆装 绞盘机 1

安装拉力张紧度的测定 BK 测试仪 1

(二)实验项目

表 3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1 钢丝绳抗拉强度试验、

钢丝绳破损检测

钢丝绳破断拉力测定

钢丝绳破损检测

掌握钢丝绳破断拉力测定方法和

钢丝绳破损检测方法

2 跑车拆装 典型跑车的结构 掌握跑车的结构组成

3 绞盘机拆装 绞盘机的结构 掌握绞盘机的结构组成

4 安装拉力张紧度的测

安装拉力张紧度的测定方法

与步骤 掌握安装拉力张紧度的测定方法

(三)实验报告

要求实验报告撰写规范

(四)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实验课表现及完成实验报告

成绩评定:实验课表现成绩20-40%、实验报告成绩60-80%

【举例】实验总评成绩=实验课表现成绩30%+实验报告成绩70%。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二)成绩评定

【举例】课程总评成绩=考试成绩×70%+考勤成绩×10%+作业成绩×20%

表 4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Page 75: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73

权 重(%) 10 20

表 5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分析计算题

权重(%) 20 20 10 20 3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周新年.《工程索道与悬索桥》.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参考书:

[1]单圣涤.《工程索道》.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А·И 杜盖尔斯基著,孙鸿范译.《架空索道及缆索起重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55

[3]加藤诚平著,张德义译.《林业架空索道计算法》.北京:农业出版社,1965.

(二)相关网络资源

爱课程网:工程索道

Page 76: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74

《工程索道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30310 课程中文名称: 工程索道课程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Ropeway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16 学时/1 学分 实践学时/学分: 16 学时/1 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4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先修课程: 工程索道

主撰人: 裴志永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5 日

二、课程设计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森林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配合工程索道课程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是对

工程索道理论教学的验证,是工程索道理论课程的延续和补充。通过本课程的设计实习,使

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正确掌握工程索道的一般原理、

方法和步骤,为今后学生从事工程索道的设计、架设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设计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工程索道设计的内容和原则。

——熟悉索道设计的工作程序。

——掌握工程索道设计的完整计算方法。

三、课程设计(论文)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内容:

公路客运枢纽场站设计;公路货运枢纽规划设计。

(二)基本要求

完成一条 3跨增力式货运(集材)索道完整的设计,具体设计内容(任务)如下:对索

道进行完整的设计计算;确定集材方式方法;索道侧型图设计;索道索系图(鸟览图)设计;

索道施工预算书;编写设计说明书。

四、课程组织与实施

序号 时间进程 主要工作内容 组织实施方式

1 1 天 确定集采方式和索道设计计算 分散进行

2 1 天 索道侧型图设计 分散进行

3 1 天 索道索系图(鸟览图)设计 分散进行

4 1 天 索道施工预算书 分散进行

5 1 天 编写设计说明书 分散进行

五、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

Page 77: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75

(一)考核方式

确保课程设计的独立完成。根据学生完成的枢纽站场平面图和设计说明书进行成绩评

定。

(二)成绩评定

【举例】总评成绩=资料完整性×20%+设计文件质量×80%,具体成绩评定依据如下表:

设计资料的完整性 20% 设计文件质量 80%

封面

目录

设 计

说明书 计算书

施 工

预算书

侧型图

设 计

索系图

设 计

封面

目录

设 计

说明书 计算书

施 工

预算书

侧型图

设 计

索系图

设 计

2 2 5 5 3 3 10 10 20 20 10 1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1]周新年·《架空索道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索道图册.日本、中国和福建各 1 册,198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林业架空索道设计规范(LY 1056-91).北京:中国标准出版

社,1992

Page 78: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76

《森工智能装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45530

课程中文名称: 森工智能装备

课程英文名称: Forest indust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3.0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40 学时/2.5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8 学时/ 0.5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5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主撰人: 李航天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森工智能装备》是我校森林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核心课程。根据我校森林工

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本课程主要从智能控制的发展过

程、各典型森工作业中智能装备操作使用、各典型智能控制系统特点和适用范围、智能装备

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包括模糊控制、专家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为代表的智能控制理论等

方面进行讲授,并能正确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森林工程作业智能装备设计、

开发和应用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指导实际应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该课程的智能控制的发展过程、各典型智能控制系统特点和适用范围。

——熟悉该课程的各典型森工作业中智能装备操作使用和基础理论

——掌握该课程的模糊控制、专家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为代表的智能控制理论,并能

正确应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

1 绪论 2 0

2 模糊控制系统 6 0

3 专家控制系统 6 0

4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8 2

5 仿人控制系统 6 0

6 遗传算法 6 0

7 智能控制在森林工程中的应用 6 6

Page 79: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77

合 计 40 8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绪论

1.教学内容: 智能控制的定义、特点、发展;结构理论;研究对象、类型;智能控制

应用。

2.重点或难点:

(1)智能控制的结构理论;

(2)使学生建立对智能控制系统的认识和在林业工程中的应用。

3.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智能控制的目的和智能控制应用;

(2)理解智能控制的定义、特点、结构理论;

(3)掌握智能控制的研究对象、类型。

主要知识单元 2 模糊控制系统

1.教学内容: 模糊控制系统内涵、发展、特点;研究内容和存在的问题;模糊控制系

统和模糊控制器及其工作原理;基本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2.重点或难点:

(1)模糊控制原理;

(2)基本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3.教学目标:

(1)了解模糊控制系统发展、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

(2)理解模糊控制系统的研究内容;

(3)掌握模糊控制原理和基本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3 专家控制系统

1.教学内容: 专家控制系统功能、类型和基本结构;直接专家控制系统结构;间接专

家控制系统结构;专家模糊控制系统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

2.重点或难点:

(1)专家控制系统基本结构;

(2)直接与间接专家控制系统结构、知识库建立和控制知识获取;

3.教学目标:

(1)了解专家控制系统功能、类型;

(2)理解专家控制系统基本结构;

(3)掌握直接与间接专家控制系统结构、知识库建立和控制知识获取,专家模糊控制

系统基本组成。

主要知识单元 4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1.教学内容: 生物神经元模型的结构功能;人工神经网络定义、特点;前馈神经网络;

Hopfield 神经网络类型和算法;神经网络模型辨识;神经网络控制;单神经元自适应 PID 控

制;神经元自适应 PSD 控制;神经网络内模控制;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 PID 控制。

2.重点或难点:

(1)BP 网络学习算法、BP 神经网络的设计;

(2)人工神经网络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3.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神经元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特点、分类;

Page 80: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78

(2)理解神经网络控制各类型和特点;

(3)掌握常用的神经网络学习算法、BP 神经网络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5 仿人控制系统

1.教学内容: 仿人控制基本原理、原型算法;仿人控制的递阶结构和特点;仿人控制

的特征模型和决策模态;仿人控制器设计。

2.重点或难点:

(1)仿人控制基本原理和算法;

(2)如何掌握仿人智能控制结构设计。

3.教学目标:

(1)了解仿人控制的基本特点、原型算法;

(2)理解仿人控制的高阶递阶结构,仿人控制的特征模式与辨识,仿人控制系统的多

模态控制;

(3)掌握人体运动控制的递阶结构,产生式系统的组成与推理,仿人控制器的设计过

程。

主要知识单元 6 遗传算法

1.教学内容: 遗传算法定义、特点,基本术语;优化原理、算法实现、参数选择;遗

传算法的应用;基于遗传算法的 PID 参数整定。

2.重点或难点:

(1)遗传算法的实现和参数选择;

(2)如何应用遗传算法进行控制。

3.教学目标:

(1)了解遗传算法的发展过程、特点。;

(2)理解基本术语、优化原理、基于遗传算法的 PID 参数整定;

(3)掌握算法实现、参数选择;遗传算法的应用。

主要知识单元 7 智能控制在森林工程中的应用

1.教学内容: 森林工程作业系统构成及分析;智能控制方法在森林工程作业各个阶段

应用和特点;典型的智能设备使用。

2.重点或难点:

(1)智能控制系统的主要应用结构;

(2)在森林工程作业各工艺环节的智能控制。

3.教学目标:

(1)了解智能控制主要类型,森林工程作业系统各环节特点;

(2)理解智能控制系统在森林作业各阶段的应用和特点;

(3)掌握熟练使用典型智能设备。

四、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一)实验项目

表 2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1

智能控制系统的教学录像

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

(1)了解智能控制系统的宏观结构;

(2)熟悉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

(3)掌握设备的运用基本技能。

2 典型智能装 森林工程作业中常用的智 (1)了解各典型智能装备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Page 81: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79

备操作实验 能装备使用、调试、数据收集

(2)熟悉智能装备的正确使用;

(3)掌握采集数据。

(二)实验报告

(三)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 考核。

2.成绩评定:实验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实验报告成绩×70%。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表 3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出勤 作业

权 重(%) 50 50

表 4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 选择 简答 计算

权重(%) 15 10 15 40 2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教材:

李文彬,赵广杰.林业工程研究进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 王立海,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 张化光,智能控制基础理论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李士勇,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智能控制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Page 82: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80

《森工智能装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30510

课程中文名称: 森工智能装备课程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 Forest indust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urriculum design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1.0 学分 实践学时/学分: 32 学时/1.0 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5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先修课程: 《森工智能装备》

主撰人: 李航天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月 25 日

二、课程设计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森工智能装备课程设计》在森林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属于专业教育核心课程,设置本

课程的目的是对《森工智能装备》课程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深化,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智能

装备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设计理论体系,加深对森工智能装备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和设计内

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设计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智能控制的发展过程,各典型智能控制系统特点和适用范围,熟悉重点掌握

——熟悉各典型森工作业中智能装备操作使用。

——掌握模糊控制、专家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为代表的智能控制理论,并能正确应用

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设计(论文)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分模糊控制系统和神经网络控制系统两部分内容。

1. 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1)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进一步了解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模糊模型的建立和模糊控

制器的设计过程;

(2)提高学生有关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能力;

(3)熟悉 Matlab 语言以及在智能控制设计中的应用。

2.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1)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进一步了解神经控制的基本原理、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和神

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过程;

(2)提高学生有关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能力;

(3)熟悉 Matlab 语言以及在智能控制设计中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Page 83: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81

1. 课程设计方式是在教学周内安排 1 周独立进行课程设计,安排指导老师专门指导;

2. 课程设计要求设计计算条理清晰,计算的方法和结果能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

四、课程组织与实施

序号 时间进程 主要工作内容 组织实施方式

1 第 1 天至

第 3 天

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机房 MATLAB操作

2 第 4 天至

第 6 天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设计 机房 MATLAB操作

五、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要求每人提交一份设计报告。

(二)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设计报告成绩×7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1] 王克奇,智能控制及其在林业工程中的应用

[2] 李文彬,赵广杰.林业工程研究进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3] 王立海,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 张化光,智能控制基础理论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李士勇,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智能控制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Page 84: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82

《林业工程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45620 课程中文名称: 林业工程生态学

课程英文名称: Forest engineering ec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0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2.0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5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先修课程: 林学概论

主撰人: 李航天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林业工程生态学》是我校森林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核心课程。设置本课程的

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林业工程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为保护林业生态系统功

能、合理利用林业资源、采运作业系统生态效益综合评价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体系,指导采

运作业系统的实践。本课程主要从林业工程生态学发展历程、采运作业系统各环节特点、森

林生态功能因子类型和特点、采运作业系统中木材、集材、运材等方式对森林土壤、林地温

度、植被恢复、森林景观生态的影响模式和机制,生态采运工艺与设备优选、生态作业模式

优化等方面进行讲授,可使学生掌握林业工程生态学的基础理论、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成果,

具备改善和提高林业林业工程生态系统的知识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林业工程生态学发展历程、采运作业系统各环节特点、森林生态功能因子类型

和特点等;

——熟悉生态采运工艺与设备优选、生态作业模式优化,并能正确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掌握采运作业系统中木材、集材、运材等方式对森林土壤、林地温度、植被恢复、

森林景观生态的影响模式和机制。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

1 林业工程生态学概论 2

2 森林生态功能原理 4

3 采运作业系统 4

4 皆伐作业对林地植被的影响与恢复 4

Page 85: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83

5 采运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的影响 4

6 运材方式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 2

7 采集作业方式对森林景观生态系统影响 4

8 迹地清理方式对林地土壤温度的影响 4

9 人工林生态采运工艺与设备优选 2

10 生态采运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与作业模式优化 2

合 计 32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林业工程生态学概论

1.教学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内容,类型与体系;林业生态工程的基础理论;

国内外林业生态工程的历史与现状

2.重点或难点:

(1)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内容及类型;

(2)如何使学生系统地建立起林业工程生态学概念框架和掌握与其它学科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了解林业生态工程的基础理论

(2)理解其与相关学科理论体系,包括景观生态学理论,环境科学理论,系统科学与

系统工程;

(3)掌握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内容。

主要知识单元 2 森林生态功能原理

1.教学内容: 森林水文效应;防蚀效应;防风及防风蚀效应;改良土壤效应;改善生

态环境效应。

2.重点或难点:

(1)森林截留降水效应,林地土壤水文特性,森林水量平衡;

(2)森林防止水蚀的效应;森林对重力侵蚀及泥石流的影响。

3.教学目标:

(1)了解森林生态功能和各生态要素特点;

(2)理解森林水量平衡、森林对重力侵蚀及泥石流的影响;

(3)掌握森林的生态功能原理,包括水文效应,防蚀效应,防风及防风蚀效应,改良

土壤效应等。

主要知识单元 3 采运作业系统

1.教学内容: 采运作业系统研究;生态采运学研究。

2.重点或难点:

