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阳 忆往 - szbk.chuzhou.cnszbk.chuzhou.cn/czrb/page/1/2018-12/06/a06/20181206a06_pdf.pdf ·...

1
6 2018 12 6 星期四 西涧周刊微信公众号 欢迎扫码关注 □责编:张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CHUYANG YIWANG 忆往 滁阳 吴 棠(1813-1876),字 仲 宣 ,一 字 仲 仙,号棣华。清安徽泗州盱眙县三界市 (今明光市三界镇老三界)人。道光十五 年(1835)中江南乡试恩科举人。道光二 十九年补江苏桃源县(今泗阳县)知县。 历任清河知县、署邳州知州、徐州知府、徐 州道、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署漕运总督、实授漕运总督、署 江苏巡抚、署两广总督、补闽浙总督、授钦差大臣等职,官至四 川总督、署成都将军,加都察院都御史、兵部尚书衔。 吴棠喜欢读书,也喜欢刊刻书籍惠及士林,为牧 令时,重视士子学习,在清河知县任上,于军书旁午 之际,犹校勘朱子《小学》、《近思录》,公诸士林;还以 《汪龙庄遗书》为课程,所至皆分致僚属,求先贤有益 学治书刊之。汪龙庄,即汪辉祖(1730 年-1807 年), 号龙庄,清代乾、嘉时期良吏。 咸丰五年(1855),吴棠从清河知县任上开缺, 奉讳里居,购取大量经籍回原籍盱眙三界市老家阅 读,并署其室名“望三益斋”。其后,吴棠一直坚持 用“望三益斋”之名刻印书籍,供给士人,世称“望三 益斋”本。 据陈庆年《吴棠年谱》列举,时“望三益斋”刻印 书籍有: 经部:《合刻(宋)程子朱子》,吕祖谦《周易传义 音训》,邹季友《书传音释》,吴昌宗《四书经注集证》, 张锡嵘《孝经章句读》,朱就《正录读》,朱就《正录续 编》、《孝经问答》,《合刻赵怀玉周廷寀校韩诗外传》。 子部:《(明)陈选小学集注》,江永《近思录集 注》、《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方东树《书林扬觯》、 《汉学商兑》,汪辉祖《双节堂庸训》、《学治臆说》、《学 治续说》、《学治说赘》、《佐治药言》、《续佐治药言》、 《病塌梦痕录》、《梦痕遗录》。 集部:钱振伦、钱振常笺注《樊南文集补编》,《张 弨遗集》,王孝成《伊蒿室文集》、《诗集》,(宋)谢枋得 《文章轨范注解选》,《唐诗》,果亲王《古文约选》,王 拯辑《归方评点史记合笔》。 以上书目没有史部,据了解,其时吴棠刊刻的史 部书籍有丁晏《四史余论》、《明史列传》、《宋史列传》 等,这些刊本书籍,被海内称为善椠,即质量优等、装 帧精致的刻本。 据吴棠《望三益斋诗文抄》及相关资料记载,吴 棠一生出资刊刻书籍很多。 咸丰十一年(1861),吴棠升任江宁布政使、署漕 运总督,主持修成《盱眙吴氏族谱》四卷;重建了清江 崇实书院,延跪安钱振伦主讲。吴棠主编了书院教 材《崇实课艺》十七卷分发士子。之后,又陆续刊刻 了钱振伦《玉溪生年谱订误》,吴棠《读诗一得》、《望 三益斋制艺》、《望三益斋试贴》,谢枋得《迭山先生注 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礼经通论残帙》等书, 重刊了钱振伦、钱振常笺注《樊南文集补编》等书。 同治四年,吴棠刊刻了《邵位西遗文》、《广惠编》 一册、《〈周易〉传义音训》、《〈书〉传音释》,次年刊行 《考订朱子世家》一卷、《望三益斋塾课》等书,均以 “望三益斋”名义刊行于世,嘉惠后学,广为流传。 