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建故事 两代中国铁建情 铁建人的国庆献礼秋色怡人 毛国勋 摄...

1
大路歌台 大路歌台 人物速写 人物速写 铁建故事 铁建故事 E-mail:[email protected] 责编:梅梓祥 实习编辑:王凯辉 责校:王侃 秋色怡人 毛国勋 两代中国铁建情 刘小磊 朱艳丽 他叫李臣,他叫李忠洋,红土高原 上一对平凡的中国铁建父子兵。这就 是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两代人的中 国铁建情。 李臣是一名1978年入伍的老铁道 兵战士。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项目 需要,他毅然走上了司机岗位,这一干 就是20多年。 中国铁建人,不容易,中国铁建司 机,更是不易,因为他们要比别人起得 早、睡得晚。虽然岗位平凡、工作普 通,但他依然认真执着、恪尽职守。 2003 年 6 月 ,乐 东 洞 库 项 目 工 期 紧、人员紧缺,他被安排当兼职罐车司 机。白天开小车,晚上开罐车,有时候 还要通宵加班,可不管每次收工多晚、 多累,他都要检查一下车况,发现异常 立刻修理。 一个月下来,他的腰开始隐隐 作痛,可看到工期紧迫、人手紧缺, 他硬是咬牙又坚持了一个月。8月 12日清晨,他腰痛得已经爬不起来, 被同事紧急送往当地医院。医生告 知:“他的腰椎间盘突出很严重,需 要住院治疗。”回到北京入院治疗就 是两个月,这也成为他人生中最长 的一次休假。 记 得 2008 年 底 ,昆 明 二 环 改 扩 建 项目开工,由于工期短、施工难度大, 每天他随项目经理从现场返回驻地 基本都已经是深夜一两点,这样的日 子一直持续到一年后工程结束。他 的车上总有一床被子 —以便随叫 随到。 工地上跑车,一天下来,车上经 常布满灰尘。可奇怪的是,他的车 永远都一尘不染,甚至有时凌晨四 五点钟,他的车也是如此。他说: “车就是战马,把它伺候好,上战场 才有精气神,大家看着舒心,工作起 来也开心。”所以趁大家休息的时 候,他总会将车子清洗一遍。他从 事司机工作20年,这样的坚持也持 续了20年。 李忠洋3岁便随父亲住进了工 地,父亲带他认识了铲车、吊车、渣 土车、推土机等。也就在那时,一 颗想要跟随父亲走上“中国铁建 人”道路的种子,在李忠洋心里悄 悄生根发芽了。 可随着上学年龄的到来,李忠洋 不得不再一次与父亲分开。虽然很 理解父亲的工作,但李忠洋心里仍有 些许埋怨。每当与同学发生争执的 时候,他心里没有底气,因为父亲不 在身边,没人给他撑腰。但这种埋怨 总在和父亲见面时,就顷刻化为乌 有。因为每次见面,父亲总会跟他促 膝谈心很久,不断鼓励他要自信、勇 敢和坚强。 小学三年级时,小忠洋摔断了胳 膊,医生说有肌肉萎缩的风险,建议马 上转到北京的大医院。得知这一消 息,正在大保高速工地的李臣脑子 “嗡”地一下一片空白,心剧烈地跳动 着,毕竟,孩子还那么小,未来的路还 那么长!想到孩子每天疼得哭着要爸 爸,顿时,一个强烈的念头涌上心头: 立即回京!可当他回过神来,望望窗 外绵长的施工线路,感受着同事们紧 张忙碌的气息,他犹豫了。夜是那么 漫长,漆黑无边,他不停地坐下又站起 来。凌晨,他终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孩子请家里亲戚帮忙照顾,自己继续 坚守工地! “人生在世,不可能尽善尽美。至 少,我这一辈子,对国家、对单位,可以 说是尽职尽责、无怨无悔了!”说到这, 这个年近花甲的老兵有些动容。 2008 年 7 月 ,李 忠 洋 大 学 毕 业 来 到中铁十六局四公司,成为一名名副 其实的“铁二代”。两年后,李忠洋被 调往昆明工作,他跟父亲又有了一个 新的关系—“战友”。 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父亲在指挥部任驾驶员,每天穿行于 春城街头,李忠洋在项目部任计统部 长,为项目忙前忙后。虽在不同的岗 位,但做着同样的贡献。 “咱们中国铁建人就要不怕吃苦, 勇于攻坚克难,缺啥不能缺精神。”这 是父亲每次探望他时的叮嘱,虽然很 短,对李忠洋来说却意义深刻。 昆明市域公交快线项目建设 时,李忠洋任计统部长,主抓变更 业务。经过仔细查找他发现一项 可行方案,但难度也最大,他率队 白天盯现场搜集支撑资料,晚上查 找定额相关要求,找监理、业主、设 计磨破嘴、跑断腿,冷眼、闭门羹更 是没少吃。 “每当想放弃的时候,想着父亲的 教诲,他立马就满血复活了。”历经 3 个 月的加班、斡旋、谈判,最终四方会议 签字通过,单这一项就为项目创利400 万元。因主抓业务突出,李忠洋成了 昆明片争相想要的“变更达人”,连续 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父亲 李臣数十年默默奉献,坚守岗位奉献 青春,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光辉业 绩,却有安全行驶百万公里的纪录;儿 子李忠洋舍弃舒适和安逸,选择艰苦 和寂寞地坚守,他虽然没有世人赞叹 的赫赫功名,却有为企业创利创效数 千万元的记载。 儿子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敬业与奉 献;父亲从儿子身上感受到青春与担 当。他们两代人,用汗水和智慧,去圆 同一个梦,那就是为国家建设添砖加 瓦。这是他们父子俩的中国梦,更是 一份浓浓的“铁建情”。 