(1)森林工业生态学研究及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

(2)生态采运的技术体系。

3.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采运学的发展与现状,技术体系以及发展趋势;

(2)理解采运作业系统环节和内容;

(3)掌握采运工程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向及应用。

主要知识单元 4 采运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的影响

1.教学内容: 采运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

采集作业对林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Page 86: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84

2.重点或难点:

(1)皆伐作业,集材作业,运材作业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2)不同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理化性质影响的实验分析。

3.教学目标:

(1)了解皆伐作业,集材作业,运材作业的特点;

(2)理解实验方式及相关分析方法;

(3)掌握不同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各性质的影响。

主要知识单元 5 皆伐作业对林地植被的影响与恢复

1.教学内容: 皆伐对杉阔混交人工林林地植被的影响;皆伐对短轮伐期尾叶桉人工林

林地植被的影响;皆伐对 2 种不同林分结构林地植被影响的分析。

2.重点或难点:

(1)皆伐作业对植被影响机制。

(2)皆伐对不同林分结构的影响机制分析。

3.教学目标:

(1)了解皆伐作业特点;

(2)理解皆伐作业对植被结构影响的特点;

(3)掌握皆伐对各典型林地植被的影响机理。

主要知识单元 6 运材方式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

1.教学内容: 修建运材道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木材运输车辆排放尾气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河道整治对环境的影响;木材水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重点或难点:

(1)修建运材道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2)如何监测长期影响效应。

3.教学目标:

(1)了解运材方式类型和特点,森林生态因子类型和特点;

(2)理解不同运材方式对生态环境要素影响特点和结果;

(3)掌握不同运材方式对生态环境要素影响机理。

主要知识单元 7 采集作业方式对森林景观生态系统影响

1.教学内容: 森林景观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不同采集作业方

式对森林景观生态的影响;采集作业与森林的破碎化及其生态后果;减少采集作业对森林景

观生态影响的措施。

2.重点或难点:

(1)不同采伐方式对景观生态因子的影响;

(2)难点在于研究生态后果。

3.教学目标:

(1)了解森林景观类型;

(2)理解减少采集作业对森林景观生态影响的措施;

(3)掌握主伐作业方式、集材作业方式对森林景观生态的影响,减小影响的措施。

主要知识单元 8 迹地清理方式对林地土壤温度的影响

1.教学内容: 不同林分结构林地皆伐前后土壤温度的变化;不同迹地清理方式对林地

土壤温度影响的分析比较;皆伐不同迹地清理方式对林地生境的影响。

2.重点或难点:

(1)不同迹地清理方式组合对土壤温度影响不同;

Page 87: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85

(2)研究各组合方式之间的比较。

3.教学目标:

(1)了解林分结构特点,不同迹地清理方式类型;

(2)理解不同林分结构林地皆伐前后土壤温度的变化;

(3)掌握带堆法、散铺法、火烧法之间不同组合对林地土壤温度的影响,皆伐迹地不

同清理方式对林地环境影响。

主要知识单元 9 人工林生态采运工艺与设备优选

1.教学内容: 人工林伐区木材生产工艺类型及其选优;人工林伐区采集作业设备的选

优;木材运输工艺与设备;采伐迹地清理方式与更新造林方案选优。

2.重点或难点: 经济运距与最佳运输模式选择是重点和难点。

3.教学目标:

(1)了解伐区木材生产作业工艺类型,作业设备选择原则和方法,木材运输工艺;

(2)理解主要采集作业设备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木材运输设备特点和适用条件;

(3)掌握木材运输模式。

主要知识单元 10 生态采运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与作业模式优化

1.教学内容: 经济效益分析;生态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综合效益分析与作业模

式优化。

2.重点或难点:

(1)采伐作业、集材作业、运材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2)伐区不同作业模式作业费用计算和评价数学模型;

(3)综合效益分析与作业模式优化是难点。

3.教学目标:

(1)了解采运作业系统构成;

(2)理解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综合效益的内涵;

(3)掌握采运作业各阶段各效益的计算,综合效益分析与作业模式优化。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表 2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出勤 作业

权 重(%) 50 50

表 3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 选择 简答 分析论述

权重(%) 15 15 15 35 2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赵尘.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参考书:

[1] 王治国.林业生态工程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 李文彬,赵广杰.林业工程研究进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3] 张殿忠,森林采运工程学.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

Page 88: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86

[4] 陈陆圻,森林生态采运学. 中国林业出报社,1991

[5] 张会儒,森林生态采伐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6] 史济彦,生态性采伐系统.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

[7] 唐守正,东北天然林生态采伐更新技术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Page 89: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87

《生态型木材收获利用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30725

课程中文名称: 生态型木材收获利用学

课程英文名称: Ecotype timber harvesting and

utilization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40 学时/2.5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2.0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8 学时/0.5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5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先修课程: 林学概论

主撰人: 李航天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生态型木材收获利用学》是我校森林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核心课程。根据我

校森林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本课程主要从森林生物与

环境、森林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木材生产规划设计、伐区木材生产工艺与技术、木材运

输工艺与技术、贮木场生产工艺与设备和木材生产与管理等方面进行理论讲授,为学生学习

后续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掌握伐区生产设计及贮木场生产、规划与设计一

般方法,并能正确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森林采伐、汽车运材及贮木场生产工艺理论;

——熟悉该课程的森林采运作业与森林更新、环境及生态的关系;

——掌握森林采伐生产工艺原理、技术、设备及管理,汽车运材组织与管理,贮木场生

产、规划与设计以及理造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

1 概论 2 0

2 森林生物与环境 4 0

3 森林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 6 0

4 木材生产规划设计 4 2

5 伐区木材生产工艺与技术 6 4

6 木材运输工艺与技术 4 1

Page 90: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88

7 贮木场生产工艺与设备 4 1

8 木材生产管理 2 0

合 计 32 8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概论

1.教学内容: 木材生产定义、作业特性、生产工艺;森林开发利用的发展历史;森林

采伐与环境的经济效益;采伐对森林环境的影响;木材生产作业理论与技术发展。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掌握森林采伐与森林环境的关系;

(2)使学生建立起森林采伐对森林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3.教学目标:

(1)了解木材开发利用的发展过程;

(2)理解木材生产的作业特性、生产工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采伐对森林环

境的影响。

主要知识单元 2 森林生物与环境

1.教学内容: 森林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森林能量环境;森林物质环境。

2.重点或难点:

(1)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2)森林能量环境及物质环境;

(3)森林环境中的干扰因素及森林对各种干扰的适应。

3.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森林采伐工程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2)理解森林环境的各干扰因素等基本知识;

(3)掌握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内容,森林环境系统及其关系组成。

主要知识单元 3 森林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

1.教学内容: 森林种群结构;森林群落结构;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规律。

2.重点或难点:

(1)森林群落的结构组成;

(2)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规律。

3.教学目标:

(1)了解森林种群、结构的组成及基本特征;

(2)理解森林群落结构;

(3)掌握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规律。

主要知识单元 4 木材生产规划设计

1.教学内容: 林业企业总体规划设计概述;营林生产规划设计;木材生产规划设计。

2.重点或难点:

(1)营林生产规划设计;木材年产量的计算;

(2)伐区规划设计;运输规划设计和贮木场规划设计。

3.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森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体系;

(2)理解各种理论在规划设计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3)掌握营林生产规划设计、木材生产规划设计。

Page 91: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89

主要知识单元 5 伐区木材生产工艺与技术

1.教学内容: 森林采伐;伐区木材生产系统;伐区工程设计与伐区工艺设计;伐木、

打枝和造材;集材;伐区装车与归楞;伐区清理及剩余物利用。

2.重点或难点:

(1)采伐的概念及种类及主伐方式确定方法;

(2)伐区木材生产系统;

(3)伐木、打枝和造材技术、装车与归楞技术。

3.教学目标:

(1)了解伐区木材生产系统,伐区清理及剩余物利用相关技术;

(2)理解采伐的概念及种类;

(3)掌握主伐方式确定方法、伐木、打枝、造材技术、伐区装车与归楞技术。

主要知识单元 6 木材运输工艺与技术

1.教学内容: 木材运输概述;汽车运材设备与技术;林区窄轨铁路运材设备与运输管

理;木材水运设备与技术。

2.重点或难点:

(1)汽车运材设备与技术;

(2)窄轨铁路运材设备与管理。

3.教学目标:

(1)了解运材设备特点、功能及分类;

(2)理解木材运输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3)掌握汽车运材技术与管理。

主要知识单元 7 贮木场生产工艺与设备

1.教学内容: 贮木场生产规模及布局;贮木场卸车设备与技术;贮木场造材设备与技

术;贮木场选材设备与技术;贮木场归装设备与技术。

2.重点或难点: 贮木场卸车技术、造材技术、选材技术以及归装技术。

3.教学目标:

(1)了解贮木场生产规模与布局;

(2)理解贮木场设备特点、功能;

(3)掌握贮木场卸车技术、造材技术、选材技术以及归装技术。

主要知识单元 8 木材生产管理

1.教学内容: 木材生产作业计划;木材生产设备管理;木材生产作业及产品质量管理。

2.重点或难点:

(1)木材生产作业计划;

(2)木材生产设备管理及产品质量管理。

3.教学目标:

(1)了解木材生产方式;

(2)理解木材生产设备管理及产品质量管理特点、流程;

(3)掌握木材生产作业计划。

四、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一)实验项目

表 2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Page 92: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90

1 伐区与贮木场生产教学录像

伐区及贮木场生产过程

(1)了解伐区生产与贮木场生产的整个过程;

(2) 熟悉贮木场生产工艺与设备的运用基本技

能;

(3)掌握采伐的基本理论,运材的相关内容。

2 油锯实验 油锯拆装、调整与使用

(1)了解油锯的结构特点

(2)熟悉使用方法;

(3)掌握工具、量具、试验台的正确使用。

3 木材锯切实验 木材锯切参数的控制

(1)了解锯截理论、掌握切削的基本参数

(2)熟悉基本切削的方法

(3)掌握工具、量具、试验台的正确使用,提高

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报告

做完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 考核。

2.成绩评定:实验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实验报告成绩×70%。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表 3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出勤 作业

权 重(%) 50 50

表 4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 选择 简答 论述

权重(%) 15 10 15 40 2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教材:

王立海,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参考书:

[1] 赵尘.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2] 李文彬,赵广杰.林业工程研究进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3] 张殿忠,森林采运工程学.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

[4] 陈陆圻,森林生态采运学. 中国林业出报社,1991

[5] 张会儒,森林生态采伐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6] 史济彦,生态性采伐系统.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

[7] 王治国.林业生态工程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Page 93: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91

《森林资源精准监测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30820

课程中文名称: 森林资源精准监测技术与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

Forest Resource Precis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0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2.0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5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先修课程: 林学概论、林业工程生态学

主撰人: 郭根胜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森林资源精准监测技术与管理》是我校森林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核心课程。

根据我校森林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本课程主要从森林

资源监测概述,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体系,森林资源监测野外信息采集,森林资源信息遥感获

取,森林资源数据管理、更新,森林资源分析评价,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系统集成等方面进行

理论讲授,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在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及监

测、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域规划、旅游开发和城市园林建设等方面的的工作提供理论基

础和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该课程的森林资源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森林资源监测

技术体系的建立,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系统集成系统。

——熟悉该课程的森林资源监测野外信息采集,森林资源信息遥感获取。

——掌握该课程的森林资源数据管理,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森林资源分析评价。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

1 森林资源监测概述 2

2 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体系 4

3 森林资源监测野外信息采集 6

4 森林资源信息遥感获取 4

Page 94: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92

5 森林资源数据管理 6

6 森林资源数据更新 4

7 森林资源分析评价 4

8 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系统集成 2

合 计 32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森林资源监测概述

1.教学内容:

国内外森林资源监测发展现状;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作业设计

调查,年度森林资源专项调查,林业专项调查。

2.重点或难点:

(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作业设计调查;

(2)年度森林资源专项调查,林业专项调查。

3.教学目标:

(1)了解国内外森林资源监测发展现状;

(2)理解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作业设计调查,年度森林资源

专项调查,林业专项调查。

主要知识单元 2 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体系

1.教学内容:

森林资源监测信息需求,森林资源监测内容及数据需求,功能需求分析,软硬件环境和

性能需求,安全性需求,与现有系统的接口需求;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体系的标准规范、数据

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分析评价技术、信息管理与服务。

2.重点或难点:

(1)森林资源监测信息需求,森林资源监测内容及数据需求,功能需求分析,软硬件

环境和性能需求,安全性需求,与现有系统的接口需求;

(2)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体系的标准规范、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分析评价技

术、信息管理与服务。

3.教学目标:

(1)了解多尺度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目的及意义,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体系业务框架和

系统技术框架;

(2)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信息需求,森林资源监测内容及数据需求,功能需求分析,软

硬件环境和性能需求,安全性需求,与现有系统的接口需求;

(3)掌握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体系的标准规范、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分析评

价技术、信息管理与服务。

主要知识单元 3 森林资源监测野外信息采集

1.教学内容:

PDA 多源信息采集技术,PDA 野外信息协同采集技术系统框架以及关键技术问题;多

专题信息采集领域分析,多专题信息采集建模,多专题数据采集配置技术,多专题数据采集

配置流程,应用示范。

2.重点或难点:

(1)PDA 多源信息采集技术,PDA 野外信息协同采集技术系统框架以及关键技术问题;

Page 95: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93

(2)多专题信息采集领域分析,多专题信息采集建模,多专题数据采集配置技术,多

专题数据采集配置流程,应用示范。

3.教学目标:

(1)了解森林资源监测数据采集特征,调查因子采集特征,森林资源调查软件特征。

(2)理解 PDA 多源信息采集技术,PDA 野外信息协同采集技术系统框架以及关键技

术问题;

(3)掌握多专题信息采集领域分析,多专题信息采集建模,通用框架与工具功能设计

实现,多专题数据采集配置技术,多专题数据采集配置流程。

主要知识单元 4 森林资源信息遥感获取

1.教学内容:

遥感应用技术发展概况,遥感数据源及其应用领域,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特点,遥感在森

林资源监测中应用的发展特点;多分辨率森林资源监测技术技术框架,遥感信息提取理论基

础,多级遥感监测常用数据源;低分辨率森林资源监测遥感信息提取技术,中高分辨率森林

资源监测遥感信息提取技术,森林资源遥感信息提取功能实现系统设计原则、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功能、多级遥感监测功能。

2.重点或难点:

(1)多分辨率森林资源监测技术技术框架,遥感信息提取理论基础,多级遥感监测常

用数据源;

(2)低、中、高分辨率森林资源监测遥感信息提取技术;

(3)森林资源遥感信息提取功能实现系统设计原则、系统结构设计、系统功能、多级

遥感监测功能。

3.教学目标:

(1)了解遥感应用技术发展概况,遥感数据源及其应用领域,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特点,

遥感在森林资源监测中应用的发展特点;

(2)理解多分辨率森林资源监测技术技术框架,遥感信息提取理论基础,多级遥感监

测常用数据源;

(3)掌握低分辨率森林资源监测遥感信息提取技术,中高分辨率森林资源监测遥感信

息提取技术,森林资源遥感信息提取功能实现系统设计原则、系统结构设计、系统功能、多

级遥感监测功能。

主要知识单元 5 森林资源数据管理

1.教学内容:

全国森林资源数据库框架设计,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森林资源数据管理标准规范建设

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森林资源数据构成及层次划分;森林资源数据库优化、存储、多级

交换。

2.重点或难点:

(1)森林资源数据构成及层次划分;

(2)森林资源数据管理标准规范建设的主要内容;

(3)森林资源数据库优化、存储、多级交换。

3.教学目标:

(1)了解全国森林资源数据库框架设计,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森林资源数据管理标

准规范建设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

(2)理解森林资源数据构成及层次划分;

(3)掌握森林资源数据库优化、存储、多级交换。

Page 96: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94

主要知识单元 6 森林资源数据更新

1.教学内容:

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的概念,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现状,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发展及趋势,森

林资源数据组织管理;森林资源数据类型,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方法,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维护

策略,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总体流程,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关键技术和难点;森林资源数据更新

技术实现系统功能结构、系统环境、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2.重点或难点:

(1)森林资源数据类型;

(2)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方法,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维护策略,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总体流

程,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关键技术和难点;

(3)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技术实现系统功能结构、系统环境、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3.教学目标:

(1)了解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的概念,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现状,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发展

及趋势,森林资源数据组织管理;

(2)理解森林资源数据类型,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方法,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维护策略,

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总体流程,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关键技术和难点;

(3)掌握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技术实现系统功能结构、系统环境、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主要知识单元 7 森林资源分析评价

1.教学内容: 森林资源评价的概念,森林资源研究区域自然概况,森林资源分析评价

的目的,森林资源分析评价的依据和原则,森林资源分析评价假定和限制条件;森林资源分

析评价的对象、类型、方法和过程;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森林资源量清单,森林资源资产评

估方法。

2.重点或难点:

(1)森林资源分析评价的对象、类型、方法和过程;

(2)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森林资源量清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

3.教学目标:

(1)了解森林资源评价的概念,森林资源研究区域自然概况,森林资源分析评价的目

的,森林资源分析评价的依据和原则,森林资源分析评价假定和限制条件;

(2)理解森林资源分析评价的对象、类型、方法和过程;

(3)掌握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森林资源量清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8 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系统集成

1.教学内容:

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系统集成目标;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系统集成体系框架及内容,数据集

成,业务流程集成,功能及服务集成;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系统集成关键技术,林业信息门户,

面向服务的森林资源监测系统体系架构,监测信息集成系统智能客户端,监测业务流程集成

技术,监测信息协同安全与访问控制技术,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系统集成的应用。

2.重点或难点:

(1)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系统集成体系框架及内容,数据集成,业务流程集成,功能及

服务集成;

(2)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系统集成关键技术,林业信息门户,面向服务的森林资源监测

系统体系架构,监测信息集成系统智能客户端,监测业务流程集成技术,监测信息协同安全

与访问控制技术,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系统集成的应用。

3.教学目标:

Page 97: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95

(1)了解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系统集成目标;

(2)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系统集成体系框架及内容,数据集成,业务流程集成,功

能及服务集成;

(3)掌握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系统集成关键技术,林业信息门户,面向服务的森林资源

监测系统体系架构,监测信息集成系统智能客户端,监测业务流程集成技术,监测信息协同

安全与访问控制技术,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系统集成的应用。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表 2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出勤 作业 案例分析

权 重(%) 30 20 50

表 3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 判断 解答 工程案例

权重(%) 15 20 10 35 2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教材:

唐小明,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08

参考书:

[1]林辉,林业遥感,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07

[2]黄华国,现代林业信息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11

Page 98: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96

《森工智能装备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一、实习课程基本属性

实习课程编码: 1630920

实习课程中文名称: 森工智能装备实习

实习课程英文名称: Forest indust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Practice

实习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 实习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64/2 学时/学分 实践学时/学分: 2/2 周数/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6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相关课程: 本专业所有课程

主撰人: 岳海军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实习应实现以下目标: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生态抚育采伐的一般过程,

熟悉森林维护或营林的常用机械,掌握一般林业机械的设计、制造、使用及维修方法。

三、实习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习项目 实习内容 学时

分配

每组

人数 备注

1 林机销售企业 到林机销售企业参观林机应用 15

2 林机生产制造 到制造企业参加林机生产制造 15

合计

四、实习组织与安排

(一)实习条件

序号 实习项目 基本要求 场地、场所主要仪器设备 备注

1 林机销售应用 必须实施 林机企业现场设备

2 林机生产制造 必须实施 制造企业现场设备

(二)实习组织与实施

序号 时间进程 主要工作内容 组织实施方式

1 待定 根据联系的实际情况确定 根据联系的实际情况确定

2 待定 根据联系的实际情况确定 根据联系的实际情况确定

五、实习报告

(1)实习成果

(2)实习技术报告

六、实习考核

Page 99: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97

(一)考核方式:考查

(二)成绩评定

【举例】实习总评成绩=各次实习报告的平均值

Page 100: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98

《森林工程专业认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一、实习课程基本属性

实习课程编码: 1630110 实习课程中文名称: 专业认知实习

实习课程英文名称: Cognitive Practice

实习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 实习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1 学分 实践学时/学分: 1 周数/1 学分

开课单位: 林学院 开设学期: 第 4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相关课程: 林学概论

主撰人: 德永军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森林工程专业认知实习》是森林工程专业教育核心课程,适用于森林工程专业。通过

实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林学概论》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理解,熟悉种苗生产、造林与更

新、间伐与主伐、病虫害与火灾防控的主要技术环节,为森林工程在林业中的应用奠定相应

知识背景,培养技术报告的撰写能力和团队配合的精神。《森林工程专业认知实习》以《林

学概论》课程作为先行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森林的特征、林分的特征、森林类型,外业调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熟悉主要森林树种的特性。

——掌握种苗生产、造林与更新、间伐与主伐的主要技术环节。

三、实习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习项目 实习内容 学时 分配

每组 人数

1 实习动员 讲解实习的目的、意义、要求和具体安排、纪律要求及安全注

意事项。 2 10

2 外业调查

树木识别:采集树种标本,鉴定;

苗圃调查:苗圃规划、育苗树种、作业方式、播种方法,灌溉

方法等;

造林技术调查:整地方法、栽植方法、栽培密度、造林图式、

管护措施。

16 10

3 编写实习报告 小组完成一个实习报告,含个人实习心得体会。 14 10

合计 32

四、实习组织与安排

(一)实习条件

序号 实习项目 基本要求 场地、场所主要仪器设备

Page 101: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99

1 外业调查 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苗圃;树

木种类较多,林型较多的林场。

交通便利,林场具有便利的食宿条件;主要仪器

设备有 GPS、测绳、盒尺、标本夹等。

(二)实习组织与实施

序号 时间进程 主要工作内容 组织实施方式

1 第 1天

实习动员;

领取用品;

乘车去实习苗圃;

外业调查;

乘车返校。

集中讲解实习的方案、要求;

分组领取用品;

以班为单位乘车去实习苗圃;

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辅导;

以班为单位乘车返校。

2 第 2天 乘车去实习林场;

外业调查。

以班为单位乘车去实习林场;

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辅导。

3 第 3天

外业调查;

交还用品;

乘车返校。

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辅导;

分组交还用品;

以班为单位乘车返校。

3 第 4-5天 整理外业资料,编制实习报告。 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分别辅导;提交实习报告。

五、实习报告

(1)实习成果

提交的实习成果应包含小组成果资料和个人成果资料,小组成果资料含外业调查成果,

技术报告;个人成果包含外业和内业成果说明和实习心得体会等。

(2)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包含封面、目录、正文、附录等部分。正文包含调查区概况、经济林营造技术

设计;附录包含小组外业调查成果和个人成果资料。

六、实习考核

(1)考核方式

由出勤成绩、个人成绩(个人成果资料)、小组成绩(小组成果资料)综合评定。

(2)成绩评定

实习总评成绩=考勤成绩×10%+个人成绩×40%+小组成绩×50%

七、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1]森林工程专业认知实习指导书(电子版)

[2]赵忠·林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徐小牛·林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4]胡海波·林学概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5]火树华·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Page 102: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00

《生产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一、实习课程基本属性

实习课程编码: 1645630 实习课程中文名称: 生产实习

实习课程英文名称: Production Practice

实习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 实习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96/3 学时/学分 实践学时/学分: 3/3 周数/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7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相关课程: 本专业所有课程

主撰人: 岳海军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实习应实现以下目标: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生态抚育采伐的一般过程,

熟悉森林维护或营林的常用机械,掌握一般林业机械的设计、制造、使用及维修方法。

三、实习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习项目 实习内容 学时

分配

每组

人数 备注

1 抚育采伐生产 到林业企业参加抚育采伐生产 15

2 林机生产制造 到制造企业参加林机生产制造 15

合计

四、实习组织与安排

(一)实习条件

序号 实习项目 基本要求 场地、场所主要仪器设备 备注

1 抚育采伐生产 必须实施 林业企业现场设备

2 林机生产制造 必须实施 制造企业现场设备

(二)实习组织与实施

序号 时间进程 主要工作内容 组织实施方式

1 待定 根据联系的实际情况确定 根据联系的实际情况确定

2 待定 根据联系的实际情况确定 根据联系的实际情况确定

五、实习报告

(1)实习成果

(2)实习技术报告

六、实习考核

(一)考核方式:考查

Page 103: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01

(二)成绩评定

【举例】实习总评成绩=各次实习报告的平均值

Page 104: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02

《综合专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实习课程基本属性

实习课程编码: 1631220 实习课程中文名称: 综合专业设计

实习课程英文名称: Synthesis Major Project

实习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 实习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64 学时/2 学分 实践学时/学分: 2 周数/2 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7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相关课程: 本专业所有课程

主撰人: 岳海军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5 日

二、实习(实训)目的与要求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及编写技术文档的能力。

3.通过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所承担的设计课题的全部内容,

包括:

(1) 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和查询有关技术资料;

(2) 进行某工程方案的选择、分析与设计;

(3) 绘制规定的设计图;

(4) 撰写设计说明书。

4.根据设计说明书评定综合专业设计成绩。

三、实习质量标准及要求

1.综合专业设计选题原则

(1) 选题在满足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重视基本技能的训

练。

(2) 题目可选择结合工程实际的题目。

(3) 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努力可以完成为宜。

(4) 鼓励一人一题,若几个人同做一个大课题,总体设计每个人都要参加,其余部

分分工明确。不允许多人做参数相同的同一课题。

2.综合专业设计选题类型

(1) 针对森林抚育伐或营林中存在问题进行改进或优化等方面的题目。

(2) 针对林业机械中某一部分或某一总成进行设计的题目。

(3) 森林伐区道路的规划、生态采伐或抚育系统组织优化的题目。

3. 综合专业设计选题的一般步骤

(1)选题、搜集资料与研究资料阶段,完成开题报告等环节;

(2)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或设计计算阶段,完成中期检查等环节;

(3)撰写设计说明书阶段,完成答辩资格审查等环节。

4.撰写设计说明书

(1)封面

Page 105: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03

(2)正文(以设计说明书为例)

1)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目的意义

2)各方案的具体设计计算

3)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4)推荐最佳方案

(3)结论:设计方案的总体评价、问题及展望

(4)参考文献

四、实习(实训)内容及要求

1.综合专业设计要条理清楚、文字通顺、整齐美观、格式规范。

2.综合专业设计有必要的图表,设计图不少于 3 张。

3.综合专业设计用计算机打印,绘图用计算机或手绘来完成。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1.成绩评定:综合专业设计完成后,由指导教师以百分制给出成绩。

2.学院对指导教师的评定成绩可做适当调整。

六、推荐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1] 高连兴,汽车拖拉机学(第 1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08