同治六年,吴棠任闽浙总督时在闽地除以“望三 益斋”名再次刊刻了(宋)程颐传、(宋)朱熹本义、 (宋)呂祖谦音訓的《周易》、《御纂朱子全书》六十六 卷等书外,还刊刻了与闽地相关的谢金銮《教谕语》 和《泉漳治法论》等书,补刊《张清恪正谊堂全书》等 书。张清恪,即张伯行(1652-1725),谥号清恪,曾官 福建巡抚,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第一清官”。 同治七年,吴棠任四川总督后,持续多年以“望 三益斋”名刻印书籍,首刊孙奇逢《孝友堂家规》、袁 易斋《图民录》、张弨《张亟斋遗集》等书,皆身体力 行,为属吏倡。 同治十年,吴棠设书局于成都,重刊《钦定朱子 全书》,殿本《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五 代史》、《文选》、《经典释文》等书,主要为史部名著。 还重刻了方东树《书林扬觯》、《小学集注校勘记》六 卷、《小学校语》、《小学总论》、齐召南《宝纶堂诗钞》 六卷等书,同治十一年,吴棠在成都使署重刊了杨伦 《杜诗镜铨》二十卷、张溍《杜文注释》等书,首次刻印 了自己著述:《望三益斋杂体文》、《望三益斋诗文钞》 十卷。两年后再次刊刻时改为《望三益斋诗文钞》十 四卷(包括烬余吟草二卷、词草一卷、公余吟草二卷、 归田诗草一卷、杂体文四卷、读诗一得一卷、制义一 卷、塾课一卷、试帖一卷)附孝敬堂试艺一卷。 光绪年间,吴棠次子吴炳祥等人再次以“望三益 斋”名义刊刻《望三益存稿》五种十五卷(增《祭文、碑 文、国史列传》一卷,《谢恩折子》一卷,《词草》附于 《烬余吟》之后)。 此外,吴棠一生首刊、重刊、补刊的书籍还有吴 棠《四川巡阅纪行诗》一卷、魏了翁《周礼这中》、《书 经集传》、《注解唐诗绝句》、《韩诗外传校注》十卷(附 补逸一卷)(辑)、《诂经精舍文续集》八卷、《陈氏选小 学集注》六卷、《康伯山文集》、隋大令《边海志略》、孙 衣言《逊学斋诗抄》、《邵位西遗文》、《客山堂稿》、《家 熙台广文族谱》、《张敬堂太史遗书》、《黄翔云文集》、 《杨叠云诗集》、《崇豹君赋稿》、《济州学碑释文》、《瘗 鹤铭辨》、《唐昭陵六骏赞辨:附栈行图诗》、《娄机汉 隶字原》(校本)、《盱眙吴氏孝敬堂族谱》四卷、《清河 县志》二十四卷(修)、《滁泗赋存》、《椒陵赋存》等书 籍,大多数由吴棠作序,所刻书籍费用绝大多数由吴 棠个人筹集捐助。并将刻板藏于成都浣花草堂,以 备后人使用。吴棠离开四川时,还将所得《旧钞魏鹤 山集刊》等书存于蜀中,以遗学者。发配滁州次日, 就着手创立储英乡塾课士,部署甫定,因病故中止。 另外,吴棠还有《福建通志》二百七十八卷(修)、《吴 勤惠公奏稿》十卷、《游蜀疏稿》等书刊行于世。 “望三益斋”刻书影响很大,张之洞任四川学政, 在吴棠支持下筹办尊经书院(四川大学前身),为尊 经书院撰写指导治学门径的举要目录《书目答问》一 书中,多次提到“盱眙吴氏望三益斋刻本”书籍。吴 棠去世后,其后人于光绪年间重刊上述书籍、新刊书 籍时,仍署“望三益斋”。吴棠次子吴炳祥(字吉府, 官至江苏巡盐道)于光绪十九年赠送别人蔡沈《书经 集传》一书上就锓有“盱眙吴氏望三益斋藏书之印”; 又如望三益斋藏本—稀见的光绪甲午年(1894)西 法石印《苏黄题跋》一套五册全(东坡题跋 2 册,山谷 题跋 3 册),主人就是吴炳祥。吴棠长孙、吴炳祥长子 吴公望(清末民国碑帖鉴赏家,解放后曾任首聘为上 海文史馆官员),一生保留祖父吴棠“望三益斋”室 名,如沈从文先生早期收藏的汉《西狭颂》碑旧拓上, 末尾就锓有“望三益斋印”,又有“盱眙吴氏珍藏印”, 吴公望收藏的碑帖上均有这些字样。 “望三益斋”就相当于现在的书局、出版社、藏书 室,“望三益斋”所刊所藏之书被称为“望三益斋丛 书”,遍及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多供给官学、书院、家 塾作教材,也供给士林研读,在当时已形成一种文化 品牌,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大型工具书《中国丛书综 · 丛书目录》就收录了“望三益斋丛书”。目前,“望 三益斋丛书”保存下来的刊本有四十余种,单部最高 价值已达数万元。 吴棠题写扇面 吴棠望三益斋刊刻的《杜诗镜铨》封面 1-4 滁州老年大学体育系联 谊活动精彩纷呈 日前,在市老年大学人民广场校区五楼排 练大厅,200多人欢聚一堂,老年大学体育系组 织联谊活动,原滁州市人大副主任、现老年大学 校长张尽忠、原市中级法院院长、现老年大学临 时党委书记施芝华及校领导参加活动,使联谊 活动气氛更加紧张热烈欢快。 市老年大学体育系现有62个班,学员有 2000 多人(次)。这次联谊活动精心组织了 11 班表演11个节目。在优美的旋律中,休闲舞蹈 《共筑中国梦》闪亮登场,随后,《夕阳美太极功 夫扇》、柔力球《在希望的田野上》、气功舞、木兰 花刀《精忠报国》、高水准的太极拳表演,压台的 是健身花棍表演《采茶舞曲》;特别是优美华尔 兹《黄玫瑰》、休闲快三《醉人的花香》和国标舞 《亭城舞动花正红》,音乐悠扬,舞姿优美,服饰 华丽,表演欢快潇洒,动作优美高雅,不时获得 满场掌声喝彩! 表演结束时,张尽忠校长发表重要讲话,高 度评价体育系各班级的精彩表演,达到一定的 艺术水准,希望今后更加严格训练,精益求精, 以更高的标准、更好的艺术水平、更严整的表演 竞赛队伍,走出滁州,走向全省全国大舞台,充 分展示滁州市“国家示范老年大学”的风采! (王世福) 又是初冬银杏黄 满目金扇蝶样飞 初冬时节,素有“安徽银杏第一乡”之称的明 光市泊岗乡又迎来银杏叶金黄最佳观赏时节。 日前,明光市委宣传部组织数十名摄影爱 好者前往泊岗开展摄影采风活动。在淮河大堤 成片的银杏树林里,摄影爱好者们架起了“长枪 短炮”,瞄准“射”(摄)点,聚焦齐“射”(摄),将泊 岗银杏景点一览无余。 国顺艺术团腰鼓队的 8 名美女身着天蓝色 服饰,腰系红腰鼓,走进如诗如画的泊岗,在金 黄色的银杏林里,为游客表演了精彩的腰鼓舞; 明光文化馆舞蹈队也不逊色,6名美女身着彩 巾,漫步在泊岗淮河堤上,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眼 球,摄影爱好者们纷纷按下快门,记录这精彩的 瞬间;此外,明光武术爱好者们在银杏林里表演 武术也给旅游观光摄影增添了色彩,成为一景。 一位来自省城合肥的摄影爱好者深有体会 地说:“从网上获悉明光市委宣传部在泊岗举办 银杏摄影大赛,特开车专程赶来泊岗,拍摄银杏 精品,参加摄影比赛,用我拍摄的图片展示泊岗 魅力和风采。” 据介绍,泊岗有银杏树 2000 多万株,每到 深秋初冬季节,银杏叶一片金黄,黄叶如只只蝴 蝶纷纷飘落,铺满地面,如铺上一层金地毯,吸 引着周边游客纷至沓来。同时还吸引着合肥、 蚌埠、南京、盱眙、五河、滁州、明光等地摄影家 前往取景摄影采风,参加明光市委宣传部组织 的泊岗银杏摄影大赛。 (袁松树 蔡松华 王新秋) 贡发芹 —“安徽银杏第一乡”泊岗银杏剪影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Nov-2019