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四公司 “张姐呀,你国庆去香港还坐什么飞机啊,高铁已经 通了,又快又稳,坐高铁多好!”前几日坐高铁外出办事, 邻座两位阿姨的对话引起了我的兴趣。“这就通车啦,那 我国庆就坐高铁去香港!妹子,咱俩一起吧!”听着阿姨 们兴高采烈地讨论出行计划,一旁的我一股自豪感油然 而生,咱中国铁建也是为广深港高铁的建成贡献了很多 的呀! 近几年,国庆出游热度不减,而高铁线路建设的迅猛 发展更是给出游的民众们“锦上添花” —旅费花得更少 了,路途时间更短了,到达的地方更多了。这不禁让我想 起曾火爆朋友圈的一组照片— 2016 年 清 明 节 前 后 ,北 京市郊铁路S2线和谐号列车穿过居庸关花海的组图。 在照片中,高铁列车驶入一片花海,仿佛一条银色长龙蜿 蜒前行,银粉相衬,美不胜收,被网友誉为“开往春天的列 车”。这组照片走红后,也有不少网友预测,乘坐高铁看 居庸关花海有望成为假日旅游新热点。但是,再美的景 致,也需要一班“春天的列车”载着人们去欣赏。而这班 “春天的列车”,背后是无数默默无闻的中国铁建人辛勤 挥洒汗水的结果。一年春去秋来,一列列高铁从开往春 天,到开向秋天,勤劳的铁建人牺牲无数假期,为出行的 旅客带去安全与时效。 犹记得小时候,每逢国庆长假,父母总会带我坐火车 旅行,缓慢的绿皮火车承载了儿时游玩时的欢欣雀跃和 归途疲惫,车厢里的欢声笑语与阵阵泡面香气,成了关于 国庆假期最清晰的回忆。参加工作后,每个国庆假期都 是在工地上与同事们一起度过的,也别有一番乐趣。对 我而言,这种变化,是对童年的一个告别,也是我崭新人 生路的一种延伸。 大学毕业初入中国铁建时,同事小徐发出过这样的感慨:“你看我们中国 铁建人,走到哪路修到哪,路修好了,我们也走了,一点劳动成果都没享受到 啊。”对此,我曾深表赞同。特别是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背井离乡地修建 “享受”不到的高铁线路,看着别人载歌载舞为祖国母亲献礼,而我们默默坚 守在一线岗位,多不公平呀。但是,随着工作阅历的加深,我渐渐明白这种 想法的狭隘。在基层岗位坚守奋斗的中国铁建人有千千万,我们修建了惠及 他人的高铁,可是别的建设者也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便利。为祖国母亲献礼 的方式有很多种,国庆假日里坚守在岗位上,为“开往四季的列车”筑牢坚固 的基石,铺上闪亮的钢轨,保障线路运行畅通,又何尝不是对祖国母亲的一 种献礼呢? 回望新中国成立的69年里,一条条铁路、公路蜿蜒纵横,一座座长桥飞架南 北,恰如祖国腾飞发展的轨迹,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每一条路,都是一 代代铁建人凭着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铁道兵精神用血肉铸就,献给祖国的 生日贺礼。 站在修建一新的高铁站台上,看着“子弹头”闪光的车身在阳光照耀下熠 熠生辉,疾驰而去,我不禁感叹:这傲人的英姿,恰似祖国母亲如日中天的建设 与发展! 作者单位:中铁十九局五公司 我爱您,祖国 祖国的心脏 正跳跃着时代脉搏 站在群山之巅 我们一路高歌 秋风渐起 天气微寒 时光带走记忆 阳光洒满角落 我愿化作春泥 只为秋的收获 让青春激扬梦想 追求幸福的硕果 当国旗徐徐升起 我的眼角不再沉默 六十九年光辉岁月 成就了如今的宏伟蓝图 此时 此刻 我的内心澎湃 抬头仰望这一抹灿烂的鲜红 那是共和国卫士用鲜血染红的著作 我爱您 祖国 这是一种信仰 更是对生命的敬重 作为铁建男儿 我曾心怀梦想 如今志在四方 努力突破自我 我要用手中的画笔 描绘祖国大好山河 我愿化作一束铁索 跨越种种天堑沟壑 万语千言化作一句 我爱您 祖国 作者单位:中铁十一局一公司 刘斌 寻觅 在伦敦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 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很普 通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 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 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 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 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 我的国家…… 真的,要想撬起世界,它的最佳支 点不是地球,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 族,也不是别人,而只能是自己的心 灵。要想改变世界,必须从改变自己 开始,为了寻觅自己心中所想、心中所 爱、心中所向,我在不断地追寻着。 那日我站在缓慢行驶的游轮上, 风吹过脸颊,望着那清澈的湖水,远 处是一户户庄园。一切给人的感觉 如在梦境中一般,让人分不清是梦 境,还是现实。这里没有高楼大厦, 没有密密麻麻的街道,没有拥挤的人 群。有的只是一座座小洋房坐落在 山坡上,主人在房屋的四周铺满了草 坪,在房顶上建起了空中花园,景色 美不胜收。 