[2] 纪宏,起重与运输机械(第 1版),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10

[3] 陈祥伟,林学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03

[4] 周新年,工程索道与悬索桥,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09

Page 106: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04

《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实习课程基本属性

实习课程编码: 1643080 实习课程中文名称: 毕业论文(设计)

实习课程英文名称: Graduation Project

实习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 实习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256 学时/8 学分 实践学时/学分: 14 周数/8 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8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相关课程: 本专业所有课程

主撰人: 岳海军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5 日

二、实习(实训)目的与要求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及编写技术文档的能力。

3.通过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所承担的设计课题的全部内容,

包括:

(1) 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和查询有关技术资料;

(2) 进行某工程方案的选择、分析与设计;

(3) 绘制规定的设计图;

(4) 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

4.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毕业答辩,评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

三、实习质量标准及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原则

(1)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在满足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重

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2)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可选择结合工程实际的题目。

(3) 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努力可以完成为宜。

(4)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鼓励一人一题,若几个人同做一个大课题,总体设计

每个人都要参加,其余部分分工明确。不允许多人做参数相同的同一课题。

2.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类型

(1) 针对森林抚育伐或营林中存在问题进行改进或优化等方面的题目。

(2) 针对林业机械中某一部分或某一总成进行设计的题目。

(3) 森林伐区道路的规划、生态采伐或抚育系统组织优化的题目。

3.毕业设计的一般步骤

本专业的毕业设计大体分三个阶段:

(1)选题、搜集资料与研究资料阶段,完成开题报告等环节;

(2)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或设计计算阶段,完成中期检查等环节;

(3)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阶段,完成答辩资格审查等环节。

4.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

Page 107: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05

(1)封面

(2)中英文摘要(或设计概述)与目录

(3)正文(以设计说明书为例)

1)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目的意义

2)各方案的具体设计计算

3)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4)推荐最佳方案

(4)结论:设计方案的总体评价、问题及展望

(5)致谢

(6)参考文献

(7)作者简介

四、实习(实训)内容及要求

1.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要条理清楚、文字通顺、整齐美观、格式规范。

2.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不少于 12000 字,并有必要的图表。设计图不少于 5 张。

3.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用计算机打印,绘图用计算机或手绘来完成。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1.初评: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初评并以百分制给出初评成绩。

2.互评:由教研室主任指定毕业论文(设计)评阅人,进行毕业论文(设计)互评,

以百分制给出互评成绩。

3.答辩小组构成:由本学科中级以上职称者不少于 5 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两

人)。答辩小组成员报学院审核。

3.答辩者要介绍课题的基本情况,时间掌握在 10 分钟左右。然后答辩组成员提出相

关问题,答辩者给予回答。提问时间掌握在 5分钟左右。

4.由答辩组成员按毕业论文(设计)初评、互评得分以及答辩情况评分,按照初评得

分占 30%、互评得分占 10%、答辩小组评分占 60%进行综合评定,成绩分优、良、中、合格、

不合格五档。

5.学院可随时选派有关人员参加毕业答辩与验收工作。

六、推荐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1] 高连兴,汽车拖拉机学(第 1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08

[2] 纪宏,起重与运输机械(第 1版),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10

[3] 陈祥伟,林学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03

[4] 周新年,工程索道与悬索桥,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09

Page 108: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06

《森林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31420 课程中文名称: 森林工程专业导论

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forest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1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先修课程: 无

主撰人: 裴志永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森林工程专业拓展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对森林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所

认识,基本熟悉森林工程专业的课程培养体系。本课程为后继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各门课程

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解读。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森林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

——理解森林工程专业的课程培养体系。

——掌握森林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

1 森林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要求 4

2 森林工程的发展简史 4

3 木材生产概述 4

4 林业作业装备概述 4

5 林区道路 4

6 森林工程专业的教学安排 4

7 学习原理 4

8 日常管理 4

合计 32

(二)教学基本要求

Page 109: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07

主要知识单元 1 森林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要求

1.教学内容:

森林工程和森林工程专业;我国高等学校森林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森林工程专业对

所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2.重点或难点:

(1)对我国森林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解;

(2)森林工程专业对所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学目标:

理解我国森林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主要知识单元 2 森林工程的发展简史

1.教学内容:

古代森林工程;近代森林工程; 现代森林工程。

2.重点或难点:

现代森林工程专业的新内涵。

3.教学目标:

理解森林工程专业的新内涵。

主要知识单元 3 木材生产概述

1.教学内容:

木材生产的特点;木材生产的过程;伐区生产工序和工艺类型;木材运输。

2.重点或难点:

(1)采伐的双重性;

(2)伐区生产工序和工艺类型。

3.教学目标:

(1)理解森林采伐的双重性;

(2)掌握木材生产的全过程。

主要知识单元 4 林业作业装备概述

1.教学内容:

营林机械;采伐机械;木材生产切削机械;林业起重与输送机械。

2.重点或难点:

(1)林业装备的特殊性及复杂性;

(2)林业装备的发展趋势。

3.教学目标:

了解典型林业装备。

主要知识单元 5 林区道路

1.教学内容:

林区道路概述;选线;道路路线;路基工程;路面工程。

2.重点或难点:

(1)林区公路分级;

(2)选线原则。

3.教学目标:

(1)了解林区公路组成;

(2)理解林区公路分级制。

主要知识单元 6 森林工程专业的教学安排

Page 110: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08

1.教学内容:

高等学校的教育特点;课程的内涵和工科课程类型;与森林工程专业密切的课程系列。

2.重点或难点:

(1)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和普通中等学校教育的比较;

(2)工科课程的类型。

3.教学目标:

理解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和普通中等学校教育的区别。

主要知识单元 7 学习原理

1.教学内容:

学习过程;学习原则;教师的指导作用;探索式学习方式;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2.重点或难点:

(1)自主学习原则;

(2)探索式学习方式。

3.教学目标:

(1)理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2)掌握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8 日常管理

1.教学内容:

学籍及注册;违纪行为及处分;奖助评优;心理健康知识及危机应对;安全防范。

2.重点或难点:

(1)诚信意识;

(2)心理健康。

3.教学目标:

掌握学生日常管理条例。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考试

(二)成绩评定

【举例】课程总评成绩=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表 2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权 重(%) 60 40

表 3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 综合分析题

权重(%) 20 20 10 20 3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教材:

赵雨森·《林业概论》·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书:

[1]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 41 号

Page 111: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09

《牵引机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31530 课程中文名称: 牵引机械

课程英文名称: Traction Machine

课程类别: 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3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40 学时/2.5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8 学时/0.5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4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

主撰人: 岳海军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起动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

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内容,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该课程的汽车发展趋势和新能源汽车等内容;

——熟悉该课程的发动机和底盘的基本构造和零部件特点;

——掌握该课程的发动机和底盘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

1 发动机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 2 2

2 曲柄连杆机构 4 1 5

3 配气机构 4 1 5

4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6 2 8

5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6 2 8

6 点火系统 2 2

7 润滑系统 2 2

8 冷却系统 2 2

9 起动系统 2 2

10 传动系统 4 2 6

11 行驶系统 2 2

Page 112: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10

12 转向系统 2 2

13 制动系统 2 2

合计 40 8 48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发动机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

1.教学内容:

发动机的名词术语,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发动机的主要性能

指标和特性。

2.重点或难点:

(1)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2)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3)柴油机和汽油机的主要区别。

3.教学目标:

(1)了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特性;

(2)理解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掌握发动机的名词术语,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主要知识单元 2 曲柄连杆机构

1.教学内容:

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

2.重点或难点:

(1)活塞环的密封原理;

(2)曲轴的曲拐布置原理。

3.教学目标:

(1)了解曲柄连杆机构各部件的材料和加工工艺;

(2)理解活塞环的密封原理和曲轴的曲拐布置原理;

(3)掌握曲柄连杆机构各部件的结构和装配特点。

主要知识单元 3 配气机构

1.教学内容:

配气机构的布置形式、配气相位、配气机构的主要零部件、可变进气系统。

2.重点或难点:

(1)配气相位;

(2)气门间隙和气门叠开角。

3.教学目标:

(1)了解可变进气系统;

(2)理解配气相位和可变进气系统;

(3)掌握配气机构的布置形式、配气相位、配气机构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

主要知识单元 4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1.教学内容:

汽油的性质、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发动机进排气装置、电控汽油喷射

系统和汽油机涡轮增压。

2.重点或难点:

(1)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Page 113: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11

(2)汽油机涡轮增压。

3.教学目标:

(1)了解发动机进排气装置和汽油的性质;

(2)理解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和汽油机涡轮增压。

主要知识单元 5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1.教学内容:

柴油的性质、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柱塞泵和分配泵、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和调速

器、喷油器。

2.重点或难点:

(1)柱塞泵和分配泵;

(2)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和调速器。

3.教学目标:

(1)了解柴油的性质及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

(2)理解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和调速器;

(3)掌握柱塞泵和分配泵。

主要知识单元 6 点火系统

1.教学内容:

传统点火系、电子点火系统和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2.重点或难点: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3.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点火系;

(2)理解并掌握电子点火系统和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主要知识单元 7 润滑系统

1.教学内容:

润滑系统油路及其主要零件。

2.重点或难点:

润滑系统油路

3.教学目标:

(1)了解润滑系统主要零件;

(2)理解并掌握润滑系统油路。

主要知识单元 8 冷却系统

1.教学内容:

水冷系统的组成和冷却强度的调节。

2.重点或难点:

冷却强度的调节

3.教学目标:

(1)了解冷却液的流动路线;

(2)理解并掌握水冷系统的组成和冷却强度的调节。

主要知识单元 9 起动系统

1.教学内容:

起动机和起动原理。

2.重点或难点:

Page 114: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12

起动原理

3.教学目标:

(1)了解起动机的构造;

(2)理解并掌握起动原理。

主要知识单元 10 传动系统

1.教学内容:

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

2.重点或难点:

自动变速器

3.教学目标:

(1)了解双离合变速器和无级变速器;

(2)理解并掌握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的主要构成。

主要知识单元 11 行驶系统

1.教学内容:

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

2.重点或难点:

差速器原理和四轮定位

3.教学目标:

(1)了解电控悬架;

(2)理解并掌握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的构造。

主要知识单元 12 转向系统

1.教学内容:

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

2.重点或难点:

动力转向系统

3.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

主要知识单元 13 制动系统

1.教学内容:

鼓式和盘式制动器、制动防抱死和防滑控制机构及电子稳定程序。

2.重点或难点:

制动防抱死和防滑控制机构及电子稳定程序

3.教学目标:

(1)了解鼓式和盘式制动器;

(2)理解并掌握制动防抱死和防滑控制机构及电子稳定程序。

四、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一)实验条件

表 2 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序号 实验项目 主要设备名称 每组应配台件数 备注

1 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 可拆解发动机 6

2 汽油机电喷系统 电喷汽油发动机 1

3 柴油机供油系统 可拆解柱塞泵 6

Page 115: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13

(二)实验项目

表 3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1 发动机的基

本工作原理 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

(1)了解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构造

(2)熟悉并掌握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

汽油机燃油

供给系统 汽油机电喷系统 (1)了解汽油机各种传感器的原理

(2)熟悉并掌握各种传感器在汽油机上的位置

3 柴油机燃油

供给系统 柴油机电喷系统

(1)了解柴油机柱塞泵的原理

(2)熟悉并掌握各种传感器在柴油机上的位置

4 传动系统的

布置形式 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1)了解传动系统的布置形式

(2)熟悉并掌握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三)实验报告

(四)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实验报告

2.成绩评定

【举例】实验总评成绩=各次实验报告的平均值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考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闭卷考试×70%。

表 4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出勤 作业 实验

权 重(%) 40 20 40

表 5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填空 选择 判断 简答

权重(%) 20 40 20 2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高连兴,汽车拖拉机学(第1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08

参考书:

肖生发,汽车构造(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7

(二)相关网络资源

[1]汽车之家(1)http://www.autohome.com.cn

[2]爱卡汽车(2)http://www.xcar.com.cn

Page 116: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14

《牵引机械拆装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一、实习课程基本属性

实习课程编码: 1631610 实习课程中文名称: 牵引机械拆装实习

实习课程英文名称: Traction Machine Assemble

实习课程类型: 基础教育 实习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16 学时/1 学分 实践学时/学分: 1 周数/1 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4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相关课程: 牵引机械

主撰人: 岳海军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本实习主要拆装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柴油机燃油

供给系统、点火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起动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

制动系统等,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实习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一般发动机各系统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为认识新型发动机打基础。

——熟悉发动机和底盘的基本结构,掌握发动机和底盘的拆装方法及维护使用原则。

三、实习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习项目 实习内容 学时

分配

每组

人数 备注

1 拆解发动机 可拆解发动机 5

2 拆解底盘 可拆解底盘 5

合计

四、实习组织与安排

(一)实习条件

序号 实习项目 基本要求 场地、场所主要仪器设备 备注

1 拆解发动机 拆装后恢复原状 每组 3平米场地,工具齐全。

2 拆解底盘 拆装后恢复原状 每组 3平米场地,工具齐全。

(二)实习组织与实施

序号 时间进程 主要工作内容 组织实施方式

1 拆解发动机 拆装后恢复原状 每组 3平米场地,工具齐全。

2 拆解底盘 拆装后恢复原状 每组 3平米场地,工具齐全。

五、实习报告

(1)实习成果

Page 117: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15

(2)实习技术报告

六、实习考核

(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评定:实习总评成绩=各次实习报告的平均值

七、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汽车拖拉机构造实验指导书 陈黎卿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1年