1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滁阳 忆往 - szbk.chuzhou.cnszbk.chuzhou.cn/czrb/page/1/2018-12/06/A06/20181206A06_pdf.pdf · 三益斋制艺》、《望三益斋试贴》,谢枋得《迭山先生注 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礼经通论残帙》等书,

吴棠画像

春春 潮潮 62018年 12月 6日 星期四

西涧周刊微信公众号欢迎扫码关注

□责编:张 瑜□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CHUYANG YIWANG

忆往滁阳

吴棠(1813-1876),字仲宣,一字仲

仙,号棣华。清安徽泗州盱眙县三界市

(今明光市三界镇老三界)人。道光十五

年(1835)中江南乡试恩科举人。道光二

十九年补江苏桃源县(今泗阳县)知县。

历任清河知县、署邳州知州、徐州知府、徐

州道、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署漕运总督、实授漕运总督、署

江苏巡抚、署两广总督、补闽浙总督、授钦差大臣等职,官至四

川总督、署成都将军,加都察院都御史、兵部尚书衔。

吴棠喜欢读书,也喜欢刊刻书籍惠及士林,为牧令时,重视士子学习,在清河知县任上,于军书旁午之际,犹校勘朱子《小学》、《近思录》,公诸士林;还以

《汪龙庄遗书》为课程,所至皆分致僚属,求先贤有益学治书刊之。汪龙庄,即汪辉祖(1730年-1807年),号龙庄,清代乾、嘉时期良吏。

咸丰五年(1855),吴棠从清河知县任上开缺,奉讳里居,购取大量经籍回原籍盱眙三界市老家阅读,并署其室名“望三益斋”。其后,吴棠一直坚持用“望三益斋”之名刻印书籍,供给士人,世称“望三益斋”本。

据陈庆年《吴棠年谱》列举,时“望三益斋”刻印书籍有:

经部:《合刻(宋)程子朱子》,吕祖谦《周易传义音训》,邹季友《书传音释》,吴昌宗《四书经注集证》,张锡嵘《孝经章句读》,朱就《正录读》,朱就《正录续编》、《孝经问答》,《合刻赵怀玉周廷寀校韩诗外传》。

子部:《(明)陈选小学集注》,江永《近思录集注》、《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方东树《书林扬觯》、

《汉学商兑》,汪辉祖《双节堂庸训》、《学治臆说》、《学治续说》、《学治说赘》、《佐治药言》、《续佐治药言》、

《病塌梦痕录》、《梦痕遗录》。集部:钱振伦、钱振常笺注《樊南文集补编》,《张

弨遗集》,王孝成《伊蒿室文集》、《诗集》,(宋)谢枋得《文章轨范注解选》,《唐诗》,果亲王《古文约选》,王

拯辑《归方评点史记合笔》。以上书目没有史部,据了解,其时吴棠刊刻的史

部书籍有丁晏《四史余论》、《明史列传》、《宋史列传》等,这些刊本书籍,被海内称为善椠,即质量优等、装帧精致的刻本。

据吴棠《望三益斋诗文抄》及相关资料记载,吴棠一生出资刊刻书籍很多。

咸丰十一年(1861),吴棠升任江宁布政使、署漕运总督,主持修成《盱眙吴氏族谱》四卷;重建了清江崇实书院,延跪安钱振伦主讲。吴棠主编了书院教材《崇实课艺》十七卷分发士子。之后,又陆续刊刻了钱振伦《玉溪生年谱订误》,吴棠《读诗一得》、《望三益斋制艺》、《望三益斋试贴》,谢枋得《迭山先生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礼经通论残帙》等书,重刊了钱振伦、钱振常笺注《樊南文集补编》等书。

同治四年,吴棠刊刻了《邵位西遗文》、《广惠编》一册、《〈周易〉传义音训》、《〈书〉传音释》,次年刊行

《考订朱子世家》一卷、《望三益斋塾课》等书,均以“望三益斋”名义刊行于世,嘉惠后学,广为流传。

同治六年,吴棠任闽浙总督时在闽地除以“望三益斋”名再次刊刻了(宋)程颐传、(宋)朱熹本义、(宋)呂祖谦音訓的《周易》、《御纂朱子全书》六十六卷等书外,还刊刻了与闽地相关的谢金銮《教谕语》和《泉漳治法论》等书,补刊《张清恪正谊堂全书》等书。张清恪,即张伯行(1652-1725),谥号清恪,曾官福建巡抚,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第一清官”。