即使写再多的文字,都无法描述 那美丽壮观的湖光山色,无法描述景 在画中的多彩。即使再多的画笔和 染料都画不出那里的人文情怀。只 有将那山水、风情牢记在心中才是最 重要的。 随着旅途脚步的加快,美景一点 点从我的眼中消失。而它留给我的, 不只是那些美好的无限遐想,更有一 丝丝对未来的憧憬。 在这里,我找到了心中所想、心 中所爱、心中所向。然而,这一切让 我心中的那个它,更加清晰与明朗。 这景色满足了我心中所愿。 如今才意识到以前的寻觅对于 我来说是一种逃避,是想去享受不一 样的生活,如同让自己做了一个很长 的梦。然而,现在的寻觅对于我来说 已是一种成长,总是想要找到我以后 可能需要的东西,想将这一切都塞进 脑中,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我能做 到的是尽我所能掌握这一切,只要有 收获,对我来说就是成功的。 感谢这次让我得偿所愿的寻觅, 它让我思考了很多。我可以不计较 我生活的环境是多么美好,我在意我 接触的世界是否宽广。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二局房地产公司 刘明铭 李林娟 父亲的军大衣 “稍息,立正,敬礼……”父亲的 动作有力而干脆,完全不像60多岁 的人。“爸,您每次收拾出这军大衣 的时候,都要过过当年的瘾。瞧您, 眼 神 都 放 光 啦 ……”看 着 父 亲 一 本 正经的样子,我扑哧一笑。父亲说: “这件羊皮军大衣陪伴了我大半辈 子,它比你岁数都大。”在父亲眼里, 这件大衣极其珍贵,早些年还有些 鲜亮的绿色,搁置至今,颜色早已泛 白,起起伏伏的褶皱,像极了时光在 脸庞上刻下的印记,它藏着艰难时 世里那些温暖的阳光,更沉淀着40 余载的铁军情缘…… 1974 年 12 月,19 岁的父亲,热 血澎湃、激情满怀,正式成为铁四团 的一名新兵。“那是我第一次穿上这 件羊皮军大衣,”父亲说,“那时候, 在高寒地区,夜间温度零下二十几 摄氏度,这件衣服里面都是厚厚的 羊毛,可抗寒了,比在老家穿的棉袄 都暖和。国家对我们这么好,不好 好干,都对不起乡亲们。”父亲参军, 是带着全村人的希望去的。在新兵 营时,他事事不甘人后,无论是军事 训练还是政治教育,他总是喜欢跟 自己较劲,各项成绩均在全营名列 前茅,曾获得过连级嘉奖10余次、营 级嘉奖5次。 1977 年,部队需要移防,父亲第 一个向连队递交了上新区申请书,成 了移防的先遣队员。新区条件艰苦, 生活单调,但父亲没有丝毫抱怨,毅 然在这里扎下了根。兵家有句话叫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父亲负责军 需工作,他深知其重要性。父亲曾 说,这是组织对他的信任,这既是一 份沉甸甸的担子,更是一份义不容辞 的责任。新区偏僻荒芜、车马不通。 为了保障部队的伙食,父亲到十几公 里外的县城买蔬菜和炊事用具,没有 车辆就用扁担挑、肩膀扛。也就是从 那时起,父亲落下了腰疼的毛病,尤 其到冬天,愈发严重。父亲对那段 经历记忆犹新,他说:“路上全是 冰,一步三滑,握着几十斤的扁担, 我手心里全是汗。我自己摔倒了不 怕,就怕挑的东西糟蹋了,那会 儿粮食紧缺,战友们的伙食可怎么 解 决 ……”父 亲 望 了 望 军 大 衣 说 : “那会儿天寒地冻,每次都是穿着 它,里面渗的全是汗啊,你看看这肩 上,还能看到扁担磨过的痕迹……” 是啊,大衣久经岁月侵蚀,虽已褪 色,却磨不灭那段沧桑的记忆。那 会儿新区负责军需的人员少,父亲 就既当给养员,又当炊事员,虽然食 材匮乏,但是父亲想办法换着花样 做。一个20岁的小伙子,硬是凭着 细心和耐心赢得了战友们的称赞。 当年,他就被中共铁道兵第一师四 团委员会授予了三等功…… 后来,父亲入了党,提了干,这 件军大衣,陪伴了一个铁兵青春的 梦想…… 1984年1月1日,随着中央军委 的一声令下,17万铁道兵集体转业。 在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声中,军旗徐徐降下、收起。父亲和 他的战友们摘下帽徽领章,脱下军 装,含着眼泪向军旗敬礼。 形势的变化,让身份突然转变。 初涉市场的父亲显得有些无所适 从。那个当初在部队天不怕、地不怕 的硬汉,把自己关在屋里,吧嗒吧嗒 地抽着烟。几天后,紧锁着眉头的父 亲,把手里的烟狠狠一摁,说:“大不 了重新开始,我们铁道兵怕过什么,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那么大的困难 都过来了,小小的市场还能难倒我 们?”父亲不仅说到,而且做到了。记 得小时候半夜起来,经常看到父亲的 背影,还是披着那件军大衣,昏黄的 灯光下,依稀听见他嘴里念着什么 “市场经济……”夜凉如水,父亲在这 件大衣陪伴下,每年的先进奖状挂满 了墙…… 后来,父亲遇到了母亲,同样的 铁建人,怀着同样的梦想。再后来, 有了我,这件军大衣又见证了一个 “铁二代”的成长…… 曾记得,因为我上学要去早自 习,天还没亮,父亲就骑着自行车 送我上学,寒风刺骨,我把手放进 军大衣里,一下子从手指暖到心 里,父亲一路上给我讲他上学、当 兵的故事,讲述曾经的奋斗与不 易,让我懂得要珍惜眼前的生活。 也曾记得,因为要参加奥数比赛, 我每天晚上要熬夜学习到很晚,那 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暖气不行,也 没有其他取暖设备,父亲给我披上 这件军大衣,拍拍我的肩膀,告诉 我:“闺女,努力,要争气!”