[2]汽车构造与拆装实验教程 余文明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年

(二)相关网络资源

[1]汽车之家(1)http://www.autohome.com.cn

[2]爱卡汽车(2)http://www.xcar.com.cn

Page 118: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16

《资源与环境系统分析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31725 课程中文名称: 资源与环境系统分析方法

课程英文名称: Resource system analysis

method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40 学时/2.5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40 学时/2.5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5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先修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林学概论

主撰人: 裴志永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森林工程专业拓展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以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针对资源环境

科学专业的学生的基础和需求,从实际出发介绍资源环境系统分析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

机解法以及相关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本课程不仅为后继课程的学习,而且为该专业的学生从

事森林资源开发规划、设计、决策、运营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开设资源环境系统分析方法课程的意义与作用;

——熟悉具体分析模型的边界内涵、适用条件、内容、原则、程序;

——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及其如何用所建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

1 绪论 2

2 线性回归模型 8

3 非线性回归模型 5

4 单种群增长的动力学模型 5

5 多种群增长的动力学模型 3

6 线性规划 8

7 目标规划 6

8 整数规划 3

合计 40

Page 119: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17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绪论

1.教学内容:

资源环境系统分析方法概述;课程教学方法及要求

2.重点或难点:

(1)资源环境系统分析方法的作用;

(2)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

3.教学目标:

了解系统分析方法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主要知识单元 2 线性回归模型

1.教学内容:

回归的意义和模型建立;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

2.重点或难点:

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方法。

3.教学目标:

(1)掌握建立回归模型的方法,能够用手算、计算机(Excel)建立线性回归回归模型;

(2)理解逐步回归的思想。

主要知识单元 3 非线性回归模型

1.教学内容:

可线性化的曲线回归模型;生长曲线回归模型;曲线预测检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和

求解;趋势面分析方法。

2.重点或难点:

(1)生长曲线回归模型的意义;

(2)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建模方法。

3.教学目标:

(1)理解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思想;

(2)掌握建立一般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

(3)掌握用 Excel 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和趋势面分析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4 单种群增长的动力学模型

1.教学内容:

Logistic 方程;被开发的单种群增长模型;具有时迟的模型;离散时间的模型;具有时

变环境的模型;反应扩散方程。

2.重点或难点:

(1)非密度制约(指数方程)和密度制约(Logistic 方程)的概念;

(2)单种群的生长过程;

(3)反映扩散方程的原理。

3.教学目标:

(1)了解具有时迟的模型、离散时间的模型;

(2)理解反映扩散方程的原理和应用;

(3)掌握非密度制约(指数方程)和密度制约(Logistic 方程)的概念;

(4)掌握用 Excel 模拟单种群的生长过程。

主要知识单元 5 多种群增长的动力学模型

1.教学内容:

Page 120: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18

两种群相互作用模型;被开发的两种群相互作用模型;具不变资源的系统;具有时迟的

两种群作用系统;离散时间的两种群作用模型;反应扩散方程。

2.重点或难点:

两种群相互作用模型的原理。

3.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两种群相互作用模型的原理,其余部分皆为了解。

主要知识单元 6 线性规划

1.教学内容:

问题及数学模型;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灵敏度分析;应用举例。

2.重点或难点:

(1)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

(2)灵敏度分析。

3.教学目标:

(1)掌握线性规划的定义,建模方法,会用图解法解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2)理解灵敏度分析,会用线性规划解决实际的优化问题。

主要知识单元 7 目标规划

1.教学内容:

数学模型;解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应用举例。

2.重点或难点:

(1)目标规划的定义;

(2)目标规划模型的建模方法。

3.教学目标:

(1)理解偏差变量、绝对约束、相对约束优先因子、权系数的概念;

(2)掌握目标规划的建模方法,会用线性目标规划解实际的优化问题。

主要知识单元 8 整数规划

1.教学内容:

问题的提出;分支定界解法;0-1 型整数规划。

2.重点或难点:

(1)整数规划的定义;

(2)整数规划模型的建模方法。

3.教学目标:

(1)掌握分支定界解法和 0-1 规划的枚举法。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考试成绩×70%+考勤成绩×10%+作业成绩×20%

表 2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权 重(%) 10 20

表 3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 综合分析题

权重(%) 20 20 10 20 3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Page 121: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19

教材:

陈研·《资源与环境系统分析》·北京:人民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书:

[1]方道元·《数学建模-方法导引与案例分析》·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钱颂迪·《运筹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Page 122: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20

《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03630 课程中文名称: 人机工程学

课程英文名称: Man-machine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3.0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48 学时/3.0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6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先修课程: 无

主撰人: 朱守林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人机工程学》是我校森林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拓展课程。根据我校森林工程

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本课程主要从人机工程学概念、人体

生理系统、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典型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工作疲劳与事故分析等方面

进行理论讲授,为使学生掌握完善和优化相关专业设计、改善和提高产品或系统功能的知识

和能力,以增强系统的安全和舒适性能、科学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效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人体生理系统基本知识。

——熟悉人机信息典型装置、系统、作业环境的设计与评价。

——掌握人机工程学在劳动保护,生产组织与管理、人机环境系统设计等工程领域中的

应用,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分析、评价和事故分析。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

1 人机工程概论 2

2 人体生理系统 6

3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6

4 人机信息显示装置设计 5

5 人机操纵装置设计 5

6 作业环境空间设计 4

7 作业环境分析与评价 6

8 典型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4

Page 123: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21

9 工作疲劳与事故分析 5

10 道路交通人机环境 5

合 计 48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人机工程概论

1.教学内容: 人机环境工程学的命名与定义;人机环境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人机工

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人机工程学的作用及相关学科体系。

2.重点或难点:

(1)人机环境工程学的定义;

(2)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

(3)如何使学生有效地建立起人-机-环境系统的认识和概念框架。

3.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人机工程学的目的;;

(2)理解人机环境工程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

(3)掌握人机环境工程学的定义;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方向。

主要知识单元 2 人体生理系统

1.教学内容: 人体信息传递系统;人体运动系统。

2.重点或难点:

(1)人体感知与运动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信息传递和运动系统机能与特性的运动生理学意义。

3.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信息传递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组成;

(2)理解味觉、嗅觉、肤觉及本体感觉;

(3)掌握知觉和感觉的基本特性,视觉、听觉等感知系统、人体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

的功能和特性。

主要知识单元 3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1.教学内容: 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人体生理信息测量与评价;人体心理测量与评价

方法。

2.重点或难点:

(1)人体生理信息评价指标的生理学意义、指标测量与评价;

(2)人体生理与心理测量与评价的生理学与人机工程学意义、测量与评价方法。

3.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

(2)理解人体生理与心理测量评价指标的生理学意义和方法;

(3)掌握人体生理与心理测量评价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4 人机信息显示装置设计

1.教学内容: 人机信息显示装置概述;显示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视觉信息显

示装置设计;听觉信息显示装置的设计与选择。

2.重点或难点: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显示装置设计中所应遵循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2)使学生掌握视觉信息显示装置设计中的主要设计要点。

3.教学目标:

Page 124: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22

(1)了解人机信息显示装置的类型和作用;

(2)理解人机工程学设计原则及相关知识;

(3)掌握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显示装置设计要点。

主要知识单元 5 人机操纵装置设计

1.教学内容: 人机操纵装置概述;操纵装置设计与选择的主要原则;操纵装置设计;

操纵装置的特征编码与识别;操控与显示装置的相和性。

2.重点或难点: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操纵装置设计与选择中所必须遵守的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2)使学生掌握操纵与显示相合性设计要点与原则。

3.教学目标:

(1)了解人机操纵装置的类型和作用;

(2)理解操纵装置设计与选择中所必须遵守的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3)掌握操纵与显示相合性设计要点与原则。

主要知识单元 6 作业环境空间设计

1.教学内容: 作业环境空间设计概述;作业环境空间设计。

2.重点或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站立工作高度的划分和适宜布置的信息显示与操纵

装置类型。

3.教学目标:

(1)了解人机环境系统中不同岗位的常用作业姿势;

(2)理解作业环境空间的概念,环境空间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3)掌握环境空间设计的原则和要点。

主要知识单元 7 作业环境分析与评价

1.教学内容: 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人的行为与环境、温度及湿度环境、光环境、声

环境、振动环境、其它相关环境等知识。

2.重点或难点:

(1)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交互作用;

(2)环境对人体及人机系统的作用和影响;

(3)从人机环境系统整体优化着眼,掌握环境评价的人机工程学要求、标准与方法。。

3.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的类型与特点;

(2)理解人的行为与环境、温度及湿度环境、光环境、声环境、振动环境与其它相关

环境知识;

(3)掌握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主要知识单元 8 典型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1.教学内容: 总体设计的目标;人机系统总体设计的原则与程序;总体设计的要点;

总体设计的评价;人机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2.重点或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机系统的设计要点和评价方法。

3.教学目标:

(1)了解典型人机系统类型;

(2)理解典型人机工程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3)掌握人机环境系统的整体评价和优化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9 工作疲劳与事故分析

1.教学内容: 工作负荷及其评定;作业疲劳;作业事故分析。

Page 125: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23

2.重点或难点:

(1)工作负荷及其评定的方法、导致疲劳的原因和减少疲劳的方法;

(2)疲劳机理,防止与控制事故的人机工程学对策。

3.教学目标:

(1)了解作业事故类型与特点;

(2)理解工作负荷、作业疲劳概念;

(3)掌握工作负荷、作业疲劳的评定方法,作业事故分析与控制的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10 道路交通人机环境

1.教学内容: 公路交通人机环境系统构成及分析;驾驶员疲劳与交通安全;公路线形

与驾驶员疲劳,公路景观环境与驾驶员疲劳。

2.重点或难点:

(1)道路交通人机环境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2)人机工程在道路线性设计中的应用。

3.教学目标:

(1)了解道路交通人机环境的构成;

(2)理解人机工程学在道路交通人机环境中的主要应用;

(3)掌握道路交通人机环境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表 2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出勤 作业

权 重(%) 50 50

表 3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 选择 简答 分析论述

权重(%) 15 10 15 40 2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丁玉兰.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第四版)

参考书:

[1] 李文彬,朱守林.建筑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第三

版)

[2] 向英华.人类工效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 袁克明. 人—机—环境系统,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4] 曹琦. 人机工程设计.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

[5] 赖维铁. 人机工程学.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Page 126: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24

《林区道路与桥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32030 课程中文名称: 林区道路与桥涵

课程英文名称: Forest Road and Bridge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3.0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48 学时/3.0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5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先修课程: 林业工程生态学、工程索道、牵引机械

主撰人: 郭根胜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林区道路与桥涵》是我校森林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拓展课程,该课程主要从林区

道路的勘测和设计两大方面来进行理论讲解。勘测方面内容主要包括林区道路的实地调查选

线、路线测量、地形复杂地段大中桥位处地形测量、小桥涵水文资料调查、土壤地质及筑路

材料的调查;设计方面内容主要包括路线设计、路基路面设计、防护工程设计、桥涵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林区道路与桥涵勘测设计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为学生将来在林区道路与桥涵勘察、设计、施工等林区道路相关工作

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该课程的林道网的规划,林区道路的技术标准,运材车辆的牵引力和行驶阻力,

林区道路与桥涵设计文件的编制,林区道路施工与养护技术;

——熟悉该课程的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路基设计及处理方法,林区道路常用的路面类型,

林区道路路线勘测选线、定线工作;

——掌握该课程的林区道路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路面设计,林

区道路小桥涵勘测设计。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

1 绪论 2

2 林区道路平面及横断面设计 8

3 林区道路纵断面设计 8

4 林区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8

Page 127: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25

5 林区道路路线勘测 8

6 林区道路小桥涵勘测设计 8

7 林区道路设计文件的编制 4

8 林区道路施工与养护技术 2

合 计 48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绪论

1.教学内容:

林区道路的功能及类型;林区道路的技术标准及规划设计要求;林道网的规划。

2.重点或难点:

林道网的规划。

3.教学目标:

(1)了解林区道路的功能及类型;

(2)理解林区道路的技术标准及规划设计要求;

(3)掌握林道网的规划。

主要知识单元 2 林区道路平面及横断面设计

1.教学内容:

路基、路面的设计宽度;特殊平面线形设计;基本平面线形设计,超高和加宽设计,驾

驶员平面视距设计。

2.重点或难点:

(1)超高和加宽设计;

(2)驾驶员平面视距设计。

3.教学目标:

(1)了解路基、路面的设计宽度;

(2)理解特殊平面线形设计;

(3)掌握基本平面线形设计,超高和加宽设计,驾驶员平面视距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3 林区道路纵断面设计

1.教学内容:

林区道路纵坡的坡度和坡长设计;竖曲线半径的选定,设计高程的计算,纵断面图的绘

制。

2.重点或难点:

(1)竖曲线设计;

(2)纵断面图的绘制。

3.教学目标:

(1)理解林区道路纵坡的坡度和坡长设计;

(2)掌握竖曲线半径的选定,设计高程的计算,纵断面图的绘制。

主要知识单元 4 林区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1.教学内容:

林区道路常用的路面类型以及适用条件;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路基设

计;一般路基设计,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路基设计,路面结构设计。

2.重点或难点:

(1)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Page 128: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26

(2)路基防护和加固的技术措施;

(3)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路基设计。

3.教学目标:

(1)了解林区道路常用的路面类型以及适用条件;

(2)理解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路基设计;

(3)掌握一般路基设计,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路基设计,路面结构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5 林区道路路线勘测

1.教学内容:

林区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选线原则及基本形式;不良地质条件下选线,山腰线选线,

山脊线选线;山岭区沿河线、越岭线选线的工作内容以及需考虑的事项。

2.重点或难点:

(1)山岭区选线;

(2)不良地质条件下选线。

3.教学目标:

(1)了解林区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选线原则及基本形式;

(2)理解不良地质条件下选线,山腰线选线,山脊线选线;

(3)掌握山岭区沿河线、越岭线选线的工作内容以及需考虑的事项。

主要知识单元 6 林区道路小桥涵勘测设计

1.教学内容:

小桥涵的构造;小桥涵的位置与型式的选择;小桥涵设计流量计算、孔径及长度计算以

及地基及基础设计。

2.重点或难点:

(1)小桥涵设计流量计算;

(2)小桥涵孔径及长度计算;

(3)小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

3.教学目标:

(1)了解小桥涵的构造;

(2)理解小桥涵的位置与型式的选择;

(3)掌握小桥涵设计流量计算、孔径及长度计算以及地基及基础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7 林区道路设计文件的编制

1.教学内容:

林区道路的项目划分及相关文件编码;林区道路概预算文件的组成;林区道路概预算文

件的编制。

2.重点或难点:

概预算文件的编制。

3.教学目标:

(1)了解林区道路的项目划分及相关文件编码;

(2)理解林区道路概预算文件的组成;

(3)掌握林区道路概预算文件的编制。

主要知识单元 8 林区道路施工与养护技术

1.教学内容:

林区道路养护技术及方法,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林区道路路基施工方法、路面施

工方法和小桥涵施工方法。

Page 129: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27

2.重点或难点:

(1)林区道路路基施工方法;

(2)林区道路路面施工方法;

(3)林区道路小桥涵施工方法。

3.教学目标:

(1)了解林区道路养护技术及方法,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

(2)理解林区道路路基施工方法、路面施工方法和小桥涵施工方法。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表 2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出勤 作业 图纸选线设计

权 重(%) 30 20 50

表 3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 判断 解答 计算

权重(%) 15 20 10 25 3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教材:

中南林学院,林区公路,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08

参考书:

[1]凌天清,道路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09

[2]许金良,道路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12

Page 130: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28

《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30030 课程中文名称: 传感器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 Sensors Techn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3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40 学时/2.5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8 学时/0.5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3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主撰人: 毕玉革 主审人: 宣传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传感器技术是森林工程专业的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是介绍工程动态测试中常

用的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参数、特点以及传感器的转换、检测电路和传感器的

应用等。通过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培养学生获

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所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进一步研究和处理工程测

试与分析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熟悉常用传感器的转换、检测电路。

——掌握传感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

参数、特点和应用,典型参量的测量方法,具备正确选用传感器和合理设计测试系统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小计

1 绪论 2 2

2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6 6

3 应变式传感器 4 2 6

Page 131: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29

4 电容式传感器 4 1 5

5 电感式传感器 6 1 7

6 压电式传感器 2 2 4

7 热电式传感器 4 2 6

8 磁电式传感器 2 2

9 光电式传感器 4 4

10 智能传感技术 2 2

11 典型参数的测量 4 4

合计 40 8 48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

知识

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1 绪论

1.测试技术概念及其含义;

2. 非电量电测系统的组成框图和

各部分的作用;

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地位、作

用及发展趋势;

4. 学科的特点和重点内容。

重点:

1. 非电量电测系统的组

成框图和各部分的作用;

2. 传感器的定义和组

成。

1. 了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实

例。2. 熟悉非电量电测系统的组成

和各部分的作用

3. 掌握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了解

传感器的组成、分类方法和对传感

器的一般要求;

2 传感

器 的

一 般

特性

1. 概述;

2. 线性度、灵敏度 、精确度、最

小检测量和分辨力、重复性、漂移;

3. 动态特性的一般模型;

4. 传感器对任意输入信号的时域

响应与脉冲响应函数;

5. 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6. 传感器典型环节的动态响应;

7. 传感器的不失真检测条件;

8. 传感器的静态、动态标定。

重点:

1. 传感器的一阶系统、

二阶系统的幅频、相频特

性;

2. 传感器的不失真检测

条件;

难点:

1. 传感器的静态标定与

动态标定方法。

1. 了解一阶、二阶传感器的动态标

定方法。

2.熟悉并掌握传感器的一阶和二阶

系统的不失真测试条件;

3. 掌握传感器的线性度、灵敏度 、

精确度、最小检测量和分辨力、重

复性、漂移概念和直线拟合方法,

传感器的频率响应函数的定义,传

感器的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幅频、

相频特性求取过程。

3 应

变式

传感

1. 金属丝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

2. 金属丝式应变片的结构与材

料;

3. 金属丝式应变片主要特征、金

属丝式应变片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4. 金属箔式应变片;

5. 测量电路;

6. 应变式传感器;

7. 半导体的压阻效应;

8. 半导体应变片的结构;

9. 固态压阻式传感器。

重点:

1.金属丝的应变效应原

理和输入输出公式推导;

难点:

1.金属电阻应变片应接

入的直流电桥电路的输

出特性。

1.了解应变片的基本结构,了解其类

型,应变片的选择依据和应变片的

粘贴工艺过程,应变式测力传感器、

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应变式压力

传感器的结构与应用;

2.熟悉金属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横向效应、机械滞后、温度效应等

主要特性,解电阻应变片应接入的

直流电桥电路的输出特性;

3.掌握半导体的压阻效应,掌握金属

丝的应变效应原理和公式。

4 电

容 式

传 感

1. 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缺点;

2. 变面积(S)型;

3. 变介质介电常数(ε)型;

4. 变极板间距(d)型;

5. 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测

量电路;

6. 温度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尺

寸的影响;

7. 电容电场的边缘效应、寄生与

分布电容的影响;

8.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电容式

差压变送器,电容式测微仪,电容

重点:

1. 变面积(S)型;

2. 变介质介电常数(ε)

型;

3. 变极板间距(d)型;

难点:

1.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

用:电容式差压变送器,

电容式测微仪,电容式液

位计。

1. 了解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电容式

测微仪,电容式液位计等电容式传

感器的应用;

2.熟悉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电

桥电路、运算放大器电路;

3. 掌握变面积(S)型、 变介质介

电常数(ε)型、. 变极板间距(d)

型的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原理。

Page 132: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30

主要

知识

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式液位计。

5 电

感式

传感

1. 气隙型电感传感器;

2. 螺管型电感传感器;

3. 电感线圈的等效电路;

4. 测量电路;

5. 差动变压器的结构原理与等效

电路;

6. 差动变压器的变换特征;

7. 差动变压器的误差因素分析;

9. 差动变压器的测量电路;

10.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结构和工

作原理;

11.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12. 线圈的尺寸、形状对性能的影

响;

13.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14.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

重点:

1. 气隙型电感传感器;

2. 螺管型电感传感器;

3. 差动变压器的结构原

理与等效电路、误差因素

分析;

难点:

1.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结

构和工作原理;

2.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

用。

1.了解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

2. 熟悉变气隙型、螺管型和差动变

压器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差动变

压器的变换特征,差动变压器的误

差因素分析;

3. 掌握变气隙型、螺管型和差动变

压器式传感器的结构形式,差动变

压器的工作原理,高频反射式涡流

传感器、低频透射式涡流传感器的

工作原理。

6 压

电 式

传 感

1.石英晶体压电效应;

2.压电陶瓷压电效应;

3.石英晶体;

4.压电陶瓷;

5. 压电式传感器等效电路;

6. 压电式传感器测量电路;

7.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8.压电式压力传感器;

9.压电式流量计。

重点:

1. 压电材料的压电效

应;

2. 压电式传感器等效电

路;

3. 压电式传感器测量电

路;

4.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5. 压电式压力传感器;

1.了解压电效应的数学模型,压电晶

体的表面电荷计算,压电晶片的组

合方式,压电材料的主要特性参数,

压电材料的分类及特性,影响压电

式传感器误差的主要因素;

2.熟悉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压电式

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3.掌握电压放大器和电荷放大器作

用、特征,压电式力传感器的工作

原理、结构形式和应用,压电式加

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形式

和应用。

7 热

电 式

传 感

1. 热电效应;

2. 热电偶基本定律;

3. 常用的热电偶及结构;

4.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

5. 常用热电阻;

6. 热电阻的测温线路;

7. 热电阻的特点;

8. 集成温度传感器;

9. 热敏电阻。

重点:

1. 热电效应;

2. 热电偶基本定律;

3. 常用的热电偶及结

构;

难点:

1.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

偿;

1. 了解常用的热电偶及结构和应

用,常用热电阻结构及其测温线路

和应用特点,集成温度传感器,热

敏电阻;

2. 熟悉热电效应和热电势内容;

3. 掌握热电偶基本定律和应用价

值,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方法:补

偿导线法,计算校正法。

8 磁

电 式

传 感

1.磁电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2.磁电式传感器类型;

3.磁电式传感器应用;

4.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

5.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6.霍尔元件的驱动电路;

7.霍尔传感器结构及其特性分析。

重点:

1.磁电式传感器工作原

理;

2.磁电式传感器类型;

3.磁电式传感器应用;

4.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

5.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难点:

1.霍尔传感器结构及其

特性分析。

1.了解磁电感应式振动加速度传感

器、磁电式转速传感器、磁电感应

式扭矩仪和电磁流量传感器的应

用;

2.熟悉霍尔元件的材料、主要技术参

数和电磁特性,霍尔传感器的压力

测量、磁场测量、电流测量应用;

3.掌握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

理,变磁通式和恒定磁通式的磁电

传感器的结构形式,霍尔传感器的

工作原理。

9 光电

式传

感器

1.光电效应;

2.光电器件的基本特性;

3.光电器件;

4.光源;

5.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重点:

1.光电效应;

2.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3.光纤的结构和传输原

理;

1.了解光电器件的基本特性、光电器

件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光电器

件配套的光源,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2.熟悉光纤的主要参数、分类,光纤

压力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光

Page 133: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31

主要

知识

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6.光纤的结构和传输原理;

7.光纤的主要参数;

8.光纤的种类;

9.常用的光纤传感器。

4.常用的光纤传感器。 纤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3.掌握光电效应工作原理,光纤的结

构和传输原理。

10 智

能传

感技

1.智能传感器概述;

2.智能传感器实现;

3.数据处理及软件实现;

4.微机电系统;

5.网络传感器;

6.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重点:

1.智能传感器实现;

2.数据处理及软件实现;

3.网络传感器;

难点:

1.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1.了解智能传感器概述,智能传感器

实现,数据处理及软件实现,微机

电系统;

2.熟悉网络传感器,多传感器信息融

合。

11 典

型参

数的

测量

1.拉(压)力的测量;

2.弯曲载荷的测量;

3.拉(压)和弯曲联合作用时的测

量;

4.剪力的测量;

5.扭矩的测量;

6.惯性式传感器的力学模型与特

性分析;

7.振动测量常用的传感器;

8.振动测量系统及其标定;

9.激振试验设备及振动信号简介。

重点:

1.拉(压)力的测量;

2.扭矩的测量;

3.振动测量常用的传感

器;

难点:

1.振动测量系统。

1.熟悉各种载荷力常用的布片与组

桥方法并理解电桥的温度补偿原

理;

2.掌握振动测试系统,振动激励方

法,典型振动参数的测量。

四、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一)实验条件

表 3 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序号

实验项目 主要设备名称 每组应配台件数

备注

1 金属箔式应变片的电桥性能

实验 传感器实验台 1

现有 12 台传感器试验台,每组 2-4 人

2 多种传感器位移测试实验 传感器实验台 1 现有 12 台传感器试验台,每组 2-4 人

3 压电式传感器测振动实验 传感器实验台 1 现有 12 台传感器试验台,每组 2-4 人

4 多种传感器测温特性实验 传感器实验台 1 现有 12 台传感器试验台,每组 2-4 人

(二)实验项目

表 4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1

金属箔式应

变片的电桥

性能实验

金属箔式应变片构造及工作原理,信号调

制解调放大原理、单臂、半桥和全桥的组

桥方法、相同载荷下的测试。

1.掌握金属箔式应变片构造及工作原理、信号调

制解调放大原理、各种组桥(单臂桥、半桥和全

桥)方法。

2

多种传感器

位移测试实

分别利用电容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或电涡

流传感器等,测试信号变换电路,组建位

移测试系统,定度不同传感器的位移测试

特性。

1.了解电容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和电涡流传感器

等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熟悉不同传感器的调理电路;

3.掌握利用不同传感器实现位移测量的测试方法

及其位移测试特性。

Page 134: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32

3

压电式传感

器测振动实

利用压电传感器,低频振荡器,振动源,

测试信号变换电路,双踪示波器等组建振

动测试系统。利用共振原理,确定悬臂梁

的振动固有频率。

1.了解压电传感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熟悉相配套的调理电路;

3.掌握利用压电传感器实现机械结构振动固有频

率测量的测试方法。

4

多种传感器

测温特性实

分别利用 Pt100 铂热电阻传感器、Cu50 铜

热电阻传感器或 K 热电偶传感器等,测试

信号变换电路,组建温度测试系统,定度

不同传感器的测温特性。

1.了解 Pt100 铂热电阻传感器、Cu50 铜热电阻传

感器或 K 热电偶传感器等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

理;

2.熟悉不同传感器的调理电路;

3.掌握利用不同传感器实现温度测量的测试方法

及其测温特性。

(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原理、设备、数据处理和结论。

(四)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勤+操作+实验报告

2.成绩评定:实验总评成绩=平时考勤成绩×(20)%+操作考查×(30)%+实验报

告×(50)%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闭卷笔试考试、考勤作业和开卷随堂小测验、实验报告。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50)%+课程结业考试×(50)%