同治七年,吴棠任四川总督后,持续多年以“望三益斋”名刻印书籍,首刊孙奇逢《孝友堂家规》、袁易斋《图民录》、张弨《张亟斋遗集》等书,皆身体力行,为属吏倡。

同治十年,吴棠设书局于成都,重刊《钦定朱子全书》,殿本《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五代史》、《文选》、《经典释文》等书,主要为史部名著。还重刻了方东树《书林扬觯》、《小学集注校勘记》六卷、《小学校语》、《小学总论》、齐召南《宝纶堂诗钞》六卷等书,同治十一年,吴棠在成都使署重刊了杨伦

《杜诗镜铨》二十卷、张溍《杜文注释》等书,首次刻印了自己著述:《望三益斋杂体文》、《望三益斋诗文钞》十卷。两年后再次刊刻时改为《望三益斋诗文钞》十四卷(包括烬余吟草二卷、词草一卷、公余吟草二卷、归田诗草一卷、杂体文四卷、读诗一得一卷、制义一卷、塾课一卷、试帖一卷)附孝敬堂试艺一卷。

光绪年间,吴棠次子吴炳祥等人再次以“望三益斋”名义刊刻《望三益存稿》五种十五卷(增《祭文、碑文、国史列传》一卷,《谢恩折子》一卷,《词草》附于

《烬余吟》之后)。此外,吴棠一生首刊、重刊、补刊的书籍还有吴

棠《四川巡阅纪行诗》一卷、魏了翁《周礼这中》、《书经集传》、《注解唐诗绝句》、《韩诗外传校注》十卷(附补逸一卷)(辑)、《诂经精舍文续集》八卷、《陈氏选小学集注》六卷、《康伯山文集》、隋大令《边海志略》、孙衣言《逊学斋诗抄》、《邵位西遗文》、《客山堂稿》、《家熙台广文族谱》、《张敬堂太史遗书》、《黄翔云文集》、

《杨叠云诗集》、《崇豹君赋稿》、《济州学碑释文》、《瘗鹤铭辨》、《唐昭陵六骏赞辨:附栈行图诗》、《娄机汉隶字原》(校本)、《盱眙吴氏孝敬堂族谱》四卷、《清河县志》二十四卷(修)、《滁泗赋存》、《椒陵赋存》等书籍,大多数由吴棠作序,所刻书籍费用绝大多数由吴棠个人筹集捐助。并将刻板藏于成都浣花草堂,以备后人使用。吴棠离开四川时,还将所得《旧钞魏鹤山集刊》等书存于蜀中,以遗学者。发配滁州次日,就着手创立储英乡塾课士,部署甫定,因病故中止。另外,吴棠还有《福建通志》二百七十八卷(修)、《吴勤惠公奏稿》十卷、《游蜀疏稿》等书刊行于世。

“望三益斋”刻书影响很大,张之洞任四川学政,在吴棠支持下筹办尊经书院(四川大学前身),为尊经书院撰写指导治学门径的举要目录《书目答问》一书中,多次提到“盱眙吴氏望三益斋刻本”书籍。吴棠去世后,其后人于光绪年间重刊上述书籍、新刊书籍时,仍署“望三益斋”。吴棠次子吴炳祥(字吉府,官至江苏巡盐道)于光绪十九年赠送别人蔡沈《书经集传》一书上就锓有“盱眙吴氏望三益斋藏书之印”;又如望三益斋藏本——稀见的光绪甲午年(1894)西法石印《苏黄题跋》一套五册全(东坡题跋2册,山谷题跋3册),主人就是吴炳祥。吴棠长孙、吴炳祥长子吴公望(清末民国碑帖鉴赏家,解放后曾任首聘为上海文史馆官员),一生保留祖父吴棠“望三益斋”室名,如沈从文先生早期收藏的汉《西狭颂》碑旧拓上,末尾就锓有“望三益斋印”,又有“盱眙吴氏珍藏印”,吴公望收藏的碑帖上均有这些字样。