父亲的 话不多,却铿锵有力,传递给我无 尽的动力和能量…… 我毕业初期在外工作,每每通 电话时父亲总是那句:“我和你妈 挺好的,你在外吃得习惯吗?穿暖 了吗?顺心吗?”有段时间单位宿 舍暖气坏了,屋里很冷,盖两层棉 被也不暖和,一整宿也焐不热我可 怜的脚。打电话的时候我无意中说 到了这件事,说过就忘了,可父亲 却上了心。没过几天,父亲拎着一 个大包专程坐火车来看我,打开 包,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军装羊 毛大衣,父亲说“这件衣服厚实,晚 上睡觉在被子外面搭上这个,照顾 好自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 完后还拍拍我的肩膀说“好好干工 作,别给爸丢人”。望着路口那个 微微驼背、日渐消瘦的身影,我的 眼睛湿润了…… 父亲总是身体力行地诠释着“铁 兵精神”,让我敬畏。披上父亲的军 大衣,总能让我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 量,不敢有丝毫懈怠。在人生的答卷 上,父亲让我懂得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走下去,还要走得铿锵有力。我想, 这是父亲给予我最宝贵的财富,当我 面对人生抉择时,才能安之若素,始 终保持淡泊、宁静;当我遭遇跌宕起 伏时,才能静得下心境、经得住检验、 担得起责任,经历“破茧而出,羽化成 蝶”的升华。 作者单位:中国铁建电气化局 筑路情怀 筑路情怀 感悟人生 感悟人生 家在铁建 家在铁建 左扬钊/6 6 2018 9 30 星期日 有无数遇见,书写了 一段段流年,成为记忆里 美丽的补遗和点缀。在我 成长的路上,长长的钢轨 如影随形,在许多个瞬间, 总留着与它相遇的记忆。 我的父亲是中铁十六 局铁运公司一名普通员 工。小时候,每到假期,妈 妈就会带着我坐 40多个小 时的火车去看爸爸。那时 候的火车很挤,常常没有座 位,车厢里也没有空调,人 们将车窗开得很大,每当列 车进入隧道时,总会伴随着 长长的“轰轰”声。尽管条 件艰苦,但我每次都很开 心,因为当列车奔驰在钢轨 上时,我知道,每过去一秒, 我就会离爸爸更近一点 儿。那时候,长长的钢轨是 连接亲情的美丽缎带。 爸爸是一名列车检 车员,主要工作就是用他手中的小小 检查锤,给每一辆车进行检查修理。 刚开始我觉得很新奇,可慢慢我觉得 不好玩了,因为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 的动作,我问爸爸:“您每天就这样 不分日夜,天天干着同样的事情有意 思吗?”爸爸说:“我非常珍惜这份工 作,并且因为珍惜而热爱,它不仅给 了我衣食无忧的生活,还给了我成就 感,每当发现并处理了一起车辆故 障,就会为安全运输把了一道关,我 都感到无比自豪。对我而言,检查锤 敲击车辆的声音,不但不枯燥,还是 最动听的音乐。丫头,将来等你工作 了,一定要热爱你的工作,只有热爱 才会有激情,激情工作,你的职业生 涯才会精彩,你的人生才会获得升华 和超越。”那时我尚小,懵懵懂懂,只 是觉得工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成了中铁 十六局铁运公司一名普通员工。刚开 始我被分配到沙蔚指挥部大堡车站, 这是个很小的车站,小站附近只有一 个小村庄,一共只有两三家菜铺,没有 网络,没有娱乐设施,甚至没有自来 水。我们去的时候,沙蔚铁路还没有 正式开通运营,几条静静的钢轨,孤单 地向远方延伸,显得那样 萧条。失落和迷茫包围着 我,我常常沿着钢轨走很 远,驱散心中压抑的情 绪。那时候,长长的钢轨 成了我排解愁苦的伙伴。 当我想退缩的时候, 我想起了爸爸说的话,热 爱你的工作,只有热爱才 会有激情,而激情会让平 凡的工作变得多姿多彩。 我渐渐认识到,要仰望星 空,更要脚踏实地,不能把 迷茫与困惑当作自我放弃 的借口,更不能成为自怨 自艾、祭奠失意的苦酒,生 命需要自己去承担,奉献 的青春一定会绽放出耀眼 的光芒。慢慢地,我开始 适应小站的生活,小站虽 然没有繁华的霓虹音乐, 却有纯净的满天繁星;虽 然没有亲人的陪伴,却有 大家庭的温暖。我和大家一起认真 地参加班组学习,进行模拟演练,努 力工作,把青春挥洒在基层岗位上。 当我见证了一列列火车的通行,经历 了从几天才过一趟列车到一天通过 好几列的发展,看到一列列火车安全 运行,我的心中涌起骄傲和自豪。那 时候,长长的钢轨谱写出动人的青春 乐章。 渐渐地,我走上了管理岗位,成 为沙蔚铁路怀来南站站长。我依然 热爱我的工作。每一天我会根据天 气情况、行车计划、施工安排、装车 计划等对当天工作做出具体安排, 沿着站场线路对站场进行巡检,检 查作业标准化,组织大家进行业务 学习、模拟演练,和站上的姐妹们共 同成长。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因设 备故障我们在一起共同坚守,记不 清有多少次暴风雪里我们在一起清 扫积雪,记不清有多少次沙尘暴中 我们在一起防护道口,当我们获得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时,大家 都沸腾了,我们互相拥抱着、跳着、 笑着,那长长的钢轨记载着我们深 深浅浅成长的足迹。 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铁运公司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Jan-2020