表 5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和随堂测验 实验成绩

权重(%) 25% 25% 50%

表 6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填空题 选择题 简答题 计算题 综合试验题

权重(%) 0%-20% 0%-15% 30%-40% 10%-15% 15%-25%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王化祥,张淑英·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 4 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5.6

2.胡向东·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 2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8

3.唐文彦·传感器(第 5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9

4.田裕鹏,姚恩涛,李开宁·传感器原理(第 3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9

5.黄长艺,严普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 2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童淑敏,韩峰等·工程测试技术·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1

(二)相关网络资源

表 7 网络教学资源

网站类别 网址

慕课教学网

https://www.edx.org/

https://www.coursera.org/

Page 135: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33

https://www.udacity.com/

国内公开课

教学网址

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home/

北京大学 MOOCs 课程:http://mooc.pku.edu.cn

新浪公开课:http://open.sina.com.cn/

网易公开课:http://open.163.com/

内蒙古农业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http://eplat.imau.edu.cn/meol/homepage/common/

Page 136: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34

《起重运输机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32120 课程中文名称: 起重运输机械

课程英文名称: Crane and Transportation Machine

课程类别: 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5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

主撰人: 岳海军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起重机械和运输机械的结构、组成、种类、工作特点、适用场合及其主

要零部件的使用与维护等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起重机械和运输机械主要零部件的使用与维护;

——熟悉起重机械和运输机械种类、工作特点、适用场合;

——掌握起重机械和运输机械的结构、组成和种类。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

1 绪论 2

2 起重机专用零部件 6

3 塔式起重机 4

4 轮式起重机 4

5 桥式起重机 4

6 带式输送机 4

7 特种带式输送机 4

8 板式输送机、振动输送机及叉车 4

合计 32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Page 137: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35

主要知识单元 1 绪论

1.教学内容:

起重运输机械的用途、工作特点及发展趋势;起重运输机械的分类。

2.重点或难点:

起重运输机械的分类

3.教学目标:

(1)了解起重运输机械的用途、工作特点及发展趋势;

(2)理解并掌握起重运输机械的分类。

主要知识单元 2 起重机专用零部件

1.教学内容:

钢丝绳、滑轮及滑轮组、卷筒、取物装置、制动装置、车轮与轨道。

2.重点或难点:

滑轮组的倍率

3.教学目标:

(1)了解钢丝绳、滑轮及滑轮组、卷筒、取物装置、制动装置、车轮与轨道;

(2)理解并掌握滑轮组的倍率。

主要知识单元 3 塔式起重机

1.教学内容:

塔式起重机的分类、组成和参数;塔式起重机的工作机构;塔式起重机的金属结构;塔

式起重机的使用与维护。

2.重点或难点:

塔式起重机的工作机构

3.教学目标:

(1)了解塔式起重机的分类、组成和参数;塔式起重机的使用与维护;

(2)理解并掌握塔式起重机的工作机构;塔式起重机的金属结构。

主要知识单元 4 轮式起重机

1.教学内容:

轮式起重机的分类、组成和参数;轮式起重机的工作机构;轮式起重机的运行机构;轮

式起重机的使用与维护。

2.重点或难点:

轮式起重机的工作机构

3.教学目标:

(1)了解轮式起重机的分类、组成和参数;轮式起重机的使用与维护;

(2)理解并掌握轮式起重机的工作机构;轮式起重机的运行机构。

主要知识单元 5 桥式起重机

1.教学内容:

桥式起重机的分类、组成和参数;桥式起重机的起重小车;桥式起重机的桥架运行机构;

桥式起重机的桥架;桥式起重机安装技术工艺;桥式起重机的使用与维护。

2.重点或难点:

桥式起重机的桥架运行机构;桥式起重机安装技术工艺;

3.教学目标:

(1)了解桥式起重机的分类、组成和参数;桥式起重机的桥架;桥式起重机安装技术

工艺;桥式起重机的使用与维护;

Page 138: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36

(2)理解并掌握桥式起重机的起重小车;桥式起重机的桥架运行机构。

主要知识单元 6 带式输送机

1.教学内容:

带式输送机的类型和工作原理;带式输送机主要零部件的结构与原理;带式输送机的安

装与调试;带式输送机的使用与维修。

2.重点或难点:

带式输送机主要零部件的结构与原理

3.教学目标:

(1)了解带式输送机的安装与调试;带式输送机的使用与维修;

(2)理解并掌握带式输送机的类型和工作原理;带式输送机主要零部件的结构与原理。

主要知识单元 7 特种带式输送机介绍

1.教学内容:

波状档边带式输送机、气垫带式输送机、圆管带式输送机。

2.重点或难点:

3.教学目标:

(1)了解带式输送机的发展趋势;

(2)理解并掌握波状档边带式输送机、气垫带式输送机、圆管带式输送机。

主要知识单元 8 板式输送机、振动输送机及叉车

1.教学内容:

板式输送机、振动输送机及叉车

2.重点或难点:

3.教学目标:

(1)了解板式输送机、振动输送机及叉车的发展趋势;

(2)理解并掌握板式输送机、振动输送机及叉车。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考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闭卷考试×70%

表 2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出勤 作业 实验

权 重(%) 40 20 40

表 3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填空 选择 判断 简答

权重(%) 20 40 20 2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教材:

纪宏,起重与运输机械(第1版),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10

参考书:

张永清,起重运输与吊装技术(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10

Page 139: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37

《工程植被防护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32320

课程中文名称: 工程植被防护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Vegetation

Protection Techn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0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2.0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6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先修课程: 林学概论、林业工程生态学

主撰人: 郭根胜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工程植被防护技术是森林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拓展课程。该课程主要从岩土工程

学、土壤学、生态学的角度,来论述植被护坡机理,介绍可用于边坡绿化和防护的植物及护

坡设计选型原则。详细讲解多种普通边坡和高陡边坡的植被护坡方法,以及近年来推广应用

的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技术,并结合一些工程实例。了解植被护坡工程的养护与管理。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不同地形、地质自然环境下工程植被防护技术的基本理论知

识和基本技能,并能根据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植被防护技术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该课程的岩土边坡的基本理论,植被防护工程养护管理的方法和实践技术。

——熟悉该课程的植被防护工程护坡机理,植物防护、骨架植物防护的设计方法以及植

物的选型配置,坡面植物群落设计。

——掌握该课程的一般边坡的植被防护方法,高陡边坡的植被防护方法,厚层基材喷射

植被防护技术。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

1 岩土边坡概述 2

2 植被防护机理 4

3 植被群落设计与人工调控原理 6

4 一般边坡的植被防护方法 6

5 高陡边坡的植被防护方法 4

Page 140: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38

6 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 8

7 植被防护工程设计实例 2

合 计 32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岩土边坡概述

1.教学内容:

岩土边坡的类型,边坡防护加固结构需要考虑的因素;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定性分

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边坡防护的几种基本处理方法原理。

2.重点或难点:

(1)岩土边坡的分类;

(2)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

(3)几种典型的防护技术。

3.教学目标:

(1)了解岩土边坡的类型,边坡防护加固结构需要考虑的因素;

(2)理解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

(3)掌握边坡防护的几种基本处理方法原理。

主要知识单元 2 植被防护机理

1.教学内容:

植物防护的作用及树种选择原理;植被护坡机理;TBS 植被防护技术原理;植被混凝土

防护技术原理。

2.重点或难点:

(1)植物防护的作用及树种选择原理;

(2)植被护坡机理;

(3)TBS 植被防护技术原理;

(4)植被混凝土防护技术原理。

3.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防护的作用及树种选择原理;

(2)掌握植被护坡机理;TBS 植被防护技术原理;植被混凝土防护技术原理。

主要知识单元 3 植被群落设计与人工调控原理

1.教学内容:

植被群落类型设计原则;不同类型边坡植被群落类型设计,自然调控;目标植被群落,

人工调控技术。

2.重点或难点:

(1)植被群落类型设计原则;

(2)目标植被群落及不同类型边坡植被群落类型设计;

(3)自然调控;

(4)人工调控。

3.教学目标:

(1)了解植被群落类型设计原则;

(2)理解不同类型边坡植被群落类型设计,自然调控;

(3)掌握目标植被群落,人工调控技术。

主要知识单元 4 一般边坡的植被防护方法

Page 141: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39

1.教学内容:

几种传统工程植被防护方法;现代边坡植被防护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的原理及优势;常

见几种典型的边坡防护方法。

2.重点或难点:

(1)传统工程植被防护方法;

(2)现代边坡植被防护方法;

(3)常见几种典型的边坡防护方法。

3.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传统工程植被防护方法;

(2)理解现代边坡植被防护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的原理及优势;

(3)掌握常见几种典型的边坡防护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5 高陡边坡的植被防护方法

1.教学内容:

钢筋混凝土锚索框架防护原理和适用条件;钢筋混凝土锚索框架防护施工方法。

2.重点或难点:

(1)钢筋混凝土锚索框架防护原理和适用条件;

(2)钢筋混凝土锚索框架防护施工方法。

3.教学目标:

(2)理解钢筋混凝土锚索框架防护原理和适用条件;

(3)掌握钢筋混凝土锚索框架防护施工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6 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

1.教学内容:

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简介与原理;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主要技术指标;植被混

凝土生态防护技术的基材配方:厚度,强度,质量评价。

2.重点或难点:

(1)技术简介与原理;

(2)基材配方;

(3)主要技术指标。

3.教学目标:

(1)了解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简介与原理;

(2)理解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主要技术指标;

(3)掌握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的基材配方:厚度,强度,质量评价。

主要知识单元 7 植被防护工程设计实例

1.教学内容: 植被防护技术基本原理、设计方法、施工在工程中的应用。

2.重点或难点:

工程植被防护的设计与施工。

3.教学目标:

掌握植被防护技术基本原理、设计方法、施工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表 2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Page 142: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40

平时考核类型 出勤 作业

权 重(%) 60 40

表 3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 判断 解答 案例

权重(%) 15 20 10 35 2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教材:

周德培,张俊云.植被护坡工程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参考书:

[1]顾卫.人工坡面植被恢复设计与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06

[2]许文年.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理论与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05

Page 143: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41

《工程生态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45720

课程中文名称: 工程生态景观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0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2.0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6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先修课程: 林学概论、林业工程生态学、生态型木材收获利用学

主撰人: 郭根胜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工程生态景观设计》是我校森林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拓展课程。根据我校森

林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本课程根据地理学上的景观与

环境学中的生态,把地理学对地理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

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集合为一体,以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

地球表层的迁移与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景观的

动态变化及景观优化利用和保护的原理与途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生态景观设计的基

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学

生将来在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土地利用、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域规划、旅游开发和城

市园林建设等方面的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该课程的生态景观设计及景观生态学新兴交叉学科的概况,景观生态学的理论

框架。

——熟悉该课程的景观空间结构与景观异质性,景观功能的生态流。

——掌握该课程的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能运用

生态景观设计原理和方法解决生态景观等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

1 绪论 2

2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4

Page 144: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42

3 景观空间结构与景观异质性 4

4 景观功能的生态流 4

5 景观变化 4

6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6

7 景观数量化研究方法与手段 4

8 景观生态规划与应用 4

合 计 32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绪论

1.教学内容:

景观生态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概况;景观生态学学科地位;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

2.重点或难点:

(1)景观生态学的源流发展与学科特色;

(2)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

3.教学目标:

(1)了解景观生态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概况;

(2)理解景观生态学学科地位;

(3)掌握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

主要知识单元 2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1.教学内容:

等级理论、空间种群理论、渗透理论和源一汇系统理论;景观系统的整体性异质性原理,

格局过程关系原理;尺度分析原理,景观结构镶嵌原理,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景

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景观多重价值与文化关联原理。

2.重点或难点:

(1)生态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

(2)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

3.教学目标:

(1)了解等级理论、空间种群理论、渗透理论和源一汇系统理论;

(2)理解景观系统的整体性异质性原理,格局过程关系原理;

(3)掌握尺度分析原理,景观结构镶嵌原理,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景观演

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景观多重价值与文化关联原理。

主要知识单元 3 景观空间结构与景观异质性

1.教学内容:

景观空间单元,景观异质性的测度方法;景观异质性的特点;斑块、廊道、基质等景观

空间单元,景观粒度与对比度,景观边界与生态交错带,网络等的空间结构和联系。

2.重点或难点:

(1)景观粒度与对比度;

(2)景观边界与生态交错带;

(3)景观异质性及其测度。

3.教学目标:

(1)了解景观空间单元,景观异质性的测度方法;

(2)理解景观异质性的特点;

Page 145: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43

(3)掌握斑块、廊道、基质等景观空间单元,景观粒度与对比度,景观边界与生态交

错带,网络等的空间结构和联系。

主要知识单元 4 景观功能的生态流

1.教学内容:

流的景观结构;相邻景观要素间的无机流、动植物在景观中的运动特点;反映景观功能

生态流产生的机制。

2.重点或难点:

(1)反映景观功能生态流产生的机制;

(2)动植物在景观中的运动。

3.教学目标:

(1)了解流的景观结构;

(2)理解相邻景观要素间的无机流、动植物在景观中的运动特点;

(3)掌握反映景观功能生态流产生的机制。

主要知识单元 5 景观变化

1.教学内容:

景观变化的规律性及其判断标准,景观稳定性及其测度;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人类在景

观变化中的作用;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式。

2.重点或难点:

(1)景观变化的驱动力;

(2)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式。

3.教学目标:

(1)了解景观变化的规律性及其判断标准,景观稳定性及其测度;