“望三益斋”就相当于现在的书局、出版社、藏书室,“望三益斋”所刊所藏之书被称为“望三益斋丛书”,遍及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多供给官学、书院、家塾作教材,也供给士林研读,在当时已形成一种文化品牌,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大型工具书《中国丛书综录·丛书目录》就收录了“望三益斋丛书”。目前,“望三益斋丛书”保存下来的刊本有四十余种,单部最高价值已达数万元。

吴棠题写扇面

吴棠望三益斋刊刻的《杜诗镜铨》封面

吴棠望三益斋刊刻的《樊南文集补编》1 -

4

卷相关页面

滁州老年大学体育系联谊活动精彩纷呈

日前,在市老年大学人民广场校区五楼排

练大厅,200多人欢聚一堂,老年大学体育系组

织联谊活动,原滁州市人大副主任、现老年大学

校长张尽忠、原市中级法院院长、现老年大学临

时党委书记施芝华及校领导参加活动,使联谊

活动气氛更加紧张热烈欢快。

市老年大学体育系现有 62 个班,学员有

2000多人(次)。这次联谊活动精心组织了11

班表演11个节目。在优美的旋律中,休闲舞蹈

《共筑中国梦》闪亮登场,随后,《夕阳美太极功

夫扇》、柔力球《在希望的田野上》、气功舞、木兰

花刀《精忠报国》、高水准的太极拳表演,压台的

是健身花棍表演《采茶舞曲》;特别是优美华尔

兹《黄玫瑰》、休闲快三《醉人的花香》和国标舞

《亭城舞动花正红》,音乐悠扬,舞姿优美,服饰

华丽,表演欢快潇洒,动作优美高雅,不时获得

满场掌声喝彩!

表演结束时,张尽忠校长发表重要讲话,高

度评价体育系各班级的精彩表演,达到一定的

艺术水准,希望今后更加严格训练,精益求精,

以更高的标准、更好的艺术水平、更严整的表演

竞赛队伍,走出滁州,走向全省全国大舞台,充

分展示滁州市“国家示范老年大学”的风采!

(王世福)

又是初冬银杏黄满目金扇蝶样飞

初冬时节,素有“安徽银杏第一乡”之称的明光市泊岗乡又迎来银杏叶金黄最佳观赏时节。

日前,明光市委宣传部组织数十名摄影爱好者前往泊岗开展摄影采风活动。在淮河大堤成片的银杏树林里,摄影爱好者们架起了“长枪短炮”,瞄准“射”(摄)点,聚焦齐“射”(摄),将泊岗银杏景点一览无余。

国顺艺术团腰鼓队的8名美女身着天蓝色服饰,腰系红腰鼓,走进如诗如画的泊岗,在金黄色的银杏林里,为游客表演了精彩的腰鼓舞;明光文化馆舞蹈队也不逊色,6名美女身着彩巾,漫步在泊岗淮河堤上,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眼球,摄影爱好者们纷纷按下快门,记录这精彩的瞬间;此外,明光武术爱好者们在银杏林里表演武术也给旅游观光摄影增添了色彩,成为一景。

一位来自省城合肥的摄影爱好者深有体会地说:“从网上获悉明光市委宣传部在泊岗举办银杏摄影大赛,特开车专程赶来泊岗,拍摄银杏精品,参加摄影比赛,用我拍摄的图片展示泊岗魅力和风采。”

据介绍,泊岗有银杏树2000 多万株,每到深秋初冬季节,银杏叶一片金黄,黄叶如只只蝴蝶纷纷飘落,铺满地面,如铺上一层金地毯,吸引着周边游客纷至沓来。同时还吸引着合肥、蚌埠、南京、盱眙、五河、滁州、明光等地摄影家前往取景摄影采风,参加明光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泊岗银杏摄影大赛。

(袁松树 蔡松华 王新秋)

● 贡发芹

——“安徽银杏第一乡”泊岗银杏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