4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大路歌台大路歌台

人物速写人物速写

铁建故事铁建故事

E-mail:[email protected] 责编:梅梓祥 实习编辑:王凯辉 责校:王侃

秋色怡人 毛国勋 摄

两代中国铁建情□ 刘小磊 朱艳丽

他叫李臣,他叫李忠洋,红土高原上一对平凡的中国铁建父子兵。这就是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两代人的中国铁建情。

李臣是一名 1978 年入伍的老铁道兵战士。上世纪 80 年代末,由于项目需要,他毅然走上了司机岗位,这一干就是 20多年。

中国铁建人,不容易,中国铁建司机,更是不易,因为他们要比别人起得早、睡得晚。虽然岗位平凡、工作普通,但他依然认真执着、恪尽职守。

2003 年 6 月,乐东洞库项目工期紧、人员紧缺,他被安排当兼职罐车司机。白天开小车,晚上开罐车,有时候还要通宵加班,可不管每次收工多晚、多累,他都要检查一下车况,发现异常立刻修理。

一 个 月 下 来 ,他 的 腰 开 始 隐 隐作 痛 ,可 看 到 工 期 紧 迫 、人 手 紧 缺 ,他 硬 是 咬 牙 又 坚 持 了 一 个 月 。 8 月12 日清晨,他腰痛得已经爬不起来,被 同 事 紧 急 送 往 当 地 医 院 。 医 生 告知 :“ 他 的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很 严 重 ,需要住院治疗。”回到北京入院治疗就是 两 个 月 ,这 也 成 为 他 人 生 中 最 长的一次休假。

记得 2008 年底,昆明二环改扩建项目开工,由于工期短、施工难度大,

每 天 他 随 项 目 经 理 从 现 场 返 回 驻 地基本都已经是深夜一两点,这样的日子 一 直 持 续 到 一 年 后 工 程 结 束 。 他的 车 上 总 有 一 床 被 子 —— 以 便 随 叫随到。

工 地 上 跑 车 ,一 天 下 来 ,车 上 经常 布 满 灰 尘 。 可 奇 怪 的 是 ,他 的 车永 远 都 一 尘 不 染 ,甚 至 有 时 凌 晨 四五 点 钟 ,他 的 车 也 是 如 此 。 他 说 :

“ 车 就 是 战 马 ,把 它 伺 候 好 ,上 战 场才有精气神,大家看着舒心,工作起来 也 开 心 。”所 以 趁 大 家 休 息 的 时候 ,他 总 会 将 车 子 清 洗 一 遍 。 他 从事 司 机 工 作 20 年 ,这 样 的 坚 持 也 持续了 20 年。

李忠洋 3 岁 便 随 父 亲 住 进 了 工地 ,父 亲 带 他 认 识 了 铲 车 、吊 车 、渣土 车 、推 土 机 等 。 也 就 在 那 时 ,一颗 想 要 跟 随 父 亲 走 上“ 中 国 铁 建人 ”道 路 的 种 子 ,在 李 忠 洋 心 里 悄悄 生 根 发 芽 了 。

可随着上学年龄的到来,李忠洋不 得 不 再 一 次 与 父 亲 分 开 。 虽 然 很理解父亲的工作,但李忠洋心里仍有些 许 埋 怨 。 每 当 与 同 学 发 生 争 执 的时候,他心里没有底气,因为父亲不在身边,没人给他撑腰。但这种埋怨总 在 和 父 亲 见 面 时 ,就 顷 刻 化 为 乌有。因为每次见面,父亲总会跟他促

膝谈心很久,不断鼓励他要自信、勇敢和坚强。

小学三年级时,小忠洋摔断了胳膊,医生说有肌肉萎缩的风险,建议马上 转 到 北 京 的 大 医 院 。 得 知 这 一 消息 ,正 在 大 保 高 速 工 地 的 李 臣 脑 子

“嗡”地一下一片空白,心剧烈地跳动着,毕竟,孩子还那么小,未来的路还那么长!想到孩子每天疼得哭着要爸爸,顿时,一个强烈的念头涌上心头:立即回京!可当他回过神来,望望窗外绵长的施工线路,感受着同事们紧张忙碌的气息,他犹豫了。夜是那么漫长,漆黑无边,他不停地坐下又站起来。凌晨,他终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孩子请家里亲戚帮忙照顾,自己继续坚守工地!

“人生在世,不可能尽善尽美。至少,我这一辈子,对国家、对单位,可以说是尽职尽责、无怨无悔了!”说到这,这个年近花甲的老兵有些动容。

2008 年 7 月,李忠洋大学毕业来到中铁十六局四公司,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铁二代”。两年后,李忠洋被调往昆明工作,他跟父亲又有了一个新的关系——“战友”。

都 说 打 虎 亲 兄 弟 ,上 阵 父 子 兵 。父亲在指挥部任驾驶员,每天穿行于春城街头,李忠洋在项目部任计统部

长,为项目忙前忙后。虽在不同的岗位,但做着同样的贡献。

“咱们中国铁建人就要不怕吃苦,勇于攻坚克难,缺啥不能缺精神。”这是父亲每次探望他时的叮嘱,虽然很短,对李忠洋来说却意义深刻。

昆 明 市 域 公 交 快 线 项 目 建 设时 ,李 忠 洋 任 计 统 部 长 ,主 抓 变 更业 务 。 经 过 仔 细 查 找 他 发 现 一 项可 行 方 案 ,但 难 度 也 最 大 ,他 率 队白 天 盯 现 场 搜 集 支 撑 资 料 ,晚 上 查找 定 额 相 关 要 求 ,找 监 理 、业 主 、设计 磨 破 嘴 、跑 断 腿 ,冷 眼 、闭 门 羹 更是 没 少 吃 。

“每当想放弃的时候,想着父亲的教诲,他立马就满血复活了。”历经 3 个月的加班、斡旋、谈判,最终四方会议签字通过,单这一项就为项目创利 400万元。因主抓业务突出,李忠洋成了昆明片争相想要的“变更达人”,连续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父亲李臣数十年默默奉献,坚守岗位奉献青春,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光辉业绩,却有安全行驶百万公里的纪录;儿子李忠洋舍弃舒适和安逸,选择艰苦和寂寞地坚守,他虽然没有世人赞叹的赫赫功名,却有为企业创利创效数千万元的记载。

儿子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敬业与奉献;父亲从儿子身上感受到青春与担当。他们两代人,用汗水和智慧,去圆同一个梦,那就是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这是他们父子俩的中国梦,更是一份浓浓的“铁建情”。

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四公司

铁建人的国庆献礼

□王珺瑶

“张姐呀,你国庆去香港还坐什么飞机啊,高铁已经通了,又快又稳,坐高铁多好!”前几日坐高铁外出办事,邻座两位阿姨的对话引起了我的兴趣。“这就通车啦,那我国庆就坐高铁去香港!妹子,咱俩一起吧!”听着阿姨们兴高采烈地讨论出行计划,一旁的我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咱中国铁建也是为广深港高铁的建成贡献了很多的呀!