(2)理解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人类在景观变化中的作用;

(3)掌握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式。

主要知识单元 6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1.教学内容:

景观生态的类型及其案例;景观生态的分类原则和主要景观分类系统,景观生态系统健

康和文化、美学的评价;景观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景观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评价方

法。

2.重点或难点:

(1)景观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景观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评价方法。

3.教学目标:

(1)了解景观生态的类型及其案例;

(2)理解景观生态的分类原则和主要景观分类系统,景观生态系统健康和文化、美学

的评价;

(3)掌握景观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景观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评价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7 景观数量化研究方法与手段

1.教学内容:

遥感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 3S 技术在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中的应用;景观野外调查

与观测、景观尺度分析和地统计学方法。

2.重点或难点:

(1)景观野外调查与观测;

Page 146: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44

(2)景观尺度分析和地统计学方法。

3.教学目标:

(1)了解遥感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 3S 技术在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中的应用;

(2)掌握景观野外调查与观测、景观尺度分析和地统计学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8 景观生态规划与应用

1.教学内容:

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国外景观生态规划概况和景观生态规划预案研究案例;农田景观

生态规划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的特点和原则,景观生态学原理、理论和方法

在自然保护、农区景观生态建设、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旅游与区

域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2.重点或难点:

(1)景观生态规划的特点和原则,农田景观生态规划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2)景观生态学原理、理论和方法在自然保护、农区景观生态建设、城市景观生态建

设、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旅游与区域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3.教学目标:

(1)了解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国外景观生态规划概况和景观生态规划预案研究案例;

(2)理解农田景观生态规划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3)掌握景观生态规划的特点和原则,景观生态学原理、理论和方法在自然保护、农

区景观生态建设、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旅游与区域开发等方面的

应用。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表 2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出勤 作业

权 重(%) 60 40

表 3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 判断 解答 应用案例

权重(%) 15 20 10 35 2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教材:

曾辉,景观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04

参考书:

[1]白晓慧,生态工程—原理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傅伯杰,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11.02

[3]何东进,景观生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02

Page 147: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45

《森林作业与环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32520 课程中文名称: 森林作业与环境

课程英文名称: Forest operations and

environment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6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先修课程: 林学概论、生态型木材收获利用学

主撰人: 裴志永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森林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地开发利用珍贵的

森林资源,掌握人类与森林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后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理解正确选择

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方式的重要意义。本课程不仅为后继继续学习深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

础,而且为该专业的学生从事森林资源开发的具体实践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森林与人类相互作用的沿革。

——熟悉典型森林作业对森林环境的影响结果。

——掌握基于森林生态学原理的科学的森林资源开发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

1 森林与人类相互作用沿革 2

2 森林作业对林地土壤的影响 6

3 森林作业对林地水环境的影响 6

4 森林作业对林中光环境的影响 4

5 森林作业对保留木的影响 4

6 森林作业对林中野生动物的影响 3

7 森林作业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

8 森林作业与森林景观 3

合计 32

Page 148: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46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森林与人类相互作用沿革

1.教学内容:

森林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森林的变迁;森林作业与森林环

境。

2.重点或难点:

(1)森林的作用;

(2)森林面积变化的原因。

3.教学目标:

(1)了解森林的作用;

(2)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森林变迁的驱动力。

主要知识单元 2 森林作业对林地土壤的影响

1.教学内容:

森林土壤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极其作用;森林作业装备与林地土壤相互作用模型;

森林采伐作业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集材作业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迹地清理作业对土

壤理化特性的影响;整地作业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森林作业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2.重点或难点:

(1)森林土壤和森林生物及森林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2)轮式拖拉机载荷下陷模型。

3.教学目标:

(1)熟悉森林土壤的发生、构造和功能;

(2)掌握拖拉机行驶阻力的分析方法;

(3)掌握典型森林作业工艺对林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主要知识单元 3 森林作业对林地水环境的影响

1.教学内容:

森林和水;森林作业对林地水的影响;森林作业对区域内河(溪)流的影响。

2.重点或难点:

(1)森林的水分平衡,森林对水分循环的作用;

(2)森林作业对迹地径流的影响。

3.教学目标:

(1)理解水分循环的机制;

(2)掌握集材等作业对林地水的作用结果。

主要知识单元 4 森林作业对林中光环境的影响

1.教学内容:

森林和光因子;森林作业对林中光的作用。

2.重点或难点:

(1)光对森林的作用;

(2)采伐作业对林内光强的影响。

3.教学目标:

(1)理解光环境对森林的意义;

(2)掌握采伐作业对光强的作用结果。

主要知识单元 5 森林作业对保留木的影响

1.教学内容:

Page 149: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47

保留木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森林作业对保留木的影响;保护保留木的措施。

2.重点或难点:

(1)不同采伐作业对保留木的影响;

(2)保留木的保护措施。

3.教学目标:

(2)理解保留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意义;

(3)掌握保留木的保护措施。

主要知识单元 6 森林作业对林中野生动物的影响

1.教学内容:

森林与林中野生动物的关系;森林作业对林中野生动物的影响;采伐作业对林中野生动

物的影响。

2.重点或难点:

森林破碎化对林中野生动物的影响。

3.教学目标:

(1)理解适宜生境比例与物种分布之间的关系以及边缘效应;

(2)掌握森林采伐作业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规律及保护措施。

主要知识单元 7 森林作业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教学内容:

森林生物多样性概述;森林作业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森林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评价;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几点建议。

2.重点或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方法;

(2)森林作业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教学目标:

(1)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理解森林生物多样性变化评价方法;

(3)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主要知识单元 8 森林作业与森林景观

1.教学内容:

森林景观;森林作业对森林景观的影响;森林作业对森林景观影响的案例研究。

2.重点或难点:

(1)森林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

(2)森林作业对森林景观的影响。

3.教学目标:

(1)了解森林景观的概念;

(2)掌握森林作业对森林景观结构的影响;

(3)初步掌握森林作业影响森林景观的研究方法。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表 2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Page 150: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48

权 重(%) 60 40

表 3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 综合分析题

权重(%) 20 20 10 20 3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教材:

王立海·《森林作业与森林环境》·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任露泉·《土壤粘附力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傅伯杰·《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Page 151: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49

《林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1645820

课程中文名称: 林业企业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 Forestry enterprise

management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0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2.0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开课单位: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开设学期: 第 6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森林工程(卓越复合型人才)

先修课程: 林学概论、生态型木材收获利用学

主撰人: 李航天 主审人: 王国忠 制定时间: 2017 年 6月 2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林业企业管理》是我校森林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拓展课程。根据我校森林工

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本课程主要从林业企业管理的基本

原理、理论、方法、手段和运行模式、林业企业组织管理、森林资源管理、生产过程管理、

人力资源、企业质量、企业物资、设备、信息等方面管理基本理论、技能和机制等方面进行

理论讲授,为林业企业管理和林业企业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指导林业企业管理实

践。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林业企业发展过程、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熟悉林业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掌握林业企业组织管理、森林资源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人力资源、企业质量、企

业物资、设备、信息等方面管理基本理论、技能和机制。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

1 林业企业概论 2

2 林业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2

3 林业企业管理原理 4

4 林业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4

5 林业企业制度、组织和经营战略 4

6 森林资源管理 3

Page 152: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50

7 生产过程管理 5

8 人力、物资、设备和质量管理 4

9 营销管理与经济效益分析 2

10 信息管理与创新管理 2

合 计 32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林业企业概论

1.教学内容: 林业企业和林业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林业企业起源与发展;林业企业

管理活动特征;林业企业经营方式。

2.重点或难点:

(1)现代林业企业的运行体系,林业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2)如何使学生建立对林业企业的系统认识和管理框架。

3.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林业企业管理的目的,林业企业与管理的发展变革;

(2)理解林业企业和林业企业管理的定义;

(3)林业企业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方向。

主要知识单元 2 林业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1.教学内容: 林业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企关系、市场环境和企业间关系;林业企业内

部环境分析。

2.重点或难点:

(1)林业企业外部与内部环境分析;

(2)正确分析经营环境对林业企业生存和发展有何影响。

3.教学目标:

(1)了解林业企业经营环境特点、分析的目的和作用;

(2)理解林业企业外部环境的主要层面,包括政企关系、市场环境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3)掌握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

主要知识单元 3 林业企业管理原理

1.教学内容: 林业企业管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协同原理;各管理

原理的应用。

2.重点或难点:

(1)林业企业管理原理目的、实质和过程;

(2)如何使各管理原理在林业企业管理实践中应用。

3.教学目标:

(1)了解林业企业管理目的和特征;

(2)掌握林业企业管理原理内涵、基本思想、要点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主要知识单元 4 林业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1.教学内容: 林业企业管理方法的定义、实质及优缺点;目标管理的概念、内容、步

骤和使用原则;网络计划技术的概念、内容、网络图绘制方法和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计

算机在林业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重点或难点:

(1)林业企业管理内容,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步骤;

(2)网络图绘制方法和时间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Page 153: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51

(3)如何把管理方法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使管理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3.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在林业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理解林业企业管理方法的定义、实质和优缺点;

(3)掌握目标管理概念、内容、步骤和原则,网络计划技术的概念、内容、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5 林业企业制度、组织和经营战略

1.教学内容: 林业企业制度内涵、特征、主要内容、建立和配套改革措施;林业企业

组织结构、组织发展、组织重构和组织管理的基本问题;林业企业经营战略含义、特征、作

用、内容、体系和制定。

2.重点或难点:

(1)林业企业制度、组织结构、经营战略的内涵、特征、内容和体系;

(2)林业企业制度建立、组织管理、经营战略体系制定。

3.教学目标:

(1)了解林业企业制度、组织结构、经营战略的发展过程和基本问题;

(2)理解林业企业制度内涵、特征和主要内容;

(3)掌握林业企业经营战略的内涵、特征、内容、体系建立、制定过程。

主要知识单元 6 森林资源管理

1.教学内容: 林业企业森林资源含义、构成、特点;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管理的含义、

任务和意义;林地资源管理的含义、特点、任务和内容;林木资源管理含义、分类、特点、

任务、内容、经营利用规划、数据管理和林价管理;其它自然资源管理。

2.重点或难点:

(1)林业企业资源管理的含义、任务,林地与林木资源管理的内容;

(2)林业企业如何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及合理经营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多效益的目标

并提高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

3.教学目标:

(1)了解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的含义、构成和特点,其它自然资源管理内容;

(2)理解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管理的含义、任务和意义;

(3)掌握林地资源管理的含义、特点、任务和内容,林木资源管理含义、分类、特点、

任务、内容、经营利用规划、数据管理和林价管理。

主要知识单元 7 生产过程管理

1.教学内容: 林业企业营林生产过程的组织、木材采运生产过程的组织、林产工业生

产过程的组织;林业企业生产调度工作任务、内容和方法;林业企业生产控制过程。

2.重点或难点:

(1)林业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调度和过程控制内容;

(2)林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生产过程控制的困难性。

3.教学目标:

(1)了解林业企业组织、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的意义;

(2)理解营林生产过程的组织、木材采运生产过程的组织、林产工业生产过程的组织;

(3)掌握林业企业生产调度工作任务、内容、方法和优化方法,林业企业生产控制的

内容、方式。

主要知识单元 8 人力、物资、设备和质量管理

1.教学内容: 林业企业制度人力资源、物资、设备管理的含义、目标、特点、内容和

方法;物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构成和制定方法;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及组织实施;设备维

Page 154: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52

修制度和修理的类型和方法;林业企业营林生产和木材采运各阶段生产质量管理含义、目标、

特点、内容和常用的质量统计方法。

2.重点或难点:

(1)林业企业制度人力资源、物资、设备、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2)人力资源的发挥、物资储备和消耗管理、设备的合理使用、生产各阶段质量控制

都是重要组成部分。

3.教学目标:

(1)了解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物资、设备、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目标;

(2)理解物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构成和制定方法,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及组织实施;

(3)掌握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物资、设备管理和各阶段生产质量管理的内涵、内容和

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9 营销管理与经济效益分析

1.教学内容: 林业企业市场营销理念、特点、原则,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

促销策略;林业企业资金获得和有效利用管理;经济效益分析。

2.重点或难点:

(1)林业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经济效益评价;

(2)林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相应的营销策略,经济效益评价。

3.教学目标:

(1)了解林业企业营销特点、原则;

(2)理解林业企业理财模式;

(3)掌握林业企业营销策略和林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相应的营销策略,对林业企业进

行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主要知识单元 10 信息管理与创新管理

1.教学内容: 林业企业信息化定义、内容、任务;林业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内容、技术、

组织和过程;林业企业信息管理内容;林业企业创新含义、创新体系和创新管理的内容。

2.重点或难点:

(1)林业企业信息管理的内容和创新管理内容;

(2)信息化工程的过程和如何实现林业企业管理创新。

3.教学目标:

(1)了解林业企业信息化特点、意义,创新管理体系意义;

(2)掌握林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内容、创新体系和创新管理内容。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表 2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出勤 案例分析

权 重(%) 50 50

表 3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 选择 简答 案例

权重(%) 15 20 15 30 2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教材:

Page 155: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 jwc.imau.edu.cnjwc.imau.edu.cn/__local/7/20/57/5D4E660F082EF54FA4639DB01AD_D02331CE... ·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会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基本

153

耿玉德.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6

参考书:

[1] 耿玉德.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基础.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

[2] 李文彬,赵广杰.林业工程研究进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3] 王立海.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 哈罗德*孔茨.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 蒋敏元.林业经济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6] 彭璧玉.现代企业管理新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7] 芮明杰.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