近几年,国庆出游热度不减,而高铁线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更是给出游的民众们“锦上添花”——旅费花得更少了,路途时间更短了,到达的地方更多了。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火爆朋友圈的一组照片——2016 年清明节前后,北京市郊铁路 S2 线和谐号列车穿过居庸关花海的组图。在照片中,高铁列车驶入一片花海,仿佛一条银色长龙蜿蜒前行,银粉相衬,美不胜收,被网友誉为“开往春天的列车”。这组照片走红后,也有不少网友预测,乘坐高铁看居庸关花海有望成为假日旅游新热点。但是,再美的景致,也需要一班“春天的列车”载着人们去欣赏。而这班

“春天的列车”,背后是无数默默无闻的中国铁建人辛勤挥洒汗水的结果。一年春去秋来,一列列高铁从开往春天,到开向秋天,勤劳的铁建人牺牲无数假期,为出行的旅客带去安全与时效。

犹记得小时候,每逢国庆长假,父母总会带我坐火车旅行,缓慢的绿皮火车承载了儿时游玩时的欢欣雀跃和归途疲惫,车厢里的欢声笑语与阵阵泡面香气,成了关于国庆假期最清晰的回忆。参加工作后,每个国庆假期都是在工地上与同事们一起度过的,也别有一番乐趣。对我而言,这种变化,是对童年的一个告别,也是我崭新人生路的一种延伸。

大学毕业初入中国铁建时,同事小徐发出过这样的感慨:“你看我们中国铁建人,走到哪路修到哪,路修好了,我们也走了,一点劳动成果都没享受到啊 。”对 此 ,我 曾 深 表 赞 同 。 特 别 是 在 举 国 欢 庆 的 日 子 里 ,背 井 离 乡 地 修 建

“享受”不到的高铁线路,看着别人载歌载舞为祖国母亲献礼,而我们默默坚守在一线岗位,多不公平呀。但是,随着工作阅历的加深,我渐渐明白这种想法的狭隘。在基层岗位坚守奋斗的中国铁建人有千千万,我们修建了惠及他人的高铁,可是别的建设者也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便利。为祖国母亲献礼的方式有很多种,国庆假日里坚守在岗位上,为“开往四季的列车”筑牢坚固的基石,铺上闪亮的钢轨,保障线路运行畅通,又何尝不是对祖国母亲的一种献礼呢?

回望新中国成立的 69 年里,一条条铁路、公路蜿蜒纵横,一座座长桥飞架南北,恰如祖国腾飞发展的轨迹,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每一条路,都是一代代铁建人凭着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铁道兵精神用血肉铸就,献给祖国的生日贺礼。

站在修建一新的高铁站台上,看着“子弹头”闪光的车身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疾驰而去,我不禁感叹:这傲人的英姿,恰似祖国母亲如日中天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单位:中铁十九局五公司

我 爱 您 ,祖 国

祖国的心脏正跳跃着时代脉搏站在群山之巅 我们一路高歌秋风渐起 天气微寒时光带走记忆 阳光洒满角落我愿化作春泥 只为秋的收获让青春激扬梦想 追求幸福的硕果当国旗徐徐升起我的眼角不再沉默六十九年光辉岁月成就了如今的宏伟蓝图此时 此刻 我的内心澎湃抬头仰望这一抹灿烂的鲜红那是共和国卫士用鲜血染红的著作我爱您 祖国这是一种信仰更是对生命的敬重作为铁建男儿 我曾心怀梦想如今志在四方 努力突破自我我要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祖国大好山河我愿化作一束铁索跨越种种天堑沟壑万语千言化作一句我爱您 祖国

作者单位:中铁十一局一公司

□ 刘 斌

寻 觅在伦敦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

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很普通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 以 后 ,我 发 现 我 不 能 改 变 这 个 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真的,要想撬起世界,它的最佳支点不是地球,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不是别人,而只能是自己的心灵。要想改变世界,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为了寻觅自己心中所想、心中所爱、心中所向,我在不断地追寻着。

那日我站在缓慢行驶的游轮上,风吹过脸颊,望着那清澈的湖水,远

处是一户户庄园。一切给人的感觉如 在 梦 境 中 一 般 ,让 人 分 不 清 是 梦境,还是现实。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密密麻麻的街道,没有拥挤的人群。有的只是一座座小洋房坐落在山坡上,主人在房屋的四周铺满了草坪,在房顶上建起了空中花园,景色美不胜收。

即使写再多的文字,都无法描述那美丽壮观的湖光山色,无法描述景在画中的多彩。即使再多的画笔和染料都画不出那里的人文情怀。只有将那山水、风情牢记在心中才是最重要的。

随着旅途脚步的加快,美景一点点从我的眼中消失。而它留给我的,不只是那些美好的无限遐想,更有一丝丝对未来的憧憬。

在这里,我找到了心中所想、心中所爱、心中所向。然而,这一切让我心中的那个它,更加清晰与明朗。这景色满足了我心中所愿。

如今才意识到以前的寻觅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逃避,是想去享受不一样的生活,如同让自己做了一个很长的梦。然而,现在的寻觅对于我来说已是一种成长,总是想要找到我以后可能需要的东西,想将这一切都塞进脑中,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我能做到的是尽我所能掌握这一切,只要有收获,对我来说就是成功的。

感谢这次让我得偿所愿的寻觅,它让我思考了很多。我可以不计较我生活的环境是多么美好,我在意我接触的世界是否宽广。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二局房地产公司

□ 刘明铭

□ 李林娟

父亲的军大衣“稍息,立正,敬礼……”父亲的

动作有力而干脆,完全不像 60 多岁的人。“爸,您每次收拾出这军大衣的时候,都要过过当年的瘾。瞧您,眼 神 都 放 光 啦 ……”看 着 父 亲 一 本正经的样子,我扑哧一笑。父亲说:

“这件羊皮军大衣陪伴了我大半辈子,它比你岁数都大。”在父亲眼里,这件大衣极其珍贵,早些年还有些鲜亮的绿色,搁置至今,颜色早已泛白,起起伏伏的褶皱,像极了时光在脸庞上刻下的印记,它藏着艰难时世里那些温暖的阳光,更沉淀着 40余载的铁军情缘……

1974 年 12 月 ,19 岁 的 父 亲 ,热血澎湃、激情满怀,正式成为铁四团的一名新兵。“那是我第一次穿上这件羊皮军大衣,”父亲说,“那时候,在高寒地区,夜间温度零下二十几摄氏度,这件衣服里面都是厚厚的羊毛,可抗寒了,比在老家穿的棉袄都暖和。国家对我们这么好,不好好干,都对不起乡亲们。”父亲参军,是带着全村人的希望去的。在新兵营时,他事事不甘人后,无论是军事训练还是政治教育,他总是喜欢跟自己较劲,各项成绩均在全营名列前茅,曾获得过连级嘉奖 10 余次、营级嘉奖 5 次。

1977 年,部队需要移防,父亲第一个向连队递交了上新区申请书,成了移防的先遣队员。新区条件艰苦,生活单调,但父亲没有丝毫抱怨,毅然在这里扎下了根。兵家有句话叫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父亲负责军需工作,他深知其重要性。父亲曾说,这是组织对他的信任,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担子,更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新区偏僻荒芜、车马不通。为了保障部队的伙食,父亲到十几公里外的县城买蔬菜和炊事用具,没有车辆就用扁担挑、肩膀扛。也就是从那时起,父亲落下了腰疼的毛病,尤

其到冬天,愈发严重。父亲对那段经 历 记 忆 犹 新 ,他 说 :“ 路 上 全 是冰,一步三滑,握着几十斤的扁担,我手心里全是汗。我自己摔倒了不怕 ,就 怕 挑 的 东 西 糟 蹋 了 ,那 会儿 粮 食紧缺,战友们的伙食可怎么解 决 ……”父 亲 望 了 望 军 大 衣 说 :

“ 那 会 儿 天 寒 地 冻 ,每 次 都 是 穿 着它,里面渗的全是汗啊,你看看这肩上,还能看到扁担磨过的痕迹……”是 啊 ,大 衣 久 经 岁 月 侵 蚀 ,虽 已 褪色,却磨不灭那段沧桑的记忆。那会儿新区负责军需的人员少,父亲就既当给养员,又当炊事员,虽然食材匮乏,但是父亲想办法换着花样做。一个 20 岁的小伙子,硬是凭着细心和耐心赢得了战友们的称赞。当年,他就被中共铁道兵第一师四团委员会授予了三等功……

后 来 ,父 亲 入 了 党 ,提 了 干 ,这件军大衣,陪伴了一个铁兵青春的梦想……

1984 年 1 月 1 日,随着中央军委的一声令下,17 万铁道兵集体转业。在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声中,军旗徐徐降下、收起。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摘下帽徽领章,脱下军装,含着眼泪向军旗敬礼。

形势的变化,让身份突然转变。初 涉 市 场 的 父 亲 显 得 有 些 无 所 适从。那个当初在部队天不怕、地不怕的硬汉,把自己关在屋里,吧嗒吧嗒地抽着烟。几天后,紧锁着眉头的父亲,把手里的烟狠狠一摁,说:“大不了重新开始,我们铁道兵怕过什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那么大的困难都过来了,小小的市场还能难倒我们?”父亲不仅说到,而且做到了。记得小时候半夜起来,经常看到父亲的背影,还是披着那件军大衣,昏黄的灯光下,依稀听见他嘴里念着什么

“市场经济……”夜凉如水,父亲在这件大衣陪伴下,每年的先进奖状挂满

了墙……后来,父亲遇到了母亲,同样的

铁建人,怀着同样的梦想。再后来,有了我,这件军大衣又见证了一个

“铁二代”的成长……曾 记 得 ,因 为 我 上 学 要 去 早 自

习 ,天 还 没 亮 ,父 亲 就 骑 着 自 行 车送 我 上 学 ,寒 风 刺 骨 ,我 把 手 放 进军 大 衣 里 ,一 下 子 从 手 指 暖 到 心里 ,父 亲 一 路 上 给 我 讲 他 上 学 、当兵 的 故 事 ,讲 述 曾 经 的 奋 斗 与 不易 ,让 我 懂 得 要 珍 惜 眼 前 的 生 活 。也 曾 记 得 ,因 为 要 参 加 奥 数 比 赛 ,我每天晚上要熬夜学习到很晚,那时 候 家 里 条 件 不 好 ,暖 气 不 行 ,也没有其他取暖设备,父亲给我披上这 件 军 大 衣 ,拍 拍 我 的 肩 膀 ,告 诉我 :“ 闺 女 ,努 力 ,要 争 气 !”父 亲 的话 不 多 ,却 铿 锵 有 力 ,传 递 给 我 无尽的动力和能量……

我 毕 业 初 期 在 外 工 作 ,每 每 通电 话 时 父 亲 总 是 那 句 :“ 我 和 你 妈挺好的,你在外吃得习惯吗?穿暖了 吗 ? 顺 心 吗 ?”有 段 时 间 单 位 宿舍 暖 气 坏 了 ,屋 里 很 冷 ,盖 两 层 棉被也不暖和,一整宿也焐不热我可怜的脚。打电话的时候我无意中说到 了 这 件 事 ,说 过 就 忘 了 ,可 父 亲却上了心。没过几天,父亲拎着一个 大 包 专 程 坐 火 车 来 看 我 ,打 开包,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军装羊毛大衣,父亲说“这件衣服厚实,晚上睡觉在被子外面搭上这个,照顾好自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完后还拍拍我的肩膀说“好好干工作 ,别 给 爸 丢 人 ”。 望 着 路 口 那 个微 微 驼 背 、日 渐 消 瘦 的 身 影 ,我 的眼睛湿润了……

父亲总是身体力行地诠释着“铁兵精神”,让我敬畏。披上父亲的军大衣,总能让我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不敢有丝毫懈怠。在人生的答卷上,父亲让我懂得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还要走得铿锵有力。我想,这是父亲给予我最宝贵的财富,当我面对人生抉择时,才能安之若素,始终保持淡泊、宁静;当我遭遇跌宕起伏时,才能静得下心境、经得住检验、担得起责任,经历“破茧而出,羽化成蝶”的升华。

作者单位:中国铁建电气化局

筑路情怀筑路情怀

感悟人生感悟人生

家在铁建家在铁建

□张

左扬钊/书

662018年 9月 30日 星期日

有无数遇见,书写了一段段流年,成为记忆里美丽的补遗和点缀。在我成长的路上,长长的钢轨如影随形,在许多个瞬间,总留着与它相遇的记忆。

我的父亲是中铁十六局 铁 运 公 司 一 名 普 通 员工。小时候,每到假期,妈妈就会带着我坐 40多个小时的火车去看爸爸。那时候的火车很挤,常常没有座位,车厢里也没有空调,人们将车窗开得很大,每当列车进入隧道时,总会伴随着长长的“轰轰”声。尽管条件艰苦,但我每次都很开心,因为当列车奔驰在钢轨上时,我知道,每过去一秒,我 就 会 离 爸 爸 更 近 一 点儿。那时候,长长的钢轨是连接亲情的美丽缎带。

爸 爸 是 一 名 列 车 检车员,主要工作就是用他手中的小小检查锤,给每一辆车进行检查修理。刚开始我觉得很新奇,可慢慢我觉得不好玩了,因为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 动 作 ,我 问 爸 爸 :“ 您 每 天 就 这 样不分日夜,天天干着同样的事情有意思吗?”爸爸说:“我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并且因为珍惜而热爱,它不仅给了我衣食无忧的生活,还给了我成就感 ,每 当 发 现 并 处 理 了 一 起 车 辆 故障,就会为安全运输把了一道关,我都感到无比自豪。对我而言,检查锤敲击车辆的声音,不但不枯燥,还是最动听的音乐。丫头,将来等你工作了,一定要热爱你的工作,只有热爱才会有激情,激情工作,你的职业生涯才会精彩,你的人生才会获得升华和超越。”那时我尚小,懵懵懂懂,只是觉得工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成了中铁十六局铁运公司一名普通员工。刚开始我被分配到沙蔚指挥部大堡车站,这是个很小的车站,小站附近只有一个小村庄,一共只有两三家菜铺,没有网络,没有娱乐设施,甚至没有自来水。我们去的时候,沙蔚铁路还没有正式开通运营,几条静静的钢轨,孤单

地向远方延伸,显得那样萧条。失落和迷茫包围着我,我常常沿着钢轨走很远 ,驱 散 心 中 压 抑 的 情绪。那时候,长长的钢轨成了我排解愁苦的伙伴。

当 我 想 退 缩 的 时 候 ,我想起了爸爸说的话,热爱你的工作,只有热爱才会有激情,而激情会让平凡的工作变得多姿多彩。我渐渐认识到,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不能把迷茫与困惑当作自我放弃的借口,更不能成为自怨自艾、祭奠失意的苦酒,生命需要自己去承担,奉献的青春一定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慢慢地,我开始适应小站的生活,小站虽然没有繁华的霓虹音乐,却有纯净的满天繁星;虽然没有亲人的陪伴,却有

大家庭的温暖。我和大家一起认真地参加班组学习,进行模拟演练,努力工作,把青春挥洒在基层岗位上。当我见证了一列列火车的通行,经历了从几天才过一趟列车到一天通过好几列的发展,看到一列列火车安全运行,我的心中涌起骄傲和自豪。那时候,长长的钢轨谱写出动人的青春乐章。

渐渐地,我走上了管理岗位,成为沙蔚铁路怀来南站站长。我依然热爱我的工作。每一天我会根据天气 情 况 、行 车 计 划 、施 工 安 排 、装 车计 划 等 对 当 天 工 作 做 出 具 体 安 排 ,沿 着 站 场 线 路 对 站 场 进 行 巡 检 ,检查 作 业 标 准 化 ,组 织 大 家 进 行 业 务学习、模拟演练,和站上的姐妹们共同成长。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因设备 故 障 我 们 在 一 起 共 同 坚 守 ,记 不清有多少次暴风雪里我们在一起清扫 积 雪 ,记 不 清 有 多 少 次 沙 尘 暴 中我 们 在 一 起 防 护 道 口 ,当 我 们 获 得

“ 全 国 三 八 红 旗 集 体 ”荣 誉 时 ,大 家都 沸 腾 了 ,我 们 互 相 拥 抱 着 、跳 着 、笑 着 ,那 长 长 的 钢 轨 记 载 着 我 们 深深浅浅成长的足迹。

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铁运公司